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泉州市“十二五”安全生产专项规划的通知

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泉州市“十二五”安全生产专项规划的通知

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泉州市“十二五”安全生

产专项规划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现将《泉州市“十二五”安全生产专项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九月三十日泉州市“十二五”安全生产专项规划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福建省“十二五”安全生产专项规划》和《泉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定《泉州市“十二五”安全生产专项规划》。

第一章现状与面临形势

一、“十一五”期间安全生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十一五”期间,我市安全生产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里安全生产一系列决策部署,围绕安全生产“三项建设”(安全生产法制体制机制建设、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

设和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建设)、“三项行动”(安全生产执法行动、安全生产治理行动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动),创新性地在全市开展落实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三年行动,全面完成“十一五”安全生产规划目标任务,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稳定好转。主要成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组织领导不断加强,“一岗双责”有效落实。各级各部门各单位更加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建立健全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共同抓的安全生产工作领导格局,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了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各部门各单位年度计划,纳入了各级各部门政绩、绩效、综治、文明和平安建设等考评内容,做到安全生产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同步落实、同步考核。不断加强安全生产政策制度的研究制定,出台了《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多项政策措施,建立了安全生产“一岗双责”、“一把手”履职报告、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为做好“十一五”期间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三年行动”成效显著,企事业单位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工作“政府急、企业不急”,是长期困扰我市安全生产工作的一大难题。经过大量的工作调研,市政府决定在全国率先开展落实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三年行动,从落实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入手,通过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现状级别评定,让企事业单位明确安全生产工作的差距;督促企事业单位严格按照安全生产“五个应当、八项要求”的要求,狠抓安全隐患整改,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激励约束措施,给企事业单位以压力和动力,确保安全隐患整改到

位,提升企事业单位本质安全水平。三年来,我市各级各部门严格按照“评定等级、分类整改、滚动管理”和“A级抓巩固、B级抓提升、C级限期整改、D级黄牌督办”的原则,采取认真部署、分步实施,深入发动、细化要求,强化宣传、抓好培训,培植典型、示范带动,严肃约束激励措施,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到位,确保“三年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10年12月底,全市应参评的企事业单位27330家,已完成复核确认(含整改后进行二次复核确认)27208家(其中A级5053家、占18.57%,B级20412家、占75. 02%,C级1739家、占6.4%,D级4家、占0.015%),完成级别评定率为99.55%;应参评的个体工商户74508家,已完成复核确认(含整改后进行二次复核确认)74438家(其中A级11801家、占15.85%,B级57269 家、占76.95%,C级5348家、占7.18%,D级20家、占0.02%),完成级别评定率为99.9%。共排查安全隐患231065条,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79403份,向6736家企事业单位所在的开户银行等单位发出函告单,企事业单位投入隐患整改资金累计达71533.46万元,已整改各类隐患214465条,整改率为92.8%;责令停产停业整顿1322家,吊销(暂扣)有关证照424家,取缔无证无照生产经营场所14785处,县级政府对56家D级单位实施挂牌督办。有8197家B级企事业单位和12002家C、D级企事业单位经整改及复核确认(评估验收)后分别提升为A级或B级。

通过“三年行动”,广大企事业单位充分认识并较好地落实了其所承担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狠抓了隐患整改治理,消除了一大批安全隐患,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安全生产水平明显提升,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安全生产监管能力不断提高,得到了上级安监部门的充

分肯定。全省推广了我市“三年行动”做法,国家安监总局两次在《调查研究》中介绍和总结了我市开展“三年行动”的做法,称之为“泉州模式”,充分肯定我市“三年行动”创新了安全监管的工作载体,为解决一些地方存在的安全生产“政府急,企业不急”的难题找到了治本之策;并把我市“三年行动”的做法归纳为“五子登科”,即:为企业查找安全生产工作差距提供了一面镜子;为政府考核企业安全生产状况提供了一把尺子;为企业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供了一架梯子;为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联动搭建了一个台子;为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管理提供了一条路子。

实践证明,“三年行动”是对企事业单位进行的一次较全面的安全生产知识宣传教育、强化安全生产主体意识的过程;是对企事业单位进行一次安全生产现状全面普查、全面评估的过程;是对企事业单位进行一次安全隐患全面排查、全面整改的过程;是一次抓基层、打基础,全面提高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过程。

“三年行动”的开展,有力推动了我市进一步落实政府及其部门安全生产监管责任;进一步查清了全市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夯实了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进一步调动了企业抓安全生产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推动了安全生产长效监管机制的建立;进一步营造了全社会齐抓共管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进一步促进了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为我市探索出一条抓好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治本之路,有力推进了我市安全生产工作跃上新的平台。

三是队伍建设不断完善,监管能力进一步提升。市、县两级安监机构全面升格,增加了人员编制和内设机构,成立了执法队伍,市级及部分县(市、区)成立了重大危险源监控中心和应急救援中心,初

步形成了市、县、乡三级安全生产监管网络。逐步理顺了综合监管与专项监管关系,经常组织开展安全生产督查、检查,事故调查处理和责任追究制度不断强化,安全监管体制不断完善。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大检查、百日督查、隐患排查治理和“打非治违”等专项行动,“十一五”时期政府累计挂牌督办重大事故隐患783项,查处较大以上事故58起,追究责任人员217人。

四是重点领域整治不断深入,工作成效日益凸显。①道路交通整治方面。全市共查处各类道路交通违法行为6365677起(人次),其中酒后驾车 7816起,醉酒驾车 1183起,机动车超速747104起,货车超载77933起,客车超员7407起,摩托车违法2647348起,无证驾驶106795起。②消防安全整治方面。全市共排查出“三合一”场所15237家,查封5126家,搬迁员工131893人;排查整改火灾隐患51986处,处罚2517起,罚款1659万元,责令停业整顿679家。③危险物品专项整治方面。全市共排查安全隐患6436条,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1433份,投入隐患整治资金2829万元,已整改隐患6425条,整改率为99.8%,责令停产停业整顿74家、吊销(暂扣)有关证照49家,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整改无望的企业 34家,取缔无证无照企业61家,搬迁不符合安全距离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加油站16家,采取阻燃隔爆措施19家。④煤矿专项整治方面。开展各类安全检查和专项督查共58次,检查矿井365矿(次),发出隐患整改通知单205份,查处各类隐患1121条。⑤非煤矿山整治方面。组织开展非煤矿山检查5136家(次),提出整改意见13360条,已落实整改13316条,关闭(取缔)无证无照或证照不全矿山323处。⑥建筑施工整治方面。共检查3800个在建工程(房建工程

3380个、市政工程420个),排查隐患3400条,发出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3710份,责令停工整改通知书95份,对28个违规责任单位的建造师、总监予以违规记分。⑦水上交通和渔业船舶整治方面。开展港口检查行动27次,检查港口108个,检查渔船总数9706艘(次),发出整改通知书3590份,已全部整改到位。⑧特种设备整治方面。检查10481家(次)特种设备生产和使用单位,发出安全监察指令书和整改通知书5284份,依法关闭取缔特种设备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单位10家,对2981台(次)特种设备实行停用封存,对530家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违法违规情况进行立案查处。⑨烟花爆竹整治方面。共收缴烟花38965件,检查批发经营单位1685家,对485家存在问题的企业进行处罚并限期整改。⑩民用爆炸物品整治方面。检查涉爆单位2356家(次),收缴炸药2385公斤,黑火药865公斤,雷管3500枚。

五是宣传教育不断深化,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持续开展“安全生产月”、“海西安全发展行”、“安康杯”等系列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开展各类安全培训教育活动,“十一五”期间,组织培训安全监管人员3.8万多人次,企业负责人1.1万多人次,安全管理人员2.4万多人次,特种作业人员4.5万多人次。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宣传作用,认真落实季度公布制度,坚持每季度在《泉州晚报》上公布一批因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而被停产停业整顿企业和被关闭(取缔)单位的名单,充分发挥舆论和群众的监督作用,在全社会营造安全生产良好氛围。

六是全面完成“十一五”专项规划所确定的各项指标。“十一五”期间,我市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逐年下降,实现了规划提出的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的目标。2010年事故“四项指数”与2005年

同比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即:事故起数减少4280起、下降56.5%,死亡人数减少354人、下降34.01%,受伤人数减少3803人、下降49.24%,经济损失减少501万元、下降37.79%;2010年的各项事故相对指标与2005年相比也有较大的降幅,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71.01%,生产事故十万人死亡率下降38.82%,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下降60.58%,实现煤矿百万吨零死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市安全生产工作虽然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但安全生产基础还比较薄弱,与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一)道路交通事故、消防火灾事故仍是我市安全生产事故大户。由于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滞后,群众安全意识淡薄,超速行驶、超载行驶、无证驾驶等违章行驶现象严重,导致交通事故频繁发生。2010年,道路交通事故3295起、占全市起数80.2%,死亡687人、占全市死亡人数96.9%。由于消防工作社会化水平不高、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公共消防设施缺乏、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不落实、群众缺乏消防安全常识、自防和自救能力低等原因,造成火灾事故总量依然较大。2010年,消防火灾事故780起、占全市19.3%,死亡15人、占全市2.1%。

(二)安全生产基础依然薄弱。一是我市企业“多、小、散、杂”的现状没有根本改变。二是一些企事业单位粗放式经营管理、设备老化陈旧、技术落后的问题依然存在。三是部分企事业单位主体责任还不够落实。仍有部分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完善,安全培训制度不落实;其主要负责人未能严格履行安全生产法定职责,重生产

轻安全,安全投入少,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不到位,执行安全生产相关规章制度不坚决。

(三)安全监管力量还较薄弱。相对我市企业安全生产监管任务艰巨繁重的局面,各级安全监管力量仍显薄弱,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机构和执法水平还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尤其是乡镇安全监管机构、人员编制装备和工作经费不能有效落实,分管安全生产领导及监管人员的频繁变动,也影响到安全生产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公众安全意识仍较淡薄。公众安全生产法制意识还比较淡薄,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安全生产知识教育、防范技能培训、救援训练和应急处置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

三、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面临的机遇

“十二五”期间,我市安全生产工作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一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把安全生产作为加强社会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所必须遵循的一项重要原则,对各级党委、政府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必将有力地促进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二是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省、市也相应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进一步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三是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为安全生产提供了物资基础,必将为解决一些深层次的安全生产问题创造有利条件。四是“十一五”期间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积累的有益经验,特别是“三年行动”所探索和总结的成功经验,将有力促进全市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全面推进,进一步提升我市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二)面临的挑战

与此同时,我市“十二五”期间安全生产工作也面临诸多挑战:一是经济快速发展与安全保障能力相对滞后的矛盾在短期内还难以缓解。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安全生产投入、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等安全保障能力与经济快速发展不匹配的矛盾更加突出,而且短期内难以得到有效解决。二是持续实现生产安全事故总量下降的难度增大。“十一五”期间生产安全事故持续多年大幅下降,各项控制指标继续下降的空间收窄,防止各类事故尤其是重特大事故发生的任务十分艰巨。三是车辆的快速增长与道路设施建设滞后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近年来我市客、货运量和机动车保有量逐年较快增长,道路建设和安全管理设施建设相对不足,道路建设、交通组织缺乏科学的规划,混合交通严重,路网结构不合理,一些道路设计标准低、功能不足、设施不全、通行能力低,与日益增加的车辆拥有量不适应,供需矛盾日益加剧。四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导致火灾防控压力不断增大。我市经济正处于跨越式发展阶段,各种建筑和场所大规模建设,火灾隐患大量滋生,消防管理难度不断加大,火灾防控压力前所未有。

第二章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出发点,以

“最大限度减少事故总量、努力遏制较大事故、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为目标,以开展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以下简称“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为主线,进一步强化领导、强化宣传、强化监管、强化落实,努力促进全市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为泉州实施“两个加快”、推动跨越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为推动“十二五”期间我市安全生产工作持续有效开展,推进我市安全生产状况实现持续好转,确保“十二五”安全生产目标任务的全面实现,在工作指导上要切实把握好以下原则:

一要更加注重预防。坚持预防为主,推进“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强化事前防范工作,注重有效监管,实现预防与监管的有机统一。

二要更加强化责任。以推动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和企事业单位主体责任全面落实为抓手,强化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和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工作第一负责人责任,实现政府监管责任与企事业单位主体责任的有机统一。

三要更加突出重点。坚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按照“做好常规的、突破重点的、致力创新的”要求,全力推进“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进一步强化重点行业或领域安全监管,实现一般监管与重点监管的有机统一。

四要更加坚持创新。坚持把创新作为推进安全发展的根本动力,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安全生产事业前进中的问题,实现传承与创新的有机统一。

五要更加依靠科技。坚持把安全生产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促进安全生产科技支撑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企事业单位安全生

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有效降低安全生产管理、监管成本,实现科技与管理的有机统一。

六要更加严格标准。坚持全面推进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进一步规范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行为,强化安全管理,实现生产和安全的有机统一。

三、规划目标

到2015年,全市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明显下降;全市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工矿商贸十万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到全省的最低水平,其他指标控制在省政府下达责任指标范围内。“一岗双责”和企业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得到明显改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高,政府安全监管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具体目标如下:泉州市“十二五”期末安全生产专项规划指标

(以2010年为基准年进行测算)

1.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38%以上;

2.工矿商贸十万人就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28%以上;

3.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0.65以内;

4.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下降32%以上;

5.火灾十万人口死亡率控制在0.19以内;

6.职业危害申报率80%以上;

7.各类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5%以上;

8.工矿商贸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3%以上;

9.事故起数下降15%以上;

10.五类较大事故起数控制在8起以内;

11.煤矿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1人以内;

12.非煤矿山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3%以上;

13.建筑施工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3%以上;

14.特种设备万台死亡人数控制在0.36以内;

15.火灾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2010年水平;

16.生产经营性火灾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0%以上;

17.铁路交通(含路外)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5%以上;

18.水上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0%以上;

19.渔业船舶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0%以上;

20.农业机械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0%以上;

21.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2%以上;

22.重特大事故年年杜绝发生;

23.较大煤矿生产安全事故为零;

24.冶金机械等8个工贸行业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2.5%以上。

第三章主要任务

一、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

把开展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作为我市“十二五”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的一条主线持续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闽政〔2010〕22号)、省安委会《关于印发福建省深

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闽安委[2011]19号)、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泉政文〔2010〕354号)和市政府《关于印发泉州市开展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泉政文〔2011〕88号)精神,按照“突出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执行、衔接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原则和“明确工作内容、明确目标任务、明确工作步骤、明确激励约束措施、明确职责分工”的要求,全面开展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通过开展“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使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在安全生产目标、组织机构和职责、安全生产投入、法律法规与安全管理制度、教育培训、设备设施、作业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职业健康、应急救援、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等十三个方面要求得到较好落实。具体目标如下:

(一)执行国家标准的企事业单位:其达标认定按国家、省里的有关规定及期限实现标准化达标。

(二)执行《泉州市XX行业安全生产标准》的企事业单位:2011年12月底前,在第一轮“三年行动”中安全级别为A级的企事业单位,必须达到标准化三级以上标准;2012年12月底前,安全级别为B级的企事业单位,必须达到标准化三级以上标准;2013年12月底前,安全级别为C级的企事业单位,必须达到标准化三级以上标准。在此过程中,若国家有出台新的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则按新出台的标准执行。

对于在开展“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期间新增的企事业单位以及未参加第一轮“三年行动”的企事业单位参照C级企事业单位的达标

时限要求进行标准化建设。

二、继续强化重点行业或领域安全监管

(一)道路交通:建立路警联合执法机制,规范交通协管员管理,持续强化路面管控,严肃查处道路交通严重违法行为。突出道路运输企业及校车的安全监管,严格客运线路安全审批,开展运输企业交通安全等级评定工作。加强道路交通公共安全宣传教育,组织实施“道路交通文明行动计划”以及客运和危险品运输驾驶员素质教育工程。进一步规范机动车辆驾驶员培训和考核管理,以及机动车辆维修企业的管理,严格落实机动车辆登记检验、强制报废、回收管理等制度。建立健全重点规划建设项目的交通安全影响评价制度,推动新(改、扩)建公路、城市道路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的实施。严格标准,加强对事故多发路段和公路危险路段的综合治理。加大安保投入,到2015年,国、省道灾害防治工程实施率达100%。要加大对危险路段的治理力度,对每年排查出的事故多发路段和危险路段要确保落实资金进行整治,到“十二五”末基本解决国道省道、主要县道临水临崖设置钢筋砼防护或设置防护栏,完善标志线和减速带。加强对交通流量大、事故多发、违法频率高等重要路段的路网运行监测与交通执法监控系统建设,对特大桥和特长隧道实现实时健康诊断与监测,对经检测确定为四、五类的病危桥梁100%落实整改。强化公路隧道和桥梁的运营管理,建立完善城市隧道和桥梁(含人行天桥)运营管理体系及安全监控系统。强制推广安装使用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等道路运输专用车辆及旅游包车和三类以上班线客车于2011年全部完成,重型载货汽车、半挂牵引车、校车于2012年全部完成。到2015年,路上监测和保障

力量基本覆盖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及主要县道,公路应急抢险机械数量达到40台(套),一般灾害情况下公路应急救援到达时间不超过2小时,抢通时间不超过24小时。突出驾校的清理整治,力争在2015年底前打造出50家左右管理规范、制度严密、教学认真、师资队伍雄厚、培训质量良好的精品驾校。

(二)消防防火:落实“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健全社会化消防工作网络,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提升社会火灾防控水平。持续开展“三合一”场所、高层建筑、人员密集场所火灾隐患排查专项整治活动,积极改善全市消防安全环境。加快乡镇消防规划的编制与审批,全面加强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强化社会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工作。积极推进企事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严格落实新、改、扩建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或备案抽查制度,建立公众聚集场所火灾责任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农村、社区消防组织,依托综治办、安监办、派出所等机构,组织开展消防宣传、防火检查和初期火灾扑救活动。2011年,全部行政村、城市社区配置消防安全专(兼)职防火员,负责日常消防安全工作。2012年,所有乡镇、村庄、社区要建成专职或志愿消防队伍。2012年,属于人员密集场所一般单位“四个能力”建设基本达标;2015,实现所有的企业员工集体宿舍、家庭住所与其生产车间或仓库完全分离,彻底消除企业“三合一”火灾隐患;2015年,全市完成城(镇)区总体规划的城镇,消防规划的编制与审批率达100%;城市公共消防设施配备达标率100%;所有的学校开设消防知识教育课程。

(三)危险化学品:强化危险化学品源头管理,建立事故风险防

控体系。开展城市化工产业合理布局调查,加强城市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以及燃气和化学品管线、油气站等易燃易爆设施基本情况的摸底排查和安全监管。完成东海组团危化品生产、储存企业搬迁任务。对城区安全防护距离不达标、安全生产无保障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及储存企业实施搬迁。开展化工企业进园入区和化工生产装置及储存设施自动化改造专项行动,引导化工生产企业逐步向化工集控区聚集。推进集仓储、配送、物流、销售和商品展示为一体的危险化学品交易市场建设,到2015年城区小型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全部进入危险化学品交易市场。涉及危险化工工艺的生产装置设施全部建立有效、可靠的自动控制系统或安全仪表系统。到2012年,危险化学品槽车充装环节全部完成万向充装管道系统的改造,涉及危险工艺的危险化学品企业全部安装自控联锁、自动报警和紧急停车装置。

(四)煤矿与非煤矿山:一是煤矿企业。加快推进煤矿整合技改工作,确保如期完成改造任务;规范矿山开采秩序,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建设行为。强化生产过程管理的领导责任,严格落实煤矿领导下井带班制度。加强建设项目安全监管和水害防治、“一通三防”、矿井顶板等管理工作,持续开展煤矿水害、火灾、瓦斯等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严厉打击各种非法违法开采行为。实施小煤矿机械化工程,大力推进小型煤矿采煤机械化和掘进装载机械化建设。强制推行先进适用的安全技术装备和措施,开展水害、顶板及火灾防治技术和监控系统防雷技术等研究。推行井下支护改革以及推广使用前探梁技术,试行引进先进的探放水设备。到2013年完成煤矿井下“六大安全避险系统”建设。二是非煤矿山。强化尾矿库安全专项整治,推进三等别以上尾矿库,以及下游3公里影响范围内有重要建构筑物和10人以

上常住人员村庄的四、五等别尾矿库全部安装在线安全监控系统,大力推广使用尾矿充填技术、尾矿综合利用技术,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使用干式排尾技术。露天矿山大力推广使用中深孔爆破、非电起爆、机械铲装、机械二次破碎等技术以及高陡边坡安全监测系统;地下矿山全部实行机械通风并安装完善通风建构筑物;到2013年完成地下非煤矿山“六大安全避险系统”建设。大力推进矿山安全生产联合执法,强化乡镇矿山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严厉打击非法违法勘查开采行为,促进矿产资源开发管理秩序持续好转。

(五)烟花爆竹与民用爆破器材:加强烟花爆竹经营、运输和燃放等环节的安全管理,严格烟花爆竹经营安全许可。建立完善从业人员资格准入制度,实行批发企业和批发企业到零售网点的配送和户外定点销售制度,深化烟花爆竹超量储存、运输专项治理。实施礼花弹及超规格、超品种等高危产品专项治理。2015年底,全市所有烟花爆竹批发企业必须达到标准化三级以上标准。

严格民爆物品的生产、销售、购买、运输、爆破作业(使用)等关键环节的许可和监管。规范爆炸危险源的管理,严格控制并减少危险源数量,减少危险作业场所操作人员和危险品在线数量。加快信息化技术与民爆生产技术的融合,推进民爆行业生产经营动态监控信息系统建设。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主要工序全部实现连续化、自动化和信息化。2015年底,全市所有营业性爆破作业单位必须达到标准化三级以上标准。

(六)水上交通与渔业生产:健全水上交通安全工作局际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海上交通网格化、可视化管理。持续开展重点水域、重点船舶、重点时段以及重要基础设施安全综合治理。强化码头、运输

船舶和采砂、桥梁建设等水上作业的安全监管,推进现有港口、码头的安全现状评价。完善搜救、防台、防雾、防寒潮(大风)等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搜救协作、水上搜救奖励与补偿、两岸海上灾难应急救援联动等机制。

进一步完善福建省海上渔业安全应急指挥系统,建立完善海上商渔船通讯互联机制和海上搜救联动机制。推进渔船自动识别、渔港视频监控、渔船管理信息化等系统建设,完善渔船安全通讯网和航标配套设施,到2015年,全市机动捕捞海洋渔船全部实现IC卡信息化管理,44.1千瓦以上渔船全部安装使用具有定位、报警、通信和身份自动识别功能的船用终端设备;国家一级渔港、中心渔港实现动态实时监控。推广应用气胀式救生筏等装备,实现沿海中型以上渔船救生筏(浮)等集体救生设备应配尽配。加大渔工和职务船员培训工作力度,力争到2015年,职务船员培训数与渔船实有数相匹配。

(七)建筑施工:严格落实建设工程参建各方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健全建筑业企业、从业人员安全生产信用体系和失信惩戒制度。推动以铁路、公路、水利等重点工程及桥梁、隧道等危险性较大项目为重点,实施设计、施工阶段风险评估制度。建立建筑工程安全生产信息动态数据库,严格实行质量安全动态考核管理制度。推行建筑施工安全文明标准化建设,提高企业和施工现场安全达标水平,规范工程监理、招投标代理、检验检测等中介机构从业行为,强化工程招投标、资质审批、施工许可、现场作业、竣工验收备案,强化全过程、全方位、全员的安全监管,完善建筑市场准入和清出机制,及时清理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建筑施工企业,限制和淘汰落后的施工工艺、技术及设备。落实施工现场消防安全制度,配置消防器材和临时水源,

将建筑外墙改造和安全防护网纳入监管范围,确保使用不燃、阻燃材料。深化建筑起重机械、高大模板、深基坑、脚手架等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安全专项治理,杜绝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重大质量事故。从项目开工到竣工推行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管理,省、市标准化示范工地创建水平与数量逐年提升。

(八)工贸行业:关闭、淘汰安全保障水平低的落后产能。持续开展对冶金、机械、轻工、建材、有色、纺织和商贸等工贸行业事故隐患的整治,特别要重点抓好煤气系统、高温液态金属、交叉作业、受限空间作业等方面的整治工作。推广使用安全连锁技术,实施危险区域自动报警与安全连锁专项改造。到2011年,冶金煤气企业完成煤气救护站设立,配备专业人员、救援设施及特种作业器具,完成固定式一氧化碳检测报警装置的安装,为作业人员配备携带式一氧化碳检测报警仪和通讯联络工具。

(九)特种设备:进一步完善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体系、动态监管体系、应急处置和事故调查处理体系、安全监察与节能监管有机结合的工作体系。实施分类监管制度,推行特种设备责任保险制度,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加强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监察,强化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重点使用单位的重要设备使用登记率、定期检验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均要达到100%,重点使用单位和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全部配备专职安全管理员。

(十)旅游安全:严格旅游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加强旅游安全知识宣传。强化行业主管部门对旅行社、星级宾馆、旅游景点(景区)和旅游包车的安全监管。持续开展旅游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完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十一)职业危害:建立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普查与申报系统,加强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检测。严格落实职业健康特殊工种准入、职业危害严重领域职业健康许可、职业健康培训、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员等制度,健全重点行业领域职业健康检测基础数据库。持续开展粉尘、高毒物质危害严重行业专项治理,实施重点行业领域尘毒危害防治示范工程。推广应用防治职业危害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加强职业危害防护用品监管和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监管。严厉打击职业危害违法违规行为,严肃查处职业危害案件。到2015年,大中型企业新、改、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查率达到65%以上,用人单位职业危害申报率达到80%以上,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率达到70%以上,粉尘、高毒物品等主要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达到80%以上,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告知率和警示标识设置率达到90%以上,重大急性职业危害事件得到基本控制,接触职业危害作业人员职业健康体检率达到60%以上。

三、严格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闽政〔2010〕22号)和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泉政文〔2010〕354号)精神,严格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企业法定代表人安全生产负责制。实施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制度,严格安全准入。严肃查处违章指挥、违规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三违”行为,强化企业外包项目监管,规范企业外包工程行为,落实各方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推动企业按照不同岗位及工艺分别制(修)订安全

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1)

亚宝药业太原制药有限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十二五”发展回顾 回顾公司“十二五”发展,亚宝药业太原制药有限公司以精益生产管理深入扎根为目标,以车间班组建设为抓手,在保证产值产能的同时,完成了推进组织机构建设、加强行业标准顶层设计和规划、实施精益生产管理并努力拓展其外延等工作。 一、推进组织机构建设 “十二五”期间,公司实行扁平化管理模式,共设立生产运营部、质量保证部、质量控制部、物资管理部、人力资源部、设备工程部、行政事务部、财务部、安全保卫科,均由公司总经理或副总经理直接领导,在整体工作运行上,达成了高效准确的管理目标。固体制剂一车间、固体制剂二车间、动力维护车间作为公司产能保证,由车间主任直接负责,车间主任配备工艺技术员、质量管理员、劳资核算员、设备管理员四大职能管理人员,该管理体系独立支持车间生产运作。 在后勤管理方面,公司依靠管理协调体系、后勤保障体系两大主体带动生产、保证发展。从生产的各个环节保证质量、控制成本。在生产中,严格要求过程控制,全面落实“三检制度”,确保流入市场产品的合格性。 二、加强行业标准顶层设计和规划 “十二五”期间,公司积极参与山西省内制药行业标准设计,努力投身我省生物制药科技项目工作。

通过小试工艺研究、中试、大生产工艺研究,质量标准研究、稳定性研究等,太原制药公司独立起草了“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产品质量标准,其中的含量测定方法为公司自主研发技术,已申报专利。 三、实施精益生产管理 在全面推行精益生产管理的过程中,公司组建“精益生产管理小组”,结合公司生产经营的特点,全面审视公司的组织运作,解决组织架构与组织运作的冲突。在整体运作方面,公司以管理流程为中心组建管理架构,对公司的部门进行重组,不断改善管理流程。 在不断打造精益样板的同时,目标管理体系逐渐建立并完善起来。通过目标管理工具的运用,管理逐渐以数字和事实为基础。通过系统的培训,公司全员将自身工作和公司目标对标,达成了工作系统化、理论化的目标。 6S的深入落实,保证了工作环境的整洁,同时也在挖掘“精益生产管理”精髓的过程中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作为集团“精益生产管理”的试点,太原制药公司在车间管理方面率先施行班前会、工作教导等多种管理形式,以“三件事情两张表”作为管理工作的抓手,提高了基层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与车间员工的工作技能。 第二部分“十三五”面临形势 伴随制药行业政策的发布、执行,不能严格按照GMP规定生产的制药企业会面临倒闭风险。在政府不断提高制药企业管理要求的前提下,制药行业成熟度已经很高。面对更加规范化、严格化的政府管理现状,药品生产企业更加需要严格把关、保证质量,提高自身的管

公路建设十二五总结及十三五规划

(一)坚持持续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 五年中,根据我市公路建设发展规划,按照发展“唐韵、绒都、枣乡”特色县域经济,实现我市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建设进程的需要,在市委、政府的领导和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的大力支持下,我局抢抓机遇,抓住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这个重点不放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重点建设了梧桐树乡至滨河大道公路、G307线灵武至河东机场公路、G307线甜水河至灵武公路一期工程、南二环东西延伸段路基路面和跨铁路桥工程等重点公路项目。组织实施了东盛路、中兴路北延伸段拓宽、枣园路北延伸段改建、南薰路东延伸段、枣园南路等市政道路。改造完成了350公里的农村公路建设任务,我市通行条件大为改善,极大方便了群众出行。“十二五”期间,全市公路总里程达1340.5公里,公路密度每平方公里32.3,其中:高速公路84公里,一级公路58公里,二级公路154公里,三四级公路779.8公里,其他公路264.7公里,形成了以3条高速公路为骨架,5条国省干线公路为依托,54条县、乡公路为支脉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由于公路通行能力大幅度的提高,对全市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与难点 近年来,我市交通运输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距市委政府和上级部门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与不

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现有农村公路等级低、质量差、寿命短,路网多以四级公路为主,且破损较为严重,大大地制约广大农村群众的出行,不能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急需对县乡主干道路进行改扩建提升等级。 二是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筹措渠道较单一,主要依靠国家、各级政府投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路的改建。 三是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转变,养人与养路的矛盾依然突出。 四是随着公路建设投资力度加大,公路通车里程逐年增长,公路路政和治超工作难度越来越大。 五是道路运输市场监管难,影响了道路运输市场的平稳有序发展。 六是货运市场专业运输公司少,大多为个体户、私营业户,大型物流公司尚未组建,没有形成统一,有效的市场监管。各货运企业运输效率不高,人、货安全设施不完善,存在无序竞争现象,货损、货差时有发生,极易造成货主与车主各种纠纷。 七是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的有形市场和有效衔接尚未形成,物流园区的中转作用未能得到有效发挥。 三、“十三五”交通运输规划 1、公路建设。“十三五”期间我局计划建设重点公路

公司五年发展规划

公司五年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xx集团调整战略布局、发展循环经济,培育支柱产业、加大资本投入、持速快速发展的五年。是不断增加积累、不断扩大规模、不断打造品牌、不断发展壮大的五年。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三个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十二五”时期也是企业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管理体制灵活的特点和优势,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使企业在全球经营风暴中傲立市场。保持了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并为长远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经过五年努力奋斗,企业形成了以建材、地产和建筑为支柱的循环产业发展集群。2014年,实现企业销售收入10亿元、利税超1亿元的经济发展目标。以硅酸钙板和水泥、商品混凝土生产为主的建材生产已成为XX市最大的产业。房地产已成为XX市十强开发企业。信德建设成为XX市为数不多的具有二级资质的企业。集团在XX市的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企业文化建设和党组织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五年取得的成绩前所未有,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社会的奉献名闻遐迩。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三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议》明确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弘洋集团现有建材、地产和建筑企业大都是关联企业,均有资源相互利用、相互补充、再生利用的循环功能和特性。为此,加快“十三五”时期集团产业发展,可以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为了明确“十三五“时期集团发展方向,做到干有目标,赶有方向,经自下而上反复酝酿,征求意见,特编制宜昌弘洋集团有限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开拓创新。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和阵地建设,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把弘洋集团建设成为XX市乃至湖北省产业规模一流,管理水平一流、企业效益一流、社会贡献一流、员工待遇一流的民营企业集团。 二、总体思路及奋斗目标 (一)总体思路 根据集团已经形成的主导产业规模和发展趋势,未来五年总体思路是:加快发展做强建材业;超常发展做精地产业;持续发展做大建筑业,统筹发展做好辅助产业。打造产业集群,形成资源循环、全面提升弘洋综合实力。

泉州五中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泉州五中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一、组织机构 1、领导小组 组长:刘殊芳 副组长:邹雄、骆瑞金 成员:吴宏、蔡建群、韦秋哲、谢志蓉、吴桂汀、王红红、赵清木梁子练、洪清华、杨晓霞、张芳芳、骆志森、张宝生 2、秘书组:陈武、陈芳芳、练晓真 二、时间安排 1、初期调研、分析(开展问卷调查,领导小组走访、调研,广泛征求教职工意见):2010年5月20日——6月20日 2、各部门酝酿、起草(依据校情,总结提炼以往优秀传统,各部门制定具体目标和改革措施):2010年5月20日——6月20日 3、汇总、形成初稿(汇总各部门分工编制的内容,整合形成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初稿):2010年6月20日——30日 4、评估、修改(成立专家组评估,向上级领导、老校长、教师代表、家长等各界人士征求意见):2010年7月1日——8月25日 5、教代会讨论、定稿、开始实施(召开教代会讨论通过,开始实施发展规划,落实具体措施):2010年9月1日起 三、规划内容及具体分工 1、学校传统和办学特色:陈武负责 2、形势和问题:邹雄、骆瑞金负责(执笔:练晓真) 3、学校“十二五”发展总目标:刘殊芳负责 4、指导思想和办学策略:刘殊芳负责 5、具体目标和改革措施:各处室分工完成(详见下表)

6、学校的组织管理和保障:办公室负责 7、统稿、总执笔:陈芳芳 四、编制发展规划过程管理: 1、校长全面负责“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协调、分工、决策,及最后的把关与定稿。 2、具体目标及改革措施的制定是发展规划的主体部分,由校级领导分工把关,各负责人要召集相关人员讨论制定,在发扬已有的优良做法基础上,更新理念,大胆改革创新,做到目标远大,措施具体。 3、版块内容有交叉之处,各处室应协调、配合好,做到既从学校管理的全局考虑,又能细致规划本部门的工作。若有跨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可以单独条目呈现。 4、接受工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家长、社会各界的监督,开通信息反馈渠道,适时组织召开座谈会,征求各方意见。 5、做好规划编制的宣传工作,发动全校师生、社会各界关注学校发展,关注学校规划及具体实施过程,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某某公司五年发展规划

某某公司五年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xx集团调整战略布局、发展循环经济,培育支柱产业、加大资本投入、持速快速发展的五年。是不断增加积累、不断扩大规模、不断打造品牌、不断发展壮大的五年。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三个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十二五”时期也是企业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管理体制灵活的特点和优势,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使企业在全球经营风暴中傲立市场。保持了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并为长远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经过五年努力奋斗,企业形成了以建材、地产和建筑为支柱的循环产业发展集群。2014年,实现企业销售收入10亿元、利税超1亿元的经济发展目标。以硅酸钙板和水泥、商品混凝土生产为主的建材生产已成为XX市最大的产业。房地产已成为XX市十强开发企业。信德建设成为XX市为数不多的具有二级资质的企业。集团在XX市的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企业文化建设和党组织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五年取得的成绩前所未有,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社会的奉献名闻遐迩。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

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三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议》明确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弘洋集团现有建材、地产和建筑企业大都是关联企业,均有资源相互利用、相互补充、再生利用的循环功能和特性。为此,加快“十三五”时期集团产业发展,可以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为了明确“十三五“时期集团发展方向,做到干有目标,赶有方向,经自下而上反复酝酿,征求意见,特编制宜昌弘洋集团有限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开拓创新。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和阵地建设,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把弘洋集团建设成为XX市乃至湖北省产业规模一流,管理水平一流、企业效益一流、社会贡献一流、员工待遇一流的民营企业集团。 二、总体思路及奋斗目标 (一)总体思路 根据集团已经形成的主导产业规模和发展趋势,未来五年总

最新十二五总结及十三五发展规划

最新十二五总结及十三五发展规划 下面是我们的给大家推荐的最新十二五总结及十三五发展规划供大家参阅! “十三五”开篇在即,面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转型跨越急需创新引领、投资结构急待提档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如何做好“十三五”招商引资发展规划,对xxxx经济产业全面升级具有非常重要意义。因此,我局将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为指引,结合xxxx实情,立足资源优势,总结先前经验,明确发展需求,继续尽职尽责,充分发挥招商引资职能,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科学规划,努力实施,以项目为核心,以服务为重点,制定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与具体措施,全面勾勒xxxx未来五年招商引资发展新蓝图。 “十二五”期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商务局外资处的大力指导下,我局积极招商选商,大力营造投资环境,加大对外交流和项目推介力度,使全区招商引资工作逐步规范,服务意识和质量逐步提升,投资环境明显改善,项目签约率、资金到位率明显提高,项目建设速度显著加快。“十二五”期间,我局大力发掘引进重点产业、打造精品项目,使我区经济实现了质与量的协同发展。 (一)主要成绩

1、全方位多领域招商引资,我区经济总量快速提升。xx年-xx年6月底,外来投资(市外国内投资)累计完成407.56亿元人民币,引进外资(境外)68605万美元,名列全市各县区前茅。累计征集到39个招商引资项目,总投资达1140亿元,涉及到特色农业和物联网高科技产业、城中村改造及城市综合体建设、现代服务业、旅游业、房地产、装备制造业、大型集团总部基地建设等多个领域。 五年中,恒大地产、星河湾地产、保利地产、首开地产、万科地产等一线大型房地产企业来我区投资建设,先后引进了北美新天地、茂业天地、华宇商业广场、千禧世纪广场、汾酒文化商务中心等一大批商业项目落户我区,星河湾酒店、凯宾斯基酒店、万豪国际酒店、阳光酒店等一批五星级酒店或已开业或正在建设。 “十二五”期间,我区项目储备、项目落地、项目建设、项目投产等项指标均位列太原市前茅。外来投资逐年增加,特别是外来投资服务业速度明显加快,推动了xxxx区经济总量快速提升。 2、努力打造精品商业街区,我区发展质量全面优化。“十二五”期间,xxxx区积极培育和发展了一批精品特色商业街区。素有“山西中关村”之称的太原南内环街,已成为集批发、零售、开发为一体的电子一条街,云集了赛格、青龙、颐高、阳光、云天、赛博等综合批发市场,其辐射效应,极大地带动了周边产业的发展。长风街--

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泉州市2018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泉州市2018年深化医药卫生 体制改革工作要点的通知 【法规类别】卫生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泉政办[2018]54号 【发布部门】泉州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8.07.03 【实施日期】2018.07.0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泉州市2018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要点的通知 (2018年7月3日泉政办〔2018〕54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泉州市2018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要点》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泉州市2018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要点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深入推进

全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按照《福建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综合试点方案》(闽委发〔2015〕3号)、《福建省进一步深化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意见(试行)》(闽委办发〔2016〕44号)、《泉州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泉委发〔2015〕14号)、《泉州市“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专项规划》(泉委办发〔2016〕43号)以及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2018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要点。 一、深化医保管理制度改革 (一)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筹资政策 完善城乡居民连续参保长效机制,鼓励城乡居民连续参保,探索建立城乡居民自动续保机制。 牵头单位:市医保局;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泉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 (二)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加快升级医疗保障信息服务平台,扩大实行乡村卫生服务人、财、物一体化管理并承担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公益性村卫生所的医保定点覆盖面。完善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进一步缩小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与实际报销比例差距,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水平;实行医疗救助基金市级统筹和待遇统一;落实省精准扶贫医疗叠加保险政策,结合我市实际,出台泉州市精准扶贫医保补充补助政策,进一步减轻保障对象就医负担;提高城镇职工医保个人账户余额基金使用效率,扩大个人账户结余资金使用范围,支持购买本人、配偶、父母、子女等直系亲属商业健康保险,提高家庭成员重特大疾病保障水平。 牵头单位:市医保局;配合单位:市卫计委、财政局、医改办 (三)落实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

福建省“十二五”能源发展专项规划

福建省“十二五”能源发展专项规划 前言 “十二五”时期,是福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我省能源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编制和实施《福建省“十二五”能源发展专项规划》,对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保障体系,打造我国东南沿海重要能源基地,加快推进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国家能源发展战略、《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和《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编制了《福建省“十二五”能源发展专项规划》。规划主要阐述“十二五”福建能源发展环境、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明确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是“十二五”能源发展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是制定福建能源发展相关政策、规划和安排重点项目建设与投资的主要依据。 本规划的基期为2010年,规划期为2011~2015年。 第一章发展环境 一、“十一五”发展成就 “十一五”是福建能源加快发展的时期,能源产业体系更加完善,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高,较好地满足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保障能力显著增强。2010年能源消费总量9800万吨标准煤,较2005年净增3643万吨标煤,年均增长9.7%。全省煤炭产量2300万吨,较2005年增长49%。接卸33船LNG共200.6万吨,天然气消费快速增长。电力装机实现翻番,总装机规模达到3480万千瓦,年均增长14.6%。全社会用电量1315亿千瓦时,用电最高负荷2218万千瓦,分别年均增长11.7%和13%。2009年提前实现全省500千伏大环网,福建电网迈入坚强超高压大环网新阶段。 能源结构不断优化。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快速发展,2010年能源消费结构优化调整为煤炭57.5%、石油24.6%、水电11.9%、天然气3.4%、其他2.6%。清洁能源比重从2005年的40.2%提高至42.5%。电源结构实现多元化,2010年各类电源比例为水电31.9%、煤电54.6%、气电11.1%、风电等新能源2.4%,清洁能源装机比重为45.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3个百分点。 节能减排成效明显。2010年单位GDP能耗0.783吨标煤/万元,较2005年下降16.4%。60万千瓦级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占全部火电装机的64%,结构明显优化。累

十二五总结及十三五工作计划

十二五总结及十三五工作计 划 “十*五”时期,我市经济运行稳中趋缓,各项社会事业稳步 发展。____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XX.X亿元,比上年增长XX.X%,“十*五”前三年年均增长XX.X%。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46XXX元。三次产业比重为13.4:49.4:37.2。 (一)农业经济扎实稳步发展。“十*五”以来,我市加大了农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条件和水平得到改善和提高。____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XX.X亿元,比上年增长5%。农作物播种总面积20.XXX万公顷。粮食总产量95.9万吨,连续三年喜获丰收。设施农业快速发展,年销售收入____0万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XXX户。三湾水利枢纽及输水工程、大洋河应急供 水工程等项目进展顺利。鸭绿江国土防护工程累计完成百年一遇 防洪堤11.6公里、护岸工程29.4公里。完成29座病险水库除险 加固工程,治理中小河流河道55公里。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2.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得以解决。 (二)工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____年,全部工业增加值 XX.X亿元,比上年增长XX.X%。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钢铁等材料、电子信息及农产品加工四大支柱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市规模工 业的XX.X%,全市工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十*五”前两年,

全口径工业投入累计XX.X亿元,年均增长XX.X%。帕斯特谷物大 豆深加工、本钢____不锈钢冷轧、蒲石河抽水蓄能电站、金山热 电联产、首钢翁泉沟硼铁综合利用等一批工业大项目陆续竣工投产,东港卓恒机械、凤城博斯亚糖业、宽甸恒通石墨深加工等项 目建设进展顺利。仪器仪表、专用设备制造及纺织服装三个优势 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全市共有仪器仪表企业XXX户,相关配套 行业企业XXX户,辽宁(____)仪器仪表产业基地已成为国内重要 的仪器仪表产业集聚地。 (三)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交通运输业。“十*五”以来,继续加快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 输业增长较快。____至沈阳客运专线、____至大连快速铁路建设 进展顺利,____至海城高速公路、____至通化高速公路、东北东 部铁路通化至灌水段工程竣工通车。大东港XXX万吨矿石泊位、 大孤山海洋红港区陆域基础设施等项目陆续开工建设,中朝鸭绿 江界河大桥主体已完工。____港港口集疏能力增强,粮食、矿石 等专业化泊位陆续建成使用。____年港口吞吐量1.2亿吨,比上 年增长XX.X%。商贸流通和城区经济。____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XX亿元,比上年增长XX.X%。____(振兴)中央商贸服务业集聚区、东港现代物流服务业集聚区被纳入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万达广场、鹏欣水游城、凤城亿丰商场、宽甸兴隆大家庭等一批 城市综合体项目开工建设。辽宁(____)仪器仪表产业基地、金山 工业园区、汤池综合工业园、五龙背工业园区等一批城区工业园

军工企业十三五发展战略规划制定要点

军工企业十三五发展战略规划制定要点 军工行业主要是由航空航天工业,船舶制造业,核工业,电子工业和兵器工业等子行业构成。从我国军工产业发展情况来看,1999-2014年,我国军费支出持续较快增长,2014年中国军费预算占GDP的比重预计为1.32%,说明了中国军工具有蓬勃发展的前景。 “十三五”期间,军工行业将面临重要的发展时期,军工企业要善于把握机遇,科学制定切合发展实际的“十三五”发展规划。仁达方略为多家军工企业提供了深度的咨询,对军工行业的发展热点和发展趋势有着深刻的理解,认为军工企业制定十三五规划,主要可以从以下四个层面展开: 首先,全面回顾“十二五”的发展情况,总结发展经验。 企业应回顾“十二五”期间在市场开发、业务发展、投资布局、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梳理集团积累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以确定“十三五”规划方向。在这一阶段的总结回顾过程中,企业可以从自身角度审视自己的优势资源及不足之处,从而为制定下一阶段规划奠定基础。 其次,深入分析行业发展环境。 企业应分析宏观环境中政策因素,思索新常态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评估行业的市场情况、竞争情况。既考虑行业热点,也深入探索行业内存在的问题,力求全面客观了解行业整体发展环境。 政策因素。07年以来国家推出政策推动军工企业改革,借助资本

市场的力量为国内军工产业做出巨大贡献,为整个行业注入了活力。2015年1月23号,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国家安全战略纲要》,会议强调了安全性在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中的重要性,为军工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长期的支撑。 行业热点。比如,在国企改革和产业升级大背景下,军民深度融合代表着未来军工行业的发展方向。同时,军工科研院所的改制尤其受到关注。科研院所是各大军工集团最优质的资产,其高精尖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较高,如果这些科研院所改制注入上市公司,将是提升军工上市公司盈利的重大举措。除此之外,资产证券化也是军工行业的发展热点之一。 存在问题。虽然我国军工产业发展迅速,却一直存在结构性问题,其中一点就是国有资本在行业占比过大,国有企业在军工产业的地位不可撼动,这样的产业结构极大地削弱了行业竞争性,对行业的创新力和发展潜力都产生了较大制约。 第三,确定企业的总体发展思路和目标。 企业应借鉴“十二五”的经验与教训,本着科学合理、符合实际、适应快速发展需求的原则确定企业的发展思路与目标。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军工企业只有推进国企改革,建立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现代企业制度,有效执行军民融合,提升资产证券化,才能立于基业长青之地。 具体来说,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探讨未来的发展思路,如:做好改革的顶层设计。对军工工业改革进行整体的规划,积极推

十二五信息化工作总结与十三五工作计划

( 工作总结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十二五信息化工作总结与十三 五工作计划 Summary of informatization work in the 12th Five Year Plan and the 13th five year plan

十二五信息化工作总结与十三五工作计划 “十二五”以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实施“南拓西接、扩容提质”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工业和信息化实现快速健康发展。 一、十二五工作总结 (一)工业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十二五以来,我局努力克服宏观经济发展不利因素影响,着重抓产业引导和扶持,抓项目建设,抓优质服务,抓调度协调,工业经济实现了平稳发展,发展能力不断提升。20XX-20XX年,我区规模工业总产值四年来分别为324亿元、398.7亿元、398.5亿元和433.7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8.7%、25.5%、11.6%和8.02%;规模工业增加值分别为82.7亿元、

80.1亿元、103.9亿元和120.1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0.9%、21.8%、12.3%和7.5%,占全区GDP比重分别为15.4%、15.6%、17.6%和18.5%。规模工业企业数持续增长,从20XX年的52家到20XX年的96家。规模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有所提升,实现利税总额从20XX年的46.1亿元增长到20XX年的63.1亿元。预计20XX年底,全区规模工业总产值可达475亿元,同比增长8%左右,规模工业增加值可达133亿元,是20XX年的1.85倍,同比增长85%左右。 (二)“两化融合”深入推进。坚持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应用。着重发展太阳能光伏、电器产品、机械和电子、智能仪器仪表、网络和通信设备等电子信息制造业,以信息服务产业基地建设为核心,加快发展物联网、云计算、软件产业;进一步深化了信息技术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经营和管理、销售以及生产性服务业的主要领域、主要环节的应用。加快推进数字建设,特别是推进“无线长沙”建设步伐,加快了信息技术应用推广步伐,20XX年至20XX年间,共建设移动网络基站1072个,WLAN热点4048个,数据宽带网专线526个,敷设光缆1300多公里。网络无缝覆盖天心区范围全境,

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规范市直行政事业单位房产租赁行为的意见

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规范市直行政事业单位房产租赁行为的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加快推进我市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工作,完善公共资产交易市场化运行机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现就进一步规范我市市直行政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各单位)房产出租行为,提出以下意见: 一、明确实施范围 1、本意见所称市直行政事业单位,是指所有执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或《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纳入市级财政财务管理的市直各单位。 2、本意见所称房产租赁,是指各单位作为房产出租方,将房产(包括但不限于办公楼、店面、厂房、商场、仓库、停车场及其它场地等)整体或部分出租给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下简称承租人)使用、经营,并向承租人收取租金的经营行为。 二、强化审批监督 3、各单位拟出租房产,应事先制订拟出租房产的招租方案(包括房产概况、租赁期限、招租底价、资产明细清单等),经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市财政局审批。对已出租的房产,各单位应在租赁期满提前两个月,制定出租方案并按上述程序报批。 4、对已经纳入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整合管理运营的资产,按上述程序报批后,资产管理单位应与市财政投资中心签订《资产委托经营协议》。 5、各单位在制定出租方案时,应成立由本单位领导、财务人员、纪检监察人员等组成的领导小组,集体研究、合理确定招租底价、租赁期限、出租用途、对承租人资格要求、租金收取方式、房屋维护与修缮等事项,并报主管部门审批。

6、房产出租期限一般不超过5年,特殊情况经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可以适当延长,但最长不得超过8年。房产租赁期内,承租人不得转租。 7、房产租赁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三、规范招租流程 8、各单位租赁到期后经批准可继续出租或新增出租的房产,统一进入泉州市产权交易中心,采用公开竞价招租的方式确定承租人。市直行政事业单位需租赁公务用房的,经市政府同意后,可采用协商等方式进行租赁。 9、各单位与泉州市产权交易中心签订委托招租协议后,市产权交易中心就房产招租信息在泉州晚报、泉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泉州市产权交易中心网站等媒体发布公开招租公告,公告时间不少于10个工作日。 10、对符合招租条件且已交纳保证金的承租意向人,招租单位应安排不少于2日的招租场所勘察时间。 11、进入泉州市产权交易中心的房产招租活动,应在相关部门的监督下,采取公开竞价,以最高报价者为房产承租竞得人。 四、加强运作管理 12、各单位要采取积极措施,按照市场化运行的原则,主动作为,切实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13、市财政局要会同市法制办制定房产租赁合同通用文本,并在合同文本中载明双方权利义务、合同解除条件、发生争议提交泉州仲裁委员会解决等相关条款。 14、泉州市产权交易中心要完善交易场所软硬件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服务功能,为各方主体提供良好的交易平台,并定期向市发展改革委、监察局、财政局等部门上报房产租赁情况。

2020年(发展战略)十二五发展规划

(发展战略)十二五发展规 划

民用爆炸物品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目录 一、“十一五”回顾与总结 (1) (一)发展现状 (1) (二)存在问题 (6) 二、面临的形势 (7) (一)工业转型升级引导民爆行业健康发展 (7) (二)国民经济建设发展拉动民爆行业市场需求增长 (7) (三)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动民爆行业产能布局调整 (7) (四)一体化模式成为民爆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8) (五)倡导绿色发展和强化社会公共安全对民爆行业发展提出新要求 (8)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8) (一)指导思想 (8) (二)基本原则 (9) (三)发展目标 (9) 四、发展重点与主要任务 (11) (一)推动结构调整 (11) (二)促进行业科技进步 (11) (三)提高本质安全水平 (13) (四)推行绿色发展 (13) (五)强化行业信息化建设 (14) (六)加快行业市场化进程 (14) (七)扩大国际贸易与交流合作 (15) (八)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16) 五、保障措施 (16)

(一)坚持依法行政和政策引导 (16) (二)加快技术与管理标准化工作 (17) (三)加强安全生产监管 (17) (四)强化产品质量监督 (18) (五)加大投融资支持力度 (18) (六)充分发挥中介组织服务功能 (18) (七)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 (18)

“十二五”是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民用爆炸物品行业(以下简称“民爆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民爆行业是我国工业体系中的基础性产业,肩负着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重要使命。为继续促进行业安全、协调、可持续发展,现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编制本规划。 一、“十一五”回顾与总结 “十一五”是民爆行业发展较快的五年。在国民经济持续稳步发展、能源及资源性工业品的需求持续旺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不断加大的拉动下,民爆行业产能逐步释放,结构不断优化,安全水平和产品质量显著提高,效益明显改善,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发展规划目标,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发展现状 1.行业经济持续稳步增长。“十一五”期间,民爆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增长较快,效益状况明显改善,运行态势趋稳向好,经济规模总量和企业利润大幅提高。生产企业的生产、销售总值分别由2005年的137.8亿元、137.3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78.2亿元、278.3亿元,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5.1%、15.2%;销售企业的销售总值由2005年的121.8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28.1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1.9%;产品和技术进出口总额由2005年的不足1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3亿美元以上;实现利润总额由2005年的13.5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48.6亿元。

烯烃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发展规划

目录 一、发展现状 (1) (一)取得的成绩 (1) (二)存在的问题 (4) 二、发展环境 (5) (一)国内外环境 (5) (二)需求预测 (6)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6) (一)指导思想 (6) (二)基本原则 (7) (三)发展目标 (7) 四、重点任务 (8) (一)调整产业结构 (8) (二)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10) (三)坚持可持续发展 (11) 五、政策措施 (12) (一)加强行业管理 (12) (二)加快技术进步 (13) (三)鼓励国际合作 (13) (四)维护公平贸易 (13)

烯烃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原料,在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十二五”是我国烯烃工业进一步优化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时期。为加快转变烯烃工业发展方式,实现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特编制本规划。规划内容包括乙烯和丙烯,原料路线涉及石脑油、凝析油、轻烃、煤炭等资源,规划期为2011-2015年。 一、发展现状 (一)取得的成绩 长期以来,烯烃工业坚持炼化一体化、基地化、集约化的发展模式,产业规模逐步扩大、布局日趋合理、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节能降耗成效显著、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目前我国以石脑油制烯烃为主,煤制烯烃和重油催化热裂解制烯烃示范装置实现工业化运行,烯烃原料呈现多元化。2000年到2010年,乙烯、丙烯产能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3%、12.7%。 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2010年我国乙烯产能1519万吨/年,产量1419万吨,进口量81.5万吨,出口量3.4万吨,表观消费量约1497万吨,当量消费量1近2960万吨,国内保障能力达到48%。形成6个百万吨级乙烯生产企业,蒸汽裂解乙烯企业平均规模67万吨/年、装置平均规模54万吨/年,较2005年分别提高了58.4%和44%,规模效益突出,产业竞争力明显提升。 1当量消费量是指乙烯表观消费量加上乙烯衍生物净进口量折算成乙烯消费量的总和

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报告

公司 “十三五”发展规划 二○一六年十月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发展基础 (2) 一、经济指标稳增长 (2) 二、战略布局促发展 (2)

三、自主创新上台阶 (3) 四、市场开拓创新高 (4) 五、管理水平显成效 (4) 六、存在的不足 (5) 第二章发展环境分析 (9) 一、市场环境分析 (9) 二、同行业对标分析 (10)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1) 第三章战略规划与发展目标 (14) 一、指导思想 (14) 二、发展思路 (14) 三、发展目标 (14) 第四章保障措施 (17) 一、抢占市场 (16) 二、增加产能 (17) 三、储备人才 (17) 四、科技创新 (18) 五、狠抓成本 (18) 六、确保安全质量 (19) 七、文化建设 (19) 八、加强党建 (20) 结束语 (21)

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 前言 “十三五”时期(2016年—2020年)是公司实现管理提升、改革创新、转型升级的重点发展时期,准确把握“十三五”时期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和行业发展趋势,对企业统筹规划今后五年的工作任务意义重大。本规划深入贯彻落实了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八届四中全会、十八届五中全会、集团公司“十三五”战略规划的精神和要求,明确了企业“十三五”时期方向性、整体性、全局性的战略定位、发展思路、发展目标、保障措施等内容,是“十三五”时期公司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第一章发展基础 “十二五”期间,是企业快速转型壮大并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阶段和重要时期。公司紧紧围绕股份公司总发展战略、“十二五”发展规划及集团公司制定的“三步走”战略部署,深入推进产业结构、业务结构调整,细化管理责任机制,加快科技创新前进步伐,坚持三个市场齐头并进,实现产业链无缝对接,公司社会影响力、竞争力得以大幅提升。 一、经济指标稳增长 2015年各项任务目标的胜利完成,为实现企业“十二五”发展目标画上圆满句号。五年来,累计新签合同额15.5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2.6亿元,年平均增长率分别达到42.3%、30.67%。企业总资产、净货币资金存量分别由期初的 4.11亿元和9255.2万元增长到6.4亿元、1.13亿元,年平均增长率分别达到9.27%、3.86%。十二五末和期初相比,各项经济指标实现大幅增长,一年一个小台阶,五年实现大跨越。 二、战略布局促发展 “十二五”期间,公司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结合集团公司制定的“三步走”战略部署,以及《集团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战略纲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和“求好、求快、求实”的总要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做强做大为重点,以求真务实为抓手,着力处理开拓经营与防范风险、做强优势与补好短板、立足当前与谋划长远的关系,

十二五体育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工作规划

十二五体育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工作规划 十二五体育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工作规划 “十二五”体育工作总结 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全面落实《全民健身条例》,我们举办规模较大体育系列比赛,调动全民健身的积极性。在这几年中,我们经过精心组织,认真筹划,每年利用五一、十一两节,举办全县体育系列比赛,比赛项目包括篮球、乒乓球、象棋、中老年健身展示、自行车骑行等项目,来自全县农村、厂矿、各机关单位、学校不同年龄的健身爱好者,踊跃参加,达一万余人次,通过比赛激发了人们的斗志,增强了凝聚力,调动了人们参加健身的积极性。每年的8月8日举办全民健身日健身展演活动,每次展演十余个健身项目,这些活动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同时也推动了全民健身活动开展。扎实推进全民组织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我县各单项体育协会和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在全民健身中的重要作用,这几年,我们加大培训力度,目前我县有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88人,已逐步覆盖到农村、城区各个健身点,指导人们科学健身,带动人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为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在竞技体育训练工作中坚持“刻苦、创新、突破”,同时深化管理工作。在运动员队伍建设上“保老、突中、出新”下力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同时积极向上级院校输送体育人才。通过教练们的共同努力,近几年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参加省、市比赛中,跆拳道、乒乓球项目在各单项比赛中屡创佳绩,在综合运动会中,我县2011年获**市第十二届运动会团体总分第六名,2013年获**市第九届青少年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五名,2015年获**市第十三届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七名。 进一步完善体育设施,投资985万元的东光县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已于2013年交付使用,项目包括一座建筑面积3037平方米的体育馆和一个有四条200米塑胶跑道,场地中间为小足球场的运动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能为人们提供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足球、器械健身等多个项目的健身。在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中,这些年我县通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和我局利用体彩公益金共为全县近200个村建设安装了体育健身器材,同时我们还为县城两个公园安装了健身路径。通过这几年的体育场地建设,极大的改善了人们的健身环境,使人们的健身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 “十三五”体育工作谋划 一、进一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抓好群众性体育活动,把体育健身深入到千家万户,让体育活动在全县广泛开展。 1、举办“五一”“十一”全县体育系列比赛和全民健身日活动。 2、抓好单项体育协会工作和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增加社会体育骨干。 二、发挥我县优势,力争竞技体育取得好成绩。 抓好乒乓球、跆拳道等项目的训练,选好苗,保好苗,从实践出发,培养高水平运动员。 1、抓好假期和平常训练日的训练,提高队员技战术水平。 2、组队参加省、市各项体育比赛。 三、加快体育场地建设步伐,努力争取上级资金,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争取早日建成我县标准公共体育场。继续加强农村体育场地建设,促进体育事业发展。 四、抓好体育彩票工作,加强宣传,努力增加销售网点。

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打造重点产业产业链的若干意见

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打造重点产业产业链的若干意见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泉政文[2013]194号 【发布部门】泉州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3.07.27 【实施日期】2013.07.2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打造重点产业产业链的若干意见 (2013年7月27日泉政文〔2013〕194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着力解决重点产业产业链的缺失环节、薄弱环节、延伸环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经市委、市政府研究,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我市重点产业的发展基础和发展要求,针对产业链缺失、薄弱和延伸环节,以存量做大做强、增量招大引优为重点,填平补齐延伸产业链条。力争到“十二五”末,产业链提升和整合取得重大进展,自主创新能力日益增强,

专业化规模效应明显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纺织服装、鞋业、石油化工3个产业集群总产值各超2000亿元,机械装备、建筑建材、食品饮料3个产业集群总产值各超1000亿元,工艺制品、光电信息、纸业印刷3个产业集群总产值各超500亿元。 二、工作重点 (一)纺织服装产业链。着力补齐高端面料环节,大力开发应用高仿真仿棉纤维、高性能有色纤维、多功能复合纤维、新型生物质纤维、仿真丝超细旦纤维、混纤丝等聚酯差别化短纤及长丝新型化纤材料,发展多种功能性面料、多组份差别纱线坯布、超细锦纶面料、导湿快干面料、高针距超舒适面料等高端面料,提高家用纺织、产业用纺织产品比重。高标准建设晋江深沪东海垵开发区、晋江经济开发区安东园、石狮“祥鸿锦”等印染集控区,大力推广印染冷转移、数码印花、高分子膜等印染新技术,积极发展国际先进纺织印染助剂生产项目,推动染整业向低耗、高效、低污染方向发展。紧跟世界纺织服装流行趋势,聚集国内外服装设计高端人才和研发机构,打造我国一流的纺织服装创新展示中心、信息中心、培训中心、设计中心和检测中心等五大公共服务平台,全面提高服装自主设计能力,着力发展功能性针织内衣、男女正装、休闲装、时装、童装等产品,提升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规模、品牌、特色优势,努力打造“东方米兰”。 (二)制鞋产业链。顺应世界鞋业高端化、时尚化、个性化发展趋势,大力发展高性能的TPU、EVA、CPE、顺丁橡胶、超纤革、纳米竹炭鞋衬材料和可降解鞋材,积极发展功能性高回弹、吸震、耐磨、防滑、吸湿、透气、抗菌等高端鞋,努力推动文化创意与鞋业融合发展,抢占世界鞋业发展的制高点,打造全球知名的鞋业基地。鼓励企业采用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制鞋集成生产线,全面提高制鞋工艺水平和生产效率。创新商业模式,积极推广商业智能分析系统,增强资源整合和市场快速反应能力。 (三)石油化工产业链。大力发展下游产业链项目,推动石化产业链与纺织服装、鞋业、建材、轻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对接,延伸石化产业链。纺织原材料产业链,推动石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