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初二物理水的沸腾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初二物理水的沸腾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初二物理水的沸腾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初二物理水的沸腾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

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汽化和液化》

——《水的沸腾》

学校: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第六中学

姓名:孙美贞

八年级下册物理优秀教案模板

八年级下册物理优秀教案模板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单元计划 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功都不省功。 2、知道功率的概念。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 3、知道动能势能的概念。在探究实验中理解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用能量的初步知识理解分析简单的实际问题。 4、知道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能用实例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能解释一些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现象。初步了解机械能守恒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理解功的概念;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在探究实验中理解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课时安排:每节两课时。 第一节功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 (2)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3)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功都不省功。 1)知道功率的概念。 (2)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功的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人新课: 提问:平时,我们常用力去移动物体,使其位置改变。下面请同学们一起做三个小实验。 1.学生实验:用手匀速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和4本书分别提到桌面上。 问:两次移动的距离怎样?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 答:两次移动的距离相同,提书包“累”一些,因为提书包需较大的拉力。[移动相同的距离,需要的力越大越“累”] 2.学生实验:用手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分别匀速提到凳子上和桌面上。问: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 答:提到桌面上“累”一些,因为移动的距离较大[用同样的力移动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越“累”。] 3.学生实验:用手将书包提 5厘米左右和将 4本书从地面提到桌面上。

课题9自来水的制备——水的净化

自来水的制备——水的净化 [教学目标] 1.了解自来水厂的净化过程; 2.了解净化水的四种方法; 3.掌握过滤的操作及其注意点; 4.了解蒸馏的装置及注意点。 [教学重点] 1.了解自来水厂的净化过程; 2.掌握过滤操作及其注意点; 3.认识蒸馏的装置及注意点。 [教学难点] 1.掌握过滤操作及其注意点。 [教学过程] [课题引入] 我们中华民族有两条母亲河,从图片上我 们看到,黄河水和长江水都是黄色的、浑浊 的,因为里面含有许多泥沙,除此以外还有 许多溶解在水中的杂质,因而这种水是不能 直接饮用的。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饮用 的是经过加工处理的水,我们称之为自来水。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了解自来水的制备,了解净化水的方法。 [板书]课题9 自来水的制备——净化水的方法 [图片展示] 一杯从附近水源中取来的水样,我们看到,水样中 有不溶于水的物体,其中还有一些能溶于水的杂质和一 些细菌。如果要把它变成可以饮用的水,就必须把这些 物质全部除去。 所以生产自来水的时候,往往有如下步骤: 从取水口取水,加入絮凝剂沉降悬浮物,在沉淀池中进行沉淀,过滤掉不溶于水的杂质,用活性炭吸附有色的颗粒和特殊的气味,在清水池中投药消毒,再配送到千家万户。 [教师活动] 介绍在整个过程中涉及到的净化水的基本方法,主要有:沉淀、过滤、

吸附。接下来,我们依次认识。 [板书] 一、沉淀 取一杯浑浊的河水,静静地放置在桌面上,一段时间 之后我们会看到不溶性固体慢慢沉降下来,这个过程我们 称之为静置沉淀。 [板书] 1.静置沉淀 [教师活动] 在河水中往往还有一些悬浮于水的不溶性杂质,这时我们往往需要加入明矾利用明矾溶于水生成胶状物来进行吸附沉淀。 [展示视频]明矾(明矾溶于水生成胶状物吸附杂质) [板书] 2.吸附沉淀 [教师活动]沉淀结束以后上层的是液体,下层是固体,要把固体与液体彻底分离,需要过滤操作。 [板书] 二、过滤 [视频展示] 过滤 [小结] 在过滤过程中,有六个方面的注意点需要引起 我们重视:其一滤纸要紧贴漏斗,其二倾倒时玻璃 棒的下端要斜靠在三层滤纸上,其三,烧杯口紧靠 玻璃棒,其四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其五漏 斗中的液面低于滤纸边缘,其六是滤纸边缘要低于 漏斗口。 通过过滤,我们在滤纸上得到了不溶性物质, 烧杯中得到了澄清的液体。 在实验室我们可以利用漏斗、烧杯、玻璃棒、 滤纸等仪器和用品进行过滤,在日常生活中过滤其实也是随处可见: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优秀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和力与运动的关系描述物体的浮沉条件; 2.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改变物体所受的重力或浮力的大小,使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处于不同的浮沉状态; 2.认识浮力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浮沉原理的学习,体验科学、技术、社会的紧密联系; 2.通过浮力知识应用实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激发学生学习情趣;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实验,激发学习欲望。发展积极探索的精神,获得谋求内部协调统一的成功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是在上一节学习浮力概念和阿基米德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并与上一节内容构成完整的浮力知识体系。本节知识是前面所学力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与力、重力、二力合成和密度等知识联系密切。本节内容包括两个知识点:一是物体的浮沉条件,二是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和密度计的浮沉原理。前者重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而后者重在使学生认识到浮沉条件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意义。物体的浮沉条件是分析各种浮沉现象的基础,所以通过实验观察,认识物体的浮沉现象及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要弄清浮沉条件,关键是对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本节教材要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分析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的变化,并比较浮力和重力的大小,需要较强的思维能力,因此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策略 根据浮力知识的教学分解,本节教学的主要知识有两个:一是物体的浮沉条件;二是浮沉条件的应用。知识本身的难度并不算大,但贯穿在从如何调节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去理解浮力的应用事例这个分析过程要求较高,是进行本节教学的关键,为此,本节教学的策略设计是:首先观察、分析、比较物体的浮沉情况,引导学生从受力条件和密度条件两个方面认识物体的浮沉条件,通过调节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达到理解浮沉条件在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诸方面的应用。 四、教学资源准备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 本课是面向小学五年级学生的语文教学,选用了苏教版国标本教材第十册《秦兵马俑》,是基于网络环境,利用百度等搜索引擎搜索互联网中的相关资源辅助教学,从而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素养的一课设计,体现了网络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有效整合。本课教学按照“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活动要求进行设计,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课题: 《秦兵马俑》 教材分析: 《秦兵马俑》是一篇状物类说明性文章,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文章不仅从外貌、动作、神态等方面对秦兵马俑进行了生动地描写,而且展开了丰富而合理的想象,从而把秦兵马俑的特点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和网络中的信息资源,感受秦兵马俑的特点,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3、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和网络中的信息资源,感受秦兵马俑的特点,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网络环境 教学方法: 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为主,教师点拨、引导,组织交流、练习为辅,并充分而恰当地补充信息资源。教学时,结合课文的阅读,让学生感性形象地观看阅读搜索到的网上信息,充分感受,理解语言,认识写法,反复诵读,体悟情感,自主地、探究性地理解感悟课文,受到美的熏陶和情的感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背景: 1、同学们知道世界上有哪八大奇迹吗?生讲述师补充。 2、师介绍秦兵马俑的发现,揭题。 3、师:法国总统希拉克在参观了秦兵马俑后,他感慨地说:“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兵马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 师点击秦兵马俑视频搜索链接。 [百度视频搜索]https://www.doczj.com/doc/052637015.html,/programs/view/jJJFKYkdG3I/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学案例汇编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学案例汇编教材分析:世界在飞速发展,科技在不断进步,过去人们难以想象的事,今天正一一变为现实,“国际互联网”就是其中一项发明。本文紧扣时代脉搏向我们介绍了这一“奇妙”的新事物。这是一篇介绍现代高科技的说明文。课文通过对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与人们关系的详细介绍,让我们了解到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认识到世界的丰富多彩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教学案例1: 1. 出示句子:假如有一只巨型的之珠织成了一张团团包 住整个地球的“大网” .. 起来的。 2. 齐读 3. 国际互联网有什么特点呢?(大)它像什么?(巨型的蜘蛛网) 4. 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到它的大呢?(巨型、团团包住、大网、无数条、亿万台) 5. 我们再次用朗读体会这张团团包住的巨大的网。 6. 国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请你听老师的朗读,并且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把这张能把地球“团团包住”的神奇的网。 7. 让我们再一次体会一下这张神奇而巨大的网。(齐 读) 8. 这里的“网”是指一般的网吗?那它指什么?( 国际互联

网); 这里的“线”是指一般的“线”吗? 9. “网”不再指普通的网,“线”不再指普通的“线”,它富有了新的含义,所以要在“网”和“线”上加双引号,这篇课文里的很多词语都加上了双引号请你注意那是表示特殊意义。 10 引读:这里的线不再是指普通的线,这里的线有的是看的见的(); 也有的是看不见的() ,这些“线”上飞速流动着() 、() 、() 它们能够在短短的几秒钟内跨过() 传到() 。 11. 理解“地球村”,说说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12. 同学们,国际互联网是怎么工作的呢? ( 出示) 国际互联网是看得见的() 、() 看不见的() 来传递文字、声音、图象等信息的。 (1) 情境体验,了解关系。学到现在我们也比较累了,来轻 松一下。 (2) 现在老师不是你的老师了,角色变一变,就当一回你们的奶奶吧,行不行? (3) 前几天,我收到悉尼朋友的一封信,看完信,我就拿出信纸,准备写回信。我儿子在一旁就嚷嚷开了:“妈,都什么年代了,干吗不上网,发电子邮件啊?”“年轻人什么都爱赶时髦,什么网不网的,写封信,老朋友照样能收到。孙子、孙女们,是奶奶有道理呢,还是你爸爸有道理啊? (上网发电子邮件只要几秒钟,速度快)要速度快,成啊。我不写信了,打个电话,也只要几秒钟就能听到老朋友的声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力》优质教案

《力》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网上浏览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从力的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会画力的示意图。 教学难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方法:问题引领探究启发合作探究 教学评价:自评互评师评 教具准备:小车、磁铁、钢球、铁钉、弹簧、钢尺、橡皮泥、气球、鸡蛋、橡皮筋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导入 游戏引入:在讲课之前同学们做一个掰腕的游戏,看看谁的力气大。我们为胜利的同学鼓掌。失败的同学也不要气馁,学了今天的知识后,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够反败为胜。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力学世界。学生同桌一组,进行游戏。 (二)探究新知 一、力的作用效果 1.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a、由静止变为运; b、由运动变为静止; c、运动的方向和快慢发生改变。

1.请同学们打开网站,阅读学习目标。哪位同学给大家读一下。 2.请同学们浏览网站上《助学园地》栏目,并对你喜欢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其反应的物理现象。 3.想想做做:请学生实验桌上提供的器材:小车、磁铁、钢球大头针、弹簧、橡皮泥、气球、乒乓球、钢尺等,对某个物体施力,看力作用在物体上可产生哪些效果? 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学生自由回答 归纳总结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实验: 1}用力拉弹簧,弯钢尺,压气球。观察现象。 2}用力推小车,磁铁靠近大头针或小钢球,观察运动情况。根据实验,让学生体验并试述力的作用效果培养学生根据物理现象总结物理规律的能力。并拉弹簧、压皮球等实践活动做一做,使学生亲身体会力的存在。并由此引出 二、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用符号F表示。 2.力的单位:牛顿——N引导学生分析 问题: 1}在力的作用过程中,有几个物体。 2}如果一个物体是受力物体,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你认为哪个是受力物体, 通过学生直观实验,进行理性分析,解决抽象问题。 为了纪念著名名的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我们把力的单位叫做牛顿,简称“牛”,用字母“N”来表示。理解1N的含义. 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1.过渡语:我们知道了力的作用效果,那么又有哪些因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呢?请同学们猜想一下。 2.老师有选择的板书总结:我们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学科:历史 2、课时:2课时 3、学生课前准备:第一课时主要是结合同学们收集的资料来确定活动课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分五个课题:①探究姓氏的起源,②探究姓氏的变迁,③探究百家姓,④探究有趣的姓氏,⑤探究我的姓氏起源。主题确定之后,依据自愿的原则,进行分组分工,推选发言人。第二课时主要是根据前一节课同学们的准备情况,借助多媒体将同学们收集到的姓氏资料分五组进行系统展示。 二、教学课题 1、通过探究中华民族姓氏的由来、自己姓氏的由来、少数民族姓氏的变化等,探寻中国姓氏中蕴含的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文化传统。 2、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热爱社会的伦理观念。 3、通过活动,让学生逐步掌握查阅历史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思考与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合作意识,以及收集和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贵姓何来’:中华诸姓的来历”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9课。这是一节学习与探究课,旨在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合作学习,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与提高,满足学生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要。 四、教学方法 (一)教师教学法:问题引导、激发兴趣、适时点拨、及时总结、 (二)学生学法: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展示与质疑、评价与反思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主持人导入,然后各小组分别介绍自己的研究课题: (二)第一小组选派代表上台展示并讲解“探究姓氏的起源” 1、姓的由来(课件展示) ①传说,姓的最早起源与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有关。氏族部落不但对图腾奉若神明,禁止食、杀、冒犯,而且把它作为本氏族统一的族号。在原始部落中,图腾、族名和祖先名常常是一致的,久而久之,图腾的名称就演变成同一氏族全体成员共有的标记——姓。 问题引导:有图腾演变为姓的传说很多,你能举例吗? 【百度一下】https://www.doczj.com/doc/052637015.html,/bjx/xswh/200904/17_4758.html ②姓的形成除与图腾关系密切外,还与女性分不开。据考古学资料表明,西周铜器铭文中,可以明确考定的姓不到三十个,但大多数都从女旁。 问题引导:你知道这说明了什么现象?你能举出带女字旁的古姓吗?(课件展示) (参考答案:姜、姚、姒、姬、娲、婢、妊、妃、好、嬴,等等) ③姓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各族的称号,同姓之间不许通婚,是周代婚姻制度的规矩。姓的作用在古代主要就是“明世系”“别婚姻”。 问题引导:那你能说说在现代姓有哪些作用吗?(学生讨论教师加以总结) 2、氏的由来(课件展示) 谈到姓,必然想到氏,现在姓氏连称,但早期姓氏是分开的,姓是族号,姓是表示一个

道德与法治网络教学案例

道德与法治网络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媒介素养和"信息节食",了解网络规则能力目标学会"信息节食";掌握正确地传递网络正能量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形成正确的网络生活意识和习惯;养成遵守网络规则的意识;养成利用网络合理表达诉求的习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网络的正面作用,学会利用网络优势正确上网。 教学难点:掌握正确的网络生活方式。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展示下列图片)同学们先欣赏图片,再谈谈感受。教师过渡:通过上一课时的学习,我们知道网络有利也有弊,这几幅图片,告诉我们要学会正确运用网络。今天我们就学习《合理利用网络》。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活动一:小军的一天(展示下列材料)自从有了网络,小军忙了起来:天气预报觉得很有趣,他收藏了起来,小学的知识很好,收藏起来;谁整理的古代诗词很好,收藏起来;这么美的图片,收藏起来;这么多名人故事,收藏起来,初中的物理、化学、数学知识,收藏起来在小军的生活中,"收藏"成为主要方式。21教育网 1.思考:初中生小军这一天忙不忙? 2.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教师总结:小军的一天是忙碌的。小

军之所以这么忙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媒介素养。不能辨别信息,大量有价值和无价值的网络信息让小军应接不暇。网络影响了他的生活。 教师总结:(1)要提高媒介素养。(2)要学会"信息节食"。活动二:"谣言"来了(展示下列图片) 1.思考:面对网络谣言,我们应该怎么做? 2.如何处理不良信息?提示:生活中网络传播的各种信息很多,今天某地发生了什么事,后天某地将发生什么事。我们要学会辨别,不要被谣言左右,成为谣言的传声筒。 教师总结:(1)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2)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活动三:利用网络骂人不行(材料展示)王某与张某同住一个村镇,因生活琐事导致二人相互猜疑,多次发生口角纠纷。xx年8月,张某在网上注册了一个"陌陌号",并通过该"陌陌号"发表动态信息辱骂王某。第三天,该信息被他人发现并告知了王某,王某立即向公安机关报警。民警经调查核实,张某确实通过互联网使用污秽语言辱骂了王某,就依法对张某作出了行政拘留3日的治安处罚。王某认为张某的行为给自己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将张某告上法院,请求判令张某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费1万元。 1.思考:张某利用网络骂人不行吗? 2.张某受到处罚,给我们什么警示?提示:网络也要遵守规则,有道德规则,也有法律规则,只有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才能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教师强调: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四单元 课题2 水的净化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3)

课题2 水的净化 教学目标 1、知道沉淀、吸附、过滤、蒸馏等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能述说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初步学会过滤的操作。 2、懂得纯净水和自来水的区别,学会用肥皂水鉴别硬水与软水,知道硬水的危害及硬水软化的方法。 3、通过对水净化方法的学习,体会化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4、通过过滤操作的训练,提高学生动手、观察、协作等能力。 5、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要从卫生、健康的角度,正确选择饮用水,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家乡的美好愿望。 重点 1、水净化的方法。 2、过滤的操作方法。 3、硬水和软水的区别以及硬水软化的方法。 难点 1、自来水的净化过程。 2、过滤的操作方法。 3、硬水的软化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实验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 仪器药品明矾、滤纸、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烧杯、玻璃棒、投影仪。 学生准备 1、分小组合作预习过滤操作。 2、分小组调查本地饮用水使用的情况。

5、提问:还有什么物质也有这种吸附能力呢?讲述:市场上出售的净水器,有些就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水中的杂质。活性炭吸附能力较强,不仅可以吸附液体中不溶性物质,还可以吸附掉一些可溶性杂质,除去臭味。现代科技发展,发明的纳米新型材料做净水器的过滤层,自来水通过时,它不仅能吸附不溶物、臭味,甚至连细菌也能除去,使自来水变为可直接饮用的洁净水。5、回答:活性炭。听教 师讲解、记录。 感受到科技的发 展,新材料的发明, 对人类生活、生产 的贡献。 6、请同学们观察杯中的污水,明矾加入后,使更多的小颗粒沉降下来,水是变的更澄清了,但还有什么不足呢?6、回答:沉降下来的不 溶物和水是分为上下两 层,而没有彻底分开。 引导,过渡到过滤 操作的学习。 7、肯定同学答案。你有什么方法可将杯底的不溶物和水彻底地分开?7、回答:慢慢地倾倒杯中液体。用过滤的方法。 8、过滤的方法更好些,它能将不溶物和液体彻底分开。同学们在课前已经分小组预习了“过滤的操作方法”,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过滤的方法,把杯中的不溶物和液体分离开来。前后两个实验小组互派一位同学,观察评价对方小组的实验进程。8、分小组做过滤实验。检查预习成果,训 练过滤操作,提高 实验技能,培养团 队意识。 9、学生操作完毕后,请学生评价交流。9、学生评价: 1)滤纸没有和漏斗壁紧 贴。 2)滤液倾倒太快,使滤 液未经滤纸而流下。 3)有的同学太紧张,玻 璃棒把滤纸弄破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以互评的方式培养了学生学习交流习惯,促进团队意识的发展。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优秀教案《弹力》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优秀教案《弹力》教学 设计优秀教案 《弹力》教学设计江苏省丰县初级中学刘庆贺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2.了解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原理。3.会正确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弹力。2.通过实验,探究并验证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3.经历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学会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2.通过对弹簧测力计使用的探究,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科学道理的情感、培养学生探索新器的能力。3.通过对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培养学生勤于动手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二、教学重难点与弹力有关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见到,弹簧伸长与外力的关系又是制作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是进一步学习重力、浮力、简单机械等知识的必备技能。对弹力的概念只要求了解它是怎样产生的,不必分析它的三要素,重点放在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让学生边探索边思考边试着应用,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中遇到新器材,需要探索其使用方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三、教学策略通

过前面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一些力的有关知识,知道了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学生对弹力的感性认识较多,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弹簧随处可见,弹力的应用也很多,因此能很自然地通过实验或实例引入弹力的教学。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生活经验的挖掘,体现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变成生动形象的认知对象,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弹簧测力计制作原理、测量力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探究影响弹力大小的因素,引导得出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从而自己制作弹簧测力计。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说明书、观察构造、练习使用、交流总结等多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四、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课、弹簧、弹簧测力计、橡皮筋、橡皮泥、钢尺、头发等。

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 温度计

4.1温度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温度的定义 2、掌握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和构造,会正确使用温度计和体温计 3、了解其它的温度计 [教学重点]摄氏温度的读和写。 [教学难点]选择正确角度观察温度计上的读数。 [教学方法]分组合作,实验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感知温度(今天气温是多少?今天和昨天气温一样吗?如何判别?) 探究实验1----同学们先把两手同时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过了一段时间后,再将两手同时拿出并放入温水中,这时两手的感觉(填“相同”或“不相同”)。这个事实说明。 结论:温度是表示的物理量,你们通常凭借判断。二、新授 知识点1:温度的测量 探究(演示)实验2---把右图装置分 别放入冷水、温水和热水中, 你们有什么发现? 介绍:温度计的构造和分类. 结论:常见的温度计如右图甲 乙 丙。 家庭和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规律制成的, 知识点2:温度的单位 自学课本76页,完成下列问题 温度计上的字母C或℃表示的是是这样规定的:在一个大气压下, 的温度是0摄氏度, 的温度是100℃.在0℃至100℃之间等分100份,每一等份是摄氏温度的一个单位,叫做。现在室外气温是20℃,读做 ,-10℃

读 或 . 讨论:看下表,能否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我国北极温度?能否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水的沸点? 知识点3:温度计的使用, 自学:请同学们结合手中温度计自学课本77到78页上部分,思考并交流要注意什么问题。 汇报:体温计的量程是 ,分度值是 ,使用体温计前,必须拿着体温计的上部用力 。为什么? 寒暑表的量程是 ,分度值是 ;实验室温度计的量程是 ,分度值是 他们要甩吗? 实验:测温水、热水的温度 器材:温度计,温水,热水. 步骤:①先估测水温②观察温度计量程,选用合适的温度计③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校正对温度的感觉 (1)测温水温度 (2)测热水温度(步骤同上)。 结论:测量液体温度时应注意: 使用前: 观察温度计的 和 ; 使用时: ○ 1 温度计的玻璃泡 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 或 。 ○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 ,待温度计的示数 后再读数 ○ 3 读数时玻璃泡要 ,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 。 反馈练习: 1.如右图所示体温计,分度值为 ℃,示数是 ℃,读作: 。 2、如图2所示的是甲、乙二个温度计的一部分,甲温度计中的示数是_________℃,乙温度计中的示数是_________℃. 3. 某体温计的示数为38℃,若粗心的护士仅消毒后就直接用它去先后测量37℃和39℃的病人体温,则其读数先后分别是( ) 38 37

小河之歌教学案例

环保教育近几年一直为教师们所重视,各种版本的幼儿园教材中均有相关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在进行音乐教育的同时进行环境教育,可谓一举两得。 活动目标: ⒈了解清水与污水的不同,知道污水给人、动物、植物带来的危害,初步树立幼儿的环保意识。 ⒉体验小河心情的起落“快乐”和“难过”,发展幼儿的心理体验和情绪体验能力。 ⒊感受音乐的特点,能根据歌曲内容进行即兴表演。 活动准备: ⒈小河迷宫图,三张尺寸一样的透明卡纸(分别绘有①歌唱的小河②小鱼小虾游来了③生病的小鱼小虾和哭泣的小河),玩偶小猫; ⒉小鱼小虾头饰若干,音乐磁带《小河之歌》; ⒊CAI课件“污水变清了”及多媒体教学仪器。 活动过程: 一、利用故事《小猫钓鱼》,引出课体,第一次感受歌词大意。 ⒈出示玩偶小猫,讲述故事《小猫钓鱼》。 “一只小猫来到河边钓鱼,它看到了美丽的小河。(出示教学图片①和②,欣赏歌曲第一段)那天,小猫钓到了很多小鱼小虾。”幼儿分别点数小鱼小虾的数量,运用句式“小猫钓到了×条小鱼(小虾)”。 ⒉教师继续讲述故事,欣赏歌曲第二段,进行环保教育。 “过了几天,小猫又来钓鱼。它来到河边一看,小河变颜色了。”出示教学图片③,用低沉、忧伤的声音朗诵第二段歌词。引导幼儿体验小河的伤心、难过的心情,提问:小河为什么会变成这样?讨论其中的原因,如工厂排放的废水、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垃圾等。 话题拓展一:如果使用了这样的污水,会对人、动物、植物产生什么样的危害?认识污水的危害。同时表达对生病的小鱼小虾的同情。 话题拓展二: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小河和鱼虾们,让小河恢复原来的欢乐和美丽,让小鱼小虾恢复健康。树立幼儿的环保意识,激发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⒊观看CAI课件“污水变清了”,了解污水的净化过程。“在大家的帮助下,小河又变清了。”

《水的净化》说课稿(全国化学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水的净化》说课稿 一、使用教材 北京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四章《最常见的液体-水》第一节《水的净化》 二、实验器材 1.模拟自来水厂水净化实验 长颈漏斗、具上下嘴抽滤瓶(250mL)、抽滤瓶(250mL)、抽滤瓶(125mL)、注射器(100mL)、输液器、胶塞、乳胶管、止水夹、磁力搅拌器、微型水泵、微型气泵。 氯化铁溶液、高锰酸钾溶液、活性炭(粉末)、石英砂(40-70目)、次氯酸钠溶液、棉花、滤膜、纱布。 2.简易蒸馏实验 漏斗(截去下端玻璃管且封口,外径9cm)、烧杯(250mL)、烧杯(10mL)、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火柴。 三、实验改进要点 1.模拟自来水厂水净化的思路来源于自来水生产工艺,把复杂的工艺流程转化为简易的装置进行模拟演示。装置主要包含搅拌池、澄清池、过滤吸附池、消毒池、清水池五部分,配有微型水泵和气泵。装置所用仪器主要选用化学实验室的常用仪器,例如:磁力搅拌器,长颈漏斗、抽滤瓶等;还有生活中常见物品,例如:注射器、输液器、微型水泵、微型气泵。该模拟实验的步骤与自来水厂水净化(如图1)的步骤是一一对应的,每一步骤可学习1-2种净化方法。在搅拌池中初步认识过滤和混凝,在澄清池中学习沉降,在过滤吸附池中学习过滤和吸附,在消毒池中学习消毒,最后对所得水进行初步检测。整个实验装置简约化、微型化、可视化,给予学生三维表现力的体验。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图1图2 2.简易蒸馏实验的思路来源于野外生存时制备饮用水的方法,利用蒸馏原理简化蒸馏装置,课堂教学用于学习蒸馏净化水的方法。所用仪器全部是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包含漏斗、烧杯、酒精灯、石棉网。将漏斗(截去下端玻璃管且封口,外径9cm)里面放入冰块(或冷水)作为冷凝装置,相当于实验室常用蒸馏装置的冷凝管。大烧杯盛放待蒸馏液进行加热,相当于实验室常用蒸馏装置的蒸馏烧瓶。将小烧杯放在大烧杯内(漏斗下端正中),盛接所得液体,相当于实验室常用蒸馏装置尾接的锥形瓶。装置小巧,实验简单易行,适于初中学生进行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 图3 四、实验设计思路 1.模拟自来水厂水净化实验 自来水的生产工艺是课程标准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下二级主题“水与常见的溶液”中可供选择的学习情境素材,是学习吸附、沉降、过滤等净化水常用方法的经典素材。自来水的生产工艺在教科书中仅以图片形式出现,而沉降、过滤、吸附等净化方法以单个实验形式呈现。实验比较零散,缺乏整体性,与实际自来水厂净化过程距离较远。本实验通过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优秀教案

第七章:力 第一节力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力的概念。 2、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 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就是相互的。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 教学难点:物体间力的作用就是相互的 教学用具:弹簧、钢锯条、气球、磁铁、磁针、大头针、铁块 一、引入新课 我们在这一章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力就是日常生活与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也就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这一章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力的一些知识。 二、力就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教师:我们常常提到“力”这个字,但就是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的含义要比生活中所说的力的含义狭窄、确切得多。 人推车需要力;人把水桶提起来需要力;马拉车需要用力。这些有力出现的实例中都伴有肌肉紧张,所以力的概念最初就是由肌肉紧张而来的。但在在大量情况下,虽然没有出现肌肉紧张的情况,仍然有力存在,因为产生了与肌肉紧张相同的效果。大家瞧,用吸铁石吸引这些大头针,尽管没有肌肉紧张,不就是也有力存在不?(演示) 请大家举出有力存在的实例。 请大家考虑,当有力存在(或出现)时有几个物体? 教师:有力存在时,一定有两个物体发生了某种作用。吸引、拉、举等等就是对这些作用的具体描绘。 吸铁石吸引铁钉,吸引就就是吸铁石对铁休的吸引力。运动员举杠铃,举就就是运动员对杠铃的力。火车头拉车箱,拉就就是火车头对车箱的力…… 上述的例子说明,有力存在时,总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发生了作用。所以,力就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组物体就是施力的,另一组物体就是受力的。对一个力来说,有施力物也有受力物。现在请大家指出下列各力的施力物与受力物。 汽车对拖车的拉力;推土机对土的推力;起重机向上吊起集装箱的力 教师:力就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对力的理解应注意以下两点。这里所说的作用指的就就是力。当有力出现时,应分清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尤其就是注意认清哪个物体就是受力物体。 三、物体间力的作用就是相互的 1、演示实验:吸铁石吸引大头针。 2、演示实验:铁块吸引小磁针的一个极。 四、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1)实验:用手将弹簧拉长。 教师:弹簧受到拉力时变长了。 (2)实验:手用力使锯条变弯曲。 教师:气球受到手的压力时变扁了。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教师:足球静止在地面上,脚踢它时给它一个力,足球受到这个力由静止变为运动。汽车关闭了发动机后,由于汽车受到阻力,速度逐渐变小,最终停下来。可见力可以使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大,也可以使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小。 (2)教师:乒乓球向我们飞来,我们挥拍打去,球的运动方向变化了,又向对方的球台飞去。可见力还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五、练习 五、小结,练习 第八章第一节什么就是力 一.什么就是力

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2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第一课时) 热带的气候类型 安丘市青云双语学校 2012、3、8

教与学过程设计备注课件1 【预习检测】1、热带气候主要包括哪几种类型? 2、有“地球之肺”之称的自然景观是________ 3、将下列景观名称与对应的气候类型用线连接起来 热带雨林景观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景观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荒漠景观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季雨林景观热带草原气候 情境导入课件2 (插入音乐)播放一段热带景观录像,让学生观察、讨论景观差别。之后根据这些景观推测该地的气候。教师小结;广阔的地球,气候千差万别,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领略热带地区的气候差异。 【学习目标】课件4展示 1、知识目标:(1)记住世界主要热带气候类型的名称及气候特征 (2)能在地图上说出热带气候的分布规律和主要分布地区 2、能力目标: 学会阅读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正确分析某一气候类型的特点。创设问 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面向全体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总结讲述学习内容。

3、情感目标:认识到气候与环境的关系,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重点】各种热带气候的分布及特点 【难点】气候要素的分析及气候类型的辨别 【课内探究】 课件5展示观察热带的四种气候对应的景观图 活动一:观察这四幅图片说一说这些图分别代表着什么景观?差异?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异?(学生分组讨论,由比 哪个组的同学最善于思考。) 学生回答:热带雨林景观:树木高大茂密,树林阴暗潮 滴雨,所以叫做”雨林”.其实这里也有善于攀援的猩猩、猿猴还有河马、大象. 热带季雨林景观:树木高大茂密 热带草原景观:树木高大稀疏,地面有高草,动物有斑马.长颈肉食动物. 热带沙漠景观:地面以沙漠为主,动物.植被都很稀少. 善于利用表格法比较差异。 讲练结合,师生 互动、教 师主导学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3大气压强优质教案

9.3 大气压强 第3节大气压强教 学目标知识与 技能 过程与 方法 对托里拆利实验原理进行分 析,使学生掌握推理地方法. 渗透等效思想. 情感态 度 与价值 观 通过马德堡半球实验地学习, 使学生爱科学;在对托里拆利实 原理地学习,使学生体会理性思 维地成就.

重点理解大气压强地现象 难点大气压强知识地应用 器材配套多媒体课件一套、罐头一 瓶、集气瓶、去芯地酒精灯、镊 子、铁架台、鹌鹑蛋、水槽、大 小试管、热水瓶各一个、有色水 少量、马德堡实验装置一套。环节教师活动学生 活动 引入 将硬纸片平放在平口玻璃 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提 醒学生注意观察),放手后看到 学生观 察、思

新授课 新授课小结作业布置什么现象?(硬纸片掉下) 将玻璃杯装满水,仍用硬纸 片盖往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 倒置过来,放手后看到什么现 象?(硬纸片没有掉下来)。是 什么力支持住了水呢?硬纸片 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呢? 一、大气压强地存在 ⒈马德堡半球实验,空气把两个 铜半球紧紧地压在一起,16匹马 都很难把它们拉开。 ⒉学生实验:学生照课本中图11 考,进 入情境 学生参 与实验 观察思 考 讨论交 流 根据液

—2做实验,两个皮碗口对口挤压。然后两手用力往外拉,不容 易拉开(用较大地力才能拉开)。 ⒊地球周围被厚厚地空气层包 围着,这层空气又叫大气层。空 气由于受重力作用,而且能流 动,因而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 有压强。大气对浸在它里面地物 体地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 大气压。 ⒋奥托·格里克做地马德堡半球 实验,充分证明了大气压强地存体压强地计算公式:p=ρhg算一算(学生演算,教师巡视)。学生算出结

八年级物理下册《动能和势能》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动能和势能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哪些物体具有能量; (2)理解动能和势能的基本概念,并能举出一些具有动能和势能物体的例子; (3)理解动能、势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敢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2)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动能、势能的概念,通过实例认识物体的动能及势能。 难点:在探究实验中理解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木块、长木板、小车、钩码、两个不同质量的钢球、斜面、木块。 四、新课引入 教师播放视频《什么是能》。发生形变的跳板将运动员弹起;被拉开的弓将箭射出;升高的重锤将桩打入土中;流动的水推动水轮机转动发电。跳板、弓、重锤、水对其它物体做功了吗?学生讨论并回答,发生形变的跳板对运动员做了功;被拉开的弓对箭做了功;升高的重锤对桩做了功;流动的水对水轮机做了功。教师指出,一个物体能够对别的物体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能量的单位和功的单位一样,都是焦耳(J)。 五、新课讲解 (一)动能 教师播放视频《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运动的汽车能拖走小木块,说明运动的车具有能量;移动的龙卷风能刮飞树木,说明移动的风具有能量;流水推动水磨,说明流水具有能量;风(流动的空气)推动帆船,说明流动的空气具有能量;飞速运动的子弹击穿木块,说明运动的子弹具有能量。这些具有能量的物体,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观看视频讨论,这些物体都在运动。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教师出示图片并提问:你知道下列哪些物体具有动能吗?学生讨论并回答,风能推动帆船,风具有动能;流水能推动皮划艇,流水具有动能;子弹能打穿鸡蛋,子弹具有动能。 沈阳开往上海的195次列车经过上海分局管辖的沪宁线103区段时,突然从列车左翼车

《搜索引擎》教学案例分析

《搜索引擎》教学案例分析 作者:刘肖红资料来源:《南京市第十四中学》点击数:946 更新时间:2010-4-14 一、案例背景: 1、教材分析 搜索引擎为《信息技术基础》必须部分的第二章第二节网上获取信息的策略中的第三部分内容。 这节课的内容以培养学生从网络上获取信息的能力为主,因为信息获取能力是信息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掌握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过程和方法,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发展提供服务。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为必修模块的其他章节和选修模块开展多元化交流打下基础。 2、学时安排 1学时 3、适用年级 高中一年级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搜索引擎的简单分类; (2)学会灵活运用贴切的搜索关键词进行信息的搜索; (3)培养学生运用因特网浏览、搜集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够完成下载各类资源 (2)能选择网上获取信息的最佳途径,高效准确地获取信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和获取信息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运用贴切的搜索关键词进行信息的搜索; 教学难点: 掌握关键词搜索的技巧 3、、教学环境 连接因特网的多媒体网络机房。 4、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对上网已熟悉,基本操作已掌握,但是对于搜索技巧的使用不太熟悉。针对这种情况,老师结合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加以归纳提升,使学生对搜索技巧的使用有进一步的掌握,不断提高自己的网络信息搜索水平。 5、教学策略 本节课的教学采用自主探索、协作学习与教师指导相结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学习欲望,采用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既可以让学生主动地探求知识,又可以让学生通过相互之间的协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自主探索、协作学习,利用网上资源进行学习,从而掌握网络信息搜索的几种主要策略和技巧。 三、教与学过程描述: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有一个最传统也是最隆重的一个节日,是什么节?春节。那你知道有关春节由来以及春节方面故事吗?现在网络技术正在飞速发展,我们可以借助网络来查询这么信息。那么,我们如何从因特网上得到这些信息呢? 生:通过这些可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课程实施

第三届“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

名人咏高邮 ——综合实践活动课方案设计及课堂实录 执教学科:综合实践班级:四(2)班 一、活动主题 在我国2000多个县市中,以“邮”命名的只有江苏中部的历史文化名城“高邮”。秦王嬴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灭楚之后,在这里筑高台,置邮亭,取名“高邮”,别名“秦邮”。高邮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千百年来外籍和本地的历史名人或诗文咏诵,或济世救民,或追求科学……在高邮留下了他们许多为人所景仰的遗踪和人们所骄傲的佳话。为了激发学生了解家乡历史文化,热爱家乡风俗人情,树立长大后建设家乡的崇高理想,我们开设了“名人咏高邮”的综合实践课。 二、活动目标 1、让学生走近历史,走进文游台,了解高邮的历史文化及名人,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探索家乡文化的热情。 2、通过参观、收集、讨论、研究、吟诵、摄影、诗歌创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创新的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 三、活动准备 1、组织一次参观文游台的活动,提供综合实践的基础素材。学生们参观了秦少游雕像、盍簪堂、四贤祠、丹井寒泉等景观,产生了进一步了解家乡历史的欲望。 2、让学生根据兴趣自主选择活动主题,分为三个小组(资料收集组、诗词吟诵组、诗歌创作组)。 3、各小组在老师的指导、组长的带领下积极投入到准备当中。他们有的查阅相关资料,有的上网搜索信息,有的调查访问,有的学习如何创作诗歌……各小组都有了很大的收获。

4、组织各小组对取得的研究资料进行整合。主要是交流、筛选、研究、创新等。 四、课堂实录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组织参观了文游台古迹。大家还记得我们游览了哪些景点吗?(展示文游台景点图片,勾起同学们的回忆) 生:…… https://www.doczj.com/doc/052637015.html,/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CE%C4 %D3%CE%CC%A8%CD%BC%C6%AC&in=21278&cl=2&lm=-1&st=-1&pn=175&rn=1&di= 130988776635&ln=2000&fr=&fm=index&fmq=1331525139065_R&ic=&s=0&se=&sme=0&t 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2#pn175&-1&di130988776635&objURLhttp%3A %2F%https://www.doczj.com/doc/052637015.html,%2Fweb_pic%2Fbd1%2Fbig%2F33052.jpg&fromURLhttp%3A%2F%2F https://www.doczj.com/doc/052637015.html,%2Fbooks_news%2F9680.html&W370&H225&T7476&S14&TPjpg https://www.doczj.com/doc/052637015.html,/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CE%C4% D3%CE%CC%A8%C7%D8%C9%D9%D3%CE%CD%AD%CF%F1%CD%BC%C6%AC&in =15875&cl=2&lm=-1&st=-1&pn=81&rn=1&di=80826563745&ln=760&fr=&fm=result&fmq= 1331270714291_R&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 type= 2#pn81&-1&di80826563745&objURLhttp%3A%2F%https://www.doczj.com/doc/052637015.html,%2Fyzrb%2Fr es%2F1%2F1%2F2011-08%2F02%2FB04%2Fres03_attpic_brief.jpg&fromURLhttp%3A% 2F%https://www.doczj.com/doc/052637015.html,%2Fyzrb%2Fhtml%2F2011-08%2F02%2Fcontent_295164.ht m&W300&H447&T11843&S132&TPjpg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