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东莱阳林地保护规划报告

山东莱阳林地保护规划报告

莱阳市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

山东省莱阳市林业局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

前言

林地是林业发展的基础,是森林资源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生态建设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但我市林地供应政策多年来一直没有明确的量化指标,只要建设项目用地立项文件齐全,征占用林地审批和程序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就不受林地总量的限制,完全是一种“敞开”型的林地供应模式,特别是随着国家对农田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大量建设项目开始转向林地,因此这种林地供应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以生态建设为主体的林业发展战略,改变现有林地供应模式,建立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林地供应新机制,依法全力加强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已成为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是优化用地结构、规范林地用途、提高林地利用效益的基础性工作;是新时期严格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林地的科学依据;因此,搞好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工作,对加快我市步入生态城市进程、建设绿色莱阳、开创林业建设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规划编制过程中,始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10-2020)》、《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技术规程(2011)》、《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规程(2011)》、山东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大纲(2010-2020年)、《山东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

年)》等法律法规及国家、山东省有关林地保护利用的政策等的要求,编制《莱阳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

规划落实了《山东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大纲(2010-2020年)》对莱阳市的主要控制指标,明确了全市林地保护利用的目标、任务以及各项具体措施,划定了林地范围界限,本行政区域内有关行业规划均应当与本规划相衔接。

规划的期限为2010年~2020年,基准年为2009年,目标年为2020年。

规划的范围是市辖区内的13个镇、5个办事处及2个林场,行政区域土地总面积153900公顷,784个行政村。

规划报告由林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区域布局与利用结构、林地保护、林地利用、实行区域差别管理、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等七章及图、表组成。

在规划设计工作开展期间,我们得到了省、市林业局、莱阳市政府的及时指导,同时也得到了18处镇(街)党委、政府及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由于我们经验不足,水平有限,错误之处在所难免。衷心希望各位领导、专家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山东省莱阳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项目组

二0一一年十二月

目录

第一章现状分析与评价 (7)

第一节区域概况 (7)

一、自然地理概况 (7)

二、社会经济概况 (12)

第二节林地保护利用现状 (13)

一、林地资源现状 (14)

二、林地资源特点 (15)

三、林地保护利用存在的问题 (16)

四、发展潜力 (18)

第三节林地资源管理评价 (19)

一、取得的主要成效 (19)

二、林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0)

第二章规划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 (25)

第一节指导思想与原则 (25)

一、指导思想 (25)

二、规划原则 (26)

第二节编制依据 (27)

一、法律法规 (27)

二、重要文件 (27)

三、有关规划 (27)

四、标准规范 (28)

五、其他有关资料 (28)

第三节规划期限与范围 (28)

第四节规划目标 (29)

第三章林地区域布局与利用结构 (32)

第一节区域布局 (32)

一、区域划分的方法 (32)

二、区域布局 (33)

三、保护利用方向 (36)

第二节利用结构规划 (37)

一、分类经营 (38)

二、林种结构规划 (39)

第四章林地保护规划 (42)

第一节林地保护分级 (42)

一、分级标准 (42)

二、林地分级结果 (43)

第二节森林保护 (45)

一、森林保有量 (45)

二、森林保护措施 (47)

三、林地恢复措施 (48)

第三节补充林地 (49)

一、补充林地的数量 (50)

二、补充林地的来源 (50)

三、补充林地管理 (52)

第四节、林地用途管制 (53)

一、控制林地转为建设用地 (53)

二、控制林地转为其它农用地 (54)

三、控制公益林地转为商品林地 (55)

四、控制降低等级使用林地 (55)

第五章林地利用规划 (56)

第一节林地质量分等 (56)

一、分等标准 (56)

二、分等结果 (57)

三、分等管理措施 (59)

第二节林业重点工程用地规划 (61)

一、重点林业生态工程 (61)

第三节优化结构 (66)

一、起源结构 (66)

二、树种结构 (67)

三、龄组结构 (68)

四、林种结构 (69)

第四节林地生产力规划 (70)

一、林地生产力概况 (70)

二、林地生产力提升的途径 (71)

三、林地生产力规划与管理 (71)

第六章实行区域差别管理 (72)

第一节区域功能定位 (73)

一、主体功能区规划定位 (73)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定位 (73)

三、莱阳市域总体规划定位 (74)

四、区域功能分区定位 (74)

第二节区域差别管理 (75)

一、优化开发区 (76)

二、重点开发区 (76)

三、限制性开发区 (76)

四、禁止开发区 (76)

第三节强化调控 (77)

二、增强规划约束力 (77)

三强化政府林地保护利用责任。 (77)

四、建立林地保护利用秩序 (78)

第七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78)

第一节完善规划体系 (78)

一、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79)

二、严格规范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修订 (79)

三、强化对规划实施的监管 (79)

第二节健全林地全管理制度 (79)

一、创新管理制度 (79)

二、加强林地林权管理 (80)

三、建立林地保护利用目标管理责任制 (80)

第三节加强基础建设 (81)

一、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 (81)

二、实施动态管理 (81)

三、健全规划评估机制 (81)

四、强化林地保护管理队伍建设 (81)

附表:莱阳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统计表 (82)

1、林地现状统计表 (82)

2、林地结构现状统计表 (82)

3、国家级公益林地分保护等级现状统计表 (82)

4、林地质量等级统计表 (82)

5、林地及森林面积规划统计表 (82)

6、林地利用方向规划面积统计表 (82)

7、国家级公益林地规划面积统计表 (82)

8、林地保护等级面积统计表 (82)

9、主要指标现状及规划表 (82)

10、莱阳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小班因子一览表 (82)

附图: (82)

1、莱阳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现状图 (82)

2、莱阳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保护等级图 (82)

3、莱阳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功能分区图 (82)

4、莱阳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结构图 (82)

5、莱阳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质量等级图 (82)

6、莱阳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规划图 (82)

第一章现状分析与评价

第一节区域概况

一、自然地理概况

1、地理位臵

莱阳市地处胶东半岛腹地,素以“梨乡”著称,是烟台市对外开放的西大门,位于东经120°31′- 120°59′12",北纬36°34′10"-37°09′52" 之间。东连海阳、,西部与莱西、北部与栖霞、招远两市、南部与即墨市相毗邻。东南角频临黄海的丁字湾。全市南北最大纵距65公里,东西最大横距35公里,呈西北--东南走向;海线长27.5公里,总面积1731.54平方公里。

2、地形、地貌

全市地处胶东丘陵山系南部,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东部与西南部为山峦起伏的低山丘陵,在丘陵起伏、岭谷平行间有带状平地和小盆地。东北部的龙门山脉主峰老寨山,海拔374.6米,为全市诸山之冠;北部的旌旗山海拔315.3米;西南部的孟山海拔276.4米;东南部的娘娘山海拔269米。

全市地貌分为“山地丘陵、山前倾斜平原、滨海冲积平原”三个地貌区,其中山地丘陵地貌区12.7627万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74.。66%,该区包括荒坡岭、岭坡梯田、沟谷梯田、岭地四种微地貌单元;山前倾斜平原地貌区4.0667万公顷,占总面

积的23.81%,包括微斜平原地、河滩地、泊地三种微地貌单元;滨海冲积平原地貌区0.2653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53%包括缓平地、盐荒地、光板地三个微地貌单元。

3、河流水系

境内河流多为北源南流。全市500米以上的河流、沟溪187条,其中流长15公里以上的13条,11条流归五龙河水系,西部有2条流归莱西境内的大沽河水系。由白龙河、蚬河、清水河、墨水河和富水河五条较大的河流汇集成的五龙河纵贯市区南北,流经全市18个镇(街)办事处,总长326公里,流域面积2631.45平方公里。境内所有河流、沟溪基本上都有源短流急、涨落急剧的特点,夏季雨量大时易成水灾,春秋雨少经常断流。

4、气候特征

我市属暖温带东亚季风半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

(1)热量状况

全市光热资源比较丰富,历年日照时数平均为2669.0小时,日照百分率60%,五月份是年内日照时数最多的月份,达276.8小时,日照百分率为63%,占年内日照时数的10.4%,12月份最少,仅有182.9小时,占年内日照时数的6.9%;年内日平均气温≥0°C期间的日照为2091.0小时,占全年日照时数的78.3%;

平均气温≥10°C期间的日照为1515小时,占全年日照时数的56.8%。

年平均辐射热总量为123.9千卡/CM2,3-11月辐射量为103.7千卡/CM2,占年总量的83.7%,光合作用有效辐射量为60.7千卡/CM2。

全市年平均气温11.2°C ,受地理位臵和地形的影响,境内年均气温南部高于北部,极端最高气温(1957年7月21日)38.9°C,极端最低气温C(1957年1月18日)-24°C;最热的七月份平均为25.0°C,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气温为-4.1°C,日平均气温≥0°C的天数为276天,≥10°C的天数为195天;初霜期最早在10月15日,终霜期最晚在4月24日,历年平均无霜期173天。

(2)降水与地表径流情况

全市历年平均降雨量为735.9MM,其中冬季降雨量27.6MM,占全年降雨量的3.7%;春季降雨量100.5MM,占13.7%;夏季降雨量158.6MM(往往出现局部性暴雨,造成涝灾),占62.3%;秋季降雨量149.4MM,占20.3%。按地理位臵分,中部和北部降雨量736.72MM,南部710—720MM,西南部700MM,不同地点之间的最大差值为36.72MM。地表水主要是由境内河流形成,全市年平均径流深225MM,年径流深最大值为413.5MM,最少值136.7MM,经流值大少受年降雨量和分布情况影响;河川径流总量3919万立方米,人均占有461立方米,亩占有316立方米,分别为全国人

均占有2711立方米、亩占有1795立方米的17%和18%,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地表径流主要来自降水和境外流入的客水补给。

5、土壤条件

据1984年土壤普查资料全市土壤共有6个土类, 11个亚类,21个土属,148个土种。

(1)棕壤,是我市最大的土类,分布全市各地,可利用面积11.3292万公顷,占总可利用面面积的75.61%。其中,一是棕壤性土4.0893万公顷,多分布在山丘陡坡的中上部,土层浅薄;二是棕壤6.1196万公顷,一般分布于山丘中下部及沟谷梯田;三是潮棕壤1.1203万公顷,大多分布于山前倾斜平原。

(2)褐土,是我市第二大土类,可利用面面积2.0738万公顷,占全市可利用总面积的13.84%,按其淋溶强弱有无石灰性反应和发育程度又分为:(1)褐土性土,面积1.7350万公顷,分布于东部的丘陵地区;(2)褐土,面积0.1722万公顷;(3)潮褐土,面积0.1666万公顷,主要分布在小片洼地上。

(3)潮土,可利用面积1.2680万公顷,占总可利用面积的8.46%,主要分布于河流两岸的河谷平原上。根据其受潜水作用程度及盐化情况,又分为潮土和盐化潮土,其中潮土1.1294万公顷,盐化潮土0.1386万公顷。

(4)盐土,分布于南部沿海地区,除少数耐盐性较强的树种能生长外,一般树种生长不良。

(5)风沙土,分布于五龙河沿岸,需栽植灌木造林封滩。

(6)沙姜黑土,分布于冯格庄街道办事处北部洼区,这类土壤直接造林不利于生长,必须经过改土措施才能保证树木正常生长。

全市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0.759%,全氮含量为0.0514%,碱解氮未8.6PPM,速效磷为8.1PPM,速效钾67.8PPM,PH值6-6.5,从土壤养分状况看,表现为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严重缺乏,碱解氮、速效磷大部分土地不足,速效钾含量状况稍好。

总之我市土壤类型多样,宜林地广阔,适宜多种树木生长,对开展荒山造林,地堰开发,发展林网,四旁植树及丰产林基地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条件。

6、植被自然资源概况

(1)木本植物资源:境内植物资源比较丰富,调查统计全市木本植物共有54科99属172种,31个变种,3个变形。乔木中的用材树主要有杨、柳、榆、国槐、刺槐、臭椿、泡桐、楸树、法桐、苦楝、赤松、黑松等;经济树种有苹果、梨、桃、李、杏、樱桃、海棠、山楂、板栗、核桃、柿子、大枣、香椿、葡萄等;灌木主要有紫穗槐、酸枣、黄荆条、白蜡、冬青、胡枝子等;藤本有爬山虎、蔷薇、金银花等。

(2)草本植物资源,全市共有草本植物120科,742种,主要有黄坡草、野谷草、蕨类、羊胡子草、百里香、瓦松、山草、狗尾草、蒿类等。

(3)农作物资源,全市农作物品种498个,有当地农家品种,也有新引进的品种,其中粮食作物品种281个,以小麦、玉米、大豆、地瓜为主;经济作物品种46个,有花生、大麻、黄烟药材、芝麻等;蔬菜品种171个,有瓜类、茄类、叶菜、根茎菜、药菜等。

7、海岸情况

全市海岸线长27.5公里,滩面是在丁字湾上游与五龙河下游直接交汇处,全部为泥质海岸,平均宽度6.4公里,1987年以来全部发展为滩涂养殖。

二、社会经济概况

1、行政区划

全市区划为沐浴店、谭格庄、河洛、吕格庄、团旺、穴坊、羊郡、高格庄、姜碳、大夼、照旺庄、万地、山前店十三个镇及城厢、古柳、冯格庄、柏林在、龙旺庄5个办事处,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784个行政村,832个自然村,一个省级自然保护区,两个林场,一个苗圃。

2、人口状况

2009年末,全市总人口为87.5万人,每平方公里506人,其中乡村居住人口为57.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5.7%,城镇居住人口30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34.3%。土地总面积173154公顷,人均占有土地19.79公顷,林业用地33528.72公顷,有林地27643.25公顷。

3、交通通讯

莱阳是胶东半岛的交通枢纽,交通和通讯业发达,境内蓝烟铁路横穿东西,长41.8公里,新规划横跨莱阳的青荣城际铁路已开工建设;有各种公路24条,其中青石路、潍石路、烟青一级路、靑威公路和同三公路等七条国道和省道分别在辖区南部、北部、中部穿过,总长547公里,辖区内 832个自然村全部实现了公路村村通。全市电力供应充足,程控电话全面覆盖,移动电话约40万部。由于电力资源充足,四通八达的交通和通讯网络,为促进我市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林业建设创造了条件。

4、国民经济现状

2019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06.3亿元,年均增长12.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6亿元,年均增长0.7%;第二产业增加值190.4亿元,年均增长15.2%;第三产业增加值85.3亿元,年均增长12.6%;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15.8:54.9:29.3调整到10.0:62.2:27.8。地方财政总收入8.0557亿元,年均增长7.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5亿元,年均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2亿元,年均增长16.8%;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6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625元,年均分别增长11.7和10。8%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42.9亿元,人均1.63万元,均为十五末的2.1倍。

第二节林地保护利用现状

根据《森林法实施条例》规定,林地是指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

一、林地资源现状

根据2009年莱阳市森林利用保护规划资源调查成果,全市林地面积33528.72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9.36%,活立木总蓄积428455立方米,森林覆盖率15.96%。

(1)林地面积按地类划分,林地面积中有林地273830.71公顷,占林地面积的81.66%;疏林地23.72公顷,占0.07%;未成林造林地5332.46公顷,占15.9%;宜林地158.80公顷,占0.47%;灌木林地638.86公顷,占1.88%;苗圃地2.17公顷,占0.006%;。

(2)有林地面积按林分类型划分,其中针叶林744.37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1.82%;阔叶林36110.97公顷,占有林地的88.09%;针、阔叶混交林4139.62公顷,占有林地的10.10%。

(3)林地面积按分类经营体系划分

林地面积按森林分类经营体系划分为生态公益林地和商品

林地。一是生态公益林地:全市共有生态公益林地12552.87公顷,占全市林地面积的37.44%。其中重点公益林地12091.10公顷,占生态公益林地总数的96.32%;一般公益林461.77公顷,占公益林地总数的3.68%。

二是商品林地:共有商品林地20975.85公顷,重点商品地11537.06公顷,一般商品林地9438.79公顷;其中用材林地566.32公顷,占商品林地总面积的2.70%;经济林15085.7公顷,占商品林地总面积的71.92%;其他林地5323.84公顷,占商品林地面积的25.38%。

(4)按林种结构分

根据调查结果,全市现有防护林面积12380.95公顷,占纳入林种范围面积的45.22%;特用林面积2.33公顷,占0.009%;经济林15085.7公顷,占55.09%;用材林566.32公顷(其中一般用材林599.1公顷,占用材林的96.9%),占有林地的2.3%;其它5334.63,占45.22%。

(5)乔木林按权属分:总面积27380.71公顷。其中国有林面积326.07公顷、蓄积33335 m3;集体林面积27054.64公顷、蓄积395120m3;国有、集体的面积结构为1.19%、98.81%。

二、林地资源特点

从调查结果看,全市森林资源中的林种结构总体较为合理,主要以防护林、经济林、用材林三大林种为主,充分体现了我市近年来林业建设以生态效益优先的原则。从各林种数据中也凸显出了我市林地资源的主要特点,一是水果林面积偏大,防护林、干杂果及用材林偏小,林种结构不尽合理:在33528.72公顷的林业用地中,水果林面积21147.82公顷,防护林只有12380.9公顷;二是幼龄林比例偏高,中成熟林比例过小,幼龄林占林分

总面积的73.27﹪,中令林占17.12﹪,近熟林占2.31%,成熟林占5.08﹪,过熟林占2.22%,,幼龄林比例偏高,中成熟林比例过小,结构不尽合理。三是造林树种单一,缺少生物多样性:由于人工林面积大,造林时目的性太强,不能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如在公路干线的山区丘陵为造景营造的防护林主栽树种以黑松为主,绿色通道主要以杂交杨为主,表现在树种单一,林分结构简单,多为纯林、混交林所占比例甚小,管理较为粗放,林木生长缓慢,生态功能不健全,森林防火压力大,灾后重复造林投入高;四是用材林建设以杨树丰产林为主,缺少优良乡土树种:不能发挥森林生物多样性,更不能充分发挥土地资源潜力,容易暴发大规模爆发病虫害;五是经济林树种间发展失衡:生产中盲目性大,干杂果面积少于水果林面积,切缺少绿色认证,标准化生产程度低,有机食品生产意识模糊,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全面发挥;六是林地总量不足,拓展空间有限。莱阳市人口数量多,林业用地较少,特别是用来发展生态公益林的林业用地就更少,生态环境脆弱,进一步提高森林资源总量,加快造林绿化进程,已成为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之一。

三、林地保护利用存在的问题

(一)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关系处理错位、林种结构不尽合理

林种结构不仅是林分结构的问题,更反映了林地的利用结构。莱阳市按要求于2002年8月完成了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的

调整工作,现有的生态林和经济林两大体系结构明显不合理的,突出表现在水果林与水系沿岸杂交杨丰产林比例偏高。其次是莱阳市风景旅游资源丰富,景区内风景林偏少。根据《莱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9年8月),莱阳市现有娘娘山宗教文化旅游区和老寨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等旅游景区,同时规划建设了梨乡风情旅游带、金山旅游度假区、旌旗山自然山地公园及金泥湾水上度假村和其他旅游线路,但全市现有风景林偏少,两者比例极不相称。

(二)林地保护与利用的矛盾日趋突出.莱阳市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从地区生产总值看,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从产业结构看,处于由初期向中期加速推进时期,从城乡结构看,人口聚集程度呈现工业化早期特征,各项建设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工业园区、城镇、社区、道路、电力、水利等建设项目用地将在短期内保持较大的需求,但由于莱阳市地处丘陵山区,人多地少,耕地资源十分有限,无论是哪种建设项目用地,几乎都必须使用到林地。即使有时建设项目直接使用的是耕地,也因为受到耕地保有量的严格限制,需要使用林地开发耕地,使全市的耕地保有量保持平衡。因此,莱阳市地既要承担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态需求的任务,又要承担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建设用地需求的任务,使林地保护与利用的矛盾日趋突出,甚至个别地方乱占林地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三)林地保护利用管理缺乏科学依据

虽然《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林地有保护利用规划的职责,但一直以来没有得到实行,林地管理无法做到统筹规划、限量使用、科学管理,更加无法做到突出重点、分类使用、强化管理,林地保护利用的科学依据不足。事实上,由于林业经营的周期性长,一旦失误造成的损失将在很长时间内难以挽回,更需要一个统一的规划加以规范管理。

四、发展潜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林业生态建设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但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进一不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后,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对林业的投入不断增加,使林业生态建设处于良好的发展时期。由于我市良好的气候、土壤、水文、植被种类等自然条件,更是加快森林资源培育、促进森林植被恢复的重要基础。全市绝大部分林地又属于集体林地,这种管理体制为林地保护利用工作的组织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表一各地类面积与比重

表二各森林类别面积与比重

第三节林地资源管理评价

一、取得的主要成效

“十一五”以来,我市林地管理坚持以生态工程建设为主,栽植管理协调发展,其中主要生态建设工程有沿海防护林工程、绿色通道工程、水系造林绿化工程、商品林(含经济林与丰产林)工程、荒山绿化工程和自然保护区建设(老寨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工程。

(1)沿海防护林工程

莱阳市沿海防护林工程从2002年开始实施至今,项目总投资1513万元,完成造林总规模284.4公顷,其中沿海基干林带117.6公顷,纵深防护林167公顷,

(2)公路林带建设工程

莱阳市公路林带建设工程有204国道莱阳段绿化、铜山高速莱阳段绿化及市乡道绿化,总面积71公顷。

(3)自然保护区建设

老寨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于2007年升级为省级自然保护区,由鲁政字[200]224号文件批准,位于莱阳市东北部的栖霞、海阳毗邻地带,2002年经烟台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173公顷的市级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面积扩大到2908.5公顷,其中核心1147.5区公顷,缓冲区812.4公顷,实验区948.6公顷,并建立了外围保护带。

(4)经济林基地建设

为了了解决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与企业原材料供需的矛盾,减少林资源的消耗,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经济林栽培技术优势大力发展经济林

基地建设。通过联营合作、承包造林、有偿扶持造林形式,建干鲜果品基地63.36万亩泥,年产值27.38亿元

(5)荒山造林工程

十五末共完成荒山造林2571.7公顷,其中荒山造林2515.2公顷,疏林地补植56.5公顷,涉及全市16个镇街的111个村庄。投资4819.78万元。

二、林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市林地管理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也有不尽人意处。

一是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生态功能脆弱:全市人均森林面积0.32公顷,仅占全国人均占有量的35.6%。全市林业用地大部分在荒山丘陵地带,立地条件差,林木生长差。水库周围及主干河流两侧多属丘陵山坡地,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

试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的必要性

试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的必要性 【摘要】本文阐述了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对森林资源调查、资源监测工作的重要意义,论述了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利用方面的存在的问题和编制的必要性。 【关键词】林地;保护利用;监测;森林调查;规划编制 林地是林业和生态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作为我省第一个中长期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在协调林地保护与利用,应对气候变化,巩固黑龙江省东北、华北地区生态屏障的战略性地位,维护国土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保障木材及林产品供给,调整林业产业结构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全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及图斑落界工作,实现我省森林资源监管手段的重大变革,促进森林资源监测、规划等工作的有效开展。 1.林地保护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县在林地保护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社会对土地的需求与林地保护依然是主要矛盾,林地资源分布不均、利用不合理、质量不高、生产力低等一系列问题依然存在。 1.1基础工程建设加快,土地供求关系紧张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以及社会基础条件的改善,各项工程建设对土地的需求增加。相对于发达地区,我县社会基础条件薄弱,工程建设速度慢。特别是交通、城市等基础性建设对土地潜在需求量大,在耕地保有量不变的前提下,大量的项目用地将向林地转移,加之毁林开垦、蚕食林地和非法占用林地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与林地保护依然是主要矛盾。 1.2林地利用结构不尽合理 在县域林地中,商品林面积和生态林地面积比例有待进一步调整,生态公益林地面积519.3万公顷,占林地总面积的68.0%,与我县所处的生态区位及国防战略区位还不相协调。在林种结构中用材林、防护林、特用林、经济林、薪碳林面积比例分别为30.40%、58.92%、8.36%、2.01%、0.31%,如此的林种结构与发挥森林多种功能是不相适应的,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调整。 1.3林业投入资金不足,林地保护利用效果有待提高 由于林资源培育生产周期长、短期经济效益比较差,林地保护和利用水平低下,林业建设投资不足,吸引社会资金能力差,森林资源管理政策不活,社会投资积极性不高等,严重制约全县林业建设。自林权制度改革以来,我县人民政府、社会、个人对林业的投入有较大增加,但投入的大部分资金仅局限于三北、退耕等生态公益林建设,商品林建设水平不高,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商品林建设投入和产出体系尚未形成。 2.林地保护规划编制的意义 随着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投入的加大,林业在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领域的地位不断提高,全社会对林业的多功能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森林资源监测也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面对新形势,森林资源监测工作必须积极开拓发展思路,创新监测方法,改进技术手段,增强服务能力,在全省林地“一张图”,明确全省林地经营界线和范围的前提下,探索各体系之间的差距,不断优化和完善技术方法,逐步建立全省标准统一、适应高效的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实现森林资源、生态功能结合,点线面兼顾的满足全社会多功能需要的综合

林地规划编制审查办法暂行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审查办法(暂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编制、审查和报批,提高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可操作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林业主管部门具体承担。林业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本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审查下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是指导林地保护和利用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林地用途管制,优化林地结构、布局,统筹各项林地利用活动的重要依据。 城建、工业、交通、水利、能源、工矿、旅游、农业、环保等各类建设项目,凡涉及使用林地的,应符合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要求。 第四条编制和审查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应当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方针。把林地放在与耕地同等重要的位置,坚持最严格的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注重保护林农及其它森林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统筹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使用林地的需求,充分发

挥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章规划编制 第五条编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应当遵循国家、行业、地方的相关标准和规程规范。 第六条编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坚持政府组织、部门协作、统筹兼顾、因地制宜、广泛参与、科学决策、依法依规、注重实施的工作方针。 第七条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分为国家、省、县三级。下一级规划应根据上一级规划编制,并与同级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编制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要科学合理地界定林地范围,对林地进行分区、分类、分级、分等,并落实到山头地块,建立档案。 第八条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前,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开展基础调查、重大问题研究等前期工作,原已编制和实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单位,还应对上轮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第九条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以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为总控、以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等为依据确定省级规划基数,编制省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大纲(以下简称“规划大纲”)和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框架(以下简称“规划框架”)。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总结三篇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总结三篇 篇一: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总结 XX社区20XX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总结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生态环保工作的精神,按照街道的统一部署,进一步创造整洁、优美的社区环境,切实改善社区的环境质量,保护居民的身心与健康,本社区以绿化社区、美化社区、亮化社区为工作目标,努力营造人居环境,开展了以下一系列的环保工作。 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年初,社区成立了以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由副主任分管,环保联络员具体落实,环保义务监督员组成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小组。我们在认真制定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计划的基础上,定期与不定期召开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专题会、环保志愿者座谈会、居民代表意见征询会,努力使社区生态环境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志愿服务,落实监督,常抓不懈 社区组建了一支20余人的环保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志愿者服务队伍原作用。以创建“省示范文明城市”为契机,创造优美居住环境,建立健全环保管理体系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努力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今年共出黑板报12期,宣传窗4期,印制生态环境宣传资料1000余份,悬挂横幅6条。组织志愿者对辖区垃圾“死角”、野广告、白色污染进行督促整改9次。环保工作做到常抓不懈并加强对清洁工的考勤,实行每月定期与不定期的考核制度、奖罚

分明,职责到人,保证小区环境的整洁。 三、排摸到位,按时上报,健全台帐 自四月起,我们每季度开展一次环境污染的排摸工作,每排摸到一家新增的就填写1张《XX街道污染源排摸记录表》,在开展再次排摸工作的同时,对已排摸到的对象进行日常监督工作,并现场填写《XX街道环境保护现场监督情况记录表》,根据污染程度,污染较重的每月1次,污染一般的每季度1次,污染较轻的酌情进行监督,并按时上报。在百日环境整治行动中,我们共排摸污染源单位5家,排摸出影响居住环境行业的单位2家,并提出了整改意见,为下步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注重环境教育,开展环保宣传 社区始终将环保宣传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针对快餐店、小美容院等三产小业主,主要采取发放宣传单等现场宣传教育,并督促他们第一时间进行整改;我们举办环境保护知识讲座、环保志愿者护绿活动,在社区内设立了明显醒目的环保宣传牌,以营造良好的长效宣传氛围,对扩大环境保护的影响力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我们借“六.五”世界环境日、“914世界清洁地球日”行动的宣传契机,对小区绿化带、房前屋后、楼道、死角等进行了彻底的清理,共清运垃圾80余车,发放环保宣传单1000余张,使人人关心环保、人人支持环保、人人参与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一年来,我们共举办环保培训班四期,参加人次达300余人次;“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环保志愿者活动及劝导住户做好“节能减排”、“绿色家庭”工作,特别是阳光实验喧嚣的学生的参与,培养了孩子从小爱环境的意识,让孩子们用天真浪漫的“环保绘画大赛”环保行动,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

关于环境保护工作情况的汇报

关于环境保护工作情况的汇报 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下沉**督察组: 近年来,我市坚定不移地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和谐发展、生态优先的发展目标,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环保工作的系列政策、法规精神,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思路,扎实开展突出环境问题专项整治活动,全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概况 二、环保工作主要成效 (一)强化措施,全面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 今年,上级政府给我市下达了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较2015年各减排3%,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较2015年各减排4%的任务。我市高度重视,认真落实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责任制,认真组织开展环保专项整治行动,切实加强重点污染源整治和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和重点流域污染防治工作。全市今年上报减排项目9个,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四项减排污染物**已经初步认定分别削减1500吨、64吨、131吨、39吨,已经全面完成年初下达的减排任务,也将对我市的县域经济考核中的环境保护四项指标的排名奠定较好的基础。

(二)扎实推进“水十条”,持续改善我市水环境。 1.以**总干渠水质达标为重点,切实做好突出环境问题的整改工作。一是市政府常务会专题审议**总干渠水质达标整改方案,对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农业面源污染、沟渠疏浚、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等方面进行统筹整治,实行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农业面源污染“三污同治”。二是进一步加大辖区重点河流的水污染防治力度,切实改善水环境质量,保障水环境安全,市政府出台了《**市重点水域水污染防治河湖长划分方案》,对各地辖区内的河流保护实行“河湖长”制,各地乡镇负责人为“河湖长”,对辖区内河流、跨界的湖泊实行跨界断面水质考核。 2.以环保专项行动为手段,全面加强工业企业污染整治。全面开展园区企业“黑臭水体”专项整治活动。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开展**经济开发区工业污染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市环保部门按照《通知》要求对园区所有企业进行摸底,对重点污染企业依法下达环境监察通知,限期整改到位。对行动缓慢的企业依法下达环境违法行为限期改正书,对未按照要求限期整改的企业依法处罚,督促企业建设治污设施。 3.以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为重点,有效开展农村面源污染防治。一是疏导结合,防治污染。市环委会召开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专题会议、印发了《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方案》,联合畜牧局开展了**市畜禽养殖总体规划编制,制定了《**市畜禽养殖区划及管理暂行办法》等,规范畜禽养殖行为,引导畜牧

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情况汇报

睢宁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 工作总结 为认真贯彻《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全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推进会议精神和市林业局的统一安排部署,睢宁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统筹谋划、精心组织,林地保护规划工作顺利完成。 一、加强领导,落实规划编制的工作措施 为保障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有序推进,切实加强对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领导,县政府以落实组织机构、工作人员、工作经费和工作责任“四到位”为重点,积极而有序地推进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成立了由县委常委、副县长赵李同志为组长,县林牧渔业局党委书记邵其美同志任副组长,国土局、规划局、发改委、环保局、水利局、交通局和各镇为成员单位的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邵其美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协调推进全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根据工作需要成立了技术服务组,县林牧渔业局副局长林化京(分管林政资源)为组长的项目小组,抽调了大批的林业技术人员参与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试点方案的编制工作,并以县政府名义下发了《关于印发〈睢宁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为科学合理编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及

时提供了大量详实的基础资料;县林牧渔业局在春季植树造林、森林防火任务异常繁重的情况下,能够确定专门人员、拔出专项经费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夯实技术力量和经费保障。同时,为强力推进林保工作顺利开展,县政府与各镇、园区签订了睢宁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责任状,明确了时间、任务、标准、目标和奖惩,强化了责任落实、健全了问责机制。 二、全面培训,提高规划编制的技术水平 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技术性强,质量要求高,影响深远。我县自工作开展以来,先后多次带领技术人员到宿迁、徐州等地参加培训并赴周边县、市交流经验,邀请省、市领导和专家就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技术细则、框架要求、软件功能应用、林地落界规程、数据处理流程等进行了培训,累计培训人员近200余人(次)。同时,又不失时机地进行了镇级参加林地编制规划工作的人员再培训、再提高,全体技术人员工学结合,以学促干,用很短的时间理清了工作思想,明确了工作任务,掌握了规划编制的技术标准、工作方法和质量要求。通过层层抓培训,人人抓学习,为我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引进强援,确保规划编制的工作进度 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针对县级林业部门技术力量普遍薄弱、林业勘测设计人员有限的现状,我

林地保护办法.doc

林地保护办法 《甘肃省林地保护条例》已由甘肃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xx年9月25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xx 年月1日起施行。下文是甘肃省林地保护办法,欢迎阅读! 甘肃省林地保护条例完整版全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林地保护,规范林地管理,合理利用林地,保障林业稳定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林地的保护、管理和利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林地是指林业用地,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以及竹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林地保护利用纳入本行政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对林地保护的投入,严格限制改变林地用途,确保本行政区域内的林地面积总量不减少,逐步增加有林地面积,改善林地质量,提高森林覆盖率。 第五条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林地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发展和改革、国土资源、农牧、水利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与林地保护有关的工作。乡镇人民政府和乡镇林

业工作机构应当做好本辖区林地的保护工作。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林地保护、管理和利用中的违法行为都有制止、检举或者控告的权利。 第二章林地权属管理 第七条林地权属管理实行登记发证制度。林地权属登记包括初始登记、变更登记和注销登记。依法登记的林地,其所有权和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第八条林地权属登记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申请: (一)使用国家所有的林地的,向所在地的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 (二)使用跨行政区域的国家所有的林地的,向共同的上一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 (三)集体所有的林地或者使用集体所有的林地的,向所在地的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未确定使用权的国家所有的林地,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登记造册并负责保护管理。 第九条申请林地权属初始登记的,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林地权属登记申请表; (二)个人身份证明,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资格证明、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的身份证明,法定代理人、委托代理人的身份证明和授权委托书; (三)申请登记的林地使用权或者所有权证明文件。 第十条林地权属发生变更的,应当申请变更登记。由于征收、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的汇报

全国人大代表调研汇报材料 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的汇报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人大、省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在省环保局的帮助指导下,我市各级政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切实履行环境保护职责,深入开展环境宣传教育,大力实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狠抓工业污染防治,加快启动生态市建设,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在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的情况下,环境污染得到了有效遏制,全市整体环境质量逐年改善,为全面构建和谐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市先后荣获了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环境进步城市和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城市等荣誉称号,今年又已通过全国园林绿化城市的专家评审。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坚持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推进 全市各级政府对环保工作高度重视,定期听取环境保护工作的情况汇报,深入调查研究,协调解决环保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坚决贯彻落实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始终坚持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通过积极引导

产业和产品结构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综合治理采煤塌陷区,矿区生态环境得到较好恢复与重建 市矿区生态环境恢复与建设被列为国家级矿区生态建设示区,市委、政府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统筹示区建设各项工作;制定了《市矿区生态示区建设总体规划》,对塌陷区治理实行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分期实施。截止至目前,全市已治理塌陷区面积13.06万亩,治理率达到54%,创造出具有特色的五类塌陷区复垦模式,烈山区洪庄村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技术被评为全国环境保护最佳实用技术一等奖,洪庄村被国家环保总局推荐参加联合国环境署“全球500佳”和“地球卫士奖”评选;濉溪县桥镇被中国国土经济研究会授予“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实验区”称号。 (三)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稳步推进 一是实施“百镇千村万户生态示工程”。通过创建生态村工作,治理农村环境脏、乱、差,促进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目前,我市已建成国家级生态示区1个、省百佳生态村4个,市级生态村7个。 二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通过调整农业产业产品结构,开发无公害农产品,合理使用有机肥和生物农药,从而预防和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目前,建成了洼湖、和村和寇湾

林地保护利用分级分等技术标准

江西省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 有关技术标准 一、林地保护等级划分标准 根据等级划分指标依据,将全省林地划定Ⅰ级、Ⅱ级、Ⅲ级、Ⅳ级4个保护等级。 ⑴Ⅰ级保护林地:是重要生态功能区内予以特殊保护和严格控制生产活动的区域,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特有自然景观为主要目的。主要包括“五河”及其他重要河流源头汇水区,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地,国际、国家重要湿地和大型水库集水区,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森林分布上限与高山植被上限之间的林地。 ⑵Ⅱ级保护林地:是重要生态调节功能区内予以保护和限制经营利用的区域,以生态修复、生态治理、构建生态屏障为主要目的。主要包括除Ⅰ级保护林地外的国家级公益林地,军事禁区、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和其他自然保护区(点)、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等范围内的重点生态公益林地。 ⑶Ⅲ级保护林地:是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和保障主要林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的重要区域。包括除Ⅰ、Ⅱ级保护林地以外的地方公益林地,以及国家和地方规划建设的丰产优质用材林、木本粮油林、生物质能源林培育、林木良种和林业科技示范基地。 ⑷Ⅳ级保护林地:是需予以保护并引导合理、适度利用的区域,包括未纳入上述Ⅰ、Ⅱ、Ⅲ级保护范围的各类林地。

二、林地质量分等标准 依据中国森林立地分类及立地质量评价的有关原则、标准和方法,结合林地经营条件,利用林地地力和地利指数,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估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定林地生产力等级,并结合可及度等经营指标,将林地质量划分为Ⅰ、Ⅱ、Ⅲ、Ⅳ、Ⅴ等5个等级。 1、评定方法 根据与森林植被生长密切相关的地形特征、土壤等自然环境因素和相关经营条件,对林地质量进行综合评定。选取林地土壤厚度、土壤类型、坡度、坡向、坡位和交通区位等6项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法,按下式计算林地质量综合评分值。 )2,1(1 n i W V EEQ i n i i =?= ∑= 其中:EEQ 为林地质量综合评分值(0-10);V i 为各项指标评分值(0-10),详见“相关因子数量化等级值”;W i 为因子的权重(0-1),见“相关因子权重系数”。 根据林地质量综合评分值,划分为Ⅰ级(分值<=2)、Ⅱ级(2-4)、Ⅲ级(4-6)、Ⅳ级(6-8)和Ⅴ级(9-10)5个等级。 2、相关因子数量化等级值

生态环境保护情况汇报

生态环境保护情况汇报 按照区人大常委会调研方案要求,现将我街道自然生态保护的相关内容简要汇报如下: 近几年,我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建设现代化公园式城区的要求,在积极推进项目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强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积极实施“青山、碧水、蓝天”工程,稳步推进城市环境建设,努力构建山水交融、人水相亲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目前,街道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是:总体在保持,局部在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力度逐年加大,未来形势较为乐观。 一是构建青山生态屏障体系。____年以来,街道按照区委、区政府统一安排部署,关停了境内6家麻石采石场,并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逐步恢复森林植被,共计完成残杂林改造XXX亩、植树60余万株。广泛开展保护森林、耕地相关法律、法规宣传,重拳打击各类盗伐滥伐林木,乱占滥用耕地、林地等违法活动,继续保持了山长青、树常绿的自然本色。 二是保护水环境,提升水质。我街道认真贯彻中央“向污染宣战”的号召,贯彻省人民政府关于保护湘江的一号文件精神,对湘江及支流一公里范围内的养殖存栏50头生猪的养殖户进行关闭,对湘江边麻石锯机进行拆除。近年来,共投入3XXX余万元,对牛角垅、马蹄塘等水库进行提质整改,对翻身撇洪渠及全街道500余亩山塘山坝进行清淤及护坡休整、绿化。街道城管办对沙河废弃物

不定期进行清理,对湘江边轮船公司等9处沙场进行了拆除,清洁了水面,还原了湿地,并逐步恢复沿线植被。对全街道在生产企业严格按照“先检测、后排放”原则,控制企业污水排放,同时,街道百姓城管协会指导全街道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和改水改厕,逐步构建水生态保护圈。 三是稳步实施蓝天洁净工程。街道联合派出所、交警、行政执法队等多个部门,成立扬尘整治综合治理小组,对境内所有项目工地、机动车扬尘、道路吸尘进行长期治理。同时加强对餐饮业油烟、厂区烟囱排污进行了整治,大力推广使用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通过长期努力,扬尘治理和废气排放整治取得了实质性突破,空气质量明显好转,清新指数不断上升。今年我街道将落实市区“蓝天”计划,关停或拆除2个大型粘土机砖厂。 四是项目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同步进行。街道对引进的开发项目,从规划到动工建设一律要求严格遵守城市绿化规划,在建设过程中要求项目方尽量保持原有的山体、池塘以及年代较为久远的树木,还原城市建设中的自然景观。如:林科大就保持了原有的山体、树木和山塘,还原了绿水与青山、房屋相辉映的自然奇观。西沃房产则在原有的山体上打造了一道靓丽的自然景观。 五是强化城市环境治理,提升城市形象品质。街道结合“十美”创建,建立健全环境卫生分级负责和检查评比制度,每月开展对各村(社区)、企业、项目工地、农户的环境卫生检查评比等活动,一大批“美丽村落”,“美丽企业”、“最美农户”脱颖而出。结

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要点

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要点 为规范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以下简称县级规划)编制工作,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根据《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制定本要点。 开展县级规划编制工作应当符合本要点的规定。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空间性、结构性和操作性,全面落实《纲要》和省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确定的目标,划定林地边界范围,进行保护利用区划,将分类、分级管理林地落实到山头地块,统筹协调林地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优化林地利用配置,为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编制原则 1.依法依规。认真执行《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贯彻国务院关于“把林地放在与耕地同等重要的位置,高度重视林地保护”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政策方针,切实维护林地所有者或经营者的根本利益。 2.统筹协调。统筹区域林地利用,正确处理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促进林地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整体优化。

3.因地制宜。全面落实省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和要求,立足于解决本行政区域内林地保护利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遵循经济、社会和自然规律,以调整结构、优化布局等为手段,提出切实可行的保护利用措施。 4.科学决策。动员公众参与,做好部门协调,确保规划具有坚实的科学基础和广泛的社会认同。 5.注重落实。综合运用经济、社会、法律、行政等多方面的手段,切实提高规划实施的成效。 (三)编制依据 1.《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土地管理法》和地方颁布的与森林资源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 2.《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2008—2020年)》、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国家和地方林业发展规划和其他相关规划; 3.国家和地方颁布的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 4.地方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 (四)规划期限与范围 规划期限为2010-2020年,以2009年为规划基准年,2020年为规划目标年。 规划范围为县级行政辖区范围内所有林地和依法可用于林业发展的其他土地。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

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及解读

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林地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是森林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根基,在保障木材及林产品供给、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中具有核心地位,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国务院明确要求“要把林地与耕地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高度重视林地保护”。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好林地资源的保护利用,不断增加森林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和《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林地保护管理的方针、政策,制定《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 本《纲要》主要阐明规划期内国家林地保护利用战略,明确全国林地保护利用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引导全社会严格保护林地、节约集约利用林地、优化林地资源配置,提高林地保护利用效率,实现2020年森林覆盖率奋斗目标,实现我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提出的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和蓄积分别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和13亿立方米的目标。《纲要》是指导全国林地保护利用的纲领性文件。

本《纲要》的规划范围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第一章林地保护利用面临的形势 第一节保护利用现状 根据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2004-2008年)结果,全国林地总面积30378.19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31.6%;森林覆盖率20.36%。林地中,有林地18138.09万公顷,灌木林地5365.34万公顷,疏林地482.22万公顷,未成林造林地1132.63万公顷,苗圃地45.4万公顷,迹地(含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709.61万公顷,宜林地4403.54万公顷,林业辅助用地101.36万公顷。 专栏一不同时期全国林地状况和森林覆盖率 2007)确定的林地、部分园地、部分建设用地、部分未利用地,下同。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有关法律法

家乡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调查报告

家乡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调查报告 城市:常熟 调查目的:了解常熟市近年来生态环境状况 调查时间:2010年12月23日~26日 调查地点:常熟理工学院,常熟的几个市镇、农村 调查对象:学生,各年龄层次的成年人 调查内容:针对我市近年来的环境状况,我们小组的三位成员共同制定了一张有关家乡生态环境保护的问卷调查,我们将调查卷分发给不同年龄层次的常熟市民.常熟历来是个福山宝地,但随着时代的前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难免会对本市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为此,我想通过我们的问卷调查来一下本市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市民对环境的关心程度和环保意识. 调查结果:我们发出了共60份的调查问卷,最后收到了59份.我以收到的59份做了个统计,从统计情况来看,我发现很多人对自己所生活的周边水环境不太满意.大多数人都觉得居住地周围河流的水质不如从前.有一小部分人还认为周边水污染状况严重,一部分人觉得有较大污染.这可是个比较严重的事态.由此看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水环境大不如前,也许会出现严重的恶化现象,这将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面对排污现象,人们的态度大多是会关注但不知如何行动,只有一小部分的人会向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报告,以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对于绿化方面,人们大都持比较满意的态度,大多都认为近年来树木覆盖率在上升,这是由于政府在绿化上投入了大量的力度,才使得城市绿化一年比一年好,记得在04还是05年的时候常熟被评为”国际花园城市”.这一荣誉很好地证明了我市城市绿化建设的丰功伟绩. 近年来,常熟一些城镇农村的农业生产发展很快,硕果累累.但与此同时,农业的生产活动对环境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大多数人在问卷调查中说影响程度较小,有一小部分觉得影响较大.极少数人觉得基本没有影响,当然也有小部分人不了解.我觉得少数不了解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的市民,他们对生活环境也许不是很关注.就我自己所生活的周边的农业生产活动来看,对生态环境还是有一些影响的.比如说过多地施化肥会污染水田环境,农忙时节,有些地方会露天焚烧秸秆,这会污染大气,会降低空气的能见度,危害人体的呼吸健康.因此,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从人们对”你会随便乱丢垃圾”这一调查来看,大多数市民还是有一定的文明素养的,这和我们的国民素质的日渐提高息息相关.其中近大部分人都说自己不会随便乱丢垃圾,一部分人说偶尔会,只有极少数的人诚实的回答说经常会.看来人们还是比较爱护周围环境的. 对于他人破坏环境的行为,有些市民是上去劝说制止,多数人还是会在看到后自己走上去捡起投入垃圾桶中,当然也有一小部分人会视而不见,或只是嘴上批评而没有实际行动.对于视而不见的行为我觉得是不合理的.环境是大家的,需要共同去保护好. 多数人认为当地政府的环保力度一般,只有一部分人认为政府力度较大,也有一部分认为力度较小.根据市民的此种反映,可以看出政府的环保力度在不同的区域有所区别.对于市区,政府的环保工作做的比较好,而对于在一些发展较慢的农村地带,政府的环保政策还未真正落实. 通过调查,我们也收集到了市民提出的一些有关环保的意见.以下是我罗列的意见; 1居民的环保意识要提高,2多设置垃圾桶,3希望政府加大管制力度,4垃圾分类回收,5提高群众的素质,6政府多拨点款,7从精神思想上提高居民环保意识,8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多植树,8治理污水,9对旅游景点乱丢垃圾现象进行管制,10注意空气污染治理,11教育下一代,增强环剥意识. 我的体会:家乡的生态环境在近年来的变化还是比较大的,作为90后,我看到的是错落有致的

关于开展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成果审查工作的通知

广西壮族自治区 林业厅文件 桂林政发〔2012〕22号 关于开展县级林地保护利用 规划成果审查工作的通知 各市、县林业局,自治区直属国有林场,各规划编制单位: 根据国家林业局《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审查办法(暂行)》以及《广西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审查办法》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经研究,我厅决定于2012年6月—7月开展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成果审查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审查程序 规划成果审查分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框架(以下简称规划框架)审查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成果(以下简称规划成果)审查

两个阶段,每个阶段分预审和审定两个环节。根据我区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开展情况,规划框架审查和规划成果审查合并一起同步进行预审和审定。 规划框架和规划成果需经市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初审通过后,报广西林业勘测设计院进行预审。预审通过后,由市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正式上报自治区林业厅审定。 二、审查组织 (一)预审组织 规划框架和规划成果预审工作由自治区林业厅委托广西林业勘测设计院负责完成,采用集中会审的形式开展预审工作,与会人员构成如下: 1.广西林业勘测设计院预审工作组。 2.规划编制单位负责人或分管副总工、项目组成员(自定)。 3.县(市、区)及其所在市林业主管部门分管领导和林政股(科)负责人,区直林场分管规划的领导和林政科负责人。 4.自治区林业厅(自定)。 (二)审定组织 规划框架和规划成果审定工作由自治区林业厅负责,采用召开评审会的形式进行审定,与会人员待定,会议另行通知。

三、审查内容 审查内容按国家林业局《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审查办法(暂行)》以及《广西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审查办法》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四、审查材料 审查材料由规划编制单位提供,包括: (一)纸质文本材料 预审和审定需提交规划框架、规划文本、规划编制说明、审查意见采纳情况说明等纸质文本材料,材料各一式15份,具体如下: 1、规划框架材料包括文本、附表、附图、专题研究报告。 2、规划文本材料包括文本、附表、附图。 3、规划编制说明材料包括文本、专题研究报告。 4、预审需提交市级初审意见采纳情况说明,审定需提交预审意见采纳情况说明。 (二)电子文档材料 预审和审定需提交规划框架、规划文本、规划编制说明、空间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库等电子文档材料。空间图形数据用Shp格式,属性数据库用DBF格式。 五、审查时间及要求 (一)预审时间及要求

2020年生态环境保护自查报告

落实责任主体,明确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预警预报及响应程序,应急处置及保障等内容,按不同污染等级确定企业限产停产,机动车和扬尘管控,中小学校停课以及可行的气象干预等应对措施,引导公众做好卫生防护。如下是给大家整理的生态环境保护自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生态环境保护自查报告篇【一】 按照市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工作专题会精神,现将我局牵头项目“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内容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指标完成情况 一是严把环评大闸,注重在源头上预防污染。扎实推进规划环评,积极开展项目环评,发挥好环境影响评价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中的“调节器”、“控制阀”作用,主动服务、全程跟踪重大项目建设,对促增长、惠民生的重点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年至今共完成项目的环评审批工作,涉及投资.万元;对违反产业政策以及不具有环境可行性的项目做到不引进、不发展,近先后依法否定不符合产业政策及“两高一资”(高能耗、高污染、资源型)项目多个。 二是坚持联防联控,强力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认真落实国家“大气十条”,年淘汰了海大集团蒸吨燃煤小锅炉;在城区强制推行清洁能源,对商户主动使用天然气的,给予开户费%优惠,城区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开展了城区餐饮油烟专项治理工作,城区餐饮业油烟净化装置安装率达.;落实秸秆全域禁烧工作,强化乡镇(街道)、村、组干部责任,按照00元/村、元/乡(镇、街道)的标准落实工作经费,加强巡查,推广秸秆粉碎还田、食用菌种植等方式引导农民开展综合利用,露天焚烧秸秆现象得到一定程度遏制;投入财政资金万元并争取省级补助资金万元,在城区建成了pm动监测站。年城区空气质量api指数≤0的天数达到,空气优良天数占.%。 三是确保饮水安全,全力做好水污染防治。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张家岩水库实行每月不定期巡查和加密监测,在原已取缔库周所有排污口的基础上,设立了标志牌和界桩,在一级保护区(陆域)设立了0米隔离网,建立了城市饮用水源应急管理制度和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制度,在水库引水隧洞出口建设拦渣治理系统,安排专人定时打捞拦渣系统里的固体废物和库区漂浮物。加强库周村庄环境整治,建农村户用沼气池、垃圾池,发展生态农业,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量农药,科学、合理施用化肥,禁止乱砍滥伐集雨区范围内森林植被,对一级保护区范围内度以上的坡耕地全部进行退耕还林,对二级保护区范围内度以上的坡耕地逐步进行退耕还林。委托资质单位编制了《市张家岩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方案》,经省级专家组评审并修改完善后,已由市政府颁布实施。拟实施水库水质提升项目,目前前期工作已全面展开。对个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开展定期巡查及半年一次的水质监测,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在0%,年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加强重点水域、重点流域水环境保护,对分别编制了保护方案,经专家评审后已下发;在阳化河沿线先后建起了镇、镇污水处理厂,禾丰镇和云龙镇污水处理厂前期工作已展开;委托大学编制了《市绛溪河流域污染防治规划》,已先后通过专家组评审、市规委会审查,正在制定项目方案。整治农业面源污染,年治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家,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亩次。

河南省林业厅关于印发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河南省林业厅关于印发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的通知 【法规类别】林业资源保护 【发布部门】河南省林业厅 【发布日期】2011.11.08 【实施日期】2011.11.0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河南省林业厅关于印发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省辖市、省直管试点县(市)林业(农林)局: 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编制省级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通知》(林规发〔2010〕203号)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全省和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豫政办〔2010〕126号)要求,我厅制定了《河南省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八日 河南省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批复》(国函〔2010〕69号)、国家林业局《关于编制省级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通知》(林规发〔2010〕203号)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全省和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豫政办〔2010〕126号)要求,为切实加强我省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以下简称县级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意义 编制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是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批复精神,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到202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25%以上目标的基本保障,是优化我省林地结构、提高林地利用效益、实现林地科学管理的基本手段,是考核森林保有量、征占用林地定额执行情况等政府目标完成情况的重要依据,对于有效解决我省林地利用中的供需矛盾,推进林业生态省建设,加快中原经济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县级规划的编制原则和工作重点 (一)编制原则 1.依法依规。认真执行《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

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情况报告

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情况 报告 开展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是检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动态变化的一项重要工作。根据环境保护部、财政部关于印发《20XX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和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关于转发的通知》及省、州环保部门相关要求,现将我县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县是省XXX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市)之一,属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类型为生物多样性维护。近年来,我县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生态建设与生态保护并举的原则,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纳入了县委、县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一)建章立制,规范工作程序。 一是制定工作方案。制定了《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实施方案》,把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纳入目标考核,成立了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财政、国土、住建、环保、林业、农牧、水务、统计等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并多次召

开领导小组会议,对年度考核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明确了部门职责,落实了具体任务。 二是建立生态保护规划。根据《县生态县建设规划 (20XX-2020)》,按照“一核二廊三区多点”的生态建设构架要求,编制了《省州县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实施方案(20XX~2020年)》,继续以开展4大体系和9大重点生态项目工程建设来支撑我县的自然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三是编制了检测方案。制定了《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20XX年度环境监测方案》,继续委托州环境监测站对我县大渡河流域2个断面25项水环境质量指标和县城区4项大气环境质量指标及2家工业企业污染源进行现场环境监测,确保辖区内水环境和大气环境安全。 四是层层分解工作任务。认真学习考核办法,准确把握各项指标的报送要求。同时,将考核指标填报任务分解落实到各责任部门,要求每年1月15日前提供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所需的各项数据和资料,并由县环保局负责完成考核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报送工作。在工作中,各相关部门严把指标的填报关,确保了填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目前,自查报告的资料收集、汇总、软件录入等工作已经完成。 (二)严格管理,确保资金安全。 20XX年,我县加大了对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根据《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实施细则(试行)》,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等有关问题和要求的说明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等有关问题和要求的说明 2011年5月10~13日,国家林业局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技术指导小组莅临山东,期间与我省林地保护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和专家进行了广泛交流,并留下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为进一步规范我省县级林地保护规划下一步工作,经省林地保护规划领导小组决定,针对全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作出如下要求和说明: 一、需要17个地级市完成的工作 1、林地保护等级的划分标准和管理措施专题研究报告 林地保护等级的划分标准和管理措施的制定是各地今后执法的重要依据,要求各市重点研讨Ⅲ级、Ⅳ级林地的保护等级划分的标准和实施方法,分别制定相应的保护、利用和管理措施等,要求形成专题研究报告,字数5000字左右。 2、征占用林地定额及节约、集约利用林地专题研究报告 征占用林地定额是约束性指标之一,要求各市形成专题研究报告,主要内容包括:历史回顾,“十五”、“十一五”期间合法和违法征占用林地明细情况;规划期内(未来10年),预测社会各界工程规划拟使用林地的数量;供需分析;优先项目排序;临时使用林地情况;林业系统内部林地占用情况;林地定额指标分解的依据和目标等内容。 同时,各市把节约、集约利用林地的措施和意义,探讨补充林地的来源及政策保障,城乡一体化建设与林地保护利用的关系等一并形成专题研究报告,字数6000字左右。

3、林地生产率专题研究报告 林地生产率是评价我省林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我省林地生产率为40.6米3/公顷,到2020年的目标为50.0米3/公顷。因此,各市在形成林地生产率专题研究报告主要包括林地生产率现状分析,提高林地生产率的措施和2020年林地生产率目标等,字数3000字左右。 以上专题研究报告,要求今年8月份之前上报省林地保护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细则新增加内容 1、“19事权等级” 地方公益林事权等级细化为省级公益林,代码为21;市级公益林,代码为22;县级公益林,代码为23。 市级、县级公益林区划界定标准和生态区位,各市县自行制定,可不填写“54生态区位”栏。 2、“21工程类别” 新增地方公益林工程,系指各市规划实施的林业生态工程等公益林,代码为95+市代码(2位)+工程序号(2位),共计6位数; 新增地方商品林工程,系指各市规划实施的丰产林、名特优果品工程等商品林,代码为96+市代码(2位)+工程序号(2位),共计6位数。 三、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小班调查卡片的逻辑关系 1、“6地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