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江流域02

汉江流域02

汉中市汉江流域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2015年度实施方案

文章来源:汉中市环境保护局发布时间:2015-04-09 【字号:小中大】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汉中市委办公室、汉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汉中市汉江流域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汉办发…2014?1号)和《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五个扎实”新要求落实省委20项重点工作任务分工的通知》(汉办发…2015?1号)精神,加快建设美丽汉中,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年度目标

(一)完成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省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年度任务。

(二)市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不少于261天,其他县城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市中心城区和县城高污染燃料禁燃区面积达到城市建成区面积的80%以上,完成“煤改气”、“油改气”拆改任务。

(三)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汉江干流及主要支流水质全面达到水功能区划标准,出境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准;嘉陵江出境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标准。

(四)市中心城区和10个县城区噪声功能区全面达标。

(五)完成年度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削减0.7%、1%、0.3%和7%以上。

(六)完善市中心城区和县城区雨污分流、污水管网建设;加快沿汉江39个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大力推广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户分类、村组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模式。

(七)完成国家《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各项任务,通过终期考核。

(八)加大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力度,重点禁烧区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5%以上、秸秆禁烧率达95%以上。

(九)南郑、洋县、西乡、勉县4个县的2014年度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通过省级验收。

(十)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60%以上,安全处置率达90%以上,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率达95%以上。

(十一)加大突发环境事件防控力度,全年不发生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

二、主要工作任务

(一)绿水工程

1.保障饮用水安全。清理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

内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项目,完成保护区围栏、标志建设工程;加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能力建设;建立水源地风险源名录和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制度;开展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工作;按国家要求每年开展一次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分析,并向社会公布。中心城区、勉县、洋县、西乡县完成新的水源地选址,并编制水源地保护技术划分方案,按程序报批,落实划界、立桩工作。

2.推动重污染企业转型升级。开展各类工业园区大排查,督促完善污染防治设施。勉县督促完成汉中锌业公司有色金属冶炼废水治理;略阳县督促完成金琛公司硫铁矿坑涌废水重金属污染治理;宁强县督促完成汉中锌业铜矿公司、宁强长江资源循环利用公司清洁生产审核和宁强县山坪矿业公司尾矿干法堆渣项目竣工环保验收。

3.规范危险废物管理工作,加强对危险废物收集、储存、运输、处置监管,汉中市危废处置中心要全面启用,正常运行,安全处置危险废物,防止二次污染。勉县政府要督促抓好汉中锌业公司生产废渣安全处置。

4.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完善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机制,确保市中心城区和10个县城污水处理厂稳定正常运行,发挥减排效益。汉台区实施燕子河排污渠改造整治工程;加快铺镇、河东店镇和宗营片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进度。

城固县河坎村、大东关村污水全部收集进入城固县污水处理厂。洋县完成洋县玉虎化工公司谢村排污口、谢村桥排污口、双庙排污口3个入河排污口整治项目。勉县启动江南片区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宁强县建成浅河子桥至青崖子1.2公里沿河管网,高寨子镇排污管网8公里、阳平关镇排污管网2.5公里、巴山镇排污管网2.3公里,启动青木川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完成铁锁关镇集镇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5.加强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完善市中心城区和县城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处理体系,规范垃圾处理场渗滤液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南郑县、镇巴县建成县垃圾处理场渗滤液处理设施。汉台区、南郑县、勉县、洋县、略阳县、佛坪县、留坝县、汉中经济开发区推动原生活垃圾临时堆放场内垃圾无害化处置。

6.大力推进养殖业污染治理。大力推广生态环保养殖模式、养殖场沼气和生物发酵零排放养殖技术,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和资源化。督促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和定点屠宰厂建设配套污染防治设施。

7.加强旅游景区、农家乐环境管理。各县区要切实推进辖区内的旅游景区、农家乐环保设施建设,解决污水直排、垃圾乱倒,旅游旺季脏、乱、差现象,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8.加强河道整治与水生态修复。以确保水质、提升景观、改善生态为目标,大力开展汉江、嘉陵江综合整治。以汉江干流南柳渡控制单元、支流濂水河和嘉陵江支流东渡河、八渡河为重点,开展水环境污染专项整治;加强水功能区管理和入河排污口审批监管,确保断面水质达标。

(二)蓝天工程

9.狠抓工业企业废气污染整治。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完成年度审核计划;制定水泥、钢铁、冶炼等重污染行业落后生产工艺、设备的关停淘汰工作方案,编制中材水泥、南化公司、汉江药业、青啤公司、理想化工等企业的“退城入园”方案,并启动搬迁工作。督促火电、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现有污染治理设施提标改造,并安装废气自动监测监控设施,增设烟、粉尘监控因子,与环保部门联网。

10.整治城镇燃煤锅炉和居民燃煤污染。完成辖区内燃煤锅炉“煤改气”拆改任务;编制散煤清洁化治理年度实施计划,禁止高硫分、高灰分的有烟煤进入市场。划定中心城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禁燃区面积要达到城市建城区面积的80%以上;督促加快“气化汉中”进程。

11.控制城市扬尘污染。加强对施工工地的管理,各类建筑施工、道路施工、市政工程等工地和构筑物拆除场地出口要设置

冲洗装置、施工现场设置围挡全封闭,场区道路进行硬化,采用湿法作业,物料堆放实现封闭存储或建设防风抑尘设施。渣土、建筑物料等运输车全部采取密闭措施,按规定路线行驶、规定地点处置,严禁渣土沿途抛撒、随意倾倒。

12.强化城市道路及重点区域清扫保洁。夯实临街单位、门店“三包两禁止”责任,实现门前“三清”,禁止占道经营和垃圾乱堆乱放。汉台区、南郑县和汉中经济开发区要继续提高中心城区道路机扫率,在天气干燥时对主干道及施工工地周边加强冲刷保洁作业,确保道路不起尘。

13.大力开展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完成黄标车、老旧车年度淘汰任务。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国Ⅲ排放标准以下公交车的“油改气”或淘汰工作。

14.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按照《陕西省油气回收综合治理工作方案》,督促完成所有油库、加油站和油罐车的油气回收改造工作。

15.控制城市餐饮服务业烟尘油烟污染。10月底前,中心城区所有餐饮企业、各县城区80%以上餐饮企业改用天然气、液化气、甲醇等清洁燃料,加装油烟净化设施和专用排烟烟道,解决烟尘油烟污染。

16.狠抓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大力推广秸秆机械化还

田、沤肥、秸秆发电、生物质成型燃料等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发展农村沼气。抓好农作物秸秆禁烧工作,防止出现反弹。

(三)青山工程

17.编制完成《2015—2020年采石场发展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做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全面推进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最大限度减轻矿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对采矿权灭失的废弃矿坑,由所在县区人民政府负责加快实施环境治理恢复工程,限期完成治理任务。

18.保护秦岭、巴山绿色屏障。加快建设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实施丹江口库区上游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生态修复工程,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强水源涵养功能,完成营造林任务10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50平方公里,其中,“丹治”二期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71.34平方公里,完成投资1.8亿元;完成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煤油气补偿清洁型小流域年度治理任务。

19.增绿扩水提高自净力。推进汉江湿地保护区建设,新增汉江流域湿地保护面积40160亩。各县区要加强辖区内湿地的保护管理,加大湿地保护专项资金投入,确保天然湿地面积不减少。

20.提升城市绿化水平。全面启动国家园林城市的创建工作,实施一批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扩大城镇绿地总量。中心城区人均

公园绿地面积不少于9平方米,各县城区不少于5平方米。实施街道、交通干线及河堤绿化380公里。

21.实施全域生态建设。争取4个以上县获得省级生态县命名,50个镇村获得市级以上生态镇村命名。南郑、洋县、勉县、西乡完成2014年度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建设,并通过省级验收。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打造环境美、形象美、生活美的新村庄。

22.狠抓重点矿区生态保护。实施勉县金泉镇垭豁岭矿山、略阳县麻柳铺硫铁矿、西乡县石材开采区、洋县毕矶沟钒钛磁铁矿、南郑县梁山石灰石矿区、宁强县代家坝石棉矿区、留坝县褒河流域石材开采区生态破坏修复治理;严厉打击乱采滥挖行为,主要交通干线可视范围内禁止新建采石取土、开矿毁林等破坏生态项目,已有项目或生产活动要限期取缔,并按照“谁破坏谁恢复”原则,限期恢复植被。

(四)宁静工程

23.加强烟花爆竹燃放管理。认真贯彻落实《汉中市烟花爆竹燃放安全管理办法》,加强中心城区烟花爆竹燃放的日常管理,依法查处随意燃放烟花爆竹行为。

24.严管建筑施工噪声扰民。提倡文明施工,禁止22︰00至次日凌晨6︰00在中心城区和县城进行建筑施工、道路施工、构筑

物拆除作业;因抢修、抢险和生产工艺要求或特殊需要必须连续施工作业的,应依法报批,并向周边居民公告。

25.强化交通噪声控制。在中心城区和县城区划定机动车禁鸣区,设置禁鸣标志,加大鸣笛行为执法监管,除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抢险车在执行紧急任务时可以按规定使用喇叭和报警器外,其它机动车禁止鸣笛。

26.加强社会噪声管理。依法严查以下方面的噪音污染:医院、学校、机关、科研单位、居民住宅等噪音敏感建筑集中区域内使用高音喇叭的;城区街道、广场等公共场所组织娱乐、文艺演出、商业宣传、集会等活动,产生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过大音量的;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高音喇叭或者采取其他设备发出的高噪声;在城区街道、广场等公共场所组织娱乐、集会等活动使用音响器材产生的环境噪声;使用家用电器、乐器或进行家庭室内娱乐活动产生的环境噪声;在已竣工交付使用的住宅楼进行室内装修活动产生的环境噪声。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政府是推动本辖区治理环境保护生态工作的主体。各职能部门要严格依法履职,形成联防联控的工作格局。各县区汉江流域污染防治三年行动领导小组按照年度目标任务组织安排相关项目实施,并按季度向市汉江流域污染

防治三年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工作进展情况。

(二)保障资金投入。市级落实2014年度汉中市汉江流域污染防治行动预算资金。各县区要将当年中央生态补偿转移支付资金的20%、汉丹江流域治理对口协作专项资金和环境污染治理、落后产能淘汰补贴等资金统筹安排,加大对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运行保障,村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落后产能淘汰,企业污染治理等突出环境问题的资金投入力度。

(三)强化督导考核。要把年度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县区、部门年度综合考核内容,建立年度目标考核评价和问责机制。

(四)深化宣传教育。切实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大力弘扬生态文明理念,在电视、广播、报纸设立环保专题专栏,开展广泛的市民环保宣传教育活动。加大环境信息公开力度,依法公布环境质量和企业环境信息。充分发挥舆论引导监督作用,实施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机制,公开曝光环境违法行为。

汉江流域水污染现状

养殖业对陕南汉江流域水污染不容忽视 汉中、安康两市地处我国地理中央地带,秦岭屏障其北,巴山横亘其南,构成了我国南北气候的地理分界线,是抗御西北地区沙尘暴、荒漠化南下东移的重要屏障,也是遏制西南酸雨北上东进的天然防线,在我国生态环境体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调节功能。 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开工建设,陕南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的水源保护地区,确保“一江清水送北京”,汉江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陕、鄂、豫、冀、京、津的1.2亿人口和2.2亿亩耕地的用水,关系到国家的环境安全。 1. 汉江流域水污染现状 1.1 汉江干流水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近年环境状况监测结果表明: ①汉江干流从上游至下游污染浓度普遍上升,水环境质量明显下降; ②汉中、安康等段主要水质指标已接近水环境质量临界值; ③汉江中下游段主要超标因子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等,其污染特征为有机污染型。 1.2 汉江流域污染源调查 1.2.1 点源调查 随着经济发展和沿江城镇化规模的扩大,排入汉江的废水总量逐年递增,“一控双达标”工作的实施,虽然使汉江流域各段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得到一定的消减,但汉江流域各城市污水处理率较低,这些废水基本上不经处理就直接排江,导致汉江中下游水质明显呈恶化趋

势。 1.2.2 面源调查 相对来说,点源的污染比较容易监测,而面源污染由于涉及范围广,无法简单定量描述。但是面源也是造成汉江污染的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最重要的面源之一就是农业,汉江沿岸是湖北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生猪养殖基地,农业中大量使用的化肥、农药、家畜粪便等随着地表径流进入汉江,造成汉江中各污染物超标。面源污染源包括农村生活污染源、农业地表径流、分散养殖、水产养殖、船舶航运污染、大气降水污染源。经计算,畜禽养殖污染物的入河量为COD 30369.2 t/a,NH3-N 6074.0 t/a (表1) 。 表1 汉江流域主要污染源水污染物入河量( 吨 /年) 污染物入河量 污染源分类 COD NH3-N 工业污染源62259.33158.5 点源 城镇生活污染源77998.49518.3 小计140257.712676.8 农村生活污水7249.51676.4 农业地表径流78177.116170.8 面源 畜禽养殖30369.26074.0 水产养殖4952.22252.6 小计120748.026173.8总计261005.738850.6 (引自石应、古佩、曹俊等汉江流域水污染现状及污染源调查(环境科学导刊),2011,30(5):42-44页) 1.3 污染源 从污染源来看,汉江流域年COD 入河量达到26.10 万t,氨氮达到3.86 万t。在各类污染源中,COD 入河量最大的是农业地表径流,其次是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再次是畜禽养殖;而NH3-N入河量最大的是农业地表径流,其次是城镇生活污水和畜禽养殖。面源污

湖北省汉江流域中下游农业综合开发

湖北省汉江流域中下游农业综合开发总体规划(2010-2020年) 汉江流域中下游地区是湖北乃至全国的重要农业生产基地。为推进汉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农业综合开发,依照省委、省政府关于“统筹资源配置,综合开发治理,带动汉江沿江经济带进展”的决策部署,在水利、国土、农业、林业、财政、农村建设等6个专题规划基础上,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区域范畴要紧包括汉江流域自丹江口水库以下至汉江与长江交汇口河段干流与支流(湖北境内)沿线的神农架林区、十堰市、襄阳市、荆门市、随州市、天门市、潜江市、仙桃市、荆州市、孝感市和武汉市等11个市(林区)所辖的34个县(市、区)(详见《汉江流域中下游县(市、区)农业综合开发总体目标》,附后)。 一、规划背景 (一)基础与优势。 1.自然条件优越,区位优势明显。湖北省汉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地跨东经10 9°56′~114°17′、北纬29°38'~32°58′之间,全长652公里,集水面积469万平方公里。汉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土壤肥沃、气候适宜、水量丰沛、良种优质,历来是我省优势农产品的主产区;地处中原腹地,信息发达,交通便利,初步形成了航空、铁路、公路、航运四位一体的立体交通运输体系,为区域内农业综合开发提供了优越条件。 2.农产品生产丰富,农业基础较好。2009年,汉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农业增加值占全省42%,农作物播种面积占全省426%,粮食总产量占全省571%,棉花总产量占全省629%,畜禽总产量占全省49%,淡水产品总产量占全省60%,是我省名副事实上的大宗农产品“主产区”和优势农业资源“富集区”。同时,又是全省进展现代农业的“先导区”。2009年,区域内机械总动力156681万千瓦,占全省56%,实际机耕面积达到其耕地总面积的21倍;耕地有效灌溉面积、机电排灌面积、旱涝保收面积分别占其耕地面积的757%、566%、53%。 3.县域经济相对发达,是我省重要的经济走廊。改革开放以来,汉江流域中下游地区经济社会进入较快进展时期,汽车、电力、机械、化工、建材、电子、轻纺、食品等工业蓬勃进展,是我省汽车工业走廊,装备制造业、纺织服装生产基地;是我省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之一,有6个县(市、区)进入全省县域经济20强;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181家,占全省388%。 4.人才和科教资源雄厚,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健全。我省作为科教大省,各类技术人才众多,在农业科教人才、技术推广、培训教育等方面独具优势。区域内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现有各类农业协会2518个,建立健全了市、县、

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古城旅游区总体规划

省襄樊市襄阳古城旅游区总体规划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 205 更新时间:2010年05月20日 项目名称:省襄樊市襄阳古城旅游区总体规划 委托客户:襄樊市旅游局 项目背景: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襄樊,地处鄂西北汉江中游,江汉平原与盆地交接处。这里是经济大三角(、襄樊、)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第二大城市,自古有“七省通衢”、“中原门户”、“天下腰膂”等称谓,具有得“中”独厚、南北交汇、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 正如它2004年被评为CCTV中国魅力城市之一的评语所言——“中华腹地的山水名城,这才是一座真正的城!古老的城墙仍然完好,凭山之峻,据江之险,没有帝王之都的沉重,但借得一江春水,赢得十里春光,外揽山水之秀,得人文之胜,自古就是商贾会聚之地,今天已成为陆地区重要的交通和物流枢纽,聚集山水精华——襄樊”。 襄阳古城旅游区集襄樊历史文化之大成,沉淀了2800年的历史底蕴和人文精粹。为了更好的保护和利用襄阳古城深厚的历史资源,发展襄樊旅游经济,推动鄂西北旅游文化品牌的整体发展,2008年12月,市旅游局组织了《省襄阳古城旅游区总体规划》的招标工作,经过认真审核和评定,决定委托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编制《省襄阳古城旅游区总体规划》。 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2009~2020年。 规划理念: “跳出古城看襄阳” 在此前提下,我们关注: 以“襄阳古城”的文化品牌提升襄樊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价值,树立“襄阳古城”在省、全国、乃至国际的形象和地位。

规划原则: 城旅一体的原则:“旅游开发与城市更新”相协调 民旅共生的原则:“以人为本与塑造品牌”相统一 弹性规划的原则:“前瞻理念与弹性规划”相结合 规划目标: 通过挖掘襄樊地域文化,提升襄樊古城品牌形象,依托旅游大项目策划及招商,推动城市旧区改造与新区建设,打造一座既延续传统又创造历史的“大襄阳古城”。将襄阳古城旅游区打造成为集观光游览、文化体验、度假休闲、游憩娱乐等多种旅游形式于一体的国际知名的古城旅游目的地和“5A”级景区,将襄阳古城旅游区打造成为襄樊市乃至省旅游的新亮点,旅游业将成为襄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研究方法: 秉承“跳出古城看襄阳”的规划理念,将襄阳古城放在全国、省、襄樊市三个层级区域进行横向对比,明确其作为国际性古城旅游目的地发展的战略意义。为实现目标,襄阳古城旅游开发需要两大抓手:即实现古城空间完整度和文化吸引力的突破。具体而言,一手抓软环境建设,以塑造个性化的古城文化形象;一手抓硬环境建设,以实现古城风貌的恢复和推动城市新区建设。这也是本次规划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汉江平原四湖流域景观生态规划研究

天津农学院 景观生态学学期末考试论文题目:汉江平原四湖流域景观生态规划研究 学生姓名李然 学号1207074107 院别人文学院 专业班级2012级旅游管理专业2 班 指导教师张瑞英 成绩评定 2015年6月

汉江平原四湖流域景观生态规划研究 一.景观生态学概论 景观生态学是以地理学和生态学为基础,以整个景观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结构、功能和演化对生物活动、人类活动的影响。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研究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使城市景观符合生态学意义,同时有助于解决城市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问题。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正在发展的新兴交叉性学科。对空间格局与过程相互关系研究是其主要特色和理论核心之一,在解决各种宏观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现实问题中明晰的应用前景。 本质上,景观生态学是在时空尺度两方面区别于生态系统生态学。对景观生态学家而言,景观一般是指包括一系列生态系统类型的异质陆地地域,具有相应生态系统类型的重复格局和数以公里计的空间范围。其涉及的空间尺度远大于生态系统生态学而与景观或区域规划的尺度更为接近。尽管景观生态学考虑的基本范围是所谓的景观尺度,该学科同时认识到较之更大和更小系统跨尺度关联的重要性。 景观生态规划即是指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以区域景观生态学系统优化为基础目标,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和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生态系统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模式。景观生态规划和景观生态建设是流域生态管理的基础、手段和重要内容。其基本任务是协调和改善景观内部结构和生态过程,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发展经济生产与环境质量的关系,进而改善景观生态系统的功能,提高其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保护自然界的生态完整。 二.四湖流域概况 四湖流域地处江汉平原腹地,因境内有长湖、三湖、白露湖、洪湖而得名。现仅剩下长湖和洪湖。流域面积11618平方公里,水资源较为丰富,是湖北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洪涝灾害、水污染和血吸虫病是四湖流域面临的最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四湖流域生态环境问题与流域景观结构和空间格局关系密切。因为水是流域的核心要素和联系纽带,水文联系和水循环的破坏必然导致流域生态系统结构的失衡和功能的衰退,四湖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实质和根源正在于此。 流域生态管理以流域为单元,通过流域生态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水土流失,维持土地资源的持续生产能力,提高流域各种资源管理水平,满足各种生态用水需要,防止或降低灾害损失,优化流域内产业结构,保持和加强流域内可再生资源的恢复与发展,促进流域内生物多样性尤其是现有珍稀濒危动物的保护和繁育,协调和改善流域内各种资源尤其是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管理,促进生态的良性循环和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三.四湖流域生态环境问题 江汉平原四湖流域生态环境问题严重,主要表现在洪涝灾害、水体污染,尤其是天然水域面积减小,湖泊湿地萎缩,生态功能退化,对洪水的滞纳能力和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减弱,湖泊河道淤塞,水流不畅,为钉螺的繁殖孳生创造了条件。3.1洪涝灾害 洪涝是一种发生范围大、频率高的自然灾害,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就有“五害之首水为大”的说法。四湖流域,历史上曾经是古云梦泽的一部分。由于湖泊的自然消亡和人类的围湖垦殖,到今天已经形成了以农田为景观基质、湖泊为主要镶嵌体、河渠为主要廊道的人工管理景观。这一沧海变桑田的景观演变,它带给人类的既是一个富庶的鱼米之乡,以占湖北省6%的国土面积,养活10%的人口,贡

汉江流域降水、蒸发及径流长期变化趋势及持续性

第30卷第6期2 0 1  2年6月水 电 能 源 科 学 Water Resources and PowerVol.30No.6 Jun.2 0 1  2文章编号:1000-7709(2012)06-0006- 04汉江流域降水、蒸发及径流长期变化趋势及持续性分析 陈燕飞1,2 ,张 翔2 (1.长江大学地球化学系,湖北荆州4340231;2.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分析汉江流域降水、蒸发、径流等水文要素长期变化趋势是开发利用汉江水资源、研究人类活动对江汉流域生态环境影响的前提。基于汉江流域13个水文站1960~2003年逐月降水量、气温观测资料,采用高桥蒸发模型计算了汉江流域年径流量,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分析了该流域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并由Hurst指数分析了各水文要素变化趋势的可持续性。结果表明,采用高桥蒸发模型间接计算年径流量适应性较强, 值得推广;汉江上游多数站点年降水量减少,下游站点年降水量增加,且变化趋势不显著;上游站点年蒸发量增加趋势显著,其余站点变化趋势不显著;上游多数站点年径流呈不显著减少状态,下游钟祥、天门和武汉站径流呈不显著增加状态;各站点水文要素均具有很强的持续性,降水、蒸发、径流的常数C分别为0.73、0.95、0.97。 关键词:水文要素;高桥蒸发模型;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Hurst指数法中图分类号:TV122;P333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1-10-15,修回日期:2011-12- 0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730632,71073115 )作者简介:陈燕飞(1982-),女,讲师,研究方向为生态水文学,E-mail:flyney @163.com通讯作者:张翔(1969-),男,教授,研究方向为基于生态水文的可持续水资源管理,E-mail:scottzhx@y eah.net 近年来, 对汉江流域降水量变化的研究较多,如周月华等[1] 对汉江流域水资源进行了初步分 析;陈华等[2]分析了汉江流域1951~2003年降水、 气温时空变化趋势;郭靖等[3,4] 应用ANN统计降尺度法和光滑支持向量机预测了汉江流域的降水变化。在全球气候进一步变暖的情况下,深入研究汉江流域各水文要素,特别是径流变化特征, 对更好地理解气候变暖过程、指导汉江流域湿地保护、汉江流域水资源规划及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为此,本文利用汉江流域13个水文站1960~2003年逐月降水量、气温观测资料,采用高桥浩一郎陆面实际蒸散发模型( 简称高桥蒸发模型)计算了汉江流域年径流量,采用Mann-K endall非参数检验法(简称M-K法)分析了该流域的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并由Hurst指数分析了各水文要素变化趋势未来的可持续性。 1 研究区概况 汉江流域属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暖湿润,是长江的主要支流之一,地处我国南北水文、气候特征变化的过渡带,流域水资源丰富。年均降水量 700~1  000mm,年内分配不均,5~10月径流量占全年75%左右,年际变化较大, 是长江各大支流中流量变化最大的河流。汉江流域地形复杂,且受北亚热带季风影响,是气候变化脆弱地带。本文通过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选取汉江流域13个水文站(图1)1960~2003年逐月气温和降水量资料,以分析汉江流域各水文要素长期变化趋势。 图1 汉江流域水文站点分布 Fig.1 Distribution of hydrolog ical stationsin Hanjiang  Basin2 研究方法 2.1 高桥蒸发模型 高桥蒸发模型采用月降水量和月平均气温两个要素即可估算月平均地面蒸发量, 计算简便,因

汉江流域水资源管理制度探索.doc

汉江流域水资源管理制度探索 摘要:汉江流域在我国水资源配置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水利部于2012年批复了汉江流域加快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的方案,以探索流域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模式和方法。对汉江流域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的背景条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建立汉江流域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实施流域水资源统一调配、加强水源地保护与管理以及构建跨部门和跨区域协调机制等方面的工作及其重要性进行了阐述。根据分析结果,结合汉江流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应推进节水减污型社会建设、合理配置和调度水资源以及完善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与机制等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节水优先;水量调配;汉江流域 1试点背景 汉江是长江中游左岸最大的支流,干流全长1577km,流域面积为15.9万km2,流域范围涉及陕西省、湖北省、河南省、甘肃省、四川省和重庆市,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573.18亿m3。汉江在我国水资源配置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流域内城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以及引汉济渭工程的水源地。随着流域内经济社会发展而带来的用水量增长,以及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等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建成通水,汉江流域的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压力日益显现,流域管理面临着较大的挑战[2]。汉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矛盾日益突出。2010年,汉江流域的用水量

为144.65亿m3,水资源利用率超过了25%,为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最高的支流。规划2030年汉江流域的水资源利用率将达到50%以上。汉江干流规划的15个梯级水电站已建成了8个,干支流已建蓄水工程的调节库容超过了250亿m3,约占流域地表水资源总量的45%。大规模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改变了河流的天然水文情势,导致流域内外、上下游、河道内外以及区域间的用水矛盾日益复杂、纠结。汉江流域用水效率较低。现有供水工程中,无调节的引提水工程占地表水供水量的50%以上。流域内水资源的利用方式较为粗放,2010年,农田灌溉水的利用系数仅为0.490,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2010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144.00m3,较全国平均水平90.00m3高出约60%。汉江流域水生态环境问题趋于严重[3]。汉江流域水质状况总体为良好,但是局部河段出现了“水华”,部分支流污染严重。丹江口库区部分入库支流的水质较差,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供水水源安全构成了潜在的威胁。白河及唐河南阳河段污染严重,成为省际污染纠纷的敏感点。汉江干流钟祥以下河段枯水期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问题突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连续出现过多次较大范围的“水华”现象。汉江流域水资源管理能力薄弱。在开始试点之前,汉江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缺乏明确的约束性管理指标,电调服从水调的水资源调度秩序尚未建立,水资源开发利用行为缺乏强有力的监管;覆盖流域水系、行政区域、重要工程的水资源监控系统尚未建立,丹江口水库周边重要的取引水工程或口门均未建立水资源监控设施。 2试点目标及任务

汉江流域水污染状况及治理措施

汉江流域水污染状况及治理措施 摘要:汉江是我国重要的优质水源地和湖北省和陕西省汉中地区重要的水资源, 流域的水环境保护对汉江流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本文根据汉江流域陕西和湖北段多年的水环境质量报告,对汉江流域的现有污染问题及成因进行分析,并结合汉江水质变化趋势分析对汉江水污染治理提出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汉江流域;水环境、水环境质量、水污染、治理措施 汉江是长江最长的支流,发源于秦岭汉江南源玉河带,干流流经陕西、湖北两省,于武汉市汇入长江,全长1570KM。汉江流域北以秦岭及外方山与黄河流域为界;东北以伏牛山,桐柏山与淮河流域为界;西以大巴山及荆山与嘉陵江相邻;东南为汉江平原。全流域面积15.9万平方公里。 1汉江流域水污染现状问题分析 1.1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形成的点源污染 汉江流域各城市污水处理率较低, 生活污水没有处理直接排放造成汉江中营养物质氮磷含量增加, 是造成“ 水华”发生的直接原因。点源排污仍然是汉江水污染的主要因素。根据统计资料,2000 年汉江流域废水排放量达53900 万t /a,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达26000 万t /a,生活污水排放量达27800 万t/a。2001 年,湖北省汉江流域污水排放总量为71962 万t,约占全省污水排放总量的32.1%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29536. 3 万t,约占规划区污水排放量的41%; 生活污水排放量42425. 7 万t,约占规划区污水排放量的59%。到2009 年,汉江流域工业废水COD 排放量达62259. 3 t /a,NH3 -N 排放量达3158. 5t /a; 生活污水COD 排放量达77998. 4 t/a,NH3 -N 排放量达9518. 3 t /a。 1.2汉江流域农业废水等形成的面源污染 本文涉及到的面源污染源包括农村生活污染源、农业地表径流、分散养殖、水产养殖、船舶航运污染、大气降水污染源。经计算得到: ①汉江流域农村生活污染物实际进入水体的量为COD 7249. 5t /a,NH3 -N 1676. 4t /a; ②农业地表径流入河量为COD 52118. 1t /a,NH3 -N10780. 5t /a; ③畜禽养殖污染物的入河量为COD30369. 2t /a,NH3 -N 6074. 0t /a; ④农村分散鱼塘养殖污染实际输入的污染量为COD 4952. 2t /a,NH3 -N 2252. 6t /a; ⑤其它污染源包括旅游污染、船舶污染( 主要是船舶含油污水和生活污水) 、大气降尘以及河流内原污染等,由于排放量相对较小,加上计算困难,在此忽略不计。 1.3上游污染物加重下游污染 监测资料表明, 汉江水质污染下游比上游、中游严重。以Ⅱ类水质标准衡量, 襄樊以上江段水质基本可以达到Ⅱ类要求, 而下游超标项目增多, 且超标率高,

水资源规划及管理大作业总结

水资源规划及管理大专业 1、设计目的 复习和巩固《水资源规划及管理》课程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水资源供需预测、合理配置等问题的能力。 2、作业内容 (1)汉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指标预测;主要包括人口和经济发展预测。 (2) 汉江流域规划水平年需水量预测。需水预测分为生活、生产和生态需水三部分,其中生活需水量、生产需水中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需水量采用定额法计算,第二产业需水量根据研究区内实际情况采用万元工业增加值法进行预测,河道外生态需水量按城镇和农村生态需水分别预测,河道内需水采用定流量法; (3)汉江流域可供水量预测。按地表水、地下水计算不同规划水平年不同保证率的可供水量;这部分作为已知,直接给出。 (4)按照三级分区,以年为单位,按常规方法进行分区水资源配置计算。 3、作业安排 每班按学号分任务,班长和学委负责统计全流域的资料,并出总报告。 水平年A1~3(2010、2020、2030) 来水保证率B1~4(50%、75%、90%、95%) 计算区域C1~4(丹江口以上、唐白河、丹江口以下、全流域) 计算成果组合表(A*B*C=27~36方案) 4、设计要求 1.按时提交报告书; 2.有问题可相互讨论,可邮件(scgao@https://www.doczj.com/doc/092574174.html,)。

一、汉江流域概况 1.1 自然地理概况 汉江是长江中游最大的支流,发源于秦岭南麓,干流流经陕西、湖北两省,于武汉市注入长江,干流全长1577 km。襄樊以上流向总体向东,襄樊以下转向东南,支流延展于甘肃、四川、河南、重庆四省市。汉江流域水系概况见图1]。 汉江干流丹江口以上为上游,长925 km,占汉江总长的59%,控制流域面积9.52万km2,落差占汉江总落差的90%;丹江口至钟祥为中游,长270 km,平均比降0.19‰,区间流域面积4.68万km2;钟祥以下为下游,长382 km,河床平均比降为0.06‰,集水面积1.7万km2。 1.2 水文气象特性 汉江流域属东亚副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受欧亚大陆冷高压影响,夏季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气候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冬有严寒夏有酷热。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在700~1800mm之间,年降水量呈现南岸大于北岸,上、下游大,中游小的地区分布规律。汉江上游年内降水有三个集中时段,4月下旬至5月下旬为春汛;6月下旬至7月下旬为夏汛;8月下旬至10月为秋汛,其中夏汛时段雨量最大,秋汛次之,但遇降雨天气有异时,秋汛雨量也会超过夏汛。 1.3 人口 2010年末,汉江流域内总人口为3841.1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495.24万人(占全流域总人口的38.93%),农村人口2345.92万人。汉江流域现状水平年(2010年)人口统计见表1.1。 从1980年至2000年,汉江流域总人口由3000.70万人增加到3590.70万人,人口在20年内增加了590万人,年均增长率为9.0‰。其中,农业人口由2661.77万人减至2475.19万人,城镇人口由338.93万人增长至1115.50万人。 汉江流域总人口增长率较高的时段在1985~1990年,年均增长率为18.1‰。从人口组成上分析,城镇人口一直呈增长态势,而农业人口在1980~1985年间基本持平,在1985~1990年间呈增长态势,随后开始迅速下降。

汉水流域自然生态景观研究最终稿

汉水流域自然生态景观研究 (陕理工文旅学院地理科学系地理1201班,陕西汉中 723000) 【摘要】汉江,这条流淌在秦岭南麓的大江,从地理位置上看,汉水流域位于我国南北方之间,是我国自然地理南北差异的过渡带,也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南北两大文化板块的结合部。虽然用现代眼光看,汉江颇为沉寂,但正是这里过于的沉寂使得它比中国其他许多河流更接近自然与人文的原生态。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汉江又一次在人们的视野中凸现了出来。汉水之源风光美,原生态、无污染的自然风光,引来无数文人墨客、旅游爱好者、科考人员到此溯古探源、旅游观光;汉水流域覆盖面积大,流经地区多,自然生态景观类型多样,景观数目繁多,生物种类、数目也是非常之多,本文主要描写汉水流域自然生态景观及特点,对汉水流域典型自然生态景观的进行列举,以及对不同类型自然生态景观的综合、分类,对汉水流域自然生态景观特点及秀丽景色进行展示。 【关键词】汉水流域;生态景观;景观特点 引言 凡去过汉水流域的人,一定会眷恋那里的迷人风光:大山深处,山浪峰涛,层层叠叠;茫茫林海之中,隐藏着耸峙的峰峦、险峻的崖壁、高挂的飞瀑、百尺的深潭;满山的松杉、毛竹和不知名的杂树,一片接一片,一丛连一丛,葱茏苍翠,遮天盖地;登高眺望,一眼望不到边际的林海波涛,汹涌起伏,一浪高过一浪,那气势,将天地浑然一体,仿佛使人感到像置身于云里、潜游在海里一样。大自然挥毫泼墨,用“奇山高万丈、潭水深百尺、飞瀑凌空来、鸟鸣百花艳”的传神警句,唱响了一方热土,使之变得闻名遐迩、风光迷人! 1 汉水流域概况 1.1 流域范围 汉江,又称水,汉江河,为长江最大的支流,现代水 文认为有三源:中源漾水、北源沮水、南源玉带河,均在 秦岭南麓陕西宁强县境内,流经沔县(现勉县)称沔水, 东流至汉中始称汉水;自安康至丹江口段古称沧浪水,襄 阳以下别名襄江、襄水。汉江是长江最长的支流,在历史 上占居重要地位,常与长江、淮河、黄河并列,合称“江 淮河汉”。汉江流经陕西、湖北两省,在武汉市汉口龙王庙汇入长江。河长1577千米,流域面积1959年前为17.43万平方千米,位居长江水系各流域之首;1959年后,减少至15.9万平方千米。干流湖北省丹江口以上为上游,图1陕西省宁强县大安镇汉江源头之一YI 一一

《钟祥港总体规划(2017-2035年)

《钟祥港总体规划(2017-2035年)》 (征求意见稿) 钟祥市港航管理局 2018年12月

1港口总体规划概述与分析 《钟祥港总体规划(2017-2035年)》针对钟祥港的发展现状和前景,结合钟祥城市发展对港口的要求,研究钟祥港在新时期的总体发展方向。 本规划中的钟祥港的范围主要包括钟祥市辖区汉江岸线范围内的港口。 截止目前,虽然钟祥港的建设与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就,但依然存在港口基础设施薄弱,港区规模化、现代化水平不高等问题,岸线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较为粗放,港口配套设施的规划和建设较为滞后的问题。 本次规划钟祥港各港区的功能定位是:石牌港区已完成石牌综合码头的建设,可开展集装箱、重件、件杂、散货装卸等港口装卸业务。浰河港区规划为2个作业区,第1作业区为位于杨湾的老港区,规划保留原有2个件杂货泊位,开展件杂货运输。第2作业区(前小河作业区)选址在磷矿镇下游刘阳村张家台~联合村唐家林子一线,拟在此建设面向荆门城区、钟祥城区的永久性砂石集并中心,以硫铁矿装卸为主的通用码头,以件杂货(含集装箱)运输为主的综合码头,水上应急搜救码头、海事管理码头、水行政管理码头、库区旅游码头和船舶污染物回收码头。转斗港区主要服务胡集街办和大峪口矿区。随着磷矿资源开采和水运出口量的减少,转斗不再设置磷矿装卸功能,主要设置永久性砂石集并功能、以硫铁矿为主的通用货物装卸功能和件杂货装卸功能。丰乐港区服务丰乐、长寿、洋梓、客店等钟祥东北部地区,化工类货物的服务范围则包括胡集、双河、磷矿至荆门的紫陵铺地区。规划期主要设置永久性砂石集并功能、农产品水运功能和化工品水运功能。旧口港区服务旧口、长滩等乡镇,规划期主要设置永久性砂石集并功能。 随着汉江航道条件的改善以及钟祥市产业经济的发展,预计未来钟祥市的货运量仍将保持持续增长态势。预测钟祥港2025年、2030年和2035年吞吐量分别为1331.8万吨、1651.9万吨和2039.3万吨。 2港口环境现状及主要环境制约因素 2.1环境现状评价结论 钟祥港及周边区域SO2、NO2、PM10和TSP浓度均满足二类环境功能区质量标准要求。港区现状环境空气质量相对较好。 在各断面所在地表水环境功能水质标准条件下,汉江皇庄监测断面所测项目全部达

汉江中下游干流梯级开发环境影响评价

汉江中下游干流梯级开发环境影响评价 回顾性研究报告(简本) 1 流域及梯级规划情况 汉江是长江中游最大的支流,发源于秦岭南麓,干流流经陕西、湖北两省,于武汉市汇入长江。干流全长1567km,总落差1964m,全流域面积15.9万km2。多年平均径流量566亿m3。汉江干流可分为三段:丹江口以上为上游,长约925km,流域面积9.52万km2;丹江口至钟祥为中游,长约270km,流域面积4.68万km2;钟祥以下为下游,长约382km,流域面积1.70万km2。 汉江流域内水能资源丰富,全流域可开发水能资源6140MW,年发电量250亿kW·h。汉江流域规划工作始于50年代。长江水利委员会最早于1956年提出了《汉江流域规划要点报告》,对汉江干流规划了6级梯级开发方案,即黄龙垭—石泉—二郎滩—甲河关—丹江口—碾盘山。1993 年10 月,长江水利委员会编制了《汉江夹河以下干流河段综合利用规划报告》,推荐孤山(179.23m)—丹江口(168.23m)—王甫洲(86.23m)—新集(76.23m)—崔家营(62.23m)—雅口(55.23m)—碾盘山(49.23m)—华家湾(40.23m)—兴隆(34.23m)共9 级开发方案。 湖北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2004年编制完成了《湖北省汉江流域中下游水利现代化建设试点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2005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湖北省人民政府以水规计[2005]85 号文件批复了《规划纲要》。根据《规划纲要》,到2020年,汉江中下游干流规划建成丹江口—王甫洲—新集—崔家营—雅口—碾盘山—兴隆七级水利梯级枢纽,全面完成干流梯级综合开发利用工程。7级电站总装机容量为1542MW,多年平均发电量为61.32亿kW·h:丹江口初期工程于1973 年建成,后续(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于2005年9月开工建设,目前仍未完工;王甫洲已于2000年建成发电,2003 年通过各单项验收;新集已完成可研设计工作;崔家营2010 年主体工程完工并投产运行;雅口、碾盘山已开展前期设计工作;兴隆2009年开工,现正在建设中。 2 规划分析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汉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

收稿日期:2003-05-24. 基金项目:教育部“十五”规划资助课题(01JA 790013). 作者简介:李新民(1945-),男,湖北武汉人,教授,编审,主要从事区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研究.  文章编号:1000-1190(2003)03-0433-03●研究简报●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汉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 李新民1,2,敖荣军1,刘仁忠3,刘 明1,何百根1,陈丽媛1,常 旭1 (1.华中师范大学地理系,武汉430079; 2.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武汉430079; 3.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武汉430079) 关键词:生态环境;南水北调中线;汉江流域;水资源利用中图分类号:X 24;T V 213 文献标识码:A 1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必要性 汉江是万里长江最长的支流,多年平均年径流量大于黄河,其上游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区,数年后贮存于丹江口水库的汉江水将流入河南、河北、北京、天津等华北水资源缺乏地区的城市与农村,实现跨流域调水的宏伟蓝图. 南水北调是实现我国北方广大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1] ,是涉及地域广、施工时间长、影响范围大的巨型水资源开发利用项目.我国领导人和专家学者明确指出,南水北调工程必须重视和解决好生态环境问题,以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3]. 我国是世界上淡水资源较缺乏的国家之一,受季风气候影响又使得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极不均匀.严重的洪涝险情和大范围的干旱灾害经常出现,20世纪90年代黄河几乎年年发生断流的窘况给世人以警示.我国与世界各国一样,经济发展的基础将更加依赖于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世界各国经验表明,大型水资源利用工程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4,5].我国是世界上的文明古国,大禹治水是先民们成功开发利用水资源、极大改善生存环境、推进社会经济向前发展的神化经典.秦蜀太守李冰父子兴修的都江堰水利工程,2000多年来造福于天府之国成都平原的人民;汉江流域的汉中、南阳、蛮河灌区工程也是古代的著名工程[6].历朝历代都把治河治江作为大事来办.新中国成立以来,大规模整治江河湖海等众多水资源利用工程的实施,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促进了 国民经济发展.继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之后,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也已经或即将动工.从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来讲,做好整个流域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不仅是应当的,也是必需的.如果以生态环境受到某些破坏为代价来进行南水北调,那肯定是与这项造福千秋万代宏伟工程要达到的目的相违背的.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的汉江上游地区,尽管现在水质状况较为良好,但是区域生态环境状况并不佳.汉江上游及其支流所在地区秦巴山区,土地资源稀缺,水土流失严重,经济发展滞后,人民生活困难.此次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将淹没更多宝贵的耕地,将迁移约30万人口,可能产生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南水北调工程是造福于我国南北方广大地区人民的宏伟工程,应当也必须使水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较大的改善,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以从根本上确保提供清洁的水源,这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持续利用最基本的保障条件. 另一方面,汉江流域也是我国长江经济带极具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汉江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既要使汉江上游水源地区良性发展,也要使受到调水影响的汉江中下游地区有较大发展.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增加库容后,汉江水资源将得到更好的调节,这无疑有利于大水年份汉江中下游乃至长江中游的洪水防治,即防洪作用增强了.但在向北方调水时,也必然改变其发电、供水等方面的功能,对汉江流域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规划中的“引江济汉”等对汉江中下游地区水资源利用的 第37卷第3期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 ol.37N o.32003年9月JO U RN A L OF CEN T RA L CHIN A N OR M A L U N IV ER SIT Y (N at.Sci.)Sept.2003

湖北省汉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修订草案

湖北省汉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修订草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防治汉江流域水污染,保护和改善水环境,保障饮用水安全和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汉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 本条例所称汉江流域,是指本省行政区域内十堰市、神农架林区、襄阳市、荆门市、随州市、孝感市、潜江市、天门市、仙桃市、武汉市境内汉江干流及其支流汇水面积内的水域和陆域。 第三条汉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应当坚持统一规划、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损害担责的原则。 第四条省人民政府和汉江流域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水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建立健全汉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机制,将水污染防治费用列入同级财政预算,支持水污染防治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第五条省人民政府对汉江流域水环境质量负总责,汉江流域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汉江流域水环境质量负责。 汉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实行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水功能区水质达标、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达标、重点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水电站生态流量监督管理等应当纳入目标考核内容。 汉江流域实行河(湖)长制,各级河(湖)长组织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执法监管等工作。 第六条汉江流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汉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汉江流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公安、自然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行政、农业农村、文化和旅游、卫生健康、市场监督管理等相关主管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水污染防治工作。 第七条省人民政府建立汉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汉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生态保护补偿等重大事项,研究解决汉江流域水污染防治中的重大问题。

2016年课设汉江流域水资源配置

题目:汉江流域水资源配置 教学目的: (1)能够综合运用相关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区域水资源配置问题; (2)掌握多种需水预测的方法,并能够对预测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分析; (3)掌握水资源系统概化建模的基本方法,了解优化模型与模拟模型的主要内容; (4)学会编程(或运用专业软件)进行优化模型与模拟模型求解; (5)能够对配置结果合理性进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加深认识各种因素(经济、社会、环境、工程)对水资源配置的 影响; (6)熟悉设计报告编写的基本要求;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内容: (1)分区对现状水平年、规划水平年的需水量进行预测; (2)针对汉江流域水资源系统特点,对汉江流域水资源配置系统进行概化,建立以年为时段的汉江流域水资源配置优化模型,并进行求解; (3)三种水平年、三种保证率共9种组合,对汉江流域不同水平年的水资源配置方案进行综合分析。 要求:

(1)具体计算时要求各人模型参数取值、结果不同。 (2) 每人独立完成提交一份课程设计报告,报告原理、方法正确,步骤清楚,结果合理; (3)设计报告规范。公式正确、图表规范、单位正确、引注清楚。 成绩评定: (1)指导教师视情况,要求班长和学习委员师根据平时做课程设计过程中的表现、相互讨论及认真、独立完成程度进行评分。 此项评分作为平时成绩的参考评分。 (2)指导教师根据课程设计报告的完成质量(包括完整的报告,Excel计算结果与编程程序与计算结果,提交的时间等)评定成绩。 第1章汉江流域基本情况 1.1 流域自然概况 (一)自然地理概况 汉江是长江中游最大的支流,发源于秦岭南麓,干流流经陕西、湖北两省,于武汉市注入长江,干流全长1577 km。流域地势西高东低,由西部的中低山区向东逐渐降至丘陵平原区,西部秦巴山地高程1000~3000 m,中部南襄盆地及周缘丘陵高程在100~300 m,东部江汉平原高程一般在23~40 m左右。干流总落差1964 m。 汉江流域面积约15.9万km2,山地约占55%,主要分布在西部,为中低山区;丘陵占21%,主要分布于南襄盆地和江汉平原周缘;平原区占23%,主要为南襄盆地、江汉平原及汉江河谷阶地;湖泊约占1%,主要分布于江汉平原。 汉江流域水系发育,集水面积大于1000 km2的一级支流共有19条,其中1

2019年汉江流域钟祥段环境综合整治

年汉江流域钟祥段环境综合整治 工作方案 为确保汉江流域钟祥段水质稳定达到类考核目标,根据《荆门市“十三五”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荆门市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攻坚指挥部《督办通知》(荆环督改指文[]号)及相关水环境质量考核要求,制定年汉江流域钟祥段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通过整治使汉江流域钟祥境内主要一级、二级支流,包括蛮河、南泉河、浰河、丰乐河、直河、南湖河、柴湖河、西引河、金刚口闸水系、西大河、竹皮河等水质得到改善,汉江皇庄断面、石牌李集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 二、整治任务 (一)突出抓好污染源头治理 分区域、分行业、分阶段加快推进污染源综合治理工作,严格落实污染防治政策,全面实施污染源综合治理工程。杜绝工业污染源无序排放现象,全面治理农业污染,大幅提高城镇生活污染治理水平。 .进一步强化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控。仔细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的通知》和环保部《排放许可证管理暂行规定》,加强行政审批后续监管,增强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控能力。加强监控平台建设,强化日产

监管,对在线监测仪器设备异常情况及时进行调查处理,确保其正常发挥监控作用。加快排污口规范化建设,防止偷排偷放。(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积极推进化工企业转型升级。加快淘汰落后工艺和产能,有序推进污染企业升级改造,积极推进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和污染深度治理,从源头和生产过程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的产生。推行在线实时监控,凡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工业企业,依法限产或停产整顿,经整顿仍不能达标的坚决关闭。(责任单位:市科信局、市环保局、市发改局) .推进城镇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汉江流域钟祥段沿岸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大力推广“客店模式”。汉江流域范围内所有村庄都要因地制宜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坚决杜绝污水直排入河。(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住建局) .加强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推行垃圾分类,最大限度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完善“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置”的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集中处理体系。流域范围内所有村庄都要建设垃圾收集设施,配备保洁队伍,实现垃圾应收尽收、日产日清;所有流域范围内乡镇都要建设转运站,统一配备转运车辆和设施,确保所有垃圾及时外运。(责任单位:市城管执法局) .实施城区黑臭水体整治。详细排查黑臭水体,系统分析

南水北调后襄阳市汉江流域湿地保护与开发的思考

建立“襄阳大汉江国家湿地公园”,推进汉江 中下游流域综合开发与保护 ——汉江流域襄阳湿地保护与开发的建议要把汉江流域的综合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争取策划几个专项工程进入国家专项。充分发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的功能,把生态旅游打造成为襄阳旅游产业的一个重要板块。根据市政协关于南水北调后汉江流域综合开发与保护调研活动的要求,现将襄阳市汉江流域湿地的保护及开发工作汇报如下: 一、汉江流域湿地极为重要 湿地是自然界在长期的进化和衍替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生态系统,她位于陆体和水体之间,对陆体与水体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起保障和保护作用。她的核心要素有三项,即水、土壤和喜湿生物(包括水生植物、浮游生物、水生动物、喜湿乔灌木及水禽),她们相辅相存,互为因果,共同形成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着陆地的土壤,水体的水质以及湿地上的生物多样性。依据国际上湿地分类标准及专家学者的科学考察,襄阳市的湿地类型主要为河流湿地,湿地对襄阳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一是对汉江流域的水质起着基础性的保护作用。湿地是地球之肾,湿地的水生植物及乔灌木发达的根系具有天然的吸附、吸收、分解重金属的能力,对水体具有天然的净化能力,每天从陆地进入水体的有害物质无计其数,他们主要

受到湿地的拦截、过滤和“去毒化”,这是大自然赋予湿地的基础生态功能。汉水以其水质清澈成为襄阳人民的一江“福水”,毫无疑问,汉水流域的湿地在默默地发挥着这种独特的生态功能;二是对汉江流域的土壤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湿地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一样,能涵养水源,保护水土,减缓陆地土壤侵蚀。湿地是由水、土壤及喜湿生物构成。他们是一个有机的“组合体”。水和土壤为喜湿生物提供生存条件,而喜湿生物反过来又吸附着水土,防止水土流失,共同发挥生态作用。据湿地专家观测,当暴雨降临冲击土壤时,一个完善的湿地生态系统首先由顶层乔木对暴雨进行拦截,接着是灌木进行第二次拦截,最后雨水顺着水草流入汉江,汉江的水依然是清澈的。这是土壤得到有效的保护的典型例证,是大自然赋予湿地的又一个杰作。三是汉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基地。汉江是候鸟的重要迁飞通道,每年途经襄阳汉江流域的侯鸟约106种8000多万只,她们依托汉江湿地作为临时的栖息地,补充食物、水源后继续迁飞,成为地球生命系统循环中一个重要的驿站。常年生活在襄阳汉江湿地的水鸟约46种,2000多万只,她们是襄阳市自然生态平的重要物质基础。据调查,襄阳湿地分布有高等植物共82科255属671种、湿地野生动物360种(含水生动物、两栖动物等),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野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