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选题报告(张冬梅)

选题报告(张冬梅)

选题报告(张冬梅)
选题报告(张冬梅)

西南大学

硕(博)士学位论文选题报告

学号122009303040134

姓名张冬梅

培养类别农业推广硕士+

学科专业农村与区域发展

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

培养单位经济管理学院

指导教师白硕

2011年3月15日

填表说明

1、此表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研究生填写。经开题报告公开论证会讨论通过,完清审核签

字手续后,提交培养单位一式两份。答辩前由培养单位报研究生院一份。

2、培养类别:(1) 全日制研究生;(2)高师硕士 ((3) 同等学力人员在职申请硕士学位。

2、培养单位:学生所属学院、所、中心

学位论文题目:宜宾市沙坪镇“循环蚕业”农业模式研究

论文选题依据(包括国内外研究现状、选题的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研究的特色及重要参考文献目录等)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一,国外循环农业研究概况

循环经济是发展循环农业的基础。自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西方学者们开始逐步关注在资源和环境以及相关领域等方面的理论研究,鲍耳丁

(M.Boulding)于1966年首先提出“循环经济”(recycle economy)这一概念,他指出:“循环经济”应该是指在“自然资源——人——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过去传统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型”经济增长方式完全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1972年,意大利“罗马俱乐部”(Club of Rome)的学者们陆续提出了“人均资源利用”这一概念,指出资源循环问题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并发出了人类经济增长极限的警示。1987年,挪威王国首相布伦特莱(Blunt)夫人主持“世界经济与发展委员会”(WEDC),亲自起草报告《Our common future》,报告分析了人类面临的共同的资源、环境、人口和粮食等方面的挑战,认为人类长期的生产生活都严重忽视对自然、生物资源的保护,这将会破坏生态系统的长期健康发展,其中重点提到了“循环经济”(recycle economy)。

此后,西方学者主要对在工业生产领域如何实施循环经济进行了有益探讨,如:

(Strategy In Processing 1989年,美国人福罗什(B.Frosch)在《加工业的战略》

Industry)一文中首先提出“工业生态学”(Industrial Ecology)概念,之后数年,世界各国开始结合本国国情,逐步制定了不同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国外学者在研究中很少使用“循环农业”(Recycle Agriculture)这个词,而用的是“替代农业”(Alternative Agriculture)一词。关于“替代农业”(Alternative Agriculture)的概念,西方学者主要结合自身的研究背景,纷纷提出了对它的理解,其中,英国人特瑞克(A.Thirk)认为:“替代农业”其实就是一种兼顾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农业新模式,各国政要以及国会议员等政策制定者应该借鉴过去“替代农业”(Alternative Agriculture)发展的相关经验,认清优劣之后再将新型农业生产模式应用于实践,他承认当前各国政府所制定的政策会给替代农业(Alternative Agriculture)带来诸多正向或负向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替代农业”(Alternative Agriculture)和“循环农业”(Recycle Agriculture)的提法虽然不同,但它们都有共同的发展理论和发展目标,即:都是追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而关于替代农业(Alternative Agriculture)较著名的理论有生态农业理论、持续农业、持久农业理论、有机农业理论等。

(1)“可持续农业”(Sustainable Agriculture)是上世纪80年代率先在美国提出的一种农业发展战略思想。1985年,美国通过了《可持续农业研究教育法》(SARE),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农业”这一全新的农业发展战略和模式。它强调要建立一种既保证粮食产量,又不破坏大农业生态系统稳定和持

续的一种发展模式。

(2)“生态农业”(Ecological Agriculture)是由美国土壤学家埃布鲁奇(T.Ahlbreche)于1970年首次提出的,随后,英国农学家伍新顿

(M.Worthington)于1981年将“生态农业”(Ecological Agriculture)明确定义为:“生态上能自我维持,低投入,经济上有生命力,在环境、伦理和审美方面可接受的小型农业。

(3)“有机农业”(Organic Agriculture)最早是由美国学者罗德尔(K.Roeder)于1945年出版的《Compost Agriculture and Gardening》一书中提出的,他从土壤的肥力特征出发,论证了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对农田生态系统(farmland ecosystem)的各种危害,并指出了有机肥在地力培肥等方面所具有的良好功能。1980年,美国农业部(USAD)给“有机农业”(Organic Agriculture)下了一个较为准确的定义,即认为有机农业是一种完全不用化学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的农业生产制度,它在可能的范围内,尽量的依靠轮作和家畜粪尿,并将外来进入系统的有机废弃物采用方法加以去除,从而能达到保持土壤的肥力,以便供给作物养分,防治病虫杂草危害。由此可以看到,国外提出的这种“有机农业”(Organic Agriculture)与上述的“生态农业”(Ecological Agriculture)在追求目标和实际操作上具有诸多的相似之处,都是对农业生态系统特别是农田生态系统不使用或尽量少使用化学合成产品,而已施用有机肥或长效肥加以替代,并充分利用腐殖质保持土壤肥力。

随着循环农业等相关概念及的基本内涵逐步得到人们的认同,并得以不断完善,西方学者们开始逐步关注于发展循环农业的现实意义,例如:阿洛苏罗

夫(B.Arlosoroff)认为:通过物质循环、产品循环和资源转换可以重点解决农业、水产养殖和相关能源废物方面的问题;特尔福特(M.Telford)于1985年在“国际污水再用专题讨论会”(SARE)中提出:如果充分利用了农、渔业废弃物,将会为人健康、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物质能源。

除此之外,部分西方学者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循环农业模式”和“传统农业模式”的对比方面,例如:萨默尔(Samuel)和迪克森(Dickinson)分别结合各自的研究,对加拿大(Canada)萨斯喀彻温省(Saskatchewan)的两种农业模式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农户所拥有的知识程度直接决定了农户对于上述两种模式的选择意愿;皮克.马金伊(Maikhuri.P.K)研究了位于印度东北的Nishis、Karbis、Kacharis and Chakmas四个村庄的生态农业现状,通过比较发现:其中唯一将循环经济理念引入农业生产体系的Nishis村,通过回收各类农业废弃物,使得农产品的耕种成本降至最低,而农产品的价值达到最高,而其农业生产优势远大于其它三个村庄,因此可以认为,从农业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三个环节考虑,循环农业的优势都明显大于传统农业,但效益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在认识到循环农业的各方面优势以后,西方部分学者开始尝试从技术层面对农业循环经济的绩效进行研究。例如:蒂姆.阿侬(T.Anon)认为:有机肥料的应用和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可以大规模减少杀虫剂使用,改进农业经济结构,实现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目标;范.库玛(V.Kumar)则从基因的一个独立表达剖面的技术性角度入手,研究了循环农业系统对碳(C)、氮(N)两种元素的有效利用和转移,结果表明,循环农业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农作物抗病能力,同时也能有效延长作物生命周期,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本.简森(B.Jansen)

也指出,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能有效促进农业生产水平,而这种效率不但可以保护营养成分、获取大量农产品,而且还能显著增加和保留农产品降低运输成本等诸多方面体现出来。

第二,国外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概况

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美国、以色列、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已先后将“在生产源头进行减物质化”作为提高本国国际农产品竞争力的实现途径和奋斗目标。通过多年的实践,西方发达国家大都依据自身国情,探索出了一套较为成熟和完善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美国是世界上推广循环农业较早且水平较高的国家之一,特别是在农业生产方面十分注重将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与实现农业资源高效利用进行有机结合,特别是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了以环境保护为主要目标的“低投入、高效率”型农业发展模式。该模式不但以建立环保型农业生产体系为目标,同时,也辅以了立法等相关手段予以具体实施。其中典型的实施内容主要包括:畜牧业与种植业综合经营模式、有机肥培肥土壤管理模式、农作物合理轮作模式等、病虫害综合防治模式等。总之,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以农业资源高效环保利用为典型特色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已在全美国得到广泛推广与应用。日本是一个受资源约束和环境限制的国家,长期以来,该国政府在农业生产领域高度重视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在该国众多成功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案例中,其中较为典型的是“大阪菱镇模式资源节约型农业生产模式”。这种模式的特色之处在于通过把农田污泥和家禽粪便、以及企业排放物作为原料收集、处理后,投入到甲烷(CH4)等气体发酵专业化设备之中,产生的甲烷(CH4)气体可以用于发电,此时,系统所排放的废物已对环境基本无害,从而实现了该镇各类废物

的资源化和无害化利用。通过多年的努力,发展以有机农业为主的资源循环型农业使该镇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农民生活逐步走向富裕。

以色列国耕地资源极其匮乏,且干旱缺水。因此,若想解决国内粮食自给,就必须把发展无土农业作为关键环节。多年来,以色列充分发挥自己的高科技优势,一方面,采取将太阳能以有氧吸收的方式直接转化为热量的栽培方式;另一方面,直接向植物提供无机营养液,以代替由土壤和有机质向植物提供确保其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当前,在以色列的农业结构中,基本形成了粮食、经济作物、林业、畜牧业和渔业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模式,从而保障了国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德国是世界科技顶级强国,该国经过多年摸索,在农业领域逐渐探索出一条“以促进农业综合发展”为目标的循环农业模式。该模式以改进现有的农业生产技术为手段,十分强调农业生产必须坚持生态系统的合理平衡,要求通过将农业与自然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保持农产品质量与环境、资源的协同发展。由此可以看出,上述国外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具有明显的“4R”特征,即是以“循环化”(recycle:一是光、热、水等可更新资源的生物内循环利用体系;二是农业与牧业、加工业等产业间物质循环链接体系)、“再利用”(reuse:主要是解决农业系统中秸秆、粪便等再生资源的多级再利用体系)、“减量化”(reduce:主要是解决外部购买性资源的最少化投入技术体系)、“可控化”(regulate:主要是解决农业系统排放物质的最少输出控制技术)为基本原则,将循环经济理念全面应用于农业发展的各项环节之中,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各地各领域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了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协同发展,这些都对我国的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1.2 国内研究综述

第一,国内循环农业研究概况

从前一节的分析不难看出,尽管国外已将循环经济的基本原理应用于农业领域,但并没有明确提出“循环农业”这一概念,这一提法其实是我国学者创造。我国循环农业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学术界普遍认为,张元浩等人的研究在我国学术界掀起了一场关于“循环农业”研究的新浪潮。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循环经济在我国受到广泛关注,关于循环农业的各项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关于循环农业基本内涵的研究。在近期研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来自于周震峰,郭铁民,宣亚南,尹昌斌,楚永生,武志杰,王鲁明,杜华章等人,他们分别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对循环农业的概念及其内涵做出了新的诠释。虽然各自的表述不同,但其基本内涵并本质区别。归纳起来可以看出,学者们普遍认为:循环农业应该是一种相比于传统农业的全新理念和思想,它是基于循环经济理论和可持续发展思想,运用生态工程学等相关方法,在保护农业资源环境和充分利用现代化高精尖技术的基础上,按照“4R”原则,一方面通过不断调整和完善农业生态系统复杂的内部结构,适当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系统内外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化循环利用;另一方面,严格控制外来污染物质的进入和农业生产各环节废弃物的产生,最大程度地减轻环境污染。其最终目标是使各项农业生产经济活动被真正纳入到农业生态系统循环之中,从而实现生态的良性循环与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关于发展循环农业的必要性与意义的研究。学者们主要从传统农业生产体系、生产要素污染等方面,分析我国发展循环农业的必要性。如:董淑阁

等学者通过分析、比较传统农业生产的主要弊端后,认为建立基于循环经济的农业发展模式和发展机制,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吴天马等学者也认为,推行循环经济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郭铁民,刘志等学者分别强调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关键地位,认为没有循环农业的发展就不可能建设整个社会的循环经济。刘慧娥等学者则从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理解和提出了农业发展循环经济之路的重大意义。

(3)关于发展循环农业可行性和优势的研究。目前我国学术界已对发展循环农业的可行性取得了两点共识,一方面,“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是我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两个基本条件,缺一不可;另一方面,当前我国发展循环农业面对着两大挑战,即:一是它能否带来更高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二是在农业领域发展循环经济是否严格遵循产业结构升级的经济学规律。而循环农业获得效益的途径有两条:一是通过区域大循环获得规模经济和结构效益;二是通过企业小循环和产业链延长获得经济效率和产业链增值。如:陈红博士结合对世界各国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得出结论:就世界范围而已,循环农业很难自发形成体系和规模,从历史的经验来看,我们必须审时度势,在本国各级政府的引导下,不断完善,切实保障循环农业的有序实施,并认为我国应当从制度主体的层面进行制度创新,寻找与发展循环农业相关各利益主体的包容性。王荣敏博士认为,当前我国各级政府在发展循环经济(特别是农业领域)应当尽可能延长产业链条,充分发挥各产业(尤其是农业产业)相关环节的规模效益。黄韬学者指出,在循环农业发展的初期,我国政府应当切实转变职能,建立健全有利于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各项机制,如:组织体制、产权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等,以促进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4)关于循环农业经济模式绩效的研究。国内学术界主要采用构建科学合理、简便易行的指标体系对其进行评价、分析、诊断,以指导人们对循环农业经济模式的构建于管理。近年来,国内许多专家学者先后就有关绩效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构建等问题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了丰富成果。如:梅林海,李闽榕,周曙东等人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分别从传统的经济、生态、社会等三个方面评价并比较了多种循环农业经济模式的总体效益;而李文华,张忠根,张淑焕,吴大付,范大路等人则将该领域的绩效评价具体到了技术贡献、资源消耗、污染治理、能值变化等方面,并分别对其研究的循环农业经济模式进行了绩效评价。

(5)关于保障循环农业经济发展对策的研究。由于发展循环农业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学术界关于循环农业发展对策的研究也比较多。如:杨贤智教授认为,转变农业经济发展传统理念,增强农业循环经济意识是实现传统农业经济观念向农业循环经济观念的转变的关键;其次,要不断加快构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框架和建立相应的科技支撑体系;第三,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促进和加快传统农业向工业型大农业发展的步伐;最后,要有针对性地探索循环农业节本增效新途径,实现粗放农业向精准农业的根本性转变。孙顺强也指出,依照我国农业发展沿革和发展关键节点来看,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要同农业自然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紧密结合,既要有培育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生态意识,又必须注重农业政策措施实施的合法化,这才是我国现代农业的关键实施路径。董淑阁博士立足于自身研究,从循环农业发展的长效机制角度提出相关对策,她认为,保障循环农业经济模式发展的关键是在搞好农业循环经济法律法规的制定和相关舆论宣传的前提下,建立健全农业循环

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抓好典型模式培育,重点把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同现代农业经济增长模式的根本性转变和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有机结合。

(二)论文学术和使用意义

综合上述国内外研究结果可见,国内外对于循环农业都做了漫长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这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趋势和必然,也是人类实现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之一。

目前,国外对于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及运行机制的研究已经全面超越了对于基本概念的探索和研发阶段,强调“注重实践、注重过程、注重探索”是将常规现代农业向循环农业过渡的三大基本条件,同时,在研究中不断加强了将现代持续发展理念、低碳理念以及生态学与经济学等社会科学结合的基础性研究,并通过多项研究论证了循环农业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国内研究者在借鉴和拓展国外研究成果后,结合国内种植业、畜禽养殖业、粮经产业的发展实践,形成了以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典型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拓展了农业发展领域,从而促进了我国农业增长方式转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有效防治了农业面源污染,最大程度地实现了区域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协同发展。

但是,就目前对循环农业的研究研究来讲,国内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主要表现在缺乏对实践中现代农业向循环农业过渡的条件的探索,特别是对各地循环农业实践中典型模式的基础性研究较为缺乏。本次研究旨在通过努力,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

(三)研究的特色

宜宾市地处金沙江、岷江下游,四川盆地西南腹部向盆周山地过渡地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典型的农业大县。立足于现有资源优势,发展循环农业,是宜宾县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宜宾市在农业领域实施循环经济取得了成功,以“循环蚕业”农业模式为典型代表的一批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不仅有效增加了当地植被覆盖,减少了水土流失,同时,通过沼气发酵,提供了清洁能源,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有效杀灭病原微生物,减少疾病传播,切实改善了区域农村生态环境,提高了当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质量,收到了良好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由此可以认为,宜宾市大力发展现代循环农业的成功经验在全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拟定本课题,意在结合近年来宜宾市发展循环农业实际,努力探索一条符合区域实际特色的农业发展新途径,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依此成为我省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指向,以期为全国同类地区循环农业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

(四)重要参考文献目录

[1] 北京大学中国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可持续发展之路.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 曹建强.湖北省循环农业发展评价与对策研究.湖北:华中农业大学,2008.

[3] 陈晓娟.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研究.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8.

[4] 陈德敏,王文献.循环农业—中国未来农业的发展模式.经济

师,2002,(11):8-9.

[5] 楚永生,初丽霞.论循环经济理论对农业发展的适用性及制度构建.农业现

代化研究,2005,26(3):255-259.

[6] 陈红.循环经济增长模式的经济主体利益博弈分析.学术交

流,2005,12:124-128.

[7] 董淑阁.关于建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思考.农业环境与发

展,2005(2):36-38.[8] 杜华章,谬荣蓉,严桂珠,等.循环型农业建设的实践与探讨—以江苏省姜堰市为例.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265-269.

[9] 冯之浚.循环经济导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8.

[10] 范大路.生态农业投资项目外部效益评估研究.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50-88.

[11] 方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技术与管理.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12] 郭振林.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

理,1995(2):11-12.

[13] 郭铁民,王永龙.福建发展循环农业的战略规划思路与模式选择.福建论

坛(社科教育版),2004(11):83-87.

[14] 谷曼,我国循环农业发展的制因与对策.河南农业.2006,4:36-37.

[15] 黄贤金.循环经济:产业模式与政策体系.南京:南京大学出版

社,2004:181—216.

[16] 黄韬.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与政府导入策略.经济研究导

刊,2005,5:142-143.

[17] 黄贤金.循环经济:产业模式与政策体系.南京大学出版

社,2005:181-185.

[18] 姜世平.循环经济与农业发展.世界环境,2006,3:75-77.

[19] 李学勇.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探索与实践.北京:中国农业出版

社,2002.

[20] 刘青松.可持续发展简论.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2003.

[21] 李荣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小城镇建设:31-38.

[22] 卢良恕.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理论道路与模式.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8-11.

[23] 刘国涛.循环经济、绿色产业、法制建设.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11-23.

[24] 刘志.关于陕西循环型农业发展模式的思考.西南财经大学学

报,2005,18(2):43-46.

[25] 刘慧娥,徐军宏,王兆华.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5(3):26-28.

[26] 李闽榕.全国省域经济竞争力评价研究.管理世界,2006(5):52-61.

[27] 李文华.生态农业——中国可持续农业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1-8, 37-41,983-1007.

[28] 梅林海,聂红艳.生态农业效益评价体系研究.生态经济,2006(3):83-86.

[29] 孟欣,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研究.长春:吉林大学.2010.

[30] 牟晓莹.重庆市涪陵江东营盘村猪-沼-菜(果)模式研究.重庆:西南大学,2010[31] 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办公室.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与建设现代农业.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32] 蒋祖镖,江苏省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研究.江苏:南京林业大学,2009.

[33] 钱毅.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贵州:贵州大学,2007:13-15.

[34] 任正晓.农业循环经济概论.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35] 史小红.循环农业及发展模式研究.河南教育学院学

报,2007,26(4):98-102.

[36] 孙顺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路和对策探究.生态经

济,2004,11:14-16.

[37] 唐建荣.生态经济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38] 吴季松.新循环经济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9] 王沅.中国现代农业简论.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3:16-22.

[40] 文启胜.循环农业—农业中的生态循环和经济循环.中国农村经

济,1986,(8):48-49.

[41] 王小利,马礼,张永华,隆荣文.替代农业研究综述.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6(2):94-98.

[42] 吴天马.循环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环境导报,2002,(4):4-6.

[43] 王鲁明,王军,徐少华.资源循环型农业理论的探索与实践.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27-31.

[44] 王荣敏.试论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与政府作用.湖北:华中师范大

学,2006.

[45] 魏丽霞.山东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选择.青岛:青岛农业大学,2007(07):1-23.

[46] 武志杰.循环经济—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生态学杂志,2006,25(10):1245-246.

[47] 吴大付.中国红壤地生态农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

术出版社,2004:31-39.

[48] 王晓军,关于加快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建议,2010年射洪县“两会”报道,2010.

[49] 徐云.循环经济国际走势与中国实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50] 宣亚南、欧名豪、曲福田,循环型农业的含义、经济学解读及其政策含义,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2:15.

[51] 徐保根.生态农业产业化浅析.中国生态农业学

报,2002,10(1):1566-1559.

[52] 颜景辰,雷海章.世界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和启示.世界农

业,2005,(1):9-10.

[53] 尹昌斌,唐华俊,周颖.循环农业内涵、发展途径与政策建议.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6,27(1).[54] 杨志忠,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经济分析,2009(27):9.

[55] 杨贤智.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与对策建议.广东农业科

学,2007,4:94-98.

[56] 杨春平.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经验.求是,2005,(18):63-65.

[57] 张坤.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58] 张忠根,应凤其.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估:理论、方法与应用.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90-107.

[59] 周震峰,王军,周燕,孙英兰.关于发展循环型农业的思考.农业现代化研究,2004,25(5):348-35l.

[60] 张淑焕.加入WTO后我国农业扶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北京:中国农

业大学,2005.

[61] 周曙东,陈丹梅,吴强.江苏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5,28(2):116-121.

[62] 张凯.循环经济理论研究与实践.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63] 诸大建,在新发展观的平台上认识和发展循环经济.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9-10.

[64] Aryur.G.Increasing the efficiency of plant nutrient recycling within the agricultural system as away of reducing the load to the environment-experience from Sweden and Finland.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2000,80:169-185.

[65] Charnes, A. And W.W.cooper and E.Rhodes, 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decision making units,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978(2):429-444.

[66] Farrell, M.J..The measurement of productive efficiency, 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1957(120):252-90.

[67] Greene, W.H..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s”, EC-93-20.Stern School of Business, New York University, 1993

[68] Jaforullah,M., Devlin N.J. Technical efficiency in the New Zealand dairy industry: a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 approach, New Zealand Economic Papers,1996,30(1),1-17.

[69] Pearce, D.W., Turner R.K., Economics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 Printed in Great Britain,1990。

主要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健问题或技术难点以及预期达到的目标:(一)研究内容

第一,诠释了循环农业的实质以及基本内涵,简要分析了本次研究所借鉴的三大基础理论,从而初步构建了本次研究的理论框架。

第二,通过对宜宾市沙坪镇“循环蚕业”农业模式的实地调研,指出了该模式的发展现状和潜力。

第三,研究了“循环蚕业”农业模式系统中各子系统之间内在联系、互动机制,对经济效益、社会和生态效益进行计算和分析,找出其成功的内在动力机制。

第四,结合实地调研情况,深入分析了目前宜宾市沙坪镇发展“循环蚕业”农业模式存在的问题。

第五,针对当前该模式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宜宾市沙坪镇发展“循环蚕业”农业经济的支撑条件和保障措施。

(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次研究拟借鉴的关键问题是在于力图全面把握支撑农业循环经济有序发展的理论基石,并以此为基础,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手段,综合评判宜宾市沙坪镇“循环蚕业”模式的绩效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当前该镇发展以“循环蚕业”模式为典型代表的农业循环经济的支撑条件和保障措施进行了系统研究,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三)预期目标

拟定本课题,意在结合近年来宜宾市发展循环农业实际,努力探索一条符合区域特色的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依此成为西南丘陵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指向,以期为全国同类地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

主要研究方法(或技术路线,实施方案):

(一)技术路线

论文的技术路线为:资料收集、实地调查与数据处理→宜宾市沙坪镇“循环蚕业”农业模式评价研究→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内涵和特征→农业循环经济

模式评价研究的基础理论→循环农业研究的理论基础→循环农业研究的理论基础→“循环蚕业”农业模式发展现状和绩效分析→“循环蚕业”农业模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循环蚕业”农业模式发展的保障措施→摸清宜宾市沙坪镇“循环蚕业”农业模式发展过程现状、潜力及运行机制,为区域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研究提供借鉴和理论依据。

(二)研究方法

笔者将广泛深入对研究对象进行实地的研究和分析,在收集掌握分析大量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本论文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广泛阅读、收集和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数据资料,大致掌握了国内外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在农村环境污染防控方面的研究进展

及其对我国实施农村环境污染有效防控的启示。这对本研究的分析框架和研究逻辑的形成具有指导作用和启发价值;

2、实地调研和访谈相结合。本文作者曾先后数次深入研究区农村进行实地调研,并与当地政府干部、NGO官员、乡镇企业管理人员、农户等进行访谈,以便获得更为丰富的客观资料和主观认识;

3、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本文采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研究内容进行深入分析。

齿轮范成实验报告-华南理工大学

齿轮范成原理实验报告 班 别 学 号 姓 名 一、齿条刀具的齿顶高和齿根高为什么都等于(**+c h a )m ? 答:两齿轮配合时,分度圆是相切的!一齿轮的齿顶圆和另一齿轮的齿跟圆之间是有间隙的!齿条刀具插齿时是模仿齿轮和齿条的啮合过程。因此,当齿条刀具的齿顶高和齿根高都等于(ha*+c*)m ,即,多出一了个c*m,以便切出传动时的顶隙部分! 二、用齿条刀具加工标准齿轮时,刀具和轮坯之间的相对位置和相对运动有何要求? 答:用齿条刀具加工标准齿轮时,刀具的分度线(齿厚等于齿槽宽的那条线)与轮坯齿轮分度圆相切,并且做纯滚动。 三、设定预加工齿轮的参数,附上模拟加工出来齿廓图,说明同一齿轮基本参数下,标准齿轮、正变位齿轮和负变位几何尺寸上有何不同? 答:在齿轮参数相同的情况下(齿数、模数、压力角),标准齿轮和变位齿轮的渐开线是相同的。其不同之处是,正变位齿轮取用了渐开线靠上的部分(远离基圆中心方向),渐开线更平直些;负变位齿轮取用了渐开线靠下的部分(靠近基圆中心方向),渐开线更弯曲些。负变位的齿轮看起来更瘦,正变位的齿轮看起来更胖。

四、模拟加工一个发生根切的齿轮,附上所描绘的齿廓图,用彩色笔描出齿廓曲线的根切段。

五、以四题中发生根切的齿轮为例,说明避免根切发生的措施,并模拟加工出来,附上齿轮加工后的齿廓图。 答:避免发生根切的措施 1、使被切齿轮的齿数多于不发生根切的最少齿数 2、减小齿顶高系数ha*或加大刀具角α 3、变位修正法 这里是因为设置了加工齿轮齿轮数为16而发生根切,根据计算,不发生根切的最小齿数为 17,其他参数不变,将齿轮齿数改为23,得到下图,齿轮不发生根切。

如何撰写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如何撰写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开学一个多月了,相信好多同学面临着撰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问题。也许你已经选好了题目,但是,怎样才能写出一份完美的开题报告呢?相信每个人都很想知道,本文为大家介绍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写作技巧,速度收藏! 论文名称 论文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 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论文的名称要把论文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论文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研究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 主要内容包括:(1)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2)通过分析本地(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文献综述 规范的开题报告应该有文献综述,如果是小课题可以省略该部分。文献综述一般包括: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和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 指导思想 论文写作的目标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就是本论文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也是本论文写作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 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目标定得过高,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 确定论文写作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率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基本内容 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目标与内容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写作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 基本内容一般包括:(1)对论文名称的界说。应尽可能明确三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2)本论文写作有关的理论、名词、术语、概念的界说。 写作方法

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范本

河北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院(中心):管理学院 学科、专业:政治经济学 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杨雅茹 研究生:赵娜 入学年月:2008年 论文题目:生产者和消费者信息不对称对食品安全的影 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开题报告日期:2009年6月 研究生学院 一、题目名称及来源 (一)题目名称:河北省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变化趋势研究 (二)题目来源 本文在导师顾六宝教授的指导下,在导师的关于财产性收入课题研究基础上,自拟研究题目。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现状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达到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通过分析河北省居民财产性收入的不同来源,找到可以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途径,从而达到提高居民收入的目的;其次,根据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差距比较,得出低收入群体的影响因素,为达到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目标,并给出提高低收入群体的财产和收入相应对策和政策建议,第三,实证比较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差距,消除造成财产性收入差距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我国经济保持高速的增长,国内人均可支配收入有了显著提高,从2000年到2002年开始,我国居民收入中的财产性收入呈现大幅增长的态势,其增长速度超过了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然而在总量上,财产性收入占居民纯收入的比重只达到2%左右,高的增长速度和极低的比重说明财产性收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通过“创造条件”,如提高城市居民的工资收入、增加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转移性支付、完善金融市场及其制度规范、加大培养人民群众的理财知识等等,可以提高人民收入,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推动国内经济繁荣,特别是有利于提高人民消费水平,拉动内需。

华南理工大学高频开关电源实验报告

四、实验记录及处理 1、设定输出电流,当负载变化时,测量输出的电压、电流如表1所示 表1 外特性数据记录 1 2 3 4 5 6 7 8 50A U/V 10.01 17.30 26.00 36.04 50.30 51.10 51.60 52.10 I/A 49.60 49.60 49.70 49.60 49.00 39.50 34.00 29.80 100A U/V 15.80 27.08 41.00 48.10 50.00 51.00 51.50 51.80 I/A 99.70 99.60 99.80 77.80 50.40 39.50 34.70 34.70 150A U/V 18.50 34.60 45.10 47.70 49.80 51.00 51.50 52.00 I/A 149.90 150.00 121.30 84.80 53.30 42.40 36.80 32.40 200A U/V 22.80 41.40 45.50 47.70 50.00 51.00 51.50 51.90 I/A 200.00 193.70 127.60 86.20 54.80 43.10 35.80 31.90 250A U/V 26.20 41.10 45.10 47.70 50.00 50.80 51.40 51.80 I/A 246.70 194.30 126.10 84.00 53.10 41.20 36.20 31.70 300A U/V 29.80 41.20 45.10 47.80 50.10 51.00 51.60 52.60 I/A 295.70 196.00 120.00 84.10 53.30 41.50 36.10 31.60 外特性曲线图如下: 图4 变极性TIG焊接电源外特性 曲线分析: 在输出功率P一定的情况下,由于P=I2 R,随着负载R的增加,输出电流I 只能下降,又因为P=UI,输出电压U上升,曲线无法继续保持恒流特性,这一特性在大电流输出时更加明显。

行政管理选题题目大全+毕业设计论文.doc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选题题目大全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怎么选题?行政法管理专业以各级党政机关、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事务为研究对象,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行政管理专门人才。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行政管理毕业论文选题题目大全。 1、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理念与方法探索 2、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构建高绩效的服务型政府 3、西方发达国家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述评及其启示 4、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与研究 5、行政成本分析及其有效控制途径探索 6、公共事业单位产生与发展的原因分析 7、公共事业单位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探讨 8、我国公务员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9、公共服务民营化研究 10、非政府组织运作的困境及对策 11、危机管理中政府职能重塑 12、服务型政府运行机制的构建问题研究 13、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动因和内容研究 14、腐败治理过程中的道德建设与制度建设 15、村民自治的制约因素分析 16、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7、政府官员腐败问题及对策 18、体制转型与腐败滋长的相关性分析 19、论我国腐败的预防机制 20、权力制约与反腐败机制问题研究 21、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演变及其发展趋势 22、官员问责制的现状分析 23、完善中国公共权力的路径分析

24、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问题研究 25、我国政府经济职能的演变及其现状分析 26、新公共服务与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27、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政府职能研究 28、政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角色定位 29、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及其方式转换探析 30、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探讨 31、公民政治参与与和谐社会构建 32、我国当前权力道德失范及其治理 33、行政沟通中的障碍与对策研究 34、我国行政监督的回顾与思考 35、国外电子政务发展研究 36、行政伦理建设的重要性和途径 37、行政改革的必然性和趋势 38、咨询在行政决策中的作用 39、分析我国的行政职能转变和行政改革 40、政策执行的制约因素分析 41、行政环境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42、完善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43、西方国家的行政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44、论述行政法制化 45、论述行政领导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46、完善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必要性 47、行政组织变革的动因分析 48、影响行政组织设置主要因素分析 49、公共行政治理模式的理性分析 50、官员问责制与公共管理改革

工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工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篇一:工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格式与范文 工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格式与范文——以机械 工程为例 以下格式为本科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格式,带*号的内容是必须要求完成的。 论文题目(黑体小二加粗居中) (宋体小四空一行) 学生:×××(楷体小四号居中) 指导老师:×××(楷体小四号居中) ×××学院(楷体小四号居中) (宋体小四空一行) 1、课题来源(论文型课题的撰写内容)(黑体三号加粗*) 1.1内容(黑体四号加粗) 边坡是地壳表部一切具有临空面的地质体,具有一定的坡度和高度,包括人工边坡、自然边坡以及崩滑体。在重力、风化、侵蚀和其它地质作用下,边坡不断地发生变化,应力重新分布,并且随着边(宋体小四号)…… (宋体小四空一行) 2、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黑体三号加粗*) ……(宋体小四)

(宋体小四空一行) 3、国内外研究现状(黑体三号加粗*) ……(宋体小四) (宋体小四空一行) 4、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成果形式(黑体三号加粗*)……(宋体小四) (宋体小四空一行) 5、研究方法(含技术路线)(黑体三号加粗*) ……(宋体小四) (宋体小四空一行) 6、研究进度与步骤(黑体三号加粗*) ……(宋体小四) (宋体小四空一行) 7、现有条件及需采取的措施(黑体三号加粗) ……(宋体小四) (宋体小四空一行) 8、协助单位及要解决的主要内容(黑体三号加粗) ……(宋体小四) 9、主要参考文献(黑体三号加粗*) 电动观光车的行驶系及制动系设计 姓名梁津 指导教师王勇智

院、系(部)机械工程学院 一、选题依据(简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生产需求状况,说明选题目的、意义,列出主要参考文献) 1.国内外研究现状 早在1(本文来自:https://www.doczj.com/doc/092568147.html, 小草范文网:工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881年,人们就开始研究电动汽车。世界上第一辆电动汽,发明人为法国工程师古斯塔夫·特鲁夫,这是一辆用铅酸电池为动力的三轮车。到了1839年,苏格兰的罗伯特·安德森给四轮马车装上了电池和电动机,将其成功改造为世界上第一辆靠电力驱动的车辆[1].但是随后内燃机的出现以及内燃机汽车技术的成熟,使得内燃机汽车取代了电动汽车。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电动汽车重新成为世界性的研发热点,世界上各大汽车公司都投入巨资开发自己的电动汽车,各国政府也纷纷出台政策或制定计划,以促进本国电动汽车的发展。 (1)美国的电动汽车研发计划美国是汽车工业最发达的国家,汽车产量和保有量均位居世界前列,每年的石油消耗量和汽车污染物排放量也都居世界首位。为增强汽车制造业的竞争力,美国政府提出了着名的PNGV计划和FreedomCAR计划。其主要是为了开发出无污染、燃料能量转换效率高、成本具有竞争力的电动汽车。 (2)日本的电动汽车开发计划日本也是汽车生产

华南理工大学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材料

Experiment Export Name: Student No: Institute:

Dec 26, 2011 Experiment Purposes 1. Be familiar with the software Environment and Programming flow in MATLAB5.3. 2. Learn how to draw the signal waveform and determine the signal properties. 3. Calculate the convolution, frequency response and system output by using the functions: conv, freqz, freqs and filter. Experiment Contents

实验项目一:MATLAB编程基础及典型实例 ①画出离散时间正弦信号并确定基波周期(注:pi 表示圆周率) 1 x1[n]=sin(pi*4/4)*cos(pi*n/4) 2 x2[n]=cos(pi*n/4)*cos(pi*n/4) 3 x3[n]=sin(pi*n/4)*cos(pi*n/8) program for matlab n=0:31; x1=sin(pi*n/4).*cos(pi*n/4); x2=cos(pi*n/4).*cos(pi*n/4); x3=sin(pi*n/4).*cos(pi*n/8); subplot(3,1,1); stem(n,x1); title('x1'); subplot(3,1,2); stem(n,x2); title('x2'); subplot(3,1,3); stem(n,x3); title('x3'); grid on;

公共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最新公共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最新公共管理论文开题报告2017篇一: 论文题目:我国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模式研究 开题报告 目录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本文研究框架 五、写作提纲 六、本文研究进展 七、目前已经阅读的文献 一、选题背景 当前,世界各国的老龄化现象已经成为全球的一个普遍的趋势,老年人养老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也是发展中国家中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国家。截止2014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12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5.5%,其中65周岁以上人口为1.3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0.1%。预计2020年,我国60周岁以上人口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我国老龄化的的程度正在日益加重。与加快的老龄化速度相比,我

国养老服务供给却相对滞后。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养老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解决好老有所养的困境日益紧迫地摆在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面前,居家养老服务问题更是解决人口老龄化的焦点问题。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日益完善的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但是从养老方式来看,家庭养老仍是我国最为传统的养老模式。家庭中的每位子女仍然承担赡养老人的义务,为老人提供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服务,也就是说子女是居家养老服务的主要提供者。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246变成了 241,即现在的每个中年家庭要赡养四个老人,养老负担正在逐渐加重。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中的父母也已经或即将步入老年,而且这些家庭中的一种特殊家庭一失独家庭的老人,从生理和心理上更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关怀。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完善服务型政府的功能,提出了以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为目标的健康老龄化战略。 但是,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是政府做为公共服务的单一供给者,由于制度和体制方面的制约和其有限的能力,其服务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那么,如何解决民众日益增长的基本需求与政府不能完全满足这种需求之间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的政府不断开拓视野、开放眼界,积极实现公共服务的社会化。政府在购买养老服务方面,需要充分整合社会资源,为老年人提供丰富、优质规范的居家养老服务,找到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模式。 政府购买养老服务,主要涉及的是社会组织,这些社会组织因其自身优势,在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优势也越来越明显。政府购买养老服务也就是充分协调了政府和社会组织间的合作关系。政府购买养老服务

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改5)-洪海生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高速高精度异型元件插件装备结构优化及其 动态性能研究 研究生:洪海生 指导教师:邝泳聪 学号:201420100053 学院:机械及汽车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二〇一五年九月

一、摘要

二、立题依据

图2.1 PCB 板的电子元器件 目前,插件的工序的解决方案是手工插入、机械手插入和插件机插入。对于中小型的代 工厂OEM (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 ),从成本和产量的考虑上,对异型元件和卧式立式插装元件,普遍用手工插入的方式。这种方式只能适应需要插入的元件较少的情况,优点是初始投入成本低,零件的适应性高,缺点是生产效率低,人工成本较高;对于大型的代工厂,对于卧式立式插装元件,更倾向于AI 插件机插入,能快速的插入元件。优点是生产效率较高,但适应性和通用性低。对于异型元件,目前多采用手工插入和机械手插入。于机械手插入,优点是生产效率高,零件的单位插入成本低、稳定性好、自动化生产及节省人工成本。但初始投入成本高,设备维护成本高,插件种类单一,通用性低。 对于形状较少改变,使用数量较少的异形元件,主要有变压器,按钮开关,接口端零件 和电位器等。这类零件在电视,空调冰箱等家用电器电路板里,异型插装元件的数量较多,种类繁多,形状各异,在功能上,是其他贴装元件无法替代的。为了插入这些异形元件,提高PCBA 速度,更多的企业投入异型元件插件机的相关研究。目前有东莞东舜自动化有限公司,苏州辉隆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和东莞德速达精密设备有限公司等。 异型元件插件机,国外异型元件插件机较为知名的有:日本JUKI 、芬兰CENCORP 。其中 JUKI 公司,通用插件机,机器型号为JM-10和JM-20的插件速度可以达到0.8 s/component,1 2 3 4 5 6 7 8 14 12 11 10 9 13 15 16

研究生开题报告

硕士研究生课题开题报告 指导教师:孔祥明 硕士生:师海霞 一、课题名称 聚合物乳液在混凝土中的应用 二、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聚合物混凝土(concrete-polymer material )为颗粒型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的统称。这类材料在近30年来有显著的发展。按其组成和制作工艺,可分为:聚合物浸渍混凝土(polymer impregnated concrete,PIC);聚合物水泥混凝土(polymer cement concrete,PCC),也称聚合物改性混凝土(polymer modified concrete,PMC);聚合物胶结混凝土(polymer concrete,PC),又称树脂混凝土(resin concrete,RC)。以上所称混凝土也都包括砂浆在内。聚合物混凝土与普通水泥混凝土相比,具有高强、耐蚀、耐磨、粘结力强等优点。上述三种聚合物混凝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能见表[聚合物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比较 从经济效益讲,如按每单位体积材料作比较,聚合物混凝土的价格高于普通水泥混凝土,但如按单位强度和使用年限作比较,则前者常比后者的价格为低。 聚合物浸渍混凝土(PIC) 以已硬化的水泥混凝土为基材,将聚合物填充其孔隙而成的一种混凝土-聚合物复合材料,其中聚合物含量为复合体重量的5~15%。其工艺为先将基材作不同程度的干燥处理,然后在不同压力下浸泡在以苯乙烯或甲基丙烯酸甲酯等有机单体为主的浸渍液中,使之渗入基材孔隙,最后用加热、辐射或化学等方法,使浸渍液在其中聚合固化。在浸渍过程中,浸渍液深入基材内部并遍及全体者,称完全浸渍工艺。一般应用于工厂预制构件,各道工序在专门设备中进行。浸渍液仅渗入基材表面层者,称表面浸渍工艺,一般应用于路面、桥面等现场施工。由于聚合物填充了水泥混凝土中的孔隙和微裂缝,可提高它的密实度,增强水泥石与集料间的粘结力,并缓和裂缝尖端的应力集中,改变普通水泥混凝土的原有性能,使之具有高强度、抗渗、抗冻、抗冲、耐磨、耐化学腐蚀、抗射线等显著优点。可作为高效能结构材料应用于特种工程,例如腐蚀介质中的管、桩、柱、地面砖、海洋构筑物和路面、桥面板,以及水利工程中对抗冲、耐磨、抗冻要求高的部位。也可应用于现场修补构筑物的表面和缺陷,

华南理工大学实验报告

华南理工大学实验报告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 学生姓名:张璐鹏 学生学号: 学生专业:网络工程 开课学期: 2017年10月

实验一运算器组成实验 地点:楼 房; 实验台号: 实验日期与时 间: 评分: 预习检查纪录:实验教师: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双端口通用寄存器堆的读写操作。 2.熟悉简单运算器的数据传送通路。 3.验证运算器74LS181的算术逻辑功能。 4.按给定数据,完成指定的算术、逻辑运算。 二、实验电路 图3.1示出了本实验所用的运算器数据通路图。参与运算的数据首先通过实验台操作板上的八个二进制数据开关SW7-SW0来设置,然后输入到双端口通用寄存器堆RF中。 RF(U54)由一个ispLSI1016实现,功能上相当于四个8位通用寄存器,用于保存参与运算的数据,运算后的结果也要送到RF中保存。双端口寄存器堆模块的控制信号中,RS1、RS0用于选择从B端口(右端口)读出的通用寄存器,RD1、RD0用于选择从A端口(左端口)读出的通用寄存器。而WR1、WR0用于选择写入的通用寄存器。LDRi是写入控制信号,当LDRi=1时,数据总线DBUS上的数据在T3写入由WR1、WR0指定的通用寄存器。RF的A、B端口分别与操作数暂存器DR1、DR2相连;另

外,RF的B端口通过一个三态门连接到数据总线DBUS上,因而RF中的 数据可以直接通过B端口送到DBUS上。 DR1(U47)和DR2(U48)各由1片74LS273构成,用于暂存参与运算的数据。DR1接ALU的A输入端口,DR2接ALU的B输入端口。ALU(U31、U35)由两片74LS181构成,ALU的输出通过一个三态门(74LS244)发送到数 据总线DBUS上。 实验台上的八个发光二极管DBUS7-DBUS0显示灯接在DBUS上,可以 显示输入数据或运算结果。另有一个指示灯C显示运算器进位标志信号 状态。 图中尾巴上带粗短线标记的信号都是控制信号,其中S3、S2、S1、 S0、M、Cn#、LDDR1、LDDR2、ALU_BUS#、SW_BUS#、LDRi、RS1、RS0、 RD1、RD0、WR1、WR0都是电位信号,在本次实验中用拨动开关K0—K15 来模拟;T2、T3为时序脉冲信号,印制板上已连接到实验台的时序电 路。实验中进行单拍操作,每次只产生一组T1、T2、T3、T4时序脉冲,需将实验台上的DP、DB开关进行正确设置。将DP开关置1,DB开关置0,每按一次QD按钮,则顺序产生T1、T2、T3、T4一组单脉冲。 三、实验设备 1.TEC-5计算机组成实验系统1台 2.逻辑测试笔一支(在TEC-5实验台上) 3.双踪示波器一台(公用) 4.万用表一只(公用) 四、实验任务

华南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华南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近四十年来,传统的确定性数据( deterministic data) 管理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造就了一个数百亿的数据库产业。 数据库技术和系统已经成为信息化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支撑。 在传统数据库的应用中,数据的存在性和精确性均确定无疑。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数据采集和处理技术理解的不断深入,不确定性数据( uncertain data) 得到了广泛的重视。 在许多现实的应用中,例如经济、军事、物流、金融、电信等领域,数据的不确定性普遍存在,不确定性数据扮演着关键角色。 传统的数据管理技术却无法有效管理不确定性数据,这就引发了学术界和工业界对研发新型的不确定性数据管理技术的兴趣。 由于不确定性数据的产生原因比较复杂(可能是原始数据本身不准确或是采用了粗粒度的数据集合,也可能是为了满足特殊应用目的或是在处理缺失值、数据集成过程中而产生的),因此,不确定性数据的种类较多,例如关系型数据、半结构化数据、流数据、移动对象数据等,相应地也出现了许多与数据类型紧密相关的数据模型。 定义与应用场景相匹配的数据模型是不确定性数据管理的首要任务. 在不确定性数据管理领域,最常用的模型是可能世界模型(possibleworld model)。该模型从一个不确定性数据库演化出很多确定的数据库实例(称为可能世界实例) ,而且所有实例的概率之和为 1. 不确定性数据的种类较多,例如关系型数据、半结构化数据、流数据、移动对象数据等,尽管存在许多与数据类型紧密相关的数据模型, 但是这些模型最终都可以转化为可能世界模型. 其中,基于 xml 的不确定性数据建模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半结构化数据模型。 半结构化数据模型( semistructured data model) 能有效描述缺乏严格模式结构的数据。 半结构化数据通常可以用文档树来描述。 Dekhtyar 等人提出了一种管理概率半结构化数据(probabilistic semistructured data) 的方法,该方法以关系数据库技术为基础,支持丰富的代数查询。 更多的工作则是直接以文档树形式描述不确定性半结构化数据,例如p2 文档模型( p2document model) 、概率树模型,以及 PXML 模型、Keulen 等人的概率树模型、PrXML 模型等。 二、工作任务分析我在小组中的研究部分是不确定性数据的模型。项目开启后,我的工作与任务可分解分以下几个部分 1、学习与整理前辈们在不确定性数据方面的研究成果。这项目工作任务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广泛地收集与了解不确定性数据的相关知识,了解不确定性数据的轮廓,知道相关的术语、概念,方便以后与别人作相关的交流。 第二阶段是有针对性学习与理整理现有的不确定性数据模型方面的理论知识。这一阶段,要知道各种模型的概念、所针对不同种类的数据、以及它们优势与不足之处。第三阶段是把精力放在不确定性数据研究的某种数据的模型上。

研究生开题报告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开题报告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学术 2010-04-08 09:58:02 阅读127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确定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批准的选题计划。 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研究方案,就是课题确定之后,研究人员在正式开展研究之前制订的整个课题研究的工作计划,它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研究方案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的作 用,尤其是对于我们科研经验较少的人来讲,一个好的方案,可以使我们避免无从下手,或 者进行一段时间后不知道下一步干什么的情况,保证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可以说,研究方案水平的高低,是一个课题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反映。二、写好研究方案应做的基础 性工作写好研究方案要了解它的基本结构与写法。写好开题报告和研究方案重要还是要做 好很多基础性工作。首先,我们要了解别人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熟悉了别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才不会在别人已经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况下,重复别人走过的路,而会站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事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 东西去研究;其次,要掌握与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基础扎实,研究工作才能有一 个坚实的基础,否则,没有理论基础,你就很难研究深入进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因此, 进行科学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资料,要加强理论学习,这样我们写报告和方案的时候, 才能更有把握一些,制定出的报告和方案才能更科学、更完善。三、课题研究方案的结构 与写法课题研究方案主要包括:(一)课题名称课题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这看起来是 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的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整个课题的形象与质量。那么,如何给课题起名称呢?1、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 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比如有一个课题名称叫“许昌市教育现代化进程研究”,这里面研究对象就是许昌市,研究的问题就是教育现代化问题。课题 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 题概括出来。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 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因为我们是在进行科学研究,要用科学的、规范的语言去表述我们的 思想和观点。有一个课题名称叫“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题目如果是一篇经验性论文,或者是一个研究报告,我觉得不错,但作为课题的名称,我认为不是很好,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开始研究,不能有结论性 的口气。2、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一般不要超 过20个字。(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 它有什么价值。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 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主要内容包括:⑴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⑵通过分析本地(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三)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 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四)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 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 意见等。对于范围比较大,时间又很长的课题来讲,在总的方面,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指导

物理化学试验-华南理工大学

物理化学实验Ⅰ 课程名称:物理化学实验Ⅰ 英文名称:Experiments in Physical Chemistry 课程代码:147012 学分:0.5 课程总学时:16 实验学时:16 (其中,上机学时:0) 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是否独立设课:?是□否 课程类别:?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领域实验 含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是□否 面向专业: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化学) 先修课程:物理、物理化学、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等课程。 大纲编制人:课程负责人张震实验室负责人刘仕文 一、教学信息 教学的目标与任务: 该课程是本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物理化学实验的特点是利用物理方法来研究化学系统变化规律,是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三方面的训练: (1)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物理化学原理的认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使学生学会常用的物理化学实验方法和测试技术,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3)培养学生查阅手册、处理实验数据和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使学生受到初步的物理性质研究方法的训练。 教学基本要求: 物理化学实验的特点是利用物理方法来研究化学系统变化规律,实验中常用多种物理测量仪器。因此在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应注意基本测量技术的训练及初步培养学生选择和配套仪器进行实验研究工作的能力。 物理化学实验包括下列内容: (1)热力学部分量热、相平衡和化学平衡实验是这部分的基本内容。还可以选择稀溶液的依数性、溶液组分的活度系数或热分析等方面的实验。

公共管理硕士论文参考题目

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服务型政府创新研究 ★服务型政府与政府治理模式转变问题研究 ★责任型政府创新研究 ★引咎辞职制度化问题研究 ★依法行政问题研究 ★和谐社会与政府能力建设问题研究 ★我国政府行政能力建设问题研究 ★政府行政执行力问题研究 ★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问题研究 ★行政公开制度研究 ★完善听证制度问题研究 ★行政效率问题研究 ★政府绩效评估(管理)实践研究 ★公共安全信息问题研究 ★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难点研究 ★编制公开化、法制化问题研究 ★行政监察体制问题研究 ★行政监察问题研究 ★公务员制度研究 ★公务员激励机制研究 ★行政复议制度研究 ★政府机构改革研究 ★中央与地方关系问题研究 ★地方政府职能研究 ★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研究 ★乡镇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研究 ★公共服务民营化形式研究 ★公私伙伴关系研究 ★政府形象问题研究 ★行政文化研究 ★行政伦理研究 ★政府应急管理机制研究 ★服务型警务创建问题研究 ★服务型警务与公安机构改革研究 ★城市公安机构改革研究 ★公安管理体制创新研究 ★公安工作绩效管理研究 ★公安行政管理研究 ★警务保障问题研究 ★警员亲民形象塑造问题研究 ★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职能的定位与转变

★政府管理与政府职能调整,或政府经济学 ★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转变 ★经济政治学 ★政府经济学 ★长三角县级市政府改革目标取向和路径选择 ★基层政府经济职能定位 ★建设服务型政府 ★近忧与远虑——谈政府体制改革与方向抉择 ★政府成本管理 ★论政府在城市经营中的作用 ★公路建设投融资机制 ★政府行为在市场经济中的定位 ★当代人事制度改革 ★政府管理方面 ★海外人力资源利用 ★青年人力资源管理 ★论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效能的关系 ★人事制度研究 ★常州市民间组织发展与市场经济成熟度关系之研究 ★政府人事管理 ★人事管理方向 ★政府如何在快速发展中协调好稳定与改革的关系 ★21世纪社会中介组织的生存与发展 ★政策与招商引资 ★移民及移民管理 ★政府绩效管理 ★信息化与政府创新 ★浅析苏州的电子政务建设苏州开发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研究★政府信息公开机制探讨 ★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模式改革 ★对苏北县域经济发展中政府行为的调查与研究 ★发展中地区政府管理模式探讨 ★公共政策改革研究 ★公共卫生体制改革 ★检验检疫机构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 ★乡政村治问题研究 ★香港政府管理 ★台湾民进党转型研究 ★人事劳动保障工作政策评估 ★海关管理与海关政策 ★公共管理与海关管理 ★公共组织创新 ★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问责制探析

华南理工本科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华南理工本科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基于标准化的车险现场查勘定损方法研究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选题的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经济增长和生活水平持续的提升。人民对 汽车的需求量持续的增高。新中国成立毛主席亲自题写“第一汽车制 造厂奠基纪念”命名解放,1956年7月14日,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辆汽车--“解放”牌载货汽车从长春一汽总装线上盛装下线,中国的 汽车工业从此开始起步,开启了中国汽车工业滔滔不息的源头。直到2020年中国汽车产销量为2211万辆和2198万辆,比上年分别增长 14.8%和13.9%.这些数据都在说明我国汽车的产销量还在持续的增长,将来汽车的保有量将大大的增加。机动车保险业务也随之的到迅速的 发展。1983年将汽车保险改为机动车保险使其具有更加广泛的适合性。在1980年至1999年的20年间,全国保险市场承保的机动车辆从7922辆迅速上升到1494.47万辆,总保险费也从人民币728万元猛增到人 民币306亿元,赔款支出人民币170.9亿元,赔付率为55.7%.从此以后,汽车保险就一直是财产保险的第一大保险种类。 2.选题的意义 随着生活质量的持续提升,汽车也逐渐的成为了普通家庭必不可 少的交通工具。我国汽车还在持续的发展阶段,预计将来国内的汽车 保有量将是个很大的数字。汽车虽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工地作 业等带来很便捷的作用,但是其造成的交通事故也是不可忽略的。交 通事故已成为“世界第一害”,而中国是世界上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 的国家之一。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中国交通事故年死亡人数首次超 过五万人至今,中国(未包括港澳台地区)每年交通事故50万起,因交 通事故死亡人数均超过10万人,已经连续十余年居世界第一。为了保 障交通事故中人生,财产安全,国家出台一系列的措施,保护消费者

公共管理硕士专业论文题目299个

公共管理硕士专业论文题目299个 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建设研究 2、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国家粮食安全问题 3、新媒体科学传播亲和力的话语建构研究 4、网络环境下信息共享与着作权保护的利益平衡机制研究 5、我国研究生教育体制改革研究 6、促进创新的专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研究 7、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规律分析和防范策略研究 8、网络舆情对政府形象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 9、中国动漫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10、协同创新环境下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改革研究 11、微信“朋友圈”研究 12、公共基础设施的BT模式运用研究 13、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及监管政策研究 14、中国SNS网站盈利模式研究 15、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社会化探索 16、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制研究 17、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建设研究 18、论政府主导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19、网络公共事件传播中微博伦理失范与规制研究 20、中国P2P网络借贷政府监管问题研究 21、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村社区建设研究--以菏泽市为例 22、国有企业EVA价值管理研究 23、长沙市卫生资源配置与卫生服务利用研究 24、微信对大学生人际沟通的影响研究 25、我国高校本科实践教学及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26、中国城市社区养老体系建构研究 27、基于绿色经济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研究 28、大学生“村官”政策推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29、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对策研究 30、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31、网络舆论对我国政府行为的影响力研究 32、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体系及其优化研究 33、我国演艺企业无形资产评估体系的问题与建构研究 34、基于新型网络DEA模型的高技术产业创新活动效率研究 35、我国产学研共生网络治理研究 36、危机中的地方政务微博:媒体属性、社交属性与传播效果-中美比较的视角 37、小产权房规制政策研究 38、大数据时代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策略研究 39、网络群体性事件及治理机制研究 40、突发事件的应对与政府危机管理 41、中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动因、模式与绩效研究 42、众包科学:网络传播语境下的公众参与创新 43、系统论视角下的我国国家创新体系战略群演进研究

华南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

附1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及归档要求 为了更好地进行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特制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请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和学生认真阅读并按要求撰写(填写)。 一、论文内容要求 (一)字数及文字要求 1、毕业设计(论文)字数不少于1.5万字。 2、论文用汉语简化字书写。外语专业的论文封面用中文撰写,摘要、关键词使用中文和所学专业相应的语言对照撰写,其余部分应用所学专业相应的语言撰写。 (二)论文题目及各章标题 论文题目和各章标题应突出重点、简明扼要,能准确反应论文主要内容。论文题目要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可行性。各章标题字数一般在15字以内,不得使用标点符号。 (三)摘要与关键词 1、摘要 摘要是简明、确切地记述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重要内容的短文。其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和论文的意义等。应避免将摘要写成目录式的内容介绍。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的内容应完全一致,在英文语法、用词上应正确无误。论文摘要要求400-600字。摘要页不需写出论文题目。 2、关键词 关键词是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词条。关键词要求3-5个,按词条概念外延层次由左到右排列。 (四)目录 目录应包括论文中全部章节的标题及页码,包含摘要(中、英文)、正文各章节标题、结论、参考文献、附录、致谢等。 (五)论文正文 论文正文包括绪论(引言)、论文主体及结论部分。 1、绪论(引言) 绪论一般作为第一章。绪论应包括本论文的来源、目的、意义,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应达到的要求,国内外文献综述,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2、论文主体 论文主体是毕业论文的主要部分。主体部分要求结构合理,论点明确,层次清楚,推理严密,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理工科学科论文主体内容包括:方案设计与选择论证,过程(设计或实验)论述,结果分析,结论或总结。管理和人文学科论文主体内容包括:对研究问题的论述及系统分析,比较研究,模型或方案设计,案例论证或实证分析,模型运行的结果分析或建议,改进措施等。 论文主体必须分章,除第一章(引言)外,每一章要有本章小结。 3、结论 结论是对整篇论文主要研究成果的总结。在结论中应明确指出本研究内容的创新性,应用前景和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可阐述本课题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开展研究的见解和建议等。 (六)参考文献和注释 1、参考文献 凡有直接引用他人成果(文字、数据、事实以及转述他人的观点)之处,需要按文中出现的顺序列出直接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 2、注释 论文中有个别名称或情况需要解释时,可加注说明,注释可用页末注(将注文放在加注页稿纸的下端)或篇末注(将全部注文几种在文章末尾),而不用行中注。注号用阿拉伯数字上标标注。 (七)附录 附录包括与论文有关的图表、计算机程序、运行结果、主要设备、仪器仪表的性能指标和测试精度等。 (八)致谢 致谢是简述自己通过本论文研究的体会,并对指导教师以及协助完成论文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 二、开题报告与外文翻译要求 (一)开题报告 1、开题报告是保证毕业论文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调研和查阅文献(需要10篇以上相关文章的阅读量),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完成开题报告。 2、理工科开题报告撰写不少于2500字。人文社科和管理学科开题报告不少于3500字。开题报告的内容包括工作任务分析、调研报告、方案拟定与分析、论文框架结构、实施计划、文献综述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