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略探讨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

初略探讨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

初略探讨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衔接换乘对优化城市客运服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城市轨道交通衔接目标的规划下,具体介绍了与铁路、常规公共交通、出租车、私人机动车、自行车等其他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方式,并给出了交通衔接遵循的原则以及可能会受到的影响,这样就基本论述了城市轨道交通衔接问题。

关键词:轨道交通;目标;交通方式;换乘;;衔接;原则;影响因素

一、序言。

城市轨道交通是整个城市交通系统的骨干,大城市的交通必须向以快速轨道交通为主体的多层次综合客运体系发展,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要高效地发挥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的作用,解决城市的交通问题,除要在线路规划、车站设计等方面进行好轨道系统自身的建设外,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与城市其它交通方式的有效衔接是整个交通系统优化的关键,以共同为整个城市客运服务。

因此,本文将从城市轨道交通衔接规划的目标、交通衔接的交通方式、原则、以及交通衔接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这四个方面进行简要的论述。

二、城市轨道交通衔接规划的目标。

城市轨道交通衔接规划要从宏观的角度把握城市的公共交通客运供需体系,使该体系供需平衡、层次分明、各要素搭配得当,系统运行通畅,在客运供需体系和宏观规划的基础上,研究地面交通和快速轨道交通的衔接规模和衔接布局[对衔接体系进行层次分析,提出具体规划方案,建立以快速轨道交通为骨干, 地面公共电、汽车为主体,中小巴、出租车为补充,相互配合、共同发展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以满足城市现代化运输需求。

根据地铁车站的区位、服务对象和规模,规划为不同等级、不同类别的客运枢纽,发挥各种交通的集聚效应,加强系统之间的有效衔接,来扩大快速轨道系统服务范围,提高公交整体运输能力。另外,还包括指导地铁站点周边土地规划,使其建筑发展与交通发展协调一致;提供良好的换乘空间和设施,通过对站点综合规划设计,合理组织换乘客流和集散人流的空间转移,达到系统衔接的整体化目标。

三、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与其它交通方式的衔接配合,包括其线路与其它交通方式线路的衔接和其车站与其它交通方式车站的换乘衔接两个方面。

(一)与其它交通方式的线路衔接。

1.与公交线网的衔接。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路与公交线网的关系应定位为主干

与支流的关系,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是城市主要客流走廊,主要以中远距离客流为主,平均运距一般为6~10km,以发挥其大运量、快速、准时、舒适的系统特征。公共汽电车运量小,但机动灵活,是解决中、短途交通的主力,其更多地应考虑网络覆盖范围,为区内出行提供方便条件。

2.与市郊铁路线的衔接。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与市郊铁路是两个不同层次的轨道

交通系统,市郊铁路具有站距大、速度快、运量大的特点,是连接中心城市与卫星城或郊区重镇的地区性交通工具,对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而言,它是外延和补充。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和市郊铁路属于不同性质的轨道交通系统,他们的服务对象和区域都不同,所以在线网布置上,要有所侧重。目前我国市

郊铁路的发展还没有形成足够的规模,与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如何衔接正处于研究探索阶段,还没有成熟的经验。

(二)与其它交通方式的车站换乘衔接。

1.与地面铁路车站的换乘衔接。

地面铁路车站往往是一座城市的门户,其一般建筑悠久,周围各种设施齐全,聚集的客流量较大,进一步进行空间的开发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与地面铁路衔接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特点进行总体的规划设计,目前通常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在既有火车站站前广场地下修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车站,利用出入口通道与

铁路车站衔接.根据线路走向可分为两种型式,一种是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车站与地面铁路车站平行布置,如目前北京火车北站;一种是车站交叉布置,即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车站与地面铁路车站正交或斜交,线路穿越铁路站场。

2)在地面或高架修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车站,进行客流的统一组织规划。

3)在新建和改建的火车站中,将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车站一同考虑,形成综合性交

通建筑,方便乘客换乘。

2.与常规公交车之间的换乘衔接。

地面公交的载客能力相对较小、人力成本高、准点率往往不高,但与轨道交通相比,具有较大的弹性,更改线路和站点比较容易,是为轨道交通提供接运最合适的方式。公共汽车是我国城市目前最主要的公共交通方式。由于其载客量比私人交通工具大得多,对公共汽车与轨道交通之间的换乘,需要在公共汽车的进入路线、停靠站台、换乘站内的行车路线以及车辆的班次等方面予以充分重视。

快速轨道交通车站与地面常规公共交通线路车站的衔接可分为3种:

(1)、综合枢纽站。综合枢纽站一般位于城市对外交通进出口处,能吸引多种交通方式汇集的客运中心地段.在此,公交线路一般呈放射型布置,可以多达十几条,站场规模一般在10 000平方米以上。除了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和城市常规地面公交,有时还包括长途汽车、单位班车、地面铁路甚至水运设施等,其具有客流集中,换乘量大,辐射面广。

(2)、大型接驳站。大型接驳站是指位于快速轨道交通首末站、地区中心及换乘量较大的车站的换乘点,在此布置的地面常规公共交通线路主要为某一个扇面方向的地区提供服务. 公交车站可采用总站或规模较的中途站两种形式,总站的规模一般在3000~5000平方米,中途站需提供3~4 个车位或线外有超车功能的港湾式停靠设施。

(3)、一般换乘站.一般换乘站为快速轨道交通的一般中间站与地面常规公共交通线路的中间站的换乘点,其一般多位于市区,由于土地紧张,不可能也不必要进行大规模的站场布置,但在规划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快速轨道交通换乘量大的特点,将公交车站设置成港湾式停车站,尽可能靠近快轨车站出入口。

3.与出租车换乘衔接。

出租车在城市综合交通系统中主要发挥两大功能:一是作为小汽车交通的替代品,为无车者提供一种替代服务;二是作为轨道交通的驳运工具,为长距离的乘客提供一种至轨道交通车站的短驳出行服务。出租车与轨道交通的衔接规划中,考虑设立出租车专署停靠点,避免出租车对其他车辆尤其是因停靠公交车站而对公交车辆的干扰。在以后逐步完善公共交通网络的基础上,应逐步降低对出租车的使用率。

4.与私人交通的换乘衔接。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与私人交通的衔接主要是指与私人小轿车和自行车的衔接。

1)与私人小轿车的衔接。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小轿车已经开始进入家庭,这不光给城市道路增加了压力,停车难问题更加凸现了出来,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建设为缓解这一矛盾提供了契机。国外的一般方法是在市区周围快速轨道交通车站修建小汽车停车场,限制小汽车进城等。这类停车场一般与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有良好的换乘条件,因而被乘客所接受.但是我国受经济发展和人们出行方式的影响,是否采用这一做法还值得仔细研究,但在有条件时,在城市周围一些大的客流集散点做些预留还是可行的,以便为今后小汽车的换乘提供条件。

2)与自行车的换乘衔接。

我国是个自行车王国,自行车在城市交通中仍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建设,许多人缩短了自行车的出行距离,转而骑车至轨道交通车站,然后换乘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到达目的地。

四、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的原则。

轨道交通与其它交通方式衔接规划主要从城市交通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方便性、合理性、政策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1.逐步形成以城市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客车、小汽车、出租车

为补充,相互配合、共同发展的新运输网络,以满足城市现代化运输需求。

2.根据轨道交通站点交通功能和服务范围,确定站点地面交通衔接的主要方式

和配置形式。根据站点人流集散量和换乘模式,确定交通方式规模和布局安排。

五、交通衔接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1.居民收入的影响。随着居民人均收入的增加,在出行中将会更多地考虑时间、

舒适、安全等因素。地铁的快速、准时将吸引更多的居民,但同时居民的收入对出行两端的辅助交通方式选择降低对出租车的使用率。将产生很大的影响。

2.城市规模扩大、出行距离增加。出行距离逐渐加大意味着居民可以选择更多

的出行目的地,从某种意味上说明了城市的发达程度,地铁的快速、准时很适宜中长距离的优点将会吸引目前大量的其他交通出行方式向地铁交通方式转移。同时对于中、长距离出行乘客,利用其他交通方式换乘地铁的过程中,地铁出行两端的距离也将会对辅助交通方式产生很大的影响。

3.出行目的结构的变化、公交服务水平、交通工具机动化进程加快、道路交通

状况以及地铁线路网络的完善也都体现了居民对出行条件更高的要求,影响居民交通方式的选择。

六、结语。

文中通过对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目标的叙述,进一步肯定了城市交通的整体化设计是新时代交通优化的趋势;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与地面公共交通、铁路运输、市郊铁路以及私人交通、出租车、自行车交通等各种方式的衔接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论述,以此确定衔接时的大致方案。最后在交通衔接时必须在衔接原则的指导下进行设计,并应注意衔接时所受到的影响制约因素,以便规划处合理、有效的衔接优化方案,以此缓解日益拥堵的城市交通。

总之,在如今这样一个世界飞速发展的时代,城市交通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构建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直接的衔接,不仅加快了城市交通整体化的进程,更为重要的是为缓解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提供了行之而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有为. 城市公共交通枢纽规划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1. 20-21.

[2]姜帆. 城市轨道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的研究[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2001,(4): 108-110.

[3]覃煜,晏克非. 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衔接系统分析[J ] .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0 (3):15-18.

[4]袁振州.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中与其他交通衔接问题的分析[J].科技导报,2001(6):31-36.

[5]罗雁云,董国鹏,陈薇萍. 关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的几点思考[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4 (3):30-3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