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政治

第三章政治

第三章政治
第三章政治

第三章当代世界政治及其多极化趋势

一、试题举要

(一)单项选择题

1.世界政治以()的形成为前提,以近代民族国家的建立为基础

A.世界经济 B.国家

C.军事 D.资本主义

2.()是世界政治中最主要的非国家行为体类型

A.世界政党 B.国际组织

C.跨国公司 D.民族集团

3.下列国际组织中,属于主导经济运转类型的是()

A.非洲统一组织 B.孔塔多拉集团

C.欧佩克 D.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

4.20世纪60~7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剧烈动荡、分化与改组,突出变现在三个方面:两大阵营的解体、帝国主义阵营内部矛盾进一步激化以及()

A.美苏争夺世界霸权 B.局部战争此起彼伏

C.国际合作深入开展 D.恐怖主义活动猖獗

5.二战后出现的政治格局是()体系

A.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C.雅尔塔体系 D.维也纳体系

6.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的是()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乔治·凯南遏制理论的提出

C.朝鲜战争的爆发 D.第一次柏林危机

7.冷战以()为重点地区,以亚太为侧翼

A.欧洲 B.拉美

C.非洲 D.中东

8.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但是,冷战思维仍然存在。冷战思维的实质是()A.恢复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 B.瓦解对方政治制度、意识形态,争夺世界政治控制权C.把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 D.加强军事同盟,强化国际干预

9.社会主义阵营解体的主要标志是()

A.东欧剧变 B.苏联解体

C.冷战结束 D.中苏同盟的破裂和公开对抗

10.两极格局终结的标志是()

A.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B.华沙条约组织解散

C.经济互助委员会终止 D.美国实力相对衰落

11.()是当代世界政治中影响各个国际政治行为体行为的最根本因素

A.经济关系 B.利益关系

C.霸权主义和反霸权 D.主权

12.国家作为世界政治的主要行为体,必须具备以下基本要素:一定界限的领土、一定数量的固定居民、健全的政府机构和()

A.一定数量的军队 B.独立的国家主权

C.参与世界经济活动 D.他国认可的

13.以下不属于国家软实力的是()

A.科技力 B.政治力

C.外交力 D.文化力

14.影响当代世界政治发展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国家利益 B.国家实力

C.科技革命 D.民族利益

15.国际组织按活动性质划分,可分为政治性、军事性、()国际组织

A.专业性 B.经济性

C.综合性 D.一般性

16.二战结束后,为了解决国际事务和维护世界和平哪三国领导人先后举行了德兰黑,雅尔塔,波茨坦会议的()

A.美英苏 B.中美英

C.法美苏 D.中英法

17.()是世界多极化面临的最大威胁

A.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世界经济力量步平衡

C.旧经济秩序的存在 D.其他

18.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以()为名,进行全球战略扩张,单边主义盛行

A.保卫祖国 B.提升综合国力

C.维护世界和平 D.“反恐”战争

19.冷战结束后,()仍是世界政治和经济的基本格局

A.多极化 B.“一超多强”

C.各方均衡 D.单一经济主导

20.进入21 世纪以后,美国宣布退出()后,其称霸世界的单边图谋极度膨胀

A.《反导条约》 B.《京都协议书》

C.《五国规定》 D.《核不扩散条约》

21.在世界格局中发挥着具足轻重作用的区域经济集团是()

A.非洲联盟 B.东南亚国家联盟

C.欧洲联盟 D.石油输出国组织

22.下列国家中哪个不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A.中国 B.日本

C.法国 D.英国

23.二战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的重要依据是()

A.经济发展 B.军事同盟

C.地缘政治 D.国家利益

24.世界地缘政治不断变化的最直接的原因是()

A.大国地缘战略的调整 B.经济同盟的建立

C.军事同盟的建立 D.国家利益的扩展

25.世界地缘政治重组的重要表现形式是()

A.经济同盟的加强 B.军事同盟的加强

C.国家的统一 D.苏联解体

26.冷战地缘政治土崩瓦解的标志性事件是()

A.东欧剧变 B.海湾战争

C.苏联解体 D.伊拉克战争

27.冷战结束后,国家综合国力的核心要素和地缘战略的决定因素是()

A.政治因素 B.军事因素

C.经济因素 D.国家利益

28.地缘政治是指在地理条件影响下形成的全球或地区政治格局,是有关国家在一定()内形成的相互关系形态

A.地理范围 B.经济领域

C.军事范畴 D.政治范围

29.2003年,美英等国绕开联合国,单独对()采取军事行动,严重损害了联合国的权威A.伊拉克 B.伊朗

C.阿富汗 D.朝鲜

30.在世界各地区,欧洲联盟、东南亚国家联盟、非洲联盟等,日益从经济一体化组织向()一体化组织过渡

A.经济政治 B.政治军事

C.经济政治军事 D.经济军事

(二)多项选择题

1.安全理事会是联合国的主要机构,它()

A.负有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的主要责任

B.就国际间的经济社会事务开展活动

C.做出的决议,全体会员国应接受并履行

D.负责管理联合国的内部事务

E.对托管领土的事务实施行政监督

2.根据联合国宪章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联合国主要机构的有()

A.联合国安全理事会 B.联合国大会

C.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D.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

E.联合国秘书处

3.雅尔塔体制的形成()

A.体现了少数大国对国际事务的主宰

B.打破了世界殖民主义旧体系

C.标志着美苏两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开始

D.奠定了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基础

E.改变了欧洲在世界政治中的中心地位

4.形成雅尔塔体制的重要会议是()

A.德黑兰会议 B.开罗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罗马会议

E.波茨坦会议

5.冷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上升主要表现为()

A.政治体制的冲突不断加剧 B.争夺世界和地区主导权的斗争日益发展C.文化传统的撞击有所扩大 D.相互间经济贸易摩擦频繁

6.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东扩的第一批成员国是()

A.匈牙利 B.波兰

C.爱沙尼亚 D.捷克

E.斯洛伐克

7.二战结束后美国发动“冷战”的原因是()

A.争夺东欧 B.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偏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C.防止社会主义力量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

D.称霸世界 E.加强对民族独立国家的干涉和控制

8.“杜鲁门主义”的出笼名义上是援助()

A.希腊 B.印度

C.南斯拉夫 D.英国

E.土耳其

9.根据《联合国宪章》的规定,联合国的宗旨是()

A.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B.发展各国间的友好关系

C.促进国际合作 D.推动世界的共同繁荣

E.协调各国行动

10.各大国之间近年来建立各种形式的“伙伴关系”,其基本特征是()

A.相互尊重、平等互利 B.发展友好、互不对抗

C.平等协商、密切合作 D.寻求对话、共创未来

E.不针对、不损害第三国利益

11.战后初期为抵御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威胁,苏联和欧亚人民民主国家采取了相应的防御措施,主要有()

A.1947年成立欧洲九国共产党情报局

B.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C.1950年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D.1951年举行布加勒斯特世界共产党工人党会议

E.1955年成立华沙条约组织

12.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格局发生的重大变动可以概括为()

A.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 B.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已经形成

C.新的世界格局沿未形成 D.已经确立多极化的世界格局

E.世界处在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

13.大批民族独立国家先后加入联合国,大大改变了联合国的面貌,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大的作用,突出表现在()

A.维护世界和平,防止和制止战争的爆发与扩大

B.在世界范围内对推进非殖民化进程作出重大贡献

C.加强协调,推动各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D.在解决人类面临的众多问题如环境、人口、粮食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E.推进了世界裁军运动的进程

14.当前,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这主要表现在()

A.科技革命、经济发展直接关系到各国综合国力的强弱和升降,从而影响到世界政治的发展B.加快经济发展成为各国的首要目标,这一目标实现的结果往往导致政府的更迭,从而对世界政治发展产生影响

C.经济利益成为各国关系发展的主导因素

D.经济全球化使各国、各地区联系更为密切,也使世界政治更趋复杂

E.经济安全成为一国安全的核心和基础

15.当前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主要表现为()

A.美国对世界事务的控制能力有所下降,但作为惟一的超级大国仍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B.俄罗斯国力虽削弱,但仍是一个具有巨大潜能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不应低估

C.欧盟和日本凭借巨大经济实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D.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

E.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实力增强,成为制约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重要力量

(三)判断题

1.影响当代世界政治发展的因素有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国家实力、世界经济、科技革命、军事因素、国际组织与国际法、文化因素等。()

2.雅尔塔体系建立的原因有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极大的改变了世界范围内的力量对比,欧洲中心地位的丧失,战争胜利后德意志法西斯彻底失败,美国希望建立世界霸主地位。()

3.组成国际组织基本要素有构成主体的多元性,即须有两个以上的行为体;以正式协议为基础,有特定的宗旨和目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4.非国家行为体包括国际组织、跨国公司、世界政党、种族集团、生态运动、女权运动以及恐怖主义等超国家且跨国界的集团和势力。()

5.利益关系是当代世界政治中影响各个国际政治行为体行为的最根本因素。尽管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很多,但始终起决定性作用的往往是国家利益,其他各种因素都要让位于、服从于国家利益。()6.世界经济是世界政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7.国家作为世界政治的主要行为体,一般要具备四个基本要素:一定界限领土、国家的领导人、健全的政府机构、独立的国家主权。()

8.软实力,亦称“软国力”(soft power),与“硬实力”或“硬国力”(hard power)相对应。这个概念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

9.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认为硬实力指支配性实力,包括基本资源(如土地面积、人口、自然资源)、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和科技力量等,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力量。()

10.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认为软实力则是精神力量,包括国家的凝聚力、文化受到普遍认同的程度以及该国参与国际机构的程度等,具体表现为政治力、文化力、外交力等。()11.20世纪以来的地缘政治理论包括海权论、陆权论、空权论、边缘论。()

12.当前国际形势的特征是: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稳定,局部紧张;总体缓和,局部动荡。()

13.美国文化影响有价值观、政治制度、生活方式和思想等。()

14.大国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妥协与磨擦并存,大国关系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

15.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它的最终形成,将经历一个漫长、复杂、曲折的演进过程。()(四)简答题

1.什么是世界政治?

2.国家作为世界政治的主要行为主体,应具有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3.国际组织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4.简述国际组织的分类。

5.国际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6.影响当代世界政治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7.什么是软实力?

8.当今世界政治中,文化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9.在现代历史上,世界先后出现过哪四种政治格局?

10.雅尔塔体系建立的原因是什么?

11.20世纪60~7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剧烈动荡、分化与改组,突出表现在哪些方面?12.当代世界政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3.当前大国关系的深入调整,呈现出哪些新的特征?

14.什么是世界政治中的“极”?

15.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主要表现哪些方面?

(五)辨析题

1.多极化即大国力量均衡化。

2.多极化意味着混乱,单极霸权才能确保稳定。

3.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4.大国的控制能力是建立国际秩序的基础。

5.国际形势总体和平、缓和、稳定,局部战争、紧张、动荡。

6.大国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妥协与摩擦并存,大国关系的性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7.军事与世界政治的关系越来越复杂。

8.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

9.文化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不大。

10.世界的多样性推动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六)论述题

1.试分析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关系的基本特征。

2.试论当代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走向。

3.试述当代国际政治发展的趋势与特点。

4.“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世界的力量组合和利益分配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试分析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5.如何认识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单边主义”与世界多极化之间的关系?

6.试析当今世界局部战争持续不断的原因及其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7.用政治与经济辩证关系的原理,分析当代世界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的现象。8.冷战结束后,世界各大国调整相互关系的内容、特征及其世界格局的影响。

9.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格局转换的表现、特点及其趋向。

10.如何认识二次大战后,未发生世界大战而局部战争接连不断。

(七)材料分析题

1.以下是有关文化因素对世界政治及社会发展的影响的材料:

材料1: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曾经说过:“不同文明之间的接触在过去常被证明是人类进步的里程碑。”

材料2:(2005年)10月17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3次全体会议以151票赞成(共有成员191个)审议并通过了保护和发扬各国传统文化的“文化多样性”公约。公约规定,各国有权制定政策恰当地保护和促进本国传统的文化表现形式。

摘自日本《每日新闻》晚版2005年10月18日报道材料3:文化多样性有什么不好?在美国看来,“文化多样性”构成了威胁,拟议中的公约不仅赋予各国政府控制文化的权力,而且授权它们采取保护主义措施。这些措施可能会限制美国的音像制品(尤其是好莱坞电影和电视节目)出口,其价值每年高达数百亿美元。然而,世界其他国家并不认为如此。有25个成员国的欧盟认为,公约不会对艺术自由或言论自由构成威胁。

摘自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2005年10月12日巴黎报道请回答:

(1)评价美国对“文化多样性”公约所持态度及其实质。

(2)结合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认识和处理不同文明的关系。

(3)运用相关原理说明为什么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不同文明的关系。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半个世纪之前,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之际,联合国应运而生。联合国作为世界上最有代表性、最具权威的主权国家间的国际组织,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展望新世纪,联合国肩负的任务更加艰巨。联合国的积极作用只能加强而不能削弱,联合国的权威必须维护而不能损害。

我们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继续发挥联合国及其安理会在处理国际事务、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的积极作用,确保全体会员国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在处理国际事务中,都不应对联合国采取需要时则利用之、不需要时则抛弃之的态度。

摘自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联合国会议上的讲话材料2:联合国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特别是贫困、疾病、环境恶化等非传统安全因素正在对国际社会构成极大威胁,其严重性已经毫不逊于恐怖主义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

摘自人民网材料3:40多年来,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联合国的工作也发生了变化,联合国形成了安全与和平、经济与社会和人权与发展的三大支柱。希望今年成立的人权理事会发挥保护各国人民人权和发展权的作用。

摘自安南向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工作人员告别的讲话材料4:潘基文指出联合国需要美国的积极参与和强力支持,但另一方面美国也需要联合国。因此,双方之间有效和密切的合作至关重要。他表示在未来会有不可避免的利益冲突出现,但双方都应该尽量弥合冲突和分歧,而他本人将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协调联合国和美国的关系。

摘自央视国际网站请回答:

(1)结合材料1-4,阐述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

(2)结合材料1-4,分析联合国作为世界政治行为主体的作用。

(3)结合材料1-4,说明美国与联合国的关系

(4)结合材料1-4,说明中国政府对联合国改革的主张是什么。

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进入新世纪,国际形势迭宕起伏,复杂多变。军事冲突、选举风波、恐怖事件、政局剧变……一连串似乎出人意料的事件将世界搅得无法安宁,也对我国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摘自《瞭望》2002年5月20日第21期《当今时代的主题》

从邓小平作出两大问题的判断以来,又是将近20年的风云翻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形势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注视各地炽烈的冲变,冷眼强权者霸道的嘴脸,怒对靖国神社的黑色幽灵……有人不禁提出疑问:和平与发展还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吗?

摘自《瞭望》2002年5月20日第21期《当今时代的主题》两极格局终结10年来,国际形势跌宕起伏,新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大国关系互动频繁。地区热点此起彼伏,世界经济前景扑朔迷离,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历史性的调整期。一些长期积聚起来的矛盾呈激化之势。“9〃11”事件是国际格局转换过程中综合矛盾的一次极端反映,它反过来又强烈冲击着现存的国际安全与战略观念,刺激了国际关系中许多深层矛盾的联动与发展。

摘自《瞭望》2002年3月4日第10期《国际政治辂局变化大势》材料2:纵观人类历史的长河,单极世界难以持久。谁都不可能主宰世界。多极世界符合历史潮流,有利于公正地处理国际问题,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我们看到,世界多种政治力量出现新的分化组合,世界主要国家间战略关系的调整在加快,而且更加深刻,新的战略框架正在逐步形成。各国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衡、相互影响的特征更加明显。可以肯定地讲,21世纪既不是单一的欧美世纪或者亚太世纪,也不是由某种宗教和意识形态价值体系主导的世纪。

摘自《瞭望》2002年5月27日第22期《世界秩序与中国国家安全》材料3:由于和平力量的发展壮大,世界和地区组织协调处理各种国际事务的能力不断增强,在今后一较长的时期内,世界性的战争可以避免。但是,必须看到,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和国际安全新秩序的建立,任重道远。从当今世界的情况看,起因于经济利益的矛盾是基本的、广泛的;起因于领土争端的冲突是长期的、棘手的;起因于民族、宗教问题的纷争有膨胀的趋势,利用民族主义和宗教狂热制造事端的危险性不可低估。世界的热点问题,都是不同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不同思想文化的交汇点。值得注意的是,国际力量对比严重失衡,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旧秩序还没有根本改变。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在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依然存在并有新的发展,带来许多不确定、不安宁的因素,将会导致地区冲突甚至引发局部战争,这是对国际安全新秩序的最大挑战,任何一个主权国家都应高度警惕。

摘自《瞭望》2002年5月27日第22期《世界秩序与中国国家安全》材料4:中国要在新世纪中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不仅会加速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而且会对世界格局的变化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巨大影响。应该讲,在完成这一伟业过程中,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利益,也会遇到挑战。从新世纪面临的世界形势看,我国国家利益受到的威胁是多元的,这是由我国特殊的国家属性决定的。中国是一个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追求经济发展、对亚太地区和世界事务负责任的大国。由此,捍卫社会主义制度所面临的“渗透与反渗透”的政治安全是摆在第一位的;参与和营造世界经济安仝是十分突出的;稳定亚太地区和促进多极化发展所遇到的“争霸与反争霸”的国际安全又是不容回避的。

摘自《瞭望》2002年5月27日第22期《世界秩序与中国国家》请回答

(1)根据材料1、3回答当今时代的主题及其核心是什么?

(2)根据材料2回答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主要趋势是什么?为什么?

(3)根据材料3回答当前国际形势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是什么?

(4)上述材料说明应树立什么样的安全观。

4.下面是有关反恐斗争的若干材料。

材料1:“9〃11”恐怖袭击事件受到了各国人民的共同谴责。这一事件的发生再次表明,恐怖主义严重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是国际社会的一大公害。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定不移地谴责和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国际社会应加强对话与磋商,开展合作,共同打击国际恐怖活动。

摘自江泽民在德国外交政策协会的演讲:《共同创造一个和平繁荣的新世纪》材料2:“9〃11”事件以后,美国布什总统公开向全世界宣称,在这场反恐战争中,世界各国要么站在美国一边,成为国际反恐联盟的一员,要么站在恐怖分子一边,成为国际恐怖主义一分子,没有中间道路可走。在反恐高压下,美国取得了反恐斗争的主导权,它不仅得以放手在阿富汗大打出手,而且还使得世界第一次在“美国拍了桌子之后,全都鸦雀无声”,第一次出现了不分敌国友国,也不分东西南北,不是帮美国打恐,就是噤若寒蝉不吭声,一切都是美国说了算,它说谁是恐怖主义,谁就是恐怖主义,它说谁不是恐怖主义,谁就不是……

在基本收拾了阿富汗塔利班和本〃拉登的基地组织后,美国又将伊拉克、伊朗和朝鲜圈进“邪恶轴心”,并威胁要对这三国动手,但美国至今也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这三国与恐怖主义有瓜葛。

摘自《世界知识》2002年第9期文章材料3:美国的反恐斗争,包括在格鲁吉亚境内的反恐斗争,只是一种投机手段。反恐斗争仅是让美国人进入欧亚大陆的一种借口。这也正是美国地缘政治理论的实质。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海军少将马汉就提出了所谓“蟒蛇套”理论。在阿富汗以“蟒蛇行为”作代号不是偶然的。西方地缘政治家提出的世界霸权的公式是:谁拥有核心地带(意指原苏联地区),谁就拥有欧亚大陆;而拥有欧亚大陆,就掌握了世界命运。基辛格和布热津斯基都推崇过这一公式,美国现政府在自己的对外政策中实施的也正是这一公式。至于今天在俄罗斯周围布臵美国军事基地圈,换言之“蟒蛇套”,恰恰是美国地缘政治理论的体现。

美国在阿富汗、高加索和中亚的军事存在不仅对俄罗斯,而且对中国、伊朗和印度都是危险的。只要仔细读一下美国当局的纲领性文件,它的国家安全战略,就可以清楚地看到美国21世纪的行为准则。这就是控制关键的资源丰富地区、压制不同意见和操纵世界的全球变化。换言之,就是企图使世界按美国—北约的标准发展,形成以美国为首的世界秩序。

摘自俄罗斯《议会报》2002年4月5日文章:《在俄罗斯周围下“蟒蛇套”》材料4:自“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以来,布什的白宫通过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和范围更广的反恐怖运动展示它组建国际联盟以达到其全球目标的决心。几位专家指出,令欧洲国家感到不安的是:上述联盟没有自动将欧洲国家包括在内。

……

欧美关系紧张的原因在于美国拒绝考虑德国和其他欧洲国家重视的一系列问题,其中包括有关全球气候变暖的《京都议定书》和生物化学武器条约等问题。此外,欧美还在应该援助哪些发展中

国家、美国对伊拉克的政策以及华盛顿对巴以冲突的立场等问题上分歧重大。在如何鉴别恐怖主义及其资助者问题上,美国与欧洲盟国的分歧也越来越大。

摘自美国《华尔街日报》2002年5月21日文章:《布什与欧洲的分歧日渐扩大》请回答:

(1)阅读材料1,为什么恐怖主义成为国际一大公害,它产生的主要背景是什么?

(2)美国反对恐怖主义行动的真实的战略目的是什么?

(3)中国在反恐问题上的基本立场与政策是什么?

5.请阅读材料。

材料1:在过去的10年里,全球共发生恐怖爆炸事件几十起,数百人被炸死,数千人被炸伤。1998年,恐怖分子差不多同时炸了美国驻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使馆,造成90人死亡和包括美国驻肯尼亚女大使布什内尔和前贸易部长在内的2200余人受伤。2000年,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发生两起汽车炸弹爆炸事件,一名军官被炸死,另有几人被炸伤。2001年以来,俄罗斯发生了多起车臣恐怖分子制造的爆炸事件。

9月11日上午9时左右,在美国两大主要城市纽约和华盛顿等地又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继1993年世贸中心爆炸事件之后的最大恐怖事件,造成了大量人员死亡和财产损失。100多层高的世界闻名的摩天大楼——美国世贸中心被恐怖分子劫持飞机撞毁,片刻时间倒塌。同时,美国国防部所在地五角大楼等其他高大建筑物也相应发生了爆炸事件,从而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

摘自人民网《专稿:美国将是21世纪恐怖主义活动的中心》美国《华盛顿邮报》9月27日披露了劫机分子接到的这份“秘密行动指令”。随着劫机犯的灰飞烟灭,我们只能通过这几张纸来了解恐怖分子制造血腥灾难前最后几个小时的活动和心理状态。以下是文件中的部分内容:

“记住,今天晚上,有许多挑战在等着你。但你必须面对它们,必须100%地明白:服从安拉(伊斯兰的真主),服从他的命令;当你变得脆弱的时候,不要动摇,一定要坚强,安拉永远和坚强的人站在一起。”文件中,撰写者还要求收件人(阿塔)一起祈祷:“安拉,我是如此地信任你。安拉,我把我的生命交到你的手中。安拉创造了我们,我们也将回到你的身边。”

美国巴德学院伊斯兰问题专家乔纳森〃布洛克浦指出:“自杀和殉难有着截然不同的地方。殉难者不会选择自杀,他会寻求为安拉增光,寻求成为安拉的工具,这不是寻找死亡。不寻找死亡——这在穆斯林传统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材料2:美国人-伊斯兰人关系委员会的研究员艾布拉罕〃胡佩说:“美国不卷入中东冲突,这对美国有利。你打人家,人家就会反过来打你;你用的暴力越多,你遭到的暴力报复也会越多。我真不愿见到美国卷入这样一场暴力的恶性循环。”

爱荷华州护士康涅〃德利弗也忧心忡忡:“我想,美国没必要卷入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小冲突。我们需要静一静。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我们自己的所作所为,搞清楚到底我们说了什么或做了什么,才遭到了恐怖分子的袭击。”

摘自中国日报网站《今日美国》分析

材料3:据此间新闻媒体报道,美国特种部队19日夜在阿富汗南部袭击了塔利班目标,标志着美对阿军事打击进入了“重要的新阶段”。这是美军本月7日开始轰炸阿富汗以来,其特种部队在阿富汗发起的第一次地面进攻。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说,美国陆军特种部队和武装直升机参加了这次战斗,特种部队官兵由停泊在印度洋的“小鹰号”航空母舰上的武装直升机空投到作战地区。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则说,大约100至200名美国陆军特种部队士兵参加了袭击行动。

摘自央视国际网络《美军特种部队对塔利班发动地面攻击》10月11日,法国左派政党绿党、共产党以及工会的一些组织在巴黎以及外省的一些城市举行大规模的反对恐怖主义和反对美国对阿富汗进行战争报复的示威游行。在巴黎有数千人参加了示威游行。图为游行队伍中的一幅标语,上面写着“不要战争!”。

摘自新华社《巴黎举行大规模反恐和反战示威游行》有记者问:有关报道称,美国将寻求联合国支持美国对恐怖主义发动战争的新的决议,我想问中国是否认为在美国行动之前,必须得到联合国新决议的授权,还是认为在目前的联合国决议中美国已经得到了这种授权?

朱邦造表示:我们认为反对恐怖主义是需要国际合作的。而且多年以来,联合国和安理会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的,它们通过了一系列的决议,也制定了一系列的公约,形成了指导反恐国际合作的重要的原则。国际社会也都普遍认为,联合国和安理会应当继续发挥领导作用,中国一直就此同许多国家进行磋商,并且已经在安理会提出了我们的有关立场、文件。我们愿意积极地参与安理会有关讨论。中方愿意在安理会讨论任何有助于打击恐怖主义的建议。

摘自央视国际网络朱邦造9月27日就反恐怖、APEC会议答记者问请回答:

(1)根据材料1,请指出当前国际社会的一大公害?

(2)通过材料2,分析美国遭受恐怖袭击的原因?

(3)请就材料分析解决恐怖主义的对策?

二、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判断题

(四)简答题

1题答:

世界政治,亦称国际政治,是由主权国家为主的世界政治行为体,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的而进行的各种活动以及相互间形成的各种政治关系的总和。

2题答:

国家应具有的基本要素是拥有一定界限的领土,一定数量的固定居民,健全的政府机构和独立的国家主权。

3题答:

组成国际组织有三个基本要素:构成主体的多元性,即须有两个以上的行为体;以正式协议为基础,有特定的宗旨和目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4题答:

国际组织的分类:一是按组织主体构成情况划分,可分为政府间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

二是按地域范围划分,可分为全球性(世界性)与地区性国际组织;

三是按宗旨和职权范围划分,可分为一般性(或称综合性)和专业性国际组织;四是按活动性质划分,可分为政治、经济和军事性国际组织。

5题答:

国际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协调;二是管理全球公共问题;三是调停和解决国际冲突;四是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渠道;五是提供国际活动空间。

6题答:

影响当代世界政治发展的主要因素是:(1)国家利益;(2)国家实力;(3)世界经济;(4)科技革命;(5)军事因素;(6)国际组织与国际法;(7)文化因素

7题答:

软实力与硬实力相对,是指精神力量,包括国家凝聚力,文化受到普遍认同的程度以及该国参与国际机构的程度等,具体表现为政治力,文化力和外交力等。

8题答:

当今世界政治中,文化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文化因素是构成国家综合国力的基本要素之一,并普遍被称为“软实力”;

(2)文化上的差异和矛盾是导致世界政治冲突的重要原因;

(3)文化关系是实现国家对外政治经济目的的手段和工具。

9题答:

在现代历史上,世界先后出现过四种政治格局: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1815年的维也纳体系、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的雅尔塔体系

10题答:

雅尔塔体系建立的原因是:一是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改变了世界范围的力量对比,彻底打破了数世纪以来形成的欧洲中心的国际格局,为世界历史从一个欧洲列强主宰全球的旧时代过渡到一个两元结构的新时代提供了先决条件;

二是随着欧洲中心地位的丧失,世界格局的重心不可逆转地转向了太平洋两岸,美苏两大国崛起,两国在经济政治上旗鼓相当,为两极格局奠定了基础;

三是战争胜利后德意日法西斯彻底失败,从争雄世界的行列中消失了。

11题答:

20世纪60~7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剧烈动荡、分化与改组,突出表现在:一是两大阵营的解体。二是第三世界的崛起。三是美苏争夺世界霸权。

12题答:

当代世界政治的基本特征是:

(1)国际形势总体和平局部动荡;(2)大国关系深入调整;(3)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4)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13题答:

当前大国关系的深入调整,呈现出新的特征:(1)磋商、协调、合作逐渐成为大国关系的主导方面。(2)美国的对外战略动向牵动着大国关系的调整。(3)大国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妥协与磨擦并存,大国关系的性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14题答:

所谓“极”,是指在全球或地区事务中具有广泛而强大作用力和影响力,在全球或地区事务中举足轻重的力量中心,即重要的国际关系行为主体,是具有强大的综合国力,国家集团或政治势力。15题答:

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主要表现在:(1)世界政治中存在多个力量中心。(2)各大力量中心之间的关系日益朝着有利于多极化的方向发展。(3)世界的多样性更加凸显,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多极化。(五)辨析题

1题答:错误,理由是:

当前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并存,各国力量发展不平衡的同时,有出现均衡化的倾向,美国与西方大国与中国的实力差距正在缩小。

但是,均衡是相对的,而不均衡则是绝对的。作为多极化趋势中的各极,既有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也有实力仅次于美国的日本和德国,还有地区大国以及国家集团和国际组织,而且在不同领域,力量对比的特点也不一样。在军事方面,首推美国,其次俄罗斯,其他各国还不能在世界范围发挥巨大作用。在经济和科技领域,美、日、欧影响力最大,俄、中及某一单个西欧国家还无法对全球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中国与美国和西欧大国的经济实力差距虽然趋于缩小,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仍无法与美国抗衡。在政治领域,美、英、法、俄、中五大常任理事国的作用比较显著。但是,就整体而言,美国在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等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因而是惟一超级大国。

2题答:错误,理由是:

“霸权稳定论”认为,多极化意味着混乱,世界只有置于一个强权控制下才能保持稳定。这一观念萌芽于古罗马时期,形成于二战后的美国。冷战结束后,美国据此把它维护霸主地位的行为解释成为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认为危及美国就是挑战世界和平与稳定。

实际上,霸权国家对世界的控制权,对各国内政的粗暴干涉,及其所追求的“利益优先”而言

正是导致两次世界大战和战后美苏争霸的根本原因;按照霸权国家“利益优先”原则所形成的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正是世界产生经济新秩序,增加了世界各种力量之间的制约和平衡,从而有利于世界的和平、民主与稳定。

3题答:正确,理由是:

所谓世界多极化,是指世界出现多个相互制约的力量中心。

(1)冷战结束后,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中心为特征的霸权主义的两极格局终结,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世界格局朝着否定霸权主义的多极化方向发展。

(2)相对于霸权主义的两极世界而言,多极化格局增加了世界各种力量之间的制约和平衡,本身是对霸权主义的否定,更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3)多极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曲折的反复。目前世界力量对比严重失衡,美国实力明显占优,是多极中最强的一极,并依仗其经济、军事、科技实力,大力推行单极霸极及其单边主义。

(4)“9·11”事件后,美国出于反恐需要,单边主义一度有所收敛。随着它在阿富汗战争中的轻易取胜,其单极意识重新抬头,加快发展导弹防御体系,因此,多极化趋势是在曲折中发展。

4题答:错误,理由是:

(1)国际秩序有“旧”与“新”之分。国际旧秩序是在大国控制下建立起来的,其实质是维护大国的霸权地位。国际新秩序应当是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只能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

(2)大国在建立国际新秩序中具有更重要的作用,应当承担更大的国际责任,但是不能凭借实力,对别国实行控制。否则势必导致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严重阻碍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5题答:正确,理由是:

当前国际形势的特征是: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稳定,局部紧张;总体缓和,局部动荡。

(1)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维持较长时期的世界和平与稳定是完全可能的。

(2)经济全球化促进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之间在经济上的联系和依赖日益加深,国际协调与合作不断加强。

(3)地区冲突趋向缓和,导致直接对抗的紧张状态大都通过和平的方式得到缓解。

但是,天下并不太平,战乱和动荡持续不断,热点问题不时出现。在非洲一些国家和地区,因民族、宗教、领土等矛盾引发的局部冲突此起彼伏。

6题答:正确,理由是:

冷战结束后的大国关系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大国彼此进行合作,增加对话,相互协调,谋求双赢和共赢;另一方面,各大国在重大国际问题和双边关系问题上,均根据各自国家利益而采取不同的立场和对策,矛盾和磨擦不可避免。因此,大国关系的基本特征,是在合作中有斗争,在斗争中求合作,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竞争;既谋求对话,又保持戒备;既相互借重,又相互制衡。最重要的是,大国关系的调整是以各大国的不同利益为基础的,各大国在处理大国关系时,其基本目标仍是实现本国的国家利益。无论大国关系如何调整,利益的磨合与交汇,始终是决定大国关系现状

和未来走向的最基本的因素。

7题答:正确,理由是:

作为世界政治的重要构成,军事与世界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是军事中的诸多要素对世界政治影响巨大。如战争、武装冲突、军备与军事实力、军事集团与军事同盟组织等,不仅是构成一国综合实力的重要内容,其变化导致对外政策的调整,而且国家的军事战略往往也是对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世界政治的发展。

二是军事因素改变世界政治力量对比,促使世界政治格局发生演变。军事实力的对比状态,是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基础,直接关系到世界政治格局的内部结构,军事因素本身还能直接促使世界政治格局的根本改变。如历史上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都是通过战争来实现的,就是典型的实例。

三是相互依存条件下军事因素的作用发生了复杂的变化。随着战后世界经济一体化与科技革命的发展,特别是核武器发展到足以将整个地球摧毁的情况下,世界政治中的相互依存现象和趋势日益明显,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核战争面前没有胜利者,更达不到传统的政治目的,军事作用由此相对弱化。但军事因素对当今世界政治的作用和影响并不是简单地降低或消失了,而是变得日益复杂了。核战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有限的常规战争以及大量的武装冲突等仍然是达到某种政治目的重要手段。

8题答:正确,理由是:

当今世界各国都把经济发展作为首要目标,经济利益成为各国关系发展的主导因素。经济因素不仅对各国国内政治,而且对国际政治产生重要影响。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影响日益加大的原因在于:

(1)科技革命、经济发展直接导致各国综合国力的强弱和升降,从而影响到世界政治的发展。

(2)加快经济发展成为各国的首要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结果往往导致政府的更迭,从而对世界政治发展产生影响。

(3)经济全球化使各国地区联系更为密切,相互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使世界政治发展更趋于复杂。

(4)经济利益成为各国关系发展的主导因素,当今世界各国的外交,首先是经济外交,即为经济服务外交,经济成为外交的主要内容。

冷战结束以后,国家的经济利益往往成为国家关系发展的主导因素,制约着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对抗,使它们的关系一般不致脱离和平与发展这一主潮流。

9题答:错误,理由是:

所谓文化,从广义上说,是指在人类社会历史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说,则专指社会意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即政治、法律、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世界政治中所涉及的文化因素,主要是指狭义上的文化。

数千年来,各民族在相对独立的环境中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的民族文化,这些复杂多样的文化不仅是各国对外行为滋生的土壤与重要根源,也是世界政治发生、发展的广泛背景和现实基础。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社会意识又对社会存在表现出相对的独立性,给予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关系以巨大的作用和影响。

在当今世界政治中,文化因素的影响逐渐扩大并日益重要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文化因素是构成国家综合国力的基本要素之一,并普遍被称为“软实力”;二是文化上的差异和矛盾是导致世界政治冲突的重要原因;三是文化关系是实现国家对外政治经济目的的手段和工具。

10题答:正确,理由是:

当今世界是一个各种文明和传统丰富多彩,各种宗教信仰和语言文化相互交流,各种制度和模式共存发展的时代。多样性不仅决定了差异性,便决定了不同的利益追求,因而成为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基础。在多样性和差异性共存的条件下,国家和国家集团无论大小强弱,都有自身独特的利益、立场和主张,都会坚持自身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更重要的是,它们都坚持决定自己命运、选择自己道路的权利,谁也不承认或接受某个大国或势力将其利益凌驾于本国或本集团利益之上。世界的多样性和利益的多元化,表现为国际关系民主化。进入21世纪以来,反对霸权主义和“单极世界”图谋,要求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已成为一种世界潮流,从而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六)论述题

1题答:

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关系中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谋求霸权、推行强权政治。西方国家在几个世纪中一直占据世界中心地位。战后有所不同的是,美国凭借其经济军事实力成为名副其实的霸权国家;而西欧、日本由于实力衰弱沦为二流国家失去问鼎世界霸权的实力。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主要表现是:在世界范围内由个别或少数国家主导、决定世界事务,实行一统天下,把本国利益凌驾于别国利益之上,肆意干涉别国内政,将自己的价值观、意识形态和社会政治制度看作是世界最佳模式,肆意地强加于别的国家头上,甚至不惜公开地践踏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不择手段地达到目的。

西方国家在对外关系中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是偶然的,这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属性,即资本主义的扩张性决定的。这是因为:资本主义国家和垄断资本集团相结合,在对外活动中资本主义国家代表垄断集团的利益,推行符合垄断资本利益的政策,主要维护垄断资本集团的利益;垄断资本国际化的不断发展迫切需要开拓世界市场,包括借助于军事、政治、文化等多种手段。因此,在老的殖民体系崩溃瓦解之后,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在各种名目下推行新殖民主义,其集中体现为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互之间依存关系加强,它们相互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可通过协调获得暂时的妥协和部分的解决,因而有可能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干涉和控制。

2题答:

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总的趋势是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目前,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尚未形成,但多极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美国:虽是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但其实力与二次大战初期相比已有所下降。与此同时,西欧、日本等盟国的经济实力日益增强,与美国的分歧甚至是对抗日益增多。欧盟:欧盟现在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实体,其与美国的对抗与日俱增。日本:现在是世界上第二经济强国,正在以经济实力为后盾,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中国:改革开放20年,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与影响进一步加强。俄罗斯:具有巨大的经济潜力,随着其国内经济的逐步好转和对外战略的调整,它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与影响将会提高。广大第三

世界国家:从总的趋向来看,它们的经济实力在提高,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也在日益扩大,是制约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主力军。

由上可以看出,世界正处在向多极化演进的过渡时期。世界几大力量如美、日、欧盟、中、俄、发展中国家这几大力量都在努力提高自己综合国力的同时,努力扩大自己的影响,并按自己的构想建立世界新格局。但即使是美国也不可能独霸世界,而其他几股势力更不可能在世界事务中取得支配权。

3题答:

(1)世界多极化是个客观的趋势,但是它的发展是曲折的。两极格局结束以后,世界并未出现单极或者美日欧主宰世界的格局,现实的局面是一超多强的形势,并向着多极化的格局发展。但是,多极化的趋势是曲折的。一方面,美国仍不放弃自己领导世界的企图,并借“9·11”事件来打击自己的反对力量,巩固地位。另一方面,其他各极力量的发展壮大也需要假以时日。

(2)大国关系深刻调整。在新世纪,高层对话与多种伙伴关系纷纷建立,大国在新世纪都在探索处理彼此关系的新规则。新关系的特点在于: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即使小布什上台初推行“单边主义”,现在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原来的强硬态度,加强与别国的对话。

(3)以联合国为主的国际组织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加强。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向着规范化、民主化发展的桥梁和纽带。它的基本功能与最高目标是协调有关力量之间的各种利益,处理好独立与联合、竞争与合作之间的关系。联合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在解决人类面临的众多问题,如环境、人口、生态、资源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4)国际形势总体和平,但局部战争造成的紧张和动荡局势仍然威胁着和平。冷战的结束,使世界局势大为缓和,但是过去被掩盖的许多矛盾进一步凸显,有些国家的民族矛盾,领土争端和宗教纷争迅速上升。“9·11”事件说明了世界并不和平,国际恐怖主义成为国际一大公害。但是,和平仍然是国际社会的主流,局部的动荡只是支流。

(5)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当前国际力量明显地向美、日、欧发达国家倾斜。西方国家可以比以前更加方便地推行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推行西方的政治制度与价值观念,损害弱小国家的利益。以美国为主导的北约袭击南联盟,是美国称霸世界的最赤裸的表现。

(6)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强大。冷战结束,各国都把发展科技放在首位,把发展对外经贸关系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并以民族、地缘、宗教关系为纽带,积极开展经济交流与合作,寻求开辟经济贸易关系的途径。

4题答:

所谓多极化是指多个具有强大经济、政治、军事实力的国家或国家集团能够对国际局势发挥影响,并决定今后世界的走向。现今它包括美国、日本、欧盟、中国、俄罗斯,还包括预测中的第三世界某些国家集团和某些地位正在上升中的地区大国。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它力求维护和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欧洲联盟的成立与发展大大加强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欧洲联盟成为影响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重大因素。日本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加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正在亚太地区和世界扩大势力和影

响。俄罗斯处于转轨之中,但仍不失为世界强国,在为自己争取更大的影响和活动领域。中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一个和平、稳定、繁荣、发展的中国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无疑将产生重要影响。

从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今后的发展和政策走向可以看出,世界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近年来各个国家和国家集团,尤其是大国之间的关系经过了一系列的调整变动,表明世界多极化趋势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也表明多极化世界日益为众多国家所认同。

但多极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发展过程中也会出现曲折和反复。冷战后,美国作为仅存的超级大国,利用其雄厚的综合国力追求对世界的主导地位,主导了冷战后三次大规模的地区性战争,在对外事务中表现出愈来愈强烈的单边主义色彩,尤其布什政府上台后,更是强调依靠军事实力,在对外关系中我行我素。“9.11事件”之后,更是借口反恐斗争,把世界纳入美国主导的政治秩序之中,一时造成某种“单极世界”的表面现象,为世人所关注。

但从实质上看,从长期发展来看,这种“单极”的表象只是暂时的,多极化才是世界格局的变化方向。因为冷战后世界多极化的进一步发展、大国间综合国力的均衡化、各国利益和国际战略目标的不同以及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的增强等等表明,世界的发展将逐步走向稳定的多极化格局,一国独霸天下的单极世界则是不可能的。

5题答:

(1)美国在苏联解体后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尽管它的实力已相对下降,但它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仍然处于优势,居世界首位,在国际事务中仍然发挥着主导作用,并力图建立美国单极霸权的绝对优势。

(2)但由于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日、欧实力相对上升;世界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组合;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各国政治地位与作用发生变化;发展中国家在调整中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已成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6题答:

(1)当代世界局部战争持续不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民族的、文化的因素和矛盾都可能成为局部战争的导火索,但是当代世界局部战争持续不断的根源在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局部战争一方面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所造成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成为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存在和发展的借口。

(2)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而持续不断的局部战争是世界和平的重大威胁。同时,由于它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滋生的土壤,往往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借口,因此如何妥善解决局部战争和冲突已成为多极化格局形成中的重大课题。

7题答:

(1)经济决定政治,必然导致世界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

(2)科技革命、经济发展直接导致各国综合国力的强弱和升降,从而影响到世界政治的发展。国际关系的变化、国际事务的处理,说到底是各国综合国力的较量。

(3)经济利益成为各国关系发展的主导因素。各国都把加速经济发展放首位,各国的外交工作

也都为发展经济服务,经济成为了外交的主要内容。

(4)经济利益成为各国的首要目标,这一目标实现的结果如何往往会导致一届政府的继任或更迭,从而对世界政治发展产生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大国政府的更迭都证明了这一点。

(5)经济全球化使各国、各地区联系更为密切,也必然使世界政治发展更趋复杂,使各国、各地区加强协作和联系,有关国际机构也加强了协调。

8题答:

内容:大国之同通过一系列高层互访加强了彼此之间的联系,推动了大国关系的发展,都建立了各种不同内涵的“战略关系”、“伙伴关系”。

(2)特点:新型的大国关系则具有鲜明的冷战后的时代特点:不以军事合作为基础,而是着重于政治、经济、军事、安全、贸易、环保、科技等众多领域共同合作的需要;不针对第三国,不妨碍同第三国发展关系,而是推动整个大国关系的发展;不结盟,不搞对抗,而是以平等互利的对话解决存在的分歧与争端。

(3)影响:大国关系这种重大而深刻的调整,有利于国际形势的继续缓和,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9题答:

(1)主要表现:

①一是美国在苏联解体后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尽管它的实力已相对下降,但它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仍然处于优势,居世界首位,在国际事务中仍然发挥着主导作用,并力图建立美国单极霸权的绝对优势。

②西欧在冷战后不失时机地加快了政治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力争主宰欧洲事务。

③日本积极努力,争取实现政治大国的目标,力图在国际事务中独立发挥作用。首先日本谋求在国际社会中有更多的发言权和参与权;其次它立足亚太,谋求成为亚太地区的领导者;再次,争取成为联台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最后加快发展军事实力,企图成为军事大国。

④俄罗斯作为苏联解体后最大的继承者,国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科技力量也较强大,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仍是一个世界强国,是惟一能摧毁美国的核武器大国,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国际事务中仍有举足轻重的发言权,但想在短时期内就恢复前苏联那样的国际地位和影响,显然是不可能的。

⑤中国当前在世界上既是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又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还是惟一代表第三世界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种独特的国际地位就决定了中国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⑥发展中国家的总体实力逐步增强,既是多极化趋势的重要表现,又是推动多极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发展中国家中的一些地区大国如拉美的巴西、南亚的印度等,国家地位和实力都在加快上升,特别是印度,正努力成为新的世界一“极”。

⑦多极化不仅表现在全球范围内,也表现在地区范围内。构成现在多极化中的“极”,既有主权国家,也有国家集团,在一定意义上还可算上某些成为国际社会行为主体和影响较大的国际组织和地区组织。

⑧冷战后,美国力图构筑由它领导的“单极世界”,同“多极化”的矛盾和斗争日益突出。中俄

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笔记

1.古希腊政治学的基本特点? 第一,自然政治观与整体正义价值观。 第二,理性的政治思考与近于科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特定的研究主题和范围。 第四,公民的政治视角。 2.柏拉图“哲学王”思想及其意义? 柏拉图:重点为国家的理念和正义的国家,哲学家治国思想(哲学家当王),《理想国》 1.城邦的理念是至善。城邦的正义体现在社会分工上。 2.哲学家治国要做到(1)建立社会分工制(2)在哲学家和军人内部废除私有财产和家庭(3)教育,靠人治,忽视法治。 3.整体主义思想,文化专制主义的始作俑者。 3.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说的基本特征? 城邦的本质 (一)溯源法:城邦是自然形成的社会有机体 人→家庭→村社→部落→城邦 (二)分解法:城邦是平等公民组成的政治团体 公民是有权参加陪审法庭和公民大会的人们 公民平等→城邦民主 政体研究 (一)政体的界定 一个城邦的职能组织,由以确定最高统治机构和政权的安排,也由以订立城邦及其全体分子所企求的目的 (二)区分政体的标准 ●政府的目的●掌权者人数 (三)具体划分六类 正宗政体: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共和政体 变态政体:僭主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 (四)政体的特性与基础 对柏拉图整体主义的扬弃 把研究重心转向现实城邦的经验的和历史性的描述与分析。 (一)温和的整体主义 承认整体主义,但保留个人独立与自由的因素 (二)批判柏拉图 ●理想虚空(城邦像家庭、缺失个人的“整体幸福”) ●违背人性(自爱可贵、公有制难成功、没有个人利益范围) (三)近代个人主义的源头 ●有限度承认个人利益、权利与价值 ●冲淡和稀释整体主义 民主与法治思想 (一)民主的依据

电大政治学原理第三章自检自测

2018年电大政治学原理第三章自检自测

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政治权利, 政治权利一般指公民在政治生活中所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政治自由、政治参与和社会平等三个方面的权利。 公共利益 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从政治学的角度讲什么是权力?如何理解这一含义 (1)从政治学的角度讲,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2)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这一含义: 首先,权力是一种关系,是一种人对人的制约关系,是权力施动者对受动者的制动关系,同时受动者也对施动者和权力过程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其次,权力是一种能力,是一个人或者机构对另一个人或者机构的驾驭能力和制约能力; 再次,权力是一种工具,权力作为一种工具手段,是行使权力、执行政策的载体和依托。宪政体制下,公民的政治权利包括哪些内容? (1)自由权,各国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公民自由权利既涉及政治方面,也涉及非政治方面;(2)平等权,公民平等权主要是指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意即公民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公民触犯法律时,受到同等的惩罚性对待,公民同等地具有遵守法律的责任。此外,在政治活动中公民资格、机会的平等,尤其是一人一票的权利,也体现着这种政治平等;(3)民主权,各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民主权利主要体现在公民的参政权上。 试述划分“公权”与“私权”的意义是什么? “公权”与“私权”的划分及其理论与现实的意义 参考答案: (1)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共权力有效行使的保证。 (2)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权利充分实现的保障。 (3)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能防止“公权”对“私权”的侵犯。 (4)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 (1)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共权力有效行使的保证。如果公共利益与公民个

江苏开放大学中国政治思想史2020考试复习题答案

中国政治思想史 一、单项选择 1、在商代后期,已经产生了君主的权力来自于(C ),君主是民众的主宰,民众必须服从商王统治的观念。 A.神 B.鬼 C.天 D.地 2、在(B)代后期,已经产生了君主的权力来自于天,君主是民众的主宰,民众必须服从君王统治的观念。 A.夏 B.商 C.周 D.秦 3、“明德慎罚”、“敬天保民”是(A)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A.周公 B.庄子 C.孟子 D.荀子 4、(C)与礼是孔子全部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 A.智B义C仁D信 5、仁与(A)是孔子全部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 A.礼B.义C.智D.信 6、以人性善为出发点,(C)在政治上主张施仁政。 A.墨子 B.庄子 C.孟子 D.荀子 7、儒家中首先引入法的观念的人是(D)。 A.孔子B孟子C韩非子D荀子 8、荀子是儒家中首先引入(D)的观念的人。 A.仁 B.义 C.道 D.法 9、在(C)看来,“道”是人类社会最理想的状态,而无为正是达到此境界的最直接的途径。 A.墨子 B.庄子 C.老子 D.孔子

10、庄子哲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B),认为物无贵贱,无是无非。A.绝对主义B相对主义C现实主义D虚无主义 11、(A)政治思想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注重实用。 A.墨子 B.庄子 C.老子 D.孔子 12、在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中,只有(B )的商鞅变法是最成功的。A.齐国 B.秦国 C.楚国 D.韩国 13、(C)是战国法家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前期法家的思想成果,创立了法术势兼用的君主专制理论。 A.李斯 B.董仲舒 C.韩非 D.荀况 14、仁与礼是(D )全部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 A.墨子 B.庄子 C.老子 D.孔子 15、荀子是(B)学派中首先引入法的观念的人。 A.法家 B.儒家 C.道家 D.墨家 16、(B)哲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相对主义,认为物无贵贱,无是无非。A.墨子 B.庄子 C.老子 D.孔子 17、(A)崇尚的“法治”很有特点,其中之一就是强化君主权威加强专制统治。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曹操 18、李斯为强化君权而出谋划策,他的强化君权思想具体体现为“(B)”、“深罚”。 A.重罚 B.督责 C.惩罚 D.刑罚 19、汉武帝采纳的董仲舒的建议,终于举起了“独尊(B)”的旗帜,初步实行了指导思想的转换。

中国政治制度史纲1 严耕望

中國政治制度史綱嚴耕望 目录 第二章殷商政治制度1 P15第三章西周政治制度——宗法社會的封建國家周室統治廣土眾民之兩大政策:封建與宗法2 P19 宗法就是利用血緣關係造成一種政治統制的系統。3 第四章春秋列國政治制度3 第五章戰國政治制度3 第二编第一章皇帝4 第三編魏晉南北朝時代6 第四編隋唐五代7 第五編宋代9 P192 宰相:北宋初——極弱南宋——極強(變化大)9 p224 (元代)樞密院之樞密使與中書令同為皇太子之兼任官10 緒論一、釋名 組織必賴有一定的規則,俾群眾能遵行,以維護這些組織! 廣義的政治制度:國家體制、政府組織、人才任用,以及法律、教育、經濟、財政、軍政、社會……制度均可包括在內。 狹義的政治制度:只限於國家體制、政府組織與人才任用。中國歷史上,國家制度變化較少,故可講者也較少,目前一般注重在政府組織與人才任用。 官制演變的規則:(1)小臣由親近君主而掌權(由宮官到府官)→地位增高為大臣→大臣位高而疏遠,因此漸漸失權。(2)官與職的合一與分離。(3)组织名号,愈後愈複雜。後代複雜,其故有二:其一:事由簡越繁。其二:舊官不廢,新官滋生。 第二章殷商政治制度 一.殷商時代的氏族部落 P9 殷商仍非一個統一國家,大抵仍為氏族聯盟制,但氏族聯盟的盟長由殷族子姓一氏的子弟所承襲,稱為王,王對於本盟中的氏族可命令指揮。 二、盟主(王)繼承制——子族兄終弟及制 P10 殷氏族重視橫的世代層,同一世代層的兄弟身份相同。 P11 王氏殷周制度論曰:“商之繼統法,以弟為主,而以子繼輔之。無弟然後傳子……其以子繼父者,亦非兄之子,而多為弟之子。” P12 殷代後期已漸形成父子繼承制,傳弟已成例外。 三、官司組織 師保。本為長老制度,對嗣王盡監護之職。後演成太保、太師、太傳三師官。 八政:一曰食,二曰貨,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賓,八曰師。 殷代已有百官之稱,組織已相當繁複。 P15第三章西周政治制度——宗法社會的封建國家周室統治廣土眾民之兩大政策:封建與宗法 一、封建制度 (1)封建情形A分封對象——以封親戚為主,承認土著為輔。 B.封建方法——錫之土地、人民及其地位,加以誥訓,指導其統治之政策。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发展演变规律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发展演变规律(讲义) 首先,徐老师留得这两道题目,难,很难,非常难.本来以为会有一些现成的资料可供参考利用,结果查找资料的时候才发现真没有现成的研究资料,只有一位同志,发在5.28日的百度知道里的一个提问,和徐老师留得题目一样,但是也只有两个回复,并且回复内容是错误的,不是咱们班的同学提问的吧? 这两道题目,思考起来一题比一题难,一题比一题更有深度,所以能力有限,水平不够,只能选择稍微简单一点的第一题来试着整理了。第一题的题目是: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发展演变规律。 规律也称为“法则”,它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具有普遍性、重复性等特点;它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不能创造、改变和消灭它,但人们能够认识它,利用它来改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作为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发展演变规律的总结整理,我们认为首先是要分析出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都有着怎样的发展,这些发展有什么共性和个性,之后找出这些发展历程之中必然的,本质的特点,进行总结凝练,推导出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的发展演变规律,我想这就是我们党史组得出以下规律的思路。 本题的切入方法 中国近代是一个变化急剧、的时代, 各个阶级、政治派别纷纷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 政治思想异常纷繁复杂。在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切入方法上,学术界一般的研究方法一般有四种,一个方法是重点掌握几种主要思潮, 如经世思潮、太平天国思想、洋务思潮、变法维新思潮、民主革命思潮等。这种思潮的方法能够比较清晰地反映进步思想的发展演变, 突出了重点,,有利于对规律的整理和总结。 另一个常用方法是重点掌握主要思想家的思想, 也就是林则徐、魏源、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等人的思想。这些人的思想, 不但有代表性, 而且与实际政治活动紧密联系, 通过他们的理论与实践来了解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 是一种好方法。其不足之处还是对于规律的总结难以反映全貌,会让研究者走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地步。 第三种方法是阶级分析法, 即按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来给政治思想分类,这种方法有利于认识各种政治思想的本质, 但容易出现教条主义和简单化、绝对化、扩大化等错误倾向。 第四种方法是通过不同的主题来掌握各种主要思想,如反帝、反封、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中体西用、维新改革、民主革命、宪政、政党政治、新文化运动、抗日建国、民主建国, 等等。这种方法比较灵活, 但类似的内容很多, 有些主题分布在在好几个时期, 有的还贯穿于中国近代史全过程,掌握起来比较困难。 因此,为了方便本题演变规律的得出,我们采用政治思潮的研究方法,结合有代表性的主要思想家的学说,对应其相应的时代背景和其思想发展、衰落的演变历程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讨论,我们首先认可了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发展的历史过程和总的趋势,在哲学上说,这是一个共性的部分,之后在总趋势的宏观层面上,进而分析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的若干特点,这是个性的一方面,将这两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特出若干条演变规律。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发展的历史过程和总的趋势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发展的历史过程和总的有两大趋势,一是对中国传统的封建主义国家观及维护这种国家观的君权神授说和三纲五常伦理道德观念的批判和摒弃,同时也是资产阶级国家观形成发展,并经过实践最终失败的历史。二是反侵略的爱国主义思想。维护国家主权、抵抗外来侵略是关乎国家命运的基本问题,近代任何先进的思想家大都对此提出过主张,并努力进行了实践,但最终都没有能够实现其思想主张。在这两大趋势之内,还有着四条主线:爱国主义,以孙中山、毛泽东为代表的革命主线,实业救国,民主宪政等现代化主线,从“师夷长技”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向国外学习主线。这四条主线不是孤立的,而是对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发展史分析的一条思路,在这些主线的分析下,我们再来总结近代政治思想的特点,继而归纳出发展规律。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演变的特点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的特点来源于以上的两大趋势和四条线索,这里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纷繁复杂,肤浅粗糙。为什么这么说,纷繁复杂是指,中国在短短几十年间走过了欧洲几百年的政治思想历程,社会政治思想从封建主义跃进到社会主义,各个阶级、各个政治派别纷纷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当思想的主流正汹涌澎湃之时,潜伏的支流也已初现端倪。今日进步思想战线的旗手,明日已沦为落后思想的护兵。有继承传统的,有借鉴外来的,有糅和中西的,政治思想成为缤纷异彩、五光十色的万花筒。肤浅粗糙,是指近代中国的政治思想基本上是针对迫切的救亡图存的政治问题而提出的,现实斗争的紧迫性没有给思想家们留有足够的条件来构筑他们的理论体系,往往是在解决现实问题的政治方案已经形成之后才去找哲学的支撑点来建立自己的思想体系,这样便不可能形成成熟的完整的思想体系。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演变的规律 1.民族危机的日趋严重是政治思想演变的源动力 至1949年止,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延续了一百多年,亡国的危机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而日趋严重。当然,危机的存在并不能自发构成思想发展的动力,只有当危机被越来越多的人们切身感受到时,它才能扮

政治学原理(1—7章习题)

第一、二章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人们公认政治学学科的创始人是() A、孟德斯鸠 B、西塞罗 C、马基雅维利 D、亚里士多德 2、亚里斯多德是西方政治学的奠基者,其代表作是( ) A、《政府论》 B、《君主论》 C、《政治学》 D、《共和六论》 3、民主概念来自于古希腊城邦时代的民主实践,______根据统治者人数的多少将民主与少数人的统治区分开来。()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伊壁鸠鲁 D、伊斯顿 4、“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表明了国家的() A、职能 B、本质 C、作用 D、地位 5、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最有影响的关于国家起源的学说是( ) A、神权论 B、契约论 C、暴力论 D、有机体论 6、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产生的根源是( ) A、暴力 B、契约 C、神授 D、阶级矛盾 7、洛克是英国哲学家.政治思想家,主要著作有() A、《共和六论》 B、《政府论》 C、《君主论》 D、《论法的精神》 8、“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的提出者是(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毛泽东 D、列宁 9、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的根本问题是() A、国家政权 B、阶级关系 C、政治革命 D、政治运动 10、亚里士多德把一人掌权的正常国家称为( ) A、君主国 B、贵族国 C、专制国 D、寡头国 11、提出“无为而治”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韩非 12、奴隶制国家的实质是( ) A、奴隶主阶级对奴隶的专政 B、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 C、奴隶没有人身自由 D、统治权集中于一人 13、欧洲中世纪存在的主要国家类型是() A、奴隶制国家 B、封建贵族制国家 C、资产阶级国家 D、神权国家 14、我国封建社会占支配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是( ) A、地主占有制 B、国家占有制 C、自耕农占有制 D、领主占有制 15、垄断资本家为维护私人占有制而采取的根本手段是( ) A、控制国家政权 B、缓和阶级对抗 C、制定福利政策 D、加强经济剥削

中国政治思想史论文

《中国政治思想史》课程论文 关于儒家政治思想的研究 二零一三年四月

关于儒家政治思想的研究 摘要: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儒家以其独特的思想,凸显了其对中国政治的独特价值。儒家政治思想的核心学说“仁政”,以及以德治国的方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为人处世原则,对中国古代的社稷安稳以及社会的长治久安,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政治思想体系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政治思想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影响。本文通过对儒家政治思想的研究,了解儒家政治思想的发展历程和儒家政治思想对当今社会的影响,探索儒家政治思想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发,以求得社会进步、时代发展,人民安居乐业。 关键词:儒家政治思想、发展历程、现实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儒家政治思想的发展历程 1.1、儒家政治思想的产生 儒家学派诞生在战火纷飞、群雄争霸的春秋时期,其创始人为思想家、政治理论家、教育家孔子。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时期,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周王室衰微,诸侯坐大,维护奴隶主宗法等级制度的“周礼”遭到极大破坏,诸侯争霸,社会处于动荡之中。这时候代表各阶级利益的知识分子异常活跃,成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他们纷纷登上历史舞台,著书立说,提出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办法,形成了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孔子提出“仁者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任意刑杀和苛政,提倡广泛理解和体贴他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持续。提出“克己复礼”,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礼”的准则。其中的“礼”,专指西周时候的等级名分制度。为了能够实现“礼”,孔子提出了“正名”的主张,就是按照周礼的制度把当时已经混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另外,孔子还提倡“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用“德”教化百姓。在百家争鸣的大社会背景下,儒家思想成为当时影响力较大的一派,儒家政治思想产生于儒家思想之中。孔子奠定了儒家政治思想的基础。 1.2初步发展 1.2.1孟子对儒家政治思想的发展 战国中期,生产力迅速发展;各国为争霸竞相改革,政治变革大为得势,思想阵地极为活跃,百家争鸣的局面方兴未艾,以捍卫孔学的孟子,著书立说,批判各家,参与争鸣。孟子对孔子的政治思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继承了孔子的仁政与德治理论,进一步发展成为仁政说、民为贵、性善论。义利观。在仁政说方面上孟子主张“制民之产“,使民有恒产,要订立制度,使百姓有固定资产。主张均平赋税,减轻百姓负担。孟子还主张保护工商业。孟子提出民为贵思想,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体现了国家可变,君可变,而百姓不可变的思想,这是时代的卓见,也是继承和发扬了民本思想。孟子提出了性善论,认为人之初性本善,仁政是以性善论为基础的。在义利观方面,孟子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孟子要求百姓应该具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这样孟子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成为当时的显学。 1.2.2荀子对儒家政治思想的发展 战国时期儒学的另外一位重要代表荀子将儒学发展到了另一种高度,是战国时期百家

国开大学政治学原理2020

导论 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 第一讲知识点1:政治带给我们什么思考 1、传统的中国被认为是一个高度"政治化"的社会,具体表现在( ) 。 A .政治经济文化结构高度合一 B .官本位 C."皇权主义"和政治全能主义 D .权力本位 答案:ABCD 传统的中国被认为是一个高度"政治化"的社会,具体表现无非在于:权力本位或官本位,政治经济文化结构高度合一,"皇权主义"和政治全能主义,详见教材P3页 第一讲知识点2:讲政治:讲什么和怎么讲 2、讲政治的目的是() A.学习弄权之术 B.了解政治常识 C.探索构成良好政治秩序的机制 D.做官 答案:C 讲政治的目的是通过解析现实政治生活,探索构成一个良好的政治秩序的机制,以及实现社会善治的条件,详见教材P3页 第一讲知识点3:政治学给我们提供了什么知识 3、政治学涉及两个方面的知识,具体包括政治分析原理和()

A.政治执行原理 B.政治操作原理 C.政治科学原理 D.政治制度原理 答案:B 政治学涉及两个方面的知识,具体包括政治分析原理和政治操作原理,详见教材P4页 4、政治学研究的根本问题是() A.权力 B.国家 C.正义 D.效率 答案:C 正义,是政治学研究的根本问题,详见教材P4页 第一讲知识点4:政治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5、宪政与法治之下的自由民主以及()则是迄今为止被人类的智能所发现的最为高明的政治制度。 A.代议民主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 C.政治协商制度 D.有限政府 答案:D 宪政与法治之下的自由民主以及有限政府则是迄今为止被人类的智能所发现的最为高明的政治制度,详见教材P7页 第一讲知识点5:政治学原理提供什么知识?

中国政治思想史试题整理全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概述中国古代主要思想家的重民思想,并结合实际谈谈其现实意义。 答:1、西周时期,周公的政治思想以注重调解为主,充分体现了重民思想。他提出了“惟命不于常”、提出天根据德行“求民主”、主张以民情见天命的思想。周公施政的指导思想中,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是保民与慎刑罚。 2、春秋时期,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主张仁和仁政,主张德治和教化;道家的老子反对严刑峻法,认为民众生活贫困是因为统治者的横征暴敛,人民生活困苦,统治者却奢侈腐化,大力提倡无为政治;在社会治理政策上,墨家的墨子主张实行富民政策; 3、西汉时期的贾谊,他的重民思想继承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强调了民的地位和作用。指出民是国家之本、政治之本,民心向北会直接影响统治者的成败行失,提出与民为敌,民必胜之的思想。这是传统重民思想的认识顶点。 4、唐朝时期李世民的民本思想主要有三点:一、立君为民。二、民养君。三、民择君。 5、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就人才问题:他认为人才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民众之中有大量人才,因此他一生也培养和推荐了不少人才。 6、柳宗元的民本思想有:君民关系上,以民为国本、君本。所以民是国之根本,在官民关系上,提出“吏为民役”的观点。 7、王安石的政治改革思想表现在王安石变法注重对农民问题的解决上。

8、明清时期的朱元璋,在明初,社会残破,经济凋敝,生产争需恢复,他采取了恤民、安民政策。这些措施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推动了明朝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 评价和意义: 古代重民思想史承认君主专制,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提出的。其本质是“名为重民,实为治民“,是统治阶级通知的工具,当前我国正致力于“以人为本”的政治文明建设,针对中国古代钟敏思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于今天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政治上,吸收钟敏思想的合理成分,以民为本,民心向背对于国家的兴衰,民族复兴作 用非常重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方面发挥民众的作用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另一方面使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公民思想意识,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引导人民群众确定正确的公民意识,抛弃官本思想。 3、经济吸收重民思想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经济有重大的知道作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告诉我们要缩小贫富差距,减少社会不安定因素,维护社会稳定繁荣,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4、和谐社会建设,吸收重民思想的利民爱民,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关注弱势群体,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社会。简要概括一下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兴衰发展情况 1.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受冷落。原因:孟子在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提倡放宽刑罚,减轻赋税。这些主张在战国纷争的时代,无助于实现国家统一,必然受到统治者的冷落。

中国政治思想史期末考试整理复习

国家起源的传说 ①契约说 ②冲突说 ③贸易说 ④水利灌溉说 ⑤战争说 ⑥圣人造福说 封建制度的含义 1.封建主之间形成了特殊的封君封臣 关系; 2.形成了与封君封臣相适应的封土制 度; 3.中央势力衰落,各封君在其领地有 独立的政治权力 东方专制主义(魏特夫) 1,这种社会是一种“水利社会” ; 2,政治权力的集中和专制;3,一切完全归皇帝所有; 4,东方社会只有皇帝控制下的贵族;5,东方社会的政府对国家的经济实行垄断; 6,东方社会没有法律; 7,东方社会的专制特点具有十分强烈的稳固性。 夏朝的政治过程 政治决策:以占卜决定,建立专门的卜筮之官,也可以“乃召六卿” 政治执行: ①是召集大臣发表誓词,如和有扈氏作战的《甘誓》“行天之罚” ; ②是诸侯会盟“夏启有钧台之享”; ③是征伐不服从者。 夏朝的官员制度 1、中央朝廷官吏外廷:政务官;宗教官 内廷:宫内事务 2、地方侯、伯:同姓以国为姓,分布在王朝中心区以外地区;异姓贵族成为方国、候伯。大国首领为伯。 3,方国对夏朝天子的义务: 1)听命;2)任职;3)提供部队征伐;4)保卫王族;5)纳贡 商朝的行政制度——内外服 1)内服: 第一类是政务性职官:牧正,多工 第二类是军事性职官:师长、马亚、多马、戍、卫、射 第三类是宗教文化类职官:卜巫史 第四类是宫廷内职官:寝宰臣 2)外服:诸侯或方国 义务:戍边、出征、纳贡、服役 商王国时期的国家是一种方国与方国的联合体,有的学者把这种联合体称为“方国联盟”,也有学者把这种联合体称为“部族国家”或“早期国家” 。

西周宗法制度 周朝是严格依照宗法制度建构起来的,西周的宗族中分为大宗和小宗。周王自称天子,称为天下的大宗。天子的除嫡长子以外的其他儿子被封为诸侯。诸侯对天子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封国内却是大宗。诸侯的其它儿子被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采邑内却是大宗。从卿大夫到士也是如此。逐渐建立了由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组成的封建宗法制。 西周分封制度 分封制是西周王朝巩固统治的重要措施,是周人对被征服土地和人民实行统治的一种措施,也是当时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方面的再分配制度。分封的原则与对象是根据与周王血缘关系的亲疏,功劳的大小(辅佐与同盟)分封,其前提是承认周王的统治。在分封中,授民授土是分封的核心内容。 诸侯国的分封有四种情况 一是周王室的亲属,如鲁、卫; 二是周的功臣,如齐; 三是商遗民,属这类的只有宋; 四是所谓上古圣王的后代,如陈、杞。 西周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级,五级以下还有第六级“附庸” 国野制 “国”,亦称“乡”,即当时的都邑或较大的居民点。一般来说,国是奴隶主贵族的政治中心和军事据点,住在国中的人称“国人”。“野”亦即国以外的广大地区,其地域比国大。居住在野的人叫做“野人”。国人与野人的地位大不相同,前者是统治者,后者是被统治者,政治待遇有着天壤之别。国与野的对立,是西周时期阶级矛盾的具体体现,也是西周奴隶制度的一个特点。 西周宗法制度: 周朝是严格依照宗法制度建构起来的,西周的宗族中分为大宗和小宗。周王自称天子,称为天下的大宗。天子的除嫡长子以外的其他儿子被封为诸侯。诸侯对天子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封国内却是大宗。诸侯的其它儿子被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采邑内却是大宗。从卿大夫到士也是如此。逐渐建立了由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组成的封建宗法制。 西周的地方行政体制 严格控制诸侯。 “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 四方诸侯对中央王朝承担一定的义务:定期朝觐、缴付贡赋、保卫王室 刑罚制度 夏有《禹刑》,商有《汤刑》,周有《九刑。以《周礼》为根本法,“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也。”成王制《九刑》,穆王制《吕刑》。主要有“墨、劓(yi)、宫、刖、杀”五刑 春秋五霸”两种不同的说法: 一说“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宋襄公、秦穆公; 另一说“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自考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

●魏源思想的评论:魏源在中国近代史上最杰出的贡献在于他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为了“制 夷”而“师夷”,为了抵抗外国侵略而了解外国,学习西方,这一口号具有鲜明的爱国主义性质和进步意义。当然,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魏源“师夷”的内容和对师夷“长技”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学习西方的“船坚炮利”、“养兵之法”的低水平和狭隘范围内。 ●如何评价魏源在近代史上的地位?答:1,、魏源是一位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思想家,坚决主张抵抗外来 侵略,代表了中国思想界反抗外侮的爱国主义方向。2、林则徐是中国睁开眼看西方的第一人,魏源则是林则徐之后的集大成者。他编纂完成的《海国图志》可以说是这方面最丰硕的成果。3、魏源在中国近代史上上最杰出的贡献,在于他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为了“制夷”而“师夷”,为了抵抗外国侵略而了解外国,学习西方鲜明的爱国主义性质和进步意义,使他成为继往开来的人物。 4、由于时代与社会的局限,使魏源不能意识到阻碍中国社会前进的最根本原因是腐败。 ●龚自珍思想的评论:龚自珍作为晚清时期地主阶级的进步思想家,其最可贵之处在于他的批判精神和 变革精神,他在揭露社会的黑暗,抨击封建官僚体系的腐败方面,确实起了作用,他对社会的抨击,对社会现实问题的重视和研究,打破了清王朝的高压政策所造成的思想文化界的沉寂局面,开创了晚清思想解放的放弃。&应当指出的是,龚自珍毕竟是地主阶级的思想家,他揭露和抨击社会的黑暗、吏制的腐败,主张更法、改制,目的是为了清除封建制度的弊端,改善封建统治,而不是反对和否定封建制度本身,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使他提出的更法、改制,只能是“药方只贩古臣丹”,这种枝节的补救改良和复古空想,只能在治国平天下的封建正统思想体系里打转转。 3、洪秀全皇权主义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原因?1、农民政权的封建化,不决定于思想意识,而决定 于社会存在。2、封建时代的农民阶级并不代表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农民阶级的意识从属于封建经济和政治权利3、洪秀全的皇权主义与其个人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 4、《天朝田亩制度》在总纲政治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答:1、《天朝田亩制度》是农民运动发展的历 史产物;2、是作为封建土地制度的对立面,具有强烈的革命性;3、宣传的平均主义思想及实施在客观上包含了中国资本主义因素开辟道路的内核;4、作为平均主义的纲领,只是农民小生产者的思想结晶,它要求在小农经济分散的个体生产上均贫富,消灭阶级,财产公有,这只是一种空想。 5、《资质新篇》的评析:《资质新篇》是洪仁玕根据中国社会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实践借鉴西方资本主 义国家的若干经验而提出的革新政治,变革文化,发展资本主义的施政纲领,它的价值在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地的条件下,给农民运动指出了一条挣脱封建枷锁,甩开落后空想,继续前进方向和道路,《资质新篇》的颁行在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资质新篇》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是第一个反封建,反侵略的政权基础上要求全面仿效西方国家,努力发展资本主义的纲领性文献;2、《资质新篇》是《天朝田亩制度》珍贵的续篇,它反映了太平天国后期的政治思想发展的进步趋势,可以数洪仁玕是中国近代最积极要求走向资本主义的人物之一;3、《资质新篇》的局限性在于它以相当大的篇幅介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民主制,但没有就中国如何采取民主政体提出任何实际的明确主张。 6、洋务运动产生的原因:1、从内部原因看,洋务派兴办洋务的直接目的就是镇压农民起义2、从外 部原因看,洋务运动的兴起时中外反动势力相勾结的结果3、此外,洋务运动的产生也同早期学习外国长技的“师夷”思想有一定关系。 7、评价张之洞的“中体西用”论:1、“中体西用”是发动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进1861年冯桂芬在 《校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主张到张之洞撰写成了《劝学篇》系统的阐发了“中体西用”的思想,从而成为这一思想的集大成者;2、张之洞在维新运动兴起之时所系统阐发的“中体西用”论,其初衷是为了维持封建专制制度,抵制维新变法;3、“中体西用” 在封建旧学张本的同时,也为西方学的传播起到了促进作用。 8、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如何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早期改良派的产生背景):1、在政治上,通过逼迫清 政府订立不平等条约,谋取了在华的种种特权,置中国毫无独立主权的地位;2、在经济上,通过继续对华的商品输出,在华开设银行,筑路开矿,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3、文化上,通过传教,办

政治学原理第三章

第三章公共权力与公利 一、“公权”与“私权”划分的意义 1.“公权”与“私权”的定义及其性质 “公权”即指公共权力,首先表现为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是“政治主体对一定政治客体的制约能力和力量”。公共权力指的是公共行为主体对公共性为客体的制约能力和力量。“私权”即指公利。公利首先表现为政治权利。政治权利是“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公利的外延大于政治权利的外延,指的是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享有参与公共社会生活的权利。其中,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参与是公利的首要容。利益的存在形成了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的根本理由,利益的在矛盾特性决定了公共权力和公利的特性,形成了公共权力和公利存在的基础。 (1)公共权力具有权威性和至高无上性,公利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公共权力的来源和基础是公共利益,公共利益具有公共性和最高权威性,公共权力部门(个人或机构)得到公众授权,代表公众行使公共权力,追求和实现公共利益。公民人人生而平等,个人权利神圣不可侵犯,这是现代政治的基本信念。因此,当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完全一致的时候,二者可以并行不悖,个人利益和权利将得到保护。但是,一旦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不相一致,甚至相互矛盾,公利就会受到代表公共利益的公共权力部门和个人的威胁和侵害。此外,社会成员出于个人私利,也可能会违背公共权力意志,增加公共权力运行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公权”与“私权”之间就存在着严重的界限不清的问题。如果从理论上对“公权”和“私权”进行的界限进行清晰的划分,从法律上对“公权”和“私权”的界限进行明晰的规定,就能保证公共权力有效行使,并使公利得到有效保障。 (2)公共权力表现为在全社会围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的普遍约束力,公利表现为公民在私人领域的自主和自由。公共权力因为得到全体社会成员的认可,得到法律的授权,因此,公共权力机关行使权力的行为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在非公共领域的私人领域,公民个人行为与他人无关,享有绝对自由。划定个人自由围,由法律做出规定,并通过确认公利的形式予以保护,对于公共权力机关(政府)合理合法行使其权力,保护公益具有重要意义。 2. “公权”与“私权”的划分及其意义 (1)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共权力有效行使的保证。如果公共利益与公民个人利益存在矛盾或不一致的时候,就需要对“公权”和“私权”做一个划分,从理论上提供理论依据,从法律上提供法律保障,这就为公共权力机构有效行使权力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法律准绳。使权力得到有效行使和利用。 (2)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利充分实现的保障。在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不一致的时候,常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公共权力机构或者出于保护

中国政治思想史

一、名词解释: 1.正名:正名也就是要使每一个等级的行为与其在专制国家的等级结构中 的位置相符,确切的说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2.不忍人之心:不忍人之心,也就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 非之心的总和。 3.化性起伪:人的本性应该在社会实践中得到矫正,矫正的结果就是“化 性起伪”“化性”即教化,改变人的恶的本性,“起伪”即礼义是人为的,主张通过后天休养,用人为的礼义道德去教化、改变人性之恶。 4.明分使群:人群聚而组成社会,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在于人能够 组成群体,分享自己的群体生活,这成为人之所以能够统治自然界万物 的一个重要前提。 5. 儒家学派:儒家学派是春秋战国时期最为重要的思想流派之一。儒家学 派主要以下几个特点:a.崇尚西周以来的传统文化。b.儒家重视伦理道 德的作用,崇尚仁义。c.以孔子为师 6. 法家思想:法家作为一个学派的概念,最早见于司马炎《论六家之要旨》。 法家思想的特点有:a.重视法律的作用b.主张实行极端的君主专制统治 c.主张实行富国强兵的政策 d.用进化的观点解释历史。 7. 道家学派:道家是春秋战国时期有着十分广泛的社会影响的思想学派, 道家思想学说的核心概念是“道”,把道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准。绝圣弃 智,绝仁弃义是道家学派的基本主张。 8 墨家学派:墨家创始人是墨子,墨子的学说在战国初期影响很大,墨子 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兼爱,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注重实用。 9. 淮南子:刘安招致门客集体编写而成,以道家思想为主,同时又融合儒、 法、阴阳诸家,形成一个庞大而完整的理论体系,为统一的封建帝国提 供全面的治理方案。作为汉初黄老派理论的集大成之作,对后世不少思 想家和政治家们产生了深远影响。 10. 无能子:以老庄自然无为思想是主旨,抨击等级名分,伦理纲常和君主 政治,斥之为祸乱本源,主张人类社会返璞归真,废礼教,弃人伦,无 贵无贱,无君无臣;从批判和否定纲常礼教,君主制度,进而走向否定 人类一切社会关系和文化。 二、简述题 1.简述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发展历程 中国政治思想史从中国古代社会到近代社会,在其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六个时期,即思想形成期、思想发展期、思想完善期、思想反思期、思想转型期、思想变革期、这就是六期发展说。 1)思想形成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的先秦时期,出现百家争鸣。 2)思想发展期:秦安隋唐时期,秦时,法家思想发展,而汉朝以后,儒 家思想备受尊崇。 3)思想完善期:宋明时期,出现宋明理学。 4)思想反思期:明末清初,一是封建政权逐渐衰落,二是资本主义萌芽 出现,随着时代发展而反思自身,是思想进步的表现。 5)思想转型期:近代社会,出现了改革派、洋务派、戊戌变法政治思想, 是转型期。 6)思想变革时期:中国历史上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孙中山发动辛亥

《中国政治思想史》期末重点整理

小国寡民:指国家的规模十分狭小,人口稀少,人们在及其原始的状态下生活,没有一切可以用于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器具,文化极不发达,人们依然停留在结绳记事的水平上,人们没有知识,没有欲望,对于原始质朴的生活十分满足,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没有任何交往,过着十分封闭的生活 兼爱:实际上是抽象的爱,是爱无差等,无论血缘关系远近,人与人之间的爱应该是均等的。试图把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仁爱推广到整个社会,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爱”,解决全部社会问题 仁、礼学说:在孔子的思想学说中,仁与礼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概念,仁是优良的道德品质,而遵守礼的规范则是优良的道德品质在人的社会行动方面的表现,所以仁的品质是遵守礼的前提,如果没有仁的品质,也就不可能使自己的视听言动都符合礼的规范。 独尊儒术:以儒家的思想为主导,掺杂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思想。它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了专制王权,因而受到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推崇,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 道统论:儒家的道统论可以说有三个面向:一是广义的判教,此在孟子那里为辟杨、墨,在韩愈、宋儒那里则为排佛、老;二是要在现实的政治权威之外标立一超越的尺度,此是相对于“政统”(或“治统”)而言道统;三是就儒家学术思想自身而言,道统亦区别于“学派”而有其特定的涵义。 天命不常:所谓天命,既上天受命之意。商代的统治者认为自己的权力来自天帝,并且认为商网朝的统治是受上天保佑的,当人类不能把握自己命运的时候,才希冀获得人类社会以外某种事物的保佑,商王朝的统治者崇信天帝,实际上是商代思想文化不很发达的表现。周人对于天命的认识,却较之商代后期的天帝观念前进了一大步。这主要表现为周公的“天命不常”的思想。 性善论:战国时期孟子提出的一种人性论。孟子认为,性善可以通过每一个人都具有的普遍的心理活动加以验证。既然这种心理活动是普遍的,因此性善就是有根据的,是出于人的本性、天性的,孟子称之为“良知”“良能”。 性恶论:中国古代的一种人性论。与“性善论”相对。由荀子提出。认为人的本性为恶,其善是由于人为。由此作为其礼法兼治政治主张的理论根据。但又强调环境和教育对改变习性的作用。 庄子至德之世:庄子所说的“至德”,实际上也就是老子所说的“道”的体现,至德的根本特征就是“自然”,“泰初有无,无有无名”。庄子对于理想社会的设计,实际上也是以自然为原则的。在庄子看来,整个世界原初的混沌状态是人类社会至善至美的境界。 居安思危: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法术势:法术势是中国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术语。“法”指公开颂布的成文法律以及实施封建法治的刑罚制度术”是君主驾驭臣民、使之服从于统治的政治权术。“势”即权势,主要指君主的统治权力。韩非则主张抱法处势而用术,三者是互相联系的整体。“法、术、势”相结合的理论是韩非政治思想的主旨。“势” 在“法、术、势”三者中处于核心地位。法、术、势”的基本精神却为封建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 第一章 名词解释:古文经,今文经,汉学,微言大义 第二章 名词解释:经世致用,《海国图志》,魏源,常州学派 问答: 1、清知识分子的基本状况 1、知识分子人数多,出路少,前途渺茫,科举的名额一直保持不变,但是读书人的数量增加将近10倍。 2、大部分知识分子没有理想,士风不振,惟利是图。 3、知识分子对现状不满意。 2、林则徐向西方学习的社会改良思想 (1)开始系统了解西方社会情况。 (2)提出以夷治夷的外交思想。 (3)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利用外国之间矛盾而购买其军械,如大炮、洋枪,依此改进中国国防。 (4)主张发展海外贸易。 3、魏源“以经术为治术”思想 (1)对正统学术的批评(包括宋学,汉学和在社会上有广泛影响的佛教) (2)通经致用,恢复原儒经典的社会政治作用 (3)编撰《皇朝经世文编》,宣传其通经致用的思想 (4)提出“史学经世”,道光二十二年(1842)完成了《圣武记》,叙述了清初到道光年间的军事历史及军事制度。 4、《海国图志》及其学习西方的思想 (1)、提出一套对外战争的方法: (2)、提出以夷治夷的外交思想 (3)提出师夷制夷的主张 (4)对西方政治思想和制度的介绍 第三章 5、《天朝田亩制度》的基本内容 (1)经济思想: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土地财产平均分配。 (2)政治、军事方面:实行军政合一的政治体制 (3)文化教育方面:独尊上帝,实行宗教教育。 6、《资政新篇》思想内容 (1)政治思想。主张统一政令,以法治国;禁朋党,办报纸,设新闻官听取社会舆论。建立监察制度。(开明君主政治) (2)经济思想。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建立以机器工业为主的近代工业体系。奖励技术发明,实行专利制度。发展交通运输业,修筑道路,制造火车轮船。兴办邮政;鼓励民间开矿、兴办企业;创立银行和发行纸币。 (3)社会文化思想。主张关闭寺庙道观,反对传统迷信,提倡崇信上帝教;提倡兴办新式学校,医院和慈善机构;革除溺婴、吸食鸦片、妇女缠足等陋习,禁止买卖人口和使用奴婢。

《中国政治思想史》论述题

论述题 1、概述中国古代主要思想家重民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重民思想是中国传统重要的政治思想。治理国家要注重民心问题,民心的向背关系到社稷安危。如“以民为本”“仁政”等都是重民思想。探究这些对今天的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周朝周公旦“敬天保民”是古代重民思想的萌芽。周公认为敬天的关键在于保民,统治者要体察民情,慎用刑法。了解民众疾苦,体察民众心理。才能顺应天命维护周朝统治。 (二)1、春秋战国时期管仲、子产提出“视民如子”的观点。运用经济手段“相地而衰征”使民仓禀实而知礼节,把重民思想推倒了一个新的高度。 2、孔子的以“仁”为核心思想体系在重民思想上表现为“养民”。经济上惠民使民足食,政治上宽民就是反对苛政的德政,重视民意。 3、孟子发展了孔子的“仁”建立“仁政”为核心重民思想体系。 (1)经济和社会政策上:具体有制民之产;平均赋税,保护工商业,轻刑罚等。 (2)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人民是政权转移的最后决定力量。民心的向背是政治成败的决定因素。在以民为本的前提下提出了依据民意选贤举能。 4、荀子继承了以民为本思想,提出君舟民水论。民本就是爱民恤民,富民利民; 第一次把国家的赋税制度与社会生产和富国富民结合,站在国家经济利益的立场上去解释国家的经济政策。他的思想和政策使广大民众大大受益。 5、墨子的“兼爱”“非爱”“尚贤”重民思想。 “兼爱”:他主张爱他人,爱国家,使社会达到一个和睦理想的社会。 “交相利”: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共谋福利。 “非攻”战争都是不义的,反对战争带来的灾难。 从爱惜民力出发,他还提出了“节用”、“节葬”的要求。 6、老子:反对战争,反对封建专制的暴政。主张不贵难得之货、慎征伐等。核心体现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小国寡民社会理想中。老子既反映民众的愿望,又兼顾统治者的利益和要求,起到上下调和的作用。 (三)唐代贞观统治集团是民本思想发展的高潮。李世民继承了儒家的传统思想。特别注重君民、民国的关系,提出“君依于国,国依于民”的命题。李世民认识到民众的力量,而且将儒家传统的重民思想运用到治国实践中去。 (四)1、宋代朱熹“足食为先”的民本思想。要维护封建统治,就要获得民心,而民众的根本在足食,足食的首要问题务农。朱熹以重农,满足人们需要维护封建专制的统治秩序。 2、宋明王守仁的“明德亲民”政治思想:发扬内心光明仁德,亲爱于民,从而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明德为体,亲民为用,体用兼备,从而达到大治;体现了重民思想。 3黄宗羲提出的“君为民害”论、“民主君客”论和“万民忧乐”论对儒家传统民本思想是继承也是超越,因而可称之为“新民本”思想。黄宗羲提出“公天下”的政治理想。法治上反对一家之法,反对天下之法。在经济上提出了“工商皆本”“均田”“齐税”等主张。 (五)评价及意义。 古代重民思想史载承认君主专制,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提出的。其本质是“名为重民,实为治民”,是统治阶级统治的工具。当前我国正致力于“以人为本”的政治文明建设,针对中国古代重民思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于今天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政治上:吸收重民思想的合理成分,以民为本。民心向背对于国家的兴衰、民族复兴作用重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方面发挥民众的作用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另一方面使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消除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公民思想意识: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引导人民群众确定正确的公民意识,抛弃“清官意识”、“官本思想”。 (3)经济:吸收重民思想的“轻徭薄赋”“置民之产”等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又重大的指导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