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观经济学课程设计

微观经济学课程设计

太原工业学院

微观经济学课程设计调查报告

实习地点校内实习时间第18周

系部经济与法学系班级 1021211 组名第三组

成绩

2011年12 月31日

我校文科类就业观念与就业率的

调查分析报告

【摘要】这些年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渐突出,并且呈上升发展的趋势。特别是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是我国就业问题中带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然而大学生“毕业就失业”,早已不是危言耸听,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前我国一系列就业问题中一道特殊的难题。文科大学生就业难这是一个老话题了,年年提,政府、社会、学校年年在努力,而文科大学生则年年撞的“头破血流”。从整个就业情况看,文科大学生的供给明显大于实际需求。不是总量的供过于求,而是结构性的供过于求,主要是培养的大学生的方向及大学生所应该学习的内容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是脱节的。由于毕业生处于毕业――择业――就业的人生转折关头,其思想状态,精神面貌,心理变化均存在着较大的调查意义。如何正确分析其原因并结合我们所学习的微观经济学原理,拿出科学的解决办法,是我们大家本次共同思考以及共同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找到这些问题的症结,我们进行了“关于我校文科类学生就业问题问卷调查报告”。本次调查采用随机调查的方式,调查对象为来自我校即将毕业的文科大学生,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300份,覆盖了国际经济贸易、经济学、法学、外语、管理等专业。我们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字】就业文科类就业观念就业率供需关系

一、文科类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

目前就业很难,而且在中国文科生就业前景更加不如理科,对于这一点我们大家大概基本有着共同的认知。如今,文科就业问题难却在一定时间内继续存在。因为文科的低就业率并没有减少其对生源的吸引力。

近几年来我国扩招的专业中七成是文科,这样的扩招比例仍赶不上报考的增幅。在青岛为例,他们文科毕业生所占求职毕业生总数的66%,工科为17%。但从提供岗位情况来看,工科类岗位数占到总岗位量的40%,文科类只占到20%。为了缓解文理差距问题,有的学校甚至呼吁学生选择理科。一些就业率低于三成的学校则选择拒绝招生。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预知,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文科的就业压力会继续难下去。

在我们对我校文科生的问卷调查中,当许多理科学生忙着赶赴各类企业笔试、面试的时候,一些文科生却只能化身“宅男”、“宅女”,乖乖待在家中不断上网投递简历,然后陷入一场无尽的等待之中。曾经被誉为“沙漠中的白杨”的

文科生,如今却陷入就业“老大难”的尴尬境地。

“僧多粥少”就是目前就业的一种现实。我们分析认为,理工科学生毕业后大多数都能在企业找到工作,而文科生毕业后就业面就较窄。一方面是企业对文科生需求量少,另一方面,文科生报考公务员也要受到许多门槛限制,特别是一些专科毕业生更是连报考的资格都没有。

有关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共有应届高校毕业生近630万人,比上年增加19万人,是近年来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但目前,人才需求量较大的是专业型与技术型人才,对文科类人才的需求仅占招聘需求总数的24.8%。相对而言,文科类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此外,相对就业需求来说,不少文科专业都具有“切入门槛低、上手快”等特点,使得一些理工科学生轻易就“攻陷”了部分本属于文科毕业生的“领地”,使得文科生求职陷入腹背受敌的尴尬境地。

我们认为文科生就业难,供给失衡是导致文科生就业难的关键点。

据我们了解,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招聘单位和工作岗位减少是今年文科双选会上出现的主要问题,与专业性较强的理工科相比,文科专业的可替代性强,这也是影响文科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原因。

综合来看,社会对文科生的需求速度低于高校文科扩招的力度,供求不平衡是文科生就业难的主因。当然,这其中也有部分文科生自己的因素。西北政法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赵全宇认为,现在的文科学生心态还是没有调整好,造成一些单位的招聘应者云集,而一些“清水”或“偏远”单位则少人问津,因此建议文科生就业面向基层。虽然文科类学生难就业,但我们在采访本校中却发现,近两年文科类学生扩招增多。据介绍,2010年山西太原高校文科毕业生就业率超过70%,高于全国平均数。

二、就业政策分析

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压力形势急剧严峻,未来的状况也不容乐观。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中,文科类毕业生,尤其是向我们工科类院校的文科生就业难题更为突出。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强调要"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国家颁布了最新的就业政策,旨在为广大应届生和失业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缓解

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与和谐。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已将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应该适时调整心态,降低就业期望值,到农村去,到西部去,到人才紧缺的地方去,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我国制定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攻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方案中制订的多项优待政策为大学文科毕业生就业提供了良好平台。各部门及教育机构也将加强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建设,帮助毕业生了解就业政策,提高求职技巧,调整就业预期。政府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岗位就业,对于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从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给予相应薪酬或生活补贴。另外,对于到城市社区基层岗位就业并已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市、县级公务员录用考试或事业单位招聘的,笔试成绩加五分;对到农村基层岗位就业并已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市、县级公务员录用考试或事业单位招聘的,笔试成绩加十分;对经考试或考核到县以下农村基层单位就业并服务满四年的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高校毕业生给予相应的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补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势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于市场就业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提供帮扶与补贴。

据我们最近调查了解,截至目前,对于尚未就业的我国高校毕业生可在户籍所在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失业登记手续,领取就业失业登记证。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将按照相关规定将其纳入本地失业人员统筹管理,享受国家关于失业人员就业的优惠扶持政策。

三、调查问卷分析

为了了解我校文科类学生对于就业方向、岗位、薪金等方面的看法,我们组织了这项关于我校文科类学生就业问题问卷调查,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对这一问题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对第一个问题的调查结果进行统计,结果显示选择先就业再择业的比例最高,在无法实现自己喜欢和理想的状况下,找个栖息之地,先就业积累经验,然后再择业成为当前中国大学生的主导性就业观念。对待求职形势看法的调查发现大学生对求知形势的看法并不乐观,因为对于一个工科院校的文科专业来说就业形势真的很严峻。

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择业最看重的两个因素是发展机会和薪酬福利。发展

机会最重要,排在第三至六位的因素分别是:专业对口、行业前景、单位地域、单位性质. 男大学生更看重发展机会、薪酬福利和行业前景,而女大学生更看重专业对口、单位地域,单位性质。女大学生就业更倾向于体制内就业,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是首选,证明女生的择业观念相对保守、传统、追求稳定,对于职业前景的预期比较低,收入的期待值也相对较低.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66.7%的大学生选择在一线和二线城市就业,选择三线城市和城镇的仅5.6%。这说明,大学生普遍还是认为在一线和二线城市的职业空间大。大学生就业的期待月薪主要集中在1000-3000元之间约半数选择一线城市就业的大学生的期待月薪和可接受月薪是1000-2000元,六成以上的二线城市就业的大学生可以接受不足2000元的月薪.而结合大学生的地域选择与可接受月薪结合分析可以看出相当比例的大学生对薪酬的期望值和可接受值已经低于就业地区的基本生活水平,只要有工作就行。大学生对待遇的期待降低,一方面说明大学生根据就业形势适时调整自己的择业标准,体现出就业的理性一面;另一方面,大学生在一二线城市就业的高度聚集,大学生对体制内就业的"高涨热情",这又是对择业范围的限制,对就业领域的认知不足,显示出大学生职业定位的局限。对开放题的调查结果显示,30.7%的大学生认为,找工作最有效的方式是通过家庭或其他社会关系,其次是企业进校园招聘,中国"人情社会"的特点在大学生就业中体现的淋漓尽致,而大型企业招聘会让学生可以与企业真正面对面,效果不错.然而究竟是什么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调查显示,求职过程中大学生认为缺少工作经验是最大的制约因素,而缺少社会关系是找工作的第二大制约因素,而大学生很难改变的院校名气小和用人单位选拔人才不公正、专业不热门也占到一定比例. 很多企业都需要成熟的人才,因为培养人才需要很大的成本,但是由于很多大学生在学校缺乏社会实践的经验,导致在企业用人需求和大学生求职意愿之间产生了一条深深的鸿沟,要逾越这道鸿沟,不仅需要大学生在学校期间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积累工作经验,或者提前实习,同时也需要用人单位转变用人观念,要敢于使用无经验但是有培养潜力的大学生,并能够作为储备型人才来考虑。

当问及"为了职业发展,最想学习哪方面的技能",41.4%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最欠缺的能力是人际交往,排在第二至四位的技能分别是:自身专业技能、英语、

管理能力。大学生参与的社会活动非常有限,接触的人群比较单一,人际交往能力普遍欠缺.

总的来说,大学生就业理念正在逐渐趋于理性,体现在对个人发展机会的看重,对待遇的期待值降低,对于自身综合能力尤其是人际交往能力欠缺的认识等方面,但是大学生对于很多信息的不了解,以及就业信息不够通畅也制约了大学生的就业,比如对三线以下城市缺乏兴趣,以及对体制外职业的认知偏见,都成为了大学生就业的瓶颈,很多大学生也因此而延误了工作机会。解决大学生全面就业问题,不仅需要转变大学生职业的定位,同时也需要教育部门、学校的综合努力,在如何全面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放开择业视野,明确职业规划与职业定位等方面进行改进,才能更好的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四、就业观念

从调查问卷中得到的数据可知,我校文科类学生的就业理念普遍存在一些“误区”,对自己期望值要求过高。在就业区域的选择上,宁到东部争抢岗位,不到西部发挥特长;从就业城市的选择上,宁到大城市屈就,不到小城市高谋;从企业性质的选择上,宁到国企外企做职工,不到中小民营企业做骨干;从就业态度的选择上,宁可被动就业或不就业,不愿主动创业做老板;在就业的行业选择上,宁可坐办公室从事枯燥重复的文字工作,不愿在室外参与实践性较强的工作…

以上种种造成我校文科学生乃至全国大学生就业愿望与现实的矛盾,导致大学毕业生择业预期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错位,也使得就业市场中出现了“很多人没事干,很多事没人干”的怪现象。这也直接导致我校文科类毕业生就业机会的丧失和就业形势的严峻。

由此可见,我校文科类学生没有完全适应社会需要,特别是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他们在就业时不做市场调研分析,而是贪大求全,结果造成同层次、专业相同或相似但来自不同学校的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同质竞争,造成市场过剩,供需严重不平衡。

因此,我校文科类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职业活动是人谋生的方式和手段,是人奉献社会、完善自身的必要条件。不应单纯地把就业看成是谋生的手段,更要把就业视为一生所追求的为社

会服务的事业,重视人生价值的实现。

五、我校文科大学生就业率分析

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深入、高等教育改革的迅猛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高校毕业生数量快速增加,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来突出。据统计,2003年大学毕业生是212万,2004年毕业生为280万比2003年增长32%,2005年高达338万比2004年增长20.7%,2006年413万较2005年增长22.2%,2007年则高达495万,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家庭、学校、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工科学生的就业优势仍然比较明显,而相比之下的文科学生就业压力却愈来愈大,尤其是工科院校中的文科学生,由于学校的定位性,使得文科在其中只能占有很小的领地,工科院校文科人才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根据我们小组对我校文科生近几年来的就业率调查显示,文科大学生就业率呈逐渐攀升的现象。据统计,目前,经济学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文科大学生就业率,已超过40%,比往年同期增长了7%。而法学专业学生,就业率较低。我校经济与法学系文科学生就业率,虽然暂时比理工科低,但据观察,到毕业时,两者的统计数据将相差不大。文科大学生就业率近年来就业率上升的原因主要有:首先,经济的发展,对文科经济类专业的需求量在增加;其次,随着我校学科体系的改变,经济类专业人才质量在提高,就业渠道也在不断拓展;另外,学生求职的主动性更活跃,跨专业、跨领域求职的毕业生越来越多。另据了解,我系毕业生出国的比例也在提高,文科毕业生的出国率在逐渐增加。

据此分析,我校应加强对文科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以提高就业率,再创新高。

六、从社会环境看,文科生就业难的原因

1.从供需理论上看,这与我国目前的经济与社会发展阶段的特殊性紧密相关。目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时期,即由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过渡,第二产业的发展十分迅速,作为吸纳文科大学毕业生最多的第三产业部门,近年来在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比重处于波动上升态势。与此同时,对高层次服务人才的需求并没有同比增加,文科毕业生在第三产业就业的出路明显受到限制。

2.从学科性质上看,文科人才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往往是隐性的,他们的社会经济功能却由于其作用的隐性化而难以量化和累计。社会对部分文科专业,

尤其是政治、历史、哲学等专业认识不到位,以及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尤其是各种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

3.从学校课程设置上看,文科培养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很多文科毕业进入企业后只会“纸上谈兵”,不能在企业中长期立足。

小结:通过分析了解我校文科类学生的就业观念和就业率以及我国就业现状和政策,我们知道了,文科生就业难源于职业的供需不平衡。我校文科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要有积极就业的思想准备。为促进就业,我校应主要培养文科类学生的就业技能和主动精神,破除大学生的依赖心理和胆怯心理,使之勇敢地接受就业的挑战。

关于我校文科类学生就业问题问卷调查

亲爱的同学:

你好!为了了解我校文科类学生对于就业方向、岗位、薪金等方面的看法,我们组织了这项调查。恳请您提供支持与协助。回答问卷时希望您能尽可能地坦诚和认真,对您的回答我们会严格保密。请认真、真实选择,在这里衷心地感谢您!

班级____ 姓名____ 性别____ 专业____

1、请问您的择业观念是什么?

A、一步到位,有固定收入

B、先就业,后择业

C、不就业,继续深造

2.您对现在求职形势的看法:( )

A.乐观

B.一般

C.不乐观

3.当你选择工作时,你最想进入的行业是:( )

A.IT与通讯业

B.金融、证券、保险业

C.商贸业

D.新闻出版业

E.房地产业

F.旅游交通民航业

G.政府机关

H.其它

4.你对这个行业的选择主要是基于: [多选题] ( )

A.属于朝阳行业,前途远大

B.该行业收入较高

C.与自己的专业对

D.创业机会大

E.单位地域

E.稳定

F.其它

5.您对就业地区的选择是[多选题] ( )

A.北京、上海、广州、深圳

B.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C.中部大中城市

D.西部大中城市

E.其它

6.您对上述地区的选择原因是[多选题] ( )

A.生活条件好

B.有较大的发展机会

C.良好的人才政策

D.看中创业环境

E.回报家乡

F.其它

7.您对求职薪酬的考虑(试用期后的工资):( )

A.800-1000元

B.1001-1500元

C.1501-2000元

D.2001-2500元

E.2501-3000元

F.3000以上

8.您对以上薪酬标准的考虑是根据以下哪种情况确定的[多选题] ( )

A.人才市场的行情

B.对自身价值的评价

C.用人单位的实力

D.老师、父母或同学的建议

E.其它

9.您认为当前毕业生就业中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

A.企业需要具备较高职业能力或者专业技术人才,对应届毕业生的需求总量减少

B.毕业生的就业定位不合理,期望值过高,择业过于挑剔

C.应届毕业生不具备符合企业要求的职业能力,缺乏工作经验,没有竞争力

D.就业信息机制不健全,信息渠道不畅通,信息不充分

E.政府、学校、用人单位及学生之间互相沟通和了解不够

F.大学传统教育模式弊端太多,不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不能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和职业发展提供有效帮助

10.您对学校就业指导的看法:( )

A.非常实用,能对自己求职成功起到重要作用

B.一般,有一定的作用

C.没有太大作用

D.说不清楚

11.为了职业发展,最想学习哪方面的技能( )

A. 人际关系

B.自身专业技能

C.英语

D.管理能力

12.您对目前文科类大学生就业问题有何其他想法和建议?

1021211班第三组

组长:尹晓晨

组员(无区别,按学号顺序排列):杨敏

崔晓晓

赵美玲

吴丹峰

冯丁依

李兴容

冯妮

小组分工情况:

注:调查问卷:小组成员合作完成

前言:尹晓晨、李兴容

就业现状分析:冯妮

就业政策:杨敏

市场调查结果分析:赵美玲、冯丁依

就业观念:吴丹峰

就业率:崔晓晓

文科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尹晓晨、李兴容

小结:尹晓晨、李兴容

我们小组在这次微观经济学课程设计中团结合作,分工明确。每个人都认真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潜能和优势。正是由于每个人的认真态度,才让我们的这份——关于“我校文科类就业观念与就业率的调查分析报告”变得完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