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蒙古额济纳旗矿调设计

内蒙古额济纳旗矿调设计

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基东幅1:5万

区域矿产地质调查总设计

学院:资源学院

姓名:张强

班级:026081-15

学号:20081001712

指导老师:魏启荣

日期:2011年4月23日

一、绪言

任务书编号:〔2008〕矿调2--32

项目名称: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基东幅1∶5万区域矿产

地质调查

工作性质:矿产远景调查

承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实施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测区范围及面积:地理坐标为:97°45¢00¢¢-41°50¢00¢¢,97°45¢00¢¢-42°00¢00¢¢,98°00¢00¢¢-42°00¢00¢¢,98°00¢00¢¢;1∶5万国际分幅为:K47E013008(基东幅),总面积367.5km2。

工作起止年限:2009年3月—2011年9月,工作周期为2年半。

总体目标任务:

通过1∶5万区域矿产地质调查,大致查明区内地层、侵入岩的分布、岩石类型、变质作用、构造等特征,深入研究与成矿有关的地质体和构造;以先进的地质成矿理论为指导,采用地、物、化、遥等综合有效的找矿方法和手段,开展全面找矿工作;

以有色金属、贵金属为重点,兼顾一般矿产,了解成矿地质背景和控矿因素,研究区域矿产分布规律,初步了解含矿层、矿化蚀变带、矿(化)体的分布范围、规模、产状、矿物成分、有益组分及含量等。

提供可进一步工作的找矿靶区和新发现矿产地。

主要实物工作量:

1. 1∶5万矿产地质填图367.5 km2;

2. 1∶5万化探(水系或土壤)测量367.5 km2;

3. 1∶5万遥感解译367.5 km2;

4. 1∶1万地质简测10 km2;

5. 1∶1万激电中梯测量5 km2(100×40m);

6. 1:1万高精度磁测10 km2(100×40m);

7. 1:1万土壤测量5 km2(100×40m);

8. 1:1万地质剖面测量15 km;

9. 1∶1万土壤测量15 km(点距40m);

10. 1:5千地质剖面测量12.5 km;

11. 1:5千地质、土壤、高精度磁法、激电中梯综合剖面测量5 km(点距20 m);

12. 槽探750m3;

13. 化探样品4500件;

14. 化学样75件;

15. 岩石样50件。

预期成果:

a提交―1:5万区域矿产地质调查报告‖;分幅(1:5万国际分幅)―1:5万区域矿产地质调查说明书‖;附图、附表、附件及图册和相应的电子文档;

a 1∶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分析元素17种);

a 1∶5万遥感数据处理及蚀变信息提取;

a对新发现的物化探异常、矿(化)点及矿化蚀变带进行概略性检查,在此基础上择优进行重点查证。

a提交可进一步工作的找矿靶区3-5处,新发现矿产地1-2处;

a提交报告时间:2011年9月。

图1-1工作区交通位置图

基东西林陶勒

尖山石桩子井

E97°45', N42°00'

E98°00', N42°00'

E97°45', N41°50¢

E98°00', N41°50'

测量区位于内蒙古阿拉善地区的西部,隶属于额济纳旗管辖。区内交通情况一般,自酒泉经北山煤窑至黑鹰山简易公路纵贯南北,额济纳旗有简易公路贯通东西,两条公路交汇于石板井。地形高差相对较小,驾车行驶比较方便(图1-1)。

截止2005年底,已有公路45条,公路密度2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公路总里程2288公里。其中,省干线公路2条381公里,分别为达(达来库布镇)酒(酒泉)线(S312)和达(达来库布镇)银(银川)线(S315 );县道4条506公里,乡村道26条619.3公里,边防公路4条488公里,专用公路9条293.5公里。到2005年末,公路客运周转量达5336万人公里;

公路货运周转量达103356万吨公里;铁路货运周转量达1560万吨公里。

图1-2大地构造位置图

Ⅰ—野马泉-雀儿山古生代岩浆弧;Ⅱ—红石山晚古生代蛇绿构造混杂岩带;Ⅲ—白山-狼娃山晚古生代岩浆弧;Ⅳ—马鬃山早古生代岩浆弧;Ⅴ—牛圈子-洗肠井早古生代弧后盆地;Ⅵ—双鹰山早古生代被动陆缘;Ⅶ—红柳园古生代裂谷;Ⅷ—敦煌地块

自然经济地理概况

测区属北山山系的马鬃山区的东北侧,马鬃山主峰海拔2583.5m,最低海拔1800m。测区内一般相对高差几十米至150m,属残山丘陵地形,地形起伏不大。

本区干旱缺水,水系均为干沟,无常年流水,仅在暴雨之后有暂时性洪水。区内分布有一定数量的井泉,泉水多苦涩,大多不宜饮用。

本区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干旱多风。年最高温度30℃以上,最低可达-30℃以下,冰冻期为每年的十一月到翌年的三月。年降水量小于60mm,蒸发量高达3039mm。由于降水量少,所以植被不发育。

区内居民稀少,多为蒙族牧民,在西部的公婆泉有蒙、汉杂居的居民区。其中石板井在该地区为一较大的乡镇。

阿拉善盟(阿拉善一词,最早记载于《蒙古秘史》,是关于阿拉善的词义,有几种解释,此处为汉语贺兰山的音转。)国境线长733.48公里,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政策,1954年,阿拉善成立专区一级的政权机构--宁夏省蒙古自治区。之后由于区划变更,先后改称甘肃省蒙古自治区、甘肃省蒙古自治州、甘肃省巴音浩特蒙古族自治州。1956年阿拉善旗、额济纳旗、磴口县和巴彦浩特市,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管辖。1969~1979年,阿拉善左旗划归宁夏回族自治区,阿拉善右旗(由阿拉善左旗析置)和额济纳旗由甘肃省管辖。1980年4月,阿拉善盟正式成立,辖

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和额济纳旗,盟府驻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亦是阿拉善左旗旗府驻地)。

图1-3内蒙古阿拉善盟地图

地形呈南高北低状平均海拔900-1400米,地貌类型有沙漠戈壁、山地、低山丘陵、湖盆、起伏滩地等,土壤受地貌及生物气候条件影响。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分布特征,由东南向西北依次分布有灰钙土、灰漠土、灰棕漠土。在湖盆和低洼地区有盐碱土和沼泽土。

阴山余脉与大片沙漠、起伏滩地、剥蚀残丘相间分布,东南部和西南部有贺兰山、合黎山、龙首山、马鬃山连绵环绕,雅布赖山自东北向西南延伸,把盟境大体分为两大块。贺兰山呈南北走向,长250公里,宽10--50公里,平均海拔2 700米。主峰达郎浩绕和巴彦笋布日,海拔分别为3 556米、3 207米。贺兰山巍峨陡峻,犹如天然屏障,阻挡腾格里沙漠的东移,削弱来自西北的寒流。是外流域与内流域的分水岭。

地处亚洲大陆腹地,为内陆高原,远离海洋,周围群山环抱,形成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风大沙多,冬寒夏热,四季气候特征明显,昼夜温差大。年均气温摄氏6--8.5℃,1月平均气温-9--14℃。极端最低气温-36.4℃;7月平均气温22--26.4℃,极端最高气温41.7℃。年平均无霜期130--165天。由于受东南季风影响,雨季多集中在七、八、九月。降雨量从东南部的200多毫米,向西北部递减至40毫米以下;而蒸发量则由东南部的2 400毫米向西北部递增到4 200毫米。年日照时数达2 600 - 3 500小时,年太阳总辐射量147--165千卡/千方厘米。多西北风,平均风速每秒2.9--5米,年均风日70天左右。

工作区内矿业权设置情况

图1-4测区探矿权登记一览表

踏勘工作简介

通过踏勘了解工作区的地质复杂程度为中常区,地貌多为戈壁小丘陵,荒漠化严重,交通方面。地势较平坦,天气干燥炎热,骆驼刺遍布全区,易扎破轮胎,生存条件差,水源奇缺,工作区人烟稀少,地质填图单元较为明确,但划分不够细致。

地质矿产调查研究程度

地质概况

测区属西伯利亚板块南部大陆边缘活动带。地层区划按《内蒙古自治区岩石地层》(1997)划分,属天山内蒙区北山分区。

测区地层从老到新依次为:古生界志留系下统园包山组(S1y)、志留系中上统公婆泉组(S2-3gn)、石炭系下统绿条山组(C1l)、石炭系中统芨芨台子群(C2j),侏罗系中下统龙凤山组(J1-2l)、白垩系下统赤金堡组(K1c),第四系更新统(Qppal)、全新统(Qhpal)松散堆积物。

测区内及区域上侵入岩发育,类型比较齐全,侵入时代为华力西中晚期,从超基性到酸性依次为:

蛇纹岩,由斜辉纯橄岩、单辉岩组成(∑42a);

辉长岩(n42a);

黑云母石英闪长岩、黑云母闪长岩(od42a/d42a );

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g42b);黑云母斜长花岗岩、似斑状黑云母斜长花岗岩(og42c);

钾长花岗岩(gx43)、二长花岗岩(gh43)。

测区早志留世火山作用微弱,岩石组合主要为基性火山岩等,属基性火山岩等大洋盆地环境火山岩建造。

中晚志留世火山作用强烈,火山岩为岛弧环境下的中酸性火山岩建造,岩性组合为角闪石安山岩、安山玢岩质晶屑玻屑凝灰熔岩、流纹岩、流纹斑岩、流纹斑岩质角砾熔岩组合。

晚古生代石炭纪火山岩,早期为海相安山岩溢流,晚期以陆相安山岩喷溢为主,兼有中酸性的碎屑岩爆发。

中生代测区火山活动微弱,仅见有少量的中性火山岩。

从空间上看,古生代火山岩受不同的岩石地层单元控制,分布不连续。中生代火山岩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呈零星分布。

测区主要成矿期是华力西期中晚期构造活动时期。岩浆活动是形成内生金属矿产Cu、Pb、Zn等的内在有利条件;

大面积分布的中生代火山岩也成矿的有利因素。

区域内已发现金属矿化点2处,成因类型主要为热液型等。

除此之外还有若干个重砂异常区和增高点,部分地层中含有煤线。

表1-5 测区及区域上地质工作程度表

二、区域地质概况

图2-1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基东地质图

表2-2 测区岩石地层单位划分一览表表2-3 测区侵入岩划分及特征表

表2-4 测区脉岩划分及特征表

表2-5 中生代火山活动可旋回划分一览表表2-6 变质岩特征一览表

表2-7 测内矿化点特征一览表

存在的主要地质矿产问题

1,测区出露S1lb、S2-3gn、C1l、C2jj,J1-2ln1、J3ch地层,多未进行过大比例尺填图,对火山机构、岩相划分、火山活动机制、变质变形及构造演化特征、与本区的化探异常和矿化蚀变关系等研究也欠深入,影响了本区与火山-沉积有关矿床的寻找;

2,测区地层单元大多以“群”的形式出现,因此,其“群”细化为组乃至“段”的分解工作,是本次工作主要解决的问题之一。,3

3,区内岩体众多,但岩体几乎没有年代学资料。岩体与成矿关系的研究也有待深入。

,,4,测区构造复杂,前人对区内构造的基本类型和主要构造的形态、规模、产状、性质、生成序次和组合特征研究不够,区域构造格架没有很好建立,对不同期次构造叠加关系及演化序列探讨较少,对断裂活动与多金属矿作用之间的关系总结不够,特别是其对矿化的控制作用研究程度较低。

, 5,测区是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铅锌银金多金属成矿带,但以往矿产资源勘查投入较少,开展的查证或勘查工作也较少,且缺乏大比例尺地质矿产、物化探等找矿信息,综合评价程度不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矿产资源评价工作;

6,对成矿背景较好的矿床研究不够。需建立找矿标志,探讨构造、岩浆与成矿作用之间的关系;

,7,以往的矿产勘查工作多局限在小范围内,对区域成矿规律研究不够,综合研究工作未能与地质找矿、物化探资料的研究密切结合。仅注意了浅部信息的提取,忽略了深部资料的收集与解释;注意了近矿围岩的蚀变研究,忽略了含矿岩层在整个岩系中的产出特征。已知矿点工作多以地质踏勘为主,部分矿点进行了检查,仅少数矿点等进行了普查,并且点上的工作,只停留在初期的地表与浅部阶段,忽略了深部矿或隐伏矿的找矿评价工作。随着矿产勘查工作的不断深入,找矿难度越来越大。因而引进先进理论和借鉴成功找矿经验,更新观念,改变研究思路,建立适用的找矿模型,对提高勘查效果将起到重要作用。

,8,测区除开展过正规的1∶20万、1∶25万区域地质调查、1:20万重磁、区域化探、遥感和1:20万、1:10万航磁等工作外,其它大比例尺的正规地质调查工作基本没有开展过,且缺乏系统的矿产资源调查,造成研究区成矿规律、控矿因素、找矿标志不清,找矿远景不明。加大矿产勘查投入,开展面积性矿产调查工作,实现本区地质找矿的重大突破,并很快形成内蒙古自治区铅、锌、银、铜、钼等大宗矿产接替资源,将对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

9,区域地质、物探、化探、遥感资料与区域成矿规律紧密结合的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矿产地质工作相对薄弱。急需通过典型矿床的解剖建立成矿模式,通过系统的矿产地质调查提取综合找矿标志,研究有效勘查方法。

表2-8 计划测制地质剖面一览表

三、区域物探、化探、遥感、自然重砂等特征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附:异常特征表)

1,测区开展过1∶20万石板井、公婆泉幅水系沉积物测量。对Au、As、Sb、Hg、W、Sn、Mo、Fe、Ti、Ni、Cr、Co、V、Mn等元素进行了综合异常圈定,。

2,Au异常具有较大的分布范围,而Hg、As、Sb的异常不明显;Cu、Pb、Zn、Cd、Ag的综合异常与Au异常特征相似,但分布范围相对较小,且异常元素以Cu异常为主;W、Mo、Sn、Bi、Be的综合异常与Cu异常相似,但Bi、W、Be异常分布面积相对较大;Fe、Co、Cr、Ni、V、Ti、Cr、Mn的综合异常可能是由超基性或基性岩所引起的一种高背景的岩类

地质异常。

3,化探异常主要与区内的岩浆活动及中酸性岩体有关,尤其是在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附近,故区内矽卡岩型、斑型的Cu、Au等可能有前景。在工作中,对化探异常是否为矿致异常,应加强鉴别。

表3-1 测内重砂异常特征一览表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区域磁场特征

工作区位于石板井-额济纳旗正负变化异常带。该异常带沿中蒙边界分布,异常宽150km 以上。由一系列近东西向的正负异常组成,构成变化复杂并略向南突出的弧形异常带。

黑大山异常区:共有8处异常;

石头井-黑山岛异常区:共有13处异常;

梧桐井-甜水井异常区:共发现12处异常;

总之通过地面磁测发现了一些对找矿有意义的异常,这些异常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图3-2阿拉善地区航磁ΔΤ等值线图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1. 工作区内莫霍面最深处在明水一带(深度在52km左右),最浅处在额济纳旗一带(深度在40km左右);

2. 新元古界地层的密度为2.66×103 kg/m3;中生代酸性侵入岩的密度为2.58×103 kg/m3;侏罗系火山岩的密度为2.50×103 kg/m3。工作区中部的局部重力低异常是由深部花岗岩基引起,相对重力高为新元古界地层的反映。花岗岩基与元古界地层的接触带附近是形成多金属和贵金属矿床的有利部位。

区域岩(矿)石磁性特征

1,除磁铁矿外,岩浆岩是区内主要磁性岩石。岩浆岩的磁性随岩石由酸性到基性而相应增强,同一岩性在不同地区磁性差别大;

2,火山岩的磁性强,变化最大,具较大剩磁,从基性到酸性递减,但这种规律性不稳定;3,侵入岩中以基性岩类磁性最强,中性岩类次之,中酸性和酸性岩类K<1000(4π×10-6 SI)。大多数花岗岩为弱磁性,有些为无磁性(如白岗质花岗岩),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普遍磁性不强,略高于花岗岩磁性,也有少数花岗岩磁性较高。燕山期花岗岩一般与海西期花岗岩的磁性相近,有的略高;

4,古生代沉积岩仅有微弱磁性,但随其中喷出岩含量的增加而使磁性增强。如下奥陶统多宝山组和下石炭统莫尔根河组都含有中基性和酸性火山岩而显示较强磁性

遥感地质特征

工作区地处阿拉善盟、酒泉以北,岩石裸露程度较好,岩石地层解译效果明显,线、环构造的展布、先后、规模表现清晰,这对今后的矿调工作能起到较好指导作用;

遥感地质解译标志

线性构造解译标志

1,线性构造的解译主要是从水系的分布、水系的流向、水系的拐点、山脊的走向、山脊的

不连续或突然中断、沟谷两侧的地貌特征等来推断的。

, 2,测区NE向线性构造明显,NW向线性构造最为突出,NS及EW向线性构造分布较少,反映了区内主要断裂构造以NW向为主,是区内岩浆活动及成矿作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图3-3工作区卫星影像与线环构造复合图

图3-4工作区线环构造解译图

环形构造解译标志

1. 环形构造的表现主要是环状的山脊、放射状的水系、环状的水系等;

2. 测区南部及北部的九个环形构造就是有环状的山脊和放射状的水系共同构成。本区的几个环形构造主要出现在岩体分布区,特征较明显,其中北部岩体的风化蚀变(铁染)特征最为清晰。环形构造与线形构造相切或相交,反映了本区的构造——岩浆活动的协同性,并经历较多期次,具有复杂的构造演化。

遥感影象分析

1,测区遥感影象分析对本次矿调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测区内出露的主要岩体单元的空间分布、风化蚀变特征均较为清晰。表现为大小不一的环形构造,并在外围有放射状的线状构造,也即存在明显的构造——岩浆响应,往往是成矿的有利部位。

3,线状构造的特点反映出E-W向构造较早,而NE向、近S-N向构造较晚,NW向构造最晚。

四、区域矿产概况

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现已发现的86种,分布在540多处。已探明储量的有盐、煤、硝、碱、花岗岩、大理石、萤石、水晶石、石墨、金、银、冰洲石、铁、铅、铜,膨润土、稀土、钨、锑等共54种、416处,尤以俗称"两白一黑"的盐、硝、煤最具优势。阿拉善盟是自治区最主要的湖盐产地,在全国湖盐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吉兰太、雅布赖、浩坦淖尔、查干布拉格等盐池,总储量达1.6亿吨,占全区已探明储量的80%以上。煤的储量13.08亿吨,其中被称为"黑宝石"的太西煤具有低灰、低硫、低磷、高发热量、高比电阻、高块煤率、高化学活性、高精煤产率、高机械强度之特点,储量达3.9亿吨,是阿拉善盟和自治区的出口创汇拳头产品。属典型的荒漠干旱地区。植被区系贫低,植物有旱生、超旱生和耐碱性的灌木、半灌木,主要有梭梭、红柳、白刺、蒙古包大宁、柠条、花棒、沙拐枣、霸王、芦苇、碱柴、棉鸡尔、珍珠、红沙、芨芨、沙蒿、沙鞭、沙米、糙隐子等。饲用价值较高,适宜发展骆驼和山羊。还有中草药苁蓉、锁阳、麻黄、黄芪、甘草等。野生动物和飞禽有鹿、獐、猞猁、大头羊、青羊、黄羊、狐狸、獾、野驴、野骆驼、天鹅等。光、热、风能资源丰富,无霜期长,昼夜沮差大,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太阳能,风能的开发利用。

五、工作部署、技术路线及工作安排

(一)、工作部署

总体工作部署

以岩浆热液型、矽卡岩型成矿、找矿理论以及成矿系统理论为指导,通过1∶5万矿产地质填图、遥感解译、1∶5万化探测量等手段,大致查明S1lb、S2-3gn、C1l、C2jj、J1-2ln1、J3ch等地层的展布及其相互关系;

大致查明因华力西中晚期大规模岩浆侵入活动造成的接触交代成矿作用和岩浆期后热液成矿作用所形成的矽卡岩型和热液型矿床分布和成矿前景,注意基性侵入体有关矿产的寻找,初步编制地质构造成矿有利度图和系列的综合信息解译图,圈定综合信息异常;

采用大比例尺地质测量、高精度磁法剖面测量、激电中梯扫面及测深以及地球化学剖面测量等综合手段对各类异常进行查证,以区分矿致异常和非矿致异常;

对已发现的含矿地质体进行检查,大致查明矿(化)体的形态、规模、产状以及含矿性等特征。采用槽探、井探等工程手段对重要矿致异常进行验证;

通过综合研究,总结区域成矿规律及控矿条件、提取找矿标志、建立找矿模型,优选找矿靶区,对工作区的资源潜力做出总体评价,提供可进一步工作的找矿靶区和新发现矿产地。部署原则

根据本次工作性质、特点及目标任务,结合工作区的实际情况,工作部署遵循如下四大原

则:

1. 以找矿为中心的原则;

2. 重点工作区和一般工作区轻重区分的原则:初步确定五个成矿远景区作为重点工作区。重点工作区内适当加密穿越路线,增加追索路线,提高研究程度,提供找矿信息;在一般工作区,以穿越路线为主,适当放稀填图路线,注重与矿有关的信息;

3. 概略检查与重点检查区分:概略检查以地表追索为主,在有价值的矿化有利地段适当进行物化探剖面测量和施工少量地表工程,以发现含矿地质体;重点检查是在概略检查的基础上,在矿化有利地段开展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和地质、物化探剖面测量,对发现的含矿地质体进行较系统的地表工程揭露,以提交找矿靶区和新发现矿产地为目的;

4. 注重综合研究的原则:综合研究是提高矿产远景调查成果的重要环节之一,贯穿于整个矿产地质调查工作的全过程,不断深化综合研究成果,以指导矿产地质调查工作。(二)、技术路线

充分研究对比以往工作基础和前期研究成果,全面收集工作区成矿地质背景、物化探、遥感、矿产勘查成果等资料,以现代地质找矿理论为指导,对区内多金属、贵金属等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控矿地质因素、矿床谱系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围绕找矿勘查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分析;

注重基础地质调查和矿产调查相结合,通过本次以1∶5万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新技术方法为手段的矿产地质调查,大致查明控矿、赋矿构造和含矿岩性、岩体侵位与成矿的空间关系、蚀变带的分布;

以研究成矿规律和矿化特征为重点,以矿产调查和评价为目的。查明区内的地质背景及成矿规律,进行矿产资源远景评价及成矿预测,建立主要类型矿床综合找矿模型、有效勘查方法组合,进行找矿靶区优选,最终完成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提供可进一步工作的找矿靶区3-5处和新发现矿产地1-2处。

(三)、工作方法

本次以有色多金属、贵金属为重点,兼顾一般矿种的1∶5万区域矿产地质调查;

主要工作内容包括1∶5万矿产地质填图、1∶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1∶5万遥感数据处理及蚀变信息提取;

对新发现的物化探异常、矿(化)点及矿化蚀变带,利用1∶1万地质简测、1∶1万激电、高精度磁法测量、1∶1万土壤测量、地质物化探综合剖面、槽探、浅井等综合手段进行概略性检查;

在此基础上择优进行重点查证,提供可进一步工作的找矿靶区3-5处,新发现矿产地1-2处。(四)、矿产检查

对工作过程中发现的地质、矿产、物探、化探、遥感等各类异常、矿化信息和地表找矿线索都要进行综合检查和初步评价工作,按工作程度分为概略检查和重点检查两类。

概略检查

1. 对矿产地质填图中发现的含矿层、矿化带、蚀变带和其它重要找矿线索,物化探工作中圈定的具有扩大找矿远景的矿致异常(甲类)和推断有找矿前景的物探、化探、遥感异常(乙类异常)及已知矿床、矿点及矿化点(包括新发现的以及群众报矿点)、民采点、老窿等都应进行概略检查。

2. 概略检查区范围应考虑各类异常的形态、规模以及地表矿化和蚀变情况,合理确定,以不漏掉矿体为原则;

3. 检查程度和主要任务:初步了解检查区的成矿地质背景、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核实异常是否存在,确定异常的确切位置;初步查明引起异常的原因。初步了解矿化带、蚀变带、矿(化)体(层)的分布范围、规模、产状、矿物组成、有益组份及含量等。对经过勘查工

作的矿(床)点,以资料收集和踏勘为主,了解矿床地质条件、矿化特征、找矿标志,以便指导区内找矿和评价工作,一般不再投入工作量。

4.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成矿地质条件的对比分析,概略评价测区的找矿前景,为找矿靶区的圈定提供可靠的野外资料,并提出进一步工作的具体建议。

重点检查

1. 对概略检查初步确定有找矿前景和进一步工作价值的矿(化)点择优进行重点检查,分析检查区成矿地质背景、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基本了解矿化蚀变带、矿(化)点的控制因素和成矿条件;

2. 基本了解矿(化)体(层)分布范围、规模、形态、产状、共(伴)生有益元素种类、含量及其变化、矿石的质量、结构构造;基本了解近矿围岩的蚀变种类、分布及其与矿化的关系;大致判别矿床类型。顺便了解矿化地段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其它开采技术条件及自然经济地理情况。利用矿种勘查规范的一般工业指标圈定矿体,按中国地调局《固体矿产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及经验证的预测资源量估算技术要求》估算(334)?资源量,见矿情况好的,按中国地调局《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技术要求》即(DD 2004-04)附录A要求评价新发现矿产地。对重点检查对象的找矿前景作出评价,并提出进一步开展预查工作及工程验证的具体建议。

图5-1重点工作区部署图

(五)、总体工作计划和年度工作安排

具体工作安排

(1)、工作区划分

1. 重点工作区:1个重点工作区总面积约104 km2;

2. 一般工作区:除重点各种区以外的其他地区,总面积约237.5 km2。

(2)、面积性工作

1. 重点工作区:工作优先安排。野外填图以400-500 m间距穿越路线,辅以追索路线进行实测;该区未进行过1∶5万面积性物化探和遥感工作,拟在该区开展全面的1∶5万矿产地质填图、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和1∶5万遥感工作;

2. 一般工作区:该区1∶5万矿产地质填图工作以600-800 m路线间距进行实测;该区未进行过1∶5万面积性物化探工作,拟在该区开展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以及1∶5万遥感工作。

总体工作计划

1. 将整个项目工作划分为设计编审、野外地质矿产调查、资料综合整理及野外验收、成果编审、资料汇交与出版准备五个阶段;

2. 按两年半工作周期安排工作进度:2009年以地质、物化探扫面工作为主,在进行全面遥感解译的基础上,拟完成1∶5万矿产地质测量367.5平方千米,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367.5平方千米,1∶5万遥感地质解译367.5平方千米,对工作过程中发现的矿化线索进行概略性矿产检查。2010年重点进行土壤化探测量、物探测量和矿产检查工作。2010年进行资料全面综合整理、建立项目成果数据库、编写报告及说明书,提交报告送审稿,进行最终验收。

图5-2野外工作流程图

表5-3 各阶段进度时间安排表

设计实物工作量

表5-4 主要实物工作量一览表

表5-5 主要实物工作量一览表

六、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一)、工作内容

本次以有色多金属、贵金属为重点,兼顾一般矿种的1∶5万区域矿产地质调查,主要工作内容有:

1. 矿产地质填图

2. 地球化学勘查

3. 地球物理勘查

4. 遥感地质调查

5. 矿产检查

6. 综合研究

(二)、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3S‖技术

1. 遥感技术方法

2. 计算机及GIS技术应用

3. 卫星定位(GPS)技术的应用

1∶5万矿产地质填图

填图方法及内容

1. 沉积岩填图:采用岩石地层方法填图。大致查明岩石地层单位的沉积序列、岩石组成、岩性、主要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岩相、厚度、产状、构造特征以及接触关系,大致查明其含(控)矿性质、时空分布变化等,厘定地层层序和填图单位。

2. 侵入岩填图:调查侵入岩体、脉岩的形态与规模、产状、岩石类型、结构构造等。大致查明侵入岩体内外接触带的交代蚀变现象、同化混染现象以及分异现象特征。探讨侵入体的侵入期次、演化规律、与围岩和矿产的关系及时空分布、控矿特征。

3. 火山岩填图:拟采用火山岩地层—岩性(岩相)双重方法填图。调查火山岩的岩石类型、火山岩的层序、厚度、产状,空间分布及变化规律。划分火山岩相,研究火山机构、断裂、裂隙对矿液运移和富集的控制作用及与火山作用有关的岩浆期后热液蚀变、矿化特征,研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