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互联网+农业智慧农业建设项目策划书

互联网+农业智慧农业建设项目策划书

互联网+农业智慧农业建设项目策划书

【此文为WORD版本,下载后可自由编辑】

目录

第1章公司简介 (4)

1.1项目承担单位 (4)

1.2承担单位简介 (4)

第2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5)

2.1项目概要 (5)

2.2项目建设背景 (5)

2.3项目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7)

第3章项目实施的技术基础 (10)

3.1主要技术基础 (10)

第4章项目实施方案 (16)

4.1项目建设目标 (16)

4.2建设内容及规模 (16)

4.3项目技术方案 (17)

第5章各项建设条件落实情况 (36)

5.1环境影响评价 (36)

5.2节能 (37)

第6章效益与预期效果分析 (40)

6.1基础数据与参数 (40)

6.2增量营业收入 (41)

6.3经营成本与总成本 (41)

6.4盈利能力分析 (42)

6.5偿债能力分析 (44)

6.6财务生存能力分析 (44)

6.7不确定性与风险分析 (44)

6.8风险分析 (46)

第7章申请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的理由 (51)

第8章结论 (52)

8.1经济效益分析 (52)

8.2社会效益分析 (53)

8.3生态效益分析 (54)

第1章公司简介

1.1项目承担单位

某某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

传真:

邮件:

1.2承担单位简介

某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某某科技)——是一家专注于企业软件开发、移动互联、无线远程监测、物联网技术应用与开发的高科技企业。公司总部设在某某省成都市,注册资本500万元。

某某科技是成都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高新技术企业、“某某省物联网协会”的龙头骨干企业、成都市经信委“两化融合”企业协会的理事单位,同时还是多家国内外知名软、硬件产品核心代理。

企业团队:公司现有员工20余人,有专业的研发和技术支持团队,其中80%均为具备丰富的软件行业经验的高技术人才。

技术实力:某某科技依托物联网技术研发优势,集中优秀计算机软件人才,拥有一支专业知识丰富的技术队伍。在数据模型构建、数据库开发、系统框架设计,基于物联网的应用系统开发、物联网应用系统集成等多项IT技术领域内均可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应用服务。

理念与追求:不断的创新精神、追求完美的技术和产品服务、诚信为本、合作共赢,是某某科技的信念。注重实效、注重技术、注重服务是某某科技的经营目标。某某科技拥有一批训练有素、经验丰富、专业布局合理的高素质的应用软件系统开发人员、市场营销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禀承严谨、高效、创新的经营理念,凭借与国内外著名厂商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立了完善的技术支援和服务体系。在满足用户需要的同时,充分考虑用户现有的技术和条件,保护用户投资利益。为用户设计具有最优性能价格比的系统;开发最实用的应用软件产品;提供最优秀的应用系统集成解决方案;采用最严格的工程项目管理规范,保证用户的根本和长远利益。

第2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概要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信息技术,被认为是继计算机和互联网后又一次新的信息技术革命。伴随着温家宝总理着重提出的“物联网”概念,物联网己成为信息产业中的下一个战略高点,我国己将“物联网”明确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2006一2020年)》和2050年国家产业路线图。

所谓农业物联网,是指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农作物生长、农产品生产流通等信息的获取,通过智能农业信息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与农作物栽培管理、畜禽饲养、灌溉、植保以及农民教育相结合,以提升农业生产、管理、交易和物流等各环节的智能化程度,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新一代技术支撑平台。

本项目为农业物联网系统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3000平方米的物联网信息服务中心、大型智能化育秧工厂、农田环境远程监控系统、农产品检测检验与质量追溯系统、农产品物流服务平台、农产品网上信息发布与交易平台等。通过农业物联网系统的实施,能够实时收集农田温度、湿度、风力、大气、降雨量等数据信息,监视农作物灌溉情况,监测土壤和空气状况的变更,根据用户需求,随时进行处理,为现代农业综合信息监测、环境控制以及智能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农产品产量。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农产品食品安全追溯系统,为农产品增加RFID标签,建立对农产品的种植、生产、加工、运输与销售的全过程跟踪和监控,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追溯体系。

该项目的实施通过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三个10%的目标。即减少投入(包括生产资料、人工及管理) 10%;增加产量10%;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性方面增收10%。

2.2项目建设背景

随着微电子、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渗透和普及,以全球互联网为基础的“物

联网”正在兴起,并被业界称之为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网络信息技术的提升对科学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有关资料表明,过去三十年,网络信息科技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40%,而采用全新框架的“物联网”将会导致整个互联网和其他应用网络体系的重建,进而创造一个更大的市场需求,成为拉动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因此欧美等发达国家纷纷投入研究,“物联网”已经成为未来高科技领域国际竞争的热点。

我国农业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时期,全面实践这一新技术体系的转变,网络信息化技术将发挥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也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充分利用智能化信息管理技术发展现代化农业,同样成为当今各个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的热点之一。以欧美为代表的世界发达国家,在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农业信息技术开发、农业信息资源利用等方面,全方位推进农业网络信息化的步伐,利用“5S”技术(GPS, RS, GIS, ES, DSS)、环境监测系统、气象与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等,对农作物生产进行精细化管理和调控,有力地促进了农业整体水平的提高。上个世纪90年代,在我国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和普及,计算机互联网络开始进入农业领域,从事农业人员甚至普通农民,即可以随时随地及时快捷的获得各种科技信息、管理信息、市场供求信息、气象与土壤信息、作物与病虫害信息等等。互联网络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结合,正在改变因农业高度分散、生产规模小、时空变异大、量化与规模化程度差、稳定性和可控程度低等行业性弱点。网络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普及和应用,使“电脑上也能把地种”的愿望变为可能,使“运筹帷幢决胜千里”的管理调控理念梦想成真。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提出建立中国传感信息中心的战略设想,物联网再度成为热点,也为发展“农业物联网”或“物联网农业”提供了契机和动力,农业网络信息化建设似乎又迎来了新的春天。

随着智能农业、精准农业的发展,智能感知芯片、移动嵌入式系统等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逐步拓宽,通过使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有效降低人力消耗和对农田环境的影响,获取精确的作物环境和作物信息,从而大量使用各种自动化、智能化、远程控制的生产设备,足不出户就可以监测到农田信息,实现科学种植、科学管理,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农业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也是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物联网在农业和农村信息化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如:精准农业、智能化专家管理系统、远程监测和遥感系统、生物信息和诊断系统、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等.数字农业重大专项已在中国新疆、黑龙江、吉林、北京、上海、河北、江苏等地建立起26个设施农业数字化技术、大田作物数字化技术和数字农业继承技术综合应用示范基地。中国科学院中国新农村信息化研究中心是较早开展大田农业精准生产、农资农产品物联网溯源系统开发的科研单位,他们于2009年开始与沈阳军区的双山农场合作进行了大田农业的精准生产和管理系统的开发研究,在2010和2011年的实地演示中,获得中国科学院、沈阳军区、中国农业部、黑龙江省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基本实现了土壤信息的快速获取、大田资源苗情、墒情的实时监控、水肥药的自动浇灌、产量分布的自动测量;2010年他们开始研发农资、农产品物联网溯源系统,基本实现了低成本可视化、产品可溯源、物流智能配送可追踪和智能服务个性化在2011年的深圳高交会上进行了成功的演示,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另外,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功研制了基于GNSS,GZS,GPRS等技术的农业作业机械远程监控调度系统,可优化农机资源分配,避免农机自目调度。中国农业大学建立了蛋鸡健康养殖网络系统和水产养殖环境智能监控系统。我国每年还通过还农业环境监测网络实施农业环境的常规监测;利用传感器网络实现了农业墒情的自动监测并在各地进行了有效的推广应用。

2.3项目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2.3.1减少农业投入品消耗,减少农业污染

传统的农业作业靠大量使用化肥、农药,过量消耗水源来提高农业产量,已经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损失等不良影响。虽然我国用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1%的人口,但却使用了世界上35%的化肥。我国化肥的生产量和施用量居世界首位,单位面积使用量是美国的2.6倍,但化肥利用率低,氮仅为30%-35%、磷仅为10%-20%,钾仅为35%-50%;农药利用率也很低下,仅在30%左右。化肥、农药的过量和不合理使用,造成化肥、农药残留,造成土质酸化、硬化、环境破坏等,也使农产品的农药残留、抗生素残留、激素残留、重金属残留超标,严重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对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和环境保护造成严重威胁。

另外,传统农业生产采用漫灌供水方式,不仅对水资源造成大量浪费,还使农川残留的农药、化肥流入江河,给水体生态带来严重的危害,是造成河网水质恶化的重要因素,严重威胁居民饮水安全。

在农作物生产管理中,针对不同的作物对象(如:葡萄、草苟、蔬菜等),综合应用现代物联网技术,建立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和控制作业装备高度集成系统,从而形成从生物及环境信息实时获取、无线传输、数字化分析处理到科学管理决策、实施完整的智能管理系统,实现农业广域空间分布的资源、环境和生产管理信息的高效实时采集、监测、科学分析处理,优化资源配置和生产科学管理,提高农业生产的科学性、主动性,减少低效投入,改变传统农业用大量施肥、用药和漫灌水提高产量的方式,消除传统农业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不良影响,从而达到减少投入、节约资源、改善环境的目的,从而提高农户亩产的经济效益。

2.3.2提高病虫害防治水平

进行农业生态环境监测能够提高病虫害防治水平。通过部署相应的传感器对环境进行实时监测,获取相应的数据进行分析,以提前预防病虫害,并可迅速采取相应措施抑制病虫害的发病条件,控制农药使用,达到提高产品质量及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2.3.3提高农作物种植水平

农业物联网在现代农作物智能种植领域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收集温度、湿度、风力、大气、降雨量等数据信息,监视农作物灌溉情况,监测土壤和空气状况的变更,根据用户需求,随时进行处理,为现代农业综合信息监测、环境控制以及智能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农作物种植水平。

在温室环境里单个温室即可成为无线传感器网络一个测量控制区,采用不同的传感器节点构成无线网络来测量土壤湿度、土壤成分、pH值、降水量、温度、空气湿度和气压、光照强度、CO2浓度等来获得作物生长的最佳条件,同时将生物信息获取方法应用于无线传感器节点,为温室精准调控提供科学依据,从而达到增加作物产量、改善品质、调节生长周期、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