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数学第2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2椭圆的几何性质教案5湘教版选修1

高中数学第2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2椭圆的几何性质教案5湘教版选修1

高中数学第2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2椭圆的几何性质教案5湘教版选修1
高中数学第2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2椭圆的几何性质教案5湘教版选修1

第五课时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教学目标

1、掌握椭圆的几何性质,掌握用坐标法研究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2、熟练地求弦长、面积、对称等问题

3、培养对数学的理解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

椭圆的定义、几何性质

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

2、探索研究

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坐标法(围绕直线与椭圆的公共点展开的),将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组成方程组,消元后得到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当Δ=0时,直线与椭圆相切;当Δ>0时,直线与椭圆相交;当Δ<0时,直线与椭圆相离。

3、反思应用

例1 当m 为何值时,直线l :y =x +m 与椭圆9x 2+16y 2=144相切、相交、相离?

分析:将直线方程y =x +m 代入椭圆9x 2+16y 2=144中,得9x 2+16(x +m)2=144,

整理,得25x 2+32mx +16m 2-144=0,∵Δ=(32m)2―4·25(16m 2―144)=-576m 2+14400 当Δ=0即m =±5时,直线与椭圆相切;

当Δ>0即-5<m <5时,直线与椭圆相交;

当Δ<0即m <-5或m >5时,直线与椭圆相离。

例2 已知斜率为1的直线l 经过椭圆x 2+4y 2=4的右焦点交椭圆于A 、B 两点,求弦长|AB|。

分析:设A(x 1,y 1),B(x 2,y 2),由椭圆方程知:a 2=4,b 2=1,∴c 2

=3,∴右焦点)0,3(F , ∴直线l 的方程为3-=x y ,代入椭圆得083852=+-x x 5

88)(2||2||,58,53821221122121=-+=-=∴==+∴x x x x x x AB x x x x 小结:弦长公式||1||122x x k AB -+=

例3 过椭圆x 2/16+y 2

/4=1内一点M(2,1)引一条弦AB ,使AB 被点M 平分,求弦AB 所在直线的方程。

解一:当弦AB 的斜率不存在时,弦AB 的方程为x=2,不合题意舍去

设弦AB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y -1=k(x -2),代入椭圆方程并整理得

(4k 2+1)x 2―8(2k 2―k)x +4(k 2―1)2―16=0,又设A(x 1,y 1),B(x 2,y 2),则x 1、x 2为方程的两个根, 于是14)2(42221+-=+k k k x x ,又M 为AB 的中点,21

4)2(222221=+-=+∴k k k x x ,解之得k =-1/2,故所求弦AB 的方程是x +2y -4=0

解二:设A(x 1,y 1),B(x 2,y 2),∵M(2,1)为AB 的中点,∴x 1+x 2=4,y 1+y 2=2

又∵A 、B 两点在椭圆上,∴x 12+4y 12=16,x ,22+4y 22=16,两式相减得x 12-x 22+4(y 12-y 22)

=0,

2

1,21)(421212121-=∴-=++-=--∴AB k y y x x x x y y ,故所求弦AB 的方程是x +2y -4=0 解三:设A(x,y),由M(2,1)为AB 的中点得B(4―x,2―y)

∵A 、B 两点在椭圆上,∴x 2+4y 2=16,(4-x)2+4(2-y)2=16,两式相减得x +2y -4=0,

由于过A 、B 的直线只有一条,故所求弦AB 的方程是x +2y -4=0

小结:解一常规解法;解二是解决有关中点弦问题的常用方法;解三利用曲线系解题。

例4 试确定实数m 的取值范围,使椭圆x 2/4+y 2/3=1上存在两点关于直线l :y =2x +m

对称。

解一:设存在A(x 1,y 1),B(x 2,y 2) 关于直线l :y =2x +m 对称,故可设直线AB 的方程为y =

2x +t ,代入椭圆方程x 2/4+y 2/3=1,并整理得x 2―tx +t 2―3=0,则Δ=t 2―4(t 2―3)>0。

解得-2<t <2。

∵x 1+x 2=t ,∴AB 的中点M 为(t/2,3t/4),∵M 在直线l 上,∴3t/4=2t/2+m,即m =-t/4,从而-1/2<m <1/2.

解二:设存在A(x 1,y 1),B(x 2,y 2) 关于直线l :y =2x +m 对称,,则AB ⊥l ,且AB 的中点M 在l 上,

设AB 的中点M(x 0,y 0),则x 1+x 2=2x 0,y 1+y 2=2y 0,

又∵A 、B 两点在椭圆上,∴3x 12+4y 12=12,3x ,22+4y 22=12,

两式相减得3(x 12-x 22)+4(y 12-y 22)=0,

,43)(4)(3210

021212121y x y y x x x x y y -=++-=--=-∴即y 0=3x 0/2,又y 0=2x 0+m ,解得x 0=-2m ,y 0=-3m ,

∵点M 在椭圆内,134202

0<+∴y x ,即m 2+3m 2<1,解得-1/2<m <1/2. 例5 椭圆中心在坐标原点,焦点在x 轴上,2/3=e ,过椭圆左焦点F 的直线交椭圆于P 、Q 两点,且|PQ|=20/9,OP ⊥OQ ,求此椭圆的方程。

解:设椭圆方程为x 2/a 2+y 2/b 2=1(a >b >0),左焦点F(-c,0)

当PQ ⊥x 轴时,|FP|=|FQ|=b 2/a ,由OP ⊥OQ 知|FO|=|FQ|,即c =b 2/a,

∴ac =a 2-c 2,即e 2+e -1=0,解得2

15,215--=-=e e , 这与条件2/3=e 不符,∴PQ 不垂直x 轴

设PQ :y =k(x +c),P(x 1,y 1),Q(x 2,y 2),∵2/3=e ,∴设a =2t,t c 3=,则b =t ∴椭圆方程可化为x 2+4y 2=4t 2

(t >0),将直线PQ 的方程代入椭圆方程得 041238)41(222222=-+++t t k tx k x k ,则x 1、x 2为方程的根

???

????+-=+-=+∴2222212221414124138k t

t k x x k t k x x ∵OP ⊥OQ ,∴x 1x 2+y 1y 2=0,即0)3()3(2121=+?++t x k t x k x x 整理得:03)(3)1(22212212=++++t k x x t k x x k

03412441)412)(1(2222

422222=++-+-+∴t k k

t k k t t k k ,整理得k 2=4/11, 此时???

????=-=+942733222121t

x x t x x ∵|PQ|=20/9,9

20||1122=-+∴x x k 即1,9

20]916)27332)[(1141(22=∴=--+t t t 所以所求椭圆方程为x 2/4+y 2

=1

4、归纳总结

数学思想: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

知识点: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弦长公式、中点弦问题、对称问题

作业:

1、直线l 与椭圆方程为4x 2+9y 2=36交于A 、B 两点,并且AB 的中点M(1,1),求直线l 的

方程。

2、求焦点)25,0(F ,截直线l :y =2x -1所得弦中点的横坐标为2/7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答案:4x +9y -13=0; x 2/75+y 2/25=1

精美句子

1、善思则能“从无字句处读书”。读沙漠,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胸怀;读太阳,读出了它普照万物的无私;读春雨,读出了它润物无声的柔情。读大海,读出了它气势磅礴的豪情。读石灰,读出了它粉身碎骨不变色的清白。

2、幸福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 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千颗子”的收获. 幸福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幸福是“奇闻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愉悦。幸福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奉献;幸福是“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恬淡。幸福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圣洁。幸福是“壮

圆锥曲线综合试题(全部大题目)含答案

1. 平面上一点向二次曲线作切线得两切点,连结两切点的线段我们称切点弦.设过抛物线 22x py =外一点00(,)P x y 的任一直线与抛物线的两个交点为C 、D ,与抛物线切点弦AB 的交点为Q 。 (1)求证:抛物线切点弦的方程为00()x x p y y =+; (2)求证:112|||| PC PD PQ +=. 2. 已知定点F (1,0),动点P 在y 轴上运动,过点P 作PM 交x 轴于点M ,并延长MP 到点N ,且.||||,0PN PM PF PM ==? (1)动点N 的轨迹方程; (2)线l 与动点N 的轨迹交于A ,B 两点,若304||64,4≤≤-=?AB OB OA 且,求直线l 的斜率k 的取值范围. 3. 如图,椭圆13 4: 2 21=+y x C 的左右顶点分别为A 、B ,P 为双曲线134:222=-y x C 右支上(x 轴上方)一点,连AP 交C 1于C ,连PB 并延长交C 1于D ,且△ACD 与△PCD 的面积 相等,求直线PD 的斜率及直线CD 的倾斜角. 4. 已知点(2,0),(2,0)M N -,动点P 满足条件||||PM PN -=记动点P 的轨迹为W . (Ⅰ)求W 的方程;

(Ⅱ)若,A B 是W 上的不同两点,O 是坐标原点,求OA OB ?的最小值. 5. 已知曲线C 的方程为:kx 2+(4-k )y 2=k +1,(k ∈R) (Ⅰ)若曲线C 是椭圆,求k 的取值范围; (Ⅱ)若曲线C 是双曲线,且有一条渐近线的倾斜角是60°,求此双曲线的方程; (Ⅲ)满足(Ⅱ)的双曲线上是否存在两点P ,Q 关于直线l :y=x -1对称,若存在,求出过P ,Q 的直线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6. 如图(21)图,M (-2,0)和N (2,0)是平面上的两点,动点P 满足: 6.PM PN += (1)求点P 的轨迹方程; (2)若2 ·1cos PM PN MPN -∠=,求点P 的坐标. 7. 已知F 为椭圆22221x y a b +=(0)a b >>的右焦点,直线l 过点F 且与双曲线 12 2 2=-b y a x 的两条渐进线12,l l 分别交于点,M N ,与椭圆交于点,A B . (I )若3 MON π∠= ,双曲线的焦距为4。求椭圆方程。 (II )若0OM MN ?=(O 为坐标原点),1 3 FA AN =,求椭圆的离心率e 。

(完整版)高中数学圆锥曲线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知识点大全—圆锥曲线 一、考点(限考)概要: 1、椭圆: (1)轨迹定义: ①定义一:在平面内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椭圆,两定点是焦点,两定点间距离是焦距,且定长2a大于焦距2c。用集合表示为: ; ②定义二:在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和它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之比是个常数e,那么这个点的轨迹叫做椭圆。其中定点叫焦点,定直线叫准线,常数是离心 率用集合表示为: ; (2)标准方程和性质:

注意:当没有明确焦点在个坐标轴上时,所求的标准方程应有两个。 (3)参数方程:(θ为参数); 3、双曲线: (1)轨迹定义: ①定义一:在平面内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双曲线,两定点是焦点,两定点间距离是焦距。用集合表示为: ②定义二:到定点的距离和它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之比是个常数e,那么这个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其中定点叫焦点,定直线叫准线,常数e是离心率。 用集合表示为:

(2)标准方程和性质: 注意:当没有明确焦点在个坐标轴上时,所求的标准方程应有两个。

4、抛物线: (1)轨迹定义:在平面内到定点和定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抛物线,定点是焦点,定直线是准线,定点与定直线间的距离叫焦参数p。用集合表示为 : (2)标准方程和性质: ①焦点坐标的符号与方程符号一致,与准线方程的符号相反;②标准方程中一次项的字母与对称轴和准线方程的字母一致;③标准方程的顶点在原点,对称轴是坐标轴,有别于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

二、复习点睛: 1、平面解析几何的知识结构: 2、椭圆各参数间的关系请记熟“六点六线,一个三角形”,即六点:四个顶点,两个焦点;六线:两条准线,长轴短轴,焦点线和垂线PQ;三角形:焦点三角形。则椭圆的各性质(除切线外)均可在这个图中找到。

椭圆的参数方程(教案)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8.2椭圆的几何性质(5) ——椭圆的参数方程(教案) 齐鲁石化五中翟慎佳2002.10.25 一.目的要求: 1?了解椭圆参数方程,了解系数a b、「含义。 2. 进一点完善对椭圆的认识,并使学生熟悉的掌握坐标法。 3. 培养理解能力、知识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习椭圆的参数方程。了解它的建立过程,理解它与普通方 程的相互联系;对椭圆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2. 能力目标:巩固坐标法,能对简单方程进行两种形式的互化;能运用参 数方程解决相关问题。 3. 德育目标:通过对椭圆多角度、多层次的认识,经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 认识的上升过程,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重点难点: 1. 重点:由方程研究曲线的方法;椭圆参数方程及其应用。 2. 难点:椭圆参数方程的推导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 引导启发,计算机辅助,讲练结合。 五.教学过程: (一)引言(意义)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不断加深、层层推进的,对椭圆的认识也遵循这一规律。 本节课学习椭圆的参数方程及其简单应用,进一步完善对椭圆认识。(二)预备知识(复习相关) 1. 求曲线方程常用哪几种方法? 答:直接法,待定系数法,转换法〈代入法〉,参数法。 2. 举例:含参数的方程与参数方程

2 “ x = 2t 例如:y =kx+1 (k 参数)含参方程'而I 十1 (t 参数) 3 ?直线及圆的参数方程?各系数意义? (三)推导椭圆参数方程 1. 提出问题(教科书例5) 例题.如图,以原点为圆心,分别以 a b (a>b>0)为半径作两个圆。 点B 是大圆半径OA 与小圆的交点,过点 A 作AN _0x ,垂足为N ,过 点B 作BM _AN ,垂足为M 。求当半径0A 绕点0旋转时点M 的轨迹 的参数方程。 2. 分析问题 本题是由给定条件求轨迹的问 题,但动点较多,不易把握。故采用 间接法 --- 参数法。 引导学生阅读题目,回答问题: (1) 动点M 是怎样产生的? M 与A 、B 的坐标有何联系? (2) 如何设出恰当参数? 设/ AOX=:为参数较恰当。 3. 解决问题(板演) 解:设点M 的坐标(x,y ),是以Ox 为始边,OA 为终边的正角, 取为参数,那么 x=ON=|OA|cos 「, y=NM=|OB|sin 「即 4. 更进一步(板演:化普通方程) -=cos? 分别将方程组①的两个方程变形,得t a 两式平方后相加, '=si n? 是参数方程。 J 5 *實 x = a cos? y =bsin ①引为点M 的轨迹参数方程,「为参数。

椭圆几何性质教学设计流程图

篇一:教学设计-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说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1. 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2-1)第二章第2节,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这节课是结合椭圆图形发现几何性质,再利用椭圆的方程探讨椭圆的几何性质,是数与形的完美结合,让学生在了解如何用曲线的方程研究曲线的性质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到“由数到形,由形到数”的转化,体会了数与形的辨证统一,也从中体验了数学的对称美,受到了数学文化熏陶,为后继研究解析几何中其它曲线的几何性质奠定了重要基础。 2. 教材的内容安排和处理 考虑到椭圆的性质有较多拓展,我将本节内容分为两课时来完成,本课为第一课时,主要介绍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及其初步运用,在解析几何中,利用曲线的方程讨论曲线的几何性质对学生来说是第一次,因此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及认知特点,改变了教材中原有研究顺序,引导学生先从观察课前预习所作的具体图形入手,按照通过图形先发现性质,在利用方程去说明性质的研究思路,循序渐近进行探究。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对椭圆几何性质的理解和运用,而且更应重视对学生进行这种研究方法的思想渗透,通过教师合理的情境创设,师生的共同讨论研究,学生的亲身实践体验,使学生真正意义上理解在解析几何中,怎样用代数方法研究曲线的性质,巩固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达到切实地用数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识上,要掌握如何利用椭圆标准方程的结构特征研究椭圆的几何性质;学生的体验上, 需要关注学生在探究椭圆性质的过程中思维的过程展现,如思维角度和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利用曲线方程研究曲线几何性质的基本方法和离心率定义的给出过程。 二. 学生的学情心理分析 我的任教班是普班,大多数学生的数学基础较为薄弱, 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是很强, 但是他们的思维活跃,参与意识强烈,又具备了高一学习阶段的知识基础,因此依据以上特点,在教学设计方面,我打算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问题情境,结合图形启发引导,组织学生合作探究等形式,都符合我班学生的认知特点,为他们创设了一个自然和谐的课堂氛围。 三. 教学目标 本着新课程标准的贯彻原则,结合我的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掌握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并能初步运用其探索方法研究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亲身的实践体验,利用椭圆的方程讨论椭圆的几何性质,经历由形到数,由数到形的 思想跨越,感知用代数的方法探究几何性质的过程,感受“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的数学真谛,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中的重要地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自然和谐的教学氛围中,通过师生间的、生生间的平等交流,塑造学生团结协作,钻研探究的品质和态度,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椭圆几何性质的发现,学生得到美的感受,体验到探究之后的成功与喜悦。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专题-理科

圆锥曲线专题 【考纲要求】 一、直线 1.掌握直线的点方向式方程、点法向式方程、点斜式方程,认识坐标法在建立形与数的关 系中的作用; 2.会求直线的一般式方程,理解方程中字母系数表示斜率和截距的几何意义:懂得一元二 次方程的图像是直线; 3.会用直线方程判定两条直线间的平行或垂直关系(方向向量、法向量); 4.会求两条相交直线的交点坐标和夹角,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二、圆锥曲线 1.理解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的意义,并能由此利用代数方法判定点是否在曲线上,以 及求曲线交点; 2.掌握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并理解上述曲线在直角坐标系中的标准方程的 推导过程; 3.理解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有关概念及简单的几何特性,掌握求这些曲线方程的基本 方法,并能根据曲线方程的关系解决简单的直线与上述曲线有两个交点情况下的有关问题; 4.能利用直线和圆、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几何判定,确定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并能利用 解析法解决相应的几何问题。 【知识导图】【精解名题】 一、弦长问题 例1 如图,已知椭圆 2 21 2 x y +=及点B(0, -2),过点B引椭圆的割线(与椭圆相交的直线)BD与椭圆交于C、D两点 (1)确定直线BD斜率的取值范围 (2)若割线BD过椭圆的左焦点 12 ,F F是椭圆的右焦点,求 2 CDF ?的面积 y x B C D F1F2 O

二、轨迹问题 例2 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ABCO ,O 是坐标原点,点A 在线段MN 上移动,x=4,y=t (33)t -≤≤上移动,点C 在双曲线 22 1169 x y -=上移动,求点B 的轨迹方程 三、对称问题 例3 已知直线l :22 2,: 1169 x y y kx C =++=,问椭圆上是否存在相异两点A 、B ,关于直线l 对称,请说明理由 四、最值问题 例4 已知抛物线2 :2()C x y m =--,点A 、B 及P(2, 4)均在抛物线上,且直线PA 与PB 的倾斜角互补 (1)求证:直线AB 的斜率为定值 (2)当直线AB 在y 轴上的截距为正值时,求ABP ?面积的最大值 五、参数的取值范围 例5 已知(,0),(1,),a x b y → → == ()a → +⊥()a → - (1)求点P (x, y )的轨迹C 的方程 (2)直线:(0,0)l y kx m k m =+≠≠与曲线C 交于A 、B 两点,且在以点D (0,-1)为圆 心的同一圆上,求m 的取值范围 六、探索性问题 例6 设x, y ∈R ,,i j →→ 为直角坐标平面内x, y 轴正方向上的单位向量,若向量 (2)a x i y j → →→=++,且(2)b x i y j →→→=+-且8a b →→ += (1)求点M (x, y )的轨迹方程 (2)过点(0,3)作直线l 与曲线C 交于A 、B 两点,设OP OA OB → → → =+,是否存在这样的直线l ,使得四边形OAPB 是矩形?若存在,求出直线l 的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详解【免费】

解圆锥曲线问题常用方法+椭圆与双曲线的经典 结论+椭圆与双曲线的对偶性质总结 解圆锥曲线问题常用以下方法: 1、定义法 (1)椭圆有两种定义。第一定义中,r 1+r 2=2a 。第二定义中,r 1=ed 1 r 2=ed 2。 (2)双曲线有两种定义。第一定义中,a r r 221=-,当r 1>r 2时,注意r 2的最小值为c-a :第二定义中,r 1=ed 1,r 2=ed 2,尤其应注意第二定义的应用,常常将 半径与“点到准线距离”互相转化。 (3)抛物线只有一种定义,而此定义的作用较椭圆、双曲线更大,很多抛物线问题用定义解决更直接简明。 2、韦达定理法 因直线的方程是一次的,圆锥曲线的方程是二次的,故直线与圆锥曲线的问题常转化为方程组关系问题,最终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问题,故用韦达定理及判别式是解决圆锥曲线问题的重点方法之一,尤其是弦中点问题,弦长问题,可用韦达定理直接解决,但应注意不要忽视判别式的作用。 3、解析几何的运算中,常设一些量而并不解解出这些量,利用这些量过渡使问题得以解决,这种方法称为“设而不求法”。设而不求法对于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而产生的弦中点问题,常用“点差法”,即设弦的两个端点A(x 1,y 1),B(x 2,y 2),弦AB 中点为M(x 0,y 0),将点A 、B 坐标代入圆锥曲线方程,作差后,产生弦中点与弦斜率的关系,这是一种常见的“设而不求”法,具体有: (1))0(122 22>>=+b a b y a x 与直线相交于A 、B ,设弦AB 中点为M(x 0,y 0),则有02 020=+k b y a x 。 (2))0,0(122 22>>=-b a b y a x 与直线l 相交于A 、B ,设弦AB 中点为M(x 0,y 0)则有02 020=-k b y a x (3)y 2 =2px (p>0)与直线l 相交于A 、B 设弦AB 中点为M(x 0,y 0),则有2y 0k=2p,即y 0k=p. 【典型例题】 例1、(1)抛物线C:y 2 =4x 上一点P 到点A(3,42) (2)抛物线C: y 2 =4x 上一点Q 到点B(4,1)与到焦点F 的距离和最小,则点分析:(1)A 在抛物线外,如图,连PF ,则PF PH =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教学设计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教学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1-1第二章2.1.2第1课时: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这只是单纯地通过曲线建立方程的探究。 而这节课是结合椭圆图形发现几何性质,再利用椭圆的方程探讨椭圆的几何性质,是数与形的完美结合,让学生在了解如何用曲线的方程研究曲线的性质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到“由数到形,由形到数” 的转化,体会了数与形的辨证统一,也从中体验了学数学的乐趣,受到了数学文化熏陶,为后继研究解析几何中其它曲线的几何性质奠定了重要基础。 2. 教材的内容安排和处理 本课为“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这部分内容的第一课时,主要介绍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及其初步运用,在解析几何中,利用曲线的方程讨论曲线的几何性质对学生来说是第一次,因此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及认知特点,改变了教材中原有研究顺序,引导学生先从观察课前预习所作的具体图形入手,按照通过图形先发现性质,在利用方程去说明性质的研究思路,循序渐近进行探究。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对椭圆几何性质的理解和运用,而且更应重视对学生进行这种研究方法的思想渗透,通过教师合理的情境创设,师生的共同讨论研究,学生的亲身实践体验,使学生真正意义上理解在解析几何中,怎样用代数方法研究曲线的性质,巩固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达到切实地用数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并能初步运用其探索方法研究问题,体会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数学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利用曲线方程研究曲线几何性质的基本方法和离心率定义的给出过程。 二.学生的学情心理分析 我的任教班是普班,大多数学生的数学基础较为薄弱, 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是很强, 但是他们的思维活跃,参与意识强烈,又具备了高一学习阶段的知识基础,因此依据以上特点,在教学设计方面,我打算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问题情境,结合图形启发引导,组织学生合作探究等形式,都符合我班学生的认知特点,为他们创设了一个自然和谐的课堂氛围。 三.教学目标 本着新课程标准的贯彻原则,结合我的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掌握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并能初步运用其探索方法研究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亲身的实践体验,利用椭圆的方程讨论椭圆的几何性质,经历由形到数,由数到形,的思想跨越,感知用代数的方法探究几何性质的过程,感受“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

(完整word版)高中数学圆锥曲线结论(最完美版本)

椭 圆 1. 点P 处的切线PT 平分△PF 1F 2在点P 处的外角. 2. PT 平分△PF 1F 2在点P 处的外角,则焦 点在直线PT 上的射影H 点的轨迹是以 长轴为直径的圆,除去长轴的两个端 点. 3. 以焦点弦PQ 为直径的圆必与对应准线相离. 4. 以焦点半径PF 1为直径的圆必与以长轴为直径的圆内切. 5. 若000(,)P x y 在椭圆22 221x y a b +=上,则过0 P 的椭圆的切线方程是00221x x y y a b +=. 6. 若000(,)P x y 在椭圆22 221x y a b +=外 ,则过 Po 作椭圆的两条切线切点为P 1、P 2,则切点弦P 1P 2的直线方程是 00221x x y y a b +=. 7. 椭圆22 221x y a b += (a >b >0)的左右焦点 分别为F 1,F 2,点P 为椭圆上任意一点12F PF γ∠=,则椭圆的焦点角形的面积为1 2 2tan 2 F PF S b γ ?=. 8. 椭圆 22 22 1x y a b +=(a >b >0)的焦半径公式: 10||MF a ex =+,20||MF a ex =-(1(,0)F c - , 2(,0)F c 00(,)M x y ). 9. 设过椭圆焦点F 作直线与椭圆相交 P 、 Q 两点,A 为椭圆长轴上一个顶点,连结AP 和AQ 分别交相应于焦点F 的椭圆准线于M 、N 两点,则MF ⊥NF. 10. 过椭圆一个焦点F 的直线与椭圆交于 两点P 、Q, A 1、A 2为椭圆长轴上的顶 点,A 1P 和A 2Q 交于点M ,A 2P 和A 1Q 交于点N ,则MF ⊥NF. 11. AB 是椭圆22 221x y a b +=的不平行于对称轴 的弦,M ),(00y x 为AB 的中点,则 2 2OM AB b k k a ?=-, 即0 20 2y a x b K AB -=。 双曲线 1. 点P 处的切线PT 平分△PF 1F 2在点P 处的内角. 2. PT 平分△PF 1F 2在点P 处的内角,则焦点在直线PT 上的射影H 点的轨迹是以长轴为直径的圆,除去长轴的两个端点. 3. 以焦点弦PQ 为直径的圆必与对应准线相交. 4. 以焦点半径PF 1为直径的圆必与以实轴为直径的圆相切.(内切:P 在右支;外切:P 在左支) 5. 若000(,)P x y 在双曲线22 221x y a b -=(a >

2.2.2椭圆的几何性质(教案)

2.2.2椭圆的几何性质(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椭圆的几何性质,掌握a、b、c、e的几何意义及相互关系; 2、掌握由曲线方程研究曲线性质的一般方法; 3、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椭圆的几何性质。  复习: 1.椭圆的定义 2.椭圆的标准方程  讲授新课: 1、范围: 2、对称性:x轴、y轴是椭圆的对称轴,原点是椭圆的对称中心即椭圆中心。 3、顶点:、、、 线段、线段分别叫椭圆的长轴和短轴,它们的长分别等于2a和2b; a、b的几何意义:a、b分别叫做椭圆的长半轴长和短半轴长。 思考:已知椭圆的长轴和短轴,怎样确定椭圆焦点的位置? 4、离心率: 离心率的取值范围:因为 a > c > 0,所以0

(2)描点作图.先描点画出椭圆在第一象限内的图形,再利用椭圆的对称性就可以画出整个椭圆(图2-19).要强调:利用对称性可以使计算量大大减少。 练习: 一、下列各组椭圆中,哪个更接近于圆? 二、求下列椭圆的长轴长、短轴长、离心率、焦点和顶点坐标: 三、(理)根据下列条件,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1)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轴上,长轴、短轴的长分别是8和6; (2)中心在原点,一个焦点坐标为(0,5)短轴长是4; (3)对称轴都在坐标轴上,长轴的长为10,离心率是0.6; (4)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轴上,右焦点到短轴的距离为2,到右顶点的距离为1。 四、(理)设F是椭圆的一个焦点,是短轴,求这个椭圆的离心率。小结:

罗老师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教案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编写:罗万能审核:高二数学组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学会由椭圆的标准方程探索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的方法与步骤。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掌握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培养猜想能力,合情推理能力,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归纳的能力;培养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加强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的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民主开放的课堂气氛中,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于探索、发现、创新的精神; (2)通过探究,体验挫折的艰辛与成功的快乐,激发学习热情;通过数与形的辨证统一,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通过对椭圆对称美的感受,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难点】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电脑,课件,几何画板,三角板,圆规。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启发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引入 1.椭圆的定义 2.椭圆的标准方程 3.椭圆中a,b,c 的关系 (二)探究问题,观察发现 1. 椭圆22 221(0)x y a b a b +=>>的范围 引导学生观察椭圆的图形得出椭圆的范围,进而用代数的方法,由椭圆的标 准方程22 221(0)x y a b a b +=>>得出椭圆的范围。 教师推导出横坐标x 的范围,由学生类比得出纵坐标y 的范围 结论:椭圆在直线x=±a 和直线y=±b 所围成的矩形里(如图). 形依于数,数寓于形,数形相互依存,数形结合的思想是研究数学问题常用到的思想,也是一个重要的方法 【师生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椭圆的图形得出椭圆的范围并通过代数的方法,由 椭圆的标准方程22 221x y a b +=得出椭圆的范围。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观察、推导出椭圆的范围,并独立完成练习1以加深对椭圆范围的理解。 【学情预设】 在《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中,学生已由椭圆的定义探究过|1OA |=a ,|1OB |=|2OB |=b ,因而本节课在引导学生从观察椭圆的图形得出椭圆的范围应 1 A 2 A 1 B 2 B

高考数学圆锥曲线综合题型归纳解析

圆锥曲线综合题型归纳解析 【知识点精讲】 一、定值问题 解析几何中定值问题的证明可运用函数的思想方法来解决.证明过程可总结为“变量——函数——定值”,具体操作程序如下: (1)变量——选择适当的量为变量; (2)函数——把要证明为定值的量表示成变量的函数; (3)定值——化简得到函数的解析式,消去变量得到定值。 求定值问题常见的方法有两种: (1)从特殊情况入手,求出定值,在证明定值与变量无关; (2)直接推理、计算,并在计算过程中消去变量,从而得到定值。 二、求最值问题常用的两种方法 (1)几何法:题中给出的条件有明显的几何特征,则考虑用几何图形的性质来解决。 (2)代数法:题中给出的条件和结论的几何特征不明显,则可以建立目标函数,在求该函数的最值。求函数的最值常见的方法有基本不等式法、单调性法、导数法、和三角换元等,这是代数法。 三、求定值、最值等圆锥曲线综合问题的“三重视” (1)重视定义在解题中的应用(优先考虑); (2)重视曲线的几何特征特别是平面几何的性质与方程的代数特征在解题中的作用; (3)重视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在解题中的应用(涉及弦长、中点要用)。 四、求参数的取值范围 根据已知条件及题目要求建立等量或不等量关系,再求参数的范围。 题型一、平面向量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思路提示】解决平面向量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问题要把几何特征转化为向量关系,并把向量用坐标表示。常见的应用有如下两个: (1)用向量的数量积解决有关角的问题: ①直角12120a b x x y y ?=+=r r g ; ②钝角10||||a b a b ?-<= == r r r r g r r g 。

高中数学_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教学目标: 1.掌握椭圆的几何性质:范围、对称性、顶点、长轴、短轴、离心率。 2.能根据几何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重点: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难点:椭圆的离心率与椭圆关系。

学情分析 学习解析几何以来,利用方程讨论和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尚属首次,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迫切希望掌握利用方程研究曲线几

何性质的方法. 学生在学习了直线和圆的方程之后,对直线和圆方程的特点比较熟悉,通过类比能够掌握椭圆标准方程的结构特征。同时,在函数和不等式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储备了利用等量关系寻找不等关系、图象的对称性、顶点的概念等基本能力。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层次有所积累,因此,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利用方程自主探究曲线性质的能力。 学生整体素质较高,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强,他们思维活跃,参与意识强烈,又具备了高一学习阶段的知识基础,因此依据以上特点,在教学设计方面,我打算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问题情境,结合图形启发引导,组织学生合作探究等形式,符合我班学生的认知特点,为他们创设了一个自然和谐的课堂氛围。 效果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2—1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它是在学完椭圆的标准方程的基础上,通过研究椭圆的标准方程来探究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利用曲线方程研究曲线的性质,是解析几何的主要任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让学生了解了椭圆的几何性质,又让学生初步体会了利用曲线方程来研究其性质的过程,同时也为下一步学习双曲线和抛物线的性质做好了铺垫。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绝大多数的同学都能掌握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特别是对于本节的重难点离心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解题技巧总结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解题 技巧总结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解圆锥曲线问题的常用方法大全 1、定义法 (1)椭圆有两种定义。第一定义中,r 1+r 2=2a 。第二定义中,r 1=ed 1 r 2=ed 2。 (2)双曲线有两种定义。第一定义中,a r r 221=-,当r 1>r 2时,注意r 2的最小值为c-a :第二定义中,r 1=ed 1,r 2=ed 2,尤其应注意第二定义的应用,常常将 半径与“点到准线距离”互相转化。 (3)抛物线只有一种定义,而此定义的作用较椭圆、双曲线更大,很多抛物线问题用定义解决更直接简明。 2、韦达定理法 因直线的方程是一次的,圆锥曲线的方程是二次的,故直线与圆锥曲线的问题常转化为方程组关系问题,最终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问题,故用韦达定理及判别式是解决圆锥曲线问题的重点方法之一,尤其是弦中点问题,弦长问题,可用韦达定理直接解决,但应注意不要忽视判别式的作用。 3、解析几何的运算中,常设一些量而并不解解出这些量,利用这些量过渡使问题得以解决,这种方法称为“设而不求法”。设而不求法对于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而产生的弦中点问题,常用“点差法”,即设弦的两个端点A(x 1,y 1),B(x 2,y 2),弦AB 中点为M(x 0,y 0),将点A 、B 坐标代入圆锥曲线方程,作差后,产生弦中点与弦斜率的关系,这是一种常见的“设而不求”法,具体有: (1))0(122 22>>=+b a b y a x 与直线相交于A 、B ,设弦AB 中点为M(x 0,y 0),则有 020 20=+k b y a x 。 (2))0,0(122 22>>=-b a b y a x 与直线l 相交于A 、B ,设弦AB 中点为M(x 0,y 0)则有02 020 =-k b y a x (3)y 2=2px (p>0)与直线l 相交于A 、B 设弦AB 中点为M(x 0,y 0),则有2y 0k=2p,即y 0k=p. 【典型例题】 例1、(1)抛物线C:y 2=4x 上一点P 到点A(3,42)与到准线的距离和最小,则点 P 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 (2)抛物线C: y 2=4x 上一点Q 到点B(4,1)与到焦点F 分析:(1)A 在抛物线外,如图,连PF ,则PF PH =现,当A 、P 、F 三点共线时,距离和最小。

完整word版,椭圆(高三复习课教案)

椭圆(高三复习课) 恩平市第一中学张雪梅 一、教学内容分析 圆锥曲线是解析几何的主体内容,也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而椭圆是圆锥曲线的起始部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但让学生对椭圆的知识结构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而且在处理问题时,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定义,正确选用标准方程,恰当利用几何性质,合理的分析,准确的计算,并且为复习双曲线和抛物线奠定了基础。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本班是普通文科班,此课之前,学生已经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1—1》(A版)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中学习过相关内容。此时,学生已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和学习兴趣。总体上来讲,由于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不强,创造力较弱,分析问题不透彻,知识体系不完整,使得学生在对椭圆定义的理解及其标准方程的灵活运用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根据尝试教学法,教学过程中遵循“练习探索——自主复习——课堂研究——巩固运用”的四个要素,侧重学生的“练”、“思”、“究”的自主学习。通过学生的“练”、“思”、“究”,再到教师的“讲”,使学生的学习达到“探索有所得,研究获本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椭圆的定义;准确地写出椭圆两种形式的标准方程;能根据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画出椭圆的几何图形;并概括出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椭圆的实际背景,了解椭圆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理 解数形结合的思想,并能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结合椭圆的有关性质,解决椭圆的简单应用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与同学、老师的交流、合作与探究,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通过对椭圆的定义、几何图形、基本性质的探索,体会椭圆的几何图形与方程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规律,感受数学的严谨性;逐步形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思维习惯。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1、掌握椭圆的定义,几何图形,标准方程及简单的几何性质。 2、了解椭圆的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椭圆的定义和简单几何性质的应用,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 五、教学过程

高中数学《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教案

课 题:8.2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一) 教学目的: 1.熟练掌握椭圆的范围,对称性,顶点等简单几何性质2.掌握标准方程中c b a ,,的几何意义,以及e c b a ,,,的相互关系 3.理解、掌握坐标法中根据曲线的方程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椭圆的几何性质 教学难点:如何贯彻数形结合思想,运用曲线方程研究几何性质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内容分析: 根据曲线的方程,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并正确地画出它的图形,是解析几何的基本问题之一,根据曲线的条件列出方程,如果说是解析几何的手段,那么根据曲线的方程研究它的性质、画图就是解析几何的目的 怎样用代数的方法来研究曲线原性质呢?本节内容为系统地按照方程来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提供了一个范例,因此,本节内容在解析几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应从哪些方面来讨论一般曲线的几何性质,从而对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彼此之间的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对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有更深的了解 通过对椭圆几种画法的学习,能深化对椭圆定义的认识,提高画图能力;通过几何性质的简单的应用,了解到如何应用几何性质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节内容的重点是椭圆的几何性质――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准线方程;根据方程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的思路与方法;椭圆的几种画法。难点是椭圆的离心率、准线方程及椭圆的第二定义的理解,关键是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与椭圆图形的对应关系,理解关掌握两种椭圆的定义的等价性 根据教学大纲的安排,本节内容分4个课时进行教学,本节内容的课时分配作如下设计:第一课时,椭圆的范围、对称性、顶点坐标、离心率、椭圆的画法;第二课时,椭圆的第二定义、椭圆的准线方程;第三课时,焦半径公式与椭圆的标准方程;第四课时,椭圆的参数方程及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椭圆定义:在平面内,到两定点距离之和等于定长(定长大于两定点间的距离)的动点的轨迹 2.标准方程:12222=+b y a x ,122 22=+b x a y (0>>b a )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综合--求轨迹方程

圆锥曲线综合--求轨迹方程 教学任务 教学流程说明 教学过程设计 圆锥曲线综合--求轨迹方程 求轨迹的常用方法: (1)定义法:如果能够确定动点的轨迹满足某已知曲线的定义,则可由曲线的定义直接写出方程; (2)代入求轨法(坐标平移法或转移法):若动点P(x,y)依赖于另一动点Q(x 1,y 1)的变化而变化,并且Q(x 1,y 1) 又在某已知曲线上,则可先用x 、y 的代数式表示x 1、y 1,再将x 1、y 1带入已知曲线得要求的轨迹方程; (3)直接法:直接通过建立x 、y 之间的关系,构成F(x,y)=0,是求轨迹的最基本的方法; (4)待定系数法:所求曲线是所学过的曲线:如直线,圆锥曲线等,可先根据条件列出所求曲线的方程, 再由条件确定其待定系数,代回所列的方程即可 (5)参数法:当动点P (x,y )坐标之间的关系不易直接找到,也没有相关动点可用时,可考虑将x 、y 均 用一中间变量(参数)表示,得参数方程,再消去参数得普通方程。 1、(1)一动圆过定点)0,1(A 且与定圆16)1(2 2 =++y x 相切,求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 (2)又若定点)0,2(A 定圆为4)2(22 =++y x 呢? 2、△ABC 中,B (-3,8)、C (-1,-6),另一个顶点A 在抛物线y 2=4x 上移动,求此三角形重心G 的轨迹方程.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2,{},2,{-=+=y x y x 8=+。求动点),(y x M 的轨迹C 的方程; 一、填空: 1.平面内到点A (0,1)、B (1,0)距离之和为2的点的轨迹为 2.已知M (-2,0)、N (2,0),动点P 满足|PM |-|PN |=4,则动点P 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____ 3.已知lg(2),lg |2|,lg(16)x y x -成等差数列,则点(,)P x y 的轨迹方程 __ 4.P 是椭圆15 92 2=+y x 上一点,过P 作其长轴垂线,M 是垂足,则PM 中点轨迹方程为______ 5.点M 到F (3,0)的距离比它到直线x+4=0 的距离小1,则点M 的轨迹方程是 6.动点p 与定点A(-1,0), B(1,0)的连线的斜率之积为-1,则p 点的轨迹方程是 。 7、动圆与x 轴相切,且被直线y=x 所截得的弦长为2,则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为 。 8、倾斜角为 4 π 的直线交椭圆42 x +y 2=1于A 、B 两点,则线段AB 中点的轨迹方程是 9、理)两条直线ax+y+1=0和x -ay -1=0(a ≠±1)的交点的轨迹方程是 二、选择: 10、,a b 为任意实数,若(,)a b 在曲线(,)0f x y =上,则(,)b a 也在曲线(,)0f x y =上,那么曲线(,)0f x y =的几何特征是( ) (A )关于x 轴对(B )关于y 轴对称 (C )关于原点对称 (D )关于直线x -y =0对称 11、方程2 2 2 2 (1)0x x y ++-=的图象是( ) (A )y 轴或圆(B )两点(0,1)与(0,-1)(C )y 轴或直线y =1±(D )答案均不对 12、若一动圆与两圆x 2+y 2=1, x 2+y 2-8x+12=0都外切,则动圆圆心的轨迹为: ( ) A 、抛物线 B 、圆 C 、双曲线的一支 D 、椭圆 三、解答 17、已知动点p 到定点F (1,0)和直线x=3的距离之和等于4,求p 点的轨迹方程。 18、抛物线y 2=x +1,定点A (3,1),B 是抛物线上任意一点,点P 在AB 上满足 BP :P A =1:2,当点B 在抛物线上运动时,求点P 的轨迹方程并指出轨迹是什么曲线? 19、理)过原点作直线l 和抛物线642 +-=x x y 交于A 、B 两点,求线段AB 中点M 的轨迹方程。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问题常用方法经典例题(含答案)

专题:解圆锥曲线问题常用方法(一) 【学习要点】 解圆锥曲线问题常用以下方法: 1、定义法 (1)椭圆有两种定义。第一定义中,r 1+r 2=2a 。第二定义中,r 1=ed 1 r 2=ed 2。 (2)双曲线有两种定义。第一定义中,a r r 221=-,当r 1>r 2时,注意r 2的最小值为c-a :第二定义中,r 1=ed 1,r 2=ed 2,尤其应注意第二定义的应用,常常将 半径与“点到准线距离”互相转化。 (3)抛物线只有一种定义,而此定义的作用较椭圆、双曲线更大,很多抛物线问题用定义解决更直接简明。 2、韦达定理法 因直线的方程是一次的,圆锥曲线的方程是二次的,故直线与圆锥曲线的问题常转化为方程组关系问题,最终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问题,故用韦达定理及判别式是解决圆锥曲线问题的重点方法之一,尤其是弦中点问题,弦长问题,可用韦达定理直接解决,但应注意不要忽视判别式的作用。 3、解析几何的运算中,常设一些量而并不解解出这些量,利用这些量过渡使问题得以解决,这种方法称为“设而不求法”。设而不求法对于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而产生的弦中点问题,常用“点差法”,即设弦的两个端点A(x 1,y 1),B(x 2,y 2),弦AB 中点为M(x 0,y 0),将点A 、B 坐标代入圆锥曲线方程,作差后,产生弦中点与弦斜率的关系,这是一种常见的“设而不求”法,具体有: (1))0(122 22>>=+b a b y a x 与直线相交于A 、B ,设弦AB 中点为M(x 0,y 0),则 有 020 20=+k b y a x 。 (2))0,0(122 22>>=-b a b y a x 与直线l 相交于A 、B ,设弦AB 中点为M(x 0,y 0)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教案(绝对经典)

第2课时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错误!题型分类 深度解析 考点一 椭圆的性质 【例1】 (1)已知椭圆C :x 2a 2+y 2 b 2=1(a >b >0)的左、右顶点分别为A 1,A 2,且以线段A 1A 2为直径的圆与直线bx -ay +2ab =0相切,则C 的离心率为( ) A.63 B.33 C.23 D.13 (2)已知椭圆E :x 2a 2+y 2 b 2=1(a >b >0)的右焦点为F ,短轴的一个端点为M ,直线l :3x -4y =0交椭圆E 于A ,B 两点.若|AF |+|BF |=4,点M 到直线l 的距离不小于4 5,则椭圆E 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 A.? ?? ??0,32 B.??? ?0,34 C.?? ?? ??32,1 D.??? ?3 4,1 解析 (1)以线段A 1A 2为直径的圆是x 2+y 2=a 2,又与直线bx -ay +2ab =0相切, 所以圆心(0,0)到直线的距离d =2ab a 2+b 2 =a ,整理为a 2=3b 2 ,即b a =13. ∴e =c a =a 2- b 2a = 1-??? ?b a 2 = 1-? ?? ??132=63. (2)设左焦点为F 0,连接F 0A ,F 0B ,则四边形AFBF 0为平行四边形. ∵|AF |+|BF |=4, ∴|AF |+|AF 0|=4,∴a =2. 设M (0,b ),则4b 5≥4 5,∴1≤b <2. 离心率e =c a = c 2a 2= a 2- b 2a 2= 4-b 24∈? ???? 0,32. 答案 (1)A (2)A 规律方法 求椭圆离心率的方法 (1)直接求出a ,c 的值,利用离心率公式直接求解. (2)列出含有a ,b ,c 的齐次方程(或不等式),借助于b 2=a 2-c 2消去b ,转化为含有e 的

圆锥曲线的综合经典例题(有答案)

经典例题精析 类型一:求曲线的标准方程 1. 求中心在原点,一个焦点为且被直线截得的弦AB的中点横 坐标为的椭圆标准方程. 思路点拨:先确定椭圆标准方程的焦点的位置(定位),选择相应的标准方程,再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定量). 解析: 方法一:因为有焦点为, 所以设椭圆方程为,, 由,消去得, 所以 解得 故椭圆标准方程为 方法二:设椭圆方程,,, 因为弦AB中点,所以, 由得,(点差法) 所以 又

故椭圆标准方程为. 举一反三: 【变式】已知椭圆在x轴上的一个焦点与短轴两端点连线互相垂直, 且该焦点与长轴上较近的端点的距离为.求该椭圆的标准方程. 【答案】依题意设椭圆标准方程为(), 并有,解之得,, ∴椭圆标准方程为 2.根据下列条件,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1)与双曲线有共同的渐近线,且过点; (2)与双曲线有公共焦点,且过点 解析: (1)解法一:设双曲线的方程为 由题意,得,解得, 所以双曲线的方程为 解法二:设所求双曲线方程为(),

将点代入得, 所以双曲线方程为即 (2)解法一:设双曲线方程为-=1 由题意易求 又双曲线过点,∴ 又∵,∴, 故所求双曲线的方程为. 解法二:设双曲线方程为, 将点代入得, 所以双曲线方程为. 总结升华:先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双曲线标准方程的焦点的位置(定位),选择相应的标准方程,再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在第(1)小题中首先设出共渐近线的双曲线系方程. 然后代点坐标求得方法简便.第(2)小题实轴、虚轴没有唯一给出.故应答两个标准方程. (1)求双曲线的方程,关键是求、,在解题过程中应熟悉各元素(、、、及 准线)之间的 关系,并注意方程思想的应用. (2)若已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可设双曲线方程为 (). 举一反三: 【变式】求中心在原点,对称轴在坐标轴上且分别满足下列条件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1)一渐近线方程为,且双曲线过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