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潜心研究

潜心研究

语文
潜心研究,统筹规划,提高成绩
辛苦的2010学年过去了,回顾那一段备考的日子,我只能说,我们金晖学校九年级语文老师与全市所有的九年级教师一样,相当努力,甚至可以说是呕心沥血了。可喜的是,我们的备考工作在在教研室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在学校领导的重视下,在教研组全体语文教师的精心策划和兄弟学校同仁的支持帮助下,圆满的完成了任务。值得欣慰的是,我们的付出换来了丰硕的成果。
2010年金晖中考成绩,就语文学科而言,我不敢说所有的同学和家长都对自己的中考成绩满意,但就整体而言,还算差强人意。141位参加中考的同学,130份以上的20人,占总人数14、2%,其中122份以上的有53人,占35、42%,位居全市第一;83份以下的有2人。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我们金晖的领导、四年来教过这一届学生的所有老师和本届初四同学共同努力的结果。
当然,成绩已成过去。2010年,留给我们的只有反思,这一年我们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复习备考工作的。
一、初四中考语文备考做法总结
如果要说我们取得了一点成绩,值得总结的话,那就特别应该总结这一年中,我们做了些什么,是怎么做的,又为什么要这样做。
1、潜心研究,明确目标
这里的研究不是平时所说的教学研究,而是围绕中考开展的研究。
(1)研究中考:研究考纲,研究中考试题。
所谓的考纲就是《初中学业考试指导与训练》,通俗一点说就是中考的指挥棒,它指导了烟台中考的方向,规定了初中毕业学生语文学科学业能力要求、考试的内容、考试的形式及试卷结构,还有具体的题型示例。把这些问题琢磨透彻,我们就有了应对的策略,会少走许多弯路。
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研究考点,研究题型样式,研究试题变化的动态。烟台中考试题由四个板块构成:卷面、积累与运用、阅读、作文。每一部分涵盖哪些内容,有哪些考点,出现过哪些考题,会有什么变化,我们始终清楚明白。古诗古文是烟台语文中考的重头戏,占40几分的分值。语文试题中只有这一部分是出自语文课本,是可以抓得住的。那我们就作为重点之一,不仅仅是放在复习的第一步,而且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事实证明,还是有效果的。几次模拟考试,这一部分的得分率一直很高。
(2)研究学生
每一个小阶段,我们都会进行总结,仔细研究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不足,应该发扬的是什么,需要重点弥补的是什么。按照中考单科成绩的等级分类,我们也将自己的学生进行分类,哪些学生是可以冲刺优秀的,哪些要

稳定在优秀的,哪些学生则可避免进入不合格的层次,我们努力做到心中有数,并且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
具体研究某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状态,学习能力。针对这个学生具体该采取哪些办法能激发潜能、扬长避短,我们都会用心揣摩。将鼓励、表扬、沟通、交流、说服、批评、限制等等教育手段分别用上不同学生的身上。
研究整个初四复习的某一个阶段学生可能出现或正在出现的心理问题,并据此及时调整复习方法,调整学生的心态,采取应对策略和措施,努力提高课堂效率,以期收到最佳的复习效果。
研究学习方法。面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小到一个字的书写、一句话的表达,大到一个知识点的掌握、知识的概括归类,都可以和学生一起琢磨一些方法,方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为学生的学习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3)研究语文学科动态。
关注所有语文学科的有关事情。例如,早在去年中考我们就知道今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默写将适当增加分值和灵活度。我们不仅仅早早的提前介入训练,而且还采取各种方式方法加大了训练的力度。
关注语文网。时常浏览各种语文网站,了解语文教学和复习的新动态,掌握教改的新方向,做到博采众长。
关注高考。中考向来是跟着高考走的,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还要随时了解高考有关的事项,比如,近几年各大省市的高考题。
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做一个教书匠,我们要做一个有思想、有智慧的教育工作者。
2、统筹规划,点滴落实,共同完善
我们有长规划,还有短安排;有统一规划部署,又有分层个别落实。
自从进入初四,就有初四整个学年的大致的计划和安排:什么时候结束新课,怎样加快进度结束新课;什么时候开始复习,分几个阶段进行,先从哪里开始,复习工作该怎么抓等等,这是长规划。还要短安排,每一个阶段具体内容怎么落实,由谁落实;备课组长如何指导、如何把关;同一内容,不同层次班级如何从不同层面落实,用什么办法落实;每一内容可能出现哪些问题,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是什么。大的方向,小的环节,我们初四语文备课组共同面对。
我们分工明确,又精诚合作。上新课,我们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复习课,我们都提前分任务到人。特别是古诗文和文言注释部分。进行不同的分工,将每一篇古文的重点知识、课下注释,每一册书的古诗文考查点、以电子备课的形式罗列出来,并打印成册,发给每个学生。任务分工明确,但又是灵活的,例如在最后的模拟冲刺阶段,我

们每个人自编一套模拟试题,每个老师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特点去选择运用。每位老师都是主动地、愉快地接受分给自己的任务,从来没有人有丝毫的怨言。
在这一年初四语文教学中,最让我欣喜和感动的事情,是每当我们中某一个人有一个新的想法,立即就会有其他人将这个创意进行补充和完善。例如,徐老师上《出师表》一课时把部分复习资料印发给学生,我就想到了应该把手头所有的关于这篇古文的资料,系统的整理出来,一块编成"学案"发给学生。我把语言技能考查部分单独出了一份练习强化题,徐老师、刘老师立即想到把所有的文学常识编印成资料......
我们绝对是资源共享,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我从上一届初四下来,肯定我的相关资料相对多一些,我向大家提供素材。同时,我要求大家做到的,我自己一定先做到。大家有素材,有范例,做事情才心里有底。我们共同出谋划策,不论是谁,有什么新鲜的想法,立即就说出来。我们共同完善每一个教学细节,忘不了我们三人就"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里的"芳"字的解释,各自找资料,打电话......这样的争论,各自埋头找资料、找依据,每天都在发生。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几乎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我记忆中最鲜活的事,是徐老师、刘老师急惶惶的跑来问"你们刚才说的啥?你们刚说的是哪个词?应该怎么理解啊?"生活是由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细节构成的,感动着我们的正是这些细节。
流逝的是年华,留下的是故事。
3、关注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孩子
再明确的目标,再好的安排部署,要靠学生去落实,毕竟学习的主体是学生。
对学生,我们力求做到严而有格,爱而有度。对学生,特别是毕业班的学生,从严要求。每一个复习阶段,都要对他们提出不同的目标,并要让他们去努力实现这个目标,并从中体会到实现目标的乐趣。
我们要爱而有度。爱自己的学生,很多老师能做到。可难做到的就是一种"度"的把握,是一种分寸地把握。爱原自一种心意,对学生的爱还体现在自己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次摇头或点头、一句关心的话、一个细小提醒的动作。对学生的爱还体现在学生做错了,老师批评了,事后还要沟通,要讲明白为什么要批评他,他错在那里,他该怎么去改正,话不说人不知,理不讲人不明。学生感受到你是爱他们的,你是真心在帮助他,他才会容易听进你所说的,才会接受你的教育方式,教育手段才能变成有效的。
二、对新初四语文教学的几点建议
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特别是语文教学。总觉得有很多好的想法

没有及时地落实。对于新初四,有几点想法,仅供参考:
1、初四语文复习应早一点开始
最好初四上学期结束新课,将初四下学期整个学期用来复习。
2、语文教学应重视单元教学的特点
一个学期,学完两册书的内容,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语文单元教学的特点。不必每一个单元、每一篇课文平均分配时间精力,我们可以以靠近中考为导向,重点落实好古文古诗的学习,其他现代文的单元关注名家名篇和与中考有关的议论文篇目,其他的内容可以略学,或是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有些篇目可以放手让学生作为阅读材料阅读就可以。
3、复习课共分三轮:第一轮古诗文复习,最好从九下倒着往六上复习,趁热打铁,而且所花的时间相对较长;第二轮现代文,以三种文体为主,贯穿基础知识。第三轮模拟测试。
第一轮:以册为单位停止温习,到四月底到五月初完毕。
详细的做法:一切的字词、相关的作家作品、古代文中的讲读课的知识点、白话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的含义和用法等等,都梳理出来印发给学生。
落实的措施:复习这个单元时,教师重点讲解,将一个单元的知识系统化,并归纳成册。每册统考一次。其中需求背诵的古文、古诗、古代文都曾经先打印出来,让先生背诵、小测、补考过关。
这样拉网式的温习,就是为了可以抓落实。有言道"宁可错杀三千,绝不漏网一人"说的也不过是这样的境界。
第二轮以板块温习,结合《指导》来进行,五月底到六月初。
第三轮次重要是中考模仿卷和各地的质检卷
使参与者吃透温习内容,明了温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商榷处理方法,及时调整温习进度,掌握正确方向,防止走弯路,少做无用功。
4、加大阅读量。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的提高,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这其中大量的阅读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基本上能做到在繁忙的教学中,每周挤出一节到两节课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自由大量阅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既开拓了视野,又提高了能力。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5、探索技巧与方法,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到了初四,学生经过三年的知识积累,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学习后面的知识应该将前面的知识连贯起来,形成一种知识链。特别是文言词汇的积累,文体知识的系统性,老师应该引领学生对所掌握的知识有一定的宏观驾驭能力。学到后面,能立即想到前面。知识形成系统化和连贯性后,既不容易忘记,又有利于灵活运用。
方法总比问题多,只要大家发挥集体

的智慧,我相信是能够把事情做好的。(金晖学校 赵建敏)

群策群力 高效复习
近几年来,我校中考语文成绩一直名列全市前茅。2010年再续辉煌,以优秀率35.19%成绩名列全市第一。这份成绩得益于学校领导对语文教学的一贯重视与支持,得益于我们有一个良好的语文合作教学氛围和一支团结协作、认真扎实的团队。
在这个团队中,初一、二就像根的事业,是摸索与建立,因为根的深度才能决定树的高度;初三好比枝干,他的强大才能决定树生存的空间;只有做到这些,初四才能开花结果。四个年级的传送过程,好比是一次拔河,需要同心协力,共创辉煌。我很庆幸,在这样一个优秀的团队中教学。下面是我校在备战中考中的一些做法:
一、合作研究中考的动向。
开学初,我和王秀强老师坐在一起的第一件事,就是合作研究中考的动向。
中考试题具有导向性、权威性、科学性等特点,对中考复习具有重要的指导、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研究它,可以预测试题变化趋势,把握中考热点问题,了解中考试题的广度和难度,可以避免复习过难、过偏,面面俱到或知识训练不到位的弊端。
近几年中考试题,在结构、命题内容和题型题量上渐趋于稳定与成熟。测试目的明确,我们主要从四方面研究:
1、 对历年中考试题整体研究--找共性
2、 对近两年中考试题重点研究--找趋势
3、 对相同考点的试题对比研究--找变化
4、 对各地中考试题集中研究--找信息
例如2009年《邹忌讽齐王纳谏》,除了常规的停顿,字词句的解释,课文内容理解外,最后一题将邹忌讽齐威王与扁鹊劝蔡桓公两篇文章作比较,分析劝谏方式的不同所带来的不同的效果。我们找到古文阅读考查的趋势,重视主题、内容、形象、写法等方面的分析比较,考查学生整合材料,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尽管今年中考并未涉及这一类型题,但平日复习中的训练,加强了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育的一个新课题,渗透写作与口语交际 ,突出学习过程的探究性,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筛选信息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2008年综合性学习围绕奥运圣火在珠峰的传递和"汶川大地震"设题,体现学生的人文关怀。
2009年综合性学习是"推介烟台旅游文化,打造烟台旅游品牌"。
这与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综合性学习要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要开发地方教材,培养爱国爱乡的感情"相一致。我们在复习中找到这条信息后,从网络上寻找关注社会生活中的大语文,特别是具有烟台地方特色的

人文风物,增加学生的储备,同时针对常见题型(广告语、对联)等分析答题技巧。
2010年综合性学习,扣住热点世博会,山东馆以"齐鲁青未了"向世界展示山东的风采,综合性活动就围绕这一主题展开。验证了我们当时研究的正确性。
2008年作文《美丽的瞬间》;2009年《记一次特别的拜访》。
我们找到共性,作文正朝着"命题生活化",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热爱读书,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理解他人的角度发展。同时,在与高中老师的交谈中,我们认识到学生选材单一、陈旧,没有从生活出发,从经历出发,缺乏个体独特的感悟;作文文体"四不像"是得分不高的主要原因。鉴于此,我们确立的作文训练目标是:文体规范化,文章本色化。训练学生确立自己的主打文体并运用纯熟有致。学会"我手写我心,我笔抒我情",从自我实际出发,切忌空谈,文章内容缺乏"我"的存在。
"操千琴而晓声,观百剑而识器",从众多的选题中,我们品位领悟、把握中考真谛和命题趋势,明确了我们备考的方向。
二、集体备课
我与王秀强老师从不各自为政,我们经常讨论统一教学重难点,把握复习的深度与广度,使教学有的放矢;统一备课目标和侧重,强调自主补充,相互取长补短;我们两人分工合作,以知识点为板块,相互提供备课资料,提供教学设计,提供可供分层教学使用的练习题,通过讨论,建立自己的教案库、题库和课件库。可以说每一节课都凝聚了我们的智慧,我们往往会为了找一个答案东翻西找,反复上网查询,为出一份适合学生的试题而绞尽脑汁。
正是这种集体的协作,使我们在复习中集中了最大限度的资源,发挥了最大限度的能量。资源共享让我们事半功倍,共享成功!
三、三轮复习
(一)温故知新,稳扎稳打
针对学生对已学基础知识,因时间久,部分已遗忘的共性,我们要求学生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
古诗文名篇背诵对陶冶学生的人文精神具有重要作用。我们从三个层面保障内容的掌握。
强化记忆,理解背诵,灵活运用。
特别是诗词背诵,字字落实,还要"会理解,能运用,善归纳,懂迁移"。尤其是默写中经常出错的字,更要"学而时习之",不断"温故",让学生明确,一字出错,满盘皆输。
(二)突出重点,牢固掌握
加强现代文阅读,针对各种体裁做强化训练做到精选精讲,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规律。例如
景物描写的作用,结合具体文章,总结其作用。
交代背景(特别是社会环境的描写,往往情节、人物都烙上时代

的印迹)
衬托人物(不同情境下,又起到塑造人物和衬托心境的作用)
渲染气氛。暗示中心。推动情节发展。
这样将体裁的知识点做一个纵向的梳理,提高应试技巧,使学生做题有章可循。
(三)注重整合,形成系统
本轮复习,我们有意识的将以往分散的知识点加以整合,力求通过语文的系统性,将散落在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侧重培养学生审题解题的能力,进行各种综合性练习和模拟测试,知识考查和能力考查并重,从而使复习达到良性的循环。知识--能力--知识。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贵在合作,合作才能实现共赢!一切着眼于学生的学,执着追求教学的实效性,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真谛!以上即是我校初四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做法和体会,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老师不吝赐教,希望我们共同分享教学中的收获与经验。(城北学校 陈少燕)

五措施搞好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分数(60分)占据了语文考卷的半壁江山,因此,作文教学理所当然地成为语文教学的重点。泉山学校的学生之所以爱写作文、会写作文,得益于以下五项措施。
一、提升理念是搞好作文教学的前提
纵观近几年的全国各地中考满分作文,宿构嫌疑越来越大,套话作文越来越多,学生的真正写作能力没看出提高多少,这着实违反了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初衷,是我们最不想看到的。更让我们惭愧的是韩寒说的那句话:"人生的第一次撒谎常常是从写作文开始的"。国家总督学顾问陶西平也曾严厉抨击过中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弊端,他呼吁别让孩子从作文开始"第一次撒谎"!
作文成为人生撒谎的处女地,这是教育的错位,作文的异化。作文撒谎、套话作文,点中了中小学作文教学的死穴。究其实质,是教师们为解决学生孤陋寡闻而进行的应试战略。平心而论,这样的作文教学,着实很轻松很有效,但与"素质教育"是大相径庭的。
《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到感受和真切体验。要达到这一点,首先要求语文教师转变观念,提升理念,从"真"开始,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一步一个脚印地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和表达生活的能力。只有这样,作文才能成为学生自由表达的载体,写作才能成为快乐开心的事情。这样的写作能力,不仅能在考场上获得高分,也将有益于学生今后的工作和学习。
我们的做法是:新生一入学,首先让他们每人准备一个日记本、一个剪贴本。并告诉孩子们,这是我们

学习语文的两大宝,一个用来"画画",小学时画画是用五颜六色的笔描出色彩斑斓的世界,现在是用方方正正的汉字写出色彩斑斓的世界;另外一个用来收藏,也就是采摘别人的"鲜花",装饰自己的"房间",聚集他人的"宝贝"填充自己的"行囊"。画画和收藏,这不都是非常快乐的事吗?就这样,日记和剪贴展评,成了每周作文课上的风景。把自己的"杰作"摆在桌子上,大家你看看我的,我翻翻你的,一种心灵的交流与沟通就这样开始了。随着日记篇数的增多,剪贴本的加厚,我们的要求也不断变化。剪贴本要分类和批注,批注的形式和内容可自由灵活,可以是一个词语,可以是一点感悟,可以是一段评论。日记也开始限定字数或限定内容。如围绕"鸡蛋历险记"活动,将老师做好标记的生鸡蛋交给学生保管,要求鸡蛋始终不能离开身体半米,看谁保管的时间长......这样从真正的生活开始训练写作,虽然做起来很慢,但很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每次检查学生的"作品",总会让老师眼界大开。感觉每一本日记或者剪贴就是一个聚宝盆,里面有孩子们丰富多彩的生活。
二、和谐高效是进行作文指导的关键
虽说文无定法,但写好作文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这就要求我们进行有效的作文指导。要做到作文指导的"有效"、"高效",关键是要做到"和谐"。这里的"和谐",包括教师间的和谐和师生间的和谐。
1、教师间的和谐,主要体现在备课上。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个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而集体的力量则是巨大的、无穷的。不论是初一还是初四,泉山中学25位语文教师的心是一致的,那就是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于是,针对每周仅一节的作文课,我们集思广益,精心设计制作了一系列的作文指导课件,在共享的基础上不断更新完善。从初一的《作文就这么简单》、《鸡蛋历险记》、《作文的选材、立意、构思》、《动真情,写自己》等到初二的《如何写出"大气"的文章》、《话题作文的拟题技巧》、《如何让作文"文采飞扬"》、《如何实现作文的"真"》等到初三的《议论文写作指南》、《如何提升作文的层次》、《考场作文应试对策》、《半命题作文的审题》等到初四时的《通向作文高分之路》、《高分"靓"招种种》、《如何应对临场作文中的意外》等,既增大了课堂容量,整合了写作技巧,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2、师生间的和谐,主要体现在课堂上。通过营造愉悦的氛围,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挖掘学生的写作灵感与动力,让课堂变成学生们求知的乐园。
学生创造出的一篇篇精美的习作,一段段心灵的感

悟,一个个曲折的故事,一首首美丽的小诗,都可以拿出来评析,......小作者读着,教师点拨着,其他同学们倾听着,模仿着,创造着。你追我赶,写作水平日渐提高,作文里不时有"灵光闪现":或者是一个新颖的开头,或者是一个意味深长的结尾,或者是几句新鲜的语言,或者是一个巧妙的构思......后来,我们干脆把"指导"的权力让给学生:按座次排好顺序,一节课几位同学,每个同学都把这当成表现自己的机会。他们精心地挑选文章,细心地准备,动情地朗诵,准确精当地点评,教室里不断传出掌声。
为了给自己减压,我们还大胆地让学生批改作文。刚开始时做好示范,然后提出具体批阅要求。批语的书写,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可以写成一段小散文;可以抒情或者议论;可以引用原作或者另行概括;可以俯瞰全篇或者只抓一点。批阅完毕,大家互换手中的作文。这样,一篇文章多的时候可以有3-4个批语,值得欣慰的是,有时竟然出现给"批语"写"批语"的现象。同学们对比着、评判着,真正体验到了"横看成岭侧成蜂"的感觉,他们发现写评语原来也存在着这么大的学问和乐趣,原来也是一种创造。慢慢地,同学们养成深入思考的习惯,这种习惯改变了他们语言的贫乏和思想的苍白。
值得注意的是,语文课本里的范文更要做好指导。因为课本里的范文都是名家名篇、精品佳作,无论在语言表达上、手法运用上还是在问题意识的训练上,都堪称学习写作的范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就可以从"朴素的语言"、"真挚的感情"、"独到的角度"、"传神的动词"、"前后的照应"、"详略的得当"、"细节的处理"等环节进行作文指导鉴赏。
三、 实践活动是提高作文质量的手段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实践活动是提高作文质量的手段。可是有些教师要说了"当今中学生的生活是两点一线,从家去学校,从学校到家,有多少现实生活材料可写?",按照这种逻辑,如今学生的日日夜夜都不能算是"生活"了!其实,即使学生真的完全"封闭"在校园里,其间的酸甜苦辣不也是"生活"吗?何况由于"素质教育"的强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连地球都变成小小的"村落"了,谁人能称中学生与世隔绝?像讲故事比赛、辩论赛、课本剧表演、征文比赛、现场作文比赛,演讲赛等活动,完全可以在校园进行,学生们都乐此不疲。实践证明:无论是对学生还是老师,这样做并不过分也容易做到,而且这样做起来,无论是教语文还是学语文,都会是非常快乐的事情。
四、 尊重差异是作文百花齐放的保证
由于生活环境及个人的生活经历存在着千差万别,学生对语言

的感悟自然也就有了区别,所谓"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时,我们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前提,引导和培养学生形成个性化的语言风格。当然个性化语言风格的形成,决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我们平时从一词一句开始训练。例如:为了训练学生的个性化人物描写,我们挖掘了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一文中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比喻和夸张的写法,先教会学生用自己的笔来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然后找出班级里的学生作为描写对象,依次用比喻和夸张来描写他的眼、耳、鼻等,最后才放手让他们写自己的同学或其他熟悉的外貌,由于学生初次使用夸张和比喻来写人物,所以学生的积极性自然相当高。有位学生这样描写:"此君的脸像一座陡峭的山崖,可在那崖顶,却长满了郁郁葱葱的树木。有时,他那半寸长的短发像秋天的芦草一样又干又硬,没有一点油性,在山的半腰上,他那两道黑柴般的长长的剑眉,像两片大雁的翎羽,斜飞两鬓,像极了烧焦的木炭,又黑又粗,又像两捆乱草,挂在额头下。在青草的遮掩下,有两方蓝天般清澈、大海般深沉的清泉,成轴对称状镶嵌在天庭饱满的脸上。长长的睫毛,像是泉边的青草,他那塌鼻子几乎贴在扁平的脸上,让人不由想起坦荡的平原。一对出类拔萃的招风耳,好像吊壶的两个把手......"通过训练个性化的人物描写,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室里掀起了一股人物描写热。实践证明:只要教师尊重差异,用心发现学生作文的亮点,每个学生都可以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只要个性的火花成为燎原之势,作文教学才能真正呈现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绮丽景象。
五、 教学相长是作文教学的最终目标
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首先要有一桶水、一江水,长流水",作文教学更是如此。只有教师出口成章,文采飞扬,学生的语言才能生动形象。为了提高教师的文学素养,除了鼓励教师多读书,多思考和积累自己的教学得失外,我们还要求教师每次作文指导必须有下水文,并对同级部的下水文进行评比,择优制作成作文讲评课件。学生们在崇拜的同时极力效仿,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篇篇佳作让老师们惊叹。
另外学校鼓励教师和学生一起参加作文比赛,读书演讲赛等,这对教师、对学生来说都是很好的锻炼提升机会,也更鼓舞了他们的合作积极性。例如在刚刚结束的新学期作文比赛中,全校参赛师生都能紧扣"尊重"话题进行习作,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上交,且作品主题鲜明,体裁灵活,体现较高的语文素养和文化底蕴。如初二兰受

卿的《尊重,是一种美德》,中心突出,记叙具体,书写尤为工整有力。初三孙一恒同学的作品,首尾运用比喻、拟人的排比段,突出尊重的意义与价值,文笔细腻,极具文采;孙小鑫的《尊重,让爱永恒》,情真意切,生动感人;于超的《携尊重一起上路》,形散神聚,文采飞扬。而初四同学的作品更是异彩纷呈,体现素质教育下学生个性的张扬,如施骁珍的《尊重,生命的颜色》,宋文韬的《尊重,那不被理解的情愫》,姜慧的《掀起尊重风》,王斐的《尊重自传》,陈旭的《"尊重"的实验报告》,赵童的《将尊重的光洒满人间》,刘晓宇的《寒风中的尊重》,更有王晓华老师的《人生,因尊重而精彩》,庞丽红老师的《尊重,生活的起点》,姜华萍老师的《为了那份尊重》,石建平老师的《尊重赢得未来》等为本次活动增添了亮点。
另外像去年寒假我们组织的师生读书征文,王红娟老师的《墨香浸润心灵》,滕海强老师的《读书人生别样红》,姚翠敏老师的《叩开书门,聆听教育》,姜华萍老师的《跟孔子学当老师》,董翠梅老师的《一路有书》,温敏老师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刘丹红老师的《书情》等,折射出教师们在读书中不断进步,积极进取的高尚情操。其中刘宇同学的《良师·益友·书》连同姜华萍老师的点评被发表在《读者》第六期。宋文韬、张钦歌等十几人的文章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
随着师生稿件的不断发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越来越高,而今,学生们已渐渐懂得了语文的美好、写作的美好、学习的美好、生活的美好。在他们那里,语文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快乐。
教无定法,只要我们用心去感悟、去实践,扎扎实实地勤学苦练,相信每一位教师都会创出一条富有自己特色的教学之路,培育出更多的英才! (泉山学校 姜华萍)

??

??

??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