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届《学海导航》高考生物一轮同步训练:第27讲 免疫调节

2015届《学海导航》高考生物一轮同步训练:第27讲 免疫调节

2015届《学海导航》高考生物一轮同步训练:第27讲 免疫调节
2015届《学海导航》高考生物一轮同步训练:第27讲 免疫调节

第27讲 免疫调节

题组一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1.(2013·新课标卷Ⅱ)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淋巴细胞包括

B 细胞、T 细胞和吞噬细胞

B .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 细胞和B 细胞

C .吞噬细胞和B 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D .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

2.(2013·四川卷)若H7N9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机体在免疫应答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 )

A .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毒

B .T 细胞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

C .浆细胞进行分裂并分泌抗体

D .B 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

3.如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 、b 、c 、d 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①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只有a 、b 、c 三类细胞能识别抗原

B .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 直接分化形成

C .①②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

D .c 、d 的功能各不相同,根本原因是DNA 不同

4. (2012·四川卷)科研人员为研究脾脏中某种淋巴细胞(简称M 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

A.实验证明M细胞能够将肺癌细胞抗原呈递给胸腺淋巴细胞

B.经M细胞刺激后部分胸腺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细胞

C.实验组培养液中含有能增强效应T细胞杀伤力的淋巴因子

D.实验组培养液中含有能特异性识别肺癌抗原的免疫球蛋白

5.(2012·北京卷)下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

A.病毒抗原诱导B细胞分化的作用

B.浆细胞产生抗体的作用

C.病毒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

D.效应T淋巴细胞的作用

6.如图甲是某种特异性免疫的大致过程,图乙是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的相关情况变化曲线。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甲表示的是细胞免疫过程

B.图乙中的二次免疫反应特点主要与图甲中的细胞④增殖分化的记忆细胞有关

C.如果图甲中的细胞②全部失去,则图甲表示的免疫方式全部丧失

D.图甲中细胞②和细胞⑦可以识别抗原

7.如图为人体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给未感染过禽流感病毒的人注射灭活的H5N1禽流感病毒,可以诱导M细胞迅速增殖分化B.E细胞接触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

C.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人体时,产生的浆细胞均来自记忆细胞

D.图中具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有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M细胞

8.将小鼠B细胞注入家兔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家兔血清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细胞集团。而未经免疫的家兔血清不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团。T细胞凝集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A.小鼠B细胞诱导家兔产生细胞免疫

B.小鼠T细胞诱导家兔产生体液免疫

C.小鼠B细胞和小鼠T细胞有相同抗原

D.小鼠T细胞和家兔T细胞有相同抗原

9.回答下列问题:

(1)免疫应答是机体免疫系统对__________(物质)刺激所产生的一系列反应,参与免疫应答的免疫活性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溶菌酶等。

(2)人体消灭感冒病毒的细胞免疫过程是:T细胞在接受相关刺激后,通过分化形成的______________,可以与被感冒病毒入侵的____________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3)人体内每天都可能产生癌细胞,正是由于免疫系统具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功能,才保证了机体的健康。

(4)当某些病原体侵入人体时,其产生的毒素作用于免疫活性细胞,产生内源性致热原,导致____________中的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定(平衡)点提高,并通过________________调节方式,引起相应的生理和代谢反应,最终导致人体体温升高。

10.实验一:用不带特殊病原体的小鼠进行如下特异性免疫实验,过程如图1,结果如图2。

(1)实验中,对B组小鼠的处理是作为A组小鼠的______处理。

(2)从图2可知,Ⅱ组与Ⅳ组相比,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的增长趋势__________,说明血清中的__________不能有效抑制脾脏内的细菌繁殖。注射来自于A组小鼠的T细胞后,在4天内Ⅰ组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______________,说明该组T细胞(活化T细胞)________细菌数量的增长。由此推测该细菌生活在__________。

(3)实验中,Ⅰ~Ⅳ组小鼠感染的是__________,感染的时间是在注射T细胞或血清的__________天。

实验二:在体外观察小鼠的T细胞和巨噬细胞(一种吞噬细胞)对细菌X的杀伤力,结果如图3。

(4)由图3可知,能有效杀伤细菌X的是活化________细胞,而不是活化T细胞。

(5)有人假设,活化T细胞释放某种物质活化了巨噬细胞。若用体外实验验证该假设,实验组应选择的实验材料包括______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

a.培养过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

b.培养过巨噬细胞的培养液

c.A组小鼠的巨噬细胞

d.B组小鼠的巨噬细胞

e.培养过未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

f.细菌X

(6)该系列实验的目的是研究______________。

11.(2013·天津卷)肠道病毒EV71为单股正链(+RNA)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下面为该病毒在宿主细胞肠道内增殖的示意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物质M的合成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催化①、②过程的物质N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定病毒基因组+RNA含有7500个碱基,其中A和U占碱基总数的40%。病毒基因组+RNA 为模板合成一条子代+RNA的过程共需要碱基G和C个。

(3)图中+RNA有三方面的功能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V71病毒感染机体后,引发的特异性免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5)病毒衣壳由VP1、VP2、VP3和VP4四种蛋白组成,其中VP1、VP2、VP3裸露于病毒表面,而VP4包埋在衣壳内侧并与RNA连接,另外VP1不受胃液中胃酸的破坏。若通过基因工程生产疫苗,四种蛋白中不宜作为抗原制成疫苗的是____________,更适宜作为抗原制成口服疫苗的是__________。

题组二免疫功能异常与免疫学的应用

12.(2013·重庆卷)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出现胸闷、气急和呼吸困难等过敏(超敏)反应症状,严重者发生休克。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

B.青霉素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

C.机体初次接触青霉素后,活化的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

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后会发生自身免疫反应

13.(2012·重庆卷)麻疹病毒减毒活疫苗的广泛接种,显著降低了麻疹的发病率,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麻疹列为优先消灭目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疫苗是小分子物质,其表面的抗原决定簇可被免疫细胞识别

B.初次接种该疫苗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可产生效应T细胞和抗体

C.再次接种该疫苗后,记忆细胞分化成效应B细胞释放淋巴因子

D.入侵的麻疹病毒被抗体结合失去致病能力,被T细胞吞噬消化

14.科学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可以作为免疫抑制剂,但是临床上不可用于治疗()

A.风湿性心脏病

B.过敏性鼻炎

C.艾滋病

D.移植器官的排斥反应

15.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

A.使机体积累更多数量的疫苗

B.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淋巴细胞

C.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

D.使机体产生更强的非特异性免疫

16.艾滋病病人的死亡率极高。当人体感染HIV时()

A.机体依靠非条件反射立即作出反应

B.T细胞能对侵入的HIV进行攻击

C.RNA病毒疫苗都可有效阻止其扩散

D.HIV能抑制T细胞产生抗体等物质

17.如图表示A、B两妇女在1到5月份血浆中人乳头瘤状病毒抗体的相对含量(其中妇女A在1月份接种了相应的疫苗,两人均在4月份感染了人乳头瘤状病毒)。下列对曲线图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妇女A在接种疫苗后,体内产生了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B.两人体内的B细胞要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需要抗原的刺激

C.两人在5月份抗体含量的差异是由于妇女A体内记忆细胞的活动

D.两人体内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能够攻击被人乳头瘤状病毒入侵的靶细胞

18.人被犬咬伤后,为防止狂犬病发生,需要注射由灭活的狂犬病病毒制成的疫苗。疫苗在人体内可引起的免疫过程是()

A.刺激效应T细胞分化成为记忆细胞

B.刺激吞噬细胞产生抗狂犬病病毒的抗体

C.可促进浆细胞释放淋巴因子

D.产生与狂犬病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19.如图为人体部分特异性免疫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a、b、c表示细胞,

①②③④⑤⑥表示过程)。

(1)该特异性免疫属于__________免疫,图中b在人体内由______________细胞经分裂、分化而来。

(2)图中a、b、c、d能够识别抗原的是______________。

(3)当抗原经过④⑤过程时,人体内产生d过程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4)若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则该免疫过程产生的物质d可攻击心脏瓣膜,使人患上风

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__________________病。

第27讲免疫调节

1.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吞噬细胞为免疫细胞,A错误;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B正确;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C正确;抗体为蛋白质,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D正确。

2.C本题考查人体的免疫调节知识。病毒侵入人体后,先经过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并传递给T 细胞,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和抗原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浆细胞,并由浆细胞分泌抗体。由上述过程可知A、B、D项均正确,而浆细胞高度分化不能分裂,所以C项错误。

3.C记忆细胞也能识别抗原,产生抗体的细胞可由b或记忆细胞分化形成,c、d的核DNA 是相同的,因基因选择性表达导致了其功能的不同,识别抗原的细胞有记忆细胞、B细胞、T细胞、吞噬细胞和效应T细胞。

4.D T细胞是在胸腺中发育而成的,因此表中的胸腺淋巴细胞指的是T细胞,M细胞与胸腺淋巴细胞(T细胞)混合培养后,胸腺淋巴细胞再与肺癌细胞混合培养,部分淋巴细胞能杀伤肺癌细胞,可见M细胞能够将肺癌细胞抗原呈递给胸腺淋巴细胞,使其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并会有淋巴因子分泌出来,淋巴因子的作用是增强某些免疫细胞的杀伤力,因此A、B、C三项的说法都是正确的;实验中并未涉及B细胞,因此也就不会有效应B细胞产生,当然实验组的培养液中不会含有免疫球蛋白,D错误。

5.D LCM病毒相当于抗原。通过图解可知:给小鼠注射LCM病毒,可使小鼠体内出现相应的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将相应淋巴细胞和被LCM病毒感染的含51Cr标记的同种小鼠细胞混合的目的是测定上清液中51Cr的释放量,而上清液中放射性物质51Cr只能来自于破裂的含51Cr标记的同种小鼠细胞(靶细胞),所以该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效应T细胞能使相应的靶细胞裂解。

6.B由于图甲中细胞⑦释放抗体,所以可以判断该免疫方式为体液免疫,细胞②④⑦分别是T 细胞、B细胞和浆细胞。图乙中的二次免疫反应特点是免疫反应既快速又强烈,这主要取决于图甲中的细胞④在初次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的记忆细胞。图甲中只有细胞②和细胞④可以识别抗原,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

7.D图中所示的过程是体液免疫过程,其中M细胞为记忆细胞,E细胞为浆细胞。未感染过禽流感病毒的人,体内没有相应的记忆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的是效应T细胞;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人体时,浆细胞来自记忆细胞和B细胞;图中除E细胞没有识别抗原的功能外,其他细胞都有识别抗原的功能,但吞噬细胞的识别功能没有特异性。

8.C小鼠B细胞注入家兔的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在家兔的血清中可以找到相应的抗体。而血清也可以和小鼠T细胞凝集,根据抗原和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特点来看,说明小鼠的B细胞和小鼠T细胞具有相同的抗原。

9.(1)抗原抗体淋巴因子(2)效应T细胞宿主细胞(3)监控清除(4)下丘脑神经—

体液

解析:(1)免疫应答是机体免疫系统对抗原刺激所产生的一系列反应,通过抗体、淋巴因子和溶菌酶等免疫活性物质清除抗原。

(2)感冒病毒可侵入人体细胞,机体通过形成效应T细胞裂解靶细胞。

(3)机体免疫系统通过免疫监控和清除功能将癌细胞清除。

(4)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当某些病原体侵入人体时,其产生的毒素作用于免疫活性细胞,产生内源性致热原,导致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定(平衡)点提高,并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方式,引起相应的生理和代谢反应,最终导致人体体温升高。

10.(1)对照(2)相同抗体无明显变化抑制细胞内(3)细菌X前1(4)巨噬(5)a、d、f(6)小鼠抗细菌X的免疫应答

解析:(1)实验一中B组为A组的对照组。(2)由于Ⅰ组注射的是活化的T细胞,同时由曲线图可看出Ⅰ组抑菌效果最好,故推测该细菌生活在细胞内。(3)由图示信息即可得出答案。(4)由图示曲线可得出答案。(5)根据实验目的,实验组选择的材料应为a、d、f。

11.(1)宿主细胞的核糖体RNA复制酶(或RNA聚合酶或依赖于RNA的RNA聚合酶)(2)9000 (3)翻译的模板;复制的模板;病毒的重要组成成分(4)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5)VP4VP1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基因的表达、免疫调节、DNA分子结构及相关计算等知识点。

(1)图中的M物质是一条多肽链,由于EV71病毒没有细胞器,其合成的场所是宿主细胞的核糖体;①、②过程是以R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需要的是RNA复制酶(或RNA聚合酶或依赖于RNA的RNA聚合酶)。

(2)病毒是由+RNA合成+RNA的过程:需要先以+RNA为模板合成-RNA,再以-RNA为模板合成+RNA,也就是合成了一条完整的双链RNA,在这条双链RNA中A=U,G=C,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在病毒+RNA中(假设用第1条链来表示)(A1+U1)=40%,而互补链-RNA中(假设用第2条链来表示)(A2+U2)=(A1+U1)=40%,所以两条互补链中A+U占双链RNA碱基数的比例是A +U=40%,则G+C=60%,所以病毒基因组+RNA为模板合成一条子代+RNA的过程共需要碱基G和C碱基数是7500×2×60%=9000。

(3)由图中可以看出+RNA的功能是作为翻译的模板翻译出新的蛋白质;也作为复制的模板形成新的+RNA;还是病毒的组成成分之一。

(4)EV71病毒感染机体后进入内环中首先会引发体液免疫产生抗体;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会引发细胞免疫。

(5)由于VP4包埋在衣壳内侧不适合作为抗原制成疫苗;由于VP1不受胃液中胃酸的破坏,口服后不会改变其性质,所以更适合制成口服疫苗。

12.B过敏反应是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是

机体免疫系统过于敏感所致,A项错误;青霉素注射后出现胸闷等过敏反应,且在下次注射青霉素后仍会出现相应症状,说明青霉素引起的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B项正确;浆细胞只能分泌抗体,不能产生淋巴因子,淋巴因子是由T细胞分泌的,C项错误;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引起过敏反应,而不是自身免疫反应,D项错误。

13.B疫苗作为抗原,具有大分子性,A错;疫苗作为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也就是能产生效应T细胞和抗体,B正确;淋巴因子为T细胞释放,C错;与抗体结合的病毒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D错。

14.C风湿性心脏病和过敏性鼻炎都属于免疫功能过高,移植器官的排斥反应属于免疫识别排斥反应,因此临床上都可以使用糖皮质激素降低免疫反应。艾滋病属于免疫功能过低。

15.C本题考查免疫的有关知识,疫苗的接种是特异性免疫,接种疫苗后,机体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淋巴细胞),当相同的抗原再次入侵机体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淋巴细胞),但记忆细胞(淋巴细胞)的种类是不变的,效应B细胞会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接种乙肝疫苗之所以要间隔注射三次,就是为了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淋巴细胞),增强机体的特异性免疫能力。

16.B艾滋病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人体感染HIV时,机体依靠免疫系统作出反应,A错误;疫苗属于抗原,抗原具有特异性,目前为止还没有研制出有效阻止其扩散的HIV疫苗,C错误;T 细胞不能产生抗体,能够产生抗体的是浆细胞,D错误。

17.D妇女A感染人乳头瘤状病毒时,抗体产生的量较接种相应疫苗时多,说明其接种疫苗后,体内产生了抗体和记忆细胞,故A正确;B细胞必须接受抗原的刺激才能分化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故B正确;妇女A注射疫苗后,机体内产生了相应的记忆细胞,当感染人乳头瘤状病毒后免疫应答会比较迅速并且强烈,故C正确;淋巴因子不能直接攻击靶细胞,故D错误。

18.D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其作用是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T细胞接触抗原后,可以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在体液免疫中,T细胞可分泌淋巴因子。

19.(1)体液B细胞或记忆(2)a、c、d(3)数量多、速度快(4)自身免疫

解析:(1)由图可知,抗原刺激B细胞,使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此过程属于体液免疫。(2)a、b、c、d分别为B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抗体,其中浆细胞没有识别抗原的能力。(3)④⑤过程为二次免疫。与初次免疫相比,二次免疫产生抗体的主要特点是数量多、速度快。(4)酿脓链球菌表面的一种抗原与人体心脏瓣膜上的一种物质结构很相似,当酿脓链球菌侵入人体后,人体产生的抗体不但攻击酿脓链球菌,还会对心脏瓣膜发起进攻,引发风湿性心脏病,这种风湿性心脏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免疫调节专项试题(含答案)

2019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免疫调节专项试题 (含答案) 免疫调节是指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自身生理动态平衡与相对稳定,以下是免疫调节专项试题,请考生及时练习。 1.(2019海南单科,13,2分)人体对病原菌具有一定的防御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唾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病原菌 B.口腔黏膜对病原菌有一定的屏障作用 C.吞噬细胞对多种病原菌具有吞噬作用 D.B细胞对病原菌的免疫应答属于细胞免疫 2.(2019天津理综,6,6分)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突触后膜兴奋,引起肌肉收缩。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该过程出现异常,其发病机理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物质a作为抗原能激活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B.抗a抗体与物质a的结合物不能被吞噬细胞清除 C.物质a引发的上述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D.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 3.(2019课标Ⅱ,4,6分)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 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

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 4.(2019山东理综,3,4分)吞噬细胞对细菌抗原的吞噬、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特异性地吞噬细菌抗原 B.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 C.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可直接呈递给B淋巴细胞 D.抗原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只存在于体液免疫 5.(2019海南单科,21,2分)关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非特异性免疫是能够遗传的 B.过敏反应是由非特异性免疫异常引起的 C.机体能够通过非特异性免疫产生记忆细胞 D.非特异性免疫只对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6.(2019福建理综,4,6分)将小鼠B细胞注入家兔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家兔血清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细胞集团。而未经免疫的家兔血清不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团。T细胞凝集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A.小鼠B细胞诱导家兔产生细胞免疫 B.小鼠T细胞诱导家兔产生体液免疫 C.小鼠B细胞和小鼠T细胞有相同抗原 D.小鼠T细胞和家兔T细胞有相同抗原

免疫调节一轮复习教案

《第 4 节免疫调节轮复习教案 一、复习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理解特异性免疫知识,能构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图。 2、能力目标 (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主构建知识,训练学生的比较、分析、归纳等能力。 (2)通过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例题、变式训练),训练学生审题解题、图文转换、准确表达等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关注甲型流感,引导学生将视野从基础知识中转移出来,更多地关注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与生物学有关 的问题,逐渐养成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理智地运用科学成果的情感和态度,形成关心社会的意识。 二、复习重、难点: 1、重点(1)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2、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三、教学课时3课时 四、教学过程知识点1 :免疫系统的组成 【抗原、免疫活性物质相关问题】 1、抗原:(凡是能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物质)三个特性-大分子性(大多数是蛋白质或糖蛋白)、异物性(自身癌变细胞也会 成为抗原)、特异性(取决于抗原决定簇) 2、抗体(抗毒素、凝集素):化学本质是免疫球蛋白,由浆(或效应E)细胞分泌,具特异性(一种抗体只能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 异性结合),主要分布于血浆(或血清),另外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也有分布。作用是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3、淋巴因子:化学本质蛋白质,由T淋巴细胞分泌,作用加强有__________ 常见的有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 4、溶菌酶:很多细胞可分泌(唾液、泪液),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典例1】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 ) A .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 B .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 C .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D .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 知识点2:免疫系统的功能 1、防卫功能(阻挡、清除外来物质) 2、监控和清除功能(监控体内衰老、坏死和癌变的细胞并清除) 【典例2】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D) A.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结构是机体的免疫系统 B.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就有,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后天形成,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 C.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免疫调节练习题49984

高二生物免疫调节练习题第1课时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的就是 ( ) A.皮肤角质层细胞屏障作用 B.胃粘膜起保护作用 C.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D.淋巴细胞的杀伤作用 2.关于人体的三道免疫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就是 ( ) A.吞噬细胞在三道防线中都能发挥作用 B.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之中 C.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与免疫细胞组成 D.第二道防线的杀菌物质就是指抗体 3.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一组就是 ( ) A.白细胞的吞噬作用与接种卡介苗 B.种牛痘预防天花与皮肤的屏障作用 C.患过麻疹的人不再患麻疹与注射百日咳针后不再患百日咳 D.溶菌酶的杀菌作用与服用小儿麻痹预防糖丸 4、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需将灭活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与所用的蛇毒分别就是 ( ) A.非特异性免疫,抗原 B.特异性免疫,抗体 C.非特异性疫,抗体 D.特异性免疫,抗原 5.依靠抗体的免疫就是 ( ) A.非特异性免疫 B.细胞免疫 C.特异性免疫 D.体液免疫 6.抗体的化学本质就是 ( ) A.球蛋白 B.糖蛋白 C.脂蛋白 D.多糖 7.关于淋巴B细胞与淋巴T细胞的正确叙述就是 ( ) A.都就是在骨髓中发育成熟的 B.都就是通过直接产生抗体发挥免疫作用 C.都就是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 D.就是通过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与效应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 8、右图就是细胞免疫中X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后杀伤作用示意图,其中x细胞就是指( ) A.B细胞 B.T细胞 C.浆细胞 D.效应T细胞 9、下列有关特异性免疫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就是( ) A、淋巴因子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 B、抗原刺激T细胞就是效应T细胞形成的唯一途径 C、效应T细胞能杀伤被抗原侵入的靶细胞 D、抗原与特定的抗体能形成复合物从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清除 10.关于T细胞的作用叙述最完整的一组就是 ( ) ①处理抗原②呈递抗原③识别抗原④分化为效应细胞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④ 11.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就是 ( ) 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 B.婴儿从母乳获得抗体的方式就是消化道上皮细胞的的主动运输 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细菌 D.淋巴因子就是由B细胞分泌的 12.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需将灭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参与这一免疫反应的细胞有 ( ) A.吞噬细胞、效应B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 B.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 C.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 D.吞噬细胞、记忆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 13、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就是 ( ) A.吞噬细胞吞噬外来细菌,必须有抗体参与 B.T细胞与B细胞所含基因不同,所以功能不同 C.“先天性胸腺缺陷”的患者,细胞免疫丧失 D.T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以产生大量的抗体 14.图示病菌感染人体后,免疫细胞做出应答的部分过程,据图分析不正确的就是( )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免疫调节教案

201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免疫调节教案 教学课题:免疫调节 高考考点:考点1: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II) 考点2: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I) 教学内容:1、免疫和免疫系统 2、特异性免疫 3、免疫异常和免疫学应用 教学重点:特异性免疫 教学难点:特异性免疫 教学性质:一轮复习教案 教学课时:6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识点目录: 1、免疫和免疫系统 (1)免疫的概念(2)免疫的类型(3)免疫系统:①物质基础(内容)②功能 2、特异性免疫 (1)物质基础:免疫系统(2)类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3)过程 3、免疫异常和免疫学应用 (1)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免疫反应的两重性:正常免疫反应和异常免疫反应 (2)免疫学应用 二、知识点讲解: 知识点1:免疫和免疫系统 1、免疫的概念: 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通过免疫,机体能够识别“自己”,排出“非己”,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2、免疫的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注意:第一道防线:包括皮肤,黏膜,唾液、胃液中的杀菌物质等

第二道防线:包括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包括主要是淋巴细胞,抗体,淋巴因子等(特异性免疫) 3、免疫系统:(免疫是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系统是免疫的物质基础) (1)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 ①免疫器官:胸腺、骨髓、脾脏、淋巴结和扁桃体等 :其中的造血干细胞,在胸腺内可发育成T细胞,在骨髓中可发育成B细胞。 :能产生胸腺素(是一种多肽),能诱导造血干细胞转变为T细胞,可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对体液免疫功能甚微;能调节T细胞发育、分化和成熟,同时还进入血液影响免疫器官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②免疫细胞: -抗体结合体,但其认识作用不具有特异性;能够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具有非特异性识别功能) T细胞:来源于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能识别、传递抗原,分化成效应T细胞核记忆细胞;能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B细胞:来源于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能识别抗原,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能参与体液免疫。 效应T细胞(专一性):来源于T细胞和记忆细胞;能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并分泌淋巴因子;能参与细胞免疫(对体液免疫也起一定的作用)。 浆细胞(专一性):来源于B细胞或记忆细胞;能分泌抗体(是唯一不能识别抗原的淋巴细胞);能参与体液免疫。 记忆细胞(专一性):来源于T细胞、B细胞或记忆细胞;能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能参与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 ▲效应T细胞只能将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出抗原,但不能将抗原消灭。 例1、以下能识别抗原的一组细胞是(A) ①吞噬细胞②T细胞③B细胞④记忆细胞⑤浆细胞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②③④ D.①⑤ 例2、关于B细胞和T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D) A.都是在骨髓中发育成的 B.都是通过直接产生抗体发挥免疫作用 C.都是在胸腺中发育成的 D.是通过浆细胞产生抗体和效应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 例3、下列有关免疫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D) A.记忆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的刺激后都能迅速产生抗体 B.B细胞、T细胞和浆细胞遇到刺激后都能不断进行分裂 C.一个浆细胞内的基因数目与其产生的抗体数量是相同的 D.浆细胞的寿命比记忆B细胞短而所含的内质网相对发达 ③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位于体液和外分泌液中) a、抗体: (a)、概念:由浆细胞产生的能与特定抗原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免疫球蛋白。 注意:来源:浆细胞作用: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 本质:球蛋白特性:专一性 (b)、分布: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 注意:过敏反应中的抗体与正常体液免疫中的抗体的比较:

高中生物--免疫调节测试题

高中生物--免疫调节测试题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T细胞、记忆细胞和浆细胞都可以进行有丝分裂 B.抗原呈递细胞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C.若抑制T细胞的发育,受影响的只是细胞免疫 D.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不能识别特定的抗原 细胞和记忆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可以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增殖,而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已经失去分裂能力;抗原呈递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可以吞噬病原体,在特异性免疫中吞噬、摄取、处理绝大多数病原体并暴露出这种病原体特有的抗原,将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因此抗原呈递细胞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若抑制T细胞的发育,则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受影响;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均能识别特定的抗原。 2.下列关于免疫活性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B细胞在细胞因子作用下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 B.青霉素是一种可导致过敏反应的免疫活性物质 C.可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机体组织中的抗原进行检测 D.体液中的溶菌酶参与杀灭细菌的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 细胞在细胞因子作用下快速分裂、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A项错误;青霉素是一种可导致过敏反应的过敏原,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B项错误;抗体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即一种抗体只能与一种抗原结合,因此可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机体组织中的抗原进行检测,C项正确;体液中的溶菌酶参与杀灭细菌的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 项错误。 3.免疫工作者在对甲、乙两组小鼠分别破坏骨髓和胸腺进行免疫研究后,分别向其体内注入足量的造血干细胞,小鼠出现的变化是( )

教案高中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

第四节免疫调节教案(文科班第一课时) 教案背景: 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生命科学与技术已经发展成为多学科综合渗透的高科技领域,,而且成为21世纪高科技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但在中学教育中,由于种种原因,高中文科班的生物一直在被大家忽视。作为教师,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在应对会考的情况下,让我们的学生提高生物学素养,扩大对生命科学的认识和了解。本节课从以下方面改进: (一)利用教师的亲和力,拉近师生距离,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二)多联系生活实例,引起学生兴趣,语言尽量通俗易懂; (三)教学内容难度适中 教材的分析 “第4节免疫调节”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及“免疫学的应用”四部分内容。分2课时学习:第1课时,免疫系统及体液免疫;第2课时,细胞免疫,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及免疫学的应用。 教材将免疫系统列为调节系统之一,突出免疫系统对于机体稳态维持的作用,意在从更深层次上揭示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学习完免疫调节可以形成稳态调节机制的整体网络。 另外,免疫学知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多,将其放在必修模块对于全体高中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不可或缺的。 教学对象分析 文科班的学生普遍表现出对理科的不重视,所以对于课前的预习,课后的复习他们基本无视。所以课堂45分钟显得尤为重要。免疫调节内容在义务教育教材中就已经涉及,教师的任务是要结合学生已有的认识,让学生从生物学角度作科学的了解。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为“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 1知识目标 ①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②描述B细胞、T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③概述免疫的类型; ④阐明抗原和抗体的概念; ⑤说出体液免疫的过程(为本节重点及难点)。 2能力目标 进行观察、分析、识图和归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确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学业水平测试具体内容与要求 说出免疫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功能(了解水平) 概述体液免疫的过程(理解水平) 教具准备

免疫调节一轮复习学案带答案

免疫调节 、考纲要求: 二、考点梳理: 考点1、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________ 、_________ 和________ 的场所,主要有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淋巴结、脾脏和扁桃体。 2、免疫细胞是指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位于________ 、______ 和淋巴结中,主要有吞噬细胞, ________ (在胸腺中成熟)、 _______ (在骨髓中成熟)、 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 等。 3、免疫活性物质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主要有浆细胞产生 的_________ 、T细胞产生的__________ 和溶酶体。 思考:1、抗体的分布、化学本质、来源和作用分别是什么?抗毒素、凝集素与抗体有何关系? 2、抗原的特性有哪些?外毒素、凝集原与抗原有何关系? 例1、挪威科学家最新的研究显示,气候变暖将提高人类患腺鼠疫的可能性。这种疫病是由鼠疫杆 菌(宿主为啮齿动物)引起的,鼠疫杆菌释放类毒素,使患者出现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科学家从病愈患者的血清中提取的抗毒素对腺鼠疫患者有显著疗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类毒素是一种抗原,能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 B. 抗毒素是一种抗体,是由效应 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 C?类毒素和抗毒素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D .该免疫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变式1、如图表示人体内各类血细胞生成的途径,a?f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请你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_吞瞬细血 — f +舷皿T创H月包 A. 造血干细胞形成多种细胞,要经过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过程 B. 各类细胞来源相同但功能不同,根本原因是不同细胞表达的基因不同 C. c和d在不同的场所发育而成 D. 当再次受抗原刺激后,机体具有更强烈的免疫反应,主要与 c和d有关 变式2、可被人体免疫系统直接识别的是() A. 血液中Q浓度的变化 B.血糖浓度的变化 C?环境中温度的变化 D .感染人体的流感病毒 变式3、将同种大鼠分为A、B两组,A组大鼠除去淋巴细胞后,产生抗体的能力丧失:从B组大 鼠中获得淋巴细胞并转移到 A组大鼠后,发现A组大鼠能够重新获得产生抗体的能力。请回答: (1)、上述实验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 是免疫反应所需的细胞. ⑵、为了证明接受了淋巴细胞的 A组大鼠重新获得了产生抗体的能力,需要给 A组大鼠注射,任何检测相应的抗体。 (3)、动物体内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称为________ 。在抗体,溶菌酶、淋巴因子和编码抗体

高二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4节免疫调节练习题 基础训练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1.下列不属于 ...免疫活性物质的是() A.抗体B.抗原C.淋巴因子D.溶菌酶 2.用概念图形式表示免疫系统的组成: (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3.当人体受到病原体感染时,体内吞噬细胞可将其吞噬、消化并清除。这种免疫是()A.先天具有的B.后天获得的C.针对某种抗原的D.通过抗体起作用的4.下列选项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A.泪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沙眼衣原体 B.淋巴结内的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内的链球菌 C.胃液中的盐酸可杀死部分进入胃内的细菌 D.体内的天花病毒抗体能防御天花病毒 5.下列属于人体第三道防线的是()A.皮肤和黏膜B.血液和消化液C.免疫器官和淋巴细胞D.溶菌酶 6.抗体的基本组成单位及合成抗体的细胞器分别是()A.氨基酸和核糖体B.氨基酸和高尔基体 C.核苷酸和核糖体D.核苷酸和高尔基体 7.下列结构中不属于 ...抗原的是()A.牛痘病毒B.细菌C.癌细胞D.自身正常细胞 8.当抗原首次入侵机体时,能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的是()A.吞噬细胞B.T细胞C.B细胞D.记忆细胞 9.下列关于浆细胞产生途径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A.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分化而成B.吞噬细胞将抗原直接呈递给B细胞分化而成

C.T 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分化而成D.抗原刺激记忆细胞分化而成 10.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需将灭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参与这一免疫反应的细胞有()A.吞噬细胞、浆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 B.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 C.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 D.吞噬细胞、记忆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 11.下列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 B.抗体是由B细胞分泌的 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病毒 D.记忆B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形成大量的记忆细胞 12.若某种病毒已侵入人体细胞,机体免疫系统对该靶细胞发挥的免疫作用属于()A.体液免疫B.细胞免疫C.自身免疫D.非特导性免疫13.下列有关细胞免疫中靶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进入体内的抗原都可以成为靶细胞的一部分B.靶细胞是指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C.靶细胞裂解时病原体同时死亡D.靶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死亡14.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机制是()A.激活靶细胞并使其裂解死亡B.与抗原结合使其失去活性 C.直接吞噬靶细胞将其分解D.将抗原传递给B细胞 15.以下关于T细胞作用的叙述最完整的一组是() ①处理抗原②传递抗原③识别抗原④分化成记忆细胞⑤分化成效应T细胞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②④⑤ 16.下列关于细胞免疫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A.进行细胞免疫时,抗原也需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 B.细胞免疫主要消灭侵入人体细胞内部的抗原 C.效应T细胞可直接杀灭抗原 D.记忆T细胞接受同一种抗原再次刺激时,会迅速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 17.下列各项中,只属于细胞免疫功能的是()A.抑制病菌的繁殖 B.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直接接触,导致靶细胞死亡 C.使细菌产生的外毒素失去毒性 D.使病毒失去感染人体细胞的能力 18.下列属于自身免疫病的是()A.过敏性鼻炎B.冠心病C.艾滋病D.类风湿性关节炎19.自身免疫病产生的原因是()A.人体免疫系统对病原菌的免疫效应 B.人体免疫系统对人体正常组织的免疫反应 C.人体免疫系统对过敏原的反应 D.自身免疫功能不足引起 20.下列不属于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过强造成的疾病是()A.接触了花粉引起皮肤荨麻疹B.艾滋病 C.过敏性鼻炎D.系统性红班狼疮 21.下列物质不属于 ...过敏原的是()

2020高二生物第4节免疫调节第3课时练习

免疫调节第3课时练习 一选择题 1.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未切除和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身上,切除胸腺鼠的皮肤移植更易成功。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重要作用的是 A.造血干细胞 B.T细胞 C.B细胞 D.吞噬细胞 2.往受试者皮内注射白喉毒素24~48 h后,如出现局部皮肤红肿,则说明受试者对白喉毒素无免疫力;反之,则说明受试者血清中含有足量的抗白喉毒素抗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局部皮肤出现红肿说明受试者对白喉毒素产生了过敏反应 B.若受试者注射白喉毒素后皮肤没有红肿,则说明其机体没有发生免疫反应 C.抗白喉毒素抗体的产生需要相应抗原的刺激和淋巴因子的参与 D.若受试者注射白喉毒素后皮肤出现红肿,下次注射一定还会出现红肿 3.环孢霉素A是一种能抑制T细胞增殖的药物,它能使人体免疫系统处于无应答或弱应答状态,因此环孢霉素A可用于 A.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B.清除宿主细胞内的结核杆菌 C.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 D.治疗艾滋病 4.某种链球菌的表面抗原与心脏瓣膜上某物质结构相似。被该链球菌感染后,机体通过免疫系统抵御该菌时可能引发某种心脏病。与这种心脏病致病机理最为相似的是 A.肝移植引起排斥反应 B.接触某些花粉引起皮肤荨麻疹 C.HIV破坏淋巴细胞引起艾滋病 D.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 5.下列有关免疫学的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天花疫苗的发明和使用,根除了天花这种传染病 B.注射一定量的淋巴因子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C.利用自身干细胞培育相关器官,可解决器官移植中“免疫排斥”的问题 D.新生儿及时进行预防接种,可避免各种疾病的侵扰 6.如图所示的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一个人被狗咬伤时,可能会感染狂犬病病毒,此时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比较好 B.采用方法①可以使人获得比方法②更持久的免疫力 C.采用方法②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叫细胞免疫 D.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预防 7.有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而发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B.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生理水平 C.效应T细胞将抗原传递给胰岛B细胞致其死亡 D.促进T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可用于治疗该病 8.请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胸腺在免疫中的作用是先分化出造血干细胞,进而分化出T细胞②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反应③浆细胞产生的抗体能对任何病毒都起免疫作用④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均能识别抗原⑤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⑥自身免疫病和艾滋病都是机体免疫功能不强或缺陷造成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⑥ D.②⑤

高中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知识点汇总

高中生物必修三免疫调 节知识点汇总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第4节 免疫调节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2.免疫细胞: (1)吞噬细胞等 (2)淋巴细胞:T 细胞(迁移到胸腺中发育成熟)、 B 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 3.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 1.防卫功能 (1)免疫种类: 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等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 淋巴循环组成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2)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 ①体液免疫过程: 抗原?→? 吞噬细胞?→?T 细胞?→? 淋巴因子?→?B 细胞?→?浆细胞?→?抗体 记忆B 细胞 ②细胞免疫的过程: 抗原?→? 吞噬细胞?→?T 细胞?→?效应T 细胞 效应T 细胞作用: 记忆T 细胞 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破裂 (使抗原失去寄生的场所) 三、免疫系统疾病:

1.免疫过强 (1)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反击而引起的,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 (2)过敏反应 ①概念: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②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2.防卫过弱 (1)艾滋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遗传物质是RNA; (2)病因: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它可使人体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 (3)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母婴三种途径,共用注射器、吸毒和性滥交是传播艾滋病的主要途径。 四、免疫学的应用: 1.预防接种:接种疫苗,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主要是得到记忆细胞); 2.疾病的检测:利用抗原、抗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用相应的抗体检验是否有抗原; 3.器官移植:外源器官相当于抗原、自身T细胞会对其进行攻击,移植时要用免疫抑制药物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特别提醒: 1. 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 2. 溶菌酶主要存在于动物的外分泌液(泪液、唾液、乳汁、尿液等)、组织液和某些微生物体内,该酶能水解细菌的细胞壁。溶菌酶杀菌一定是非特异性免疫。 3.吞噬细胞既可以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直接吞噬消化各种病原微生物; 吞噬细胞也可以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吞噬处理抗原;吞噬抗原-抗体的结合体。4.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表面等都是外界环境,在这些场所发生的免疫都属于第一道防线,如胃酸杀菌。

高三一轮复习免疫调节讲义

编号:2-4-1免疫调节 【学习目标】1、说出人体的三道防线并比较 2、归纳并复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3、了解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及艾滋病的产生和预防 课前自主复习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免疫细胞产生和集中分布的场所 2、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______________(包括T淋巴细胞和___________) 3、免疫活性物质: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 二、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道防线:_______中的杀菌物质(如_________)和______细胞;这两道防线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________免疫。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___________和_______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_______免疫。 三、抗原与抗体: 1、抗原:可使机体发生_______________反应的物质 特点:①异物性:包括: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大分子性: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00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 ③特异性:只能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______结合。特异性的基础是抗原表面特殊的__________等物质(即__________________) 2、抗体: 1)化学本质:_________________,由____细胞产生;2)分布:主要分布在_____中 四、免疫系统的功能: 1、防卫功能:抵御外来病原体的攻击,依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监控和清除功能:监控并清除体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 五、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1、自身免疫病:免疫功能_______;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将__________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过敏反应:免疫功能_______ 1)概念:___________的机体,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2)反应特点:发作_____、_____较快;一般___________组织细胞,也_______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_____倾向与______差异。 3、艾滋病:免疫功能_______ 1)艾滋病的全称及英文缩写:___________________ 抗原:_______ 2)艾滋病传播途径: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接触、母婴传播 预防:洁身自爱,不共用卫生用具等 六、免疫学的应用: 1、__________可以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2、_______________可以检测发现体内组织的抗原 3、____________可以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预习检测】1.(2013·湛江市高三二模)下列关于人体部分细胞及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淋巴细胞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 B.B细胞的细胞膜上具有识别淋巴因子的受体

免疫调节一轮复习教学案(教师版)

免疫调节 知识点1:免疫系统的组成 【抗原、免疫活性物质相关问题】 1、抗原:(凡是能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物质)三个特性→大分子性(大多数是蛋白质或糖蛋白)、异物性(自身癌变细胞也会成为抗原)、特异性(取决于抗原决定簇) 2、抗体(抗毒素、凝集素):化学本质是免疫球蛋白,由浆(或效应B)细胞分泌,具特异性(一种抗体只能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主要分布于血浆(或血清),另外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也有分布。作用是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3、淋巴因子:化学本质蛋白质,由T淋巴细胞分泌,作用加强有关免疫细胞的作用; 常见的有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 4、溶菌酶:很多细胞可分泌(唾液、泪液),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典例1】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 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 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 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 知识点2:免疫系统的功能 1、防卫功能(阻挡、清除外来物质) 2、监控和清除功能(监控体内衰老、坏死和癌变的细胞并清除) 组成类型 第一道包括皮肤,黏膜,唾液、胃液中的杀菌物质等非特异性免 疫第二道包括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包括主要是淋巴细胞,抗体,淋巴因子等特异性免疫 【典例2】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D) A.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结构是机体的免疫系统 B.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就有,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后天形成,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 C.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D.非特异性免疫是在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典例3】如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 细胞,①和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双选)(CD) A.只有a、b、c三类细胞才能识别抗原 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细胞直接分化形成 C.①和②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 D.c、d细胞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人教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教案

第4节免疫调节 一、教学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4.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2.教学难点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三、课时安排 2 四、教学过程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引起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提示〗1.神经系统感觉到病原体的存在一般是在有了病理反应之后,在病菌或病毒刚进入人体的时候,靠反射并不能对其作出反应。 2.不能。 3.会。 〖板书〗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知道免疫系统的组成。 〖板书〗二、免疫系统的防伪功能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知道免疫系统的防伪功能。 〖资料分析1及讨论〗生思考师提示。 1.由图中曲线可以看出,T细胞的多少与HIV浓度之间成反比例关系。 2.HIV浓度上升,会破坏更多的T细胞,使T细胞数目下降,从而导致人体免疫能力丧失,不能抵抗疾病的侵袭,进而使人死亡。由此可以看出,T细胞在人体内能够攻击侵入的病原体。 3.约9年。 〖讲述〗1.类风湿性关节炎简介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是以慢性对称性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以骨膜炎为主要特征,常见的症状是关节疼痛,晚期可引起关节强直、畸形和功能障碍,甚至残废。我国约有400万患者,患病率为0.32%~0.34%。约80%患者的发病年龄在20~45岁,男女之比为1.2∶4。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它是一个与环境、细菌、病毒、遗传、性激素及精神状态等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寒冷、潮湿、疲劳、营养不良、创伤、精神因素等,常为本病的诱发因素,但多数患者常无明显诱因可查。初发病时很缓慢,患者先有几周到几个月的疲倦乏力、体重减轻、低热和手足麻木刺痛等前期症状,随后发生某一关节疼痛、僵硬,以后关节逐渐肿大、疼痛。开始时可能一两个关节受累,以后发展为对称性多关节炎。 目前类风湿性关节炎尚无特效疗法,仍停留于对炎症及后遗症的治疗。现行治疗的目的在于:控制关节及其他组织的炎症,缓解症状;保持关节功能和防止畸形;修复受损关节以减轻疼痛和恢复功能。治疗措施一般包括:(1)休息,风湿活动期应卧床休息,注意保暖,防止潮湿;病情稳定后适当活动和进行关节练习,以减少或防止关节强直和肌肉萎缩;(2)药物治疗,药物可选非甾体类抗炎药、金制剂、青霉胺、免疫抑制剂等;(3)理疗,如热敷、热浴、蜡疗等,同时配合按摩和锻炼;(4)手术,纠正关节畸形或进行关节成形术。 2.过敏反应的机理和过敏体质

免疫调节免疫调节知识点总结详细

免疫调节核心知识点列表梳理 1.与免疫有关的细胞 2.两种免疫类型比较 5.特异性免疫的类型及其应用 3.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之间的区别

4.过敏反应产生的抗体与正常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比较 6.免疫失调与人体健康 免疫调节知识点

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等(痰,烧伤)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杀菌物质(溶菌酶)、吞噬细胞 (伤口化脓) 1、免疫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最主要的免疫方式)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T 淋巴细胞和B 淋巴细胞) 2、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癌症问题)。 来源: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主要是外来物质(如: 细菌、病毒、),其次也有自身的物质(人体中坏死、变异的细胞、组织癌细胞,),还有(移殖器官)。 ① 抗原 (抗原决定簇) 本质:蛋白质或糖蛋白 特性:异物性(外来物质),大分子性(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特异性(只 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 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特异性) ②抗体: 抗体与抗原结合产生细胞集团或沉淀,从而抑制抗原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 黏附(并不能直接杀死抗原)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③淋巴细胞的产生过程: B 浆细胞 抗体 骨髓造血干细胞 胸腺 T T 细胞 与靶细胞结合 淋巴因子(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 功能1)增强淋巴因子的杀伤力 2)能够诱导产生更多的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2) 3、 体液免疫过程:(抗原没有进入细胞) 记忆B 细胞的作用:可以在抗原消失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和分化,产生浆细胞从而产生抗体。(有的记忆细胞可以保留一辈子,如天花病毒,有的则很短,如流感病毒) 4、体液免疫 抗原 吞 噬 细 胞 (处理) (呈递) T 细胞 细胞 (识别) B 细胞 B 细胞 形成沉淀 感应阶段 反应阶段 效应阶段 (二次免疫)

2019届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免疫调节》学案含答案

《免疫调节》学案 班级姓名学号 【考纲要求】 1.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 2.艾滋病的传播和预防(Ⅰ)。 【基础知识回顾】 一、免疫系统组成 1.免疫器官:、________、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2.免疫细胞 (1)吞噬细胞等 (2)淋巴细胞:________细胞(迁移到中发育成熟); B细胞(在中发育成熟)。 3.免疫活性物质:______ (由产生)、(由产生)、溶菌酶等。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一)防卫功能 1.非特异性免疫(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 ①第一道防线:由、组成。 ②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和等组成。 2.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后天接触病原体之后获得) 抗原:能够引起机体的物质。如、等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等物质,自身细胞有时也会成为抗原,如等。这种性质取决于抗原表面具有的某些特定的物质叫做抗原决定簇,它是抗体识别抗原的重要依据(抗原分子在吞噬细胞的作用下,使其内部的抗原决定簇暴露出来,才能发挥抗体的作用。) 抗体:①化学本质:②分泌抗体的细胞: (1)体液免疫: 参与的细胞:。 免疫过程: 结果:多数情况下产生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消化。 (2)细胞免疫: 参与的细胞:。 免疫过程:

结果:T细胞分化成,与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释放出抗原,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 3..抗体在体内存留时间相对较短,而记忆细胞可长期或终生存在。 二次免疫: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新的浆细胞(或效应T细胞),浆细胞迅速产生抗体消灭抗原,这就是二次免疫反应。二次免疫反应比初次免疫反应速率快,也比初次免疫反应强烈,能在机体尚未患病前将入侵抗原消灭。 思考 1.吞噬细胞既可以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直接吞噬消灭各种病原微生物,又可以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即:,,所以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属于哪种免疫,得看它吞噬的结果。 2.识别抗原的细胞有哪些? 细胞能非特异性地识别抗原;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不能识别抗原,但所产生的能识别。淋巴因子(能、不能)识别抗原。 3.人体清除癌变细胞的免疫反应是免疫。 4.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关系:对于胞内寄生物,体液免疫先起作用以阻止寄生物通过血液循环而传播,当抗原进入细胞时,细胞免疫起作用从而将其释放,再体液免疫清除。 (1)切除胸腺——T细胞,记忆T细胞和效应T细胞将不能产生,免疫全部丧失,保留少部分免疫。 (2)骨髓遭破坏,造血干细胞不能产生,免疫细胞都将不能产生,一切特异性免疫全丧失,但输入造血干细胞,免疫恢复。 (二)监控和清除功能 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________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________的细胞。三、免疫失调 1.免疫过强 (1)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_____ ___地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反击而引起的,如________________、类风湿性关节炎。 (2)过敏反应 ①概念: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___ _______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②特点:发作________、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____________(会破坏、不会破坏)组织细胞,__________(会引起、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__________和个体差异。2.防卫过弱 (1)举例:如艾滋病,又叫____________________(AIDS)。 (2)病因:由________________(HIV)引起,HIV主要攻击人体的,它可使人体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 四、免疫学的应用

高中生物《免疫调节》单元测试题

《免疫调节》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免疫的说法,错误的是 A.注射抗体治疗疾病时,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 B.靶细胞因抗原增殖而被裂解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 C.吞噬细胞可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 D.免疫活性物质可由非免疫细胞合成 2.2018年1月美国学术期刊《免疫》报道,记忆T细胞会储存在脂肪组织中。下图是研究人员进行的有关实验,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记忆T细胞是由T细胞或记忆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 B.接受脂肪组织移植前的实验鼠B应接种相应的病原体 C.实验鼠B不患病是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 D.仅图示实验还不足以证明移植脂肪组织中有记忆T细胞 3.下图是α-银环蛇毒引发机体免疫效应的部分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①是吞噬细胞 B.物质甲是淋巴因子 C.物质乙是抗体

D.细胞⑤是记忆细胞 4.下图是人体特异性免疫部分过程示意图,图中序号代表相关过程,字母代表相关细胞。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示过程代表体液免疫过程 B.物质a、b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C.B细胞和C细胞的起源相同,且细胞中DNA和RNA种类相同 D.E细胞仅在某种特定抗原的刺激下才能增殖和分化 5.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HIV侵入人体的途径包括与艾滋病患者拥抱、握手和共同进餐等 B.HIV侵入人体后直接导致死亡的原因是多种病原体感染或恶性肿瘤 C.HIV破坏人体的T淋巴细胞,因此艾滋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 D.HIV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 6.某人因过量注射美容制剂而出现头昏、站立不稳等症状。经诊断后,医生为其注射了肉毒杆菌抗体进行治疗,目的是 A.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抗原 B.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原发挥免疫作用 C.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抗体 D.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免疫作用 7.烧伤患者临床上要使用头孢菌素来治疗绿脓杆菌的感染。使用抗生素前一般会对病人做过敏实验和细菌耐药实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B淋巴细胞接受绿脓杆菌刺激后形成的浆细胞会使绿脓杆菌裂解死亡 B.过敏体质的病人,只要使用头孢菌素,就会发生过敏反应致使组织水肿 C.用药前做耐药试验的原因是抗生素滥用诱导细菌发生耐药突变 D.吞噬细胞接受绿脓杆菌刺激后,会将抗原信息传递给其他免疫细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