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读书会会员手册最终版2013

读书会会员手册最终版2013

会员手册

(2012年版)

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读书会

2012年6月,图书馆读书会会长杨涛(土木学院09级)获得校十大自强标兵和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图为校长李培根院士在全校优秀共产党员表彰大会现场与杨涛合影。

图书馆读书会

我知晓、我加入、

我收获、我快乐。

欢迎辞

欢迎您加入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读书会大家庭!

再次热烈祝贺您顺利通过挑选成为图书馆读书会的一员,我代表图书馆向您表示热烈的欢迎,感谢您选择了图书馆读书会,感谢您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和为事业奉献的热望托付给了图书馆读书会。

图书馆读书会是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创办和直属管理的校级注册社团,图书馆热忱期待读书会工作走到全国前列,为此,图书馆为读书会的良好发展提供了充裕的物质条件保障,并配备了专职辅导员。

为了帮助您更有效地参与读书会的各项活动,获得更多的锻炼机会和收益,我们准备了这本《会员手册》。仔细阅读它,您可以了解到图书馆读书会的文化和管理理念,图书馆读书会的组织结构和您享受的权益以及应尽的义务。

本手册只是指南。如对手册所述的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有任何疑问,请与读书会专职辅导员联系。

祝愿您在读书会的学习工作期间事业有成!

图书馆馆长李光玉教授

走近图书馆读书会

“在华中科技大学主校区图书馆老馆四楼,有一个10余平方米的小房间,这就是图书馆读书会的活动基地了。”

这段出自2011年6月的《中国教育报》的文字是这个中国教育界权威媒体在探究这个小小读书会3200字报道的第一段。

“believes your team will do well in your future activities”这是在全球享有盛名的跨国调研管理资讯公司,有“雇主品牌管理的全球领导者”之称的优信咨询(Universum Communications)对这个小小读书会的坚定信心,2012年图书馆读书会被评为“2012优信中国最佳社团”。

很多重量级人士和媒体也纷纷为这个只有10余平方米的小房间的读书会“背书”:

根叔在2011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上,以《文化》为题,向8000新生推荐道:读书会是你们提高文化素养的好地方!

老校长杨叔子院士、省人大副主任罗辉与图书馆读书会会员合影并赠书。

湖北省科协主席、前校长樊明武院士与读书会会员分享了他的成长历程及他身处不同角色的感受和收获,并邀请读书会干部在家中交流。

经济学院院长徐长生教授亲赴读书会讲解中国经济改革发展之路。

中共武汉市委机关报《长江日报》曾经连续3次报道读书会会员。

这个会员人数仅仅20多名的小规模的读书会为何能得到很多重量级人士的垂爱和媒体的青睐呢?

因为自从她2009年成立以来的短短的4年间,从读书会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人才:

陈青华作为一名工科女生,从2010年10月份开始找工作的短短几十天时间,就接到欧莱雅、创维集团、广州本田等6家知名企业的录用信,最终获得了东方电气集团的管理岗位。

李静,能源学院大三女生,加入读书会半年,在和应立新老师的聊天中得到启发,充分发掘自身肢体柔韧度好和管理能力强等才能,成立校级“泊心瑜伽”社团,填补了学校气质型形体训练项目协会空白;现在大四的她已经被大型国企三峡集团长江电力录用。

杨涛,图书馆读书会会长,土木学院2009级党支部书记,在2011年温总理与网友在线交流时向温总理提议设立“革命烈士节”,这是在中国1000多万名大学生中第一个提出此类建议的人。(《长江日报》2011.3.1报道)

黄宁,作为一名来自工人家庭的普通的2007级毕业生却

被学校指定在毕业前升国旗仪式上作为唯一的本科生代表发言,他发言后学工处主要领导向校领导介绍黄宁另一个不普通的身份是读书会会员。

戴志勇,曾任读书会秘书长,2011年以432分的第一名高分通过上海交通大学材料专业研究生分数线,但最令读书会指导老师满意的是戴志勇研究生面试成绩也是第一名,读书会指导老师应老师是团省委省学联评聘的“湖北省大学生就业创业导师”。

廖广纯,读书会2009级会员,在2011年全国首届大学生智能设计竞赛中摘得二等奖。

王琨在伍思特理工、罗刚在杜克大学、曾令平在麻省理工。。。。。

邵立文获校学习优秀奖学金、姚洪等三人获院系十大自强标兵称号,江伟玲等四人成功竞选为其他社团会长、副会长职务。

。。。。。。。。

面对这一连串精英名单,国家级权威媒体《中国教育报》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作为一个不授课的非学院平台,图书馆读书会竟培养出一大批优秀人才。

为何读书会能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人才呢?

图书馆副馆长张振提出了“开卷有益,分享经典,以书会友”的宗旨,这个宗旨凝聚了读书会的灵魂,引导读书会

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读书会用“学问与国家共命运”的共同信念聚集会员。这集中体现在会徽上,读书会的会徽中间是一个红色的中国地图,代表红色的中国大地永远在我们青年心中最重要的位置;周围是绿色的橄榄枝,代表我们青年永远祝愿和护卫祖国和平安定;上方是一团飘动的红色火焰,代表我们青年人永远有朝气有活力,将我们的信念展示给全世界;下方是用黑色字体书写的读书会的信念:学问与国家共命运。

读书会以业绩为导向,在项目中锻炼人:

2012年上学期初,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读书会会员顾建国、万丹俊勇挑重担,经过15天的奋力拼搏,广泛组织义工以每天搬书5万余册、人均搬书400余册的工作量出色地完成了图书馆77万余册的图书搬迁工作,动员了学校近20个院系参加搬迁,组织义工的总人数达1905人次。最终创造了“77万余册图书,边搬迁,边整理,边开放,未影响图书馆任何一天正常开放”的奇迹。会员也在这个项目中得到极大的锻炼,后来,组织者顾建国竞选上了物理学院学生会主席,万丹俊竞选上了校红十字队副总队长。

2010年9月,校社联向武汉各高校征集社团文化节开幕式晚会节目,读书会决定利用这次机会发挥李静会员的瑜伽特长,让她将自己所学的瑜伽展现在校园的舞台上,同时通过让她带队表演锻炼她的执行力和领导力。经过高效率的排

练,最终顺利通过社联的节目筛选,并在开幕式晚会压轴出演瑜伽舞蹈《梅韵》,这也是当晚武汉各高校出演节目中唯一由一个非专业社团独立承担的节目。后来,李静创办瑜伽协会,成为了一名社团会长。

读书会以情感留人:

2010年11月,武汉已进入寒冬,读书会16名会员组成两个小组,到学生公寓检查每个会员的被褥够不够厚。我们发现有的会员的床上只有一床被子加凉席,在指导老师和干部策动下,大家立马共同集资为8名会员各添置了一床棉被。会员邵立文在获得学习优秀奖学金后,立即捐出200元用于为会员添置棉被。

读书会还有一个很好的传统,在会员生病住院时大家轮流值班看护,给他们送饭,陪他们说话。给这些异地求学的学子家庭般的亲情感,在他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读书会这个大家庭一如既往地支持着他们,会员冯俊毅照顾生病会员非常积极、十分细心,被评为了优秀会员。

每当开学返校时,读书会会员们便会带上家乡的土特产与其他会员一起分享,传播爱,也传播文化。每当有会员毕业时,他们会将自行车、教材等物品转赠给在校会员,传承爱,也传承文化。

近日,读书会接到上级文件,校团委校社联将向全国重点推介我校三大学生社团,读书会名列其中,这既是校团委

校社联对读书会以往工作的肯定,也是读书会未来大发展的重要机遇,读书会会员正意气风发地向前奋进。

【中国教育报】读书会:让学生快速成长的大家庭

在华中科技大学主校区图书馆老馆四楼,有一个10余平方米的小房间,这就是图书馆读书会的活动基地了。读书会的规模不大,20多名来自多个院系的学生组成了眼下第二届读书会。自它2009年成立以来,总共吸收了80多名学生。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作为一个不授课的非学院平台,图书馆读书会竟培养出一大批优秀人才。学校图书馆管理员应立新是读书会指导老师。

走出一大批“明星”

从去年10月份开始找工作的短短几十天时间,就接到欧莱雅、创维集团、广州本田等6家知名企业的录用信。近日,华中科技大学材料成型与控制专业学生陈青华成为同学眼中的求职明星。作为一名工科生,却获得了东方电气集团的管理岗位。陈青华认为,她的成功源于自己在读书会逐渐形成的职业人素养,比如良好的心理素质、人际沟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以及执行力等。

2009年10月,身为读书会会长的陈青华邀请本校一位知名学者作客“喻家新青年讲座”。可是到讲座当天才发现听众太少,陈青华一时不知所措。良久,她才反应过来,于是

立即找到一个学院的年级主席求助。这位年级主席起初并不理睬,陈青华就向他分析这场讲座将给学生带来什么收获,最后总算磨得这位年级主席答应配合。

讲座结束后,大家都认为活动举办得很成功,陈青华却被应立新狠狠地训了一顿:考虑问题不全面,策划案没有紧急备案,活动举办前没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她觉得自己的领导力得到了很大的锻炼。

除了陈青华,读书会里还涌现出一大批“学生明星”。戴志勇,读书会首任秘书长,今年以432分的高分通过研究生初试,他说自己在读书会里学会了坚持和改变自己;李静,能源学院大三女生,加入读书会半年,在和应立新的聊天中得到启发,充分发掘自身肢体柔韧度好和管理能力强等才能,成立校级“泊心瑜伽”社团,填补了学校气质型形体训练项目协会空白;杨涛,2009级学生,土木学院党支部书记,校红十字队总队长,在今年温总理与网友在线交流时向温总理提议设立“革命烈士节”,他说自己在读书会里拓展了视野……

读书会作为一个学生组织,日常运作由学生自主决策,应立新只负责提供信息和意见。“指导不是辅导,更不是领导。我就像一位教练,告诉他们怎样去打赢一场比赛。”这是应立新对自身角色的理解。

26年前,应立新还是一名只有中专学历的临时工,后来

通过自学获得华中科技大学法学学士学位,并拿到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2010年6月《楚天都市报》连续4天报道他免费帮毕业生修改上千份简历的事迹,后被湖北团省委、省学联聘为湖北省大学生就业创业导师。他自身的经历就是一个勤于奋斗的例子。他很清楚企业如何挑选大学生,因此他在读书会的指导工作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职业化心态和职场技能。

在这里塑造精神

每天都有学生在图书馆读书,可是有多少人真正得到了收获?应立新一直想着这个问题。

2009年1月,他在图书馆阅览室门口立了块小黑板,上面写着:今日导读《青年的4个大梦》,地点208室。果然,一群学生来听他解读书籍。渐渐地,有一群学生经常来“听讲”。图书馆副馆长张振看到这个现象,对应立新说:“干脆成立一个读书会吧!”于是4月16日,读书会成立了。

早在1999年,应立新就与时任图书馆副馆长孔志辉提出一个教育改革课题——《以图书馆为中心的大学自主性开放式学习模式的思路与初步实践》。他们认为,以往学生被严格要求在教务部门指定的时间、教室,听指定的教师按大纲灌输指定的学习内容。这种学习模式使学生渐渐丧失独立

思考能力、创造力和进取精神。

他们提出的教改基本思路是:图书馆处于教务部门、教师和学生3者的中心,旨在构筑新型的教务管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并以丰富的馆藏资源和现代高技术手段为依托,让学生在图书馆内自主、开放地研究学业,掌握科学的自学方法,不断自我进取,成长为具有创造精神的新型人才。

图书馆读书会就是这个思路的具体实践。它依托图书馆,集合大量的学习资源以服务学生。其中学习资源既包括各类文本、视音频资料,也包括读书会组织的各项活动以及它所体现出的价值观与精神塑造。

在图书馆读书会,读书不是一件“被迫”的事。应立新非常擅长于激发会员的阅读兴趣。2009年10月下旬,读书会举办了一个名为“孝文化周”的主题活动。开幕式上,会员们通过朗诵《孝经》、手语舞、自述故事等多种形式,体验“孝文化”,感恩父母。“父母为子女不求回报地付出,才成就了今天的我们。想到这些,心里就充满了感激。”一位会员说。好几位会员在讲述自己和父母的故事时几度哽咽,落下泪来。

晚会之后,应立新向会员推荐《颜氏家训》、《傅雷家书》、《哈佛家训全集》等6本“家训”经典著作。会员们受到之前晚会的激发,看这些“家训”时也感触更深。活动让学生意识到肩上的责任,也更懂得了自强。

“读书会推崇德育,我希望将读书会打造成一个能让学生快速成长的温馨大家庭。”应立新说。

2010年的11月,武汉已进入寒冬。读书会16名会员组成两个小组,到学生公寓检查每个会员的被褥够不够厚。他们发现有的会员的床上只有一床被子加凉席,后来大家和应立新共同集资为8名会员各添置了一床棉被。

“这是一个很有向心力和吸引力的集体,这里就是我的家。”读书会会员、机械工程2009级学生廖广纯说。

获得有高度、有深度的成果

不同于院系读书会大多只为学生提供有限的书籍进行阅读然后上交读书心得,图书馆读书会的宗旨是“开卷有益,分享经典,以文会友”,他们的理念是“引领、主流、高度”。

校长李培根提出“宏思维”之后,读书会召开了“宏思维”主题研讨会。一位会员说:“通过这次探讨,使我增强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意识到爱校、荣校的重要性。”杨叔子、樊明武等名人曾与会员们分享人生体验。“根叔”还给读书会题词:“读百家之书于图书馆,念千家之言在读书会。”

花了时间就必须要获得有高度、有深度的成果。图书馆读书会强调“实效性的收获”。在读书会里,会员们阅读应立新不定期给他们推荐的书,然后聚在一起交流,最后组织策

划一个活动,培养学生职业化的心态和技能。近期会员们阅读了一些关于提高领导力的书籍,于是他们结合当下热点及地域特色,准备策划一个以辛亥百年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在主办活动中检验自己的领导力。

走出校园,学生们面对的将是一个真实的世界。应立新用职场无情的竞争意识和衡量标准去武装读书会。如果有哪位会员认为他这种做法太苛刻,应立新也不会像思政辅导员一样“请他喝茶”,而是做两件事:一是陪他去招聘会现场,看看当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二是给他看一批描写现实社会的书,诸如《穷二代富二代》、《官场笔记》等,让大家清醒地认识到现实的残酷,意识到只会读死书的人没有竞争力。

应立新称其为“参照系教育法”:“教育要选好参照系。大学培养的是适应社会的人才,因此社会才是最佳参照系。高等教育就应该是一种真实教育,让学生认识真实的社会。”

今年,读书会计划转型。以前总是邀请名人来作讲座,今后打算将活动主体转移到会员本身,踏实做事,低头奋进。如举办校园大赛、参加全国市场营销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创意大赛,与院系读书会联合举办活动等都在它的日程表上。虽然不是专业学院,图书馆读书会却以自己的方式为学校人才培养贡献着力量。

来自校友的报告:读书会铸就辉煌职场人生路华中科技大学2011届本科毕业生黄宁

转眼间,从母校的国旗下回到家乡工作已经有9个多月时间。回首这9个多月的职场生活,既为自己获得如此多的进步而感到高兴,也为自己能够在华中科技大学度过有意义的大学生涯,能够在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读书会获得成长,能够得到应立新老师的培养,而感到庆幸和感激之情。

一、大学生团队的Leader

初到公司见习,部门的主任便将新招聘的几位大学生召集在一起,然后宣布:“现在黄宁就是你们的队长,这个大学生团队的Leader,黄宁你要好好带领这个团队!”

在场的所有新进大学生都为主任做的这个决定而感到惊讶与不服气。当时我也不是很清楚为什么主任一来就会让我当这个大学生团队的Leader。直到有一天我在与部门的一位业务主管谈工作时,他才不经意地提到:在你还没来之前,我们便看过你的简历,大家都觉得你是所有人中发展最全面、最优秀的!

回头想来,这初进职场便受到了重用,主要还是得益于大学期间参加了图书馆读书会,在湖北省大学生就业创业导师应立新老师的培养下,习得了各种职场技能以及获得了实景训练,从而在简历上展露了与别人不一般的一面,并能够

在面试的时候给面试官(即我的主任和主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赢得了工作的机会,并为后续的工作打开了关键性的起点。

差距,在大学毕业的时候便已经拉开了。

二、74:10高票获选班长一职

“下面开始选举班长!”教官在所有新入职的应届大学生面前高呼。“名额只有一个!”

这200多名新入职的应届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院校。在学校里都是天之娇子,但是一到这种场合,却都退缩下去了。

正当大家还在迟疑时,我一马当先地跑到所有人面前,高声说出了自己的竞选宣言,在短时间内征服了所有人的心,以致后面的参选的人都基本只敢竞选组长。

最终,由于积极主动争取,我在2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大学生中脱颖而出,以74:10的票数,高票当选成为带领大学生进行产线实习的班长。

并且,在这3个多月里,我表现突出,受到了实习负责领导的赞赏,最终以优异的实习成绩进入了全公司最重要的管理部门——秘书室。

“敢于竞争,善于转化”,这种精神在母校四年的培养下已经深深地植入了我的骨髓;也正是由于这种精神,我才赢得了这个管理的机会。

三、2011届大学生风采人物

“麻烦您将照片和相关简历发到我的邮箱,我们希望在内部刊物对您进行宣传报道!”公司的人力资源部企业文化专员向我发出了邀请。

一开始我还以为企业文化专员是为了收集资料提出的请求,直到后来看到刊物才发现这次获得报道的“2011届大学生风采人物”仅有8人,而我是排在第一位的。

虽然我并没有问他为什么要选我作为候选人,但从8个人的简历可以看出,他们在选择候选人物时会更侧重于大学期间“做了哪些事,取得哪些成果”以及进入公司后“对本公司的认识”。

四、公司核心部门的管理培训生

试用3个月后,我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公司的核心部门之一——秘书室。公司的整体效率都是通过有效的流程来实现的,而秘书室作为对公司整体流程进行设计与管理的部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也正因为部门的重要性,组成的人员都必须是业务管理精英,招到的新人也自然需要重点培养。因此,我在进入部门后,并不是像许多业务部门的新人马上接手开始做事情,而是先被派到各个业务部门作为管理培训生进行特别培养。

五、“这篇报告很有高度!你们是怎么挑选到这么优秀的大学生的?!”

虽然仅仅在业务部门学习了几个月,但是在学习过程中我频频受到了业务部门领导的认可。并且有一位品质部领导在看完我的品质部学习总结后,亲口在我的部门领导面前对我表示赞赏:“这篇报告很有高度!你们是怎么挑选到这么优秀的大学生的?!”

之所以能写出一份这么优秀的学习报告,主要得益于我在校图书馆读书会接受了宏思维教育。通过宏思维的学习,我培养了一种全局观的思考视角,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注重结合公司的战略层面去思考整个部门的系统定位以及运作策略,从而得出的是一份部门的战略发展报告,而不仅仅是单纯的学习心得。

六、受邀为公司关键岗位的工程师培训《会议管理》

入职才不到1年,并且还未正式到,为什么就会有人邀请我去进行培训呢?并且是公司关键岗位的工程师?我想大家看到这个肯定也会有所疑问。

对于《会议管理》这门课程,我早在校图书馆读书会的时候就有所研究,并通过应立新老师的指导,掌握了运用图书检索收集资料的方法。

同时,在实习的过程中,我通过观察发掘业务部门工程师的需求,从而找到了这个需求点:由于是项目管理人员,他们平时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会议中经过,而目前会议的低效率正是他们渴望改变的。于是我利用周边的图书馆信息,

快速地制作了《会议管理培训教材》,并以此打动了负责业务主管。这位主管很欣赏这本教材,并邀请我为本科室的工程师进行培训。

也正因此,我成为了唯一一个能够在入职不到1年便受邀进行培训的新进职员。

七、辉煌的背后

从大学的学生精英到职场新人,虽然进入职场还不到1年,但是可以感觉到自己已经与同来的200多名新人正一步步地拉开不可逾越的差距。

而追溯辉煌的背后,我觉得最重要的成功助力是人生导师——应立新老师以及强大的图书馆读书会团队。

我今天取得一次又一次成功的功力都是源于大学期间图书馆读书会对我的职业化心态与技能的培养。还记得当初创办读书会的困难重重但锐意进取并开拓新天地,最终赢得了唯一一个获得校长题词的读书会组织;还记得当时为白血病少年邢建喜募捐而日夜奔波于每个宿舍以及努力游说每一位学生和学校领导、希望能够赢得他们的支持,最终感动了省级报刊《长江日报》,赢得了重点报道……

这些经历构成了我人生难得的财富,也为我未来职场路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感谢应立新老师,感谢图书馆读书会!愿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读书会的未来无限美好!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