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单元 学案14

第七单元 学案14

第七单元  学案14
第七单元  学案14

第七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学案14 两极世界的形成

[课标要求]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一、两极格局(又称“冷战”格局)的形成 1.形成背景

(1)二战后期,____________确立,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2)二战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

?????

①二战后,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 的霸主, 推行全球扩张的霸权主义政策。

②苏联实力不断增强, 在世界上的影响增大,引起了 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敌视。

(3)美苏两国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上的矛盾也日益加剧,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

2.“冷战”含义: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____________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3.确立过程(也可看作表现)

(1)序幕: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2)政治上: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________________”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标志着美苏“冷战”开始。

(3)经济上:实施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即____________。 ①直接目的:扶持西欧,稳定资本主义。 ②根本目的:控制西欧国家。

(4)军事上:1949年成立“______”组织

①性质:是一个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军事政治集团。

②作用:北约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重要行动,加剧了 “冷战”的程度。

(5)苏联的,反击措施?????

①1949年苏联等国成立 。②1955年苏联等国组成“ ”组织,标志

着欧洲出现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

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二、“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1.国家分裂

(1)德国分裂:1949年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德意志____________和德意志____________。

(2)朝鲜分裂:南部和北部分别建立__________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2.局部热战

(1)1950年,__________爆发。

(2)二战后法国、美国先后发动侵略______的战争。

3.核危机:1962年,________导弹危机。

4.阶段特征

(1)二战后,世界在全面“冷战”和____________间交替。

(2)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

【问题思考】

想一想为什么“冷战”成为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

议一议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什么?

议一议“冷战”与“热战”

考点“冷战”与两极格局

1.美苏两国为什么会从二战时的盟友变为二战后的对手?2.根据下列图一中已经完成的项目,填写另外三个空格项目。

图一

3.马歇尔计划是二战后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重要一环。

图二

(1)观察图二,结合二战后初期的有关史实思考:画面中的“医生”和“病人”分别指代什么?

(2)“医生”开的是什么“药方”?

(3)对于该“药方”中国漫画家黄远林曾创作了漫画“黄鼠狼给鸡拜年”(见图三),你是如何理解该漫画这一主题的?

图三

(4)对美国来说,该“药方”曾经使美国达到了一箭几雕的目的,你能列举“几雕”的表现吗?

4.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的联系与区别

精讲(1)联系

①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组成部分。②实质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稳定资本主义,确立美国的霸权地位。

(2)区别

①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的赤裸裸的反共反苏,是美国“冷战”的宣言书,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标志着美国的政策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②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苏反共。

5.图四、图五是二战后德国、朝鲜分裂图,造成其分裂的共同因素是什么?

图四图五

6.(关注新史观)“冷战”影响了世界半个世纪,对各国多元共生的和谐关系产生了巨大影响,从这一角度命题,空间很大。

图六恐怖的骨牌游戏

人们称美苏“冷战”对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一次课堂讨论中,同学们对美苏争霸对世界造成的消极影响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请结合图六谈谈你的看法。

决定国际关系格局变动的基本因素是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二战后,世界主要矛盾和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世界政治格局也因此出现重大调整,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

一、选择题

1.(2011·枣庄调研)二战后,美国驻苏联代办凯南认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是水火不相容的,美国必须把苏联看成是政治上的敌手。美国若拥有足够的武力并准备使用它,那就用不着真正动武,便可遏制住苏联,迫使它退却。他声称必须用消除非共产主义世界中存在

的大片软弱地区的方法,来遏制苏联。这一观点的依据不包括()

A.美国要推广其价值观

B.美国世界霸权地位确立

C.苏联能够与美国抗衡

D.西欧传统强国普遍衰落

2.(2011·烟台模拟)美国总统杜鲁门在1947年3月12日致国会咨文中说:“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造成一种局势,俾使我们和其他国家都能塑造出一种免于威胁的生活方式。在对德国和日本作战中,这是一个基本问题。我们的胜利乃是战胜那些想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这里,美国对“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采取了什么政策()

A.罗斯福新政B.新经济政策

C.“冷战”政策D.“孤立主义”

3.(2011·青岛模拟)杜鲁门总统声称:“无论在何地爆发革命、发生动乱,都与美国安全有关,美国政府都应进行干预。”这表明()

A.美苏“冷战”正式开始B.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C.美苏争霸正式开始D.世界大战即将爆发

4.(2011·沈阳模拟)下列素材中,不能直接用于探究“冷战局面形成”这一课题的是

() A.丘吉尔“铁幕”演说录音

B.马歇尔计划援助状况报告

C.“华约”成员国分布示意图

D.“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文本

5.(2011·东营模拟)马歇尔深知苏联根本不可能接受欧洲复兴计划。他曾说,如果一开始就把苏联和东欧排斥在计划之外,就会吓跑欧洲人,有的欧洲国家就会表现迟疑。这不能用来说明() A.美国有意识地制造了欧洲的分裂

B.美国将分裂欧洲的责任推卸给苏联

C.美国有意掩盖其从经济上控制西欧的企图

D.美国有意在欧洲建立起一个军事战略同盟

6.(2011·哈尔滨模拟)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影响较大的局部战争之一,关于朝鲜战争爆发的原因至今仍是众说纷纭。下列观点,最有可能为我国现在史学界所接受的是朝鲜战争() A.是金日成主谋并发动的

B.是斯大林指使金日成发动的

C.是美帝国主义的走狗李承晚发动的内战

D.是当时国际形势和朝鲜半岛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7.(2011·青岛模拟)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全球化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有人却称此时的全球化其实只是“半球化”,其原因在于()

A.南北对话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B.两极格局下美苏两大阵营的对峙

C.南北半球经济发展差距悬殊

D.宗教矛盾阻断东西方经济交流

8.下图是苏联某历史时期发布的宣传画“华盛顿的和平鸽”,这幅画揭示了()

A.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实质

B.古巴导弹危机发生的根源

C.美苏两国军备竞赛的本质

二、非选择题

9.阅读材料:

材料一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的后面,坐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非亚——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不仅以这种或那种形式屈服于苏联的势力影响,而且还受到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丘吉尔:富尔顿演说材料二应当指出,丘吉尔先生和他的朋友在这方面非常像希特勒及其同伴。希特勒干他发动战争的勾当,是从散布种族理论开始的,说什么只有讲德语的民族才是优秀的民族。丘吉尔先生干他发动战争的勾当,也是从散布种族理论开始的,他硬说只有讲英语的民族才是最优秀的民族,负有决定世界命运的使命……英国的种族理论使丘吉尔先生和他的朋友得出这样的结论:讲英语的民族是惟一的最优秀的民族,应当统治世界上的其他民族。

——斯大林《关于丘吉尔先生的演说

和〈真理报〉记者的谈话》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丘吉尔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苏联对富尔顿演说的主要反应。

(3)根据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一和材料二中与事实不符的现象。

(4)由材料一、二,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答案解析

课前准备区

一、1.(1)雅尔塔体系(2)①资本主义世界②社会主义(3)社会制度国家利益

2.武装进攻

3.(2)遏制共产主义(3)马歇尔计划(4)北约(5)①经济互助委员会②华约

二、1.(1)联邦共和国民主共和国(2)大韩民国

2.(1)朝鲜战争(2)越南

3.古巴

4.(1)局部热战

问题思考

想一想(1)雅尔塔体制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两国在世界范围的活动引发了双方矛盾,但战争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

(2)各国人民饱受战争之苦,二战后反战运动高涨。

(3)双方拥有核武器,实力均衡,美苏双方都没有打赢直接战争的把握。

议一议公开干涉别国内政。

议一议“冷战”是一种体制,是美国对苏联建立的经济上封锁、政治上对抗、军事上遏制的整套体制,但其活动不包括战争;“热战”是针对“冷战”中的“不包括战争”而言的,即“热战”是在“冷战”大环境下采取的军事行动。

课堂活动区

考点

1.社会制度的对立,意识形态的分歧——“冷战”爆发的政治渊源;国家利益的交锋,划分世界的冲突——“冷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欧洲中心的动摇,地缘政治的真空——“冷战”爆发的直接原因。

2.①杜鲁门主义。②马歇尔计划。③经济互助委员会。

3.(1)“医生”指代马歇尔(或杜鲁门、美国、美国总统);“病人”指代二战后的西欧。

(2)“药方”指马歇尔计划。(或欧洲复兴计划)

(3)“药方”的实质是复兴欧洲经济,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和遏制共产主义。

(4)①稳定了西欧经济;②有助于美国商品的输出;③把受援国纳入了美国全球称霸的战略轨道;④遏制了苏联的扩张。

5.二战后,美苏双方根据自己的战略利益作出了两分天下的划分,造成了德国和朝鲜半岛的分裂,因此,德国和朝鲜半岛的分裂是“冷战”的产物。

6.(1)浪费了大量资源,不利于经济发展;

(2)导致两个德国和两个朝鲜的出现;

(3)使各国人民一直处于核战争的恐惧之中;

(4)给世界和平带来严重威胁。

课后练习区

1.B[二战后,美国实力很强,力图确立在世界上的霸权地位,但B项中美国确立了世界霸权地位的说法不准确。]

2.C[材料反映的是战后美国推行的杜鲁门主义,它标志着“冷战”的形成。]

3.A[材料是杜鲁门主义的内容。杜鲁门主义的发表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 4.D[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是由欧洲联盟成员国组成的国际组织,在1957年3月25日,《欧洲煤钢联营条约》成员国签订《罗马条约》,决定成立共同市场及原子能共同体。]

5.D[一开始就把苏联和东欧国家排斥在外,就不会有更多的西欧国家接受欧洲复兴计划,那通过稳定资本主义来遏制共产主义的目标就实现不了。]

6.D[本题要从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和性质入手,另外,从立场上看,要为我国现在史学界所接受,以此分析朝鲜战争是当时美苏“冷战”和朝鲜半岛内部矛盾激化的结果。] 7.B[抓住时间“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这个时期是美苏争霸的高潮时期,两大阵营的对峙,制约着全球化的进展。]

8.A[“和平鸽”的内脏是“美国导弹”,揭示了“二战”后美国和平政策的虚伪性。] 9.(1)中欧和东欧各国均被苏联的高压所控制。

(2)认为丘吉尔等同于希特勒,是发动战争的罪魁祸首。

(3)材料一过分夸大苏联对中欧和东欧各国的控制,忽视他们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材料二过分夸大丘吉尔演讲的危害,因为丘吉尔的演讲没有直接引发侵略战争。

(4)每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都服从于各国自身利益;过分夸大一些国际言论会引起国际动荡和国际关系恶化等。

解析本题围绕美苏冷战的主题命题,以新材料的形式出现,所以要注意对材料信息的最大限度的利用,并注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第14课学案

周口文昌中学“216”高效课堂历史学案课型:新授课编号: 14 班级:姓名:日期: 11.11 审核: 课题:第14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成就;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 究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二.【自研课导学】1.重点: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重返联合国和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难点:中苏关系恶化、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2.资料:历史书籍、名人传记、优化探究。3.根据自主学习环节的要求完成预习、总结归纳环节。4.用红笔标注有疑问的地方。 看图回答问题:上图片中是哪 两位历史人物?什么事情让 两位国家元首走到一起的? 思考:新中国成立初采取什么 外交方针、原因、开展什么外 交活动? 【导学2】新中国成立初期的 的恢复 思考:这幅图片是尼克松和周 恩来在上海国际机场场景,试 问这一时期中美关系有什么 变化?中日关系有什么进 展?

答案:1.B 2.B 3.D 4.C 5. A 6. B 7. C 8. (1)动机:受政治目的驱动。经济根源: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 (2)思想倾向:清政府投降卖国。问题: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结成反动同盟共同压迫中国人民;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 封建的国家,中华民族面临的艰巨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3)表现: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贡献: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意义: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4)特点: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和推进新型区域合作。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 答案:1.B 2.B 3.D 4.C 5. A 6. B 7. C 8. (1)动机:受政治目的驱动。经济根源: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 (2)思想倾向:清政府投降卖国。问题: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结成反动同盟共同压迫中国人民;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 封建的国家,中华民族面临的艰巨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3)表现: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贡献: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意义: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4)特点: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和推进新型区域合作。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 答案:1.B 2.B 3.D 4.C 5. A 6. B 7. C 8. (1)动机:受政治目的驱动。经济根源: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 (2)思想倾向:清政府投降卖国。问题: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结成反动同盟共同压迫中国人民;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 封建的国家,中华民族面临的艰巨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3)表现: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贡献: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意义: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4)特点: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和推进新型区域合作。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 答案:1.B 2.B 3.D 4.C 5. A 6. B 7. C 8. (1)动机:受政治目的驱动。经济根源: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 (2)思想倾向:清政府投降卖国。问题: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结成反动同盟共同压迫中国人民;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 封建的国家,中华民族面临的艰巨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3)表现: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贡献: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意义: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4)特点: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和推进新型区域合作。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 答案:1.B 2.B 3.D 4.C 5. A 6. B 7. C 8. (1)动机:受政治目的驱动。经济根源: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 (2)思想倾向:清政府投降卖国。问题: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结成反动同盟共同压迫中国人民;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 封建的国家,中华民族面临的艰巨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3)表现: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贡献: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意义: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4)特点: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和推进新型区域合作。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导学案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课题一分数的初步认识 班级姓名 主备人李勇审核人高勇使用人使用日期 教学思路(纠错栏)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1、91、92、93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5、6号同学不做。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 的分数的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一、自主学习 我能填 1、把4块月饼分给小强和小芳,可以怎样分?如果分得比较公平,每人分块。 2、把2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块。 3、把1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块(我用圆形纸片代替月饼进行对折,重合等操作)。 认识 1、把1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块,就是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块,每块是一半,也就是它的。 2、我会读:读作。 3、我会写:先写中间的横线,即分数线,再写分数线下的“2”,即分母,最后写分数线上面的“1”,即分子。

4、我用卡片折出它的,并写上。 认识 1、要得到一块月饼的应该怎样分(我用圆形纸片代替月饼,进行对折,重合等操作)。 2、得出,每一份是整块月饼的。 3、我会读:读作。 4、我会写:写作。 5、我发现像、这样的数都是数。 6、完成课本第93页“做一做”第1题。 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1、用相同大小的纸片折出和,将和进行比较,我发现()比()大。 2、用相同大小的纸片折出和,将、进行比较,我发现()比()大。 3、我得出: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一份反而,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 4、我找到几分之一的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是。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看分数,涂颜色 2、下列图形中涂色部分的表示方法对吗? ※3、你能用同一张纸折出、、、、、……吗?

新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课题】Unit 4 Don’t eat in class 【学习目标】: 1.学习识记本单元中的重点词组及单词。 2.初步理解本单元中重点单词及词组的用法。 【要点和难点】 理解掌握重点单词及词组的用法。 【导学指导】 (一)自主学习 写出并读出下列单词和短语: 校规迟到听音乐重要的 in the hallway Don’t fight. listen to music arrive late for class 外出______________ 清洗餐具____________ 铺床_______________ (对某人)要求严格___________________ 遵守规则_____________________ 到达_________ 准时____________ 餐厅_________________ (二). 合作探究 1. arrive v. 到达。是不及物动词,常用的短语为“arrive at +小地点”和“arrive in +点”;arrive 后如果加副词,at/ in 省略。 get to +地点指到达某地,to 后如果接副词,则to 省略。 reach 意为“到达”可直接跟宾语。 例1)I am always the first to ________ _________ the school. 2) They usually ________the school at five o’clock. 2. listen v. 听,倾听,指听的动作,为不及物动词,可以单独使用,但其后如接宾语则加介词to hear 表示听到,是指听得结果 例2. __________! Can you ________ anything? 听!你能听到什么? 3. fight v. n. 打架;战斗。 相关短语:fight about fight with fight against fight about 意为“为…..而战”“就….争吵”该短语后接名词代词或宾语从句,表示吵架的原因。 fight with 意为“与…..作战;与….打架”, with 后接表示人的名词或代词做宾语。 fight against 意为“抵抗…..;对抗……” 例3. We often _________ __________ who plays with the doll first. 我们常为谁先玩玩具娃娃而争吵。 Don’t ________ ________ your classmates. 不要和你的同学吵架。 _________ __________ poverty 与贫困作斗争。 4. put on; wear; in; dress put on 指穿上,戴上,强调穿衣的动作,其反义词组是take off, 后接代词it/ them 时,代词需放在词组中间。 wear 指穿着,戴着。强调穿衣的状态。 in 指穿着,戴着,后接表示颜色衣服的词,相当于wearing. dress 指穿衣服,表示动作,dress sb 给某人穿衣服,dress 做不及物动词时,表示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我的母亲学案1无答案新版苏教版

十四、我的母亲(1) 【学习目标】 1. 学习本文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来写人物的方法。 2. 把握普通而伟大的母亲形象。 3. 让学生感受亲情,激起心灵的共鸣,然后引导他们关心家庭,关心父母。 【课前预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和根据拼音写汉字。 憧.憬( ) 蹑.( )手蹑脚 娓.( )娓动听 唏.( )唏嘘. ( )嘘 女g ōng ( ) 万l ài ( )俱寂 歉疚. ( ) x īng ( )忪 2.作者回忆了与母亲生活的哪几个生活片断?请根据课文内容给3-6段加上小标题。 【课堂助学】 一、简介作者,导入课文。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 三、通过四个片段,分析文中母亲这个人物形象。 四、朗读全文。 感悟母爱。 【课后作业】 阅读短文,完成文后练习: 我到十岁的时候,读的是“孟子见梁惠王”。到年底的时候,父亲要“清算.. ”我平日的功课,在夜里亲自听我背书,很严厉,桌上放着一根两指阔的竹板。我背向着他立着背书,背不出的时候,他提一个字,就叫我回转身来把手掌展放在桌上,他拿起这根竹板很重地打下来。我吃了这一下苦头,痛是血肉的身体所无法避免的感觉,当然失声地哭了,但是还要忍住哭,回过身去再背。不幸又有一处中断,背不下去,经他再提一字,再打一下。呜呜咽咽地背着那位前世冤家的“见梁惠王”的“孟子”!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我心里知道她见我被打,她也觉得好像刺心的痛苦,对我表着十二分的同情,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如今想起母亲见我被打,陪着我一同哭,那样的母爱,仍然使我感念着我的慈爱的母亲。背完了半本“梁惠王”,右手掌打得发肿有半寸高,偷向灯光中一照,通亮,好像满肚子装着已成熟的丝的蚕身一样。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轻轻把被窝盖上,向我额上吻了几吻。 1.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段落的内容。 2.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文中加点词“清算“的理解。 次数 家长 签字 教师评价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学案.

新建学校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第二课时 一、自由读文,感受白公鹅的派头 1、作者怎样写白公鹅的走路: ⑴作者怎样写白公鹅的走路: ①每一步动作。 ②过路的结果: 特点:高傲。 ③被狗追赶时的缓慢行走。 ⑵请几个同学朗读课文。 2、朗读感受鹅在河里的活动: ⑴作者是怎样写白公鹅在水里的活动: ①翅膀的扇动有力。 ②强占地盘。 特点: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③公然吞食鱼肉饵。 3、请喜欢的同学起来读一读: ⑴感受作者语言的能力。 ⑵写法:拟人、夸张。 ⑶具体的句子(见书)。 ⑷语言:幽默风趣。 二、自主学习,感悟特点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6自然段,想想这只白公鹅有什么特点, 使得作者称之为海军上将呢?划出让你印象最为深刻的词句,写写简单的批注。 2、交流:这只白公鹅有什么特点,使得作者称之为海军上将呢? 研读句子一:它走起路来慢条斯理,仔细掂量着每一步。落步之前,它总要先把脚掌往上抬抬,再合上脚蹼,就像收起张开的扇面一样;然后摆一会儿这个姿势,再不慌不忙地把脚掌放到地上。通过车辙凌乱而泥泞的路时,它也那么有办法,身上的任何一根细翎都不沾上一点污泥。就是狗在身后追赶,这只鹅也决不举步奔跑。它总是高傲地、一动不动地挺着长长的脖子,好像头上顶着一罐水。 A、它走起路来慢条斯理,仔细掂量着每一步。(动作缓慢,考虑周全,像海军上将在检阅部队) B、通过车辙凌乱而泥泞的路时,它也那么有办法,身上的任何一根细翎都不沾上一点污泥。[海军上将一身雪白的军装,就给人一种威风、神气的感觉,任何的艰难险阻在他的面前总显得那么渺小] C、就是狗在身后追赶,这只鹅也决不举步奔跑。[和海军上将一样,即使

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学案

八年级上册英语Unit 7 Will people have robots?导学案 Period 1 (Section A 1a~2c)备课组长: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词汇:will, robot, everything, paper, use, fewer, less, pollution 2.熟练掌握以下句型: (1) Kids will study at home on computers. (2) There will be more pollution. (3) A:Will people live to be 200 years old?B:Yes, they will./ No, they won’t. (4) A:Will there be fewer trees? B:Yes, there will. /No, there won’t. 3. 学会运用there be句型的一般将来时和will 构成的一般将来时态对未来进行预测。 4. 学会运用more, fewer, less。 教学重难点: 1.there be句型的一般将来时和will 构成的一般将来式结构及用法。 2.more, fewer, less的用法。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看看下面几句话有什么特点?你能总结出来吗? A) 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 when I grow up. There is going to be a sports meeting next month. 这两句话都使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时态,它们的基本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下列句子: (1)我打算下周去看望我的爷爷。____________ (2)明天将会有一场篮球比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People will have robots in their homes in 50 years. Kids will study at home on computer in ten years. 想一想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共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堂导学: 1.全班进行讨论,交流展示预习成果。 2.小组讨论1a对未来的预测,并总结1a中的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 3.听1b录音中对未来的预测,完成1b的听力任务。 4.Pairwork:练习对话 A:Will people use money in 100 years? B: Yes, they will /No, they won’t. A: Will there be one country? B: Yes, there will./ No, there won’t. 5.自主探究:观察1a中预测未来的句子,请你来总结: (1) 表示将来发生的动作或情况应该用_______ +____________来表达。其否定形式

七年级(上)第四单元第3课时学案

七年级(上)第四单元第3课时学案 Unit 4 Where’s my schoolbag ? Section B (1a—1e) 【学习目标】 1. 学习并掌握下列单词: radio,clock,tape,player, tape player,model ,plane ,model plane . 2. 掌握句型:Where's the tape player ? It’s on the desk.. Where are the English books ? They are under the radio . 【重点难点】 重点:1. 词汇radio,clock,tape,player, tape player,model ,plane ,model plane . 2.重要句型。Where's the tape player ? It’s on the desk.. Where are the English books ? They are under the radio . 难点:设计自己的书房,并用英语表述出来。 【新知预习】 一、根据汉语写出下列英语单词及短语 单词:1. 收音机________2. 时钟_______3. 磁带_______4. 播放机_____5.模型_______ 短语:录音机________ 飞机模型________ 二、汉译英 1. 录音机在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它在课桌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英语书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他们在收音机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探究】 探究 易错点再现:The math book is on the desk . 数学课本在课桌上。 表达某物在某处是的句子,不可缺少系动词be.并且注意系动词be 的单三与否。 请用be 动词的正确形式填空 1.——___ it your desk ? ——No,it ______ .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导学案(含答案)

第14课明朝的统治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明朝建立的相关史实,识记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知道明朝经济的发展 2.掌握明朝的八股取士,理解其影响 3.理解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原因和影响,认识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学习重点】明太祖加强军权的措施 【学习难点】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______年,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 2.(1)地方:取消____________,设立“________”。 (2)中央:①废除_______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________负责。②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 为,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了__________。 (3)厂卫制度: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________,________时期成立东厂。 3.(1)明朝提倡__________。 (2)科举考试题目必须来自“________”“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____________》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3)答卷被称为“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 4.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________、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5.棉纺织业已从南方推向北方;_______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________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6.北京和________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有名的,如晋商、徽商。 二、合作探究 归纳明太祖为加强皇权所采取的措施。说说你认为这些措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历史影响。

三、练习巩固 1.如果你是明朝一位地方官员,有事上京参见朱元璋皇帝,应去() A.南京 B.北京 C.西安 D.洛阳 2.中国的丞相制度被废除是在() A.元朝 B.明朝 C.清朝 D.宋朝 3.明太祖设立的特务机构是( ) A.东厂 B.西厂 C.锦衣卫 D.内阁 4.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的范围是() A.诗赋 B.三通四史 C.前四史 D.四书五经 5.花生、向日葵、马铃薯等农作物的原产地是() A.西域 B.西洋 C.东洋 D.南美洲 6.明朝时商品经济相当活跃,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有() A.洛阳和长安 B.开封和临安 C.北京和南京 D.北京和洛阳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材料二:廖燕在《明太祖》论中说:“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 (1)材料一中的“八股之害”和材料二中的“制义取士”共同反映了明朝的哪一选官制度? (2)这一制度与“秦焚书”有何相同点? (3)明朝时采用这种制度来选拔官吏有何突出的弊端? 四、课后反思

英语七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学案

英语七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学案 How much are these pants 目标认知 重点词汇 1. pants 裤子 2. sock 短袜 3. shirt 衬衫 4. sweater 毛衣 5. shoes 鞋子 6. skirt 裙子 7. sale 出售 8. dollar 美元 9. color 颜色10. black 黑色11. white 白色12. red 红色13. green 绿色14. blue 蓝色15. yellow 黄色16. big 大的17. small 小的18. short 短的19. long 长的20. help 帮助21. want 想要 22. welcome 不用感谢的

23. example 例子 24. ten 十 25. eleven 十一 26. twelve 十二 27. thirteen 十三 28. fourteen 十四 29. fifteen 十五 30. twenty 二十 31. clothes 衣服32. store 商店 33. come 来34. buy 买 35. price 价格36. sell 卖 重点词组及句型: 1. how much 多少、多少钱 2. what color 什么颜色 3. play a memory game 做记忆游戏 4. come and buy 来买 5. Hua Xing great sale 华兴大促销 6. for girls 对于女孩子们 7. have a look 看一看

1. - How much is this T-shirt 这件T恤衫多少钱? -It’s seven dollars. 7美元。 2. Can I help you 我能帮你的忙吗(你想要买什么) 3. What color is it 它是什么颜色的? 4. I will take it. 我买下了。 5. You are welcome. 不用谢。不必客气。 6. Here you are. 给你。 7. We have T-shirts in red, green and white for only 18 Yuan. 我们有红、绿、白体恤衫,只卖18元。 8. Come and buy your clothes at Huaxing’s great sa le. 在华兴大促销活动中来买你的衣服吧。 日常用语: much are these pants 这些裤子多少钱? 2. What color do you want 你想要什么颜色的? 3. Can I help you 我能帮你的忙吗?

七上第四单元学案

第18课三国鼎立一、目标引领 内容标准: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本课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本课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二、知识梳理(自主学习: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并填写)(一)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时间 作战双方 战争结果 战争特点 意义 (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1、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政权名称魏蜀吴 建立时间220年221年222年 建立者 都城 2、魏、蜀、吴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措施 国别措施 魏修建,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蜀兴旺,蜀锦行销全国 吴 发达,船队曾到达(今台湾),加强内地与台湾的联系 三、探究活动 1、分析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有哪些? 2、有人说: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利的主要是因为老天不帮他。你同意吗?为什么? 3、讲述赤壁之战中的精彩故事。 4、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请说明理由。 四、知识拓展 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

188年(中平五年),东汉政府为了镇压农民起义,加强对地方控制,先后把一些重要地方的州刺史改为州牧,给予领兵治民之权。这样,各州牧便成了各霸一方的军阀。那些没有改为州牧的刺史以及郡太守们,也纷纷乘机扩大权力和武装力量。196年(建安元年)以前,割据一方的军阀主要有:公孙度占据辽东(今辽宁一带),刘虞、公孙瓒占据幽州(今河北北部),袁绍占据冀州、青州和并州(今河北中南部、山东东北部和山西),曹操占据兖州(今山东西南部、河南东部),袁术先后占据南阳、扬州(今淮河下游和长江下游以北),陶谦、刘备、吕布先后占据徐州(今江苏北部),孙策占据江东(今长江下游以南),刘表占据荆州(今湖北、湖南)刘焉占据益州(今四川、贵州和云南北部),张鲁占据汉中(今陕西南部),董卓、李健先后占据司州(今陕西东部、河南西部),马腾、韩遂占据凉州(今甘肃)等。 曹操招募流亡农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 曹操起兵后,因缺乏粮食,招募的新兵有的中途叛逃,有的将领几乎饿死。严酷的现实使他深深体会到军粮的重要性。196年(建安元年),他决定推行屯田制。屯田的基层组织为屯,每屯约有五六十人,由屯田司马管理。屯田组织自成系统,不隶属郡县,官员有典农中郎将(相当于郡守)、典农都尉(相当于县令),直接隶属于朝廷的大司农。屯田农民称屯田客。屯田客用官牛耕种的,要将收成的百分之六十交给国家,用自己的牛耕种的,交百分之五十。屯田制的推行,使许多流民重归土地,解决了他们的一些生计问题,对恢复和发展生产起了积极作用,对曹操势力的兴起和发展也起了重要作用。 曹操注意招回流亡人口,分给无主荒地,或贷给耕牛,帮助和鼓励他们从事生产。关中地区因遭受军阀破坏,有十万多家流入荆州。后来这些人想重返关中,但苦于无犁、牛等生产资料。曹操便采纳卫觊(ji)建议,实行食盐专卖,以其收入购买耕牛和农具,贷给回乡的农民,帮助他们恢复生产。曹操还注意发展水利灌溉事业,在各地修造陂塘,广兴稻田,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诸葛亮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东汉末,隐居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西),留心世事。207年(建安十二年),刘备三顾草庐,他向刘备提出占据荆(今湖南、湖北)、益(今四川)两州,谋取西南各族统治者的支持,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即有名的“隆中对”。从此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刘备采用其策略,联孙攻曹,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建立了蜀汉政权。刘备称帝,任丞相;刘备死后,他辅佐刘备子刘禅执政。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当政期间,任人唯贤,赏罚必信;对西南少数民族人民采取友好政策,鼓励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曾五次出兵攻打魏国,后病死于五丈原(今陕西郿县西南斜谷口西侧)军中。 卫温等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西汉时属会稽郡,称夷洲。230年(黄龙二年),孙权派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1万士兵,乘大船前往夷洲。据考证,这个船队从章安(今浙江临海东南)启程,从台州湾出海,沿海岸航行到福州、泉州,然后横渡台湾海峡,在今台南市和嘉义一带登陆。登陆后,卫温、诸葛直将台湾土著居民数千人迁往大陆。这是大陆和台湾交通的最早记载。此后,台湾和大陆的联系日益密切。

八下历史第14课学案及答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学案 第14课钢铁长城 课标要求: 知道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建立的史实。 以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为例,说明科技强军的重要性。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人民海军、空军和导弹部队建立及其发展壮大趋势 能力目标:认识科技强军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比较能力。 情感目标: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学生国防观念,从而使学生建立起为中国的国防建设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学习重点: 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 学习难点: 国防力量的强大与国家综合国力增强的联系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 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 1、人民海军(时间、基本情况) 2、空军的建立(时间、基本情况) 3、导弹部队的建立(时间、基本情况) 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1、看图片谈感受

(1)通过看上述图片你有什么感想? (2)从这些图中你能说说人民解放军的巨大发展和变化吗? 2、材料一: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判断一个国家军事力量强大与否的标准主要是海军的实力。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不惜花费具资从国外购买先进的致远舰、定远舰、镇远舰等军舰,建立了号称“远东第一舰队”的北洋水师。然而北洋水师的主要创办人李鸿章后来却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材料二:十年前,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建国50周年的庆典上,我国向世界展现了盛大的阅兵式场面:战车载着导弹、战鹰呼啸着搏击长空、各兵种的方阵队伍威武刚健。这壮国威、扬军魂的壮观场面无不令我们振奋。今年我国举行建国60周年的庆典更加威武、壮观。 (1)、你知道目前我国的海军主要由哪些兵种组成?击落了美国著名王牌飞行员麦克康耐尔的志原军战斗英雄是谁吗? (2)、结合材料和所学内容回答为什么旧中国有海无防而新中国成立以来建立的国防力量却能成为捍卫国家主权的钢铁长城?

七年级(上)第四单元第3课时学案

七年级(上)第四单元第3课时学案 Unit 4 Where ' s my schoolbag ? Section B (1a—1e) 【学习目标】 1. 学习并掌握下列单词:radio,clock,tape,player, tape player,model ,plane ,model plane . 2. 掌握句型:Where's the tape player ? It ' s on tdh e sk.. Where are the English books ? They are under the radio . 【重点难点】 重点: 1. 词汇radio,clock,tape,player, tape player,model ,plane ,model plane . 2.重要句型。 Where's the tape player ? It ' s on thd e sk.. Where are the English books ? They are under the radio . 难点:设计自己的书房,并用英语表述出来。 【新知预习】 一、根据汉语写出下列英语单词及短语 单词:1. 收音机 _________ 2. 时钟________ 3. 磁带_________ 4. 播放机 _____ 5.模型 ________ 短语:录音机 _________ 飞机模型 _______________ 二、汉译英 1. 录音机在哪? 2. 它在课桌上。 3. 英语书在哪里? 4. 他们在收音机下面 【课堂探究】 探究易错点再现:The math book is on the desk . 数学课本在课桌上。 表达某物在某处是的句子,不可缺少系动词be.并且注意系动词be的单三与否。 请用be 动词的正确形式填空 1.——___ it your desk ? ——No,it _____ . 2.——Where ___ my English books ? ——They ___ on your desk . 3. The schoolbag __ on the floor .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4课《驿路梨花》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通用)

14.驿路梨花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本文的写作顺序,体会本文巧设悬念来间接描写人物的方法。 2、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体会标题的深刻含意。 【相关链接】 1、走近作者: 彭荆风,江西省萍乡市人。当代作家。他只读过两年初中,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1952年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作品。1956年与人合写电影文学剧本《边寨烽火》和《芦笙恋歌》,后拍成电影,受到好评。”文化革命”中,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迫害,坐了七年监狱。打倒“四人帮”后,出版作品有长篇小说《鹿衔草》,短篇小说集《驿路梨花》等。 2、文学常识: (1)悬念:利用人们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前景的关切和期待心理,从中设置悬而未决的矛盾现象,通过让读者在悬念中产生猜疑、紧张、渴望、揣测、担忧、期待、欢快等种种复杂的心理感受,从而引起人们的关注,并急切期待解决的后果。用设置悬念的手法,推进事态的发展,就能避免平铺直叙。因此,悬念既是一种结构技巧,也是一种叙述技巧。 (2)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插叙对主要情节或

中心事件起到铺垫、照应、补充交代、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人物形象更丰富。 【自主学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读音正确,语言流利。 2、给下列加点词语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麂.子( ) 修葺.( ) 蕈.( ) 恍惚 ..( ) 菌.子( ) niǎn ( )走yì( )路mímáng( ) 竹miè( ) 3、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意思。 陡峭:修葺: 修长:恍惚: 简陋:悠闲: 4、预习课文,梳理故事情节,填写下面表格。

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学案

25、矛和盾的集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3、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难点) 一、自主学习。 1、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通顺每句话。 2、画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3、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二、合作、探究: 1、小组检查生字、新词自学情况。 2、理解重点词语。集合.招架.固然.自卫.善于.庞然大物.大显身手、难以招架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课堂检测: 1、读一读,写一写。 máo dùn jìn gōng zhāo jià tǎn kè ( ) ( ) ( ) ( ) jí hé wū guī dà xiǎn shén wēi ( ) ( ) ( ) 2、辨一辨,填空。 驾架 一()飞机打()()驶 坦但担 ()水()是()克 3、形近字我巧辨。 宿()坦()炮() 缩()担()泡() 神()架()攻() 伸()驾()功() 自我评价: 这节课:我与小组同学合作情况(好、一般、不好) 自我表现(好、一般、不好)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 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意思。(重点) 2、初步了解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难点) 一、自主学习。 1、矛与盾为什么要结合呢? 2、又是怎样结合的呢?结果怎样? 二、合作、探究: 1.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了坦克? 2、理解:“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外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给你有什么 启发?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三课堂检测: 1、根据内容填空: (1)为了更好地自卫,发明家想到了把盾变成();为了更好地进攻,发明家 想到了在铁屋子上();把矛变成();为了更好地行动,发明家想到了把 双腿变成(),于是,他发明了()。 (2)矛的长处,是可以(),盾的长处是可以(),坦克把盾的() 和矛的()合二为一,战场上大显神威。 2、给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意思。 深:①从表面到底的距离②时间久③颜色重 1、海水有深有浅。() 2、他拿了一件深蓝色的衣服。 ( ) 3、夜深了,老师们在工作。 ( ) 3、判断,是比喻的打“√”,不是打“×”. 1、如果盾大得像铁屋,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 2、美丽的贝壳映着阳光,更加灿烂夺目。 ( ) 3、九月柿子红似火,十月萝卜上秤称。 ( ) 4、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 ( ) 自我评价: 这节课:我与小组同学合作情况(好、一般、不好) 自我表现(好、一般、不好) 26、科利亚的木匣

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修身正己”,这个单元,这些课文,都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其中编排了三篇教读课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驿路梨花》《短文两篇》,一篇略读课文《最苦与最乐》和一个习作及一个综合性学习。 【教学目标】 1、本单元主要学习略读的方法。 2、通过精读了解某一类文章的特点后,就可以推而广之,去略读许多同类的文章。 3、略读侧重观其大略,粗知文章的大意。略读时可以根据一定的目的或需要,确定阅读重点,其他部分的文字则可以快速阅读。 4、注意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主要学习略读的方法。 难点:注意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学法指导】 1、略读法。略读是一种粗略读书的方法。阅读时可以随便翻翻,略观大意;也可以只抓住评论的关键性语句,弄清主要观点,了解主要事实或典型事例。这一部分内容常常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所以重点看标题、导语或结尾,就可大致了解,达到阅读目的。 2、感悟法。理解课文内容时,可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深入思考,反复咀嚼,领悟文中哲理,同时注意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

3、探究法。充分发挥主体意识,运用小组交流检测等方法,鼓励学生讨论、探讨。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质疑、释疑的能力,老师做适时点拨。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含第四单元其他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自读课文,预习字词; 2.细读全文,画出精辟的语句; 3.反复诵读本文,领会文意。 【过程与方法】 1.理解文章,掌握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 2.掌握本文对人物因小见大的刻画方法; 3.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教学重点:学习略读,快速捕捉阅读重点。 教学难点:理清全文思路,赏析精彩语段。 教学方法设计:注重学法指导,朗读品析,丰富积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名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导学案

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同步 【知识梳理】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工农运动高涨,中央政府几乎瘫痪。__ __乘机组织法西斯党。1922年,法西斯政权在__ __建立起来。 2.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开始掌握国家大权。不久,他解散国会,将党、政、军大权集于一身,建立了法西斯专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__ __策源地形成。 3.希特勒上台以后,纳粹党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乘机解散了工会。法西斯政权为加强思想控制,还焚烧了大量的进步书籍,疯狂地迫害、屠杀犹太人。希特勒大力发展军事工业,积极扩军备战。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__ __》,实行普遍__ __,建立起庞大的军队。1936年,德国派兵进驻莱茵非军事区;1938年,吞并了奥地利;1939年3月,又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 4.1931年,日本关东军策划__ __,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迅速占领了中国的东北三省,扶植建立伪满洲国,并进一步蚕食中国华北地区。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__ __,第二次世界大战的__ __策源地形成。日本加紧扩充军备,并制定了《国策基准》。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七七事变。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要点探究】 1.纳粹党为什么能够得到德国民众的信任,被选上台呢? ①德国民众对《凡尔赛条约》的不满,渴望民族复兴,民族复仇主义思想蔓延;②经济大危机引发的政治危机,使垄断资产阶级需要对外扩张来转嫁危机;③希特勒高超的演讲才能和欺骗手段。 2.德国法西斯为什么要迫害犹太人? ①历史因素:(宗教信仰)欧洲有久远的反犹传统。古代欧洲的罗马教廷由于宗教信仰,对犹太人进行宗教迫害,并且伴随着对犹太人的经济掠夺;②国际因素:西方大国实行绥靖政策;③个人因素:希特勒从小就从心理、思想上极其厌恶犹太人,在《我的奋斗》一书中,叫嚣犹太人是全人类的敌人,是人类文明的破坏者,是德国这个伟大国家的“败类”。 3.意、德、日三个国家的法西斯化有哪些不同点?又有哪些相同点? 不同点:①背景不同。意大利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沉重打击下转变为法西斯国家的,而德国和日本是受经济危机的影响走上法西斯道路的;②方式不同。德、意是以政党夺权的方式建立法西斯专政的,而日本是以军部为核心的法西斯势力逐步控制政权来实现的。相

部编七下历史第14课学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案 第14课明朝的统治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道明朝建立的史实,掌握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 2.了解明朝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表现; 3.正确认识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的影响。 教学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教学难点: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 【学习过程】 ●知识梳理(将学习内容在书中画线和标记) 一、明朝的建立 1、背景: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领导的队伍逐步强大。 2、明朝的建立:时间是_______,建立者是___________,都城是___________。 随后,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1、目的:为了,以强化。 2、措施: (1)政治上:在中央废除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在地方废除______________,设_____________ (2)军事上: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______________,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 1

权力统归____ __。 (3)特务机构:设立。为了监视臣民,朱元璋设立了____________,明成祖时又成立了_____________。 3、特点: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 4、影响:使高度集中,大为加强。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1、变化,题目的来源是_______________,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来自_________,答题的文体是___________。 2、影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四、经济的发展 1、明朝时引进了原产南美洲的农作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是__________,全国的制瓷业中心是__________,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是_____ __和_____ ___,出现的商帮有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携手解决下面问题吧!) 阅读材料: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引自某史书《职官志》请回答: (1)这是_____朝官制的变化,文中的“帝”指 ___________。 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