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家校教育相结合地重要性

浅谈家校教育相结合地重要性

浅谈家校教育相结合地重要性
浅谈家校教育相结合地重要性

《浅谈家校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性》摘要:家庭教育是由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这个社会细胞里自觉地有意识地对子女进行的教育,是贯穿于日常生活之中有计划与无计划相结合的教育。学校教育是教师引导儿童养成行为习惯的场所。幼儿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向学前儿童传授人类长期积累的知识、经验、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规范,思想观念以及积极的情感、行为与品格,引导他们朝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并且,由于幼儿教师在学前儿童心目中特有的神圣权威的地位,来自幼儿教师的各种引导与影响更容易被个体接受。因此,可以说,角之其他影响学前儿童社会化的因素,幼儿园教育无疑在个体社会化发挥着核心主导的作用。

正文:随着社会竞争逐日上升,人们面临了许多问题,比如说:房价高、物价高、就业难,凡是家中有工作的人没人按时上下班,没有工作的人就想着出去打工或是其他出路。这样一来幼儿就被爷爷奶奶带在身边,几乎现在每个家庭就一个孩子,所以他们就成了温室的花朵,不停地有人去浇灌,生怕孩子得到的不够多。有的父母上班忙碌,下班回家就想着休息一下,疏于对孩子的关心和教育。家庭和学校教育对学前儿童说都是很重要的。让我们来看一个实例:

有其父必有其子【《学前教育学》P69】

晚饭出奇地顺利,小毛豆笔直地坐在餐椅上,不晃也不

闹,说话很少,很快吃完了一餐饭。不像平时,坐姿懒撒,话也说个没完,等到我们要收拾碗筷,他才吃到一半。仔细观察,原来今天我先生起了变化,因为嗓子疼,所以整餐饭他都没怎么说话;因为天气热,后背出了汗,所以只好不在往椅子背上靠。所以,小毛豆也有今天的好表现。

以前,因为小毛豆吃饭时话多,且在餐椅上没有坐相,说过多次,屡教不改。最多当时有一点点用,挪挪屁股,很快又恢复原样,很让人伤脑筋,加上吃饭有磨蹭,吃到最后,只能等他。

曾经威胁他,如果再慢,我们吃过之后就收拾,不在等你了。说到做到,还真的有一次他还没吃完,我们就收拾了碗筷。因为事先跟他打过招呼,所以他的反应也不算强烈,眼睁睁看着我们全部拿走了,但其实他也并不挨饿,他还可以跟着爷爷奶奶去吃,或者去幼儿园。

我们生的坐姿,平时虽然也有些懒散,但也并觉得有什么不妥。家,应该是一个人感觉最舒服的地方,他在外面很辛苦,回来放松放松也未尝不可啊。可是,没想到小毛豆竟跟他学起来,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架子。

难怪怎么说小毛豆,他都改不掉坏习惯,原来症结都在我们大人。只要大人改正,他自然也不消多说。

看着父子二人一改往日的慵懒,并排着一大一小,都规规矩矩地吃饭,一时觉得有些可爱和好笑,如果一直都这样

下去该有多好啊!

于是便向先生晚文以理,动之以情:为了孩子,你以后得像个绅士一样吃饭!

从上述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家长的榜样作用对学前儿童的习惯养成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是影响儿童身心发展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可见,家庭环境尤其是家长教养方式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儿童的一切发展首先都是从家庭开始的,在家庭中通过父母的影响与指导,儿童获得了最初的生活经验,社会知识,行为规范等。对学前儿童的发展产生影响的家庭因素有很多、包括家庭结构、家庭教养方式、家庭经济条件、家长学历等等。在诸多的家庭因素中,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影响学前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父母的教养方式把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态度体系及道德规范、期望等传授个儿童,促进学前儿童的发展。教养方式的分类较多,这些方式比如说:溺爱、专制、明主、放任等。

孩子们从生活【《学前教育学》P68】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怜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嫉妒之中,他就学会

了嫉妒;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耻辱之中,他就学会了负罪感;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学会了耐心;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成人之中,他就学会了要有目标;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分享之中,他就学会了慷慨;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诚实和正直中,他就学会了什么是真理和公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安全之中,他就学会了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之中,他就会头脑平静地生活。

不同的环境造就不同的人,生活环境(物理环境和精神环境)对人的个性形成具有极大的影响。生活环境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具有极大的影响。生活环境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总之,家庭的抚养方式对儿童的个性品质等方面的形式具有重要作用。日本心理学家认为,父母如偶儿童采取保护,非干涉性,合理民主及宽容的态度,儿童就显示出具有领导的能力,积极的情绪、态度友好等个性品质;相反,儿童则显示出适应能力差、依赖、情绪不安等个性品质。

小塞德兹【《学前教育学》P243】

小塞德兹和一群小伙伴在外面玩耍,这群小捣蛋用石头和木棍追打小动物,以此来取乐。他们看到一只小猫,便开始打,可是小猫没有跑,蜷缩在一个墙角下,一动不动,全身发抖。小塞德兹看到了小猫受了伤,便劝小伙伴们不要再虐待小猫。他走上前去把小猫抱起来,小猫因骨折而惨叫不止,小塞德兹赶紧把小猫抱回家中,请求爸爸代他把小猫医好。小塞德兹的爸爸找到早年的同学,这位同学是一位出色的外科大夫,治好了小猫的腿,小猫后来成了小塞德兹的好伙伴。这件事对小塞德兹影响很大,看到被医治好的小猫不再痛苦,他由衷的感叹医生的伟大。因为他知道,如果没有医生,那只小猫就永远也不会走路了。鉴于这只小猫对孩子的震动,小塞德兹的爸爸便顺势引导孩子,说:“如果没有医生,不但小猫不能康复,人类也会有吃不完的苦头。”这件事便让小塞德兹产生了当医生的念头,并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他14岁那年,小塞德兹在行医行业考核的初试中获得了合格的成绩,并最终成为了一名伟大的医学家。

小塞德兹在父亲的正确引导下最终成为伟大的医学家,但是如果当时小塞德兹的请求遭到父亲的拒绝,那么小塞德兹也许就走上另外一条截然不同的路,这也正是科学的家庭教育对于学前儿童的魅力所在。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成功的小塞德兹。前苏联教育家霍苏姆林斯基认为,没有家庭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那是不能完成培养人

这一极其细微而复杂的任务。

家庭通过向学前儿童提供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和文化观念,从而形成了学前儿童特定的社会经验,情感倾向,认知基础和性格特征,使学前儿童朝着整个社会的教育目标发展,最终保证与幼儿园与社会的密切配合,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家庭教育直接关系到整个教育的质量和进程。

对于一个人的教育,并不能完全依靠学校和社会的影响,毕竟一个人的许多时候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尤其是学前儿童,可以说他们的绝大部分时间在与家庭成员的交往过程中度过的。因此,如果整个教育脱离了家庭教育部分,其他教育的收效也将大打折扣。

由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要经历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而外部生活环境和教育是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决定因素。从孩子出生起就在家庭里开始了他的个性形成过程。体、德、智的全面发展也是在童年早期开始的。家长是儿童模仿的榜样。父母,特别是母亲,是学前儿童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对学前儿童影响最大的人。教育家马卡连柯谈到家长的教育作用时指出:“不要以为只是在你们同儿童谈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进行教育。你们是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是在教育着儿童。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同别人谈话,怎样议论别人,怎样欢乐或发愁,怎样对待朋友和敌人,怎样笑,怎样读报,这一切对儿童都有着重要的

意义。”因此,做父母的要给学前儿童以良好的影响。父母教育儿童有利条件很多,因为父母和儿女之间有深厚的感情,父母与孩子接触的机会最多,对孩子的性格最了解,可以根据学前儿童的兴趣和爱好,引导教育儿童,并为孩子创造各种有利的学习条件,发挥他的智力和才能。

以上是关于家庭教育的案例和分析。

学前教育与教师和保育员息息相关,在给孩子上课时,教师要传授一定量的知识,提出问题让孩子动脑筋思考,引导孩子挖掘自身潜力,让他们赋有想象力,也可以做一些游戏,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有兴趣去做某事。

幼儿园教师要具备最基本的专业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沟通能力和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

林林今天怎么啦?[学前教育学P220]

片段一:

老师请大家用老师准备好的印章去印画时,林林不去,老师过来:“蓝猫和你一起去印吧!”见丁舒叶走过,便对林林说:“和丁舒叶一起去吧!”丁舒叶点头答应,丁舒叶找到空位置蹲下来印。老师见了丁舒叶边上没有空位置,另外帮林林找位置,丁舒叶转身见老师在帮林林,便自己活动了。

老师请林林蹲下来,林林没反应,又轻轻拍拍他,他才蹲下来,双手托脸,一脸的不愿意,老师手把手带她印:“拿起这个东西好不好?轻轻地,哎呦!”

片段二:

制作印章时,老师请大家从背后操作材料,其他小朋友动了,林林还是坐那儿没反应,老师便提醒:“林林,你背后有好东西!”一旁的丁舒叶帮助他拿了过来,老师马上肯定:“丁舒叶帮忙,好的!”老师讲解怎么做,林林在丁舒叶的帮助下开始制作了。

片段三:

大家拿着自己制作的印章准备画了,老师在小朋友都没走开时,发现林林又不想去了,老师轻轻搂了林林一下,带他来到作画材料前,他总算放开自己印了。

片段四:

林林已投入地用印章画了,但只用了一种颜色,老师发现了,走过去提起他印的衣服,说:“林林这件衣服很漂亮的!要是用上另外的红颜色、黄颜色,就更漂亮了,好不好?”林林回答说:“好的!”听了老师的建议,他又开始用其他颜色印画,玩得很开心。

片段五:

活动结束后,老师评价本次活动说:“林林今天有进步了,蓝猫亲你一口。”老师亲了他一下,林林含羞地,满足地笑了,摸着脸细细地品味这个吻。

对于学前儿童而言,其行为的自制力和有意性较差,受情绪影响更为明显。这就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

这位老师运用了动作沟通和语言沟通。教师的点头、抚摸、握手、拥抱、蹲下与儿童交流等,远比语言更容易表达教师对儿童的尊重关系、爱护和肯定。教师以鼓励、肯定、引导为主将林林的情绪转化到平稳的状态,使他自主完成了活动,而且还听从老师的建议,将印章画画的更好。

每个孩子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是我们又都有极强的自尊心和极易受损伤的自信心。教师在与儿童沟通时,要充分肯定其身上的闪光点、进步和成绩,这样会使他们感到教师对自己的爱和信任,对教师提出需要改进的方面就更加重视,并欣然接受。

教师要利用与儿童一起生活、学习的时间或机会,通过他们的眼神、表情、动作、语言等来透视其内心世界。只有深入关心学前儿童,才能观察到有价值的教育信息,才能捕捉学前儿童的心灵信息,了解其实际需要;才能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教师对事、对人的科学态度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前儿童探究事物的兴趣,引导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从而更好地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教师对学前儿童有四方面的影响:心理、认识能力、感情和行为。

教师如果对学前儿童的表现特别关注,支持和认可的态度,并给予积极的回应,就能激起学前儿童更加强烈的表达

愿望,能使他们更想说、爱说、乐说、能说。反之,如果教师对学前儿童持不闻不问、否认、缄默的态度,则会大大影响他们表达的积极性,尤其是对语言能力较弱和性格内向的儿童,老师若无从回应,久而久之,他们会产生消极的自我意识,对语言表达失去兴趣,变得不想说、不爱说,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

好奇、好问是儿童的天性,是学习动机产生的源泉,也是取得学习能够有良好效果的保证,所以,保持学前儿童的好奇心,激发其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是教师的职责之一。

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赞扬可能使某位儿童以后表现更棒。教师给学前儿童恰当的赞扬、鼓励、肯定和安慰,会使他们感受到被尊重关爱、被理解和接纳产生被重视感和安全感。反之,就会影响儿童产生其他情绪。

学前儿童良好的行为规范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也受教师的影响,教师给学前儿童恰当的表扬、鼓励、奖励对学前儿童的行为表现会起到加强、促进作用,及时恰当的批评、否定等对儿童的不良行为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弱,消除他们的行为。

结束语:孩子的心灵是最纯净的,一点杂质都没有,在他们眼里世界是美好的,在幼儿园里每天可以和许多小朋友一起上课、玩耍,让他们感到很开心。

谈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学前儿童的重要性,社会教

育也同样需要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在社区生活中,学前儿童潜默移化地接受社会信息的熏陶,逐渐获得赋予儿童色泽的见识与能力,懂得事理,学习人际交往,不知不觉地走上个体社会化的道路。

一些家长在对学前儿童进行家庭教育时,由于教育观念和方法的偏离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违背教育原则的现象,从而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学前儿童心理和身体发展。这时候就需要幼儿园教师凭借自己的专业特长,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使家庭教育正常和合理地进行,并与幼儿园教育双管齐下,促进学前儿童身心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当学前儿童发生什么问题时,家长和老师要及时沟通,共同解决问题,帮助儿童快乐成长。幼儿园工作仅仅依靠幼儿园独立完成,总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如果能够得到家长的帮助与配合,那么幼儿园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得到保障。因此,幼儿园应经常听取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意见,对一些合理的意见加以采纳,并改进幼儿园工作。以此来相互提高,取得进步。

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及策略

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以及策略 家、校合作教育,泛指家长在孩子受教育的过程中,与老师合作,从而共同促进儿童健康均衡的发展。表现为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与学校相互沟通,有效交流,家庭和学校,对儿童教育负有共同责任,是合作关系中的平等成员。 在家校合作方面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并且十分科学的,因为这种理念符合国际大的潮流趋势,适应国家和社会实际需要,该理念也与课程改革呼吁的最新理念不谋而合,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这是时代的需要。 对家校合作问题研究,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相对更活跃一些,国外相关专家在这方面发表的文章较多并且有一定的成果,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教育学家,他把学校和家庭比作成两个“教育者”,他认为这两个教育者要一致行动,要志同道合。我国在九十年代开始认识这个问题,发展至今,相关人员也越加重视。爱普斯坦,是一名普金斯大学直的科学家,他美国中小学校与家庭进行了研究,然后提出,需要要在学校、家庭之间发展一种科学有效的伙伴关系,因为只有这样的关系才能改变学校的教育实践活动和教育气氛,从而增加父母培育子女的多方面能力和信心,能够使父母与学校中其他人的关系更加密切与和谐,也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工作。爱普斯坦认为,建立伙伴关系的核心,就是因为它有助于所有的学生在学校和未来的生活中取得成功,因此,必须重新发展并且改变完善学校、家庭的新的关系模式。于是,他的提出了建立家庭与学校伙伴关系的交叠影响域理论,以此作为学校和家庭合作关系的基础理论。 家庭和学校是儿童社会化的两支最重要力量,学校只有联合社会各方面的

《家校结合教育案例》

题目:家校结合教育案例

题目:家校结合教育案例 内容提要: 新课程の实施迫切需要家长与学校形成同步の合作关系。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孩子提出同样の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の信念,无论在教育の目の上,过程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家长和老师及时沟通、联系,建立强大の家校联合教育体系。善用他们の表现欲和荣誉感,巧加奖罚,使其明理。面对问题,我们不能着急,不能指望一朝一夕能有所获,我们要反复抓、抓反复。利用孩子心理,动之情,晓之理。家校结合共同教育孩子,无论采取什么手段,都要努力做到让家长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上和学校达到共识。那样孩子才能健康の发展,家长老师才能从孩子身上看到未来の希望。 关键字: 家校合作及时沟通共同育人促其进步 正文: 新课程の实施迫切需要家长与学校形成同步の合作关系。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段话“儿童只有在这样の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の全面の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孩子提出同样の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の信念,始终从同样の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の目の上,过程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这短短の一段话,多次出现“一致”、“同样”、

“志同道合”这样の词语,旨在向我们强调家校形成同步教育の重要性。在班级教育工作中我始终坚持与家长密切合作这一点。 一天,我班黄金叶の妈妈火急火了地找到了我“老师,怎么办呀?我实在没办法了!我们没法再管他了,他爸爸一打他他就打110 ” 一见面这几句没头没脑の话把我给说晕了。要知道黄金叶可是我们班里为数不多の机灵鬼。她见识多,思维敏捷,善于观察,能言会道。课堂上有她智慧の火花在闪烁。她经常帮我发本子,帮我检查作业,总之总是给我惊喜。不过俗话说:聪明の孩子调皮,一点儿没错。聪敏の黄金叶常常是让我喜忧参半,常有恨铁不成钢の想法。课堂上只要她集中精力那一准有精彩の发言、声情并茂の朗读、意想不到の提问,可一旦兴奋点一过、激情一过那他准又是走神一族,做小动作、开小差,上课说话、捣乱、出洋相。课间也会想出许多点子和他那些志同道合の伙伴疯玩,什么摔跤、对撞…… 花样百出,危险不断。还有一个老也不改の毛病,就是写作业速度极快、书写时好时坏,上课总是管不住自己。可是我特别喜欢她,觉得孩子の天性在她那里充分の体现出来了,我想培养她,让她做班长,让这顶官帽对她起约束作用。于是我和她斗智斗勇,想尽各种办法帮助她改正缺点。上课超过15 分钟后眼睛就会不时光顾她,一旦发现有走神现象、又要说话の苗头,就立刻给予暗示或以提问形式点点他。下课给她“ 文明监督员” 一职,带头督促班级孩子文明活动,抑制冒险冲动。写作业时经常巡视到位,督促提醒,一段时间下来,还是有进步の,中间也出现过反复,可我还是有信心の,今天发生了什么事?我忙安抚她妈

家校沟通案例

家校沟通案例 东营小学 从教三十余年来,我经常与学生及其家长联系,常常家访。我一旦发现学生们在学习上、身体上、思想上有什么特殊情况,我总是及时、主动地与家长联系,向他们了解情况。 07届的班级中,有个叫刘强的男生,他性格略显内向,不合群,拖拉作业,打游戏机,上课不听老师讲课,学习成绩全班倒着数。我 试过谈话、批评都没有效果,于是我就进行家访。 开始,我来到刘强家时,刘强很害怕,怕家长了解情况后责骂他。然而我家访绝不是单单“告状”,而是和他们沟通。了解刘强在家的有关情况,和其家长共同研究、分析、制定帮助刘强的最佳方案。刘强不怕了,向我敞开了心扉。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刘强变了,坏毛病改了许多,学习也有所进步。 上中学后的刘强还常常和我联系、谈心,把握当成了他的知心朋友。 刘强的案例应该算是一次成功的家校合作,这种成功的体验我还有很多很多。 我有时候也约一部分家长抽时间到学校来,让他们和我、和孩子们一起探讨对孩子们的教育,这样拉近了老师、学生、家长之间的距离,产生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家校沟通案例 三年级的作业 “家校联系”是班主任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处理好家与校的关系,会使班主任的工作事半功倍。教师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就应当认识到与家长之间沟通的重要性,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却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因此,教师与家长必须做到互相配合,和谐施教。 班主任与家长沟通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书信和家长会是班主任常采取

的沟通方式。但是无论班主任采取哪种方式,都得真诚、实际,不能只流于形式。 我本人特别欣赏案例中的老师在对待书信问题上特别细心,他分阶段来写信,不同阶段写的信内容还有所不同,他写了三种信,比方前面是汇报信,邀请家长来参加跟学生共同教育的探讨,中间是加强联系,最后是对学生成绩做一个汇报,分三个阶段,而且还特别用心设计了家长会,颁发各种奖项给不同的家长等,这些都是我应该学习的。但是对于刀枪不入的学生,还不能单纯的采取一种书信形式,还得与学生形成共识,让学生也参与到联系当中。 另外,沟通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在与家长的沟通过程中,了解家长的心理,根据沟通对象不同的情况,以真诚的态度,运用灵活的沟通技巧,采取正式和非正式的多种沟通方式,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在“对话班主任的”栏目里我还欣赏王春风老师的做法,她同样是用书信的形式,把沟通作为一门学问,选择了新年联欢会的良好契机读 “家长的任务”,当场学生听着感动、教师读着哽咽、家长有了触动,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任何教师,无论他具有多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修养,都不 可能把复杂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不出差错。而且随着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家长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他们的许多见解值得教师学习和借鉴。加之“旁观者清”,有时家长比教师更容易发现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放下“教育权威”的架子,经常向家长征求意见,虚心听取他们的批评和建议,以改进自己的工作。这样做,也会使家长觉得教师可亲可信,从而诚心诚意地支持和配合教师的工作,维护教师的威信。 家校沟通案例 二年级班级案例 期中质量检测的成绩出来了,令我大吃一惊的是:班里的乖乖女 李彦洁的语文成绩是C,也就是不及格。怎么会这样呢?太不可思议了!印象中的她总是静静的,不大爱说话。这完全有悖于常理。一般 优质参考文档

怎样做好家校衔接

怎样做好家校衔接 家校衔接,是指家庭和学校两个相对独立的社会机构进行的一种旨在促进青少年儿童健康发展的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的互助活动。家校衔接不仅对青少年儿童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中小学管理的现代化都有重要的意义。 现代教育不是一个孤立、封闭的过程,而是开放的、现实的、全方位的社会活动。它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密不可分,家长是教师的助手,家庭是学校的第二课堂,特别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学习竟争压力的加强,半成熟状态下的情感纠纷的复杂,家长过高的期望与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构成的差异,这都是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要注意的。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身心发展并不成熟,对家庭的依赖性较强,因此这个时期家校之间的密切联系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大部分家长对小学阶段也特别关注,因此,小学阶段的家校衔接尤其重要。 想办好家校首先要做好家长的工作,只有在全面调查了解,掌握家长的“所想”、“所需”的基础上方能有效地办好家校衔接。因此,做好家校衔接应遵循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访,家长与教师达成共识的纽带: 1、整体策化,实施方案:开学初,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家庭情况,初步制定家访实施方案,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家访,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则按计划进行。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可以要

求学生根据自己在学校与家庭的学习、表现情况,自行申请教师家访,使自行申请与整体安排相结合,既体现了家访的灵活性,又体现师生之间的和谐、民主、平等关系的新型师生关系。 2、家访谈话要讲究方法:家访谈话要有方向、有目的,讲究艺术,切不可漫无边际地闲聊。否则,既浪费了自己的时间,也耗费了家长的一腔热情,使家长对老师的谈话失去兴趣。在反映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行为表现情况时,不要一味地告状、批评学生的种种不良行为或只提优点,说好的方方面面。而要以表扬为主,从赞扬的角度切入话题,对学生的缺点却用借桃喻李委婉地指出,通过表扬别的学生在某个方面的优点来提醒家长,讲一些本校成功毕业生的成长过程,通过这些成功的典范让家长明白自己的孩子在这方面的不足,知道今后该朝那个方向努力。这样,不仅在家长面前给学生留了脸面,拉近了师生距离,也使谈话气氛活跃,场面融洽和谐。 3、当好导演:在家长、教师、学生这个组合里,教师无疑是个导演。家访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把握好取得家长和学生默契配合的重头戏。这一过程中,教师首先应注意防范自己又“导”又“演”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往往让人无所适从,甚至反感。更不能联合家长教导学生。因为我们的学生感情丰富,有个性,自尊心强,容易受到损伤,过多严厉的批评,让学生接受不了,甚至造成自卑或产生逆反的心理。所以要让学生在心理上与师长同处于一水平线上,大胆坦露自己的问题、观点。其次,不能忽视引导学生与家长的对话。在当代家庭中“代沟”现象普遍存在,这种情况阻碍了子女与家长的交流,

浅谈家校合作的几种方式

浅谈家校合作的几种方式 【论文摘要】家校合作是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的重要方式,通过家校合作交流与方法沟通,对促进学生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教师与家长交流沟通的方法多种多样,交流式、指导式、对话式是我们工作中最为常用的方式。 【关键词】家校合作方式 【正文】 “教育从来都不仅仅是学校的专利,完美的教育需要家校社会的良好互动”,“家校合作并不是中国的创新,世界上许多国家对这个问题也有不同程度的关注。美国早在1900年就建立了‘家长教师协会’,1993年第25届盖勒普民意调查发现,教师们普遍认为‘如果家长积极参与其孩子的教育,学生在校表现可能更出色’”。 今天,我们开办了家长学校,构建了家校合作网络,期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最大限度的有机结合,达到1+1>1∶1。正如教育学生离不开个别教育一样,尽管我校的家长学校经常开展一些行之有效的活动,指导家长教育学生的方法,但面对一些“问题”孩子,家长仍然束手无策;有些孩子在家庭、学校之间充当“滑头”角色,打着对方的旗号欺骗家长老师,这就离不开教师与家长的个别沟通与合作了。无论是家访、请家长来学校还是家长咨询等其它形式,都需要我们本着教育学生、促其成长的宗旨展开。 一、交流式——将心比心。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与行为习惯,家长要知晓孩子在校情况,离不开教师家长之间的交流了解。这种交流,不是家长的“诉苦”,当然也不是老师的“告状”,双方不是推卸责任,而是共同担当,以全面了解的方式看待学生,转移目前的关注点——问题出现时可不就是只看到缺点吗? 将心比心地互相沟通,不仅能够更好地了解情况,还有助于增进教师家长之间的好感与友谊。我班王×同学在校表现一直不错,在老师心目中是一个自尊心强、遵守纪律、负责人、懂事听话的女孩子。一次通过谈话我了解到,她在家与在学校的表现却大相径庭,自私霸道,与长辈时常顶嘴,周末看电视到深夜……我与她进行了一次长谈,希望她在家也能做一个好孩子,也许是因为我了解了她不为人知不好意思的一面,也怕无颜面对同学,在家的表现后来好了许多。 请家长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沟通老师和家长的思想,全面了解学生在校内外的表现,强化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一种合力,对症下药地对学生进行“综合治理”,以利于教育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当然,请家长来学校更离不开将心比心的交流谈话。面对我校大班额教学的现状,不用老师详加描绘,家长们早已对孩子做了教育:老师们一天面对七八十名学生,很是辛苦,你要多体谅老师,养成好习惯,少让老师担忧。自然,老师将学生在校的不良表现,如调皮捣蛋、拖欠作业等情况告知家长,双方就能够共同开展教育。

家校有效沟通的重要性

家校有效沟通的重要性 柳河九中李长芹 为了实现教育的目的,教师不仅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而且需要与家长建立和谐 健康的人际关系。教师与学生家长密切配合,促进家长更主动地参与教育,共同给学生营 造出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 一、教师与学生家长关系的重要性 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双方良好的合作、互动又可以更好地开发 这一教育资源。 第一,双方良好的关系可以增进师、长对学生的了解。教师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很少了解学生在家里的生活情况,而学生更多的时间是在家里生活,教师就不可能对 学生存在问题的原因真正全面的了解,也就难以有的放失地实施教育目标。反之,每个家 长都十分关心自己的孩子的成长,都是望子成龙的,但是如果不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的情况 也会产生诸多教育的疏漏。有的学生对家长报喜不报忧,在学习成绩、守纪情况等方面说谎、甚至逃学迷恋网络游戏家长也不了解,等家长知道情况时,已经非常严重。因此,只 有教师和家长之间有了良好的沟通,才能使双方都对学生有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 第二,双方良好的关系能够形成教育的合力。家庭与学校都担负着教育青少年健康成 长的重任。家庭教育主要是通过父母等长辈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潜移默化地对子 女施以一定的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而学校教育是通过教师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思想品德教 育和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教育,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另一社会活动。学校、家长和社会,在这三个方面中,如果我们能有效地抓住前两者对学生进行教育,那么实际 上也就抓住了对学生教育的主要方面。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关系看,家庭 教育在整个教育工作中都处于基石的地位,是教育内容最广泛的教育。学校教育主要是文 化科学知识的教育,学校的层次越高,往往就越是如此。 第三,家长与教师的关系会影响学生接受教育的态度。家长对教师和学校的态度直接 关系到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态度。研究表明,家长对教师的信任程度往往影响学生接受教 师的程度。家长和教师关系不好,在学生面前表现出对教师的不满,批评教师的态度和行为,指责教师的知识上的缺陷或教学中的漏洞,都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不信任、不尊敬,甚 至抵触和反抗,就会大大降低教师教育中的有效性。 二、积极克服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可能出现的矛盾 第一,教师与家长之间产生矛盾的主要原因。教师与家长双方都缺乏对彼此关系的正 确认识。这种不正确的认识有来自家长的,也有来自教师的。 首先是家长中存在不正确的认识和态度:(1)不关心子女教育。有的家长认为, “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尤其是寄宿学生的家长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为了把孩子“寄

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家校联系就像一根纽带,家校联系就像一颗催化剂,潜移默化中,将孩子、家长、老师的心相连,让孩子、家长、老师的情感融合。可以说:学校教育是离不开家校联系和沟通的,只有家校联系顺利进行,那么学校教育也才能有序开展,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学生是在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共同影响下成长的。其中家校合作是保证学生健康成长极其重要的条件。家校合作的水平必然影响着学生的发展状况。 班主任与家长的合作一般经历三个发展阶段,即分享信息阶段;协调配合阶段;共事双赢阶段。 第一阶段:分享信息阶段 班主任老师和家长的合作水平更多地属于合作的初级阶段,即分享信息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班主任与家长分享信息,但它不需要任何共同的活动。分享信息是为班主任或家长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帮助双方把工作做得更好。 第二阶段:协调配合阶段 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班级有其明确的目标,为了能够使班级目标得以实现,家长需要改变自己原来的计划,配合班主任一起工作,即班主任和家长具有共同的活动,但允许班主任和家长双方保持他们各自确立的目标、期望和责任,是一方寻求另一方帮助的过程。通常是班主任寻求家长帮助解决学生的某个

(或某些)问题。特别是对于那些被称作“另类”的个别学生,班主任和家长应一起对个别生存在的问题做深入的调研,提出目标,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否则个别学生和家长对班主任的学习目标无动于衷。 第三阶段:共事双赢阶段 共同制定目标、参与活动、共享资源和分享成果是班主任和家长合作的第三阶段,也是二者合作的最高阶段。 这个阶段是建立在分享信息和协作阶段基础之上,它的主要特征有四个: 第一、班主任和家长在共同的目标和方向上达成一致,共同开发活动; 第二、为了实现班级目标,分配责任; 第三、运用每位合作者的专门知识,一起工作去实现目标; 第四、共享合作成果。目前这种合作层次还较为罕见,但是它预示着班主任与家长合作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在我们班,家长能够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我们班上有一个男孩子,人很聪明伶俐。但是从孩子的学习情况来看,他并不是我们班最差的,但是这个孩子在学习上有一个特别突出的问题,就是懒惰思想太严重:做作业总是偷工减料,书写马虎,乱划一通交给老师,上课也不记笔记。和他谈话后,会好一段时间,但是持续时间不长,很快又回到原点。思前想后,究其原因,我觉得根因可能在于家长的督促不够。于是,我找出了家校联系薄,

做好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衔接

关于做好 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衔接主要内容:

线上教学总结与线下衔接 我校自开展线上教学工作以来,认真落实上级部门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合理、有序地开展网上教学活动。一、线上教学的管理与考核: 线上教学特点是:“小容量、慢节奏,短课时,多内容”进行教学。小容量:每节课内容少而精。 慢节奏:步步为营,稳扎稳打。 短课时:5-6年级每节课控制在20分钟以内(直播时间)。 3-4年级每节课控制在15分钟以内(直播时间)。 1-2年级不作统一硬性要求,老师、家长、学生自愿选择。多内容:多学科参与,减少学生学习疲劳。 根据线上教学特点,我校采取以下管理与考核方案: 1、成立规范线上教学工作领导小组、 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成员由各班子人员为包级领导,语、数、英教研组长和各学科年级组长组成。 2、各年级成立本学科研讨群,每周线上研讨、集体备课不少于2次,每次活动上报教导处。(有记录,有照片) 3、校长、教导主任:每日进入线上平台听课至少3节。 教研组长:每日进入线上平台听课至少2节。 4、教务处,教研组:开展线上教学总结分析,推广先进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提升线上教学质量。 5、各学科教师:加强对线上教学的质量检测和评价,适时掌握学生

的学习效果,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查缺补漏,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6、教导处做好统计,一日一汇总,两日一通报,线上教学活动各位老师开展的情况将作为年度学期评价的内容之一。 二、线上教学与家校共育。 1、着力强化家校沟通协作 及时和家长沟通,密切家校联系,争取家长支持与配合。 2、精准帮扶特殊困难学生 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情况,对特殊困难学生及时上报并实施帮扶,积极配合移动公司,对手机流量不够的贫困家庭解决流量问题,对特困家庭,因没有手机设备来听课的孩子,积极争取教体局的支持,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同时,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求老师用电话、微信、钉钉等方式给予耐心的帮助与辅导。我校的。。。。。。等老师,他们放弃休息时间,周末时间,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线上辅导。 3、班主任: 每周研一次主题班会,每两天召开一次小班会,及时反馈学生在线学习情况,强化线上教学与家校共育。 三、各科线上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在疫情期间,我校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道德与法治、体育、音乐、美术、阅读等课程。不同的学科,采取了不同的线上教学方法与策略。 语文方面:语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老师上课的时间只有20

家校结合,深化推进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家校结合,深化推进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家校结合,使文明礼仪深入到每一户家庭。在第一阶段校园礼仪的实施基础上,延伸礼仪教育内容,适当增加家庭礼仪方面的要求。使学生的文明行为从校园延伸到家庭。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1)在上学放学的途中对人说话要和气,有礼貌。会用礼貌用语:请、您、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养成文明用语小标兵。 (2)在家里和学校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乱扔果皮纸屑,见到果皮纸屑主动捡起扔垃圾桶,做一个爱护环境的小卫士。 (3)在家于路上对待客人主动问好,热情引路,不围观,不尾随,做一个识大体的好孩子。 (4)在家于学校不贪小便宜,拾金不昧。未经别人同意,不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要还,做一个正直的好孩子。 (5)按时到校、离校。服装整洁,不穿拖鞋和背心。上放学路上按右走,不当别人的道,少先队员要佩戴红领巾,见人要问好,做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 (6)放学后,学生一律排路队离校。回家路上不逗留,要准时返家。外出时,要先经父母同意,做一个让父母放心的好孩子。 (7)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家中吃饭请长辈先就座;早晨应问候“爸妈,早上好!”夜晚睡觉前应说:“晚安”,离家前或跟父母分别时说:“再见”或“爸妈,我去了”,回家应说:“我回来啦!”平时主动为父母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做一个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好孩子。 (8)在家要按时作息,起床后自己整理好床铺、打扫好居室卫生,做一个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好孩子。 (9)对父母说话要诚实,做错事要勇于承认,进行自我批评。要简单地向家长汇报一天的学校生活,作业、试卷要主动请家长过目,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 (10)要虚心听取父母和长辈的正确教导,有不同意见可以耐心地与家长交换,但不要耍脾气、赌气,更不应跟家长顶嘴,做一个善于沟通的好孩子。 (11)父母、他人为自己做事情,应该很有礼貌地向他们道谢,做一个知道感恩的好孩子。

浅谈校内教育如何与校外教育衔接

浅谈校内教育如何与校外教育衔接 (邯郸市鸡泽县实验小学 057350) 摘要:学生如果要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必须将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所以,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都要采用合理的方式和方法针对学生进行教育。 关键词:校内、校外、教育、衔接 温家宝总理在一次讲话中指出,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这是整个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内容。总理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这些知识及技巧无论是只在校内还是只在校外都是学不完整的,必须两者紧密的结合才能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所以,我认为温家宝总理这句话是在强调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衔接的重要性。 学校教育不是孤立的,它同社会、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积极有效的开展校外教育,是推行素质教育、实施新课改的主要内容,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延续、补充、拓展。而学生在离开学校后待得时间最长的就是家,所以,谈论校外教育,家庭教育则首当其冲。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孩子身心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古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说,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在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当今很多家庭不注重对孩子进行教育,有些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不足,甚至违背孩子成长的客观规律,只养不教。诸不知,家庭教育的缺失,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促使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更加捉襟见肘,事倍功半。 目前,据我对学生的调查和了解,在周末或节假日,孩子们到家里先写作业的不多,一般男孩子都是把书包往桌上一扔就跑出去呼朋唤友共度所谓的美好时光了,而女孩子虽然相对安静些,但也并不是马上进入学习状态的,手中紧紧把持着电视遥控器的大权,谁都别想夺走他们最爱的喜羊羊和灰太狼或芭芭拉小仙女。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这一令人堪忧的现象,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一句话:家长忽视对孩子的必要教育,缺乏了必要的管束。这主要因为: 1.自己本身认识问题的水平不高,看不清社会发展的趋势,又不懂如何去关爱孩子,怎样引导孩子处理学习与娱乐的关系,结果是放任孩子自由玩耍。 2.是新的“读书无用论”浸渍了家长的头脑,这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随着“铁饭碗”的被打破,大中专毕业生的不再分配,家长们目睹了东邻西舍的孩子大中专毕业后要自谋出路,就错误地认为读多了书也是无用的,殊不知书读得越少,越是不能找到称心的工作, 3.某些家长不能为孩子做出表率,而又怠于严格要求。“身正是范”这是千古之训,家长是孩子最易效仿的榜样,如果家长不能时时刻刻的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做出表率,那又如何去严格要求子女呢?这就需要家长既要检点自己的行为,又要严格要求子女,子女才会健康成长。 学生在校期间,有学校纪律的约束,有教师苦口婆心的教诲,有同学的相互监督,再加上学习和各项活动的繁忙,处于有规律的生活学习中,出现这样或那样问题就少得多了。而离校回家后,这种集体生活学习的空间、时间不存在了,环境变了,教师又不可能逐一地进

浅谈家校共育的重要性

浅谈家校共育的重要性 有一位教育名家这样说过:“谁放弃了家庭教育,谁就几乎葬送了孩子的前程;而谁赢得了家庭教育,谁就赢得了孩子辉煌的未来。”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启蒙、成长、成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家长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都会对孩子成长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 家庭教育存在误区 一是:既然我把孩子交给学校,教育的责任就理所当然在学校。不少家长没有意识到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没有意识到自己首先就是教育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没有把自己的素质和教育孩子联系起来,在家庭教育中,常常是关注孩子素质的多,关注自己素质的少;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多,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少;指责孩子过错的多,反思自己行为的少。二是:我只需关心孩子的衣食住行和学习成绩,其它方面可以忽略不计。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关注文化素质的多,关注道德素质的少;关注身体素质的多,关注心理素质的少;注重结果的多,注重过程的少;注重物质投入的多,注重情感投入的少;期望过高的多,注重实际的少。因此,往往导致了家庭教育的失败,而最终贻误了孩子的前程。 家庭教育严重缺位 要把孩子教育好,单靠学校和教师是不够的,只有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协调一致,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避免形成教育真空,使孩子在学校在家庭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我们学校地处乡镇,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属于留守儿童,家长和监护人受教育程度不高,认识不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部分孩子由长辈监护,还有一些托给亲戚朋友来监护,这样极易形成孩子的我行我素和任性的心理行为特征;或者使孩子产生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从而形成胆小怕事、孤僻等过分内向的性格特征。 还有部分家长教育观念落后,我们把孩子学习不认真的情况向家长反映,许多家长认为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天生的,与后天的培养没有多大关系。部分家长坦言自己对孩子的学习基本处于不管不问的状态,大部分家长认为“病要大夫看,孩子要教师教”,孩子的教育是老师的事,与己无关,他们只负责从经济上、生活上满足子女的需要,把教育子女的责任完全推给了学校,孩子出了问题就怪学校和老师,一味感叹孩子没遇上好老师,甚至指责学校误人子弟。这种状况充分说明学校与家庭、老师和家长没有形成一种联系制度,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没有成为一个整体,家庭教育责任严重缺位。 明确家庭教育宗旨 “一个工厂百分之一的废品就是百分之一,但一个孩子的成败却是一个家庭的百分之百。”我们深刻理解这一点,教育孩子责任重大,功在将来,利在千秋!孩子是社会的未来、家庭的希望,我们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适应未来,都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教育应有全方位、综合整体的考虑和设计。尤其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更需要紧密而有效的配合,两者之间,任何一个方面的缺位或不足都会在学生身上产生明显的负面效应,影响教育效果。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斯基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石,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重大的影响。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规范的管理、专业的师资、丰富的设备设施、所以学校教育是核心,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关键作用。只有二者有机的结合,才能形成

浅谈家校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性

《浅谈家校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性》摘要:家庭教育是由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这个社会细胞里自觉地有意识地对子女进行的教育,是贯穿于日常生活之中有计划与无计划相结合的教育。学校教育是教师引导儿童养成行为习惯的场所。幼儿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向学前儿童传授人类长期积累的知识、经验、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规,思想观念以及积极的情感、行为与品格,引导他们朝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并且,由于幼儿教师在学前儿童心目中特有的神圣权威的地位,来自幼儿教师的各种引导与影响更容易被个体接受。因此,可以说,角之其他影响学前儿童社会化的因素,幼儿园教育无疑在个体社会化发挥着核心主导的作用。 正文:随着社会竞争逐日上升,人们面临了许多问题,比如说:房价高、物价高、就业难,凡是家中有工作的人没人按时上下班,没有工作的人就想着出去打工或是其他出路。这样一来幼儿就被爷爷奶奶带在身边,几乎现在每个家庭就一个孩子,所以他们就成了温室的花朵,不停地有人去浇灌,生怕孩子得到的不够多。有的父母上班忙碌,下班回家就想着休息一下,疏于对孩子的关心和教育。家庭和学校教育对学前儿童说都是很重要的。让我们来看一个实例: 有其父必有其子【《学前教育学》P69】

晚饭出奇地顺利,小毛豆笔直地坐在餐椅上,不晃也不闹,说话很少,很快吃完了一餐饭。不像平时,坐姿懒撒,话也说个没完,等到我们要收拾碗筷,他才吃到一半。仔细观察,原来今天我先生起了变化,因为嗓子疼,所以整餐饭他都没怎么说话;因为天气热,后背出了汗,所以只好不在往椅子背上靠。所以,小毛豆也有今天的好表现。 以前,因为小毛豆吃饭时话多,且在餐椅上没有坐相,说过多次,屡教不改。最多当时有一点点用,挪挪屁股,很快又恢复原样,很让人伤脑筋,加上吃饭有磨蹭,吃到最后,只能等他。 曾经威胁他,如果再慢,我们吃过之后就收拾,不在等你了。说到做到,还真的有一次他还没吃完,我们就收拾了碗筷。因为事先跟他打过招呼,所以他的反应也不算强烈,眼睁睁看着我们全部拿走了,但其实他也并不挨饿,他还可以跟着爷爷奶奶去吃,或者去幼儿园。 我们生的坐姿,平时虽然也有些懒散,但也并觉得有什么不妥。家,应该是一个人感觉最舒服的地方,他在外面很辛苦,回来放松放松也未尝不可啊。可是,没想到小毛豆竟跟他学起来,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架子。 难怪怎么说小毛豆,他都改不掉坏习惯,原来症结都在我们大人。只要大人改正,他自然也不消多说。

家校联系的重要性

现代教育不是一个孤立、封闭的过程,而是开放的、现实的、全方位的社会活动。任何学生的成长都离不开三个方面的环境: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不可以替代。学生是在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共同影响下成长的。社会上经常流传这么一句话:“5+2=0”,意思是说学生在学校里接受了5天的教育,但因为周六周日在家,家长没有约束好管教好,放任自流,加上又接触了社会,受到了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结果把5天在学校的教育白白浪费了,一切又得从零开始了。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重复,更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继续,而是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的一条重要途径。无数事实证明,家庭的影响对孩子的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家校联系的必要性 对于学校的学生而言,学校和家庭是最重要的环境。如果缺失任何一方,我们的教育都是不全面的,学生的心理发展也是不健全的。如果有一方面薄弱,我们的教育则会产生内耗,会形成事倍功半的状况。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期望也是多种层次的,有些要求、期望和学生的实际,和我们的教育思想很可能是不相符合的。所以我们必须和家长联系、沟通,以便相互了解和理解,在教育孩子的理念、标高、实际操作方面达成共识,形成教育的合力。 二、家校联系的作用 1、家校联系有利于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使家校教育产生合力,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校和家庭比作两个“教育者”,认为这两者“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但是不少家长还没真正认识到自己就是教育者。这就需要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让家长积极担负起教育者的责任,这样才能形成合力。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生活和成长的基本环境.从教育的角度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他们的第一任教师.孩子从小到大,家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对其性格和品德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无数事实证明,孩子不论向哪个方向发展,家庭的影响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教育比较系统,规范,多从大处着眼,理论性强;家庭环境则具有具体,生动,现实性强的特征.学校的教育在校园之外能否继续辐射和强化亦有待于家庭环境的配合。如果两者相得益彰则可能形成良性循环。 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有效的家校沟通就能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的方式、内容和要求,以便使家长能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配合学校开展教育,积极给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保持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使学生能更健康地成长。 2、家校联系有利于家长走出家教误区,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 通过交谈、讲座、书面联系、向家长推荐一些谈家教重要性的文章,并针对孩子的特点和实际问题,教给家长一些科学的、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还要让家长正确了解自己孩子的性格、能力、爱好等,既不要“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也不要“包办代替”或“放任不管”。3、家校联系有助于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有利于老师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开展针对性教育。 每个学生的性格、能力、爱好都是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与成长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不同的特点:有人学得快,有人学得慢;有人成熟得早,有人成熟得迟;有人兴趣比较广泛,也有人兴趣比较专一。这些差别对于某些学生而言因为性格心理等原因,未必会在学校流露出学习与生活中由于某些不便导致的情绪,但家庭对他而言是不设防的,细心的家长较之学校更易发现学生各个时期异常心理的流露。家长可以把自己孩子哪方面不足,哪方面有优势,以及孩子

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学生是在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共同影响下成长的。其中家校合作是保证学生健康成长极其重要的条件。家校合作的水平必然影响着学生的发展状况。 班主任与家长的合作一般经历三个发展阶段,即分享信息阶段;协调配合阶段;共事双赢阶段。 第一阶段:分享信息阶段 班主任老师和家长的合作水平更多地属于合作的初级阶段,即分享信息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班主任与家长分享信息,但它不需要任何共同的活动。分享信息是为班主任或家长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帮助双方把工作做得更好。 第二阶段:协调配合阶段 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班级有其明确的目标,为了能够使班级目标得以实现,家长需要改变自己原来的计划,配合班主任一起工作,即班主任和家长具有共同的活动,但允许班主任和家长双方保持他们各自确立的目标、期望和责任,是一方寻求另一方帮助的过程。通常是班主任寻求家长帮助解决学生的某个(或某些)问题。特别是对于那些被称作“另类”的个别学生,班主任和家长应一起对个别生存在的问题做深入的调研,提出目标,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否则个别学生和家长对班主任的学习目标无动于衷。

第三阶段:共事双赢阶段 共同制定目标、参与活动、共享资源和分享成果是班主任和家长合作的第三阶段,也是二者合作的最高阶段。 这个阶段是建立在分享信息和协作阶段基础之上,它的主要特征有四个: 第一、班主任和家长在共同的目标和方向上达成一致,共同开发活动; 第二、为了实现班级目标,分配责任; 第三、运用每位合作者的专门知识,一起工作去实现目标; 第四、共享合作成果。目前这种合作层次还较为罕见,但是它预示着班主任与家长合作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总之班主任和家长合作不仅仅是一个技术过程,合作的目标和远景的共识、价值观念的交流与磨合、角色与权利关系的重构等,不但是合作的组成部分,而且是保证合作得以成功的关键特质。合作是平等和互惠的,是为了双方的利益,而且这种利益是同时发生的,合作需要双方的努力和投入。

分享幼小衔接经验 家校共育助力新生 【精选】

家校共育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更好的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家长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是形成合力的重要因素。昆明莲华小学贺校长认为做好家长培训是形成合力的有效方法。 5月18日,莲华小学于五华区青少年宫为新一年级家长举办了两场不同角度、不同要素的培训活动。18日上午的“莲华论坛——专家讲堂”邀请了哈佛大学教育学硕士、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法学博士B a 先生进行了主题为《和未来对话——培养放眼世界的中国公民》的讲座。B a 先生认为面向未来,我们要教育孩子学会,关注“我”的行为会对他人、对周围产生什么影响,还要关注世界。这也就有了责任的培养。作为家长我们还应该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团队的合作、适应的能力、知识的迁移与链接能力和领导力,领导力中最关键的是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怎样培养这些能力呢?B a 先生给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法。指导家长们以参与和引导的方法,用发展的眼光,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通过批判性探索、同理心、团队协作的培养,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逐步实现。 在最后的致谢发言中贺校长说到:“我们要培养这些能力,没有家长的参与和引导是做不到的。希望我们家校有效合作,共同学习、思考探索、一起改变,为孩子们做最好的自己携手共融,为孩子们面向未来打好基础。 18日下午“莲华论坛——家长分享”,以“幼小衔接从容应对”为主题,围绕刚入学孩子存在的共性问题,为莲华小学2019级新生家长开设了又一个实操性的培训。这个培训为家长们创造了交流和分享的平台,为新生家长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 对于一年级新生家长来说,在这个幼小衔接关键的时刻许多家长是茫然的,不知该做什么;是焦虑的,生怕落在别人的后面;是恐慌的,被前辈家长们的各种“遭遇”吓到。因此抓住这个时机对新生家长培训尤为重要。论坛邀请一年级的学生家长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出发,以“过来人”的身份,运用大量生动鲜活的事例,从幼儿园与小学的差异以及幼儿入学的身体、心理上准备等方面进行生动详细的讲解,让家长明确了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应该做什么,进一步认识了入学前准备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幼儿顺利进入小学学习和生活奠定了基础。 第一环节:一年级年级组长董嫄教师从孩子入学出现的一些问题引发思考,通过案例,引导家长们认识到,作为新生家长要建立对学校对老师的信任,积极承担家庭教育的责任,家校共育才能让孩子快速适应,为今后的学习走好第一步。 第二环节:一年级三位家长从不同角度分享自己的体会和做法。第一位分享的是双胞姐妹——俞昕言、俞昕彤的妈妈,以两个孩子在学校生活中发生的故事和家长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的例子,分享了幼儿园与小学的区别和容易出现的问题。还分享了家长如何扮演好几方面的角色,助力孩子能力及习惯的培养。让参加培训的家长体会了她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学习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二位分享的家长是李浩白妈妈。李浩白妈妈分享了怎样在父母平时工作很忙,缺乏陪伴孩子时间情况下,用好有限时间走进孩子的内心,培养他养成好习惯。 第三位分享的家长是李旭宸妈妈。李旭宸妈妈分享了怎样配合老师让孩子从学前零基础步步提升达到理想状态。让新生家长们明白了,不怕孩子是零基础,只要你尊重、遵循老师

浅谈家校互动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很关键。家长和儿童的特殊血缘关系决定了家长在儿童的身心发展中起着非同一般的作用。子女和家长的亲情关系、经济关系以及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率作用,树立起家长在家庭中的权威性,这种权威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因此,家长有自己的优势和能力参与学校教育。 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学校教育需要得到家庭的支持和配合。学校总是有教育宗旨的,最根本的便是德智体美劳。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到学校就是读书,升重点高中考重点大学,其他的概不参与。其实,学校教育不仅要让孩子读好书,更要让孩子做好人。 做好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形成合力,学生缺一节课可以补回来,但思想上有一个盲区,恐怕要纠正过来不容易。因此,学校的课程和活动都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如果做家长的不合作,限制孩子参加学校的活动,或没有重要事情也让孩子缺席的化,这就影响到学校对课程的实施,从而影响了孩子学习的机会。 只有学校和家庭的相互支持、交流和需要,才有家校合作的基础。家校合作关系中重要人物的角色定位要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首先要摆正学校领导、教师、家长各自的位置,因为他们在不同的事务中担当着不同的角色,凡事绝不能以谁为主,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明确各自的角色后才能更好地去履行相应角色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一)家校合作中学校领导的角色定位学校领导首先是鼓励士气

的组织者,他要对家校合作进行大力宣传,指导,支持和鼓励,使学校教职员工对家校合作充满信心和热情,并以积极的姿态主动参与家庭的合作,营造出学校与家庭通力合作的育人氛围。其次是家校合作的策划人,他要带头参与家校合作的学校整体计划的制订,主持一些大型的合作活动。最后是家校活动的实施者,合作中有和谐的,也有矛盾的方面,学校领导通过自身人格魅力和个人能力能够机智地处理家校间的矛盾。总之,学校领导有责任激励教师加强与家长的参与活动,同时也可以通过协调、管理、资金支持以及对家长参与活动表示赞赏等方式来帮助学校。 (二)家校合作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师是家校合作过程中的主要人物,是家校合作活动的具体策划人,组织者和参与者;他是家长的朋友,学生的知心人;他是活动资源的开发人。教师进行一次家访,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开一个家长会,要布置会场,请家长发言,请学生代表发言,让一部分学生作好服务工作,教师准备汇报材料等,所以无论是教师走出去,还是家长请进来都需要教师去组织实施。在家校合作中,教师与家长必须是平等的关系,教师不应该利用自己特殊的地位和尊严,去影响孩子在家长心目中的地位或家长在孩子心里的地位,教师要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告诉家长,让家长感到荣幸,教师也要帮助孩子在心中树立起父母的伟大和无私,教师是家长和孩子联系的纽带,是家长的朋友,学生的知心人。教师的工作是一个创造性的工作,家校合作的渠道随时随地因人而宜,许多活动在活动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例如:一个学生数学竞赛得了奖,如何告知家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