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乘法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乘法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乘法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乘法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乘法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笔算.

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以及一般笔算方法,估算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方法.在试一试的教学中出现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和一般方法,并能将一般方法迁移到多位数的乘法运算中.

2.乘法的估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先安排具体的情境,让学生有较深刻的印象;然后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所学乘法知识,通过估算的手段解决具体问题.估算没有固定的法则,应依据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策略,使估算结果尽可能接近实际.通过让学生经历用估算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灵活的估算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3.使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探索规律”是数与代数领域的主要内容之一.当遇到大数的运算时,需要借助计算器来计算,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计算、交流等活动,体会计算器在探索规律中的作用.

本单元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这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能够自主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笔算方法,在实际生活情境中,灵活运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以及使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1.引导学生自己计算、交流,获得一般算法.

学生在前三年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具有乘法笔算的经验,可以自己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因此列出竖式,启发学生自己完成计算,并通过小组交流,获得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一般方法.教学时主要让学生尝试计算,帮助总结出笔算方法,即先从个位起依次用各数位上的数乘另一个乘数,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积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让学生尝试、思考末尾有0的乘法.

在掌握笔算的一般方法之后,教材安排了试一试,让学生自主尝试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以及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时,在列出算式后,要求学生利用已有的认识自己列竖式计算,再和同学交流,获得比较简便的笔算方法.即先把0前面的数对齐相乘,然后在得数的末尾添一个0.教学时要注意,两个乘数末尾都有0的情况,讨论积的末尾要添上几个0,明白可以先算0前面数的乘积,再看两个乘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出的积的末尾添几个0.这里要让学生明白,哪些0是计算出来的,哪些0是计算后添上的,以免学生产生误解.

3.乘法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使用计算器探索大数的规律时,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索、交流,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本章所学内容,是学生已掌握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扩展和提升.因此,教学时应密切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识发展水平,应为学生提供由旧知迁移到新知的广阔背景.

2. 引导学生回忆两位数乘两位数或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和估算,想一想列竖式后,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比较方便合理;想一想如何根据具体情境取乘数的近似值,才可能使计算结果既接近准确数,又灵活方便.

3. 使学生在利用旧知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乘法运算意义的理解,提高乘法笔算、估算的计算技能,提高用乘法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形成笔算乘法的良好认知结构.

1 卫星运行时间2课时

2 有多少名观众1课时

3 神奇的计算工具1课时

4 有趣的算式1课时

5 练习三1课时

卫星运行时间.(教材第30~31页)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估算的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估算,使学生经历探索三

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使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3.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对估算的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体会估算的必要性.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重点:能熟练、正确地进行估算和笔算.

难点:掌握乘法竖式的算理.

课件.

(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情境图)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1圈需要114分.

师: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圈、10圈、20圈……所需要的时间,你可以计算吗?

指名让学生口算汇报.

114×2=228(分) 114×10=1140(分) 114×20=2280(分)

师:说一说“114×10”“114×20”,你是怎样算的.

【设计意图:借助时事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自然而然地引入“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1.估一估:绕地球21圈需要多少时间?与同伴交流你的想法.

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很容易列出算式:114×21=( )(分)

师:同学们,这是几位数乘法?(板书:三位数乘两位数)

你想用什么方法算114×21=( )?

要求:你能估一估这个算式的得数吗?与同伴交流你的想法.

预测:学生可以把114看作100来估算,也可以把21看作20来估算.

生1:我是把114看作100,100×21=2100(分),所以114×21≈2100,比2100多.

生2:我是把21看作20,114×20=2280(分),所以114×21≈2280,比2280多.

生3:我是把114看作110,把21看作20,110×20=2200(分),所以114×21≈2200,比2200多.

生4:我是把114看作120,把21看作20,120×20=2400(分),所以114×21≈2400,大约2400.

师:估算的时候,我们可以把两个乘数都看作与它们接近的整十、整百数;也可以只把其中的一个乘数看作接近的整十、整百数.同学们,这两种方法相比,哪种方法更简便些?

生:都看作接近的整十、整百数,这样口算起来更快.

师:所以,在估算的时候,我们一般都选用这种方法.

2.算一算:绕地球21圈需要多少时间?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师:当我们需要准确的数值时,该怎么办呢?你用哪些方法进行计算呢?

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教师巡视全班,观察并指导学生认识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然后有选择地展示学生的计算方法.

小组展示汇报结果.

解决方法1:

114×20=2280114×1=1142280+114=2394

解决方法2:

114×21

=114×7×3(把21看成“7×3”)

=798×3(利用旧知,多位数乘一位数)

=2394

解决方法3:

114×21

×100104

20200020080

1100104

2 2 8 0

+ 1 1 4

2 3 9 4

1 1 4(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进行类推)

× 2 1

1 1 4………………114×1

2 2 8…………………114×20

2 3 9 4

展示过程中,要让学生说明每一步计算的算理: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着重理解“不同数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乘得的数就要和那一位对齐”这一难点.

3.算一算,说一说:乘法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辅导,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耐心辅导,使他们掌握笔算方法.

小组内交流,并汇报运算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把旧知迁移应用到新知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内在规律,学好每一块的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对照着竖式,小组内说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小组交流后,教师小结方法.

【设计意图:及时归纳新知,提取规律性的学习方法,并且牢牢把握.从旧知到新知,由归纳总结到发散运用,是举一反三的必要前提.】

卫星运行时间

三位数乘两位数

114×21=

竖式

1 1 4 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进行类推

×2 1

1 1 4 ………………114×1

2 2 8 ………………114×20

2 3 9 4

1. 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思考的空间留给学生.教师的工作贵在启发,重在信任,让学生有表现自己才干的机会.

2. 在本课的设计中,我比较注重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充分让学生自己去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已能通过各种思维去寻找解决的办法.出现了多种解决方案,每种方法都可以看作是一种创新意识的体现.教师只要稍微指点一下,就很容易找到最简便、最具普遍性的方法.我认为这样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是非常重要的.

3.在练习设计中,通过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到计算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原本枯燥的计算充满了活力,并且培养了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A类

1.先估一估,再列竖式计算.

98×22317×21808×2134×12105×31

(考查知识点:掌握估算的方法以及笔算方法;能力要求:提高计算能力.)

B类

2.解决实际问题.

队别一队二队三队

每天架设的米数204180193

工作天数111312

(1)三个队共架设电缆多少米?

(2)哪个队架设的电缆最长?

(3)三个队合作6天可完成一项工程,请问这条电缆长多少米?

(考查知识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力要求: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 98×22≈2000317×21≈6400808×21≈1600034×12≈350105×31≈3000

(竖式略)98×22=2156317×21=6657808×21=1696834×12=408105×31=3255 B类:

2. (1)204×11=2244(米) 180×13=2340(米) 193×12=2316(米)

2244+2340+2316=6900(米)

(2)因为2244米<2316米<2340米,所以二队架设的电缆最长.

(3)204+180+193=577(米) 577×6=3462(米)

教材第31页“练一练”第1~3题

1. (1)144×23=3312(个) (2)略

2. 128×75=9600(厘米) 相当于96米.

3.

2 1 3

× 3 2

4 2 6

6 3 9

6 8 1 6

1 3 8

× 5 4

5 5 2

6 9 0

7 4 5 2

1 2 6

× 2 5

6 3 0

2 5 2

3 1 5 0

6 9 7

×8 6

4 1 8 2

5 5 7 6

5 9 9 4 2

卫星运行时间.(教材第31~32页)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熟练地进行计算.使学生掌握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让学生进一步明白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加快计算的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3.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重点:学生能熟练、正确地进行计算.

难点:乘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

课件.

师:同学们坐过火车吗?说说坐火车的感受.

出示图片及信息:动车每时可行250千米,高铁每时可行305千米.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怎样列算式解答?

让学生相互提问,然后请同桌来回答.

师:动车和高铁一天各行多少千米?怎样列式?

学生自主解决,并在小组中交流.

展示汇报,教师板书:250×24= 305×24=

【设计意图:孩子们都很认真听问题,都想别人能邀请他.】

1.学生分小组学习,解决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31页例2竖式)

观察例题,想想210×47如何解决呢?

预设:一些学生能口算出来,教师适当给出评价.

(1)小组交流,要求如下:首先单独写出自己的方法,尽量多写几种,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交流的时候,如果你发现组员有不同的方法,把组员的方法记下来.最后,小组分工,有几种方法就派几个代表,一人讲解一种方法.

(2)展示汇报:学生板书计算方法.

学生可能会有两种竖式:

师:观察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想法?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明确第2种比较简单.

通过交流,学生明确:像这样的题目,可以先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根据两个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几个0,注意前面计算出的0与末尾的0的区别.

(3)即时练习,要求全部用简便算法.

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

预设错误:

错误一:省略了2个0,却只补回1个0.

错误二:计算360×25时,一些学生只计算了5乘36就急着把0落下来,也就是只算了第一个步骤,就把0落下来,停止计算了.值得强调的是,0要在最后才落下来.

错误三:同一题第一步用一般写法,第二步用简便写法.注意的地方:省略0后,剩下的数要对齐数位.

2.学生分小组学习,解决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31页例1竖式)

师:观察例题,想想408×23如何解决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

学生汇报,指名板演.

4 0 8

×2 3

1 2 2 4

8 1 6

9 3 8 4

着重解决当乘到0的时候,该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注意区别三位数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不同计算方法.通过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学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数学的初步应用意识.】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吗?能谈谈你有什么收获吗?

【设计意图:通过新旧知识的对比,培养积极思考的好习惯,激发主动探索的求知精神.】

卫星运行时间

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

乘数末尾有0 乘数中间有0

250×24=6000305×24=7320

2 5 0

× 2 4

1 0 0 0

5 0 0

6 0 0 0

2 5 0

× 2 4

1 0 0

5 0

6 0 0 0

3 0 5

× 2 4

1 2 2 0

6 1 0

7 3 2 0

1. 学生在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中,具有曾经计算过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经验和认识.前面学生又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学本

节课的内容,有利于完善学生对乘法笔算方法的理解,提高笔算乘法的能力.

2. 本节课开头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达到了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的.接着根据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列出一个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算式.通过学生的尝试练习,引导他们利用已有的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经验,探究简便的笔算方法.教师注意了竖式的书写格式、计算过程和算理的重点讲评.“试一试”利用例题中的信息进一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列出两个乘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算式,通过计算交流,协助学生认识到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最后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最后通过笔算和口算的巩固练习,加深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发现算法间的联系,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开放性.

A类

1.列竖式计算.

35×208350×2855×240205×36

(考查知识点:三位数乘两位数;能力要求:提高计算能力.)

B类

2.甲、乙两架飞机同时从北京机场出发开往纽约,甲飞机每时飞行805千米,乙飞机每时飞行850千米,12时后两架飞机各飞行多少千米?

(考查知识点:三位数乘两位数;能力要求: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 7280 9800 13200 7380

B类:

2.甲:805×12=9660(千米) 乙:850×12=10200(千米)

教材第32页“练一练”第4~8题

4.

1 2 1

× 1 4

4 8 4

1 2 1

1 6 9 4

3 0 4

× 5 8

2 4

3 2

1 5

2 0

1 7 6 3 2

8 0 9

× 2 7

5 6 6 3

1 6 1 8

2 1 8 4 3

5.

2 0 3

× 3 2

4 0 6

6 0 9

6 4 9 6

6 3 2

× 5 0

3 1 6 0 0

6 0 9

× 5 7

4 2 6 3

3 0

4 5

3 4 7 1 3

5 3 0

×8 7

3 7 1

4 2 4

4 6 1 1 0

6. 320×31≈9600厘米=96米96米>90米,不够.

7. 22800 13244 3380 2592 33046 10580

8. (1)80×140=11200(元) (2)70×160+(80-70)×138=12580(元)

12580元>11200元,赚钱.

有多少名观众.(教材第33~34页)

1.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运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2.能与同学交流自己估算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重点: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能运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难点:提高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课件、同桌准备一份报纸、黄豆1千克.

课件出示大型演唱会图片.

师:这是什么地方?他们在干什么?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谈论.

师:你估计这个体育场能容纳多少名观众?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常见的情境中,提取有用的数学信息,不仅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1.出示教材主题图(课件出示:教材第33页情境图).

师:认真观察体育场座位排列情况,要估计这个体育场能容纳多少名观众,你有什么办法?

学生独立思考,估算整个体育场的座位数.

小组交流,让每个小组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估算方法和估算结果.

小组选派代表,展示汇报结果.

生1:先算每个看台大约有多少个座位,再算一共有多少个看台,就可以算出大约有多少人.

生2:先看每排大约有多少个座位,再算一共有多少排,也可以算出大约有多少人.

学生的估算方法只要合理,教师都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估算观众人数,(课件出示:教材第33页看台放大图).

师:数一数,一个看台有多少人?

学生小组交流展示汇报.

将座位分成大致相等的3份,每份中的一行有7人,这样的8行就是7×8=56(人);一共3份,就是56×3=168(人).

师:有28个看台,你能估算出这个体育场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吗?

师:理解数量关系,列式解答.

28×168≈5100(人)

把28看成30,168看成170,30×170=5100,所以28×168≈5100(人).

小结:一般情况下,估算时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把数据估算成整十、整百的数,这样计算简便.

3.巩固练习.

出示一张报纸,算一算一张版面的字数(同桌合作).

A.数一行的字数和总行数.

B.报纸折出一块的字数与整版字数.

学生小组交流展示汇报.

4.小组活动:每小组拿出自带的1千克黄豆,估算大约有多少粒.

活动要求:

(1)学生每四人一组,各小组准备1千克黄豆.(提前布置好)

(2)提问:每组有1千克黄豆,估计有多少粒?

(3)先讨论估计步骤,再操作.

(4)动手操作时,合理分工协作.

汇报方法:

(1)抓一把黄豆,猜测有多少粒.

(2)装满一个盒子大约需要多少粒,看1千克黄豆能装几盒,计算出1千克黄豆的粒数.

小组汇报估计结果.

生1:一把大约有100粒,可以抓56把,估计有100×56=5600(粒).

生2:装满一个盒子大约需要500粒,1千克黄豆大约能装11盒,估计有

500×11=5500(粒).

以上活动只要学生说法合理,都要给予肯定、表扬.

【设计意图:估计具体事物的数量时,可以把它分成相同的几部分,先估计出一部分的数量,再估计出总数量;也可以列出乘法算式,估计出乘法算式的积,再确定事物的数量.】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交流总结.

【设计意图:能用不同的方法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进行估算,要不断总结自己估计的方法,并能与同学交流合作.会灵活地估计生活中的一些数据,养成良好的探索意识.】

A类

1.下面是一幅草坪图,如果每小格是10平方米,估一估,草坪的面积约是( )平方米.

(考查知识点: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能运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能力要求:提高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B类

2.下面是一幅铺满豆子的图,估一估有多少粒豆子.

(1)把上图平均分成( )份.

(2)数一数,每份有( )粒豆子,图中大约一共有( )粒豆子.

(考查知识点: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能运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能力要求:提高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 180

B类:

2. (1)64 (2)7 448

教材第34页“练一练”

1. 200株

2. 约600粒

3. 30平方米

4. 略

5. 略

神奇的计算工具.(教材第35~36页)

1.让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两步算式的运算,并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2.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便和快捷,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3.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探索意识.

重点: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两步算式的运算和只有用同一级运算的两步算式的运算.

难点: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课件、计算器等.

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计算器.

师:关于计算器,你都知道哪些知识?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向小组成员介绍自己的计算器.

师:你们小组的计算器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小组内交流,并汇报.

教师总结:计算器有很多种,一般都由显示器和键盘两部分组成.(展示计算器)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计算器.(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接由计算器导入新课.借助计算器这一教具,通过讨论、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件出示:计算器)

1.整体认识.

这是一个计算器的面板,上面部分是显示器(突出显示),下面部分是键盘(突出显示).

2.认识键盘.

(1)观察一下,这个键盘上的哪些键你已经认识了?上来指给大家看看.

(2)互动生成.

①有0、1、2、3、4、5、6、7、8、9这些数字的键叫数字键(板书:数字键).自己指一指你手中计算器的数字键.

②有+、-、×、÷这些运算符号的键叫运算符号键(板书:运算符号键).自己指一指你手中计算器的运算符号键.

③有ON字母的是开机键(板书:开机键).你能在自己的计算器上找到开机键吗?你知道开机键除了开机还有其他功能吗?(清零,或者利用清零键——AC键)

④有OFF字母的是关机键(板书:关机键).你能在自己的计算器上找到关机键吗?有些计算器上没有关机键,又是怎样关机的呢?(自动关机)

⑤如果按错了,你知道用哪个键清除你按错的数字吗?

清零键——AC键或者ON键.

⑥其他一些键的名称和功能又是什么呢?我们以后慢慢认识,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查阅配套的说明书.

3.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出示题目,你会用计算器上你认识的键进行计算吗?试一试.

请一位同学上来演示一下.观察怎样按键比较方便,而且不容易出错.

计算完第一道题,怎样才能开始算第二道题?应该先按什么键?

认识清零键——AC键.

4.计算比赛,任选一个自然数,进行计算.

学生汇报结果,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5.你还知道哪些计算工具?

出示教材的情境图,让学生了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计算器,以了解计算器的键盘及各功能键的作用为基础,进而带动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一些四则运算的题目.】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什么情况下使用计算器最合适?

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神奇的计算工具

计算器

1. 本节课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设计教案之前进行了调查,得知大多数学生都会使用计算器.有的是家长教的,有的是自己拿计算器按按就会了,所以用计算器计算,对学生来说并不难.

2.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自己介绍计算器的按键及功能,教师作补充,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认识与运用上.

A类

1.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

756+467 3028-2965 380+192+43

(考查知识点:会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两步算式的运算;能力要求: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

B类

2.用计算器计算第一行四道题,找出规律后直接写出下面五道题的答案.

1×9×1234567892×9×1234567893×9×123456789 4×9×123456789

5×9×1234567896×9×1234567897×9×1234567898×9×123456789

9×9×123456789

(考查知识点: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能力要求: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探索意识.)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 1223 63 615

B类:

2. 1111111101 2222222202 3333333303 4444444404 5555555505

6666666606 7777777707 8888888808 9999999909

教材第36页“练一练”

1. 1445 3250 417588 1143 1239 14034

2. 35~38(任选一个) 55~57(任选一个)

3. 大约浪费的电量:410000000×48=19680000000(千瓦时)

一年用电:410000000×100×12=492000000000(千瓦时)

19680000000÷1200=16400000(个)

够16400000个家庭用一年.

4. 52×431=22412最大.

有趣的算式.(教材第37~38页)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两步连续运算.

2.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优点,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重点: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两步连续运算.

难点:通过大数目的计算,探索与发现简单的数学规律.

课件、计数器等.

1.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

32456+781321398401-4296296205÷435=

289500+3276-38467566÷12822522×33133=

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操作方法.

2.同桌出题,练习使用计算器的方法.

【设计意图:以令人头晕目眩的算式导入课题,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通过同桌的互相出题考查,培养仔细认真的习惯.使学生必须明白,即使使用计算器计算,也是不能马虎的.】

师:要做好一件事,先要把相关工具准备好,而且还要熟练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下面我们比一比谁使用计算器更熟练.

1.规则:在1到9之间,选一个你最喜欢的数字记在心里,把这个数字在计算器上按9次,然后除以12345678.你只要告诉我结果是多少,我就可以猜出你最喜欢的数字是几.

2.学生算,教师猜.

3.请学生猜.

观察:111111111÷12345678,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把算式写出来,观察并交流汇报.

小结:计算的结果是你喜欢的数字的9倍,只要用这个结果除以9就可以猜到你喜欢的数字是几了.

4.探索规律.

师:数学中很多好玩的游戏,都是运用了奇妙的数学规律.看你能顺利闯到第几关.

第一关: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你能发现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37页例1)

1×1=1

11×11=

111×111=

1111×1111=?

11111×11111=?

学生小组交流,并展示汇报.

找出规律,说出111111111×111111111的结果是多少.

第二关: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你能发现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37页例2)

99×99=

999×999=

9999×9999=

不用计算,你能知道下面算式的结果是多少吗?

99999×99999=

999999×999999=

(1)找出规律,直接写得数.

(2)按规律接着编题,并写出答案.

第三关:观察下面的算式和得数分别有什么特点,能再写出几个这样的算式吗?用计算器验证结果.(课件出示:教材第37页例3)

1×9+2=11

12×9+3=111

123×9+4=1111

1234×9+5=

12345×9+=

123456×+ =

【设计意图:仔细观察算式的结构,在使用计算器进行数学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探索的方法,归纳算式的特点,提高学习的兴趣.】

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有什么感受?与同伴说一说.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交流与运算,归纳算式与结果之间存在的规律,达到不用运算就能写出正确答案的效果.】

有趣的算式

探索规

1. 本节课的设计着重巧妙安排,体验计算器的好处.

2. 如何让学生体会用计算器的好处,我设计了一个数目较大的计算.能主动用计算器计算的学生,选择计算工具的能力较强,很有成就感;在较短的时间内能正确计算,也显示了其较强的计算能力.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交流,自然地发现了用计算器计算的好处——快捷、准确,为今后合理选择计算方法作了有效的铺垫.

A类

1. 用计算器计算.

9999×11=9999×12=9999×13=9999×14=

不用计算,你能知道9999×19的结果是多少吗?

(考查知识点:通过大数目的计算,探索与发现简单的数学规律;能力要求: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B类

2. 找出规律,快速计算.

2×5=22×55=222×555=2222×5555=22222×55555=

(考查知识点:通过大数目的计算,探索与发现简单的数学规律;能力要求: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 109989 119988 129987 139986 9999×19=189981

B类:

2. 10 1210 123210 12343210 1234543210

教材第38页“练一练”

1. 142857 285714 428571 571428 714285 857142 142857×7=999999

2. 6174

练习三.(教材第39~41页)

1.能结合具体情境活动,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会解决两、三步乘法运算的实际问题.

2.能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

3.认识计算器,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并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4.通过对乘法运算规律以及有趣的算式规律的探索,经历问题探索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方法,并会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运算.

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乘法竖式计算、乘法估算,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