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统一的伟大祖国》教案

《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统一的伟大祖国》教案

《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统一的伟大祖国》教案

作者:福建省福清卫生学校茅朝霞

从容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修订版,程树礼、张可君主编)第十章第一节《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内容。本课为三个课题:一、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统一的伟大祖国。二、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三、我国的民族政策。共安排2课时,其中“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统一的伟大祖国”安排1课时。

课题《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统一的伟大祖国》内容主要讲我国民族概况和我国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要了解这些问题,就要对民族有个概括的了解。

第一个问题,民族及其基本特征。关于什么是民族,分为两个层次:从民族的形成来说,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稳定的共同体,这是民族的一般定义,不是完整的民族定义;从民族的特征来说,民族在形成过程中显示出了区别于其他人们共同体的特征。这种处理的好处,一是便于学生记忆,避免冗长的死记硬背;二是突出四个基本特征,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懂得这两点,对于学生来说,就算是了解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的定义。

关于民族的形成,教材简要概括了民族的形成过程。为了说明民族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用一段小字体(P305),具体说明了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共同体如何一步步发展,最后形成民族的过程。通过民族形成过程的叙述,也明确指出了氏族生活的部落、部落联盟和民族的区别,即前者是以血缘为基础的,后者是一地域为基础的。教学中要向学生说明这一点。关于民族的形成,主要是让学生明确民族是个历史范畴。

关于“民族的基本特征”,一方面要讲清民族各个特征的含义,说明是民族

这一人们共同体的内在的共同要素。没有这些内在的共同要素,也就不会演进成民族,还要说明四个特征又有什么内在联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从民族形成的一般历史过程来说,四个特征也是民族形成的条件,它们互相促进,从而形成民族这一新的人们共同体。另一方面要说明四个基本特征是识别民族的基本依据。民族的四个基本特征是从民族形成的一般过程来说的,但是某一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其特征将会有变化,有些民族四个特征并不一定齐备,同时,不同的民族,其四个特征也并非均衡显现,但这些均不影响四个基本特征作为识别民族的科学依据。

第二个问题,我国民族概况。主要讲两点。第一,我国有56个民族,都是历史上先后形成的。第二,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这是教学中重点分析说明的观点,因为我国民族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特点是我国制定民族政策的客观依据,也是我国的国情。

第三个问题,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教材从五个方面对此问题作了比较全面的阐释。

我国民族概况和祖国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这两个问题,虽然没有深奥理论,但这是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观察历史而得出的正确理论,因此,教学中要注意渗透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观。

二、教学活动:

1、头脑风暴法(让学生自由发散思考,联想)。在导入新课时可采用此法。

让学生自由的联想并组织发言,以此来调动课堂气氛。

2、阅读法和归纳法。让学生粗读本课的街题、框题、要点,从整体上初步

了解本课包括哪些内容。教师要讲概念、观点,学生阅读课文,加深理

解,教师归纳总结。这是本课的基本教学方法。

3、讨论法。讨论作为本课的辅助教学方法。如,在讲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

征的时候,让学生看《我国民族分布图》的多媒体图片并讨论“你知道哪些民族,分布在祖国的哪些地区”这个话题并组织发言。

4、课堂“竞答”活动。以“说出分布在祖国各地的少数民族都有哪些优秀

人物,以及这一地区的风土人情”为主题开展课堂竞答。

5、社会实践。以“福建有哪些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我省哪些地区”为主

题,开展课后的社会调查。

三、课堂评价:

1、态度评价方式:注重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

2、竞答加分:参与竞答活动的优胜者可以在期末成绩中再加分

四、教学目标:

1、认知:

(1)识记:民族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

(2)理解:民族的四个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3)运用: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祖国。

2、能力:

根据民族的特征能区分不同的民族;民族文化对维系一个民族的重要性;能够透过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认识和思考今天的民族关系和民族的未来发展目标。

3、情感态度观念:

为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而自豪,为中华民族的灿烂多彩的文化而自豪,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充满信心,充满希望。

五、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民族的基本特征;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

2、难点:民族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分析:民族的基本特征和民族分布的特点是这节课的基本观点,也是教学的中心内容,要了解民族的定义必须了解民族的四个基本特征。讲清楚民族的四个基本特征的相互关系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要分清民族与氏族、部落联盟的区别主要是掌握民族的四个基本特征。

六、学情分析:

1、中专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基本的地理、历史知识。这节课可以

充分调动这些知识记忆。

2、中专生对公共课不重视,本节课采取课堂竞答和头脑风暴法以及播放

音乐等多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

七、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

八、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

九、课型:讲授理论

十、教学方法:

1、头脑风暴法;

2、阅读方法和归纳法交替使用,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

极性。这是本节课基本教学法。

教学过程(45分钟)

[导入新课]——2分钟

(头脑风暴式)

[师]同学们,今年是我国成立60周年,在国庆庆典上我们看到了许多的民族代表穿着自己本民族的服装欢呼庆祝,那么请大家想想看,说说你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分别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地区,我们福建省有哪些少数民族,我们同学当中有没有是少数民族的?少数民族和汉族有什么不同?请大家说说看。

[生](踊跃发言)

[讲授新课]——40分钟

一、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伟大祖国(板书)

1、民族及其基本特征(板书)——15分钟

请大家阅读课本第305页的全部内容。想一想:民族是不是一种自然现象?(1)产生(板书)

[生]民族不是自然现象而是历史现象、社会现象。民族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师]民族是指什么?

(2)含义(板书)

[生]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师]首先,民族和阶级、国家、政党等一样,属于人们共同体范畴,那么是什么样的人们共同体?是历史上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其中,“历史上形成的”说明民族不是人类一开始就有的,那么“稳定的”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比寻从民族的四个特征上进行分析。

(2)基本特征(板书)

①基本特征(板书)

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是民族的基本特征。

请同学们读课本第306页的全部内容,理解这四个基本特征的含义并简要说明。[生1]语言是活动和交往的工具,没有共同语言就不是一个民族。

[生2]共同地域是指一个民族生存、生活的自然环境。没有共同的地域,就不能形成民族。

[师]这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地理看见。民族和氏族、部落的重要区别就在于人们在比较固定的共同生活地域内生活,没有共同地域的自然条件,部落联盟不会演变成民族。

[生3]共同经济生活是指民族内部的经济联系,正是由于这种经济上的联系把人们牢固地联结为一个共同体。

[师]这是一个民族形成、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

[生4]共同心理素质是指一个民族的共同爱好、历史传统、风俗习惯、民族尊严等,主要表现在共同的民族文化和民族习俗方面。

[师]这是区别民族最显著的特点。如回族人就不能吃猪肉。藏族同胞大部分都信仰佛教。民族的四个基本特征是识别民族的基本依据。

思考:为什么人类会形成不同的民族,而没有形成同一民族呢?(提醒从民族的四个基本特征也即是民族形成的四个条件的角度去思考)

[生]最基本的原因是人们生活的群体分别在不同地域,受到当时极落后的条件的限制又不可能有频繁的交往,因此,也就不会有共同的语言,更不会有共同的心理素质,而没有共同语言、共同心理素质又制约了不同地域的人们之间的交往,所以就产生了不同的民族。

[师]这就是说,在共同的地域基础上性成的四个特征相互作用才构成了一个民族,同样,也是因为没有共同地域的基础作用,四个特征难以形成,因此形成不同的民族。这说明在民族形成的过程中四个特征缺一不可。

那么,这四个特征是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生]讨论(略)

②相互关系(板书)

[师](总结)经过大家的讨论,我是不是可以这样归纳四个特征的关系: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在民族形成的过程中,共同地域和共同经济生活是首要的前提条件,为共同语言和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提供了地理空间和物质基础;而共同语言和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又促进了共同地域和共同经济生活的发展。[师]从民族的四个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看,民族具有稳定行动特点。民族不是昙花一现的混合物,一经形成就能长期存在,温度性主要表现在民族存在的长期性和变化的缓慢性。作为一个民族,虽然历经历史变迁,尤其是在国际化的今天,四个特征甚至回残缺不全,但作为一个民族,仍会保持自己的稳定而长期存在。在四个特征中,共同心理素质有极大的稳定性,也是区别民族的最显著的特点。[议一议]海外的唐人街是怎么形成的?有哪些民俗传统?我们福州地区是著名的侨乡,家中可有亲人在海外?亲人们想起祖国的时候都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

你能列举一些在我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时期为祖国捐资,投资的海外华人吗?(如厦门陈嘉赓)

你能说出一些放弃发达国家优厚的工作、生活待遇为了民族的利益毅然回国的中国人吗?(如航天之父—钱学森)

[生](略)

[师](总结)说明民族的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民族情结既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也可以早成社会矛盾和冲突,还说明一个民族的成员,不管他生活在哪一个城市或乡村,不管他被什么文化所包围,共同的民族心理素质总会把他和自己的民族联系在一起。“龙的传人的情结”就使海外的华人有了自己最终的民族归属。民族的四个特征,在民族的发展过程中,有的已经很不明显了,发生重

大的变化,或与其他民族日益趋同,但是民族的共同心理素质仍会保持相对的稳定,并以此区分不同的民族。所以,民风民俗是一个民族繁衍兴旺的标志。民族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的精神纽带,一旦民族文化失去特色,被另一个民族文化所同化,势必削弱本民族的凝聚力,这对正在蓬勃发展的民族来势或无疑是一个灾难。因此,尊重一个民族的民风民俗,就是对这个民族的最大的尊重。(如尊重回族人民的风俗,在回族地区就不吃猪肉)珍视本民族文化,就是热爱本民族的最好表现就是对本民族的最热诚的贡献。如当今我们福州改造三坊七巷就是本着尊重民俗民风本着“改旧如旧”的原则。

理解了民族的稳定性,我们也就理解了民族的含义,即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那么在民族形成之前,人们是以怎么样的群体方式生活的呢?

[生]开始是氏族,后来逐步发展为部落,到原始社会末期,部落之间逐步走向联合,形成部落联盟。

[师]民族和氏族、部落、部落联盟都是人们的共同体,这是相同点。

[想一想]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生]民族和氏族(部落、部落联盟)之间的主要区别在:民族是以地域为基础,而氏族是以血缘为纽带。

[师]好。以上我们讲解了民族及其基本特征,现在就来具体看一看我国民族的概况。

2、我国民族的概况(板书)——15分钟

(1)我国民族的构成(板书)

请同学们听歌曲《爱我中华》片段—录音机播放(或者多媒体播放)

[师]从歌曲中我们知道,中华民族是我国56个民族的总称,汉族是主题,其他55个民族是少数民族。

纵观世界,许多国家由于民族政策处理不当,早成国家局势动荡,人民不团结,各民族间同时有冲突,甚至引发战争,造成国家分裂。南斯拉夫就是民族政策处理不当,引起社会的骚乱及恐慌。如何处理好民族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一大课题。

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各民族风俗习惯和历史文化各不相同,经济发展速度也存在较大差异。我国有5个自治区。大多分布于内陆地区,因此经济发展的速度与东部沿海有教大的差异,文化和医疗也相对闭塞落后。交通不便更阻碍了汉族人民与少数民族之间交流和沟通。尽管政府对自治区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西部大开发的口号也掀起了建设西部的大潮。但是在一些海外反华势力的鼓动及诱导下,一部分民族中的少数人妄想分裂祖国,这是违背广大人民心愿的(如达赖喇嘛藏独分裂活动,新疆热比亚等恐怖破坏事

件)。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多民族的泱泱大国,怎样搞好民族团结及统一工作,使各民族共同进步、共同发展也尤其重要。

作为一个学生,许多同学对于民族知识知之甚少,对于我们民族政策也缺乏了解,甚至一些同学还有很多错误的想法,以至于不能正确对待少数民族的同学。例如少数民族同学享有考试加分权利等等优惠政策,有些同学不太理解,无形中给少数民族同学带来了心理上的压力,从而产生了一种自卑的情绪。这一切源于对民族知识的不了解。

加深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各民族分布以及我国政府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和政策的认识。认识现阶段我国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自觉维护国家的同意和民族的团结。要更好的坚强民族的凝聚力,团结一致,才能使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生1]现代的中职生应关心国家民族的一些时事,大事,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质。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我们应当责无旁贷。

[生2]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每一个民族都是祖国花篮中灿烂的一朵

[师]请问,我们同学中有少数民族的吗?都是哪些少数民族?你知道我国这55个少数民族的名字吗?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地区?我们福建有哪些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福建的哪些地区?

请看多媒体显示:《中国民族分布图》

[师]请同学们从《中国民族分布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2)分布特点(板书)

[生]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就是以汉族为主题,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师]如何理解这一特点?请阅读教材第307页。

[生]在汉族集中地区杂居着许多少数民族;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方也有汉族生活杂居。现在全国没有一个城市是由单一的民族组成的。

[师]我们可以把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概括为一句话“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一特点是长期的民族融合中逐步形成的,也正是如此,才使我国各民族相互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相互帮助,共同发展。正是由于各民族的共同努力才缔造了我们伟大的祖国。

3、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板书)——10分钟

请同学们浏览课本第308—310页,教材上用了大量的事实说明了这个问题。

课本从哪几方面来阐述这个问题呢?

[生]从五个方面来回答。第一,祖国的统一大业是各族人民共同完成的。第二,

祖国的辽阔疆域是各组人民共同开拓的。第三,祖国的经济和灿烂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发展的。第四,各组人民奋勇抵抗殖民侵略,进行了革命斗争。第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各族人民共同创立的。

因为教材中关于第三个问题使用了大量的事实来说明,所以教师就没必要照本宣科复述,在同学们自行阅读了教材中了内容后,教师在课堂上搞了一个“竞答”活动。

具体操作如下:按照少数民族分布的实际情况,把学生分成西北组、东北组、西南组、东南组、正北组、正南组等六组,说出本组所在地方的少数民族的优秀人物和这个民族的民俗风情以及该地区的经济特色。按照每组回答的正确率和回答的次数给予相应的分数。评出本节课最佳表现奖。(可以考虑在期末学生成绩中适当加分)

[课堂总结]——2分钟

这节课我们明确了民族的含义及其四个基本特征,知道了民族不同于氏族、部落、部落联盟等。从民族的形成看,四个特征必须同时具有,但在民族发展的过程中,有些特征已经很不明显了,或者与其他民族日益趋同,但是民族的心理素质仍具有极大的稳定性。我们还了解了我国民族分布的概况。在课堂竞答的活动中有一部分同学的表现相当的活跃,通过活动我们了解了祖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她是在各民族共同的缔造下产生的。

[课后作业]——1分钟

1、选择题:请完成课本第336-337页作业(主要是考查概念)

2、社会实践。以“福建有哪些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我省哪些地区”为主题,开展课后的社会调查(本题意在培养实践能力)。

3、结合国内外实际,说明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本题意在承上启下,预习下节课内容)。

板书设计

①产生

⑴含义

②含义 A

B

1、民族及其基本特征①特征 C

D

⑵基本特征

②相互关系

⑴构成

一、我国各民族共2、我国民族概况

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⑵分布特点

3、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⑶

教师教学反思:

1、师生互动性强,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导地位。

2、学生先阅读教材教师再归纳提升的教学方法贯穿全课,教学思路具有

一致性和连贯性。

3、教学过程达意,顺畅,具有艺术感染力。

4、学生实现学习需要的程度:需要学生在课题上极大发挥自己的头脑潜

能,充分调动平日积累的知识面以及初中时学过的地理、历史知识记

忆。

5、需要调整的教育内容与形式:教学时间安排紧凑,需要教师有较高的

课堂教学节奏掌控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