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述评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述评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述评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述评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述评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先驱是桑代克和巴甫洛夫。

桑代克首创了动物实验(迷箱实验),用实验法代替了自然观察法,这不仅为增加了结论的说服性,还为以后学习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途径。他对学习心理的深入研究,让他确定了教育心理学的体系,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但是他忽略了人与动物的是有本质不同的,将动物实验的研究得出的结论直接用于解释人的心理和学习行为。他把尝试错误的学习和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作为人类学习的基础。这显然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人是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的。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作用理论虽不像华生自称的那样可以塑造和改造人类热闹和复杂的行为,但对于解释人类某些基本的学习现象,并在塑造和矫正人类特别是儿童的基本行为习惯中有不错作用。诸如对于获得优秀成绩的学生进行奖励,学生因此体验到被被认可的快乐,从而更专心的学习这门课程。这就应用了理论中的强化作用。但其反对研究人学习行为背后的内在心理过程却是不被认可,无任何应用意义的。

在华生和斯金纳看来,将心理学是看作是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他们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可观察到的行为。华生的学习理论只强调了人的行为,忽略了人的意识和心理,大大缩小了我们的研究范围,这样不仅难以真正客观地研究动物和人的心理,而且反而限制了对它们的研究。华生虽然将动物心理研究客观化了,但是其过于极端,将动物实验中法相的活动规律推广到人类身上,忽视了人类的特殊性,将人性生物学化了。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极大地提高了预测和控制有机体的行为的能力,并且对一些现象也能够用操作原理进行有说服力的解释。他推动了心理学的应用研究,改进了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行为的塑造和矫正。但其研究范围太窄,忽视了行为是很多方面,过于简单化,片面化。华生和斯金纳他都为刺激反应可以用来分析所有的行为,但他们都忽视了刺激反应之间人的主体性,都犯了环境决定论的错误。

班杜拉在观察学习理论研究中注重社会因素的影响,改变了传统行为学习理论只注重个体忽视社会影响的思想。但是他的理论忽视了人在多大程度上能独立地进行学习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多大程度上对儿童的观察学习产生影响。他还吸收了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将强化理论与信息加工理论有机地结合了起来,改变传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只重视刺激反应,忽略这其中的中枢过程的影响。但他只是对一般的认知机制进行了分析,因而对于人内在动机、建构方式等有关领域不够重视,其理论本身有很大的局限性。他强调社会因素和认知过程在学习中的作用,他以人为被试,改变了行为主义以动物为实验对象,将动物实验理论直接推论到人类身上的倾向。他研究人的行为时,并没有摆脱动物行为研究的基本模式,因此他并不能真正发现人的社会学习行为的规律。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指个体经验的获得的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过程。经验的获得引起的行为变化的过程,即刺激反应的过程。强调了人的学习行为,但对于其中的内部运行机制却没有任何深入研究,研究内容过于狭窄,而且很多研究都是基于动物的研究,并且直接将得出的结论就运用在人身上,忽略二者有本质的不同。即使后面班杜拉意识到了社会和认知对于学习的重要意义,但是学习并不仅仅是只有这些因素的影响。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都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人是可以主动的积极地认识世界,学习这个世界的知识技能文化等的,并不是只是被动的接受信息刺激,产生行为。

教育 心理学练习题

1、在下列心理现象中,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内容是 ( ) A 意识 B 信念 C 性格 D 理想 2、学生边听课,边记笔记,这是注意的 ( ) A 转移 B 分配 C 稳定 D 分散 3、陆钦斯的水罐实验说明 ( )是影响问题解决的重要因素。 A 原型 B 思维定势 C 功能固着 D 信念 4、假如把材料刚能背诵时所花的时间定为100%,一般认为过度学习以 ( )为宜。 A 150% B 100% C 50% D 200% 5、如果一个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表现得敏捷好动,情感发生快而多变,注意和兴趣容易转移,善于适应变化的生活环境,他的气质类型是 ( ) A 胆汁质 B 多血质 C 粘液质 D 抑郁质 6、识记一篇文章,中间部分的记忆效果较差,这是受下列哪种抑制的干扰造成的( ) A 前摄抑制 B 倒摄抑制 C 超限抑制 D 双抑制 7、小明解开了3道数学难题,心中感到无比的欢乐,这种情感表现为( )。 A 、理智感 B 、心境 C 、激情 D 、美感 8、“窥一斑而知全豹”是知觉的( )的反映。 A 、整体性 B 、恒常性 C 、理解性 D 、选择性 9、引起和维持个休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个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叫做( ) A 注意 B 需要 C 动机 D 兴趣 10、看到红、橙、黄色使人产生温暖的感觉的现象叫( ) A 感觉对比 B 感觉后象 C 感觉适应 D 联觉 装 订 线

11、王方5岁,IQ是110,李平10岁,IQ也是110,二人的智力相比() A 王方比李平高 B 李平比王方高 C相等 D无法相比 12、科学心理学诞生于() A.1864年B.1879年 C.1903年 D.1920年 13、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 A神经元 B树突 C轴突 D突触 14、在知觉中,对象和背景是()。 A相互作用的 B相互转换的 C彼此无关的 D固定不变的 15、学生只根据教师对“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诗句的描述, 在头脑中也会浮现出一幅草原牧区的图景,这种心理现象是()。 A 记忆 B想象 C注意 D思维 16、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特征的关系是()。 A相互对立的B相互同一的C相互独立的 D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17、行为主义理论反对研究下列那项内容:() A、学习 B、反应 C、气质 D、技能 18、根据研究,下列哪种学习程度的记忆效果最好:() A、33% B、78% C、100% D、150% 19、下列是一些学生的需要,试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哪项的需要层次最高:() A、舒适的学习环境 B、结交正直诚实的朋友 C、在社会上受人尊重 D、搞小发明、小创造 20、诸如正直、慷慨或懒惰、吝啬这些个性品质都表示人的()特点。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情感

行为主义理论整理

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理论 1.行为主义 一.华生: 1913年约翰.B.华生发表了《行为主义这眼中的心理学》;1924年约翰.B.华生出版了《行为主义》一书。 华生认为只有可观察到的事物才是合理的、属于科学的研究课题。主观的内在感受不能被观察到,也不能取得一致的、精确的测量,所以这些主观感受在客观的科学中是没有地位的。心理学应该研究外显的行为,即那些可以被观察到的、可预见的、最终可以被科学工作这控制的行为。【华生认为思维只是言语行为的一种变体,是一种无声言语,伴随着轻微的声带振动。】 华生认为人格就是“我们的习惯系统的最终产物”而几个关键的条件反射原理就足以解释人类几乎所有的行为。(eg:塑造婴儿为各行各业的精英) 二.斯金纳: B.F.斯金纳——行为主义的一个特殊分支:激进行为主义。斯金纳相较之华生提出了一 个这样的挑战: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观察到那些可以解释我们行为的内在原因。当我们引进一个内在原因来解释行为时,我们可能认为自己已经懂得引起这一行为的原因。但是我们错了,我们只是为这种行为加了一个标签,并没有说明这种行为来自何处。【斯金纳和弗洛伊德的观点在一方面很接近:人们以为自己知道自己行为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许多行为的原因人们并不知道。】 斯金纳说快乐是“操作性强化的副产品”。带来快乐的是那些能给我们带来强化的强化物。 斯金纳在最富争议的一本书《超越自由与尊严》中认为,我们选择做什么并不依据内心的决定,而只是对环境要求的一种反应。表现出高尚的行为,人就能赢得尊严,但行为是由外部环境决定的,所以这种尊严也只是一个幻想。(!!) 2.条件反射(学习)的基本原理 传统行为主义者用学习经验或条件反射来解释行为的原因。他们不否认遗传,但是认为和条件反射的力量相比遗传并不重要。根据行为主义理论,若想了解人格的形成过程和问题解决行为的发展过程,必须先了解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条件反射有两种类型:一是经典条件反射(巴浦洛夫条件反射);二是操作条件反射(或称工具性条件反射)。 (1)经典条件反射 俄国生理学家伊凡.巴浦洛夫用实验证明了动物能够把环境中的刺激与引起反应 的其他事件相联结,从而对环境中的刺激产生反应。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述评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述评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先驱是桑代克和巴甫洛夫。 桑代克首创了动物实验(迷箱实验),用实验法代替了自然观察法,这不仅为增加了结论的说服性,还为以后学习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途径。他对学习心理的深入研究,让他确定了教育心理学的体系,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但是他忽略了人与动物的是有本质不同的,将动物实验的研究得出的结论直接用于解释人的心理和学习行为。他把尝试错误的学习和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作为人类学习的基础。这显然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人是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的。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作用理论虽不像华生自称的那样可以塑造和改造人类热闹和复杂的行为,但对于解释人类某些基本的学习现象,并在塑造和矫正人类特别是儿童的基本行为习惯中有不错作用。诸如对于获得优秀成绩的学生进行奖励,学生因此体验到被被认可的快乐,从而更专心的学习这门课程。这就应用了理论中的强化作用。但其反对研究人学习行为背后的内在心理过程却是不被认可,无任何应用意义的。 在华生和斯金纳看来,将心理学是看作是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他们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可观察到的行为。华生的学习理论只强调了人的行为,忽略了人的意识和心理,大大缩小了我们的研究范围,这样不仅难以真正客观地研究动物和人的心理,而且反而限制了对它们的研究。华生虽然将动物心理研究客观化了,但是其过于极端,将动物实验中法相的活动规律推广到人类身上,忽视了人类的特殊性,将人性生物学化了。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极大地提高了预测和控制有机体的行为的能力,并且对一些现象也能够用操作原理进行有说服力的解释。他推动了心理学的应用研究,改进了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行为的塑造和矫正。但其研究范围太窄,忽视了行为是很多方面,过于简单化,片面化。华生和斯金纳他都为刺激反应可以用来分析所有的行为,但他们都忽视了刺激反应之间人的主体性,都犯了环境决定论的错误。 班杜拉在观察学习理论研究中注重社会因素的影响,改变了传统行为学习理论只注重个体忽视社会影响的思想。但是他的理论忽视了人在多大程度上能独立地进行学习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多大程度上对儿童的观察学习产生影响。他还吸收了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将强化理论与信息加工理论有机地结合了起来,改变传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只重视刺激反应,忽略这其中的中枢过程的影响。但他只是对一般的认知机制进行了分析,因而对于人内在动机、建构方式等有关领域不够重视,其理论本身有很大的局限性。他强调社会因素和认知过程在学习中的作用,他以人为被试,改变了行为主义以动物为实验对象,将动物实验理论直接推论到人类身上的倾向。他研究人的行为时,并没有摆脱动物行为研究的基本模式,因此他并不能真正发现人的社会学习行为的规律。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指个体经验的获得的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过程。经验的获得引起的行为变化的过程,即刺激反应的过程。强调了人的学习行为,但对于其中的内部运行机制却没有任何深入研究,研究内容过于狭窄,而且很多研究都是基于动物的研究,并且直接将得出的结论就运用在人身上,忽略二者有本质的不同。即使后面班杜拉意识到了社会和认知对于学习的重要意义,但是学习并不仅仅是只有这些因素的影响。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都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人是可以主动的积极地认识世界,学习这个世界的知识技能文化等的,并不是只是被动的接受信息刺激,产生行为。

第五章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人格理论

第五章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人格理论 学习论范型(learning paradigm)强调个体的外部力量而忽视个体的内部力量,认为个体行为的差异来自或主要来自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学习经验的差异,其研究的主要问题是行为是如何习得的。采用的研究方法是严格的实验法,强调提出可验证型的假设,操纵实验变量,控制无关变量,以测量行为反应的变化。 本章主要问题: 1. 斯金纳的行为主义人格理论 2. 多得拉和米勒的刺激反应理论 3. 罗特的社会学习理论 第一节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理论 一、斯金纳其人 斯金纳1904年出生于宾夕法尼亚洲的一个小镇上,父亲是一个律师。童年时父母很少对他体罚,自幼起创造性很强,自制多种玩具和用具,对机械发明和应用有浓厚的兴趣。他先学习文学,大学毕业后,他想成为一名作家。他到了欧洲,但很快发现自己不可能在文学上有所成就,因为他觉得自己没有什么重要的东西要说。他于是放弃了成为作家的愿望,但他并没有失去对人类行为的兴趣。加上他在欧洲徘徊之际,接触了巴甫洛夫和华生的许多著作,因而他回到美国之后就进了哈佛大学攻读心理学。斯金纳终于在心理学领域中找到了自己的合适位置。他为自编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发奋攻读心理学,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在三年内获得博士学位(1931年)。斯金纳是操作条件反射的创始人,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斯金纳一生殊荣不断,于1900年8月去世。 主要著作: 《有机体的行为》(1938年) 《沃尔登第二》(1948年) 《科学和人类行为》(1953年) 《强化的程序》(1957年) 《超越自由与尊严》(1971年) 《关于行为主义》(1974年) 二、操作条件反射与人类行为的学习 运用斯金纳箱对动物进行研究,提出了他的操作条件反射的学习定义。斯金纳认为学习即行为反应概率的变化。斯金纳认为一切行为都是由反射构成的,而反射的基本要素是刺激和反应比行为学习理论所面临的任务,就是指出引起行为反应概率变化的条件,并提出一种分析各种环境刺激的功能的方法,以决定和预测有机体的行为如何习得、如何改变、如何消退。 斯金纳把有机体的反应分为两类:一类是应答性反应。另一类是操作性反应。后者可以利用安排结果性的、后继的刺激(强化物、强化刺激)而得到巩固或消退,这正是他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所关注的问题。这种反应大多是随意的或有目的的行为,有机体能以自己的某种操作行为主动地作用于环境以达到对环境的有效适应。他认为人类的绝大多数有意义的行为都是操作性的,我们完全可以通过研究强化物的作用机制、呈现方式,观察有机体反应概率的变化,来探讨人类行为学习的条件和规律。 斯金纳很少提到人格、行为风格,在他看来,人格仅仅是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强化而

人格心理学-行为主义流派

行为主义学说及相关研究 代表人物: 创始人:华生 集大成者:斯金纳 格斯里(联结) 赫尔(强化)米勒、多拉德 ?行为主义又称学习理论 ?通过条件反射研究行为习得的规律 ?从行为层面揭示了人格的动态组织形成规律 一、两类基本的条件反射(行为矫治法的基础) ?经典条件反射 ?操作条件反射 ◆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研究) ●学会对刺激反应,条件刺激成为引发反应的信号 S-R:刺激-反应联结 无条件刺激无条件反射 条件刺激条件反射 ◆操作条件反射(斯金纳研究) ●始于自发行为,得到强化,学会操作 ●斯金纳设计了定(变)时距、定(变)比率强化程序进行系统实验。(代币、脱敏、厌恶等行为疗法的机理) 二、行为学习重要因素之丰富内涵 行为主义公式: S—R 刺激和反应,强化联结 ◆引发特定反应的刺激——线索(决定何时何地做出何种反应) ●会泛化 ●情境中多重线索联合作用 ●机体内部线索引起连锁反应 如:神经质反应和习惯迁移 ◆强化 ●满足需要形成强化 特殊情形下的微妙强化 ●驱力下降形成强化

次级驱力具有同样特点(米勒、多拉德) 焦虑恐惧属于次级内驱力 ●获得奖励前的行为和逃脱惩罚后的行为被强化(格斯里)◆联结(格斯里研究) ●连锁反应 ●进入行为状态形成联结 三、应用行为学习规律 (一)行为学习手段 ●强化:促进行为 ●消退:不予强化使行为消减 ●惩罚,阻止行为 (二)强化和惩罚类型 ●正强化和负强化 ●惩罚和剥夺 (三)强化和惩罚的有效施用 ●强化和消退结合 ●避免强化/消退误用 ●灵活转换惩罚和强化 ●选择适宜的强化 ◆行为塑造原则 ●小步渐进:强化一系列向期望行为接近的行为 行为强化标准量的逐渐变化 强化接近期望方向的行为 ●行为塑造ABC Anticipation 设置更多线索 Behavior 设计可行的行为步骤 Consequence 增强后果的强化感受 四、与强化有关的著名研究启示 ◆习得性无助(失助) ●努力无效的经历学会自暴自弃 抑郁,“心死”

情绪的相关理论

1.詹姆士(James)—兰格(bnge)的情绪理论 该理论认为,情绪是由于某一情境的变化引起自身状态的感觉。情绪产生的过程是刺激引起个体的生理反应,如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的变化,由机体反应引起情绪体验。因此,情绪只是对于一种生理状态的感觉,是对机体内部和外部生理变化的意识。 2.坎农(connan)—巴德的丘脑情绪理论 该理论认为,激发情绪的刺激由丘脑进行加工,同时把信息输送到大脑和机体的其他部位.到达大脑皮层的信息产牛情绪体验,而到达内脏和骨铬肌肉的信息激活生理反应,因此,身体变化与情绪体验同时发生o3.巴甫洛夫(Pavlov)的动力定型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们在大脑皮层中按照刺激物的顺序形成厂比较稳固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这种系统叫做动力定型,是入学4、习惯和需要的生理基础。当客观事物符合我们的动力定型时,其刺激所引起的皮质神经过程就会按原来的轨道运行,产生满意的倩绪和情感。如果客观事物不符合动人定型,就会使旧的动力定型遭到破坏,产生消极的情绪和情感。人所建立的暂时神经联系有两个系统。 由具体事物的影响所建立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称为第一佰号系统,内语言所建立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称为第二倍号系统。人们不仅通过第一信号系统产生情绪体验,也通过第二信号系统调节自己的情绪和情感。例如,当一个人遭遇不幸时,自己的情绪怎么也平静不下

来,如果这时候有人用言语劝告几句,就可能平静下来,这就是第二信号系统的调节作用。 4.行为学派的情绪理论 该理论认为,情绪只是有机体对待特定环境的一种反应和一族反应,因此经常从反应模式和活动水平两方面去描述情绪。行为主义的莫圣人华生认为,情绪是—种遗传的反应模式,它包括整个的身体机制,特别是内脏和腺体活动系统的深刻变化。在他之后,操作条件反射论者斯金纳特别注意从动物在个体生活中的习得行为研究情绪,发展了用条件反射技术来引发倩绪的方法,并把挫折效应作为研究情绪的一个标难方法。 5.精神分析学派的情绪理论 该理论的中心是焦虑问题。弗格伊镕提出,人有客观件焦虑、神经症焦虑和道德焦虑这三种焦虑,它们分别代表白我在对待现实、本我、超我对个人所提出的要求时采取的软弱态度。客观性焦虑源于人的“诞生创伤”——新生儿诞生时被来自新环境的大量则激所掩没,是一种原发性的焦虑,它是以后个人生活中继发的焦虑反应的原型。当”‘个人面临一种创伤的可能性时.就会有一种与诞生创伤相联系的倩绪的复现。例如人在焦虑时出现的紧张急促的呼吸、肌肉的颤抖、加快的心跳等特征都是模拟和重复新生儿的情绪特征。神经症焦虑产牛十害怕自己的本能行为的客观后果,害怕从事被禁止行为所产生的社会后果。这种焦虑有两种形式。一是“自由漂浮”式焦虑,指个人不断地预料会有最坏的结果.把偶然的事件看成厄运的先兆,特别害

北京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2003年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文章来源:跨考考研精品推荐:【考研择校择专业】考研院校、专业信息库 【入门必看】各专业考研复习备考手册(全) 2014年考研大纲深度解析专题(高教社大纲编写组权威解析) 2014年各校最新考研招生简章大汇总(招生目录/参考书) 2015年考研基础备考手册—考研“菜鸟”必知常识 2013年34所自主划线院校各学科考研复试线排名汇总 相关推荐: 北京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校本部) 2013年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大家做过吗,即将要考北大的同学一定要关注,北大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招生专业:基础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一、判断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答题纸上写出答案 1、和基础研究不同,应用科学并不关心如何描述和解释现象。 ( ) 2、处于前范式阶段的科学是指虽然在研究的内容上达成一致,但在方法上并没有形成统一。 ( ) 3、纵向追踪法的困难在于不能避免不同时代的环境对人的不同的影响。 ( ) 4、物理刺激的强度低于绝对阈限时,就不可能引起个体有意识的感知。 ( ) 5、颜色知觉拮抗说能解释负后效,但不能解释补色定律。 ( ) 6、光能转换发生在神经节细胞。 ( ) 7、前注意过程是前意识过程的基础。 ( ) 8、Z理论认为员工预期自己的努力所达成的效绩能满足个人愿望时工作的动机最高。 ( ) 9、动物也具有“学习学习”的能力。 ( ) 10、动物的语言不具有意义性。 ( ) 11、白日梦是意识的异常变体。 ( )

12、斯金纳反对使用“工具性”条件作用的概念。 ( ) 13、正强化增加行为出现的概率,负强化减少行为出现的概率。 ( ) 14、强化或惩罚是学习的必要条件之一。 ( ) 15、弗里德曼(J.L.Freedman)从社会认知的思想出发,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系统研究社会行为和社会信念的科学。 ( ) 16、多拉德和米勒等人提出德挫折-侵犯理论认为,挫折和侵犯之间存在着必然德联系,有挫折就必然有侵犯。 ( ) 17、Krant等人用“海关走私毒品”实验证明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欺骗行为有较高德侦测能力。 ( ) 18、阿德勒认为人的个体人格发展德原始动力是人的权利意志。 ( ) 19、大多数心理学家用“去抑制”解释为什么饮酒使人变得好斗,认为酒精降低了人们对侵犯行为控制。( ) 20、卡尔史密斯(Carl Smith)发现忏悔能使一个人心理好受,从而增加个体德助人行为。 ( ) 21、在一个人做完一件无聊的工作之后,给他很少的报酬,会增加他对这项无聊工作的喜欢程度。 ( ) 22、在人际吸引中,“辐射效应”或“对比效应”的出现与被评价者之间的关系有关,当两个人是朋友关系时,“辐射效应”才出现。 ( ) 23、对从众行为的研究表明,团体的规模越大,凝聚力越大,个体的从众行为也越多。( ) 24、洛克(Locke)对参与决策的研究发现,参与决策对工作满意感的影响要大于它对生产率的影响。 ( ) 25、人们对事物分类时,往往是根据他们对这类事所形成的认知图式。 ( ) 26、有关自我展露的研究表明,在异性关系中,男性的自我展露水平比女性高。 ( ) 27、扎因斯(Zajonc)用他人的存在解释社会促进现象的产生。 ( ) 28、青少年犯罪中最主要的原因往往和学校教育联系在一起。 ( ) 29、消除偏见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人们的教育水平,因为受教育越多,人们的偏见就越少。 ( ) 30、偏见(Prejudice)倾向于指人的行为,歧视(discrimination)倾向于指人的态度。( )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1、行为主义理论反对研究下列那项内容:

班杜拉的新新行为主义理论

班杜拉的新新行为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学派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J.watson,1878-1958)于1913年创立的,是美国心理学家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行为主义体系的基本特点可归结为三点:第一,强调客观观察和测量记录人的行为。该理论认为,意识是不能客观观察和测量记录的,所以意识不应该包括在心理学研究的范围内。第二,认为构成行为的基础是个人的反应,而某种反应的形成是经历学习过程的。第三,认为个体的行为不是与生俱来的,不是遗传的,而是在生活环境种获得的。行为主义产生后,在世界各国心理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反响。行为主义强调研究行为,强调从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上客观地研究行为,而不从主观上加以描述。这种研究方法上的客观原则,对当代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是,由于它否定人的心理、意识的观点,以及分析人的行为的机械主义的错误,则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一、班杜拉的生平 艾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rua,1925—),出生在加拿大艾伯特省的蒙 达。像斯金纳(Skinner)一样,他也是在一个小镇上长大的。他就读的中学只有20个学生。1949年他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获学士学位,1951 年在美国爱荷华大学获心理学硕士学位,翌年获哲学博士学位。他在爱荷华大学攻读研究生学位期间,尽管接受的是临床心理学方面的教育,但由於受赫尔的学生史班斯的影响,对实验模式的有效性印象颇深。1953年,他到 维基台的堪萨斯指导中心,担任博士後临床实习医生,同年应聘在史丹福大学心理学系执教,1964年升任正教授。在这期间,受赫尔派学习理论家米 勒(N. Miller)、多拉德(J. dollard)和西尔斯(R.R. Sears)的影响,把学习理论应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及其理论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及其理论 摘要:约翰.华生(John B.Watson, 1878-1958),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他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不是意识而是行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必须抛弃”内省法”,而代之以自然科学常用的实验法和观察法。华生在使心理学客观化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915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关键词:华生行为主义研究方法 一、华生行为主义的研究对象——行为 华生在作为行为主义宣言的《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一文中,开宗明义宣称行为主义的"理论目标就是对行为的预测和控制"。 华生所讲的行为首先是一种可观察到的机体反应。这种机体反应的本质是人和动物对于外界环境的适应。华生承认,"反应"一词是从生理学中转借到心理学的。但是,心理学扩大了它的用法。也就是心理学把一组简单的生理反应组合成为一套复杂的反应,把简单的肌肉骨骼动作联结为一种行为的方式。华生把反应分为四类: 1、外显的习惯反应,包括开门锁、打网球、拉提琴、盖房子、与人说话、与人交往; 2、内隐的习惯反应,包括条件反射所引引的腺体分泌、无声言语(即思维)、身体的定向或态度; 3、外显的遗传反应,包括人的各种可以观察到的本能和情绪反应,例如抓握、打喷嚏、眨眼等; 4.内隐的遗传反应,包括生理觉察所研究的内分泌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各种变化。在这里华生概括了有机体的全部行为,并且把这些行为区分出先天遗传的反应和后天习得的习惯反应。华生认为这种区分是很重要的,因为行为主义就是要发现后者的学习过程和方式,以掌握其形成的规律,实现预测行为、控制行为的目的。 二、华生行为主义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华生承认观察法的重要作用,他把观察法分为两类。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夏淑玉学号:222011305062015 摘要: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自产生以来,他的研究方法渗透到其他心理学流派,同时,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也对教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桑代克、斯金纳、托尔曼和班杜拉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提出的“试误”、强化与程序教学、“认知地图”和观察模仿等理论对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基础教育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已经在全国普遍展开,但是,要在应试教育为主的基础教育之下,全面推行新课程改革理念就要求我们从根本上转变教育理念,更新教育观念。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美国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中,理论本身也得到了改进和提升,这一理论也指导了美国教育改革的实践。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希望在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进行了解后,联系我国基础教育实际,探讨这一理论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913年,华生的《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发表,标志着行为主义的正式诞生,该学排在心理学界的影响有50年之久。 行为主义理论又称为刺激——反应(S——R)理论,是当今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刺激——反应”,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叫做强化。他们认为,通过对环境的“操作”和对行为的“积极强化”,任何行为都能被创造、设计、塑造和改变。 (一)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于1898年提出联结说。他在猫解决疑难笼问题中认为猫学到的不是观念之间的联结,而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直接联结,即S-R之间的联结。并通过尝试与错误来说明学习过程中的这种缓慢而不规则的变化,学习正是在这种变化中形成的。他提出了学习的三大定律联系率,效果率,准备率。他认为,人性是先天形成的刺激或情景与反应间的联结,这些联结是教育的起点。他重视个体差异,提出学习率要在具体实施中考虑个体差异,学校工作应努力消除差异上的问题和进行职业指导。 (二)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 1954年,程序教学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在《学习的科学和教学的艺术》一文中指出了传统教学的种种弊端:学生在学习中收到的刺激或所得到的控制不能使学生产生愉快,甚至令学生反感;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的强化次数太少而且强化的时机不适宜;学习过程不是逐步达到学习目标,缺乏合理的学习过程。斯金纳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有机体的学习获得经验的主要途径是操作性条件反射。有机体在刺激情境中可以自发地做出多种行为,如果其中某个行为得到了强化,该行为在这种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就会提高。不断强化的结果会形成在该情境中采用该行为的一种趋势,形成了情境与反应的联系,这就是有机体的学习。这种由于行动的结果得到强化而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联系的过程称为操作性条件反射。个体获得经验的过程主要是操作性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 (三)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派的先驱-巴甫洛夫

行为主义学派的先驱-巴甫洛夫 巴甫洛夫(1849—1936)是俄国一个乡村牧师的儿子,他在当地的神学院受教育,后来就读于彼得堡大学,专修动物生理学,1875年获得学位后,成为医学院里生理学的高级研究生,后来又出国去深造,与当时最杰出的生理学家们一块儿从事研究。回国以后,巴甫洛夫任职于彼得堡军事医学院,他将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了关于消化的研究上,并以其在消化方面的杰出研究而获得了1904年的诺贝尔奖。 与其他心理学家不一样的是,巴甫洛夫并不愿意做一名心理学家,相反,作为一名严谨的自然科学家。巴甫洛夫十分反对当时的心理学,反对过分强调“心灵”、“意识”等看不见、摸不着的仅凭主观臆断推测而得的东西。他甚至威胁说,如果有谁胆敢在他的实验室里使用心理学术语,他将毫不留情的开枪将他击毙。然而,这样一个如此鄙视心理学的人,却在心理学研究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虽然那并不是他的初衷! 巴甫洛夫在心理学界的盛名首先是由于他关于条件反射的研究,而这种研究

却始于他的老本行——消化研究。正是狗的消化研究实验将他推向了心理学研究领域,虽然在这一过程中他的内心也充满了激烈的斗争,但严谨的治学态度终于还是使他冒着被同行责难的威胁,将生理学研究引向了当时并不那么光彩的心理学领域,而后来,该项研究的成果——条件反射理论又被行为主义学派所吸收,并成为制约行为主义的最根本原则之一。 巴甫洛夫对心理学界的第二大贡献在于他对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划分,而这同样始于他对狗的研究。他发现,有些狗对条件反射任务的反应方式和其他狗不一样,因而他开始对狗进行分类,后来又按同样的规律将人划分为4种类型,并和古希腊人提出的人的4种气质类型对应起来,由此,他又向心理学领域迈进了一步。 到老年的时候,巴甫洛夫对心理学的态度有了松动,他认为:“只要心理学是为了探讨人的主观世界,自然就有理由存在下去”,但这并不表明他愿意把自己当作一位心理学家。直到弥留之际,他都念念不忘声称自己不是心理学家。但尽管如此,鉴于他对心理学领域的重大贡献,人们还是违背了他的“遗愿”,将他归入了心理学家的行列,并由于他对行为主义学派的重大影响而视其为行为主

行为主义发展理论

行为主义发展理论: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的体系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不详点击数:81 更新时间:2007-7-14 (一) 行为的分类 斯金纳把行为分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两类。 应答性行为: "应答"是由一种确定的刺激所激发的行为,服从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它可以是无条件反射,也可以是条件反射。这是经典行为主义所注重的研究对象。 操作性行为: "事实上,有机体的行为总是为了适应一定的环境的。一个有机体在一个环境中更多的行为是自发的,偶然的。一些自发的行为受到结果的强化【强化(reinforcement):使有机体的行为的发生频率得增强的刺激。强化有正负之分,当一种刺激的增加能增强行为发生频率的,称为正强化;当一种刺激的减少能增强行为发生频率的,就称为负强化。不管是正强化或负强化,都是为了增加行为发生的频率。】,就会经常重复出现。另一些行为没有得到结果强化,发生的频率就会下降直到不再发生。斯金纳把那些自发发生而受到强化后经常性重复的行为,称为操作行为。他把操作行为当作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构成操作行为主义的理论体系。 例如: 斯金纳长期从事老鼠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行为研究。他在著名的"斯金纳箱"(如下图所示)所进行的实验中,一只饥饿的白鼠被放入箱中,箱子的构造尽可能地排除了一切外部刺激,而白鼠则可以在箱内自由进行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白鼠迟早会偶然地按压箱壁上的杠杆,如果这一动作导致了食物,这就是"正强化物",因为它能提高按压运作发生的可能性或概率。另外,如果按压动作导致了电击,后者就构成了"负强化物",因为它能使反应率迅速下降,而也正因为此,与提供正强化物一样,负强化物的移去也是一种强化,即可以提高行为发生的可能性或概率。

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教材精讲+真题解析】-第十三章 学习理论【圣才出品

第十三章 学习理论 考纲提要 理解并运用行为主义、认知学说、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促进教学 第一节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一、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二、华生的行为主义观点 三、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四、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 五、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反对研究人的意识,反对采用内省作为研究工具,认为惟一可观察到并可采用科学方法进行研究的就是个体的外显行为。只有对研究对象进行可信的测量,心理

学才能够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 行为主义流派的创始人华生发现,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关于条件反射的研究正是他所需要的,用可观察的条件反射来代替观察不到的意识。学习就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强化在刺激反应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一)实验 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对消化系统进行的研究中,在狗的腮部穿过一个导管,使其与唾液腺相连,导管的另一端与收集、测量和记录唾液分泌量的装置相连。当将食物呈现在狗面前时,狗开始分泌唾液,对其分泌量进行测量。 每次在给予铃声几秒钟后,随即呈现食物,这时狗也会分泌唾液。将铃声和食物多次相继呈现后,当铃声单独呈现而不给予食物时,狗同样会分泌唾液。这就是经典条件作用的建立。 在这个实验中,食物能够诱发狗分泌唾液的本能反应,巴甫洛夫将食物称为无条件刺激,而将唾液分泌的本能反应称为无条件反应。铃声本来是中性刺激,不能诱发唾液分泌的反应。在铃声与食物多次相继呈现后,单独呈现铃声,狗也能够出现唾液分泌的反应。这时,铃声就变成了条件刺激,诱发了分泌唾液的条件反应。 (二)观点 经典条件作用就是原本不能诱发反应(唾液分泌)的中性刺激(铃声),与能够诱发反应的刺激(食物)多次配对后,使中性刺激也能够诱发同类反应的过程,这也就是学习的过程。 在经典条件作用中有几种现象。当条件刺激(如铃声)反复与无条件刺激(如食物)相匹配,使条件刺激能够诱发条件反应,就是条件作用的获得。而条件作用形成后,如果

华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特点

华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华生是早期行为主义的典型代表,他采用观察法、条件反射法、口头报告法、测验法等不同的实验方法,得出了许多关于人类的感觉、情绪、思维、人格等方面的理论,并提出了学习上的频因律、近因律等学习理论。 一、华生的生平及著作 约翰.华生(John B.Watson,1878~1958)于1878年出生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格林维尔。他从小是在学校里开始接受教育的。华生承认自己小时不是个好学生,有点懒、不听话、好争斗、学业成绩不好,只能勉强升级。只是在进入了当地的伏尔曼大学后才有所改变。 1894年他进入伏尔曼大学,五年后他得到硕士学位。后来他选择了芝加哥大学,把获得哲学博士作为目标。但是在学习中,他对哲学的热情很快消失,他甚至很难理解他的导师杜威的思想。然而,在安吉尔的影响下,开始对心理学产生兴趣,并把神经学作为第二副科。他还师从洛布学习生物学和生理学。1903年他得到了哲学博土学位,并结了婚。直到1908年,他都在芝加哥大学当讲师。在这几年里,他既学习和工作,又做了大量的动物行为实验,并表现出对以动物为被试研究行为的偏好。开始形成他的行为主义方向的信念。 1908年,当华生成为芝加哥大学助理教授的同时,他又获得了霍普金斯大学正式教授的职位。尽管华生对芝加哥大学十分留恋,但由于霍普金斯大学让他来指导实验室,比芝加哥大学给他更丰厚的薪水,这些优越的条件使华生最终还是来到霍普金斯大学,他在这里度过了他学术生涯最辉煌的岁月,一直到1920年。 长期以来,华生不断思考如何使心理学研究更加客观化,1908年在一份讲义中他第一次公开了对这个问题的思考。1912年他应卡特尔的邀请,在哥伦比亚大学做了一系列的讲演,在演讲中又谈到了这个问题。1913年他在《心理学评论》杂志上发表了题为《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一文,正式宣告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诞生,这标志着行为主义革命的开始。1914年他又出版了他的第一本系统地阐述行为主义的专著《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言》。文章的发表和专著的出版在美国心理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特别是得到了广大青年心理学家的响应。两年后当华生38岁时被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华生的行为主义受到了心理学界的欢迎。1919年出版了他第二本专著《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的观点看心理学》。这本书是他的行为主义观点最为全面系统的阐述。 1920年,由于一宗轰动当时的离婚案迫使华生辞去了霍普金斯大学的职务,使他中断了红极一时的学术经历。1921年华生进入商界,他用行为主义的方法进行广告宣传。他发现"新产品的销售曲线的增长与动物或人的学习曲线的增长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他还用大量时间普及行为主义。他为许多杂志撰稿介绍行为主义,甚至亲自讲课,传授行为主义心理学。1925年他的《行为主义》一书出版,这本书是华生行为主义的通俗表述。1930年华生对这本书进行了修订,

2010--2014.5基础心理学真题

2014.5 26.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一种() A 随意注意 B 不随意注意 C 有意注意D随意后注意 27.同一感受器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感受器发生变化的现象() A 感觉适应 B 感觉对比 C 感觉后像 D 联觉 28.看见一朵玫瑰并能认识他,这种心理活动是() A 色觉 B 知觉 C 感觉 D 统觉 29.人脑反映客观现实最简单的心理过程是() A 认知过程 B 记忆过程 C 感觉过程 D 知觉过程 30.人对黑暗环境的适应,是视觉感受性的() A 顺应 B 对比 C 提高 D 降低 31.在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适应行的反应是() A 心境 B 激情 C 应激 D 焦虑 32.性格是在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受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 A有好坏之分 B 是心理状态无好坏之分 D 是心理过程 多选 86.脑干包括() A 丘脑 B 延脑 C 桥脑 D 中脑 87.关于错觉,正确的说法包括() A 是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 B 只要将具备条件,错觉就一定会发生 C 知道错觉产生的原因,错觉就可以消除 D 错觉所产生的歪曲带有固定的倾向 88.彩色的特性包括() A 饱和度 B 明度 C 照度 D 色调 89.下列说法中正确包括() A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B 言语是人们进行交流的工具 C 言语是一种心理现象 D 言语要借助语言来实现 90.关于定势,正确的说法包括() A 是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B 有时会促进问题的解决 C 有时会干饶问题的解 决D 是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91.注意分配的条件是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 A 其中必须有非常熟练的 B 必须都是非常熟练 C 需要使用同一种心 理操作D 必须有内在的联系 2013.11

行为主义 学习理论

名词解释: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又称刺激-反应理论,是当今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该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 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 行为主义主要观点 行为主义理论又称刺激——反应(S—R)理论,是当今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刺激——反应”,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叫做强化,通过环境的改变和对行为的强化,任何行为都能被创造、设计、塑造和改变。在教学中,对学生理想的行为要给予表彰和鼓励,还要尽量少采取惩罚的消极强化手段,只有强化正确的“反应”,消退错误的“反应”,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强化”看作是程序教学的核心,认为只有通过强化,才能形成最佳的学习环境,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一)华生 华生,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加以控制,只要确定了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就可以通过控制环境任意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行为可以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他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在他眼里人和动物没什么差异,都遵循同样的规律。 (二)巴甫洛夫 是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他的条件反射理论被行为主义学派吸收成为制约行为主义的最根本原则之一。巴甫洛夫认为学习是大脑皮层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巩固与恢复的过程。“所有的学习都是联系的形成,而联系的形成就是思想、思维、知识”。他所说的联系就是指暂时神经联系。他说:“显然,我们的一切培育、学习和训练,一切可能的习惯都是很长系列的条件的反射。”巴甫洛夫利用条件反射的方法对人和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作了许多推测,发现了人和动物学习的最基本的机制。引起条件学习的一些基本机制有:(1)习得律。有机体对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如狗对灯光与食物)之间的联系的获得阶段称为条件反射的习得阶段。(2)泛化。指条件反射一旦建立,那些与原来刺激相似的新刺激也可能唤起反应,这称之为条件反射的泛化。(3)分化(辨别)。分化是与泛化互补的过程。泛化是指对类似的事物作出相同的反应,辨别则是对刺激的差异的不同反应,即只对特定刺激给予强化,而对引起条件反射泛化的类似刺激不予强化,这样,条件反射就可得到分化,类似的不相同的刺激就可以得到辨别。 (三)桑代克 桑代克,动物心理学鼻祖,联结主义心理学创始人,学习理论的奠基人之一。桑代克认为学习是一种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随着错误反应逐渐减少正确反映逐渐增加,终于形成稳固的刺激----反应的联结,即S---R之间的联结。桑代克认为试误学习成功的条件有三个:练习律、准备律、效果律。 (1)准备律。指学习要经过反复的练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Behavioral learning theory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Behavioral learning theory 20世纪20年代,华生(J·B Watson)创立了行为主义学说。这种理论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其构成的基本要素是反应,一切行为表现只是多种反应的组合;而该等反应中,除少数是生而具有的反射之外,全都是个体在适应环境时,与其环境中各个刺激之间的关系,经由经典条件作用的学习过程所形成的。因此,只要能了解环境刺激与个体的关系,就可以设计并控制刺激,经由条件作用的方法,建立起所要建立的反应,从而组成预期的复杂行为;而且,也可根据条件作用法则(指消弱),消除个体已有的行为。1920s, Watson (J.B Watson) founded Behaviorism. This theory holds that all human behavior, which constitute the basic elements of the reaction, is a combination of a variety of reactions; and such reactions, except for a few are born with reflection outside are all individual in adapting environment, their environment between the various stimuli, through the learning process of classical conditioning formed. Therefore, as long as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al stimuli and the individual, we can design and control the stimulus through conditioning methods, to establish the response you want to create, and thus the expected composition of complex behavior; but also the role of law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ditions (refer to eliminate weak), eliminating the existing behavior of the individual. 行为主义理论又称刺激——反应(S—R)理论,是当今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刺激——反应”,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叫做强化。认为通过对环境的“操作”和对行为的“积极强化”,任何行为都能被创造、设计、塑造和改变。在教学中,对学生理想的行为要给予表彰和鼓励,还要尽量少采取惩罚的消极强化手段,只有强化正确的“反应”,消退错误的“反应”,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强化”看作是程序教学的核心,认为只有通过强化,才能形成最佳的学习环境,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Behavioral theory, also known as stimulus - response (S-R) theory, is today one of the main schools of learning theory. Behavioral learning theory that the human mind is the result of the interaction with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ie "stimulus - respons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stimulus and response is called hardening. Think through the environment, "Operation" and the behavior of "positive reinforcement" any behavior can be created to design, create and change. In teaching, the students should be commended desirable behavior and encouragement, but also to minimize the negative strengthen punitive measures, only strengthen the correct "response", subsided false "response"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desired results. Behavioral learning theory to "enhanced" as the core of teaching procedures that only by strengthening, in order to form the best learning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enhance students' motivation for learning. 斯金纳提倡教学内容上的新颖性和多样性,多样性教学必须精心选择,周密安排,切不可盲目进行,教学应当在一种促使成功的气氛中进行。只有将教学内容分解为一系列小的教学单元,在强化的帮助下对教学单元的内容进行学习,才能使强化的频率被最大限度地提高,将出错带来的消极反应降低到最小限度。在斯金纳条件反射实验的基础上,根据刺激(提问)——反应(回答)——强化(确认)的原理,制订了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Skinner advocated teaching content on novelty and diversity, diversity of teaching must be carefully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