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XX市智能交通系统设计方案

XX市智能交通系统设计方案

XX市智能交通系统设计方案
XX市智能交通系统设计方案

XX智能交通项目设计方案

目录

第1章项目总论 (1)

1.1项目建设背景 (1)

1.2项目现状 (1)

1.3项目建设目标 (2)

1.4项目建设原则 (4)

1.5项目建设依据 (6)

第2章项目总体设计 (8)

2.1项目建设范围 (8)

2.2项目总体规划 (8)

2.3项目总体架构 (9)

2.4项目层次模型 (10)

第3章项目总体设计 (12)

3.1基础业务应用功能 (12)

3.2存储管理功能 (27)

第4章平台软件操作界面简介 (29)

第5章各子系统建设 (53)

5.1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 (53)

5.2公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 (70)

5.3智能违停抓拍系统 (79)

第6章我方平台与第三方的对接 (96)

6.1与公安部稽查布控系统对接 (96)

6.2与已建设智能交通管理平台的对接 (96)

6.3与省厅视频联网平台对接 (96)

6.4与“六合一”平台的对接 (96)

6.5与GIS平台的对接 (97)

第1章项目总论

1.1项目建设背景

随着XX市经济的飞速发展,近年来城市地区人口和机动车保有量迅猛增长,城市安全管理、交通供需矛盾逐渐突出,因此对城市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减轻城市的交通拥堵现象、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有效地进行交通视频监控、及时准确地进行非现场执法,XX交警部门积极地利用当今先进适用的技术,规划对中心平台系统、电子警察、卡口、监控等各子系统进行建设以实现技术强警的各项具体目标。

我方根据XX市综合治理、科技强警的需求,以及现场实际情况对城市治安监控及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项目进行设计,严格遵照国家、公安部以及XX市的相关技术标准、规程,综合运用电子信息、计算机网络、视频监控等领域的前沿技术进行制定,充分考虑到系统建成后在使用、维护保养及系统扩展等方面的方便性、经济性等要求,最终的工程将达到一方建设、多方受益、灵活扩展的目的。

通过本期项目的建设可以从政治上、经济上符XX市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需要,符合政府职能的转变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实践证明,要缓解日益增长的交通管理压力,维护人民群众安定平和的出行和治安环境,快速接警处警,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提高管理和服务效率,仅靠增加警力的数量扩张是远远不行的,必须走质量扩张即科技强警之路,实现管理模式由体能型向智能型、管理方式由经验型向科技型、管理手段由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和飞跃,才能与政府职能的转变保持同步,更加密切把握住社会进步的脉搏。通过此项目的成功建设,对于发掘呼伦贝尔市潜在经济和社会效益,提升城市形象和地位,将产生难以估量的正面影响和积极意义。

1.2项目现状

1.2.1平台部分

基于上千路的外场子系统点位建设的基础上,平台的中心设备显示出宇视在

平台业务功能上的全面性及存储技术上的领先性;10几台中心管理设备加之6台存储设备,完成了几十TB级的数据存储业务,这种技术水平的业务应用及存储技术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

平台实战业务基于GIS地图系统进行直观的展示及功能应用:基础业务维护,违法数据处理,GPS系统对接,诱导系统对接,信号控制系统接口预留,稽查布控平台接口预留及六合一平台对接等综合功能体现。

1.2.2前端子系统部分

电子警察子系统已建设400多套前端点位;卡口子系统已建设358套前端点位;事件检测子系统已建设40多套前端点位;300多路高清监控点位。

1.3项目建设目标

1.3.1实现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我公司为了保证所有数据的安全性,通过对数据的加密进行解决,使用加密算法(加密密钥)将明文转换为密文,并使用相应的解密算法将加密数据转换回明文。客户端与服务器、服务器与服务器之间身份验证成功后,就可以自动进行数据传输,为了对抗报文窃听和报文重发攻击,建立前端与后端的保密信道,对数据进行加密传输。

1.3.2实现数据存储的领先性

电子警察前端规模增大时,后端服务器对视频流的转发会成为瓶颈,解决视频流转发的瓶颈问题是很多技术厂商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为了化解后端视频流转发的瓶颈问题,实现基于公安实战应用图片+视频模式下视频流精确到秒的技术要求。我公司电子警察系统在数据传输模式时采用ISCSI直存方式传输,项目前端规模增大时只需相应增加IP-SAN存储硬盘即可,对服务器不造成压力,同时ISCSI直存方式采用裸数据块的写入方式,此种存储技术可在后续公安实战应用中将调阅关联录像的时间精确到秒级。

1.3.3实现数据检索的快速性、准确性

目前业界普遍存在的车牌数据检索问题:数据检索效率低,过车数据上亿条时,车牌检索效率低,容易出现查询响应超时/宕机的现象。为了避免上述情况

的发生,要求系统提供有针对性的大数据检索优化,我公司具备及时高效的数据检索服务技术。

通过多数据服务模块互相配合,结合数据库、搜索引擎、数据挖掘等多方面技术,综合构建面向智能交通的大数据检索业务应用。上亿规模的过车信息,单节点模糊车牌检索结果可以在4秒内信息反馈,精确车牌检索结果可以在3秒内信息反馈。

数据库采用成熟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用于记录海量过车信息、系统的配置数据。

搜索引擎通过部署搜索引擎服务模块,为待检索字段构建索引,可支持快速数据检索。当检索数据规模增大时,搜索引擎对应的服务器可以动态叠加,以便提升检索性能。

数据挖掘根据业务的需求,可以动态增加服务器,部署一个或者多个数据挖掘分析服务,并且数据挖掘服务可动态叠加。支持实时计算车道路况、套牌分析、车辆轨迹分析、车辆轨迹碰撞等业务。如套牌车分析服务,基于套牌规则(同一车牌,车身颜色不同;同一车牌,车辆类型不同;同一车牌在短时间内不同地点出现),分析可能的套牌。比如实时路况分析服务,基于前端上报的过车信息,分析各路段的拥堵情况。结合交通平台的诱导子系统完成对整个路网车流量分布的信息发布及路网信息实时诱导。

1.3.4实现业务平台的平战性

在当前的道路状况及交通条件下,交警不可能完全设定未来的路况、事故或突发事件的“类型”,以及它们的信息处理要求和怎样的事件处理业务流程编排。在建设专业化交警信息处理系统的前提下,交警综合业务平台的意义之一,就是要为决策者提供一个便利的、交互式的操作平台,来迅速、动态地识别事件类型,并构造针对特定事件的信息处理和调度系统,进行动态业务流程编排。

交警综合业务平台实际上包括两个闭环反馈控制,即闭环控制(控制环)和闭环执法(执法环)。控制环通过交通流量检测,判断出道路交通状态,可通过路口红绿灯控制交通流量,对交通流进行主动控制,也可将道路交通状态信息提供给驾驶人,由驾驶人主动调整驾驶行为(被动控制)。而执法环则通过违法行

为的监测,进而判断出违法行为,最后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实现遏制违法行为的目的,如下图所示。

1.4项目建设原则

本次项目,使用的系统设备是完整、最新而成熟的系统软硬件,并保证各项技术和设备的先进性、实用性和扩展性。

具体遵循如下原则:

1.4.1实用性

实用性是指所使用系统技术、产品既是成熟的技术、产品,又能达到用户的使用要求,使整体系统成为实用性强,具有最佳性能价格比的实事工程。

在系统建设前期,做好充分的需求和调研工作,与各单位以及部门现场实地勘测确定实际点位,研究分析安装位置,视频查看角度,设计合理并切合实际,实实在在地建成一个统一的、实用的综合管理平台,建成后的综合管理平台既要符合城市应急指挥的要求,同时又要符合交警部门的实际使用需要。满足监、控、存、查、管、用的基本要求,软件平台界面友好、易学易用、使用方便。把实用性放在第一位,边建设、边应用、边完善,将系统建设成为“实用工程”。

1.4.2先进性

充分借鉴、利用最新技术和成功经验,选择先进的实用的设备。

先进性不仅指技术与设备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状况,而且应体现在相关技术上具有前瞻性。在系统的设计中选用先进的智能交通设备和成熟的系统架构,智能交通系统产品的设计采用软硬一体化高清设备,实时图像通过网络传输至控制中心,技术路线保证系统具有良好性能、较少的服务器资源占用、完全实时、充分利用网络功能等,保证系统建成后在3~5年时间内不落后。

1.4.3规范性

符合有关国际和国家通用标准、协议或规范,并充分考虑公安部已经制定或正在制定的统一标准,确保中心平台与前端系统的协调配合。所有前端一体机的视频格式都可以满足GB28181对于视频的技术规范标准,同时前端系统完全符合GA/T 496-2009、GA/T 497-2009的通用标准并可提供检测报告。

1.4.4可管理性和可维护性

鉴于整体系统是由多种设备组成的较为复杂的系统,采用的技术、产品着重考虑良好的可管理性和可维护性。系统总体的上端架构采用C/S、B/S综合管理的模式进行结构搭建,以便于充分进行系统的管理与维护。

1.4.5可靠性

可靠性直接影响系统的可用性,本系统项目建设充分考虑其可靠性,从设备和各系统选型,系统组建和运行模式的设置,做到一旦某个设备或局部系统运行故障时,有备份应急措施,能保证整体系统的正常运行,并能将系统运行损失降至最低。

作为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环节。可靠性包含网络可靠和设备可靠性,整个系统传输网络的性能要满足系统运行的可靠性要求,因本项目均选高分辨率设备,故视频专网必须保证视频图像传输质量、视频传输时延、网络故障修复时限达到规定的标准要求。采用成熟、稳定和通用的技术和设备,关键环节具有备份、冗余技术保障措施,系统具有较强的容错和恢复能力,能够保证系统长期稳定运行。对关键性设备要有故障自检测、系统自恢复功能,所有产品均具有正式的出厂合

格证明和权威机构的质量认证。

1.4.6可开发性、可扩展性、可兼容性

考虑各个子系统,根据实际需求的变化,具备良好的再开发能力和可扩展能力。

为了保证系统的顺利使用,系统需兼容行业主流知名品牌设备,并且能与其他子系统相互通信,同时提供开放的SDK软件接口及二次开发接口,为将来各子系统的集成和多系统联动打好基础。

1.5项目建设依据

系统规划设计必须按照国际、国家和本地区的有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本设计将依据和参照以下的设计规范和要求进行:

系统规划设计必须按照国际、国家和本地区的有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本设计将依据和参照以下的设计规范和要求进行:

《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A/T 496—2009)

《公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A/T497—2009);

《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B/T28181—2011);

《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技术标准》(GA/T669-2008)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图像取证技术规范》(GA/T 832—2009)

《机动车号牌图像自动识别技术规范》(GA/833-2009)

《建筑及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2004);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308-2001);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74-2000);

《安全防范系统》(DB33/T334-2001);

《民用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

《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J115-87);

《音频、视频及类似电子设备安全要求》(GB8898-2001);

《测量、控制和试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 (GB4793-2001);《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GB4943-2001);

《邮电通信网光纤数据传输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YD/T926)

《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50198-94

《电视系统视频指标》CCTR RECOMMENDATION 472-3

《电气指标标准》ELA-422 ELA-485

《电子设备雷击保护导则》GB7450-87

第2章项目总体设计

2.1项目建设范围

系统建设内容设计电子警察子系统、卡口子系统、高清监控子系统、智能违停抓拍子系统、交通诱导子系统、GPS子系统、大屏幕子系统等多方位,多功能建设。

2.2项目总体规划

2.2.1面向设备的远程监控与管理

远程设备监控与管理能够从中心平台实时监控设备的运行状态,当设备运行状况出现异常时及时中心平台消息报警,能够帮助用户定期安排设备的检修维护与管理,并合理保有备品备件。同时,为用户提供各种统计数据,帮助用户进行科学的决策。平台系统能够显著提高跨分区、分布式设备的管理和运行水平,提高平台在系统建设应用的中的综合利用率,实现对业务管理与应用的综合性能。

2.2.2面向数据的存储管理与信息挖掘

数据的存储管理与信息挖掘体现在对海量数据的有效存储方式上,基于IP-SAN模式的存储系统具有严谨而高效的数据陈列能力,将结构化数据进行非结构化的存储模式展现了在存储技术上的领先性,数据的存储空间是没有提前严格进行盘位的分区划分的,但是在逻辑上很进行了很严密的代码管理与数据的位置标识,在这样的存储系统中每一条数据都有着自己独有的身份特征,可以按照包头与包体的结构进行综合管理。信息的挖掘往往需要通过很复杂的逻辑判断搜索到有用且有效的数据信息,宇视的数据管理系统,可以在3秒的时间内通过模糊算法技术,在上亿条机动车数据中查询到具体的单一车辆信息。多条件查询的情况下,在上亿条数据中也只需10秒以内就能够完成。先进的数据存储模式以及快速、准确的信息挖掘技术将使我们的用户提高对数据的敏感度与执行力的准确性。

2.2.3面向事件的应急指挥

事件的应急指挥是应急响应过程的一个核心环节,是应急决策与处理的中枢

神经,其作出的决策是各应急处置力量参与应急行动的指南,是决定应急处置高效与快捷的核心因素。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指挥是现场指挥及指挥部对救援行动进行的组织领导活动,其核心是指挥决策,即现场指挥活动是围绕着制定决策和实现决策而展开的。由于现场指挥活动是在与迅速发展的险情及其危害的对抗中进行的,因而具有风险性大、时效性强和机断性高的特点。

我方平台可以与GIS系统进行融合,将前端点位在GIS上进行呈现。通过电子围栏和可视化点播的方式呈现区域设备点位及点位前端现场实况视频,通过GIS 系统对配置有GPS定位设备的警员给予单点、多点、区域的指挥调度,通过GIS 实时了解警力部署状态,结合实时视频对第一手现场资料予以把握,电子警察与卡口系统可以进行区域、线路的综合稽查布控,对肇事车辆全程轨迹跟踪并实时调动警力进行范围可寻性围捕。通过综合的技术手段,为决策者提供最有效的辅助决策工具,“平时”针对于交警业务进行服务,“战时”结合指挥调度系统进行辅助决策支持。

2.3项目总体架构

交警综合业务平台因其海量多媒体信息调度管理的特征,对系统架构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提出很高要求,系统平台应基于IMS多媒体通信架构,运用多媒体中间件技术,提供基于业务逻辑层基础,实现对高清监控海量数据存储管理及应用的支持,对视频图像基础业务应用逻辑组件的抽象封装,从而提升业务系统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因此系统应遵循更加适用的分层架构,实现业务、控制、承载三分离,核心信令采用SIP,由平台功能服务组件实现图像资源的统一管理、统一控制、统一存储、统一媒体转发调度。系统各部件之间采用标准的信令、媒体、存储和视频编解码协议,可以实现各功能部件的灵活部署,系统容量可弹性扩展。平台的各功能组件通过集群、负载均衡、故障倒换等技术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整体可靠性。通过先进的平台架构保障大规模视频图像组网应用的可靠性,平台应在大规模流媒体关键技术上获得过政府颁发的国家级奖项认可。

系统平台架构图如下所示:

2.4项目层次模型

数据层的信息数据检测及获取前端系统按照应用要求直接与数据管理设备

及数据存储设备进行实时的数据通信,系统的所有应用层数据都由处在数据层的前端检测系统完成,当多种数据在前端系统得到检测并捕获之后,通过已建设好的通讯传输链路将所有数据根据不同的存储信令进行在后端存储设备的集中存储,视频等数据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在前端进行分布式存储或者在后端进行集中存储,机动车信息数据和图片数据集中存储于后端中心存储设备,提供应用层进行数据融合与处理。

2.4.2中间应用层

本系统的各项业务处理统一归于应用服务层面,随着系统的发展,系统的业务种类和应用内容会逐渐增多,对每项应用的处理深度要求也会不断深化。所以,在系统建设中需要两方面考虑,一是由于增加新功能(新的应用)导致系统的扩容,另一方面是由于现有应用的处理要求深化而导致系统有足够的处理能力来支持。

VM8500是软硬件一体化的综合业务服务器设备,对于数据的应用处理具有极高的性能,配合TMS8500的应用,可以处理交警业务的多种应用业务,在交警的日常业务支持和辅助决策层面提供高效的性能技术支持。

2.4.3业务表现层

完成与GIS地理信息系统和B/S网络架构之后。具体表现为:

与前端系统及移动终端完成接入控制,按规定的通信协议和通信格式交换信息;前端系统与移动终端完成与数据管理的接口,对于平台系统管理员来说,采用基于GIS的界面管理方式。

对终端用户的要求:系统终端技术采用B/S模式,由于其非常方便得到广泛的应用,主要用于远程查询及控制、消息发布,包括基于GIS系统的各种数据查询和统计功能(警员移动终端设备、移动通讯车具备的前提下)。

第3章项目总体设计

3.1基础业务应用功能

交警综合业务平台包括管理服务器、存储管理服务器、电警接入服务器、媒体交换服务器、运维管理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引擎服务器、数据挖掘服务器、转码服务器、智能分析服务器、设备代理服务器等,以及后端解码器和客户组成。

管理服务器是用于集中认证、注册、配置、控制、报警转发控制的专用信令服务器。交通媒体交换服务器提供电子警察系统业务管理,根据实时车辆信息,进行数据的查询、行驶轨迹分析、跟车关联分析等业务处理,对违章行为进行记录等实战功能。运维管理服务器提供完善的系统网络管理,具备智能化的运维管理功能。存储管理服务器主要功能为管理IP SAN存储设备,完成对存储资源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和管理,支持不间断的数据检索、回放查询等业务。媒体交换服务器可以用于流媒体转发,以及作为跨网流媒体网关。智能分析服务器利用图像智能识别技术,提供对视频或图片的智能化判断处理。转码服务器用于对所有非国标码流进行翻译转码,统一输出为符合新国标要求的媒体码流,可为上级管理部门提供图像转发调阅;转码服务器还可用于手机浏览视频图像的适应性转码。设备代理服务器用于对所有非标准前端设备进行接入,实现对现有图像资源的整合及统一调度。

3.1.1系统管理

处理认证、控制、配置、注册等信令信息,不进行媒体流的集中处理,当服务器故障时,不影响正在进行的媒体流的存储和监视。

采用国际标准IP传输协议和SIP信令协议,可为今后开发多种业务应用服务器提供通用接口。

支持记录所有功能操作、异常情况的日志,并提供多种检索、查询方案。

3.1.2用户权限管理

支持用户配置、用户登录、认证、管理等各种管理功能;

支持角色管理,包括对角色的分级、分设备、分功能、分设备组、报警接收

处理等权限的管理,最多可支持63级角色权限,同一用户角色对不同设备组可设置不同控制权限;

支持基于角色的用户权限管理。用户按角色分配权限,一个用户可以拥有一个或多个角色,用户自动继承所拥有角色的权限;

支持对用户的跨域设备调用、控制权限的管理;

支持对用户的信息管理,可编辑用户信息;

可查询所有用户的权限、状态、操作的历史记录;

支持用户的多点登录;

支持组织结构功能,实现对摄像机的分区和共享管理,可最大实现6级组织。

由于使用部门和人员众多,为了互相及时获悉球机的当前控制者是哪位,以及便于同级别用户之间通过其他通信手段协商球机的控制权,因此要求所有球机的图像上需动态叠加当前控制者的用户ID信息。要求在录像时,录像也应叠加上球机控制者的ID信息,目的是当事后发现球机被不正当使用时,能立即确定责任人。

3.1.3实时视频点播

视频流支持H.264、MEPG2、MPGE4、MJPEG等多种编解码标准。

视频管理服务器故障或网络中断情况下,实时视频硬解码上墙播放不受影响。

系统支持实时视频播放时对前端编码设备主流和辅流的自主选择,以适应不同的网络环境。

支持轮切功能。可支持在监视器间及客户端多窗格启动轮切。支持对每个摄像机单独配置切换时间,每个摄像机的切换时间可不同。

可支持轮切的手动开始、停止、暂停、暂停后前翻、暂停后后翻、暂停恢复功能,当轮切暂停恢复时,应从暂停点而不是起始点继续轮切。

支持摄像机不在线情况下启动轮切,轮切资源组中某几个摄像机的状态不影响轮切的正常进行。

支持电视墙监视器轮切计划的制定,查询功能。

3.1.4云台综合控制

支持完善的云台控制功能,支持鼠标直接控制云台。

支持预置位功能。支持预置位的调用及基于预置位的云台巡航。

支持PELCO-D、PELCO-P、ALEC、VISCA、ALEC_PELCO-D、ALEC_PELCO-P、MINKING_PELCO-D、MINKING_PELCO-P等多种云台协议。支持云台协议的在线不停机扩展,扩展时管理平台无需升级。

支持云台控制权管理功能。高优先级用户可抢占低优先级用户的云台控制权限。支持云台控制权限自动释放,自动释放时间可设置。

支持云台控制锁定功能。用户可锁定云台控制权,锁定后其它用户不可抢占其权限。

支持巡航功能,巡航线路可配置。巡航中,每个预置位停留时间可单独配置不同时间。

支持巡航计划功能,一个巡航计划可配置多个巡航线路。巡航计划可按天、按周等不同时间周期配置。

支持云台看守位功能,可在预置位中任意设置一个看守位,云台长时间不操作后自动回看守位,时间取值可设置。摄像机重新上线或巡航停止后自动回看守位。

3.1.5电子地图标识、地图切换、视频点播

支持矢量电子地图功能,可实现电子地图的添加、下载、删除功能。

支持热区功能,可自定义热区范围,支持通过点击热区切换到不同的地图。

支持电子地图上的摄像机图标随摄像机状态的不同显示为不同图标。

支持告警源的状态显示。

支持在电子地图上通过点击实现实时播放、录像回放及查看摄像机信息。

3.1.6报警管理和联动

支持设备故障报警和恢复报警,包括温度告警、风扇故障告警、视频丢失告警、运动检测告警、开关量告警、存储满告警、存储读写失败告警、设备上线告警、设备下线告警等;

支持多种报警的接收、处理、发送和确认功能。

支持设置移动侦测报警的侦测区域、报警灵敏度。

支持自定义开关量报警信息。

支持报警联动功能,一路报警可支持不少于16个联动动作,联动策略可配置。支持报警联动到开关量输出、联动到监视器及客户端的视频播放、联动预置位、联动存储及报警摄像机在地图的显示。

支持告警布撤防功能,能够实现基于周期的布防计划。

支持对单个报警源的布撤防。

可以与专业报警管理系统软件实现集成,当发生报警时,通过软件联动实现图像切换、报警存储等。

3.1.7平台业务联动

支持基于SIP协议实现多级平台联网,平台层级不少于6级,上级平台可管理不少于1024个下级平台。

支持跨平台实时视频播放、云台控制、录像检索、回放功能。

支持跨平台的报警联动。

支持设置域间并发图像的数量。以此保障跨域干线的流量控制,防止由于带宽问题导致所有用户都无法播放跨域图像。

支持跨域的用户优先级配置。以此实现跨域和本域用户的云台控制权限的抢占。

3.1.8平台客户端

支持全屏、多种模式的多分屏,可实现1/4/6/8/9/10/13/16/17/25分屏。

支持对单屏和所有分屏的播放、停止、抓拍、本地录像、中心录像、录像下载等功能。

支持多种格式图片抓拍、本地录像、录像下载路径的自由配置。

支持实时视频和录像回放时画面的手动和自动抓拍,自动抓拍频率可调。

客户端支持在私网下的NAT穿越;

客户端支持非正常断线恢复后和平台故障恢复后原客户端业务的一键式场景恢复。

支持单PC机多客户端登录。

客户端应支持显示图像质量情况,包括播放图像的码流、编码格式和丢包率等。

3.1.9嫌疑车辆报警功能

可以设置布控缉查车辆号牌,当系统识别出来的车辆号牌结果符合条件时,能在管理中心进行报警,并具有现场报警接口。

3.1.10交通流量检测功能

通过车辆检测模块获取断面车流量、车速、时间占有率等基本交通参数,写入中心数据库,方便查询、统计,为交通管理者提供辅助决策。

根据用户对于流量的不同需求,可以按单车道、双车道、多车道的车道模式,也可以按照不同类型的车道,不同的车流方向进行综合的车流量统计。

3.1.11通讯管理

本级平台向下通讯功能

1)图片调阅查询功能:

负责实时接收前端采集终端传输的视频、图片和文本数据,对特向前端发送图片调阅请求,接收调阅图片;

2)通讯功能:

负责向各前端终端发布各种指令,接收采集终端反馈信息;

3)布控信息发布:

实时将布控信息更新发布到下级平台或前端采集终端上,包括新增布控信息和撤销布控信息;

4)道路参数信息发布:

将智能分析后得出的道路信息、诱导信息及时发送给前端显示终端;

5)报警信息发布:

实时将收到的报警信息发布到指定的各种报警渠道:如报警终端;

本级平台向上通讯功能

1)图片上传功能:

负责将违法数据及时传输到指定的升级平台服务器;

2)通讯功能:

负责接收和维护上级发布的各种指令、黑名单、布控名单、数据调阅指令;将预报警发布模块发布的报警信息上报上级平台;

3)图片调阅下载功能;

接收上级平台发过来的图片调阅查询请求,返回调阅图片给上级通讯服务器;

3.1.12基础业务

实况显示功能

系统可实时显示前端相机采集的视频数据,当有车辆经过指定路口地点时,前端相机及时将采集的数据传送给管理平台,平台端将过往车辆的图片和信息进行显示和存储,其中显示信息包括:过车时间、过车地点、车道号、车牌号码、车身颜色、车牌颜色、车辆类型、车牌类型、限速、方向编号、行车状态等。

平台显示的窗口可进行随机的拆分和合并,根据前端视频/图片的尺寸比例进行显示。

数据查询功能

查询功能由电警信息查询、报警信息查询、布控信息查询、操作日志查询等

功能模块组成。可以按照时间、地点、车辆号牌、号牌颜色、车辆颜色、车辆类型、布控原因、布控组织,报警时间段进行查询。查询结果包括图片和相邻监控点视频信息,支持单监控点查询结果同步回放功能,并可导出相应文件夹,系统支持模糊查询和二次查询。此外,具有特定权限的用户还能查询系统操作日志、设备状态日志等相关信息。

系统除支持正常车辆经过信息查询外,支持对异常车牌、关联性车牌等多样业务化查询的应用。

图像处理功能

在查看图片时,系统支持拉框放大功能,实时在系统中查看车辆数据的各个细节。针对逆行和闯红灯等违法数据信息:如果存在识别错误的情况,系统提供数据修改功能,可以通过人工操作,修改错误的信息。

布控报警功能

嫌疑车辆布控是系统的基本功能,但由于交警各业务部门对嫌疑车辆的定义和关注程度不同,嫌疑车辆布控需要分级分用户。

系统通过手工录入或者批量导入的方式建立车辆布控数据库,车辆布控数据库至少包括车辆号牌,号牌颜色、布控级别、布控单位,布控人,布控原因,布控有效期等字段。

支持系统报警功能,可以对前端设备、网络、管理平台、存储的状态进行监控和报警。同时报警信息及时的通知管理员。

支持多种报警联动方式,并且针对不同报警类型可设置不同的报警声音,同时系统除支持黑名单功能外,还提供红名单和白名单功能。

流量统计功能

系统支持按时间特征、流量特征、卡口特征及区域特征进行统计。可以按照小时、日、周、月、年进行固定模板统计,也可自定义统计,统计对象可包括车流量(分地域)、报警类型、布控单位等。可根据报警地点统计结果进行治安黑点地区的摸查,报警时间段统计结果合理安排警力资源,报警率(报警车辆占全库车辆的比值)统计结果设定工作计划。

统计结果可以以折线图、柱状图、立体柱状图、饼状图等方式进行图形展示,也可采用报表的方式展示。

指挥中心与智能交通系统工程实施计划方案与项目管理

指挥中心及智能交通系统工程实施方案及项目管理

1工程实施方案及项目管理 遵循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P)提出的现代项目管理理念,为了确保项目目标顺利实现,我公司将委派具有丰富项目管理经验以及相关行业从业资历的专职项目经理,对xx市指挥中心及智能交通系统建设进行科学、严格、规的管理,根据项目建设任务的要求,编制切实可行的进度计划,设定科学的、可测量的阶段性目标,对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并且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质量管理与控制。同时,对监理提出的建议和意见,给予充分的尊重和重视,理解并配合监理方的工作,确保在合同规定的时间,高质量的完成项目。 1.1编制依据 本项目采购招标文件。 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施工规,技术标准及验收标准。 现场位置,交通条件,工程材料。 我公司的技术力量、资金能力、机械设备,施工管理水平等综合项目实施能力。 1.2编制目的 贯彻国家工程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工程建设管理程序。 遵守设计和施工规的原则,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 科学组织施工,合理安排进度,确保高质、高效、按时完本项目。 严格的安全保证措施和管理体系,确保实现项目实施安全目标。 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施工水平和工程质量。 加强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管理。 向采购人提供优质的服务与支持。

1.3项目目标 1.3.1项目总体目标 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完成xx市指挥中心及智能交通系统项目的安装、部署和试运行;完成项目的培训。 1.3.2主要阶段性目标 针对项目的总体目标要求,我们计划在合同签订后一个月交货、安装验收完毕。为了便于管理和控制,我们将总体目标划分成如下的主要阶段性目标:1.3.2.1系统设备供货 完成系统设备的供货,进行到货验收,签署到货验收报告。 1.3. 2.2硬件设备安装 完成系统设备的安装与调试。 1.3. 2.3系统联调 完成软件应用系统的安装与调试,提交系统调试报告及试运行申请。 1.3. 2.4系统试运行 试运行结束时提交系统试运行报告。 1.3. 2.5人员培训 试运行期间完成人员培训工作,提交培训记录。 1.3. 2.6系统终验 终验工作主要包括:系统设备(含软件)的验收、项目文档验收、系统运行效果评价、系统运行效果定性和定量分析。

物联网与智能交通系统

物联网与智能交通系统 物联网的英文名:Internet of Things(IOT),也称为Web of Things。被视为互联网的应用扩展,应用创新是物联网的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物联网定义为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技术、全 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 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 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 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 智能交通系统(ITS),是指将先进的传感器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自 动控制技术、计算机处理技术等应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从而形成的一种信 息化、智能化、社会化的交通运输综合管理和控制系统。智能交通系统使交通基 础设施能发挥最大效能。随着互联网、移运通信网络和传感器网络等新技术的应 用,物联网应用于智能交通已见雏形,在未来几年将具有极强的发展潜力。 智能交通体系: 智能交通是一个综合性体系,它包含的子系统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车辆控制系统。指辅助驾驶员驾驶汽车或替代驾驶员自动驾驶汽车的系 统。该系统通过安装在汽车前部和旁侧的雷达或红外探测仪,可以准确地判断车 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遇紧急情况,车载电脑能及时发出警报或自动刹车避让, 并根据路况自己调节行车速度,人称“智能汽车”。目前,美国已有3000多家 公司从事高智能汽车的研制,已推出自动恒速控制器、红外智能导驶仪等高科技 产品。

二、交通监控系统。该系统类似于机场的航空控制器,它将在道路、车辆和驾驶员之间建立快速通讯联系。哪里发生了交通事故。哪里交通拥挤,哪条路最为畅通,该系统会以最快的速度提供给驾驶员和交通管理人员。 三、运营车辆高度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汽车的车载电脑、高度管理中心计算机与全球定位系统卫星联网,实现驾驶员与调度管理中心之间的双向通讯,来提供商业车辆、公共汽车和出租汽车的运营效率。该系统通讯能力极强,可以对全国乃至更大范围内的车辆实施控制。目前,行驶在法国巴黎大街上的20辆公共汽车和英国伦敦的约2500辆出租汽车已经在接受卫星的指挥。 四、旅行信息系统。是专为外出旅行人员及时提供各种交通信息的系统。该系统提供信息的媒介是多种多样的,如电脑、电视、电话、路标、无线电、车内显示屏等,任何一种方式都可以。无论你是在办公室、大街上、家中、汽车上,只要采用其中任何一种方式,你都能从信息系统中获得所需要的信息。有了该系统,外出旅行者就可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交通系统也开始实现不停车收费、交通信号灯智能控制、智能抓拍违章车辆等功能。 目前我国的智能交通系统主要有三部分: 1)城市智能交通 为了缓解越来越大的城市交通压力,智能交通系统在我国城市交通管理中得到了重视和应用。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是通过先进的交通信息采集技术、数据通信传输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和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把采集到的各种道路交通信息和各种道路交通相关的服务信息传输到城市交通指挥中心,交通指挥中心对来自交通信息采集系统的实时交通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利用交通控制与交通组织优化

智能交通建设系统总体设计

智能交通建设系统总体设计 1.1 总体设计原则 在本次系统的总体设计中,要求在总结同类型项目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统筹规划,将遵循以下总体设计原则。 ?标准性 本系统与其它应用系统和数据库之间存着大量的数据交互,因此强调信息系统的标准化,系统应保证与现行业务系统实现有效的衔接,实现信息的共享和集成。在系统建设中将遵循各类业界标准,从数据结构、技术架构、数据库存储等多个方面标准化建设。 ?先进性 采用当前成熟且先进的技术,保持系统硬件、软件、技术方法和数据管理的先进性,保证系统建成后在技术层次上3~5年内不落后。同时具有较强的可移植性、可重用性,在将来能迅速采用最新技术,以长期保持系统的先进性。 ?可靠性 一是以可靠的硬件、成熟的软件产品为基础,结合具体需求进行配置、定制和二次开发的方式进行实施,保证有效缩短项目实施时间,降低项目实施的风险。 二是系统应能够支持较大并发用户同时进行浏览、操作等与数据库的交互式的操作,并且相对占用较少的硬件资源。当意外事件发生时,能通过快速的应急处理,实现故障

修复,保证数据的完整性,避免丢失重要数据。 三是系统应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容错能力,确保系统在运行时反应快速、安全可靠。 ?安全性 一是保证系统的安全性。首先,选择先进、可靠的主流硬件产品和成熟、领先的软件产品构建系统,为系统的安全性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必须考虑到各种特殊情况下的恢复机制和备份机制,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以及灾难恢复;再次,严格管理制度,为系统安全性提供制度保证。 二是完整的权限控制机制、考虑充分的系统保密措施也是保证安全的重要因素。需依据信息访问权限,向用户提供授权查询,有效避免越权使用。 系统后台用户分层次管理,并且具有可灵活调整、可细分的权限控制。可对信息内容进行严格的角色权限管理,保证每个用户能够看到且只能看到自己权限范围内的所有信息。对系统的管理操作有详实的历史记录。 ?扩展性 系统真正符合多层浏览器/服务器体系结构,不仅基于当前的需求,而且应保证在系统的体系结构不需做较大改变的前提下,实现今后的平滑升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数据的扩展:可以利用可视化的工作界面,进行数据的添加,或通过数据库管理工具,创建新的数据库、词典。 应用的扩展:考虑到和其它信息系统的连接,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外接接口,将来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充,整个系统中应能够方便地添加新的业务模块;利用开放标准的应用开发接口可以进行更加个性化的二次应用开发。 ?易用性 系统应具有一致的、友好的客户化界面,易于使用和推广,并具有实际可操作性,使用户能够快速地掌握系统的使用。除特殊的、必须的应用外,用户终端全部采用浏览器方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ITS总体设计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ITS总体设计

目录 背景及需求 (3) 形势与背景 (3) 规划定位 (4) 规划目标 (5) 系统总体设计 (8) 城市智能交通总体建设规划 (8) 围绕六大业务核心开展ITS子系统建设 (9) 以人为本开展交通信息交换平台建设 (18)

背景及需求 形势与背景 机动车出行需求不断增加,时间与空间分布模式转变公众机动车出行需求不断增加、时间与空间分布模式转变、交通拥堵范围与程度扩大,需要ITS构建宏观调控手段。 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建设与管理并重 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建设与管理并重,在大规模进行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需要ITS软环境为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提速。 打击多样化交通违法行为,维持交通管理秩序面对日益严峻的交通管理需求,通过开展多种专项整治活动,打击机动车闯红灯、行人闯红灯、机动车斑马线不礼让行人、非法占用公交车道、道路逆行压线等行为,规范出行交通新秩序。 打造绿色交通、节能减排的人居城市 打造绿色交通、节能减排的人居城市,引进先进的IT手段,通过交通物联网等技术,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出行效率、减少交通事故、降低交通污染,实现“智慧交通、低碳出行”。 ITS信息服务体系形成新架构 城市交通信息服务,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出“智慧交通、低碳出行、感知全程”的公众出行服务理念,全力打造城市ITS信息服务体系新架构。

构建人性化执法服务环境,合理规划勤务信息以人为本,构建人性化执法服务环境,确保道路执勤、执法、现场事故处理等工作的安全、严谨和规范性,并做到“警力跟着警情走”,合理规划勤务信息。 规划定位 强化指挥中心职能,紧密围绕“六大业务核心”开展城市ITS建设 指挥中心智能交通信息平台,作为城市ITS发展的基础,其依托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城市ITS建设将依托指挥中心智能交通信息平台,围绕秩序管理、事故管理、路网管理、特勤任务、交通肇事逃逸追捕、城市交通服务这六大业务核心,建设交通运行指挥中心、交通监管指挥中心、城市交通信息管理服务中心;建设/改造15个子系统,即交通固定点监视系统、交通制高点监视系统、交通违法手动抓拍系统、车辆监测及参数采集系统、交通事件视频检系统、公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违法占用公交车道监测记录系统、城市道路违法停车监测记录系统、机动车超速监测记录系统、机动车区间测速系统、人行横道智能监测系统、动态交通诱导系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执法车辆车载取证系统执法系统。 依托城市已建成及规划格局,细分业务重点,构筑城市ITS感知网格 城市ITS感知网格的合理建设,依托于对城市已建成及规划格局的深入解读,综合考虑城市出入口、工业聚集区、商业聚集区、市民居住聚集区、道路分布、铁路分布、水路分布、客(货)运交通枢纽、建筑物空间分布及高度等因素,同时结合城市发展历史,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和侧重点,进行科学的点位设置和前端感知设备类型选择,构筑“点、线、面、空”多维度一体的城市ITS动态感

智能交通系统设计方案

智能交通系统设计方案 随着经济建设的日新月异,经济的迅猛发展,现有的机动车和驾驶员增长快速与城市道路信息化管理建设的相对滞后,造成了现有的交通管理模式与急剧增长的交通需求不相适应,给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建设智能交通信息化系统,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增添后劲,切实解决城市的投资环境,制定城市现代化交通管理规划,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科学管理已成为城市交通管理建设的当务之急。 目录 1.智能交通系统的目标 2.智能交通系统案例展示 3.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 1.智能交通系统的目标 智能交通系统(ITS)应用在城市交通中主要体现在微观的交通信

息采集、交通控制和诱导等方面,通过提高对交通信息的使用和管理来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主要是由信息采集输入、策略控制、输出执行、各子系统间数据传输与通信等子系统组成。信息采集子系统通过传感器采集车辆和路面信息,策略控制子系统根据设定的目标运用计算方法(例如模糊控制、遗传算法等)计算出较好的方案,并输出控制信号给执行子系统(一般是交通信号控制器),以引导和控制车辆的通行,达到预设的目标。所谓智能交通,主要是通过综合手段,对城市道路通行进行智能化管理,包括根据通行情况实时指挥车辆通行顺序、疏导道路拥堵的智能化交通拥堵解决方案。 2.智能交通系统案例展示 “全国公路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升级改造”项目,是基于英唐众创

方案公司研发的地图数据,整合多源交通出行信息数据、路网运行信息、高速公路运行信息、气象信息等各类动态信息,完成全国城际与主要城市交通流信息汇聚。全国公路出行信息服务系统的建成,将满足公众的出行信息服务需求;全国公路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将提供权威的电子地图服务;多源交通信息数据自动接入的实现,将完成全国城际与主要城市交通流信息的汇聚。 3.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 智能交通系统在充分整合、简化公安交警现有业务流程基础上,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信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综合运用于地面交通管理,建设面向交警业务,具备交通管理数据采集与分析、交通控制、交通管理辅助决策等功能的智能交通系统,

ITS(智能交通系统)

ITS: intelligence transportation system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简称ITS)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它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ITS可以有效地利用现有交通设施、减少交通负荷和环境污染、保证交通安全、提高运输效率,因而,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 智能交通的发展趋势 目前,智能交通在我国主要应用于三大领域: 1、公路交通信息化,包括高速公路建设、省级国道公路建设 公路交通领域目前热点的项目主要集中在公路收费,其中又以软件为主。公路收费项目分为两部分,联网收费软件和计重收费系统。此外,联网不停车收费(IETC)是未来高速公路收费的主要方式。 2、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服务信息化 兼容和整合是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服务信息化的主要问题,因此,综合性的信息平台成为这一领域的应用热点。除了城市交通综合信息平台,一些纵向的比较有前景的应用有智能信号控制系统、电子警察、车载导航系统等。 3、城市公交信息化 目前国内的公交系统信息化应用还比较落后,智能公交调度系统在国内基本处于空白阶段,也是方案商可以重点发展的领域。在地域分布上,国内的各大城市特别是南方沿海地区对于智能交通的发展都非常重视。 根据国家未来的发展规划,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方面将继续加大力度发展。首先将在50个左右的大城市推广交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提供交通信息查询、交通诱导等服务; 在200个以上的城市发展城市智能控制信号系统,形成智能化的交通指挥系统;在100以上的大城市推进大城市公共交通区域调度和相应的系统的建设,加大电子化票务的建设与应用。 随着城市交通问题的日益发展,城市交通综合信息平台、全球定位与车载导航系统、城市公共交通车辆以及出租车的车辆指挥与调度系统、城市综合应急系统都将迎来较大的发展机遇。 总体而言,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趋势将表现为综合化、多部门驱动型的发展模式。由于城市智能交通体系将涉及相关的市民、公安交通管理、交通部门车辆管理、城市建设、通信等相关部门工作,因而未来城市智能交通的发展过程必然是一个涉及以交通与公安为主的多部门驱动的发展过程。 智能交通市场前景分析

中国城市智能交通

中国城市智能交通 中国智能交通系统研究起步较晚,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在国家相关部委的组织下,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开始跟踪智能交通系统相关技术,经过20年左右的发展和积累,在智能交通技术研发、产业化、系统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纵观我国智能交通发展历程,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2000 年之前,中国智能交通基本处于城际智能交通的科技攻关、国家智能交通体系框架和标准的研究等层面,城市道路智能交通系统示范或开工建设的项目不多,主要围绕北京、上海、大连、广州等地展开。 2000~2005年,城市道路交通信息采集、信号控制与诱导、视频监控等示范工程逐步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国内科研机构及企业在技术攻关、产品研发、市场化等方面的发展,由此阶段开始,中国智能交通发展进入实质性建设、应用实验阶段。 2005~2010年,智能交通进入高速发展期,交通高清视频检测、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等多种主流技术在国内得到应用。国家道路交通安全科技行动计划、国家“863”计划智能交通系统专题等国家级科研项目的设立和执行也都推动了产业发展。 2011年以后,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成熟,智能交通产业专业化分工日趋明确,专业性解决方案逐步成熟,增长服务运营成为新的发展目标。 中国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产业化发展趋势 智能公交系统 “公交都市”的提出为全国公交事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2012 年以来,乌鲁木齐、银川、连云港、兰州、枣庄、宜昌、武汉等十余个城市正在建设和即将建设BRT工程,继深圳、郑州之后,有20多个城市将“公交都市” 作为激励“公交优先”发展的重要政策之一[4]。各地大力开展公交都市示范 工程,智能公交系统建设呈蓬勃发展之势,预计未来的5年内,智能公交系统每年的市场容量为50亿元以上。在这些项目的基础上,GPS运营调度、车载视频 监控、客流统计、电子站牌、公共交通领域的车载终端、通信系统、智能调度系统等科技手段将会得到全面应用,能够极大地提升公交优先的可实现度。目前,国内涉及智能公交领域的厂家至少超过300家,而随着公交车辆对社会交通分担比例的不断提高,公交智能化需求会愈发旺盛,在产品标准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行业运作模式进一步成熟的前提下,智能公交产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交通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是继云计算、物联网之后IT产业的又一次颠覆性革命。智能交通作为计算机、控制、通信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集成应用的产物,其系统建设的核心是数据的采集、存储与计算。数据采集涉及人、车、路、环境等诸多对象,包括基于互联网的公众出行服务数据、基于行业运营企业生产监管数据、基于物联网、车联网的终端设备传感器采集数据、基于交通气象数据的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交通出行环境数据等,数据来源广泛、数据形式多样、数据量十分庞大,是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终端等新技术典型的应用环境,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从海量交通数据挖掘潜在有价值的信息,成为智能交通系统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 目前北京、上海、广东等地都在广泛地研究和应用大数据技术。北京市交通iFFF-r-F-FFF…一扌彳-F-FFF-i - F.-F- - - XFFF*FFXF* " ~ '

智能交通系统设计说明书模板(1)

文件编号 分发号 版本号 1.0 受控状态 智能交通系统设计说明书(模板) 工位号:__________ 编写日期:__________

修订记录Revision record 日期Date 修订版本 Revision version 修改描述 Change Description 作者 Author 工位号_01 工位号_02 工位号_03

目录 1 系统背景【填写】 (1) 2 系统开发环境 (2) 2.1 硬件环境 (2) 2.2 软件环境 (2) 2.3 相关技术 (2) 3 需求分析 (2) 3.1 可行性分析 (2) 3.2 功能需求 (2) 3.3 性能需求 (2) 3.4 系统用例 (2) 4 系统概要设计 (2) 4.1 系统运行原理 (2) 4.2 系统框架 (2) 4.3 数据库设计 (2) 5 系统功能模块实现【填写】 (3) 5.1 XXX模块的实现 (3) 5.1.1 功能描述 (3) 5.1.2 模块设计(类图) (3) 5.1.3 详细设计 (3) 5.1.4 数据库设计 (4) 5.1.5实现效果图 (4) 6 总结 (5)

1 系统背景 [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文档编写者可进行说明]

2 系统开发环境2.1 硬件环境 2.2 软件环境 2.3 相关技术 3 需求分析 3.1 可行性分析3.2 功能需求 3.3 性能需求 3.4 系统用例 4 系统概要设计4.1 系统运行原理4.2 系统框架 4.3 数据库设计

5 系统功能模块实现【填写】 [描述对系统功能模块的实现,包括实现描述、类图、核心代码(不能超过一页)、运行效果图等] 5.1 XXX模块的实现 5.1.1 功能描述 5.1.2 流程图 5.1.3 模块设计(类图以及时序图) 5.1.4 详细设计 ●方法 方法名称及类型 功能描述 Input输入参数 Return返回值 Exception抛出异常 ●实现描述(方法核心片段)

智能交通系统完整解决规划方案.docx

智能交通系统解决方案

目录 一、概述 ........................................................错误 !未定义书签。 二、智能交通系统总体设计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必要性 .........................................错误 !未定义书签。 2.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目标 ...........................................错误 !未定义书签。 3.智能交通系统整体架构 ...........................................错误 !未定义书签。 4.智能交通系统应用架构图 .........................................错误 !未定义书签。 三、主要子系统应用设计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高清卡口系统 ...................................................错误 !未定义书签。 2.高清电子警察系统 ...............................................错误 !未定义书签。 3.道路监控系统 ...................................................错误 !未定义书签。 4.信号灯控制系统 .................................................错误 !未定义书签。 5.交通诱导和信息发布系统 .........................................错误 !未定义书签。 6.智能公交系统 ...................................................错误 !未定义书签。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总体设计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总体设计·ITS 目录 背景及需求4 形势与背景4 机动车出行需求不断增加,时间与空间分布模式转变4 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建设与管理并重4 打击多样化交通违法行为,维持交通管理秩序4 打造绿色交通、节能减排的人居城市4

ITS信息服务体系形成新架构4 构建人性化执法服务环境,合理规划勤务信息5 规划定位5 强化指挥中心职能,紧密围绕“六大业务核心”开展城市ITS建设5 依托城市已建成及规划格局,细分业务重点,构筑城市ITS感知网格5 “打基础、上业绩、出成效”三年三大步,合理推进城市ITS进程6 以人为本,推进人、车、路、环境协同发展6 规划目标6 提升全城路网实时态势监控和交通秩序监管水平6 打造全城一体的城市智能交通数据中心6 提升交通管理分析的智能化程度,加强涉牌违法目标车辆的打击能力7 提升应急指挥协作水平,加强应急处突综合调度能力7 提升道路科学辅助决策能力,优化路网渠化、信号配时等交通管理措施7 增加互联网+智能交通应用,增加道路交通信息交互能力,提升城市交通形象8 提高系统运维和数据运维的自主分析能力,提高智能交通系统健壮性8 提升业务需求迅速转换为实际系统建设落地的能力,打造城市交通管理亮点8 系统总体设计9 城市智能交通总体建设规划9 围绕六大业务核心开展ITS子系统建设10 以人为本开展交通信息交换平台建设18

背景及需求 形势与背景 机动车出行需求不断增加,时间与空间分布模式转变公众机动车出行需求不断增加、时间与空间分布模式转变、交通拥堵范围与程度扩大,需要ITS构建宏观调控手段。 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建设与管理并重 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建设与管理并重,在大规模进行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需要ITS软环境为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提速。 打击多样化交通违法行为,维持交通管理秩序面对日益严峻的交通管理需求,通过开展多种专项整治活动,打击机动车闯红灯、行人闯红灯、机动车斑马线不礼让行人、非法占用公交车道、道路逆行压线等行为,规范出行交通新秩序。 打造绿色交通、节能减排的人居城市 打造绿色交通、节能减排的人居城市,引进先进的IT手段,通过交通物联网等技术,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出行效率、减少交通事故、降低交通污染,实现“智慧交通、低碳出行”。 ITS信息服务体系形成新架构 城市交通信息服务,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出“智慧交通、低碳出行、感知全程”的公众出行服务理念,全力打造城市ITS信息服务体系新架构。

智能交通系统设计方案

智能交通系统设计方案 “全国公路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升级改造”项目,是基于英唐众创方案公司研发的地图数据,整合多源交通出行信息数据、路网运行信息、高速公路运行信息、气象信息等各类动态信息,完成全国城际与主要城市交通流信息汇聚。全国公路出行信息服务系统的建成,将满足公众的出行信息服务需求;全国公路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将提供权威的电子地图服务;多源交通信息数据自动接入的实现,将完成全国城际与主要城市交通流信息的汇聚。 目录 1.智能交通系统简述 2.智能交通系统的组成 3.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 1.智能交通系统简述 受益于国家近几年对公路基础设施的大力投资、城市道路和交通

问题对智能交通构成的需求、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带动和市民对出行效率的要求等因素的积极影响,城市道路智能交通系统、城市轨道智能交通系统及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系统在近几年均有很大发展。 2.智能交通系统的组成 1、交通信息采集系统:人工输入、GPS车载导航仪器、GPS导航手机、车辆通行电子信息卡、CCTV摄像机、红外雷达检测器、线圈检测器、光学检测仪等等。 2、信息处理分析系统:信息服务器、专家系统、GIS应用系统、人工决策等等。 3、信息发布系统:互联网、手机、车载终端、广播、路侧广播、电子情报板、电话服务台等等。

3.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 智能交通系统在充分整合、简化公安交警现有业务流程基础上,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信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综合运用于地面交通管理,建设面向交警业务,具备交通管理数据采集与分析、交通控制、交通管理辅助决策等功能的智能交通系统,从而建立起一种大范围、实时、准确的交通管理系统。今后几年中国智能交通系统行业主要投资区域为二三线城市,尤其是中西部城市。预计未来5年内,中国将在200个以上大中型城市建立城市交通指挥。一线城市及东部沿海和经济发达城市的智能交通建设已初具规模,而中西部地区的智能交通主要还集中在高速公路收费系统,城市内部的智能交通系统有待于继续建设和完善。智能交通建设将加大发展力度深入二三线城市,总体市场规模增长迅速。智能交通系统行业报告中提到从市场容量和未来发展看,智能交通系统行业发展领域为城市和

智能交通整体解决方案

智能交通整体解决方案 1.智能交通建设目标 交通的本质是将“人、车、路”的内部要素进行相互关联,其结果的好坏不仅取决于内部要素之间的整合协同,还受地理环境、产业结构及社会环境等诸多外部环境的制约。经济的快速发展,使系统中不确定的因素越来越多,如何有效的协调三者之间的关系,成为交通系统高效运行的关键。基于此,智能交通的整体框架主要划分为物理感知层、软件应用平台及分析预测及优化管理的应用。其中,物理感知层主要是对交通状况和交通数据的感知采集;软件应用平台是将各感知终端的信息进行整合、转换处理,以支撑分析预警与优化管理的应用系统建设;分析预测及优化管理应用主要包括交通规划、交通监控、智能诱导、智能停车等应用系统。 智能交通系统利用先进的视频监控、智能识别和信息技术手段,增加可管理空间、时间和范围,不断提升管理广度、深度和精细度,以达到以下4各目标: ?提高通行能力; ?减少交通事故; ?打击违章事件; ?出行信息服务; 智能交通整体应用框架图如下图1所示: 球机 ... 高清摄像机 ... 交通信号、诱导屏

2. 智能交通组成部分 智能交通整体系统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信息综合应用平台、信号控制、视频监控、智能卡口、电子警察、信息采集和处理、信息发布和信息服务等板块。 2.1 信息综合应用平台 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并非将各个子系统在数据和空间信息在物理上的简单堆砌,而是在数据层面实现真正的融合和统一,并基于这些统一的数据实现城市交通的综合管理职能,真正成为“无缝集成管理、综合信息分析”的应用平台。 通过整合集成各个子系统,集视频监控、事件检测、数据分析、诱导发布、违章记录为一体的先进交通综合控制平台。达到可视化智能管理与控制和管理决策辅助支持,实现常态下的日常综合交通管理和违章执法,以及面向事件的联动控制和应急处置具有系统监控功能、事件检测功能、交通诱导功能、电子警察功能、事故处理功能等。大幅提高交通网络的运行效率,有效地解决交通拥挤的问题。 当一个事故或报警产生上报或者发生时,由监视模块负责向管理员工作站发出警报提示,之后根据事故的级别地点等在地里信息系统上标注出相应的信息,并根据相应规则标注出有效的监控摄像机、信号机、GPS警车、卡口等电子设备为综合指挥提供支持。同时根据相应的预案提出需要通知的相关人员名单,由管理员确认后对相关人员发出通知。之后,指挥决策者可以根据电子地图上反映的情况快速合理的部署解决方案。直至事件处理完成。整个操作过程都会有相应的日志记录,以便为以后更好的处理同类事件提供依据。 2.2 信号控制系统 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交通管理系统的中枢,其管理和控制手段的优劣直接影响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或疏通的效果。虽然城市道路交叉口信号控制有改善交通流秩序与保障安全的优点,但是若不能提供优化的控制,将会产生交通流停顿与拥堵的负面效果,会成为城市交通拥堵的一个重要原因。 信号控制通常具有控制系统和网络发布控制指令,业务应用软件根据业务要求和规则提供现场及周边状况,与专业控制系统如“动态信号灯控制系统”联动发布控制指令,或者直接与技术信号设备如“特殊通道信号灯”联动发布控制指令。随着技术信号设备管理使用应用模型得以建议、验证和修正后,才会依据预案或是说方案,根据现场情况是说智能控制。 2.3视频监控系统 交通监控系统对摄像头实时采集交通路口信息,系统将传回的交通视频信息进行智能化提取和行为分析。根据城市监控区域的不同,根据不同的场景部署相应的采集设备。通常选择高清枪型网络摄像机对固定区域进行监视,选择高清至高云台摄像机作为至高点远距离大范围监控,或者高清高速球型网络摄像机

智能交通系统建设设置标准

智能交通系统建设设置标准 一、智能交通系统设置标准相关定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以及杭州市智能交通设施建设的具体情况,设置标准的有关概念定义如下: (一)关于设置的定义 1、必须设置 必须设置是指为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和交通管理的需要,必须设置相应的智能交通系统。 2、应设置 应设置是指为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和交通管理的需要,在一般情况下应该设置相应的智能交通系统,但不作强制设置的要求。 3、不须设置 不须设置是指根据杭州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建设方案,在某些道路上不须设置某些智能交通设施。(二)关于道路的定义 1、快速路 是大城市道路交通的主动脉,也是城市与高速道路的联系通道,快速路是城市中汽车专用道路,是形成城市骨骼的道

路,主要分担出行长度较长的交通道路。 2、主干路 主干路大多以交通功能为主,担负着客货运的运输任务,主干线路同样是形成城市骨骼的道路。 3、次干路 次干线道路是形成城市骨骼和地区轮廓的道路,是形成城市中道路网的基础道路,主要担负中、短出行长度的交通道路。 4、支路 支路应与次干路与街坊路等地区内的连接线,解决局部地区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与干线道路和干线道路相比,支路是担负城市的集散交通的道路。 二、智能交通系统设置标准 (一)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结合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特点,在城市道路中的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等相交路口必须设置,支路等根据实践交通流量情况有选择性的设置。下面为该系统的设置表: 道路类型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快速路必须设置必须设置必须设置必须设置 主干路必须设置必须设置必须设置必须设置

XX市智能交通系统设计方案

XX智能交通项目设计方案

目录

第1章项目总论 1.1项目建设背景 随着XX市经济的飞速发展,近年来城市地区人口和机动车保有量迅猛增长,城市安全管理、交通供需矛盾逐渐突出,因此对城市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减轻城市的交通拥堵现象、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有效地进行交通视频监控、及时准确地进行非现场执法,XX交警部门积极地利用当今先进适用的技术,规划对中心平台系统、电子警察、卡口、监控等各子系统进行建设以实现技术强警的各项具体目标。 我方根据XX市综合治理、科技强警的需求,以及现场实际情况对城市治安监控及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项目进行设计,严格遵照国家、公安部以及XX市的相关技术标准、规程,综合运用电子信息、计算机网络、视频监控等领域的前沿技术进行制定,充分考虑到系统建成后在使用、维护保养及系统扩展等方面的方便性、经济性等要求,最终的工程将达到一方建设、多方受益、灵活扩展的目的。 通过本期项目的建设可以从政治上、经济上符XX市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需要,符合政府职能的转变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实践证明,要缓解日益增长的交通管理压力,维护人民群众安定平和的出行和治安环境,快速接警处警,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提高管理和服务效率,仅靠增加警力的数量扩张是远远不行的,必须走质量扩张即科技强警之路,实现管理模式由体能型向智能型、管理方式由经验型向科技型、管理手段由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和飞跃,才能与政府职能的转变保持同步,更加密切把握住社会进步的脉搏。通过此项目的成功建设,对于发掘呼伦贝尔市潜在经济和社会效益,提升城市形象和地位,将产生难以估量的正面影响和积极意义。 1.2项目现状 1.2.1平台部分 基于上千路的外场子系统点位建设的基础上,平台的中心设备显示出宇视

广州智能交通系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

广州智能交通系统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2011-2015年) 广州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〇一一年四月

目录 前言1 一、大力发展城市智能交通的重要意义2 (一)十年交通信息化建设成就2 (二)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4 (三)重要意义5 二、指导思想、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6 (四)指导思想7 (五)战略定位(动态感知、主动管理、人车路协同)7 (六)总体目标——打造先进的智能交通系统8 三、强化交通相关基础信息采集和共享9 (七)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信息采集9 (八)交通运行要素信息采集10 (九)横向部门管理信息和海陆空交通运行信息共享10四、拓展智能交通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11 (十)提升城市公共交通运输领域应用水平11 (十一)提升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领域应用水平11五、深化智能交通对政府、企业和市民的服务功能12 (十二)深化政府交通管理综合服务功能12 (十三)深化对市民综合服务功能12 (十四)深化对企业综合服务功能13 六、开展科技创新和核心技术国产化应用13 (十五)物联网13 (十六)北斗导航14

(十七)信息采集技术14 七、推进智能交通产业化发展15 (十八)产业链培育15 (十九)关键企业15 (二十)产业联盟16 八、建设内容和重点建设项目16 (二十一)交通信息服务发布中心16 (二十二)公共交通深化应用系统17 (二十三)交通管理与控制系统18 (二十四)交通管理辅助决策系统19 (二十五)行业管理信息化系统20 (二十六)数字市政路桥系统21 (二十七)现代物流信息系统22 (二十八)关键技术应用22 (二十九)区域智能交通系统试点示范23 (三十)智能交通科研支撑24 九、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24 (三十一)组建和完善领导机构,统筹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管理24(三十二)完善和落实“三统一”和板块分工的管理机制25 (三十三)加大财政投入,保障发展规划的落实26 (三十四)政策引导科技创新,解决技术重点、难点问题26

智能交通高速公路监控系统设计方案样本

智能交通高速公路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智能交通-高速公路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7/22 11:00:11 背景概述: 高速公路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是人民大众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高效、科学的管理高速公路是摆在高速公路监控管理部门面前的重要议题。 传统的高速公路监控系统主要关注在收费站、服务区、隧道、大桥等。完成车辆收费、车牌记录、重点地段监控等基本功能。当前国内国外的轨道、隧道、高速交通中都实施了很严密的视频监控系统,经过架设大量各种各样的摄像机来监控各个场合,配合其它的安全措施,以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可是现有的、传统的CCTV监控系统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大量的摄像机都需要大量的显示器来显示其所监控到的画面,而监控室或监控中心中的空间有限,所能安装的显示器也非常有限,因而只能经过轮换画面来监视所有的场景。同时,根据IMS Research的研究,“在传统的闭路电视监控模式下,保安人员需要监视太多的视频画面,远远超出人类的接受能力,导致实际监控效果降低。实验结果表明,在盯着视频画面仅仅22分钟之后,人眼将对视频画面里95%以上的活动信息视而不见。”因而,监视这些摄像机也为

我们带来了两个挑战。第一,由于人类本身的弱点,7x24小时的实时监控更是一件不可能的工作,因而只起到了事后取证的作用。第二,当一个事件发生后,要想快速、准确地在这些海量存储的视频中搜寻这个事件的视频是一件非常费时、费力的事情。但随着高速公路基础建设的不断完善。对整个高速公路的总体服务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 需求描述 当前高速公路监控已经具备了基本的电视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的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建设标准及业主的要求,并贯彻国家已颁布实施的有关“规范”和“标准”,考虑到节约成本,需充分利用已有的设备,并综合运用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安全防范技术等,构成先进、可靠、经济适用的安全防范体系。 从安全防范角度来说,高速公路监控自身具有交警等“人防”体系,加上智能视觉监控系统的“技防”体系,“人防”与“技防”密切结合,发挥各自优点。建立较完善的保安监控体系。 根据客户需求,严密监控区域的前端系统的核心是“发现可

中国城市智能交通

中国城市智能交通中国智能交通系统研究起步较晚,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在国家相关部委的组织下,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开始跟踪智能交通系统相关技术,经过20 年左右的发展和积累,在智能交通技术研发、产业化、系统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纵观我国智能交通发展历程,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2000 年之前,中国智能交通基本处于城际智能交通的科技攻关、国家智能交通体系框架和标准的研究等层面,城市道路智能交通系统示范或开工建设的项目不多,主要围绕北京、上海、大连、广州等地展开。 2000~2005 年,城市道路交通信息采集、信号控制与诱导、视频监控等示范工程逐步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国内科研机构及企业在技术攻关、产品研发、市场化等方面的发展,由此阶段开始,中国智能交通发展进入实质性建设、应用实验阶段。 2005~2010 年,智能交通进入高速发展期,交通高清视频检测、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等多种主流技术在国内得到应用。国家道路交通安全科技行动计划、国家“863”计划智能交通系统专题等国家级科研项目的设立和执行也都推动了产业发展。 2011年以后,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成熟,智能交通产业专业化分工日趋明确,专业性解决方案逐步成熟,增长服务运营成为新的发展目标。 中国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产业化发展趋势 智能公交系统 “公交都市” 的提出为全国公交事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2012 年以来,乌鲁木齐、银川、连云港、兰州、枣庄、宜昌、武汉等十余个城市正在建设和即将建设BRT工程,继深圳、郑州之后,有20多个城市将“公交都市” 作为激励“公交优先”发展的重要政策之一[4] 。各地大力开展公交都市示范工程,智能公交系统建设呈蓬勃发展之势,预计未来的5 年内,智能公交系统每年的市场容量为50亿元以上。在这些项目的基础上,GPS运营调度、车载视频监控、客流统计、电子站牌、公共交通领域的车载终端、通信系统、智能调度系统等科技手段将会得到全面应用,能够极大地提升公交优先的可实现度。目前,国内涉及智能公交领域的厂家至少超过300家,而随着公交车辆对社会交通分担比例的不断提高,公交智能化需求会愈发旺盛,在产品标准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行业运作模式进一步成熟的前提下,智能公交产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交通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是继云计算、物联网之后IT 产业的又一次颠覆性革命。智能交通作为计算机、控制、通信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集成应用的产物,其系统建设的核心是数据的采集、存储与计算。数据采集涉及人、车、路、环境等诸多对象,包括基于互联网的公众出行服务数据、基于行业运营企业生产监管数据、基于物联网、车联网的终端设备传感器采集数据、基于交通气象数据的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交通出行环境数据等,数据来源广泛、数据形式多样、数据量十分庞大,是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终端等新技术典型的应用环境,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从海量交通数据挖掘潜在有价值的信息,成为智能交通系统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 目前北京、上海、广东等地都在广泛地研究和应用大数据技术。北京市交通 运行监测调度中心已整合接入行业内外27个应用系统、6000多项静动态数据、6万多路视频,目前静动态数据存储达到20T,每天数据增量达30G左右,为构建人车路和环境协调运行的新一代综合交通运输运行协调体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2010年12月,深圳市政府投资23亿元正式建成了国内第一个云计算中心,目前中心已经全面开展相关领域的云应用,交通云的构建已经纳入这个体系。广州交通运输信息资源整合与数据分析包括了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