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研究报告(改)

研究报告(改)

研究报告(改)
研究报告(改)

内江市教育局教育科研立项课题

农村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研究研究报告

承研单位:内江市东兴区三烈乡中心学校

管理单位:内江市教育科研规划办

内江市东兴区教育局教育科研规划办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十八日

内容提要

本课题于2004年6月获内江市教育局批准立项,由内江市东兴区三烈乡中心学校承担研究任务,2007年9月正式开题,到2012年12月,历时8年,已完成全部研究任务。

学校课题组积极组织主要研究人员学习理论知识,认真积累研究素材。对学生进行了多次调查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研究培养农村初中生开展良好行为习惯研究的措施,归纳整理出完整的培养方案。要求主要研究人员严格按照课题组制定的方案,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1)学习行为习惯: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善于反思;(2)纪律行为习惯:课堂有纪律,课间有秩序,集会要规矩,两操要规范;(3)卫生行为习惯:不随地吐痰、不乱扔乱丢,不乱写乱画,不乱踢乱擦。

课题实施分为五个阶段,第一是准备阶段;第二是规范行为阶段;第三是巩固良好习惯阶段;第四是自觉形成良好习惯阶段;第五是总结完善阶段。具体操作为首先对学生的学习、纪律、卫生行为习惯进行了调查摸底,了解了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组织参研教师学习培训。然后制定学校管理制度和班规以及活动,规范学生行为。再根据当前情况修订学校管理制度,成立学生会,开展各种活动,对学生行为习惯进行强化。最后开展招聘文明监督员和争当志愿者活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多认可学生、赞美学生,促进学生自觉形成良好习惯。

经过8年的研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纪律习惯。实验班级的学生学习成绩有了很大提高,促进了学生的可持续自主发展。提高了参研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课题研究能力,逐步掌握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一些方法,主要研究人员逐步成长为学校的教育教学骨干,逐渐成为校级、区级、市级、省级骨干教师。该项课题研究提升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水平,促进了学校的校风建设,促进了学校的和谐发展,目前我校已经是市级现代教育示范学校、区级校风示范学校、区级文明单位。

目录

一、研究背景-----------------------------------------------------------2

二、研究设计------------------------------------------------------------4

三、研究过程-----------------------------------------------------------14 (一)准备阶段----------------------------------------------------------6 (二)规范行为阶段-----------------------------------------------------9

1、转变观念,狠抓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8

2、以制度规范行为,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8

3、发挥教师、学生的榜样作用--------------------------------------------8

4、开展活动,规范学生行为----------------------------------------------9 (三)巩固良好习惯阶段-------------------------------------------------10

1、修订制度,巩固学生良好习惯--------------------------------------10

2、组建学生会,强化学生良好习惯------------------------------------10

3、营造氛围,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10

4、开展活动,巩固学生良好习惯--------------------------------------10

5、表扬学生,巩固学生良好习惯--------------------------------------10 (四)自觉形成良好习惯阶段---------------------------------------------14

1、开展活动,增强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11

2、招聘文明监督员和争当志愿者,促进学生自觉形成良好习惯-------------13

3、多表扬学生,促进学生自我教育------------------------------------13

4、制定“值周领导课堂巡查制度”,促进学生良好习惯自觉养成-----------13

5、召开家长会,检验学生良好习惯的自觉形成情况----------------------14 (五)总结完善阶段-----------------------------------------------------17

四、研究成果-----------------------------------------------------------18

1、实验班学生的习惯得到了很大转变----------------------------------14

2、促进了学生学习成绩提高------------------------------------------15

3、学生违纪现象减少----------------------------------------15

4、校园环境卫生得到明显改善-------------------------------------16

5、探索出一系列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17

6、学会了课题研究方法,获得了一批教研科研成果----------------------18

7、参研教师逐渐成长为各级骨干教师、优秀教师------------------------18

8、提高了学校的社会声誉,促进了学校的发展--------------------------18

五、问题与讨论----------------------------------------------------18

参考文献----------------------------------------------------------18 附件--------------------------------------------------------------55

研究报告

内江市东兴区三烈乡中心学校课题组

由内江市东兴区三烈乡中心学校课题组2004年6月向内江市教育局教育科研规划办申请的《农村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研究》这一课题,内教科(2004)163号文件批准为2004年度市级立项项目,2007年9月正式开题。经过8年的研究,我校课题组圆满地完成了研究方案中的各项任务,取得了通过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促进校风建设的丰硕成果,探索出了一条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研究背景

(一)培养农村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中国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条件,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健康素质和艺术素质,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必须坚持把学校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将‘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的要求落实到教育工作中的各个环节”。由此可见,素质是学生成长的核心,而习惯是体现一个人素质的最直接标志,可见,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要求。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四项主要任务之一是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良好习惯培养有利于青少年成为具有社会公德、法制意识、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公民,促使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能提高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觉悟。

初中阶段的习惯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曾经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一个人的一些习惯是在一定的年龄形成的,错过该年龄段,再加以培养,往往事倍功半,难以奏效。初中生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极具有可塑性的阶段,是施教的最佳期。

(二)农村初中生行为习惯研究在国内同类课题的研究现状

在国外很多发达国家,有关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已相当成熟,不仅产生了一些影响广泛的理论成果,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他们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很强。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国外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也被介绍到国内,不少人也进行了相关研究。但这些研究基本侧重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一般理论研究,对新形势下农村初中生如何矫正坏习惯进而养成良好的习惯的研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和成效。

四川省凉州西昌一中省级课题《民族地区中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研究》的研究成果,为我校这一课题的开展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但此课题把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分为做人、做事、学习三个方面,显得又大又空,且做人和做事两个方面有包容关系。

同类课题的研究成果为我校课题研究提供了相关的研究方法,但却无法完全适合我校农村初中生的行为习惯培养模式,只能通过我校全体教师的探索研究,才能找到

适合我校实际的可行方法。

(三)农村初中生行为习惯研究是我校教育发展的需要

由于农村初中学生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教育方式等方面的特殊性,导致他们表现出种种不良行为习惯,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和谐成长。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增多,农村初中生行为习惯的现状是令人担忧的,不少农村初中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纪律习惯、卫生习惯等。内江市东兴区三烈乡中心学校地处比较偏远的农村,一方面,留守儿童逐步增多,有一部分独生子女,家庭教育跟不上去,学校教育时间又有限,好习惯需要长时间培养。这在较大程度上冲击着学校教育,特别是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挑战,提出了新要求。另一方面,农村初中为了保住生源不往城区流失,特别重视抓教学。因此,相当一段时间内,学校注重教学质量的提高,注重培养尖子生,却忽视了大部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近几年,学生的种种不良行为习惯对学校的校风和学风已产生了极不好的影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比如:我校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非常不好,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不会合理安排时间,有盲目学习的习惯;第二,课前少预习和准备的习惯;第三,不善于巩固和总结,有的甚至没有自觉复习的习惯;第四,不会把所学的知识同生活现象结合起来,不会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这些不良的习惯造成了他们学习上的困难,影响他们求知的欲望。

比如:学校只有大扫除检查制度时,我校除了大扫除时间校园卫生环境较好之外,其余时间校园的卫生较差,有些班级扣分每次甚至达到了两位数,学生的卫生习惯非常差,校园环境也不整洁。有的同学好动,总喜欢在教室内外的墙上、卫生间、自己或别人的桌子上留下乱踢乱踏、乱写乱画后的痕迹,有的污迹蔓延到一米多高,以楼道与楼梯间和教室内墙的墙面上较为严重。

比如:我校以前没有检查学生两操的制度,有的少数学生在做操时乱跑,原因大概有以下两种:一是忙着上厕所,二是其他各种理由。;有的学生做操时乱做,不遵守纪律。课间不讲秩序,疯闹,有时甚至闹出安全事故。

如果学校再不加大管理力度,我校学生的许多不良行为习惯如果再得不到纠正,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将受到严重的威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将受到很大的影响。如何让学生自觉形成良好的习惯,我们应该走教育科研之路,对学生的习惯进行深入地研究。

综上所述,培养农村初中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是我校教育发展的需要,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可持续自主发展。为此,学校课题组经过反复讨论确定了此课题。

在上述背景下,我校课题组经过谨慎思考和周密调研,于2004年6月向内江市教育局教育科研规划办申请了《农村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研究》这一课题,内教科(2004)163号文件批准为2004年度市级立项项目。从此,课题组开始了长达八年多的科研工作。

二、研究设计

(一)课题的界定

农村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包括学习行为习惯、纪律行为习惯、卫生行为习惯、礼貌行为习惯、生活行为习惯等。

我校课题组着眼于校内,研究的良好行为习惯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学习行为习惯: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善于反思、学用结合;

(2)纪律行为习惯:课堂有纪律,课间有秩序,集会要规矩,两操要规范;

(3)卫生行为习惯:不随地吐痰,不乱扔乱丢,不乱涂乱画,不乱踢乱抹。

(二)研究对象

本课题的实验班级是2011级1班、2011级2班2个班。各实验班级的研究重点如下:

(1)2011级1班,重点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即: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善于反思。

该班学生共有50人,其中男生27人,女生23人。有不良学习习惯学生40人,占全班人数的80%。

(2)2011级2班,重点研究学生的纪律行为习惯培养。即:课堂有纪律,课间有秩序,集会要规矩,两操要规范。

该班学生共有49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24人。有不良纪律习惯学生41人,占全班人数的84 %。

(3)2011级2班,重点研究学生的卫生行为习惯培养。即:不随地吐痰、不乱扔乱丢,不乱涂乱画,不乱踢乱抹。

该班学生共有49人,其中男生25 人,女生24 人。有不良卫生习惯学生37人,占全班人数的76 %。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为文献研究法、观察记录法、调查法、案例分析法、自我反思法、经验总结法、实验测定法、对比分析法、统计检验法等方法。

1、文献借鉴法:研究国内的研究成果,学习先进理念,汲取精华,提升课题组成员

的理论基础。对照本校学生的行为习惯,逐步探讨,研究出适合我校学生的常规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

2、观察记录法——通过制定学生日常行为检查记录,依照相关理论,分析行为的产

生原因,以及行为产生的后果及影响,为学校学生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

3、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研究前及研究后的行为习惯情况。

4、行动研究法:结合学校教育实际,提出问题、收集与讨论信息、拟定并实施计划、

评价总结等,使课题研究保持健康前进的方向。

5、个案分析法:通过对特定案例的分析,明确一般规律与特殊个案的关系,有针对

地改进培养方法,归纳出研究所取得的成绩。

6、经验总结法:研究者根据课题特点和课题进展情况,认真积累素材,及时总结得

失,并提出改进意见,不断总结提炼,逐渐形成研究结果。

7、比较分析法---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对事实材料、实验研究的效果进行纵横的比

较和分析。

8、统计法---根据平时调查的人数、项目、类别等进行详细而准确的统计,对测试材

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实验研究的效果给予评估。

(四)研究目标

1、探索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措施和方法,形成优良校风。

2、促使我校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纪律习惯、卫生习惯。

(五)研究周期:

本课题研究的时间为8年(2004年6月---2012年12月),分五个阶段进行:(一)准备阶段(2004年6月----2008年9月)

(二)规范行为阶段(2008年10月----2009年6月)

(三)巩固良好习惯阶段(2009年9月---2010年6月)

(四)自觉形成良好习惯阶段(2010年9月----2011年6月)

(五)总结完善阶段(2011年9月----2012年12月)

三、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2004年9月----2008年9月):完善管理机构和制度,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1、完善管理机构,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

由于学校领导的变动和主要研究人员调往其他学校,2007年9月以前课题研究工作没有多大进展。为了保障研究工作的开展,强化领导,2008年9月学校对原来的课题领导进行了必要的调整。组长是校长曾林,组员有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肖世成。2011年10月,周仲刚同志到我校担任校长,成为课题领导组成员,增强了课题组的领导力量。

领导小组负责对学校的各级课题进行工作督查,进行评价考核,讨论学校重大的课题立项,规划学校的未来教育科研发展目标,研究制度修订等职能。

(2)成立课题研究组

根据本课题的研究对象特点,需要强有力的课题组才可能制定和执行后续研究行动。2007年9月正式组建了本课题的课题组,课题负责人是政教处主任周晓英,负责课题全局掌控,负责研究方案设计和全面管理课题,提出研究内容,落实研究项目,撰写研究报告。主要主要研究人员教科室主任罗晓宇、副校长马健、班主任罗崇燕和黄丽娟,这些主要研究人员都参与方案设计,落实研究项目。主要参研人员还有实验班班主任胡志伟和贺建、苏明萍,工会主席陈方华,教务主任邱晓刚等,负责具体执行研究措施,提供研究个案材料。

2、完善《教育科研工作制度》和《课题组工作制度》,促进学生良好习惯养成。(1)修订教育科研制度,强化教育科研地位。为了提高教师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学校专门开领导干部会研究《教育科研工作制度》,并在教职工大会上讨论通过。《详见附件1:《三烈乡中心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制度》。

(2)拟订课题组工作制度。

为了保证此项课题的顺利开展,课题组拟订了工作制度。强调课题组成员要有敬业、奉献精神,在研究过程中要随时搜集好资料。(具体参见附件2:《课题组工作制度》)

3、搜集、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外出学习

首先,课题组成员订阅了《辅导员》、《人民教育》、《四川教育》、《教育科学论坛》、《教育导报》、《教育研究》、《教育科学论坛》、《素质教育》、《班级管理》等具有权威性的刊物,学习了其中关于农村初中生良好习惯培养的论著。

其次,课题组成员为了获得更加丰富的理论知识,集体学习15次,其中:教科室办公室5次、学校会议室5次、多媒体教室5次。复印了文献资料63份、借阅书籍58本、下载文章100篇,各种资料累计约150万字。课题组成员还在家自学,并做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

为了工作的顺利开展,课题组成员还先后到郭北小学、胜利镇中心校、白合小学、椑木中心校等学校借鉴科研经验。

4、确定实验班级。考虑到实验研究的时间性和阶段性及完整性,课题组决定实验班级为当时的七年级两个班,即初中2011级1班和2011级2班。

5、做好宣传动员工作。

①做好参研教师的动员工作。

2004年9月,肖世成副校长、课题负责人召集课题组成员在行政办公室开会。肖校长强调了这一科研课题对学校、参研教师、学生的重要性,要课题组成员全力以赴,争取把这个科研项目做好。

②做好家长的动员工作。

2005年3月,课题组会同学校召开了实验班家长座谈会。学校向家长讲解了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将我校的市级课题《农村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研究》向家长做了介绍,将课题组的几位主要研究人员向家长做了详实的介绍。主要研究人员周晓英向家长介绍了该课题的实验方案,获得了与会家长的共同赞成。课题组对实验班学生家长做了一次问卷调查,由课题组主要研究人员罗晓宇具体制定《家长调查问卷表》(具体见附件3:《家长调查问卷表》),了解学生在家行为习惯方面的表现情况。也使家长知道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减少家庭教育对学生的负面影响。课题组主要研究人员周晓英在家长座谈会上做了《家庭教育对中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作用》的讲话,使家长转变观念,重视培养子女良好行为习惯的意识,注意家庭环境对子女行为习惯的影响。

课题组于2008年9月自己制定了《农村初中生良好习惯的培养研究<家长调查问卷表>》,接受调查的实验班级是2011级1班和2011级2班,学生共有99人,发了

③做好实验班学生的动员工作。

2008年9月,课题主要研究人员周晓英在多媒体教室对实验班全体学生做了《良好习惯是健康人格之基》的专题讲座。号召同学们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6、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组在上述理论学习和借鉴科研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我校学生实际情况,经过多次讨论,制定了我校开展《农村初中生良好习惯培养研究》的研究方案,为整个课题的实施明确了方向。(具体参见附件4:《〈农村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研究〉研究方案》)

7、制定问卷调查表

根据实验班的研究重点,课题组主要研究人员制定出调查表,开展问卷调查,对实验班问卷调查表进行统计、总结,在实验班级深入了解农村初中生习惯的现状后,撰写问卷调查分析。

课题主要研究人员于2008年9月自己制定了《三烈乡中心学校学生学习习惯调查表》、《三烈乡中心学校学生纪律习惯调查表》、《三烈乡中心学校学生卫生习惯调查表》。(具体参见附件5:《三烈乡中心学校学生学习习惯调查表》、《三烈乡中心学校学生纪律习惯调查表》、《三烈乡中心学校学生卫生习惯调查表》)。接受调查的实验班级是2011级1班和2011级2班,学生分别是2011级1班50人,2011级2班49人,

行为习惯都比较差。

通过对第一阶段的研究,课题组了解了科研的基本操作程序,了解了学生行为习惯方面的基本情况,对参研的师生作了初步的宣传动员工作,并制定了实验方案和工作制度,并收集了约150万字的相关资料,每个主要研究人员在这个阶段形成了约90万字的读书笔记,为第二阶段的全面实施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规范学生行为阶段(2008年10月----2009年6月):促进学生良好习惯养成。

通过各种方法,规范学生行为。属于低层次的习惯培养措施。

具体措施如下:

1、转变观念,狠抓学生的良好习惯养成。

本课题组确定了研究成员后,做了广泛地宣传。课题组挖掘利用学校现有条件,利用每周升旗仪式、团队课、专题讲座、黑板报、课堂,结合实际在教师、学生中开展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宣传动员工作。

2、以制度规范学生行为,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1)修订学校管理制度,规范学生行为。

根据《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我校实际,学校制定一些制度,如《三烈乡中心学校学生管理条例》、《三烈乡中心学校卫生管理条例》、《三烈乡中心学校班级目标管理条例》等一整套完整的规章制度(具体内容见附件6:《三烈乡中心学校班级目标管理条例》、《三烈乡中心学校学生管理条例》、《三烈乡中心学校卫生管理条例》。)

这些管理制度和常规,形成若干具体的内容:如听课、升旗、集会、卫生等方面的单项规则,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既可以从整体着眼,全面培养学生的各种习惯,又可从局部入手,分阶段训练,针对性强。目标导向为规范行为习惯起到了导向的作用,有效地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从而使管理做到有条不紊,制度管人。为了让这些行为规范内化为个人品德,学校可以根据校风建设的实际需要,要求各班学生经常利用班团活动时间学习讨论,以对照检查自己的行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校的《班级管理目标管理条例》。我校实施班级管理量化考核制度,做到日常行为习惯规范的制度化。

我校对班级管理实行目标管理制度,分为月目标管理和期目标管理制度。考核的内容包括六个方面:(一)思想品德(二)组织纪律(三)学习(四)卫生(五)文体(六)财产

比如:在学习方面,加大了教务处课堂巡查制度。(详见资料:教务处课堂巡查表。)

在纪律方面,对升旗仪式、集会等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进行具体扣分。(详见资料:《班级目标管理条例》)

在卫生方面,为了规范学生校园卫生习惯,学校制定了《三烈乡中心学校卫生管理条例》。

(2)实验班根据研究重点定出相应制度或班规,探索规范学生行为的方法。

课题主要研究人员会同班主任一起想尽办法掌握学生心机,制定班规。矫正学生的不良习惯,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卫生、纪律习惯。

比如:

①承担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研究的实验班级2011级1班,对不良学习习惯做了如下矫正和规范:

第一、对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做到及时发现,及时矫正。

第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和复习习惯。

第三、多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训练。

第四、培养学生总结反思的习惯。

第五、培养学生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和所学知识结合起来思考,把所学知识要运用于生活实践。

课题主要研究人员在实验班制定良好的学习习惯公约。(详见附件7:《2011级1班学习公约》)

②承担良好卫生习惯培养研究的实验班级2011级2班,对不良卫生习惯做了如下

矫正:

在实验前,只要走进班级,我们就发现纸屑到处都是,桌椅歪歪斜斜,整个班级像打过仗似的,于是课题主要研究人员罗晓宇配合班主任对全班进行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的教育,班级不卫生对大家健康、学习都是不利的,几经教育我们还是发现收效甚微。

于是课题组决定改变一种方式,课题组成员罗晓宇便暗访了很多学生,大家反应在发现纸屑时大家都互相推诿,不予理睬,并形成“恶性”循环。广泛征求大家意见后,课题组决定在班级实行卫生责任则:每位同学管理好自己位置的卫生,如果别人把纸屑扔在你的座位上时,请你一定要他捡起来,如果有同学“赖账”的话,由老师出面解决,不知谁扔的纸屑那自己要打扫;卫生区实行小组责任则,如果一星期学校扣5分以上,这一小组下周要重扫,如果1分都不扣,这一小组可以在下一轮中免扫一次。这方法果然奏效,从此以后该班能看到学生在

一个整洁、干净的教室里学习了。

承担良好纪律行为习惯培养研究的实验班级2011级2班,在课堂上,(尤其是那些比较温和的老师上课时)乱象百出,纪律松懈,有同桌间讲话的,有前后排同学扭头交谈的,自习课时,还有调换位置的, 甚至有同学离开自己座位在教室里自由游荡的。当我在班里的时候,教室里一片安静。当我一离开教室,不超过两分钟,教室里就乱作一团。课间十分钟,有的同学也是在楼道间你追我赶,大声笑闹,以前我们班还发生过课间打闹而造成学生受伤的事情。做操时,有的同学故意扰乱秩序,大声喧哗,动作随意没有节奏,甚至打打闹闹,拉拉扯扯。集会时,有的同学坚持不了几分钟后就开始东倒西歪,小声说话,或者开始频频请假上厕所。

根据该实验班的纪律和卫生情况,课题主要研究人员和实验班班主任共同制定了班规。(详见附件7:《三烈乡中心学校初中2011级2班班规》)

3、发挥教师、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

中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年龄特点就是模仿,他们的可塑性强,给他们树立什么样的榜样十分重要,如果用正面的典型给他们做榜样,就可以激励他们向着积极的方向去努力。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除了在学生中树立典型外,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榜样作用也是不容小视的。作为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教师要大力言传身教,率先垂范,在思想上明白自己行为的榜样作用,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教师要随时注意自己的仪容、饮食、卫生、社交、活动等,在文明行为习惯上给学生以榜样的作用,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自觉地向其学习。

比如:课题主要研究人员罗晓宇在规范学生的卫生习惯时特别重视了老师的表率作用。刚开始接班时黄老师发现教室卫生很糟糕,于是在早读课前、课间休息时间经常帮助学生打扫、弯腰捡垃圾。学生看到几次后,慢慢地也就不乱扔废弃物了,看见有废弃物也能像罗老师一样主动地捡起来扔进垃圾箱里。

我校校长和其他课题组研究人员也特别重视自己的榜样作用。

通过学校领导和老师的表率作用,让每个学生看到地上的果皮、纸屑都能自觉地弯下腰去捡。

4、开展主题活动,规范学生行为,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2009年9月-2009年11月:实验班开展了以“好习惯伴我行”为主题的三期手抄报活动。手抄报的主题分别是:学习习惯、纪律习惯、卫生习惯。由课题主要研究人员周晓英、罗崇燕负责。

2009年3月:课题组会同学校政教处开展了征文比赛活动,主题是“榜样的力量”,由政教处和主要研究人员黄丽娟具体负责。根据中学生这个年龄的特点,用榜样去激发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这一阶段中,在课题组的领导下,参研师生齐心协力,抱着极大的热情,克服重重困难,积极地投入到这项研究中来,使得这一阶段的成果特别显著,实验班学生的行为习惯得到了规范,在各个方面的实验也特别顺利并取得了预想的效果,为第三阶段的巩固良好习惯阶段奠定了坚定的基础,积累了丰厚的资料。

但课题组也发现,我们第二阶段在教师规范学生行为方面下的功夫较多,学生良好习惯的巩固却不稳定。有些不良习惯顽固的学生,他们自身存在的不良行为,

经教育之后可能暂时改过,但又很容易反复,学生没有自觉形成良好习惯,这就需要教师跟踪观察,采取有力措施,加大监管力度,做到奖惩分明。学校根据课题组的建议制定的规范学生行为习惯的制度多。制度管理只是约束,这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最低层次;这个阶段对学生的处分多,没有多从正面教育,有时反而激起学生的逆反心,问题越来越严重。要学生良好习惯得到巩固,光靠制度和对学生的处分,不能达到学生巩固良好习惯的目标。

因此,课题组决定强化培养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意识。

(三)巩固良好习惯阶段(2009年9月----2010年6月)

本阶段我们组建学生会组织、大量地开展各种活动等,将学生行为习惯的管理要具体化、经常化、系统化,实验班做好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典型学生的跟踪调查,采取多种方式宣传阶段成果,家校联手,巩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具体措施如下:

1、修订学校管理制度,强化班级管理,巩固学生良好习惯。

(1)为了巩固学生良好习惯,还需要根据学生当前情况对学校制度进行修订完善,不能一成不变。我校课题组给学校建议,修订了《班级目标管理条例》和《卫生检查条例》。

比如:

学生卫生行为的检查,由值周领导检查大扫除,每周检查一次或2次;由政教处主任检查小扫除和保持还有义务劳动。班级实行卫生包干区,学校检查的范围是各班教室和卫生包干区。《三烈乡中心学校卫生检查条例》以前只有大扫除的检查细则,学生上午上课前和下午放学前的小扫除是发现了问题就扣分并通知班主任,校园卫生保持也是发现了问题就扣分并通知班主任,没有具体的检查扣分细则。义务劳动也不好安排。为了做到制度管理,经过课题组的调查研究,会同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补充制定出《小扫除、保持、义务劳动检查细则》。

以前的课间操只是负责的领导干部和班主任在教育学生认真做,没有具体的检查细则。2010年9月开始,课题组会同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在《班级目标管理条例》中具体制定了《课间操检查细则》。

在学习的管理中,班上每差1人扣1分,考试作弊每人次扣1分。不参加考试或考试不交卷的,每人次扣2分。

制度的制定完善,使学生都有章可循。

(2)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及时强化,得以巩固;不该有的弱化。认真开展“日查、两周结、月评、期评”的常规教育活动,及时评估。

为了强化道德认识,为学生学会做人做事打好基础,学校认真开展“日查、两周结、月评、期评”的常规教育活动,及时评估。由教务处、政教处、安全保卫科、团支部、总务处分别对学生学习习惯、做操习惯、文明礼貌、排队进出校园、排队到食堂打饭吃、爱护公共财产等方面做出明确要求,学生会干部配合这几个部门的领导和班主任对照要求对全校学生进行规范。各班学生通过“日查、两周结、月评”的及时评估及时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巩固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

课题组全体人员对本期的量化评比资料进行分析、评价;以评价促养成,循序渐进鼓励提高,使学生外化行为转变为内驱力,产生正效应。

2、组建学生会组织,明确学生会组织机构和职能,巩固学生良好习惯。(具体内容见附件8:《三烈乡中心学校学生会组织机构和职能》)。由学生会干部协助学校领导来管理学生,管理力度加大,达到巩固学生良好习惯的目标。

用学生来管学生,比起学校单一地用学校领导、老师来管,增加了管理渠道。也让学生在学文化知识的同时,积累了一些管理经验。在这个阶段,学校教务处、政教

处、安全保卫科、团支部、总务处分别对学生学习习惯、做操习惯、文明礼貌、排队进出校园、排队到食堂打饭吃、爱护公共财产等方面做出明确要求,学生会干部配合这几个部门的领导和班主任对照要求对全校学生进行规范,让每个学生对照学校各种学生管理制度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学生知道自己无论犯了学校的哪一个规矩都有可能被学校领导和学生会干部发现,都有可能受到学校和班主任的个别教育,还要酿成扣分的后果,因此时时提醒自己。时间一长,学生也就逐步纠正了自己的一些不良习惯。

对学生的不良纪律习惯,学校和班级管理双管齐下。比如课间操,由学生会纪检部干部和学校领导一起负责检查。学生做眼保健操时,由各班领操员负责领操或管理纪律,由第二节课上课的老师负责纪律安全;广播体操由班主任负责做操纪律。两操都由学生会纪检部干部具体负责检查,学生会纪检部干部每个班设一个人,按照学校制定的《课间操检查细则》进行检查,对学生的不良做操行为习惯进行扣分。并马上公示在学校的公示栏上,及时反馈信息给班主任。

通过成立学生会,使我校学生的不文明言行、违纪大大减少;特别是实验班学生的不文明言行、违纪就更少了。在这个阶段,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纪律习惯、卫生习惯得到巩固。实验班学生在继续纠正不良习惯的同时,也同时巩固了自己的良好习惯。

3、营造氛围,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环境对人有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为此学校努力追求育人环境的构筑。如:校训上墙,楼梯口、伙食团等校园关键处设置警示语,对全校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做出明确要求。我校在楼道和走廊悬挂了名人画像8副、标语12条,美化绿化校园100多平方米,促使学生良好行为品质的养成,通过耳濡目染,使养成教育的各项要求成为学生行为的准则,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2008年10月,政教处与总务处负责布置校园,张贴警示语,对全校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做出明确要求。

2009年上学期,课题组会同实验班班主任办了三期黑板报,主题分别是:学习习惯、纪律习惯、卫生习惯。实验班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学生的良好习惯得到巩固。

4、开展活动,巩固初中生良好习惯。

2009年9月-2009年11月:实验班开展了以“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纪律习惯、卫生习惯”为主题的三期黑板报活动,巩固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2010年3月:实验班2012级2班开展了“一伸手,二弯腰,争做校园文明人”的主题活动,促进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

2010年3月:政教处召开班主任会,指导各班班主任着重表扬激励典型进步生。

5、表扬学生,巩固学生良好习惯。

(1)颁发“卫生流动红旗”。为了促进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学校每两周颁发一次“卫生流动红旗”。

(2)每期都表彰一批学生德育先进个人:“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优秀学生会干部”、“优秀团员”、“优秀队员”、“优秀团小组长”“优秀中队长”、“优秀主持人”、“优秀献词人”、“优秀旗手”,同时根据《三烈乡中心学校班级管理条例》表彰“先进班集体”。

在这一阶段中,在课题组的领导下,参研师生齐心协力,抱着极大的热情,克服重重困难,积极地投入到这项研究中来,使得这一阶段的成果特别显著,实验班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得到了培养和提高,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集体风气,在各个方面的实验也特别顺利并取得了预想的效果,为第四阶段的学生自觉形成良好行为习惯阶段奠定了坚定的基础,积累了丰厚的资料。总之,巩固阶段

主要体现了一个思想,就是持久训练。

在这个阶段,我校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得到了巩固,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比例增大了很多。

但课题组也发现,我们第三阶段在教师强化方面下的功夫较多,对学生自觉养成培养力度还不够。学校光颁发“卫生流动红旗”在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方面有失偏颇,因此,学校课题组进一步思考颁发“综合流动红旗”的事情。

因此,课题组决定在第四阶段强化培养学生自觉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意识。(四)自觉形成良好习惯阶段(2010年9月——2011年6月):以多元化的方式,激励学生自觉形成良好习惯。

课题组在第三阶段的研究工作圆满完成,研究过程中积累的丰厚的资料,为第四阶段的总结成果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针对第三阶段学生自主意识不够这一问题,我们大量地开展各种活动,班级成立监督岗,学校招聘环保志愿者和文明监督员,多认可学生、赞美学生等,大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对课题进行升华研究。建立监督举报制度,对彻底改过自新的同学适时给予表扬,对那些屡教不改的学生要有耐心,切忌不可一味地批评指责,只要有一点闪光之处就及时鼓励表扬。

具体措施如下:

1、继续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

①学校积极组织自觉养成良好习惯方面的活动。

2010年“国庆节”:学校开展了“好习惯伴我成长”的演讲比赛,由政教处、团支部和主要研究人员负责。

2011年4月:学校开展了“广播体操比赛”,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做操习惯。

②实验班将原来说教式、训话式、宣布式等让人厌烦的班会课改为活动式的主题班会。

实验班级《卫生与环境》、《卫生与生活》、《自主学习之学习习惯》、《自查:谈谈不良纪律习惯》等主题班会,让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到受教育的乐趣。

学生在愉悦中自觉增强了规范意识,文明了习惯,这样做效果很明显。课题实验研究以来,违纪学生数直线下降,同时培养了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为良好习惯的自觉养成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2、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让学生自觉形成良好习惯。

在育人过程中,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到教育常规管理中来,让学生自我警示、自主管理、自我管理,班主任和学校领导就能从繁锁的常规事务中解脱出来,而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增强了,自我教育的机会增多,良好习惯的养成就有了保障。

(1)为了让学生自觉形成良好习惯,课题组指导班主任改进了“班长负责制”。以前,我校的班委干部大多由班主任指定,有些班委干部没有工作的积极性,得不到全班同学的认可。现在都改成了“民主选举”或“竞争上岗“,提高了班委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发挥班委干部的作用,让他们参与到班级的常规管理中来。我们的同学做好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并实行民主管理法。班干部要负起一定的管理班级的责任,努力提高我们同学的自我管理能力,养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行为习惯。如果这样的习惯一旦养成,同学们的学习成绩就会相应提高,整个班级的班风就正、学风就浓。(详见资料:《班委干部自主管理》。)

(2)各班成立监督岗,监督本班教室和卫生包干区范围内的学生的行为习惯。

学校建议监督岗成员发现乱扔废弃物、乱倒垃圾、乱说脏话等不良行为习惯,本着先阻止规劝后报告政教处的原则,政教处一经调查属实,扣不良习惯学生的班级目标分并进行教育。班主任还会对给班级扣了分的不良习惯的学生进行教育。学校和班主任说的管理教育双管齐下,我校学生的不良习惯也就逐渐得到了纠正。

(3)在学校常规管理中,继续充分发挥学生会的作用,让他们参与到学校的常规管理中来,轮流值日、到岗督查,体验感悟生活。特别是纪检部学生会干部的分片监督教育,对纠正不良习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这个阶段,我校学生的不文明言行现在是非常的少,特别是大部分学生逐渐自觉养成了良好习惯。学生纠正不良习惯的意识增强,学生之间常常相互提醒。

(4)在学校常规管理中,招聘了一批文明监督员,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比如:为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管理能力,自觉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学校招募了一批文明监督员。文明监督员主要负责课间学生的不文明言行的纠正和记录,听从文明监督员规劝的学生不再交到政教处,不听文明监督员规劝的学生要交到政教处而且要给班级扣分,这些学生经政教处主任教育后,反馈给班主任,班主任进行再教育。经过反复教育,大多数学生能够矫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

(5)学生人人都可以成为学生习惯的管理者。同学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十分重要,同学们不仅自己要有良好的习惯,还要人人争当志愿者,促使人人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学生人人被人管,人人管人。

比如:

为了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课题组主要研究人员在实验班级选拔了以下学习干部:每科科代表一名,每科学习组长数名。比如语文学科的学习组长有以下几类:背诵组长按座位相邻两排4人一个小组确定小组长,每个大组选拔1个大组长;作业组长包括作业组长、作文组长、练习册组长等,每个组长管一部分人。所以一个班级里,一科的组长都有这么多,初中七八个学科,基本上人人都可以当干部,人人都可以管人,人人都被人管。

比如:无论哪个班级的学生发现了哪个班级卫生区域不干净,都可以向政教处报告,经政教处调查核实后督促其改正并扣班级卫生分数。要争做环保小卫士。比如:见到乱扔果皮纸屑、包装袋的人就及时制止;见到用脚踢在我们雪白的墙上就让他立即擦掉脚印。

在这个阶段,我校学生互相提醒,互相监督,自我警醒,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所以,我校的学生自觉养成良好习惯的比例增大了很多。

自我管理改变了自我,改变了学校。

3、多认可学生、赞美学生,促进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在这个阶段,我校大部分学生能够自觉形成良好习惯,对某些方面还没有形成良好习惯的学生,学校没有对他们进行处分,而是多用正面事例引导,最终使这些学生逐步形成了良好习惯。

在这个阶段,我校采用了表扬策略。主要措施如下:

(1)为了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我校课题组给学校提出了颁发“综合流动红旗”的建议。2011年9月,我校制定了《综合流动红旗班级评比细则》,每周对初中得分前三名的班级进行授旗仪式,对五六年级得分前两名的班级进行授旗仪式。我们每一周对班级学生行为习惯遵守情况进行评比,对班级学习、卫生、纪律、安全、财产等进行综合评分,将原来的两周一次“卫生流动红旗评选”改为每周一次的“综合

流动红旗评选”,各班学生通过“日查、周结”的更及时评估自觉培养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详见附件9:《三烈乡中心学校综合流动红旗评比方案》)

将本月几周分数加起来就是班级月目标管理分数,评出班级管理等级,决定每个月的班主任补助,将几个月的分数加起来就是期目标管理分数,并评出市、区、乡、校级先进班集体。

(2)实验班开展“班级文明之星”评选活动,每月分别评选“学习之星”、“纪律之星”、“劳动之星”、“礼仪之星”各1个。评选结果在黑板报上公布。

比如:实验班级2011级1班黑板报上的“九年级一班星光灿烂”,试验班级2011级2班的“班级文明之星”,每个“班级文明之星”都写上“我在行动”、“我的理想”、“我的倡议”等。

(3)课题组成员和政教处合作开展了评比“校园文明之星”的活动,每期每个班评选1个。申报“校园文明之星”的学生要填写“校园文明之星申报表”和“校园文明之星”打分表,经班主任“同意申报”和学校同意“评为校园文明之星”后方可评为“校园十大文明之星”。学校宣传栏将每期评选结果公示。

(4)学校继续表彰“学生德育先进个人”和“先进班集体”。市、区级“学生德育先进个人”和“先进班集体”同样在学校“学生德育先进个人”和“先进班集体”的基础上产生。

竞争这些荣誉的过程,就是自我反思、自我发展、自我教育的过程。激励了学生积极进取的学习风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习惯。

4、制定“值周领导干部课堂巡查制度”,促进学生良好习惯自觉养成。

为了促进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在原来的“教务处课堂巡查制度“的基础上,课题组协助学校领导制定了“值周领导干部巡查课堂“制度,检验学生的良好学习、纪律、卫生习惯等是否自觉形成。

5、召开家长会,再次培训家长,总结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方法,降低家庭对学

生行为的负面影响。家校联手,形成合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2011年6月,课题组会同学校召开了一次实验班级学生家长会。会上,课题主要研究人员罗崇燕开展了《家庭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方法》的专题讲座,同时也向家长宣传了学校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效果。会上,课题组对实验班学生家长再次做了一次问卷调查,了解学生通过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在习惯方面的表现情况,促使大部分学生巩固良好习惯,少部分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的学生矫正不良习惯。

课题组于2011年5月再次发了《学生习惯家长调查问卷表》,接受调查的实验班级是2011级1班和2011级2班,学生共有75人,发了调查问卷表75份,收回有效

的培养研究,接受调查的学生大部份的习惯都比较好。

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最终养成良好习惯。因此,学校对学生日常习惯的培养,始终要贯穿两个理念,一是让学生自我警示、自我教育、自主管理。争取更多的学生参与学生习惯的自我管理,力争做到“人人被人管、人人管人”,让所有学生都有成为管理者的机会;二是注重激励教育,在这个阶段,我校学生的习惯基本上良好,学校也没对任何学生实施处分。在这个阶段,我校大部分学生自觉形成了良好习惯。

(四)总结完善阶段(2011年9月----2012年6月)

1、对实验班学生的习惯进行调查。

2011年5月,课题组对实验班学生再次问卷调查,接受调查的学生共有75人(因为在初中三年中有部分学生流失了,有部分学生在初三上学期就被职业高中录取了)。通过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实验研究,有良好习惯的学生人数增加较多。

2、推广实验班的研究成果,采取多种方式宣传、表扬,巩固阶段成果,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培养良好习惯的集体风气。

比如:

课题组将实验班2011级1班的《农村初中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方法》、实验班2011级2班的《农村初中生良好卫生习惯培养方法》、《农村初中生良好纪律习惯培养方法》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宣传、表扬,提供给全校班主任,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推广。每个班级在一个时期重点培养一个习惯,比如一周两周。(具体内容见附件10:《农村初中生良好卫生习惯培养方法》、《农村初中生良好纪律习惯培养方法》、《农村初中生良好卫生习惯培养方法》)

2、收集整理资料

通过课题组自2004年9月至今研究以来,课题组现已形成了大量的、有价值的实践活动图片、个案,学生动手制作作品等,我们将这部分资料进行收集并整理归类。

2、通读、分析、提炼

接下来我们对收集整理的资料进行了阅览,并对其中有价值的个案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分析实验效果,撰写典型个案材料,撰写论文提炼研究成果。从中提炼出有效的研究模式,为以后更深入地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3、研究报告

2012年6月,课题组动手撰写《研究报告》。课题组成员利用暑假,认真修改《研究报告》。在全体参研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现已形成了两万六千多字的《研究报告》,初稿定于2012年7月,二稿定于2012年9月,定稿定于2012年12月。

四、研究成果

经过学校课题组八年来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的研究任务已经圆满完成,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经过8年的培养,学生受益匪浅;参研教师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上表说明:通过对实验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研究,学生的良好习惯有了很

大程度的提高,我校课题组的实验研究很有成效。

(二)全校学生学习习惯大部分良好,促进了学生成绩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稳步上升。

通过研究,我校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提高,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之后,学

习态度、方法、策略都有所改进。学习风气得到了很大改变。我校教师进一步优化了课堂教学。课题研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校教学质量稳步上升。

特别是实验班级的学生都取得了优异的学习成绩。

升学人数

实验班的个别学生取得了优异的学习成绩。

比如:

实验班2011级1班的余江南同学升学考试成绩居于双才片区第一名。

另外,实验班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比如:

实验班2011级1班学生李治民参加“内江市兴隆村镇银行杯”内江市第二届中

小学生作文大赛获内江市二等奖,实验班获优秀奖的同学达26名。

(三)全校学生违纪现象大大减少。

下面是全校学生违纪比例图:

通过实验研究使学生的违纪行为少了很多,学生纠正不良习惯的意识增强。上

表说明:(文字具体内容见资料:《两操检查记载》、升旗仪式、集会纪律、课间纪律扣分记载见《班级月目标管理统计表》和《综合流动红旗评比表》)

(四) 全校学生校园卫生习惯得到了很大的转变。

通过实验研究,我校80%以上的学生都有良好的卫生习惯,能做到不随地吐痰、

不乱扔废弃物、不乱涂乱画、不乱刻乱抹、不乱踢乱踏,看到地面上有废弃物都能主

动捡起来,校园里再也没有一处脏迹。

我校学生卫生习惯的逐步好转可以从卫生检查记载中看到成效。以前,可能一些班级的一次小扫除的扣分要扣上两位数,而现在再也看不到这种扣分了。

为了便于比较,可看以下的三维柱形图(这是按学期和学年统计的图

2004-2005

年度2006-2007

年度

2008-2009

年度

2010-2011

年度

上表说明:(文字具体内容见资料:近八年学校卫生大扫除、小扫除保持扣分记载)

(五)探索出了一系列培养农村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1、培养农村初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如下:

(1)培养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2)培养学生课前预习和准备的习惯。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的习惯。

(4)培养学生克服急躁和浮躁的心理习惯。

(5)培养学生通过多渠道查找材料。

(6)培养学生善于总结和巩固。

2、培养农村初中生良好纪律习惯的方法如下:

(1)开展“大家来找茬”活动

(2)课堂点名扣分制

(3)开设纪律学习班

(4)利用主题班会课开展各种纪律有关的活动

(5)集会、两操“影集”

3、培养农村初中生良好卫生习惯的方法如下:

(1)言传身教,榜样教育让学生正确认识整洁之美,激发爱美之心。

(2)制定良好《环境卫生公约》。

(3)激励为主,奖励为辅,让学生主动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思想教育,让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5)及时评价,合理奖惩。

(六)参研教师学会了一些课题研究的方法,获得了一批教研科研成果。

经过8年的实验与研究,教师们初步掌握了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行动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有效地提高了科研能力。课题组非常重视参研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大力支持参研教师参加各种业务进修和各级竞赛。在研究过程中,参研教师在教学、教研、教改工作中都取得明显的进步。学校激励参研教师积极撰写论文,获得理论升华。

课题组的教师通过课题研究,形成了大量的文字资料,课题主要研究人员和参研教师的研究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撰写的德育论文和教学论文多篇获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奖,其中有几篇文章在国家公开刊物上发表。到目前为止,我们已有50多篇论文及案例在区级及以上竞赛中获奖或报刊杂志上发表。其中,主要研究人员周晓英在《教育策划与管理》发表1篇论文,题目是《农村初中生的问题行为及矫正策略》,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被评为国家级一等奖,本人也被评为“全国基础教育先进个人”。主要研究人员罗晓宇的多篇论文获得市级一二等奖。主要研究人员马健在《语文课内外》上发表3篇,主要研究人员罗崇燕在报纸上发表论文3篇。(详见附件11:《课题组主要研究人员近八年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ow

课题组的教师认真参与校级课题的研究,多项校级课题已经结题。本课题的研究人员周晓英、罗晓宇、黄善渠和领导组成员研究的《农村初中生校园卫生习惯的培养》获得校级课题一等奖,本课题的研究人员黄善渠研究的《让生物课从学校走向生活》获得校级课题二等奖等。本课题的研究人员马健、胡志伟、苏明萍、邱长金、周晓英研究的区级大课题《农村初中生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已于今年4月结题。

er by YOZOSOFT

(七)培养了一批优秀教师。

课题主要研究人员和参研教师逐步成长为省级、市级、区级骨干教师。2008年9月,课题组主要研究人员马建被省教厅认定为“省级骨干教师”,周晓英、邱晓刚、罗刚通过3年的培训,2012年被内江市教育局认定为“内江市骨干教师”,苏明萍、张道刚2012年被东兴区教育局认定为“东兴区骨干教师”,罗晓宇、黄丽娟等也先后评为区级、校级骨干教师。

课题组几位实验教师分别获得多项荣誉称号,他们在我乡的教育教学与管理中正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正带动着其他教师为乡镇的教育科研事业奉献青春。其中,主要研究人员周晓英被评为东兴区“2008——2010年度德育先进工作者”、“全国基础教育先进个人”等,主要研究人员罗晓宇被评为“内江市优秀教师”、“全国基础教育先进个人”等,主要研究人员马健被评为“四川省骨干教师”、“内江市师德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