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学研究方法 课件 (超全的)

心理学研究方法 课件 (超全的)

心理学研究方法 课件 (超全的)
心理学研究方法 课件 (超全的)

第一章心理学与科学

1、科学研究的特征

(1)系统的实证主义

(2)可证伪性

(3)重复性—操作性定义

(4)开放性

对证伪性的认识:评价某一理论的新证据,必须看在收集该新证据时,是否有可能证实该理论是错的。

操作性定义:操作性定义是根据可观察、可测量、可操作的特征来界定变量含义的方法。

2、以人为被试的研究伦理

知情同意

保护被试(身体、心理)

保障退出自由与保密

3、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

第二章选题与取样

1、研究课题的来源

(1)对日常生活的观察

(2)实际需要

(3)现有的理论

(4)技术发展的推动

2、选题的原则(p30)

(1)课题是可行的

(2)课题是清楚的

(3)课题是有价值的

(4)课题是符合道德的

3、取样

简单随机取样

分层随机取样

系统取样

聚类取样

(1)简单随机抽样

完全按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样,总体中每一单位被抽中的概率都相同,又称“纯随机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是其他概率抽样方法的基础,在理论上容易实现,总体规模不大时较适用。

(2)分层抽样(stratified sampling)

也称比率取样,是按照总体已有的某些特征,将总体分为几个不同的部分,每个部分称为一层,然后从每一层中随机抽取一个子样本,将子样本合并即得到所需要的总体的样本。

?等比例分层

?不等比例分层

抽样比率:样本容量与总体容量的比值,表示为n/N

例如,从容量为2000的总体中抽取容量为300的样本,其抽样比率为300/2000, 即0.15。

对简单随机样本来说,抽样比率等于总体中每个成员被选入样本的概率。

分层抽样的优点:

a. 当总体分层明显时,样本结构与总体结构更相似,能提高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

b. 特别适用于既需要对总体参数进行推断,也要对各子总体进行推断的情况。

分层抽样的局限:

必须对总体的情况非常了解,否则无法做出正确分层。

(3)等距抽样(系统抽样,systematic sampling)

从总体中取一个随机起点,然后每隔K项取一个元素,直到取满需要的样本量为止。K称为抽样间隔。

等距抽样的优点:易于实施,工作量小;样本在总体中分布均匀,抽样误差小。

等距抽样的缺点:总体中各元素的排列必须是随机、无规律的,否则会得到有偏样本。

(4)整群抽样(聚类抽样,cluster sampling)

将总体按照某种标准划分为若干子群体,以每一群体作为一个抽样单位,用随机方法从中抽取若干子群体,合并起来作为样本。

整群抽样的优点:易于取得抽样框,便于组织,节省人力、物力等;

整群抽样的缺点:样本分布不均匀,代表性差。

第三章假设与解释

1、心理学研究中的主要变量

变量:具有操作性定义,可以用量化的方法加以测量并赋予两个或两个以上值的概念(1)刺激变量、机体变量和反应变量

Stimulus Variable

自然刺激和社会刺激(高温、期待)

具体刺激和抽象刺激

外部刺激和内部刺激

Organism Variable

年龄、性别、职业、智力、左/右利手……

自我评价高或低、动机、情绪波动……

Response Variable

速度、准确性、量表得分……

(2)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

Independent Variable

研究者直接操纵的变量。“自”是指被实验者直接操纵,“变量”是指它可以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值(水平)。

Dependent Variable

实验中记录的信息或实验的结果:

Control variable

实验中应保持恒定的变量

2、假设

(1)规范的假设:科学研究中任何一种对某些问题做出尝试性解释的陈述,它必须能被证实或否定;一

般不用疑问句。

(2)假设检验的过程

提出假设——使概念可操作化——对变量关系做出明确、具体的预设——设计研究、选择研究方法——

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判断变量间关系(统计检验)——提出假设

(3)确定变量的关系:相关or 因果?(例)

相关:变量在发展变化的方向与大小方面存在关联

正相关负相关零相关

因果:变量A是变量B的原因,变量B是结果

Lazarsfeld(1959),判断因果的三条标准

?变量发生在时间序列上是前因后果

?两个变量之间有实证的相关

?两个变量间的实证相关不因为其他变量的存在而存在

相关or 因果?——方向性问题(例子)

眼动训练仪

?20世纪初,研究者发现眼动型式与阅读能力相关

阅读能力差的人在阅读文字时眼动无规律→缺乏眼动技巧是阅读困难产生的原因 低自尊与问题行为/ 高自尊与优秀学业成就

?通过训练提升自尊

变量A和B,改变A能导致改变B么?

?烤面包机与避孕

?夏天冰棍的销售量与淹死人数

第四章测量

1、测量的层次(包括)

(1)定名测量

称名变量:辨别事物或表示事物的类别。如性别,种族,职业等

(2)定序测量

表示研究变量之优劣,多少,高低,次序等

(3)定距测量

等距变量:反映研究变量在数量的差别和间隔距离

(4)比率测量

是反映变量的比率或比率关系

2、信度和效度的关系(P102)

(1)信度为效度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2)效度受到信度的制约

3、研究的内部效度及其影响因素(P96)

内部效度:研究中研究变量被精确估计的程度也即研究中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确定程度。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

1、过去事件

2、成熟

3、统计回归

4、被试的亡失

5、被试的特征

6、研究工具的使用

7、测验

8、主试和被试的交互使用

9、无关变量的交互作用

4、研究的外部效度及其影响因素(P97)

外部效度:将研究结果推广到研究外情境的程度也即实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影响外部效度的因素有:

1、实验条件的人为性

2、实验处理的多重性

3、被试取样的代表性

4.测量工具的局限性

5、统计回归效应(名词解释)

这个我找不到

第五章真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的三个主要思想基础

1. 统计检验的基本思想

任何实验都是从提出问题和研究假设开始的

当研究假设涉及直接可观察的或有限的现象时,假设可直接被证实或证伪。

当研究假设不能通过直接观察,或通过观察总体的所有成员而直接被检验时,需要通过统计推论间接地检验。

研究假设是关于变量之间关系的一般性预测,能够加以检验的事例非常多,要为所有的事例一一取得支持是不可能的。

在实验研究中,往往不直接对研究假说加以证实,而是去检验它的虚无形式(研究的否定形式)。

备择假设1 :抽象思维的学生比形象思维的学生学习效率更高

备择假设2 :抽象思维的学生比形象思维的学生学习效率更低

虚无假设:抽象思维的学生与形象思维的学生学习效率无差异

H0: μ1=μ2

H1: μ1≠μ2(μ1>μ2或μ1<μ2)

一个实验中,实验假设可能是备择假设1或2,但为了统计检验的目的,实验假设需转化为统计假设(虚无假设)。

检验虚无假设的基本思想:μ1和μ2的较小差别可能是由随机误差产生的,因而不是真正的差别。如果μ1和μ2的差别较大,且这种差别的出现大于一定概率时,就可以通过推翻虚无假设,而间接接受备择假设。

2. 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

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ANOV A)

英国统计学家Ronald Fisher:F检验

方差分析的主要功能:T Test vs. ANOV A

两组平均数?

方差分析可分析因变量的总变异中不同来源的变异,如实验处理引起的变异、被试个体差异带来的变异、实验误差带来的变异。

3. 实验中各种变异的控制

⑴使系统变异的效应最大

?系统变异指因变量的变异中可由研究者操作的实验变量(自变量)解释的那一部分变异。

?如何增大系统变异?

?选取适当的自变量水平,使自变量水平的改变所引起的变异能在因变量中反映出来

?提高测量的辨别力,选择对自变量的变化敏感的因变量

?研究课文长度对儿童阅读理解的影响

?选取课文长度的三个水平500字,550字,600字

?500,1000,1500

⑵控制无关变异

?无关变异指研究者不感兴趣,但对因变量有影响的变量所引起的变异。

?被试内部:年龄、性别、学习、疲劳……

?外部:实验环境、任务要求……

?控制无关变异的基本方法

?随机化

?消除

?匹配

?附加自变量

?统计控制

⑶使误差变异最小

?误差变异指实验中所有未控制的变异,有两个主要来源:

?被试差异:个体在智力、态度等方面有很大差异。

?测量误差:测量仪器的不可靠性、被试瞬间的情绪状态、被试偶然的注意力涣散等。

?实验设计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增大系统变异,控制无关变异,减小误差变异。方差分析的F检验

实质上计算由自变量引起的变异(系统变异)与误差变异的比率。因此,尽可能减小误差变异,可使在相同条件下增加F值达到显著性的机会,增加实验的敏感性。

实验设计的分类

自变量数目:单因素和多因素实验设计

被试所接受的实验处理:被试间、被试内和混合实验设计

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完全随机、随机区组和拉丁方设计

何种情况下应采用混合实验设计?举例说明

1. 单因素和多因素实验设计:

?单因素实验设计:只有一个自变量,被试接受这个自变量的不同水平的处理

?多因素实验设计:实验中含有多个自变量,被试接受几个自变量水平的结合的实验处理

2. 被试间、被试内和混合实验设计

?被试间设计:实验中每个被试只接受一种自变量水平或自变量水平的结合(缺点?)

?被试内设计(重复测量):由一个被试接受所有的自变量水平或自变量水平的结合

?混合设计:一个实验设计中既有被试内自变量,又有被试间自变量,它也是重复测量实验设计

的一种形式。

⑴被试间设计的优缺点:

?优点:

?随机分配,方法简单;每位被试只作一次处理,可消除某些实验误差(如,疲劳效应)。

?缺点:

?组内变异包括随机误差和被试的个体差异(被试所带来的无关变异是研究中最重要的误

差变异源)

⑵被试内设计的优缺点:

?优点:

?减少了组间差别;所用被试少

?缺点:

?每位被试在实验中花费时间多,易产生疲劳;

?顺序误差;

?前提是先实施给被试的自变量水平或自变量水平的结合对后实施的自变量或自变量水平

的结合没有长期影响。

⑶混合设计的优点:

?把组内设计和组间设计两种方法综合起来,取长补短

?“混合设计是重复测量实验设计的复杂形式,是一种最有实用价值的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发展的一个趋势:Repeated Measures Design

以下情况应使用混合设计

?当研究中的两个变量中有一个是被试变量(性别、年龄、能力等),研究者感兴趣于这个被试变

量的不同水平对另一因素的影响。

?研究中的一个自变量的处理会对被试产生长期效应(如,学习效应),不宜做被试内设计。

?实验中各因素的水平数较多,使用完全随机设计则被试量大,使用被试内设计,则可能产生疲

劳、练习等效应,此时混合设计可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一个2×3两因素混合设计中,A因素是被试间变量,有A1、A2两水平,B因素是被试内因素,

有B1、B2、B3三个水平

3. 完全随机、随机区组和拉丁方设计

⑴完全随机实验设计:

?把被试随机分配给自变量的各个水平,每个被试只接受一个水平的处理

⑵随机区组实验设计:

?随机区组设计:根据被试特点把被试划分为几个区组,再根据实验的变量水平数在每一个区组

内划分为若干个小区,同一区组随机接受不同的处理。

?可利用区组方法分离出由无关变量引起的变异,使它不出现在处理效应和误差变异中。

⑶拉丁方设计

?拉丁方设计量个含P行、P列,把P个字母分配给方格的管理方案,其中每个字母在每行中出

现一次,在每列中出现一次。

?相对于随机区组设计,拉丁方可分离出两个无关变量的效应。即,一个无关变量的水平在横行

分配,另一个无关变量的水平在纵列分配,自变量的水平则分配给方格的每个单元。

随机区组实验设计及其评价

随机区组VS 完全随机

?优点:

?考虑到个别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区组效应),将实验单元(被试)划分为几个区组,并在

统计计算上将这种影响从组内误差中分离出来,从而进一步反应出实验处理的作用。

?不足:

?划分区组时有一定困难,且如果在同一个区组内的各实验单元差异较大,则可能出现较

大误差。

因素的主效应和交互作用

因素指研究者在实验中感兴趣的一个变量(自变量),研究者通过操纵、改变它,来估价它对因变量的影响。

主效应:由一个因素的不同水平引起的变异

2 (A: A1, A2) x

3 (B: B1, B2)两因素实验设计,忽略B因素各水平的差异,只取A因素的A1、A2水平的数据计算方差,即得A因素主效应。

交互作用:同时考察两个(或多个)因素的影响时,发现一个因素的影响只表现在另一个因素的某个水平上,而不是在另一个因素的所有水平上表现出来。

交互作用:

?例1:研究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对不同能力水平(高、低)学生学习成绩的作用

?例2:药物和环境对某种操作成绩的影响

第六章准实验设计

一、为何要采用准实验设计?主要出于两方面考虑

不能随机分配( 选择而非改变)

重视心理学研究的“ 生态效度”

二、单组准实验设计

1、时间序列设计及其评价

时间序列设计:对一组非随机取样的被试实施实验处理,并在实验处理前后周期性地作一系列测量,然后分析前后测量分数是否具有非连续性,从而推断实验处理的效果。

(1) 明确几点:

?确定正确的基线是时间序列设计的基本环节。被试处理前的状态为基线。

?应注意实验处理前后的测量分数的总趋势和变化的连续性,而不单是实验处理前后的两次测量

的比较。

?有些行为和心理状态总是处于变化中,但其变化有规律,在一定时期围绕着一个特定的水平稳

定地周期性变化。此时应采用时间序列设计。

?多用于小样本实验(行为矫正)。

(2) 评价

?优点:成熟因素、过去事件因素、测验效应得到较好控制

?缺点:没有控制组,不能控制实验过程中的的偶发事件;被试接受反复测量,可能导致疲劳效应,

影响结果的客观性。

2、相等时间样本设计及其评价

?对一组被试抽取两个相等的时间样本,前一个时间样本里出现实验变量,而在另一个时间样本

相等时间样本

(1) 应明确:

?此设计一般适用于一次实验处理对被试心理、行为只有暂时影响的研究(行为矫正研究)。

?注意确定基线:每次处理前都要保证被试行为反应的稳定性,以确定行为变化源于实验处理。

(2) 评价

?优点:有效地控制了过去事件因素的影响(内部效度)

?缺点:外部效度可能受较大影响,霍桑效应、重复测量的练习效应与疲劳效应,以及选择偏差

与实验变量的交互作用的影响。

第八章非实验设计(访谈、问卷、个案)

1、访谈研究的类型

结构访谈和非结构访谈

?有无标准化程序

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

?访谈者与对象的接触方式

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

?访谈对象的人数

2、结合你所了解的采用访谈法进行心理学研究的经典案例,谈谈你对访谈法的认识

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口头交谈来收集对方有关心理特征和行为数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访谈法的特点

整个访谈过程是访谈者与被访谈者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过程。

具有特定的科学目的和一整套设计、编制和实施的原则(聊天?)

特征

实施访谈法需要提出一些精心设计的、针对性很强的问题,引导访谈对象说明自己对某事件的看法,陈述自己对有关问题情景的理解,以及思考问题的内部过程、所用策略和及时结果。

?类型:

按有无中介媒体分间接访谈和直接访谈

按有无结构分非结构性访谈、结构性访谈和半结构性访谈

按访谈对象的人数分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

?设计思路:

详细说明访谈目的与变量

访谈问题形式的设计(开放式和封闭式)

拟定具体的访谈问题和反应形式(回答方式)

确定访谈问题的编排顺序

试谈与访谈设计的修订

访谈人员的选择和培训

访谈实施和结果整理

3、何种情况下应采用开放式或封闭式访谈问题形式?

1、访谈的目的

●如果不仅要了解被访人的态度或特征,而且还要了解他所持意见的基础、回答问题的参

考框架等,应采用开放式问题。

2. 被访人的信息水平

●对问题情况的了解不高,宜用闭合式

3. 被访人意见的结构

●意见越明确,越宜用闭合式

4. 对被访人情况的了解程度

●了解程度低时,先用开放式;较了解后再用闭合式。

4、评价访谈法

㈠优点

有利于对心理、教育问题进行深入、广泛的研究

能灵活而有针对性地开展资料收集工作

可以保证收集到的研究资料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适用范围广(文盲?)

㈡局限性

结果的准确可靠性可能受到研究者素质的影响

某些问题不宜进行访谈

较费时费力费财

获得的研究资料难以量化(一般只能以某一答案出现的次数、百分比作为指标;访谈对象的回答可能有很大差异,难以定量计算)

5、问卷或量表的基本结构

问卷研究设计

通过书面的方式,根据严格设计的题目或问题向研究对象收集资料和数据的一种方法。

问卷调查类型

?封闭式与开放式

?自填问卷与访问问卷

基本结构

?标题(2)指导语(3)问题与答案(4)其他资料

问卷的设计

?确定调查目的

?设计问题与答案

问卷调查的评价

优点:经济,省时省力,节省经费。2.内容客观统一、便于分析量化。

3.调查匿名,回答更真实

4. 调查间接,相互作用小。

缺点:1.灵活性不够2.只是用于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3. 深入性不够

6、Likert点式量表

7、个案研究类型包括描述型个案研究与实验型个案研究

㈠描述型个案研究

?搜集单个被试各方面的资料(如日记、信件、家庭关系、人际关系等)并进行分析的方法。

㈡实验型个案研究

?单被试实验设计(N=1设计)

单被试实验设计的使用

Skinner(1966)

?“相对于对1000只老鼠各研究1小时或对100只老鼠各研究10小时而言,研究者对一只老鼠研究1000小时的可行性更大。”

?Journal of the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Behavior(1958)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1968)

以下情况可用单被试设计

?一个被试就是总体

?能保证研究结果具有良好的可推广性

?惟一反例推翻某一理论或普遍假设(“强化总是会使反应增加”)

?观察某一特定行为的机会有限

?研究本身极其耗时费力(训练猩猩用计算机进行交流)

8、阐述一个你所了解的采用个案研究设计的经典心理学研究,并对这种研究设计形式做出评价

个案研究的评价

㈠优点:

?有助于对个体规律的探讨

?有助于对事件变化过程的深入探讨

?有助于研究者获得某种假设,从而依假设而进一步地研究。

?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

㈡缺点:

?较难得出具有普遍性的规律和结论。

?某些回溯式数据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影响个案研究结论的准确性。

研究实例

发展性协调障碍与书写困难个案研究

空间书写障碍的个案研究

随班就读的孤独症儿童自我概念的个案研究

一例唐氏综合征儿童课堂退缩行为的个案研究

用认知行为训练改进一小学生课堂注意行为的个案研究

特殊儿童个案研究资料收集的方法

略论专家型教师的人格特征

9、A-B-A-B设计

基线→处理(后测)→返回基线→再次处理(后测)

第十五章研究报告的撰写与交流

一、研究报告的写作风格

1、客观——数据:真实可靠

结果:有一说一

文字:平实中立

2、准确——避免含糊其辞,模凌两可

不轻易说绝对的话

3、简洁——常识性内容一般不说

利用图表说明问题

二、谈谈你对研究报告中的“前言”或“问题提出”部分的作用的认识

前言应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1、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清楚的界定和说明

2、文献综述(应注意的问题)

A、文献综述不是简单的堆砌资料,而应该结合所研究的问题,以内在的逻辑串起来

B、评价别人的研究时应注意避免过褒过贬

C、不要轻率断言某个研究领域尚是空白或研究很少

D、前言中出现的参考文献新进的论文要占多一定比率

3、提出研究假设

三、谈谈你对研究报告各要素写作的认识

1、标题

2.作者的名字和所在的单位

3、摘要

4、关键词

5、前言

6、方法

7、结果

8、讨论

9、结论

10、致谢

11、参考文献

12、附录

考试题型: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空,计15分)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5小题,计20分)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5题,计30分)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题,计20分)

五、研究设计(每题15分,共1题,计15分)

复习题:

1. 操作性定义

操作性定义是根据可观察、可测量、可操作的特征来界定变量含义的方法。

2. 效标效度(criterion validity)

也称准则效度或实证效度,是以测验分数与作为外在标准的效标之间的关联程度来表示的一种效度。

3. 统计回归效应

4. 时间序列设计

是指对一组被试进行周期性的一系列观察,并且测量的这一时间系列呈现实验处理,然后观测呈现实验处理后的一系列观测结果,并且这些结果与实验处理前的一系列观测结果进行比对分析,而且推断实验处理是否产生效果。

5. 系统误差(P106)

系统误差不是偶然性,二是定型式的,因素间也不能互相抵消掉

6. 相等时间样本设计

是指对一组被试选取两个相等的时间样本,在其中的一个时间样本中出现实验变量,在另一个时间样本中不出现实验变量的实验设计。

7. 系统取样

又称等距取样,是以某种系统规则来选择样本的方法

8. 准实验设计(p146)

准实验设计是介于真实验设计和非实验设计间的一种实验设计

9. 内容效度p 94

是研究中研究变量被精确估计得程度,也就是研究中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确定程度。

10. 证伪性

评价某一理论的新证据,必须看在收集该新证据时,是否有可能证实该理论是错的。

11. A-B-A设计

ABA 设计是在不同实验处理的条件下,对单个被试的行为进行系统观察的一种研究策略。

12. 访谈法

是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口头交谈来收集对方有关心理特征和行为数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13. 分层随机取样

也称比率取样,是按照总体已有的某些特征,将总体分为几个不同的部分,每个部分称为一层,然后从每一层中随机抽取一个子样本,将子样本合并即得到所需要的总体的样本。

14. 交互作用(interaction)

1. 调查问卷的基本结构

?标题(2)指导语(3)问题与答案(4)其他资料

2. 访谈法中,开放式问题形式和封闭式问题形式分别在何种情况下采用?

1、访谈的目的

●如果不仅要了解被访人的态度或特征,而且还要了解他所持意见的基础、回答问题的参

考框架等,应采用开放式问题。

2. 被访人的信息水平

●对问题情况的了解不高,宜用闭合式

3. 被访人意见的结构

●意见越明确,越宜用闭合式

4. 对被访人情况的了解程度

●了解程度低时,先用开放式;较了解后再用闭合式。

3. 影响研究外部效度的因素

1、实验条件的人为性

2、实验处理的多重性

3、被试取样的代表性

4.测量工具的局限性

4. 何种情况下应采用混合实验设计?举例说明。

以下情况应使用混合设计

?当研究中的两个变量中有一个是被试变量(性别、年龄、能力等),研究者感兴趣于这个被试变

量的不同水平对另一因素的影响。

?研究中的一个自变量的处理会对被试产生长期效应(如,学习效应),不宜做被试内设计。

?实验中各因素的水平数较多,使用完全随机设计则被试量大,使用被试内设计,则可能产生疲

劳、练习等效应,此时混合设计可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一个2×3两因素混合设计中,A因素是被试间变量,有A1、A2两水平,B因素是被试内因素,

有B1、B2、B3三个水平

5. 结合心理学的各学派,简述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历程

6. 谈谈你对多因素设计数据分析中的主效应和交互作用的认识P122

因素的主效应和交互作用

因素指研究者在实验中感兴趣的一个变量(自变量),研究者通过操纵、改变它,来估价它对因变量的影响。

主效应:由一个因素的不同水平引起的变异

2 (A: A1, A2) x

3 (B: B1, B2)两因素实验设计,忽略B因素各水平的差异,只取A因素的A1、A2水平的数据计算方差,即得A因素主效应。

交互作用:同时考察两个(或多个)因素的影响时,发现一个因素的影响只表现在另一个因素的某个水平上,而不是在另一个因素的所有水平上表现出来。

交互作用:

?例1:研究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对不同能力水平(高、低)学生学习成绩的作用

?例2:药物和环境对某种操作成绩的影响

8. 阐述假设检验的一般过程

提出假设——使概念可操作化——对变量关系做出明确、具体的预设——设计研究、选择研究方法——

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判断变量间关系(统计检验)——提出假设

9. 结合你所了解的采用访谈法进行心理学研究的经典案例,谈谈你对访谈法的认识

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口头交谈来收集对方有关心理特征和行为数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访谈法的特点

整个访谈过程是访谈者与被访谈者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过程。

具有特定的科学目的和一整套设计、编制和实施的原则(聊天?)

特征

实施访谈法需要提出一些精心设计的、针对性很强的问题,引导访谈对象说明自己对某事件的看法,陈述自己对有关问题情景的理解,以及思考问题的内部过程、所用策略和及时结果。

?类型:

按有无中介媒体分间接访谈和直接访谈

按有无结构分非结构性访谈、结构性访谈和半结构性访谈

按访谈对象的人数分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

?设计思路:

详细说明访谈目的与变量

访谈问题形式的设计(开放式和封闭式)

拟定具体的访谈问题和反应形式(回答方式)

确定访谈问题的编排顺序

试谈与访谈设计的修订

访谈人员的选择和培训

访谈实施和结果整理

10.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有何不同?

11. 安排问卷中各问题或题项的顺序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2. 评价准实验设计中的时间序列设计

?优点:成熟因素、过去事件因素、测验效应得到较好控制

?缺点:没有控制组,不能控制实验过程中的的偶发事件;被试接受反复测量,可能导致疲劳效应,

影响结果的客观性。

13. 什么是效标效度(criterion validity)?介绍你所了解的几种估计方法。

也称准则效度或实证效度,是以测验分数与作为外在标准的效标之间的关联程度来表示的一种效度。

(1)相关法

(2)区分法

(3)命中率

14. 影响研究内部效度的因素

1、过去事件

2、成熟

3、统计回归

4、被试的亡失

5、被试的特征

6、研究工具的使用

7、测验

8、主试和被试的交互使用

9、无关变量的交互作用

15.请设计一个2×3的实验,要求具体说明:

(1)研究的题目及研究假设;

(2)实验的自变量及每个自变量的水平;

(3)研究中需要控制的变量以及如何控制;

(4)研究的因变量及其评定指标;

(5)研究结果的预计。

16.阐述一个你所了解的采用实验型个案研究设计的经典心理学研究,并对这种研究设计形式做出评价。

17. 一项研究需要从2400人中抽取100人的样本作为研究对象。为了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决定采取按被试智商水平分层随机抽样,被试的情况如下表。

⑴请列出计算过程,将得数填入表格中;

⑵是否可采用简单随机取样?分析分层随机取样有何优点。

18. 看图分析

(1)根据图中的内容,请给这个研究确定一个合适的名称。

(2)这个研究中采用了什么类型的实验设计?请说出你的理由。

(3)根据图示,可以得到哪些研究结论?

19.在实验设计中,根据在无关变量控制上的不同,可将实验设计分为完全随机、随机区组和拉丁方设计。以你感兴趣的研究课题为例,根据研究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设计方式,制订简要的实验设计方案。

20.在实验设计中,按被试是否接受所有实验处理的标准可将实验设计分为被试内、被试间和混合设计。以你感兴趣的研究课题为例,根据研究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设计方式,制订简要的实验设计方案。

14.医学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 绪论 弗洛伊德精神分;潜意识压抑是病根 行为主义指华甫,错误学习得疾病 坎农重视心生学,中介神免内分泌 人不干活靠罗马,注意倾听挖潜力 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影响健康的有关心理问题和行为的一门学科。 一.概述 1.心理学创始人:德国人冯特。(研究心理学的一般都是疯子,所以叫冯特) 2.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1977年,恩格尔。 3.医学心理学研究分支: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异常心理学,健康心理学,行为心理学,身心心理学,心理生理学与生理心理学,神经心理学,护理心理学。 记忆:医学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一定与医学有关。(社会心理学、美学心理学不属于医学心理学) 4.医学心理学的分类: 临床心理学:研究心理咨询、心理诊断。 神经心理学:研究大脑和行为的关系。 健康心理学:研究心身疾病的康复和预防。 二、医学心理学主要学派的观点 1.精神分析理论的观点:弗洛伊德精神分,潜意识压抑是病根。 创始人:弗洛伊德:冰山学说。 认为潜意识压抑太久是引起各种心理障碍和心身疾病的根源。 意识分三种:意识(人)、前意识、潜意识(兽)。 治疗:自由联想、释梦、移情、催眠。 2.行为主义理论的观点:行为主义指华甫,错误学习得疾病。 创始人:华生、巴甫洛夫——喂狗 认为错误学习是各种疾病的根源。 治疗:脱敏治疗。 3.心理生理学理论的观点:坎农重视心生学,中介神免内分泌 创始人:坎农。 认为疾病是因为生理中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出问题而导致。 4.人本主义学派的观点:人不干活靠罗马,注意倾听挖潜力。 创始人:罗杰斯、马斯洛。

认为人都能实现自己的潜能,一旦实现不了就会生病。 治疗:降低期望值,注意倾听。 5.认知学派理论 创始人:贝克和瑞米。 认为错误的信念导致疾病的发生。 治疗:矫正错误的信念,才能解除心理障碍。 6.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个案法、实验法。 医学心理学基础 一、心理学的概念 (一)心理现象分:心理活动过程、人格。 1.心理活动过程: ①认知过程:包括:感知觉、学习、记忆、思维、想象、注意、语言。 ②情绪过程:情绪、情感(高等的)。记忆:情绪是天气,情感是季节 ③意志过程:有意识地确定目的,果断,坚持,自制的行动 2.人格: ①人格特征:气质、性格、能力。 ②人格的倾向性:世界观、人生观、理想、需要、动机、兴趣等。 ③自我意识系统。 (二)心理的实质:心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能动反映。 二、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 (一)感觉:是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1.感觉的三大特征:适宜刺激、阈值和适应性。 2.感觉现象: 感觉适应:入芝兰之室,久闻不知其香; 感觉对比; 感觉后像; 感觉补偿; 联觉(感觉的相互联系。医生穿白大褂,病人感觉特别威严;护士穿粉红色护士服,病人感觉很温暖)。 (二)知觉:是对事物的全面属性的反应。 知觉的特点:恒常性、理解性、选择性、整体性。 (三)记忆: 学习:指通过练习而促使行为发生相对持久的变化的过程。 记忆:指人脑对过去的经验进行保持和再现。 记忆的三个过程:识记、保持、再认(回忆)。

(完整版)心理学研究方法

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用心理学专业(独立本科段) 《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心理学研究方法》是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用心理学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目的在于帮助考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和主要方法,检验考生对心理学研究理论基础与主要方法,检验考生对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知识和主要内容的掌握水平与应用能力。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心理现象。它的研究主题十分广泛:即涉及人的心理也涉及动物的心理;即涉及个体的心理也涉及群体的心理;即涉及有意识的心理也涉及潜意识的心理;即涉及与生理过程密切相关的心理也涉及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的心理。心理学研究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心理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活动。由于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是以经验的或实证的资料为依据的,因而使心理学与哲学相区别,也与人文学科相区别。 设置本课程的具体目的要求是,学习和掌握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将有助于学生们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理解心理学家在探索心理与行动时所做的一切,有助于考生将来为心理学的发展做出有益的贡献。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编心理学研究基础 第一章心理学与科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考生了解心理学的性质,了解心理学科学研究的方法、特征及基本步骤,理解心理学研究的伦理问题和伦理规范。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识记: (1)心理学的含义; (2)心理学科学研究的特征:系统性、重复性、可证伪性和开放性; (3)知情同意。 2、领会: (1)一般人探索世界的常用方法; (2)心理学研究主要包含哪几个步骤; (3)科学研究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 3、应用: (1)根据科学研究的特征来分析某些心理学的研究; (2)心理学研究的伦理问题及以人为被试的研究的伦理规范来分析是否可以在心理学研究中使用欺骗的方法。

05622-临床心理学(含实践)

05622 临床心理学(含实践) 南京师范大学编(高纲0831)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临床心理学(含实践)》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独立本科段)的必修课程。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应考者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后,了解临床心理学的工作内容和理论模型,能够熟悉诊断性会谈、行为评估、心理治疗等技术,理解心理个案研究的设计要素,掌握危机干预和自杀预防的相关策略和技巧,并能够在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正确应用所学知识和技巧来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概论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临床心理学的定义,临床心理学与其它心理卫生职业的关系,临床心理学的的历史以及临床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临床心理学的定义、工作内容,临床心理学与其它心理卫生职业的关系。 2、掌握:临床心理学产生的背景,临床心理学的发展前景。 第二章临床心理学的理论模型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临床心理学的几种理论模型,心各种理论模型之间的联系及整合趋势。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每一种理论模型的理论前提、贡献。 2、掌握:每种理论模型的侧重点。 3、熟练掌握:各种理论模型之间的相互联系、各种理论模型的整合趋势。 第三章临床心理学家培训模式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临床心理学家的几种培训模式、临床心理学的培训程序、各种培训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临床心理学家的培训程序、各种培训模式的含义。 2、掌握:各种培训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3、熟练掌握:临床心理学的培训模式的发展方向。 第四章诊断性会谈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精神病的诊断分类、临床会谈的方式、会谈的基本技巧、心理评估报告的格式。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精神异常的诊断和分类的基础,目前通用的诊断和分类标准的特点。 2、掌握:临床会谈的形式、心理评估报告的格式。 3、熟练掌握:临床会谈的基本技巧。 第五章神经心理学与心理生理学评估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神经心理学评估的历史,当代神经心理学评估方法及未来发展趋势、心理生理学评估的理论、心理生理学评估的使用及发展前景。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当代神经心理学评估的概念及方法、心理生理学评估的概念。 2、掌握:目前最常用的神经心理评估工具及各自特点、心理生理评估的理论、范围、主要采用的方法。 3、熟练掌握:神经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心理学的未来发展前景和趋势。 第六章行为评估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行为评估的概念基础、行为评估的目的、行为评估的评价尺度、行为评估的方法和近期发展。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行为评估的理论基础、行为评估的目的。 2、掌握:、行为评估的评价尺度。 3、熟练掌握:行为评估的具体程序和方法。 第七章心理治疗概论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心理治疗的界定、心理治疗的特点和变量、心理治疗的过程和形式。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心理治疗的界定、心理治疗的目标。 2、掌握:心理治疗的特点和变量。

医学心理学-第六版-教学与学习大纲与重点

医学心理学 第六版 教学、学习大纲与重点

第一章绪论 [学习要求] 掌握: 1.医学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2.医学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特点、应用范围。 3.医学模式转变的原因。 4.新医学模式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 熟悉: 1.医学心理学的分支和相关学科。 2.医学模式的定义。 3.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了解: 1.我国医学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2.国内外医学模式的转变现状。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 [学习要求] 掌握: 1.感觉、知觉的概念 2.感觉、知觉的基本分类 3.记忆的概念 4.记忆的基本分类 5.遗忘及其规律 6.思维、想象的概念 7.思维、想象的基本分类 8.注意的概念 9.注意的基本分类 10.情绪与情感的概念与分类 11.情绪理论:詹姆斯-兰格理论、坎农-巴德理论及情绪的认知理论12.动机冲突的基本形式

13.人格、气质、性格、能力的概念。 14.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15.四种气质类型及特点 16.人格的特征;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16.个性的主要特征;影响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因素。熟悉: 1.感觉、知觉的特征。 2.注意的特征。 3.错觉 4.想象的功能 5.情绪与人类行为和健康的关系 6.意志的概念 7.冲突与挫折的概念 8.挫折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9.自我意识的概念和自我调控系统 10.心理的社会学基础 了解: 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2.思维的过程 3.情绪的边缘系统学说 4.情绪与人类行为和健康 5.意志的基本过程 6.意志的品质 7.个性的形成与发展 8.需要的分类;动机的种类 9.能力的概念与分类 10.心理的生物学基础

心理学研究方法笔记

心理学研究方法笔记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第一编心理学研究基础 第一章心理学与科学 1.心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具有不同分析单位以及 既重视内省也重视客观观察的学科。 2.一般人探索世界的常用方法归纳起来有常识、传统和权威三种。 3.系统性、重复性、证伪性和开放性是科学研究的四种典型特征。 4.心理学研究主要包括5个基本步骤:(1)选择课题和提出假设;(2) 设计研究方案;(3)搜集资料;(4)整理和分析资料;(5)解释结果以及检验假设。 5.科学研究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多视角、公开性、可争辩性以及科学研究 无禁区四个方面。 6.以人为被试的研究的伦理规范主要包括知情同意、保护被试以及保障退 出自由与保密。 第二章选题与抽样 1.心理学研究课题可以有多种来源。主要的来源是:(1)对日常生活的观 察;(2)实际的需要;(3)理论;(4)研究文献的提示;(5)技术发展的推动等;也可以是这些来源的某种结合。 2.好的研究问题应该具备4个基本特征:(1)问题是切实可行的;(2) 问题是清楚的;(3)问题是有意义的;(4)问题是符合道德的。 3.文献是记录、保存、交流和传播知识的一切材料的总称。心理学文献就 其保存方式可分为纸质文献和互联网文献。纸质文献的常见类型有图书、期刊、会议和学术论文等。

4.查阅文献常用参考文献查找法、检索工具法。检索工具法分为手工检索 和计算机检索。 5.取样和选题的关系密切,要依据课题的性质和研究结果的概括程度来选 择被试。取样的方法很多,根据是否按随机原则进行操作,取样可分为两类:非随机取样和随机取样。 6.简单随机取样又称纯随机取样,即对研究总体单位不进行任何分组排 列,只按随机原则直接从总体中抽取一定的样本,以使总体的每一个样本都有被同等抽取的可能性。分层随机取样,也称比率取样、分类取样和分组取样,是按照总体已有的某些特征,将总体分成几个不同的部分(每个部分叫一个层或一个子总体),然后在每一个层或子总体中进行简单随机取样。 7.系统取样,又称等距取样或机械取样,是以某种系统规则来选择样本的 方法。聚类取样,又称整群取样,是将总体按照某种标准(如班级、地区)划分为若干子群体,每个子群体作为一个取样单位,用随机的方法从总体中抽取子群体,将抽中的子群体中的所有单位合起来作为总体的样本。 8.多段取样,也称多级取样、分段取样,先将总体按照某种标准(如学 校、地区)分为若干层(组),称为第一层,然后从这一层中随机抽取出几个层作为第二层,依次类推,直至从最后一层中用随机取样的方式中抽取出一定数量的样本作为研究所需样本的取样方法。 9.方便取样:也称偶遇取样,研究者选择在方便的时间和地点将所遇到的 人作为研究样本的方法。立意取样,也称主观取样、判断取样,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如对总体构成要素和研究目标的认识,主观判断选取可以代表总体的个体作为样本。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医学心理学课程大纲 适用于五年制 课程简介 医学心理学是医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交叉科学,旨在研究心理因素在人体健康与疾病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和规律。为医学提供心理学的观点、方法和技术,以适应现代生物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需要。是医学生在接受医学实践、医学教育及科学研究中必备的一门重要学科。 总体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理论中的概念、原理,熟悉各临床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掌握心理治疗的基本概念,熟悉各种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具有一定的灵活运用能力,能根据临床实践和生活实际简单分析案例,并给予相应的处理原则。同时,要求学生掌握一些重要专业名词的英语翻译。 课程安排 上课周次学时内容 1 4 绪论 2 4 基础心理学知识 3 4 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 4 4 应激和应对 5 5 心身关系和心身医学 6 2 患者心理 7 2 医患沟通 8 5 健康心理问题

上课周次学时内容 9 1 心理评估 10 4 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11 4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绪论 目的和要求 一、掌握: 1. 掌握医学心理学概念、医学模式的概念 2. 掌握医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各学派的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 二、熟悉: 1.熟悉医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2.熟悉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三、了解: 1.了解医学模式发展转变过程; 2.了解医学心理学的发展简史; 3.了解中国医学心理学的发展、古代心理学思想 4.了解医学心理学的主要分支。 第二章基础心理学知识 目的和要求 一、掌握: 1.重点掌握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注意、情绪、情感、动机、意志的概念和一般规律; 2.人格的概念。 3.三种主要的动机、情绪状态与情绪特质、情绪智力 二、熟悉: 1.神经网络、脑的结构与功能; 2.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2020新】心理咨询师中级试题及答案9-临床心理学研究方法

第九章临床心理学研究方法 一、知识要点 1、信度和效度的概念? 2、内部效度的概念? 3、外部效度的概念? 4、内部效度的条件包括哪两方面?(认真选择变量、周密的设计) 5、常见的研究取向主要有哪3种?(临床取向、相关取向、实验取向) 6、根据访谈提问和反应的结构方式不同可分为哪3种方式?(有结构、无结构、半结构) 7、通过会谈来对病人进行心理评估的方法是什么会谈?(诊断性会谈) 8、观察法的类型除了自然观察外,还有哪两种?(模拟观察、参与观察) 9、影响外部效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反应性) 10、晕轮效应的概念? 11、常见的反应倾向有哪3种?(晕轮效应、宽大效应、趋中效应) 12、为了克服偏向,比较流行的评定方法有哪两种?(混合标准评定量表、行为定位量表) 13、安慰剂的作用产生于暗示。 14、心理治疗效果的评定最为突出的问题,除了病人与治疗者的互相影响和自然缓解外,还有评定标准问题和安慰剂作用。 15、个案研究的实验设计要素包括系列内设计、系列间设计、组和系列设计。 16、治疗结束后从数周到数年分为内进行的评估称为随访评估。 二、试题 1.衡量研究是否可靠的指标是:A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重要性 E.关系性 2.衡量研究有效性的指标是:B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重要性 E.选择性 3.再研究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存在关系的明确程度称为:A A.内部效度 B.外部效度 C.关联效度 D.内部一致性 E.统一性 4.研究结果和实验效果的普遍性或可应用性称为:B A.内部效应 B.外部效应 C.关联效应 D.内部一致性 E.适用性 5.以自然出现的行为术语或自然情境中产生的言语报告,对个体进行深入仔细的考察的一种研究取向称为:C A.相关取向 B.实验取向 C.临床取向 D.行为取向 E.自然取向 6.使用统计测量来评估个体存在差异的度量集之间的联系或相关的研究取向是:A A.相关取向 B.实验取向 C.临床取向

论述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它和其他科学一样,应该采取客观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测验法、实验法和个案研究法等。19世纪以前,当心理学还处在哲学襁褓中时,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大多用思辨方法研究心理学问题,这是造成心理学长期落后于其他科学的重要原因之一。19世纪中叶以后,心理学开始采用客观方法研究心理现象,这些方法不依赖于研究者对自己心理现象的描述或内省,而是采用了客观的观察和实验方法,因而使研究结果可以得到重复检验。这是心理学走向独立发展道路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观察法 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这种方法叫观察法或自然观察法。如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可以了解学生注意的稳定性、情绪状态和人格的某些特征。又如,观察婴儿的言语活动,可以了解个体言语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观察法一般在下列情况下采用:①对所研究的对象无法加以控制;②在控制条件下,可能影响某种行为的出现;③由于社会道德的要求,不能对某种现象进行控制。观察法的成功取决于观察的目的与任务、观察和记录的手段以及观察者的毅力和态度。 近30年来,有些生态学家在自然环境下,利用各种现代化的观察设备,对各种野生动物的生活环境、习俗进行长达1~2年的观察,为研究动物行为和心理积累了 宝贵的资料。借助于录音录像系统观察儿童,对研究儿童心理的发展也有重要的作用。观察法是对被观察者的行为进行直接的了解,因而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由于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不为被观察者所知,他们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较少或没有受到“环境的干扰”。因此,应用这种方法有可能了解到现象的真实状况。 观察法的主要缺陷是:①在自然条件下,事件很难按严格相同的方式重复出现,因此,对某种现象难以进行重复观察,而观察的结果也难以进行检验和证实;②在自然条件下,影响某种心理活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用观察法得到的结果,往往难以进行精确的分析;③由于对条件未加控制,观察时可能出现不需要研究的现象,而要研究的现象却没有出现;④观察容易“各取所需”,即观察的结果容易受到观察者本人的兴趣、愿望、知识经验和观察技能的影响。

如何应用医学心理学的知识来促进自己的心理健康

应用医学心理学促进自身心理健康 医学心理学是把心理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应用到医疗实践中的产物,是医学与心理学结合的边缘学科。它既具有自然科学性质,又具有社会科学性质,包括基本理论、实际应用技术和客观实验等内容。它研究和解决人类在健康或患病以及二者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一切心理问题,即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中的作用。如怎样克服过度焦虑,如何消除抑郁,医生与病人如何建立和谐的关系,等等。 它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有着更大的实践意义。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探索心理因素对健康与疾病的作用方式、途径与机制,更全面地阐明人类躯体疾病与心理疾病的本质,协助医学揭示人类维护健康、战胜疾病的规律,寻找与丰富人类疾病的诊断、治疗、护理与预防的更全面、更有效的方法,提高医疗水平,促进人的身心健康。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比较广泛,几乎所有医学领域都有医学心理学研究内容。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①研究心理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及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意义; ②研究心身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 ③研究各种疾病过程中的心理行为变化及其影响; ④研究情绪和个性等心理行为因素在健康保持和疾病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中的影响作用及其规律; ⑤研究如何将心理学知识和技术应用于治病、防病和养生保健之目的。 医学心理学和心身医学有一个基本命题,即人的躯体上的病变都会在精神上留下痕迹,而任何心理上的障碍也同样不可避免地在躯体上留下痕迹。这个命题之所以成立是因为人与动物有着根本不同之处。在人身上,既表现着生理、生化过程的物质活动,同时又表现着非物质的心理活动。 这两种活动过程互相伴随、不可分割。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转化,在人身上形成一个统一活动的整体。人的一切活动既受生物学规律的支配,同时又受心理学和社会学规律的支配。 当代大学生,身体发育完全成熟,认知能力发展显著,自我意识增强,性意识的发展以及情感的发展与现实的矛盾都使得促进自身心理健康的问题显得迫切至极。 通过医学心理学我们知道,人的心理活动不仅伴有生理机能的变化,而且还能调节后者使之受控于自己的意识。人在愤怒时,交感神经系统高度兴奋,出现心率增速、血压升高、呼吸加快、面部发白等现象。如果能控制自己的愤怒情绪,就会使其植物性神经系统(即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所支配的脏器的机能不至于受到损害。如果有意识地去控制消极的情绪,采用调节呼吸的办法(如使呼吸由原来每分钟10-20次减慢至4-6次),同时将注意力集中于躯体某些器官,想象这些器官处于放松的状态,通过学习和训练,就能进一步使躯体内的某些生理机能按自己的意志去活动,焦虑紧张的负性情绪则往往随着想象中全身各部分的放松而逐渐消失。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心理学在显示生活中的作用与意义越来越重要。辩证唯物主义说,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一个人难免会碰到种种心理难题和心理困惑,通过学习医学心理学,我们对心理学也更加了解,能更好的进行自我分析和自我调节,不至于陷入心理困惑而不能自拔,更好的促进了我们自身的心理健康。

心理学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 1.实况详录法:在一段时间内(如一小时或半天)持续地、尽可能地详细记录被观察对象所有的行为表现,包括与环境及他人的相互作用或互动 2.时间取样法:观察者根据事先确定的观察维度有选择地在某些时间段内观察某一方面特定行为或事件,并将结果记录到规定的表格上 3.系统观察:详细观察和记录被试连续、完整的心理活动事件和行为表现 4.结构化访谈:又称专业化访谈,指按照统一的设计要求而进行的访谈 5.抽样观察:依据一定的标准,选取被观察对象的某些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进行观察或选择在特定的时间内进行观察记录 6.可证伪:一个理论或假说应该可能被观察到的经验事实所否定,或者证明是错的 7.研究设计:为了能够以较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来获取客观明确可靠的研究结论而指定出的周密的,科学的整个研究工作的计划和安排。简言之,就是为开展研究所做的方法学准备和计划 8.纵向研究:也称追踪研究,是在较长时间内,对一个或若干个被试反复地、系统地进行观察、测量和实验研究,并随时间的进程记录他们心理的发展变化9.横断研究: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个体的某些方面的心理特征进行观察、测量和实验研究,探讨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10.外部效度:实验和研究结果能够一般化和普遍化到其他总体、变量条件、时间和背景中去的程度,即可推广性和可概括性 11.实验法:通过对实验条件的操纵和控制来考察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方法 12.自变量:也称刺激变量,它是由研究者操纵的,有意加以改变以影响因变量

的刺激物或刺激条件

13.因变量:亦称反应变量。有刺激变量引起或改变的心理或行为方面的反应,是从属而发生改变的 14.无关变量:也称干扰变量,指在实验中除自变量之外所有可能对被试行为发生影响的变量 15.测验标准化:测验的编制、实施、计分以及测验分数解释程序等方面的一致性和统一性 二.简答 1.心理科学的研究任务P11 心理学研究是一种科学研究,旨在对心理与行为的特点和变化规律进行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 ①描述,主要回答“是什么”问题 ②解释,回答“为什么问题” ③预测,预知未来,对事件发生概率进行预测 ④控制,根据已有的科学理论或实际结果,操作某种现象本身或改变其发生条件,使研究对象朝着预期方向改变或发展 2.以人为被试的心理学实验,必须遵循的基本伦理原则P16 ①保证被试的知情同意权 ②保障被试的退出自由 ③保护被试免受伤害 ④为被试保密 3.选题的原则P34

心理学研究方法复习资料

心理学研究方法复习资料 考试题型概念解释(5*4=20)、简答(3*8=24)、案例分析(4*10=40)、研究设计(1*16=16)。本资料包括老师提到的概念解释和简答,案例分析和研究设计来自于课本挑战性问题。本资料仅供参考。 名词解释: 1、研究假设(Hypothesis):是由理论所推衍出来的更为具体的预测,是针对研究问题提出的有待验证的、暂时性的、推测性的解答。 2、实验混淆(confounding):如果我们所设定的自变量其发生量的改变时,另一个已知或潜在的变量亦随之有量的改变,则这两个变量的作用就发生了相互混淆。 3、观察者间信度(interobserver reliability):指不同的独立的观察者针对同一观察所做记录的一致性程度。 4、便利抽样(convenience sampling):主要根据获得调查对象的容易程度和调查对象参加调查的意愿所进行的。便利抽样是所有取样技术中花费最小的,抽样单元是可以接近的、容易测量的,并且是可以合作的。便利取样是非随机抽样,所选取的样本缺乏代表性。 5、假相关(spurious relationship):如果两个变量间的关系可以通过第三个变量进行解释,那么这种关系就被称之为“假相关”。 6、操作定义(operational definition):指仅根据可观察的程度来解释概念,这个观察程度是来产生和测量概念的。即从具体的行为、特征、指标上对变量的操作进行描述,将抽象的概念转换成可观测、可检验的项目。 7、外部效度(external validity):是指研究结果能够一般化和普遍化到样本来自的总体和其他条件、时间、和背景中去的程度。 8、内部效度(internal validity):指实验中的自标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如果在试验中:当自变量发生变化时因变量随之发生改变,而自变量恒定时因变量则不发生变化,那么这个实验就具有较高的内部效度。内部效度与无关变量的控制有关。 9、交互作用(interaction effect):是指一个因子的效应依赖于另一个因子的不同水平,当一个自变量的效应在另一自变量的不同水平上存在差异时,就表示出现了交互作用。10、知情同意(informed consent):是被试在充分理解研究性质、不参加的后果、影响参加意愿的所有因素后,明确表达参加研究的意愿。 11、统计效力(power):指研究者在进行统计检验时,正确拒绝虚无假设的可能性,换言之,就是当存在真正效应时检验发现效应的概率。统计效力受到统计显著性水平、处理效应大小

医学心理学重点1

第一章绪论 医学心理学(medical psychology)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科。 德国学者威廉.冯特(William Wundt 1832~1920) 1879年在德国来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第一个心理物理实验室——心理学诞生。(注意这是心理学的诞生时间,不是医学心理学的)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1977年美国的恩格尔首先提出。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 人的心理或心理现象分为基本的心理过程和个性两个方面。 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认知过程:感觉及知觉,记忆,注意,思维,想象。 感觉定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的特征: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2、感觉后象; 3、感觉的适应; 4、感觉对比; 5、联觉。 知觉定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的特性:1、知觉的相对性; 2、知觉的整体性; 3、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 错觉定义:是在客观事物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对刺激的主观歪曲的知觉,是不正确的知觉。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记忆的三个基本环节:识记,保持,再认和再现。 记忆的分类: 按记忆的内容分类: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 按记忆信息加工的方式或保持时间的长短分类: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感觉记忆:有鲜明的形象记忆,信息储存时间为0.25-2秒钟。 短时记忆:是信息处理的中间站,信息储存时间为1分钟以内,广度7±2个“创克”。 长时记忆:一分钟以上到几年甚至终生保持。来源于短时间记忆的加工和重复。 遗忘定义:对识记过的事物不能再认或再现,或是错误地再认或再现,称为遗忘。 遗忘规律如下:1.遗忘进程先快后慢; 2.遗忘的多少与记忆材料的性质和长度有关; 3.遗忘的多少与个体的心理状态有关; 4.遗忘与个体的学习程度和学习方式有关。 注意的特征:1、注意的广度; 2、注意的稳定性; 3、注意的分配; 4、注意的转移。 思维的概念: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思维的种类:1、根据思维方式来分类: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2、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思维的指向性)来分类:聚合思维(求同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3、根据思维的独立程度来分类:常规思维、创造性思维。 思维的过程:1、分析与综合; 2、比较;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研究的构思与设计 一、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思路 对于管理心理过程及组织管理规律的理解,既需要有创造性的理论思维,又取决于可靠有效的实际数据。理论和数据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两个必要元素。其中,准确的思路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一个先决条件。管理心理学研究有三种理论思路:微观、中观和宏观的思路。在管理心理学研究中,需要根据研究的不同目的,选择相应的理论思路。 1.微观的研究思路 管理心理学的微观思路注重于研究个体特征或小团体中的个体行为。管理心理学微观思路与心理学的许多分支密切相关。实验心理学为学习、动机、知觉和压力等专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在个性与咨询等领域运用了许多临床心理学方法;社会心理学则提供了有关态度、群体和社会化方面的理论;而人事心理学有关人员测量、选拔、培训、奖励、绩效等的研究与应用,与管理心理学有着尤其密切的关系。微观的研究思路在研究设计、测量和分析等方面都从心理变量出发,考察各类心理因素之间的关 系及变化规律。 2.中观的研究思路

管理心理学的中观思路以个体心理为基础,把注意力放在群体行为和管理过程方面,并特别侧重于研究群体动力机制、领导行为和管理决策模式等。同时,在研究中注重群体变量和有效管理行为的具体情景条件。 3.宏观的研究思路 管理心理学的宏观思路重视组织层面的分析和研究,特别是对组织环境、组织体制、组织文化和组织战略等宏观因素及其效应的考察。同时,宏观的研究思路倾向于采用整体设计,注重多重组织因素作用下人员特征、组织结构和管理程序之间的交互影响。 管理心理学研究特别重视通过实证分析对理论假设作出多重检验。图 2-1为理论检验过程的各个环节。 二、研究的计划与设计 为了开展有效的管理心理学研究,首先,应该对有关的研究与应用文献有足够的考察和了解,尤其需要注意那些把研究结果转换成实际应用的杂志。熟悉以往研究,是计划和设计的基础;其次,应该对简单化的结论持怀疑的态度并进行透彻的分析;第三,应该确保研究所运用的概念具有科学的理论依据,并努力尝试新的思想,使自己的组织成为不断更新发展 的“学习组织”。 制定好研究的计划是成功研究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一环。在制定研究计划时,不仅需要认真考虑研究的理论基础、具体课题和研究方法,而且应该充分预计可能遇到的问题或困难。在研究计划的制定过程中,还应广泛

心理学研究方法(笔记)

第一编心理学研究基础 第一章心理学与科学 1.心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具有不同分析单 位以及既重视内省也重视客观观察的学科。 2.一般人探索世界的常用方法归纳起来有常识、传统和权威三种。 3.系统性、重复性、证伪性和开放性是科学研究的四种典型特征。 4.心理学研究主要包括5个基本步骤:(1)选择课题和提出假设;(2) 设计研究方案;(3)搜集资料;(4)整理和分析资料;(5)解释结果以及检验假设。 5.科学研究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多视角、公开性、可争辩性以及科 学研究无禁区四个方面。 6.以人为被试的研究的伦理规范主要包括知情同意、保护被试以及 保障退出自由与保密。 第二章选题与抽样 1.心理学研究课题可以有多种来源。主要的来源是:(1)对日常生 活的观察;(2)实际的需要;(3)理论;(4)研究文献的提示;(5)技术发展的推动等;也可以是这些来源的某种结合。 2.好的研究问题应该具备4个基本特征:(1)问题是切实可行的;(2) 问题是清楚的;(3)问题是有意义的;(4)问题是符合道德的。 3.文献是记录、保存、交流和传播知识的一切材料的总称。心理学 文献就其保存方式可分为纸质文献和互联网文献。纸质文献的常见类型有图书、期刊、会议和学术论文等。

4.查阅文献常用参考文献查找法、检索工具法。检索工具法分为手 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 5.取样和选题的关系密切,要依据课题的性质和研究结果的概括程 度来选择被试。取样的方法很多,根据是否按随机原则进行操作,取样可分为两类:非随机取样和随机取样。 6.简单随机取样又称纯随机取样,即对研究总体单位不进行任何分 组排列,只按随机原则直接从总体中抽取一定的样本,以使总体的每一个样本都有被同等抽取的可能性。分层随机取样,也称比率取样、分类取样和分组取样,是按照总体已有的某些特征,将总体分成几个不同的部分(每个部分叫一个层或一个子总体),然后在每一个层或子总体中进行简单随机取样。 7.系统取样,又称等距取样或机械取样,是以某种系统规则来选择 样本的方法。聚类取样,又称整群取样,是将总体按照某种标准(如班级、地区)划分为若干子群体,每个子群体作为一个取样单位,用随机的方法从总体中抽取子群体,将抽中的子群体中的所有单位合起来作为总体的样本。 8.多段取样,也称多级取样、分段取样,先将总体按照某种标准(如 学校、地区)分为若干层(组),称为第一层,然后从这一层中随机抽取出几个层作为第二层,依次类推,直至从最后一层中用随机取样的方式中抽取出一定数量的样本作为研究所需样本的取样方法。 9.方便取样:也称偶遇取样,研究者选择在方便的时间和地点将所 遇到的人作为研究样本的方法。立意取样,也称主观取样、判断取样,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如对总体构成要素和研究目标的

医学心理学试题库完整

单选题 1. 下列哪一项是医学心理学的相关学科(B ) A临床心理学B变态心理学 C心身医学D健康心理学 E以上都是 2.心理活动的实质是心理活动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以及(E ) A是人的兴趣物B是物质的内容 C是客观现实D使人感觉到的事物 E是脑的功能 3.( D )医学模式认为医学强调身心一元论的观点,人的身(肉体或生理)新(精神或心理)两个方面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是双向的,其相互作用的模式是环形的,而非线性。A.神灵医学模式 B.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C.生物医学模式 D.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E.以上都不是 4.事先将各种需调查的内容列成调查表,当面或邮寄等方式被调查者填写,收集后对结果逐条进行分析,在医学心理学中这种研究方法叫做(B ) A.测验法 B.问卷法 C.座谈法 D.以上都对 5.所谓医学模式的转变是指( D ) A.中医模式向西医模式转变 B.西医模式向中西结合模式转变 C.自然哲学模式向生物医学模式转变 D.生物医学模式想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 6. 现代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B A.布罗卡的大脑一机能定位研究; B.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1879年创办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C. 1913年华生提出的行为主义学说; D. 1883年魏特曼建立的第一个儿童心理实验室; E.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理论。 7.办事见异思迁,虎头蛇尾的人,其意志活动缺乏(C) A.自觉性 B.果断性 C.坚韧性 D.自制性 8. 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行为的学科(A) A.心理学 B.思维 C.心理过程 D.人格 E.心理现象 9. .促进医学模式转变的因素(A) A.现代心身素质降低 B.心脑血管疾病等已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因素 C.人预期寿命的逐建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工作节奏的加快,带来了新的健康和疾病问题 D.精神病和其它功能性疾病发病率高,单纯的药物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对医学提出更的要求 E.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不仅要求没有疾病,同时要求有好的心情,即使在躯体治疗过程中.也要求治疗方案能保证个体一定的生活质量 10.以下不符合心理学观点的是:(A) A.强调心理因素在临床中的主导作用 B.强调个体内外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在临床中的意义 C.强调疾病过程中心身相关作用的意义 D.强调临床医学模式改变的迫切性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什么是科学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是科学研究。什么是教育心理的科学研究呢? 科学是以有系统、有组织、经过实证性方法所获得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这个定义的重点不在研究的知识体系,而在研究的方法。不管研究的题材是什么,只要所用的是有系统、有组织的实证性方法所获得的知识体系,便可以算是科学。可见,研究问题所用的方法是科学中的关键问题。教育心理科学研究是一种在教育过程中采用一定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的认识活动,是追求有关教育心理知识或解决教育心理问题的一种创造性认识活动,从事这种活动所采用的手段便是教育心理的科学研究方法。一套完整的教育心理科学研究方法,要涉及一系列的内容:(1)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2)课题的正确选择;(3)有关资料文献的搜集和查阅;(4)研究计划的制定;(5)研究材料的编制和指标的确定;(6)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的选择;(7)具体研究步骤或程序的实施;(8)研究结果的整理与分析;(9)对研究结果的检验等。这是一系列复杂的程序,这些程序的运用是逐渐完善起来的,可以说,一部教育心理学发展历史,同时也是一部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学的历史。 教育心理学中任何课题的研究,必须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一定的理论基础。我们的指导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理论是作为一种具有逻辑关系的假设或原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既要重视实际,又要合乎逻辑。理论不是空想,站得住脚的理论必须具有实证性意义。理论的功能主要有四个:第一,综合现有的知识;第二,解释已有的知识;第三,预测未来的知识;第四,指导研究的方向。理论具有描述性和解释性,描述性重要,解释性也重要。教育心理的某些方面是可以用描述来认识的,如学习过程的结构、品德心理的成分和学生心理发展特征等。教育心理某些方面也可以用解释来认识,如学习动机理论、品德和人格形成的原因及学习迁移理论等。 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心理学这门科学之所以年轻,研究对象的复杂性是一个根本原因,而研究方法之不完善,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教育心理学同样是如此,教育心理学中有许多问题未解决或解决得不好,研究方法还不完善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是,随着整个心理学的发展,研究方法的逐步改善,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也大有改进。目前从事教育心理学课题研究,已经有许多方法可供采用。概括起来,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如下几种。 (一)观察法 观察法也称自然观察法,它是在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并记录个体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或行为变化,从而对学生心理进行了解。在学校教学、教育活动中,教师经常采用此法观察学生的行为。在教学情境下观察学生的行为,可以获得多方面的资料,如通过观察,随时注意学生学习进步的情况,或学习的困难所在,作为辅导学生学习与调整教学方法的参考,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对自己的反映,借此加强或改进师生间的关系。 观察法是教育心理学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它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以结合其他方法进行,使用起来方便易行。但是观察不是一种很严密精确的方法,应用观察法只能了解学生心理活动的某些自然的外部表现,而不能对心理活动的进行施加影响,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它的过程。同时观察者所获得的资料,难免带有主观的色彩,因而影响其准确性。为了使观察客观、准确起见,观察者宜注意下列几点:(1)每次观察不宜太广泛,最好只观察少数或一种行为;(2)所观察的行为须事先明确规定;(3)观察时应随时记录,或利用录音、录像帮助;(4)每次宜用较短的时间,对同一类行为,可做多次重复观察,即采用“时间取样”(time

医学心理学答案

医学心理学答案 答题须知:我们下面的答案是按每个题目的第一个字拼音的大写字母排列的, 题全,答案正确率高,保您通过考试。 我们答案在不断的完善中......请您多提宝贵意见 A.ABC理论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 A)于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 A.ABC理论中的“A”具体是指(A )。 A.艾利斯后期又发展了ABC理论,提出了D和E两部分,其中D部分指(D ) A.艾利斯认为产生情绪障碍和异常行为的重要原因是(C ) A.安娜·佛洛依德在(C )中发展了防御机制的理论 A.按WHO认定的青春期年龄是(C )

A.按照潜意识理论,心理活动的三个层次不包括( C) A.按照心理过程的特点对性格类型进行分类不包括(D ) A.按照需要的起源和发展将需要划分为生物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其中属于生物性需要的是( A) A.按照研究的(D )分为横断性研究和纵向性研究 B. “白痴”又被称为(D) B.BIS属于(A ) B.把不能被意识所接受的念头、感情和冲动,在不知不觉中抑制到潜意识中去的心理防御方法是(C ) B.把对某一方的情绪反应转移到另一方身上的心理防御方法是(C ) B.保证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是( B) B.保证与调节大脑皮质紧张度和觉醒的器官主要是( C)。

B.病人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或不承认自己是病人,此属于(A ) B.病人的心理变化不包括(D ) B.病人角色不包括( D) B.病人经过治疗和护理后,恢复了社会生活能力,本应承担起原有的社会角色全部或部分责任,但病人确表现出对自己无信心,而安于病人角色的行为属于( C)。 B.病人为了预防、治疗及护理疾病而与医嘱保持一致的行为,被称为 (C ) B.病人心理研究的内容不包括( A) B.病态心理变化中最容易出现且最早出现的变化是(A )。 B.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多见于( C)。 B.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又称为( A) B.不尊医行为的的影响不包括(B )

心理学研究方法答案学习资料

心理学研究方法复习 一、描述科学方法的两个重要特征。 科学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运动变化规律的真理性认识,表现为系统变化的知识体系。科学有其特定的研究方法,即科学方法 怀疑的态度、客观的原则以及科学的程序是所有科学方法不可或缺的基本特征 两个重要特征,1、客观性原则是指研究者对待客观事实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要从客观事实中寻找和发现规律,并且从客观事实到研究结论的推理要建立在逻辑规则上。 2、科学的程序: 提出问题和假设 ?设计研究方案 ?实施研究并收集资料 ?处理分析资料 ?检验假设并作出结论 二、科学方法的四个目标是什么?简要描述科学方法每个目标相要实现的内容。科学方法的四个目标:描述、预测、解释和应用 一描述 ·心理上家试图描述事件和变量之间的关系;很多时候研究者用一般规律研究法和定量分析法。 描述指的是研究者用来定义、区分、分类以及把事件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归类的过程。 常规法则研究法:心理学家试图建立适用于多样性总体的广泛概括和一般规律。 平均水平可能描述了组内个体的表现,也可能没有描述组内个体的表现。 运用常规法则研究法的研究者承认个体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然而,他们试图强调相似性而非差异性。 有些心理学家,特别是戈登·奥尔波特认为独一无二的个体不能用平均值来描述,应使用个 人特质研究法,该方法的主要研究形式是个案研究法。 研究者会根据他们研究的问题来确定究竟用哪一种方法,有时两种方法都用。 二预测 相关关系允许心理学家对行为和事件做出预测,但不允许心理学家推断引起这些关系的原因。对事件及事件间关系的描述是预测的基础。 相关:当一个变量的分数能用来预测另一个变量的分数时,或当相同的人、事或物的两个不同的测量指标一起改变时。也就是说,当一个变量的一列分数趋向于和另一个变量的一列分数相关联时,此时的两列分数成为“共变”。 有效的预测并不在于知道为什么两列变量之间存在某种关系,如通过观察动物来预测地震。三解释 ·心理学家理解一个现象的原因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共变、时序关系,以及排除其他貌似真 实的可能原因。 ·实验方法就是研究者操纵自变量以确定其对因变量的影响,研究者可借此建立时间序列关 系并清晰地确定共变趋势。 ·如果研究中没有混淆的因素,那么就可以排除其他貌似真实的可能原因。 ·研究者尝试对研究结果进行推广,以使其研究发现可以描述不同的总体、情境和条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