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学课程配套测试题

管理学课程配套测试题

管理学课程配套测试题
管理学课程配套测试题

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一、单选题

1、(B )职能是其它管理职能赖以有效发挥的基础。

A、决策

B、信息

C、控制

D、创新

2、管理者出席社区的集会或参加社会活动时,所行使的是(A )

的角色。

A、代表人

B、联络者

C、发言人

D、谈判人

3、(C )对于高层管理者最重要,对于中层管理者较重要,对于

基层管理者较不重要。

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

4、(C )职能是各项管理职能的灵魂和生命。

A、决策

B、领导

C、创新

D、控制

5、管理中的组织职能首先是对管理人员的(D )的管理。

A、管理水平

B、管理方法

C、管理质量

D、管理劳动

6、斯密认为人是(C )。

A、理性人

B、社会人

C、经济人

7、保证企业中进行的一切活动符合所制定的计划和所下达的命

令,这是管理的(A )职能。

A、控制

B、组织

C、领导

D、决策

二、多选题

1.属于人际关系学派的主要观点是(ABCE )。

A、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

B、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C、企业中实际存在着一种“非正式组织”

D、人的行为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

E、企业应采取新型的管理方法

三、论述

1.管理人员包括哪三类?各负何责任?

2.为何说管理是一门科学,同时是艺术?

3.如何理解管理的系统性。

4.什么是管理,如何理解管理的基本概念?

5.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6.法约尔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7.梅奥的人群关系理论主要内容有哪些?

8.巴纳德的组织理论内容有哪些?

9.现代管理思想的主要学派有哪些?各有何内容?

答案

一、BACCDCA

二、ABCE

三、

1.答:在大多数组织中,管理群体由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所组成。具体的职务名称可能因组织而异,但大致可把管理人员分为三类,即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和一线管理人员。

高层管理人员是组织中的高级领导人,在一些大公司中通常包括董事长、总裁、首席行政长官、首席执行官和副总裁等。在政府部门,市长以上的官员也属高层管理人员。我国企业的厂长、总经理,学校的校长等领导人员通常也被理解为高层管理人员。

高层管理人员一般需负责决定组织的目标和战略,并对组织的资源拥有分配权,尤其是对人力资源的调配,同时也需对整个组织的业绩负责。

中层管理人员是介于高层管理人员和一线管理人员的中级管理人员。他们可以是部门经理、分部负责人、地区经理,或生产厂、车间的负责人等,中层管理人员负责贯彻和执行高层管理部门制定的目标和政策。中层管理人员一般又可分为三类,即行政管理人员、技术性管理人员和支持性管理人员。近些年来,国内有些学者重新提出了西方学者几十年前就提出的“中层革命”的思想,指出企业中的中层管理将日益显得过时和无用,但中国企业发展的事实却表明,中层管理不但没有消失,也没有缩减,而是大为膨胀了,目前中层管理人员人数之多已达臃肿程度。这不

仅减慢了决策过程的速度,而且使组织日益不能适应改革的要求。

在一些企业和学校,干实事、创造成果及从事挑战性工作的人少得可怜。“后勤部门”的增长压过了“战斗”在一线的人员,许多组织官僚主义严重,精简中层管理机构正是现代组织面临的挑战。

基层一线管理人员是直接监察实际作业人员的管理者。一线管理人员的头衔包括工长、领班、小组长和办公室主任。一线管理人员的职责是给下属安排工作任务、次序,确保下属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使工作流程一步接着一步顺利的进行;他需协调下属人员,使之成为一支有组织的协作队伍;他有责任使下属愿意工作和能够工作。他必须根据组织的大目标制定出本部门的工作目标,并与下属一起按本部门的工作目标制定出每个人的工作目标;他应对下属人员的调配负主要责任,并对培养部门中潜在的领导人员负有初步的责任。

2.答:(1).管理的自然属性,表明了在共同劳动条件下管理的必要性。管理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产物,它产生于人们的共同劳动,自从有了人类的共同劳动,就有了管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当很多人在一起从事共同劳动时,由于劳动者之间存在着分工与协作,为了使他们之间的动作协调,步调一致,有秩序、有成效的从事生产活动,就需要有一定的管理。尤其是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中,为保证生产能够持续稳定地进行,就要按照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合理地进行计划、组织、协调、领导和控制,最有效的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提高经济效益。不进行有效管理,生产就无法进行,更谈不上发展。

自然属性表现为合理组织生产力,它是组织社会化大生产的必要条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会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在自然属性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完全相同。在企业的管理中,质量管理、劳动管理、成本管理、库房管理、财务管理等都属生产力的范筹,不具有意识形态色彩,在不同国家、不同社会制度之间可以通用,甚至可以照搬。

(2)管理的社会属性,表明了一定生产关系下管理的实质,它

取决于生产关系的性质,并随着生产关系性质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它表现为维护和完善生产关系。管理是实现组织目标的手段,即为达到预期目的所进行的活动。谁的预期,实质上是为“谁”

管理的问题。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管理从来都是为统治阶级、为生产资料的占有者服务的。可见资本主义的管理具有资本的剥削性和资本的独裁性。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生产资料公有,实行的是民主管理,人民当家做主,生产的目的是满足社会成员需要,所以在社会属性方面,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有着根本区别。

在管理学中,诸如组织目标、领导作风、激励方式、协调艺术、组织文化等,具有较强的意识形态色彩,所以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社会制度之间不可直接照搬。

我们要正确认识管理的两重性。一方面要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以便迅速地提高我国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要考虑我们自己的国情,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管理体系。需要注意的是,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两位一体的,不能把它们截然分开。在实践中,两种基本职能总是结合在一起发生作用。因为生产过程本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体。正是两种基本职能,使得生产力得以发挥,生产关系得以维护,生产过程得以进行,生产经营目的得以实现。当它们结合作用与生产过程时又表现为五大具体职能,所以管理的性质、基本职能、具体职能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不能片面去理解。3.答:管理学是一门科学是因为它具有科学的特点:客观性、实践性、理论系统性、真理性。管理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学会了数学分析就能求解微分方程,背熟了制图的所有规则就能画出机器的图纸。管理学则不然,背会了所有的管理原则不一定能够有效的进行管理。重要的是培养灵活运用管理知识的技能。这种技能在课堂上是很难培养的,需要到实际管理工作中去掌握。管理学要求管理者必须从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发挥各自的创造性。从这个意义上说管理又是艺术。把书本当作教条,靠背诵原理来实现管理的人没有不失败的。所以更多的管理专家认为,管

理者的能力等于科学知识加管理艺术加经验积累。他们指出:管理者如果仅有管理的科学知识,其成功的概率只有50% ,仅有艺术和经验,其成功的概率也只有50%。所以课堂上是不可能培养出“成品”的经理来。它只是进一步通过实践培养管理人员的一个良好的开端,为管理人员在理论知识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有人说经验就是知识。这话千真万确,知识是人类所有经验的汇总,并主要以书籍为载体向外传播经验的表现形式,你有了知识并不意味着你有了经验。每个人都要完成这样一个步骤,将所有的语言符号破译成行动的符号。如果说知识的取得是用脑的结果,那么经验的取得则是调动你整个人的结果

4.答:管理学的系统性:系统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要素

所组成的集合。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一切事物都是以系统的形式存在的,任何事物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系统。系统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集合性(一个系统至少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子系统构成。即系统由各个要素组合而成)、层次性(构成系统的子系统和子子系统分别处于不同的地位)、相关性(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在一个组织当中,它的每个要素的性质和行为都将影响整个组织的性质和行为,这是因为组织内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而且组织作为一个整体是由各要素的有机结合而构成的。因此,在进行管理时就要考虑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考虑每个要素的变化对其它要素和整个组织的影响。

这种从全局或整体考虑问题的方法称之为系统观念。

5、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有五条:

(1)工作定额原理。泰罗认为,当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潜力非常大,工人们之所以“磨洋工”,是由于雇主和工人对工人一天究竟能做出多少工作心中无数,而且工人工资太低,多劳也不多得。为了挖掘工人们的劳动生产率的潜力,就要制定出有科学依据的工作量定额。即工人的工作定额可以通过调查研究的方法科学地加以确定。为此,首先应当进行时间和动作研究。

时间研究,就是研究人们在工作期间各种活动的时间构成,它包括工作日写实和测时。工作日写实是对工人在工作日内的工时消耗情况,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实地观察、记录和分析。通过工作日写实,可以比较准确地知道工人工时利用情况,找出时间浪费的原因,提出改进的技术组织措施。比如某位工人在工作时间内进行工作准备用了多长时间,干活用了多长时间,谈天用了多长时间,满足自然需求用了多长时间,停工待料用了多长时间,清洗机器用了多长时间等等,都可以通过工作日写实清楚地记录下来,然后加以分析,保留必要时间,去掉不必要的时间,从而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测时是以工序为对象,按操作步骤进行实地测量并研究工时消耗的方法。测时可以研究总结先进工人的操作经验,推广先进的操作方法,确定合理的工作结构,为制定工作定额提供参考。

动作研究,就是研究工人干活时动作的合理性,即研究工人在干活时,其身体各部位的动作,经过比较、分析之后,去掉多余的动作,改善必要的动作,从而减少人的疲劳,提高劳动生产率。泰罗进行了一项很有名的“搬运铁块”的实验。他在伯利桓钢铁公司发现工人干活十分卖力,但工作效率并不高。公司有75名搬运工,每个铁块重80多斤,距离为三十米。每人每天平均只能把12.5吨的铁块搬上火车。泰罗认真观察分析,计算出一个好的搬运工每天能搬运47吨而且不会危害健康。

(2)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原理。泰罗认为,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挑选一流的工人。第一流的工人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该工人的能力最适合做这种工作;另一方面是该工人必须愿意做这种工作。这就是说,人具有不同的天赋和才能,只要工作对一个人适合,而他又愿意努力去干,他就能成为第一流的工人。人的天赋与才能不同,身强力壮的人干体力活可能是第一流的,心灵手巧的人干精细活可能是第一流的。所以要根据人的能力和天赋把他们分配到相应的工作岗位上去。而且还要对他们进行培训,教会他们科学的工作方法,激发他们的劳动热情。

(3)标准化原理。是指工人在工作时使用规定的标准操作方法,而且工人所使用的是工具、机器、材料和所在工作现场环境等都应该达到标准化,以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过去工人的作业方法和使用工具只是根据自己或师傅的经验和习惯来确定的。泰罗认为,必须用科学的方法对工人的操作方法、使用的工具、设备的摆放和作业环境的布置等进行分析,消除各种不合理的因素,把最好的因素结合起来,形成最好的作业方式。

(4)差别计件工资付酬制。泰罗时期,工人磨洋工的现象特别突出,泰罗调查分析后认为:其原因主要是付酬制度不合理,计时工资不能体现按劳付酬;计件工资虽然表面上是按工人劳动的数量支付,但当工人的劳动强度增加、生产率提高时,雇主却降低计件报酬,促使工人们只要达到某个数量,就不再多干,个别人想要多干,周围人就会向他施加压力排挤他,迫使他向其他人看齐。泰罗提出了自己全新的看法,他认为,要在科学地制定劳动定额的前提下,采用差别计件工资制来鼓励工人完成或超额完成定额。如果工人完成或超额完成定额按比正常单价高出25%

计酬。不仅超额部分,而且定额内的部分也按此单价计酬。如果工人完不成定额,则按比正常单价低20%计酬。泰罗指出,这种工资制度会大大提高工人们的劳动积极性。雇主的支出虽然有所增加,但由于利润提高的幅度大于工资提高的幅度,所以对雇主也是有利的。

(5)计划和执行相分离原理。泰罗认为,应该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取代经验工作方法。在过去的管理中,大部分工作由工人来负责完成,管理当局只是告诉工人做什么,而不告诉工人怎么做。工人凭个人的习惯、经验来选择工艺和决定操作方法。工作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工人所采取的工作方法是否合理,所使用的工具是否规范,因此就需要一套科学的工作方法。泰罗认为,工人凭经验很难找到科学的工作方法,而且他们也没有时间研究这方面的问题。所以应该把计划同执行分离开来,计划由管理当局负责,执行由工长和工人负责,这样有助于采用科学的工作方法。管理当局(计划部门)的主要任务为:进行调查研究,为定额和操作

方法提供科学依据;制定有科学依据的定额和标准化操作方法、工具;拟订出计划并发布指示和命令;比较“标准”和“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控制。

6.法约尔一般管理的主要内容

(1)把管理职能同其他职能分开,区别了经营和管理的概念。

法约尔指出,无论企业规模大小,简单还是复杂,都存在六项经营活动:

技术活动:指生产、制造、加工等。

商业活动:指采购、销售、交换等。

安全活动:指财产和人员的保护。

会计活动:指货物盘点、资产负债表制作、成本核算、统计等。

管理活动: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2)明确了管理工作的五项职能。法约尔第一次提出了管理工作的五项职能,就是计划职能、组织职能、指挥职能、协调职能和控制职能。这五项基本职能,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

五项基本职能的提出,又使他获得了管理过程学派创始人的称呼。

计划职能:管理人员要尽可能准确预测企业未来的各种事态,确定企业的目标和完成目标的步骤,既要有长远的指导计划,也要有短期的行动计划。

组织职能:即确定执行工作任务和管理职能的机构,由管理机构进一步确定完成任务所必需的机器、物资和人员。

指挥职能:即对下属的活动给以指导,使企业的各项活动互相协调配合。管理人员要树立良好的榜样,全面了解企业职工的情况及职工与企业签订合同的情况。管理人员应与下属人员经常交往并进行考核,对不称职的应立即解雇。管理人员对组织结构也应经常加以审议,依据管理的需要随时进行调整和改组。

协调职能:协调企业各部门及各个员工的活动,指导他们走向一个共同的目标。

控制职能:确保实际工作与规定的计划、标准相符合。

(3)提出了管理的一般原则

法约尔总结了实际工作经验,在他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中首先提出了一般管理的十四条原则:

劳动分工:劳动专业化是各个机构和组织前进和发展的必要手段,专业化能减少每个工人所掌握的工作项目,也可以降低大规模生产的成本,使工人们的工作更有效率,劳动分工“是人类最伟大的进步”。

权力与责任:权力指下达命令的权利和强迫别人服从的力量,而责任则是随着权力而来得奖惩。责任是权力的孪生物,凡行使权力的地方,就应当建立相应的责任。

纪律:纪律的实质是员工必须遵守和尊重企业内部各方达成的协议。纪律是由领导者创造的。组织纪律的状况取决于领导者得到的状况,取决于领导者能否以身作则,赏罚分明。一个组织的成功不能没有纪律,离开了纪律,任何组织都不能兴旺发达。

统一指挥:无论什麽时候,一个下属应当只接受来自一位上级的命令。这是一条普遍的、永久性的规则。

统一领导:同一目标的组织活动,应当在一位管理者和一个计划的指导下进行。这是统一行动、协调力量和一致努力的必要条件。统一领导是通过建立完善的组织来实现的,而统一指挥则取决于领导者个人如何发挥作用。

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任何雇员个人或雇员群体的利益,不应当置于组织的整体利益之上。

个人报酬:对工作人员的劳动和服务必须付给公平的工资。

集中:指下级参与决策的程度。决策制定是集中还是分散,只是一个适当程度的问题,管理当局的任务是找到在每种情况下最适合的集中程度。

等级链:从最高层管理到最低层管理的直线职权代表了一个等级链,信息应当按等级链传递。但是,如果遵循等级链会导致信息传递的延迟,为了克服可能产生的信息延误现象,允许横向交流,条件是所有当事人同意和通知各自的上级。

秩序:凡事应当各有其位,人员和物料应该在适当的时候处在恰当的位置上。公平:管理者应当公平地对侍下级,以同样的原则和态度来处理问题。

人员的稳定:要想熟练的从事某项工作,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作保证。雇员的高流动率是低效率的,管理者应当提供有规则的人事计划,并保证有合适的人选接替职务的空缺。

首创精神:管理者不仅自己要有首创精神,还要尽可能地鼓励和发挥员工的首创精神,这对于整个企业来说将是一种巨大的推动力。因此,允许和支持职工发挥主动性实施计划将会调动他们的极大热情。

团结精神:鼓励团队精神,全体员工的和谐与团结是企业发展的巨大公里。因此,管理者要尽一切可能,保持和巩固员工的团结。

7.梅奥的人群关系理论的内容主要有下面几点:

第一、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科学管理的基础是把人当成“经济人”,认为金钱是刺激人们工作积极性的惟一动力。梅奥则认为,工人是“社会人”。影响人们生产积极性的因素,除了物质方面的以外,还有社会和心理方面的,如他们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安全感、归属感、受人尊敬等等。

第二、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和“正式组织”是相对应的概念。正式组织是为了实现企业目标所规定的企业成员之间职责范围的一种结构。古典管理理论仅注意正式组织的问题,诸如组织结构、职权划分、规章制度等等。梅奥则认为,人是社会动物,在企业的共同工作当中,人们必然相互发生关系,这就是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形成的原因很多,有地理位置关系、兴趣爱好关系、亲戚朋友关系、工作关系等等。这种非正式组织确实存在,它在某种程度上左右着其成员的行为。梅奥认为,在正式组织中,以效率逻辑为其行动标准,为提高效率,企业各成员之间保持着形式上的协作。在非正式组织中,以感情逻辑为其行动的标准,这是出于某种感情而采取行动的一种逻辑。

一般说来,管理人员的逻辑多为效率逻辑,而感情逻辑可以认为

是工人的逻辑。梅奥还认为,非正式组织对企业来说有利有弊。

它的缺点是可能集体抵制上级的政策或目标,强迫组织内部的一致性,从而限制了部分人的自由和限制产量等。它的优点是,使个人有表达思想的机会,能提高士气,可以促进人员的稳定,有利于沟通,有利于提高工人们的自信心,能减少紧张感觉,在工作中能够使人感到温暖,扩大协作程度,减少厌烦感等。梅奥指出,作为管理者的一方,要充分认识到非正式组织的作用,注意在正式组织的效率逻辑与非正式组织的感情逻辑之间搞好平衡,以便使管理人员之间、工人与工人之间、管理人员与工人之间搞好协作,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作用,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三、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梅奥认为,提高生产效率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工人的满足度,即要力争使职工在安全方面、归属感方面、友谊方面的需求得到满足,而对此的需求是因人而异的,这主要取决于两方面因素:一是职工的个人情况。包括由于不同的经历、不同的家庭生活和不同的社会生活所形成的不同的态度;二是工作场所情况。

包括职工相互之间,职工与领导之间的人群关系好坏。梅奥认为,职工的满足度越高,其士气也就越高,从而生产效率也就越高,作为一个管理人员应该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不但要考虑职工的物质需求,还应该考虑职工的精神需求。

8.巴纳德组织理论的主要内容

组织是一个合作系统。巴纳德认为组织是由具有相互作用的社会关系的人们组成的,管理者的主要作用是在沟通和激励下级方面尽最大努力。在巴纳德看来,组织成功主要取决于获得员工的合作。他还指出,成功取决于员工和组织与之打交道的外部机构保持良好关系。基于组织依赖于投资者、供应商、顾客和其他外部机构的认识,巴纳德引入了管理者必须审视环境,然后调整组织以保持与环境的平衡状态的思想。不管一个组织的生产多么有效率,如果管理当局不能确保材料和资源的连续投入,或不能为其产出找到市场,则组织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组织存在要有三个基本条件:

(1)明确的目标。首先,一个组织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否则协作就无从发生。其次,组织不仅应当有目标,而且目标必须为组织的成员所理解和接受,倘若组织的目标不能为组织成员所理解和接受,也就无法统一行动和决策。再次,对于组织目标的理解可以分为协作性理解和个人性理解。协作性理解是指组织成员站在组织利益立场上客观地理解组织目标。个人性理解是组织成员站在个人立场上主观地理解组织目标。这两种理解往往是矛盾的。

(2)协作的意愿。协作意愿是指组织成员对组织目标做出贡献的意愿。某人有协作意愿,意味着实行自我克制,交出个人行为的控制权,让组织进行控制。若无协作意愿,组织目标将无法达成。组织内部个人协作意愿强度的差异性很大,有的人强烈,有的人一般,有的人较弱,对于同一个人,其协作意愿的强度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时间和外界条件的变化经常地变化着。因此组织内持有强烈协作意愿的人数与持有较弱协作意愿的人数也是经常变动的。组织内协作意愿的总和是不稳定的。

(3)良好的沟通。组织的共同目标和个人的协作意愿只有通过意见交流将两者联系和统一起来才具有意义和效果。有组织目标而无良好的沟通,将无法统一和协调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所采取的合理行动。因此良好的沟通是组织内一切活动的基础。

组织效力与组织效率原则:

所谓组织效力是指组织实现其目标的能力或程度。一个组织协作得很有效,它的组织目标就能实现,这个组织就是有效力的。若一个组织无法实现其目标,这个组织就是无效力的,组织本身也必然瓦解。因此组织具有较高的效力是组织存在的必要前提。组织是否有效力是随组织环境以及其适应环境能力而定的。 所谓组织效率是指组织在实现其目标的过程中满足其成员个人目标的能力和程度。一个组织若不能满足其成员的个人目标,就不可以使其成员具有协作意愿和做出实现组织目标所必须的贡献,他们就会不支持或退出该组织,从而使组织的目标无法实现,使组

织瓦解。所以组织效率就是组织的生存能力。一个组织要实现其目标,必须提供充分诱因满足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

权威接受论:

巴纳德关于权威的富于启发性的思想同样是重要的。他所处的时代,占统治地位的或权威的传统观点是,下级必须严格服从上级的权力,这种权力首先在最高层建立起来,然后自上而下贯穿于整个组织。按照传统的观点,管理者权威的最终来源是组织赖以建立的社会制度。巴纳德提出一个相反的观点,他认为权威来自下面而不是上面。管理者权威的大小和指挥权力的有无,取决于下级员工接受其命令的程度。权威来自于下级接受它的意愿,没有本身就代表着权威的人,有的只是他的权威被承认的人。如果一个雇员不服从上级的命令,这种不服从是对权威的拒绝。当然,上级能够惩罚那些不照他命令去做的下级,但是,上级的命令没有被照办这件事已经发生了。

9.一、行为科学学派

科学发展到20世纪,学科越分越细,学科之间的联系也更加广泛,因而相继出现了不少边缘学科,在此基础上,科学家们开始考虑如何利用有关的各种科学知识来研究人的行为。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召开了一次有哲学家、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生物学家和社会学家等参加的跨学科的科学会议,讨论了应用现代科学知识来研究人类行为的一般理论。会议给这门综合性学科定名为“行为科学”。

行为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规律的科学。资本主义管理学家试图通过对行为科学的研究,掌握人们行为的规律,找出对待工人、职员的新手法和提高工作效率的新途径。该学派的代表人物很多,像马斯洛,赫次伯格,麦格雷戈等等。该学派认为管理是经由他人达到组织的目标,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对人的管理,所以要研究人、尊重人、关心人,满足人的需要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并创造一种能使员工充分发挥力量的工作环境,在此基础上指导他们的工作。行为科学的特点是:

1.从单纯强调感情的因素、搞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转向探索人类行为的规律,提倡善于用人,进行人力资源的开发。

2.强调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一致性。认为调动积极性必须从个人因素和组织因素两方面着手,使组织目标包含更多的个人目标,不仅改进工作的外部条件,更重要的是改进工作设计,从工作本身满足人的需要。

3.认为传统的组织结构和关系容易造成紧张气氛,对组织各层员工均有不利的影响。主张在企业中恢复人的尊严,实行民主管理,改变上下级之间的关系,由命令服从变为支持帮助,由监督变为引导,实行员工的自主自治。

二、管理科学学派

管理科学学派又称数理学派,它与泰勒科学管理理论属于同一思想体系,但不是简单的延续,而是在它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其代表人物为美国的伯法等人。管理科学学派将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应用到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形成了许多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技术,使管理工作的科学性达到了新的高度。

管理科学学派有以下特点:

1.他们力求减少决策的个人艺术成分。依靠建立一套决策程序和数学模型以增加决策的科学性。他们将众多方案中的各种变数或因素加以数量化,利用数学工具建立数量模型研究各变数和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寻求一个用数量表示的最优化答案。决策的过程就是建立和运用数学模型的过程。

2.各种可行的方案均是以经济效果作为评价的依据。例如成本、总收入和投资利润率等。

3.广泛的使用电子计算机。现代企业管理中影响某一事物的因素错综复杂,建立模型后,计算任务极为繁重,依靠传统的计算方法获得结果往往需要若干年时间,致使计算结果无法用于企业管理。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大大提高了运算的速度,使数学模型应用于企业和组织成为可能。

三、决策理论学派

决策理论学派是以统计学和行为科学为基础的。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许多运筹学家、统计学家、计算机专家和行为科学家都力图在管理领域寻找一套科学的决策方法,以便对复杂的多方案问题进行明确的、合理的、迅速的选择。随着这方面研究工作的进展,决策理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在这个学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是美国的赫伯特。西蒙教授。他长期讲授计算机和心理学等课程,还从事过经济计量学的研究。由于他在决策理论研究中作出了重要贡献,1978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观点如下:

1.管理就是决策。传统观点认为,决策是高层管理人员的事,是用来解决经济管理中的发展目标和经营方针等重大问题的。西蒙等人认为,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都是决策的过程。确定目标、制定计划、选择方案,是经营目标及其计划决策;机构设计,生产单位组织,权限分配,是组织决策;计划执行情况检查,在制品控制及控制手段的选择,是控制决策。决策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所以管理就是决策。

2.管理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程序性决策即按既定的程序所进行的决策。对于经常发生的需要决策的问题,往往可制定一个例行程序,凡遇到这一类问题,就按照既定程序进行决策,当问题的涉及面广,又是新发生的,非结构性的,或者问题极为重要而复杂,没有例行程序可以遵循,就要进行特殊处理。对这类问题的解决就称为非程序性决策。

3.建立制定决策的人机系统。由于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它对管理工作和组织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使得程序化决策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许多非程序化决策已进入了程序化决策的领域。从而导致了企业中决策的重大改革。由于组织本身就是一个由决策者个人所组成的系统,现代组织又引入自动化技术,就变成了一个由人与计算机所共同组成的结合体。组织设计的任务就是要建立这种制定决策的人——机系统。

四、权变理论学派

权变理论是一种较新的管理思想,代表人物是英国的五德沃德等人。五德沃德的代表作为《工业组织:理论和实践》。权变理论认为,组织和组织成员的行为是复杂的,不断变化的。环境的复杂性给有效的管理带来困难,以前各种管理理论适用的范围十分有限,例外的情况越来越多。因此,管理方式或方法应随着情况的不同而改变,要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把情况进行分类,建立模式,选择适当的管理方法。

选择管理方法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组织的规模。组织中人的数量是影响管理的最主要因素,因为随着人数的增多,所需要协调的工作量就加大。当一个组织规模发展了之后,就应发展更加正规的、高级的协调技术。

2.管理者位置的高低影响所应采用的管理方式。比如,所有的管理者都要制定计划,但高层管理者和底层管理者制定的计划种类就不相同。

3.管理者的位置权力。所有的管理者都需要位置权力,但不同的管理位置所需要的权力有所差别。生产科长与劳资科长就应当有不同的位置权力,

4.管理者能力的差别。由于管理者所受教育、家庭环境、个人经历与性格等方面的不同,造成了管理者之间的差别,这些差别直接影响到管理效果的差别。

5.不确定的环境因素。管理过程始终受到组织外部因素的影响。比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技术等方面的变化,对管理者的管理方式都可能产生不同的影响。

五、经验主义学派

经验主义学派又称案例学派,代表人物有戴尔,代表作《伟大的组织者》;德鲁克,代表作《有效的管理者》。

经验主义学派的主要观点是:

1.古典管理理论和行为科学都不能完全适应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企业管理理论应从企业的实际出发,以大企业的管理经验为主要研究对象,加以概况和理论化,向企业管理人员提供实际的建议。

2.不必企图确定一些原则,只要通过案例研究企业管理人员的成功经验和他们解决实践问题的方法,便可以在相仿情况下进行有效管理。但是,未来肯定不同于过去,过去的具体经验,未必能沿用于解决未来的问题。对过去经验的研究,如果不是从根本上搞清事物的起因,那是不可靠的,甚至是危险的。因此,只有以探求基本规律为目的去总结经验,才有助于某些管理原则的提出和论证。

第二章道德与社会责任

一、单选题

1、认为决策要完全依据其后果或结果做出的观点是()。

A、功利观

B、权利观

C、公平观

D、综合观

2、如果一个人做周围所期望的事,他正处于道德发展的()层

次。

A、前惯例

B、惯例

C、原则

3、用来度量人们在多大程度上是自己命运的主宰的概念是()。

A、自我强度

B、控制中心

C、强化中心

4、如果一个企业仅仅履行了经济上和法律上的义务,我们就说该

企业履行了它的()

A、社会责任

B、社会义务

C、社会反应

5、为了提高员工的道德修养,组织的高层管理者应特别重视()。

A、新员工招聘B、建立明确可行的工作目标

C、定期的道德教育D、以上都是

6、克制冲动并遵守内心信念的可能性最大的人是()的人。

A、自我强度高B、自我强度低

C、具有内在控制中心D、具有外在控制中心7、大多数经验表明,企业的伦理经营和长期效益之间有()关系。

A、正相关B、负相关C、不相关

二、多选题

1、关于影响伦理的结构变量,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正式的规章制度会减少伦理行为的产生

B、在仅根据手段来评估绩效的地方,伦理标准会降低

C、管理者的行为是个人的事情,对企业的管理伦理没有影响

D、压力越大,越可能降低伦理标准

2、下面()不是人本管理的观点。

A、职工是企业的主体

B、人是“经济人”,所以只要给予足够的物质刺激,就能让他为企业卖力

C、职工参与是有效管理的关键

D、服务于人是管理的根本目的

E、组织中存在非正式组织,对此管理者要给以压制。

答案

一、ABBBDAA

二、 1.ABC 2.BE

第三章全球化管理

一、单项选择

1.在国际化经营的高速发展阶段,()成为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主导方式。

A、进出口贸易B、国际间接投资

C、对外直接投资

2、当一个企业拥有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时,()将成为国际

化经营的主要方式。

A、出口

B、非股权安排

C、直接投资

3、由于国际经营环境受不同层次、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设立

评价指标时要有()。

A、目的性

B、系统性

C、客观性

4、当全球一体化的压力低、当地反应化的压力高时,跨国企业将

采取()的竞争策略。

A、多国模式

B、国际模式

C、跨国模式

D、全球模式

5、企业经营国际化,若信息资源过度转移,会导致()。

A、技术空洞化

B、本国就业不足

C、文化摩擦

D、贸易摩擦

6、20世纪60年代日本产品进军美国市场前,先在澳大利亚进行

产品销售试验,以便积累经验。后来在美国销售成功后,发

现两地的销售情况差不多,以后就再也未曾采用这一做法。

这一情况说明:()。

A、试销做法过于谨慎,多此一举。

B、试销做法代价太大,不宜多用

C、不做调查即跨国经营虽然冒失,但可在实际中纠偏而取得

成功

D、做销售试验应直接到目标市场国去做,以便取得第一手资

料和数据。

二、多项选择

1、从战略的角度讲,企业进行跨国经营可以达到哪些效果,以提

高竞争优势()。

A、转移特殊竞争力

B、获得区位经济效益

C、更好满足客户需求

D、形成最佳经验曲线

2、形成管理外部环境中政治环境的因素包括有()。

A、国家的法律

B、社会舆论

C、政府机构

D、价值观念

答案

一、C ABAAD

二、1、ABC 2、AC

第四章信息与信息化管理

一、单选题

1、下列不属于有形成本的是()。

A、购买计算机

B、厂房

C、系统维护和升级

D、公司信誉的降低

2、下列不属于有形收益的是()。

A、信息获取能力的提高

B、销售额的上升

C、存货成本的下降

D、可度量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3、()是考察系统的技术能力的第一步。

A、系统调查

B、系统设计

C、系统实施

D、系统分析

4、()是对及时信息的首要要求。

A、例外报告

B、时间敏感性

C、频繁性

5、信息技术可以透过以下()方面来提高公司的绩效。

A、商业过程的改进

B、个人生产力和决策过程的提高

C、取得行业内的竞争优势

D、ABC

6、下列()不是ERP项目实施小组的主要工作。

A、审定项目目标、范围及评价考核标准

B、制定项目计划,保证计划的实现

C、提交各阶段的工作成果报告

7、旨在解决信息的可靠性问题的信息加工过程是()。

A、鉴别

B、筛选

C、激活

二、多选

1、作为沟通的媒介,信息技术对协调过程的功能具有很大的影响,

这些影响在以下哪些领域里能够很明显的看到()。

A、缩减沟通的隔阂

B、时间差异也大大缩减

C、组织内信息能够更好的保存

D、供部分用户享用

答案

一、D ABBDBA

二、A BC

第五章决策与决策方法

一、单选

1、通常用来指导组织战术决策的目标是()。

A、长期目标

B、中期目标

C、短期目标

《教育管理学》试题

湖南女子学院2014 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教育管理学》课程考试(查)试卷(A) 出卷教师:邵汉清教研室主任(签字):系部主任(签字): 考试方式:开卷考试规定时间:120 分钟适用班级:12级学前教育(专) 试卷份数:40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 分,共24 分) 1、教学管理 2、教育决策 3、教育价值观 4、教育管理现代化 5、教育计划 6、校本培训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简述古典管理理论在教育管理领域的不足之处。 2、教育管理与企业管理有什么异同? 3、简析教育管理体制中专家统治制的优缺点。 4、简述学校聘任制管理的基本原则。 5、简述课程管理的基本内容。 三、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如何理解“中小学校长负责制”的内涵? 四、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2分,共12分) 以下是我国小学生守则的两个版本,请运用教育管理学知识予以判断分析,你认同那个版本?为什么? 版本一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 2、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 3、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有益的活动。 4、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锻炼身体,讲究卫生。 5、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生活习惯文明健康。 6、积极参加劳动,勤俭朴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7、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 8、热爱集体,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关心他人。 9、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

10、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活环境。 版本二 1、尊敬国旗,会唱国歌,升国旗肃立,敬礼规范。 2、尊敬师长,友爱同学,不欺弱小,礼貌用语。 3、遵守校规校纪,按时到校,有事先请假,不无故缺课。 4、勤奋学习,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做好预复习。 5、热爱科学,开动脑筋,敢于提问,乐于探究。 6、诚实守信,不说谎话,勇敢坚强,不怕困难。 7、珍爱生命,注意安全,坚持锻炼,讲究卫生,服装整洁。 8、关心集体利益,参加社会实践,热心公益,遵守公共秩序。 9、保护环境,节约用水,爱惜粮食,勤俭朴实。 10、热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 被否定的作文批改法 我是某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教研员,常下小学对学校进行常规检查。当翻开某班的习作练习本时,我发现前面的几篇作文,学生在老师批改后(主要是提出修改建议)又练习了一次,效果非常好。后面的几篇作文,不知什么原因,学生没有坚持下去。我正在惋惜,该班的语文老师解释道:“学校领导认为这样做有凑作文篇数的嫌疑,便规定不准这样来安排习作。”稍后我与该校分管教学的领导谈及此事,这位领导说:“个别老师对重写的作文只写了几个字的评语,但也要算一篇大作文。为了防止老师‘偷工减料’,便杜绝了此类做法。这样做没有别的意思,只是为了好管理。”据我事后了解,这所学校在教师工作量的考评中有明确规定,每学期要批改一定数量的学生习作。 请你结合教育管理学的有关理论来分析校方这一做法。

《学校管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学校管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学校管理学》模拟试题(第1套) 一、判断题(15分,每题1分) 答案 1、错 2、对 3、错 4、对 5、对 6、对 7、错 8、对9、错10、错11、对12、错13、对14、错15、错 1、管理起源于工业时代。 2、现代社会的每个主要问题,分析到最后,总就是一个管理的问题。 3、因为校长就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所以学校一切事务都必须由校长决定。 4、校园文化的构成,包括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等部分。 5、学校公共关系工作的目标就是塑造学校形象。 6、学校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就是社会组织——学校。 7、以“个体需要模式”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就就是要满足教师的需要。 8、对教师实行“开发管理”,就是学校育人功能的一种表现形式。 9、教师应该努力消除教学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 10、学校德育管理的根本目的,就就是通过建立与健全各

项规章制度,以规范学生的行为。 11、“惩罚也就是一种教育”的观点就是对的,因为通过“惩罚”的教育,可以让学生体验与学会承担造成过失的责任。 12、学校总务工作的主要任务与宗旨就就是要管好学校的仪器设备。 13、服务劳动同生产劳动一样,能够创造价值与使用价值。 14、建立奖惩制度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除总务工作人员的消极怠工现象。 15、学校管理的效益取决于投入量的大小,投入越大,效益越好。 二、多项选择题(20分,每题4分)答案 1、abde 2、acde 3、abd 4、abd 5、abce 1、管理就就是_____。 a.一种职能的运转;b.一种用人的技巧;c.一种对错误的惩罚; d.一种系统的优化;e.一种决策的制定。 2、学校创建特色的基本模式,有_____。 a.目标优化模式b.榜样示范模式 c.内容优化模式 d.方法优化模式e.管理优化模式

学校管理学试题及答案B

山东师范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教育学专业 (专科、专升本、高起本)科《学校管理学》课程 复习题B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梅奥、罗特利斯伯格等人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管理理论就是 ( ) A、科学管理理论 B、决策科学理论 C、人际关系理论 D、科层组织理论 2、管理具有非政治性与政治性特征。管理的政治性就是指( ) A、管理与生产力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属性 B、管理与生产关系与政治制度相联系的属性 C、管理与社会基本矛盾相联系的属性 D、管理与社会文化相联系的属性 3、一般认为,达顿与斯奈登出版的《美国公共教育管理》一书,就是学校管理学正式诞生的标 志。其出版时间就是( ) A、1876年 B、1892年 C、1908年 D、1910年 4、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规定:高等学校党组织要充 分发挥在学校改革发展中的 A、政治核心作用 B、保证监督作用 C、模范带头作用 D、领导核心作用 5、、科层制组织理论的提出者就是德国社会学家( ) A、施泰因 B、韦伯 C、法约尔 D、西蒙 6、运用科学管理理论研究教育管理问题的代表性著作就是卡伯利在1916年出版的() A、《公立学校的行政》 B、《学校行政原理》 C、《公共教育的管理》 D《学校科学管理》 7.新中国成立初期,大、中、小学校的内部管理一般实行( ) A、校务委员会制 B、校长责任制 C、校长分工负责制 D、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 制 8、学校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保障教职工参与管理学校,使教职工 充分行使民主权利并直接参与学校管理活动。这就是学校管理的 A、广泛性原则 B、大众化原则 C、科学性原则 D、民主性原则 9、学校管理过程中,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提高其思想觉悟与道德水准,自觉为实现学校 的整体目标而辛勤工作。这就是学校管理的() A、思想教育方法 B、行政方法 C、经济方法 D、法律方法

学校管理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学校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学校管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2009-05-07 21:45 《学校管理学》模拟试题(第1套) 一、判断题(15分,每题1分)答案 1.错 2.对 3.错 4.对 5.对 6.对 7.错 8.对 9.错 10.错 11.对 12.错 13.对 14.错 15.错 1、管理起源于工业时代。 2、现代社会的每个主要问题,分析到最后,总是一个管理的问题。 3、因为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所以学校一切事务都必须由校长决定。 4、校园文化的构成,包括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等部分。 5、学校公共关系工作的目标是塑造学校形象。 6、学校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社会组织——学校。 7、以“个体需要模式”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就是要满足教师的需要。 8、对教师实行“开发管理”,是学校育人功能的一种表现形式。 9、教师应该努力消除教学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 10、学校德育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规范学生的行为。 11、“惩罚也是一种教育”的观点是对的,因为通过“惩罚”的教育,可以让学生体验和学会承担造成过失的责任。 12、学校总务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宗旨就是要管好学校的仪器设备。 13、服务劳动同生产劳动一样,能够创造价值和使用价值。 14、建立奖惩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总务工作人员的消极怠工现象。 15、学校管理的效益取决于投入量的大小,投入越大,效益越好。 二、多项选择题(20分,每题4分)答案

1、管理就是_____。a.一种职能的运转;b.一种用人的技巧;c.一种对错误的惩罚;d.一种系统的优化;e.一种决策的制定。 2、学校创建特色的基本模式,有_____。a.目标优化模式b.榜样示范模式c.内容优化模式d.方法优化模式 e.管理优化模式3、校园文化的形成过程,是_____。a.一种对原有文化的传承与改造的过程。b.一种由文化主体不断创造、承载和发展的过程。 c.一种不断获得上级表扬和肯定的过程。d.一种对文化构成要素进行充分整合的过程。4、学校总务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宗旨包括_____等。a.为教学服务b.为师生服务c.搞好校园的清洁卫生d.保障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运作5、学校管理效益具有_____等特点。a.迟效性b.长效性c.模糊性d.间接性e.多效性 三、概念题(20分,每个4分)答案问题答案1 就是“用人以治事”——通过一个人或更多的人去指挥、协调他人或群体的活动,以更高的效率和质量追求实现组织或工作的目标。2 是指按照学校办学目标的要求,将学校的职务、岗位、人员进行科学组合,形成结构合理、责权清楚的协作系统。3 是一所学校在长期教育实践中,遵循教育规律,发挥本校优势,选准突破口,以点带面,实行整体优化,逐步形成一种独特的、优质的、稳定的办学风格和样式。4 是以一定的价值观为基础和中介,以学校主流文化的要求为核心,通过整合教师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和行为特征,从而激发教师积极性的管理模式。5 是指不但没有躯体疾病和生理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道德。1、管理 2、学校组织机构 3、学校特色 4、文化整合模式 5、健康四、简述题(15分,每题5分)答案要点问题答案1 (1)、包括教师与学生两个群体;(2)、a.学生的本质特征:无论在其生物属性方面还是在其社会属性方面,都具有发展的不完整性和不成熟性,是一个正在发育、发展着的未成年人群体。b.教师的本质特征:其身份特征是从事“教书育人”活动的专业工作者;在学校管理系统中,他们则充当着互为“主客体”的角色——既是接受管理的客体,又是对学生实施管理的主体。2 a、引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加强德育科研,科研促教)b、德育过程追求“针灸效应”(把握准确度、深度和力度)c、工作过程追求良性互动(师生之间产生共鸣而不是制造逆反)3 a、是一种对原有文化的传承与改造的过程;b、是一种由文化主体不断创造、承载和发展的过程;c、是一种不断获得上级表扬和肯定的过程;d、是一种对文化构成要素进行充分整合的过程。1、学校管理系统中的“人”包括哪些群体他们各具什么本质特征2、简述在德育过程中怎样能够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佳的效果和最大的效益。3、简述校园文化形成过程的基本特征。五、论述题:试论几种不同的效益观对学校管理实践和效益评价会产生怎样的影响。(30分)答案要点1、功利主义效益观功利主义效益观,强调教育的社会属性,把教育单纯看作是服务社会的工具,忽视了儿童的个性发展。以这样的效益观评价学校的管理效益,必然导致学校管理实践走向无视人的个性存在,甚至压抑人的个性发展的方向。2、极端功利主义效益观这种价值取向片面理解“社会需要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社会需求,将办学目标片面地建立在“向高一级学校输送学生”的基础上,导致办学实践仅仅着眼于“升学率”,导致教育、教学行为仅仅着眼于学生的分数。建立在这种价值取向基础之上的管理效益观,便将学校管理导向“应试教育”的方向发展。其实质,是以所谓的“满足社会需求”取代了人自身的发展需要,以表面的社会价值取向掩盖着危害社会利益的本质。3、人本主义效益观这种效益观将教育的价值取向建立在促进儿童个性才能发展的基础上,以促进个体发展为学校管理目标,它在还原

教育管理学试题库考试

教育管理学试题库考试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管理教育管理者运用一定的管理原理与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引导组织教育人员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活动。 2、教育管理体制是教育领域中关于机构的设置、隶属关系以及权限划分等方面的制度。 3、使教职员工和学生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是现代教育管理的核心;为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发展服务是教育管理的根本目的。 4、权变性原则教育管理活动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和采取不同的措施、方法,实行动态调节,使教育管理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 教育决策是指教育部门的领导为实现教育目标,通过使用专家智囊,在运用科学方法充分分析的基础上,从若干预选方案中选择满意方案的过程。 5、教育评价是依据教育目标和教育理念,在系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教育过程及其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教育活动。 6、教育法规是有关教育方面的法令、条例、规则、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7、教学管理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根据教学规律和特点,运用现代科学管理原理和方法学校对教学工作的全面管理。 8、德育管理就是根据学校德育的目标和任务以及学校教育和学校管理的总体要求,提出学校德育管理目标,建立德育管理机构,建设德育工作队伍,制定德育管理制度,并通过德育实施过程的组织协调和对德育工作的质量评估来确保学校德育目标的实现和德育任务的完成。 9、办学理念是校长办学主题思想的概括,是指学校依据一定的主题教育思想,遵循教育方针,结合本校实际而形成的对自己学校的办学模式、育人目标、育人途径、育人方式系列办学治校育人的根本问题的指导思想。 10、教育领导就是教育领导者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和承担自己应付的责任,并为下属提供优质服务,从而促使下属组织及成员实现教育目标或教育任务的过程。 11、教育决策是指教育部门的领导为实现教育目标,通过使用专家智囊,在运用科学方法充分分析的基础上,从若干预选方案中选择满意方案的过程。 12、教育领导艺术是指建立在一定知识、经验基础上的非规范化的令人信服的领导技能。 13、校本培训是一种由学校自行策划、自行组织、自行实施、自行考核的教师培训模式,其核心是培训的自主化和个性化,即培训完全服务于本校的实际需要,培训内容和形式完全根据本校及本校教师的特点来编制设定,培训者基本上由本校的教师来担任。 二、单项选择 1、教育管理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标志:(美)佩恩《学校行政》1875年,(美)达顿、斯奈登《美国的教育行政》1908年] 2、《学记》:历史上最早的教育管理文献之一,全文仅1200余字,但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管理思想。如主张从中央到地方按行政建制办学——“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教学活动安排多样化——“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即有课堂授课也有自习和课外活动;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教学要“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文教政策:“崇儒兴学、兼用佛道”; 教育管理体制:实行中央和地方分级管理(中央设立“国子监”专门负责管理教育事业,中央官学由国子监祭酒负责,地方官学由地方官长史领导); 教学管理制度:已相当完善,从入学到毕业几乎都有制度化的规定。(如中央官学规定,14岁到19岁开始入学;每年举行旬考、岁考和毕业考;每年有旬假和长假等放假形式;对教师实

《学校管理学》模拟试卷试题答案.docx

《学校管理学》模拟试题(第 1 套) 一、判断题(15 分,每题 1 分)答案 1.错 2.对 3.错 4.对 5.对 6.对 7. 错 8.对 9.错10. 错11. 对 12. 错13. 对 14. 错15. 错 1、管理起源于工业时代。 2、现代社会的每个主要问题,分析到最后,总是一个管理的问题。 3、因为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所以学校一切事务都必须由校长决定。 4、校园文化的构成,包括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等部分。 5、学校公共关系工作的目标是塑造学校形象。 6、学校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社会组织——学校。 7、以“个体需要模式”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就是要满足教师的需要。 8、对教师实行“开发管理”,是学校育人功能的一种表现形式。 9、教师应该努力消除教学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 10、学校德育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规范学生的行为。 11 、“惩罚也是一种教育”的观点是对的,因为通过“惩罚”的教育,可以让学生体验和学会承担造成过失的责任。 12、学校总务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宗旨就是要管好学校的仪器设备。 13、服务劳动同生产劳动一样,能够创造价值和使用价值。 14、建立奖惩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总务工作人员的消极怠工现象。 15、学校管理的效益取决于投入量的大小,投入越大,效益越好。 二、多项选择题( 20 分,每题 4 分)答案 1.abde 2.acde 3.abd 4.abd 5.abce 1、管理就是_____。 a.一种职能的运转;b.一种用人的技巧;c.一种对错误的惩罚; d.一种系统的优化;e.一种决策的制定。 2、学校创建特色的基本模式,有_____。 a.目标优化模式b.榜样示范模式c.内容优化模式 d.方法优化模式e.管理优化模式 3、校园文化的形成过程,是_____。 a.一种对原有文化的传承与改造的过程。 b.一种由文化主体不断创造、承载和发展的过程。 c.一种不断获得上级表扬和肯定的过程。 d.一种对文化构成要素进行充分整合的过程。 4、学校总务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宗旨包括_____等。 a.为教学服务b.为师生服务 c.搞好校园的清洁卫生d.保障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运作 5、学校管理效益具有_____等特点。 a.迟效性b.长效性c.模糊性d.间接性e.多效性 三、概念题(20 分,每个 4 分)答案 问题答案 1就是“用人以治事”——通过一个人或更多的人去指挥、协调他人或群体的活动,以更高的效率和质 量追求实现组织或工作的目标。 2是指按照学校办学目标的要求,将学校的职务、岗位、人员进行科学组合,形成结构合理、责权清楚的 协作系统。

教育管理学试题库

教育管理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管理教育管理者运用一定的管理原理与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引导组织教育人员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活动。 2、教育管理体制是教育领域中关于机构的设置、隶属关系以及权限划分等方面的制度。 3、使教职员工和学生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是现代教育管理的核心;为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发展服务是教育管理的根本目的。 4、权变性原则教育管理活动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和采取不同的措施、方法,实行动态调节,使教育管理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 教育决策是指教育部门的领导为实现教育目标,通过使用专家智囊,在运用科学方法充分分析的基础上,从若干预选方案中选择满意方案的过程。 5、教育评价是依据教育目标和教育理念,在系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教育过程及其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教育活动。 6、教育法规是有关教育方面的法令、条例、规则、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7、教学管理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根据教学规律和特点,运用现代科学管理原理和方法学校对教学工作的全面管理。 8、德育管理就是根据学校德育的目标和任务以及学校教育和学校管理的总体要求,提出学校德育管理目标,建立德育管理机构,建设德育工作队伍,制定德育管理制度,并通过德育实施过程的组织协调和对德育工作的质量评估来确保学校德育目标的实现和德育任务的完

成。 9、办学理念是校长办学主题思想的概括,是指学校依据一定的主题教育思想,遵循教育方针,结合本校实际而形成的对自己学校的办学模式、育人目标、育人途径、育人方式系列办学治校育人的根本问题的指导思想。 10、教育领导就是教育领导者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和承担自己应付的责任,并为下属提供优质服务,从而促使下属组织及成员实现教育目标或教育任务的过程。 11、教育决策是指教育部门的领导为实现教育目标,通过使用专家智囊,在运用科学方法充分分析的基础上,从若干预选方案中选择满意方案的过程。 12、教育领导艺术是指建立在一定知识、经验基础上的非规范化的令人信服的领导技能。 13、校本培训是一种由学校自行策划、自行组织、自行实施、自行考核的教师培训模式,其核心是培训的自主化和个性化,即培训完全服务于本校的实际需要,培训内容和形式完全根据本校及本校教师的特点来编制设定,培训者基本上由本校的教师来担任。 二、单项选择 1、教育管理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标志:(美)佩恩《学校行政》1875年,(美)达顿、斯奈登《美国的教育行政》1908年] 2、《学记》:历史上最早的教育管理文献之一,全文仅1200余字,但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管理思想。如主张从中央到地方按行政

学校管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

学校管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 1.什么是学校管理? 答:学校管理就是通过指挥、协调一定的机构和人员,使学校按教育规律正常运转,使其不断获得发展和提高的过程。 2.为什么要研究学校管理? 答:(1)研究学校管理是时代对校长提出的要求。 (2)教师队伍的现状要求校长研究学校管理 (3)在教育大环境下,为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校长需要研究学校管理 (4)能使校长更适应工作职责的要求。 (5)能促进校长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理论的指导作用,能提高校长的工作效率。 (6)使校长能立足本地、本学校实际,积极探索学校管理规律,提高工作能力。 (7)能尽快提高校长理论修养、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 3.学校管理历史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1)经验管理 (2)行政管理 (3)科学管理 4.什么是管理幅度?管理幅度与组织层次、工作效率有何关系? (1)答:管理幅度是一个管理者能够有效管理多少人数。 (2)答:管理幅度决定着一所学校要设置多少管理层次,配备多少管理人员。管理幅度越宽,组织层次越少,信息沟通相应就畅通,效率也越高。但管理幅度过宽也会造成无法有效管理的问题。随着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学校组织机构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加宽管理幅度,减少管理层次,以增加学校管理工作的灵活性和加速学校决策过程。 5.什么是学校组织机构?谈谈你校的学校组织机构的基本情况? 答:学校组织机构是指为完成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目标而将学校各个部门按一定形式组合而成

的整体。 答:主要从学校组织机构在设置的基本形式、职能的发挥、优点与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方向等方面谈。 6.学校组织结构有哪些职能? 答:(1)实现目标。 (2)组织资源。 (3)指导工作。 (4)沟通信息。 (5)协调关系。 (6)激励员工。 7.学校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是什么? 答:学校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是计划、决策、组织、控制和评价。 8.学校的管理目标在管理中有什么作用? 答:(1)导向作用。能为学校管理活动指明工作方向,确保学校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律。 (2)激励作用。由于目标管理注重全员参与和自我管理,这一做法切合教师的特点,因此能够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3)控制作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可以自觉调控和规范自己的工作行为,完善的责任制也能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 (4)标准作用。目标的完成情况,可以作为衡量学校工作的重要尺度,促使学校去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教育任务。 9.怎样确定学校的管理目标? 答:(1)贯彻落实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 (2)加强学校管理理论指导,提高管理目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符合学校的现实基础,理智分析本校办学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学校管理学测试题

第一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学校管理学》第一章至第三章(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学校管理学是一门() A 理论科学 B 应用科学 C 自然科学 D 基础科学 2、现代管理的核心是 ( ) A 物的管理 B 财的管理 C 人的管理 D 时间管理 3、双因素理论的提出者是() A 麦格雷戈 B 赫茨伯格 C 泰罗 D 赫尔巴特 4、利用已有的文献资料,研究学校管理的方法,称之为() A 案例法 B 观察法 C 文献法 D 实验法 5、泰罗认为,要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主要依赖() A 物质刺激 B 精神鼓励 C 人际关系 D 工作认可 6、效益等于目标乘以() A 效果 B 效率 C 时间 D 能力 7、目标管理的思想最早的提出者是() A 德鲁克 B 泰罗 C 韦伯 D 梅约 8、人的管理的重点是() A 提高人的能力 B 用好人 C 关心职工 D 调动人的积极性 9、有了学校,就有了() A 学校管理 B 学校管理学 C 管理学 D 学校管理心理学 10、霍桑实验的主持人是() A 马斯洛 B 罗杰斯 C 麦格雷戈 D 梅奥 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人际关系”理论认为,对人的积极性起决定作用的是() A 人际关系 B 社会心理因素 C 物质因素 D 经济利益 2、学校管理原理主要有() A 系统原理 B 动态原理 C 效益原理 D “人本”原理 3、学校管理过程的环节有() A 计划 B 执行 C 检查 D 总结 4、学校目标包括() A 教育目标 B 德育目标 C 管理目标 D 教学目标 5、学校管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有() A 调查法 B 实验法 C 文献法 D 案例法 三、判别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有了学校教育就有了学校管理学。() 2、学校管理学即教育管理学。() 3、管理原理是依据管理原则提出的。() 4、西方人将泰罗称之为管理学之父。() 5、人的管理的重点是调动人的积极性。() 6、学校教育要以教学为主。() 7、管理目标即教育目标。() 8、组织目标不一定与个人目标一致。() 9、我国最早的教育文献“学记”中已有关于学校管理的论述。() 10、“双因素理论”中的双因素是指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学校管理学 2、学校目标管理 3、“人本”原理 4、整体性原则 5、行动研究法 五、简述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简述学校管理学与邻近学科之间的关系。 2、联系实际谈谈学习、研究学校管理学的意义。 3、何谓管理?

《教育管理学》试题

湖南女子学院2014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教育管理学》课程考试(查)试卷(A) 出卷教师:邵汉清教研室主任(签字):系部主任(签字): 考试方式:开卷考试规定时间:120分钟适用班级:12级学前教育(专) 试卷份数:40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4分) 1、教学管理 2、教育决策 3、教育价值观 '■ I 4、教育管理现代化 5、教育计划 6、校本培训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简述古典管理理论在教育管理领域的不足之处。 2、教育管理与企业管理有什么异同? 3、简析教育管理体制中专家统治制的优缺点。 |i Z(! r A 4、简述学校聘任制管理的基本原则。 5、简述课程管理的基本内容。 三、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7 i 1、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如何理解“中小学校长负责制”的内涵? 12分,共12分) I 四、案例分析题(每小题 以下是我国小学生守则的两个版本,请运用教育管理学知识予以判断分析,你认同那个版本?为什 么? 版本一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 2、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 3、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有益的活动。?? 4、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锻炼身体,讲究卫生。?? 5、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生活习惯文明健康。??

6积极参加劳动,勤俭朴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7、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 8、热爱集体,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关心他人。?? 9、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 10、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活环境。?? 版本二 1、尊敬国旗,会唱国歌,升国旗肃立,敬礼规范。 2、尊敬师长,友爱同学,不欺弱小,礼貌用语。 3、遵守校规校纪,按时到校,有事先请假,不无故缺课。 4、勤奋学习,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做好预复习。 5、热爱科学,开动脑筋,敢于提问,乐于探究。 6诚实守信,不说谎话,勇敢坚强,不怕困难。 7、珍爱生命,注意安全,坚持锻炼,讲究卫生,服装整洁。 8、关心集体利益,参加社会实践,热心公益,遵守公共秩序。 9、保护环境,节约用水,爱惜粮食,勤俭朴实。 10、热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 被否定的作文批改法 我是某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教研员,常下小学对学校进行常规检查。当翻开某班的习作练习本时,我发现前面的几篇作文,学生在老师批改后(主要是提出修改建议)又练习了一次,效果非常好。后面的几篇作文,不知什么原因,学生没有坚持下去。我正在惋惜,该班的语文老师解释道:“学校领导认为这样做有凑作文篇数的嫌疑,便规定不准这样来安排习作。”稍后我与该校分管教学的领导谈及此事,这位领导说:“个别老师对重写的作文只写了几个字的评语,但也要算一篇大作文。为了防止老师‘偷工减料’,便杜绝了此类做法。这样做没有别的意思,只是为了好管理。据我事后了解,这所学校在教师工作量的考评中有明确规定,每学期要批改一定数量的学生习作。 请你结合教育管理学的有关理论来分析校方这一做法。 湖南女子学院2014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教育管理学》课程考试(查)试卷(B) 出卷教师:邵汉清教研室主任(签字):系部主任(签字):考试方式:开卷考试规定时间:120分钟适用班级:12级学前教育(专)试卷份数:40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4分)

学校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学校管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2009-05-07 21:45 《学校管理学》模拟试题(第1套) 一、判断题(15分,每题1分)答案 1.错 2.对 3.错 4.对 5.对 6.对 7.错 8.对 9.错 10.错 11.对 12.错 13.对 14.错 15.错 1、管理起源于工业时代。 2、现代社会的每个主要问题,分析到最后,总是一个管理的问题。 3、因为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所以学校一切事务都必须由校长决定。 4、校园文化的构成,包括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等部分。 5、学校公共关系工作的目标是塑造学校形象。 6、学校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社会组织——学校。 7、以“个体需要模式”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就是要满足教师的需要。 8、对教师实行“开发管理”,是学校育人功能的一种表现形式。 9、教师应该努力消除教学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 10、学校德育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规范学生的行为。 11、“惩罚也是一种教育”的观点是对的,因为通过“惩罚”的教育,可以让学生体验和学会承担造成过失的责任。 12、学校总务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宗旨就是要管好学校的仪器设备。 13、服务劳动同生产劳动一样,能够创造价值和使用价值。 14、建立奖惩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总务工作人员的消极怠工现象。 15、学校管理的效益取决于投入量的大小,投入越大,效益越好。 二、多项选择题(20分,每题4分)答案 1.abde 2.acde 3.abd 4.abd 5.abce 1、管理就是_____。 a.一种职能的运转;b.一种用人的技巧;c.一种对错误的惩罚;

d.一种系统的优化;e.一种决策的制定。 2、学校创建特色的基本模式,有_____。 a.目标优化模式b.榜样示范模式c.内容优化模式 d.方法优化模式e.管理优化模式 3、校园文化的形成过程,是_____。 a.一种对原有文化的传承与改造的过程。 b.一种由文化主体不断创造、承载和发展的过程。 c.一种不断获得上级表扬和肯定的过程。 d.一种对文化构成要素进行充分整合的过程。 4、学校总务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宗旨包括_____等。 a.为教学服务b.为师生服务 c.搞好校园的清洁卫生d.保障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运作 5、学校管理效益具有_____等特点。 a.迟效性b.长效性c.模糊性d.间接性e.多效性 三、概念题(20分,每个4分)答案 问题答案 1 就是“用人以治事”——通过一个人或更多的人去指挥、协调他人或群体的活动,以更高的效率和质量追求实现组织或工作的目标。 2 是指按照学校办学目标的要求,将学校的职务、岗位、人员进行科学组合,形成结构合理、责权清楚的协作系统。 3 是一所学校在长期教育实践中,遵循教育规律,发挥本校优势,选准突破口,以点带面,实行整体优化,逐步形成一种独特的、优质的、稳定的办学风格和样式。 4 是以一定的价值观为基础和中介,以学校主流文化的要求为核心,通过整合教师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和行为特征,从而激发教师积极性的管理模式。 5 是指不但没有躯体疾病和生理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道德。 1、管理 2、学校组织机构 3、学校特色 4、文化整合模式 5、健康 四、简述题(15分,每题5分)答案要点

学校管理学试题和答案

201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校管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 0044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决定学校管理学的特定研究对象及其研究范围的是 A.学校管理活动的特殊性 B. 学校教育活动的特殊性 C.学校管理要依据客观规律 D.学校管理活动和教育活动的不等同性2.研究者通过参加学校管理活动,对其活动中的原始事件进行记录,并分析记录结果,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叫 A. 调查研究法 B.人种志研究法 C.比较研究法 D.案例研究法 3.学校管理工作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是 A.学校管理思想 B.学校管理目标 C.学校领导体制 D.学校管理原则 4.学校管理工作的导向是 A.学校管理思想 B.学校管理目标

C.学校管理过程 D.学校管理手段 5.主要研究学校日常行政工作重要问题的会议是 A.校务会议 B.教学例会 C.校长会议 D.行政会议 6.协助校长组织领导后勤事务工作的职能机构是 A.政教处 B.校长办公室 C.总务处 D.教导处 7.校长负责制的核心内容是 A.校长对学校工作全面负责 B.党支部保证监督 C.教职工民主管理 D.校长的职位内涵和职责内涵 8.自新中国成立到1985年教育体制改革,我国曾实行过多少种领导体制? 种种种种 9.学校管理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教学 B.计划 C.实施 D.目标 10.检查阶段的管理活动可分为平时检查和阶段检查,经常检查和集中检查,其划分依据是

A.内容 B.主体 C.形式 D.时间 11.学校管理活动过程的一个周期的终结环节是 A.计划 B.实行 C.总结 D.检查 12. 学校民主管理主要的、基本的组织形式是 A.班级制度 B.管理例会制度 C.教职工代表大会 D.教学例会制度 13.学校管理者在学校管理过程中能时时体现教育性,处处着眼于育人的行为准则是指 A.教育性原则 B.民主性原则 C.规范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 14.学校管理方法可分为基本的管理方法和特殊的管理方法,其划分依据是 A.对象范围的不同 B.所运用方法的量化程度不同 C.管理对象的性质不同 D.所运用方法的主次不同 15.通过对学校成员进行政策、法律等知识的宣传和理想等信念的教育,提高他们的认识,为实现学校目标而努力的学校管理方法是 A.思想教育方法 B.行政管理方法 C.法律管理方法 D.咨询参与方法

中小学校教育管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中小学教育管理试题汇总课程代码(0458) 2004年10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管理过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法国著名管理学家【 A 】 A.法约尔B.巴纳德C.德鲁克D.西蒙 2.教育质量分析分为两类:一是分层分析,二是【 C 】A.状态分析B.因果分析 C.状态分析和因果分析D.系统分析和过程分析3.行动研究法是一个实际的【 A 】A.行动过程B.总结过程C.实验过程D.观察过程4.县级人民政府设有教育局、科或教育委员会,【 B 】A.它是我国最基层的教育行政机关B.它是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本单位C.它的职责就是管理乡村教育事业 D.它主要承担着办好中等职业教育的重任 5.校长负责制是学校的基本组织制度,也是学校的一种【 B 】A.监督制度B.决

策制度C.法规保障制度D.民主参与制度 6.教育发展战略是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为实现其社会发展总目标而做出的【 D 】A.教育发展规划B.教育发展计划 C.有关全局性的预测D.有关全局性的发展对策7.教育行政强制执行的程序是【 B 】A.作出行政强制执行决定、执行、告诫B.作出行政强制决定、告诫、执行C.取证、作出强制执行的决定、执行D.间接强制执行、直接强制执行8.教育经费构成主要包括【 A 】 A.教育事业费、教育基本建设费、各种教育主管部门自身的事业费B.教育事业费、基本建设费、人员经费C.人员经费、公共经费、基本建设费D.教学业务费、教师工资、基建费 9.按照评价参照标准的不同,可将教育评价分为【 A 】A.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B.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C.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D.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10.教育督导过程的基本环节是【 A 】 A.计划准备、组织实施、总结处理B.调查研究、制定计划、组织实施C.组织动员、调查研究、作出评

学校管理试题

学校管理试题 一、填空题 1.学校管理的职能是计划决策、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改革创新 2.管理固有的"二重性"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3.领导一所学校首先是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 4.纵观学校管理发展的模式有:经验管理模式、行政管理模式、科学管理模式、现代科学管理模式 5.一份有效的计划应具备的条件方向性、科学性、可行性、可检性 6.学校管理者在实施阶段的职责:组织指导、协调激励和教育。 7.学校管理原则,是学校管理者在管人、理财、处事、用物等一系列管理活动中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行为准则。 8.校风的内容:领导的作风、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 9.实施学校教育全面质量管理要做好四个工作:树立质量标准、加强质量控制、注意质量检查、重视质量服务。 二、判断题(本大题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2.(√)3.(√)、4.(√)5.(×)6.(√)7.(√)8.(×)9.(√)10.(×)11.(√)12.(√)13.(×)14.(×)15.(√)

1.学校管理的要素是人、财、物、时、空、信、事……等。(x) 2.学校管理学是一门边缘科学和应用科学。() 3.体育是以发展身体为核心的教育过程,它承担着使人体正常发展、增强体质的重大任务。() 4.美育以形引人,以情动人,使学生在美的熏染中陶情淑性,在愉耳悦目、称心快意的美的享受中接受教育。() 5.教师的任务是对学生传授知识,学生的任务是积累知识。在管理,就应该把教学的重心放在智育上管理。(x) 6.劳动(技术)教育在于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初步掌握一些生产劳动或通用的职业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7.素质教育就是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和手段,充分发掘人的天赋条件,提高人的各种素质水平,并使其得到全面、充分、和谐发展的教育。() 8.学校教育质量主要指育人的质量,包括学生考试的“分质”和升学的“率值”两方面来衡量。(x) 9.课外活动主要指按照教学计划要求,运用课余时间,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各种学生教育活动。() 10.我们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智育就是教学的唯一任务。(x)11.校风是一种无声的命令,无形的教育力量。因此,有的把它称为“第二教师队伍”。()

中小学教育管理模拟试题 附答案

中小学教育管理模拟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 )1.教育管理的二重性指的是() A.自然属性和人文属性 B.人文属性和社会属性 C.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D.社会属性和教育属性 ( )2.下列有关教育管理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育管理学是一门边缘学科 B.教育管理学是教育学科的一个分支 C.教育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D.教育管理学是独立发展起来的学科 ( )3.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教育管理过程及其发展规律 B.教育管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 C.教育管理问题及其发展规律 D.教育管理活动及其发展规律 ( )4.科学管理理论追求的核心价值是() A.目标 B.团结 C.质量 D.效率 ( )5.教育管理的主要矛盾是() A.教与学的矛盾 B.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C.学生与教师的矛盾 D.教师与领导的矛盾 ( )6.“教育管理目标通过目标体系把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不同组织成员的工作任务具体化,而管理者依据目标检查和监督每个人员的工作进程和质量。”这主要体现了教育管理目标的() A.导向作用 B.聚合作用 C.激励作用 D.控制作用 ( )7.下面选项中按照教育管理活动内容划分的是() A.综合目标和专项目标 B.整体目标和部门目标 C.教学目标和学生发展目标 D.整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 )8.教育管理目标的制定过程为() A.调查研究、分析讨论、确定目标 B.分析讨论、确定目标、论证目标 C.调查研究、确定目标、论证目标 D.分析讨论、论证目标、确定目标 ( )9.目标管理是由下列哪位管理学家提出来的() A.彼得·德鲁克 B.法约尔 C.泰罗 D.明茨伯格 ( )10.目标管理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其中第二阶段以()为中心 A.绩效评估 B.目标结合 C.战略规划 D.质量第一 ( )11..在管理过程理论的代表人物中,提出着名的“管理七职能说”的管理学家是() A.法约尔 B.厄威克 C.古利克 D.孔茨 ( )12.法约尔提出的管理的五项职能是指() A.计划、组织、指挥、协调、预算 B.计划、组织、协调、人事、控制 C.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D.计划、组织、人事、指挥、控制 ( )13.教育质量管理的最终核心目标是() A.学生质量 B.教师质量 C.管理者质量 D.工作质量 ( )14.(人的质量,无论是身体素质还是心理素质,不是一朝一夕就可提高的,不要)企图通过短期突击来提高教育质量是根本办不到的,这主要是因为教育管理质量的形成过程具有() A.复杂性 B.综合性 C.艰巨性 D.长期性 ( )15.依靠许多有经验的教育工作者的经验与智慧来揭示质量指标的质量标准表示方法,称为 ( ) A.数量表示法 B.零基预算法 C.程度表示法 D.专家判定法 ( )16.全面质量管理方法的提出者是() A.菲根鲍姆 B.法约尔 C.巴纳德 D.西蒙 ( )17.系统科学基本原理在教育管理研究的方法体系中属于() A.哲学方法论 B.一般科学方法论 C.研究方法的具体应用 D.研究的基本原理 ( )18.18.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考察并描述教育现象的方法,称为() A.观察法 B.试验法 C.经验总结法 D.行动研究法 ( )19.教育管理研究要采取“一分为二”的观点,既要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又要考察其特殊性。这体现了教育管理研究中的() A.质量结合的观点 B.普遍联系的观点 C.动态发展的观点 D.矛盾统一的观点 ( )20.在教育管理研究的常用方法中,结合实际工作主动采取变革措施研究工作改进规律的方法是() A.调查法 B.访谈法 C.实验法 D.行动研究法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21.教育管理包括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两个层次,其中宏观管理指_________,微观管理指_________。 22.教育管理的基本范畴包括主体与客体、共性和个性、质量与数量、有效与无效、_________、权威与服从。 23.教育管理目标按时间长短划分,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教育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包括计划、_________、检查、总结等相互联系、有机结合的四个环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