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讲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1讲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讲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A

2. A

3. D

4. A

5. B

6. C

7. D

8. B

9. B 10. D

11. C 12. A 13. D 14. B 15. C 16. D 17. D 18. C 19. D 20. C

21. B 22. A 23. B 24. D 25. D 26. D 27. A 28. D 29. A 30.B

31. A 32. A 33. C 34. B 35. B 36. A 37. C 38. B 39. D 40 C

41. B 42. A 43. C 44. B 45 .B 46. C 47. A 48. A 49. D 50. D

51. C 52. C 53. C 54. D 55. A 56. D 57. D 58. D 59. C 60. D

61. A 62. D

二、多项选择题

1. ABC

2.ABC

3.ABD

4. ABD

5. AD

6.ABD

7.ABCD

8.ABCD

9.ABCD 10.ABD

11.ACD 12.ABCD 13. BCD 14.ABD 15.ABC

16.ABC 17.ABCD 18.ABCD 19.ABD 20. BCD

21.BCD 22.ABCD 23.ABC 24. AB 25.

26.ABC 27.ABC 28.AD 29.AB 30. ABD

31.ABCD 32.ABD 33.BCD 34. AC 35. AC

36. ABC 37. ACD 38. BD 39. ACD 40. AC

41. ABD 42. CD 43. AC 44. ABCD 45. BC

46. ADE 47. ADE

三、简答题

?1.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1)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第二代、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被总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包括:第一,邓小平理论。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第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着眼于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创造性地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一次成功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第三,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针对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出现的阶段性特征,并借鉴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关系到中国未来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继续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3.简述邓小平理论形成和确立的过程。

(1)命题提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中共十二大。1982年9月,邓小平在十二大开幕词中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

(2)形成轮廓:中共十二大至中共十三大。1987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三大,概括了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提出的一系列科学理论观点,这些观点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的轮廓。

(3)系统概括:中共十三大至中共十四大。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从理论上回答了众多重大问题;10月召开的中共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为系统概括。

(4)地位确认:中共十五大至1999年。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个概念,并郑重地写进党章,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1999年,又将邓小平理论载入宪法总纲之中,确定为国家的指导思想。

4.简述科学发展观形成发展的条件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条件:根本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现实基础是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重要借鉴是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

主要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重大意义: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有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5.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6.毛泽东是怎样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

(1)初步界定:毛泽东1929年分析红四军党内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想的原因时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概念;同年12月,毛泽东在主持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中明确提出了“反对主观主义”的问题;1930年5月,他在《反对本本主义》中初步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

(2)系统的哲学论证:为了揭露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错误的思想根源,1937年,毛泽东在《实践论》和《矛盾论》等著作中,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论证;1938年,他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在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任务的同时,借用我国古代成语“实事求是”来提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

(3)科学含义界定: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从思想路线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了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性,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

(4)地位确立: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

?7.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基本内容: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重要意义: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地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8.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实事求是?

(1)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无论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还是理论联系实际,都是实事求是的具体展开。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2)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的内容。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

?9.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

(1)所谓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

(3)一方面,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才有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另一方面,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10.为什么说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1)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2)解放思想在每一个关键时刻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起推动作用,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突破和实践发展都是解放思想的结果。

(3)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解放思想不可能一次性完成,必须常提常新,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

四、论述题

?1.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条件?

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条件: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时代背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实践基础。

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的条件:和平与发展转换为时代主题是时代背景;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是历史根据;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现实根据。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发展的条件: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是时代背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实践基础;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现实依据。

2.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包括着丰富的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除了这几个方面外,毛泽东思想体系中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理论

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包括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包括着丰富的内容: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除了这几个方面外,还包括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战线、军队和国防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祖国完全统一、党的建设等理论。邓小平理论是贯穿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个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关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关于按劳分配为主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思想;关于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关于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思想;关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思想;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关于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的思想;关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思想;等等。这些思想、观点和论断构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3.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4.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这些理论成果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他们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一脉相承在于:(1)这些理论成果有着共同的哲学基础,都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2)这些理论成果都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贯彻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3)这些理论成果都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

与时俱进在于:这些理论成果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是与中国不同时期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毛泽东思想的创立是以20世纪上半叶世界处于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为背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深刻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正确回答了“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历史课题,完整地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这一时期党在新的实践中形成的一系列新经验、新观点、新思想,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是在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换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形成的,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深刻总结了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进行凝练,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历史课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新的实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的情况下,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就国内来讲,改革开放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就中国共产党的情况而言,党面临着进一步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与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两个历史性课题。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着眼于新的实践,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再一次实践了马克

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针对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出现的阶段性特征,并借鉴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关系到中国未来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继续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5.邓小平、江泽民和十六大以来党对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哪些贡献?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特别强调解放思想对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作了概括。

(2)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的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保证我们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对新形势下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新的要求,他强调,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

(3)胡锦涛在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求真务实被提高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的高度,进一步深化了对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认识。

五、材料分析题

?第1题:试阐述三件大事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飞跃的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

第一,三件大事是党探索开拓中国道路的创新实践。

在革命斗争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逐步成长成熟,正确认识和解决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怎样进行中国革命等重大问题,开创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建立了新中国。

之后,党探索了怎样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问题,及时推动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向先进的工业国转变,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党在推动第二件大事的过程中,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巨大成就。

第二,两大理论成果是党探索开拓中国道路的理论创新。

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探索开拓新民主主义道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理论结晶,是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科学指南。正是由于创造性地回答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动力、途径、方法等一系列根本问题,艰辛探索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正确指导两次革命取得决定性胜利,毛泽东思想以其重大的理论贡献和实践意义,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探索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结晶,是推动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的科学指南。正是由于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正确指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伟大成就,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其新的重大理论贡献和实践意义,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大理论成果。

第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始终紧密联系、相互促进。三件大事是党领导的伟大实践,每一件大事的实践都有力地促进了党的理论创新;两大理论成果是党的理论创新重大进展,每一大理论成果都有效地引领了党领导的实践创新。

第2题:

(1)试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试述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和取得的理论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第二代、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被总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第一,邓小平理论。这一理论是在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换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形成的,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深刻总结了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提炼,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历史课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新的实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第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的情况下,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就国内来讲,改革开放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就中国共产党的情况而言,党面临着进一步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与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两个历史性课题。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着眼于新的实践,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再一次成功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再一次实践了

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第三,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针对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出现的阶段性特征,并借鉴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关系到中国未来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继续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第3题: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如何形成、重新确立和丰富发展的?

形成:

第一,初步界定:毛泽东1929年分析红四军党内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想的原因时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概念;同年12月,毛泽东在主持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中明确提出了“反对主观主义”的问题;1930年5月,他在《反对本本主义》中初步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

第二,系统的哲学论证:为了揭露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错误的思想根源,1937年,毛泽东在《实践论》和《矛盾论》等著作中,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论证;1938年,他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在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任务的同时,借用我国古代成语“实事求是”来提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

第三,科学含义界定: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从思想路线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了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性,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

第四,地位确立: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

重新确立:“文革”结束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受到“两个凡是”的阻挠,经过真理标准大讨论的基础上,在邓小平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的积极倡导努力下,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丰富发展:

第一,邓小平特别强调解放思想对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作了概括。

第二,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的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保证我们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对新形势下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新的要求,他强调,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

第三,胡锦涛在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求真务实被提高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的高度,进一步深化了对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认识。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的内容,做到实事求是,必然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党的领导人在不同时期对思想路线阐述和发挥过程中,分别强调或解放思想,或与时俱进,或求真务实,都是针对在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所提出的重点要求,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它们既反映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的一脉相承性,又体现了结合实践发展在具体表现方面的时代特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