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马拉松赛事文献综述

城市马拉松赛事文献综述

城市马拉松赛事文献综述
城市马拉松赛事文献综述

关于中国城市马拉松赛事的文献综述

通过对中国城市马拉松赛事文献的查阅,深入了解中国城市马拉松赛事的发展状况,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专家学者对中国城市马拉松赛事发展提出的对策与意见。对中国城市马拉松赛事的了解与研究可对中国城市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的发展中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同时由于中国城市马拉松赛事是一个比较早发展起来的城市大型体育赛事,在各个方面的运行都比较成熟。因此可以通过借鉴中国城市马拉松赛事的发展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借鉴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更对的对策与意见。

关键词:

随着奥运会的不断发展,马拉松这个具有传奇历史赛事逐步由于全民健身的发展走向世界每个国家和城市,开始出现许多由城市举办的马拉松赛事。中国于1959年将马拉松赛跑列为全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并于1981年开始举办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事。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加健身活动,跑步作为一种简单易行的健身方式受到更多人的青睐,与此同时也促进了中国城市马拉松赛事的快速发展。2014年中国田联发布的城市马拉松赛事共53个,中国城市马拉松赛事的发展对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对中国城市马拉松赛事的研究能够为中国城市体育赛事的发展和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提供更多的借鉴与对策。

一·中国城市马拉松赛事现状对策研究

有关中国城市马拉松赛事发展现状的研究主要以个案研究为主,通过对一个城市马拉松赛事的现状的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其中罗建达在《南宁国际半程马拉松赛的现状分析》中首先分析南宁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事发展的优势主要从自然条件,举办大型比赛的经验,群众基础,基础设施条件四个方面论述其发展优势。其次分析南宁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事的不足。主要从赛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不完善,赛事宣传与推广力度不够,赛事影响力不够三个方面论述赛事存在的不足,其中管理和运行问题主要是政府体育局一手独抓对赛事起到抑制作用;赛事宣传推广中主要是媒体宣传不足以及赛事赞助资金较少;赛事影响力主要是由于参赛运动员水平不够和才赛人数不够造成。最后对南宁国际马拉松赛事发展提出对策及意见。对策主要有,从管理方面主要是政府放权提高市场参与度;制定发展规划提高赛事举办质量;提高参赛运动员水平,增加赛事奖金提高赛事吸引力;丰富赛事能容促进各方面人员的参与。意见主要包括用城市知名活动带动发展,提高管理水平增强赛事吸引力,合理开发赛事商业价值,促进群众俱乐部发展为赛事发展创造生力军,提高裁判队伍水平为赛事发展服务。丁一《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市场化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与乐仁油,王丹虹《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市场化运作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两篇文章都是针对城市马拉松赛事市场化的现状研究相同点是两篇文章都介绍了1.城市马拉松赛事管理机制与运行现状,其中都指出城市马拉松的主办管理权和运行的主要机构还是政府组织,与世界城市马拉松赛事的管理运营由社会体育团体承担存在许多管理方面的缺陷。2.城市马拉松赛事市场开发现状两篇文章共同观点是主办方对赛事的无形资产市场企业赞助,广告等开发不足存在较大的开发空间;城市马拉松赛事

产品的开发存在种类单一化不能很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对于竞赛产品开发存在赛事项目设置单一定位模糊等一系列问题。3.在市场开发方面两文都主张要提高赛事品牌,扩大赛事影响通过市场化运作增加赛事经济效益。两篇文章的不同点在于由于城市不同其自身具备的经济社会资源差异对赛事发展影响不同。通过上述文献综述可以发现城市马拉松赛事存在的共同问题是赛事的管理运营权集中在政府部门,赛事的市场开发不足,赛事的缺乏有力的品牌影响。由此也可以对民族传统体育大型城市赛事研究提供借鉴。

二.中国城市马拉松赛事与国外城市马拉松赛事比较研究。

通过中外城市马拉松赛事基本情况的对比研究可以更好的发现我国城市马拉松赛事存在的优势和缺点,从而更好的促进我国城市马拉松赛事的发展。孙世怡在《关于国内外马拉松赛事对城市发展的研究》中通过国内外城市马拉松的举办场次和举办特点进行对比发现我国城市马拉松赛事呈逐年增长态势,并且随着我国马拉松赛事水平的逐步提高我国马拉松赛事部分进入国际性马拉松赛事,但从国内外马拉松赛事每年举办次数的比较发现我国城市马拉松赛事总量处于较低水平。国内外马拉松赛事举办特点上对比提出我国马拉松赛事在规模特点上比国际马拉松赛事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国内马拉松赛事具有结合当地文化特色的特点。由此提出对我国城市马拉松赛事的建议是推动我国马拉松赛事市场化发展道路;加大宣传提过我国马拉松赛事的知名度;结合城市文化特点。陈珊,邹文华,刘月玲在《论文中国马拉松赛事与国际马拉松大满贯赛事网站内容比较研究》中通过采用Brown的内容分析法,其是基于市场营销“4P”(包括产品的定价,推广和分销) 理论构建。对网站特点和网站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中外马拉松赛事网站均包括传统媒介内容,发布了注册费,运动员信息,赛事日程,路线等关于赛事组织安排方面的详细信息。大多数马拉松赛事网站注重赛事的独特性身份,拥有赛事网站专属域名。国际马拉松赛事网站的特点是: 利用网站进行赛事品牌和产品推广,注重赛事历史宣传,提升赛事知名度,利用网络技术加强与路跑迷&客户的互动,利用网络技术使信息立体化,注重体现赞助商的利益,赛事组织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较强。中国马拉松赛事网站的特点是: 主要将网站作为信息发布的渠道,注重促进城市旅游发展,缺乏利用网络平台与路跑迷的互动,未利用网络技术达到信息立体化的目的。与国际马拉松赛事网站相比,中国马拉松赛事网站的赛事环保和社会责任感方面有待加强。同时建议中国马拉松网站建设应丰富赛事历史的内容,加大赛事历史的宣传力度;增加赛事网站的对外链接和广告链接,考虑赞助商利益,体现信息立体化;加强网络与路跑迷的交流和互动,提高路跑迷对于赛事品牌的忠诚度;在网站内容中增添慈善和环保指标,以体现赛事的社会责任感。通过上述中外马拉松赛事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城市马拉松赛事正在快速的发展但同时与国外城市马拉松赛事比较存在差距,因此我们应增加赛事数量的同时完善城市马拉松赛事服务以及开发管理等各方面工作,提高我国城市马拉松赛事的质量扩大我国城市马拉松赛事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三.中国城市马拉松赛事的社会价值研究

城市马拉松赛事主要的价值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城市马拉松的政治文化价值。刘雪丽,李鹏举等在《城市马拉松赛对城市综合水平的影响》一文中提出城市马拉松赛事据有提高城市知名度,提高城市居民素质,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改善体育基础设施等社会功能。第二方面是城市马拉松的经济价值也是当前城市马拉松赛事研究热点,主要是对城市马拉松赛事的市场开发的研究。靳英华,原玉杰在《北京国际马拉松赛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分析》中对北京国际马拉松赛的经济效益分析中提出城市马拉松赛事具有对消费需求的刺激作用,对体育等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马拉松赛事的广告价值。王冬月在《郑开国际马拉松赛对河南省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中指出郑开国际马拉松促进了体育产品的消费,推动体育媒体市场的发展,推动河南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加快体育服务业的发展。由以上两片研究可以看出城市马拉松的发展对城市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如何将城市马拉松的经济价值更好的发挥利用是一项很有意义的研究。季晓静,王健,黄成华在《我国马拉松赛事的市场化研究》中通过对国内外城市马拉松赛事管理体制的比较研究发现我国的运动竞赛组织体制是政府领导下的一种条块结合的管理体制,其特征是以国家体育总局管理为主,发挥体育总会(单项体育协会),行业协会等社会体育组织的辅助管理作用,实行分级比赛,分级管理的综合型管理体制。而国际上著名的马拉松赛事多由社会体育团体举办,赛事组织机构与政府体育管理部门在法律上无隶属关系,是平等合作的关系。政府体育管理部门只负责宏观调控、政策制定,而具体的组织、决策都由非官方机构自己负责。相比之下国外城市马拉松赛事管理更有利于赛事按照市场规律要求运作,即重视社会效益又重视经济效益。在对我国马拉松赛事的市场开发研究中体育赛事的资金来源方式,国内有全额拨款,差额拨款,承办自筹等。我国赛事资金来源呈现社会化趋势,即赛事次数的增多、规模的扩大要求资金投入增大,而我国财政承担能力又无法与需求水平保持同步,在这种情况下,实行赛事资金来源社会化,充分调动国家、社会的积极性,使其共同分担赛事资金是一个方法,更是一个趋势。同时我国马拉松赛事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企业赞助、市场开发、广告收入、纪念品收入等等。但是目前我国城市马拉松赛事资金来源社会化运作现状并不如人意。对我国马拉松赛事产品开发现状研究发现我国各马拉松赛组委会基本上还没有推出其他的相关产品或纪念品,甚至有的马拉松赛连这些纪念品都不完有。我国马拉松竞赛产品开发现状研究中与国外马拉松赛事相比我国各马拉松赛的活动安排显得过于单调。针对上述问题作品者提出1.推动赛事管理体制改革,走市场化运作的发展道路;2.扩大赛事资金来源的社会化;3.提高赛事的竞赛产品质量,激活人们的参与热情;4.开发赛事配套活动,推进赛事市场化进程;5.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比赛影响。综上所述中国城市马拉松赛事发展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其中城市马拉松的赛事的经济价值对于城市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应借鉴国外的经验加大体育运营组织的社会化开放力度,提高赛事市场价值的开发力度促进我国城市马拉松赛事的发展。

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的文献综述

污泥处理处置 摘要:本文汇总了国内外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关于污泥处置技术的应用现状,发展趋势以及选择适合的污泥处理方法的注意事项,不同污泥处理方法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污泥处理,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浓缩,消化,脱水,干化 前言: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10年底,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70%的目标。在2000~2010年的两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的发展经历了两个建设高潮,2010年底我国城市污水处理能力超过1.2亿m3/d,污水处理率接近75%。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大规模建设浪潮行将结束,一些城市由于污水处理率的大幅提高,污泥产量增加迅速,污泥处理设施滞后的严重问题已经凸显。“十二五”期间全国年干污泥产量为700万~1200万t,折合80%含水率的湿污泥3500万~6000万t。如果处置不当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是我国的城市污水处理的巨大投资和建设成果功亏一篑。污泥处理已经成为我国城市污水处理行业发展的瓶颈。 1.当下污泥的处理手段: 1.1减量化:污泥具有含水率高和体积庞大的特征,污泥处理首先应采取有效的减容、减量等手段降低其体积和质量,减少后续运输、贮存、处理和处置污泥量。一般采用浓缩,脱水和干化等技术及设备。 1.2稳定化:污泥还有污染物总类多和高度浓缩的特点。含有大量易腐败降解的有机质,必须进行稳定化处理,稳定化是指通过技术手段

使污泥中的有机物在一定程度降解为无机物的过程,有厌氧消化、好氧消化、好氧堆肥等三种稳定化工艺。 1.3无害化:经过减量化、稳定化后要进行无害化处理,无害化的主要目的是去除和杀灭污泥中的病原菌和寄生虫卵。这一系列处理为后续的土地利用、填埋、焚烧和综合利用等最终安全处置提供技术保障。 1.4资源化: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中明确没有把四原则中的资源化列入。污泥中包含有机质和营养元素,人们误以为污泥是一种资源。任何一种自然资源的利用和开发,要根据有用物质含量和开发的成本来确定资源的可利用性,当开发所需资金、技术和能源投入小于产出时,才能谈到资源利用。投入大于产出时,就失去了资源可利用性。事实上,我国污泥有机质含量低,营养元素含量也不高,所以很难资源化利用。但这并不排斥厌氧消化技术回收沼气、采用好氧发酵技术产品返还土地和建材等综合利用的处理处置方法,国家鼓励优先采用能回收和利用污泥中资源的技术和工艺。 1.5因地制宜原则:资源化利用在地广人稀、机械化发达的美国、加拿大等国多用作土地利用,其施用污泥土地的污泥负荷较低,污泥使用的机械化程度高,所以土地利用效率高。欧洲总体发展不平衡,德国、荷兰、北欧各国的居民环保意识强,对污泥利用方式要求严格,一些国家已经禁止污泥农用,到2020年全年禁止;日本由于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地少人多所以大多采用污泥焚烧的建材利用技术。污泥资源化在全世界的不同发展告诉我们,资源化不是唯一,只有最

旅游学概论主要参考文献

旅游学概论主要参考文献 1. 孙文昌,郭伟编著.现代旅游学(第2版).青岛:青岛出版社,2002 2. 章必功.中国旅游史.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 3. 谢彦君.基础旅游学.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4. 刘住著.旅游学学科体系框架与前沿领域.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 5. 查尔斯·R·格德纳, J·R·布伦特·里奇著李天元,徐虹, 黄晶译.旅游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6. 张晓萍,李伟著.旅游人类学.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7. 李天元主编.旅游学(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8. 尹德涛等著.旅游社会学研究.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9. 克里斯·库珀等主译张俐俐, 蔡利平旅游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0. 谢彦君著.基础旅游学.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9. 11. 伦纳德·J·利克里什,卡森·L·詹金斯著.程尽能等译.旅游学通论.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 12. 王健民著.旅行社产品经营智慧.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13. 宋子千著.旅行社经济分析.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 14. 孙宗虎,肖书民编著.旅行社管理流程设计与工作标准.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15. 杜江,戴斌著.旅行社管理比较研究..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0 16. (美) 马文·塞特龙, 佛瑞德·德米科, 欧文·戴维斯著.张凌云, 李天元译.饭店与旅游业发展趋势分析.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17. (加) 罗伯特·C. 刘易斯, 理查德·E. 钱伯斯著.徐虹主译.饭店业营销领导:原理与实践.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18. (加)刘易斯等著.谢彦君等译.饭店业营销案例(第三版).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19. 戴斌等著.饭店品牌建设.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 20. 巫宁编著.旅游信息化与电子商务经典案例.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 21. (美) 约翰·沃德,乔·佩帕德著.吴晓波,耿帅译.信息系统战略规划.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2. 肖江南. 旅游信息管理. 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 23. 陈志辉,陈小春. 旅游信息学.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 24. 贾鸿雁. 旅游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25. 黄娟琴. "3S"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及其展望. 国土资源遥感,2004,(3) 26. 波林·谢尔登著,武彬译. 旅游目的地信息系统. 旅游学刊,1995,4. 27. 保继刚等著.旅游景区规划与策划案例.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5 28. 李俊清,石金莲编著.生态旅游资源.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29. 张超著.旅游目的地产品差异化理论与实践.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8 30. 张晓萍,李伟著.旅游人类学.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31. 马耀峰,李天顺, 刘新平著.旅游者行为.北京:北京出版社,2008 32. 黄翔著.旅游节庆策划与营销研究.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33. 李志刚.旅游市场监管与品质保障.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 34. (英)约翰·斯沃布鲁克(John Swarbrooke)著.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35. A.J. 维尔著.休闲与旅游研究方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城市更新项目现状和对策研究

城市更新项目现状和对策研究 摘要:伴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其中的一些旧城区无论是在功能还是在结构上 都已经不在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为了促进城市的高速发展,我国逐渐提出了城 市的更新项目,对城市中的旧城区进行拆迁和整改等措施,通过这种方法能够对 城市的整体建设进行有效的促进,保证城市发展的整体一致性。本文对当前我国 城市更新项目的研究进行了简单的研究,并提出了作者的一些应对策略。 关键词:城市更新;现状;对策 近些年以来,欧美国家对城市更新的研究非常多,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对于城市 更新,其指的是将城市中一些已经不在适用的设施等进行改造,从而保证城市发展的整体性。这种改造对城市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我国目前也已经开展了对应的发展政策,但由于 我国的城市更新项目发展时间较短,其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本文对当前我国城市 更新项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提出了作者的一些改进意见。 1 城市更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 1.1 法律法规的不健全 对于当前我国的城市更新项目来说,还没有一个健全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约束,导致很 多的城市在进行城市更新的过程中无法可依,这对我国的城市更新项目发展来说造成了较大 的阻碍。各地政府机构为了能够保证城市更新项目的正常运行,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存 在的问题,制定了适合自身发展的城市更新项目运行机制,但由于地方政府的行政能力以及 制度的制定能力等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导致很多的城市更新项目管理机制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这对我国的城市更新发展来说是一种严重的限制。 1.2 重眼前,轻长远 对于城市的更新发展,其主要是为了帮助城市在未来的发展中具有更大的优势,保证城 市的持续稳定发展,但对于一些地方政府部门来说,其在进行城市的更新改造过程中年,目 光过于短浅,导致其在制定更新政策时仅仅关注其对当地短时间内的经济增长促进作用,而 一些开发商尽管了解其中存在的问题,但由于自身的利益关系对其往往是听之任之。此外, 还有一些开发商为了增加自身的经济收入,往往会对更新项目中的内容进行随意的修改,导 致自身的经济效益得到了较大提高,但从长远角度看,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危害。这 些都是只重视短时间内的经济效益,对城市的长远发展不关注的现象,这对我国的城市发展 来说是一种严重的限制。 1.3 轻视公众参与对城市更新的重要意义 对于城市更新来说,其主要是为了满足城市未来很长时间的发展,而城市的公民则是在 城市发展中长期存在的关键性因素,但一些地方政府在进行更新项目的制定时,往往会对公 民的参与不重视,导致公民和政府之间的沟通受到影响,政府部门不了解公民的需求,在更 新改造完成之后,往往得不到民众的支持,这对城市的未来发展是一种非常大的限制。 1.4 全面改造项目开展不顺利 对于这一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我国迟迟没有推出细致 的城市更新准则,导致很多的城市在进行更新改造时缺乏对应的政策支持,而一些旧的改造 项目由于缺乏对应的解决措施,仍然停留在原始状态,而新的项目也得不到有效的开发。然 后是进度缓慢,一些历史遗留问题由于没有对应的措施解决,导致其该拆和迁移受到了影响,很多的市民不愿意配合政府部门的行动,造成城市更新项目的进度较为缓慢,而在这一过程 中又会有新的违规建筑出现,进一步加剧了城市更新项目的发展。最后则是由于城市更新改 造项目和当地的整体改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导致其容积率无法满足开发商和上级部门 的共同期望值,一些地方政府往往是以上级部门为准,导致开发商缺乏对这些更新项目的开 发热情。 2 城市更新问题的解决措施 对于上述这些问题,其是困扰我国城市更新改造的主要内容,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国城市 的更新改造进度,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重点解决,本文作者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总结了一些 改革措施,帮助政府部门更好的进行城市更新项目的发展。

公园规划设计文献综述上课讲义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文献综述 1、城市公园产生背景 城市公园是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城市生态系统、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的休息地,是市民的另一种生活方式,也是日常生活和身心再生所必需的“平常景观”,是居民日常工作与生活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城市公园设计在地块划分时不再是一个孤立的绿色块,而是弥漫于整个城市用地中的绿色液体[1]。 随着我国人口迅速增长、环境的恶化,以及人们对于休闲游憩的需求与日俱增,城市的生态园林环境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的绿肺,是城市生态园林环境的重要体现。所以,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对城市公园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 2、城市公园的发展 2.1西方园林的发展 纵观世界造园的发展,至今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而服务于大众的公园出现才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公园是随着社会的变革、城市的发展以及更重要的是,随着民主思想意识的诞生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3]。 早在19 世纪末,西方城市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开始建造公共绿地等城市景观系统。1880 年,著名美国设计师奥姆斯特德设计的“波士顿公园体系”便成为了世界公园景观设计和建设的蓝本。之后,公园景观又逐渐开始结合灯光、建筑艺术、休闲设施等等元素[4]。 2.2我国园林的发展 中国古典园林建造的历史始于何时,至今尚无明确的定论。但从园林建筑的使用性质来分析,园林主要是供游憩、文化娱乐、起居的要求而兴建,而使用者则必须占有一定的物质财富和劳动力,才有可能建造供他们游憩享乐的园林。故而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园林大多数为皇家园林或权贵大臣的府邸园林,同时寺庙园林也是我国古代一笔财富。 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提出将广州的越秀山辟为公园(现为越秀公园),当时的一批民主人士也极力宣传西方当时诞生不久的“田园城市”的思想,积极响应倡导筹建公园。于是在一些城市相继出现了一批公园,并已经初步具备了动植物展示、儿童活动、运动、展览等设施功能,但1949年前我国的公园数量还是很少,容量也很有限。 跨进21世纪,我国城市公园的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尤其是建设生态城市和发展旅游事业直接刺激和促进了城市公园的发展,使城市公园的数量猛增,投入规模加大[3]。 3、城市公园的设计要素 景观规划设计涉及范围已远远超出我们常说的“景观”的概念和范畴,不仅仅包含了绿化种植设计,公共小品设计,还要考虑到满足视觉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等综合因素的设计,已经逐渐成为人类塑造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学科。 现代城市公园的艺术景观设计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中,已由普通的城市广

糖厂制糖污水处理工程设计文献综述(可编辑)

糖厂制糖污水处理工程设计-文献综述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论文综述 文献综述 目录 1.前言1 2. 制糖废水的来源和水质 1 3. 制糖废水处理研究的历史 2 4. 制糖废水处理常用的工艺 2 4.1厌氧处理 2 4.2 好氧处理 4 4.3 土地处理 4 5. 适合本设计工艺 5 5.1 工艺的选择 5 5.2 工艺流程图及描述6 6. 结语7 参考文献8 前言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和其它一切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又是社会经济发展重要而宝贵的资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的短缺已成

为当代社会突出的环境问题。 目前我国有60%以上的水源用于农业,工业用水约占20% ,主要工业产品的平均用水量比发达国家高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不仅加剧了用水的紧张,而且产生大量污水污染环境。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2002年全国环境统计公报”显示,2002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439.5亿吨,比上年增加1.5%。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07.2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47.1%;废水化学需氧量CODcr排放量1367万吨,其中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584万吨,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42.7%[1]。重金属、砷、氰化物、挥发酚等的排放量也呈上升趋势。 目前制糖废水的治理主要采用物化法和生化法。用物化法对废水进行预处理,然后再进入生化系统,最后依次经物化处理及生物滤池后达标排放。物化法处理包括:沉淀法,吸附法,电化学法。磁分离法,高级氧化法,蒸发浓缩法等。制糖废水的可生化性好,因此国内外对此废水的处理常采用生化法。主要有厌氧处理法UASB法、二段厌氧法、厌氧一好氧处理法、厌氧一光合细菌处理法等。 2. 制糖废水的来源和水质 制糖废水包括生产废水和糖蜜酒精废水两部分。生产废水是指以甜菜和甘蔗为原料加工生产蔗糖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一般为中、低浓度废水,包括洗涤流送水、冷凝冷却水、滤泥水、压粕水、洗滤布水亚法糖厂等。糖蜜酒精废水是指以制糖副产品一糖蜜为原料,发酵生产酒精过程中产生的高浓度有机废水。此类废水水量大,每生产1吨酒精约产生7~15吨废水,而且污染物浓度高,含有糖、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有机物以及N、P、K、Ca、Mg等无机盐和较高浓度SO42-。此类废水大多呈酸性,而且色度高,类黑色索等难以降解。这些废水若直接排放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缺氧、鱼虾绝迹、水质恶化、发臭,严重污染地表地

最新旅游管理专业参考文献(3篇)

旅游管理专业参考文献(3篇) 经济管理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一) 隋映辉.城市创新:山东半岛城市创新圈及其构建[J].山东经济,2004(9):85-88. 孟祥林.双核城市群背景下京津冀临港发展模式的区域经济学分析[J].中国城市化,2013(1):55-60. 陈延斌,程玉.山东半岛城市群城市规模分布演变特征[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20-24. 李宏,胡智慧.国外技术转移运行机制研究[J].科技政策与发展战略,2012(5):1-32. 任锦鸾,吕永波,郭晓林.提高我国创新政策水平的综合思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1-4. 刘岩.美国科技创新体系对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启示[D].锦州:渤海大学,2013. 马敏象,屈娥,李金玲.美国技术转移服务体系运作经验及借鉴[J].云南科技管理,2012(2):46-50. 王经亚,陈松.德国技术转移体系分析及借鉴[J].经济研究导刊,2009(8):203-206. 司徒唯尔,席与亨.我国与发达国家技术转移机制比较研究的启示[J]. 管理纵横,2010(13):12-13. 武学超.美国联邦政府提升大学技术转移能力政策的价值分析[J].外国教育研究, 2012(39):88-95. 王俊,任真.韩国的技术转移与产业化[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0(4):32-38. 孙占芳.韩国大德研究开发特区发展模式探讨[J].科技信息,2011(31):87-88. Zhang Bo,Tao Qiuyan.Research of SME s technology innovation model from multiple perspcetives[J].Chinese Management Studies 2012(1):124-136.. 金廷芳.2011.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创新研究[J].商场现代化(2):97-98. 梁鹏,李江.2013.基于Shapley值法的农产品供应链联盟利益分配机制研究[J].商业研究(8):191-194. 施晟,卫龙宝.2012农超对接进程中农产品供应链的合作绩效与剩余分配[J].中国农村观察(4):14-28.

文献综述城市规划

文献综述城市规划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浅谈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未来 姓名:李里 摘要:在阅读多篇文章以后,总结出中国目前新城镇建设存在的普遍问题,由于追求快速城镇化,造成城市建设与城市空间都存在问题,同时建设时并没有考虑保护环境这一方面。目前,生态城市成为最新的城市改造建设模式,取代了传统的城市建设模式。 关键词:城镇建设,生态城市,海绵城市,低碳城市 一、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新城建设中突出的问题是:新城求洋求新,导致千城一面的城市,形象特色危机;大拆大建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和历史文脉隔断;部分新城人气不足,活力缺少,建设成效与期望差距甚远;过于关注形象和规模,新城认为不足,配套缺失;不够重视经济测算,造成一定的财政负担,前期投入多,后期收效不大。 不少城市的领导为了追求任期业绩,既不尊重投入产出规律,也不考虑经济效果和创新,更不考虑资金的回收问题。对老城区部分青红皂白一律推到重建,这是一种最原始、最不科学、最粗野的城市更新方式,造成一些有保留价值的建筑、设施、古木、风貌等的破坏,是城市的有形和无形资产严重受损,甚至完全消失。城市文脉是一座城市在长期建设中形成的历史的、文化的、特有的、地域的、景观的氛围和环境,是一种历史和文化的积淀。目前,城市中普遍存在着低水平的、低层次的简单城市更新,不注重保护和延续城市的文脉,是城市的文脉收到认为的破坏和割裂。城市正在走向雷同,特有风貌消失。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信息、文化、科技各个领域交流的扩大,城市更新改造中大量地运用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的设计理念大大促进了城市更新的进程和步伐。但是由于各地“追风”现象十分严重,效仿和追大潮成为时尚,是城市更新中出现了雷同,城市正在被克隆,正在失去领域的、文化的、传统的、多样化的特色,建筑正在失去个性和灵魂。在城市更新改造中,将保护建筑视为获得眼前利益的捷径,千方百计的肆意

工业废水文献综述

工业废水处理课程论文 题目:重金属废水处理方法综述 姓名: XXX 学号: XXXXX 学院:环境学院 专业:环境工程 班级: 1班 指导老师: XX 二零一二年五月十四日

重金属废水处理方法综述 摘要:本文介绍了几种典型的重金属废水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化学沉淀法、还原法、吸附法、膜分离法、混凝法、离子交换法、电化学法等,并对上述方法的机理、优缺点进行了综述。关键词:重金属废水处理方法机理优缺点 一引言 随着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重金属工业废水的排放量日益增加,水质更加复杂,其中有些属于致癌、致畸或致突变的剧毒物质对人类危害极大。在环境污染方面所说的重金属主要指汞、铬、镉、铅、镍、铜等不具备自然净化能力,难被生物氧化分解且毒性极强的金属元素。重金属废水主要来源于电镀、矿山开采、机械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废旧电池垃圾处理,以及农药、医药、油漆、颜料等生产过程排放的废水。目前,研究经济、高效的重金属工业废水的处理技术已成为环保工作的当务之急。水体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我国和世界上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对重金属废水的治理受到国内外科研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二重金属废水处理方法 (一)我国重金属废水污染现状 近年来随着城市现代化水平和工业生产的发展,废水排放量逐年增加,我国水体重金属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这主要是工业重金属废水的大量排放造成的,高达80.1%江河湖库底质受到污染,各类地表水饮用水体中重金属的超标现象严重。35.11%的城市河流的河段出现总汞含量超过地表水三类水体标准的现象,25%的河段总铅含量超过三类水体标准,18.46%的河段有总镉含量的超标样本出现。黄河、淮河、辽河等十大流域的水质中重金属含量超标断面的污染程度均为劣五类;黄浦江水系表层沉积物调查发现,九条支流中铜、锌、镉、铅污染较严重,干流汞含量明显增加,更为严重的是镉超背景值2倍,铅超1倍;苏州河中铅全部超标,镉为75%超标,汞为62.5%超标。进入江河等的污染物最终流入海洋,致使重金属污染的危害殃及博大的海洋,如果对此现象不加重视和控制,这种危害将越来越严重。 (二)重金属处理方法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文献综述

1.文献综述 农村生活生活污水治理研究进展 摘要:农村生活污水是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污染已对农村地区的水体、土地等自然环境产生严重影响,为确保农村水源安全和农民身体健康,农村污水治理刻不容缓。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国内掀起了新农村建设的热潮。具有战略高度的新农村建设已经将农村及村镇地区的给排水问题提上了日程。了解村镇基本情况,分析总结村镇污水特点,探讨村镇污水治理的适用工艺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村镇生活污水水质水量特征分别介绍了氧化沟、接触氧化、化粪池技术、净化沼气池技术、人工湿地技术、人工快速渗滤技术等技术。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人工湿地组合技术 Farmers' concentration living sewage disposal are reviewed Abstract:Rural domestic sewage are the main sources of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and pollution has water, land and other natural environment in rural areas of severe impac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rural water supply security and farmers' health, so it is urgent to rural sewage treatment.The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eleventh five-year plan outline is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build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raised a hot wave of new rural construction in China. Strategic height of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has water supply problem in rural and town area on the agenda.Understand the rural basic situation,analysis summary village sewage characteristics,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rural sewage treatment technology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combination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domestic sewage water respectively introduces the oxidation ditch technology,contact oxidation and septic tank. Keywords: Rural domestic sewage,Constructed wetland,Septic tank

旅游文献综述

南通大学 信 息 技 术 检 索 作 业 论文题目:现代旅游体验要素文献综述 姓名:顾鹏斐 专业:非织造材料与工程 班级: 132班 学号: 1315052037 指导老师:钱智勇 日期: 2015年5月4日

现代旅游体验要素 顾鹏斐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体验旅游日益兴起,旅游体验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提出了旅游体验的内涵,并总结了旅游体验的类型以及模型等。 关键词旅游体验;内涵;内容;模型 正文综观旅游业的发展历史和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消费方式,可以归纳为三个递进的旅游发展阶段(李怀兰,2004年)。第一阶段,观光旅游。这是旅游的初级阶段,是社会经济欠发达时期的必然选择,以自然风景区开发为主,旅游消费能力弱,服务意识不足,缺乏可持续发展前景。第二阶段,休闲旅游。这是旅游消费发展的中级阶段,是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第三阶段,体验旅游。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的最高旅游状态,是知识经济时代旅游消费的必然需求。它强调游客对文化的、生活的、历史的体验,强调参与性与融入性,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20世纪60年代,鲍斯汀将旅游体验定义为一种流行的消费行为,一种经过人工设计的大众旅游体验;70年代,美国未来学者阿尔文· 托夫勒在其著作《未来的冲击》一书中,首次提出体验经济时代即将到来;1978年艾特森指出旅游体验的获得是由活动与环境组成,不同的活动及环境组合会产生不同的体验。90年代派恩和吉尔摩在《体验经济》一书中,正式提出旅游体验一词,指出企业为了迎合消费者,并为其创造难以忘怀的体验经历,将注重消费者的主观需求,并愿意为基于体验活动的消费者需求变化买单,以使消费者产生一次难忘的记忆。 一、旅游体验的内涵 关于旅游体验的含义,国外学者有不同的见解。Boorstin(1964)认为它是一种时尚消费行为,一种人为的、预先构想的大众旅游体验,是做作的、刻板的。MacCannell(1973)则把旅游体验看成是对现代生活所遭遇的困难的积极响应,他认为旅游者是在寻求“真实”的体验以战胜困难。而Cohen(1979)认为,旅

小区污水处理设计 开题报告 -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一、本课题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目前全国年排污量约为350亿立方米,但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仅为15%,全国超过80%的城市污水未经任何有效的收集处理就直接排放到附近的水体,使得原本具有泄洪和美化景观作用的河渠变成了天然污水渠。城市规模不断向周围扩展,小区服务功能越来越强,在众多城市的边缘地区以及旅游景区出现了许多新的小区,如宾馆、别墅、学校、休闲娱乐设施、医院等。小区污水的来源变得复杂化,污水的性质也更恶劣。这些小区往往远离城市污水处理厂,没有市政管网覆盖,给集中处理带来不便,小区污水大都就近排入地面水体,污染了周围环境,使地面水体水质恶化。因此,处理好小区生活污水,减少其对城市的环境污染具和解决水资源紧缺和高效利用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本课题经过查找相关文献资料,选择合理工艺处理小区污水,使达到达标排放或回用目的。 利用所学专业知识用于本次毕业设计——小区污水处理设计中,凭此来熟悉并掌握排水工程的设计内容、设计原理、方法和步骤,能根据原始设计资料正确地独立地选定设计方案,熟悉设计计算书和设计说明书的编写内容和编制方法。

二、设计依据、原则 (1)设计依据 ①《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②《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Jl5—88); ③《给水排水快速设计手册》; ④《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排放标准》(GJ3025-95) ⑤《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25.1 - 89) (2)指导原则 根据污(废)水的处理要求小区废水的自身特点,指导原则如下: (1)出水处理和处理程度。不同地区出水要求差异较大,因此需要因地制宜和实际需要,参照相关标准采取合理工艺达到处理要求。 (2)协调一致。小区污水处理设施要与小区建筑相协调,力求美观。 (3)简单实用,节省空间,考虑长远。尽量采用立体结构工艺,高程布置上充分利用地下空间,空间布置要紧凑,以节省用地。位于下风向,与小区保持一定距离,减少环境影响。根据小区人口增加情况,可考虑20年左右设计实用寿命。(4)处理程度高,污泥产量少,尽量采取节能工艺。保持合理污水处理符合和冲击符合,使工艺运行稳定高效。 (5)基础数据可靠 认真研究基础资料、基本数据,全面分析各项影响因素,充分掌握水质特点和地域特性,合理选择好设计参数,为工程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 (6)针对水质特点选择技术先进、运行稳定、投资和处理成本合理的处理工艺,积极慎重的采用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使处理工艺先进,运行可靠,处理后水质稳定的达标排放。 (7)避免二次污染 尽量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妥善处置处理渗滤液工程中产生的栅渣、污泥,臭气等,避免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和对策

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和对策 摘要:针对农村生活污水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农村水环境质量主要因素之一的现状,从适合中国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的思维人手,介绍了我国现今主要的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原理、特点、不足及其应用现状。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问题 1、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现状不容乐观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大,使农村地区环境状况日益恶化,农村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直接威胁着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存环境与身体健康,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农村环境状况令人担忧。我国有96%的村庄没有排水渠道和污水处理系统,生产生活污水随意排放。89%的村庄将垃圾堆放在房前屋后、坑边路旁甚至水源地、泄洪道、村内外池塘,无人负责垃圾收集与处理。目前全国农村每年有超过 2500 万吨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造成河流、水塘污染,影响村民居住环境,严重威胁农民的身体健康。农村污水处理的特征首先是处理率低,其次是间歇排放,排量少且分散,第三是氮磷浓度高及含有大量的营养盐、细菌、病毒等,这些都给农村污水的收集和处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常用工艺介绍 2.1 好氧生物处理工艺 适用于小量污水处理的好氧生物处理工艺主要有生物接触氧化、生物滤池、生物转盘、序批式反应器(SBR)等。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应用较多的好氧生物处理工艺是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接触氧化法是在生物滤池的基础上,通过接触曝气形势改良而演变出的一种生物膜处理技术。生物接触氧化技术是介于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之间的处理技术。在填料表面上培养微生物,形成生物膜,并采用与曝气池相同的方法向微生物供氧,污水流过时与填料上的生物膜接触,通过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降解污水中的污染物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占地面积小、处理负荷高、污泥产量少、抗冲击能力强、维护管理简便。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对冲击负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在间歇运行条件下仍能保持良好的处理效果,对于水量不均匀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更具有实际意义。然而对于农村生活污水来说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的投资和运行费用偏高,所以此工艺适合于我国南方及东部城市化速度快、比较富裕的农村推广应用。 2.2 人工湿地和稳定塘系统 2.2.1 人工湿地工艺

旅游对民俗文化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旅游对民俗文化的影响研究 随着现今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伴随着的压力也与日俱增,旅游作为现代都市人一种放松心情和舒缓精神的重要方式,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追捧,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时尚。人们在旅游过程中不仅追求自然风光美的精神享受,而且还想通过旅游来满足其对文化内涵的需求,从而找回生活中失落的朴素、真诚、热情与简单。民俗文化旅游是文化旅游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形式出现在当今的旅游舞台上,在旅游者的面前尽显其独特个人魅力和风采。旅游业的兴旺发达促进了民俗文化的复兴,但另一方面也给民俗文化的保护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因此正确认识旅游对民俗文化的正负影响,并找出解决所面临问题的方法,对促进当地社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国内研究现状 对于旅游与民俗文化的关系,中国目前主要研究的大多还是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方面,在很多文献里,学者研究的是怎样在旅游开发中保护当地的民俗文化不被侵害,以及民俗文化对于旅游的重要性。总的来说,研究主要集中在民族旅游,旅游对当地的影响及民俗文化保护这几方面。 1.1 关于民族旅游的研究 我国最早关于民族旅游的研究综述是吴必虎、余青(2000)对中国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研究文献的统计分析。随后吴其付(2007)对国外民族旅游研究文献进行的回纳和评析,反映出国外民族旅游的研究内容更全面,研究结论更深刻和更有洞察力。国内学术界对民族旅游主要从开发模式、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民族村寨等四个层面来研究。早在1998年,薛群慧,邓永进就研究了民俗旅游消费需求的激发及其影响因素,总结出民俗旅游消费行为具有时间性、民间性、重复性和文化性的特征。田美容以西双版纳傣族歌舞为例,通过分析国内游客对傣族歌舞表演的期看、满足度以及对传统性的态度,从而研究游客对歌舞旅游产品真实性的心理熟悉,

122.我国存量空间城市更新的多维评价研究综述

我国存量空间城市更新的多维评价研究综述 高澍,马航 摘要:城市更新作为复兴城市功能,实现城市社会、经济、环境等多方面良性发展的复杂体系和周期性活动,是我国“新常态”下正在进行的城市再开发活动,而可持续发展理论在规划领域中的应用给城市更新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本文首先通过文献检索的方法,从可持续的评价理论入手,进而结合城市更新的发展历程,从社会、经济、政策、环境、综合评价等多维度视角对其评价体系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全面分析与系统归纳,并提出将来的研究方向与预期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存量空间,城市更新,多维评价,可持续发展 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经历的再开发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多方利益不断博弈的过程。城市更新具有反馈调整的长远规划机制,过去的30年,我国经历了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持续加快,土地资源的稀缺日益明显。至 2012 年,我国城市建成区总面积已达 35633平方公里,比 1990 年增加了 22485 平方公里,年均增速达到4.64% ,高于城镇化 1.48%,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建设用地总量已经接近突破“天花板”,城市更新毋庸置疑将成为我国今后城镇建设的热点与重点,对土地进行存量优化是城市发展模式转型的重要手段。然而在过去的城市更新实践中,过度重视经济利益,而导致评价反馈调整机制的缺失。以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例,在存量规划中,必须克服由增量转向存量后所面临的问题(邹兵,2013)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学者及专家意识到城市更新的评价体系研究的重要意义。城市更新作为解决各种城市问题的首要途径,已由早期单一的物质环境改变发展成为实现城市各项经济、社会、环境复兴的多目标复杂体系(严若谷等,2011),这就意味着城市更新的评价维度由原来评价空间的单一维度,向不同倾向乃至多价值维度转变。近年来,通过中国知网检索城市更新评价可发现国内学术界城市更新评价的相关研究文献数目达364篇,同时有关研究文献正在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发展(图1)。 图1 城市更新评价的相关文献统计

城乡规划学文献综述

农业观光产业园相关文献综述 摘要: 伴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与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城郊的土地利用模式与人们的消费方式均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农业观光园作为一种全新的模式进入我国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在全国性大规模建设的浪潮下,很多随之而来的问题也逐渐凸显。本文总结与梳理了多篇相关文献的内容与思想,对农业观光产业园的发展方向进行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农业观光;规划设计;生态景观 1.国内外研究现状 农业旅游在国外已有多年历史,最早的都市型农业发展思想可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城市学者霍华德提出的“花园城市”的理论,到了20世纪60 年代,美国一些经济学家又提出“都市农业区域”和“都市农业生产方式”等,进一步拉近了城市与农业间的关系。同时期已出现了以观光旅游为主要职能的观光农园。国外都市型农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荷兰、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并根据城市特点构建了各具特色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 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城市型农业开始初露头角,当时的农业观光园主要是“农家乐”的形式。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全方面发展,越来越多城市居民具备了休闲旅游的经济消费实力。20 世纪 90 年代初出现了高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形式的观光园。到后来又出现了农业观光园的新形式——复合式农业观光园。虽然在我国农业观光园种类多,发展快,但由于开发期较短,致使领域理论研究相对滞后。 2.呼和浩特农业观光园分析 在城郊结合地带开发农业观光园,不但可以减少土地浪费,减少化肥等使用,促进生态环境的整治和绿色农业发展。同时,良好品质的绿色食品能够增加农业的附加值,增加农业积累,使生态保护的投入有资金保障,形成良性循环。呼和浩特农业观光园发展优势可总结为以下几点:(1).呼和浩特的农业观光园起步不久,处于发展上升期阶段,行业竞争并不激烈,潜在消费人群数量可观。(2). 近郊草原地貌与观光农业优势互补,新城独具风格的景观。(3).呼和浩特大青山一代集中了动物园、高尔夫度假村、滑雪场等休闲场所,可与农业观光园形成良好的互动。 但呼和浩特地处生态较脆弱区域,发展都市型农业的品种与规模都有限,因此农业观光园的规划建设一定要抓准定位,不可盲目照搬其他地区的经验,而是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客服薄弱环节,突出特色。

城市设计文献综述

城市设计(Urban Design)一词首次出现于1956年在美国哈佛大学举办的“城市设计系列研讨会”。它的出现取代了含义较窄的“市政设计”(Civic Design) ,而是更多地从人的体验和社会试用角度去关注公共空间的设计,是对“公共领域”(Public Realm)的设计和管理(Carmona, 2003)。城市设计从20世纪六十年代发展至今,已基本形成一套比较完备的理论体系及创作方法,并在过去的20年里,得到实践操作的验证日趋成熟,被越来越多地被东西方学界所认知和接受。 城市设计最初起源于对当时西方社会盛行的“现代主义”城市建设的一种批判声音、一种后现代主义的思考,它包括对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现代主义城市规划及景观规划等的颠覆性质疑。这种对当时权威的质疑首先出现于简雅各布的《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1961)一书。书中从一个普通城市居民的角度,强烈地谴责了以CIAM为首的现代主义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是对美国城市的大肆破坏,并指出现代主义设计中所提倡的所谓“花园城市”会导致城市高犯罪率的产生。而真正的和谐城市的设计应该更多地鼓励公众回归街道、广场及其他公共空间。 此外,对城市设计的理论发展有重要作用的文献和思想还包括: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Kevin Lynch ,The Image of City,1961)所提出的城市空间的“可读性”(legibility),强调了城市设计中,公众对城市场所的认知;高登库仑在《城镇景观简编》(Gordon Cullen, The Concise Townscape, 1961)中提出用创造“一系列视觉印象”(a serial vision)来构筑城镇景观,并为后来的城市设计工作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美学创作方法;阿尔多罗西的《城市建筑》(Aldo Rossi, Architecture of the City, 1965)从对传统城市的类型学研究关注人对城市空间的认知度,并提出城市的“集体性记忆”概念;杨盖尔在《交往与空间》(Yan Gehl, Life between Buildings, 1971)中深刻地剖析了街道、步行道和公共广场做为城市居民生活的“容器”和社会交往的场所的重要性;而克里斯多夫亚历山大的《建筑模式语言》(Christopher Alexander, A Pattern Language,1977)则为设计师提供一种“有用(但并非预先确定的)行为与空间之间的关系序列”,使城市设计具有了全局控制及阶段发展的可能性;科林若于1984年在《拼贴城市》中提出新老形式在城市空间中的并存,再次强调了城市的多元性(Variety)的重要;1985年牛津理工学院以本特利等所组织的学术团队完成的《共鸣的环境》(Responsive Environments: A Manual for Designers)首次填补了城市设计实践方法指南的空白,从此城市设计逐渐从理论研究步入实践操作;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处在美国兴起的“新城市主义”及其提出的“新传统邻里”(NTDs)、“步行口袋”(TOD)等等,这些理论的出现都不断地为当今城市设计理论体系的完善垫定基础。 随着七、八十年代城市设计理论逐渐成熟和发展,基于学界对前期理论的认可和共识,进入90年代以后,对城市设计的研究有了更全面和系统的发展。Leon Krier于1990年提出了四种城市空间的类型(见图),并严厉地批判了“现代主义”设计师们创造出来的只注重建筑形式而完全忽略城市形态的发展模式。Albert Pope又在《阶梯》(Ladders, 1996)中就城市街道网的蜕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快速交通及交通层级系统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中断了网格空间的连续性,排除了选择机会,形成了‘超级街坊’”,并把这种过程称为“网格系统腐蚀”(见图)。1998年John Montgomery以图表的形式提出增强城市空间潜在场所感的设计要素,他们分别是:活动(Activities),意象(Images),及形式(Forms),并详细地罗列了每个要素所包含的详细设计内容. 城市设计理论发展至今一直在反复地探讨着几个话题:“什么是城市设计”、“什么是好的城市设计”、“好的城市设计必须具备的要素”,等。Kevin Lynch于1981年为城市设计的5个功

扬州市某镇污水处理厂设计文献综述复习课程

扬州市某镇污水处理厂设计文献综述

扬州市某镇污水处理厂设计文献综述 一、前言 1?课题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城乡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我国农村城市化的速度将大大加快,大量的小城镇将迅速兴起,我国污水处理的重心也正在由大城市转向中小城镇。正因如此,如今这种小规模厂的工艺选择及建设方式的污水处理方式引起广泛关注。 江苏某镇是著名的“全国千强镇”,常住人口50000人左右,并有一定数量的外来人口,人口居住比较密集。根据当地环保要求和人民生活迫切需要,污水处理厂计划2012年建成并投运。 2?我国水处理现状与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各地城市建设和小城镇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市容市貌呈现出了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城市建设迅猛发展的今天,作为城市基础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水处理体系,建设相对落后;水处理体系存在着诸如规划不合理、水资源浪费、水中回用率低、排水 管网陈旧等问题。所以,要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进程。 二、污水处理工艺分析比较 1、氧化沟工艺的特点、各种形式和适用情况 氧化沟实际上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形,它的水力流态和普通活性污泥法相差较大,是一种首尾相接的循环流,通常采用延时曝气。氧化沟是荷兰人二战后为处理小城镇污水而开发的,由于氧化沟处理污水经济、简单和管理方便,所以它问世以来,发展很快。 严格地说,氧化沟不属于专门的生物除磷脱氮工艺。但是随着氧化沟技术

的发展,它早已超出原先的实践范围,出现了一系列除磷脱氮技术与氧化沟技术相结合的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按照运行方式,氧化沟可以分为连续工作式、交替工作式和半交替工 作式。连续工作式氧化沟如帕斯韦尔氧化沟、卡鲁塞尔氧化沟。奥贝尔氧化沟在我国应用比较多,这些氧化沟通过设置适当的缺氧段、厌氧段、好氧段都能取得较好的除磷脱氮效果。连续工作式氧化沟又可分为合建式和分建式。 交替工作式氧化沟一般采用合建式,多采用转刷曝气,不设二沉池和 污泥回流设施。交替工作式氧化沟又可分为单沟式、双沟式和三沟式,交替式氧化沟兼有连续式氧化沟和SBR工艺的一些特点,可以根据水量水质的变化调节转刷的开停,既可以节约能源,又可以实现最佳的除磷脱氮效果。广东雁田污水厂(近期规模1.5万吨/d)采用的是双沟式氧化沟工艺。邯郸东污水厂(一期工程规模6.6万吨)采用的是三沟式氧化沟工艺。 一般交替式氧化沟工艺的设备闲置率比较高,容积利用率比较低,如 邯郸东污水厂的设计污泥星系数为0.55,实际为0.48, D型氧化沟曝气转刷的实际利用率只有37.5%。 2、SBR工艺的特点、各种形式和适用情况 SBR工艺的基本特征是在一个反应池中完成污水的生化反应、沉淀、排 水、排泥,处理设施比一般氧化沟还要简单。SBR工艺的概念和操作灵活性使 其易于引入厌氧/好氧除磷过程或缺氧/好氧除氮过程,通过调整运行周期以及控制各工序时间的长短,可实现对氮磷的高效去除。 SBR工艺有很多种类型,除了常规SBR工艺之外,还有DAT-IAT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