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代文学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反思

当代文学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反思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a702777.html,

当代文学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反思

作者:吴十日

来源:《人民论坛》2017年第36期

【摘要】作家对传统的深刻反思,是促使中国文学不断发展的力量。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不但专注于对现实社会的解读,在对传统文化进行解读时,也有着极为独到的视角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不但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之载体,也是中国社会发展历史的忠实记录,处处展现出思想的光辉与力量。

【关键词】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儒家文化伦理思想【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文化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情感体验方式。自儒家文化诞生之日起,中国文学就与其建立了密切联系。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儒家文化对中国知识分子乃至对国民意识的影响在一项重要的文学奖项中得到了体现——茅盾文学奖。这一奖项是依据茅盾先生遗愿,为鼓励优秀长篇小说创作、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繁荣而设立的,具有中国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获茅盾文学奖的作品,其创作者往往乐于通过对儒家文化的诠释来实现对文学发展的引导,这也是中国现当代作家们积极迎合文学主流的表现。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中的传统文化认同

茅盾文学奖见证了中国当代文学几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就题材而言,通过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彰显文学价值、表达文化诉求、寻找文学代言,是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特有形式。从茅盾文学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文化价值取向来看,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是其重要基础,而这种高度的认同感正是来自于几千年历史所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

就内容而言,文化有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之分。物质文化的形式最为生动,但却是表层的文化;而与审美情趣、价值理念、精神信仰有关的文化,才是最深层次的文化,它会随着时间的发展而逐渐内化为民族心理结构的一部分,能够得到民众的高度认同。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在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上一向不遗余力。首先,很多获奖作品整体上侧重于对宏观民族历史的描述,如《白门柳》《白鹿原》等作品,展现出作者对历史这一文化载体的反思,文学中的“寻根”潮流,表现出作家们致力于对传统意识和民族文化心理的深层次探求。

其次,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在勾勒细节时,对民族风俗、地域文化、社会心理的描写尤为注重,表达了作者对中国民间生存状态和民族性格的思索,无论是地方色彩、民族色彩还是民族传统,都在其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如果以美术家的眼光去欣赏古华的《芙蓉镇》,那无疑就是一幅浸染着春雨秋霜韵味的湘南农村风情画卷;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则是一部古朴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