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南省鲁山一高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周考语文试卷.doc

河南省鲁山一高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周考语文试卷.doc

鲁山一高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周考

语文试卷(2015-10-17)

命题:姚战长审题:吴国永王玲玲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

关于何谓“日常生活审美化”,有学者援引梅勒的结构主义理论,通过符号与现实的能指关系来区分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后现代社会就是失去了所指的时代,是只崇拜符号的时代,偶像作为一个符号,就是美的、好的。显然这种划分仍然没有摆脱精英视角的局限,只看到后现代社会的伤疤,没有看到它的美丽。

我认为用大众趣味与精英趣味之间的互动消长来划分三个时段更为直观和全面。在前现代社会中,两种趣味是高度融合的,但以精英趣味为模板向社会下层逐层衰减;现代社会中,二者分裂为雅和俗,并不相互认同;后现代社会中,雅俗相互吸取、重新融合,不再是单向的模仿,而是双向的互动。就目前看,大众趣味和精英文化趣味二者仍处于一种既互助又竞争的状态,当然,由于网络的因素,大众趣味占有优势。

把当代说成是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时代,并非指以前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没有审美活动——这荒谬得无法想象,要知道,哪怕是没有文字的部落也常常沉浸在歌舞中。

至于中国古代的士人,欧洲的宫廷,日用行藏无不追求精美雅致,平民百姓虽然没有很多时间从事艺术创作和欣赏,但每逢节日、庆典、吉礼凶礼,审美欲望都会被充分激发出来。

所以说,古今之别不在于人们日常生活中是否有经常性的审美活动,而在于各个阶层之间的趣味关系。从各国历史所记载的古文明看,虽然过程艰辛复杂,但人类在自由和平等方面所取得的进展毫无疑问可以作为一条主线。那么大众的趣味从依附于统治阶层,到最后和

精英文化趣味进行平等健康的互动,自然是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一条潜流。

中国传统的雅文化或者士文化不介意审美中的功利性,如人物画经常和道德劝诫的主题相关,美食也同样是欣赏的对象,中国的“雅士”有自己特别的标准,如山水画高于花鸟、楼阁等画种,水墨高于青绿、杂色等用色,中国古典文学中各种各样的标准令人眼花缭乱,总的来讲,都是对雅的追求、对俗的鄙弃。

在当代,从审美领域来说,大众趣味将审美拓展到一切领域、一切对象,远远超出了艺术的范畴,可以说是无边的审美,如人们每天的微信中都少不了随手街拍的花花草草或者美食图片等。不仅大众的审美对象是无边的,审美标准也是极为多元的。高雅艺术继续存在,但愈趋局限于狭小的圈子中。更值得关注的反而是大众对所谓的俗趣进行的种种发展和探索,有时这种方式被冠以“恶搞”而显得很负面也很不审美,但也有一些作品表现出了强烈的批判精神和对素朴道德的渴望,譬如周星驰的一些电影。高雅艺术也有采取俗世对象和方式的。互联网上,文学、音乐、微电影呈现出高雅和庸俗糅合在一起的无数尝试,互联网发展大大加速了大众和精英趣味的分化、成长和创新。

大众趣味的崛起主要归功于媒介和平台的发展,而大众充分运用平台的优势表达他们的激情和创造力,审美的金字塔开始坍塌,世界越来越平,大众不再是被动的审美受体,而是成为可能的审美主体。

(有删改)

1.下列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前现代、现代、后现代三个时段的划分角度是不同的,援引梅勒的结

构主义理论的学者是通过符号与现实的能指关系来区分的。

B.认为后现代社会就是失去了所指和只崇拜符号的时代,作为一个符号的偶像,就是美的、

好的,这种划分观点仍然没有摆脱精英视角的局限。

C.只看到后现代社会的伤疤,没看到其美丽之处,作者认为这是片面的,所以才提出更直

观、全面的划分角度,即根据大众趣味与精英趣味之间的关系。

D.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时代并非专指当代,以前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缺乏审美活动,即使

是没有文字的部落也常常沉浸在具有审美意义的歌舞中。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大众趣味与精英趣味两者互动消长,前现代到现代再到后现代社会,两种趣

味之间的变化从高度融合到分裂互不认同再到双向互动。

B.相对于人类在自由和平等方面所取得的进展这条主线,大众趣味从依附于统治阶层,到

最后和精英文化趣味进行平等健康的互动就是条潜流。

C.大众对俗趣进行的种种发展和探索并不都是审美的,有些被冠以“恶搞”的就显得很负面,但也有一些作品含有批判精神和对素朴道德的渴望。

D.大众趣味崛起,审美金字塔开始坍塌,世界变得越来越平,这是因为媒介和平台的发展

使大众由被动的审美受体转变成为可能的审美主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管是贵族雅士还是平民百姓都有审美欲望,不应根据人们日常生活中是否有经常性的

审美活动,而应根据各个阶层之间的趣味关系来看古今之别。

B.中国传统的“雅士”文化并不介意审美中的功利性,它的审美对象丰富多彩,也有着各

种各样的审美标准,总的来讲,其审美趣味是追求雅、鄙弃俗。

C.由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大众趣味和精英趣味的分化,成长和创新的迅速加快,大众趣

味不再单向模仿精英趣味,并在两者的互助竞争中占有优势。

D.从审美领域来说,当代大众趣味是无边的审美,它将审美拓展到一切领域、一切对象,

远超出了艺术的范畴,高雅艺术则只局限于自身,没有拓展。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刘隆字元伯,南阳安众侯宗室也。王莽居摄

..中,隆父礼与安众侯崇起兵诛莽,事泄,隆以年未七岁,故得免。及壮,学于长安,更始拜为骑都尉。谒归,迎妻子置洛阳。闻世祖在河内,即追及于射犬,以为骑都尉,与冯异共拒朱鲔、李轶等,轶遂杀隆妻子。建武二年,

封亢父侯。四年,拜诛虏将军,讨李宪。宪平,遣隆屯田

..武当。

十一年,守南郡太守,岁余,上将军印绶。十三年,增邑,更封竟陵侯。是时,天下垦田多不以实,又户口年纪互有增减。十五年,诏下州郡检核其事,而刺史太守多不平均,或

优饶豪右

..,侵刻羸弱,百姓嗟怨,遮道号呼。时,诸郡各遣使奏事,帝见陈留吏牍上有书,视之,云“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帝诘吏由趣,吏不肯服,抵言于长寿街上得之。帝怒。时显宗为东海公,年十二,在幄后言曰:“吏受郡敕,当欲以垦田相方耳。”帝曰:“即如此,何故言河南、南阳不可问?”对曰:“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

亲,田宅逾制,不可为准。”帝令虎贲将诘问吏,吏乃实首服,如显宗对。于是遣谒者

..考实,具知奸状。明年,隆坐征下狱,其畴辈十余人皆死。帝以隆功臣,特免为庶人。

明年,复封为扶乐乡侯,以中郎将副伏波将军马援击交阯蛮夷征侧等隆别于禁谿口破之

获其帅征贰斩首千余级降者二万余人还更封大国为长平侯。及大司马吴汉薨,隆为骠骑将军,行大司马事。

隆奉法自守,视事八岁,上将军印绶,罢,赐养牛,以列侯奉朝请。三十年,定封慎侯。中元二年,卒,谥曰靖侯。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中郎将副伏波将军马援击交阯蛮夷征侧等/隆别于禁谿口破之/获其帅征贰/斩首千余级

/降者二万余人/还/更封大国/为长平侯

B.以中郎将副伏波将军马援/击交阯蛮夷/征侧等隆别于禁谿口/破之获其帅征贰/斩首千余

级/降者二万余人还/更封大/国为长平侯

C.以中郎将副伏波将军/马援击交阯蛮夷征侧等/隆别于禁谿口/破之获其帅/征贰斩首千余

级/降者二万余人/还更封/大国为长平侯

D.以中郎将副伏波将军马援击/交阯蛮夷征侧等隆/别于禁谿口破之/获其帅/征贰斩首千余

级/降者二万余人还/更封大国/为长平侯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屯田”指利用戍卒或农民、商人垦殖荒地。汉以后历代政府沿用这一制度取得军饷和

税粮,有军屯、民屯和商屯之分。

B.“居摄”是摄政的意思,因为皇帝年幼不能亲政,由大臣或皇太后代居其位处理政务。

如周成王年幼时周公居摄。

C.“豪右”,汉以“右”为上,故称“豪右”,原指西汉时出现的占有大量田产的豪族,

后指富豪家族、世家大户。

D.“谒者”,始置于春秋战国,掌宾赞受事,即为天子传达,也泛指传达、通报的奴仆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建武十七年,刘隆被封为扶乐乡侯,在大司马吴汉死后,行驶大司马的职权;建武三十

年,被封为慎候。

B.刘隆对世祖忠心耿耿,紧紧追随,他曾在长安求学,后来把妻子、儿女接到洛阳,但听

说世祖在河内,就撇下妻子和儿女追随世祖,结果其妻子和儿女被李轶杀掉。

C.东汉初期,天下垦田和户口年纪不符合实际,朝廷要求重新上报,但很多官员偏袒豪强、

盘剥平民。

D.刘隆出身皇室,是南阳安众侯的后裔,因为其参与诛杀王莽的事情泄露,致使其父刘礼

和安众侯刘崇都被杀,而刘隆免于死罪。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明年,隆坐征下狱,其畴辈十余人皆死。帝以隆功臣,特免为庶人。(5分)

译文:

(2)隆奉法自守,视事八岁,上将军印绶,罢,赐养牛,以列侯奉朝请。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11分)

送别裴仪同

王褒

河桥望行旅,长亭送故人。

沙飞似军幕,蓬卷若车轮。

边衣苦霜雪,愁貌损风尘。

行路皆兄弟,千里念相亲。

8.请简要赏析本诗颔联的表达技巧。(5分)

答:

9.本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其表现的境界和情调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哪句诗相似?(6分)

答: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两句诗使用比喻的修辞、象征的手法,表现诗人虽屡遭贬谪但因新人辈出而自感欣慰的豁达胸襟。(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两句诗描写了天色已晚而雪大天冷的景色。

(3)《记念刘和珍君》中作者所提倡做的真的猛士的姿态是,。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

占先

南鲁

老年间的事了。

说是有个书生,叫卫占先,家境还算殷实。一直巴望着考取个功名,能名列金榜,加个一官半职的,也不枉自己十年寒窗之苦。许是命蹇,转眼,二十多个年头过去了,卫占先屡试不第,到头来,依旧是白丁一个。眼看步入不惑之年,他是越发困惑,只是,金榜题名的愿望却有增无减。

这时,难免有好事之人,就说,进身的能耐都没有,还一根筋,做官,那哪成?卫占先听得多了,便觉着脸上无光,无地自容。一狠心,便卖了祖宅田产,想捐个知县。无奈,所得银两并不十分宽裕,打点起来,捉襟见肘,只放了虚缺。没办法,只得候着。也当真是时运不济,不曾想,卫占先在省里一候,竟是三年。一路下来,日子清苦起来。还好他有一手好字画,实在没招了,隔三差五写画些,拿到集市上卖掉,换些散碎银两,聊以度日。

日子潦倒,前程无望,日久天长,卫占先就有些丧气,打算另谋门路。一时,他又不知道从何做起。斟酌来,斟酌去,一晃,又是一年。

一日,集市将散,卫占先正在收拾字画摊。这时,忽然挤上前一群人来,也不论价,争抢着要买卫占先的字画。卫占先一时蒙了,自从开张摆摊,两年多来,这等快市,还是头一回。眨眼工夫,字画被哄抢一空,卫占先着实得了些银两,足够半年开销。高兴归高兴,卫占先倒也没忘了扯住个人,问明了原委。原来,这些人哄抢字画,全是为着讨好新任署理制台去的。

话说这位制台大人,是个风雅之人,喜欢舞文弄墨,自称生平有两桩绝技:一桩是画梅花,另一桩便是书法了。

卫占先听到这儿,做官的愿望又重新升腾起来。赶紧收拾摊子,匆匆回到住处,取出祖传宝贝——《梅石溪凫图》。据说是马远真迹,也无从考据。卫占先看了又看,摸了又摸,然后,把画掖进了袖筒。

俗话说,十年河东转河西。该着卫占先转运,手本递上去,一会工夫,竟传出话来,请了。一番寒暄,制台大人详详细细问了卫占先履历后,话题自然说到字画上来。制台大人说,他画梅花有一个标准,只要圈儿画得圆,梗儿画的粗,便是能手。卫占先一听,乐了,这还是头一回听说,却也不好深问,就有意岔开话题。又说到书法,制台大人自称是王右军一路,而且神神秘秘压低声音说,我有一本《前赤壁赋》,字字真楷,碧波清爽,一笔不坏,听说是汉朝的一个石匠刻的。自得了这帖,每天必临写一遍,从不间断。卫占先一听,心想,得,感情这位制台大人也是了得。

卫占先一看情况不对,就没敢把《梅石溪凫图》拿出来,却也不好就这样走掉。也是急中生智,就说,想求大人墨宝。制台一听,高兴了,问一句,你倒喜欢我的书画?卫占先赶紧说,喜欢得不得了呢。制台大人更高兴了,便送了卫占先一副小堂画。

卫占先回去后,思量来,思量去,心有不甘。

改日,卫占先又递上片子。怕制台大人不肯见,便求号房替他传话,说有事面禀。见了面,卫占先吞吞吐吐地说,小的实在喜爱大人画的梅花,意思是想求大人再赏画一幅,以备传之子孙,垂之久远。制台说,不是已经给过你一幅了吗。卫占先就故意红了脸,赶忙说,小的该死,小的没有出息,因为候补的实在穷不过,就把那张画给卖了。

制台大人一听,不禁满脸堆笑,问,有人买我的画?卫占先忙说,当然有人买,而且抢着要呢。本来我答应一个朋友,十两银子给他。后来,又来了一个东洋人,也非要买,而且不断加价,最后我以二十两银子卖给了东洋人。制台大人就说卫占先的不是,说,既然答应朋友了,岂能为了钱财毁了信义。卫占先连连称是。却又故作辩解道,小的也是候补的穷急眼了,所以才斗胆做出这事的。

制台沉吟片刻,说,罢了,子乌县尚有一缺,你就择日上任去吧。

卫占先一惊,涕泪俱下,忙跪地拜谢。

(1)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听说制台大人是个风雅之人,卫占先拿出祖传宝贝——《梅石溪凫图》摸了又摸,打算送给制台,后终因自己内心不舍未送出。

B.小说故事性很强,语言文白相间,神韵俱佳,构思机敏,写了古代书生卫占先终于后来居上的离奇故事,是一篇心灵的变形记。

C.小说中的卫占先眼看步入不惑之年,而金榜题名的愿望却越发无望实现,前途渺茫,这不免使得他垂头丧气,绝望至极。

D.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先说卫占先读书不成,功名不就;然后又写他通过自己的书画魅力而获得功名,从而多角度表现人物形象。

E.《前赤壁赋》是宋代苏轼的作品,却是汉朝的一个石匠刻的,这个时代的交错,说明了制台大人并非一个真正的爱好书画之人。

(2) “卫占先的字画在集市将散时被争抢”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卫占先有什么样的形象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4)小说的题目“占先”有什么含义?请结合文本和现实谈谈你的理解。(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

播种正义思想传递爱的福音

廖冬梅程晨

萧旭成先生祖籍潮州,在他出生还不到一个月的时候,便随母亲一起来到了香港,后来,因为父亲生意不好,原本的小康之家变得贫困,十五岁便走向了社会,稚嫩的双肩担起了照顾家人的重任,他在大排档做杂工,赚来的钱需要拿回家,一来给母亲补贴家用,二来供弟弟读书,他一路走过了原本应该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

年少时候的他,是那样的顽强坚韧,有着潮州人敢于打拼的精神。他白手起家,依靠坚强的意志和信念闯过一道道难关,勤奋、节俭,是支撑他一路走来取得财富的支柱。

萧旭成先生相继成立了旭成(集团)企业有限公司、怡信(国际)地产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地产行业,在深圳宝安从事地产投资,在香港西贡做丁屋交易,也从事楼宇贷款等业务。他最终靠着自己的双手,开创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萧旭成先生说:“在社会上打拼的这五十多年来,真正体会到了人生旅途中的四个不可或缺的因素,一为运气,二是智慧,三为努力,四是节俭。”他感谢一路上帮助他的贵人,人生的奋斗历程也让他学会了感恩,懂得了机会的可贵,做到了努力拼搏,体会到了节俭的重要。

也许是年少时的艰苦更让萧旭成先生对基层民众的疾苦感同身受。因此在他一有帮助他人能力的时候,便马不停蹄地走在了服务和奉献的第一线,在服务和奉献意识的指引下,他紧贴基层群众,将慈善的光辉播洒下去。

二十多年前,萧旭成先生总结出中华民族十大正义思想,在随后的二十多年时间里,坚定不移地推广它,他真挚而热诚,希望在潜移默化中在人的心底种下个人的基本行为标准,让社会更加美好、和谐。他将这“中华民族十大正义思想”印在了自己的名片上――第一要天下为公、尽忠保国第二条、第三要孝顺父母、仁义双全第四条、第五要信用为主、敬兄爱弟第六条、第七做个好汉子、家庭幸福第八条、第九教子做好人、替天行道(扶助弱势群体)第十条。

萧旭成先生说:“这十大正义思想是中华民族历经成千年的时间流传下来的,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人民生活中重要的行为准则。我将其印在名片上,希望每一个拿到我的名片的人能够看到这十条正义思想,时刻以此为勉,提醒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

萧旭成先生常提醒大家说:“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样一份保家卫国的责任,保家卫

国除了在战争时期拿起刀枪捍卫国家利益,更要在和平年代团结一心,维护国家尊严和国家声誉,在每一个地方谨言慎行,让别国人群对中国人升起一份尊重和敬佩。”因为每一个人都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中国人的特性。爱国,便要时刻以国家为重,不被人看轻,才能让国家在世界昂首挺胸。

萧旭成先生内心慈悲,从1983年起,他便已经开始参加社会服务工作,为贫苦的人捐助善款。1984年至1986年,萧旭成先生连续两届担任狮子山狮子会会长,亲自参与服务工作,让他感到快乐。

服务的生涯自八十年代起一直延续到三十多年后的今天。回忆这段普通而珍贵的服务历程,让萧旭成先生感触最大的便是那些无私的义工,以及那永远让人敬佩的“义工精神”。义工们的无私鼓舞了他,而自己内心的善良与慈悲也在指导着他,他希望将这样的慈善事业持续下去,他的家人也给予了他鼓励和支持,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让萧旭成先生感到了最大的快乐。

他曾在四十多岁的时候想着在自己五十岁时退休,好好享受宁静、舒适的生活,弥补年少时的艰辛,让自己的身心得以好好地放松。可是如今到了六十多岁,退休的念头反而淡了许多,尽管早已经衣食无忧,无需为生计发愁,他却仍旧坚持工作,萧旭成先生坦言:“工作,赚钱,只是希望能够让自己拥有再多一点的能量,帮助别人,关心别人。”这是他心中朴素的念头,也是他善意的源泉。

相关连接

①萧旭成先生是中华民族正义思想的播种者,在二十多年时间里,他执着于此,真挚而热诚,在人的心底种下了基本行为标准。他努力而善良,将慈善的光辉播洒。他无私而无悔,仍旧坚守在工作的岗位,只因为想积聚多一点的能量,帮助别人,关心别人。

②通城县四庄乡小井村大桥由香港企业家萧旭成先生捐资200万元修建,大桥建成后,不仅将通城县城至四庄乡的车行时间缩短至原来的三分之一,而且惠及通城崇阳五个村组群众的出行。

(摘自湖北广电官网)(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萧旭成先生因为家庭的原因,过早地承担起照顾家人的重任,他努力地挣钱养家,

别无他求,所以他的童年生活是极其悲惨的。

B.萧旭成白手起家,最终靠着自己的双手开创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他把自己的成

功归结为四个词:运气、智慧、努力、节俭。

C.萧旭成先生因为年少时尝尽了人间艰辛,所以他对基层民众的疾苦感同身受,并时

常走在服务和奉献的第一线。

D.萧旭成先生把自己总结出的中华民族十大正义思想印在了自己的名片上,其目的是

希望每一个拿到他的名片的人来监督他的行为。

E.萧旭成先生参加社会服务工作已经三十多年了,但他并没有厌倦,反而觉得帮助那

些需要帮助的人,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2)萧旭成先生童年的生活经历对其成长有什么作用?(6分)

(3)萧旭成先生是怎样践行“十大正义思想”的?请简要概述。(6分)

(4)萧旭成先生“播种正义思想,传递爱的福音”的做法,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意义?请结合文本和自己的实际生活,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II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在熊晓宝看来,成为别人的子公司少了一些独立企业的自主权,但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这种________的方式不仅有赚头,还能保住翻身的资本。

②如果弄虚作假、________,必然会为了一个谎言而去进一步编造谎言,不但要付出更多的精力,还要承担更多的风险。

③陈毅交代随行的廖承志:“要搞好围棋团和你个人的活动,不过,后者要顺乎自然,

________,不要操之过急。”

A.借风使船见风使舵见机行事B.见风使舵借风使船见机行事

C.见机行事见风使舵借风使船D.见机行事借风使船见风使舵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互联网+”如何加,整个社会还没有形成共识——无论是在认识上,还是在思维上、举措上,也存在很多模糊性。

B.对于打拼多年的贾玲而言,“花木兰事件”可能是个教训,也可以是个契机,她可以借此机会进行改进、反思,倒逼自己更上一层楼,创作出优秀作品。

C.《深圳人的一天》从制作完成到如今已经过去十几年了,但它仍然散落出巨大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众多慕名而来的参观者。

D.研究发现,中国人的幸福感也受遗传的影响,生活满意度和情感幸福遗传度都为33%,即人与人之间幸福感的差异有33%是由基因决定的。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改革开放之后,尽管中国仍然具有“学而优则仕”的传统,但对中国的“出类拔萃之辈”来说,商业社会意味着他们多了一条选择途径,除了做官,还可以“下海”。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之后,中国就出现了一波干部“下海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个问题会对中国的吏治构成越来越严重的挑战。

①不过,重视道德并不是说其他因素就不重要了

②对政治领域来说,要吸引和留住“出类拔萃之辈”,就必须具有同商界竞争的能力

③此后,商界一直吸引了很大一部分中国的“出类拔萃之辈”

④政治不是商界,从政者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水平

⑤如果没有一份体面的薪水,最高的道德也是不可持续的

⑥商界吸引“出类拔萃之辈”表明政治领域出现了竞争者

A.②⑤③①⑥④

B.③⑥②④①⑤C,③⑥④②⑤①D,①④②⑤③⑥

16.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饮水机行业在过快的发展中因监管乏力造成了饮水机市场鱼目混珠

....的局面,一些伪劣产品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B.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中国文学的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名家名作大量涌现。当时,贾

平凹写了很多部畅销小说,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扫眉才子

....。

C.他时刻念念不忘

....自己不幸的遭遇和痛苦的经历,无法振作精神,投入到正常工作中去。幸运的是,他遇到了她,最终走出了人生的阴霾。

D.今年高票当选的罗市长在工作中高度重视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对我市经济工作进行科学

规划,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在经济发展的大舞台上长袖善舞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但他人谁会想到他为了争一点无聊的名声,竟肯如此,无所不至呢。

②资本家之间也都明争暗斗,,相互倾轧。

③美国总统奥巴马虽然连任成功,但是他的感召力已经今不如昔,他能否力挽狂澜,拯救美

国经济,也许人们还要

④小李出国留学三年归来,邻居对他都,如今的他已不是当年那个不学无术的吴下阿蒙,其个人风采及渊博知识与三年前迥乎不同。

A钩心斗角尔虞我诈拭目以待刮目相看

B尔虞我诈钩心斗角拭目以待刮目相看

C钩心斗角尔虞我诈刮目相看拭目以待

D尔虞我诈钩心斗角刮目相看拭目以待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第二十五届阿姆斯特丹国际记录片电影节12天里吸引了20多万名观众,来自40多个国家的近2500名电影人、300多部电影前来参与。

B.在过去的一个星期里,大家对教研室赵主任起草的教学大纲从多角度提出质疑,经过几轮认真的讨论和修改,最终达成共识。

C.纵观世界各国的企业发展史,你就会发现,一个企业能否获得成功,往往不取决于它的规模和历史,而取决于它的经营理念。

D.作为一个全新的、相对成熟的行业,不仅电子商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冲击了历史悠久的传统商业模式。

19.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关于高考改革,有评论者认为,教育最大的价值在于公平与否,改革最应捍卫的目标也是公平。社会关注教育改革,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对教育公平的关切。

B.整个8月份,南京人比平时少吸了3764吨PM10和1750吨的PM2.5,下降比例达44%和36%。青奥会的实践证明,对空气污染预先预测,提前采取应急措施,的确会对空气恶化起到缓解作用。

C.近日南京军区用高仿真硅胶人像复原了1945年日军“受降仪式”现场。在复原场景中,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正向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递交投降书。

D.近年来,在腾格里沙漠腹地建起的工业园区将污水排进腾格里沙漠深处。一些足球场大小的排污池,污秽不堪,气味刺鼻。专家透露,沙漠地下水一旦被污染后,想修复几乎是不可能的。

20.仿照例句,运用比拟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两句话,每一个句子都以“我多想变成”开头。(4分)

我多想变成一条温暖的围巾,缠绕在妈妈的颈间,为她遮挡冬日的严寒。

21.阅读下面的材料,请简要阐述你对这则材料的看法。(150字左右)(5分)

成龙近日接受访问时表示,从儿子房祖名坐牢一事悟出心得,坐牢并非坏事,尤其对忙得不可开交的有钱人而言。成龙说:“我认为我有时需要抽时间放假坐牢,而且要强迫有些有钱人,甚至我自己去坐牢。现在这个时代,人人都需要这样做,因为大家都太忙了。”

音乐人高晓松因酒驾被关看守所,后来他说,“我觉得男人一定要坐牢,5个月太短,没有用,7个月太长,就6个月正好。”甚至宣称:“那半年的时间他获得了很大的自由,也静下心来思考了很多的问题,使得他原来读过的书、接受的知识有了沉淀的过程。”

答:

六.写作(60分)(略)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袁永福,山东济宁人,1945年自愿参加八路军。军旅生涯三十多年,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身经百战,是一位多次荣立战功的抗战老兵。在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89岁的袁永福老人想寻找他当年一同出生入死的战友。2015年8月7日,袁永福老人的寻人广告喷绘在了济南公交车的车体。“兄弟,你在哪里?”醒目的大标题和袁永福老人的头像以及多张黑白老照片,让人不禁想到了那个革命前辈奋勇杀敌保家卫国的战争年代。据悉,这则广告是济南一家广告公司为了满足老人的寻友心愿,专门免费为其做的。

请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现实生活,结合自己的思考,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用规范的汉字书写。

“碎片化阅读”写作导引及范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被总结为碎片化阅读。近年来,“碎片化阅读”现象引发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某知名媒体:碎片化阅读已成为大众阅读的趋势。史学博士廖峰:人或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

诗人欧阳江河:我故意写长诗,对抗碎片化的生活。

学者费勇:我不排斥碎片化时代,我们该考虑怎么样才能够把自己修炼得更完美。

全国政协委员聂震宁:《论语》和柏拉图的《理想国》,不也是一种碎片式结构吗?善待碎片化阅读,善待随处可见的“低头一族”们,利用阅读终端阅读也不错。

请你结合现实,联系生活,展开想象,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①不能脱离材料的含意。②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除诗歌外)。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审题说明】材料先给出碎片化阅读的定义,再交代碎片化阅读现象引发的讨论。学生作文时只要围绕“碎片化阅读”现象展开自己的思考就在范围之内。

1、碎片化阅读产生原因分析。科技进步、阅读载体的变化、人们的浮躁求快心理……

2、表达对碎片化阅读现象的褒贬态度。碎片化阅读虽然碎片,也是“一片”,也是一种阅读的方式。

碎片化阅读太浅,不够深度。

3、碎片化阅读的利弊分析。阅读便捷,可充分利用每日零碎时间,上班途中、午睡前等边角时间都可以用来阅读;阅读更广博,可以让更多人进行海量资讯浏览,来了解世界;阅读者可以更有选择性进行个性化阅读;更容易抓住关键信息……催生“标题党”“头条控”等;更容易断章取义,易造成误读,淹没真相;看了大量的信息,却似乎什么都没有留下;微博微信等碎片化信息占用人们大量的时间,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侵占人的生活;不利于学术研究;会造成一代人的浅薄盲从……

4、碎片化时代,该怎么做?各种客户端等信息推送者有责任推送那些准确且更有深度更有含金量的信息;阅读者要形成随手积累碎片信息的习惯,碎片化时代更考验每个人对知识的整理能力;传统阅读不可废,享受碎片化阅读的便捷的同时可以多进行经典阅读;对待满天飞的碎片化信息,要更清醒,能辨识,不盲从……

【习作范文】

拨开迷雾,乘流而行

当一段段140字的文字垄断阅读,当一条条精悍简要的言论指导思想,当零星几个汉字与符号在指挥发送之间联络了感情,我想,碎片化的时代已然成为当代人崭新的精神平台。这不可逆转的洪流留给我们选择的难题:是乘流而行,还是固守原地?

于是,出现了被乱花渐欲迷了眼的“奴隶”,出现了携坟籍逆流而上的“抗争者”,但也有人擦亮了双眼,在认清趋势后选择了善待新事物,勇敢地执起了“碎片化”这一双刃剑,修炼一个更完美的自己,收获一颗完整丰富的心。

是啊,如果有一双客观、全面而睿智的眼睛,就不难发现,碎片化潮流并非洪水猛兽。诚然,它因简短而仓促,因海量而良莠不齐,因不完整而难以深刻,但它的便捷、即时与思维火花闪烁的魅力是我们没有办法去一概否认的。意志不坚定者拨不开其上肤浅的云雾,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擅于撷英汇萃者却能够拨开浮云望见星空,他们利用科技的便捷为自己打下更多智慧的繁星,充实了内心的版图。

沙中拾贝,鱼目择珠——不仅对于知识的汲取是这样,思想的成长、感情的成熟更须经得住“碎片”的考验,并借“碎片”之力登达更高境界。我们需要做的是,舍弃盲从跟风,不被寥寥几句诡辩煽动心志,能够于光怪陆离的千百种观念中明辨是非;舍弃朝三暮四,不被所谓的潮流裹挟而盲目狂奔,能够于万流奔涌中集百家之长,择己之方向;舍弃用碎细、敷衍的问候代替情感交流的懒惰,乘信息科技的翅膀,以真挚之情成就更牢固的心灵纽带……唯有此,品格才不至于缺憾,心与脑才臻于完整。

的确,在碎片化的时代里有太多诱惑,使得去伪存真,取优去劣,成就丰富与完整显得困难重重。可归根结底,任何新事物的出现,都是对人的一种修炼。要想修得一颗完整的心,一颗因知识详实广泛、因思想深刻独立、因意志坚定集中、因感情丰沛诚挚而完整的心,必定要经历舍弃糟粕的痛苦与面临选择的艰难。火眼金睛的焠炼是炙痛的,双刃剑法的熟悉是漫长的,可这,不也正是成长的必由之路吗?

在碎片化的时代里,我选择拨开迷雾,乘流而行,撷采鲜花,充实头脑,粹砺精神,在时代的浪尖上修得我心的那份完整!

化碎为整

当下,碎片化阅读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而来,处身其中的我们,应该何去何从?

每天每天,我们都在接受着往来不绝的信息的冲击,而完整的、深入的、丰富的“深度阅读”,正在与浮光掠影的浅阅读做斗争。当深思熟虑、严肃理性沦为鸡零狗碎、东拼西凑的碎片时,阅读的本质便发生了扭曲,我觉得,这是阅读的悲哀,更是文化的悲哀;这是个人的悲哀,也是我们群体的悲哀。

碎片化的阅读,在街头巷尾随处可见——早晚刷几条励志微博,公交车上用眼一瞥今日新闻,下班后用电子书“秒杀”网络小说——我们将阅读时间分解,用简化了的语言阐述了更大的信息量,我们在急促的生活节奏下挤出一点精力享用一碗速成的心灵鸡汤。但是,我们却忘了,鸡汤虽好,却不管饱。

碎片化阅读,暴露了时代文化生活的弊端。其实,真正的阅读是不可复制的个人体验,它能带给人精神的触动与心灵的升华。萨特曾这样描述自己的阅读体验:我在书里结束了自

己的生命,我又在书里重新开始我的生命。是的,完整、深入、全神贯注的阅读,才能直抵灵魂最深处。而碎片化的阅读,最终只会让我们的思想成为风中的柳絮,碎片化的阅读,难以带给人内心的震撼与精神的洗礼,更不必说灵魂的净化和提升。

碎片化阅读不仅反映出破碎的生活,更折射出个体精神碎片化的困境。当整片美文被撕扯成碎片,当断章取义引发越来越多的误会和矛盾,当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渗入到了人的思想,于是,我们的生存语境便成为一地鸡毛,杂乱无章。我们对长篇巨著和深邃哲理的理解感到无力,对功利与平等的渴望令人奋不顾身投身于成功学的罗网。于是,教授为官、文坛出位,文化沦为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里警告人类:我们将毁于自己所热爱的东西。的确,碎片化的阅读表面上看起来提高了我们的阅读量,但也正是这碎片化阅读碎片化了我们。

“我们真正感到悲哀的,不是因为不会笑与不会思考,而是我们不知道我们为什么笑与为什么不再思考。”在面对碎片化阅读铺天盖地而来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为时代文化的失落与精神文明的失陷敲响警钟。

在碎片化的时代里撷英而行

这是一个碎片化的时代。

我们的生活正在被不断飞来的新闻碎片拼凑成一纸斑驳,真实与虚伪,真相与噱头,都无从尽力考证;

我们的命运正在被不断堆叠的心灵鸡汤覆盖上一层浮华,梦想与现实,成功与失败,都难以轻易掌握。

正如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的那样,语言破碎,词汇流离,正在为这个时代打下深深的烙印:碎片化阅读已成为大众阅读的趋势。而伴着微博段子的风行于世和长篇名著的落荒而逃,滋长的,无疑是人们对碎片化阅读的依赖程度。或许真的有一天,史学博士廖峰所说的“人或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将成为现实,也许到那时候,我们只能够匍匐行走,徒增悲凉。

但,我们并不是无能为力的,我坚信所谓“故意写长诗,对抗碎片化的生活”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顽固与闭塞,但我们更不能放任自己在这个满是碎片与垃圾的信息海洋里自由游弋,否则就易被社会锋芒所伤,被时代渣滓所污。我们真正应该做的,是珍视并捍卫自己享受阅读的真实快乐的权利,在碎片化阅读的时代里,撷英而行。

撷英,集萃,这些看似是另一种形式的断句残篇,其实质却是接纳了我们的阅读生活的既有菁华,并蕴含了未来的无限可能的一种创造性的阅读方式。我们其实真的可以正视那些碎片化的语段与文字,只要肯潜心发掘,就有可能撷书中之英华,笃定前行,成就“支离的

圆满”。我们也不必被死死限制于那些诘屈聱牙的“天书”中不得解脱,因为总有一个字、一段词、一抹清明、一片温暖会在我们与书的真诚相拥中与我们偶然相遇过,然后永世铭记。

我不知道这世上可以有多少象牙之塔,可以为那些固守着长篇大论的说教,质问着“吾不知舍此宁有他途”的文学家,提供这个碎片化时代里的避难所。我所知道的是,做好自己,远比期许着时代潮流因我们而逆转更加真实有效。当我们怀撷英之念走近阅读,不用刻意躲避那些碎片,就可以获得一种精神的愉悦与富足,何乐而不为呢?我们又何必总是感叹,是这个碎片化的时代,让我们左与正襟危坐的学场毫不兼容,右与优雅认真的气质割袍断义呢?

正如学者费勇所言:“我不排斥碎片化时代,我们该考虑怎么样才能把自己修炼得更完美。”一切有为法,自在人心,而我的选择,便是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里,坦然地握紧阅读的出世方,撷英而行。

在碎片的时代里保留初心

当手机银屏的像素代替了书本的油墨香气,当一篇篇文辞章赋被凝缩于简洁的一百四十字,当电子书的出现几乎突破了阅读的时空界限,没人能够否认,随着客户端阅读方式的飞速发展、见缝插针式阅读习惯的迅速普及,我们所涉猎的文字内容也逐渐地“段子化”“零散化”——“快餐文化”的浪潮还未退去,“碎片化阅读”的时代又悄然向我们逼近……

碎片般的阅读方式依旧是拥有其无法匹敌的好处的,至少,在我们渴望阅读的一念之间,不会因手边没有一本合适的书籍而感到懊恼;打开手机,就能读上一个情节,微博的方寸之地,却也讲述了一个肝肠寸断的故事。这是何等省时省力的好事,以至于低头族遍布大街小巷也不足为奇,于是,人们不知不觉也丝毫不抵抗地接受了碎片文化的熏染,沦为了廖峰博士口中“碎片化信息的奴隶”,却忘记了那曾经驱使我们陶然沉浸其中的读书的魅力究竟是什么。

“文学和心灵、精神有关。”麦家曾如是说,“它可以让你坚强地面对生活的挫败,让你的内心丰富而饱满。”我想,读书的意义也大抵如此,我们要从那连亘的文字排列中体味心灵、精神的欢愉,要在那跌宕的故事情节中感受震撼心灵的力量。这要求我们必须同时思考,并且要具备领悟文章思想和讨论严肃精神问题的能力,否则,就不能理解文字的意义,这是一个顺理成章、不容打搅的过程。而碎片式的阅读呢?仅仅是在空闲时消磨时光的工具罢了,那乏善可陈的只言片语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太过随意,即使被称为流水账也似乎无可厚非,它缺少令心灵不断泛起涟漪、激起波纹的过程,相应的,也就不会带来阅读的精神享受、思考的回味和让灵魂升华的收获。

但令人欣慰的是,在碎片化阅读愈发猖獗之时,依旧能够有人虔诚地葆有一颗对纯阅读的赤子之心,勇敢地逆着时代的狂潮与之抗争。“我故意写长诗、来对抗碎片化的生活。”欧阳江河抗议着,于是,他笔下那一首首缠绵如海浪的诗句将碎片语言的棱角温柔包裹,追逐着生活最原始的和谐之美。“做一个落后于时代的人,”阿久悠呼唤道,“去静静地凝视人心。”于是,他以“不惹眼、不闹腾”的逍遥姿态,聆听着生命中清脆的细流,一切属于碎片化时代尖锐的刺耳声都被渐渐淹没。

毋庸讳言,我们无法阻挡时代的洪流,无法于“碎片文化”的席卷裹挟中脱身,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摒弃阅读的理由和麻木精神的借口,对抗碎片般的阅读并不是难题——只要我们能够以最本真的阅读方式来保留时代灰霾下那颗一尘不染的初心……

高一上学期第四次周考语文试卷(2015-10-17)

一、1.C 思路点拨“所以才提出……”于文无据。2.D 思路点拨“大众由被动的审美受体转变成为可能的审美主体”是前句所述的结果,并非原因。3.D 思路点拨“没有拓展”错,原文是“高雅艺术也有采取俗世对象和方式的”。

二、(一)4.A 5. B 6. D 7.(1)第二年,刘隆因犯罪被召回关进监狱,他的同辈十多人都被处死。皇上因为刘隆是功臣,只特地把他免官,成为平民。(得分点:“坐征”“畴”“特”各1分,大意2分)

(2)刘隆奉公守法,任职八年,交上将军官印,罢官,皇上赐给他自己饲养的牛,让他以列侯的身份入朝请见。(得分点:“自守”“视事”“朝请”各1分,大意2分)

(二)古代诗歌鉴赏

8.颔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飞动的沙尘比作军旅中的帐幕,可见沙尘之密;将飘卷的蓬

草比作滚滚车轮,可见狂风之猛,形象地描绘了边关环境的险恶、生活的凄苦,展现了边塞地区风沙弥漫、枯蓬乱舞的兵荒马乱之景。(5分)

9.这两句是说:既然匆匆行人都是我们的兄弟,既然我们的思念之心同在,远别千里,戍守边陲又算什么呢?劝慰之言中透露出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4分)其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相似。(2分)

(三)(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2)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3)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1.(1)BE(答B给3分,答E给2分,答C给1分;答A、D

不给分)

思路点拨 A.“后终因自己内心不舍未送出”错。C.“绝望至极”不准确,卫占先虽然屡试不第,为了做官想尽一切办法,并没有绝望至极,只是有些丧气。D.没有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而且卫占先也不是因为自己在书画方面的魅力而获得功名。

(2)答案①突出卫占先古代书生的形象,有一手好字画。②推动情节发展,人们争抢字画去讨好制台,才会有卫占先通过字画来得到好职位的结局。③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每点2分)

(3)答案①求取功名心切,做官愿望从未消失。②见机行事,阿谀奉承。③有些本事,有一手好字画。(每点2分)

(4)答案“占先”的意思是处于领先地位,占优先地位。小说的主人公虽名叫卫占先,但在故事开始时并没有“占先”,他寒窗苦读二十多年,依然是“占先无望”;他虽有一手好字画,却只能用来“换些散碎银两,聊以度日”。然而当他了解到新任制台“风雅”后,想方设法拍马溜须,投其所好,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最终“占先”,实现了自己多年的夙愿。(4分)“占先”具有讽刺意味,以小见大,借古讽今,讽刺现今社会常见的官场现象,使小说的主题更为突出,现实意义更为强烈。(4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12.(1)BE(答B给3分,答E给2分,答C给1分;答A、D不给分)A.“所以他的童年生活是极其悲惨的”言过其实,文中只是说“他一路走过了原本应该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

C.“萧旭成先生因为年少时尝尽了人间艰辛,所以他对基层民众的疾苦感同身受”不准确,原文说“也许是……感同身受”,选项表述把或然变为确然。

D.“其目的是希望每一个拿到他的名片的人来监督他的行为”曲解文意,原文说“我将其印在名片上,希望每一个拿到我的名片的人能够看到这十条正义思想,时刻以此为勉,提醒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2)①童年的生活经历,使萧旭成认识到生活的不易。②使萧旭成树立了坚强的意志和信念,培养了他勤奋、节俭的美德。③奠定了他今后做慈善事业服务社会的基础,因为他了解贫苦人的疾苦,愿意帮助贫苦人。(每点2分)

(3)①把“十大正义思想”印在自己的名片上来宣传中华民族正义思想。②参加社会服务工作,为贫苦的人捐助善款。③捐资修建通城县四庄乡小井村大桥,惠及民众出行。④六十多岁不退休,只是为了多积攒一些帮助他人的能量。(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4)示例:①告诫人们人活着,不能仅仅想着自己,还要想着他人。②他的“中华民族十大正义思想”应该是当代人的警示牌,每个人都应该铭记在心。③奉献的人生是快乐的人生,帮助别人,关心别人,也是一种幸福。④爱心需要传递,只有人人都献出爱,世界才会处处

有爱。(每点2分,只要言之有理、论之有据即可)

五、语言文字运用

13.A借风使船:比喻借用别人的力量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见风使舵:比喻为人处世圆滑,善于随机应变。见机行事:形容看情况办事情。14.D A关联词不搭配,将“也”改为“都”。B语序不当,将“反思”与“改进”对调。C搭配不当,应将“散落”改为“散发”。15.B 16.A【解析】试题分析:A项,鱼目混珠:比喻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使用正确。B项,扫眉才子:指有文采的女子,使用对象错误。C项,念念不忘:指牢记在心,时刻不忘,与“时刻”重复。D项,长袖善舞:多用来形容有财势、有手腕的人善于钻营取巧,感情色彩不当。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7.A【解析】试题分析:此类词语使用判断的题目,要在整体把握句意的情况下,根据语境,结合着成语的解释来判断。尔虞我诈:表示彼此互相欺骗。钩心斗角: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拭目以待:擦亮眼睛等待着,形容殷切期望或密切关注事态的动向及结果。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8.C【解析】试题分析:A项不合逻辑,“电影节”不能吸引电影来参与。B项语义重复“提出”与“质疑”中的“质”重复;D项语序不当,“不仅”放在“电子商务”后。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9.C【解析】试题分析:A 两面对一面;B“预先预测”重复;D“一旦……后”句式杂糅。辨析病句的十个看点:一、看两面词,有些句子的语病往往就在两面词上,句子中如果出现“能否”“是否”“有没有”“能不能”“成败”“好坏”“优劣”这类词;我们就要仔细分析该句是否有“一面对两面”或“两面对一面”的语病。二、看代词,病句试题中,如出现代词,我们要特别注意。要看清代词指代的对象。三、看介词,由于滥用介词和介词……方位词格式,易造成主语残缺或主客体颠倒等语病。因此我们要看清介词和介词短语的使用。四、看否定词,很多句子的语病出现在否定词上,常见错误有多重否定中由于多用了否定词,而表意相反了,或者多重否定句与反问句连用造成表意不符。五、看并列词语,有些句子的语病出现在并列词语上,有时并列短语中的某一个词语与相应的词语搭配不当;有时并列词语出现交叉关系和种属关系;有时并列词语间有一种前后对应关系,因不恰当的排列造成对应关系混乱。六、看多义词,有些句子的语病就出现在词语的多义性上,有些词语因其意义和用法具有多义性,出现在句子中,往往会造成误解。七、看关联词语,有些病句的病因,往往出现在关联词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