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毕业论文

浅析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毕业论文

分类号编号

烟台大学文经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浅析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Analysis of the rural old-age security system in China

申请学位:管理学学士

系别:管理系

专业:公共事业管理

姓名:

班级:

学号:200890510134

指导老师:

2012年5月27日

烟台大学文经学院

浅析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姓名:

导师:

2012年6月1日

烟台大学文经学院

烟台大学文经学院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系:管理系

姓名学号毕业届别2012 专业公共事业管理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浅析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指导教师殷晓彦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讲师所学专业行政管理

具体要求(主要内容、基本要求、主要参考资料等):

主要内容:

本文旨在让人们更充分的了解我国现行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认识到这一制度在农村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为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分析研究,找出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途径,借此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

基本要求:

1.按照烟台大学文经学院毕业论文格式规范的有关要求撰写论文

2.提交开题报告

3.论文在5000-10000字之间

主要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R].国发〔2009〕32号.

[2]郑功成.福利病不是我们面临的问题[J].中国劳动,2004(10).

进度安排:

第1周:召开分组会议,确定论文选题,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

第3周:确定论文提纲;

第4-7周:撰写论文初稿;

第8周:上交论文初稿,由指导教师审阅指导;

第14周:论文定稿,交指导教师及评阅人审阅并签署意见;

第14周末:毕业论文答辩;

第15周:评定毕业论文综合成绩,推选优秀论文。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院(系)意见:

教学院长(系主任)(签字):

年月日

备注: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出现了严重的老龄化危机。尤其在农村,老年人主要依靠家庭和土地养老,缺乏必要的保障机制,发展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呼声日紧,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我国现今农村养老保障仍存在着覆盖面狭窄、保障水平低、投保能力低、管理体制差等诸多问题。本文旨在让人们更充分的了解我国现行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认识到这一制度在农村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为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分析研究,找出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途径,消除农村老人对养老的顾虑,借此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让农村的老人真正体会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

[关键词] 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发展;问题;完善措施

目录

一、建立养老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1)

(一)应对老龄化高峰到来的需要 (1)

(二)解决土地和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的有效途径 (1)

1.解决土地功能弱化的途径 (1)

2.解决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的途径 (2)

(三)改善目前我国“三农问题”现状的方法 (2)

(四)维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2)

二、养老保障制度的发展 (3)

(一)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创立的背景 (3)

1.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 (3)

2.农村人口的老龄化 (3)

3.传统抚养方式的崩溃 (3)

(二)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发展 (3)

三、我国养老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4)

(一)养老保障制度的现状 (4)

1.农村老人主要依靠家庭养老 (4)

2.农村家庭的养老负担重 (4)

3.制度执行力度不够 (4)

(二)养老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4)

1.覆盖面小 (4)

2.保障水平低 (4)

3.投保能力低 (4)

4.缺乏法制化管理 (5)

四、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的完善 (5)

(一)大力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 (5)

(二)完善全民医保制度 (5)

(三)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 (5)

1.政府应该不遗余力的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5)

2.政府加大对“三农”的投入,提高农民的收入 (6)

(四)加快对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立法进程 (6)

五、总结 (6)

参考文献 (7)

能否让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劳动了一辈子的农村居民在晚年有其基本的生活保障而不至于生活贫困潦倒,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进步与和谐发展的重要标准,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责任和使命实现程度的重要标准。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虽然城市居民年老以后有了较为完善的养老保障制度,但是农村居民的养老仍然是依靠我国传统的保障方式:家庭养老保障、土地保障和刚开展试点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这样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是非常脆弱,也是及其不稳定的。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是至关重要的。

一、建立养老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是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农村土地问题及计划生育政策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根基。

(一)应对老龄化高峰到来的需要

人口老龄化是每一个国家和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都会遇到而且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在我国出现了一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我国老年人口正处于快速增长期,并且表现出高龄化趋势。截至2011年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为17764484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界定,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的人口占其人口总数的10%及以上,或者65岁以上的人口占其总人口数的7%或以上,那么该地区或国家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3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超过3亿;到205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超过4亿,8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占老年人口的近1/5。二是,我国老年人口不仅基数大,而且呈现出未富先老、农村老龄化程度较重等特征。

表1:2011年末各年龄人口比重

年龄分布0-14岁15-59岁60岁以上15-64岁65岁以上

所占比例(%)16.5 69.8 13.7 74.4 9.1

资料来源:2011年国家统计局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统计,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中国65岁以的人口已经达到8811万,占总人口的6.96%。而这8811万中,农村老龄人口就达到了5938万,占到了老龄人口的67.4%。农村人口中,约有90%享受不到社会保障。

虽然社会在进步、经济在发展,但是它们无法阻止我国老龄化的进程以及这种现象对农村老年人的冲击,而且数以千万计的农村老年人他们的养老方式是非常有限的,无非是依靠自己的子女或者是有限的土地,这就使得国家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障制度是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

(二)解决土地和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的有效途径

1.解决土地功能弱化的途径

土地是农民世代赖以生存的根基,随着社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许多房地产商开始大量的征用土地,导致农民拥有的土地正以我们难以想象的速度递减,我国部分省份人均

耕地面积不足1亩,有660个县的人均耕地面的不到半亩,已经接近或低于国际0.8亩的国际警戒线。18亿亩耕地是一个警戒红线,我国必须坚定的保证耕地面积在这个数量以上,但是工业化的进程已经将我国的耕地推至警戒线的边缘,中国耕地消失的速度比中国农业人口消失的速度还要快,土地对于农村老人的养老功能已经变得非常脆弱,致使我国有限的土地已经难以承受农民的养老问题。因此,加快我国的农村养老保障体制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2.解决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的途径

家庭养老是现在农村普遍的养老模式,但是随着我国农村计划生育政策的强制贯彻落实和青壮年外出务工人数的增加,使得家庭养老功能出现弱化。

(1)农村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落实

在1976年以后,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被提上了议事日程。随之而来的便是全国大面积的计生委人员挨家挨户的进行新生人口的普查,并严格的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在三十多年后的今天,在我国的农村我们就会发现大多数农村的家庭模式已经发生了改变,变成了“四二一”的小家庭模式,在无形中增加了家庭中中年人的压力,他们既要赡养双方的老人,又要抚养小孩。而且这种模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除非国家对现有的生育政策进行调整,否则“四二一”模式将长期存在,而农村老人在这种模式下将无法使自己的养老条件得到改善。计划生育政策实行到今天已经三十二年,超出了实行三十年的期限,应该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更好的保障农村老龄人口的生活。

(2)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

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我国的现有耕地日趋锐减,大量的农村人口从土地中解脱出来开始涌进城市,而这些人多数为农村人口中的青壮年,他们的“进城”则意味着农村将出现很多空巢老人,这些老龄人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人去照顾他们,陪伴他们,养老问题得不到保障;因为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他们会受到不同程度上的歧视,同时“进城的”青壮年因为缺少当今社会所谓的“文凭”,他们仅能凭自己的一技之长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在城市中他们有时连自己的基本生活都无法保障,因此送给身在家乡的老人的生活费也是有限的。

(三)改善目前我国“三农问题”现状的方法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最主要的障碍,同时我国也没有建立起同国外一样的养老保障体制的载体,为了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更好的保障农民的权益,是他们不至于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处于劣势,就必须对农业进行改革,而关于农业的各种改革其实就涉及到“三农问题”的核心—农民问题。农民存在后顾之忧,他们不清楚改革后对他们现在的生活状况,经济状况有什么影响,所以要进行农业方面的改革就要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建立完善的农村养老保障体制恰恰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

(四)维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障体制有利于维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每一个公民都有依法享有各项社会保障的权利,但就我国过去的经济条件来说只能全面的覆盖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农村仍以传统的家庭和土地养老为主。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政治的进

步、文化的繁荣,我们不能再将农村居民放在社会保障体系之外,那将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也不利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农村的稳定就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保障农民的养老质量在现阶段已经显得尤为重要。

二、养老保障制度的发展

(一)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创立的背景

1.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

“十一五”期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3225元提高到2010年5919元,增加2664元,名义增长81.8%,年均增长12.7%;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年均增长8.9%。比“十五”期间农村农民收入年均增长速度提高3.6个百分点。

表2:2005-2010年居民纯收入及增长情况

年份纯收入

(元/人)比上年增加

(元/人)

比上年名义增长

(%)

扣除价格因素影响比上年

实际增长(%)

2005 3255 10.8 6.2

2006 3587 332 10.2 7.4

2007 4140 553 15.4 9.5

2008 4761 620 15.0 8.0

2009 5153 393 8.2 8.5

2010 5919 766 14.9 10.9

2.农村人口的老龄化

随着我国农村生活水平以及医疗卫生保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寿命都普遍增加,虽然计划生育政策并未在农村得到严格的施行,但新生人口的比重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老龄人口上升趋势明显,已经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老龄化现象。

3.传统抚养方式的崩溃

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城市,成为了城市里的“新生代农民工”,只有儿童和中老年人留在农村,传统的依靠土地养老的方式已经崩溃。

(二)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发展

在农村地区,从1990年开始,有关部门就采取以个人缴费为主、国家政策扶持、集体适当资助和建立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办法,推出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两年后向全国推广。然而,现实情况是,由于大多数地方无力或不愿对农民给予补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流于一种模式,推广上受到阻力,逐步变为农民的个人储蓄保险。截止到2005年底,全国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只有5000多万人。“新农保”试点,在2009年“十一”前启动,国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并与2009年6月2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决定,今年将在全国开始推行“新农保”的试点,此次全国将有10%的县得以受益。虽然新农保在我国仍处在试点和发展阶段,到2011年底,新农保的制度覆盖水平(即中央财政对农村户籍60岁以上人口群体的直接补贴的覆盖率)达到40%以上,按照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建设“十二五”专项规划的要求,将在2015年达到100%的制度全覆盖。著名专家、浙江大学社会保障政策仿真与人口数据挖掘所所长米红表示,随着近年来新农保制度试点的不断宣传、深化,各地方都提出了要提前进行全覆盖的目标和要

求,许多地方政府都提出要在2012年底之前进行制度的全覆盖。所以,就全国而言,在2012年底之前,达到国家新农保制度的全覆盖也是有可能的。

三、我国养老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养老保障制度的现状

1.农村老人主要依靠家庭养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乡结构逐步变成了“二元制”的城乡结构,城乡老人的养老问题存在的很大的差异。城市的老人因为是离退休的企业或事业单位的职工,所以他们的养老问题不会单单的依靠家庭养老,可以依靠社会或单位补助养老金和退休金来保障他们的生活。而农村的老人因为一辈子跟土地打交道,他们只能依靠土地和家庭进行养老,而且在他们年龄逐渐增长的过程中,他们已经无法从土地中获得养老所需,也就是说他们其实是只能单纯的依靠家庭来养老。

2.农村家庭的养老负担重

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使我国农村跟城市一样开始出现了大量的“四二一”家庭模式,也就是说到我们这一辈农村的孩子将要去赡养4-12位老人,这种来自家庭的压力可想而知。现在政府要加大对养老院的投入,特别是农村,更要多建一些,解决农村的养老问题,现在农村很少有养老院,即使有,门槛也很高,普通百姓也无法进入。

3.制度执行力度不够

我国自2002年开始探索农村养老保险,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没有去建立关于保障农民养老的制度,中央虽然在十六大中提出了要在全国去探索农村养老保险,全民医保和提高低保水平的报告,但是在地方上并没有对中央的这样的之一内容进行重点的部署,使得我国在2009年8月之前在改善农村养老保障上无具体的措施,执行力度欠缺。

(二)养老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1.覆盖面小

1992年1月1日,农村养老保险社会保障工作开始推广,由于各种原因在2006年底全国“老农保”的参保人数也仅为5442万农民,90%的老人还是依靠传统的家庭养老。值得我们肯定的是2009年国务院发布了新型农村养老试点指导意见,自此全国开始了大面积的“新农保”试点推广工作。

2.保障水平低

2008年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将“新农保”试点地区的基础养老金定为55元起步,地方可以在找个基础上增加但不可以减少。这55元就是现如今实行“新农保”以后每个农村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人所能领取到的每月的基本养老保障金,这55元所起到的作用其实是杯水车薪的,它只是起到了生活补贴的作用,很难起到生活保障的作用。

3.投保能力低

就社会养老保险来说它的周期比较长,大部分农民对其了解不足,不敢贸然就参与其中,而且他们一辈子依靠土地生活,手中并没有多余的可以供其参与其中的资金。据报道截止到1997年底全国有30个声8000多万农民参加了农保,基金累计140多亿元,但参保率不足5%。即使这不足5%的参保人中,大多数是投了《基本方案》中规定的10个投保

档次中的最低一档,即每月2元保费,足见其投保能力之低。

4.缺乏法制化管理

目前我国关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制定主要依据政府部门的政策法规和民政部制定的实施方案,缺乏法律方面的保证。为了使中央财政的政府拨款可以合理有效的使用,使养老基金可以得到有效的管理,必须通过规范化和法制化的法律保障它们的运作。

四、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的完善

(一)大力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

自2002年,中共十六大提出,“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国才真正开始自上而下的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新型养老保险,2009年,在全国已经有近10%的县市覆盖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这是国家首次为农民养老保险买单,虽然最低标准是55元,但这表明我国在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上做出了突出贡献,截止到目前全国有27个省、自治区的838个县和4个直辖市的部分区县开展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在很大程度上开始为农村的老龄人“老有所养”的实现程度做准备。在2012年的两会期间,众多人大代表认为今年对于农村养老保险仍然是一个不断通过制度规范进行完善的关键时期。

(二)完善全民医保制度

实现“老有所养”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配套措施就是“病有所医”,农村的老年人其实是很害怕生病的,因此我们建立完善全民医保制度也一直都是国家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之一。一轮医改已经结束,中国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覆盖率达九成多,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已初步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渐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也在向均等化迈进,被认为是“新医改”成败之关键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才刚刚进入评估阶段。“革除以药补医”,“医患关系根本好转”,这是近日卫生部部长陈竺为“医改‘十二五’”点出的“新题”。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四中全会中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使这一制度惠及12.67亿城乡居民。同时国家针对农民工这一群体,也对其医保的完善性做了部署,规定2010年7月1号起流动就业人员医保可跨省转移接续,更好的保障了农民工的权益,使其能放心的在城市里工作。

(三)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

1.政府应该不遗余力的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自2006年起,我国就已经在全国的24个省区建设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7年8月,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同年6月底全国31个省市区都已经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覆盖了2068万人,同时财政部首次安排了30亿农村低保补助基金。他说,社会救助的核心是城市低保和农村低保,不管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是否有钱来搞农村低保,关键是要把财政收入尽可能的想保证和改善基本民生来倾斜投入,在一定的财政收入的状况下,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更加注重为农民服务。从现在全国31个省市已经普遍建立低保制度的情况看,把贫困农村居民全部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体系,有望在2007年年底实现。从2012年两会网络热点问题的征集情况来看,农村低保仍

然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我相信在“十一五”期间,通过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不懈努力,在农村低保制度的完善和保障水平的逐步提高的情况下,中央财政对农村低保资金的补助性投入还会逐年提高的。十一届四中全会中温家宝总理在政府的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指出我国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经实现全覆盖。

2.政府加大对“三农”的投入,提高农民的收入

加大对农村的经济扶持,增加中央财政对农村的投入力度。着力推进农村科技进步,进行农村作物品种、作物成熟度的研究,让农民掌握这些先进的技术,在有限的土地上不断提高作物的产量。进行农村综合改革,全面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国有农场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兴建大中型水库,解决大部分地区农民在粮食浇灌期缺水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2.15亿农村人口饮水安全的问题。

(四)加快对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立法进程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到来,我们应该对农民,尤其是老龄农民给予给多的关注。虽然自温家宝总理领导的政府开始执政后,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有了更近一步的改善,但是要解决这一问题并非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现在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将这一保障制度上升到法律的层面,加快对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立法进程,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农村的老年人老有所养,不至于使他们过分的依赖家庭、依赖土地;才能让每一个在外打工的“农民工”更加放心家里的老人,为社会化建设贡献自己更多的力量;才能有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进步,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

五、总结

对于养老的顾虑,是每一个国人,尤其居住在农村的老人越来越关心的问题。在他们失去了土地,失去了劳动能力的情况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就变得势在必行,郑功成教授说过这样一句话“重视构筑覆盖全民的社会保护网,这个制度或保护网在现阶段可以是低水平的,多层次的或者是多元化的,但不能有漏洞”。诚然,我们的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而且“完善社会保障体制”是每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要章节。2012年更是被郑教授称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关键一年’”。这一年,中国筹建多年的社会保障体系工程进入最后阶段,覆盖全国的基本社会保障体系将在这一年宣告建成。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在农村养老保障建设方面会承担“非常”责任,充分的调动我们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使农民真正的体会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R].国发〔2009〕32号.

[2]刘子操.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3]童星.中国农村社会保障[M].中国人民出版社,2011.

[4]刘俊哲.中国农村社会保障论[M].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

[5]贺翀.加快构建农村社会保障机制[J].理论前沿,2006(6).

[6]费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分析[J].农机化研究,2006(6).

[7]刘峰.建立新农村背景下的农村社会保障[J].南通大学学报,2006.

[8]郑功成.福利病不是我们面临的问题[J].中国劳动,2004(10).

[9]王璐,杨阳.我们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

[10]董克用,王燕.养老保险[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11]田雪原.“二元经济”结构下的农村养老保障改革思路[J].社会保障制度,2006(4).

[12]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2011.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官网https://www.doczj.com/doc/06691666.html,

烟台大学文经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评审表(指导教师用)题目浅析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公共事业管理

指导教师

职称讲师所学专业行政管理姓名

是否同意参加答辩:得分

评语: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烟台大学文经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评审表(评阅人用)

题目浅析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公共事业管理指导教师

职称讲师所学专业行政管理姓名

是否同意参加答辩:得分

评语:

评阅人(签字):

年月日

烟台大学文经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评审表(答辩小组用)题目浅析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

姓名

职称讲师

得分

评语:

答辩委员会(小组)(全体成员签字):

年月日

烟台大学文经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综合评定成绩表指导教师评分评阅人评分答辩评分

综合评定成绩(按4:2:4)

答辩委员会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