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以“十个更加”和“五大理念”开启“十三五”发展

以“十个更加”和“五大理念”开启“十三五”发展

张鹏:以“十个更加”和“五大理念”开启“十三五”发展

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环境和矛盾

(一)经济运行基本环境

1.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成果

关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成果,十八届五中全会是这样评价的: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历史发展阶段,“…十二五?规划目标即将胜利实现,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又上了一个大台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这样来总结2015年的经济工作的:“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优化,改革开放向纵深迈进,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大局总体稳定。”

接下来,我通过几个经济指标分享一下到2015年我们可能取得的经济发展成就。因为2015年的经济数据要到1月中旬偏下才会出来,所以当前的经济数据都是我们基于现在的运行情况给大家的一个预测。

●总量——GDP

首先是中国老百姓创造财富的能力。我们一年新创造出来多少财富?衡量指标是GDP。GDP是新创造出来的,已经创造出来的财富不被重新统计。

到2015年年底,中国老百姓新创造出来的财富将达到68万亿元人民币,全年经济增速预计将达到6.9%。“十二五”期间平均经济增速将达到9%,而世界同期的经济增速只有2.9%。中国经济增速占世界经济的份额达到13.3%。中国经济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而且目前我们跟世界第三经济大国——日本的差距正在进一步拉大。日本2014年只有5.74万亿美元,而中国2014年是10.4万亿美元,中国已经接近日本GDP总量的2倍。

●人均GDP

接下来,我们看看人均的情况,我们来看两到三个方面的指标。第一个是人均创造财富的能力,第二是我们每个人分享财富的能力。首先,人均创造财富的能力是人均GDP。人均GDP预计到2015年年底我们将达到50125元人民币,合美元是7800美元。中国已经具备了上中等收入国家的典型收入特征。第二点,分享到我们每个老百姓头上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这个可支配收入是减去我们所扣除的社保、个税,剩下来的是老百姓所支配的收入。到2015年年底,预计我们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680元人民币,合美元数在3500美元以上。所以,中国已经是典型意义上的人均收入3000美元以上的国家,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

但是细心一点的同志发现一个问题,我们的人均收入达到3500美元,但我们人均GDP已经达到了7800美元。从这个条件上来讲,我创造了7800美元的财富,只有3500美元归我个人所支配。我们的人均可支配的比上创造财富的能力尚不足50%,“十三五”期间我们要做的一项重大的改革就是分配领域的改革。分配领域要以共享发展作为整个的改革方向,在改革的过程中要进一步提高居民的收入在整个GDP分配的比例上,要进一步保障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不低于经济增长的增幅。这是我们“十三五”期间要努力做好保障的部分。

●产业结构

我们的一、二、三产业结构,在2011年的时候是9.5:46.1:44.3。2015年前三季度,一、二、三产业结构是8:40.5:51.5。从整个结构来看,第三产业现在已经占据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地位,远远地超过第二产业。大家可以看出来,超出了11个百分点,而且已经超过了50%,是绝对意义上的支柱产业。北京的标准就更高了,我们预计到2015年年底,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将超过80%,东城和西城将超过95%。随着中央政务区的形成,第三产业、政务服务在两个区域的集聚,北京市的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仍将进一步提升。

●动力结构

在2011年的时候,投资占整个经济增速的比例达到62.8%,而到了2015年,消费对整个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达到60%,消费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结构进一步优化。

●城镇化

到2015年年底,中国户籍人口的城镇化将突破38%,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将突破55%。“十三五”期间,我们整个的城镇化将转向户籍人口城镇化,给我们的城镇化管理和城市化发展带来一系列挑战。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其实是和城市工作会议套开的,而我们的城市工作会议是时隔37

年再一次召开的,中央对城镇化的重视程度以及对未来新型城镇化、以户籍人口城镇化为核心的城镇化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关注。

●财政收入

2011,中国财政收入总量刚刚突破10万亿元。2015年,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我们将达到15万亿,四年增长5万亿,中国政府对公共服务的提供能力,对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力和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对外贸易

2015年中国对外贸易增速略有放缓,预计全年增速将会是负增长状态,负增长的水平大约在7%上下。但即使中国2015年的进出口贸易是负增长,进出口贸易总量也将达到25万亿,占世界贸易总额将达到11.3%,中国作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的地位仍将保持和坚持。

●利用外资

2014年中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达到空前的水平,达1196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居全球第一位。2015年我们在上一年的高位上,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进一步上升,达到1280亿美元。对外投资方面,2005年中国刚刚启动“走出去”战略,鼓励对海外进行投资,那一年我们对海外投资的规模在100亿美元左右。我们现在达到多少?2014年已经突破了1000亿美元,达到了1029亿美元,2015年预计将达到1180亿美元。中国在世界对外主要投资国家中的地位将进一步上升。

●粮食总产量

2015年,我们的粮食总产量预计将达到62143万吨,比2014年增长了2.4%,实现粮食“十二连增”。“十二五”期间,我们年均粮食增速达到了2.6%。中国的谷物、肉类、棉花、花生、茶叶、水果等农产品的产量稳居世界第一。

●创新型国家建设

“十三五”期间,创新驱动将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大驱动力量。在这个条件下,我们看一看中国的创新型国家建设达到什么水平?2015年年底,中国的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预计将达到1.45万亿人民币,占GDP的比重约为2.13%。2014年是1.33万亿人民币,占GDP的比重达到2.09%。圆满完成我们“十二五”期间所预定的2.1%的目标。而世界上公认的一个创新型国家的门槛是多少?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要达到2%及以上。我们已经跨越了这个门槛,正在向更高水平的创新型国家迈进。

有的同志说,2.1%的比例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在什么位置?大约跟东欧国家和西班牙等国的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差不太多,也就是一般意义上的偏下发达国家的研发经费投入。如果单从经费投入规模来讲,我们现在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超过日本。但是考虑到我们中国庞大的GDP规模,在目前比例关系上还没有超过日本,没有超过西欧国家。

2.“十三五”期间的经济新常态特征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新常态的关键阶段。对于这个关键阶段,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一个总的要求:“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这样来表述的:“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这是我们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作出的重大判断。”

这里面有一个词叫“大逻辑”。什么是“大逻辑”?大家知道,看待同样一个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立场,不同的立场产生不同的逻辑体系,而这些逻辑体系基本上又是合乎逻辑的,又是严丝合缝的。对待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解读,将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结果。在这个条件下,上述存在的各种小逻辑就要服从于当前时代发展所面临的大逻辑。小逻辑跟大逻辑所重叠的部分要遵守大逻辑的要求,而在大逻辑没有覆盖到的部分,小逻辑仍可在自己的范围内继续发挥作用。这也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在当前的一个重要表述。

比方说,住房问题。有好多同志说,我的住房土地产权只有70年,该不该收我的房地产税?从这个角度出发,你可能会得出很多结论。但是,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出发,房地产作为一个重要的财

产,而中国本身是直接税体系,要完成对收入和财产科学有效的课税。我们每个劳动者每个月取得了5000块钱,扣除3500剩下的1500要来纳税,那么你的房地产一年涨了那么多的钱,你不需要缴税?那么这个情况合理吗?在要素之间公平吗?于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小逻辑就要服从于大逻辑。大家在工作当中,特别是在改革和发展相交织的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千万不要固守于自己的小逻辑。任何固守于以自己角度出发的小逻辑,最终都有可能是改革的对象,甚至在这个过程中会导致个人发展,包括工作上的一些举措产生重大的失误,就会慢于整个改革的步伐和进程。所以,大家一定要坚持大格局思维来看待我们的工作,来看待“十三五”时期的改革和发展中的这些重要事件。

再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经济新常态在“十三五”时期的重要表现。刚才也说了,经济新常态在“十三五”时期,特别是在2016年是一个大逻辑,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在这个条件下,很多领域都表现出经济新常态的特征。但是我结合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新常态。2016年有一个重要的改革,叫做去产能化。这些过剩的产能如何形成?又如何去除?大家在逻辑上跟着我的逻辑去走,从经济新常态中找到一个逻辑主线来帮大家进行分析。

首先,到了“十三五”期间,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逐步上升成为主体。保证产品的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来激活需求的重要性将显著上升。这一条作为我们当前分析的基础,待会儿我再分析这一条为什么是正确的。于是,从这条我们就能简单地得出一个结论,接下来我们要想进一步促进消费。那么,促进消费的政策重点不在消费,而在供给。怎么样来促进消费?是通过促进创新供给的方式来推动消费扩张。于是,从中央的政策出发,我们原来的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汽车下乡、摩托车下乡、节能家电补贴,这些都是补贴给消费者的,通过对消费者的补贴引导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活动。像这种消费政策,国家层面不会再实施了。国家层面要干的事情是什么?鼓励创新、鼓励供给。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供给创新的方式,自然把消费者的需求给它引导出来,这才是人均收入在3500美元以上的国家应该干的事情。但是大家还要注意,在这个过程中,很多重要的城市化地区还面临着一个压力,就是户籍人口城镇化,要让进城务工人员来劳动就业地举家落户。对于北京来讲,即使不具备举家落户的空间,我们也执行了居住证制度。而且在居住证制度的条件下,在“十三五”还有一个重大的变化,就是居住证制度在以往是不覆盖保障房分配的,而我们在2016年将覆盖到公租房的分配。从这个角度出发,一些耐用消费品、家用电器是适合在农村地区使用的,一些消费品较为老旧,要把它们长途跋涉地搬入到城市,物流成本过高,很多农民都需要在城镇地区重新置办自己的家电等耐用消费品。于是,我们并不禁止省一级政府为这种新进城的农民开展了以家电等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为补贴的政策安排。这是消费。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生产。中国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产能过剩?中国生产还是很有效率的,但我们已经形成了一种中心-外围型加上规模经济模式的生产模式。

我简单地勾勒一下中心—外围型。怎么叫中心—外围型?好多情况下,我们的制造业自己有一个产业链体系。我以北京汽车为例。北汽集团在全国有8700多家协作工厂。这些协作工厂2015年要生产什么产品,生产多少件,什么标准,什么规格,它们都说了不算,它们要等北汽给它下订单。有了订单我才知道该怎么去生产,生产多少。这就叫做中心—外围模式。外围只是一个执行机构,所有的生产指令要依靠中心发出来。这是典型大工业生产国家的典型模式。北汽发现了一个问题,尽管我有各个来源的零部件和中间产品,但这些零部件和中间产品都是根据要求生产出来,它们是标准化的零部件和中间产品。于是,我怎么样来运用这种标准化呢?规模经济,开展一个大规模的生产。把平均成本降下来,把产品质量保证好,把市场竞争保障好。这是我们现在的生产模式中的典型模式。这个典型模式输出端是什么?输出端是具有良好质量保证的标准化产品。你的需求是个性化和多样化,但你的生产产出是标准化的,又是以内需为主体的,在这个条件下,生产和消费之间就会产生错位,就会导致在高效率运行条件下的产能相对过剩。像家电产品,世界上哪个国家的家电敢跟中国比成本,哪个国家的汽车敢跟中国比成本?几乎都比不了,我们的效率很高。但同样,我们的市场却在逐步的萎缩,就形成了这样一个格局。

在这个格局条件下,我们又如何来适应新常态呢?我们转变了方向,叫做分布式生产和模块化制造。这个方向恰好就是我们看到的美国的再工业化和德国工业4.0的方向,在“十三五”规划中我们把它叫做柔性、智能和精细。

什么叫分布式生产?什么叫模块化制造?我说一个分布式生产最简单的例子。大家用电脑上网,打开IE浏览器,然后要键入“百度”或者是键入到“有道”这样的搜索引擎,然后再去你要访问的网站,这是一个中心-外围格局。现在,你打开你的手机,你要想上12306订票,你就点击12306的APP 就可以了。中午不愿意吃食堂的饭,想去外面订个餐,你就点击订餐软件就可以了,无需通过其他中心模式来中转。单一的、专业化的应用性服务就叫做分布式生产。所以,分布式生产、去中心化的生产组织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正在发挥巨大的作用。没有去中心化的组织,我们的生活怎么可能这么丰富多彩,我们的智能手机怎么可能迅速地把原来中间替代性的模拟手机全部都打败。分布式已经在我们生活中运用了,不是一个完全的新理念,只是我们要用它来嫁接和改造我们的生产组织模式。

在分布式理念条件下,我们的生产组织模式将怎么变?每个企业基于自己对市场的把握和认识,根据自己的要素条件、设计能力、审美能力,生产出自己所满意的商品。这个商品肯定是差异化的,因为你满意和我满意是不一样的。在这个条件下生产出来的是差异化的商品。差异化的商品如果是消费品,它就对应着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如果是生产资料,它就会向下继续传递。如果中间产品的话,它会向下游生产环节传递。如果是向下游生产环节传递的话,接下来就会出问题。什么问题?下游生产环节在接受到上游生产环节给它的中间产品和零部件是差异化的,不是标准化的,原来的规模经济来对应差异化是不行的,反而会导致高成本、低效率。于是,它就要转变生产组织模式,转变成模块化制造。我把原来一体化的规模经济大生产转变成模块化的新模式,能从市场当中采购到我满意的模块,我就从市场当中采购;采购不到的模块,我就自己去生产。在这个条件下,我就形成了一个自己生产和产出。于是,我的产出对于下游环节又成为它采购中的一个模块,最终层层传递下来的是差异化的商品,满足的是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

第三,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对市场是要求很高的。这个市场不仅要能为标准化的产品定价,还要能为差异化的产品定价。什么样的市场能够具备这个条件呢?智能化改造后的市场才能来干这个事情。所以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市场是一个智能化改造之后的市场。

再往下运行,一个差异化的生产模式最怕什么?最怕被简单模仿。这种简单模仿会导致差异化失效。所以,“十三五”期间我们要大力加强能够保证差异化生产的制度基础。这个制度基础是什么?是知识产权制度。“十三五”期间我们要大力推进知识产权的资本化和产业化的运用。推进哪些方面?有两条腿。

第一条腿是加强。现有知识产权的保护水平要得到极大提升。比如说,第一,你侵犯了我的知识产权,现在我以什么来对你进行追究?现在追究的方式是你的不当得利。你侵犯了我的知识产权,你获得的利益是我对你进行追究和量刑的基础。下一步要转变成你的侵权活动导致了我发生的损失,包括潜在损失在内,这是我们进行追偿和追责的基础。第二,举证责任。我作为一个知识产权人,现在我要证明你侵权了,谁主张谁举证。我要主张两个:第一,我是知识产权人;第二,确确实实有证据表明你侵犯了我的知识产权。“十三五”期间我们将怎么转变呢?其一,我只需要证明我是知识产权人。其二,我证明你存在侵犯知识产权的可能,未必是侵犯了我的知识产权。接下来举证责任倒置,要由被诉方来证明我没有侵犯你的知识产权,只要你举不出来反向证明,那你就是侵犯了对方的知识产权。第三,原来模式创新是不能申请知识产权保护的。“十三五”期间,模式创新也将纳入知识产权保护和立法的范围进行相应管理。第四,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已经正在构建知识产权法院,跨地区审理,刑事、民事、行政三诉合一。

第二条腿是延伸。怎么延伸呢?我举一个例子。你现在有个专利,你想用这个专利,但又没有钱,怎么办?你只能去找风投,请风投来给你投资。如果你在赵公口汽车站南门有一个小房子是属于你所有的,你想开个小超市,你又没有钱,你怎么办?你就拿着房产证到银行去质押,然后从银行拿回贷款就可以开小超市。但是为什么知识产权不能质押,而你的房产证就能质押?这说明知识产权的权能不高,资本化的属性不强。既然不高和不强,“十三五”期间就要把它强化起来。强化到什么水平?第一,知识产权可以作为投资入股的资本,而且不受比例限制。第二,知识产权可以直接用作质押和抵押物。第三,知识产权可以作为保险标的。第四,“十三五”期间要推行资产证券化改革,知识产权将会作为优先资产被纳入到资产证券化改革的构成部分。大家想想看,一个银行敢接受你的专利权来做抵押,它有一个前提,就是你的专利权不能被简单模仿,你的专利权的价值就来自于垄断,一旦被模仿了,你的知识产权就没有价值了,银行就会有风险。所以,实现知识产权的资本化,整个知识产权

的保护体系将得到巨大的加强。中国知识产权体系的建设和保护,在“十三五”期间是我们各项政策的一个重要基础性内容。

这是市场竞争。大家可以看出来,表述上也是,市场竞争将从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逐步转向质量型和差异化为主的竞争。"

“十三五”规划十分严谨。我给大家看一点,“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这句话好多同志看不懂。为什么在这儿提出来让制造业从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顺着我刚才讲的理念你就理解了。我们现在是中心-外围模式,整个制造业的上游环节生产出来的商品,下游环节是完全了解的,所以它俩之间没有必要由服务环节相衔接,直接衔接就行了。一直到什么环节才会有服务?直到制成品环节,到了消费品环节才会有服务。你买一台空调,他会给你进行安装,这才会产生服务。但是,在“十三五”时期,上游环节将逐渐转成分布式生产、差异化的产品。既然是差异化,上游环节对产品的性能和功能的设计、把握,下游环节未必全部清楚,这就需要上游环节对下游环节进行辅导。同样的,下游环节也可以通过自己的一些服务来帮上游环节改进它的个性化和差异化。于是,服务环节会嵌入到整个制造业的生产环节当中,就推进我们的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

中国的产能过剩,并不仅仅是因为我们转型中的一些问题造成的。而是因为我们正好处在这样一个经济发展的转型期,经济发展模式产生调整。中国原有的模式仍然富有效率,仍然在全球有强大的竞争力。但在这个过程中,因为市场的组织形态发生改变,我们这么大的经济体量要想转个弯,和那些小经济体量的国家转弯不一样。美国恰好在前一个阶段出现了巨大的经济衰退,它以破坏性代价为力量完成这个转弯。中国不想承担过大的破坏性力量,我们也承担不起这个破坏性力量。所以中国的转弯要比别的国家大一点,稍微可能慢一点,这也是因为中国的经济体量所决定的。

3.三期叠加

三期叠加,好多同志用它的时候只用第一点的表述,而很少用第二点的表述。第一点的表述是把三期叠加看成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和矛盾。这是三期叠加第一层次的涵义。三期叠加第二层次的涵义是什么?它是我们面向未来的一个发展战略。它不仅仅是一个压力,它还是一个发展战略、一种发展思路和理念。在这里,希望大家把思维调整到我这个思维上一起来看。中国经济的正面是由一个又一个的产业构成,仅仅制造业,中国就有41大类产业。但我们把中国经济翻过来,你就会发现,整个中国经济所创造出来的财富不外乎分配到三张表:第一张表,政府的资产负债表;第二张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第三张表,居民和家庭的资产负债表。三期叠加,其实是基于这三张资产负债表而找到的中国经济脱困和转型的重要思路和路径。

第一,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前期有什么刺激政策?大家众所周知的4万亿。4万亿是什么?4万亿是政府大规模举债。整个政府债务高起,到了现在,政府这张资产负债表受到了较大的压力,继续简单的扩张,这个资产负债表的空间也受到了明显压缩。第二,经济结构调整的阵痛期。怎么叫阵痛期?在这个时期,原有的生产方式和生产模式跟市场需求不符。于是,原有的那些机器设备、原有的生产组织要快速淘汰。快速淘汰就是加速折旧,加速折旧就是资产加速贬值、加速减计的过程。同时,我还要面对市场新一轮的需求展开新一轮的投资,以把握住市场。于是,一方面,我要承担较大的资产减计损失;另外一方面,我还要以负债的方式大规模举借资本来完成新一轮投资。大家可以看出来,经济结构调整的阵痛期是一个企业资产加速减计,但负债在加速累计的时期。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也受到了较大的压力。三张资产负债表就剩了一个资产负债表保持良性而健康的状况,就是居民和家庭的。所以,我们要转向第三张表来获得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来源。家庭有了钱要干嘛?一个是消费,一个是投资(储蓄也算一种投资)。而家庭的消费是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消费,家庭的投资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两个词汇,大家都耳熟能详,只是没有把它统一到一个体系当中,它是在这个体系中所形成的一个输出模式。第三,增长速度的换挡期。这个换挡不是被动换挡,而是主动换挡。习近平总书记早就说过,中国经济增速的减速,很大程度上是中国政府“良性调整”的结果,是我们主动换挡。原来是依靠政府和企业那两张资产负债表来支撑经济,现在转向了家庭资产负债表。你要转弯,开手动挡车的同志就知道,转弯的时候还要减个挡,这就是换挡期的来由。我们是主动换挡,它其实是一个发展战略,不是我们仅仅去强调发展困难。

到了2016年,到了“十三五”时期,怎么去完成这个转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概念已经明确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这样表述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

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这就是三期叠加,要学会从第一个层面往第二个层面来用。

4.战略机遇期

中国现在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之中,只是我们的战略机遇期的表现方式、运行规律有所调整,但中国整个仍处在战略机遇期中的重点和重心并没有发生改变。在这里也希望各位同志注意,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已经用“四个没有变”把中国处于战略机遇期中的地位和策略表述得非常清楚。在这里我就不再赘述了,大家可以去看一下习总书记“四个没有变”的讲话,说得非常清晰。

(二)发展中面临的风险与矛盾

发展当中面临的矛盾和风险,刚才我们已经讲了产能过剩,还有两个:一个叫做高杠杆,一个叫做泡沫化。

1.高杠杆

什么是高杠杆?高杠杆的定义很简单,是总资产与净资产的比重。净资产等于什么?等于总资产减去总负债。资产负债率越高,净资产就越低,净资产越低,总资产是一定的条件下,杠杆率就越高。换句话说,资产负债率越高,杠杆率就越高。接下来,我们就要想方设法降低我们的杠杆率。2016年经济工作有一个重心,叫做去杠杆化。如何来实现去杠杆化,对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工作、我们的家庭经济活动又会带来哪些影响?我略做一个引申。

要想降低资产负债率,不外乎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大力发展股权式投资和推进股票市场建设。有好多同志问我中国股市还有机会吗?我说太有机会了。这个机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客观阶段所决定的,是我们接下来要推进经济发展的特殊矛盾所决定的。下一步得想方设法来发展我们的股权投资和股票市场。大家2016年注册制改革将有序起步。上海主板市场中要新设一个战略新兴板。新三板的扩容等都会在这个过程中一一体现出来。

还有股权式融资。因为PE私募基金,我们现在是核准制。民间资本发起设立的股权投资,现在也是核准制。其实,核准制与审批制的差距不是太大,肯定要走主管部门批准这一环。2016年将从核准制转变为备案制。在这个条件下,相关产业的基金建设、私募基金建设、股权投资基金建设将大幅度的起步。原来PPP的模式只能找央企,只能找大银行,现在还可以引入民间资本发起设立的股权投资基金,它有很大的金融力量,也可以介入进来。所以在这个条件下,这是第一个变化,股权投资大家还要高度重视。

第二种方式。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朋友,他可能买了了10套房子,一方面他有很多房子,另外一方面他还有很多的债。事实上,他处置这10套房中的两套或者三套房,就可以把自己的债务量完全消除掉,也就是说现在资产价格相对较高,通过对资产的有效处置,可以把债务率降下来,就可以把杠杆率降下来。所以,“十三五”期间又一个金融业务将得到较好的发展和支撑,就是资产管理业务。大家来看,高杠杆的解决思路我们有,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还可能产生很多重要的收益。

2.泡沫化

中国当前最大的泡沫是谁?房地产。房地产中最大的泡沫是谁?城镇的地价、城市的地价。解决泡沫化的方法是什么?所谓泡沫化,就是价格高于价值。第一个解决方法,要用一个价格低于价值的资产综合一下,这是最好的。中国有没有一些资产的价格是低于价值的?最典型的就是农村土地,它的价格低于它的价值。如果能够允许一部分农村土地进入到市场交易中,把泡沫吸附和综合掉,泡沫化风险就可以得到有效化解。北京大兴区已经开始起步了,在2016年中国农村的一部分土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将跟城镇土地一样同权、同价、同等入市。城镇的土地交易机构也要来拍卖和交易这块土地,它就进入到土地市场,来综合现有土地市场中的一些泡沫。

第二个方法,大家发现一个问题,房地产有泡沫。其实美国在发展历史上也有很多泡沫,比如上个世纪有新经济互联网泡沫。但我们现在再来看美国,还有人说美国的互联网有泡沫吗?我们再来阿里巴巴,阿里巴巴市值2000亿美金,合人民币1.3万亿。现在,谁说阿里巴巴有泡沫?没有人说它有泡沫。原因是什么?原因是它的资产在整个国民经济资产中的属性和功能已经跟上个世纪90年代完全不一样了。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是作为一个附属性资产来提高效率的,现在是作为整个资产

的核心来做互联网+的,是其他的资产要跟它联合到一起来,所谓的泡沫就被自然吸附掉了。那么,我们的房地产不具备自然吸附泡沫的能力,但房地产具备资产转换的能力。我们通过对房地产有效地处置,能够产生新一轮投资的有效的抵押资产。维护房地产的稳定和有序发展,可以通过对房地产资产的抵押,取得大量的新投资来开展新一轮的固定资产投资,而新一轮的固定资产投资是具有吸附泡沫能力的,我们要把资产置换掉。所以,2016年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肯定也是金融市场发展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重点。

大家可以看出来,面临这些风险、矛盾,我们有思路,有方法,有措施,有手段,能够把它解决掉。所以,大家不要担心这些问题和风险会蔓延到2016年或者是“十三五”整个发展的内在格局体系中去。当然,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但不代表这些风险不会对我们形成较大的压力。所以,面向未来,我们提出要解决经济发展矛盾的“十个更加”。第一,推动经济发展,要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第二,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三,实施宏观调控,要更加注重引导市场行为和社会心理预期。第四,调整产业结构,要更加注重加减乘除并举。第五,推进城镇化,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核心。第六,促进区域发展,要更加注重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空间均衡。第七,保护生态环境,要更加注重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第八,保障改善民生,要更加注重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精准帮扶。第九,进行资源配置,要更加注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第十,扩大对外开放,要更加注重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在这“十个更加”的理念之下,再加上我们对运行中的矛盾和风险的认识,才能有序地使中国经济走入一条平稳、有序、创新、协调、绿色的新的发展路径之中。

二、2016年我国经济工作的重心和要点

这部分内容有很多前面都已经讲过了,在这里面我择要来跟大家进行一些分享。

面向2016年,我们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推进国家治理与经济体制的改革。

第一个改革,要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2016年的重点是要加快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和运营公司。投资和运营公司基本上会以行业为基础来进行设计。但2016年起步阶段往往会把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或运营公司作为受国资委受托管理的一个投融资平台来进行对待,作为平台性企业来进行对待。

第二个改革,要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抓住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完善地方税体系、增强地方发展能力、减轻企业负担等关键性问题加快推进。市场的关注点在于如何减轻企业的税务负担。生产性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的税务负担将会是“十三五”期间特别是2016年减让的重中之重。一方面,营改增扩大到新的四个环节以后,制造业企业手里的可抵扣的税票将会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制造业企业的增值税的税率将有所下调。

第三个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包括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股票市场,以及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绿色金融加速发展的银行体系改革。

第四个改革,加快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个人账户,坚持精算平衡,提高统筹层次。对于养老来讲,统筹层次进一步提高,一直提高到中央层次。也就是说,基本养老金在全国范围内完成统筹,在这个条件下,统筹部分就可以做到全国一碗水端平。养老金收入的差异主要来自于两块:第一块,个人账户的部分;第二块,企业年金和机关事业单位的职业年金。这些领域将会成为养老金收入的主要差异来源,而统筹部分差异已经不大。

第五个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保基本、强基层的基础之上,着力建立新的体制机制,解决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医药体制改革在2016年要动起来,但未必一定要见到改革成果。因为医药体制改革从2008年起步,我们已经做了这么多年了,投入的资金量已经高达几万亿了,这是一个长期的问题,“十三五”期间我们将逐步完善中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医药分离,推进医保制度的创新和调整,而不仅仅在明年要完成和落实。这是我们要推进的改革。

(二)宏观调控与政策支柱

宏观调控有五个政策支柱。

第一,宏观政策要稳。

宏观政策要稳,主要涉及到的是两大基础性的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要走向积极的财政政策。最大的一个特点是,明确提出来2016年要对生产性企业进行全面减税,减税的幅度将会非常大,现在正在紧急地测算会带来多大的减税空间。在减税后,中国政府的支出无外乎是由收入加债务构成的。当减税以后,政府的收入一定会下降,接下来债务就要增长。否则,就无法满足支出需要。所以,2016年政府将大幅度提高债务,提高赤字。大家来看这个表述:“实行减税政策,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率,在适当增加必要的财政支出和政府投资的同时,主要用于弥补降税带来的财政减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说得已经非常明确了。2016年要大规模提升财政赤字,增加政府债务,但赤字和债务的增加是阶段性的,是当前要完成减税、启动新一轮经济增长这个关键时期采取的一种临时性政策。

另外一个,要开展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个大基调不变,但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要为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什么叫“要为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呢?就是我刚才给大家梳理的,我有资产要处置,资产怎么样去处置?要为资产的处置提供良好的金融支撑,提供金融渠道。比方说,我刚才所讲的资产管理业务(金融市场叫资管业务)、资产证券化业务都将得到较好的发展。

要降低我们的融资成本,要保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和社会融资总量的适度增长。要扩大直接融资的比重,股权式融资是直接融资当中的重要构成,优化信贷结构,完善汇率的形成机制。这是我们的宏观政策要稳。

第二,产业政策要准。

产业从农业到高精尖产业体系全部覆盖。核心是什么?要坚持创新驱动,注重激活存量,着力补齐短板,加快绿色发展,发展实体经济。在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词汇叫“补齐短板”。

“十三五”期间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是“三性”:平衡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平衡性强调的是,在生产面,要有产业平衡、区域平衡、城乡平衡的概念。包容性强调的是,在分配面,高收入群体、低收入群体、城市群体、农村群体要有分配的平衡性。可持续性,其实就是经济发展要跟资源的承受力、环境的承受力、社会可承受力,还有文化弹性和文化承受力,要实现一个有效地平衡。所以,所谓三性理念的核心是什么?是平衡发展的理念。平衡发展理念和不平衡发展理念有一个重要的不同点。不平衡发展理念的核心在于扬长,平衡发展理念的核心在于补短。“十三五”确定了平衡性发展理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叫做着力补齐短板。

第三,微观政策要活。

微观政策要活,要完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者潜力。微观政策其实要做好三点:第一点,市场的准入要宽松;第二点,企业要真正意义上成为市场的主体,要在现代的产权体系保护条件下,使企业树立起对自己资产和经营层面的信心;第三点,消费者要能够正确地行使消费者权利。正确地行使消费者权利来自于什么?来自于对消费者的教育,来自于消费者权利的保障。所以,产品的质量安全将成为整个“十三五”期间生产领域最为重要的一个基础性内容。没有产品的质量安全,你搞什么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消费?如果喝个牛奶,都要知道怎样分辨三聚氰氨,你说我怎么进行个性化消费?你要让我进行个性化消费,那么产品的质量安全就无须我考虑,我只需要考虑个性化那就足够了。就像大家去买汽车一样,没人要求拆开汽车的发动机看看,也没有人要求对安全带进行拉力测试。大家主要看什么?看看大灯喜欢不喜欢,尾灯喜欢不喜欢,仪表盘喜欢不喜欢,就行了。这就是个性化。这就是微观政策要活。

第四,改革政策要实。

这里面最重要的一个观点就是要允许地方进行差别化的探索,而不仅仅是“一刀切”。允许地方进行差别化的探索,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要重视两条:第一条,程序正义;第二条,结果正义。程序正义也非常地关键,我们在探索的过程中要坚持依法行政。这是一个重要的前提。

第五,社会政策要托底。

发挥社会稳定器的作用,把整个重点放在兜底上。我们原来是要不断地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拓展覆盖面。现在是拓面保兜底,整个的面都涵盖在内,量力而行。

3.发展着力点和重心

2016年主要做好五大任务:一是去产能,二是去库存,三是去杠杆,四是降成本,五是补短板。在这个部门当中,我还要跟大家分享一些重点。

第一,去产能。关于去产能,有一些要点跟大家做一个说明。

其一,在这个过程中要实施一定程度的破产。现在有一个词汇叫僵尸企业。僵尸企业是什么意思?本身这个企业没有什么生产效率,市场形势好,它就会启动生产;市场形势不好,主要靠政府补贴活着,而它又占用着大量的社会资源。下一步就会让这些僵尸企业退出市场。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就会产生刚才所说的大量的资产管理业务。因为企业要退出市场,企业有债务,也会有资产,那么资产和债务如何进行处理?就由资产管理公司、证券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来进行对待。从这个角度来讲,这也是发生企业兼并的最好时机。其二,我们要尽可能地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这又是在这个时期当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很多同志对于注册制改革抱有很大的期望。有好多同志问我,2016年3月份股票市场的注册制改革会不会如期实施?我说肯定不会,最多3月份“两会”之后注册制改革会逐步启动,但不会全面实施。因为注册制改革实施以后将会导致上市公司的壳资源不值钱,壳资源不值钱以后,接下来上市公司一旦出现问题,现在是兼并重组买壳,下一步就没有人要这个壳了,那它只能破产退市。我们当前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来看,2016年不具备大规模开展注册制改革条件的。这一点大家也要注意一下。

第二,降成本。降低企业的成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叫做制度性的交易成本,政府简政放权改革要进一步落实和推进。第二,降低企业的税费负担。在这个过程当中,要研究降低制造业的增值税税率。第三,降低社会保险费,精简归并“五险一金”。从现状来讲,“五险一金“收大于支的不多,基本上都是靠政府补贴存在,特别是居民养老保险和居民医疗保险全靠政府补贴。居民医疗保险一共收了1100亿还不太到,支出了4800多亿,全部靠政府补贴平衡下来。至少目前来看,这些保险是没有办法简并的,也没有办法降低费。如果要想简并“五险一金”,从生育险、失业险、工伤险开展简并的可能性很大。目前来讲,“五险一金”的简并工作可能还是一个起步阶段,步伐不会太快,也不会涉及到养老和医疗这两个最大的保类。第四,降低企业的财务成本。要继续推进金融市场的改革。第五,降低电力价格。降低电力价格好办,接下来的煤电价格联动还是很难办的,因为它要改变煤电市场的价格机制。2016年还要用一年的时间来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的落实。第六,降低物流成本。要推进流通体制改革。

有的同志会问,为什么降低电价,而不降低油价?油价也在降低,它有一个机制。另外一个,中国流通成本的关键不在于油价的高与低,当然它也有很大的影响。我们流通成本最关键是的两个,第一个是管制成本,第二个是垄断成本。所以,我们完全可以考虑到在兼顾环保需要的条件下来降低物流成本。通过对垄断成本和管制成本的打破来降低成本,但要保证应有的资源价值,防止过度资源消耗而导致环境更加恶劣的情况。

第三,化解房地产的库存。我们一方面要增加新的房屋需求。新的房屋需求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叫做居住性需求,主要是新市民化人口,要鼓励他们介入进来;另一个是投资性需求。我们鼓励的是租赁。下一步,对于租赁市场和房屋买卖实行的税率是完全不一样的。现在房屋租赁市场的税率是4%;房屋买卖市场契税、营业税加上个人所得税,合计起来占房屋总价的比例肯定会超过10%以上,再加上未来改革中的房地产税,房屋买卖成本税负会越来越高,但租赁成本会相应较低。这也是符合中国在整个资产市场改革的大逻辑的。资产市场讲究的是,资本红利要得以支持。什么是资本红利?资产应用于当期生产所取得的红利叫做资本红利。而资本利得是指买卖资产所取得的差价,这要进行相应限制。从房地产来讲,租房的收入属于资本红利,它是低税负的,要支持;房屋的买卖差价是资本利得,它在任何国家都是高税负的,是要进行限制的。通过限制买卖差价,减少房地产市场的投机性活动,转向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提出来的一系列新的命题。第一,把公租房扩大到非户籍人口,这是对原来政策尺度的一个重大突破。原来非户籍人口不在保障范围,现在把他纳入到保障范围。第二,要适当降低商品房的价格,推进去库存。中央一开始只说了去库存,房地产行业的解读认为去库存就是房地产又要新一轮涨价。我们是要保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是要化解风险,而不是再拿着房地产市场作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的驱动力和支柱产业。接下来是我们要取消过时的限制性措施。有的同志说北京会不会取消呢?不会,至少明年不会。

第四,扩大有效供给。着力点要做好这样几个方面:第一,打好扶贫攻坚战;第二,支持企业的设备改造和设备更新;第三,补齐软硬基础设施短板;第四,加大投资于人的力度;第五,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

怎么才叫做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就是老百姓消费的是由自己国家产出的农产品的保障,这是我们的有效供给。2014年粮食生产产量是1.21万亿斤粮,2015年能够达到1.28万亿斤。保证中国的口粮安全,让老百姓一年有粮吃,6000亿斤就够了。2016年的粮食产量是中国粮食需求量的2倍。但是,2016年的粮食进口量却已经突破了10%的红线。主要的原因是很多城市中高收入家庭对国内粮食生产的质量是不满意的,造成供给能力在上升,但老百姓对国内粮食需求的满足程度在下降。接下来是要把资金和政策的重点用在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及农产品的质量和农业的效益上。

第五,化解金融风险。除了刚才所讲到的那些金融风险的化解以外,还要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2016年地方政府的债务置换工作仍然会大幅度开展和加强。

三、五大发展理念及其关键内容

“十三五”期间的五大发展理念,主要的内容其实在经济工作会议中也已经提到了,只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这五大发展理念涉及到的时期更长,着力点更广。而且大家也看出来了,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和共享中,共享是着力于分配端的,创新、协调、绿色和开放是着力于生产端的。所以,五大发展理念既兼顾生产,又兼顾分配,是一个完整的闭合链条。这是第一。

第二,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四个发展理念都是跟生产、跟供给相关的,一个发展理念是跟分配、跟需求相关的。所以,尽管我们在供给和需求、生产和分配之间是兼顾的,但我们以供给侧管理为主。供给侧结构性调控不仅仅是2016年的事,而且要延伸到“十三五”整个阶段当中去。

时间的关系,这一部分就不敞开跟大家进行分析了,大的理念、内容,我在分析形势的时候已经跟大家讲解过了。当然,这里面所涉及到的很多内容需要我们仔细细细地去思考,去创新。我说一个点,抛砖引玉,供大家拓展思维。

比如,“以扩大服务消费为重点,带动消费结构升级”。好多同志的理解是,在老百姓的消费中提高服务消费的比重。这个理念,你要把它表述成“消费服务”比表述成“服务消费”要更好。这个理念继续延伸,大家会发现一个问题,服务消费往下走,是服务和商品的一个综合体。有的情况是,我买了商品,它附带着服务;有的情况是,我买了服务,它附带着支撑性的商品。比如说,我买一台空调,它附带一个安装服务,这是商品所附带的服务。有没有可能性是我买了一个服务它附带着商品呢?比如说,我买一个美容服务,它附带了很多护肤品,这就是商品。大家就要注意了,服务下一步是要走模式创新的路,而模式创新又将得到知识产权的保护,所以,以服务的方式去切入整个市场或者组织整个市场,就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比如说,在群众体育建设过程中,如果我们开展的是一些群众体育的服务,附带着一些商品,在这个条件下,这些商品和组织方式的税率都是低的。比如说,群众体育活动中的呼啦圈,你买这个呼啦圈可能是17%的税负,但如果附带到群众体育产业中,它可能只有6%或者11%的税负。这就可以形成模式创新,有了模式创新,资源就会向我们这一端集聚,而不是简简单单地向生产那一端去集聚。要灵活运用服务和商品之间的组合关系,来解决市场开拓和市场模式创新中的很多问题。同样,文件每一句话都值得大家沉下心来认认真真去思考,认认真真去推敲。

四、北京市委十一届八次会议精神与北京《建议》

接下来,我们把北京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的精神做一个简单的勾勒,跟大家做一个分享。

关于北京市委十一届八次会议精神与《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内容,首先我们来看它跟北京相关的一些特殊性。

第一,“十三五”期间北京提出来哪些不同于全国的“十三五”的发展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全国的发展木。北京还有哪些自己的目标?一要把握好首都城市的战略定位;二要坚持“四个中心”建设: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三要做好京津冀协同发展,而且北京要做好协同发展的核心;四要率先建成小康社会;五要提升北京在全球资源配置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人才配置,特别是人才和创新资源的配置;六要在建设一流和谐宜居之都上要取得重大进展。

第二,“十三五”期间北京除了和全国一样的良好发展基础以外,还有哪些属于北京的特殊的良好支撑?

其一,北京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区,同时也是“一带一路”规划和设计中枢。其二,北京将联合京津冀地区建成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不仅是经济体制改革,还有很多的社会、文化体制改革都会进入到试验区当中来。所以,范围更广,涵盖内容比自贸区还要大。其三,北京是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地区。北京GDP80%是服务业,所以服务业的扩大开放和引进对于北京来讲作用重大,而且也为北京在未来的京津冀地区中很好地发挥核心地位起到了最为重要的支撑。其四,2019年北京要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其五,2022年北京将和张家口一起联合举办冬奥会。

第三,北京“十三五”期间的重点任务和策略是什么?

北京要做好三件事:第一件事,北京是全国的首都,要有全局的视野;第二,既然作为首都,就要建设好首都,要创新和提升;第三,还要带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所以,“十三五”时期北京的重点任务是三个方面:第一,要有全局视野。着力优化提升首都的核心功能,在服务国家大局中提高发展水平;第二,创新提升自身,包括生态建设、创新驱动、城市治理和民生福祉;第三,要协同带动周边,紧紧把握北京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加快推动错位发展和融合发展,实现区域良性互动。

从策略的角度来讲,我个人总结了四句话,供大家参考。第一,做好加减法。我们一个要把非首都的功能疏解了,另外要把首都的功能要加强,不是只疏解不加强的。第二,用好平衡术。既要平衡北京区域内部的关系,也要平衡北京跟周边地区的关系,还要平衡好北京跟全球的资源市场之间关系,我们要在全球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第三,要形成高精尖。北京已经明确提出来高精尖经济结构的概念,并且规划了高精尖产业。第四,缓解大城市病。

第四,“十三五”期间北京所形成的一些特殊概念。

我总结了10条,但这10条远远不能覆盖北京的创新理念。我用这10条抛砖引玉,供大家参考。第一,“多点一城”的疏解格局。第二,轨道上的京津冀。第三,社会服务、城市管理和社会治安三网融合、一体化运行、城乡全覆盖。第四,北京要建成科技金融中心。第五,北京要形成高精尖经济结构。第六,实现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负增长。全国没有哪个地方敢提出这样一个发展目标的。这个发展目标是在非首都功能大量疏解和现有要素和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的基础之上才提出来的。第七,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这在全国也是首次提出来。第八,加快农转居的步伐,提高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率。在没有办法大量实现外来人口进城落户的条件下,北京在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题目上主要着力于现有的农业人口向城市居民的转变。第九,政府不再直接承办通过购买服务能够提供的公共服务来。这也是在全国第一个城市这么提的。换句话说,凡是通过政府购买能够提供的公共服务统统通过政府购买,政府不再直接去提供。这将给很多事务性服务带来很大的压力。第十,构建北京特点的“枢纽型”社会工作组织体系。

在经济和社会发展领域,在“十三五”时期,北京有一些自己的亮点和特色。这些亮点和特色也需要大家自己去进行组织,在这个过程中为我们的“十三五”加油。同样,我们收获“十二五”的胜利收官,也将迎来“十三五”良好开局。

李俭:适应新常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今天和大家聊一聊新常态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大家先看以下几组数据。

第一组数据:2014年,全球粗钢产量为16.6亿吨,美国年产为8800万吨,欧盟28国产1.69亿吨,北美年产1.2亿吨,而我国产值却高达8亿吨,所占比重接近一半。近两年,我国平均每月钢材的库存都多达3000万吨,钢铁库存如此之多,我们哪有这么大的需求?我的老家河北唐山号称是“钢都”,钢铁企业多而又多,选矿厂、炼钢厂鳞次栉比,前些年都很火,但是这两年,由于铁粉价格一直在下降,钢材销售不出去,有时,甚至一斤钢材卖不到一斤白菜价。有的钢厂刚刚建好,但却尚未营业就面临关张。

第二组数据:全球煤炭年产量为81亿吨,我国煤炭年产量为40亿吨,所占比重又是接近一半。40亿吨煤炭就相当于全国人均3吨,怎么用的了这么多?尤其现在我国开始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化石能源价格一再降低,煤炭价格一落再落,有时甚至一斤煤炭卖不到一斤废纸钱,煤炭企业陷入了全行业的亏损。

第三组数据:全球水泥年产量为41.8亿吨,我国为24.76亿吨,占比超过了59%,这又相当于全国人均一吨多水泥。可是,哪有那么多的建筑需要这么多水泥呢?

第四组数据:全球平板玻璃年产为8亿重量箱,我国占比又超过一半。

不知道大家在看到这些数字以后,会作何感想?

下面,我们再来看以下几组资料。

第一组资料:我国不缺世界500强的企业,2015年就有106家入围,数量仅次于美国。并且有专家预测,中国到2018年将在世界五百强企业的数量上赶超美国。但是即便如此,我们国家的品牌却很少能入围世界百强品牌。国际品牌集团从2006年开始就发布全球最佳品牌排行榜,可是从这以后的连续7年内,我国都没有一个品牌能进入前一百位。有一家中国机构在美国的街头随机调查100人,问他们是否用过中国的产品,这些被调查者都点头称是,但当问到他们都用过哪些品牌时,他们的回答却是“三星、丰田、索尼”等。这样的回答,真是张冠李戴。

第二组资料:可以说,我国是世界的加工厂,小到螺丝钉,大到远洋巨轮,上天的、入地的、下海的都能造,“Made in China”更是随处可见。但到目前为止,我们国家仍处在加工地位,很少有自己的专利品牌。比如,我国晋江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制鞋基地,我国每年全国制鞋70亿双,其中10亿双就来自晋江,这在世界鞋业上的比重占到了10%以上。并且,晋江很多鞋厂的制鞋成本与美国的耐克只差几美分,但价格却相差近十倍。

第三组资料:我国卖出五千万件中档以上的衬衫,才能换回一架波音747;卖出八亿件中档以上的衬衫,才能换回一架空客A380飞机。

第四组资料:我国每年生产350万亿支圆珠笔,可是其中50%的笔芯、笔水都来自国外。尤其是我国在每年产钢8亿吨的前提下,却生产不了圆珠笔头的小小钢珠。我国计算机产量世界第一,但80%以上的集成电路、芯片却都依赖进口。我国汽车销量世界第一,但是70%的转向器、发动机等四个要害部件也都依靠进口。

第五组资料:我国是中医药原产国,但目前在世界中药市场份额中,所占比重却不足五分之一。

第六组资料:我国是饮食王国,但目前却很少有哪几种食品能像麦当劳、肯德基那样在全世界大受欢迎。

第七组资料:我国是纺织古国,但是到目前为止却没有一样服装进入世界百强的名牌中。

第八组资料:我国是自行车生产及使用大国,但是到目前为止,却没有一个品牌的自行车在全世界走红。

第九组资料:我国是烟草生产和消费大国,但是到目前为止,却没有一个品牌的香烟成为世界名牌,进入百强。而我国每年在香烟的生产、消费上多达4950万箱,有将近3.5亿的烟民。

第十组数据:我国是家电生产大国,彩电、冰箱、洗衣机产销量均为世界第一。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品牌在世界驰名。我所说的“驰名”,是驰名中外、并是驰名商标的意思。

还有这样一些材料:近年来,国人对手机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全世界智能手机34%的消费在中国。美国的iPhone手机极为走俏,而我国本土品牌却难有高端的产品与之媲美,从而致使大量的资金流入了外国公司的腰包。

中国有很多生产电饭煲、马桶的企业,但是很多国人却不惜重金、不怕麻烦地从日本往中国背。

我国奶制品企业非常多,产量也很高,可在去年“双十一”期间,某大型外资超市在天猫上卖出了224万升进口牛奶,接近中国人每天液体牛奶需求量的一成,成为当天最受国人欢迎的跨境商品。

同时,日本的纸尿裤、韩国的化妆品、澳大利亚的婴儿奶粉都成为最畅销的海淘商品。全世界钻石首饰12%的消费是在中国,连巧克力也占全球消费的2%。可见,中国的这个“世界工厂”正在变成“世界市场”。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应该埋怨老百姓去选择国外的商品,更不应该给国人戴上不爱国的帽子,很多时候,也可以说,老百姓这样做也是实属无奈。国内有些同类产品,可以说是只有数量而没有质量,无法很好地满足老百姓的需求,说起来也是实在令人汗颜。

大家看了以上这些材料,又有何感想?是不是也会联想到我们当前的一个热门词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含义与意义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他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随后,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又先后多次提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2015年12月18日至21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配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五大政策支柱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含义

什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很多人对这个热门词汇可能还没有完全了解。实际上,供给侧的“侧”字就是“端、面”的意思,需求侧与供给侧是经济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提到这两个概念,就不能不想到“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投资、消费、出口都在需求侧一边,而供给侧则更强调供给的质量与效率。所以,所谓供给侧的改革就是从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通过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的产能,把发展的方向锁定在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如果用最通俗易懂的方法加以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际上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样的一个公式。也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灵活性、有效性。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

中央提出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说是意义非凡,对于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而言至关重要。下面我就和大家聊一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个方面的意义。

第一,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重要政策。

我们党确定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的目标。2016年是决胜阶段的第一年,这一年极为重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是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加快实现发展动力的转换,这对完胜这一阶段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第二,它是2016年经济工作开局之年的重要引领。

2016年是“十三五”时期的第一年。因此在这一年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要有思路,要有理念,要有路径。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一种回答。国外评论认为,从传统的需求侧角度,即关注投资、消费和出口这三个方面的推动因素,对当下中国经济来讲,要么效率不够,要么链条过长,要么不能左右。而供给侧的改革是以结构性改革来助推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建立供需匹配、可持续发展的新经济结构。我认为这种评论很有道理。

第三,它是“三期叠加”矛盾的化解良方。

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的换档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的矛盾与挑战中,应对这些问题,可以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失为良方。其中就蕴含着新机遇、新内涵、新境界,预示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是化解矛盾的实质性的推动。

第四,它是新一轮创新提质增效的重要之举。

当前,中国作为全球的制造大国,世界工厂名闻天下,但我认为这并非是当之无愧。虽然我们能够入深海、进太空、绕月球,高铁、核电惊动世界,但大量的日常生活用品的质量却极为低下。比如,像马桶盖、电饭煲等日常生活用品的质量都不能得到保障,化妆品、手表甚至奶粉更是如此,很多国人选择从国外购买这些产品,导致我国大量的资金外流。有时,联想到厨卫设备,餐桌上的食品就使人更加汗颜,不粘锅经常用不到两年就粘锅了,保温瓶没用多久就不保温了,电池没用几天就没有电了。过去在长期贫困下,容易使人对产品质量要求不高,这就使得企业生产标准不高,残次、伪劣产品大行其道。现在,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企业再不创新就无法生存下去,这将倒逼企业生产加速创新,推出更好、更高级的产品,以适应大众日益提升的品位需求。

第五,它是进一步提高人民大众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如今,已经摆脱贫困,步入小康,奔向富裕的国人,对生活质量、生活品位逐渐有了更高的追求。现如今,农村人对城里人都这样说:我们进城了,你们反倒下乡了;我们吃大米白面了,你们反倒吃粗茶淡饭了;我们吃肉了,你们反倒吃素了;我们吃糖了,你们反倒尿糖了。这是对城乡人民大众生活变化的一种幽默写照。

特别要看到,我国中产阶级人数不断扩大,从而产生的对高端优质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亟待满足。外国媒体就一再讲到,大量的中国人到海外去求学、求医、购物,这都说明很多东西在国内还是供不应求的。另外,中国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这类公共产品的供给也有缺口。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但也面临着一些结构性、体制性、素质性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致力于解决中国中长期经济问题,根本之道就在于结构性的改革,重点在于供给侧。

在全球经济的新瓶颈之下,有些经济体寄希望于宽松的货币政策,或者从财政的刺激政策中寻求突破。我国是经济的新常态,全球经济则是一种“新平庸”,我国经济仍在以中高速发展并不断演进。现在,我国选择把政策的着力点更多地放在供给侧,力求巧妙地运用政策的方向和力度,压旧促新,打造更具竞争力与活力的中国新经济,这显示出党中央的深谋远虑与高超的艺术。

我们说,加强供给侧结构性的改革是进一步提升人民大众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还因为这种改革能认真观察、悉心研究人民大众的消费心理、消费结构、消费趋向。比如,现如今我国已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中大多流行“一二三”:“一个中心”——以健康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潇洒一点、享受一点;“三要”——一要俏、二要跳、三要闹。其中,以健康为中心,就大有讲究、大有学问、大有需求。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就强调“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健康,作为一种产业,其产值占GDP的比重,美国为15%,加拿大、日本为10%,我国却只有4%。仅就老年人而言,就对健康有着多方面的需求。他们要健康、他们要潇洒、他们要享受、他们要俏丽,这其中的需求侧着实不小,那么供给侧就要为此发力。我在海南就看到,每年10月一过,大量北方“候鸟”式老人就飞去了,到第二年5月份左右才回到北方。那么,这些“候鸟”式老人在海南居住大半年时间,他们对养生、养老都有多种多样的需求。可是限于海南条件不足,他们的很多需要还不能被完全满足。而对于北方企业来说,就可以加大力度开发,加强这方面的供给。比如,解放军301医院就在海南设立分院,很受欢迎。再比如,中国现在的旅游团,几乎变成了全球的采购团。人们都在呼唤能有更多的更卫生、更安全、更健康的食品,呼唤能有更多的更好、更便捷的服务,而这些现在都有很大一部分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尤其是对于1980年至2000年出生的一代人和广大女性消费群体,这两个群体正在成为消费群体的中坚力量。其中,1980年至2000年出生的这代人的消费就占我国总人口消费的30%,他们中的80后十分注重生活质量,90后则属于主动型消费。2015年十一长假期间,这些人就在网络上不断地展示旅游、聚会的各种照片。这说明中国的需求侧仍极为可观,消费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了49%,占了半壁江山。还比如,多年以来,老百姓都面临着入

托难、上学难、看病难、一线城市购房难等各种问题。可以说,这些难题是难在百姓中、难在需求上。这里又该有多么巨大的需求侧?而这种需求侧,就召唤着供给侧。

二、坚持问题导向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一直在倡导坚持问题导向,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上,也十分重视从问题出发。这完全符合矛盾的学说和主要观点。我国当前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所遇到的最大的矛盾和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增长速度的换档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问题。比如,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特别是在2008年金融风暴发生后以及后续时期所产生的影响,针对需求不足矛盾,政府采用了“西医”疗法,很多政策重点是在需求侧发力,这对于当时经济稳增长确实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也相继带来了产能严重过剩、结构失衡的问题。

在看中国的经济时,国内外很多人始终紧盯GDP。实际上,中国经济表面上看是速度问题,实则却是结构问题。长期形成的粗放式发展,使得“烟囱”式工业大肆发展,“三高”行业问题突出,一些重化工行业和一般制造业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加大了经济下行压力。纵观我国的供给体系,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传统产业产能过剩,新的有效供给不足。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亟待供给体系跟进调整,这时候“供给侧”改革这一剂“中医良药”才适逢其时。

因此可以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问题的倒逼,也是必经关口。我们必须破除长期积累的一些结构性、体制性、素质性等突出矛盾和问题。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近期主要表现为“四降一升”,即经济增速下降、工业品价格下降、实体企业盈利下降、财政收入增幅下降、经济风险发生概率上升。这些问题主要不是周期性的,而是结构性的。

比如,如果产能过剩这个结构性矛盾得不到有效解决,工业品价格就会持续下降,企业效益就不可能提升,经济增长也就难以持续。目前,我国相当多的产能是在世界经济增长黄金期面向外需以及国内高速增长阶段形成的,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一些产能又有所扩大,在国际市场增长放缓的情况下,仅仅依靠刺激国内需求是难以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这就相当于准备了两桌饭,只来了一桌客人,就算大家使劲地吃,也是吃不完的。

产能过剩的问题不仅我们遇到了,其他国家也遇到过。而要科学地看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说到底,就是要看到在当前全球经济和国内经济形势下,国民经济不可能通过短期刺激实现V型反弹,可能会经历一个L型增长阶段。因此,致力于解决中长期经济问题,根本解决之道就在于结构性改革,这也是我们不得不采取的重大举措。

三、“五大发展理念”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理论指导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这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关键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中国各方面的要素生产力。现阶段,政策着力点在于加大供给侧调整力度上,引导过剩产能供给侧减量和结构调整,达到与需求侧相适应的新水平,实现价格企稳,企业盈利能力恢复,以实现转型再平衡。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要在减产能方面切实加大力度,并且要努力取得实质性进展。工业企业盈利负增长已经持续一年多时间,如果这种局面再继续拖下去,不仅企业经营困难加大,而且金融、财政的风险也会进一步加大或者凸显。而解决这种局面的关键就在于要在减产能方面有实际性的操作。此外专家还建议,进一步放宽准入,加快行政性垄断行业改革;加快城乡之间土地、资金、人员等要素的流动,实现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加快培育有利创新的环境;进一步加快产业的转型升级等。通过改革实现协调、绿色、共享。因此可以说,“五大发展理念”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又为“五大发展理念”的贯彻提供实践依据。

四、“五大政策支柱”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驾护航

下面我们要讲的是“五大政策支柱”与“五大任务”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系。2015年12月18

日至21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了“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五大政策支柱以及“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五大重点任务。

(一)“五大政策支柱”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五大政策支柱”整体融合、有机结合、相互配合,旨在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宏观政策要稳,就是要为结构性改革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产业政策要准,就是要准确定位结构性改革方向;微观政策要活,就是要完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者潜力;改革政策要实,就是要加大力度推动改革落地;社会政策要托底,就是要守住民生底线。

“五大政策支柱”是保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地的关键,也是推进中国经济提质增效的重点。一方面,资源环境、劳动力工资等方面的传统优势已经在消减;另一方面,发达国家更加注重实体经济,推进制造业再升级,中国在高端制造业领域的压力也在增大。这都要求我们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真正依靠产品质量与品牌信誉取胜。而五大政策支柱,恰恰是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

(二)“五大任务”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五大重点任务也就是“三去一降一补”,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这五大重点任务是一个系统的设计,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抓住的重点和关键点。

“五大任务”的提出既体现了务实作风,又体现了创新思维。例如,在“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方面,会议提出“研究降低制造业增值税税率”“要降低电力价格”;在“扩大有效供给”方面,会议提出“提高投资有效性和精准性”“要加大投资于人的力度”“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这些内容都准确把握了当前发展的关键问题,为“十三五”开局之年作出有力部署,其中的新内涵蕴含着发展的新境界,需要各方凝心聚力,扎实推进。

当前,中国经济在供给与需求两端正在发生重要变化。过去市场需求强调的重点是“有没有”,而现在需要解决的重点是“好不好”;过去是供不应求,现在很多产业供大于求,产能过剩问题突出,正如前面讲到的,我国的钢铁、煤炭、平板玻璃等都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这种供大于求还不是一点点,二是非常严重。与需求侧重点变化紧密相联,供给侧需要主动与之适应,需要调整供给侧的结构与质量,真正实现发展方式从粗放到集约、从数量到质量、效率的深刻转变。这个转变与需求侧重点变化紧密相联的供给侧需要主动与其适应,需要调整供给侧的结构与质量,真正实现发展方式从粗放到集约,从数量到质量这么一种深刻的转变,这个转变不实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遇到一些严重的矛盾。

比如,房地产库存备受各方关注。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到2015年10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为6.8亿平方米,比9月末增加了2122万平方米。与2014年同期相比,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增加了1亿平方米,增幅为17.8%。在“化解房地产库存”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允许农业转移人口等非户籍人口在就业地落户”“把公租房扩大到非户籍人口”“要取消过时的限制性措施”等具

体要求。2009年到2011年期间,我国各地的房地产价格一再飙升,很多地方就采取了一些限制性的措施来限制购房。而这次经济会议就明确指出,要取消过时的限制性措施。针对这项措施,一二三线城市根据自身情况,应该采取不同的限制性措施。比如,三线城市房地产库存本身就很大,这就没有必要在实施以前的限制性措施了;而有些一线城市,由于人口仍然过于集中,对于以往的限制性措施恐怕还要持续一段时间。专家表示,以上这些政策既是化解库存的现实需要,更是推进“人的城镇化”的必然之需。我们讲城镇化,实际上城镇化的本质就是人的城镇化,没有房子又怎么能实现城镇化呢?所以,要引导农民到城镇安家落户,引导农民来城镇居住、购房。

五、科学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消除两大误解

在明确了上面所说一些内容以后,我们大家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新的政策,一定要有准确科学的认识,这其中,一定要消除一些误解。我认为,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误解主要有两点:一是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实行需求紧缩;二是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搞新的“计划经济”。对于这两种误解,我们要全力消除。

(一)第一种误解与解决办法

第一种误解是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实行需求紧缩。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供给和需求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两者互为条件、相互转化,两手都得抓,但也要注意主次要分明。当前经济周期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并存,但主要矛盾已转化成结构性问题。因此,必须在适度扩大总需求和调整需求结构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我们的主攻方向,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当然,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需要营造稳定的宏观环境,在需求政策上,既不能搞强刺激,也要防止出现顺周期紧缩。

(二)第二种误解与解决办法

第二种误解是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搞新的“计划经济”。这也是种错误的观点。实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矫正以前过多依靠行政配置资源带来的要素配置扭曲。

为此,要调整各类扭曲的政策和制度安排,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新形势下的完善和深化,绝不是要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上。过去正是由于市场机制的作用发挥得不够,政府干预过多,导致市场不能及时出清,引发各种结构性矛盾。比如,一些没效益的“僵尸企业”,有些地方非要硬撑着给贷款、给补贴。这些“僵尸企业”的存在,本身可能就是计划经济所带来的一种影响,而对于这样的企业,有些政府可能还在继续给补贴。

当然,下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盘大棋,也要更好地发挥政府这只手的作用。当前最重要的是明确政府的权力边界,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在行政干预上多做“减法”,把“放手”当作最大的“抓手”。同时,“放手”不是“甩手”,政府也要切实履行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保护环境等基本职责。扩大开放是改革的题中之义,我们要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外资。现在,美欧等发达国家都在吸引我国的投资,我们有什么理由认为我国的外资多了。不是多了,而是还要大大的开放,大大的吸引外资。

六、加大力度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注重十个方面工作重点的转变

2015年12月18日至21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指出,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要努力实现多方面工作重点转变。以下是这十个方面的工作重点转变。

一是推动经济发展,要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二是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是实施宏观调控,要更加注重引导市场行为和社会心理预期。

四是调整产业结构,要更加注重加减乘除并举。

五是推进城镇化,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核心。

六是促进区域发展,要更加注重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空间均衡。

七是保护生态环境,要更加注重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八是保障改善民生,要更加注重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精准帮扶。

九是进行资源配置,要更加注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十是扩大对外开放,要更加注重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

(二)坚持四个重大原则

搞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除了要注重十个工作重点转变以外,还要坚持四个重大原则:一是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二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三是坚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四是坚持以民生为本。民为邦本。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执政以来,一直把人民高高举在头上,凡事坚持民为先、民为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是自然如此。实际上,供给侧,供给谁?说到底还是供给人民大众。因此,党中央提出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初衷,还是着眼于人民大众。所以说,坚持以民生为本,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原则。

工作实践中,要以“十个更加注重”和以上四大原则为标尺,对不上的事不能再干,对得上的事要加把劲干。比如,放水漫灌强刺激、盲目扩建新城区以及强化行政对资源配置的干预等事就不能再干了。就像很多地区都出现了所谓的“鬼城”,这就是盲目扩建新城所造成的。再比如,投资没回报、产品没市场、环境没改善等项目不能再上了。相反,有利于引导社会心理、化解产能过剩、提升技术水平、加快人口城镇化、促进要素自由流动、提高扶贫精准度等事情要使劲地干、创造性地干、拙劲加巧劲地干,既需要有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的韧劲,也需要有立说力行、立竿见影的狠劲,确保2016年过剩产能和房地产库存减少,企业成本上涨和工业品价格下跌势头得到遏制,有效供给能力有所提高,财政金融风险有所释放。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在“阵痛”中发力

说到这里,可能有些人会担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去产能、去库存,要处理“僵尸企业”,而这会不会带来一些企业的破产和工人的失业呢?

的确,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化解过剩产能、处置“僵尸企业”,势必会带来一些冲击,而且这些冲击很可能会从经济领域延伸到社会领域。但是“窗口期”不是无休止的,问题不会等我们,机遇更不会等我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拖不得、等不起,否则“病情”会越来越严重。阵痛是不可避免的,但也是值得的。只要处理得当,阵痛不会很大,可以承受。尤其是中央已经明确了“社会政策要托底”。经过37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正在逐步健全,国家综合经济实力更为充实,我国的家底更为厚实,也就有了更多条件、更大能力,确保社会稳定,确保下岗人员生活不会受到大的影响。

2016年1月4日,李克强总理在太原主持召开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工作座谈会,就宣布了中央要加大财税支持,设立专项资金;要加强金融扶持;要妥善安置职工等政策。这将与上世纪末的情况会有很大不同。大家都还记得我们上世纪末实行的是“下岗分流、减员增效”。我记得那时候我们国有企业大概有3000多万人下岗,而由于当时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太健全,这3000多万人在下岗以后相当于真正地失业了,家庭生活也比较困难。这些年,中央也在努力地帮助原来那些下岗人员再就业,通过逐渐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而这次的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项任务实行起来,确实会使一些“僵尸企业”关闭,这些企业的员工也会面临下岗安置转移的情况。如今,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日益健全,加上国家也在不断地给予政策,我们的国家有了这样一种厚实的家底,所以,请大家放心,国家一定会保障这些下岗转移安置人员,保障他们的生活。

搞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化长痛为短痛,化大震为小震,积短胜为长胜,积小胜为大胜之举,我们要积极支持,主动参与,为“十三五”规划的按时实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如期实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早日实现,贡献聪明才智!谢谢大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