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航运金融的文献综述

关于航运金融的文献综述

关于航运金融的文献综述
关于航运金融的文献综述

关于航运金融的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世界航运中心的东移,全球航运竞争更加激烈,作为高端产业的航运金融将成为竞争的主战场,对航运市场发展产生更加重要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的航运金融发展迅速,各种新兴的经济形式不断涌现,进一步创新管理方式,加强风险防控,助力航运金融,促进航运经济的健康发展刻不容缓。本文就航运金融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并总结归纳,以明晰进一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航运金融经济增长文献综述

0 前言

航运金融,通常是指航运企业在运作过程中发生的融资、保险、货币保管、兑换、结算等虚拟经济活动。航运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投资周期长,风险程度高,这些特性决定了航运企业难以单靠自身力量进行正常的经济活动。航运金融的出现,可以帮助化解航运企业资金不足和风险等问题,从而促进航运实体经济的发展。

历史和实践表明,航运业与金融业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关系。航运金融以航运业为平台,基于“航运资源资本化、航运资产资本化、航运未来收益及产权资本化”的原则,包括航运企业运作过程中发生的融资、保险等各项经济活动。发展航运金融是国际航运中心软环境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关键环节。

1 航运金融概述

1.1航运金融的定义

2010 年出版的《航运金融学》为航运金融下了定义,将航运金融分为广义和狭义。从广义上讲,航运金融是指与海上运输业密切联系的产业集群与产业链相关主体资金的融通、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经济活动的总称;狭义的航运金融是围绕着与海上和内河运输相关联的港口及其服务、船舶生产及其服务、运输及其服务以及相关产业的生产、经营而发生的通过金融机构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和方式的金融市场上所进行的各种资金融通、保险、投资及其相应的服务活动。2012年出版的《航运金融》认为航运金融是与航运相关的资金融通活动的总称。

1.2 航运金融的内容

罗虎把航运金融分为船舶融资、船运保险、资金结算和航运价格衍生产品四大类型。船舶融资就是对航运企业在购置船舶过程中发生的资金融通行为,包括在建船舶的融资和购置船舶的融资。航运保险主要包括船舶险、货运险和保赔险。资金结算业务是指对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的航运企业开展货币保管、兑换与结算等业务。航运价格衍生品是指航运指数期货和期权、运费期权以及远期运费合约,是航运业及与海运相关的石油和钢铁等行业规避海运价格风险的工具。

2 金融工具在航运业的运用

2.1 船舶融资

国内学者在船舶投融资和租赁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高平认为融资问题是航运金融的核心问题,介绍了德国及新加坡的航运产业基金运行模式,并对我国航运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融资模式提出了建议。付丽坤从我国港口和航运上市公司角度出发,较为系统地论述了融资决策方面的问题,文章以国内已上市的25 家港口和航运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可能影响中国港口和航运上市公司融资行为模式的因素分析取舍,发现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公司的经营成长性是港口和航运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

张仁颐以1.5万吨载重量的多用途二手船为例,分析了影响二手船购置价格的各种因素,并用随机模拟的方法分析了该船在各种营运条件下的经济指标和风险概率,从而科学地确定购置价格。张联对中英美三国船舶投融资政策进行定量的分析比较,揭示了中国船舶投融资存在的问题。

邵瑞庆在系统分析影响航运投资决策的环境因素及其结构基础上,运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船舶投资评价模型。孙铭文和张仁颐提出船舶融资决策涉及多个决策变量、多个目标。文章通过采用多目标多层次模糊优选模型,建立了船舶融资决策的指标评价体系,应用在船舶融资决策中。

李丹将封闭式期租船定价公式应用于简单的欧式期租船合约中,解决国际航运期租船定价问题中选择执行期权的最佳时点。李丹在阐述行业收益差异基础上,分析了影响航运股权的融资因素,针对航运企业IPO的不同表现特征选取了1984-2007年间,在主板证券交易所首次发行股票的143家全球航运企业,通过计算超常持有期收益率和累计超常收益率分析上市公司短期和长期价格表现,以期对船舶融资选择提供建议。

郑士源建立了随机波动情况下干散货和原油船舶的投资决策模型,通过运用实物期权和博弈理论,得出了承运人之间差异化竞争和同质竞争时船舶的最优投资法则。郑士源应用动态计量经济理论与方法,研究了干散货运输船舶订购的内在影响机制,分析了3种主要干散货船型的新船价格、二手船价格和期租金率与新船订购量之间的动态关系。

2.2 航运价格衍生产品

王俊论述了我国发展航运金融衍生品的必要性及现状,指出虽然上海推出国内首款航运金融衍生品,但其仍存在不少问题,提出我国航运金融衍生品发展策略:积极促进远期运费协议在国内交易的健康成长;大力开发本土航运金融衍生品。

丁秀英认为国际航运运价衍生品可以作为航运业及相关行业规避航运价格波动风险的工具,以规避运费风险。波罗的海运费指数期货(BIFFEX)、远期运价协议(FFA)和运费期权(Freight Options)等衍生品先后出现,为航运运费衍生品市场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目前,我国航运市场的长足发展,提供了现货市场基础,我国的造船、港口建设等环节均处在世界先进水平。我国航运市场结构完善并且规模庞大,市场主体对航运价格波动风险的规

避有相应的需求,这为航运价格指数期货的开发提供了现实需求基础。国务院《意见》也对我国发展航运金融产品和开发航运价格指数衍生品做了战略规划。

但陈飞儿认为目前我国的集装箱运价指数(CCFI)、沿海散货指数(CCBFI)以及上海出口集装箱指数(SCFI),对航运企业的风险规避方面的作用还不能明显显现。另外,我国的指数过于纷繁复杂,除了上述的相关指数外,先后又出现了类似中国航运景气指数、长江航运指数、天津航运指数等,使得我国的航运指数在国际航运市场中没有“话语权”。我国的航运指数过多而且不具有代表性,各指数的功能定位不明确,数据统计和采集流程与相关制度均不够完善。

2.3 船运保险与外包服务

刘愉分析了我国货运保险的发展现状及其发展思路,认为应该从产品理念、技术能力、管理理念、合作观点和服务观点等几个方面提升货运保险的竞争力。朱孟进、邵金菊从航运金融服务外包的动因、形式和策略角度展开研究,指出航运业的全球化特点是航运金融外包的一个重要动因,其形式主要有:资金结算后台外包、航运保险外包、航运指数编制外包、衍生品交易结算外包。

3 国际航运金融的发展

3.1 国际航运金融的发展现状

从全球的角度来看,航运业作为一个技术与资本都高度密集的产业,其发展与该国的金融资本支持是密不可分的。如果没有本国的金融资本长期稳定的支持,在航运业这样一个高度周期波动性的行业中,航运公司很难获得长期持续性的发展。国外发达国家特别是欧美的资本市场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日趋成熟,航运金融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发展的比较完善。

全球航运金融资源聚集度比较高。以船舶融资为例,当前全球船舶贷款规模约3000亿美元,全球船舶租赁交易规模约700亿美元,航运运费衍生品市场规模约1500亿美元,海上保险市场规模约250亿美元,航运股权及债券融资规模约150亿美元。而这些业务几乎被全球公认的三大船舶融资业务中心——伦敦、汉堡和纽约掌控。

纵观航运金融的发展历史,从1720年英国成立的航运保险交易中心的劳埃德咖啡馆开始至今近300年,国际航运金融得到了十足的发展,确定了伦敦、纽约、东京、香港、新加坡等提供高、中、低端的国际航运金融中心。

3.2 国际先进航运金融经验

世界著名的航运中心,如伦敦、纽约、鹿特丹、新加坡、香港等,都有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金融服务业是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软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没有金融的支持,航运业将失去建设的实力。戴勇系统研究了国际航运金融市场发展的特点,总结了银行贷款融资市场、IPO 市场、股权基金市场以及FFA市场等主要市场体系的发展趋势。金嘉晨、真虹介绍了境外三著名国际航运中心——伦敦、新加坡、香港在经济体制、税收制度、法律环境、金融外

汇、贸易投资政策5个方面的成功经验,并就税收、法律、金融保险3个关键要素对我国国际航运中心软环境建设提出建议。此外不少学者指出模仿与学习国际航运中心金融服务先进经验能够更加快捷高效地促进本国航运金融业的进步,但要把握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4 国内航运金融的发展

4.1 国内航运金融的发展现状

中国航运可以追溯到十五世纪明朝郑和下西洋时期,中国的航运业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目前中国是世界航运大国,货物吞吐量、外贸出口量、船舶制造均位居世界第一。近年来,随着航运业对金融需求的不断增强,在相关管理部门的大力倡导和推动下,航运业在航运金融建设方面发展迅速,航运金融创新不断涌现。然而,由于我国在航运金融领域发展较晚,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同世界国际航运金融中心相比,我国在航运金融领域的发展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据统计,全球每年与航运相关的金融交易规模高达几千亿美元,其中船舶融资和租赁占有90%的交易量;海上保险约占6%的交易量;航运股权和债券及衍生品交易占其余4%,而目前中国在全球航运金融市场的份额还不足1%。面对几千亿美元的交易空间,中国的航运金融服务能力,与伦敦、东京、新加坡等国际公认的航运中心城市相比差距仍颇大。

4.2 我国航运金融存在的问题

关于我国航运金融的发展状况,研究者一致认为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诸多问题:中国的航运金融方面的政策、法律法规缺少竞争力;航运金融业务有关的专业服务机构发展滞后;航运金融的技术和服务能力远远落后于国外;航运金融方面的人才匮乏。目前上海的金融机构仅仅提供港口建设、船舶制造的银行贷款业务。而且授信额度过大、抵押贷款过多、航运保险业务品种少,可保范围过窄,为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供金融服务的资本市场的功能还没有有效地发挥出来;中国航运企业、港口、造船厂通过资本市场上市融资的还不多,还没有有效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航运产业资源配置的功能;中国航运金融衍生功能滞后,金融、保险等航运衍生服务业尚未形成气候,功能建设上还有待突破。而对于问题的解决措施,不同的研究者有各自的侧重点,从完善制度、创新产品、优化环境等不同视角阐述自己的观点。

4.3 针对我国航运金融存在问题的对策

陈继红、韩玲冰等在研究航运金融服务发展战略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上海航运金融服务在航运融资、航运保险、船舶基金、航运衍生品等业务上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给予政策优惠,突破中小航运企业融资难题;扶持航运金融租赁服务,解决美元融资问题;完善上海保险服务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规范航运衍生品交易,提升国际影响力;发挥政策优势,探索业务新模式。计小青认为从航运金融市场的需求特征可以看出,航运金融市场发展的关键在于为金融机构提供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降低金融机构从事航运金融业务的成本,便利金融机构在航运金融产品设计以及风险控制方面满足航运企业的实际需求。

作为国际贸易的有力支持,上海将航运金融的发展作为长期战略,对此学者们关注较多。吴文斌分析了上海航运金融建设的现状,认为上海在航运金融建设方面初现成效,航运金融创新不断涌现,航运金融环境不断优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服务领域不断拓宽,但是却存在航运金融规模小、航运金融创新能力不足、航运金融相关业务外移、航运金融专业人才匮乏等诸多问题。此外,张丽萍、邬红珍、姚瑜琳、肖筱林等人也研究了上海航运金融的发展现状,潘松挺、王威等人研究了浙江航运金融服务模式的创新。

4 航运发展、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多数研究结果表明国际航运中心必须有金融的支持,两者相辅相成,但是也有学者持相反的观点。杨绍波、傅尔基运用案例分析证明了金融与航运之间关系是互融、互动和互推关系。金融政策、投资、创新、服务等会推动航运发展。

陶慧敏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出了上海金融业与上海航运业互相影响的程度,以及各因素对二者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金融业对航运业发展的影响作用比航运业对金融业的作用更大;银行贷款融资渠道与保险业对航运业的发展起到巨大影响;证券融资等非银行贷款融资渠道对航运融资的贡献还不够大;高水平的专业人才的培养对航运金融的发展起到不可小视的作用。

王磊利用协整的分析方法研究了上海航运、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而使用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了他们之间的内在影响,发现三者没有明显的关系,并解释为上海航运服务业只是停留在低端。

朱慧在其硕士论文《国际航运中心与国际金融中心关联度研究》中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的方法,对于国际航运中心与国际金融中心的关联度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国际航运中心与国际金融中心呈典型相关关系,且为正向相关。尽管存在分歧,但实证研究强调以数据和事实为依据,实证的结果说明了客观的存在。以经验分析的角度来看,国际金融中心为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服务保障,是航运中心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5 总结与展望

从目前最新的航运金融研究分析来看,国内学者已经做了很多工作,研究范围不断细化、延伸,以前的研究空白逐渐得到填补。虽然我国航运金融的发展程度不是很高,但正在逐步完善并大力支持了国际航运中心、金融中心的建设。研究结果同时表明我国航运金融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成熟的运行体系,对航运产业的支撑作用有限。现有结论为政府制定和完善相关金融政策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启示。尽管新的研究成果不断获得,但现有关于航运金融的研究还是存在一些不足和缺位,给后续研究提供了方向。

首先,现代统计技术为航运金融的研究提供了方便,灰色关联系数、主成分分析、格兰杰检验、回归分析等方法被应用于航运金融的探索,但研究者运用时较少考虑方法本身的客观性和有效性,以及不同方法间的沟通衔接,而数据与方法是影响实证估算结果的重要因素。

因此,应该关注实证研究中的技术性问题,采用更具代表性的数据和更为恰当的计量方法。

其次,从研究数量上看,现有关于航运金融的文献很少并且相应的研究刚刚起步,多集中于对其内涵、现状的阐述,研究方法以定性分析为主而缺乏定量分析,系统研究航运金融发展规律与特征的文献没有。所以,应该有更多的关于航运金融的实证研究和系统研究。

最后,在研究范围上,现有文献的涉及面还不是很广很深,对于航运金融领域深层次的细化研究非常缺乏,留下一些研究的空白。比如在航运融资上,关注航运投资基金、航运企业股权债权融资、航运融资产品创新等方面的专业研究寥寥可数,在航运结算上,涉及面更少,这些都给后继研究留下了拓展空间。

航运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因此航运与金融与生俱来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且金融业对航运业的发展又起到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我国应加强航运业与金融、贸易等其他机构的沟通交往,加强航运金融类产品的开发与创新,不断开拓与完善我国航运金融业,加快国际金融航运中心建成。

6 参考文献

[1].甘爱萍,曲林池.航运金融学[ M ].上海:格致出版社,2010:3, 5.

[2].上海海洋大学航运金融课题组.航运金融[ M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12:2.

[3].罗虎.上海航运金融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J ].对外经贸, 2012(3): 62.

[4].高平. 加快航运产业基金建设,提升上海航运金融服务软实力[ J ].经营与管理,

2012(5)

[5].付丽坤. 港口和航运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研究[ D ].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图书馆, 2009

[6].李丹. 国际航运期租船定价和风险管理[ J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2012,9(4):29-34.

[7].郭晓合,曲林迟. 我国船舶融资现状分析[ J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 2008(9):70~

74.

[8].郑士源. 市场随机波动下干散货和原油船投资决策研究[ J ].中国造船, 2011,52(1):

225-234.

[9].王俊. 中国航运金融衍生品的发展之路[ J ].水运管理, 2011(10)

[10].丁秀英. 运费衍生品创新与上海国际金融航运中心建设[ J ].上海金融,2008(7):

36-38.

[11].陈飞儿,赵一飞. 航运指数对航运金融双中心建设的启示研究[ J ].中国航海, 2010

(2):100-105.

[12].刘愉. 我国货运保险业的发展策略[ J ].中国船检, 2010(3)

[13].朱孟进,邵金菊. 航运金融服务外包:动因、形式和策略[ J ].三江论坛, 2010(10)

[14].戴勇.国际航运金融业务的发展与借鉴[ J ].上海经济研究, 2010(1): 73-81.

[15].孙晓琳.国内外航运金融发展现状的比较研究[ J ].价值工程, 2013(6): 158-160.

[16].金嘉晨,真虹. 境外国际航运中心软环境建设经验及启示[ J ].水运管理, 2010 (1)

[17].董岗.伦敦国际航运服务集群的发展研究[ J ].中国航海, 2010(3):80-83.

[18].陈继红,韩玲冰. 上海航运金融服务发展现状与对策[ J ].水运管理, 2012(9)

[19].计小青,曹啸. 航运金融市场的需求特征及其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启示

[ J ].上海金融, 2011(5)

[20].吴文斌. 发展航运金融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思考[ J ].江西金融职工大学

学报,2010(4)

[21].杨绍波,傅尔基. 金融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联动研究[ J ].科学发展, 2012(11)

[22].陶慧敏. 上海航运产业与金融产业联动发展研究[ D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

[23].王磊. 上海航运、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J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

报, 2010(12)

[24].武传东.充分利用航运金融试点政策大力发展东疆保税港区航运金融[ J ].港口经

济, 2011 (8)

[25].朱慧. 国际航运中心与国际金融中心关联度研究[ D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

2008

[26].任声策,宋炳良.金融中心与航运中心的互动发展及因果关系[ J ].当代经济管理,

2010(5)

[27].苏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研究[ D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 2007.

[28].姚瑜琳.上海发展航运金融业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J ].港口与航运, 2009(1):

47~49.

[29].甘爱平.发展航运金融与国际航运中心金融生态软环境的优化[ J ].经济研究导刊,

2010(32):120-121

[30].何岚、丁浒、瞿群臻.上海航运金融人才现状与开发培养[ J ].企业经济, 2010(10):

77—79

[31].王进,高改芳.“双中心”建设将推动航运金融业发展[ N ].中国证券报, 2009(10):

25.

[32].连平.抓住时代契机积极推动创新,大力发展航运金融[ J ]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0

(1):50-54.

[33].张姝慧.我国航运金融业发展展望[ J ].应用能源技术, 2012(6):10-12

行为金融学文献综述

行为金融学文献综述 安徽大学08金融刘秀达学号:I00814009 导言:在传统的经典金融理论中,理性人假设是所有理论的基石。在这一假设下的投资者具有理性预期和效用最大化的特点。然而,随着金融市场突飞猛进的发展,大量的实证研究和观察结果表明,金融市场上存在着投资者行为“异常”与价格偏离现象,这些现象无法用理性人假说和已有的定价模型来解释,被称为“异象”,如“股利之谜”、“股权溢价之谜”、“波动率之谜”、“周末效应”等等。在对学科进行审视和反思的过程中,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并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行为金融学成为了学术界的关注点,并开始动摇经典金融理论的权威地位。基于此,本文对行为金融学的理论进行系统阐述,并总结目前行为金融学的研究现状及其不足,在此基础上探讨行为金融学的发展前景以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关键字:行为金融,投资者,偏好 一、行为金融学的概念和理论框架 行为金融学, 就是将心理学尤其是行为科学的理论融入到金融学中,从微观个体行为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更深层次的心理、社会等动因来解释、研究和预测资本市场的现象和问题,是运用心理学、行为学和社会学等研究成果与研究方式来分析金融活动中人们决策行为的一门新兴学科。 行为金融学以真实市场中普通的正常的投资者为理论基石代替经典金融理 论的理性人原则,其基本观点是: 第一,投资者不是完美理性人,而是普通的正常人。由于投资者在信息处理时存在认知偏差, 因而他们对市场的未来不可能做出无偏差估计;第二,投资者不具有同质期望性。投资者由于个体认知方式及情感判断的不同, 导致偏好与行为方式不同,因而对未来的估计也有所不同;第三, 投资者不是风险回避型的,而是损失回避型的。投资者面临确定性收益时表现为风险回避,而面临确定性损失时则表现为风险追求;第四,投资者在不同选择环境下,面对不同资产的效用判断是不一致的,其风险偏好倾向于多样化,并且随着选择的框架的改变而改变。总之,投资者风险偏好偏离经典金融理论的理性预设。 (一)行为金融学有关投资者偏好的理论 1、期望理论 人们在面对不确定性进行决策时,由于受个人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的影响, 其投资行为并非完美预期, 风险态度和行为模式经常会偏离经典金融理论的最 优模式, 而呈现出多样性和可变性。包括决策参考点决定投资者风险偏好和投资者损失规避两点。前者主要强调投资者主要通过收益和损失的比较而不是最终的财富状态来制定决策;后者有确定性效应和反射效应,即人们在面临收益时是厌恶风险的,而在面对损失时又是冒险家。 2、认知偏差理论 认知偏差理论是研究人们在利用经验法则进行决策判断时所产生的错误。心理学研究显示,人们在解决复杂的问题时.由于时间和认知资源的限制,人们不能对决策所需的信息进行最优分析,而是凭借自己的经验来进行投资判断。由此产生启发式认知偏差和框架依赖。启发式偏差是指人们在面对复杂的问题时往往想寻找捷径来解决问题,并依靠直觉或者以往的经验进行推理并制定决策;框架依赖是指个人会因情景或问题表达的不同而对同一组选项表现出不同的偏好序列,从而做出不同的选择。

推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实践与思考_以福建省永春县为例_叶茂建

推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以福建省永春县为例 □叶茂建1颜建源1叶宇飞2 (1.中国人民银行永春县支行,福建 永春362600; 2.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3) 摘要:推进建立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普惠制金融,对于促进“三农”经济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福建省永春县为例,在分析县域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的同时,就推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普惠金融;“三农”经济;实践思考中图分类号:F83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740(2015)12-0022-05 收稿日期:2015-11-11 作者简介:叶茂建(1967-),男,福建永春人,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永春县支行。 颜建源(1981-),男,福建永春人,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永春县支行。 叶宇飞(1992-),男,福建永春人,现为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2012级学生。 “三农”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范畴,推进农村普惠制金融(Inclusivea Financial System )是实现金融普惠最基础、最重要的领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新型城镇化持续推进、农村禀赋资源要素的重新配置的精神,对农村金融服务的可持续、普惠性提出了新要求,推进建立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普惠制金融,对于促进“三农”经济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福建省永春县地处偏远山区,经济总量小,农业人口多,存贷款总量小,人均金融资源占有率偏低,金融活跃度不高,特别是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研究和探索推进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建设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永春县为例,从普惠金融视角探讨提高农村金融服务便利性、可获得性和覆盖面,更好支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一、普惠金融理论发展及相关文献综述(一)普惠金融的理论发展 1.金融排斥(Financial Exclusion)。又称“金融 遗弃(financial abandonment)”“无银行(un banked)”,是指社会中的某些群体没有能力进入金融体系,没有能力以恰当的形式获得必要的金融服务。商业银行出于逐利性和风险厌恶,往往将许多贫困、低收入人群及小微型企业排斥于金融服务体系之外,迫使其转向非正规金融机构寻求服务,进而使得贫者越贫、弱者愈弱,这种金融排斥在“自强化”过程中弱化了金融在改善民生和发展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普惠金融旨在消除金融排斥现象。 2.小额信贷(microfinance)。是一种以城乡低 收入阶层为服务对象的小规模的金融服务方式,目的是促其走向自我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既是一种金融服务创新,更是一种扶贫的重要方式。于20世纪70年代推出的小额信贷,最初目的是消除贫困和发展农业生产。孟加拉乡村银行(GB )、泰国农业和农村合作社银行、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信贷部(BRI-UD)是国际上几种有影响的小额信贷模式。20世纪90年代,我国受孟加拉模式的影响,在农村开始试点小额信贷项目。小额信贷在

金融结构理论文献综述

金融结构这个概念首先由戈德史密斯(Raymond W.Goldsmith)提出,他指出金融结构是一个国家金融的上层结构,金融发展(Finance Development)就是金融结构的变化。自戈德史密斯提出这些重要论断以来,有关金融结构的研究就受到国际金融理论与实践的广泛重视,甚至成为世界国金融战略调整的重大议题。 金融结构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演进的概念,表现为世界不同国家拥有各不相同的金融结构模式,以及同一国家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拥有不同的金融结构模式。近些年,经过无数学者的研究和探索,这些模式大致可归纳为“市场主导型”、“银行主导型”、“金融和法律主导型”以及“金融服务主导型”这四大类型的金融结构模式。以下我将主要从第三种“金融和法律”(即LLSV学派)探讨金融结构的观点。 在大多数学者们进行金融结构到底是银行主导还是市场主导激烈大讨论的时候,也有部分学者产生了新的想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LLSV学派的金融和法律理论。LaPorta、Lopez-de-Silanes、Shleifer和Vishny(以下简称LLSV)等学者没有掉入金融结构由银行主导还是由市场主导的定义案臼,而是独辟蹊径,率先抓住一国法律体系的渊源与该国金融结构形成与演进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法律制度对市场投资者和银行债权人保护程度不同等角度展开研究,并以此作为变量解释不同类型金融体系形因,将金融结构的差异,归结为各国法律制度的异同。 LLSV认为一国的法律制度影响和制约了本国的金融结构,不同法律制度产生不同的投资者保护程度,一国的金融结构主导模式的选择取决于该国法律所赋予的债权人和股东的权利差异,以及执行这种权利的力度差异。LLSV对49个国家的法律制度和金融体系进行了实证经验,认为具有普通法系的国家更倾向于对市场投资者的保护,更重视中小股东的权利,大公司股权分散化结构趋势明显,因而更容易发展出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成文法传统的国家则较为强调银行债权人的权利,由于相对缺乏对市场投资者的保护而最终发展为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从法律渊源的差异、对市场投资人的法律保护力度与执行力度来看,习惯法对市场投资者保护最强,而法国民法系国家最弱,德国民法系国家居中。 同时LLSV(2000)指出:法律(包括立法和执法)是保护外部投资者不受内部人剥削的关键机制,法律保护制度既决定了控制权私利的高低,也决定了外部融资机会的大小。因为任何理性的投资者在没有任何法律保护的极端情况下,为避免内部人攫取公司利润,都不会给公司提供融资,金融市场化的进程难以深化。随着法律保护制度的逐步完善,法律制度对内部人的剥削行为的约束也逐渐升级,致使其剥削成本增大,控制权私利锐减.剥削手段趋于无效,内部人对外部投资者的剥削将越来越困难,企业融资的外部生态环境日趋改善,公

互联网金融发展文献综述及外文文献资料P2P金融

本份文档包含:关于该选题的外文文献、文献综述 一、外文文献 标题: Online brokers lead the way for French internet finance 作者: Caffard, Christophe 期刊名称: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Law Review 卷: 20;期: 3;页: 20-24 Online brokers lead the way for French internet finance 1 Regulated brokers Regulated brokers are legal entities which have an investment services licence and are subject to the prudential regulations of the Comite de Reglementation Bancaire et Financiere (CRBF) and the Conseil des Marches Financiers (CMF). * Choice of legal form: regulated brokers are not required to be incorporated in a specific legal form; however, under article 13 of the MAF Law, the CECEI checks whether the legal form of the brokerage company is appropriate for providing investment services. In practice, any type of commercial company is admitted: societes de capitaux (limited companies) or societes de personnes (partnerships). The formalities of share transfer, tax and the scope of liability of a company's management will be relevant factors to the choice of legal form. * Application for an investment services licence from the CECEI: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the application is the description of the investment services, and a business plan including prospective financial statements for the following three years. The CMF will check whether the business plan is consistent with the investment services licence requested by the broker. The CECEI will ensure that the applicant's own initial fund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business plan. The scope of the investment services licence is variable and covers one or more ofthe following investment services: Recep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orders to another investment services provider on behalf of investors, for execution. This is the core investment service provided by the

互联网金融文献综述

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风险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一、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风险管理研究的写作意义 互联网金融作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与金融相结合的新型模式,正在以飞快的速度改造着传统金融业。一方面,互联网企业借助电子商务和信息数据等优势大举进军金融领域;另一方面,传统金融机构加速互联网业务创新,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互联网金融日新月异的创新与变革使我们面临着不同于传统金融的新的金融风险。认识互联网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和特点,对于健全和完善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防范和管理机制,发挥互联网金融对经济发展的良性促进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风险管理国内研究现状 (一)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风险管理现状 互联网金融是金融与互联网的融合,是在互联网时代,实现资金快速配置与融通的新金融模式。目前,国内互联网金融除了传统的网上银行功能外,主要形式有金融理财产品的网上销售、网络保险产品销售、网络证券买卖、第三方电子支付和网络小额信贷等。以余额宝为例,自2013年6月13日支付宝推出新产品余额宝以来,余额宝的业务量已经发展到较大规模,而且显现出强劲高速的发展势头,其他互联网金融也呈现突飞猛进发展趋势。 目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没有,也很难改变金融行业高风险的属性,在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提升金融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风险。从2013年以来,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开始暴露出来,案件频发,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的事件时有发生,在2013年10月到11月末,就有39家P2P借贷平台陷入困境和倒闭。(二)专家、学者对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乔玉梅(2014)指出,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沿袭多年的经营范围、运作模式、管理理念和竞争格局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深入研究互联网金融风险与监管问题,保证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健康运行、避免各种风险带来的损失,对我国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 朱治豪(2014)指出,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发展的如火如荼,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边界和市场。但是互联网金融业有相应的信用风险、市场选择风险、技术风险和法律风险,这些风险都加大了金融市场不稳定的可能性。故互联网金融企业应加强安全体系、风险控制体系建设,政府加大立法力度,共同防范互联网金融

普惠金融:一个文献的综述

普惠金融:一个文献的综述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普惠金融开始受到国际社会普遍重视,相关国际机构开始积极推行普惠金融理念。理论研究表明,普惠金融有助于消除社会排斥和金融排斥,提高金融可获得性,促进经济包容性增长和金融稳定。金融消费者保护是普惠金融的重要内容之一。国际上正积极建立普惠金融评估指标体系,要求各国针对普惠金融发展做出明确承诺。 一、金融排斥现象与普惠金融 金融排斥(financial exclusion)与普惠金融(financial inclusion)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金融排斥揭示了普惠金融问题产生的根源,普惠金融则从正面阐述如何消除金融排斥现象。 (一)金融排斥 现实中的金融排斥现象以美国历史上发生的“划红线”拒贷为典型代表。1930年代,美国房主贷款公司(Home Owners’Loan Corporation)在联邦住房贷款银行委员会的指示下,对美国较大城市及周边地区进行了信用等级评定。那些被视为风险大的社区在地图上会被红线圈示出来,私人银行则根据这样的地图做出是否贷款的决定。当时,白人社区一般不允许其他种族的或具有非主流宗教信仰的家庭入住,

因此“红线区”就意味着是少数族裔以及穷人的聚居地。对于那些居住在“红线区”的家庭来说,他们能否获得住房抵押贷款与他们的收入情况并没有太大的关系,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其居住地。一些研究认为,尽管在抵押贷款业务中存在一定的特殊化,但是就像公用事业公司不能只为部分地区提供服务一样,贷款机构仅选择特定地区作为服务对象,显然不符合公共利益,最终导致了《社区再投资法》的出台。 1993年,金融排斥首次作为理论研究的专门术语,当时由莱申和思里夫特两位地理学家提出,特指银行关闭分支机构影响了民众对银行服务的可获得性。1990年代开始,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某些特定社会阶层无法获得现代支付服务及其他金融服务的情况。其中,很多学者和政策制定者界定、描述了金融排斥。史蒂芬(Stephen,2001)认为,金融排斥是指无法以合适的形式获得必要的金融服务,这些金融服务包括汇款、信贷、保险、债务救助、长期储蓄和金融扫盲教育等。有关机构(Chant Link and Associate,2004)认为,金融排斥是指低收入消费者无法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取低成本、公平、安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这些金融产品或服务包括存款账户、直接投资、购房贷款、信用卡、个人贷款以及房屋保险。康纳罗伊(Conoroy,2005)认为,金融排斥是指阻止穷人和弱势社会阶层进入国家正规金融系统。乌沙(Usha,2007)则将消费者自我排斥(self exclusion)也

行为经济学文献综述

行为经济学的研究综述 一、行为经济学的概念 所谓行为经济学(Behavioral Economics),顾名思义,就是指以人类行为 作为基本研究对象的经济理论,它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法对个体和群体的经济 行为特征进行规律性的研究。 二、行为经济学的兴起 80年代以后,以理查德·泰勒(Richard Thaler)为首的经济学家,从进化心 理学获得启示。认为大多数人既非完全理性,也不是凡事皆从自私自利的角度 出发。以此为理论基础,专门研究人类非理性行为的行为经济学便应运而生。 行为经济学形成于1994年,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戴维·莱布森(DavidLaibson),从 心理学和行为角度探讨了人类的意志和金钱,把经济运作规律和心理分析有机 组合,研究市场上人性行为的复杂性,认为人也有生性活泼的另一面,即人性 中也有情感的、非理性的、观念引导的成分。2001年美国经济学联合会将该学 会的最高奖两年一度的“克拉克奖(Clark Medal)”颁给了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经济学家马修·拉宾(Rabin Matthew, 1998),以表彰他为行为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所做出的开创性贡献。拉宾的研究主要是以实际调查为根据,对在 不同环境中观察到的人的行为进行比较,然后加以概括并得出结论〔2002年诺 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丹尼尔·坎内曼(Daniel Kahneman),瑞典皇家科学院在宣布他的主要贡献时指出,丹尼尔·坎内曼是“因为将心理 学研究结合到经济学中,特别是关于不确定条件下的人类判断和决策行为”。 这说明行为经济学作为经济学重要分支的地位得到确认和加强。除此之外,阿 莫斯·特维尔斯基(Amos Tversky, 1992)、爱德华(Edwards, 1954)等则提出将行为决定作为心理学研究的主题,并确定了研究的程序。西蒙(Simon, 1997, 2001)则提出了基于有限理性的信息处理和决策方法。 三、行为经济学的主要观点 1.人类行为的“三个有限性”观点 传统经济学中,人类行为的标准经济模型有三个不现实的特征:无限理性、无限控制力和无限自私自利。这是由行为经济学的代表人物芝加哥大学的理查德·泰勒(Richard Thaler)和麻省理工大学的森德希尔·穆拉伊特丹(Sendhil Mullainathan)提出。 2、储蓄行为中的“夸张贴现” 戴维·莱布森(David Laihson)的名望主要建立在他描述的有关人和金钱的一种“反常现象”的基础之上。他认为在人们的时间偏好中,短期贴现率往往大于 长期贴现率。夸张贴现抓住了这一特征,认为人们并不是理性的在一生中对开 支和储蓄统筹安排,而是从年轻到老年都负债。 3.行为金融学理论 行为经济学对现代金融理论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以行为经济学为基础 的行为金融学从广泛的社会学视角研究金融市场上的活动,认为人性行为中潜

供应链金融文献综述

摘要 供应链金融作为近几年被商业银行和各类企业日益关注的创新业务之一,不仅为金融机构带来了新的竞争市场和盈利途径,也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阅读、整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拟从基本概念,运作模式,业务实践等几个方面,对现有的供应链融资的相关研究做出简要归纳总结,并据此对该业务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文章认为,在进一步做好风险管控的前提下,国内供应链金融的线上化趋势将成为主流发展方向。金融机构和电商企业的有效合作,将会为中小企业的融资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文献综述 ABSTRACT Commercial banks and enterprises of all kinds are pay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supply chain finance, which is one of the business innovations in recent years. Not only does SCF bring the market competition and new profit channel for financial institutions, but also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reducing costs of enterprises financing. Based on previous researches, we conduct a brief summary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basic concept, the mode of operation the business models, etc. And a forecast for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SCF is made. The article suggests that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risks are under control, online supply chain financing will be a main stream.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online retailers will inject new vitality into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financing market. KEYWORDS: supply chain finance, literature review

行为金融学在中国的发展以 及展望

行为金融学在我国的发展以及展望 1、 引言 行为金融学是目前经济学领域较为前沿的新兴学科,打破了传统经济学的理性人,有效市场假设等,强调了投资者在很多时候是非理性的事实,并且这种非理性是一定程度上可预测的,行为金融学以人们的真实决策心理为出发点来分析其投资规律以及市场影响,能帮助人们更加清晰透彻的认识和理解金融市场。 中国在行为金融学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可喜的是目前中国学者也在逐步重视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并在这一领域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看法,本文旨在通过分析2007-2016这十年间中国在行为金融方面的研究成果,来对行为金融学在我国发展现状的有一个全面认识,并且对未来的情况提出展望。 2、 样本来源和研究方法 1. 样本来源 本文选择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文库,因为该文库入选的刊物是能反映当前我国社会科学界各个学科中最新研究成果,且学术水平较高、影响较大、编辑出版较为规范的学术刊物,有较强的我国在此方面研究水平的代表性。 过程中以篇名或关键词为“行为金融”作为检索项,查询范围从2007-2016这十年的相关文章,经过逐一排查后,选定208篇经济学领域的文章作为定性分析样本(不选取更早期文章是因为更早期的文章对于中国行为金融发展现状参考价值较小,故不收录。)经过检索以及查验排除经济学领域外的文章,共得到208篇相关文献该208篇相关文献即本文的定性分析样本。宏观上定量把握中国行为金融发展趋势采用从1998年引入行为金融开始到2016年的全部424条经济学类检索结果作为定量分析样本。 2.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是通过样本的统计研究,来分析目前我国行为金融的发展现状,包括我国行为金融研究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行为金融主要的研究方向以及研究热点,主要研究成果,以及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等。 3、 我国行为金融领域的发展趋势 从1998年引入开始到2016年期间,就行为金融文章发表数来看,行为金融方面的研究热门程度呈先上升下降趋势,虽然从1998年中国引入行为金融学开始,行为金融学相关研究逐年提升,但就2006年之后的数据来看,情况并不乐观,相关领域的研究呈现一种明显的逐年下滑趋势,虽然在2015年有一个小幅的提升,但在今年(虽然今年还未结束,但按照已发表的5篇计算,今年已过去5/6,所以预计为6篇)情况仍较为低迷,具体见下图表1: 1 由图可见中国学者目前对这一领域的关注度在2006年后开始出现逐渐下滑,也表明了这一领域目前在中国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以及更多此方面的研究分析 4、 研究内容统计分析 根据研究内容和方向,笔者对2007-2016十年间的208篇样本进行了逐一归类与整理,并进行了分类统计,由于其中部分文章有领域交叉,并且领域交叉文章,笔者将计入交叉领域双方,所以最终文章总数会大于208,具体统计结果如下表2: 表2 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总计 综述及评介775132312132 基本理论研究 5444231528 (个人行为/集体 行为/有效市场假 说等) 公司金融中的应 52314427230 用 证券市场的应用14179787143272 房地产市场的应 2114 用 商业银行的应用

互联网金融文献综述

互联网金融的理论与实践 1全球金融发展及趋势 1.1 全球金融格局 从最开始的“高利贷”开始,金融业经过长时间的历史演变,从朴素的实物(货币)借贷,逐步扩展为由多种要素组合而又相互作用的庞大系统,包括货币资金的筹集、分配、融通、运用及管理等。在此过程中,金融行业的专业性和集中度日益提高,大型金融机构不断形成,导致金融权力逐渐集中。 这一权力集中的趋势不但反映在一锅部,同样反映于各国在全球金融市场上的地位。从16~17世纪荷兰的崛起,从18~19世纪英国金融帝国的建立,再到20世纪至今美国金融主导权力的形成,国际金融格局的历史演变表明,一国的金融力量在国际竞争中居于至关重要的地位。一方面,一国强大的金融力量将极支撑该国经济的发展,促使该国在国际竞争中居于领先地位;另一方面,一国领先的经济实力将促进全球性金融资源向该国的集中,凸显该国在全球金融格局中的主导地位。二者互相促进,导致国际间金融资源的过度集中。 全球金融资源在少数发达国家的过度集中导致国际围的金融失衡——发达国家的金融产品过于丰富,金融市场急剧膨胀,虚拟经济大幅度脱离并超过尸体经济,累积巨大的系统风险,并把风险向全球围扩散。而不发达国家基本的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加之本国金融体系的抗风险能力差,有限的外汇资金无法在本国市场得到好的回报,只能回流美国购买美国国债或机构债券等金融资产,不但削弱了本国的金融资源、抑制了本国的金融需求,而且分担了发达国家的金融风险。 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非但没有改善这一状况,反而导致情况的恶化,加重全球经济失衡。2007年的金融危机之后,国际金融格局有所变化,全球金融体系正经历着结构性变革。全球开始质疑美元的单一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当性,改变现有金融国际秩序和规则的呼声强烈。亚洲和新兴市场银行在全球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市场有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美国和欧盟的金融地位均有所下降,但其住到地位并非发生根本性动摇,其弊端也无从消除。

金融学2013年文献综述-范文

文献综述报告 班级:09经济学(2)班学号:Xc09580217 姓名:金芳 一、前言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的较快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而居民消费对于我国GDP新增份额的贡献率逐年下降,日趋严重的有效需求不足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健康发张的障碍。我国必须改变过度依靠进出口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局面,积极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很多,目前对我国来说,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全是我国居民消费行为持续低迷的重要原因。 在现代社会保障体系下,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已引起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广泛关注。只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并且进行归纳与总结,得出现有的理论成果以及存在的不足,才能展开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二、社会保障支出与居民消费水平的理论分析 (一)国外社会保障支出与居民消费水平的理论分析 Gormley,Liu,Zhou(2010)认为,若政府没有提供一系列安全网,如失业、工伤、养老保险、社会救济以及其他社会保障,对于普通居民来说,为了未来的生活有所保障,最为理智的做法就是尽量缩减当前消费、增加未来储蓄。 Kotilikoff(1979)利用生命周期函数,在分析部分均衡和总体均衡时发现,退休效应只是对社会保障在资本存量上的替代效应部分抵消了,因此社会保障会增加居民储蓄,降低消费。 Barro(1978)的代际转移支付理论,认为生命周期家会所理论撕裂了各代人之间的联系,他的理论以储蓄为中介变量,由于社会保障制度有可能内个人代际转移支付所补偿,因此不部分抵消挤出效应,如果每个人都有着相同的偏好、禀赋、工作岗位,并且都缴纳相同的税金和社会保障费用,那么人们对退休年龄的选择就不会因为社会保障的引入而产生变化。在这种情况,若存在遗产动机,那么社会保障对于居民消费水平的效应即为零。 (二)国内社会保障支出与居民消费水平的理论分析 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居民消费的不确定性增强,很多学者倾向于预防性储蓄理论来研究社会保障制度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臧旭恒、裴春霞(2004)

普惠金融发展情况报告()

普惠金融发展情况报告() 普惠金融发展情况报告篇一: 2015 年普惠金融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2015 年中国普惠金融行业现状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报告编号: 1588A97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 https://www.doczj.com/doc/04527634.html, 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 1 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一、基本信息报告名称: 2015 年中国普惠金融行业现状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报告编号: 1588A97←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 ¥ 648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网上阅读:

http:///R_JinRongTouZi/97/PuHuiJinRongHangYeXianZhu angYuF aZhanQianJing.html 温馨提示: 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通过加大政策引导扶持、加强金融体系建设、健全金融基础设施,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的、有效的金融服务,并确定农民、小微企业、城镇低收入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其他特殊群体为普惠金融服务对象。 《 2015 年中国普惠金融行业现状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依据国家权威机构及普惠金融相关协会等渠道的权威资料数据,结合普惠金融行业发展所处的环境,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等多个角度对普惠金融行业进行调研分析。 2 《 2015 年中国普惠金融行业现状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内容严谨、数据翔实,通过辅以大量直观的图表帮助普惠金融行业企业准确把握普惠金融行业发展动向、正确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和投资策略。 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 2015 年中国普惠金融行业现状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是普惠金融业内企业、相关投资公司及政府部门准确把握普惠金融行业发展趋势,洞悉普惠金融行业竞争格局,规避经营和投资风险,制定正确竞争和投资战略决策的重要决策依据之一。 正文目录第一章普惠金融行业发展概述分析 1.1 普惠金融

行为金融学在中国的发展以及展望

行为金融学在我国的发展以及展望 一、引言 行为金融学是目前经济学领域较为前沿的新兴学科,打破了传统经济学的理性人,有效市场假设等,强调了投资者在很多时候是非理性的事实,并且这种非理性是一定程度上可预测的,行为金融学以人们的真实决策心理为出发点来分析其投资规律以及市场影响,能帮助人们更加清晰透彻的认识和理解金融市场。 中国在行为金融学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可喜的是目前中国学者也在逐步重视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并在这一领域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看法,本文旨在通过分析2007-2016这十年间中国在行为金融方面的研究成果,来对行为金融学在我国发展现状的有一个全面认识,并且对未来的情况提出展望。 二、样本来源和研究方法 1.样本来源 本文选择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文库,因为该文库入选的刊物是能反映当前我国社会科学界各个学科中最新研究成果,且学术水平较高、影响较大、编辑出版较为规范的学术刊物,有较强的我国在此方面研究水平的代表性。 过程中以篇名或关键词为“行为金融”作为检索项,查询范围从

2007-2016这十年的相关文章,经过逐一排查后,选定208篇经济学领域的文章作为定性分析样本(不选取更早期文章是因为更早期的文章对于中国行为金融发展现状参考价值较小,故不收录。)经过检索以及查验排除经济学领域外的文章,共得到208篇相关文献该208篇相关文献即本文的定性分析样本。宏观上定量把握中国行为金融发展趋势采用从1998年引入行为金融开始到2016年的全部424条经济学类检索结果作为定量分析样本。 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是通过样本的统计研究,来分析目前我国行为金融的发展现状,包括我国行为金融研究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行为金融主要的研究方向以及研究热点,主要研究成果,以及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等。 三、我国行为金融领域的发展趋势 从1998年引入开始到2016年期间,就行为金融文章发表数来看,行为金融方面的研究热门程度呈先上升下降趋势,虽然从1998年中国引入行为金融学开始,行为金融学相关研究逐年提升,但就2006年之后的数据来看,情况并不乐观,相关领域的研究呈现一种明显的逐年下滑趋势,虽然在2015年有一个小幅的提升,但在今年(虽然今年还未结束,但按照已发表的5篇计算,今年已过去5/6,所以预计为6篇)情况仍较为低迷,具体见下图表1:

金融发展文献综述

金融发展、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文献综述 作者XX大学 内容提要:本文简要评述研究金融发展、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文献。文献表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取决于金融是否可以增加(物质资本或人力资本)投资总量和/或金融是否可以优化投资结构。同时,文献也表明,如果金融发展有利于穷人进行融资,那么金融发展会缩小收入不平等。反之,金融发展则会扩大收入不平等。 关键词:金融发展收入分配经济增长 一、前言 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取决于外生的经济技术进步率(Solow,1956,Swan,1956)。在新古典模型中,技术进步是一个黑箱,人们不确切知道哪些因素影响技术进步,从而影响经济增长。因此,一代代的经济学家尝试打开技术进步的黑箱。在20世纪80年代,对技术进步的黑箱的研究取得了进展,Romer (1986)和Lucas (1988)认为技术进步是内生的,是经济主体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结果,从而开启了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时代。在经济增长理论取得突破之前,在20世纪60年代,经济学家对金融中介和金融契约的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Diamond and Dybvig,1983,Diamond,1984,Gale andHellwig,1985,Townsend,1979)。也正是由于这些突破性的进展,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热点。 大部分经济学家认为金融与经济增长有着正相关的关系。但在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上,经济学家的观点不尽相同。一些经济学家认为金融是因,即金融发展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例如,Hicks,1969);另一些经济学家则认为金融是果,即经济增长带来了金融发展(例如,Lucas,1988)。在20世纪90年代,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与金融中介和金融契约理论,经济学家构建理论模型来研究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一些理论模型中,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在一些理论模型中,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是相辅相成的,也即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反过来又促进金融发展。

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的文献综述

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 当前的中国出现了一种奇特的宏观经济景观:一方面是货币过量供应,流动性泛滥,一些商业银行因为存差过大而发愁;另一方面是企业借钱难、筹资难,许多很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因为资金不足而得不到充分的发展。他认为问题症结在于,由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机构组成的金融体系发展严重滞后,使富裕的资金无法流入最有效率的产业和企业,资金流通不畅的必然会阻碍经济的发展。综观各个发达国家,几乎毫无例外的拥有发达的金融市场,而且似乎经济程度与金融市场的深度、广度也呈现出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究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怎样的一种关系呢?关于这个问题,国内外的诸多学者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1912 年,Schumpeter 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被认为在经济理论史上第一次论述了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他认为金融机构满足新兴企业信贷要求是经济发展的核心所在,并强调银行的功能在于甄别出最有可能实现产品和生产过程创新的企业家,通过向其提供资金来促进技术进步。继熊彼特之后,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观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1.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没有相关关系对于货币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西方古典经济学家根据萨伊定律提出了货币中性和信用媒介论,该理论认为货币供给量的变化不影响产出、就业等实际的经济变量。后来的一些经济学家如K.Wicksell,虽然认识到了货币在经济增长中具有重大的、实质性的影响,但主要强调的是消除货币对经济的不利影响。货币学派的代表人物 Friedman 认为“货币至关重要”只是就短期而言,在长期中货币供给的变化只会引起物价水平的变动,而不会影响实际产出。 Joan Robinson 也认为金融体系的出现和发展仅仅是对经济增长的被动反应。新古典学派同样认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没有什么关系。Robert Lucas 根据理性如预期学派的分析,认为经济学家过分强调了金融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因为理性的人们往往可能会在货币供给量变化之前就已调整了自己的行为,故货币供给量的变化不会对产出和就业产生影响,所以菲利普斯曲线即使在短期内也是垂直的。 2.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和互动关系 20 世纪 70 年代,Mckinnon 和 Shaw 以发展中国家的金融问题为研究对象,认为在发展中国家存在

普惠金融发展现状(2019年)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现状 1.普惠金融增长情况 1.1 普惠金融信贷余额稳步增长 2017年以来,普惠金融贷款余额增长持续加快。截至2018年末,人民币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13.39万亿元,同比增长13.8%,增速比上年末高5.3个百分点;全年增加1.62万亿元,同比多增6958亿元。 金融机构在小微信贷投放上持续发力。2018年末,我国小微企业法人贷款余额26万亿元,占全部企业贷款32.1%,同比增长7%,增速明显放缓,为近五年来增速最低水平。 图1. 2014-2018年小微企业信贷余额增长情况统计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8万亿元,同比增长18%,全年增加1.22万亿元,同比多增6143亿元。其中,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 1.83万亿元,同比增长18.5%,增速较2017年末上升14.1个百分点。 1.2 股权投资规模连创新高 截至2018年末,创业投资基金投资未上市、未挂牌股权项目数量约 2.73万个,形成资本金4574.7亿元。在投项目中属于中小企业的投资项目数量22660

个,在投金额2749.28亿元,占比分别达到78.42%和54.56%。 但从投资规模上看,2018年创投市场投资规模8500亿元。创投市场早期/初创期(种子轮/天使轮/A轮)数量占比不断下降,从2014年的79.24%降至2018年的70.02%。 2018年9月底,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已经成为创新资本形成的重要力量,对推动中小微企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目前,私募股权与创投基金的在投项目中,中小企业数量达到4.5万个。 图2. 2014-2018年全国创投市场投资增长情况统计 单位:亿元 图4. 2017、2018年创投市场融资结构对比情况

补充资料 行为金融学理论综述

行为金融学理论综述:行为、理性与金融 行为、理性与金融——行为金融学理论综述 作者:郭燕 经济学似乎与理性、严谨有着与生俱来的紧密关系,长久以来,建立在人类理性基础上的一系列严格的假设成为了主流经济学的基石,并统领了经济学内部的各个学科。围绕理性人始终追求效用最大化的预设,金融学形成了由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套利定价模型、资产组合理论、期权定价理论组成的抽象的理论框架。但是,这些理想的模型似乎在越来越多的现实检验中出现问题,1977年,罗尔(Roll)发现,统计数据与模型的冲突显示作为标准金融学基石的CAPM可能是无法验证的。 之后,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影响学术界的有效市场假说(EMH),也被指出了许多统计异常现象。同时,标准金融理论的另一个关键概念β系数,显示出其与股票投资收益仅有不明显的联系。1992年,作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奠基人之一的E·法玛(Eugene Fama)甚至撤回了对CAPM的支持。这些无疑把现代金融学推到了一个尴尬的境地:经典的、数量经济基础上的严谨体系如果不是错误的,也至少是很不完善的。金融学面临着一旁是没有严格的统计数据支持的模型、另一旁是没有理论解释的实证数据的局面,在对学科进行审视和反思的过程中,运用心理学、社会学、行为学来研究金融活动当中人们决策行为的“行为金融学”便成为了学界的关注点。 其实,行为金融学的诞生并不是晚近的事情,在主流金融学的兴起、发展过程中,作为社会科学当中重要分支的行为学早已渗入金融学当中,只是一直在边缘位置上若隐若现。早在1951年,美国奥兰多商业大学的布鲁尔(O.K.Burell)教授就发表了“一种可用于投资研究的实验方法”一文,率先提出了用实验来讨论理论的必要性;随后的1967年,来自俄勒冈大学的巴曼(Bauman)发表了“科学投资分析:是科学还是幻想?”,更加明确地批评了金融学科片面依靠模型的治学态度,并指出金融学与行为学的结合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