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ISO14001:2015 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ISO14001:2015 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ISO14001:2015 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ISO14001:2015 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引言

0.1.背景

达到一个平衡的环境,社会和经济被认为是基本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目标是通过平衡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

社会对可持续发展、透明度和问责的期望已经从环境污染、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废物管理不当、气候变化、生态系统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方面发展了越来越严格的立法,对环境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压力。

这使得环境管理组织采用一种系统化的方法通过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目的是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支柱。

0.2.环境管理体系的目的

本标准的目的是为组织提供一个框架,来保护环境和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与社会经济平衡的需要。它指定要求,使一个组织能够实现预期的结果集的环境管理体系。

一个系统的环境管理方法,可以为高层管理人员提供信息,来建立长期的成功和创建选有助于可持续发展的:

——保护环境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

——减轻潜在的不利环境条件对组织的影响;

——协助组织实现合规义务;

——提高环境绩效;

——控制或影响组织的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制造、分布式、消费和处理,通过使用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可以防止环境影响生命周期内无意中被转移到别的地方;

——实现财务和运营效益的同时,还实现环保的替代品,加强组织的市场地位;

——环境信息交流有关利害关系方。

本国际标准,就像其他国际标准,并不打算增加或改变一个组织的法律要求。

0.3.成功因素

环境管理体系的成功取决于承诺所有级别和功能的组织,由最高管理层组织利用机会来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提高有益的环境影响,尤其是那些具有战略和竞争的影响。高层管理可以有效地解决其风险和机遇,将环境管理融入到组织的业务流程、战略方向和决策,使他们与其他业务优先级,将环境管理融入其整体管理系统。示范的成功实现本国际标准可以用来向利害

关系方保证一个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

采用本标准本身并不能保证最优环境的结果。本国际标准的应用可以不同,从一个组织到另一个组织的关联。两个组织可以开展类似的活动,但可以有不同的合规义务,承诺在他们的环境政策、环境技术和环保性能的目标,但两者都可以符合本国际标准的要求。

水平的细节和环境管理体系的复杂性取决于组织的背景下,其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其合规义务,其活动的性质,产品和服务,包括其环境因素和环境影响有关。

0.4.活动模型

环境管理体系的基础是建立在活动的概念(PDCA)之上的。组织所使用的PDCA模型提供了一个可选的过程,以实现持续改进。它可以应用于环境管理体系和它的每个单独的元素。它可以简要描述如下。

——计划:建立环境目标和流程需要交付成果符合组织的环境政策。

——做:按计划实施的过程。

——检查:监视和测量过程对环境政策,包括其承诺,环境目标和操作标准,并报告结果。

——行为:采取措施不断改善。

图1展示的框架介绍了国际标准可以集成到一个PDCA模式,它可以帮助新的和现有用户理解系统方法的重要性。

图1PDCA和框架之间的关系

0.5.本标准的内容

ISO的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这些需求包括高水平结构,相同的核心文本,和常用术语的核心定义,设计用户实现多个ISO管理体系标准中获益。

本标准不包括要求特定的其他管理系统,比如质量、职业健康安全、能源或金融管理。然而,本国际标准使一个组织能够使用一个通用的方法和基于风险的思维整合其环境管理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的要求。

本标准包含了用来评估整合需求。该组织希望证明符合本国际标准可以通过:

——做一个自决和交代问题,或者

——寻求确认其政党有兴趣组织的一致性,如客户,或

——寻求确认其交代问题之外的第三方组织,或

——寻找认证/注册的由外部组织环境管理体系。

附录A提供解释信息,防止误解本国际标准的要求。

附录B显示了与前一版本国际标准对应关系。实现指导包括在ISO14004环境管理体系。

在本国际标准中,使用的表达形式如下:

——“应当”表示要求;

——“应该”表明推荐;

——“可能”表示同意;

——“可以”表示可能性或能力。

信息标记为“注”旨在帮助文档的理解或使用。“记录”条款3中使用提供额外的信息,补充相关术语的数据,可以包含规定一个术语的使用。

条款3中的术语和定义被安排在概念上的秩序,与提供的最后一个字母索引文档。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与指南

1.规范性引用文件

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2.术语和定义

为本文件的目的,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

3.范围

这个国际标准规定了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使一个组织可以使用它,以提高其环境绩效。

这个国际标准使一个组织以系统的方式,管理其环境的责任,有助于环境支持可持续发展。这个国际标准帮助组织实现其预期的环境管理结果,为环境、组织和相关方提供价值。与组织一致的环境方针,环境管理体系的结果包括:

——环境绩效提高;

——履行合规义务;

——环境目标的实现。

本标准适用于任何组织,不论大小、类型和性质,并适用于其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环境因素。组织确定环境因素时,应在产品一个生命周期中,考虑那些可以控制或可以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

本国际标准没有提出具体的环境绩效要求。这一国际标准可用于整体或部分地改善环境管理。然而,除非所有的要求被纳入一个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中,负责不能声称符合本标准。

3.1.与组织和领导有关的术语

3.1.1.管理体系一个组织(3.1.4)通过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建立方针和目标(3.2.5)

和流程(3.3.5),并实现这些目标。

注1:管理系统可以是单一学科或几个学科(如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和安全、能源、财务管理)。

注2:体系要素包括组织结构、角色与职责、规划与运作、绩效评估与改进注3:管理系统的范围可以包括整个组织、特定的和确定的功能,以及组织的特定的部门,或者一个或多个组织中的一个或多个功能。

3.1.2.环境管理体系组织管理体系的一部分,用于管理环境方面(3.2.2)的管理体系(3.1.1),以

履行合规义务(3.2.9),并解决风险和机遇(3.2.11)。

3.1.3.环境方针组织(3.1.4)有关环境绩效(3.

4.11)的意图和方向,是其最高管理层(3.1.5)的正

式表达。

3.1.

4.组织具有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的一个人或一组人,以实现其目标(3.2.5)。

注1:组织的概念包括,但不限于单位,公司,企业,权威,伙伴关系,慈善机构,或部分或组合,无论是否合并,公共或私人。

3.1.5.最高管理者在最高层指挥和控制组织(3.1.4)的一个人或一组人。

注1:高层管理人员有权在组织内授权和提供资源。

注2:如果管理系统(3.1.1)的范围只涉及一个组织的一部分,那么最高管理者是指那些直接和控制这一部分组织的人。

3.1.6.利益相关方受组织影响,或者认为自己受影响的个人或组织(3.1.4)。

注1:“认为自己受到影响”是指已经感知到了该组织的影响。示例客户、社区、供应商、监管机构、非政府组织、投资者和员工。

3.2.与策划有关的术语

3.2.1.环境

组织(3.1.4)的经营环境,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类和他们的相互关系

注1:从组织的内部环境可以扩展到本地、地区和全球系统。

注2:环境可以被描述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气候或其他特征。

3.2.2.环境因素

一个组织的(3.1.4)的活动或产品或服务或与环境交互(3.2.1)的相关因素

注1:可能导致一个环境方面环境影响(3.2.4)。一个重要环境因素可以有一个或多个重大环境影响(s)。

注2:组织应确定一个或多个标准以确定重要环境因素。

3.2.3.环境条件

在某个时间点上的环境(3.2.1)的状态或特性。

3.2.

4.环境影响

全部或部分由组织(3.1.4)的环境因素(3.2.2)产生的,对环境(3.2.1)有害或有益的变化3.2.5.目标

要实现的目的

注1:一个目标可以是战略、战术,或操作。

注2:目标可以涉及不同学科(如金融、健康和安全,环境目标),可以应用在不同的层次(如战略、范围、目标、产品、服务和流程(3.3.5))。

注3:客观可以表示在其他方面,例如作为一个预期的结果,一个目标,一个操作标准,作为一个环境目标(3.2.6),或通过使用其他具有类似意义的单词(如宗旨、目标或指标)。

3.2.6.环境目标

由组织(3.1.4)设定的符合其环境方针(3.1.3)的目标(3.2.5)

3.2.7.预防污染

为了降低有害的环境影响(3.7)而采用(或综合采用)过程、惯例、技术、材料、产品、服务或能源以避免、减少或控制任何类型的污染物或废物的产生、排放或废弃。

注:污染预防可包括源的削减或消除,过程、产品或服务的更改,资源的有效利用,材料或能源替代,再利用、回收、再循环、再生和处理。

3.2.8.要求

需要或期望,通常暗示或强制性注

注1:“通常隐含”是指组织(3.1.4)惯例或一般做法和相关方(3.1.6)所考虑的需求或期望是不言而喻的。

注2:规定的要求是确定的,例如,记录信息

注3:当组织决定遵守法律要求以外的要求时,这种要求就成为必须的。

3.2.9.合规义务

一个组织(3.1.4)应符合这一组织所选择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注1:合规义务与环境管理体系(3.1.2)相关。

注2:合规义务可能产生的强制性要求,如适用的法律和法规,或自愿承诺,如组织和行业标准,合同关系,与社区团体或非政府组织的协议。

3.2.10.风险

影响的不确定性

注1:影响是与预期结果的偏差,表现为正影响或负影响。

注2:不确定性状态,甚至部分,相关信息的效率,或知识的理解,一个事件,它的结果,或可能性。

注3:风险往往表现为参考潜在的事件(如ISO指南73:2009,3.5.1.3定义)和后果(如ISO指南73:2009,3.6.1.3定义),或两者结合。

注4:往往风险是用事件的后果(包括环境的变化)和相关发生的“可能性”(ISO指南73,3.6.1.1)的组合表示。

3.2.11.风险和机遇

潜在的不利影响(威胁)和潜在的有利影响(机会)

3.3.与支持和运行相关的术语

3.3.1.能力能够运用知识和技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3.3.2.文件化的信息要求组织(3.1.4)维持和控制的信息及其载体

注1:文件资料可以任何形式及媒体,并从任何来源。

注2:记录资料可参阅:——环境管理体系(3.1.2),包括相关的过程(3.3.5);

——为本组织创建的信息(可简称为文件);——取得成果的证据(可简称为记

录)

3.3.3.生命周期一种产品从原材料采集、自然资源获取到最终处置的连续的、

相互关联的生产(或服务)系统

注1:生命周期包括原材料获取,设计,生产,使用,运输,交货,废弃和最终

处置。(来源:ISO14044:2006,3.1——“(或服务)”一词已经被添加到定义和注1。)

3.3.

4.外包安排外部组织(3.1.4)执行组织的职能或过程的一部分(3.3.5)

注1:外部组织处于管理体系范围之外,但外包职能或过程在体系范围内。

3.3.5.过程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集合

注1:一个过程可以记录也可以不记录。

3.4.与绩效评价相关的术语

3.4.1.审核系统、独立的获得客观证据并作出客观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标准的

程度的过程

注1:内部审核是由组织(3.1.4)本身,或由外部方的代表进行的。

注2:审核可以是联合审核(两个或更多的体系)。

注3:独立可由与被审核方无偏见和利益冲突来证明。

注4:“审核证据”是由记录、事实或其他与审核准则相关的信息构成,并可核查;

“审核准则”是一系列方针、程序或要求(3.2.8),作为与审核证据进行比较的参

考,如ISO19011:2011定义,分别为3.3和3.2。

3.4.2.符合

满足要求

3.4.3.不合格

不满足要求

注1:不合格涉及到本标准的要求,和组织(3.1.4)确立的自己在环境管理体系(3.1.2)的附加要求。

3.4.4.纠正措施

消除不合格原因并防止再发生的行动

注1:不合格可能不止一个原因。

3.4.5.持续改进

为提高业绩而进一步活动

注1:提高业绩包括使用环境管理体系(3.1.2)来提高符合组织的(3.1.4)环境方针(3.1.3)的环境绩效(3.4.11)。

注2:活动不需要在所有区域同时进行,或不中断。

3.4.6.有效性

结果满足计划的程度

3.4.7.参数

可以衡量的,表示操作、管理或条件的条件或状态

3.4.8.监测

确定系统的状态的一个过程(3.3.5)或活动注1:要确定状态,可能需要检查、监督或批判性的观察。

3.4.9.测量

确定量值的过程(3.3.5)

3.4.10.绩效

测量的结果

注1:绩效可以是定性或定量的结果

注2:绩效可以与管理活动、流程(3.3.5)、产品(包括服务)、系统或组织(3.1.4)有关。

3.4.11.环境绩效

在环境因素(4.2.2)管理方面的绩效(3.4.10)

4.组织环境

4.1.理解组织及其环境

组织应确定外部和内部那些与组织的宗旨、影响环境管理体系实现预期结果的能力的事项。这些事宜包括能够影响到组织或被组织影响的环境状况。

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组织应确定:

a)与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

b)相关方的相关需求和期望(如要求);

c)有合规义务的需求和期望

4.3.确定环境管理体系范围

组织应界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边界和适用性,以确定其范围。在确定环境管理体系范围时,组织应考虑:

a)标准4.1条款中提到的内部和外部事项;

b)标准4.2条款中合规义务;

c)组织的单元,功能和物理边界;

d)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

e)组织施加其控制和影响的权限和能力。

一旦范围被确定,组织与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活动,产品和服务应纳入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该范围应形成文件化信息并可供相关方获取。

4.4.环境管理体系

组织应按本国际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包括所需的过程及其相互作用,以确保其环境绩效。

组织在建立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应考虑从4.1和4.2中所获得的与其所处环境有关的知识。

5.领导作用

5.1.领导作用与承诺

最高管理者应通过以下方面证实其在环境管理体系方面的领导作用与承诺:

a)对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负责;

b)确保环境方针和环境目标得到建立,并与组织的战略方向和环境相匹配;

c)确保环境管理体系要求被整合进组织的业务流程;

d)确保可获得环境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

e)传达有效的环境管理以及满足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

f)确保环境管理体系实现预期的结果;

g)指导和支持员工致力于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h)促进持续改进;

i)支持其他相关的管理者在其负责的领域展现其领导作用。

注:在本国际标准中提到的“业务”可以泛解为对组织存在的目的而进行的核心活动。

5.2.环境方针

在其所确定的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最高管理者应建立,实施并保持环境方针:

a)适当的组织的宗旨和背景,包括其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规模和环境影响;

b)提供制定环境目标的框架;

c)包括对环境保护的承诺,涵盖污染预防和其他组织所处环境有关的特定承诺。

注:其他特定的保护环境的承诺可以包括:资源的可持续使用,气候变化的减

缓和适应行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或其他有关的环境事宜(参见条

款4.1)。

d)包括一个对合规义务的承诺;

e)一个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以改进环境绩效的承诺。环境方针应:

——以文件化信息方式保持;

——在组织内包括在组织的控制下工作的人员中得到沟通;

——可为相关方所获取。

5.3.组织的作用、职责和权限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组织的相关作用、职责和权限作出明确规定并在组织内予以沟通,以促进有效的环境管理。最高管理者应规定职责和权限以便:

a)确保环境管理体系符合本国际标准的要求;

b)向最高管理者报告环境管理体系的绩效,包括环境绩效。

6.策划

6.1.针对风险和机会的应对措施

6.1.1.总则

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所需一个过程以满足6.1.1到6.1.4的要求。

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策划时,组织应考虑:

——4.1中提到的问题;

——4.2中所指的需求;

——其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并确定相关的风险和机会;

——环境因素(见6.1.2);

——合规义务(见6.1.3);

——在4.1和4.2确定的其他问题和需求。

需要解决:

——保证环境管理体系可以实现其预期的结果;

——防止或减少不良反应,包括潜在的外部环境条件影响的组织;

——实现持续改进。

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内,组织应确定潜在的紧急情况,包括那些可能对环境有影响的情况。组织应保持文件化的信息:

——需要解决的风险和机遇;

——证明6.1.1到6.1.4的过程已经达到了所需的程度。

6.1.2.环境因素

在确定范围的环境管理体系中,组织应确定其活动、产品和服务中,它可以控制和影响的环境因素,应从生命周期的角度来考虑其相关的环境影响。

在确定环境因素时,组织应考虑:

a)环境的变化,包括已计划的,或新的开发,和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

b)异常条件和合理可预见的紧急情况。

组织应确定对环境有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即重要环境因素,并确定准则。适当时,组织应在组织的不同层次和功能沟通重要环境因素。

组织应保持记录的信息:

——环境因素和相关的环境影响;

——标准用来确定重要环境因素

;——重要环境因素。

注:重要环境因素可以导致与不良环境影响(威胁)或有益的环境影响(机会)相关的风险和机遇。

6.1.3.合规义务

组织应:

a)识别并获取与其环境因素相关的合规义务;

b)确定这些合规义务怎样应用于组织。

c)当建立,实施,保持和不断改善其环境管理体系时考虑这些合规义务。组

织应将其合规义务形成文件化的信息。

注:合规义务会导致组织的风险和机遇。

6.1.4.计划行动

组织应制定行动计划:

a)采取行动以解决:

i.重要环境因素;

ii.合规义务;

iii.在6.1.1确定的风险和机遇;

b)如何:

i.实施行动融入其环境管理体系过程(见6.2,条款7,条款8和9.1),或其

他业务流程;

ii.评估这些措施的有效性(见9.1)。

制定这些行动计划时,组织应考虑其技术方案及其金融运营和业务需求。

6.2.环境目标并策划实现环境目标

6.2.1.环境目标

组织应在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建立环境目标。建立环境目标时应考虑到组织的重大环境因素和相关合规义务,并考虑其风险和机遇。

环境目标应:

a)与环境方针保持一致;

b)可测量(如可行);

c)得到监测;

d)

e)得到沟通;

f)适当时予以更新。

组织应保持环境目标的文件化信息。

6.2.2.策划达成环境目标

在策划如何实现其环境目标时,组织应确定:

a)做什么;

b)需要哪些资源;

c)谁将负责;

d)何时完成;

e)如何评价结果,包括监测环境目标实现进度的参数(参见条款9.1.1)。

组织应考虑如何将实现环境目标的措施整合到组织的业务流程中。

7.支持

7.1.资源

组织应决定和提供所需的资源,用于建立,实施,维护和持续改善环境体系。

7.2.能力

组织应:

a)确定在组织控制下从事影响环境绩效工作的人员所必要的能力;

b)基于适当的教育、培训和经验,确保这些人员是胜任的;

c)确定与环境因素和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培训需求;

d)适用时,采取措施以获取必要的能力,并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

注:适当的措施可以包括,例如提供培训、辅导、重新分配现有员工的任务、招聘胜任的人员等。组织应保留适当的文件化信息作为能力的证据。

7.3.意识

在组织控制下工作的人员应意识到:

a)环境方针;

b)重要环境因素和与他们的工作相关的实际或潜在的影响;

c)他们对环境管理体系有效性的贡献,包括增进环境绩效的益处;

d)偏离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的后果,包括合规义务。

7.4.沟通

7.4.1.总则

组织应策划与实施一个过程用于环境管理体系相关的内部和外部沟通,包括:

a)沟通的内容;

b)沟通的时机;

c)沟通的对象;

d)如何去沟通。

组织在策划其沟通过程时,应:

——考虑其合规义务;

——确保所沟通的环境信息和环境管理体系内的信息保持一致,并且真实可靠。

组织对其环境管理体系的相关沟通应作出回应。

组织应保留文件化的信息,以作为信息交流的合适证据。

7.4.2.内部交流涉及其环境管理体系时,组织应:

a)在各层次和职能之间进行合适的交流,包括环境管理体系的变化;

b)使组织的交流过程可以确保在组织控制下工作的任何人能为持续改进做出

贡献。

7.4.3.外部交流

组织应按照其规定的交流过程和其合规义务的要求,对外交流与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信息。

7.5.文件化信息

7.5.1.总则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应包括:

a)本国际标准所要求的文件化信息;

b)为确保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由组织确定的所需的文件化信息;

注:不同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的文件化信息的内容可以不同,取决于:

——组织的规模、活动类型、过程、产品和服务;

——需要证明实现合规义务;

——过程的复杂程度及其相互作用;

——人员的能力。

7.5.2.编制和更新在编制和更新文件时,组织应确保适当的:

a)标识和说明(例如:标题、日期、作者、索引编号等);

b)格式(例如:语言、软件版本、图示)和媒介(例如:纸质、电子格式);

c)评审和批准以确保适宜性和充分性。

7.5.3.文件化信息的控制

环境管理体系和本国际标准所要求的形成文件的信息应予以控制,以确保:

a)一旦需要时,文件可获取并适用;

b)文件被充分保护(例如,防止泄密、误用、缺损)。

为了文件化信息的控制,适用时组织应实施以下活动:

——分发、存取、回收、使用;

——存放和保护,包括保持清晰可读;

——变更控制(如:版本控制);

——保存和处置。

组织所确定的策划和运行环境管理体系所需的外来文件应确保得到合适的识别和控制。

注:“存取”可以指仅得到许可查阅文件的一个决定,或授权查阅和修改文件的许可和权限。

8.运行

8.1.运行策划和控制

组织应策划、实施和控制过程以满足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以及实施条款6.1和6.2中确定的行动,包括:

——建立过程的准则;

——按准则要求实施过程控制;

注:控制可能包括工程控制,程序,文件化的程序等。

上述控制可以按如下层次执行(如,消除,替代,行政管理),并可以单独或合并使用。

组织应控制计划的变更,评价非预期变更的后果,必要时采取措施减轻任何不良影响。组织应确保外包过程得到控制或被其影响。施加于这些过程的控制或影响,其类型和程度应在环境管理体系中进行界定。与生命周期观点一致,组织应:

a)适用时,决定采购产品和服务时环境要求;

b)适用时,建立运行控制,以确保其产品和服务在开发、交付、使用和报废

后处理方面的设计过程中考虑环境要求;

c)与外部供方交流相关的环境要求,包括承包商;

d)在产品或服务交付过程中,在产品的使用过程及报废后处置过程中,考虑

提供与潜在的重要环境影响有关的信息的需求;

组织应保持文件化的信息,以确保按照所策划的过程予以实施。

8.2.应急准备和响应

组织应建立和实施一个程序,明确其将怎样响应潜在紧急情况和潜在事故。组织应:

a)制定应急计划,来预防或减轻紧急情况下的不良环境影响;

b)实际应对发生的紧急情况;

c)采取措施以防止或减少紧急情况的后果,相关措施应与紧急情状况以及伴

随的环境影响的严重程度相适应;

d)可行时,定期测试应急计划中的措施;

e)定期评审和修订应急计划,特别是紧急情况发生后或测试后;

f)提供与应急准备和响应相关的信息和培训,适当时,包括相关方人员及在

组织控制下工作的人员。

组织应保持文件化的信息,以证明上述过程按计划进行。

9.绩效评估

9.1.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估

9.1.1.总则

组织应监测、计量、分析和评价其环境绩效。

组织应确定:

a)需要的监视和测量,涉及到:

b)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估的适用方法以确保有效的结果;

c)组织用于评价其环境绩效的准则,采用合适的指标;

d)监视和测量的时机;

e)对监视和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的时机。

组织应确保合理使用和维护经过校验或验证后的监视和测量设备。

组织应评估其环境绩效和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根据其制定的信息交流程序以及其合规义务的要求,组织应就其环境绩效的相关信息进行内部和外部交流。

组织应保持适当的文件化信息,作为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估结果的证据。

9.1.2.合规性评价

组织应策划和实施一个程序,用于评价其合规性。

组织应:

——决定进行合规性评价的频次;

——评价合规性,必要时采取措施;

——保持其合规义务遵守情况的认识和了解;

组织应保留文件化的信息,作为其合规性评价结果的证据。

9.2.内部审核

9.2.1.总则

组织应按照计划的时间间隔进行内部审核,以确定环境管理是否:

a)符合:

i.组织自身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

ii.本国际标准的要求;

b)得到有效的实施和保持。

9.2.2.审核方案

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一个或多个审核方案,包括审核的频次、方法、职责、策划审核的要求和报告审核结果。

在制定审核方案时,组织应考虑环境的重要性、变化的影响和以前的审核结果。

组织应:

a)确定每次审核的准则和范围;

b)审核员的选择和审核的实施应确保审核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c)确保将审核结果报告给相关的管理者;

组织应保留文件化的信息,作为审核方案实施和审核结果的证据。

9.3.管理评审

最高管理者应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评审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管理评审应考虑以下:

a)以往管理评审的措施的状态;

b)以下变化:

i.与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外部或内部变化;

ii.有关各方的需求和期望,包括合规义务;

iii.其重要环境因素,

iv.有威胁的风险以及机会;

c)目标达成的程度;

d)组织的环境绩效信息,包括以下方面的趋势:

i.不符合与纠正措施;

ii.监视和测量结果;

iii.合规性结果;

iv.审核结果;

e)资源的充分性;

f)来自外部相关方的交流,包括投诉;

g)持续改进的机会;

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以下:

——对环境管理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作出的结论;

——持续改进机会的相关决定;

——对环境管理体系变更的任何需求,包括资源需求;

——当目标未达成时的措施需求;

——如果需要,改善环境管理体系与其他业务流程的整合的机会;

——对组织的战略方向的有关指示。组织应保持文件化信息作为管理评审结果的证据。

10.改进

10.1.总则

组织应确定改进的机会(见9.1、9.2和9.3)并采取必要的行动,以实现其环境

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

10.2.不符合与纠正措施

当不符合发生后,组织应:

a)对不符合作出响应,适当时:

i.立即采取措施控制和纠正不符合;

ii.处理不符合造成的后果,减轻不良环境影响;

b)评价消除不符合原因的措施的需求,通过采取以下措施防止不符合再次发生或在其他区域发生:

i.评审不符合;

ii.确定不符合的原因;

iii.确定类似不符合是否存在,或可能发生;

c)决定和实施所需的纠正措施;

d)评审所采取的任何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e)如有必要,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更改。

纠正措施应与所发生的不符合所导致的影响的重要性相适应,包括环境影响。

组织应保留以下文件化的信息以作为证据:

——不符合的性质及随后采取的任何措施;

——任何纠正措施的结果

10.3.持续改进

组织应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以提高环境绩效。

ISO14001:2015 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引言 0.1.背景 达到一个平衡的环境,社会和经济被认为是基本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目标是通过平衡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 社会对可持续发展、透明度和问责的期望已经从环境污染、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废物管理不当、气候变化、生态系统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方面发展了越来越严格的立法,对环境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压力。 这使得环境管理组织采用一种系统化的方法通过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目的是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支柱。 0.2.环境管理体系的目的 本标准的目的是为组织提供一个框架,来保护环境和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与社会经济平衡的需要。它指定要求,使一个组织能够实现预期的结果集的环境管理体系。 一个系统的环境管理方法,可以为高层管理人员提供信息,来建立长期的成功和创建选有助于可持续发展的: ——保护环境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 ——减轻潜在的不利环境条件对组织的影响; ——协助组织实现合规义务; ——提高环境绩效; ——控制或影响组织的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制造、分布式、消费和处理,通过使用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可以防止环境影响生命周期内无意中被转移到别的地方; ——实现财务和运营效益的同时,还实现环保的替代品,加强组织的市场地位; ——环境信息交流有关利害关系方。 本国际标准,就像其他国际标准,并不打算增加或改变一个组织的法律要求。 0.3.成功因素 环境管理体系的成功取决于承诺所有级别和功能的组织,由最高管理层组织利用机会来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提高有益的环境影响,尤其是那些具有战略和竞争的影响。高层管理可以有效地解决其风险和机遇,将环境管理融入到组织的业务流程、战略方向和决策,使他们与其他业务优先级,将环境管理融入其整体管理系统。示范的成功实现本国际标准可以用来向利害

(完整word版)2015版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条款汇总总结

2015版(新版)“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GB/T19001-2015 条款汇总总结 保持形成文件的信息(5处) 1) 4.3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范围应作为形成文件的信息,可获得并得到保持。 2) 4.4.2保持形成文件的信息以支持过程运行。 3) 5.2.2质量方针应作为形成文件的信息,可获得并保持。 4) 6.2.1组织应保持有关质量目标的形成文件的信息。 5) 8.1在必要的范围和程度上,确定并保持、保留形成文件的信息。 保留形成文件的信息(21处) 1) 4.4.2保留确信其过程按策划进行的形成文件的信息。 2) 7.1.5.1组织应保留适当的形成文件的信息,作为监视和测量资源适合其用途的证据。 3) 7.1.5.2应保留作为校准或检定(验证)依据的形成文件的信息。 4) 7.2保留适当的形成文件的信息,作为人员能力的证据。 21) 7.5.3.2对所保留的作为符合性证据的形成文件的信息应

予以保护,防止非预期的更改 5) 8.1在必要的范围和程度上,确定并保持、保留形成文件的信息。 6) 8.2.3.2 适用时,组织应保留与下列方面有关的形成文件的信息: a)评审结果; b)产品和服务的新要求。 7) 8.3.3组织应保留有关设计和开发输入的形成文件的信息。 8) 8.3.4保留这些活动的形成文件的信息。 9) 8.3.5组织应保留设计和开发输出的形成文件的信息。 10) 8.3.6组织应保留下列形成文件的信息: a)设计和开发更改; b)评审的结果; c)更改的授权; d)为防止不利影响而采取的措施。 11) 8.4.1对于这些活动和由评价引发的任何必要的措施,组织应保留形成文件的信息。 12) 8.5.2当有可追溯要求时,组织应控制输出的唯一性标识,且应保留所需的形成文件的信息以实现可追溯。 13) 8.5.3若顾客或外部供方的财产发生丢失、损坏或发现不适用情况,组织应向顾客或外部供方报告,并保留相关形成文件的信息。

2015版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2015年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标准目录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组织所处的环境 4.1理解组织及其所处环境 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4.3确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 4.4环境管理体系 5.领导作用 5.1领导作用与承诺 5.2环境方针 5.3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 6.策划 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6.1.1总则 6.1.2环境因素 6.1.3合规义务 6.1.4措施的策划 6.2环境目标及其实现环境目标的策划

6.2.1环境目标 6.2.2实现环境目标措施的策划 7.支持 7.1资源 7.2能力 7.3意识 7.4信息交流 7.4.1总则 7.4.2内部信息交流 7.4.3外部信息交流 7.5文件化信息 7.5.1总则 7.5.2创建和更新 7.5.3文件化信息的控制 8.运行 8.1运行策划和控制 8.2应急准备和响应 9.绩效评价 9.1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9.1.1总则 9.1.2合规性评价

9.2内部审核 9.2.1总则 9.2.2内部审核方案 9.3管理评审 10.改进 10.1总则 10.2不符合与纠正措施 10.3持续改进 4组织所处的环境 4.1理解组织及其所处的环境 组织应确定与其宗旨相关、并影响其实现环境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外部和内部问题。这些问题应包括受组织影响的或能够影响组织的环境状况。 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组织应确定: a)与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 b)这些相关方的有关需求和期望(即要求); c)这些需求和期望中哪些将成为其合规义务。 4.3确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 组织应确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边界和适用性,以界定其范围。 确定范围时组织应考虑: a)

ISO9001:2015标准 质量管理体系最新版标准

ISO9001:2015标准 目录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组织的背景 4.1 理解组织及其背景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4.3 质量管理体系范围的确定 4.4 质量管理体系 5 领导作用 5.1 领导作用和承诺 5.2 质量方针 5.3 组织的作用、职责和权限 6 策划 6.1 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 6.2 质量目标及其实施的策划 6.3 变更的策划 7 支持 7.1 资源 7.2 能力 7.3 意识 7.4 沟通 7.5 形成文件的信息 8 运行 8.1 运行的策划和控制 8.2 市场需求的确定和顾客沟通 8.3 运行策划过程 8.4 外部供应产品和服务的控制 8.5 产品和服务开发 8.6 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 8.7 产品和服务放行 8.8 不合格产品和服务 9 绩效评价 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9.2 内部审核 9.3 管理评审 10 持续改进 10.1 不符合和纠正措施 10.2 改进 附录A 质量管理原则 文献

1 范围 本标准为有下列需求的组织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a)需要证实其具有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的 能力; b)通过体系的的有效应用,包括体系持续改进的过程,以及保证符合顾客和适用 的法律法规要求,旨在增强顾客满意。 注1:在本标准一中,术语“产品”仅适用于: a) 预期提供给顾客或顾客所要求的商品和服务; b) 运行过程所产生的任何预期输出。 注2:法律法规要求可称作为法定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只有引用的版本适用。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任何修订)适用于本标准。 ISO9000:2015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ISO9000:2015 中所确立的术语和定义。 4 组织的背景环境 4.1 理解组织及其背景环境 组织应确定外部和内部那些与组织的宗旨、战略方向有关、影响质量管理体系实现预期结果的能力的事务。 需要时,组织应更新这些信息。 在确定这些相关的内部和外部事宜时,组织应考虑以下方面: a) 可能对组织的目标造成影响的变更和趋势; b) 与相关方的关系,以及相关方的理念、价值观; c) 组织管理、战略优先、内部政策和承诺; d) 资源的获得和优先供给、技术变更。 注1:外部的环境,可以考虑法律、技术、竞争、文化、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方面,不管是国际、国家、地区或本地。 注2:内部环境,可以组织的理念、价值观和文化。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组织应确定: a) 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 b) 相关方的要求 组织应更新以上确定的结果,以便于理解和满足影响顾客要求和顾客满意度的需求和期望。 组织应考虑以下相关方: a) 直接顾客 b) 最终使用者 c) 供应链中的供方、分销商、零售商及其他 d) 立法机构 e) 其他 注:应对当前的和预期的未来需求可导致改进和变革机会的识别。 4.3 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 组织应界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边界和应用,以确定其范围。 在确定质量管理体系范围时,组织应考虑:

【参考借鉴】完整版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doc

RRRRRRR有限公司 环境手册 ISO14001-2015 文件编号:EM-01 A/10 编写: 审核: 批准: 发布日期:2017年9月10日实施日期:2017年9月10日

目录 第1 章概述 1.1 颁布令 1.2 公司简介 1.3 管理者代表任命书1.4 环境手册的管理

第2章管理体系范围 第3章手册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3.1 引用标准文件 3.2 术语和定义 第4章组织的背景 4.1理解组织及其所处的环境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4.3确定管理体系的范围 4.4管理体系及其过程 第5章领导作用 5.1 领导和承诺 5.2 环境方针 5.3 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 第6章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策划 6.1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6.1.1 总则 6.1.2 环境因素 6.1.3 合规义务 6.1.4 措施的策划 6.2 环境目标及其实现策划 6.2.1 环境目标 6.2.2 实现环境目标措施的策划 第7章支持 7.1 资源 7.2 能力 7.3 意识 7.4 信息交流 7.4.1 总则 7.4.2 内部信息交流 7.4.3 外部信息交流 7.5 文件信息 7.5.1 总则 7.5.2 创建和更新 7.5.3 文件信息控制 第8章运作 8.1 运行策划和控制 8.2 应急准备和响应 第9章绩效评价

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9.1.1 总则 9.1.2 合规性评价 9.2 内部审核 9.2.1 总则 9.2.2 内部审核方案 9.3 管理评审 第10章改进 10.1 总则 10.2 不符合和纠正措施 10.3 持续改进

完整word版,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全套文件最新版

质量手册 QUALITY MANUAL (依据GB/T19001-2015 idt ISO9001:2015标准) 文件编号:QM01--2018 受控状态: 发布日期:2018年1月12日实施日期:2018年1月12日

总目录0批准令 0.1发布令 0.2任命书 1范围 2引用标准和术语 2.1引用标准 2.2通用术语和定义 2.3专用术语 3概况 3.1公司概况 3.2手册管理 4 公司的背景 4.1 理解公司及其背景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4.3 质量管理体系范围的确定 4.4 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 5 领导作用 5.1 领导作用和承诺 5.2 质量方针 5.3 公司的角色、职责和权限 6 策划 6.1 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

6.3 变更的策划 7 支持 7.1 资源 7.2 能力 7.3 意识 7.4 沟通 7.5 形成文件的信息 8 运行 8.1 运行的策划和控制 8.2产品和服务的要求 8.3 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 8.4 外部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控制8.5 生产和服务的提供 8.6 产品和服务放行 8.7 不合格输出的控制 9 绩效评价 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9.2 内部审核 9.3 管理评审 10 持续改进 10.1 总则 10.2不合格和纠正措施 10.2 持续改进 11 附录: 附录1:生产工艺流程图

0 批准令 0.1发布令 为规范公司行为,保证产品质量满足顾客和法定要求,提高公司信誉和产品竞争能力,增强顾客满意,公司建立了系统化、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该体系符合GB/T19001-2015 idt ISO9001:2015标准的要求,编制了《质量手册》,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的组织结构、管理职责和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控制要求。根据公司发展和管理提升的需要,结合2015版标准等要求,经领导层决策,发布本《质量手册》。 《质量手册》阐述了我公司新阶段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是实施、保持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和进行质量管理的公司法规,也是向顾客提供质量保证的证实文件,并作为第三方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依据,要求全体员工必须严格贯彻执行。从规定之日起实施。 特批准发布 总经理: 2018年1月12日 0.2任命书 为了更好贯彻执行GB/T19001-2015 idt ISO9001:2015标准,加强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特任命同志为本组织的管理代表。 管理代表的职责是: a)确保建立、实施、保持质量管理体系并符合标准的要求; b)确保过程、风险等得到识别、分析、确认、控制; c)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整体绩效及其改进,特别向最高管理者报告; d)确保在整个组织内推动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互利供方关系、持续改进、过程方法、询证决策、领导作用、全员参与; e)确保在策划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变更时保持其完整性。 f) 就质量管理体系有关事宜的外部联络。 总经理:

2015版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资料

2015版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标准目录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组织所处的环境 4.1理解组织及其所处环境 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4.3确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 4.4环境管理体系 5.领导作用 5.1领导作用与承诺 5.2环境方针 5.3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 6.策划 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6.1.1总则 6.1.2环境因素 6.1.3合规义务 6.1.4措施的策划 6.2环境目标及其实现环境目标的策划 6.2.1环境目标 6.2.2实现环境目标措施的策划 7.支持 7.1资源 7.2能力 7.3意识 7.4沟通 7.4.1总则

7.4.2内部沟通 7.4.3外部沟通 7.5形成文件的信息 7.5.1总则 7.5.2创建和更新 7.5.3形成文件的信息的控制 8.运行 8.1运行策划和控制 8.2应急准备和响应 9.绩效评价 9.1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9.1.1总则 9.1.2合规性评价 9.2内部审核 9.2.1总则 9.2.2内部审核方案 9.3管理评审 10.改进 10.1总则 10.2不符合与纠正措施10.3持续改进

4组织环境 4.1理解组织及其环境 组织应确定与其目标相关、并影响其实现环境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能力的外部和内部因素。这些因素应包括受组织影响的或能够影响组织的环境条件。 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组织应确定: a)与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 b)这些相关方的有关需求和期望(即要求); c)这些需求和期望中哪些会成为其合规义务。 4.3确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 组织应确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边界和适用性,以界定其范围。 确定范围时组织应考虑: a) 4.1中提及的外部和内部因素; b) 4.2中提及的合规义务; c) 组织的单元、职能和物理边界; d) 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 e) 组织实施控制与施加影响的权限和能力。 范围一经确定,在该范围内组织的所有活动、产品和服务均须纳入环境管理体系。 应保持体系范围的形成文件的信息,并可为相关方获取。 4.4环境管理体系 为实现包括提升环境绩效在内的预期结果,组织应根据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并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包括所需的过程及其相互作用。 组织在建立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应考虑在4.1和4.2中所获得的知识。 5领导作用 5.1领导作用和承诺 最高管理者应通过以下方式证实对环境管理体系的领导作用和承诺。 a)对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承担责任; b)确保建立环境方针和环境目标,并与组织的战略方向和所处的环境相一致;

ISO14001-2015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目录 引言 (2) 1范围 (5) 2规范性引用文件 (5) 3术语和定义 (5) 3.1与组织和领导作用有关的术语 (5) 3.2与策划有关的术语 (6) 3.3与支持和运行有关的术语 (8) 3.4与绩效评价和改进有关的术语 (8) 4组织所处的环境 (10) 4.1理解组织及其所处的环境 (10) 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10) 4.3确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 (10) 4.4环境管理体系 (10) 5领导作用 (10) 5.1领导作用与承诺 (10) 5.2环境方针 (11) 5.3组织的角色、职责和权限 (11) 6策划 (11) 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11) 6.2环境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 (13) 7支持 (13) 7.1资源 (13) 7.2能力 (13) 7.3意识 (14) 7.4信息交流 (14) 7.5文件化信息 (15) 8运行 (15) 8.1运行策划和控制 (15) 8.2应急准备和响应 (16) 9绩效评价 (16) 9.1监测、测量、分析和评价 (16) 9.2内部审核 (17) 9.3管理评审 (17) 10改进 (18) 10.1总则 (18) 10.2不符合和纠正措施 (18) 10.3持续改进 (19) 附录A(资料性附录)本标准使用指南 (20)

引言 0.1背景 为了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必须实现环境、社会和经济三者之间的平衡。通过平衡这“三大支柱”的可持续性,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随着法律法规的日趋严格、以及因污染、资料的低效使用、废物管理不当、气候变化、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给环境造成的压力不断增大,社会对可持续发展、透明度和责任的期望值已发生了变化。 因此,各组织通过实施环境管理体系,采用系统的方法进行环境管理,以期为“环境支柱”的可持续性做出贡献。 0.2环境管理体系的目的 本标准旨在为各组织提供框架,以保护环境,响应变化的环境状况,同时与社会经济需求保持平衡。本标准规定了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使组织能够实现其设定的环境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 环境管理的系统方法可向最高管理层提供信息,通过下列途径以获得长期成功,并为促进可持续发展创建可选方案: ——预防或减轻不利环境影响以保护环境; ——减轻环境状况对组织的潜在不利影响; ——帮助组织履行合规义务; ——提升环境绩效; ——运用生命周期观点,控制或影响组织的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制造、交付、消费和处置的方法,能够防止环境影响被无意地转移到生命周期的其他阶段; ——实施环境友好的、且可巩固组织市场地位的可选方案,以获得财务和运营收益; ——与有关的相关方沟通环境信息。 本标准不拟增加或改变组织的法律法规要求。 0.3成功因素 环境管理体系的成功实施取决于最高管理者领导下的组织各层次和职能承诺。组织可利用机遇,尤其是那些具有战略和竞争意义的机遇,预防或减轻不利的环境影响,增强有益的环境影响。通过将环境管理融入到组织的业务过程、战略方向和决策制定过程,与其他业务的优先项相协调,并将环境管理纳入组织的全面管理体系中,最高管理者就能够有效地应对其风险和机遇,成功实施本标准可使相关方确信组织已建立了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 然而,采用本标准本身并不保证能够获得最佳环境结果。本标准的应用可因组织所处环境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两个组织可能从事类似的活动,但是可能拥有不同的合规义务、环境方针承诺,使用不同的环境技术,并有不同的环境绩效目标,然而它们均可能满足本标准的要求。 环境管理体系的详略和复杂程度将取决于组织所处的环境、其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其合规义务,及其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包括其环境因素和相关的环境影响。

新版ISO9001:2015 质量管理体系的变化

新版ISO9001:2015 质量管理体系变化 添加时间:2014-10-05 17:19:33 浏览:1823 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品质管理和品质保证技术委员会(ISO/TC176)自2012年以来一直忙于标准的修订工作。尽管距离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2015版的正式发布还有一年多,但对于众多现行ISO9001:2008版标准的认证成员而言,尽早了解质量管理标准的改版意图以及修订后的语言表述差异成为必要之务。此外,新版标准的委员会草案版本已于2013年发布。作为即将实施的新版标准的蓝本,该草案自然成为各个方面的关注所在。 目标 虽然修订后的标准不会改变现行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却对表述语言及管理方法进行了规范和统一。此次修订的目标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1)为今后十年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建立一个稳定的框架,并引入八项重要的质量管理原则作为理论基础:加强可追溯性方面的一致性;突出“客户中心”理念;注重领导力;强调人的参与;系统管理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互惠互利的供方关系。 2)具有足够的通用性,能适用于各个行业或领域的所有类型和规模的组织。 3)继续对当前为获得满意结果进行有效流程管理保持关注。 4)将2000年重大修订以来的质量管理实践和技术方面的变化纳入考虑范围,例如:用于控制客户资产的条形码系统;更为全面、高度整合的质量管理体系(QMS)软件;电子版本的质量手册、流程和表格;在作为企业必须的认证标准之外,客户对审计价值的期望;流程方法中日渐突出的持续改进衡量指标。 5)反映组织运营所面临的日益复杂而又瞬息万变的工作环境变化,如:员工的文化背景日趋多元化;客户对速度、价格和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出于对事故和成本的考虑而日益关注企业内部的环境和安全问题;有助于多功能岗位发展的精益管理环境。 6)采用ISO导则—附件SL(高层结构)规定的通用结构、核心文本及定义,确保与其他ISO管理体系(如ISO14001)的兼容性。 7)简化组织对标准的有效执行及合规审查。 8)采用简洁的表述方式,确保新版标准的通俗易懂及对质量管理要求的一致解读。 术语 ISO9001:2015新版标准在术语方面进行了很多意义重大的调整。在委员会草案中,“产品”一词被“商品和服务”所取代,以体现服务业的快速增长,同时帮助服务领域的用户根据自身独特的质量管理要求,更有效地应用标准。“文件”和“记录”被“文件化信息”所代替,从而促使组织利用新标准辨识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利益相关方的议题、要求及期望。此外,“持续改进”一词也被“改进”所替代。

ISO14001-2015中文版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ISO FDIS 14001:2015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ISO14001:2015 FDIS 中文稿(节选) ——新旧版本管理体系模式的变化: 2004版本管理体系模式 北京华夏健峰企业管理咨询 ISO14001:2004 EMS 运行模式PDCA 4.6管理评审 4.5.1 监测和测量4.5.2 合规性评价 4.5.3 不符合,纠正及预防措施4.5.4 记录控制4.5.5 内部审核 4.3.1 环境因素 4.3.2 法律及其它要求4.3.3 目标指标和方案 4.4.1 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4.4.2 能力、培训和意识4.4.3 信息交流4.4.4 文件4.4.5 文件控制4.4.6 运行控制 4.4.7 应急准备和响应 A P C D 4.2 环境方针 2015版本的管理体系模式 北京华夏健峰企业管理咨询 ISO14001:2015 --PDCA 领导力(5) 策划(6) 绩效评价(9) 改进(10) 支持与运作(7、8) 外部与内部的问题(4.1)) 相关方需求与期待(4.2) 环境管理体系的成果

3 术语定义(部分) 3.15 生命周期 从获取原材料,或者利用自然资源加工到废弃处理的连续的相互关联的产品系统。 注:生命周期包括活动,产品和服务,既可以包括采购的产品和服务,也可以包括产品废弃处理和运输服务,如:设计、制造、运输、包装、最终使用和处置。 3.18 风险 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 注: ——影响是对预期的偏离—积极或消极。 ——不确定性是指对事件、其后果或可能性的认识或了解方面的信息的缺乏或不完整的状态。 ——风险通常以潜在事件和后果,或他们的组合来描述。 ——风险通常以事件的后果(包括环境的变化)和发生可能。 3.5 相关方 能影响某项决定或活动或被其影响的,或感知到自身将受其影响的个人或组织。 注: ——相关方可能包括关注或受组织环境绩效影响的个人或团体。 ——“感知自身受影响”指来自与已知组织。 ——相关方可能包括客户、团体、供应商、监管者、非政府组织、投资商、员工。 3.12 绩效 可测量的结果。 注: ——绩效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 ——绩效可以涉及活动、过程、产品(包括服务)、体系或组织的管理。 3.22 合规性责任 组织必须或选择遵守的要求。 注:责任可能来自于强制的要求,如适用的法规或自愿承诺,如组织的和工业标准,合同关系,良好管理 原则和社区及道德标准。 3.7 文件化的信息 组织需控制或维持的信息及其载体。 注: ——文件化的信息可以是任何形式或载体,并任何来源 ——文件化信息可能涉及: - 环境管理体系,包括其相关的过程; - 用于组织运行的信息(文件); - 所达成结果的证据(记录) 4 组织的环境 4.1 理解组织及其环境 组织应确定与其宗旨/意图相关的并影响其达成环境管理体系预期结果能力的内部和外部事宜,这些事宜包括能影响或受组织影响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环境条件。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组织应确定: ——环境管理体系涉及的相关方;

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全套文件最新版

word 格式 质量手册 QUALITY MANUAL ( 依据 GB/T19001-2015 idt ISO9001:2015标准) 文件编号: QM01--2018 版本:A0 编制:办公室 审核: 批准: 受控状态: 发布日期: 2018 年 1 月 12 日实施日期:2018年1月12日

word 格式 文件修订页 序号版本修订日期条款修订内容修订者审批

word 格式 总目录0批准令 0.1发布令 0.2任命书 1范围 2引用标准和术语 2.1 引用标准 2.2 通用术语和定义 2.3 专用术语 3概况 3.1 公司概况 3.2 手册管理 4公司的背景 4.1 理解公司及其背景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4.3 质量管理体系范围的确定 4.4 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 5领导作用 5.1 领导作用和承诺 5.2 质量方针 5.3 公司的角色、职责和权限 6策划 6.1 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 6.2 质量目标及其实施的策划 6.3 变更的策划 7支持

word 格式 7.1 资源 7.2 能力 7.3 意识 7.4 沟通 7.5 形成文件的信息 8运行 8.1 运行的策划和控制 8.2 产品和服务的要求 8.3 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 8.4 外部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控制 8.5 生产和服务的提供 8.6 产品和服务放行 8.7 不合格输出的控制 9绩效评价 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9.2 内部审核 9.3 管理评审 10持续改进 10.1 总则 10.2 不合格和纠正措施 10.2 持续改进 11附录: 附录 1:生产工艺流程图

版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2015年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标准目录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组织所处的环境 4.1理解组织及其所处环境 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4.3确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 4.4环境管理体系 5.领导作用 5.1领导作用与承诺 5.2环境方针 5.3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 6.策划 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6.1.1总则 6.1.2环境因素 6.1.3合规义务 6.1.4措施的策划 6.2环境目标及其实现环境目标的策划 6.2.1环境目标 6.2.2实现环境目标措施的策划 7.支持 7.1资源 7.2能力 7.3意识 7.4信息交流 7.4.1总则

7.4.2内部信息交流 7.4.3外部信息交流 7.5文件化信息 7.5.1总则 7.5.2创建和更新 7.5.3文件化信息的控制 8.运行 8.1运行策划和控制 8.2应急准备和响应 9.绩效评价 9.1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9.1.1总则 9.1.2合规性评价 9.2内部审核 9.2.1总则 9.2.2内部审核方案 9.3管理评审 10.改进 10.1总则 10.2不符合与纠正措施10.3持续改进

4组织所处的环境 4.1理解组织及其所处的环境 组织应确定与其宗旨相关、并影响其实现环境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外部和内部问题。这些问题应包括受组织影响的或能够影响组织的环境状况。 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组织应确定: a)与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 b)这些相关方的有关需求和期望(即要求); c)这些需求和期望中哪些将成为其合规义务。 4.3确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 组织应确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边界和适用性,以界定其范围。 确定范围时组织应考虑: a) 4.1中提及的外部和内部问题; b) 4.2中提及的合规义务; c) 其组织的单元、职能和物理边界; d) 其活动、产品和服务; e) 其实施控制与施加影响的权限和能力。 范围一经确定,在该范围内组织的所有活动、产品和服务均须纳入环境管理体系。 应保持范围的文件化信息,并可为相关方获取。 4.4环境管理体系 为实现组织的预期结果,包括提高其环境绩效,组织应根据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并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包括所需的过程及其相互作用。 组织在建立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应考虑在4.1和4.2中所获得的知识。 5领导作用 5.1领导作用和承诺 最高管理者应证实其在环境管理体系方面的领导作用和承诺。 a)对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负责; b)确保建立环境方针和环境目标,并确保其与组织的战略方向及所处的环境相

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和使用指南(中文)

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和使用指南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组织可用于增强其环境绩效。本标准可由组织采用,以便系统地管理其环境责任,有助于可持续的环境支持。 本标准可帮助组织达成其环境管理体系的期望结果,这对于环境、组织本身和利益相关方都是有价值的。环境管理体系的期望结果应与组织的环境方针一致,包括: ——增强环境绩效 ——满足合规义务 ——达成环境目标 本标准适用于任何组织,不管其大小、类型和性质,也可适用于组织确定的可控制或可影响的活动、产品及服务的环境因素。本标准没有阐明具体的环境绩效标准。 本标准可整体或部分使用,以便系统地提高环境管理水平。但是,除非本标准所有的要求被纳入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并且得以完整实施,否则不能声称满足本标准要求。 2.标准化引用 无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与定义 本文件应用下列术语与定义 3.1与组织和领导相关的术语 3.1.1管理体系 组织为建立方针目标和过程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一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要素。 注1:管理体系可以关注单一的或多个方面(如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 注2:体系要素包括组织结构、角色和责任、策划和实施、绩效评估和改进等。 注3:管理体系的范围可以包括规定的和确认的整个组织职能,规定的和确认的部分组织职能,或贯穿于组织的一个或多个职能。

3.1.2 环境管理体系组织的管理体系的一部分,用来管理其环境因素,符合法规义务及确定威胁和机会相关的风险。 3.1.3 环境方针由最高管理者正式表述的,与组织的环境绩效相关的意图和方向。 3.1.4组织 具有自身职能和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来实现其目标的人或一组人。 注1:组织的概念包括但不限于独资公司、企业、公司、合伙企业、机关、慈善机构,或部分或其组合,是否注册或没有,公共的或私人的。 3.1.5最高管理者 在最高层次指导和控制组织的一个或一组人。 注1:高层管理人员有权在组织内授权并提供资源。 注2:如果该管理体系的范围只包括组织的部分,那么最高管理者是指那些指导和控制组织的一部分的人或一组人。 3.1.6利益相关方 可以影响或受组织的决定和活动影响的个人或组织,或者感受到受组织的决定和活动影响的个人或团体。 注1:感受到自己被影响意味着这种组织知晓感受。例:利益相关方包括客户,社区,供应商,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投资者和雇员。 3.2 与策划相关的术语 3.2.1环境 组织运行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注1:这里组织的外部存在能从组织内延伸到当地,地区和全球系统。 注2:外部存在可以以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气候和其它特性来表述。

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合集

生活用品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资料 (2020年)

目录

环境管理体系内审年度计划 2020年5月10日9:00?2020年5月11日17:00地点综合办公室 审核目的: 对公司进行内部审核,以验证各部门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的符合性、有效性和适应性,查找环境管理体系运行中的不符合项,提出整改意见,制定纠正措施,是管理层改进和完善管理体系的有效手段,为管理评审和外部审核作准备。审核依据: 1. 管理体系文件(包括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等); 2. 国家或行业的有关法律、法规或标准; 3. GB/T24001-2016《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ISO14001:2015)审核人 员: 审核组长:XXX 第一组:XXX 、XX 第二组:XXX 、XXX 受审核部门和涉及的要求、内容: 此次内部审核涉及本公司所覆盖的全部环境管理体系要素,各部门和全部工作人员要做到全力配合。审核过程中,涉及到相关问题的部门和个人,要在现场做积极有效的配合工作。 审核日程安排: 1. 2020年4月15日制定内审计划,并上报给总经理审核批准。 2. 2020年4月20日由管理者代表委任内审组成员。 3. 3.2020年4月20日综合部主任通知各部门开展内部审核,并要求各部门 日9:00进行初次会议。 09:30进行现场评审。 日16:00进行末次会议。 日17:00发布内审报告审核报告的分发范围: 此次内审报告的分发范围为:相关管理者审核方法: 1. 集中审核 2. 现场审核 审核项目: GB/T24001-2016《(ISO14001:2015)覆盖的所有要素。 总经理批示:同意实施 批准人:日期: 2020年4月15日 评审 日期 做好准备。 4. 2020年5月 5.2020年5月 6. 2020年5月 7. 2020年5月 10 10 11 11 编制:综合部

完整版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

XXXXXXX有限公司 环境手册 ISO14001-2015 文件编号:EM-01 A/10 编写: 审核: 批准: 发布日期:2017年9月10日实施日期:2017年9月10日

修订记录

目录 第1 章概述 1.1 颁布令 1.2 公司简介 1.3 管理者代表任命书 1.4 环境手册的管理 第2章管理体系范围 第3章手册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3.1 引用标准文件 3.2 术语和定义 第4章组织的背景 4.1理解组织及其所处的环境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4.3确定管理体系的范围 4.4管理体系及其过程 第5章领导作用 5.1 领导和承诺 5.2 环境方针 5.3 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 第6章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策划 6.1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6.1.1 总则 6.1.2 环境因素

6.1.4 措施的策划 6.2 环境目标及其实现策划 6.2.1 环境目标 6.2.2 实现环境目标措施的策划第7章支持 7.1 资源 7.2 能力 7.3 意识 7.4 信息交流 7.4.1 总则 7.4.2 内部信息交流 7.4.3 外部信息交流 7.5 文件信息 7.5.1 总则 7.5.2 创建和更新 7.5.3 文件信息控制 第8章运作 8.1 运行策划和控制 8.2 应急准备和响应 第9章绩效评价 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9.1.1 总则

9.2 内部审核 9.2.1 总则 9.2.2 内部审核方案9.3 管理评审 第10章改进 10.1 总则 10.2 不符合和纠正措施10.3 持续改进

1.1环境手册颁布令 环境手册是本公司从事与环境管理有关的活动中必须共同遵守的纲领性文件,是公司的基本法规之一,必须严格遵守,以确保公司环境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实现质量环境管理目标,促使公司环境管理工作得到持续改进与不断发展。 环境手册由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编写、并经总经理批准发布,是我公司环境管理工作的法规性、纲领性文件,用以统一、协调全公司的质量环境管理活动,使其基于ISO14001-2015标准要求,符合本公司产品、服务和活动中的实际情况,能指导我公司环境管理工作。 现决定正式颁布实施。公司全体员工必须认真学习,严格按一体化《环境手册》规定的标准贯彻实施。 总经理: 日期:2017年9月1日

2018年ISO9001-2015全套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完整版)

XXXXXXXXXXXX有限公司 XXX LTD 质量手册 Quality Manual (符合GB/T19001-2015 idt ISO9001:2015标准) QM-01 版本: A 修改码:0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8年03月05日发布 2018年03月05日实施

说明: 1.该套文件适用于ISO9001:2015以及各大欧美质量验厂,包括SQP,沃尔玛FCCA,家乐福,KMART,TARGET,利丰,COSTCO,TESCO,家得宝等客户的质量验厂。 2.前24个程序ISO9001:2015专用。 3.后26个程序为客户质量验厂的补充,不列入 ISO9001:2015的程序。 4.主要方便ISO9001:2015改版用,能省点辅导费; 以及应付客户验厂使用。搬砖的请绕道。

0.1发布令 为规范公司行为,保证产品质量满足顾客要求,提高公 司信誉和产品竞争能力,使质量管理与国际惯例接轨,本公 司建立了系统化、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该体系符合GB/T19001-2015 idt ISO9001:2015标准的要求,编制了《质量手册》,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的组织结构、管理职责 和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控制要求。根据公司发展和管理提升 的需要,结合2015版标准转换,经领导层决策,对现版文 件换版,发布了A版《质量手册》。 《质量手册》阐述了我公司新阶段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是实施、保持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和进行质量管理的公司法规,也是向顾客提供质量保证的证实文件,并作 为第三方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依据,要求全体员工必须严格 贯彻执行。从2017年XX月XX日起实施。 特批准发布! 总经理: 2018年XX月XX日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14001-2015

引言 0.1背景 为了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必须实现环境、社会和经济三者之间的平衡。通过平衡这“三大支柱”的可持续性,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随着法律法规的日趋严格,以及因污染、资源的低效使用、废物管理不当、气候变化、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给环境造成的压力不断增大,社会对可持续发展、透明度和责任的期望值已发生了变化。 因此,各组织通过实施环境管理体系,采用系统的方法进行环境管理,以期为“环境支柱”的可持续性做出贡献。 0.2环境管理体系的目的 本标准旨在为各组织提供框架,以保护环境,响应变化的环境状况,同时与社会经济需求保持平衡。本标准规定了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使组织能够实现其设定的环境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 环境管理的系统方法可向最高管理者提供信息,通过下列途径以获得长期成功,并为促进可持续发展创建可选方案: 一一预防或减轻有害环境影响以保护环境; 一一减轻环境状况对组织的潜在有害影响; 一一帮助组织履行合规义务; 一一提升环境绩效; 一一采用生命周期观点,控制或影响组织的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制造、交付、消费和处置等的方式,能够防止环境影响被无意地转移到生命周期的其他阶段; 一一实施环境友好的、且可巩固组织市场地位的可选方案,以获得财务和运营收益; 一一与有关的相关方沟通环境信息。 本标准不拟增加或改变组织的法律法规要求。 0.3成功因素 环境管理体系的成功实施取决于最高管理者领导下的组织各层次和职能承诺。组织可利用机遇,尤其是那些具有战略和竞争意义的机遇,预防或减轻有害的环境影响,增强有益的环境影响。通过将环境管理融入到组织的业务过程、战略方向和决策制定过程,与其他业务的优先项相协调,并将环境管理纳入组织的整体管理体系中,最高管理者就能够有效地应对其风险和机遇。成功实施本标准可使相关方确信组织已建立了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 然而,采用本标准本身并不保证能够获得最佳环境结果。本标准的应用可因组织所处环境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两个组织可能从事类似的活动,但是可能拥有不同的合规义务、环境方针承诺,使用不同的环境技术,并有不同的环境绩效目标,然而它们均可能满足本标准的要求。 环境管理体系的详略和复杂程度将取决于组织所处的环境、其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其合规义务,以及其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包括其环境因素和相关的环境影响。 0.4策划-实施"检査-改进模式 构成环境管理体系的方法是基于策划、实施、检查与改进(PDCA)的概念。PDCA模式为组织提供了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用以实现持续改进。该模式可应用于环境管理体系及其每个单独的要素。该模式可简述如下: 一一策划:建立所需的环境目标和过程,以实现与组织的环境方针相一致的结果。 一一实施:实施所策划的过程。 一一检查:根据环境方针,包括其承诺、环境目标和运行准则,对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并报告结果。 一一改进: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 图1展示了本标准采用的结构如何融入PDCA模式,它能够帮助新的和现有的使用者理解系统方法的重要性。

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最新版标准

ISO9001 :2015 标准 目录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组织的背景 4.1理解组织及其背景 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4.3质量管理体系范围的确定 4.4质量管理体系 5领导作用 5.1领导作用和承诺 5.2质量方针 5.3组织的作用、职责和权限 6策划 6.1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 6.2质量目标及其实施的策划 6.3变更的策划 7支持 7.1资源 7.2能力 7.3意识 7.4沟通 7.5形成文件的信息 8运行 8.1运行的策划和控制 8.2市场需求的确定和顾客沟通 8.3运行策划过程 8.4外部供应产品和服务的控制 8.5产品和服务开发 8.6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 8.7产品和服务放行 8.8不合格产品和服务 9绩效评价 9.1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9.2内部审核 9.3管理评审 10持续改进 10.1不符合和纠正措施 10.2改进 附录A 质量管理原则 文献 1 范围

本标准为有下列需求的组织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a)需要证实其具有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 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b)通过体系的的有效应用,包括体系持续改进的过程,以及保证符 合顾客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旨在增强顾客满意。 注1:在本标准一中,术语“产品”仅适用于: a)预期提供给顾客或顾客所要求的商品和服务; b)运行过程所产生的任何预期输出。 注2 :法律法规要求可称作为法定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只有引用的版本适用。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任何修订) 适用于本标准。 ISO9000 :2015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3术语和定义本标准采用ISO9000 :2015 中所确立的术语和定义。 4组织的背景环境 4.1理解组织及其背景环境组织应确定外部和内部那些与组织的宗旨、战 略方向有关、影响质量管理体系实现预期结果的能力的事务。 需要时,组织应更新这些信息。在确定这些相关的内部和外部事宜时,组织应考虑以下方面: a)可能对组织的目标造成影响的变更和趋势; b)与相关方的关系,以及相关方的理念、价值观; c)组织管理、战略优先、内部政策和承诺; d)资源的获得和优先供给、技术变更。 注1 :外部的环境,可以考虑法律、技术、竞争、文化、社会、经济 和自然环境方面,不管是国际、国家、地区或本地。 注2 :内部环境,可以组织的理念、价值观和文化。 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组织应确定: a)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 b)相关方的要求组织应更新以上确定的结果,以便于理解和满足影 响顾客要求和顾客满意度的需求和期望。 组织应考虑以下相关方: a)直接顾客 b)最终使用者 c)供应链中的供方、分销商、零售商及其他 d)立法机构 e)其他注:应对当前的和预期的未来需求可导致改进和变革机会的识 别。 4.3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组织应界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边界和应用,以确定其范围。在确定质量管理体系范围时,组织应考虑: a)标准4.1 条款中提到的内部和外部事宜 b)标准4.2 条款的要求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应描述为组织所包含的 产品、服务、主要过程和地点描述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时,对不适用 的标准条款,应将质量管理体系的删减及其理由形成文件。 删减应仅限于标准第7.1.4 和8 章节,且不影响组织确保产品和服务满足要求和顾客满意的能力和责任。过程外包不是正当的删减理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