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还原性菌种

还原性菌种

还原性菌种
还原性菌种

2009 年度 10 月 长野县农业部审定普及农业技术
分 摘 担 部 类: 试行技术 要: 用还原型液体菌种生产金针菇与木屑固体种生产相比、培养时间和生育时间分别 缩短了 5~7 天和 2~4 天、总体生产时间缩短了百分之二十。 当: 蔬菜花卉试验场、食用菌部 门: 蔬菜花卉部会
成效内容: 采用还原型液体菌种生产金针菇能够提高生产设施运转率百分之二十。
1. 背景?目的
起源生物技术株式会社开发的还原型液体菌种技术在金针菇市面价格下落不振的今天、 可望减少 金针菇菌种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但由于还原型液体菌种生产特性尚未完全验证、故我部用我县 代表性的金针菇品种“长野农工研 G-5” 、运用还原型液体菌种技术调查了其生产特性、验证了生 产周期确实能够缩短、故在本次会议上审定将该技术评为试行技术推广普及。
2. 成效内容、特点
(1) 用还原型液体菌种生产的金针菇和木屑固体菌种生产对比、发菌时间和生育时间分别缩短了 7 天和 2 天、即总体生产周期减少了 9 天左右(19%)。以上结果证实该菌种可以提高生产设施运转率。 生产出来的成品与用木屑固体菌种生产的成品对比、单产、质量基本相同。 (2) 经过现场实证试验观察到、发菌时间和生育时间分别缩短了 5.2 天和 4.2 天、总体生产周期减 少了 9.4 天(18.4%)、最合适搔菌时间为菌丝长满的那天、但长满前 2 天和前 4 天搔菌、发现成品 单产和质量较差。 (3) 接上还原型液体菌种的菌瓶侧面温度比木屑固体种菌瓶(平均 17.4℃)高出 0.2℃、 温度达到最 高的日数为 11 天、这比木屑固体种培养(17 天)早 6 天。
3. 指导时主意事项
(1) 接上还原型菌种的菌瓶侧面温度达到最高的时间比木屑固体种菌瓶早到 6 天、 由于温度急剧上 升、要主意培养期间的温度管理和菌瓶塑筐的摆放位置。 (2) 用还原型液体菌种、从搔菌到采收的生育时间将缩短 2~4 天、所以在此之间要注意子实体徒 长。根据金针菇的生育情况、要注意催芽和抑制的结束时间并需要做好适当的生产管理。 (3) 要采用该技术生产金针菇、就建议与试验场和专业技术员好好沟通。
4. 对象范围 5. 具体数据
(1) 生产的特性
长野县内全域

接上还原型液体菌种的培养基发菌日数为 14.4 天、比木屑固体种的 22 天缩短了 7.6 天。到长满 菌丝的时间分别为 16 天和 23 天、即液体种比木屑固体种缩短了 7 天(参照 1 表、1 图)。 还原型液体菌种从搔菌到出芽日数为 11 天、 比木屑固体菌种缩短了 1 天。 从搔菌到采收时间为 39.3 天比木屑固体种的 48 天缩短了 9.2 天(19%)。(参照 1 表、2 图) 对比液体和固体各菌种的出芽情况的好坏、发现还原型液体菌种出芽稍好、两种质量都不低于中 上等的水平。两种菇的单产基本相同、 还原型液体菌种和木屑固体菌种分别有 254.4g 和 257.5g(参 照 1 表)。 在子实体的特性方面、还原型液体种的菇柄直径有 4.4mm 比木屑固体种粗 0.4mm、整齐度若干优 于木屑种。菌盖直径和厚度比木屑种稍微小薄、菌盖的整齐度基本相同或稍好。但菇盖畸形稍多一 些(参照 2 表)。 从以上试验总结得出、采用还原型液体菌种、发菌时间大约需要 7 天、从搔菌到采收时间可以缩 短 2 天、即总体生产周期可以缩短 9 天左右。 表 1 还原型液体菌种生产的金针菇特性 (2007 年长野县蔬菜花卉试验场)
栽培日数 试验区 还原型液体种 木屑固体菌种 发菌 日数 14.4 22.0 搔菌~ 出芽 11 12 搔菌~ 采收 24.3 26.5 全过 程 39.3 48.5
出芽 好坏 2.4 3.1
单产 品质 2.4 2.6 g/瓶 254.4 257.5 标准偏差 10.2 8.4
备注) 出芽的好坏: 1(好)~5(不好)、 品质: 好(1) ~ 不好(5) 栽培瓶规格: 850ml - 口径 65mm PP 瓶 培养管理: 培养温度 15.5℃ 湿度 55%以上 接种量: 200 倍 20ml 表2 还原型液体菌种生产的金针菇子实体特性 培养基重量: 590g/瓶 水分 66% 照明: 抑制管理时 500Lux. 半小时?2 天
菇柄 试验区 还原型液体菌 木屑固体菌种 柄长 mm 141.6 147.3 柄径 mm 4.4 4.0 整齐 度 3.3 4.0
菇柄 畸形 (%) 38.6 41.3 菇盖径 mm 12.7 14.0 菇厚度 mm 6.6 7.0 菇整 齐度 3.4 3.5 含水菇 (根/把) 4.6 9.3 菇畸形 (个/把) 6.7 5.6
备注) 菇整齐度 1(好)~5(不好)
菇柄畸形根据扭曲发生率观察出大致的平均数据

图 1 发菌日数对比 (左: 还原型液体种 右: 木屑固体种) (2007 年 长 县蔬菜花卉试验场) (2) 栽培现场试验验证的栽培特性
图 2 还原型液体菌种和木屑固体菌种的裁培差距 (左: 还原型液体种 (2007 年 长 右: 木屑固体种) 县蔬菜花卉试验场)
还原型液体菌种的培养基平均发菌日数为 18 天、比木屑固体菌种缩短了 5.2 天。还原型液体菌 种搔菌后的生育日数为 28.2 天(培养 14 天时)和 25.2 天(培养 16 天时)以及 24 天(培养 18 日时)。 在培养 18 天以后搔菌的情况下还原型液体菌种的总体栽培日数为 42 天、 比木屑固体培养基的 51.4 日缩短了 9.4 天(参照表 3 与图 3)。 另外关于出芽的好坏、还原型液体菌种在培养 14 日和 16 日的情况下都不如木屑培养基、但培养 18 日却优于木屑固体菌种。关于成品品质、还原型液体菌种培养 14 日和 16 日都不如木屑固体种、 但培养 18 日就稍微优于木屑固体菌种。 另外关于单产量、原型液体菌种培养 18 天、单产就有 264.7g、与木屑固体种的 261.8g 基本相同。 但培养 14 天和 16 天单产量却都不如木屑固体种多。 关于子实体特性、还原型液体菌种的菇盖直径和厚度都比木屑固体种稍微厚大。还原型液体菌种的 菇柄畸形率比木屑固体种菇略多、但含水菇和菌盖畸形的比率却若干少。另外在菇柄整齐度方面还 原型液体菌种较好、而菇盖整齐度在培养 14 天和 16 天的时候不如木屑固体种、但培养 18 天却基 本相同了(参照表 5)。 从以上情况总结、在生产现场的栽培条件下、还原型液体菌种与木屑固体种相比、发菌时间还是 能够缩短 5 天左右、从搔菌到采收时间也缩短了 4 天、即总体的生产周期缩短了 9 天。 表 3 还原型液体菌种生产的金针菇栽培特性(现场试验) (09 年 长 县蔬菜花卉试验所)
栽培日数(日) 试验区 培养 日数 还原型液 体菌种 木屑固体菌种 14 16 18 23 发菌 日数 18.1 17.9 18.0 23.2 搔菌~ 采 收 28.2 25.2 24.0 28.4 全过 程 42.2 41.2 42.0 51.4
出芽 好坏 3.9 3.2 2.1 2.8
单产 品质 3.0 3.3 2.2 2.5 g/1 瓶 210.0 258.0 264.0 261.8 标准 偏差 37.4 8.4 10.8 10.1
备注) 出芽好坏: 1(好) ~ 5(不好)
品质: 好(1) ~ 不好(5)

试验菌种「○○○○」 、试验区规模:1 区 32 瓶、 栽培瓶规格: 850ml - 口径 65mm PP 瓶 试验场所: ○○市 、栽培管理:参照表 4、 照明:抑制管理时 有 区的设定: 试验区; 还原型液体接种 接种量 10ml 浓度 290 倍、 表4 现场试验栽培条件 对照区; 木屑固体菌种
(2009 年 长野县蔬菜花卉试验场)
栽培室 培养室 催芽室 抑制室 生育室
试验场所: 千曲市
位置 室内 瓶侧面(培养 20 天) 室内 瓶表面 室内 瓶表面 室内 瓶表面
温度(℃) 15.1 16.2 13.3 14.8 6.1 7.5 6.9 8.2
湿度(%) 69~70 92~93 83~85 81~82
CO2 浓度(ppm) 9170~9250 4400~4510 8310~8410 9630~9930
测定设备: 室温及湿度 ; TR72-U T&D 公司、瓶表面温度; ST60 Raytek 公司 CO2 浓度测定;GM70 VAISALA 公司 表 5 还原型液体菌种生产的金针菇子实体特性(现场试验) (2009 年 长野县蔬菜花卉试验场)
试验区 还原型液 体菌种 木屑固体菌种
试验场所:千曲市
柄长 mm 14 16 18 23 151.5 157.2 159.2 152.4
柄径 mm 4.6 4.5 4.0 4.0
柄整 齐度 2.9 3.2 2.1 3.4
菇柄 畸形 1.3 2.5 1.6 1.1
菇盖 直径 12.1 13.0 11.8 10.2
菇盖 厚度 6.9 7.3 6.8 6.2
菇盖整 齐度 2.9 3.3 2.3 2.5
含水菇 程度 0.1 0 0 0.4
菇盖 畸形 1.4 2.4 2.8 3.1
备注) 整齐度:1(好)~5(不好)、菌柄畸形,含水菇发生率观察出大致的平均数据(0~5, 无~多)
(3) 培养期的菌瓶侧面温度的变化 接上还原型液体菌种的菌瓶侧面平均温度为 17.6℃、比木屑固体菌种的 17.4℃高出 0.2℃。最 高温度虽然大致相同、但还原型液体菌种达到最高温度的时间仅需要 11 天、这比木屑固体菌种的 17 天早 6 天、温度的上升也较急剧(图 3)。

图 3 还原型液体菌种与木屑固体菌种的培养基在培养过程中的菌瓶侧面温度对比 (09 年蔬菜花卉试验场) 栽培管理:培养温度 15.5℃ 湿度 55%以上 6 特别记载事项 【公开范围】 长野县内限定 【试验课题名称、试验期间、预算划分】 应对多样需求的新型食用菌生产技术、2007 年~2009 年、县单独课题开发 【分类理由】 由于菌种生产及供应体制尚未完善、故划为“试行技术”

2009 年 10 月
还原型液体菌种技术认定为“值得新普及的农业技术” 长野县 农业部
成效内容: 分 类: 试验单位: 部 门: 开发企业: 分类理由:
用还原型液体菌种生产的金针菇提高设施运转率百分之二十以上 试行技术 长野县蔬菜花卉试验场 北信州支场 食用菌部 蔬菜花卉部会 起源生物技术株式会社 由于菌种生产及供应体制尚未完善、故划为“试行技术”
所谓的“新普及的农业技术”是指我县各农业试验场所开发的对我县农业有用的农业 技术。每年 10 月和 2 月份在普及技术研讨会上审查合格后公开。 “新普及的农业技 术”划为“普及技术”“试行技术”“技术信息”的三种、具体内容如下。 、 、 ●普及技术: 做为新的技术或品种推行普及的技术 ●试行技术: 要评为“普及技术” 、还有待于解决的一些课题、但县农业部门认 为该技术有利于提高生产技术、生产现场有试行价值。 ●技术信息: 是经过试验或调查得出的见识。虽然还没有实现生产技术的体系化、但 被认定为值得参考的农业技术信息。

高中常见的化学物质(分子_离子)的氧化性_还原性强弱排列

氧化性:F2>Cl2>Br2>Fe3+>I2>SO2>S 高锰酸钾溶液的酸性越强,氧化性越强。 还原性:S2->SO3(2-)>I->Fe2+>Br->Cl->F- 推荐: 常见的氧化剂有:1活泼的金属单质,如X2(卤素)、O2、O3、S等 2高价金属阳离子,如Cu2+,Fe3+等或H+ 3高价过较高价含氧化合物,如MnO2、KMnO4、K2Cr2O7、HNO3、H2SO4(浓)、KClO3、HClO等 4过氧化物,如Na2O2、H2O2等 常见的还原剂有 1活泼或较活泼的的金属,如K,Na,Mg,Al,Zn,Fe等 2低价金属阳离子,如Fe3+,Sn2+等 3非金属阳离子,如Cl-,B-,I-,S2-等 4某些非金属单质,如H2,C,Si 在含可变化合价的化合物中,具有中间价态元素的物质(单质或化合物)即可作氧化剂,又可做还原剂,例如Cl2,H2O2,Fe2+,H2SO3等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1)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2)根据物质活动顺序判断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 1金属活动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原子还原性逐渐减弱,对应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 (金属还原性与溶液有关,如在稀盐酸,稀硫酸中Al比Cu活泼,但在浓硝酸中Cu比Al 活泼 2非金属活动顺序 F Cl Br I S 原子(或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对应阳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 (3)根据反应条件判断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 当不同的氧化剂作用于同一还原剂时,若氧化剂价态相同,可根据反应条件的高、低来进行判断,例如: 16HCl+2KMnO4=2KCl+2MnCl2+8H2O+5Cl2(1) 4HCl+MnO2=(加热)MnCl2+2H2O+Cl2(2) 4HCl+O2=(CuCl2,500摄氏度)2H2O+2Cl2(3) 上述三个反应中,还原剂都是浓盐酸,氧化产物都是Cl2,而氧化剂分别是KMnO4,MnO2,O2,(1)式中KMnO4常温下就可以把浓盐酸中的氯离子氧化成氯原子,(2)式中MnO2需要在加热条件下才能完成,(3)式中O2不仅需要加热,而且还需要CuCl2做催化剂才能完成,由此可以得出氧化性KMnO4>MnO2>O2

高中化学常见物质氧化性与还原性大小顺序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常见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大小顺序归纳总结 1.强弱规律 ⑴氧化性、还原性的判断 ①氧化性是指得电子的能力,还原性是指失电子的能力。 ②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与得失电子的多少无关。 ③从元素的价态考虑: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 又有还原性。 (2).判断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常用的方法 ①根据金属的活泼性判断 a.金属的金属性越强,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对应的离子的氧化性越弱。 b.单质的还原性:按金属活动性顺序依次减弱。 c.离子的氧化性:按金属活动性顺序依次增强(铁为Fe2+)。如:Ag+>Hg2+>Fe3+ >Cu2+>H+>Fe2+。 ②根据非金属的活泼性判断 非金属性越强,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对应离子的还原性越弱。如:氧化性F2>Cl2>Br2>I2>S; 还原性S2—>I—>Br—>Cl—>F—。 ③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以及反应条件或剧烈程度来判断 a.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b.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c.不同氧化剂(还原剂)与同一还原剂(氧化剂)反应时,反应条件越易,氧化性(还原 性)越强。 如:根据浓盐酸分别与KMnO4、MnO2、O2反应的条件分别为常温、加热、催化剂并加热,由反应条件可以判断氧化剂的氧化性顺序为KMnO4 >MnO2 >O2。 d.不同氧化剂(还原剂)与同一还原剂(氧化剂)反应时,反应现象越剧烈,氧化性(还 原性)越强。 如:钠和钾分别与水反应时,钾更剧烈,所以还原性:K >Na ④根据原电池或电解池的电极反应判断 a.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原电池的两极,负极金属是电子流出的极,正极金属是电子流入的 极,其还原性:负极>正极。 b.用惰性电极电解混合溶液时,在阴极先放电的阳离子的氧化性较强,在阳极先放电的阴 离子的还原性较强。 ⑤某些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与外界条件有关 a.温度:如浓硫酸具有强的氧化性,热的浓硫酸比冷的浓硫酸的氧化性更强。 b.浓度:如硝酸的浓度越高,氧化性越强。 c.酸碱性:如KMnO4的氧化性随酸性的增强而增强。 2.相等规律: 在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电子的总数与还原剂失去电子的总数相等。此规律应用于解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题、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高中化学物质的氧化性及还原性

高中化学物质的氧化性 及还原性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常见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一、顺序的由来及依据 学过氧化还原反应的强弱律之后,我们可以根据下列反应 ①2FeCl 2+Cl 2=2FeCl 3②2FeCl 3+2HI =I 2+2FeCl 2+2HCl ③I 2+K 2S =S+2KI 判断氧化剂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Cl 2>Fe 3+>I 2>S 同样可以得出还原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 Cl -

【化学】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规律总结

【化学】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规律总结 方法归纳: 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实质上是物质得失电子难易程度的比较。即物质越 易得到电子,则其氧化性越强,越难得到电子则其氧化性越弱;反之,物质越易失去电子, 则其还原性越强,越难失去电子,则其还原性越弱。 ★越易失电子的物质,失后就越难得电子;越易得电子的物质,得后就越难失去电子。 一. 利用化合价,比较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 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价态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 规律:元素的最高价态只具有氧化性,元素的最低价态只具有还原性,元素的中 间价态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但主要呈现一种性质。 二、依据元素周期表 1.同周期,如:Na、Mg、Al、Si、P、Cl从左到右,还原性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增强。 2.同主族,从上到下,还原性逐渐增强(如:Li、Na、K、Rb、Cs),氧化性逐渐减弱(如:F、Cl、Br、I、At)。

三、利用元素活泼性的不同,比较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 1. 对金属而言,金属越活泼(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 如:对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而言: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其活泼性(金属性)依次减弱;单质的还原性 K>Ca>Na>Mg>Al>Zn>Fe>Sn>Pb>(H2)>Cu> Hg>Ag>Pt>Au;离子的氧化性:K+<Ca2+<Na+<Mg2+<Al3+<Zn2+<Fe2+<Sn2+<Pb2+<(H+)<Cu2+<Hg2+<Ag+<Pt2+<Au+ 2.对非金属而言,非金属越活泼(非金属性越强),其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如:对一般的非金属活动性顺序而言:F、Cl、Br、I、S,其活泼性(其金属性)依次减弱;其单质的氧化性: F2?Cl2?Br2?I2?S;其阴离子的还原性:F-<Cl-<Br-<I-<S2-。 四、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比较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 对一般的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五、根据反应条件判断 是否加热、有无催化剂及反应温度高低和反应物浓度

物质氧化性、还原性比较方法整理(详细完整版)

2016.4 高一下学期化学比较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 比较不同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主要有以下方法:①比较不同的氧化剂(或还原剂)跟同一还原剂(或氧化剂)反应时,所需条件及反应的剧烈程度.例如,钠与水常温下剧烈反应生成氢气,镁与冷水不易反应,加热时也能生成氢气,但较缓慢,说明钠比镁的还原性强.②“强强制弱弱”原理,即较强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反应,生成较弱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例如,Fe3+可与I-反应: (1)以原子结构为依据 如:比较Na+、Mg2+、Al3+氧化性强弱,Na+、Mg2+、Al3+三种微粒结构相同,但随核电荷数递增,半径递减,故氧化性Na+<Mg2+<Al3+ (2)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 (3)根据非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 非金属性越强,单质氧化性越强,而相应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如: 氧化性:F2>Cl2>O2>Br2>I2>S 还原性:F-<Cl-<O2-<Br-<I-<S2- (4)根据元素价态高低比较 如果是同一种元素,一般来说,化合价越高,其氧化性越强,具有最高价的元素只有氧化性;化合价越低,还原性越强,具有最低价的元素只有还原性;中间价态元素则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即遇到还原剂表现氧化性,遇到氧化剂表现还原性,或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歧化 当然有时也有特殊情况,在浓度相同时,具有可变价的同一元素在组成不同的含氧酸时,该元素价态越低者,氧化性越强.如:氧化性HClO>HClO2>HClO3>HClO4. (5)根据氧化还原程度的大小判断 ①不同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看还原剂被氧化的程度.使其呈高价态者氧化性强.如对比2Fe+3Cl2 2FeCl3 Fe+S FeS 氧化性:Cl2>S ②不同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看氧化剂被还原的程度.使其呈低价态者还原性强.如: 8HI+H2SO4(浓)=H2S+4I2+4H2O 2HBr+H2SO4(浓)=SO2+Br2+2H2O 还原性:HI>HBr (6)以反应物、产物之间的关系为依据对氧化还原反应一般有如下对应关系: 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则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如:根据K2Cr2O7+14HCl(浓)=2KCl+2CrCl3+3Cl2↑+7H2O可判断,在酸性条件下,氧化性:K2Cr2O7>Cl2,还原性:HCl>CrCl3 (7)氧化性、还原性强弱与外界条件有关. ①浓度:一般而言,同种氧化剂比较,浓度较大者氧化性强.如:氧化性浓HNO3>稀HNO3 ②温度:升温,氧化剂氧化性增强,还原剂还原性也增强.反过来,可根据不同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看温度这个反应条件. 例如:2KMnO4+16HCl浓 5Cl2↑+2KCl+2MnCl2+8H2O MnO2+4HCl浓 Cl2↑+MnCl2+2H2O 所以氧化性:KMnO4>MnO2>O2 ※(8)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依据. 元素在周期表中越是位于左下方,其单质还原性越强,其阳离子氧化性越弱.元素在周期表中越是位于右上方,其单质氧化性越强,其阴离子还原性越弱

化学知识点测试:氯气与还原性物质的反应

氯气与还原性物质的反应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有一混合溶液,其中只含有Fe2+、Cl-、Br-、I-。其中Cl-、Br-、I-的个数比为2 :3 :4,向该溶液中通入氯气,使溶液中Cl-和Br-的个数比为3 :1,则通入氯气的物质的量与溶液中剩余的Fe2+物质的量之比为() A.9 :1 B.6 :2 C.7 :3 D.7 :4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氯气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B.漂白粉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会变质 C.工业上选择往澄清石灰水中通氯气来制取漂白粉 D.碘化银可用于人工降雨,AgBr 是胶卷中必不可少的成分 3.如图所示,将Ⅰ阀关闭,Ⅱ阀打开,让一种含氯气的气体经过甲瓶后,通入乙瓶,布条不褪色;若关闭Ⅱ阀打开Ⅰ阀,再通入这种气体,布条褪色.甲瓶中所盛的试剂可能是() ①浓硫酸②饱和氯化钠溶液③NaOH溶液④饱和碳酸钠溶液 ⑤水 A.①③B.②⑤C.②③⑤D.①③④ 4.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CO:通入澄清石灰水洗气 B.除去氯气中混有的HCl:通过氢氧化钠溶液洗气 C.除去NaBr溶液中混有的NaCl:加入过量Cl2,加热蒸干 D.除去NaCl固体中混有少量的I2:加热升华 5.向溴化钾、碘化钾的混合溶液中通入足量的氯气,再加热将溶液蒸干并灼烧,最后残留的物质是() A.KCl B.KCl、I2C.KCl、KBr D.KCl、Br2、I2

6.将一定量的氯气通入含有Fe 3+、Fe 2+、Cl -、Br -的溶液中,离子浓度可能保持不变的是(不考虑溶液体积的变化)( ) A .Br - B .Fe 2+ C .Cl - D .Fe 3+ 二、多选题 7.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A .向FeBr 2溶液中通入过量Cl 2:2Fe 2++Cl 2=2Fe 3++2Cl - B .向碳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 2:CO 32-+CO 2+H 2O=2HCO 3- C .向碘化钾溶液中加入少量双氧水:3H 2O 2+I -=IO 3-+3H 2O D .向硫化钠溶液中通入过量SO 2:2S 2-+5SO 2+2H 2O=3S↓+4HSO 3- 三、实验题 8.某课外活动小组利用下列化学反应在实验室中制备氯气,并进行有关氯气性质的研究。 2222ΔMnO +4HCl()MnCl +Cl +H O 浓 (1)该小组同学欲用图所示仪器及试剂(不一定全用)制备并收集纯净、干燥的氯气。 ① 应该选择的仪器是__________(填字母)。 ② 将各仪器按先后顺序连接起来,应该是a 接__________,__________接 ____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____接h(用导管口处的字母表示)。 ③ 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小组同学设计分别利用图所示装置探究氯气的氧化性。

高中化学物质的氧化性及还原性

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常见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一、顺序的由来及依据 学过氧化还原反应的强弱律之后,我们可以根据下列反应 ①2FeCl 2+Cl 2=2FeCl 3②2FeCl 3+2HI =I 2+2FeCl 2+2HCl ③I 2+K 2S =S+2KI 判断氧化剂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Cl 2>Fe 3+>I 2>S 同样可以得出还原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 Cl -

高中常见的化学物质(分子 离子)的氧化性 还原性

一、常见氧化剂还原剂: 常见的氧化剂有: 1活泼的金属单质,如X2(卤素)、O2、O3、S等 2高价金属阳离子,如Cu2+,Fe3+等或H+ 3高价过较高价含氧化合物,如MnO2、KMnO4、K2Cr2O7、HNO3、H2SO4(浓)、KClO3、HClO等 4过氧化物,如Na2O2、H2O2等 常见的还原剂有: 1活泼或较活泼的的金属,如K,Na,Mg,Al,Zn,Fe等 2低价金属阳离子,如Fe3+,Sn2+等 3非金属阳离子,如Cl-,B-,I-,S2-等 4某些非金属单质,如H2,C,Si 在含可变化合价的化合物中,具有中间价态元素的物质(单质或化合物)即可作氧化剂,又可做还原剂,例如Cl2,H2O2,Fe2+,H2SO3等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二、三条规律 1.强弱规律 (1)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2)根据物质活动顺序判断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 1金属活动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原子还原性逐渐减弱,对应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 (金属还原性与溶液有关,如在稀盐酸,稀硫酸中Al比Cu活泼,但在浓硝酸中Cu比Al活泼 2非金属活动顺序 F Cl Br I S 原子(或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对应阳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 (3)根据反应条件判断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 当不同的氧化剂作用于同一还原剂时,若氧化剂价态相同,可根据反应条件的高、低来进行判断,例如: 16HCl+2KMnO4=2KCl+2MnCl2+8H2O+5Cl2(1) 4HCl+MnO2=(加热)MnCl2+2H2O+Cl2(2) 4HCl+O2=(CuCl2,500摄氏度)2H2O+2Cl2(3) 上述三个反应中,还原剂都是浓盐酸,氧化产物都是Cl2,而氧化剂分别是KMnO4,MnO2,O2,(1)式中KMnO4常温下就可以把浓盐酸中的氯离子氧化成氯原子,(2)式中MnO2需要在加热条件下才能完成,(3)式中O2不仅需要加热,而且还需要CuCl2做催化剂才能完成,由此可以得出氧化性

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方法归纳

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方法归纳 发表时间:2017-02-13T15:08:18.217Z 来源:《素质教育》2016年11月总第224期作者:康崇岭[导读] 越难得到电子则其氧化性越弱;反之,物质越易失去电子,则其还原性越强,越难失去电子,则其还原性越弱。山东省垦利一中257500 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实质上是物质得失电子难易程度的比较。即物质越易得到电子,则其氧化性越强,越难得到电子则其氧化性越弱;反之,物质越易失去电子,则其还原性越强,越难失去电子,则其还原性越弱。 一、根据元素的化合价比较 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价态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规律:元素处于最高价态,只具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态,只具有还原性;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如:由铁元素组成的物质,氧化性:FeFe2+>Fe3+。 二、根据元素的活泼性比较 1.对金属而言,金属越活泼,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如:对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而言: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其活泼性(金属性)依次减弱。 单质的还原性:K>Ca>Na>Mg>Al>Hg>Ag>Pt>Au。 阳离子的氧化性:K+Cl2> Br2> I2> S。 其阴离子的还原性:F-氧化产物;氧化剂>还原剂;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还原剂>氧化剂。如:2FeCl3 + Cu =2FeCl2 + CuCl2 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氧化性:Fe3+>Cu2+;还原性:Cu>Fe2+。 四、根据反应条件及剧烈程度比较 反应条件要求越低,反应越剧烈,对应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如: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从反应的条件可以看出:与同一还原剂Cu反应时,浓硝酸比浓硫酸易于发生,氧化性:浓硝酸>浓硫酸。 五、根据原电池或电解池的电极反应比较 1.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原电池的两极,负极金属的还原性强于正极金属。 2.用惰性电极电解混合溶液时,在阴极先放电的阳离子的氧化性较强,在阳极先放电的阴离子的还原性较强。 六、根据氧化还原的程度比较 当变价的还原剂在相似的条件下作用于不同的氧化剂时,可根据氧化产物价态的高低进行判断:一般氧化产物的价态越高,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 七、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 1.同周期:从左到右,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增强;2.同主族:从上到下,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增强,氧化性逐渐减弱。

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

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 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实质上是物质得失电子难易程度的比较。即物质越易夺得电子,则其氧化性越强,越难夺得电子则其氧化性越弱;反之,物质越易失去电子,则其还原性越强,越难失去电子,则其还原性越弱。 一、利用化合价,比较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 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价态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规律是:元素的最高价态只具有氧化性,元素的最低价态只具有还原性,元素的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例1.对铁元素组成的物质而言: 氧化性:Fe<二价铁盐<三价铁盐 还原性:Fe>二价铁盐>三价铁盐 二、利用元素活泼性的不同,比较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 1.对金属而言,金属越活泼(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 例2.对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而言: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 Cu Hg Ag Pt Au 活泼性(金属性)————→减弱 其单质还原性:K>Ca>Na>Mg>Al>…Hg>Ag>Pt>Au 其离子氧化性:K+<Ca2+<Na+<Mg2+<Al3+<…<Hg2+<Ag+<Pt2+<Au+ 例3.对同主族的金属元素,从上到下活泼性依次增强。如对ⅡA族金属元素: Be Mg Ca Sr Ba 活泼性(金属性)————→增强 其单质还原性:

Be<Mg<Ca<Sr<Ba 其阳离子氧化性: Be2+>Mg2+>Ca2+>Sr2+>Ba2+ 例4.对同周期金属而言,从左到右其金属活泼性(金属性)依次减弱。如对第3周期金属而言: Na Mg Al 活泼性(金属性)————→减弱 其单质还原性:Na>Mg>Al 其阳离子氧化性:Na+<Mg2+<Al3+ 2.对非金属而言,其非金属越活泼(非金属性越强),其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例5.对一般的非金属活动性顺序而言: F Cl Br I S 活泼性(非金属性)————→减弱 其单质氧化性:F2>Cl2>Br2>I2>S 其阴离子还原性: F-<Cl-<Br-<I-<S2- 例6.对同主族的非金属而言,从上到下非金属的活泼性依次减弱。如对ⅦA族元素而言有: F Cl Br I 活泼性(非金属性)————→减弱 其单质氧化性:F2>Cl2>Br2>I2 其阴离子还原性:F-<Cl-<Br-<I- 例7.对同周期的非金属元素而言,其活泼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如对第3周期非金属而言:

氧化性和还原性及元素周期律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1.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关系对于可变价态的元素来说,它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时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但特别注意,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不一定具有强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不一定具有强还原性。 2.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规律 (1)按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单质还原性看金属活动顺序表金属阳离子氧化性强弱看金属活动顺序表倒序 (2)按非金属活动性顺序 非金属单质氧化性顺序表:(氟、氯、氧、溴、碘、硫)非 金属元素阴离子还原性强弱 看非金属单质氧化性顺序表倒 序:(硫、碘、溴、氧、氯、氟) (3)按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 同一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4)按元素周期表 在同一周期内,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 单质的氧化性增强,说对应的阴离子的还原性减弱,元 素单质的还原性减弱,所对应的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增

强;在同一主族内,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的还原性增强,氧化性减弱,其所对应的金属阳离子的 氧化性减弱,非金属元素的阴离子的还原性增强。 (5)按氧化还原反应的程度 在相同条件下,不同氧化剂使同一种还原剂氧化程度大的,其氧化性强。 (6)按原电池和电解池中的放电顺序 电极参加反应的电池中,负极物质的还原性强于正极物 质,氧化性弱于正极物质。在电解池中,先放电的阳离 子的氧化性强,先放电的阴离子的还原性强。 (7)按反应条件的差异 反应对条件的要求越低,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就越强。 (8)按得电子时放出能量的高低或失电子时吸收能量的高低 金属原子失去电子时所需要吸收的能量越少,说明该金 属还原性越强;非金属原子得到电子时所放出的能量越多,说明该非金属单质氧化性越强。 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律,指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的原子序数(即原子核外电子数或核电荷数)的增加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周期律的发现是化学系统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2基本概念

影响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几种主要因素

影响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几种主要因素 1. 浓度对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影响 一般说来,溶液浓度越高,溶质的氧化、还原性就越强。制氯气反应中,若盐酸浓度过低则反应不能进行,再如Ag +与I - 浓度较大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Ag I Ag I +-+=+222,浓度较小时发生复分解反应:Ag I AgI +-+=↓。另外,氧化剂、还原剂浓度不同会使氧化还原产物有所不同,如稀硝酸还原产物一般是NO 气体,浓硝酸还原产物则是NO 2。 2. 温度对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影响 一般说来,物质所受温度越高,氧化性或还原性就越强,如碳随温度升高还原性增强,几乎能还原所有金属氧化物。 3. 溶液酸碱性对氧化、还原性影响 酸性条件能增强氧化剂氧化能力,并有利于归中反应。中性、碱性条件下会使氧化剂能力变弱,并有利于歧化反应的发生。如酸化的KMnO 4溶液氧化能力远大于碱性的 KMnO 4,其还原产物也不同。在酸性介质中MnO 4-被还原成近乎无色的MnO 42-;中性介质中,MnO 4-被还原成MnO 2。又如:Cl 2通入水或碱溶液中,发生歧化反应,而KClO 3与HCl 则可发生归中反应得到Cl 2。 4. 催化剂对物质氧化、还原性的影响 催化剂使用与否首先影响反应速率。另外,使用不同的催化剂其氧化还原产物也会不同,如: 4510734632 2NH O Pt Rh K NO H O +-+ 43263222NH O N H O ++点燃 5. 高价态元素氧化性不一定强 最高价只有氧化性,但氧化性强弱还受该元素所在原子团的稳定性影响,原子团结构越稳定,物质氧化性就越弱,反之就越强。如:H PO 34。由于PO 43-结构稳定,H PO 34中P +5几乎不表现氧化性;但HNO 3由于结构不稳定,而表现出强氧化性,为氧化性酸。再如氯含氧酸的氧化性:HClO HClO HClO HClO >>>>234。

(完整版)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化学性质归类

推断题中常出现的物质及其化学性质归类 一、单质 1、金属单质 (1) Fe:①与O2反应;②与酸溶液反应;③与盐溶液反应 (2) Cu:①与O2反应;②与盐溶液反应 2、非金属单质 (1) H2:①可与O2反应(可燃性) ②高温下可与金属氧化物(如CuO、Fe2O3、Fe3O4)反应(还原性) (2) O2:①可支持可燃物(H2、CO、CH4、C2H5OH)燃烧(助燃性) ②与Cu反应生成CuO(氧化性) (3) C:①可与O2反应生成CO2或CO(可燃性) ②高温下可与金属氧化物(如CuO、Fe2O3、Fe3O4)反应(还原性) ③高温下可与非金属氧化物CO2反应(还原性) 二、化合物 1、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 (1) H2O:①与CaO反应;②与CO2反应;③通电分解生成H2和O2 (2) H2O2:①加催化剂MnO2制氧气 (3) CO2:①与H2O反应;②与KOH、NaOH、Ca(OH)2等碱溶液反应; ③高温下与C反应 (4) CO:①可与O2反应生成CO2或CO(可燃性) ②高温下可与金属氧化物(如CuO、Fe2O3、Fe3O4)反应(还原性) 2、氧化物——金属氧化物 (1) CuO:①高温下可被具有还原性的物质(CO、C、H2)还原为金属Cu ②不溶于水,但溶于酸,可与酸反应(不可与碱、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2) Fe2O3:①高温下可被具有还原性的物质(CO、C、H2)还原为金属Fe ②不溶于水,但溶于酸,可与酸反应(不可与碱、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3) Fe3O4:①高温下可被具有还原性的物质(CO、C、H2)还原为金属Fe ②不溶于水,但溶于酸,可与酸反应生成+2价亚铁盐和+3价的铁盐 (不可与碱、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4) CaO:①与水反应 3、酸 (1) HCl:①与指示剂反应;②与活泼金属反应 ③与金属氧化物反应④与碱反应 ⑤与盐(可以不溶于水,但必须要溶于酸)反应 (2) H2SO4:①与指示剂反应;②与活泼金属反应③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④与碱反应⑤与盐(可以不溶于水,但必须要溶于酸)反应 4、碱 (1) NaOH:①与指示剂反②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③与酸反应④与可溶性盐反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