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研究生动物免疫学考点

研究生动物免疫学考点

研究生动物免疫学考点
研究生动物免疫学考点

免疫的传统概念:防御疫病(传染病)

免疫的现代概念

机体识别和清除非自身的大分子物质,从而保持机体内外环境平衡的生理反应。

免疫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科学。

二、免疫的基本特点

1.识别自身和非自身: 抵御.监视:肿瘤(自身变化)、病原(外源)

2 特异性和多样性:氨基酸、核酸序列

3 记忆:免疫接种的理论基础

4 自我调控:基本生理特点

三、免疫的基本功能

1.免疫防御:1.抗感染

2.免疫耐受: 自身稳定

3.免疫监视: 抗肿瘤

四、免疫学的发展简史

1. 免疫学经验时期(17世纪前) 特点:纯经验性

2. 经典免疫学时期(18-20世纪)

3.近代免疫学时期(至上世纪50年代)

超敏反应,免疫耐受,抗体生成克隆学说,免疫学技术( 血凝等)

4.现代免疫学时期(上世纪60年代以来)

免疫应答细胞分类,免疫调控,分子水平,免疫学技术

五、现代免疫学的进展和热点

1. 理论: 分子和细胞

免疫遗传学和免疫调控机理(MHC) ,肿瘤免疫学(肿瘤发生、发展),免疫病理学(自身免疫病:变态反应(过敏反应),免疫缺陷)

2. 应用: 免疫学方法

实验免疫学(单克隆抗体,基因疫苗,标记技术,肿瘤治疗)

六、免疫学的应用

诊断:血清学治疗:抗血清预防:疫苗超微量测量

一、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法氏囊外周免疫器官:脾脏、淋巴结等

二、免疫细胞

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粒细胞等

三、免疫分子

抗体、补体和细胞因子

第二节免疫应答的基本特点

一、种类

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二、组成

组织器官: 皮肤粘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等。

脾脏、淋巴结等。

细胞:吞噬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

分子:补体、细胞因子;抗体。

三、特点

先天(不感染)性;识别自身和非自身;无再次反应;作用快范围广。特异性;记忆性;获得性

第三节特异性与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一、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1.炎症反应2. 吞噬:清除异物3.补体激活4.干扰素等

二、特异性免疫应答

1.一般过程:激活、反应、效应

2. 反应类型: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3.在特异性免疫应答中初次反应和再次反应

三、影响免疫应答的因素

1. 抗原

2. 机体

3. 免疫方法

第四节免疫调节

一、特异性与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关系

非特异性免疫是特异性免疫的基础

特异性免疫是非特异性免疫的补充

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互相作用

二、免疫应答的调节机制

1. 神经内分泌调节

2. 免疫细胞间调节: T细胞Th Ts B,NK,CD, 红细胞(CR1)

3. 细胞因子的调节: IL,IFN,TF,MF

4. 抗原抗体的调节: 反馈

5. 基因调节: 对不同抗原的反应性(MHC识别抗原),个体差异,品种间差异,种间差异,

免疫缺陷等

第二章免疫学技术概论

概念免疫学技术与血清学技术

免疫学技术

免疫细胞实验技术(源于细胞免疫)

抗体抗原实验技术(源于体液免疫)

一、血清学反应的类型

1.凝聚性反应:沉淀凝集

沉淀: 可溶性抗原与抗体

凝集: 颗粒性抗原与抗体

2.有补体参与的反应

3.标记抗体技术

种类:酶标记,同位素标记,荧光标记,其他标记

原理:化学方法连接

特点:放大作用,敏感性,微量化

4.中和反应

抗体与毒素或病原体的结合

方法:细胞、鸡胚和动物实验

二、血清学反应的一般特点

1.特异性和交叉性(交叉:多价抗原抗体反应)

2.亲和力和亲合力

亲和力:抗体对简单的单价半抗原或抗原决定簇的结合力、

结合簇的大小,吻合的严密性和分子间力的性质和强度

结合力:氢键. 静电力.Van-der Waals-力疏水键(50%)

亲合力:抗原抗体复合物的稳定性

(取决于亲合力和抗体抗原所饱和的价数

3.抗原抗体反应的二阶段性和可逆性

结合阶段:快、不可见

可见阶段:凝集,沉淀等.较慢

4.抗原抗体的结合比例: 带现象

前带: 抗体过多在沉淀反应中稀释抗原;

后带: 抗原过多在凝集反应中稀释抗体.

5.血清学反应的影响因素

电解质;温度:37-56C;pH: 6-8 低于3 解离

三、应用

1.抗原、抗体检测

2.生物活性物质检测

3.抗原在细胞和亚细胞的定位

4.微生物鉴定和分型

5.血型鉴定

四、血清学试验的发展趋势

样品微量化方法标准化试剂商品化检测手段自动化

第三章标记技术

一、原理

酶(生物催化剂,催化活性)+ 抗体(免疫学活性)

抗原与抗体的特异反应将待测物与酶连接,然后通过酶与底物产生颜色反应,用于定量测定。测定的对象可以是抗体也可以是抗原。

标记技术的基本特点:间接、放大;敏感,快速,微量

二、常用标记酶

高效催化活性,稳定,易于得到,有可见反应HRP(辣根过氧化物酶)等

四、免疫酶技术种类

免疫酶沉淀技术,免疫酶定位技术,免疫酶定量测定技术

五、抗体酶标记法

戊二醛法,过碘酸钠法,SPA系统,亲和素生物素系统

六、酶结合物的鉴定

抗体活性测定

七、酶结合物的保存

第四章单克隆抗体技术

比较

多克隆抗体反应:产生针对多种抗原决定簇的隆抗体,保存期短,质量难以控制。

单克隆抗体反应:产生针对单一抗原决定簇抗体,永久保存,质量稳定。

短命的浆细胞与杂交瘤细胞融合,则能长期存活;而且,还能源源不断地产生特异性抗体。

三、单克隆抗体技术实例

1.免疫小鼠(Balb/c,NZB品系)。高纯度抗原。免疫4次后取脾脏,分离淋巴细胞。

2.细胞融合:免疫鼠的脾细胞和鼠源B细胞株(Sp/O2),融合剂PEG

3.选择培养:Sp/O2细胞株为营养缺陷型,便于筛选。

4.筛选阳性细胞株:抗体检测(酶标,同位素标记,荧光标记)

5.克隆和亚克隆单克隆抗体的筛选

6.单克隆抗体生产:方法(体内法,培养法)及其要点

7.细胞保存(超低温冷冻)和防止变异。

四、单克隆抗体技术的进展

五、应用

特异性检测:蛋白分子(病原抗原、其他分子)

表位结构分析:噬菌体展示技术

基于单抗的抗体工程

其他:抗体芯片、生物导弹

一、疫苗发展史

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动物接种,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力的一类生物制品。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对初次进入的抗原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的功能,所以接种疫苗后,机体就能在再次接触特定病原体时,产生快速、高效的免疫力

亚单位疫苗

依据病原体、肿瘤的蛋白质抗原能够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原理,应用工程菌表达、生产病毒、细菌或肿瘤抗原表位的抗原肽

重组疫苗

应用生物技术将细菌或病毒的毒力因子基因去除,或者以非病原体如痘病毒作为载体,将保护性抗原基因插入载体基因组。

什么是安全性

减毒疫苗能保持稳定,不因返祖而恢复毒力,从理论上讲,遗传与变异决定了,减毒苗的安全性是相对的

什么是有效性

灭活苗、亚单位苗能否有效地,刺激和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力

(二)核酸疫苗的原理

核酸疫苗(又称基因疫苗或DNA疫苗)是继减毒、灭活苗和亚单位疫苗、重组疫苗后,自1993年发展起来的第三代新型疫苗。

基本原理:通过基因操作,把保护性抗原基因连接到真核细胞质粒内,再将其导入动物肌肉细胞,使其在动物体内表达抗原,并诱导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达到预防疫病的目的。

(四)核酸疫苗发展的新问题

1.重组质粒能“主动”进入细胞吗

2.如何调节质粒有效地表达抗原

3.让机体对特定抗原产生强反应

1. 抗体的概念:由抗原诱导免疫细胞产生,并能与之结合的免疫球蛋白。能够识别并结合

特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分子。

2. 抗体的结构

3. 抗体的产生:一个抗原分子含有数个抗原决定簇

每个抗原决定簇至少诱导一种特异性抗体;蛋白质性抗原决定簇由六个以上氨基酸组成

4. 抗体的功能:攻击病毒凝集细菌

5. 抗体与抗原的结合特征:抗体和抗原是特异性地结合

6. 抗体的应用

6.1 生物活性物质检测 6.2 抗原抗体在细胞和亚细胞的定位

6.3 微生物鉴定和抗原分型6.4 血型鉴定

二、细胞工程抗体

1. 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原理

三、基因工程抗体

1. 单克隆抗体应用的局限性:异源性蛋白可引起血清病,一些活性分子难以直接连接

2. 抗原结合区的基因操作:抗体基因操作的基础

一、细胞因子的概念

一类由活化的免疫细胞和相关细胞产生的高活性、多功能小分子蛋白质。

二、细胞因子的来源与种类

1.白细胞介素(IL):介导白细胞或其他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IL-1---IL-28)。

2.干扰素(IFN):可干扰病毒复制的细胞因子,根据其来源和理化性分为α、β、γ三类。

IFN-α/β(I型IFN)主要由白细胞、成纤维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产生。

IFN-γ(II型IFN)主要由活化T细胞、NK细胞产生。

3.肿瘤坏死因子(TNF): 对肿瘤细胞具有胞毒活性的因子,分为TNF-α和TNF-β。白细胞介素(IL):介导白细胞或其他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IL-1---IL-28)。

4.集落刺激因子(CSF): 刺激不同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使之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集落的因子。其成员有:GM-CSF、G-CSF、M-CSF、EPO、SCF等。

5.生长因子(GF):可刺激细胞生长的因子。包括EGF、VEGF、FGF、NGF、PDGF 、TGF-β等。

6.趋化因子(chemokine): 对血细胞具有趋化、激活作用的因子。可分为:α亚家族(C-X-C)和β亚家族(C-C)以及γ亚家族(C)。

三、细胞因子的生物学功能:1 抗感染和抗肿瘤,2 免疫调节作用,3 刺激造血细胞

增殖分化4 参与和调节炎症反应,5 其它

四、细胞因子的基本特性

(一)结构特点:

*属低分子量(6-60kD)的多肽或糖蛋白

*分型:分泌型和跨膜型(TNF;TGF-α;SCF)

*存在形式:单体(IL-1,2等);二聚体(IL-5,12);三聚体(TNF);

(二)产生与分泌特点

多细胞来源;主要由激活的细胞产生;瞬时性:分泌是短暂的自限过程;

(三)生物学作用特点:

* 通过与相应CK受体结合发挥效应,微量高效。

* 作用方式:旁分泌、自分泌、内分泌。

* 生物学效应的复杂性:

* 多效性:一种CK——多种靶细胞——多种生物学作用

* 重叠性:不同CK——同一靶细胞——相同或相似效应

* 拮抗性:一种CK---抑制---另一种CK的某种生物学效应

* 协同性:一种CK---增强---另一种CK的某种生物学

* 网络性: 细胞因子间相互诱生,生物活性间相互影响。

细胞因子的作用方式

自分泌作用于分泌细胞自身

旁分泌paracrine 作用于比邻细胞

内分泌endocrine远距离作用

四)细胞因子来源和产生特点

1 细胞因子产生具有多源性

?(1)活化的免疫细胞

?(2)基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上皮细胞等

?(3)某些肿瘤细胞,骨髓瘤细胞

? 2 细胞因子产生具有多向性

?(1)一种细胞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

?(2)几种不同的细胞可产生一种或几种相同的细胞因子

?(3)一种细胞因子可以作用于不同的细胞

(五)细胞因子的作用特点

? 1 发挥效应具有非特异性,无抗原特异性和MHC限制性

? 2 通过与其受体结合而发挥效应,量微而作用强

? 3 发挥效应的多效性

? 4 发挥效应的重叠性

?5发挥效应的拮抗性、协同性、增强性和网络性

?5具有双重作用:

?(1)有利:免疫调节、促进造血、抗感染,抗肿瘤

?(2)有害:炎症、休克、发热、自身免疫病、肿瘤

五、主要细胞因子的受体

?细胞因子受体都是跨膜蛋白,由胞膜外区、跨膜区和胞浆区组成。

?细胞因子受体的分类:

免疫球蛋白基因超家族受体的细胞膜外区有一个或多个免疫球蛋白样结构域。

I型细胞因子受体家族其胞膜外区有两个不连续的半胱氨酸残基和WSXWS基序。

II型细胞因子受体家族其胞膜外区有四个不连续的半胱氨酸残基。

?III型细胞因子受体家族有富含半胱氨酸的基序。

趋化因子受体家族G蛋白偶联受体,由7个疏水性的跨膜区组成,和相应的配体结合后,经偶联GTP结合蛋白而发挥生物学效应。

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sCKR)

产生方式:

?大部分为膜受体脱落,如SIL-1R、SIL -2R等。

?小部分为分泌型,如sIL-4R、sIL- 5R。

生物学活性:细胞因子“转运蛋白”,膜受体相应配体“竞争抑制剂”

六、主要细胞因子的介绍

?白细胞介素

?IL-1 发热, 促进T、B细胞增殖分化

?IL-2 T细胞生长因子,增强NK细胞和LAK细胞的杀伤活性

?IL-3 刺激骨髓多能干细胞的增殖分化

? 1 产生细胞:

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等

2 作用

?介导白细胞间相互作用、调节细胞的生长分化、参与免疫应答和介导炎症反应

? 3 种类:IL-1--IL-30

?IL-4: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诱导B细胞发生Ig类别转换,产生IgE或IgG类抗体

抑制Th1细胞

?IL-5: 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诱导B细胞发生Ig类别转换,产生IgA类抗体刺激T

细胞增殖分化

?IL-6:促进T、B细胞增殖分化

?IL-7:诱导胸腺细胞分化、前T和前B增殖

?IL-8:趋化因子

?IL-10:抑制性细胞因子,抑制TH1细胞合成分泌细胞因子

?IL-13: 抑制单核巨噬细胞合成分泌炎性细胞因子(IL-1、6、8和TNF-α)

(二)干扰素

?抵抗病毒的感染,干扰病毒复制的细胞因子,包括IFNα、β、γ

?I型干扰素:干扰素α、β

?来源:白细胞、成纤维细胞、病毒感染的组织细胞等

?功能:抗病毒感染、抗肿瘤生长免疫调节(较弱)

?应用:病毒感染性疾病等,肝炎、SARS 、干扰素γ(IFNγ)

?II型干扰素

?来源:活化的T细胞和NK细胞产生

?功能:免疫调节

?提高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的抗原提呈能力

?增强Tc细胞和NK细胞的杀伤活性

?抑制TH2细胞形成,下调体液免疫应答

?趋化作用

?抗病毒和抗肿瘤作用(次要)

?(三)肿瘤坏死因子(TNF):

?可以直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细胞因子。

?分类:TNFα: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亦称恶液质素

?TNFβ:活化的T细胞产生,亦称淋巴毒素。

?两种TNF的分子量为51kD,结构为同源三聚体,具有相同的结合受体和生物学活

?TNF的生物学活性

? 1 杀瘤、抑瘤作用

?(1)直接杀伤或抑制肿瘤细胞(2)激活NK细胞和巨噬细胞,间接发挥作用(3)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血栓的形成,阻断肿瘤组织的血流供应,导致肿瘤出血坏死

? 2 免疫调节作用

?(1)刺激靶细胞合成分泌细胞因子,如IL-1、IL-6、IL-8等

?(2)增强T、B细胞对抗原和有丝分裂原的增殖反应

?(3)增强Tc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活性

? 3 促进炎症反应

?(1)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

?(2)分泌IL-1、IL-8等炎症分子和趋化因子

?(3)增强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 4 抗病毒作用

?(1)类似于IFN的作用,(2)直接杀伤病毒感染细胞

? 5 致热作用:内热性热源质

(1)直接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2)刺激巨噬细胞释放IL-1

? 6 引发恶液质

?由TNFα引起,能够促进蛋白脂肪消耗、分解,引起代谢紊乱表现为厌食、恶心、

消瘦、衰弱和贫血

?(四)集落刺激因子CSF):

?分类: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CSF, G-CSF)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CSF,M-CSF)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eophage-CSF, GM-CSF)

?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EPO)

?干细胞生成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

?多能集落刺激因子(multi-CSF)

(五)生长因子

?具有促进不同类型细胞生长效应的细胞因子

?分类: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

?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FGF)

?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

?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 PDGF)

?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ic growth factor, HGF)

转化生长因子β为同源二聚体,MW=25kD,产生细胞: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

?生物学活性:

?(1)对造血干细胞、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T细胞和B细胞具有生长抑制作用,

但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无抑制作用

?(2)抑制IL-2诱导的T、B细胞活化。

?(3)抑制巨噬细胞、NK细胞、LAK细胞和Tc细胞的杀伤活性

?(4)促进间质细胞增殖,对成纤维细胞、成骨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等促分裂作用

?(5)对单核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具有趋化作用,促进伤口愈合。

?(6)促进细胞外基质如胶原蛋白和纤粘连蛋白的生成,在细胞形态维持和增殖、

分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有利于胚胎发育和细胞修复

?(六)趋化因子

?一组具有趋化作用的细胞因子,能吸引免疫细胞到免疫应答局部,参与免疫调节和

免疫病理反应。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指脊椎动物的高度多态性基因群。其编码的产物被称为MHC分子或MHC抗原,早期源于解释器官移植中受体排斥供体组织细胞的现象。现在泛指与抗感染相关的分子和整个免疫基因群。

组织相容性(histocompatibility):在不同个体之间进行组织器官移植时,受体和供体双方相互接受的程度,引起快而强的排斥反应的抗原系统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系统,其编码的基因群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 )

引起慢而弱的排斥反应的抗原系统称为次要组织相容性系统,其编码的基因群称为次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in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

MHC分为Ⅰ、Ⅱ、Ⅲ类分子

?Ⅰ、Ⅱ类分子分别呈递内源性和外源性抗原肽,是引发免疫反应的关键

?Ⅲ类分子与免疫因子相关。

?各种动物MHC名称分别为H-2(鼠)、SLA (猪)、BoLA (牛)、ELA (马)、OLAP (绵羊)、

CLA (山羊)、DLA (犬)和B (鸡)。

研究生动物免疫学考点

免疫的传统概念:防御疫病(传染病) 免疫的现代概念 机体识别和清除非自身的大分子物质,从而保持机体内外环境平衡的生理反应。 免疫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科学。 二、免疫的基本特点 1.识别自身和非自身: 抵御.监视:肿瘤(自身变化)、病原(外源) 2 特异性和多样性:氨基酸、核酸序列 3 记忆:免疫接种的理论基础 4 自我调控:基本生理特点 三、免疫的基本功能 1.免疫防御:1.抗感染 2.免疫耐受: 自身稳定 3.免疫监视: 抗肿瘤 四、免疫学的发展简史 1. 免疫学经验时期(17世纪前) 特点:纯经验性 2. 经典免疫学时期(18-20世纪) 3.近代免疫学时期(至上世纪50年代) 超敏反应,免疫耐受,抗体生成克隆学说,免疫学技术( 血凝等) 4.现代免疫学时期(上世纪60年代以来) 免疫应答细胞分类,免疫调控,分子水平,免疫学技术 五、现代免疫学的进展和热点 1. 理论: 分子和细胞 免疫遗传学和免疫调控机理(MHC) ,肿瘤免疫学(肿瘤发生、发展),免疫病理学(自身免疫病:变态反应(过敏反应),免疫缺陷) 2. 应用: 免疫学方法 实验免疫学(单克隆抗体,基因疫苗,标记技术,肿瘤治疗) 六、免疫学的应用 诊断:血清学治疗:抗血清预防:疫苗超微量测量 一、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法氏囊外周免疫器官:脾脏、淋巴结等 二、免疫细胞 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粒细胞等 三、免疫分子 抗体、补体和细胞因子 第二节免疫应答的基本特点 一、种类 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二、组成 组织器官: 皮肤粘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等。 脾脏、淋巴结等。 细胞:吞噬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 分子:补体、细胞因子;抗体。 三、特点 先天(不感染)性;识别自身和非自身;无再次反应;作用快范围广。特异性;记忆性;获得性 第三节特异性与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一、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1.炎症反应2. 吞噬:清除异物3.补体激活4.干扰素等 二、特异性免疫应答 1.一般过程:激活、反应、效应 2. 反应类型: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3.在特异性免疫应答中初次反应和再次反应 三、影响免疫应答的因素 1. 抗原 2. 机体 3. 免疫方法 第四节免疫调节 一、特异性与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关系 非特异性免疫是特异性免疫的基础 特异性免疫是非特异性免疫的补充 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互相作用 二、免疫应答的调节机制 1. 神经内分泌调节 2. 免疫细胞间调节: T细胞Th Ts B,NK,CD, 红细胞(CR1) 3. 细胞因子的调节: IL,IFN,TF,MF 4. 抗原抗体的调节: 反馈 5. 基因调节: 对不同抗原的反应性(MHC识别抗原),个体差异,品种间差异,种间差异, 免疫缺陷等 第二章免疫学技术概论 概念免疫学技术与血清学技术

主要动物疫病免疫实施方案

主要动物疫病免疫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兽疫实行强制免疫,畜禽群体免疫密度常年保持在90%以上,其中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达到100%,免疫抗体总体合格率全年保持在70%以上。对猪A型口蹄疫, 经过自治区全面评估后再确定是否实施免疫;在X年6月30日前, 对全市所有牛、羊等进行亚洲I型口蹄疫免疫。 对犬只狂犬病实行全面免疫,常年免疫密度达到90%以上,免疫抗体保持在70%以上。 对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新城疫的免疫,按照原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办公室印发的《X族自治区猪瘟防治实施方案》《X族自治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实施方案》《X族自治区新城疫防治实施方案》(X渔牧办发〔X〕109号)要求开展免疫,畜禽群体免疫密度常年维持在90%以上,其中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达到100%,猪瘟、新城疫免疫抗体总体合格率全年保持在70%以上。 对猪链球菌病、炭疽、山羊痘、牛出败等其他动物疫病的免疫工作,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评估决定是否免疫。免疫程序参照《X族自治区常见动物疫病免疫推荐计划(试行)》(原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 局X年4月14日印发)。 规模养殖场按免疫程序实行常年免疫,免疫程序详见本方案附 件。散养畜禽实行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和常年补免,有条件的地方按

程序常年免疫。春季集中免疫时间为3月上旬至5月上旬;秋季集中免疫时间为9月上旬至10月底。 二、使用疫苗种类 使用经国家批准的H5+H7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新城疫、兽用狂犬病等疫苗,疫苗产品具体信息可在中国兽药信息网“国家兽药基础信息查询”平台“兽药产品批准文号数据”中查询。 三、免疫主体 饲养动物的单位和个人是免疫主体,依据《动物防疫法》承担免疫主体责任,切实履行免疫义务,自主实施免疫接种,做好免疫记录,建立免疫档案,主动接受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监测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检查。 四、职责分工 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辖区内动物防疫工作负总责,组织有关部门按照责职分工,实施免疫方案。 各级兽医主管部门具体组织实施免疫方案,负责组织政府采购动物疫苗的管理和使用监管、养殖场户自购强制免疫疫苗备案,组织监督检查养殖场户免疫开展情况。积极协调同级财政部门,确保实施免疫方案相关经费落实到位。加强经费使用监管,规范经费合理使用。 市县(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具体负责政府采购动物疫苗的管理,组织技术培训,指导养殖场户开展免疫工作,开展使用环节免疫效果监测和评价,及时向养殖场户反馈免疫效果评价结果。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

免疫学习题及答案(含答案)

免疫学部分 一、概述 【A型题】 1.免疫的概念是: A.机体的抗微生物感染功能 B.机体清除损伤和衰老细胞的功能 C.机体排除非自身物质的功能 D.机体识别、杀灭与清除外来微生物的功能 E.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物质的功能 2.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的后果是 A.易发生肿瘤 B.易发生超敏反应 C.易发生感染 D.易发生自身免疫病 E.易发生免耐受 3.免疫应答对机体是: A.有利的反应 B.不利的反应 C.有时有利,有时不利 D.适当时有利,不适当时不利 E.以上都不是 【X型题】 1.免疫功能在正常情况下可表现为 A.阻止病原微生物入侵 B.对自身组织成分的耐受 C.清除体内损伤、衰老细胞 D.诱导组织细胞突变 E.防止肿瘤发生 二、抗原 【A型题】 1.一般而言,抗原的分子量为多少才具有免疫原性? A.<10kD B.< 9kD C.=10kD D.>10kD E.>100kD 2.引起同胞兄弟之间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属于 A.异种抗原 B.同种异型抗原 C.自身抗原 D.异嗜性抗原 E.感染的微生物抗原 3.TD-Ag得名,是因为它 A.在胸腺中产生 B.相应抗体在胸腺中产生 C.对此抗原不产生体液免疫 D.只引起迟发型变态反应 E.相应的抗体产生需T细胞辅助 4.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 A.抗原决定基 B.抗原的大小 C.抗原的电荷性质 D.载体的性质 E.抗原的物理性状 5.下列哪种物质没有免疫原性? A.异嗜性抗原 B.抗体 C.补体 D.半抗原 E.细菌多糖 6.异嗜性抗原广泛存在于: A.人与人之间 B.动物与动物之间 C.植物与植物之间 D.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 E.不同种属之间 7.自身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提示: A.自身耐受的终止 B.机体易受微生物感染 C.免疫监视功能被抑制 D.免疫应答被抑制 E.抗原的免疫原性增强 8.接种牛痘疫苗后机体产生了对天花病毒的免疫力,反映了这两种抗原分子的

动物免疫学模拟题

1、免疫是指动物机体识别自己排除异己,以维护机体的生理平衡和稳定的一种( )反应。 A 病理性 B 生理性 C 对抗性 D 适应性 2、以下描述不属于免疫的基本特性的是( ) A 非特异性 B 识别自身与非自身 C 特异性 D 免疫记忆 3、以下不属于免疫的基本功能的是( ) A 抵抗感染 B 自身稳定 C 免疫监视 D 免疫记忆 4、机体的免疫应答和由此产生的免疫力具有高度的( )。 A 适应性 B 可变性 C 特异性 D 非特异性 5、下列属于外周免疫器官的是( )。 A脾脏B骨髓C胸腺D腔上囊 6、下列属于中枢免疫器官的是( )。 A脾脏B骨髓C淋巴结D淋巴小结 7、( )是成熟的T细胞和B细胞定居、增殖和对抗原刺激进行免疫应答的场所。 A初级免疫器官B一级免疫器官 C外周免疫器官D中枢免疫器官 8、( )是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和成熟的场所。 A次级免疫器官B二级免疫器官 C外周免疫器官D中枢免疫器官 9、下列细胞中,属于免疫活性细胞的是( )。 A T淋巴细胞 B 单核吞噬细胞 C 树突状细胞 D 巨噬细胞 10、下列细胞中,属于免疫辅佐细胞的是( )。 A T淋巴细胞 B 单核吞噬细胞 C B淋巴细胞 D D淋巴细胞 11、下列细胞接受抗原物质刺激后能分化增殖,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是( )。 A T细胞 B 单核吞噬细胞 C 树突状细胞 D 巨噬细胞 12、下列细胞能捕获和处理抗原以及能把抗原递呈给免疫活性细胞的是( )。 A T淋巴细胞 B 单核吞噬细胞 C B淋巴细胞 D D淋巴细胞 13、凡是能刺激机体产生( )和致敏淋巴细胞并能与之结合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称为抗原。 A 应激产物 B 生长因子 C 酸性粒细胞 D 抗体 14、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称为抗原的( )。 A 特异性 B 有效性 C 免疫原性 D 反应原性 15、能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特性,称为抗原的( )。 A 反应原性 B 特异性 C 有效性 D 免疫原性 16、只具有反应原性而缺乏免疫原性的物质称是( )。 A 抗原 B 半抗原 C 应激原 D 抗体

关于动物免疫(防疫)中有关技术环节及相关知识

关于动物免疫(防疫)中有关技术环节及相关知识 培训班授课材料——茆骏 一、动物疫病监测工作的职责、任务和意义 随着兽医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各有关部门大力配合,动物防疫工作公共服务功能在不断提高、社会化职能也在不断扩展。作为技术支撑体系组成部分的动物疫病的监测、预警预报、实验室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及疫情报告等技术工作,因新的形势要求需要,职责和功能也在不断提高。我们农业主管部门,把这项工作列为长效机制,作为重点工作来进行。这几年省市农业主管部门每年进行几次动物防疫考核、督查工作,都采样监测。 (一)疫情监控是动物疫情预警的重要措施 1、早期预警:是指具有发展成为流行或造成严重的社会、经济、政治和公共卫生问题的任何动物疫病的传人或突然剧增的快速探测。 ·预警主要依据疫情普查、疫病监测、疫情报告和流行病学分析等技术手段来完成。 ·预警有助于加强对疫病暴发、传播的表现及分布情况的认识,预测疫病暴发的疫源及其发展,监控疫病扑灭工作的成效等。 2、动物疫情监控:是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对动物疫病及其发展趋势进行的监控、分析、检查、判断及经济损失和风险评估。 ·通过对病原及动物的整体抗体水平监测结果的分析,判断一定区域有无疫病以及疫病发生的机律和可能性,从而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控措

施和方法。 ·从实施的时间和时效角度,可以将重大动物疫情监测分为平时预防预警性监测和处理疫情时的紧急监测。 (1)、平时预防预警性监测:可以尽早发现动物疫情或者动物疫情隐患,从而采取科学的免疫程序和预防控制措施,做到有备而防,防有目的,防而有效,防重于控。 ·在我们实施定期计划免疫的地区,即使尚未有疫病出现,良好的预防预警性监测,也会给我们提供需要免疫的动物种类、免疫时机、免疫剂量、疫苗的选择等科学根据和建议。 ·对野生动物的疫病监测不可忽视,野生动物不仅是某些动物疫病的储存库,也能作为指示潜伏于周围(路线)动物群中某些动物疫病的敏感指示器。 (2)、动物疫情发生后,对疫区及受威胁区的易感动物进行监测:目的是监控疫病的扩散,充分了解疫情扩散的速度、方向和受威胁区的动物种类,群体规模,以求对之进行有效的控制。 ·对受威胁区的易感动物实施监测,主要是通过查验免疫抗体水平来判断免疫效果,这是决定对易感动物是否要扑杀的重要依据,是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的技术基础。 ·通过科学监测,是检验各种防控措施是否取得实效,是评估实施防治方案是否成功的技术手段,为政府进行疫病扑灭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免疫监测是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新动物免疫学试题及答案

动物免疫学试题及答 案

《免疫学基础》 一. 填空题(每空0.5分,每小题1分,共20分) 1. 获得性免疫包括:________获得性免疫和_______获得性免疫。 2. 影响非特异性免疫的因素有遗传因素、__________、________和应急因素。 3. 构成抗原条件之一的异物性是指异种物质、___________物质、______________物质和自身变性物质。 4. 任何一种完全抗原均可看成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复合物。 5. 常见的T细胞亚群有____________T细胞、____________T细胞和抑制性T细胞。 6. 其他免疫细胞包括有________细胞、________细胞、粒细胞和红细胞等。 7. 免疫球蛋白有五种,即IgA、_______、_______、IgE和IgD。 8. 构成单体分子的重链又称为_____链、轻链又称为______链。 9. 机体接受抗原刺激后,首先出现的免疫球蛋白是_______,最后出现的是________。 10.机体的免疫应答过程是经过三个阶段完成的,第一为________阶段,第三为___________阶段。 11.请举出两种参与细胞免疫的淋巴因子:_________、_________。 12.细胞免疫效应的意义包括__________作用,引发__________反应,引发组织移植排斥反应和抗肿瘤免疫。 13.参与免疫因答调节的细胞亚群主要是________细胞和_______细胞。 14.变态反应中的I型变态反应又称为________型变态反应,III型变态反应又称为 ___________型变态反应。 15.抗急性侵袭性感染免疫是由抗体、________、________酶和吞噬细胞相互配合,以发挥最大的免疫作用。 16.免疫性不育的原因有:精子抗原性不育,________抗原性不育和__________感染性不育。 17.机体对肿瘤免疫的应答是以细胞免疫为主,尤其是________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________细胞、细胞和巨噬细胞作用等。 18.影响血清学反应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pH值、杂质异物。 19.举出两种人工自动免疫常用的生物制品:_________、_______。 20.举出两种与标记抗体有关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 1. 抗原必定是异体物质。 2. 半抗原即抗原决定簇。 3. 给动物注射高免血清,属于人工被动免疫。 4. 所有的抗原物质均可经消化道进行免疫。 5. Ig分子的C区,其氨基酸排列是比较稳定的。 6. 异噬抗原的存在,可引起机体发生自身免疫病。 7. II型变态反应是体内抗原抗体的量比例不合适而造成的。 8. 免疫抑制剂是免疫调节剂之一。 9. 毒素与相应抗毒素结合后,毒素被中和,但经稀释或冻融,毒素又可重现毒性。 10.电解质对血清学反应影响不大。 11.环状沉淀反应是用已知的抗原检测未知的血清。 12.某些细菌与相应抗体结合,在补体存在时可发生溶菌反应。 13.补体不能单独与抗原结合,但可以和抗体结合。 14.疫苗只能保护接种动物本身。

兽医传染病学实验内容

兽医传染病学实验内容 兽医传染病学实验室须知 一、注意个人预防、避免病原传播 人类的各种活动是动物传染病在不同地区和动物群间传播和流行的主要助动力。在此过程中,人畜共患性的疾病如炭疽、狂犬病、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禽流感、猪链球菌病、鼻疽等还能造成人类感染、发病,甚至在人群中引起广泛流行。除了对人类健康造成重大危害的、大家公认的人畜共患病外,目前已知能够感染人类的病原体达1415种,其中868种(61%)可在人和动物间交互感染和传播,皆为人畜共患病原体。在兽医传染病学实验中,由于实验的对象和材料大多与患病动物及其病原微生物有关,操作者稍一疏忽就有可能引起疾病流行,甚至感染自身、危及生命。因此,实验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兽医传染病学实验室操作规程,具体措施如下: 1.接近患病动物或实验操作时,必须穿着工作衣帽,必要时(接触或操作危险材料时),要佩戴口罩、穿戴胶靴、围裙、袖套、手套及眼镜。上述衣物在实验结束后需要立即就地消毒清洗;必须携回处理时,要包扎严密,保证安全,防止病原菌污染。 2.实验操作期间,不得进食、饮水和吸烟,勿以手指或其他器物等接触口唇、眼、鼻及面部。操作时(尤其是危险的操作),务须严肃认真、聚精会神。手及面部有伤口时,应避免操作危险材料,必须操作时应涂碘酒,用胶布包扎,或戴橡皮手套。 3.危险材料及其污染的器物处理:按照以下方法进行及时正确地处理,防止引起疾病流行或危及他人: (1)使用病理性材料,尤其是危险材料时应严格无菌操作,盛放器皿应轻拿轻放,确保液体不能流出。 (2)实验用过的动物尸体,内脏、血液等废弃病料,以及废弃的病原培养物、生物制品等须深埋或经过严格消毒处理(焚烧、煮沸、高压灭菌等)后丢弃到公共垃圾处理场,严禁将未经消毒的危险性材料直接丢弃。 (3)用过的棉球、纱布、吸水纸等污物须置于固定容器内统一消毒处理,不得任意抛弃。 (4)使用后被污染的器械、器具应定点存放,统一清洗、消毒,不得随处乱放。 4.意外事故的处理:万一危险性材料滴出或打翻,或出现其他意外,应立即报告指导教师进行及时正确地处理。 (1)手指及皮肤被扎伤、污染,应立即用2%来苏儿(或其他适当的消毒药)洗涤,或2%碘酊棉球擦拭,然后75%酒精棉球再次涂擦。 (2)危险性材料溅入眼中,应立即用清水或5%硼酸溶液冲洗,必要时立即就医。 (3)危险性物品吸入口时,应用清水或10%硼酸溶液漱口,必要时立即就医。 (4)衣帽被污染,可用5%石炭酸、10%福尔马林等浸湿消毒,必要时须用碱水

医学免疫学实验设计例子

《医学免疫学》实验设计 期别:xxx 班级:xx 学号:xxxxxxxx 姓名:OOO IL-35对小鼠Ⅰ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及免疫机制 【立题依据】 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s)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如今越来越多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被不断发现和认识,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Ⅰ型糖尿病(T1DM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就是其中的一员,在全球大约有2000万患者,中国至少有100万的患者,但是Ⅰ型糖尿病常常在幼儿和青少年时期发生且为一种多基因遗传病有较高的遗传度(75%),表现为明显的家族遗传性。同时,Ⅰ型糖尿病患者如治疗不善将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失明、肾衰竭、心脏病、截肢等。因此如果能正确了解Ⅰ型糖尿病的免疫学机制,并探索更加有效治疗及预防方案,对于患者本身乃至整个家族的身体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意义重大。 Ⅰ型糖尿病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是体内除了抗原提呈细胞(APC)和活化的T淋巴细胞外正常细胞几乎不表达MHC-Ⅱ类分子,研究表明IFN-γ转基因小鼠的胰岛β细胞分泌IFN-γ,由于IFN-γ刺激MHC-Ⅱ分子的表达这种小鼠的胰岛β细胞高表达MHC-Ⅱ类分子,这样以来免疫细胞就会结合并识别胰岛β细胞然后对其进行攻击,使其丧失胰岛素分泌活性,最终导致体内胰岛素缺乏。调节性T细胞(Treg)是一些CD4+T cell还可高表达IL-2受体的α链(CD25)分子,胞质中表达Foxp3转录因子的T细胞分化亚群。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抑制CD4+ Tcell 和CD8+ Tcell的活化与增殖从而达到免疫的负调节作用。通过协调Treg水平来调节Ⅰ型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功能可能成为新的治疗手段。 白细胞介素-35(IL-35)是2007年新发现的一种独特的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调节因子,属于IL—12细胞因子家族,IL-35为异源二聚,主要由活化的Treg分泌,对

15动物免疫学教案第十五章 抗感染免疫

预防兽医教研室 课程名称:兽医免疫学使用教材:兽医免疫学授课教师:第15 次课,本次课2学时 授课对象 专业层次年级班次授课时间 课堂类型 理论课(√) 实验课() 实训课()动物医学本科 章节题目第十五章抗感染免疫目的要求 本节重点 本节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与步骤 教学 方法 时间 分配 (min)复习上节课内容。 新课导入。 第一节抗病毒免疫 (一)机体对病毒感染的先天性免疫 1.种属免疫或遗传免疫 2.吞噬和吞饮 3.宿主年龄和生理状态 4.屏障作用 5.干扰素和其他细胞因子 6.其他细胞因子 (二)与B细胞和T细胞相关的抗病毒免疫 1.体液免疫 (1)中和抗体 (2)血凝抑制抗体 (3)补体结合抗体 2.细胞免疫 (三)病毒逃逸机体免疫反应的方式 (四)病毒引起的免疫病理 第二节抗细菌和抗真菌感染免疫 (一)抗胞外菌免疫 1.天然免疫 2.免疫调理作用 3.溶菌或杀菌作用 4.对病菌繁殖的抑制 5.对病菌黏附作用的抑制 (二)抗胞内菌免疫 3 2 20 20 15 阿可 教 教学内容与步骤教学 方法 时间 分配

学过程 (min) 1.天然免疫 2.淋巴因子的免疫作用 3.细胞毒T细胞的免疫作用 4.迟发性变态反应与肉芽肿形成 5.免疫逃避的机制 (三)抗细菌毒素免疫 (四)抗真菌免疫 1.天然免疫 2.获得性免疫 第三节抗寄生虫免疫 (一)抗寄生虫免疫的一般特点 1.寄生虫免疫的表现形式 2.寄生虫的抗原表现形式 3.自愈现象 4.寄生虫逃避免疫的机制 (二)抗原虫免疫 1.非特异性免疫的防御机制 2.特异性免疫防御机制 (三)抗蠕虫免疫 1.非特异性免疫防御机制 2.体液免疫机制 3.细胞免疫机制 15 10 本节课 小结 2 讨论、 思考题、 作业 1.何谓抗感染免疫?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2.简述机体对病毒感染特异性免疫的形式和特点? 3.机体抵抗细胞内菌和外菌感染的机制有什么区别? 4.抗真菌免疫与抗细菌免疫有哪些不同? 3 参考书目《兽医免疫学》,崔治中崔保安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动物免疫学》(第二版)杨汉春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兽医免疫学》(第二版),杜念兴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年。《医学免疫学》(第三版),陈慰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

水产动物病害习题

简答题 第一章 1. 水产动物病害学的定义是什么? 水产动物病害学:是研究水产养殖动物(鱼、虾、贝等)疾病发生的原因、病理机制、流行规律以及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 水产动物病害研究发展具有哪些主要特点? 3. 简述我国水产动物病害防治的发展过程。 4. 水产动物病害防治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如何? 水产动物病害防治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 与水产动物本身的生物学知识有关:如各种水产养殖动物的形态学、分类学、生态学和生理学等; 2. 与病原体的生物学知识有关:如寄生虫学和微生物学等; 3. 与养殖水体环境化学知识有关:如水化学和环境与水质监测技术等 4. 与病害监测技术有关:如生物制片技术、PCR 技术和电镜技术等; 5. 与病害防治研究与应用知识有关:如病理学、药物学、药理学和水产动物免疫学等。 第二章 1. 影响海. 病原:又称病原体,是能引起疾病发生的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 2. 病原的种类 1)致病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单细胞藻类等 2)寄生虫:包括原生动物、吸虫(单殖吸虫和复殖吸虫)、绦虫、线虫、棘头虫、寄生蛭类、寄生甲壳类等。 1、产动物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水温(T水)、盐度、溶解氧、酸碱度、透明度、硫化氢、氨氮、亚硝酸盐、余氯、营养不良、动物本身先天或遗传的缺陷、机械损伤。 2. 宿主、病原体和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如何? 病原体疾病的发生往往不是某个单一因素影响的结果,而是病原、宿主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3.病原体疾病的来源与传播方式有哪些? 4. 病原对宿主有哪些危害作用?影响病原体致病的因素有哪些? 病原对宿主的危害: 1) 机械损伤:寄生虫的吸盘、钩和口器损伤皮肤、鳃等组织 结果:功能伤失;继发炎症感染 2) 夺取营养:某些病原是以宿主体内营养为食:肠道寄生虫 3) 分泌有害物质:如:细菌和病毒分泌毒素、某些寄生虫分泌 蛋白分解酶等 4) 压迫和阻塞:如:绦虫、孢子虫的胞囊等(影响性腺发育) 5) 其他疾病的媒介:如:鱼蛭、桡足类等 5. 试述水产动物疾病的综合预防措施? 彻底清池1) 清淤:(新池浸泡1月)旧池清淤 2) 药物消毒:水泥池:1/10000的KMnO4或含氯消毒剂等。 土池: a. 生石灰清池

小动物寄生虫病学实验指导

实验指导 实验一小动物线虫的形态观察 [实验目的及要求] 熟悉线虫的基本构造,掌握小动物常见线虫的主要形态特征。[实验材料和试剂] 光学显微镜,手持放大镜,镊子,解剖针,平皿,载玻片与盖玻片。乳酸酚透明液。浸渍标本:钩口科线虫、尾旋科线虫等,病理标本。 [实验内容] (一)线虫的一般形态构造 圆柱状,两端逐渐变细,有的呈线状或毛发状。整个虫体一般可分为头端、尾端、背面、腹面及侧面。雌雄异体,雄虫较小后端弯曲。 1 体表:线虫的体表为一层无色、略半透明的角质所覆盖。许多角皮还分化形成了多种特殊组织构造,包括头泡、颈泡、唇、叶冠、颈翼、侧翼及尾翼、尾感器等。 2 消化系统:线虫消化系统呈管状。包括口腔、肌质结构的食道和管状的肠。 3 排泄系统:分原始的腺型和管型两类,无尾感器线虫为腺型,有尾感器的线虫排泄系统为管型。 4 神经系统:神经环是线虫神经系统的中枢,位于食道周围。 5 生殖系统:线虫为雌雄异体,生殖系统均为丝状管道。雄虫生殖器官通常为单管状,由一个睾丸、一个输精管、贮精囊以及一个通向泄

殖腔的射精管组成,末端有辅助生殖器。雌虫生殖器官通常为双管型,由卵巢、输精管、受精囊、子宫、阴门和一般较短的阴道组成。有的线虫有排卵器。 6 虫卵: 大小差异很大,卵膜由内膜、中间层和蛋白膜组成。 (二)小动物常见线虫及虫卵形态特征 1.犬恶心丝虫 双瓣科、恶丝虫属。寄生于犬的右心室和肺动脉。成虫细长白色。雄虫尾部呈现螺旋状卷曲。120~160mm 2.犬弓首蛔虫 弓首科,弓首属。寄生于犬和犬科动物的小肠。虫体浅黄白色,头端三片唇。虫卵近于球状,表面不光滑。50~110mm 3.猫弓首蛔虫 弓首科,弓首属。寄生于猫和猫科动物的小肠中。与犬弓首虫相似,只是颈翼膜短而宽,虫体前端如箭头状。40~100mm 4.鸡翼刺线虫 尖尾目,异刺科,异刺属。寄生于鸡鸭鹅等的盲肠。白色小型线虫。7~13mm 5.毛细线虫 寄生于犬、猫的支气管和气管内。虫体细长,乳白色。雄虫体长15~25mm,尾部有2个尾翼和一根带鞘的交合刺。雌虫长20~40mm,

免疫学试题及答案(绝对精品)

一、名词解释(共20分) 1、共同抗原:具有共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的不同抗原。 2、抗原决定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 学基因。 是指抗原性物质表面决定该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表位。 3、CK:是指由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经剌激而合 成、分泌的一类具有生物学效应的小分子蛋白物质 的总称。 CK 能调节白细胞生理功能、介导炎症反 应、参与免疫应答和组织修复等,是除免疫球蛋 白和补体之外的又一类免疫分子。 4、TAA:指无严格的肿瘤特异性,但可在肿瘤细胞异位 表达或出现量的改变,包括某些糖蛋白、胚胎性抗 原等。 5、超敏反应: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初次应答致敏后,再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次接触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出现的一种以生理功能紊 乱和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异常免疫应答。 四、简答题(共30分) 1、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答:V区:结合抗原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C区:激活补体;结合Fc受提:调理作用; ADCC作用;介导Ⅰ型超敏反应;穿过胎盘和黏膜 2、补体的生物学功能有哪些? 答:1)溶解细菌、细胞 2)调理作用 3)引起炎症反应 4)清除免疫复合物 1、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答:一、补体介导的溶菌、溶细胞作用:1。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寄生虫感染的重要防御机制;2。某些病理情况下,可介导自身细胞溶解,导致组织损伤与疾病。 二、补体活性片段介导的生物学效应:(一)免疫粘附与调理作用、(二)促炎症作用、(三)对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清除作用、(四)免疫调节作用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动物免疫学试题及答案

《免疫学基础》 一. 填空题(每空0.5分,每小题1分,共20分) 1. 获得性免疫包括:________获得性免疫和_______获得性免疫。 2. 影响非特异性免疫的因素有遗传因素、__________、________和应急因素。 3. 构成抗原条件之一的异物性是指异种物质、___________物质、______________物质和自身变性物质。 4. 任何一种完全抗原均可看成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复合物。 5. 常见的T细胞亚群有____________T细胞、____________T细胞和抑制性T细胞。 6. 其他免疫细胞包括有________细胞、________细胞、粒细胞和红细胞等。 7. 免疫球蛋白有五种,即IgA、_______、_______、IgE和IgD。 8. 构成单体分子的重链又称为_____链、轻链又称为______链。 9. 机体接受抗原刺激后,首先出现的免疫球蛋白是_______,最后出现的是________。 10.机体的免疫应答过程是经过三个阶段完成的,第一为________阶段,第三为___________阶段。 11.请举出两种参与细胞免疫的淋巴因子:_________、_________。 12.细胞免疫效应的意义包括__________作用,引发__________反应,引发组织移植排斥反应和抗肿瘤免疫。 13.参与免疫因答调节的细胞亚群主要是________细胞和_______细胞。 14.变态反应中的I型变态反应又称为________型变态反应,III型变态反应又称为 ___________型变态反应。 15.抗急性侵袭性感染免疫是由抗体、________、________酶和吞噬细胞相互配合,以发挥最大的免疫作用。 16.免疫性不育的原因有:精子抗原性不育,________抗原性不育和__________感染性不育。 17.机体对肿瘤免疫的应答是以细胞免疫为主,尤其是________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________细胞、细胞和巨噬细胞作用等。 18.影响血清学反应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pH值、杂质异物。 19.举出两种人工自动免疫常用的生物制品:_________、_______。 20.举出两种与标记抗体有关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 1. 抗原必定是异体物质。 2. 半抗原即抗原决定簇。 3. 给动物注射高免血清,属于人工被动免疫。 4. 所有的抗原物质均可经消化道进行免疫。 5. Ig分子的C区,其氨基酸排列是比较稳定的。 6. 异噬抗原的存在,可引起机体发生自身免疫病。 7. II型变态反应是体内抗原抗体的量比例不合适而造成的。 8. 免疫抑制剂是免疫调节剂之一。 9. 毒素与相应抗毒素结合后,毒素被中和,但经稀释或冻融,毒素又可重现毒性。 10.电解质对血清学反应影响不大。

神经生物学实验指导书

神经生物学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 脑内重要神经核团和神经生物学研究方法简介 Methods for neuroscience research and nuclei in brain 1.实验目的 理解神经核团的概念,理解重要的神经核团;掌握脑立体定位图谱的使用方法;了解神经生物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2.实验器材、试剂及实验材料 手术刀、毛剪、注射器, 1%戊巴比妥钠(Pentobarbital Sodium)、依文氏蓝(Evans Blue), 大鼠。 3.实验步骤 3.1脑的大致结构和重要神经核团 脑膜至外由内分别有:硬脑膜、蛛网膜、软脑膜,其下是大脑皮层,边缘系统等结构。重要的核团(神经内分泌相关的丘脑下部核团)有:PVN(室周核)、PeN (室旁核)、SON(视上核)、ME(正中隆起)、Hippocampus(海马)等。下表给出几个重要核团的大致范围,值得注意的是:核团在不同截面上的位置和形状是不同的,因此具体位置应查阅图谱。 神经核团距离前囟(mm)中心线两侧(mm)距脑背侧(mm) PVN(室周核)-1.0~-4.2 0.0~0.8 5.0~5.5 PeN(室旁核)0.0~-3.2 0.0~0.5 6.5~9.5 SON(视上核)0.0~-1.8 1.0~2.3 8.5~8.8 ME(正中隆起)-2.4~-3.4 0.0~0.5 9.5~10.0 Hippocampus(海马)-1.8~-6.2 0.5~6.3 3.2~8.0 3.2实验内容 a)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大鼠(40mg/kg); b)在颅骨前囟后3-5mm处打孔; c)用微量注射器吸入3μl依文氏蓝,注入大鼠背侧三脑室。 d)大鼠断头,除去颅骨,观察脑的结构。 George Paxinos and Charles Watson,The Rat Brain in Stereofaxic coordinates,Academic press,1986 4.江湾Ⅰ型脑定位仪的使用 6.1脑立体定位仪的原理 a)脑立体定位仪分为两大类:直线式和赤道式。

动物免疫学复习资料

动物免疫学复习资料

动植物检疫11级动物免疫学(黑体为重点) 绪论1.免疫(immune)指动物机体对自身和非自身的识别,并清除非自身的大分子物质(抗原性物质),从而保持机体内外环境平衡的一种生理学反应。 2.免疫学(immunology)是研究抗原性物质、机体的免疫系统和免疫应答的规律和调节以及免疫应答的各 种产物和各种免疫现象的一门生物科学。 3.免疫的基本特性:识别自身与非自身、特异性、免疫记忆 4.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第一章抗原 1.抗原(antigen)凡是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效应性淋巴细胞或能与之结合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称为抗原。 2.抗原性:既抗原的特性,是指抗原分子具有免疫原性与反应原性的特性。 3.抗原决定簇(抗原决定基、抗原表位):抗原分子表面具有特殊立体构型和免疫活性的化学基因 4.载体效应:初次免疫反应后,当2次免疫时,半抗原连接的载体只有与首次免疫所用的载体相同时,才 会有再次反应,这种现象称载体反应。 5.超抗原:是指能在极低浓度下即可非特异地刺激多数T细胞克隆活化增殖,产生极强免疫应答的物质。 3.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一、抗原分子的特性(1)异源性:异种物质同种异体物质自身抗原 (2)一定的理化性状分子大小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分子构象与易接近性物理性状(颗粒性、可溶性)二、宿主生物系统受体动物的基因型、年龄、性别与健康状态三、免疫方法的影响免疫抗原的剂量、接种途径、接种次数及免疫佐剂的选择 4.抗原的特异性即专一性或针对性,是指抗原具有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反应的能力。 5.抗原表位:抗原分子表面具有特殊立体构型和免疫活性的化学基团称为抗原决定簇或抗原决定基,因抗 原决定簇通常位于抗原表面,故又称抗原表位。 6.表位的种类(1)单特异性和多特异性表位(2)功能性表位和隐性表位(3)构象表位与顺序表位(4)B 细胞表位和T细胞表位 7.抗原的分类(1)、根据抗原的性质完全抗原、半抗原 (2)、根据抗原加入和递呈的关系外源性抗原、内源性抗原 (3)、根据抗原来源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异嗜性抗原(与种属特异性无关)(4)、根据对胸腺(T细胞)的依赖性,是否需要T细胞协助 胸腺依赖性抗原(TD)、非胸腺依赖性抗原(TI) (5)、根据化学性质蛋白质抗原、多糖抗原、核酸抗原等 (6)、其它天然抗原、人工抗原 8.完全抗原既具有免疫原性又有反应原性的物质。半抗原只具有反应原性而缺乏免疫原性的物质,亦称 为不完全抗原。 9.载体现象:不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小分子半抗原与大分子物质(载体)连接后,能诱导机体产生 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抗体结合,这种现象称为半抗原—载体现象,简称为载体现象。 10.半抗原与载体结合后首次免疫动物,可测得半抗原的抗体,但当二次免疫时,半抗原连接的载体只有与 首次免疫用的载体相同时,才会有再次反应,这种现象称为载体效应。 11.对胸腺(T细胞)的依赖性分类 (一)胸腺依赖性抗原(TD抗原)绝大多数抗原在刺激B细胞分化和产生抗体的过程中需抗原提成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的协助才能完成。称为胸腺依赖性抗原。如异种组织细胞、微生物等。 (二)非胸腺依赖性抗原(TI抗原)不需要T细胞辅助或依赖程度较低的抗原,称之为非胸腺依赖性抗原 12抗原:在两种不同的抗原之间可以存在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基,称为共同抗原 交叉反应:抗体对具有相同或相似决定基的不同抗原的反应,称为交叉反应 16.佐剂:一种物质先于抗原或与抗原混合同时注入动物体内,能非特异性地改变或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特 异性免疫应答,发挥辅助作用。这类物质统称为免疫佐剂,简称佐剂。

动物免疫学名词解释

1.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清除非自身的大分子物质,从而保持机体内外环境平衡的生理反 应。 2.免疫防御是指动物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和侵袭的能力,又称抵抗感染。 3.免疫稳定在动物新陈代谢过程中,每天产生大量的衰老死亡的细胞,免疫系统可将这些 细胞清除体外,以维持集体的生理平衡;若此功能失调,就会引起自身免疫病。 4.免疫监视机体内的细胞常因物理、化学和病毒等致癌因素的影响作用下,机体经常会出 现少量肿瘤细胞;动物机体通过免疫严密监视肿瘤细胞的出现,一旦出现这些 细胞,即对对这些细胞加以识别,然后清除。若此功能低下或抑制,肿瘤细胞 会大量增殖,从而出现临床肿瘤。 5.免疫器官指机体执行免疫功能的组织结构的统称。 6.免疫细胞是参与免疫应答的细胞的统称,包括淋巴性细胞(T、B、N、K细胞等)、单核 吞噬细胞等以及它们的过渡型细胞和终末效应细胞。 7.淋巴细胞表面标记指存在于淋巴细胞表面的多种膜分子,是淋巴细胞识别抗原、与其他免疫细胞相互作用以及接受微环境刺激的分子基础,也是鉴别淋巴细胞的重要依据。 8.抗原指凡能诱导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其产生的抗体或效应细胞在体内或 体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9.免疫原性抗原分子进入机体后能诱导免疫应答的特性,与抗原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关,更 与机体的免疫应答特性相关。 10.反应原性指抗原能与免疫应答产物,即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反应的特性;反应原 性决定于抗原分子的化学性质。 11.自身抗原正常自身组织成分及体液组分处于免疫耐受状态,不能激发免疫应答,但如打 破自身耐受,则可引起自身免疫应答;例如因外伤或手术等原因,隐蔽性自身 抗原可使此种抗原进入血流时,则可引起自身免疫应答;感染的病原微生物或 某些化学药物,可与自身组织蛋白结合,改变其分子结构而形成修饰性自身抗 原。 12.抗原决定簇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被免疫细胞识别的靶结构,也是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13.TD-Ag 必须有Th参予才能激发免疫应答的抗原,大多数抗原为TD-Ag。 14.TI-Ag 不须Th参予,可单独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少数抗原为TI-Ag。 15.交叉反应一种抗体对具有共同抗原决定簇的两种不同抗原都能结合,产生免疫反应,称 为交叉反应。 16.类属抗原在两种不同的抗原之间存在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带有相同抗原决定簇的 抗原称为共同抗原或交叉抗原。将存在于同一属或近缘种属的共同抗原称为类 属抗原。 17.异嗜性抗原在两种不同的抗原之间存在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带有相同抗原决定簇的抗原称为共同抗原或交叉抗原。如果存在于远缘不同种属中则称为异嗜性抗原,此现象为Forssman首先发现,故称为“Forssman抗原”。 18.Forssman 抗原在两种不同的抗原之间存在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带有这种相同抗原决定簇的抗原称为共同抗原或交叉抗原。如果存在于远缘不同种属中则称为异嗜性抗原,此现象为Forssman首先发现,故称为“Forssm an抗原”。

实验动物学试题及答案

实验动物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实验动物学研究的对象实验动物、动物实验。 2、根据我国实际,实验动物被分为四级,分别是一级为普通动物、二级为清洁动物、三级为SPF动物、四级为无菌动物(包括悉生动物)。国际上公认的标准实验动物是SPF 动物,我国公认的标准实验动物是清洁动物。 3、通常称近交系动物为品系,称封闭群动物为品种。 4、实验动物的年龄通常根据体重来判断。 5、裸鼠除全身无毛外,还有裸体和无胸腺,并随年龄增加皮肤变薄,头颈部皮肤皱褶,发育迟缓等特征。 6、药物筛选实验首选动物为小鼠;过敏实验首选动物为豚鼠;发热研究首选动物为家兔;实验外科学首选动物为犬;人类脊髓灰质炎等病的研究最理想的实验动物是非人灵长类动物;做反射弧分析实验常用实验动物是青蛙。 7、实验动物常用给药途径有经口给药、注射给药等。 二、名词解释 1.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饲养、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鉴定、及其他科学研究的动物。 2.近交系动物:是指至少经过20以上连续全同胞或亲子交配,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其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鼠的一对共同祖先的动物群。 3.杂交优势:杂种一代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对疾病的抵抗力强,寿命较长,容易饲养,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近交衰退现象的优越性。 4.封闭群动物:不以近交形式进行交配,也不引入任何外来血缘,在封闭条件下交配繁殖,从而保持群体的一般遗传特性,又具有杂合性的一个实验动物种群。我国制定的标准作如下定义: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实验动物种群,在不从其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称为一个封闭群,或叫远交群。 5.诱发性动物模型:是指使用物理、化学、生物等致病因素作用于动物,造成动物组织、器官或全身一定的损害,出现某些类似人类疾病的功能、代谢或形态性结构方面的病变,即人为地诱发动物产生类似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

免疫学实验整理

免疫学实验整理 一、凝集试验、吞噬试验 (一)凝集试验 1、直接凝集反应(ABO血型鉴定) 2、间接凝集反应(类风湿因子测定) 3、金黄色葡萄球菌协同凝集试验 (二)吞噬试验(示教) 1、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小吞噬) 2、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大吞噬) 名解: 1.免疫学检测技术:利用免疫学原理来检测抗原、免疫分子(抗体、补体、细胞因子和粘附分子等)及免疫细胞等免疫学研究对象的实验过程。如凝集反应可用于检测抗原抗体,吞噬十堰可用于检测免疫细胞等。 2.凝集反应(agglutination reaction):在一定浓度的电解质溶液中,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块,称为凝集反应。 3.直接凝集反应(direct agglutination reaction):细菌、细胞等颗粒性抗原,在适当电解质参与下可直接与相应抗体结合出现凝集,称为直接凝集反应。 4.间接凝集反应(indirect agglutination reaction):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先吸附于适当大小的颗粒性载体表面(这种载体与免疫无关),然后与相应抗体或抗原结合,在适量的电解质存在下,出现特异性凝集现象,称为间接凝集反应。 5.协同凝集实验(coagglutination):利用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SPA)能与人和多种哺乳动物IgG的Fc段结合而不影响其Fab段功能的特性,将已知的特异性抗体吸附于金黄色葡萄球菌上,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的凝集反应即为协同凝集试验。 6.滴度(titer)、效价:The maximum dilution that gives obviously visible agglutination (++) is called the titer. 实验及注意点: 1、检测抗原抗体的基本原则:根据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高度特异性,用已知抗体(抗原) 检测未知抗原(抗体),有现象则说明有相应抗原,无现象则无相应抗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