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球化学填图的国际研究现状及建议

地球化学填图的国际研究现状及建议

地球化学填图的国际研究现状及建议
地球化学填图的国际研究现状及建议

第17卷第6期2002年12月

地球科学进展

A DVANC E I N E AR T H S C I ENCE S

V o l.17 N o.6

D e c.,2002

文章编号:1001-8166(2002)06-0826-07

地球化学填图的国际研究现状及建议

杨忠芳1,陈岳龙1,汪明启1,奚小环2,肖桂义2,高延光2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100083;2.中国地质调查局,北京 100083)

摘 要:以环境调查、矿产勘探、土地合理利用和绿色农业生产为目的的区域地球化学综合调查工作正在世界各国开展。研究领域有:①制定土地合理使用和区域发展规划;②进行环境污染程度和环境本底值调查;③对研究区成矿潜力进行预测;④进行原生地球化学环境调查,为地方病的防治和动植物的健康服务;⑤对土壤肥力进行评估,为合理施肥和绿色农业服务。结合国内外研究动态,对我国今后开展的多目标地球化学填图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 键 词:地球化学填图;区域发展规划;土壤肥力;地球化学背景;重金属污染

中图分类号:P59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及农业集约化的发展,人类社会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的宣言中阐述了国家稳定发展的概念,提出要采用综合途径解决自然资源利用的社会—生态—经济任务的总体问题。在此指导思想下,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快速精确的仪器分析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勘查地球化学在国际上正不断拓宽应用领域,俄罗斯和中国等勘查地球化学界开展了多目标地球化学填图,美国、加拿大、日本、德国、意大利、芬兰—斯勘地纳维亚、比利时、卢森堡、瑞典、印度、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立陶宛、越南、印度尼西亚、尼泊尔、韩国、罗马尼亚、苏门答腊、肯尼亚、津巴布韦、所罗门群岛、塞拉利昂、斯威士兰和玻利维亚等国家针对各自不同的问题,也广泛开展了区域地球化学的调查与研究。

1 俄罗斯多目标地球化学填图计划

俄罗斯在进行勘查地球化学填图中,由于有统一的研究计划,其研究方法、成果表现都有一定的规范[1~10],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针对各自研究问题的需要,在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成果表现上均没有统一的要求[11~28]。

俄罗斯的多目标地球化学填图(МГХК)是一项与国际地球化学填图和研究全球地球化学规律,如与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 GC P259/260项目密切相连的专题研究计划。该计划是对不同级次地质生态系统的综合地球化学研究,在研究中要划分和评价非均质的复合地球化学场的天然及人为影响程度,并将这些成果反映在不同比例尺的图件上[2,4,7,9](一般面积在数万至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区、带,采用1∶100万的比例尺;面积为数百至数千平方公里的地区,采用1∶20万的比例尺;面积为数十和数百平方公里的矿田、地段,采用1∶5万的比例尺)。

多目标地球化学填图的主要对象为地质生态系统,采样介质为基岩、土壤A和B层、底积物、地表水、植物等,样品分析的元素有L i、B e、B、F、P、Sc、T i、V、C r、M n、C o、N i、C u、Z n、G a、G e、A s、Sr、Y、N b、M o、A g、C d、Sn、Sb、B a、L a、C e、Y b、W、P b、B i、T h、U[4]。

多目标地球化学填图工作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工作主要是获取各种地质组合的地球化学资料以及对一个地区成矿潜力和生态状况作出总的评估;第二阶段的工作则是对第一阶段的异常地球化

 收稿日期:2002-02-04;修回日期:2002-06-10.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四川成都地区区域地球化学环境评价应用研究”(编号:200214200028)资助. 作者简介:杨忠芳(1961-),女,河北省人,教授,主要从事地球化学及环境地球化学.E-m a i l:y angcug @c ugb. e du. c n

学场作详细研究,根据这一阶段获得的精确的地质—地球化学资料编制出一系列地球化学成果图,包括复合异常地球化学场图、构造—建造图、功能分带图、成矿预测图、生态地球化学图、农业地球化学图、土地合理利用图、合理利用资源图等各种地球化学图件。

通过多目标地球化学填图可以达到如下目的:获得研究区地质组合的地球化学特征,为矿产预测和普查提供指导;评价环境状况、确定土壤耕作层的地球化学特征;在对某一具体地区及其实际状况作综合性多功能评估的基础上,提出土地合理利用的策略。

2 主要研究进展

2.1 土地合理使用和区域发展规划

通过研究土壤中对动植物有益元素和有害元素的分布分配特征、共生组合规律,结合研究区地理、地貌和人文景观等各项生态指标的研究,利用多目标地球化学填图资料,可以编制出一系列全新的图件,从而为土地合理利用、区域规划发展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提供依据。

俄罗斯在进行该方面研究时,主要是编制土地合理利用图。土地合理利用图可由3部分组成:(1)填图前的土地利用类型及其自然地球化学势。

(2)自然环境状况的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及建议。

(3)土地相对价值的评估[28]。

第一部分内容包括土地利用类型图、天然和复合地球化学景观图、农业地球化学图、预测地球化学图等经过专门解释的信息。在土地利用类型图上,应圈出特殊保护区和经济开发受限制地区、林业区、农业区、工业化—城市化区、采矿工业区的范围。

在特殊保护区和粗放经济区的景观图上,应标明其自然特征(高山草地、盐沼土、原始森林等)。在林业区范围内,应划分出具有不同生产力的地段。对农业区则要按天然肥沃程度进行划分,对耕作地段、牧场和割草场分别加以评价。在现有或潜在矿业经济区的预测地球化学底图上,应标明不同类型矿产及其预测资源量。工业化—城市化区按人口数量和经济专属性加以划分。

第二部分内容反映在生态地球化学图上,应标明自然环境被某种毒性元素或化合物所污染的性质和程度,以及灾害性地质作用的性质、地点与发育程度和地下水的防护程度。根据具体地区的污染程度和生态地质状况,将其分为令人满意的地区、中等危险地区、危险和灾害性地区,并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自然保护措施。

目前对土地价值的绝对评估是不可能做到的,现在对土地价值的评估主要依据市场价格,基本没有考虑其他因素。今后,随着环境地球化学多目标填图范围的不断扩大,对土地相对价值的评估既要考虑其社会属性,也要考虑其自然属性(包括土壤的污染程度、是否有自然矿产、自然生态状况等各种因素)。

俄罗斯在对东贝加尔湖地区进行1∶100万的多目标地球化学填图研究时,对土地相对价值的评估主要考虑了功能性土地使用类型和综合指数、农业—地球化学潜力、成矿潜力、区域的生态状态、优势性和相对土地费用种类6个因素[6]。

发展中国家在利用多目标地球化学填图资料进行土地使用规划时,更多地考虑了所研究地区所存在的具体问题。如苏门答腊北部土壤大多数呈酸性,含铁质,可利用的养分少,由于土壤肥力低,使得以前许多移民区的开发均失败了[29]。

通过土壤中植物营养元素分析,对土壤的阳离子交换能力、土壤肥力、可交换K和C u、Z n等营养元素含量分析,可以正确地确定哪些土壤是可开垦的,其限制因素是什么?

一般在土地使用规划范围内,区域地球化学资料有双重用途,若发现精耕细作农田区,区内潜在痕量元素缺乏的问题,则可采用土壤或动物治理,亦可生长低感病性庄稼来减轻影响。若要开辟新的农牧用地,若有可能则可选择最合适的地区或避开可能遇到的痕量和主要元素有问题的地区,这尤其适合发展中国家,在这些国家中使用化肥或矿物补充营养可能因价格昂贵而受限制。

2.2 环境本底调查

环境本底污染物和元素含量调查工作因所调查的对象和目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目前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2.2.1 矿山开采

现今,许多国家要求采矿公司在详细勘查、评价和随后的矿产资源开采前进行环境基准测量,以评估这些活动给环境带来的潜在影响,而后进行监测。区域地球化学图是确定诸如A s、C d和P b等环境灵敏金属基准的一种合适的方法,它可用来鉴别环境对水系沉积物、水、土壤、大气中的植物和历史上的

7

2

8

第6期 杨忠芳等:地球化学填图的国际研究现状及建议

与正在开采的金属矿山的水载排放物的影响[29]。

控制水系沉积物中元素的基准水平的主要地球化学要素包括汇水盆地的岩性、化学活动性、气候、地形以及金属在迁移期间的分散与稀释。

2.2.2 土壤和水体等环境要素的调查

随着各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各要素的人为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勘查地球化学也以查明各种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含量、迁移、转化,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为己任,开展了该方面的填图和评价工作。

一些发达国家如加拿大等国颁布了沉积物质量指标手册,为金属元素和有机污染物确定了两种临界浓度水平,即最低效应水平(L E L)和强效应水平(S E L)。若沉积物中有一种污染物达到或超过L E L,则认为其对水底无脊椎动物有不良影响,并可以注明沉积物已处于明显污染的边缘。若沉积物中有一种污染物达到或超过(S E L),则可认为其受到了强烈污染,有可能影响水底无脊椎动物群落[30]。

俄罗斯等国则根据不同的调查区域面积开展了不同比例尺的多目标地球化学填图,主要解决的问题有:

(1)毒性元素谱、相互关系和赋存形态。

(2)圈定污染源,以及毒性元素谱的迁移转化途径和规律。

(3)查明毒性元素的各种地球化学障,评价各类介质对毒性元素的自净能力。

对环境要素进行质量评价不仅要考虑其总量,而且要研究化学元素和污染物的各种相态及它们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此外,除对重金属进行研究外,还要查明有机污染物和放射性核素的含量和分布特征。

在对环境质量进行评价时,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环境背景值(基准值)的选取和评价标准的确定。

在确定背景浓度时经常采用两种做法,一是引入污染系数的概念,就是将沉积物表面的污染物浓度与沉积物内部深处的浓度进行比较。不过,地质过程可使某些金属元素再循环到沉积物上层内部,而人们对这种过程所知有限,因而使这种方法具有不确定性[30]。另一种做法是将受污染地区与清洁对照地区进行比较,这是目前环境研究部门常用的方法。但由于第一环境中清洁地区只是与受污染地区相比污染物的含量相对较少,该方法用于特定污染源和污染物的污染水平评估是可行的,用于范围较大的环境质量评价是不合适的。

除采集深部样品和用相对清洁的对照区样品进

行基准值研究外,S w e nn e n等[17]通过采集在工业革命前(用14C定年)沉积的河漫滩和中级河流的细粒沉积物的化学成分,来确定研究区化学成分的背景值。由于该项工作野外操作的技术含量较高,目前用于广泛的环境质量评价工作还有一定难度。

此外,由于各国所确定的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不同,因此,在环境质量评价和等级划分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2.2.3 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估

不同景观的基本生态状况是不同的。俄罗斯科学家采用生态风险性指数进行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估[4]。它是以某种地球化学景观中毒性为I~I I I级的化学元素的浓度克拉克值总和而计算出来的。这一指数反映了研究区土壤的总地球化学“地方性”,指明了未受人为作用过程影响的天然土壤在毒性元素总和量上与克拉克值的差异程度,在指出未被人类活动作用涉及的自然土壤与克拉克值(全球背景)在有毒化学元素总量间存在多少差异的同时,还能反映出研究区土壤总的地球化学“地区特有性”。

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在进行环境生态质量评估时是依据植物生长和人体健康所必需营养元素,以及对生物有危害的有毒元素,并结合研究地区土壤中元素的分布特征来进行的[31]。具体做法是选择必需营养元素P、F、C r、V、Z n、C u、C o、M o、M n、Se、B 和有毒元素P b、C d、Sb、H g、A s来评价土壤环境质量。即选择F、C r、V、Z n、P b、C d、Sb、H g、A s等9种元素作为污染评价因子,选择Z n、C u、C o、M o、M n、P、Se、B8种元素作为土壤环境的致贫状况的评价因子。其评价标准依据土壤中元素背景值(X)和标准离差(S),以及土壤中元素含量是否影响生态平衡或者导致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下降来确定。在评价时以污染因子含量C i≤X(W1),≤X+S(W2),≤X+3S(W3)划分为清洁区、基本清洁区和初始过剩区,以我国1984年推荐的土壤允许浓度(W4)作为一般过剩区与明显工程地区界限;以致贫因子C i≤W1(中国1984年推荐的土壤元素阈浓度不足限),≤W

2(X-S),≤W3(X+S),划分明显不足区,不足区和正常区,以土壤元素阈浓度过剩限或允许浓度(W4)作为丰富区和过剩区的划分界限。环境质量评价指数为P i=C i/W i,式中的C i为各点元素的实测值,W i为分级标准。

2.3 矿产资源预测

多目标地球化学填图的一个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在测量区获取地质地球化学信息,为矿产预测和普

8

2

8 地球科学进展 第17卷

查提供依据。

在多目标地球化学填图时一般都包括了金属成矿元素、稀有、稀土和分散元素、地热指示元素、油气示踪元素和一些特殊的矿种(如核能金属———铀)的调查。

在对研究区各类采样介质的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图进行复合处理后,就可以编制出一系列的复合地球化学异常图,这些图件包括基础地质和构造图、矿产预测图的地球化学底图、成矿元素的地球化学异常分布图、成矿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分带图。这些图件的编制对研究区各类矿产资源的勘探很有帮助。2.4 地方病的防治和动植物健康研究

地表环境是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场所,它们的健康、疾病与生态地理环境的性质、变化紧密相关。

地球在其发展演化的过程中,由于地质作用发展的不均衡性及化学元素本身的地球化学性质的不同,造成元素在地球表层分布的不均一性,使局部地区某些组分的含量出现异常,造成动植物从环境中摄取的这些组分超出或低于所能适应的限度,从而发生疾病。

地球化学填图能反映出研究区表生环境元素含量与地壳克拉克值的差异程度,并用各种地球化学图件或参数表示出来,这对于研究区地方病的防治和动植物的健康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土壤和饲料中痕量元素的不足或不平衡是造成放牧性畜产量和繁殖下降的原因。如印度一些地区动物普遍缺Z n和C u,而Se过量,可能与土壤、饲料中这些元素的不足和过量有关;肯尼亚在土壤和水系沉积物中普遍缺少C u和C o(<15×10-6)的地区,在牧草和牲畜中这些元素含量也缺乏;在南非雷菲洛(R e i v il o)地区某些动物有食土癖,其原因是该地区白云质土壤中具有高的M n/F e比值,牲畜过多地摄入M n,抑制了F e、Z n和P b等微量元素在肠胃中的吸收。牲畜食土是为了增加体内F e的吸收,但连续过量地食土会导致肝炎或M n中毒[29]。

人类地方性疾病的流行在病因上概括起来可归纳为两类:一类认为是当地环境生物性因子引起的;另一类认为是无机元素缺乏或过多而引起的。从生物地球化学环境的角度来看,地方病的发生是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有些地方病的病因是由于自然环境中某些元素的含量异常引起的,如地方性甲状腺肿,是由碘的缺乏或过剩导致人体甲状腺肿代谢功能障碍,发生甲状腺肿;流行于全世界的地方性氟病是由于饮水或食物中氟的含量不足或过剩引起的。地球化学填图可以提供食物、水和流行病医学调查所需的多元素数据信息,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地区,有相当比例的居民生活在耕地附近,评价这类潜在问题的首要方法就是考虑地方病的流行与环境要素中微量元素含量之间的关系,地球化学填图可以提供土壤、成壤母质及其对主要食物和水源成分的影响,从而为地方病的病因研究和防治提供直接的证据。如印度和乌干达的心肌膜炎纤维化地方病的病因是通过对土壤、水、食物系统的地球化学调查查明的,研究表明环境中过高的C e和缺乏M g是导致心肌膜炎纤维化地方病主要原因,在乌干达环境中过量的C e 是由于土壤中存在小于20μm的次生稀土矿物;而印度的有些研究者认为过高的C e是由独居石引起的[11]。

2.5 土壤肥力评估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生长植物的能力,其中自然包括了土壤中的物质成分、结构与功能的好坏,以及整个土壤生态系统运转的水平。它既是土壤成分,又是土壤环境的体现。

利用土壤地球化学勘查资料对土壤肥力进行评估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常量(全氮、全磷,、有效磷、有效钾以及有机质总量)和微量(B、Z n、M o、M n、F e、C u、C l、C o、Se、V等)营养元素含量的评估上。如俄罗斯在进行1∶100万比例尺的多目标地球化学填图时[4],对俄罗斯东部的东—外贝加尔7800k m2实验区的土壤肥力进行了研究(见表1),结果表明土壤的自然肥力性能是不同的,不同景观土壤腐殖层中生物活性微量元素含量的差别约达1倍。

表1 俄罗斯东—外贝加尔景观区土壤腐殖层中生物

活性微量元素的含量(克拉克浓度)

T a b l e1 C o n t e n t s o f b i o l og i c ac t i v e t rac e e l e m e n t s i n d ecaye d s o i l h o r i z o n s i n t h e es t er n T r a n s-B a i k a r e g i o n,R u ss i an

土壤

微量元素

B Z n M o M n

C u C o

总计高山原始森林 3.52.21.01.31.71.110.8高山草原 2.51.41.01.11.50.98.4

草地草原 2.50.81.00.81.30.87.2

干旱草原 2.00.61.01.11.00.56.2除对土壤中植物营养元素含量研究外,土壤特征微团聚体的组成比例也是评价土壤肥力的有用参数[32]。研究表明,用土壤生产力水平或土壤某一或

9

2

8

第6期 杨忠芳等:地球化学填图的国际研究现状及建议

某些理化性状的数量化特征来表征土壤肥力水平是有一定局限性的。中国及一些西方国家的科学家对土壤肥力实质的系统研究表明,不同粒级的微团聚体在营养元素的保持、供应及转化能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特征微团聚体(<10μm和>10μm的微团聚体)的组成比例能比较综合地反映土壤对于水、肥的保供性能,可作为判价土壤肥力水平的有用指标。

3 几点建议

中国国家地质调查局从1999年开展的多目标地球化学填图是一项融第四纪地质研究、矿产资源勘查、环境质量评价、土地合理使用和农业生产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调查活动,取得了大量的第一、第二环境的基础数据资料,蕴涵了丰富的第四纪地质、矿产资源和环境评价信息,合理有效地利用这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必将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城镇规划和土地合理使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和国际进展,对我国的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提出如下粗浅的认识和建议:

(1)建议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分两步实施,首先在研究区进行中比例尺(1∶25万)的第一环境、第二环境以土壤为主的地球化学调查,完成第一阶段工作主要是获取各种地质组合的地球化学资料以及对一个地区成矿潜力和生态状况、环境污染作出总的评估;第二阶段的工作则是对第一阶段的异常地球化学场、特殊的地质地球化学问题作大比例尺(1∶5万或1∶1万)详细研究。

(2)建议增加R E E和有机毒害物质分析。稀土元素具有十分相似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在成岩成矿作用过程研究、大地构造背景分析、元素示踪和成因类型甄别等均具有广泛的用途。在原有的51项分析中,已分析了C e、L a、Y3个稀土元素,建议增加P r、N d、Sm、E u、G d、T b、D y、H o、E r、T m、Y b、L u。

在表生土壤环境中,除重金属污染严重外,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还有有机毒害物质,它们大多是由于工农业生产、医药卫生及人民生活排放的三废造成的。有机物质是脂溶性的,在生态环境的各个食物链中是逐级富集的,对人类健康影响非常大,主要有多环芳烃(P A H s)、多氯联苯(P CB s)、酞酸脂、农药残留物(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二恶英(T CD D)、多氯二苯并呋喃(P CD F)。

(3)建议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多源信息遥感技术相结合。依据第一环境所取得的元素含量分布特征,可以划分出研究区深部基岩的地质组合和构造区带地球化学特征,但由于这些地球化学特征具有多解性(如酸性火成岩和沉积砂岩在元素含量上是很难区分的),还需要利用地球物理方法(如磁法和重力)加以鉴别。将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相结合,对于准确查明区域构造特征、岩石分布、矿产种类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第二环境土壤的重金属含量、N、P、K及B、F e、C u、Z n、M o、M n、F e、等微肥对农牧业生产,尤其是农作物的长势影响非常大。地球化学调查虽然能够比较准确地查明土壤中这些元素的含量状况,但无法实现动态监测(周期长、费用大)。遥感技术很容易获取农作物叶面因重金属污染和肥力丰缺而造成的水含量、色素含量、细胞结构等信息,将这些信息与土壤和农作物中上述元素的含量进行对应分析,就可以建立土壤元素含量与农作物长势关系模型,通过多源信息遥感技术对农作物的动态监测,最终实现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和肥力调查的动态监测。

(4)建议对不同研究区所存在的特殊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工作。在第一步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已发现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工作。如成都平原的油气问题、珠江三角洲的石材放射性问题等。

(5)科学制定评价指标,应将土地的经济价值、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指标、遥感信息等紧密相结合形成农林与城市区划综合的评价与对策;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将各种资料可视化,并建立预测模型、可进行动态预测。

(6)在进行地球化学多目标调查时应以生态环境或地质地理区划为单元,同时兼顾大城市。

参考文献(R e f ere n ce s):

[1] Путковр.И.P r i nc i p l es of s tr uc t u r e-s ub s t an ti al and g e o chem i cal r eg i ona li z a ti on o f o r ebea r i ng p r ov i nces[J]. Z heng Z huan t r an s l a t e.

F o r e i gn

G eoexp l o r a ti on and T echn il ogy,1998,(3):17-22.

[Путковр.И.含矿省的构造物质和地球化学填图准则[J].郑

转译.国外地质勘探技术,1998,(3):17-22.]

[2] ГоловинАА. A ccum u l a ti ve abno r m al fi e l d i s a ob j ect of m u l t i-p u r po s e geochem i cal m app i ng[J].F o r e i gn G eoexp l o r a ti on and

T echn il ogy,1996,(4):11-12.[ГоловинАА,等.累积异常场是

多目标地球化学填图的对象[J].国外地质勘探技术,1996,(4):11-12.]

[3] КурнковEЗ.E va l ua ti ng r e l a ti ve va l ue o f eco l og i c s ou r c e po t en-t i a l o f l oca l s o i l on t he b a s i s o f m u lt i- p u r pos e geochem i ca l m app i ng

[J]. F o r e i gn G eoexp l o r a ti on and T echn il ogy,1999,(2):16-23.

[КурнковEЗ.依据多目标地球化学填图资料评价地区土地

3

8 地球科学进展 第17卷

生态资源潜力相对价值[J].国外地质勘探技术,1999,(2):16-23.]

[4] ГоловинA A,МорозоваИA.M u lt i- p u r po s e geochem i cal m ap-p i ng a t a s ca l e of 1/1000000i n R u ss i a[J].Q i n D adi tr an s l a t e.

F o r e i gn

G eoexp l o r a ti on and T echn il ogy,1998,(6):12-19.

[ГоловинA A,МорозоваИA.俄罗斯境内1∶100万比例尺

的多目标地球化学填图[J].秦大地译.国外地质勘探技术,1998,(6):12-19.]

[5] Y i M i ng.P r og r e s s of geochem i cal m app i ng[J].G eophy s i cal and

G eochem i cal E xp l o r a ti on A b r oad,1998,(3):55-58.[佚名.地球

化学填图的进展[J].物探化探译丛,1998,(3):55-58.][6] 伯尔维肯.W e s t e r n E u r opean r eg i onal geochem i cal m app i ng t o-w a r ds t he21s t c en t u r y[J].D i z hi K e j i D ong t ai,1997,(11):6-

11.[伯尔维肯.走向21世纪的西欧区域地球化学填图[J].地

质科技动态,1997,(11):6-11.]

[7] S p iri donov,G n it u s ha. R eg i ona l t o de t a il ed geochem i ca l m a pp i ng o f t he K a r ii s k o r e d i s t r i ct,e a s t e r n T r ans B a i kal r eg i on,R u ss i on[J].

G eophy s i caland G eochem i cal E xp l o r a ti on A br o ad,1996,(4):58-

62.[S p iri donov,G n it u s ha.俄罗斯东外贝加尔地区卡里斯克矿

区详细区域地球化学填图[J].物探化探译丛,1996,(4):58-

62.]

[8] Морозова,Косипина. R o l e of f unc ti ona ll y r eg i onal p r og r am m i ng

i n i n t e r m ed i a t e- s ca l e m u lt i-p u r po s e geoche m i ca l m app i ng[J].G e-

o phy s i cal and G eochem i cal E xp l o r a ti on A b r oa d,1996,(3):57-

60.[Морозова,Косипина.功能区划在实施中比例尺多目标

地球化学填图中的作用[J].物探化探译丛,1996,(3):57-

60.]

[9] Головин,ГуляевА. S yn t he ti c abno r m algeochem i cal fi e l d i s a ob-j ect of m u lt i- p u r po s e geochem i cal m app i ng[J].G eophy s i cal and

G eochem i cal E xp l o r a ti on A b r oad,1996,(2):56-58.[Головин,

ГуляевА.复合的异常地球化学场是多目标地球化学填图的对

象[J].物探化探译丛,1996,(2):56-58.]

[10] 布连科夫Э.К. P ri nc i p l es and f unc ti ons o f m u lt i-p u r po s e g e o-

c hem i cal m app i ng[J].O ve rs eas G eo s c i ence,1995,(4):59-

63.[布连科夫Э.К.多目标地球化学填图的原则与功能

[J].国外地质科技,1995,(4):59-63.]

[11] S m it h B,C hene r y S R N,C ook J M,e t al. G eochem i ca l and e n-v ir onm en t al f ac t o r s con tr o lli ng e xpo s u r e t o c e r i um a nd m agne s i um

i n U ganda[J].J o u r nal of G eochem i cal E xp l o r a ti on,1998,65:

1-15.

[12] U t s yak S,P e tri kova V.H eavy m e t al po ll u ti on of s o il s an d c r ops

i n N o rt he r n B ohem i a[J].A pp li ed G eochem i s tr y,1996,11:77-

80.

[13] K a r c z ew s ka A,C hodak T,K a sz ubk i ew i cz.T he s u it ab ilit y of

b r ow n coalas a s o r bent f or heavy m e t a l s i n po l l u t ed s o il s[J].

A pp li ed G eochem i s t r y,1996,11:343-346.

[14] Z hang L,Z hao G.T he s pec i es and g eochem i ca l cha r ac t er i s ti cs of

h eavy m e t a l s i n t he s ed i m en t s of K ang j i axi R i v e r i n t he S hu i kous-

h an m i ne a r ea,C h i na[J].A pp li ed G eochem i s t r y,1996,11:217-

222.

[15] P a r km an R H,C u r ti s C D,V aughan D J,e t al.M e t al fi xa ti on

a nd m o

b ili s a ti on i n t he s ed i m en t s o f t he A f on G o ch e s t ua r y- D u l as

b ay,A ng l e s ey[J].A pp li ed G eochem i s tr y,1996,11:203-210.[16] L acu t u s u R,R au t a C,C a r s t ea S,e t al.S o i l- p l ant- m an r e l a ti on-s h i ps i n heavy m e t a l po ll u t ed a r eas i n R om an i a[J]. A pp li ed G eo-

c hem i s t r y,1996,11:105-107.

[17] S w ennen R,S l uys J,V an der.Z n,P b,C u and a s d i s tri bu t on pat-t e r ns i n ove r bank a nd m ed i um-o r der s tr eam s ed i m ent s am p l es:

t he i r u s e i n exp l o r a ti on and e nv ir onm en t a l ge o chem i s tr y[J].J o ur-

n alof G eochem i cal E xp l o r a ti on,1998,65:27-45.

[18] N i s kavaa r a H,R e i m ann C,C heku s h i n V i k t or.D i s tri bu ti on and p a t h w ays of heavy m e t a l s and s u l phur i n t he v i c i n it y of t he c op-

p er- n i ckel s m e lt e r s i n N i kel and Z apol j a r ni j,K o l a P en i n s u l a,

R u ss i a,a s r evea l ed by d iff e r en t s am p l e m ed i a[J].A pp li ed G eo-

c hem i s t r y,1996,11:25-34.

[19] M o t u z ova G V,V an N go T hi H ong.T he g eochem i s tr y of m a j or

a nd t r ace e l em en t s i n t he a g ri cu lt u r al t e r r ai n of s ou t h V i et N am

[J].J o u r nal of G eochem i cal E xp l o r a ti on,1999,66:407-411.[20] K ap i cka A,P e t r ov s ky E,U s t j ak S,e t al.P r oxy m app i ng o f fl y-

a s h po ll u ti on of s o il s a r ound a coal-

b u r n i ng p o w er p l ant:a ca s e

s t udy i n t he C z ech R epub li c[J].J o u r nal of G eochem i cal E xp l o-

r a ti on,1999,66:291-297.

[21] K oval P V,K a l m ychkov G V,G e l e t y V F,e t al.C o r r e l a ti on of n a t u r al and t echnogen i c m e r cu r y s ou r ces i n t h e B a i kal po l ygon,

R u ss i a[J].J o u r nal of G eochem i cal E xp l o r a ti on,1999,66:277-

289.

[22] P a s i ec z na A,L i s J.R e l a ti on s h i p be t w een t he g eochem i s tr y of s o il s and t he g eo l og i cal ba s em ent i n t he L o w er S il e s i an C oal B a-

s i n,S W P o l and[J].J o u r na l of G eochem i cal E xp l o r a ti on,1999,

66:219-227.

[23] L i s J,P a s i ec z na A,T a r a s kev i c i us R.T o t a l and p a rti a l ex t r ac ti o n o f s e l ec t ed e l em en t s i n s o il s of t he P o l and-L u t huan i a bo r de rl and

[J].J o u r nalof G eochem i cal E xp l o r a ti on,1999,66:211-217.[24] B u r enkov E K,G o l ov i n A A,M o r onova I A,e t al.M u lt i-p ur-p o s e geochem i ca l m app i ng(1∶1000000)a s a ba s i s f or t he i n t e-

g r a t ed a ss e ss m ent o f na t u r al r e s ou r ces and e c o l og i cal p r ob l em s

[J].J o u r nalof G eochem i cal E xp l o r a ti on,1999,66:159-172.[25] R apant S,R apo s ova M,B od i s D,e t al.E nv ir onm en t al-g eochem-

i cal m app i ng p r og r am i n t he S s o l vak R epub li c[J].J o u r na l of G e-

o chem i cal E xp l o r a ti on,1999,66:151-158.

[26] L om ba r d M,d e B r u i n D,E l s enb r oek J H.H i gh- d en s it y r eg i onal

g eochem i cal m app i ng o f s o il s and s t r eam s ed i m e n t s i n S ou t h A fr i-

ca[J].J o u r na l of G eochem i cal E xp l o r a ti on,1999,66:145-149.[27] C hand l er D G,B i s ogn i J r J J.T he u s e o f a l ka li n it y as a con s er v a-t i ve tr acer i n a s t udy o f near- s u rf ace hyd r o l o g i c change i n t r op i cal

k a rs t[J].J o u r nal of H yd r o l ogy,1999,216:172-182.

[28] 戈洛温A A,e tal. T he m ap of r ea s onab l e l and u s e i s a new t ype o fgeochem i cal m ap[J].Q i u Y u w en tr an s l a t e.D i z hi K e j i D ong-

t ai,1995,(3):26-28.[戈洛温A A,等.土地合理利用图是一

种新型的地球化学图件[J].邱郁文译.地质科技动态,1995,

(3):26-28.]

[29] A pp l e t on J D,R i dgway J.R eg i onal geochem i cal m app i ng i n de-v e l op i ng c oun tri es and i t s app li ca ti on t o env i r onm en t al s t ud i es

[J]. A pp li ed G eochem i s t r y,1993,(2):103-110,

1

3

8

第6期 杨忠芳等:地球化学填图的国际研究现状及建议

[30] 

P an it er S , e t al. E xp l o ri ng geochem i s tr y and i s t app li ca ti on i n en- v ir onm en t a l p r ob l em s [J ]. D i z hi K e j i D ong t ai ,1995 ,(6):11-12.[ P an it er S ,等.踏勘地球化学及其在环境问题中的应用[J ].石宏仁摘编.地质科技动态,1995 ,(6):11-12.]

[31] L eng F u r ong , C ao J i nhu , D i ng T i ancai ,

e t al . I n iti a l geochem i cal e va l ua ti on t o env ir onm en t al qua lit y o

f s oul i n B ao t ou a r ea [J ]. G eo l ogy of i nner M ongo li a N e i m ongol D i z hi ,1999 ,(2):27-39.[

冷福荣,曹金虎,丁天才,等.包头地区土壤环境质量地球化

学初步评价[J ].内蒙古地质,1999 ,(2):27-39.]

[32] 

C hen E n f eng , G uan L i an z hu , W ang J i ngkuan , e t al . C om po s i - t i onal p r opo rti on of s o i l cha r ac t e ri s ti c m i c r oagg r ega t es and s o i l g e r tilit y eva l ua ti on [J ]. A c t a P edo l og i ca S i n i ca ,2001 ,38(1):49-53.[陈恩凤,关连珠,汪景宽,等.土壤特征微团聚体的组成比例与肥力评价[J ].土壤学报,2001 ,38(1):49-53.]

T H E S T A T U S O F I N T E RNA T I O N A L G E O C H E M I C A L M A P P I N G

A N D S U GG E S T I O N S T O C H I N A ' S M A PP I N G Y AN G Z h o ng- f a n g 1

, C H E N Y ue- l o n g 1

, W A N G M i n g - q i

1

X I X i a o - h u a n 2, X I A O G ui - y i 2, G A O Y a n- h u a ng

2

(1. C h i na U n i vers it y o f G e o sc i e n ce s , B e i j i ng 100083 , C h i na ;2. C h i na G e o l o g i c al S u rve y , B e i j i ng 100083 , C h i na ) A b st r a c t : S y n t h e ti c r eg i o n a l geoc h e m i ca l i n ve s ti ga t i o n h a s b ee n c a rr i e d o ut i n m a ny c o un ti e s a t t he g o a l s o f e n v i r o nm e n t a l i n ve s ti ga ti o n , m i n e r a l r e s o u r c e e x p l o r a ti o n , l a nd r ea s o n a b l e u s i ng a nd g r ee n a g r i c u lt u r e. T he e x p l o- r a ti o n

g eoc h e m i ca l c i r c l e s o f R u ss i a a nd C h i n a h av e c o ndu c t e d g eoc h e m i ca l m a pp i ng o f m u lt i - p u r p o s e. A nd o t h e r d eve l o p e d a nd d eve l o p i ng c o un t r i e s h av e a l s o c o ndu c t e d r eg i o n a l geoc h e m i ca l i n ve s ti ga t i o n a nd r e l a t e d r e s ea r c h i n o r d e r t o s o l v e t h e i r o wn e n v i r o nm e n t a l p r o b l e m s . S t ud y i ng a s p ec t s a r e a s f o ll o w i ng :① R eg u l a ti o n l a nd r ea s o n a b l e u- s i ng a nd r eg i o n a l d eve l o pm e nt p r og r a m m i ng. T h r o u g h s t udy o f d i s t r i bu ti o n a nd p a r titi o n i n g l a w s o n b e n e fi c i a l a nd h a r m f ul e l e m e n t s i n s o i l t o a n i m a l s a nd p l a n t s , t he p r o p o s a l s a r e p r ov i d e d f o r r ea s o n a b l e l a n d u s i ng a nd d eve l o p- m e nt p r og r a m m i ng o f s t ud i e d r eg i o ns co n s i d e r i ng c h a r ac t e r s o f geog r a phy , g eo m o r ph o l og y a nd l a nd s ca pe.② T he i n- v e s ti ga ti o n o f e n v i r o nm e n t a l p o ll u ti o n d eg r e e s a nd b ac k g r o und v a l u e s , w h i c h i n vo l ve s i n t he c o m p a r i s o n o f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k e y f ac t o r s b e f o r e a nd a ft e r e x p l o it a t i o n o f m i n e s , t he i n ve s ti ga ti o n o f e n v i r o nm e n t a l b ac k g r o u n d v a l u e s i n s o i l a nd

w a t e r , a nd e va l u a ti o n o f r eg i o n a l eco l og i c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qu a lit y.③ F o r eca s ti ng m i n e r a li z a ti o n p o t e n ti a l i - t i e s o f a r eg i o n ; a ft e r s y n t h e s i z e d p r oce ss i ng o f a n o m a l y d i a g r a m s f o r m i n e r a li z a ti o n a nd c o n co m i t a n t e l e m e n t s i n d i f -

f e r e nt s a m p li n

g m e d i a , c o m p o s it e geoc

h e m

i ca l a n o m a l y m a ps m a y b e u s e d f o r p r o s p ec ti ng o f m i n e r a li z a ti o n p o t e n t i - a lit y.④ O r i g i n a l geoc h e m i ca l i n ve s ti ga ti o n f o r t he p u r p o s e o f p r eve n ti o n a nd c u r i ng o n l oca l e nd e m i c d i s ea s e s a nd h ea lt h o f a n i m a l s a nd p l a n t s.⑤ T he e s ti m a ti o n o f l a nd f e r tili z a ti o n t o s e r v e r ea s o n a b l e t o pd r e ss i ng a nd g r ee n a g r i c ul - t ur t h r o u g h s y s t e m a ti c i n ve s ti ga ti o n o f d i s t r i bu ti o n l a w s o n e ff ec ti v e p a r t a nd c o n t e n t s o f m a

j o r a nd m i n o r e l e m e n t s i n p l a n t s . T he a u t h o r s p r e s e nt s o m e s u gge s ti o ns o n m u lt i - p u r p o s e g eoc h e m i ca l m a pp i ng o f C h i n a f r o m n o w b a s e d o n c u rr e nt i n t e r n a ti o n a l s t a t us .

K e y w o r d : G eoc h e m i ca l m a pp i ng ; R eg i o n a l d eve l o pm e nt p r og r a m m i ng ; S o i l f e r tili z a ti o n ; G eoc h e m i ca l b ac k- g r o und ; H eav y m e t a l p o ll u ti o n.

238 地球科学进展 第17卷

我国国际收支现状及其对策剖析

中国集体经济 ■王蕊 摘要: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与非居民之间的全部政治、经济、文化往来所产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记录。研究和探讨国际收支对于制定对外经济政策、提高竞争力、促进收支平衡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从近几年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的原因、促进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对策等三个方面,论述了我国国际收支问题。 关键词:国际收支;现状;对策 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与非居民之间的全部政治、经济、文化往来所产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记录。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主要由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决定,而经常账户的盈亏取决于一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金融账户则主要决定于金融市场的利率、风险、投资报酬率与其他非经济因素的变动。从动态上讲,国际收支活动描述了一种经济现象,反映了一国在一定时期全部对外往来的货币收付活动。就静态而言,国际收支描述了一国与其他国家之间货币收支的对比结果,把这种结果加以系统地记录,就形成了国际收支平衡表。 我国国际收支模式非常特殊,自20世纪90年代,除个别年份外,呈现出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特别是21世纪以来,双顺差规模出现迅速扩大的趋势。正是由于这种国际收支双顺差所引起的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导致了我国目前一段时间货币政策的主要任务是对冲银行体系过多的流动性。近两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失衡日益引起国外相关学者的关注。 一、近几年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 根据国家外汇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由于货物贸易顺差大幅度上升,2005年经常项目实现顺差1608.18亿美元,同比增长134.23%,占我国国际收支总体顺差的比例上升为72%,主要是因为货物贸易顺差大幅上升。根据国际收支统计口径,2005

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及其对策浅谈

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及其对策浅谈 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居民之间的全部政治、经济、文化往来所产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记录。论文为您编辑了“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及其对策浅谈”。 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及其对策浅谈 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居民之间的全部政治、经济、文化往来所产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记录。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主要由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决定,而经常账户的盈亏取决于一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金融账户则主要决定于金融市场的利率、风险、投资报酬率与其他非经济因素的变动。从动态上讲,国际收支活动描述了一种经济现象,反映了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全部对外往来的货币收付活动。就静态而言,国际收支描述了一国与其他国家之间货币收支的对比结果,把这种结果加以系统地记录,就形成了国际收支平衡表。 我国国际收支模式非常特殊,自20世纪90年代,除个别年份外,呈现出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特别是21世纪以来,双顺差规模出现迅速扩大的趋势。正是由于这种国际收支双顺差所引起的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导致了我国目前一段时间货币政策的主要任务是对冲银行体系过多的流动性。近两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失衡日益引起国内外相关学者的关注。 一、近几年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 20XX年,国家继续运用货币、财政等政策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金融体系改革取得进展,整体稳健性增强。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积极发展外汇市场,放宽汇价管理。自20XX年7月21日起,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弹性逐步增强,外汇市场参与主体不断扩大。 二、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的原因 从国内来看,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了我国的持续大额顺差。 (一)储蓄率过高 我国经济增长失衡的根本原因是储蓄率过高。国内总储蓄率在20世纪90年代平均为GDP的40%,在20XX年上升至GDP的47%。尽管投资率在此期间也有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研究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研究 目录 引言 (1) 一、中国企业国际化的现状 (2) 二、企业国际化战略途径 (3) (一)建立产品品牌战略 (3) (二)谋划国际战略联盟 (3) (三)建立国际化企业制度 (3) (四)品牌产品海外上市 (3) 三、企业国际化战略存在的问题 (4) (一)企业品牌国际化缺乏支撑 (4) (二)品牌国际化战略依赖于国外代理商 (4) (三)品牌管理缺乏品牌国际化战略 (4) (四)我国品牌的附加价值低 (5) (五)我国企业管理体制落后 (5) 四、企业国际化战略的问题对策 (5) (一)用国际人才搞自主研发创新 (5) (二)品牌产品进行国际化调研 (6) 1、确立品牌形象 (6) 2、加强品牌国际化憧憬 (6) 3、建立品牌文化 (7) (三)借助外交资源建立海外根据地 (7) (四)做好海外目标市场调查工作 (7) (五)农村包围城市战略应用 (7) 结论 (8) 参考文献 (9)

中文摘要 我国企业国际化是开放经济这个是必然趋势,也是企业家走向世界必经之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国的企业就必须实现国际化,完成走向国内市场和走向世界市场的再次跨跃,我国的现代化离不开企业的国际化,加入世贸组织使中国企业国际化面临新的形势。本文通过企业国际化是中国企业的又一次革命,提出我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的依据,分析了我国企业国际化的类型和方式以及制定我国企业国际化战略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字:中国企业;开放经济;国际化

引言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时期,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经济实力在不断增强,企业的经济、技术、管理水平等也在不断增强,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更为紧密,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更加显著,在此前提下,中国企业也开始了自己的国际化经营发展之路。但总体来说,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还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国际化经营发展理论还处于探索阶段,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丰富和发展。

关于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 一、国际收支平衡表 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集中反映在这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平衡表(Balance of Payment Statements)当中。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如1年)全部对外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和汇总的一种会计报表。 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并没有统一的格式,各国政府编制方法亦有不同之处。国际联盟于1938年制定的国际收支分类项目的标准格式,奠定了今天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确定了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含义、编制原则和标准模式,是当前世界各国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所共同遵循的。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规定,国际收支平衡表按“所有权变更”原则进行记录。因此,以下经济交易应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加以记录:(1)在平衡表涵盖时期内全部结清部分;(2)在平衡表涵盖时期内已经到期必须结清部分(不管实际上是否结清);(3)在这一时期内已经发生所有权变更,但需跨期结清部分。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记录均为统计数字,然而搜集本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每笔交易的具体数字显然不大现实。一般统计数字是根据科学的取样方法得来的,但由于信息来源不同,只能提供实际交易的近似数字。搜集和统计数据的渠道有:政府当局从海关搜集,调查旅游人数和支出情况,从银行、养老金、跨国公司方面搜集数字,同时从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机构获取对外国居民的收支情况。 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对政府决策和研究人员很有价值,因为它可以提供一国的国际经济地位以及该国与世界的关系等方面的信息,可以表明一国的对外经济情况是否健康,也可以反映出存在的问题,以便政府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 国际收支平衡表采用复式记账法原理,即反映每一项业务活动时,按其内容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进行登记。每笔交易至少要记两笔账,从全面反映资金运动的需要出发,以资金运用和资金来源的对立统一(即方向相反、金额相等)为基础,以资金运动的客观规律为依据,对于任何一项业务的发生所引起的资金运动的具体环节都要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会计科目来反映其运动状况。它以“借”和“贷”为记账符号,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原则。一国国外资产的增加和国外负债的减少,记入借方(Debit),亦称负号项目,记为“-”;一国国外资产的减少和国外负债的增加,记入贷方(Credit),亦称正号项目,记为“+”(通常省略)。每笔交易的账户都分为借方和贷方。其记账法则是: 1.凡是引起本国从国外获得货币收入的交易记入贷方,凡是引起本国对外国货币支出的交易记入借方,而这笔货币收入或支出本身则相应记入借方或贷方。

084418_影响国际收支状况的因素分析

影响国际收支状况的因素分析 0951466 28 摘要:国际收支发展状况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中备受关注的问题。通过学习国际金融这门课程,我对影响国际收支状况的因素有了更深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关键字:国际收支,内部因素,外部因素 通过对近几年来我国国际收支数据的简单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多年来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多年来呈现出双顺差,一是经常项目顺差主要源于进出口顺差,出口加工贸易所占比重较大;二是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主要源于外商直接投资的持续增长。这两方面在影响国际收支的各个因素中都有体现,主要从内外两因素着重分析。 (一)、内部因素 1、高储蓄和低消费 储蓄相对过剩从内外部经济的联系看,外贸差额实际上等于一国的净储蓄额(储蓄-投资=出口-进口)。因此,经常项目盈余在国际经济学中通常也被为对外净投资,我国经常项目连续盈余十二年来突出反映了我国相对储蓄过剩的问题。对于居民而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居民在医疗、住房、教育费用及养老方面还承担着更多的责任,所以居民对自己的收入不是积极的消费而是放在手中进行预防性储蓄,导致预防性储蓄占了很大比重,而储蓄与投资之间的差额便形成经常项目的余额,出现经常项目顺差。储蓄相对过剩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投融资体制低效,金融市场欠发达,微观经济主体信用度不高。 2、政策性因素 (1)过度依赖出口的经济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改革了外汇管理体制和外贸体制,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实行鼓励出口和奖出限入的政策,其特点是大力鼓励出口,放松进口。对出口制成品减免关税、外销退税和给予出口补贴;对出口部门所需的原材料、零配件和机器设备进口,减免关税或减少进口限制;给出口商提供一定比例的进口限额和许可证等。同时,在外汇和汇率政策上,除给出口企业和出口商优先提供外汇或实行“外汇留成”、“出口奖金”等。通过出口导向的贸易战略和不遗余力的引进外资,外贸出口已成为拉动经济发展功重要手段之一,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我了我国经常性项目的贸易顺差。 (2)汇率信号扭曲 汇率是内外经济关系的连接点,汇率变化会引起资源在国内经济部门与涉外经济部门的流动,从而影响资源配置的效率。由于汇率信号扭曲,导致国内资源过多流向贸易品部门(制造业),非贸

华为的国际化战略案例分析

姓名:万强文 学号: 0911022176 学院:商学院 学校:江西师范大学

【摘要】近年来,经济全球化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踏上跨国经营之路。华为在跨国经营的道路上,通过有效的策略,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本文旨在通过探讨华为的国际化战略之路,用swot分析法进行分析,来总结华为国际化之路的经验,并提出问题和对策。 【关键字】华为科技有限公司;国际化战略;swot分析 【前言】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广东深圳市的生产销售电信设备 的员工持股的民营科技公司,于1988年成立于中国深圳。是电信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的主要营业范围是交换,传输,无线和数据通信类电信产品,在电信领域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网络设备、服务和解决方案。总裁任正非,董事长孙亚芳。 一、华为国际化战略动因 (一)国际化需要 国内电信设备市场的总体发展速度放缓,而且由于政策原因,新技术应用难以大规模启动(如3G),国内市场已不能满足华为的发展要求;此时国际市场却有着广阔空间,尤其是中东、非洲、东南亚这些新兴市场进入门槛低,国际电信设备制造巨头也未高度关注,这些外部环境的变化促使华为选择“走出去”。 (二)国际化机遇 公司总裁任正非多次随国家领导人出访,为华为打开俄罗斯、埃及等国家市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华为还利用各种国际展览会和论坛发言的机会宣传自己,积极主动地为企业创造和把握海外市场商机。 (三)国际化能力 雄厚的实力是通信制造型企业赢得国际市场的基础,从九十年代中后期启动国际化战略开始,华为在研发、制造和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向国外领先企业学习,

企业的竞争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华为网络产品的技术领先度和价格性能比已充分具备拓展国际市场的能力。 (四)企业家精神 华为领导,主要是任正非的企业家精神,使之具有比其他公司更强的对海外市场的野心和好奇心,能有意识地识别、挖掘和开发国际化机会。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与中国人民大学的教授一起规划《华为基本法》时,任正非就明确提出,要把华为做成一个国际化的公司,显示了企业家的冒险精神和高瞻远瞩。 (五)企业文化 任正非的一段话成功注释了华为的企业文化:“发展中的企业犹如一只狼,企业要扩张,必须要具备狼的3大特性:敏锐的嗅觉;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群体奋斗的意识。”华为人发挥他们的土狼精神,对市场猎物有机敏的嗅觉,发挥团队合作的精神,为获取猎物不择手段。其无坚不摧的“土狼精神”既增加了华为“走出去”的勇气,也获得了公司内部员工对这项决策的认可和支持。 二、公司层国际化战略 在公司层国际化战略中,有三种企业国际化战略,分别是国际本土化战略、全球化战略、跨国战略。我认为华为的国际化战略中比较倾向于采取全球化战略。 三、国际化竞争的范围和方式 1、选择参与竞争范围

浅谈近几年我国国际收支的状况和对策

浅谈近几年我国国际收支的状况和对策 摘要:乘着全球化这股浪潮,我国的国际贸易发展势不可挡,显示出巨大的增长潜力,但发展的背后也隐藏着许多以往没有面对过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概括出当前我国国际收支的基本状况,并对产生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国际收支;双顺差;状况;对策 一引言 1、近年来全球经济形势及我国经济形势 2011年,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国际上,欧美债务危机不断发酵,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放眼国内,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经济增速温和回落,物价涨幅得到初步控制,经济增长的内生性进一步增强。2011年,我国克服国内外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涉外经济继续保持健康发展势头。 2、国际收支的含义 国际收支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经济体(通常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与世界其他经济体之间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的货币价值之和。它有狭义与广义两个层面的含义。狭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经济、文化等各种对外经济交往而发生的,必须立即结清的外汇收入与支出。广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内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所有经济活动的货币价值之和。 3、我国国际收支现状概述 我国国际收支模式非常特殊,自20世纪90年代,除个别年份外,呈现出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特别是21世纪以来,双顺差规模出现迅速扩大的趋势。 二近几年我国国际收支的状况 05年至11年,我国国际收支明显表现为双顺差,即经常项目账户、资本与金融项目账户的巨额顺差。其中,经常项目账户的顺差主要来源于货物贸易的差额,即产品出口的大幅增长,资本与金融项目账户的顺差则得益于外国在华直接投资的增长。虽然经常项目的差额在08年缩小,资本与金融账户的差额不断波动、回落,但总体仍保持明显的双顺差状态。 根据国家外汇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由于货物贸易顺差大幅度上升,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双顺差”,顺差规模有所减少。表1—1为2011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表1—2为2005年到2011年我国国际收支顺

典型示功图具体分析

典型示功图具体分析 1.泵工作正常时的示功图 和理论示功图的差异不大,均为一近似的平行四边形,除 了由于抽油机设备的轻微振动引起的一些微小波纹外,其它因 素影响在图上显示不明显。 2.气体影响时的示功图 由点到面在下冲程末余隙内还存在一定数量的溶解气和压缩 气,上冲程开始后泵内压力因气体的膨胀而不能很快降低,使吸入 凡尔打开滞后,加载变慢,余隙越大,残存的气量越多,泵进口压 力越低,则吸入凡尔打开滞后的越多。 特点: 下冲程时,气体受压缩,泵内压力不能迅速提高,使排出凡尔滞后打开,卸载变慢,泵的余隙 越大,进入泵内的气量越多,卸载线越长“示功图”的刀把越明显。 3.气锁现象时的示功图 是指大量气体进入泵内后,引起游动凡尔、固定凡尔均失效,活 塞对气体起压缩和膨胀的作用,泵排不出油。 4.供液不足时的示功图 沉没度小,供油不足,使液体不能充满工作筒。 下冲程中悬点载荷不能立即减小,只有当活塞遇到液面时,才 迅速卸载,所以,卸载线较气体影响的卸载线陡而直。 5.油井出砂时的示功图 油井大量出砂,油流携带着砂子冲刺,载荷受砂卡原因呈不规则 毛刺现象;致使工作筒、活塞、凡尔等磨损,导致泵效降低,严重时 固定凡尔或游动凡尔砂卡或砂埋,直接影响泵效。 6.油井结蜡时的示功图 由于活塞上行时,泵内压力下降,在泵的入口处及泵内极易结 蜡,使油流阻力增大,光杆负荷增大,引起凡尔失灵或卡死凡尔、 活塞,堵死油管等现象。

7.抽油杆断脱时的示功图 抽油杆断脱后的悬点载荷实际上是断脱点以上的抽油杆柱重 量,只是由于摩擦力才使载荷线不重合。 8.连抽带喷时的示功图 具有一定自喷能力的抽油井,抽汲实际上只起诱喷和助喷作用。 特点: 在抽汲过程中,游动凡尔和固定凡尔处于同时打开状态,液柱载荷 基本上加不到悬点,示功图的位置和载荷变化的大小取决于喷势的强弱 及抽汲流体的粘度。 9.固定凡尔漏失时的示功图 固定凡尔球和凡尔座配合不严,凡尔座锥体装配不紧,凡尔罩内落 入脏物或蜡卡着凡尔球等而造成的漏失,典型表现为加载和减载缓慢, 呈弧形,减载更严重。 10.游动凡尔漏失时的示功图 游动凡尔漏失时,活塞上冲程的有效冲程长度将减少,而下冲程 有效冲程长度将增加,漏失越严重,上冲程的有效冲程长度的减少和 下冲程长度的增加越厉害。 特点: 增载线的倾角比泵工作正常时为小,既左上角圆滑,漏失量越大,其圆滑程度愈厉害,增载线成为一圆弧线,卸载线比增载线陡。 11.双凡尔漏失时的示功图 在上冲程过程中,游动凡尔漏失起主导作用,使图形左上角和 右上角变圆,但负荷线能达到理论上负荷线。 在下冲程过程中,固定凡尔漏失起主导作用,使图形左下角和 右下角变圆,但下负荷线能降到理论下负荷线处,所以,示功图变 成两头尖圆。 12.油管漏失时的示功图 油管的丝扣连接未上紧,油管被磨损、腐蚀而产生破裂和孔洞时进入油管中的液体就会从这些裂缝、孔洞及未上紧处重新漏入油套环行空间。

浅谈国际收支申报的现状及建议

浅谈国际收支申报的现状及建议 平阴支行赵悦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和国际金融体系的日益融合,一国的涉外经济交易状况对其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际收支统计是了解一国对外贸易、服务、资本及金融交易情况,衡量储备资产充足程度的基础性工具,也是掌握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趋势,规避外部风险,把握发展先机的重要信息来源,因此提高国际收支统计质量对国家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国际收支申报存在的主要问题 1.信息漏申报 未严格执行国际收支申报要求,在进行汇入汇款解付或资金汇出后,未在国际收支申报系统中进行申报,造成涉外经济信息的漏申报。 2.信息迟申报 银行工作人员在进行申报工作时,超出规定申报时限,造成信息迟申报。 3.信息错申报 由于申报人员对信息把握不准确,导致申报信息与真实信息不符,造成错误申报。主要表现为超出三千美元的涉外收入依然只做了基础信息申报,交易主体信息有误,交易附言有误等等。 4.“形式申报”越来越多 “形式申报”是指为规避外管局监管,不按交易的真实用途填写申报信息,而按照能够通过外汇局非现场核查的其他交易编码或交易附言进行申报。常见的如个人跨境购房、借款等资本项目项下的资金汇出,将资金申报为常见的职工报酬、赡家款等经常项目外汇资金,。 (二)产生现有问题的原因 国际收支申报的迟、漏、错报,都会直接影响国际收支统计结果的真实性,影响到一个地区,甚至国家外汇政策的有效性。综合分析银行国际申报中存在的问题,导致银行基层申报工作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银行外汇人员变动频繁,业务培训不到位。由于银行人员流动性强,且存在岗位定期轮换的制度,新上岗人员未经当地外汇局岗前培训就仓促上岗,多采用“师父”带“徒弟”的模式,在实践中摸索和学习,这就造成“师父”在将经验传授给新人的同时,也可能将一些错误的理解一并传递给新人,造成政策把握的偏颇,操作程序不规范,审单不严,错报漏报等现象时有发生。 2.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的交易编码不够细化。特别是非贸易项目和资本项目的种类繁多,许多交易无法界定其具体的性质,另外对私方面出国劳务输出人员进出频繁,出国时间无法确定,故无法确定应作为雇员报酬还是工人汇款申报,且申报人申报时随意性大,银行较难区分。 3.获取信息的主动性不足。银行对新政策、新制度的获取,主要依赖于上级行和同级外汇管理局,当信息传递出现障碍时,就造成的基层网点和一线外汇经办人员对政策了解的滞后和不完整。 4.对私涉外收入申报难度较大。由于对私涉外收入笔数较多,日解付业务量大,加之因私涉外收入申报客户分散,银行工作人员不得不花大量人力、物力宣传国际收支申报政策,介绍申报方法和填报要求,申报效果仍不尽人意,加之一些客户对个人收入的顾虑,对申报还存在一些抵触思想。 (三)银行基层申报工作的相关建议 1.培养综合性人才,加大专项培训力度。国际收支统计申报既有申报数据收集、汇总、整理的任务,又有申报的检查、核对和分析研究工作,这就要求国际收支统计人员不仅要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较高的业务素质,而且要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分析能力和创造力,才能顺利地开展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工作。银行应该结合国际收支新系统、新政策制定培训计划,定期搜集差错情况和疑难问题反馈,开展针对性指导,提高培训实效。 2.加强后台监督。国际收支申报前后台分离,前台负责进行国际收支信息申报,后台对前台录 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华为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分析汇总

华为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分析院系:管理学院专业:加弧姓名:陈峥指导教师:薛求知教授完成日期:2 005年4月30日米激意032025411陈峥华为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分析中文摘要目前,随着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崛起,越来越多的我国通信设备制造厂商在满足国内通信市场需求的同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以取得成功。在这种状况下研究国内通信制造商进军国际市场的国际化 战略势在必行,而华为公司则扮演了中国移动通信制造商进军国际市场的领军角色。研究华为公司的国际化战略,一方面可以帮助国内的企业确定自己现在所处的阶段和国内外 市场的现状,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企业明确应采用何种战略才雏成功地实施国际化。以及在国际化进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这些问题的出现。在本文中,首先介绍了通信设备制造业的行业及产业链状况,进而分析了国内外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接下来本文研究了华为的国际化战略,首先介绍了华为的国际化现状和国际化的背景,明确了华为国际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国际上所有的跨国通信制造业巨头都已进入中国,国内市场竞争空前激烈,而市场增长速度却逐渐放慢的情况下,华为顽强的经受住考验,首先在国内竞争中站稳了脚跟,进而将视野转向了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开始走出国门与跨国通信巨头们争夺国际市场份额,维持了企业的高速增长速度。接 下来,本文通过研究华为的组织结构来分析华为如何实现对众多海外分公司的协调与控制,并分析了华为国际化的成功因素,以及华为在向全球市场发展过程中的遇到的一系列问题,然后针对华为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华为国际化下一步发展的策略和建议。在本文的晟后,基于以上对华为国际化战略的分析,对中国高科技企业全球化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对越来越多的走向全球化进程的中国高科技企业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关键词:国际化通信设备制造企业成功因素中图分类 号:C93032025411陈峥华为公训的国际化战略分析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teleco mmunication manufacturing industry,moreand more China telecommunication manufact urers are actively explorin g the overseasmarket.Under this circumstance,it is imp erative to research the

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及现有政策的利弊

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及现有政策的利弊 一、近几年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 根据国家外汇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由于货物贸易顺差大幅度上升,2005年经常项目实现顺差1608.18亿美元,同比增长134.23%,占我国国际收支总体顺差的比例上升为72%,主要是因为货物贸易顺差大幅上升。根据国际收支统计口径,2005年我国货物贸易顺差1342亿美元,增长128%。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629.64亿美元,同比下降43.1%,原因主要是由于对外投资增长较快,“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由顺差转为逆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占2004年中国国际收支总体顺差的比例下降至28%。2005年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的逆差分别为49亿美元、40亿美元。在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的推动下,外汇储备增长2089.4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了22.6亿美元,特别提款权增加0.05亿美元,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减少19亿美元。2005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达到8189亿美元。“净误差与遗漏”出现在借方,为168亿美元,相当于国际收支口径下的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的1.21%,在国际公认5%的合理范围以内。2005年,我国的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2.42万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27%,占GDP比重进一步上升到109%。国家外汇局在《国际收支报告》中指出,这表明我国经济对外开放度进一步扩大,与世界经济的融合更加紧密,对外经济运行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增强。 2005年,国家继续运用货币、财政等政策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金融体系改革取得进展,整体稳健性增强。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积极发展外汇市场,放宽汇价管理。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弹性逐步增强,外汇市场参与主体不断扩大。 2006年,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对外开放迈上新的台阶,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汇率弹性提高。国际收支延续“双顺差”的格局,经常项目实现顺差2498.66亿美元,同比增长55.37%,其中出口11444.99亿美元,进口8946.3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6.66%和20.45%。我国进出口的高速增长得益于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国际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使得我国对外出口贸易形势大好。在进口方面,我国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进口需求稳步增长,使得我国进口持续快速发展。从整体数据来看,运输是导致经常项目中的服务项目出现逆差的主要因素。其中收入210.15亿美元,支出343.69亿美元,逆差133.54亿美元,与2005年运输逆差63.32亿美元相比,同比扩大70.22亿美元。 从2003年到2007年经济保持增长较快、效益较好、运行较稳的基本态势,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双顺差”的格局。国际收支顺差式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在这几年里,“双顺差”似乎已经成为我国国际收支的“惯例”。经常项目顺差1629亿美元,同比增长78%,较上年同期增幅提高了42个百分点。调整、对部分产品加征出口关税等政策执行前抢先出口,货物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货物贸易出口5472亿美元,进口4115亿美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28%和18%;顺差1357亿美元,增长70%。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902亿美元,同比增长132%,较上年增长1.3倍,改变了2006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下降的局面。2007年上半年,外国来华直接投资流入627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4%。随着国家“走出去”战略的逐步实施,对外直接投资较快增长,2007年上半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出80亿美元,增长21%。证券投资逆差4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44亿美元。其中,我国对境外证券投资净流出15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97亿美元;我国从境外证券市场融资以及吸收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投资流入10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53亿美元。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负面效应以及对策研究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负面效应以及对策研究摘要:中国的国际收支双顺差问题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虽然国际收支保持较大顺差可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但不容否认,长时期的国际收支双顺差会给我国经济带来负面的影响。根据国际收支的基本原理,分析了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现状,认为双顺差是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在重点分析双顺差的负面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应对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国际收支双顺差;投资;外汇;需;转变 一、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一直保持着双顺差的状况,即经常项目的顺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的顺差,随之而来的是外汇储备大量增加。我国的国际收支自1994年以来(1998年除外),连续多年处在双顺差的状态,特别是从2001年至今,双顺差的增长趋势尤为显著,而且经常账户的增长速度要明显快于资本金融账户。虽然2008年10月由于金融危机影响出现了短暂的下滑,但最后依然处于1万亿的大关之上,数额接近1.95万亿美元。巨额的外汇储备加强了我国的对外金融实力,也可以体现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但持续的双顺差和过多地外汇储备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原因 全球经济失衡是全球生产力布局变化和国际金融体系变化的反映。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是国际国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具体来说,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部原因和外部原因有以下几点: 1、国际收支双顺差的部原因。 (1)国的高储蓄率和低投资率引起国际收支顺差; (2)国金融市场的低效率引起国际收支顺差; (3)外贸竞争优势的增强引起国际收支顺差; (4)长期实施的出口鼓励政策引起国际收支顺差; (5)长期实施的出口引资政策和外资政策的扭曲引起国际收支顺差。 2、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外部原因。 (1)人民币升值压力引起国际收支顺差; (2)国际产业结构的转移引起国际收支顺差; (3)国际投机资本引起国际收支顺差。 三、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正面效应 收支双顺差的现状,首先表现出我国经济实力的逐渐强大和国际

对近几年中国国际收支现状的一些看法

对近几年中国国际收支现状的一些看法 摘要:我国国际收支一直呈现双顺差状况。鉴于国际收支对一国经济的重要作用,有必要了解近几年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并对其进行分析。本文通过对2005-2011年我国国际收支的分析,预测其发展,研究了双顺差的成因和影响,并给出了平衡我国国际收支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双顺差,成因,影响,建议。 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由于贸易、非贸易和资本往来而引起国际间资金移动,从而发生的一种国际间资金收支行为。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指按照一定的编制原则和格式,将一国一定时期国际收支的不同项目进行排列组合,进行对比,以反映和说明该国的国际收支状况的表式。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反映一国对外经济发展、偿债能力等关键信息的重要文件,也是各国制定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依据。 一,我国国际收支现状 2005——2008年我国国际收支状况(单位:亿美元) 年份经常 项目 商品 贸易 服务 贸易 资本和金 融项目 对外直 接投资 外商直 接投资 储备 资产 双顺 差总 额 2005 1341 1342 -94 1010 -113 1172 -2506 2531 2006 2327 2177 -88 526 -212 1241 -2848 2853 2007 3540 3154 -79 951 -170 1601 -4607 4491 2008 4124 3607 -118 463 -535 1751 -4795 4587 2009 2611 2495 -294 1808 -439 1141 -3984 4419 2010 3054 2542 -221 2260 -602 1851 -4717 5314 2011 2017 2435 -552 2211 -497 2201 -3878 4228 2012上 半年 772 1128 -403 149 -281 1181 -629 921 表1,资料来源于国家外汇管理局。 由表1可以得出我国近几年国际收支的特征如下: (一),从2005年到2011年经常项目与资本和金融项目均为顺差,延续我国自1994年以来的“双顺差”情况。从2005年到2008年,经常项目保持了稳定的增长趋势;而2009年到现在,因为经济危机的影响,经常项目出现一些波动。资本和金融项目总体上波动较大,但2008年金融危机后数值有很大提高。

海尔国际化战略研究

国际商务 海尔国际化战略成功的原因研究 专业:经济学 组长:祝云逸 1340405129 组员:陈琛 1340405101 韩盛光 1340405126 刘秉鑫 1340405128

【摘要】当今时代国际化经营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趋势,而在国际化经营中必然会面临多重的阻碍与挑战。本文通过研究海尔集团国际化战略成功的多种因素,探索和寻求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的正确思路和必要准备,从而为推动企业国际化进程提供有效方法。 【关键词】国际化战略海尔集团企业经营 【正文】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与互联网时代的热潮涌动下,大量的企业开始或正在着力于走向国际市场,实现国际化的生产与经营,但企业的国际化经营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其中主要的有经济环境、政治和法律环境、文化环境、市场规模、航运成本、国内因素等。除此之外,企业自身的经营战略与国际战略、企业的价值创造、企业的全球整合和本土化战略等多个方面,也十分重要。因此,在这样的前提和要求下,能够成功实现企业转型并接轨全球市场从而实现国际化运营的企业屈指可数,而海尔集团通过其自身不断创新、改良的长期努力,最终成为了一家成功的国际化企业。 海尔集团成功立足于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与其国际化战略的成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海尔正是因为其国际化战略的正确制定并有序高效的实施,才促成了海尔在国际市场上的一次次令人瞩目的飞跃并成为了今天的一家著名的跨国公司。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海尔所采取的国际化战略的研究的重要性便也更为凸显,通过分析研究海尔集团的国际化战略,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措施,并得出企业国际化的有效策略与思想,从而对我国企业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的时代潮流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以促进我国企业国际化的顺利进行与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 因此,本文将以海尔成功的国际化战略为研究核心,围绕海尔的品牌信仰、集团战略、企业文化、创新能力、海尔的全球本土化经营以及我国国际政策这六个分析角度展开具体的讨论研究。

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原因及对策

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双顺差)问题的原因及对策姓名 刘宗芳学号2009102233 国际收支双顺差是指一国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与不包括官方储备的资本和金融项目同时出现外汇收入大于外汇支出的盈余状态。从国际收支账户定义关系看,如果不考虑“误差和遗漏”,双顺差实现的两个账户盈余之和等于外汇储备增加。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国际收支除个别年份外,持续处于失衡状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际收支失衡问题。2006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必须把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作为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任务”。在2007年初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再次强调指出,国际收支不平衡加剧是当前金融领域中存在的主要矛盾之一。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已成为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因此,了解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现状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分析产生的根源,积极寻求对策,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 一中国国际收支的现状 1 我国的国际收支自1994年以来(1998年除外),连续多年处在双顺差的状态,特别是从2001年至今,双顺差的增长趋势尤为显著,而且经常账户的增长速度要明显快于资本金融账户。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又处在经济起飞的重要时期,却出现双顺差持续增长的现象,使得经常账户和资本金融账户失去了互相融资的关系,进行相对独立运动,我国的这种国际收支双顺差与自身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是不相适应的。 二、导致国际收支双顺差主要原因 原因之一:我国经济中储蓄大于消费的结构性失衡 长期以来,我国国内经济的主要特点之一是低消费、高储蓄。我国最终消费率占GDP的比重已从上世纪80年代超过62%下降到2005年的52.1%,居民消费率也从1991年的48.8%下降到2005年的38.2%,均达历史最低水平。储蓄率则从2001年的38.9%上升到2005年的47.9%,5年间快速增长了9个百分点。消费不足带来储蓄过高,而高储蓄带来的是则高放贷和高投资。在国内消费不旺的状况下,高投资形成的过剩产能只能通过对外出口来释放,由此导致了不断扩大的贸易顺差。 原因之二:我国长期实施的出口导向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为解决资金、外汇短缺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我国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发展沿海外向型经济,尤其是1994年人民币汇率的并轨改革更是有力地促进了出口。1998年以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以后出口乏力、内需不振的形势,国家调整了出口退税率,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2001年底,我国加入世贸组织;2005年初,纺织品配额被取消。这些有利于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的实施和体制环境的形成,都使得我国出口商品竞争优势得以进一步发挥,出口高速增长。 原因之三:国内长期实行的对外资的优惠政策 鼓励外资进入的各种优惠政策使得国外资金可以通过合资和直接投资的方式进入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带来的外汇流入并不是以购买外国资本品的方式,

中国国际收支的历史和现状

中国国际收支的历史和现状 浏览次数:1010次悬赏分:100 |解决时间:2009-10-11 16:17 |提问者:匿名 从结构特点,变化趋势等方面来说明,还有反映出的主要问题以及应对的策略。回答的好的再追加100分。 最佳答案 际收支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居民之间的全部政治、经济、文化往来所产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记录。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主要由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决定,而经常账户的盈亏取决于一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金融账户则主要决定于金融市场的利率、风险、投资报酬率与其他非经济因素的变动。从动态上讲,国际收支活动描述了一种经济现象,反映了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全部对外往来的货币收付活动。就静态而言,国际收支描述了一国与其他国家之间货币收支的对比结果,把这种结果加以系统地记录,就形成了国际收支平衡表。我国国际收支模式非常特殊,自20世纪90年代,除个别年份外,呈现出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特别是21世纪以来,双顺差规模出现迅速扩大的趋势。正是由于这种国际收支双顺差所引起的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导致了我国目前一段时间货币政策的主要任务是对冲银行体系过多的流动性。近两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失衡日益引起国内外相关学者的关注。 一、近几年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 根据国家外汇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由于货物贸易顺差大幅度上升,2005年经常项目实现顺差1608.18亿美元,同比增长134.23%,占我国国际收支总体顺差的比例上升为72%,主要是因为货物贸易顺差大幅上升。根据国际收支统计口径,2005年我国货物贸易顺差1342亿美元,增长128%。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629.64亿美元,同比下降43.1%,原因主要是由于对外投资增长较快,“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由顺差转为逆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占2004年中国国际收支总体顺差的比例下降至28%。2005年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的逆差分别为49亿美元、40亿美元。在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的推动下,外汇储备增长2089.4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了22.6亿美元,特别提款权增加0.05亿美元,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减少19亿美元。2005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达到8189亿美元。“净误差与遗漏”出现在借方,为168亿美元,相当于国际收支口径下的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的1.21%,在国际公认5%的合理范围以内。2005年,我国的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2.42万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27%,占GDP比重进一步上升到109%。国家外汇局在《国际收支报告》中指出,这表明我国经济对外开放度进一步扩大,与世界经济的融合更加紧密,对外经济运行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增强。 2005年,国家继续运用货币、财政等政策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金融体系改革取得进展,整体稳健性增强。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积极发展外汇市场,放宽汇价管理。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

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条件下,企业国际化已成为其生存和发展的客观需要。本文是对国际化的中国企业如何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施“走出去”战略,拓展国际市场发展空间,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等问题的思考。第一章论文的导论从企业国际化的国、内外背景出发,提出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和目的。第二章在对企业国际化理论梳理的基础上,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实践过程,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的理论沿革,并给出 相应的理论体系和战略框架。 第三、四章在分析和评价西方企业国际化的发展历程、动因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改革开放二十五年来,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阶段、发展动因和发展状况进行评述。第五章通过比较和分析企业海外市场进入模式和国际化过程特征,论文认为中国转轨经济和发展中国家的特殊条件,决定了国际市场进入模式和国际化过程的差异化。第六章探讨在现有的国际竞争环境下,为什么需要转换传统竞争的思维模式和如何进行有效的国际竞争等问题。第七章主要研究在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并购快速增长时期,不同产业对外直投资的目标导向和战略选择问题。 第八章专门研究在“走出去”政策鼓励和支持下,已经进入跨国并购时代的中国企业的国际并购策略和并购模式。第九章国际化的对策建议。与现有的研究相比,本文对国际化发展战略的研究主要有以下特点:1.在研究范围上,本文研究的内容聚焦于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几个主要问题上。如海外市场的进入模式和进入战略、如何与国外竞争者竞争、是直接投资还是跨国并购以及政府公共政策等。 理论、实证、战略三位一体,紧密结合。2.在研究对象上,直接把国际化的中国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数据分析和案例研究,对中国企业如何选择自己的国 际市场进入模式和竞争战略,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如何从比较 优势到竞争优势等问题提供意见和建议。3.论文总结和归纳了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的理论体系和战略框架,提出了针对中国国情的若干政策建议。对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的系统研究是具有一定挑战性的课题,从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实践看,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在国际市场上大显身手,但面对变幻万千的国际市场,往往是镜花水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