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0175中国刑事警察学院2012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10175中国刑事警察学院2012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2012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二〇一三年三月

目录

1. 本科教学基本情况 (1)

2. 教学条件 (2)

3. 教学建设与改革 (6)

4. 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10)

5. 学生学习效果 (12)

6. 特色发展 (14)

7. 下一步工作重点 (16)

1.本科教学基本情况

2012年是我院深入贯彻“十二五”建设与发展规划的关键年,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的创新年。一年来,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的引领下,我院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本科教学质量提升”为主线,以教育教学改革为抓手,以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机制创新为保障,促改革、强质量、求实效,全力推进本科教学工作健康、有序、稳定地发展。

1.1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熟悉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掌握公安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适应公安工作需要的复合型高素质专门人才。

服务面向定位:面向全国,为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发展服务,把我院建成以侦查类和刑事科学技术类专业为优势的培养高级公安专门人才的基地、全国公安机关侦查类警种专业培训基地、公安工作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基地、在全国公安院校中具有示范作用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1.2专业建设情况

我院不断完善以打击犯罪为主要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目前,共建有法学、公安学、公安技术一级学科3个,侦查学、经济犯罪侦查、禁毒学、公安情报学、治安学、刑事科学技术、公安视听技术、信息安全、法医学、警犬技术等10

个本科专业,刑法学、诉讼法学、分析化学、计算机应用技术、法医学、军事教育训练学、法律硕士、警务硕士等8个研究生专业(含22个研究方向)。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分别为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侦查学专业、信息安全专业;辽宁省示范(特色)专业3个,分别为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经济犯罪侦查专业、禁毒学专业;辽宁省本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2个,分别为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和公安视听技术专业;辽宁省普通高校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为侦查学专业。

1.3本科层次在校生情况

目前,我院共有全日制本科生3901人,其中普招本科生3002人、普招本科二学位生139人、体改二学位生760人,占全日制在校生的91%。2012年我院在31个省市招收普招本科生691人,其中第一志愿录取人数为586人,第一志愿录取率为84.68%,均为一批本次录取,录取平均分数线为529分,生源质量较高。同时,本年度本科在校生体质测试达标率为99%。

1.4本科层次开课情况

本年度,全校本科层次共开设课程520门次,其中,公安学类专业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的30.3%,公安技术类专业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的35.2%。

2.教学条件

2.1师资队伍情况

截至2012年12月底,我院共有专任教师348人,本科生师比为11.2:1。其中,35岁以下专任教师128人,占专

任教师总数的37.9%;36—45岁专任教师10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1.5%;46—55岁专任教师8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4.6%;56岁以上专任教师2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5.9%。;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9%;具有硕士学位教师19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7.3%;客座教授4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7人;享受公安部津贴专家12人;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5人,其中百人层次1人,千人层次4人,入选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辽宁省教学名师6人,辽宁省优秀教师5人,辽宁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0人,国家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全国公安科技先进个人5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7人,公安部特聘刑侦专家1人,沈阳市优秀专家1人,沈阳市劳动模范3人。

2.2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我院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教学优先”的原则,积极采取措施,多渠道筹措资金,优化经费支出结构,优先保证教学经费的投入,实现了教学经费的持续增长。2012年,我院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1094万元,生均0.28万元,生均本科实验经费0.14万元,生均本科实习经费565.5元,本科专项教学经费152 万元。

2.3教学基础设施及设备情况

我院占地面积约2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8万平方米,其中,各类教学行政用房面积8.7万平方米,生均22.3平方米;实验实训场馆面积3万平方米,生均7.6平方米。为满足各本科专业教学需要,我院建有模拟犯罪现场教学中

心、查缉战术训练场、刑事科学技术实验室和法医学、法化学实验室,配备了多波段光源、文件检验仪、语图仪、图像处理系统、扫描电子显微镜、气—质联用仪、毛细管电泳仪、DNA分析系统、三维视频显微镜、徕卡比对显微镜、足底压力步态分析仪、KEYENCF超景深三维显微成像系统等先进的仪器设备1700余台,加总资产达3000多万元,生均7000余元,其中本年度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000多万元。

2.4图书资源及利用情况

2.4.1图书资源情况

图书馆现有包括中外文图书、期刊在内的馆藏印本文献总量为711359册,生均182.4册。其中:中文图书663336册,外文图书7966册,中文期刊合订本33120册,外文期刊合订本4538册,中文报纸合订本2399册。电子资源折合电子图书数量为1300024册,电子期刊为179535册。其中,2012年新进图书16026册,新增报刊合订本3095册,预订2013年中外文报刊997种,1186份;更新中文数字资源全文数据库11个,新购了EBSCO外文数据库及读秀知识服务平台;新增电子资源折合电子图书数量为183470册,电子期刊为18716册;数据库数据总量增加了3909.6GB。

同时,在原有自建中文公安期刊全文数据库、外文警察期刊全文数据库、公安院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公安文献题录、敌伪时期资料目录、公安内部参考资料目录、随书光盘数据库、全国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光盘目录、外文期刊篇名索引数据库、公安院校外文期刊联合目录、书生公安电子图书数据库、中国刑警我院古籍目录数据库基础上,2012年新

建《中国刑警我院文库》数据库以及警察知识(警车、臂章)数据库。

2.4.2图书资源利用与服务教学情况

2012年图书借还数量为145587册(次),借阅室平均每天接待读者700人次;各阅览室共接待读者54702人次;图书馆网站总访问量为74779人次;各类数据库总访问量为10387133人次,下载文献522659篇;自建各类数据库总访问量为72533人次,下载文献33099篇;成功实现了让读者利用VPN在外网访问图书馆提供的数据库资源。图书资源及电子文献数据资源已成为我院广大师生获取知识,拓展视野的重要途径和平台。

为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服务,为教学服务,本年度,图书馆建设智能图书馆,实现了自助借还图书服务;建设了儒警空间,打造公安信息集散地,为读者提供教学、科研、自修、检索一体化的信息资源门户;引进了EBSCO刑事司法文献全文数据库、国际安全及反恐怖主义资源中心两个专题和读秀中文学术搜索资源,分别填补了公安专业外文数字资源和中文学术搜索的空白,为我院师生关注专业学术前沿动态,利用高质量的学术资源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和服务宣传周活动,更加全面地向读者展示了图书馆新资源、新服务,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气氛和文明优雅的阅读环境。

2.5信息化建设及资源使用情况

我院顺利完成了校园网BB网络教学平台的升级迁移和用户数据扩容工作,并在公安专网搭建了全新的BB网络教

学平台,实现了个性化的首页定制、3000个用户循环自动删除等功能,满足了教学信息化的需要。目前,BB网络教学平台共建设了114门网络课程,其中刑事犯罪侦查系3门课程、公安情报学系14门课程、禁毒学系5门课程、经济犯罪侦查系11门课程、计算机犯罪侦查系17门课程、痕迹检验技术系9门课程、文件检验技术系4门课程、声像资料检验技术系7门课程、法医学系7门课程、法化学系5门课程、公安基础教研部3门课程、法律教研部6门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7门课程、基础教研部8门课程、治安学系5门课程、警察技能战术训练部3门课程。

同时,本年度学院对现有的92间教室的多媒体设施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其中57间已建多媒体教室进行功能改造和设备更新,32间普通教室全部建设为标准统一的多媒体教室,新建3间全自动录播教室和一个多媒体控制中心,进而深入推进了学院的教学信息化建设,为全院的教学工作开展提供了优质保障。

3.教学建设与改革

3.1专业建设推陈出新

专业建设是我院教学基础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提升办学水平的主要抓手。本年度,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等文件的通知》及《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现设本科专业整理和201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申报工作的通知》要求,我院从专业建设及公安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出发,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

优我强”的原则,在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对现有本科专业进行整理的基础上,积极组织了新专业的申报工作。为突出我院公安技术类专业优势,组织申报了痕迹鉴定与应用技术专业、文件鉴定技术专业和公安理化检验专业、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为寻求新的办学增长点,补充完善公安类专业体系,组织申报了公安管理学专业、涉外警务专业和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专业。

3.2教学计划日趋科学合理

为进一步深化公安教育教学改革,完善应用型公安专门人才培养模式,切实保证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反映出来的“学生上手快,但后劲不足”等具体问题,确定了“强化专业教学特色、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按照“三步走”的原则,即下达调整教学计划指导意见、系(部)填充完善课程、征求意见并论证后下发执行,对2010级、2012级普招本科教学计划进行调整。调整后的教学计划更加符合现阶段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进一步提高了人才培养工作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3.3教学改革稳步深入推进

教学改革是近几年来我院重点开展的工作。本年度,为深入贯彻落实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王世全在“全院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大会”上的讲话中关于“继续在侦查类专业深入开展教学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确立了《侦查措施》、《毒品化学》、《金融犯罪案件侦查》、《计算机司法检验》、《治安部门管辖刑事案件侦查》等5门侦查类专业主干课程为我院

重点改革课程。同时,加强了对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的指导力度,通过领导和专家全程听课、专家指导、意见反馈等具体措施,使得承担教改任务的教师及课程组进一步明确了“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改革思路与方向,不断完善了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丰富了教学改革的手段与载体,案例教学法、角色模拟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等教学方式方法效果明显。

另外,通过组织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教改工作推进会、观摩课、公开课、模拟法庭庭审等教研活动,进一步扩大了改革效果,推广了改革经验,推进了我院教育教学改革工作。

3.4首届全国公安院校教学技能大赛取得佳绩

首届全国公安院校教学技能大赛是公安高等教育史上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特色最鲜明、成果最丰硕的一次学习、交流、竞技的盛会。同时,更是对公安院校办学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是对公安高等教育水平的一次综合检验,也是推进我院建设与发展的一个难得机遇。在整个备赛、参赛过程中,我院党委高度重视,分管领导全程参与;参赛师生团结一心、奋勇拼搏;职能部门齐心协力、强力推进;辅助人员全力以赴、献计出力。最终,我院代表队以总分第二的好成绩荣获本科组团体一等奖。在参加现场教学比赛的4名教师中,1人荣获一等奖,2人荣获二等奖,1人荣获三等奖;在参加学生基本技能与基础知识比赛的8名学生中3人荣获一等奖,5人荣获二等奖。

3.5实践教学突出实效

实践教学环节是我院人才培养工作的特色和亮点,更是

本科教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本年度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强化实践育人环节,一方面,将学生竞赛活动正式纳入本科人才培养工作之中,先后组织开展了“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高等院校学生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非英语专业本科大学英语应用能力竞赛,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另一方面,以实习基地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拓展实践教学平台,不断完善校局合作机制,先后与河南省永城市公安局共建了治安学专业实习基地,与山西省忻州市公安局共建了教学实习基地,与山东省东营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共建了经侦专业教学研究基地,从而进一步优化了实习基地布局,丰富了实践教学载体,提高了学生实习质量。

另外,为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文件精神,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充分发挥毕业论文工作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正式启动了论文相似性检测机制,确立了评选优秀本科毕业论文和本科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的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强了对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管理,进一步提升了本科毕业论文质量。

3.6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校园文化建设是教学建设的有益补充,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本年度,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我院专门制定印发了《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召开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会议,成立了校园文化

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了36项工作任务及具体活动,扎实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在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

我院先后以重大节日、纪念日为契机举办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如“学雷锋常态化”主题教育活动,纪念建团90周年暨“五四”主题活动,母亲节和教师节的感恩活动,沈阳市纪念建团90周年文艺演出活动,其中“毕业季”活动被评为辽宁省2012年思想政治教育精品活动;开展了“警院之星”事迹宣传、优秀学生事迹宣传等活动;组织学生宣讲员深入学校、社区开展十八大精神学习宣讲活动;举办了首届网络文化节、开展了网页设计大赛、电子相册大赛、校园DV比赛、课件制作大赛等13项主体活动;开展了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组织评审70个项目;大力加强学生社团建设,目前共建有32个学生社团,其中特警队和禁毒志愿者服务队被评为“沈阳市十佳社团”,学生艺术团被辽宁省教育厅授予“首批辽宁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优秀艺术社团”;举办十佳主持人大赛、十佳歌手大赛、春季长跑接力比赛等课外活动;开展了心理健康测试和“5·25”、“12·5”心理文化节活动;深入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在怒江小学、塔湾小学、沈阳站等事业单位建立社会实践服务基地,收到社会各界锦旗3面、感谢信15封。

4.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4.1教学运行及质量保障情况

我院在常规教学运行与检查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对调课的审查力度,及时处理合情、合理的调课申请,进

一步规范了教学运行秩序;印发并实行了《中国刑警我院学术讲座管理办法》,采取系(部)申报、学院审核、计划管理、统筹安排的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学术讲座的操作流程,保证了学术讲座的质量,营造了宽松、严谨、和谐的学术氛围;针对长期存在的非教学计划内教学工作及其工作补贴发放不规范等问题,印发并实行《关于教师教学计划外教学工作及教辅人员非工作时间教辅工作补贴管理规定(试行)》。

同时,在进一步完善了教学联席例会制、师生座谈会制、教学质量监督电子信箱和电话公开制、课堂教学质量二元评教机制等一系列质量监控制度机制的基础上,为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监督及教学信息的反馈,正式实行了学生教学通讯员制度,共招募学生教学通讯员23名,并进行了相关业务培训。充分实现了全员参与监控、人人关注教学质量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机制。

4.2学院领导班子研究本科教学工作情况及举措

我院始终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坚持学院党委会和院长办公会机制,专门研究解决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疑难问题;实行了每月一次的教学联席会议制度,由主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主持,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学院院长、主管教学副院长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听课、评课,指导开展各项专题调研,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学工作实际情况,现场办公解决具体问题,切实确保各项教学工作有序开展。

本年度,我院专门召开了学习贯彻“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精神动员会。会上,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王世全

教授传达了“全国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精神,全面系统地解读了文件内容,深刻阐述了内涵发展、人才培养、提升质量对于学院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就如何贯彻落实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及文件精神提出了明确要求,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部署。王院长强调,“十二五”期间我院要坚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将内涵发展作为我院工作的第一要务,进一步巩固人才培养的基础核心地位,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将提升质量作为我院工作的重中之重。从而进一步明确了学院未来的工作方向和重点。

5.学生学习效果

5.1毕业、就业情况

我院2012届本科层次毕业生共1368名,其中普招本科毕业生1295名(含警犬技术专业本科生195人),普招二学位毕业生73名,学位授予率达97.8%,毕业率达100%,就业率达93.3%。

从2012届毕业生就业岗位情况看,在顺利就业的学生中,有1018人被各地公安机关录用,有35人进入武警边防部队和警卫部队,有17人被各地机场集团、港口集团及其他大型国有企业(公司)的行业公安保卫部门所录用,三项合计为1070人,约占已就业毕业生总数的83.8%。有47人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取得职位,被海关、边检、铁路、航运等录用。有少数毕业生选择了进入大型国企、银行、高校和参加选调,毕业生就业呈多样化趋势。

5.2毕业生质量调查情况

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和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继续和深入。开展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建立和完善毕业生质量监测和信息反馈网络,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012年正值我院本科招生30周年,为了全面了解毕业生的成长情况,了解用人单位对我院人才培养的信息反馈,进一步加强我院与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沟通联系,根据《2012年中国刑事警察我院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工作实施方案》,我院于7月下旬至8月下旬,开展一次大规模的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工作,共选调20余人组成七个调研小组,分赴东北、华北、西北、西南、中南、华东共27个省市自治区开展调查工作。

本次调查采用召开毕业生、用人单位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和个别访谈等多种方式,发放调查问卷400余份,回收调查问卷361份,召开座谈会60余场,对40余名优秀校友进行了专访,走访了7个学生实习点。调查范围之广、人数之多、收获之大堪称建院以来的首次。

通过调查了解到,我院毕业生政治思想素质高,专业基础扎实,职业认同感和警察意识强,战友情谊深厚,动手能力强、上手快,在工作中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勤奋努力,上进心强,服从命令,听从指挥,遵守纪律,工作踏实,一般都是基层单位的业务骨干和业务能手。还有一些特别优秀的毕业生走上了省厅总队(以刑侦、刑事技术、技侦为主)、处室领导岗位和担任市局、分县局的领导岗位。但总体上看,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组织协调能力、语言和文字表达

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交际能力有待增强。

6.特色发展

6.1“教学、科研、办案”三结合的办学模式

开展本科学历教育近三十年来,我院遵循高等教育办学基本规律,秉承公安民警干校的优良传统,确立了“教学、科研、办案”三结合的办学模式,即“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和办案为补充”,教学、科研、办案三者之间相辅相成、有机结合、互相促进。教学是核心,科研与办案是两翼。在教学、科研、办案三结合模式的运行中,在强调教学主导地位的同时,要求科研、办案为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撑。教学依靠科研,科研服务教学、办案,办案不断为科研提出新的课题,也为教学内容的更新提供了不竭的动力与源泉。

坚持“教学、科研、办案”三结合,积极开展办案工作,建立了学院刑侦专家到实战部门指导侦破重特大案件,为公检法司等部门做司法鉴定的校局双向合作办案机制。这种机制既提高了我院的声誉和知名度,又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与此同时,还培养了一批既能教学又能科研,还会办案的教学尖兵。我院将科研新成果及时融入教学,编入教材,使学生在校期间尽早掌握这些新技术、新方法,并经常组织有关教师为学生作科研成果学术讲座,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促进了学科建设,使我院的整体学术水平不断提高。

6.2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从本世纪初开始,我院根据公安专门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实现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巩固普招本科学历教育的基础性地位,培养

高素质公安专门人才;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第二学士学位教育,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公安人才;与国际知名高校的合作开展“3+1”教育模式,培养具有国际教育背景的新型警务人才;建立校局合作机制,与公安部业务部门联合培养公安一线急需的特殊人才;强化学术学位硕士教育,拓展专业学位硕士教育,培养高层次公安专业人才。

开展本科学历教育三十余年来,我院为公、检、法、司机关和军队保卫系统培养、输送了近10万名高素质的侦查、刑事科学技术专门人才,为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6.3 “教、学、练、战”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与创新是提高教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的不竭动力,是本科教学工作中常抓不懈、常抓常新的重要工作。近几年了,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突出公安教育特色,我院坚持以警察职能核心能力与基本技能培养为目标,着力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学院先后开展11门“种子课程”的建设工作,刑侦专业3门重点培育课程的教学改革工作,侦查类专业5门专业主干课程的推广性改革工作。经过几年的教学改革,以警务基本技能与核心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建设与改革理念深入人心,以案例教学法、理实一体化教学法、自主研习法为载体的“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日趋成熟,成果显著。在2012年度公安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评选中,1项成果荣获特等奖,3项成果荣获二等奖;在2012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成果奖评选中,3项成果荣获二等奖,二项成果荣

获三等奖。

7.下一步工作重点

我院作为公安部直属本科高等学校,肩负着为公安实战部门培养和输送高素质公安专业人才的重任。在“十二五”期间,我院将在党的“十八大”精神引领下,以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为主线,重点建设“专业体系优化工程”、“教学改革推进工程”、“师资培养优质工程”、“管理机制创新工程”和“实践教学育人工程”等五个工程,着重破解制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五大问题,即人才培养增长点的布局问题、教学内容及方式方法的创新问题、教师教学水平及能力的提升问题、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的实施问题和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问题。

7.1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持续创新教学内容及方式方法

从公安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现实需求出发,重点解决教学中的三大瓶颈性问题,由以理论讲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向理实一体的启发式教学转变。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公安实战问题。要根据新时期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的新情况和新要求,对现行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删繁就简、推陈出新。在原有以学历教育为基础的学科专业知识体系基础上,将公安实战最需要的、公安理论最前沿的、学生最急需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充实到教学内容中;教学方法科学实用问题。要改变教师“一言堂”的授课局面,大力倡导和实践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自主学习研讨法等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同时,采取英雄模范进校园、优

秀毕业生进课堂、实战专家上讲台等形式丰富教育教学模式与方法;考核方式多样实效问题。要充分发挥考核考试的检测、评价与引导功能,杜绝“一张试卷定成绩”的现象,鼓励和要求实行笔试、口试、操作考试等多种考核形式,重点考核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尝试专业课多样化考核,重点考核专业实践能力;试点公共基础课教考分离,着重考核综合理论素养。

7.2夯实教师教学基本功,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与业务能力

从教育教学工作的客观实际出发,重点培养教师的三种教学能力,由“教书型”教师向“育人型”导师转变。教学基本功的提升能力。牢牢抓住“三个抓手”,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基本功。通过实行“助教制”,要求新引进的青年教师有2年助教的经历方可正式上课。同时,采取“老带新”、“传、帮、带”的办法,发挥老教师的影响力和指导作用,促进青年教师不断夯实教学基本功,尽早完成身份和角色的定位。通过组织编辑《公安高教参考》、《教学改革动态》、《青年人才文库》,翻译出版国外优秀的公安类和公安技术类专著和教材,开拓广大教师的国际视野,提高教育理论素养和水平,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身发展的更高追求。通过组织开展示范课、观摩课、研讨会等教研活动,提供学习、交流、研讨的平台,营造致力于教学的良好氛围;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深入推进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加强相关技能培训,建立相应激励政策,鼓励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和网上辅导;公安业务与教学内容的融合能力。建

立教师参与公安实践的长效机制,鼓励教师进行科研和参与办案,将基本业务知识与前沿的工作动态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7.3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教学质量监控

从教学质量监督评价机制改革入手,调动三种力量,由单一评教向多元评教转变。教师个体的内驱力。将教学质量作为教师晋级评优的重要指标纳入到有关制度文件中,使得教师将教学质量看做如自己的生命一样重要,更加关注教学质量,主动提升教学水平。学校集体的牵引力。健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学生、专家、同行评教的多元评教模式,监督、引导、测评教学质量,同时也将全校的关注点集中到教学工作上。行业领域的外驱力。建立“走出去、请进来”的机制,一方面定期派工作组到受众面广、代表性强的公安实战部门进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了解毕业生工作动态,收集人才培养的需求信息。一方面,定期聘请实战部门的专家驻校教学和参与评教。从而丰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激发内驱力,激活牵引力,注入外驱力,加强教学质量监督与管理。

7.4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从“实践育人”的角度出发,继续搭建三大平台,由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校内实验实训平台。成立实验实训教学中心,规范校内实验实训教学体系,建立实验实训项目库,变按课程管理为按项目管理,加大实验实训场地的开放程度,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学生的参与率;公安实习见习平台。建立校局合作机制,优化实习基地的布局,按照专业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