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理综]2009年高考全国卷II理科综合试题及参考答案

[理综]2009年高考全国卷II理科综合试题及参考答案

[理综]2009年高考全国卷II理科综合试题及参考答案
[理综]2009年高考全国卷II理科综合试题及参考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2卷)

理科综合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 1 C – 12 N – 14 O - 16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呼吸必须在酶的催化下进行

B. 人体硬骨组织细胞也进行呼吸

C. 酵母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D. 叶肉细胞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

答案D

【解析】细胞呼吸是活细胞都进行的一项生命活动,必须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无氧的条件下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因此D错误。

2. 人体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素,当人体血钙浓度下降时,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加,作用于

骨和肾脏使血钙浓度上升。甲状腺C细胞分泌降钙素,当血钙浓度上升时,降钙素分泌

增加,作用于骨等使血钙浓度下降。下列关于血钙的叙述,错误

..的是

A. 血钙浓度降低可引起肌肉抽搐

B. 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对血钙的调节表现为协同作用

C. 人体血钙浓度在体液调节下处于动态平衡

D. 食物中的钙可以通过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

答案B

【解析】血钙含量降低会引起肌肉抽搐,血钙含量高会引起肌肉乏力。依题意,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对血钙的调节表现为拮抗作用。由于体液的调节作用,人体血钙浓度处于动态平衡。食物中的钙可以通过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维生素A和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所以B

错误。

3. 下列有关哺乳动物个体发育的叙述,错误

..的是.

A. 胚胎发育过程中也会出现细胞衰老

B. 幼鹿经过变态发育过程长出发达的鹿角

C. 胚后发育过程中伴有细胞分化

D. 来自原肠胚同一胚层的细胞经分化发育成不同的组织

答案B

【解析】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总是在不断地更新着,总有一部分细胞处于衰老或走向死亡的状态,因此胚胎发育过程中也会有细胞衰老。变态发育指成体与幼体在形态上的差别比较大,而这种形态的改变又是集中在短期内完成的,因此B不正确。细胞分化发生在整个生命进程中,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程度。原肠胚中胚层的细胞可以发育为皮肤的表皮,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内胚层发育为呼吸道的上皮、消化道上皮、肝脏及胰腺,其它的基本都是由中胚层发育而来。

4. 为防止甲型H1N1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有人建议接种人流感疫苗,接种人流感疫苗能够

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条件之一是:甲型H1N1病毒和人流感病毒具有相同的

A.侵染部位

B.致病机理

C.抗原决定簇

D.传播途径

答案C

【解析】甲型H1N1病毒和人流感病毒具有相同的抗原决定簇,所以接种人流感疫苗能够预防甲型H1N1流感。故选C。

5. 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

A. 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

B. 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

C. 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

D. 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

答案D

【解析】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属于捕食,菜粉蝶幼虫与蜜蜂采食的是油菜的不同部位,不构成竞争关系;细菌与噬菌体是寄生。培养瓶中的两种绿藻构成竞争关系。所以选D 。

6. 物质的量之比为2:5的锌与稀硝酸反应,若硝酸被还原的产物为N2O,反应结束后锌没

有剩余,则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与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 1:4

B.1:5

C. 2:3

D.2:5

答案A

【解析】

设2molZn参与反应,因Zn无剩余,则最终生成了2molZn(NO3)2,显然含有4molNO3-,这部分是没有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的HNO3,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有:2×n(Zn)=n(HNO3)×4,则n(HNO3)=1mol,即有1molHNO3被还原。

7. 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B. 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

C. 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

D. 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

答案D

【解析】胶体本身是不带电,只是其表面积较大,吸附了溶液中的离子而带了电荷,故A

项错;溶液中的溶质,要看能否电离,若是非电解质,则不导电,也即不会移动,B项错;布朗运动本身即是无规律的运动,C项错;丁达尔效应可以用来区分溶液和胶体,D项正确。

8. 下列徐树中正确的是

A. 向含有CaCO3沉淀的水中通入CO2至沉淀恰好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NaHCO3饱

和溶液,又有CaCO3沉淀生成

B. 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的稀盐酸,生成的CO2与原Na2CO3的物质的量

之比为1:2.

C. 等质量的NaHCO3和Na2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在同温同压下,生成的CO2体积相

D. 向Na2 CO3饱和溶液中通入CO2,有NaHCO3结晶析出

答案D

【解析】CaCO3与CO2反应生成Ca(HCO3)2,再加入NaHCO3是没有现象的,A项错;向Na

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的稀盐酸,仅生成NaHCO3,无CO2气体放出,B项错;等质量的NaHCO3和Na2CO3,其中NaHCO3的物质的量多,与足量HCl反应时,放出的CO2多,C项错;D项,

发生的反应为:Na2CO3 + CO2 + H2O =2NaHCO3↓,由于NaHCO3的溶解性较小,故有结晶析出,正确。

9. 某元素只存在两种天然同位素,且在自然界它们的含量相近,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52.0,

原子核外的电子数为63。下列叙述中错误

..的是

A. 它是副族元素

B. 它是第六周期元素

C. 它的原子核内有63个质子

D. 它的一种同位素的核内有89个中子

答案D

【解析】核外电子数等于其质子数,C项正确;用质子数分别减去各周期所含有的元素种类,63-2-8-8-18-18=9,显然其属于第六周期,从左到右的第9种,而第六周期中包含镧系,所以它应属于副族,A项、B项均正确;由于存在同位素,所以相对原子质量应是同位素的平均值,而不代表其中一种元素的质量数,故中子数不能用152-63=89来计算,D项错。

10. 现有等浓度的下列溶液:①醋酸,②苯酚,③苯酚钠,④碳酸,⑤碳酸钠,⑥碳酸氢钠。

按溶液pH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A. ④①②⑤⑥③

B. ④①②⑥⑤③

C. ①④②⑥③⑤

D. ①④②③⑥⑤

答案C

【解析】①②④均属于酸,其中醋酸最强,碳酸次之,苯酚最弱。③⑤⑥均属于强碱弱酸盐,根据越弱越水解的原理知,因H2CO3>苯酚>HCO3-,所以对应的盐,其碱性为:碳酸钠>苯酚钠>碳酸氢钠,pH顺序相反,故C项正确。

11. 已知:2H2(g)+ O2(g)=2H2O(l) ΔH= -571.6KJ· mol-1

CH4(g)+ 2O2(g)=CO2(g)+2H2O(l) ΔH= -890KJ· mol-1

现有H2与CH4的混合气体112L(标准状况),使其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l),若实验测得反应放热3695KJ,则原混合气体中H2与CH4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1 B.1∶3

C.1∶4 D.2∶3

答案B

【解析】设H2、CH4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mol。则x + y =5,571.6x/2 + 890y = 3695,

解得x=1.25mol; y=3.75mol ,两者比为1:3,故选B 项。

12、 1 mol HO

与足量的NaOH 溶液充

分反应,消耗的NaOH 的物质的量为

A .5 mol

B .4 mol

C .3 mol

D .2 mol 答案A

【解析】该有机物含有酚,还有两个酯基,要注意该有机物的酯基与NaOH 水解时,生成羧酸钠,此外生成的酚还要继续消耗NaOH ,故需要5molNaOH ,A 项正确。

13. 含有a mol FeBr 2的溶液中,通入x mol Cl 2。下列各项为通Cl 2过程中,溶液内发生反

应的离子方程式,其中不正确...的是 A .x =0.4a ,2Fe 2+

+Cl 2=2Fe 3+

+2Cl -

B .x =0.6a ,2Br -

+ Cl 2=Br 2+2Cl -

C .x=a ,2Fe 2+

+2Br -

+2Cl 2=Br 2+2Fe 3+

+4Cl -

D .x=1.5a ,2Fe 2+

+4Br -

+3Cl 2=2Br 2+2Fe 3+

+6Cl -

答案B

【解析】由于Fe 2+

的还原性强于Br -

,故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先后顺序知,Cl 2先氧化Fe 2+

,然后再氧化Br -

。2Fe 2+

+ Cl 2

2Fe 3+ + 2Cl -,2Br -

+ Cl 2

Br 2 + 2Cl -

,2FeBr 2 + 3Cl 2

2FeCl 3 + 2Br 2 。当x/a ≤0.5时,Cl 2仅氧化Fe 2+

,故A 项正确。当x/a ≥1.5时,Fe

2

和Br -

合部被氧化,D 项正确;当介于两者之间时,则要分步书写方程式,然后进行叠加得

总反应。如B 项,当x=0.5a 时,Cl 2刚好把Fe 2+

全部氧化,而当x=0.6a ,显然Cl 2还要氧化

Br -

,而选项中没有表示,故错。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 下列关于简谐振动和简谐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媒质中质点振动的周期一定和相应的波的周期相等

B .媒质中质点振动的速度一定和相应的波的波速相等

C .波的传播方向一定和媒质中质点振动的方向一致

—OC —

O —OCCH 3

O

D .横波的波峰与波谷在振动方向上的距离一定是质点振幅的两倍。 答案AD

【解析】本题考查机械波和机械振动.介质中的质点的振动周期和相应的波传播周期一致A 正确.而各质点做简谐运动速度随时间作周期性的变化,但波在介质中是匀速向前传播的,所以不相等,B 错.对于横波而言传播方向和振动方向是垂直的,C 错.根据波的特点D 正确.

15. 两物体甲和乙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在0~0.4s 时间内的v-t 图象如图所示。若仅在

两物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则物体甲与乙的质量之比和图中时间t 1分别为

A .1

3和0.30s B .3和0.30s C .1

3

和0.28s D .3和0.28s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图象问题.根据速度图象的特点可知甲做匀加速,乙做匀减速.根据

t v a ??=

得乙甲a a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乙甲m F

m F 31=,得3=乙

甲m m ,由t

s m a -===

4.01

/104.042乙,得t=0.3s,B 正确.

16. 如图,水平放置的密封气缸内的气体被一竖直隔板分隔为左右两部分,隔板可在气缸内

无摩擦滑动,右侧气体内有一电热丝。气缸壁和隔板均绝热。初始时隔板静止,左右两

边气体温度相等。现给电热丝提供一微弱电流,通电一段时间后切断电源。当缸内气体再次达到平衡时,与初始状态相比

A .右边气体温度升高,左边气体温度不变

B.左右两边气体温度都升高

C.左边气体压强增大

D.右边气体内能的增加量等于电热丝放出的热量

答案BC

【解析】本题考查气体.当电热丝通电后,右的气体温度升高气体膨胀,将隔板向左推,对左边的气体做功,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内能增加,气体的温度升高.根据气体定律左边的气体压强增大.BC正确,右边气体内能的增加值为电热丝发出的热量减去对左边的气体所做的功,D错。

17. 因为测量某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时得到的U-I图线。用此电源与三个阻值均为3Ω的电阻

连接成电路,测得路端电压为4.8V。则该电路可能为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由测量某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时得到的U-I 图线可知该电源的电动势为6v,内阻为0.5Ω.此电源与三个均为3Ω的电阻连接成电路时测的路端电压为4.8v,A中的路端电压为4v,B中的路端电压约为4.8V.正确C中的路端电压约为5.7v,D中的路端电压为5.4v.

18. 氢原子的部分能级如图所示。已知可见光的光子能量在 1.62eV

到3.11eV之间。由此可推知, 氢原子

A. 从高能级向n=1能级跃迁时了出的光的波长比可见光的短

B. 从高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均为可见光

C. 从高能级向n=3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频率比可见光的高

D. 从n=3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为可见光

答案AD

【解析】本题考查波尔的原理理论. 从高能级向n=1的能级跃迁的过

程中辐射出的最小光子能量为9.20ev,不在1.62eV到3.11eV之间,A正确.已知可见光子能量在1.62eV到3.11eV之间从高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能量 3.40evB错. 从高能级向n=3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频率只有能量大于3.11ev的光的频率才比可见光高,C错.从n=3到n=2的过程中释放的光的能量等于1.89ev介于1.62到3.11之间,所以是可见光D 对.

19. 图中虚线为匀强电场中与场强方向垂直的等间距平行直线。两粒子

M、N质量相等,所带电荷的绝对值也相等。现将M、N从虚线上的O

点以相同速率射出,两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轨迹分别如图中两条实线所

示。点a、b、c为实线与虚线的交点,已知O点电势高于c 点。若不计

重力,则

A. M带负电荷,N带正电荷

B. N在a点的速度与M在c点的速度大小相同

C. N在从O点运动至a点的过程中克服电场力

做功

D. M在从O点运动至b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对

它做的功等于零

答案BD

【解析】本题考查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图中的虚线为等势线,所以M点从O点到b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对粒子做功等于零,D正确.根据MN粒子的运动轨迹可知N受到的电场力向上M

受到的电场力向下,电荷的正负不清楚但为异种电荷.A 错.o 到a 的电势差等于o 到c 的两点的电势差,而且电荷和质量大小相等,而且电场力都做的是正功根据动能定理得a 与c 两点的速度大小相同,但方向不同,B 对.

20. 以初速度v 0竖直向上抛出一质量为m 的小物体。

假定物块所受的空气阻力f 大小不变。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则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和返回到原抛出点的速率分别为 A 、

20

2(1)

v f

g mg

+和0

mg f v mg f -+ B 、202(1)v f g mg +和0mg

v mg f +

C 、

20

22(1)

v f g mg

+和0

mg f v mg f -+ D 、2022(1)v f g mg

+和0mg

v mg f +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动能定理.上升的过程中,重力做负功,阻力f 做负功,由动能定理得

2

2

1)(o mv fh mgh -=+-,=

h 20

2(1)

v f

g mg

+,求返回抛出点的速度由全程使用动能定理重

力做功为零,只有阻力做功为有2

221212o mv mv mgh -=

-,解得=v 0mg f v mg f

-+,A 正确 21. 一玻璃砖横截面如图所示,其中ABC 为直角三角形(AC 边末画出),AB 为直角边

∠ABC=45°;ADC 为一圆弧,其圆心在BC 边的中点。此玻璃的折射率为1.5。P 为一贴

近玻璃砖放置的、与AB 垂直的光屏。若一束宽度与AB 边长度相等的平行光从AB 边垂直射入玻璃砖,则

A. 从BC 边折射出束宽度与BC 边长度相等的平行光

B. 屏上有一亮区,其宽度小于AB 边的长度

C. 屏上有一亮区,其宽度等于AC 边的长度

D. 当屏向远离玻璃砖的方向平行移动时,屏上亮区先逐渐变小然后逐渐变大 答案BD

【解析】本题考查光的折射和全反射.宽为AB 的平行光进入到玻璃中直接射到BC 面,入射角

为45o

>临界角5

.11

arcsin

=θ,所以在BC 面上发生全反射仍然以宽度大小为AB 长度的竖直向下的平行光射到AC 圆弧面上.根据几何关系可得到在屏上的亮区宽度小于AB 的长度,B 对.D 正确.

第Ⅱ卷 非选择题

22、(5分)

某同学利用多用电表测量二极管的反向电阻。完成下列测量步骤: (1) 检查多用电表的机械零点。

(2) 将红、黑表笔分别插入正、负表笔插孔,将选择开关拔至电阻测量挡适当的量

程处。

(3) 将红、黑表笔____①_______,进行欧姆调零。

(4) 测反向电阻时,将____②______表笔接二极管正极,将____③_____表笔接二极

管负极,读出电表示数。

(5) 为了得到准确的测量结果,应让电表指针尽量指向表盘____④_______(填“左

侧”、“右侧”或“中央”);否则,在可能的条件下,应重新选择量程,并重复步骤(3)、(4)。

(6) 测量完成后,将选择开关拔向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位置。 答案(3)短接 (4)红 黑 (5)中央 (6)OFF

【解析】本题考查多用电表的使用.首先要机械调零.在选择量程后还要进行欧姆调零而且每一次换量程都要重复这样的过程.(3)将红黑表笔短接,即为欧姆调零.测量二极管的反向电阻时应将红笔接二极管的正极,黑接负极.欧姆表盘的刻度线分布不均匀,在中央的刻度线比较均匀,所以尽量让指针指向表盘的中央.测量完成后应将开关打到off 档. 23、(13分)

某同学得用图1所示装置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在坐标纸上描出了小球水平抛出后的运动轨迹,但不慎将画有轨迹图线的坐标纸丢失了一部分,剩余部分如图2所示。图2中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每小格的长度均代表0.10m ,1P 、2P 和3

P

是轨迹图线上的3个点,1P 和2P 、2P 和3P 之间的水平距离相等。

完成下列真空:(重力加速度取2

9.8m

/s ) (1)

设1P 、2P 和3P 的横坐标分别为1x 、2x 和3x ,纵坐标分别为1y 、2y 和3y ,从图2中可读出12y y -=____①_____m ,12y y -=____②______m ,

12x x -=____③______m (保留两位小数)。

(2)

若已测知抛出后小球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运动。利用(1)中读取的数据, 求出小球从1P 运动到2P 所用的时间为______④__________s ,小球抛出后

的水平速度为________⑤__________m

s /(均可用根号表示)。 (3)

已测得小球抛也前下滑的高度为0.50m 。设1E 和2E 分别为开始下滑时和抛出时的机械能,则小球从开始下滑到抛出的过程中机械能的相对损失,

12

1

100%E E E -?=________⑥__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1)0.61 1.61 0.60 (2)0.20 3.0 (3)8.2

【解析】本题考查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由图可知P1到P2两点在竖直方向的间隔为6格, P1到P3两点在竖直方向的间隔为16格所以有12y y -=0.60m.31y y -=1.60m. P1到P2两点

在水平方向的距离为6个格.则有12x x -=0.60m.

(2)由水平方向的运动特点可知P1到P2 与P2到P3的时间相等,根据2

at x =?,解得时间约为0. 2s,则有s m t x v o /0.32

.060.0===

(3)设抛出点为势能零点,则开始下滑时的机械能为E1=mgh=mg/2,抛出时的机械能为E2=2

21o mv =4.5m,则根据=-1

21E E E 0.082

24.(15分)

如图,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大小随时间的变化率B

k t

?=?,k

为负的常量。用电阻率为ρ、横截面积为S 的硬导线做成一边长为l 的方框。将方框固定于纸面内,其右半部位于磁场区域中。求

(1) 导线中感应电流的大小;

(2) 磁场对方框作用力的大小随时间的变化 答案(1)ρ

8kls I =

(2)228k l s ρ

【解析】本题考查电磁感应现象.(1)线框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k l t s B t 2

2

1/=?'?=??=φε ……①在线框产生的感应电流,R

I ε

=

……②s l R 4ρ

=,……③联立①②③得ρ

8kls

I = (2)导线框所受磁场力的大小为BIl F =,它随时间的变化率为

t

B

Il t F ??=??,由以上式联立可得ρ

822s

l k t F =

??.

25. (18分)

如图,在宽度分别为1l 和2l 的两个毗邻的条形区域分别有匀强磁场和匀强电场,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电场方向与电、磁场分界线平行向右。一带正电荷的粒子以速率v 从磁场区域上边界的P 点斜射入磁场,然后以垂直于电、磁场分界线的方向进入电场,最后从电场边界上的Q 点射出。已知PQ 垂直于电场方向,粒子轨迹与电、磁场分界线的交点到PQ 的距离为d 。不计重力,求电场强度与磁感应强度大小之比及粒子在磁场与电场中运动时间之比。

答案221122212arcsin()2l d dl dl l d

++

【解析】本题考查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的运动. 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由于粒子在分界线处的速度与分界线垂直,圆心O 应在分界线上,OP 长度即为粒子运动的圆弧的半径R.由几何关系得

22

12)(d R l R -+=………①

设粒子的质量和所带正电荷分别为m 和q,由洛仑兹力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得

……………②

设P '为虚线与分界线的交点,α='∠

P PO ,则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为v

R t α

=1……③ 式中有R

l 1

sin =

α………④粒子进入电场后做类平抛运动,其初速度为v,方向垂直于电场.设粒子的加速度大小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a qE =…………⑤ 由运动学公式有2

2

1at d =

……⑥ 22vt l =………⑦ R

v m

qvB 2

=

由①②⑤⑥⑦式得

v l d l B E 22

22

1

+=…………⑧

由①③④⑦式得)2arcsin(22211222

121d

l dl

dl d l t t ++=

26. (21分)

如图,P 、Q 为某地区水平地面上的两点,在P 点正下方一球形区域内储藏有石油,假定区域周围岩石均匀分布,密度为ρ;石油密度远小于ρ,可将上述球形区域视为空腔。如果没有这一空腔,则该地区重力加速度(正常值)沿竖直方向;当存在空腔时,该地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会与正常情况有微小偏高。重力加速度在原坚直方向(即PO 方向)上的投影相对于正常值的偏离叫做“重力加速度反常”。为了探寻石油区域的位置和石油储量,常利用P 点附近重力加速度反常现象。已知引力常数为G 。

(1) 设球形空腔体积为V ,球心深度为d (远小于地球半径),PQ =x ,求空腔所引起的

Q 点处的重力加速度反常

(2) 若在水平地面上半径L 的范围内发现:重力加速度反常值在δ与k δ(k>1)之间变

化,且重力加速度反常的最大值出现在半为L 的范围的中心,如果这种反常是由于地下存在某一球形空腔造成的,试求此球形空腔球心的深度和空腔的体积。 答案(1)

223/2

()G Vd

d x ρ+

(2)1

3/2-=k L d ,)1(3

/22-=k G k L V ρδ

【解析】本题考查万有引力部分的知识.

(1)如果将近地表的球形空腔填满密度为ρ的岩石,则该地区重力加速度便回到正常值.因此,重力加速度反常可通过填充后的球形区域产生的附加引力g m r Mm

G

?=2

………①来计

算,式中的m 是Q 点处某质点的质量,M 是填充后球形区域的质量,V M ρ=……………② 而r 是球形空腔中心O 至Q 点的距离22x d r +=

………③g ?在数值上等于由于存在球

形空腔所引起的Q 点处重力加速度改变的大小.Q 点处重力加速度改变的方向沿OQ 方向,重力加速度反常g '?是这一改变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g r

d

g ?=

'?………④联立以上式子得 2

/322)

(x d Vd

G g +=

'?ρ,…………⑤ (2)由⑤式得,重力加速度反常g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2

max d V

G g ρ=

'?……⑥ ()2

/322min )

(L d Vd

G g +=

'?ρ……………⑦由提设有()δk g ='?max 、()δ='?min g ……⑧ 联立以上式子得,地下球形空腔球心的深度和空腔的体积分别为

1

3/2-=

k L d ,)1(3

/22-=k G k L V ρδ

27. (15分)

某温度时,在2L 密闭容器中气态物质X 和Y 反应生成气态物质Z ,它们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表所示。

(1)根据左表中数据,在右图中画出X 、Y 、Z 的物质的量(n )随时间(t )变化的曲线: t/min X/mol Y/mol Z/mol 0 1.00 1.00 0.00 1 0.90 0.80 0.20 3 0.75 0.50 0.50 5 0.65 0.30 0.70 9 0.55 0.10 0.90 10 0.55 0.10 0.90 14

0.55

0.10

0.90

(2) 体系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列式计算该反应在0-3min时间内产物Z的

平均反应速率:_______________;

(4) 该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X的转化率 等

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如果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改变实验条件(温

度、压强、催化剂)得到Z随时间变化的曲线①、

②、③(如右图所示)则曲线①、②、③所对应

的实验条件改变分别是:

① 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综合运用,注意图像和有关计算。

(1)根据题目中表格给出的数据,在坐标系中找出相应的点,然后用光滑的曲线描点即可。(2)根据题意,可以利用“三步法”求解

aX + bY cZ

开始 1.00 1.00 0

转化 0.45 0.9 0.9

平衡 0.55 0.1 0.9

根据各物质的量之比可得体系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X+2Y2Z。

(3)根据图像可知在3min时,生成物Z的物质的量为0.5mol,其平均速率为0.083mol/L·min。

(4)X的转化率等于0.45。

(5)由题目所给图象可知,在1中,平衡时Z的物质的量小于原平衡的物质的量,说明平衡逆向移动,条件为升高温度。在2中,平衡时Z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相同,且速率加快,条件为加入催化剂;在3中,平衡正向移动,且速率加快,条件为加压。

28. (15分)

已知氨可以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得到氮气和金属铜,用示意图中的装置可以实现该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A 中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 中加入的物质是_____③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 (3)实验时在C 中观察到得现象是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 (4) 实验时在D 中观察到得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_____,

D 中收集到的物质是_______⑧_______,检验该物质的方法和现象是_________⑨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和有关化学方程式,注意化学实验现象的描述和试剂的选择。根据反应原理,反应物为氨气和氧化铜,可以判断试管A 为制取氨气的装置,因此装入的药品应该为氯化铵和氢氧化钙,氨气要使用碱石灰。加热后,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的铜,生成的水和氨气生成氨水留在了D 中,而氮气通过排水法进行收集。检验氨气可利用其碱性,检验水可以用无水硫酸铜。

29. (15分)

现有A 、B 、C 、D 、E 、F 六种化合物,已知它们的阳离子有2223,,,,,K Ag Ca Ba Fe Al ++++++

,阴离

2233431,,,,,C OH CH COO NO SO CO ------,

现将它们分别配成1

0.1mol L -?的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 测得溶液A 、C 、E 呈碱性,且碱性为A>E>C ;

② 向B 溶液中滴加稀氨水,先出现沉淀,继续滴加氨水,沉淀消失; ③ 向D 溶液中滴加32()Ba NO 溶液,无明显现象;

④ 向F 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白色絮状沉淀,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 实验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E 溶液是 ,判断依据是 ; (3)写出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式:A 、C 、 D 、F . 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离子共存、盐类水解综合运用。根据溶液的性质,确定CO 32—

只能与K +

形成显碱性的溶液,另外可能形成的碱性溶液为碱Ba(OH)2 。由于醋酸的酸性大于碳酸,所以醋酸盐水解的碱性小于碳酸盐,因此A 为Ba(OH)2,E 为K 2CO 3,C 为醋酸盐,由②可得B 中阳离子为Ag +

,则肯定为AgNO 3,由③可得D 中无SO 42—

,则F 中的阴离子为SO 42—,D 中的阴离子为Cl —

。由④可得F 中的阳离子为Fe 2+

,即F 为FeSO 4,而CH 3COO —

若与Al 3+

形成溶液时,Al 3+

也发生水解,所以C 为醋酸钙,而D 为AlCl 3。

30. (15分) 化合物A 相对分子质量为86,碳的质量分数为55.8%,氢为7.0%,其余为氧。A 的相关反应如下图所示:

已知R-CH=CHOH(烯醇)不稳定,很快转化为2R CH CHO 。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 A 的分子式为 ;

(2)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 ;

(3) A的结构简式是 ;

(4) 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 (5) A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写出四个同时满足(i)能发生水解反应(ii)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两个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6)A的另一种同分异构体,其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在一条直线上,它的结构简式为

。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推断和性质,注意结构简式、同分异构体、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根据题意,A分子中碳的原子数为4个,氢原子的个数为6个,则氧原子的个数为2个,即A的分子式为C4H6O2。由于A可以发生聚合反应,说明含有碳碳双键,在硫酸存在条件下生成两种有机物,则为酯的水解,即A中含有酯基。根据不饱和度,没有其他功能团。由A 的水解产物C和D的关系可判断C与D中的碳原子数相等,均为两个。则A的结构为CH3COOCH=CH2,因此A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后得到CH3COOH和CH2=CHOH,碳碳双键的碳原子上接羟基不稳定,转化为CH3CHO。A聚合反应后得到的产物B为,在酸性条件

下水解,除了生成乙酸和。

2012年高考真题——理综生物部分(全国卷)解析版

2012年大纲版全国卷理综生物部分试题及解析总体分析:总体来看,试题侧重于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选择题命题以考查生物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为主。非选择题注重综合能力的考查,在难度梯度设置上,起点较低,层层设问,步步深入。使得不同程度的学生解答此题都能得到一定的分值,有效控制了试题的区分度。试题虽然以教材知识为出发点进行考查,但试题背景知识新颖,既未超越教材,又有所创新,实现了教材与高考的平稳过渡。整套试题难易结合,有梯度,灵活性较强,范围基本上没超越教材,也基本不含教材内容的拓展与延伸。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注重考查基础,突出主干 试卷主要考查了细胞结构、酶、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免疫调节、群落的结构等基础知识和主干内容。 2.重视教材实验,关注实验探究,突出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 试题以新情境呈现,立足于教材,但又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重复,突出对教材内容的加工与提升,较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实验分析的能力。如33题。突出了对经典实验方法的应用的考查,如34题考查数据处理能力和推断能力。 3.注重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 试题或通过文字呈现新情境,如第3、33、34题;或主要通过曲线图呈现新情境,如第31题。这些试题的构思有其独到的地方,但答案没有超出《考试说明》规定的范围,考查了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也考查了考生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012年大纲版全国卷理综生物部分试题及解析 1.下列关于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反射活动由一定的刺激引起 B.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突触处双向传递 C.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反射弧结构完整 D.反射活动中需要神经递质参与兴奋的传递 【答案】B 【解析】反射活动是在反射弧的参与下,对外界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反应;整个过程离不开反射弧,AD正确。兴奋只能从上一个神经细胞的轴突末稍传到下一个神经细胞的树突或胞体,,且之间需要神经递质帮助完成传递,B错误,D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反射与反射弧的有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2. 下列关于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线粒体和叶绿体均含有少量的DNA B.叶绿体在光下和黑暗中均能合成ATP C.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ATP均来自线粒体 D.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所含的酶的种类相同 【答案】A 【解析】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半自主性细胞器,均含有少量的DNA,A正确。叶绿体中的ATP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产生的;黑暗中,不能进行光反应,无ATP的产生,B错误。有

2008年 高考 理综试题及答案 全国卷1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B 2008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共12页,满分3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 形码粘巾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写,如写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夂答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 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选择题共21小题,第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l C 12 O 16 Na 23 K 39 Mn 55 Cu 64 Zn 65 Ag 108 Pb 207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 A.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 B.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再注射胰岛素溶液 C.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 D.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 2.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 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 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 三个种群中公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 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3.下列关于细菌的叙述,错误 ..的是 A.硝化细菌能以NH,作为氮源和能源物质 B.某些细菌可以利用光能因定CO2合成有机物 C.生长因子是某些细菌生长过程中需要额外补弃的营养物质 D.含伊红和美蓝试剂的培养基不能用来签别牛奶中的大肠杆菌 4.已知某种限制性内切酶在一线性DNA分子上有3个酶切位点,如图中箭头所指,如果该线性DNA分子在3个酶切位点上都被该酶切断,则会产 生a、b、c、d四种不同长度的DNA片段。现在多个上述 线性DNA分子,若在每个DNA分子上至少有1个酶切位 点被该酶切断,则从理论上讲,经该酶切后,这些线性 DNA分子最多能产生长度不同的DNA片段种类数是

15年高考理综全国卷1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卷) 理科综合能力侧试 请注意基础学习 一、选择题 1.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DNA与ATP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 B. 一个tRNA分子中只有一个反密码子 C. T2噬菌体的核酸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 D. 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线粒体中的DNA上 【答案】D 【解析】 扎DXA与A7?中所含■元素的种类都是CH0NP n左一个分子有三个相邻的碱基,对应一个反密码子. C, T:ffi菌体是DMA病畫,橈酸只W DMA,由』兑氧核德核昔酸组咸.D细菌是康核生物,没有线粒体 2. 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 B. 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 C. 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 D. 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 【答案】C 【解析】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敏感,成熟细胞则比较迟钝。 3. 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A. 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B.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 C. 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 D. 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 【答案】A

【解析】输入的溶液进入血液,随血液运输,同时从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组织液。人体

体液中,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所占比重不同,注射的20mL的生理盐水到体内的在细胞内液和细胞 外液的分配不同。Na+主要分布在细胞外,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小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 4. 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 B. 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 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 【答案】D 【解析】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相比,草本阶段丰富度低,空间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差,为灌木阶段群落形成创造了条件。 5. 人或动物PrP基因编码一种蛋白(PrP c),该蛋白无致病性。PrP c的空间结构改变后成为PrP Bc(朊粒),就具有了致病性。PrP Bc可以诱导更多PrP c的转变为PrP Bc,实现朊粒的增一一可以引起疯牛病. 据此判一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朊粒侵入机体后可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 B. 朊粒的增殖方式与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相同 C?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可以使其功能发生变化 D. PrP c转变为PrP Bc的过程属于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答案】C 【解析】 肮粒再蛋白质,其结构与基因差别较大,不能整合到基因组中「肺炎収球菌的増殖方式为二分裂;m注的空间结构改变后成为矶产生了致病性,原因是空间结构改变导致功能改变;P H P U转变为氏PBc的过程为蛋吕质到蛋m质的过程,属于蛋白质结构的改变. 6. 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 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列关于这四种遗传病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2019年高考理综全国1卷(附答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S 32 Fe 56 Cu 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类型。下列关于人体中细胞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A.胎儿手的发育过程中不会发生细胞凋亡 B.小肠上皮细胞的自然更新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C.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过程中不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D.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死亡过程,属于细胞坏死 2.用体外实验的方法可合成多肽链。已知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是UUU,若要在体外合成同位素标记的多肽链,所需的材料组合是 ①同位素标记的tRNA ②蛋白质合成所需的酶 ③同位素标记的苯丙氨酸 ④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 ⑤除去了DNA和mRNA的细胞裂解液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3.将一株质量为20 g的黄瓜幼苗栽种在光照等适宜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植株达到40 g,其增加的质量来自于

A.水、矿质元素和空气 B.光、矿质元素和水 C.水、矿质元素和土壤 D.光、矿质元素和空气 4.动物受到惊吓刺激时,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 B.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 C.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 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 5.某种二倍体高等植物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该植物有宽叶和窄叶两种叶形,宽叶对窄叶为显性。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含有基因b的花粉不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窄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株中,不可能出现在雌株中 B.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子代中可能出现窄叶雄株 C.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子代中既有雌株又有雄株 D.若亲本杂交后子代雄株均为宽叶,则亲本雌株是纯合子 6.某实验小组用细菌甲(异养生物)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下种群增长的特点,设计了三个实验组,每组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定时更新培养基,三组的更新时间间隔分别为3 h、10 h、23 h,得到a、b、c三条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菌甲能够将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2012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全国卷I)

2012年高考(全国Ⅰ卷) 理科综合能力能力测试 化学部分试题及答案 第Ⅰ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N 14O 16Mg 24 S 32Cl 35.5Fe 56Cu 64Zn 65Br 80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 B.能使润湿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是Cl2 C.某溶液加入CCl4,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 D.某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Ag+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医用酒精的浓度通常为95% B.单质硅是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的常用材料 C.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D.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9.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不正确 ...的是() A.分子总数为N 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 A B.28 g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 A C.常温常压下,92 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6N A D.常温常压下,22.4 L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 10.分子式为C5H12O且可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有机化合物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A.5种B.6种C.7种D.8种 11.已知温度T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K W,该温度下,将浓度为a mol·L-1的一元酸HA与b mol·L-1的一元碱BOH等体积混合,可判定该溶液呈中性的依据是() A.a=b B.混合溶液的pH=7 C.混合溶液中,c(H+) L-1D.混合溶液中,c(H+)+c(B+)=c(OH-)+c(A-) 12 A.C7H167142818818 13.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W的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与X、Y、Z原子的核外内层电子数相同。X的一种核素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的年代,工业上采用液态空气分馏方法来生产Y的单质,而Z不能形成双原子分子。根据以上叙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上述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为W<X<Y<Z B.W、X、Y、Z原子的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的总和为20 C.W与Y可形成既含极性共价键又含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 D.由W与X组成的化合物的沸点总低于由W与Y组成的化合物的沸点 第Ⅱ卷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11题,共129分) 26.(14分)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铁的卤化物、氧化物以及高价铁的含氧酸盐均为重要化合物。 (1)要确定铁的某氯化物FeCl x的化学式,可用离子交换和滴定的方法。实验中称取0.54 g的FeCl x样 1

2009年全国高考全国卷2答案(理综)

生理学复习题一 一、填空题 1. 腺垂体分泌的促激素分别是、、、 和。 2. 静息电位值接近于平衡电位,而动作电位超射值接近于平衡电位。 3.视近物时眼的调节有、和。 4.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 和。 5. 体内含有消化酶的消化液有、、 和。 6.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有、、 和。 7.影响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因素有、、和 。 8.影响肺换气的因素有、、、 、、和。 9. 胃与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分别为和。 10.影响能量代谢的形式有、、和 。 11. 细胞膜物质转运的形式有、、、 和。 二、单项选择题 1.最重要的吸气肌是 A.膈肌 B.肋间内肌 C.肋间外肌 D.腹肌 E.胸锁乳突肌 2. 保持体温相对稳定的主要机制是 A.前馈调节 B.体液调节 C.正反馈 D.负反馈 E.自身调节 3.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属于 A.主动转运 B.易化扩散 C.单纯扩散 D.出胞 E.入胞 4. 激活胰蛋白酶原最主要的是 A.Na+ B.组织液C.肠致活酶D.HCl E.内因子 5. 关于胃液分泌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壁细胞分泌内因子 B. 壁细胞分泌盐酸 C.粘液细胞分泌糖蛋白 D.幽门腺分泌粘液 E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 6. 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A.十二指肠与空肠 B. 胃与十二指肠 C. D.结肠上段 E.结肠下段 7.某人的红细胞与A型血清发生凝集,该人的血清与A型红细胞不发生凝集, 该人的血型是 A A型 B. B型 C.AB型 D. O型 E. 无法判断 8. 受寒冷刺激时,机体主要依靠释放哪种激素来增加基础代谢

A.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B. 甲状腺激素 C. D.肾上腺素 E.去甲肾上腺素 9. 关于体温生理波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A. B.昼夜变动小于1℃C.无性别差异 D.女子排卵后体温可上升2℃左右E.与年龄无关 10. 血液凝固的基本步骤是 A.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B.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C.凝血酶原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纤维蛋白形成D.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原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 E.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11.下列哪项 CO2分压最高 A 静脉血液 B 毛细血管血液 C 动脉血液 D 组织细胞 E 肺泡气 12.在神经纤维产生一次动作电位后的绝对不应期内 A. 全部Na+通道失活 B.较强的剌激也不能引起动作电位 C.多数K+通道失活 D. 部分Na+通道失活 E.膜电位处在去极过程中 13. A.红细胞对高渗盐溶液的抵抗力B C.红细胞在生理盐水中破裂的特性 D.红细胞耐受机E.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膨胀破裂的特性 14.心电图的QRS波反映了 A. 左、右心房去极化 B. 左、右心房复极化 C. 全部心肌细胞处于去极化状态 D. 左、右心室去极化 E. 左右心室复极化 15. 与单纯扩散相比,易化扩散的特点是 A.转运的为小分子物质 B.不需细胞膜耗能 C.顺浓度差转运 D.需膜上蛋白质的帮助 E.能将Na+泵出 16.原尿中的Na+含量 A.高于血浆 B.与血浆相同 C.低于血浆 D. 与肾小管液相同 E. 低于终尿 17.大量出汗后尿量减少的原因是 A. 血压升高 B.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C. 肾小管毛细血管压降低E. 肾小球滤过增加 E. 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18.关于内脏痛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定位不准确 B.对刺激的分辨力差 C.常为慢痛 D.对牵拉刺激敏感 E. 必伴有牵涉痛 19.下列哪种激素是腺垂体合成的 A.黄体生成素 B.甲状腺激素 C.肾上腺素 D. 雌激素 E.催产素 20.侏儒症的发生与下列哪种激素的缺乏有关. A. Vit D3 B. 糖皮质激素 C. 甲状旁腺激素 D.生长激素 E. 甲状腺激素 21.下列组织器官中,散热的主要部位是. A.骨骼肌 B.皮肤 C.心脏 D.下丘脑 E.肾脏 22.中枢化学感受器最敏感的刺激物是 A. 血液中的H+ B. 脑脊液中的CO2 C. 脑脊液中的H+ D. 脑脊液中PO2 E. 血液中的CO2 23.呆小症的发生与下列哪种激素的缺乏有关. A. Vit D3 B. 糖皮质激素 C. 甲状旁腺激素 D.生长激素 E. 甲状腺激素 2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 反应 B. 反射 C. 适应 D. 反馈 E. 整合 25.肺通气中所遇到的弹性阻力主要是 A. 肺泡表面张力 B. 胸内压 C. 气道阻力 D. 惯性阻力 E. 粘性阻力 26.下列哪期给予心室肌足够强的刺激可能产生期前收缩 A.等容收缩期 B. 快速射血期 C. 缓慢射血期 D. 快速充盈期 E. 等容舒张期 27. 关于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生理完整性 B.绝缘性 C.双向性 D.可被河豚毒阻断 E.易疲劳 28.具有较强的促进胰酶分泌作用的激素是 A. 胰泌素 B. 胃泌素 C. 胆囊收缩素 D. 抑胃肽 E. 胰岛素 29.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充盈主要是由于 A.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 B.血液的重力作用 C.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D.胸内负压促进静脉回流 E.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 30.突触前抑制的产生是由于 A.中间抑制性神经元兴奋 B.突触前膜超极化 C.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 D.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减少 E..触前膜内递质耗竭31.交感神经兴奋时可引起 A.瞳孔缩小 B.胃肠运动加速 C.汗腺分泌增加 D. 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E. 逼尿肌收缩 32. 耳蜗中部受损时,出现的听力障碍主要为

2015年高考全国一卷理综

2015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Cl 35.5 K 39 Cr 52 Fe 56 Cu 64 Br 80 Ag 108 I 127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DNA与ATP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 B.一个tRNA分子中只有一个反密码子 C.T2噬菌体的核酸由脱氧核糖苷酸组成 D.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线粒体中的DNA上 2.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 B.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 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 D.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 3.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 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B.细胞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 mL C.细胞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 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 4.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 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 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 5.人或动物PrP基因编码一种蛋白(PrP°),该蛋白无致病性。PrP°的空间结构改变后成为PrP°°(朊粒),就具有了致病性。PrP°°可以诱导更多的PrP°转变为PrP°°,实现朊粒的增殖,可以引起疯牛病。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朊粒侵入机体后可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 B.朊粒的增殖方式与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相同 C.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可以使其功能发生变化 D.PrP°转变为PrP°°的过程属于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6.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列关于这四种遗传病遗传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短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B.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是该病的患者 C.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D.白化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 7.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滴,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 A.氨水 B.硝酸 C.醋 D.卤水 8.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确的是 A.18 g D2O和18 g H2O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 N A B.2 L0.5 mol·L-1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离子数为2 N A 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 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 N A D.密闭容器中2 mol NO与1 mol 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 N A 9.乌洛托品在合成、医药、染料等工业中有广泛用途,其结构式如图所示。将甲醛水溶液与氨水混合蒸发可制得乌洛托品。若原料完全反应生成乌洛托品,则甲醛与氨的物质的量之比应为

2018高考理综全国1卷及答案解析清晰word版

绝密★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Ar 40 Fe 56 I 127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 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 C.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D.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 2.生物体内的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 B.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 C.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 D.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该复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 3.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NO 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2和 3 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 D.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

2012年高考真题——理综物理(全国卷)解析版

2012年理科综合物理部分---新课标 答案及解析: 14.【答案】AD 【解析】惯性的定义是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叫惯性,所以A正确;如果没有力,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所以B错误;行星在轨道上保持匀速率的圆周运动的原因是合外力与需要的向心力总是相等,所以C错误;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所以D正确。 15.【答案】BD 【解析】根据可知,所以,即A错误,B正确;由得,所以C错误,D 正确。 16【答案】B 【解析】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重力的大小方向都不变,可知N1、N2的合力大小、方向都不变,当木板向下转动时,N1、N2变化如图所示,即N1、N2都减小,所以正确选项为B 17.【答案】B 【解析】由得:,由得,所以B正确。

18.【答案】BD 【解析】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知重力与电场力的合力与速度方向相反,所以粒子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动能减小,所以A、C错误,D正确;因为电场力与速度方向夹角为钝角,所以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即B正确。 19【答案】C 【解析】线圈匀速转动过程中,;要使线圈产生相同电流,,所以,所以C正确。 20【答案】A 【解析】由楞次定律可知:线框受力水平向左时,线圈中的磁场要阻碍原磁场引起的磁通量的减弱,说明导线中的电流正在减弱;线框受力水平向右时,线圈中的磁场要阻碍原磁场引起的磁通量的增强,说明导线中的电流正在增强;所以导线中的电流先减弱后增强,所以CD错误;又因线圈中的电流为顺时针方向,所以由右手螺旋定则知线圈产生磁场为垂直纸面向里,因为线圈中的磁场要阻碍原磁场引起的磁通量的减弱,故导线初始状态在导线右侧产生的磁场方向为垂直纸面向里,由右手螺旋定则知导线中电流方向为正方向,所以A正确,B错误。 21【答案】A 【解析】在地球表面,又,所以,因为球壳对球内物体的引力为零,所以在深为d的矿井内,得,所以。 22.(5分)【考点】长度测量 【答案】0.010;6.870;6.860 【解析】(a)图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步骤如下.首先,确定从主尺读出毫米数为0.000mm,可动刻度与主尺对齐个数为1.0(格),读数为 0.010mm,则螺旋测微器读数为0.000mm+0.010mm=0.010mm,(b)图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步骤如下.首先,确定从主尺读出毫米数为6.500mm,可动刻度与主尺对齐个数为37.0(格),读数为0.370mm,则螺旋测微器读数为6.500mm+0.370mm=6.870mm,考虑调零问题金属板实际厚度

2009年全国高考2卷理综解析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题卷 理科综合解析 一.选择 1.答案D 【解析】细胞呼吸是活细胞都进行的一项生命活动,必须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无氧的条件下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因此D错误。 2.答案B 【解析】血钙含量降低会引起肌肉抽搐,血钙含量高会引起肌肉乏力。依题意,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对血钙的调节表现为拮抗作用。由于体液的调节作用,人体血钙浓度处于动态平衡。食物中的钙可以通过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维生素A和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所以B 错误。 3.答案B 【解析】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总是在不断地更新着,总有一部分细胞处于衰老或走向死亡的状态,因此胚胎发育过程中也会有细胞衰老。变态发育指成体与幼体在形态上的差别比较大,而这种形态的改变又是集中在短期内完成的,因此B不正确。细胞分化发生在整个生命进程中,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程度。原肠胚中胚层的细胞可以发育为皮肤的表皮,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内胚层发育为呼吸道的上皮、消化道上皮、肝脏及胰腺,其它的基本都是由中胚层发育而来。 4.答案C

【解析】甲型H1N1病毒和人流感病毒具有相同的抗原决定簇,所以接种人流感疫苗能够预防甲型H1N1流感。故选C。 5.答案D 【解析】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属于捕食,菜粉蝶幼虫与蜜蜂采食的是油菜的不同部位,不构成竞争关系;细菌与噬菌体是寄生。培养瓶中的两种绿藻构成竞争关系。所以选D 。 二.解答题 31.答案(1)A (2)B 两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对CO2浓度变化的响应特性不同,在低浓度CO2条件下,CB植物利用CO2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弱,积累光合产物少,故随着玻璃罩中CO2浓度的降低,B植物生长首先受到影响。 (3)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与呼吸释放的CO2量相等 【解析】⑴依题意,在CO2浓度为300μL·L-1时,A植物CO2净固定量较B植物多,因此,此时A植物光合作用强度较B植物高。 ⑵从图中可以看出两种植物对CO2浓度的反应不同,在低浓度下B植物利用CO2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较弱,产生的光合产物少,所以随着玻璃罩内CO2浓度的降低,B植物的生长首先受影响。 ⑶当植物净固定CO2量为0时,此时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与呼吸产生的CO2量相等,说明此时光合作用速率与细胞呼吸速率相等。 32. 答案(1)

2015年高考理综全国2卷试题及答案详解(试题与答案分开)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2)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F 19 Na 23 AI 27 P 31 S 32 CL 35.5 Ca 40 Fe 56 Zn 65 Br 80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将三组生理状态相通的某种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下,一段时间后,测定根吸收某一矿质元素离子的量。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 B.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无关 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不消耗ATP D.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 2.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该酶能结合到端粒子上,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子DNA 的一条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大肠杆菌拟核的DNA中含有端粒 B.端粒酶中的蛋白质为RNA聚合酶 C.正常人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两端都含有端粒DNA D.正常体细胞的端粒DNA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变长 3.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 A.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作用 B. 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 C.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 D.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

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 ..的是 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 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 C.生态系统持续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 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5.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 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 C. Rous肉瘤病毒不是致瘤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 D.人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 6.下列关于人类猫叫综合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病是由于特定的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 B.该病是由于特定染色体的数目增加造成的 C.该病是由于染色体组数目成倍增加选成的 D.该病是由于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 7.食品千操剂应无毒、无味、无腐蚀性及环境友好。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A.硅胶可用作食品干操剂 B.P 2O 5 不可用作食品干操剂 C.六水氯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C.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8.某羧酸酯的分子式为C 18H 26 O 5 ,1mol该酯完全水解可得到1mol羧酸和2mol乙醇,该羧酸的分 子式为 A.C 14H 18 O 5 B.C 14 H 16 O 4 C.C 16H 22 O 5 D.C 16 H 20 O 5 9.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a、b、c、d,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6、7、1。a-的电子层结构与氦相同,b和c的次外层有8个电子,c-和d+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元素的非金属性次序为c>b>a B.a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共价化合物 C.d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D.元素a、b、c各自最高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分别为0、4、6

2018年高考理综真题及答案(全国卷)

2018年高考理综真题及答案(全国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学·科网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Ar 40 Fe 56 I 127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 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 C.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D.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2.生物体内的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B.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

中没有 C.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 聚合酶 D.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该复合物中含有RNA 聚合酶 3.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2和NO-3 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D.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4.已知药物X对细胞增值有促进作用,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 某同学将同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的处理(其中甲组未加药物),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组细胞数,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乙组加入了药物X后再进行培养 B.丙组先加入药物X,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D,继续培养C.乙组先加入药物D,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X,继续培养D.若药物X为蛋白质,则药物D可能改变了药物X的空间结构

2012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全国卷1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4页,第II卷5至11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 3.第I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一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Cl 35.5 K 39 Fe 56 Cu 64 Br 80 Ag 108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反射活动由一点的刺激引起 B.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突触处双向传递 C.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反射弧结构完整 D.发射活动中需要神经递质参与兴奋的传递 2.下列关于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线粒体和叶绿体均含有少量的DNA B.叶绿体在光下和黑暗中均能合成ATP C.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ATP均来自线粒体 D.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所含酶的种类相同。 3.一块农田中有豌豆、杂草、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其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A.田鼠和杂草 B.豌豆和杂草 C.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 D.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 4.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中的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B.群落中的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C.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层与植物的分层有关 D.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木层的水平结构 5、下列关于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不同种类细菌的生长均需要相同碳源 B 常用液体培养基分离获得细菌单菌落 C 细菌大量培养过程中,芽孢形成于细菌生长的调整期 D 培养基中含有高浓度NaCl 有利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筛选 6 、下列关于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 粒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 B 单质分子中均不存在化学键 C 含有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2009年高考全国2卷(理综)试卷及答案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2卷 理科综合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5页,第Ⅱ卷6至14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呼吸必须在酶的催化下进行 B.人体硬骨组织细胞也进行呼吸 C.酵母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D.叶肉细胞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 2.人体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素,当人体血钙浓度下降时,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和肾脏使血钙浓度上升。甲状腺C细胞分泌降钙素,当血钙浓度上升时,降钙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等使血钙浓度下降。下列关于血钙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钙浓度降低可引起鸡肉抽搐 B.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对血钙的调节表现为协同作用 C.人体血钙浓度在体液调节下处于动态平衡 D.食物中的钙可以通过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 3.下列有关哺乳动物个体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胚胎发育过程中也会出现细胞衰老 B.幼鹿经过变态发育过程长出发达的鹿角 C.胚后发育过程中伴有细胞分化 D.来自原肠胚同一胚层的细胞经分化发育成不同的组织 4.为防止甲型H1N1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有人建议接种人流感疫苗,接种人流感疫苗能够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条件之一是:甲型H1N1病毒和人流感病毒具有相同的 A.侵染部位 B.致病机理 C.抗原决定簇 D.传播途径 5.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 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 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 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 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 6.物质的量之比为2:5的锌与稀硝酸反应,若硝酸被还原的产物为N2O,反应结束后锌没有剩余,则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与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 1:4 B.1:5 C. 2:3 D.2:5 7.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B.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 C.溶液中溶质分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 D.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 8.下列徐树中正确的是 A. 向含有C a CO3沉淀的水中通入CO2至沉淀恰好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N a HCO3饱和溶液,又有C a CO3沉淀生成。 B.向Na2 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的稀盐酸,生成的CO2与原Na2 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等质量的N a HCO3和Na2 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在同温同压下,生成的CO2体积相同

高考理综全国卷及答案

高考理综全国卷及答案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绝密★启用前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框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框。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F 19 Na 23 Al 27 S 32 Cl K 39 Ca 40 Cr 52 Fe 56 Ni 59 Cu 64 Zn 65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DNA和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有氢键,RNA没有氢键 B.一种病毒同时含有DNA和RNA C.原核细胞中既有DNA,也有RNA D.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都含有DNA 2.关于叶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素a和叶绿素b都航油镁键

B.叶绿素吸收的光可能用于光合作用 C.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红光区的吸收峰值不同 D.植物呈现绿色是由于叶绿素能有效地吸收绿光 3.下列曰微生物狐疑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肺炎双球菌无线粒体,但能进行有氧呼吸 B.与细菌呼吸有关的酶由拟核中的基因编码 C.破伤风芽孢杆菌适宜生活在有氧的环境中 D.有氧和无氧时,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物不痛 4.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 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 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 5. 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脸是 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脸③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④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⑤ DNA的X光衍射实脸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6. 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适细胞中 B.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C.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