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 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

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一、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

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______和__________的过程。

2.过程。

(1)能量输入。

能量来源:________

输入生物:________

主要方式:光合作用

能量转化:光能→________

(2)第一营养级的能量去路分析。

(3)过程图解。

[判断]

(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辐射到该地面总的太阳能。( )

(2)消费者粪便和尿液中的能量是其同化的能量。( )

(3)输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到环境中。( )

(4)流经生产者的能量的去向包括流入下一营养级、自身呼吸消耗、流入分解者、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 )

答案:1.转化散失

2.(1)太阳能生产者化学能(2)呼吸作用初级分解者(3)生产者次级消费者分解者[判断]

(1)×提示:辐射到地球表面的太阳能大约只有1%以可见光的形式,被生态系统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转化成化学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2)×提示: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能量。

(3)√

(4)×提示: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属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中的能量的一部分。

二、能量流动的特点

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表现:能量流动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后面的各个营养级,不可______,也不可________。

2.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

(1)表现: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流入到下一营养级,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________的。

(2)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__________。

(3)能量金字塔: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得到的______数值由________绘制成图,可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

(4)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______。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______个营养级。

[判断]

(1)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的特点。( )

(2)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更多的能量。( )

(3)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所以某一营养级的一个个体一定比后一营养级的一个个体含有的能量多。( )

答案:1.逆转循环流动

2.(1)逐级减少(2)10%~20% (3)能量低到高(4)越多4~5

[判断]

(1)√

(2)×提示: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消耗的能量相对较少,因为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流动环节越少,能量损耗就越少。

(3)×提示:不一定。如狼吃兔子,一只狼体内含有的能量比一只兔子多。

三、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1.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____________,使能量得到________的利用。

2.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______最有益的部分。

答案:1.人工生态系统最有效

2.能量流动人类

1.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

B.该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C.能量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并进入系统,以热能形式输出

D.甲、乙和分解者所贮存的能量之和是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解析:根据题中简图可知,甲能够固定太阳能,为生产者,乙从甲获取能量,为消费者,A正确;该生态系统需要从外界获得能量,同时能量也可以扩散到外界,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B正确;能量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经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后有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C正确;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甲固定的太阳能总量,D错误。

答案:D

2.(2015·中山检测)下图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部分图解,①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循环进行的

B.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时逐级递减

C.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

D.图中①代表呼吸作用所消耗的能量

解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三营养级;图中①代表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答案:B

3.在某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假设羊摄入的能量为n,羊粪便中的能量为36%n,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为48%n,则( )

A.羊同化的能量为64%n

B.贮存在羊体内的能量为52%n

C.由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16%n

D.由羊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64%n

解析:生态系统某营养级生物摄入的能量=同化的总能量+没有吸收利用的能量(存在于该动物粪便、食物残渣等中的能量);生物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答案:A

4.某同学绘制了下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

B.由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2/W1

C.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为(A2+B2+C2)

D.W1=D1+D2

解析:由图可知,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D1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W1=A1+B1+C1+D1;D1=A2+B2+C2+D2;由于呼吸作用消耗部分能量,所以W1>D1+D2。

答案:A

5.如图所示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Ⅰ是初级消费者

B.Ⅳ为分解者

C.E1为太阳能,E2为热能

D.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

解析:依题意Ⅰ是生产者,Ⅱ是初级消费者,Ⅲ是次级消费者,Ⅳ是三级消费者,E1为生产者利用的能量,应是太阳能,E2为各营养级的生物释放出的能量,应为热能。

答案:C

6.(2015·佛山质检)稻田里,农民要拔掉稗草;鱼塘中,人们不断清除肉食性黑鱼。用生态学的观

点看,这是为了( )

A.保持生态平衡

B.保持生物群落的单一性

C.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方向

D.使物质能够尽快地循环流动

解析:稻田中水稻与稗草构成竞争关系,它们共同争夺同一环境中的阳光、CO2和生存空间等资源。除去杂草(稗草),可使水稻拥有更充裕的生活条件,提高水稻的光合作用效率,为人类提供更多稻谷。鱼塘中清除更高营养级的肉食性黑鱼,可以减少能量在传递过程中的损失。

答案:C

7.(多选)有关“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生产者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

B.生产者的细胞呼吸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实现了物质的循环

C.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降低了环境温度

D.生态系统内流动的能量全部来自生产者固定的能量

解析:生产者是自养型生物,能够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这些有机物一部分用于满足自身的生长发育和代谢的需要,另一部分维持着生态系统内除生产者以外的全部有机体的生命活动,不仅生产者细胞呼吸,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消费者和分解者也是如此,绿色植物能降低环境温度,但它与“生产者是生态系的主要成分”没有关系。

答案:AD

8.(多选)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为kcal/(m2·a)。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值为20 810 kcal/(m2·a)

B.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7.3%

C.该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出都是通过各营养级的呼吸作用实现的

D.据能量输入和输出分析,该生态系统的群落还没有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

解析: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第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为20 810 kcal/(m2·a);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80/3 370×100%≈11.3%;该生态系统能量输出除与各营养级的呼吸作用有关外,还与分解者有关;能量输入为20 810 kcal/(m2·a),输出为11 980+1 890+316+13+4 600=18 799 kcal/(m2·a),所以输入大于输出,还没有到达相对稳定的阶段。

答案:BC

9.下图所示为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解。图中A、B、C代表三个营养级,数字均为实际测得的能量数,单位为:106kJ。已知该生态系统受到的太阳辐射为118 872×106kJ,但其中118 761×106 kJ的能量未被利用。

请回答:

(1)请将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数填写在图中的方框内,这部分能量是________所固定的太阳能。

(2)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转化效率为________%,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转化效率为____%。

(3)次级消费者通过异化作用消耗的能量占其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的百分比是______。

(4)由图可知,下一个营养级不能得到上一个营养级的全部能量,原因有:①各营养级生物体内的大量能量被____________;②其次是上一个营养级的部分能量____________________;③还有少数能量被________利用。

解析:图中所表示的是某湖泊中A、B、C三个营养级所占有的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的比例和它们所消耗的能量情况。因为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生产者——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即总量为118 872×106-118 761×106=111×106(kJ)。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转化效率为15/111≈0.135,即为13.5%。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转化效率为3/15=0.2,即为20%。次级消费者通过异化作用所消耗的能量占其同化作用所得到的能量的百分比为1.8/3=0.6,即为60%。在生态系统中,下一个营养级不能得到上一个营养级的全部能量,其原因有:①各个营养级的生物体内的能量很大一部分被呼吸作用所消耗;②上一个营养级的部分能量未被下一个营养级利用;③还有少数能量被分解者利用。所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

答案:(1)111×106 kJ 生产者(2)13.5 20 (3)60% (4)呼吸作用消耗未被下一个营养级利用分解者

10.(2015·肇庆期末)下图中甲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乙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的多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m1、m2表示的能量形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

通常情况下,位于营养级Ⅳ的生物个体数量一般远远少于Ⅲ,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Ⅱ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______________,C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若图甲中营养级Ⅰ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y,则营养级Ⅰ、Ⅱ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用图中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

(3)由图乙可以总结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4)若图甲中营养级Ⅰ、Ⅱ、Ⅲ各有一种生物丁、戊、己,构成的食物网如下图所示。其中,丁的能量中比例为x的部分直接提供给己,则要使己能量增加A kJ,至少需要消耗丁的能量__________kJ(用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

解析:(1)图甲中m1指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而m2是各级消费者散失的能量,其形式为热能;处于营养级Ⅳ的生物个体数量远远少于Ⅲ,主要原因是营养级级别高,可利用能量少。(2)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Ⅱ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Ⅱ同化固定的能量,C指Ⅱ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图甲中营养级Ⅰ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y,则可计算出能量传递效率=某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100%=b/y×100%。(4)设丁的能量为y,依据能量传递效率,可列出y×x×20%+y×(1-x)×20%×20%=A,进一步可推出:y=25A/(1+4x)。

答案:(1)太阳能(或同化固定的能量) 热能(或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 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营养级级别高,可利用能量少(2)同化固定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y×100% (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25A/(1+4x)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

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一、学习目标 1.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过程与特点。 2.概述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3.尝试调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 二、学习重、难点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与特点 三、目标完成过程 (一)温故而知新: 生态系统的结构、成分、营养结构? 请学生根据“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话写出相应的食物链,各营养级之间营养关系的实质是什么?(食物关系)也就是包含能量的营养物质在各营养级间的流动。生态系统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结构决定了其功能是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 (二)导入新课 通过“问题探讨”设置悬念,引入能量流动。 请学生结合课文“能量流动的分析”说出能量流动包括哪些过程?(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研究能量的流动以什么为单位?(种群)(三)分析能量流动的过程: 质疑:食物链一定从生产者开始,能不能从动物开始?为什么? 阅读课文,结合示意图思考: 1.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有哪些去处? 2.初级消费者如何获得能量?获得的能量有哪些去路?次级消费者呢? 3.每一个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能量的去路是否相同?最高营养级呢? 图示分析生产者与消费者能量流动过程 ⑴生产者能量 输入:光合作用固定; 散失:细胞呼吸散热 传递: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摄食、枯枝落叶被分解者分解。 ⑵消费者 输入:摄食的能量中被同化的部分:摄食的能量=同化+粪便中的能量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请同学分析此过程,思考五个问题: a、能量输入的起点?(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太阳能——化学能)流经一个 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没有生 产者就没有生态系统; b、能量传递的渠道?(食物链或食物网)——传递对象:下一营养级或分

完整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

必修三测试题 一、选择题(1~30小题每题1分,31~40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动物内环境及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无机盐等物质的含量有关 B.氧进入血液中红细胞的过程就是进入内环境的过程 C.pH的调节要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实现 D.环境温度下降导致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2.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中,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中某些物质能透过毛细血管壁形成组织液 B.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 C.一些组织液可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 D.淋巴与组织液之间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 3.某同学参加学校组织的秋季越野赛后,感觉浑身酸痛,并伴随着大量出汗等。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剧烈运动使其体内产生了大量乳酸,致使其血浆pH显著下降 B.此时应及时补充盐水并注意适当散热,以维持水盐与体温平衡 C.由于能量大量消耗,其血液中的血糖浓度会大幅度下降 D.由于其体内内环境pH发生变化,所以细胞代谢发生紊乱 4.人长时间运动后,产生口渴感觉的原因是 A.血浆CO浓度升高B.血浆乳酸浓度升高2D.血糖浓度升高C.血浆渗透压升高 5.一般情况下,大脑受伤丧失意识和脊髓排尿中枢受伤的两种病人,其排尿情况分别是A.尿失禁、正常排尿B.尿失禁、不能排尿 C.正常排尿、尿失禁D.不能排尿、尿失禁 6.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的同一组织或器官 C.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 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 7.下列属于第一道防线的是 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 ③吞噬细胞的内吞作用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 ⑤皮肤的阻挡作用⑥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 ⑦抗体与细胞外毒素结合. 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②⑤⑥⑦ 8.某男子接触过患某种禽流感的家禽,医生检查发现该男子体内有相应的抗体出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男子终身具有抵抗该种禽流感病毒的能力 B.该男子的血清可用于治疗感染这种流感病毒的患者 C.该男子获得的对这种禽流感病毒的免疫力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该男子具有抵抗各种禽流感病毒的能力 9.下列各项中,与植物激素有关的一组是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一单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与人体细胞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的是 ( ) A .体液 B .细胞内液 C .消化液 D .细胞外液 2、下列有关内环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B .内环境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蛋白质 C .正常人血浆的PH 稳定在7.35-7.45之间,与内环境中含有的HCO 3-、HPO 42-等离子有关 D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在37O C 左右,即人体的正常体温 3、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 ) A .组织液增加 B .组织液减少 C .血浆量增加 D .淋巴减少 4、下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关于A 液、B 液和C 液三者之间联系表达正确的一项是( ) 5、食物中过多的酸性物质被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后,血浆的PH 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 A .与血浆中的强碱中和 B .形成Na 2CO 3排出体外 C .H 2CO 3 / NaHCO 3等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 D .很快排出体内 6、碘是甲状腺激素的组成成分,当食物中缺碘时,分泌量增加的激素是( ) A .促甲状腺激素 B .甲状腺激素 C .胰岛素 D .生长激素 7、如果某人的下丘脑受到损伤,则可能导致 ( ) ① 体温调节能力下降 ②调节血糖的能力下降

③影响抗利尿激素的合成④影响渴觉的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④ 8、当人体的一些组织器官损伤或发生炎症时,会产生并释放组织胺。该物质使 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加,促进血浆渗入组织间隙而形成组织液,造成组织水 肿。该物质对血管的调节方式属于( ) A.血流自动调节 B.神经调节 C.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调节 9、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会引起 ( ) A.冷觉感受器兴奋 B.温觉感受器抑制 C.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D.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 10、某人因为交通事故脊髓从胸部折断了,一般情况下( ) 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D、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11、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 ) A.比较缓慢 B.比较广泛 C.时间比较长 D.迅速准确 12、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 ℃降至5 ℃,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 酶活性的变化依次为( ) A.增加、增加、减少、降低B.增加、减少、增加、不变 C.增加、增加、减少、不变D.减少、减少、增加、不变 13、某种病毒已侵入人体细胞内,机体免疫系统对该靶细胞发挥的免疫作用是 ( ) A.体液免疫 B.自身免疫 C.细胞免疫 D.非特异性免疫 14、下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d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 ②c、d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③下丘脑体温调节的中枢,也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总结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 性知识点总结 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1、定义: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2、类型:自然生态系统:包括水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大于人工生态系统 3 生态系统的结构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功能结构) 特例: 寄生植物(如菟丝子)消费者; 腐食动物(如蚯蚓)分解者; 自养微生物(如硝化细菌)生产者; 寄生微生物(如肺炎双球菌)消费者。 (2)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及分解者)。 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

接的复杂的营养关系称为食物网分析食物网时应注意: a 越复杂的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的食物链的数量就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 b 生产者总是为第一营养级。在食物网中,大型肉食动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所处的营养级往往不同(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C 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食物链中箭头的含义:方向代表能量流动的方向,同时体现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 d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e 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可能出现不同概念上的重合。如蜘蛛与青蛙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能量流动 a、定义: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b、过程:一个来源,三个去向。 c、特点: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不循环不可逆)。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 2、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a、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习题

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习题 知识点一碳循环1.如图是生态系统中某元素循环的模式图,对该图 的叙述正确的是 .这是碳元素的循环A 两种生物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A与BB..该物质循环只在某生态系统内进行C.图中缺少化学燃料的燃烧D 2.在生态系统中,对碳循环起决定作用的关键环节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BA.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煤和石油的燃烧D.动物的呼吸作用C 3.如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图中甲、乙、丙各代表 A.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B.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C.甲为分解者、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D.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知识点二4.如图是两个生态系统中腐殖质总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这两个生态系统

分别是 B是热带雨林B.A是热带雨林,B是温带草原A.A是热带草原,B是温带草原D.A是冻土苔原,是冻土苔原,C.AB是热带雨林同时加利用泥浆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染土壤,原理是将污染土壤用水调成泥浆状,5.入部分营养物质和菌种等,在有氧条件下剧烈搅拌,使污染物快速分解。由此推知,该反应器B.主要处理有机污染A.能够实现物质循环 D.存在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C.可看作一个小型生态系统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知识点三 ) 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B.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C.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CO的形式进行的D.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2)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7 A.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独立进行的两个过程B.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相互依存的两个过程.物质循环的进行需要能量的推动D.能量流动的载体是各种有机物C) ( 8.下列与生态系统功能相关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的驱动A .物质与能量在生物与环境之间循环流动B 1 C.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物的死亡分解是碳循环的一部分 D.全球气候变暖与地球上大气中碳的收支不平衡有关 能力提升9.火灾常给森林带来较大危害,但是在某些国家有时会对寒带地区森林中的残枝落叶等进 行有限度的人工火烧,来对森林进行资源管理。这种人工火烧的主要目的是 A.消灭森林病虫害B.刺激树木种子萌发C.加速生态系统的分解过程D.提高森林的蓄水能力 10.下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高中生物必修三课后专题练习--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课后强化演练 第五章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一、选择题 1.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其去路不包括() " A.用于自身生命活动 B.被第二营养级的其他生物获得 C.通过呼吸作用消耗 D.被分解者利用 解析: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共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去路:自身呼吸消耗(热能散失,自身生长发育、繁殖消耗等);被分解者所利用;被下一个营养级所同化;未被利用。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本身属于第二营养级。 《 答案:B 2.如果一个人的食物有1/2来自绿色植物,1/4来自小型肉食动物,1/4来自植食动物,假如能量传递效率为10%。食物链关系如图,那么该人每增加1千克体重,约需消耗植物() A.10千克B.28千克 C.100千克D.280千克 | 解析:人每增加1千克体重,其中1/2来自植物即0.5千克,所需植物为10%=5千克;1/4来自植食动物即0.25千克,所需植物为(10%)2=25千克;1/4来自小型肉食动物即0.25千克,所需植物为(10%)3=250千克,共需植物为280千克。 答案:D 3.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同化的有机物的量占该生态系统有机物总量的比例,则这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最可能的是()

解析:从题干图中可看出,甲所占有的生物量为最多,应该属于生产者,乙与丙的生物量相近,二者之间不可能构成捕食关系,应该属于同一营养级,而丁的生物量最少,应属于下一营养级。 答案:A 4.如图是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图解,对此图的理解有误的是() A.B营养级的生物个体数不一定比A少 ! B.若M表示各营养级所含的能量,当M A<5M B时,生态系统将会崩溃 C.B摄入的能量即为B的同化量 D.A所固定的能量大于B、C、D所含能量之和 解析:B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比A营养级的能量少,但生物个体数不一定少。能量在各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最高是20%,当M A<5M B时,B会过量取食A,而使整个生态系统崩溃,B摄入的能量多于B的同化量,因为B摄入的能量中有些并没有被吸收而随粪便排出体外;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所以A所固定的能量是整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应大于B、C、D之和。 答案:C 《 5.右图是以每个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多少而绘制的金字塔,其中“1”“2”“3” 分别代表第一、二、三营养级的生物,下面哪条食物链与金字塔相符合() ①草②树③昆虫④兔⑤鸟⑥狼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①→③→⑥ 解析: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储存的有机物和能量是最多的,随着营养级的增加,生物所储存的有机物和能量都在减少。树的数目较少,但能够提供较多的能量,昆虫以树叶为食,鸟以虫为食,三者构成的食物链符合题干中数量金字塔。 , 答案:C

高中生物必修三1-3章测试卷(一)

生物必修三1-3章测试卷(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1.下图表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联系,不正确的分析是 A 、下丘脑是内分泌的枢纽,又是神经中枢,但受大脑皮层控制 B 、图中下丘脑、垂体也能分泌激素,如下丘脑分泌多种促激素 C 、若图中内分泌是甲状腺,当它的分泌物增多时,可抑制垂体和下丘脑的活动 D 、当人体饮水不足或食物过咸时,下丘脑分泌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 2.用同位素14C 标记的吲哚乙酸来处理一段枝条一端,然后探测另一端是否含有放射性14C 的吲哚乙酸存在。枝条及标记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有关处理方法及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处理甲图中的A 端,不可能在甲图中的 B 端探测到14 C 的存在 B .处理乙图中的A 端,能在乙图中的B 端探测到14 C 的存在 C .处理乙图中的B 端,能在乙图中的A 端探测到14C 的存在 D .处理甲图中的B 端,能在甲图中的A 端探测到14C 的存在 3.将植物横放,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 如甲图所示,则曲线上P 点最可能对应于乙图中的位置是 A .a B .b C .c D .d 4.右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在a 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B .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 C .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 D .①中内容物使b 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负电位 5.下图是表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示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的方向,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感受器 大脑皮层 下丘脑 垂体 内分泌腺 组织 ③ ① ④ ⑤ ⑥ ⑦ ②

高中生物必修三 生态系统读书笔记

第五章生态系统专题 第二节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一、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散失 (1)起点: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主要是光合作用利用的光能,也包括化能合成作用利用的化学能(2)自然生态系统总能量: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人工生态系统总能量: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人工喂食的饲料(有机物) (3)能量流动过程: ①输入一个营养级的能量: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不是摄入 ②摄入=同化+粪便,同化=储存 +呼吸 ③某营养级“粪便”中能量应属其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或上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的能量的一部分, 如兔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兔的同化量,而是草同化量的一部分或草被分解者分解的能量的一部分。 ④未被利用的能量:包括生物每年的积累量和动植物残体以化石燃料形式被储存起来的能量。 (4)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原因 能量传递效率=后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前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一般为10%~20%。 A单向流动∵①捕食关系不可逆转,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②散失的热能不能被再利用 B逐级递减∵①各营养级均有呼吸作用散失; ②各营养级均有部分能量未被下一营养级利用; ③各营养级均有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 一条食物链一般只有4--5个营养级∵能量流动逐级递减 ( 项目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 形状 每一阶含义各个营养级所含能量 的多少 各个营养级生物数量 的多少 各个营养级生物量(有机 物)的多少 特点正金字塔一般正金字塔一般正金字塔 分析各个营养级都有呼吸 作用散失能量,还有一 部分被分解者利用,而 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 量仅占该营养级同化 量的10%~20% 成千上万只昆虫生活 在一株大树上时,该 数量金字塔的塔形也 会发生变化: 浮游植物的个体小,寿命 短,又不断被浮游动物吃 掉,所以某一时间浮游植 物的生物量可能低于浮游 动物的生物量: 摄入= 同化= 粪便储存: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 散失:以呼吸作用的方式,热能的形式 流向下一营养级 流向分解者

能量流动专题练习 含解析

1. )。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解析由表中数据可推知,戊为第一营养级,乙、丙为第二营养级,甲为第三营养级,丁为第四营养级。③中表示的两种生物间为捕食关系,而乙和丙的关系为竞争,所以③与表中数据不相符合。本题易错之处是将乙和丙当作两个营养级,因为二者之间的能量数值不符合两个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的特点,所以乙和丙不是两个营养级。 答案 A 错因分析不会根据题目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判断某种生物在食物链中的位置。常见的信息有:有机物总量、能量多少、富营养化积累的有毒物质多少等。 2.(2013·广东理综,5)如图所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 A.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 竞争中处于劣势 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 解析由于鲈鱼处在土著鱼的下一个营养级,而能量在食物链中 的传递是逐级递减的,所以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 A项正确;鲈鱼和土著鱼为捕食关系,不存在竞争,B项错误; 鲈鱼引入会导致土著鱼先减少后增加,间接导致浮游动物先增加后减少,C项错误;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浮游植物的变化为先减少后增加,D项错误。 答案 A 3.(2013·江苏生物,26)在江苏某地进行稻田养鱼的实验研究。6月5日在一定面积的实验小区插秧后放养300条小鲫鱼(杂食性),稻田水深8~10 cm。对照小区不放鱼,其他条件相同。所有处理设置3次重复,实验持续2个月,期间检测浮游植物生物量(干重)。请回答下列问题: (1)每个处理设置3次重复,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的第一个月期间,检测发现实验组浮游植物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原因分析如下:放鱼 对浮游植物的不利之处是鱼的取食作用;有利之处是鱼粪便为浮游植物提供营养物质,以及鱼会大量捕食________从而减弱其对浮游植物的捕食作用。在此期间,有利因素占据优势。 (3)实验的第二个月期间,所有小区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均显著下降,主要原因是此时生长旺盛的水 稻与浮游植物之间具有________关系。 (4)放养鱼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________的复杂性,从而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________的速率。 (5)除了上述因素之外,对该实验研究影响最大的不定因素是________(填序号)。 ①鸟②土壤质地③光照④水体肥力⑤稻田杂草 解析本题通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应用等知识考查分析能力、实验设计和评价能力。(1)生物实验原则之一是可重复性原则,所以每个处理设臵一般至少需要重复3次,尽可能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增加实验的准确性。(2)该生态系统中,三种生物可构成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小鲫

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知识点

五、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结构 1.由与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 (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动物)、 (主要是细菌和真菌)。注意: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将动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3.许多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就是食物网。 4.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和应用 5.生态系统中能量的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6.起点:从开始。渠道:沿依次传递。去处:呼吸消耗,下一营养级同化,分解。 7.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能量只能从前一营养级流向后一营养级,而不能反向流动);,传递效率为。 8.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的利用。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的部分。 9.组成生物体的等元素,都不断地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这里说的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下系统——生物圈,其中的物质循环带有,所以又叫。 10.碳循环:①碳在无机环境中是以二氧化碳和碳酸盐的形式存在的。②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是以的形式进行循环的。③绿色植物通过,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糖类等有机物。生产者合成的含碳有机物被各级消费者所利用。生产者和消费者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通过,又把二氧化碳放回到大气中。生产者和消费者死后的尸体又被所利用,分解后产生的二氧化碳也返回到大气中。 11.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12.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的种类、、。13.信息传递的作用:,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1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或自身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 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备注: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低; 营养结构越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越低,恢复力稳定性越高。 15.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练习题

知识点一能量流动的过程 1.如图是某个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该图中能表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箭头的是 () A.①③B.②③⑤C.①③④D.②⑤ 答案 C 解析农作物的能量可传给人、鸡、猪、牛,而鸡、猪、牛的能量也可传给人;但人和鸡、猪、牛的能量不能传给农作物,这是由食物链的方向决定的。 2.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如果要研究被第二营养级羊同化的能量去向,不应包括下列选项中的() A.羊的呼吸消耗量B.羊的粪便量 C.羊的生长量D.部分死亡羊的重量 答案 B 解析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被第二营养级摄入后,一部分被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同化,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及通过呼吸作用消耗,还有一部分未被同化,通过粪便等排出体外。 因此羊的粪便量不是被羊同化的能量去向。 3.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的能量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 C.图中②/①的值代表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 D.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 答案 D 解析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应该是草同化的总能量,①代表的是兔同化的总能量;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所以食物链中营养级级别最高的狐获得的能量最少;图中②代表的是狐同化的总能量,则②/①的值代表兔→狐的能量传递效率; 兔粪便中的能量并不是兔同化量的一部分,而是草同化量的一部分,兔遗体、残骸中的

能量属于兔同化量的一部分。 知识点二能量流动的特点及相关计算 4.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已知初级消费者与次级消费者的个体数分别为N1、N2,个体平均重量分别为M1、M2,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N1·M1>N2·M2B.N1·M1<N2·M2 C.N1·M1=N2·M2D.N1·M1≥N2·M2 答案 A 解析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一般生物量可以代表能量值,所以N1·M1>N2·M2。5.以下表示动物利用食物的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恒温动物的④/③值一般高于变温动物 B.哺乳动物的③/①值一般为10%~20% C.提高圈养动物生长量一般需提高③/②值 D.食肉哺乳动物的③/②值一般低于食草哺乳动物 答案 C 解析恒温动物相对于变温动物来说,代谢强,所以呼吸代谢消耗量相对多,有机物积累少,④/③值一般低于变温动物;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0%~20%,哺乳动物与其上一个营养级(食物)之间的传递效率表示为③/(①+未获取量);提高圈养动物的生长量应该提高③/②值,这样才能促使有机物积累;食肉哺乳动物与食草哺乳动物的③/②值无法比较。 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循环的 B.食物链越短,可供最高营养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多 C.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 D.营养级越多,散失的能量越多 答案 C 解析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为初级消费者总能量的10%~20%。初级消费者越多,向下可传递的能量也就越多,因此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也越多。 知识点三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7. 2009年我国各地粮食蔬菜价格不断攀升,导致肉、蛋类食物价格不断上涨,并且后者价 格一直远高于前者价格。从生态学观点来看,这主要是因为() A.动物饲养麻烦、投资大 B.动物性食品营养价值高

(完整word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综合习题

高一生物周练习(3.5) 1.右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肌接头”处 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 B. 电刺激①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 C. 电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 D. 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 2.关于细胞内外K + 、Na + 和Cl - 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Na + 与神经细胞膜上兴奋传导有关 B. 人体血浆中K + 的浓度比红细胞中的高 C. 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K + 外流 D. Na + 和Cl -是形成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 3.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 .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 .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 .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4.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即可以“憋尿”,这说明 ( ) A .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 B .排尿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C .下丘脑可以产生抗利尿激素 D .渗透压感受器位于大脑皮层 5.下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给A 点以一定的 电流刺激,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是( ) A .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 .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 C .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 .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6、右图为反射弧示意简图,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这是因为( ) A. 在②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B. 在③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C. 在④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7.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C.突触小体上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8.如图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和传导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与图示相符的是( ) A .图中兴奋部位是B 和C B .图中弧线最可能表示局部电流方向 C .图中兴奋传导方向是C→A→B D .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一致 9.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神经元受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传导兴奋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C.神经纤维兴奋部位的膜电位是外正内负 D.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通过形成局部电流来实现的 10.下列物质中,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该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 A.抗体 B.糖原 C.胰岛素 D.氨基酸 11.下图表示神经元的一种联系,与此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刺激a 处,会导致b 处连续兴奋或抑制,c 处也发 生电位变化 B.刺激b 处,不会引起a 和c 处发生电位变化 C.刺激c 处,a 和b 处都会发生兴奋 D.刺激a 处,b 、c 同时产生兴奋或抑制 1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进行传递时,突触小泡会释放传递信息的物质,该物质是:( ) A .神经递质 B .CO2 C .Na+ D .O2 13.足球赛时,球员踢球瞬间,在突触上完成的信息转换模式为( ) A .电信号→电信号 B .电信号→化学信号 电信号 C .化学信号→化学信号 D .化学信号→电信号 化学信号 14. 同学正在跑步,参与调节这一过程的神经结构有 ( ) ①大脑皮层 ②小脑 ③下丘脑 ④脑干 ⑤脊髓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⑤ C .①②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神经纤维 灵敏电流计 腓 肠肌 ① ②

八年级生物上册 19.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练习题 (新版)苏教版

7.19.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一、选择题 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开始于() A.绿色植物 B.真菌 C.动物 D.人 2.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沿着食物链的单向传递,叫做() A.能量输入 B.能量输出 C.能量流动 D.能量交换 3.在生态系统的碳——氧循环中,能使二氧化碳进入生物体中,又能将其释放到大气中的生物是() A.分解者 B.植食动物 C.绿色植物 D.肉食动物 4.一个天然湖泊生态系统中,肉食性鱼总比草食性鱼的数量少得多。这是由于() A.湖泊中鱼的密度太大 B.湖泊中氧气不足 C.水鸟叼走肉食性鱼苗过多 D.能量在食物链中逐级递减 5.下面四幅图中均表示在一个食物链中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比例,在每一个图最下面一层表示生产者。问哪一个图 ) 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生态系统中,二氧化碳是碳循环的重要物质 B.当动物以植物为食后,植物体内的能量就全部流入到动物体内,供动物生长的需要 C.没有绿色植物,自然界的碳、氧相对平衡难以维持 D.其他物质如氮、磷、硫等也和碳一样,在生态系统中反复循环 二、填空题 1.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从固定开始的。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伴随着。 2.流入植物体内的能量,一部分以的形式散失,一部分则用于植物体的、和繁殖。大气中的是碳循环的主要形式。 3.生物富集常伴随着而发生。动植物的遗体中存留的能量可被利用。 4.绿色植物既可以通过作用固定二氧化碳,又可以通过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都来自于。 三、问答题 1.你能用绘图的方法,说明在池塘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怎样进行的吗? 2.为什么说绿色植物在碳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 四、综合题 1.猪笼草是一种植物,但是以昆虫等小型动物为食。 (1)用图示的方法说明维持这一食物关系的食物链。 (2)在这一食物链中,哪类生物是生产者?哪类生物是消费者? 2.你知道水体富营养化吗?探究造成河流、湖泊富营养化的根源是什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全册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全册阶段质量检测(一)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时间:45分钟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激素、神经递质和淋巴因子④尿素、载体和呼吸酶 A.①③B.③④ C.①②D.②④ 解析:选A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蛋白质,呼吸酶是细胞中催化呼吸作用的酶,载体存在于细胞膜上,它们都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而O2、葡萄糖、尿素、激素、神经递质和淋巴因子都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2.下列关于各级神经中枢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下丘脑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是呼吸中枢 B.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 C.语言中枢的H区受损,患者不能听到别人的话 D.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解析:选D呼吸中枢在脑干;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语言中枢的H区受损,患者能听到别人的话,但听不懂。 3.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目前PM2.5已成为空气污染指数的重要指标。下列有关PM2.5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A.PM2.5进入人体的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人体的内环境 B.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会导致血浆呈酸性 C.PM2.5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 D.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不在大脑皮层 解析:选B内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呼吸道不属于人体的内环境,故PM2.5进入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内环境;由于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不会使血浆pH明显下降;过敏原是引起人体发生过敏反应的物质,PM2.5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在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下完成。 4.下列有关T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分布在淋巴和血液等处 B.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分化为记忆T细胞和效应T细胞 C.大多数T细胞必须依靠某种B细胞的帮助才能增殖和分化 D.用药物阻断T细胞增殖分化,可明显提高器官移植成功率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案例

失败的小生态瓶,成功的稳态教学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案例 摘要:这是高中《生物》第二册第八章第三节第五小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教学案例,上课时间是2007年5月18日第3节课。教师课前准备了一个淡水生态系统的小生态瓶教具,因为生态瓶运行不良,到上课时教具失败了,教师却用失败的教具上了一节很优秀的示范课。这不能不令人深思:在每一个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都可能遇到许多难以预料的事情,不可避免地暴露出许多必须特殊对待的问题,有时是突然发生并且必须当即果断解决的,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实现教学的灵活性;教师如何渗透教育机智;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如何才能得法;如何通过教具实现师生互动……,这些问题,在这节教学案例中都得到了很好的回答。 关键词:互动灵活性教育机智 一、背景: 我作为“贫困山区高中课堂教学互动”课题操作组成员,承担了课题验收时的示范课。只知道验收的时间大约是5月份,此时的教学内容是高中生物第八章《生物与环境》。这一章的内容除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少、知识相对较浅外,其余的个章节都容易上,或者说,都容易互动。抱着侥幸的心理,应该在课题验收时不会恰巧上到这里。 迟迟没有接到教务处通知,看来凶多吉少。殊不知,课题验收时刚上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一节,还有特殊要求:不准在多媒体教室上。我校只有一间多媒体教室,其余的教室里不用说计算机,就连电视机、收录机都没有。教室里,讲台上,除了一块黑板,三尺讲桌,讲桌上放着一些粉笔外,什么也没有。 跳一节内容,上《(实习4)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吧,不行,因为我在2月27日准备的小生态瓶已经失败了,里面的螺蛳、水草已经全部死亡,仅仅在水面上有一层水绵呈现出绿色。 5月18日第3节课是必须要上的,并且还要上好,可是,那就是明天啊,怎么办呢?忽然想到,明天不就是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吗?该节教材开始介绍了失败的“生物圈Ⅱ号”,我制作的的小生态瓶也失败了,干脆就以失败的小生态瓶引入新课,并且以分析失败的原因结束新课,不是就互动了吗?但是,效果好不好,我仍然担心,毕竟是课题验收啊。 二、案例: 〈一〉新课的导入实录: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习题(3)

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A组·基础达标练]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中,能量形式转变的顺序是( ) A.光能→化学能→热能 B.热能→光能→化学能 C.化学能→光能→热能 D.光能→热能→化学能 解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将光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然后依次再被各级消费者利用,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到无机环境中。 答案:A 2.关于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B.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 C.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 D.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 解析: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A正确;分解者的作用就是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并从中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B正确;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地输入光能,C正确;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部分流向分解者,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D错误。 答案:D 3.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 A.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总能量 B.流经各个营养级的能量总和 C.各个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总和 D.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解析: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是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答案:D 4.下图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部分图解,①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循环进行的 B.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时逐级递减 C.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 D.图中①代表呼吸作用所消耗的能量 解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时是逐级递减的;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三营养级;图中①代表的是生产者的枯枝败叶、遗体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 答案:B

高三一轮总复习高中生物必修三综合题练习题

必修三综合练习题 、选择题 1. 下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 a. b、c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②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b中、h a ——H~■it 糖原可以存在于a中③a与b、c、d相比的蛋白质含量较咼④正 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不会存在于a中⑤a、b、d是细胞代—站 谢的主要场所⑥b中的有些物质经过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a⑦内环----- 境成分稳定,机体达到稳态。 A .一项正确 B .两项正确 C .三项正确 D .四项正确 2. 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i、n、川、w表示能直接与 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或系统。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 B. n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浆 C. ②表示重吸收作用,w表示的器官是皮肤 D. 内环境与I交换气体只须通过肺泡壁即可完成 3. 下图为人体内血糖的调节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11诩'热麻丹宓------------ 结曲A r |卄険斋仆帳坤刨|n戟崇芬 1 i1T 1 ---- 血WJ滋窪卜-降 ---------- 皓杓A A. n激素能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 B. i、n激素间既有协同作用又有拮抗作用 C. 川激素是胰高血糖素,促进血糖浓度的升高。 D. 血糖调节存在反馈调节。 4. 下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 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 、b 、c 、d 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 ② c 、d 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③ 下丘脑是感觉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 ④ 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功能,同时能合成、分泌 e 激素 ⑤ 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⑥ 上图表示的神经调节过程中,肾上腺、皮肤均为效应器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③④⑤ D .④⑤⑥ 5 ?人是恒温动物,在一定范围内能够随外界温度变化来调整自身的产热和散热,从而维 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假如正常个体处于 0C 的环境中,产热为 al ,散热为bl ;处于30C 的环境中,产热为 a2,散热为b2。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同30C 环境相比,人处于 0C 环境中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以 维持体温稳定,因 此 a1>a2, b1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练习题含答案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练习题 一.单选题 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草原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 D.生物圈 2.森林中一棵树死了,倒在地上,苔藓、藻类、蘑菇、白蚁、蠕虫、蜘蛛和老鼠均以这棵朽木为生。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3.能量流经生态系统的各个营养级的特点是() A.逐级递增,单向流动 B.逐级递减,单向流动 C.逐级递增,循环流动 D.逐级递减,循环流动 4.根据生态学原理,要使能量流经食物链时消耗最少,人们应采取哪一种食物结构() A、以禽类、蛋类为主 B、以淡水养殖的鱼虾为主 C、以谷物和植物蛋白为主 D、以猪肉等家畜的肉类为主 5、“一山不能存二虎”这一谚语,用生态观点可以理解为() A、虎所需要的生活空间很大 B、身体强壮的虎以身体弱小的虎为食 C、虎性情孤独,不群居 D、营养级越高的生物,能得到的能量越少,个体数量也就减少 6.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一条食物链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5个,其原因是()A.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循环的 B.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 C.流经5个营养级后所剩下的能量不足以再维持一个种群生存的最小需要量D.没有第六营养级的凶猛动物 7.稻田里农民拔出杂草,鱼塘中人们不断清除肉食性的“黑鱼”,用生态学的观点看,这样就是为了() A.保持生态平衡 B.保持生物群落的单一性 C.调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方向 D.使物质能够尽快地循环流动 8、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已知初级消费者与次级消费者的个体数分别为N 1、N 2 , 个体平均重量分别为M 1、M 2 ,则下列4项中正确的是()。 A、N 1·M 1 >N 2 ·M 2 B、N 1 ·M 1 =N 2 ·M 2 C、N 1·M 1 <N 2 ·M 2 D、N 1 ·M 1 ≥N 2 ·M 2 9、人们常用能量金字塔来说明生态系统中哪两者之间的关系() A.能量与营养级 B.能量与个体大小 C.能量与个体数量 D.能量与生物代谢类型 10、倒置的生物种群数量金字塔适于描述()。 A、放牧牛羊的草原 B、放养家鱼的池塘 C、松毛虫成灾的松树 D、鼠害泛滥的草地 11.假设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l00%,按最高传递效率计算,第三和第四营养级的消费者所获得能量分别为() A.0.8%和 0.8% B.4%和 0.8% C.4%和 4%D.20%和 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