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日本史_读《77个关键词——开启日本文化的奥秘》

日本史_读《77个关键词——开启日本文化的奥秘》

日本史_读《77个关键词——开启日本文化的奥秘》
日本史_读《77个关键词——开启日本文化的奥秘》

读《77把钥匙——开启日本文化的奥秘》

——对日本文化的全方位理解在读完梅棹忠夫先生这本著作《77把钥匙——开启日本文化的奥秘》之后,对日本可以说各方面都有了大致了解,这种了解不仅仅是对日本这个独具特点由于中国有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的一些史事的了解,更是对日本人如何看待自己的视角的了解,并且也从侧面或多或少的看得出日本作为他者看中国的眼光。

说来文字是相当浅显易懂的,不会有学术著作的生涩乏味。但是当我试着把这些所谓关键词综合分类的时候才发现十分困难,因为初看来很多词能集结在一起,但是无论是按照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这样的分类法,还是按照思想、器物这样的分类法,又或是按时代断定的办法来分类,都全然无法将这77个词完全分开来,总有那么些词语会被剩下或界定不明,可能这就是关键词吧,没有一个词语是可以抽离出来的,每个词遇见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关联。所以,最后我也只能按照我的想法不完全的大致归纳了一下:

首先是自然地理因素,也是作者在放在最前面的岛国、森林、四季,但是窃以为地震也是应该放到这前面来的。

钱穆先生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写道:“各地文化之不同,穷其根源,最先还是自然环境有分别,而影响其生活方式。”1就好像适合耕作的地区就是需要适应环境,需要风调雨顺才能有好收成,才能很好的生活,所以会出现温和的爱好和平又自给自足农耕文明;而只适合放牧打渔的地方,他们要生存就必须客服恶劣的自然环境,与狂风骤雨、惊涛骇浪作斗争,“遂有强烈之克服欲”2,人的力量太单薄的时候自然就产生了强烈的“工具感”,以及向外的对立感,对个人的感觉更为强烈,自然更容易形成商业文明。那日本日本这个四面环海的岛国,从贝冢可以看出沿海居住的人打渔是必备的;而日本独特的气候造就了日本的森林中植被的结构,“在绳纹时代,日本便是一个以狩猎和采撷为生的社会。”3这样我们是否可以推断说日本最初形成的文化当中,由打渔和狩猎所形成的商业文明的特性占了相当的比例呢?当然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后来水稻的引入造就农耕为主的弥生时代。但是,陈廷湘老师在课上表达了这样一个意思:“文化的发展是呈散发式的,但是无论走得多远,中间总会有一个方向性的指示,文化的扩展、发散、充实都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基本的文化内核中而向内吸收和取舍的。”所以文化最初的形态对后来的文化取向必然会产生影响,那到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由此形成的文化到现在还有哪些是在起作用的呢?

上文说到一定的自然环境会形成一定的生活方式,贝冢、狩猎和采集、米的经济,可以说是饮食结构和方式随着时间、地点的不同而存在的不同;世界最古的土器、铁、银,是生活用具随着生活和发现而产生的不同。且看这些不同都带来哪些变化:

主要食物由打渔和狩猎采撷这种完全依赖与自然的来源,变成可计划耕种的水稻栽培而出产的大米之后,首先是食物来源相对稳定了,并且“营养丰富,能够满足人体许多的营养需要”。其次,“大米养活了更多的人口。”4再者,“大米在社会流通方面起了很大作用。”甚至“各地名望如何。这取决于大米产量怎样,以及它上缴的大米税如何。这种情况延续到明治维新时期,一直到现代流通制度产生。”“任何人,任何行政区的首脑都明白,他面对着一个至关重要的任务就是如何维持大米产量”5,同时,大米的广泛种植也市水利设施得到广发的建设。所以可以看出,单单是饮食的变化就能牵动如此多的神经。再说到器物有土器到

1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商务印书馆出版社,1996年,第2页。

2同上。

3梅棹忠夫,《77个关键词——开启日本文化的奥秘》,上海文化出版社,1990年,第4页。

4梅棹忠夫,《77个关键词——开启日本文化的奥秘》,上海文化出版社,1990年,第18页。

青铜器到铁器乃至于银器的变化,带来的不仅是技术(生产能力)的变化,更是顺带着引发了一系列的文化反应。在青铜传入日本之后,紧随而来的不仅仅是青铜器物,还有附在器物上的青铜文明,有如太阳一样的青铜镜在日本文化中占有的地位自然不一般。到铁器随之带来的武器(如日本刀)、农作工具、制作材料和技艺的革新和一段时间中日贸易结构的变化(那个时代)。最后到银的出现和使用,更是带来了商业的革新。所以从六个词展开来去就能了解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日本的社会状况。

然后就是日本人的精神世界和表达方式。日本人从哪里来、神话、儒学、寺院、神道、古坟,这主要算是日本人精神世界的一些关键词。汉字、日本语、假名、教育、诗歌和小说、文书、出版这算作是表达方式。

先说说为何将“日本人从哪里来”与“古坟”放入日本人的精神世界里面以及何以以这样一个顺序出现。人说了解一个民族就要了解一个民族如何看待生与死,无论是各种宗教还是各派哲学,都免不了处理这一个问题。当然,日本人从哪里来在书中本身没有作为一个哲学问题来讨论,但是一个民族的人种组成的不同给这文化带来的内容是不一样的,而早前在岛上独立进化的阿伊努人和后来漂洋过海迁移过去的不同大陆人又给日本文化带来了什么样不同的文化基因呢?跟日本神话的形成之间又有何种联系呢?而古坟的形制和规模在不经意间便透露出当时时代对死亡的态度,从古坟注重宏大的形制和丰富的陪葬上,看到的是中国文化的影子或者是东方集权的繁荣。而在表达方式上面,从语言到文字到教育到成文到出版,没有一个不是受很多外来文化的影响,但是最近他们能将之内化为本民族的养料,养成了独特的日本文化,造就了一个普遍受教育水平和知识水平较高的民族。另外,特别想说一下是有感于日本出版业的繁荣和普通民众对于书籍的爱好,可以想见日本教育的成功。

接着说日本与国家机器相关的各方面。政治机构、中央和地方、律令、宪法、警察所、军队、战争、殖民地、外交、税和福利,这些都是以政府为主体或与政府统治有直接关系的行为,还有武士、藩、城、将军这些作为针织参与这的群体。一定的制度与一定的人就构筑起了日本不同时代的政治模型。从日本国内的统一,到7世纪向中国学习并改革政治,再到幕府实力的逐渐壮大,再到明治维新后走上更接近于西方的发展道路,日本总是不断地在学习。在日本的发展历史上,可以说从中国带过去的集权政治,税收制度和户籍制度的引进,可以说带给日本一个繁荣的开始,政府收入开始充实。说到国家收入的增多必然有赖于经济的发展,所以与日本经济休戚相关的开发、工业、公会、产业革命、经济高速增长、能源乃至于町人等,以及作为现代日本最为人认识和接触的所谓高科技的电子和机械产品,像电视、相机、汽车,这些词汇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视线中,而后面的科技产品和汽车更在日本经济增长中占了相当大比例。

还有能体现日本文化或在日本文化形成中起很大作用的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拥有者不同的城市记忆:东京、大阪、札幌、长崎、江户、京都、奈良等等。在这样一些不同的城市里可以瞥见不同的城市图景和城市内涵,有江户和京都,都城的变化背后隐含的社会稳定的变化,时势权力的变更,乃至国民精神的展现……在城市里,自然还有现在所说的民众生活的基础设施:旅馆、交通、邮局和电信、剧场和日本国民生活的特别值得注意的本土特色,趣味、旅行、西服算在一起,加上家庭、家族、性、儿童和老人、住宅团地算在一起,构成了日本民众生活的图景。再联系以上提到的政治、经济生活与城市发展以及社会身份结构,整个日本从中世纪以来的生活图景便可以逐渐在眼前清晰。

对这77个关键词的分类,使得我对日本文化的网络,各个因素间的相互影响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并且很多观点都很值得我们思考:

书中写到“武士”一词时说道整个东亚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发展成了日本这样的封建社会,日本模仿中国建立了集权政府,“但是,中国没有从早期政府向新的模式发展,因此日

本不得不走上一条自己的路。”6接着又说道“若一个社会旧的模式在封建主义基础上越来越难维持,而这个社会又不能跳出旧模式,寻找新的架构,那么它便会停滞不前。”7没错,不变革就会停滞不前,变则通,通则达,如果社会出现了问题还不改变必然会出现更大的社会问题。在讲到“黑舰”的时候有这样一段话:“对黑舰的突然出现,日本人显得神经过敏,不过确实日本在19世纪的工业化竞赛中,作为一个最后的冲刺着而出现了。”8“1853年的黑舰队,不是像以前的黑色航船一样作为和平文化交往的象征,而是军事压服的表现。”9从这两句话里面可以看出日本人在面对军事实力更强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幕府在日本国内长期以享有绝对权威而自豪,但一旦面临黑舰的威胁和挑衅,它甚至不能进行一场自卫战争,其权威当然就受到打击。”此时的幕府心里是震惊和失措。而民众呢,对于幕府面对这个强大而冰冷的“黑舰”表现,使得他们对幕府的权威感多少会有一些打折扣。但是另一方面,正事在这样的压力和惊恐无措的心理之下有促进了自己要变强、军事力量要赶紧发展、工业化刻不容缓的想法日益强烈,可以说,这对日后日本的发展起了很大的刺激作用。

在“皇家陆军和海军”一次的阐述中说道:“1989年的明治宪法,把天皇当做日本武装力量的总司令,是天皇而不是政府负责对陆军和海军是行最高指挥权。但是,这种安排实际上意味着武装力量可以自由的采取任何行动。”10而紧接着在首相被刺后军队观念的转变则使得军队失去了自我约束。这似乎是与日军在二战中对中国采取政策有莫大的关系。正好,在“殖民地”中讲到日本人在殖民地的政策时说道,正是由于军人的自我约束降低,并逐渐在国内也参与到政治中,“日本军事领导人是极端军国主义理想的俘虏,他们在政治上和理智上的犯罪行为,逐渐把构架变成一个带有专制主义的国家。”11而在对于对发动侵华战争这个问题的看法上,是十分令人愤慨的。他在“日本的和平与战争”中写道:“日本入侵朝鲜,这就是伤了中国人的自尊心,损害了中国的利益,因为中国一直在朝鲜行使控制权。这种利害冲突的结局,就是1894年爆发的中日战争。”12可以看出在日本人心中认为是中国挑起的战争,而且有这样想法的绝不止一个人!另外还有关于二战时期的侵华战争,中国人民永远不能抹去的记忆的惨无人道的侵华战争,他们认为:“既然美国、英国、荷兰也曾经进行过殖民活动,日本就没理由不这样干。他们自然也感到,所有的人都做过的事,唯独日本做就会遭到批评,这是绝无道理的,不合逻辑的,因为日本人的军事活动同西方国家所作所为在根本上是一样的。如果日本做错了,那么批评他的国家也未必见得正确。”这样的论调是无论如何也无法令人坦然面对的,因为在这里面,包含的是对生命的蔑视,没有半点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更何况,首先殖民和惨无人道的杀戮本身就不是对的!再者,在话中也知道是“曾经”,这说明什么,所处时代不同了,就好比你在文化教育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中做原始社会的一般的茹毛饮血一样!而我的印象里,日本原本应该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民族。从很多日本的文学和电影作品里面所反映出来的是浓浓的人性关怀。在《入殓师》当中感受到的是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在《肚子痛的核电站》里面,体现的是对孩子的关怀和爱护。

作为中国读者,特别是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本身复杂的关系,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心情是很复杂的,因为一方面他道出了很多真实,让身在中国的自己会感到有些惭愧比如他们对知识的重视,对书籍的珍视,以及对环境的保护等等。但是同时,可能有的地方会特别的注意,因为这本著作处处带有强烈的个人主观的褒贬的笔触,而并非以一个学者客观的笔调加

6梅棹忠夫,《77个关键词——开启日本文化的奥秘》,上海文化出版社,1990年,第59页。

7同上。

8梅棹忠夫,《77个关键词——开启日本文化的奥秘》,上海文化出版社,1990年,第126页。

9同上。

10梅棹忠夫,《77个关键词——开启日本文化的奥秘》,上海文化出版社,1990年,第138页。

11梅棹忠夫,《77个关键词——开启日本文化的奥秘》,上海文化出版社,1990年,第135页。

以阐述,以及一些事实的夸大和牵强附会,并以不够严谨不负责任的论述,另这本书的可信度赫然下降,若全以本书阐释来考察日本文化,很多都是值得商榷的。

在“金·银”一篇中《马可·波罗行纪》当做信史来用是有问题的。并写道:“1492年哥伦布的三只船从大西洋的另一侧到达了陆地,于是发现了新世界。不过,这时哥伦布似乎并没有意识到他们脚下踏的是一块新大陆,只相信他们到达的是马可波罗所说的扶桑”13哥伦布到达的是南美洲而不是日本,这里应该是西印度群岛的来源,而并非日本。在“文献·档案”中写道:“中国不仅没有私家编定的文献,而且极少有个人独立编写的历史著作”,现在稍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在不论是编撰的《春秋》《左传》还是《史记》,都系个人行为,并非政府行为,做一说中国没有私家编定的文献这样的观点是不太妥当的。再在“日本年表和世界大事”中,做了一个有意识的对比,并有意识的将实际上不在同一时代的事情放在一起对比,以突显日本历史之悠久,稍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这种有意识的错位是不够客观的。这样的例子书中比比皆是。

而针对作者特地说明的关于中国儒学在日本的影响时说道:“第一,什么是幕府实际上采取的儒家思想;第二,日本人今天理解的儒家思想的本身是什么。”14在最后还说道中国是以本国词汇来描述外来文化,“在日本恰恰相反,外来词汇是用以描述民族现象的。”15首先,儒家思想在日本的传播或者取舍不应该只是计算幕府所采用的是什么思想(虽然政府导向常常很有作用);其次,以作者的观点是日本仅仅只是借用儒家思想中的几个词汇而已,意思是他们受儒家影响只是舶来一两个词汇,这我是断然不同意的。我们可以说儒家思想在日本遭遇本土化而产生取舍从而发生变化,但是儒家思想对日本人的行为和思维乃至价值观是肯定有产生影响的,完全否认是十分不客观的。

当然,书中还有很多都是笔者想要讨论的,如“要外国学问没有威胁到本国的体制,幕府就会允许人们追求那种知识。”以及很多地方都有提到“幕府允许”或“幕府采用”,所以想知道幕府在日本的文化输入和取舍中到底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多大的作用?还有书中多出作出与中国和西方的对比,若是逐条列出,大多是贬斥中国而褒扬西方(当然最终目的是增强日本国民的自豪感),所以若是客观的在同时代来考察西方与东方的对比,或者换一种价值取向和立场文章会是什么样呢?(例如在讨论原子弹的对长崎乃至日本造成的影响时,若不是美国,笔调又会不会有变化呢?)并且文中很多观点都是需要去考察验证的,本文不作详述了。

不知是否由于笔者民族主义情结的原因,书中总会有一种脱亚入欧的情绪扑面而来,一方面相机里摆脱或减少中国的影响成分,一方面却又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附会到西方文化上。可是笔者以为。日本文化他固然是独立的,日本文化的独特性是不言而喻的。就好比苹果和梨一样,营养成分种类有很多都是一样的,但是分量的不同便产生了不同的化学变化,带来了截然不同的形态。所以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文化,到了本国都会遭遇多少的本土化,从而成为本国文化的养料,从而才有了眼前的世界!

13梅棹忠夫,《77个关键词——开启日本文化的奥秘》,上海文化出版社,1990年,第78页。

14梅棹忠夫,《77个关键词——开启日本文化的奥秘》,上海文化出版社,1990年,第81页。

日本近现代史课堂版提纲

《日本近现代史》课堂版提纲 主要参考书目: 1、吕万和著:《简明日本近代史》,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宋成有著:《新编日本近代史》, 2、(日)远山茂树等著,邹有恒等译:《日本近现代史》,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3、(美)鲁思·本尼迪克特著:《菊与刀——日本文化的类型》,商务印书馆。 4、安德鲁·戈登著,李朝津译:《二十世纪日本:从德川时代到 现代》,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美)赫伯特·比克斯著:《真相——裕仁天皇与侵华战争》,新华出版社04年9月版(此书获美国普利策大奖) 6、(日)历史研究委员会编:《大东亚战争的总结》,新华出版社97年12月版 7、(日)福武直著:《日本社会结构》,广东人民出版社82年10月 8、(日)中村政则著,张英莉译:《日本战后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9、吴学义等编:《当代中日关系(1945—1994)》,时事出版社。 10、张声振等著:《中日关系史(主要是卷二)》,吉林文史出版社1996年版。 11、(日)大隈重信撰:《日本开国五十年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

版社2007年版。 12、(清)黄遵宪著,吴振清等点校整理:《日本国志》,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3、(日)信夫清三郎著:《日本外交史》(上、下),商务印书馆 14、俞辛焞(tun)著:《日本近代外交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15、殷燕军著:《近代日本政治体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16、周颂伦著:《近代日本社会转型期研究:1905—1936年》,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7、蒋立峰、汤重南主编:《日本军国主义论》,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8、沈予著:《日本大陆政策史(194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浅谈法国的饮食文化

浅谈法国的饮食文化 在谈及法国饮食文化,我们先看一下法国的历史地理概况吧:法国先后经历过墨洛温王朝、加洛林王朝、卡佩王朝、瓦卢瓦王朝、波旁王朝以及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共和国,现在是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在历届共和国期间法国爆发过很多次的革命,也涌现出了很多的历史名人像拿破仑等等。法国位于欧洲西部,与比利时、卢森堡、德国、瑞士、意大利、摩纳哥、安道尔和西班牙接壤,隔英吉利海峡与英国隔海相望。 法国是一个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加之经济发达,给烹饪的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物质基础。“法国人是为吃而生存”,这句话将法国人讲究吃的艺术形容得入木三分。那么法国的饮食到底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第一讲究调料:法国菜十分讲究调料,常用的香料有:百里香、迷迭香、月桂(香叶)、欧芹、龙蒿、肉豆蔻、藏红花、丁香花蕾等十多种。法国菜中胡椒最为常见,几乎每菜必用,但不用味精,极少用芫荽。调味汁多达百种以上,既讲究味道的细微差别,还考虑色泽的不同,百汁百味百色,使食用者回味无穷,并给人以美的享受。法国菜具有选料广泛、用料新鲜、装盘美观、品种繁多的特点。菜肴一般较生,还有吃生菜的习惯。在调味上,用酒较重,并讲究什么原料用什么酒。他们的口味肥浓、鲜嫩而忌辣。猪肉、牛肉、羊肉(肥嫩的)、鸡、鱼、虾、鸡蛋和各种烧卤肠子、素菜、水果是他们喜爱的食品,尤其爱吃菠萝。进餐时,冷盘为整块肉,边切边吃。法国餐在对菜的配料、火候的讲究、菜肴的搭配、选料的新鲜、不同地区的多元化菜肴以及菜肴烹调的细腻、合理性和艺术性都在其它西餐之上。法国美食在整体上包括:面包、糕点、冷食、熟食、肉制品、奶

酪和酒。 第二最求情调:法国人还特别追求进餐时的情调,比如精美的餐具、幽幽的烛光、典雅的环境等等。大一点的餐厅大都布置得富丽堂皇。有的店里还存有16世纪的路易十四时期的豪华家具,精致的银餐具、水晶杯子等昂贵、华丽的餐具。还有的餐馆把艺术收藏品作为店里的主打。墙上的名画是真正的珍品。绝不是牵强的装点门面的一般艺术挂画。也有的餐馆还将自己的收藏爱好放到店里与客人共享收藏乐趣,如果饭店的历史很短,他们也能想办法摆满各式鲜花。与品尝美味是绝好的情景交融。法国人将饮食还赋予哲学的意义,认为个人饮食应符合各自的教养与社会地位并将同桌共餐视为一种联络感情、广交朋友的高雅乐趣和享受。有一位被称为“世界级膳食家”的人曾说:“感受餐桌上的就餐气氛,就可以判断这个国家国民的整体个性”。看看法国人的美味佳肴以及用餐方式,不由得会让人想起克莱德曼手指下流淌出来的串串音符,浪漫而隽永,让你充分领略法式大菜散发馨香的艺术情调。 第三菜单简单:法国餐的菜单很简单,主莱不过10来种,但都制作精美,点菜的顺序是:头道菜一般是凉莱或汤,尽管菜单上有多个品种的“头道菜”供你选择,但只能选择一种,在上菜之前会有一道面包上来,吃完了以后服务员帮你撤掉盘子再上第2道菜。第2道是汤,美味的法式汤类,有浓浓的肉汤、清淡的蔬菜汤和鲜美的海鲜汤。第3道菜是一顿饭中的正菜,这是法式菜中最为发挥的一道菜。往往做得细腻、考究,令食客难忘。正餐里最多的是各种“排”一鸡排、鱼排、牛排、猪排。这所谓的排是剔除骨头和刺的净肉,再浇上配制独特的汁,味道鲜美,吃起来也方便。法菜中颇为有名的洋葱汤就是用低廉的洋葱加奶酪和面包片熬制的浓汤。法国的奶酪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它是由牛奶、羊奶混合加工而成,并有半凝固态、凝固态以及干块状的,又由于其颜色、味道的不同,可有上百种不同的奶酪。在就

一口气读完日本史

一口气读完日本史 绳纹时代(公元10000-8000年前):阿伊奴人、神道教 弥生时代(公元前3世纪):徐福 邪马台国(公元2世纪后半期):卑弥呼、国民四等级“大人、下户、生口、奴婢” 大和国时代(公元3世纪末——7世纪中叶): 古坟时代、朝鲜三国时代(高句丽、百济、新罗) 公元552年佛教从朝鲜传至日本 氏姓制(氏上、氏人)为统治体制,部民制(用部民、品部民、部曲)为经济基础 推古时代(公元592-628年): 苏我马子灭物部氏 圣德太子、正式采用“天皇”代替“大王”称谓、飞鸟文化(建都飞鸟城) 日本佛教之父、飞鸟寺、法隆寺 大化改新(公元646年): 舒明天皇(公元629-641年)631年第一次遣唐使、804年空海传播密宗、806年最澄传播天台宗 皇极天皇、苏我入鹿、中大兄皇子、中臣廉足(赐姓“藤原”) 孝德天皇(公元645-654年),首次建立年号“大化”,646年“大化改新”,废除氏姓制,设“国、郡、里”三级行政区域,废除部民制,建立班田收授法,统一税收标准,实行“租、庸、调”制,日本进入封建社会 公元663年白村江唐日海战 中大兄皇子即位为天智天皇(公元668-671年) 壬申之乱(公元671年,大海人皇子战胜大友皇子)、天武天皇(公元673-686年)持统天皇(公元686-697年)、丧葬改革、国民身份“良民、贱民(奴婢、家人、杂户)”奈良时代(公元710-794年): 元明天皇(公元707-715年)公元710年迁都平城京(奈良时代)、桓武天皇(公元781-806年)公元794年迁都平安京(平安时代) 最早铜钱“和同开弥”、阿伊努人被征服、悲田院、施药院 藤原氏掌权(藤原不比等)、文武天皇(公元697-707年)、圣武天皇(公元724-749年)、藤原氏四家(南家、北家、式家、京家) 《古事纪》、“万叶假名”、《日本书纪》 阿倍仲麻吕(晁衡)公元716年赴唐、鉴真和尚公元759年东渡日本、唐招提寺 公元723年《三世一身法》、公元743年《垦田永世私财法》使得土地国有转为私有,庄园兴起,庄长、名主、领家、本家、“不输不入”,11世纪2/3日本土地尽归庄园所有,天皇及朝廷被架空,武士兴起、领主、庄园制 摄关政治(公元794-1192年): 平城天皇(公元806-809年)、磋峨天皇(公元809-823年)、文德天皇(公元850-858年) 藤原冬嗣、藤原良房公元858年成为清和天皇(公元858-876年)监护人,为摄关政治元年,866年正式摄政 院政时代(公元1086-1180年): 公元1086年白河天皇让位于堀河天皇,以太上皇身份继续执政,拉开了院政时代,上皇(法皇)、院司、院宣、北面武士(源氏、平氏两家新兴武士集团) 公元1156年“保元之乱”(后白河天皇战胜崇德上皇)

《日本史》读后感1800字

《日本史》读后感1800字 导读:读书笔记《日本史》读后感18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日本史》读后感1800字: 日本,一个“一直在模仿,也一直在超越”的国度。 小时候特别喜欢学历史,觉得泱泱大国处处威风,代有明君而使八方称臣。这种享受有多深的同时,我对日本的憎恶就有多重。小小年纪的我大约已经能够脑补想象着如同现代抗日神剧的剧情——手撕可能不至于,但是当兵扛枪,冲锋陷阵是有的。 长大了,也就不再那么幼稚。相信很多人在逐渐成熟之后,遇到问题的首要解决办法并不是武力——武力是最有力的手段,或许也是最后的手段,但绝对不应该是最先使出的手段。祖宗的做法,则是知己知彼。对于一个不爱的国家,这样的“知彼”其实是不容易的。但是因为一个人,我却对日本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他就是,东野圭吾。 读到这里,也许有读者会笑,东野圭吾太低端了。但是对于当时的我来说,东野的作品如同神灵一样俯视着我,我内心充满了崇拜。《烦忧杂货铺》的结构巧妙,温情的对答,充满爱的逻辑,依旧能够感动我的那一首在火焰中重生的歌……《嫌疑人X的献身》,尽管已经被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多处拍摄了电影,但是我依旧认同原作,我的脑海中有独属于我所认知的石神形象,用强大的逻辑包裹的爱

情……《湖畔》中关注的社会教育问题;《沉睡的人鱼之家》关注的医疗制度问题;《麒麟之翼》揭示的两代人之间的沟通与教育…… 很多很多,每一本给我带来的震撼是难以言喻的,直至现在,我依旧认为东野圭吾值得众人的喜爱。我对日本这个国度也产生了一些新的认识,一些不一般的感悟,我开始并不止步于东野圭吾。逐渐的,我接触了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太宰治《人间失格》、川端康成《雪国》、夏目漱石《我是猫》、芥川龙之介《罗生门》等等作品。也开始知道他们之间所属的文学流派。 浪漫主义的樋口一叶,反自然主义的夏目漱石,新现实主义的芥川龙之介,新感觉派的川端康成,战后无赖派的太宰治,直到现在的村上春树,东野圭吾……当我看的越多,我越来越迷惑于,一个小小的国家,其实在这么些年里面已经集聚了极大的能量。欧洲之所以能够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率先冲刺,不仅仅是科技发展,更大的难道不是当时思想所带来的新的风潮?不是为欧洲带来了思想上的解放吗? 意识的解放,是行动上的有力支持。而日本人在这一方面,他们密密麻麻的思想,让我不寒而栗。我开始联想到他们的动漫、联想到他们的电器、他们的整洁,我从来没有去过日本,所以向来并不认同所谓的崇洋一说。我们国家有我们的极大优势,只是,在夜郎自大之前,我希望自己能够尽我所能的明晰一件事,为什么日本这个所谓的弹丸之地,在世界上竟然被称为强国。 我翻开了坂本太郎所著的《日本史》。从开始的绳文时代、平安时代,到战国、江户时代,直至近代的明治维新,昭和时代,我分明

初中历史大事年表(全)精编版

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古代部分 距今约170万年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 距今约70万~20万年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 距今约30000年山顶洞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 距今约7000~5000年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时代 距今约5000~4000年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和尧、舜、禹时期 夏(约前2070~约前1600年)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 商(约前1600~前1046年) 约公元前1600年,汤朝灭夏,商朝建立 西周(前1046~前771年)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 公元前771年戎族攻入镐京,西周结束 春秋(前770~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战国(前475~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 秦(前221~前207年)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 刘邦攻入咸阳秦亡 西汉(前202~9年) 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 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9年西汉灭亡 东汉(25~220年) 公元25年东汉建立 200年官渡之战 208年赤壁之战 三国(220~280年) 220年魏国建立。东汉灭亡。 221年蜀国建立 222年吴国建立 西晋(266~316年) 266年西晋建立,魏亡。 316年匈奴攻占长安西晋结束 东晋(317~420年) 317年东晋建立 383年淝水之战 南北朝(420~589年)

420年南朝宋建立 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 先秦 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距今约七十万至二十万年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距今约一万八千年山顶洞人进入民族公社时代距今七千至五千年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距今约四五千年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 传说中的黄帝、尧、舜、禹时期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镐京,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春秋后期孔子在世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 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公元前207年刘邦攻入咸阳,秦亡公元前206~前202年楚汉战争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公元前138年张骞首次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公元9年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新。西汉灭亡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200年官渡之战208年赤壁之战 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220年魏国建立266年西晋建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南北316年匈奴兵攻占长安,西晋灭亡317年东晋建立383年淝水之战420年宋朝建立,南朝开始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北朝开始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简笔画读懂真实的日本

简笔画读懂真实的日本 标签: 2010-11-07 00:01阅读(236) 最近在小区组织的书友会,11月讨论主题--《趣谈日本--最熟悉的陌生人》,推荐图书目录 《漫画日本1-日本历史》,电子书见《漫画日本2-日本人》 《别告诉我你懂日本》 前者是韩国人享誉世界的漫画系列代表作,后者是旅居日本15年的中国人的独到见解 这已经是自己第二轮密集地阅读关于日本的书籍了,上一次是《菊与刀》《日本论》《一口气读完日本史》 自己作为组织者,作了上图来表达自己读完这三本有关日本好书的感受和评价

首先,日本对中国不是一衣带水,而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如同图画左上角所示,从地理位置上看,中国和日本互为近邻,中国官方的宣传常说两国“同文同种, 一衣带水”,然而读完这三本书后,你会发现,如果论及国民性和文化传统,日 本跟中国其实相差甚远,两国之间的差距甚至比中美之间或日美之间还要大很多,韩国人也发现这个同样受朝鲜文化影响的近邻跟自己天渊之别 同样,中国跟韩国也都存在惊人的相似之处--仇日妒日而不知日 要从大处把握日本的特性,可以从以下三点着手: 1.日本是岛国,韩国是半岛,中国是大陆国家三国参照物好比英国南斯拉夫 法国 2.日本除二战外,历史上本土从未被占领过,民族具有高度的同一性,中央集权从来没有真正成型过,日本封建制度类似欧洲的封建庄园领主制 3.日本是一个狭小物产贫乏而且灾害频乃的国家 在我国的日本普及教育上,第三点被反复提及,但1和2却分析的不透,三本 书中给出的一个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是:因为日本是一个狭小的岛国,所以一旦发生争斗,敌对一方是跑不掉的,不存在中国造反派偏安一隅东山再起的可能,所以历史上日本逐渐形成了以“和”为贵的治国理念,当然,弱肉强食,有强权一方就自然会有欺凌和暴力,所以日本的“和”是靠更强的武力维系的,失败一方自然需要坦然承受结果,所以日本人非常现实,有能力就反抗,没有能力就俯首称臣,而且即使势力再打也不愿过于树大招风,成为全日本的公敌,所以搬出天皇这个形式上的首脑,挟天子以令诸侯(英国君主制同理亦然)

中国近现代史 中日关系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 程 论 文 学号: 2015年11月25日中日关系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一、中日关系的历史回顾 中国和日本都地处亚洲东部;中国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巨大,是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之一。日本为中国之东邻,隔海相望,有史以来,日本即以吸取中华文化作为自己生长的活力,从而使自己不断向前发展。因而中日两国的交往关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汉代中日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事件开始,距今已有2000多年。 在中日关系史上,既有2000多年的中日两国相互借鉴、共同进步的友好交往史,也有70年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使中国人民遭受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民付出沉重代价的不幸历史。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日关系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2年日本独立,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成为两国正式开始平等交往的新起点。 从历史的角度看,中日关系在不同历史阶段分别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并蕴含着两国关系错综复杂的根源和两国关系巨大发展潜力的源泉漫长的中日关系史从古代至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可以划分为3个历史时期:一

是在2000多年中占主流地位的中日友好交往和文化交流时期;二是近代日本侵华70年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期;三是20世纪50年代至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前的和平行来时期。 (一)古代中日间的友好交往和文化交流 古代的中国文明不仅仅是东亚的文明中心,在近代西方文明兴起之前,也是世界上最先进且具有影响力的文明。作为近邻,日本曾经不断接受中国文明的洗礼。很早以前就有徐福东渡的古老传说,据考古发现,远在旧石器、新石器时代中日两国已有交往的关系,这都说明中日两国人民交往历史的悠久。 在约2000年间,日本需将学习中国的政治与文化列为国家事业。尤其隋、唐时代。中日往来比较频繁,日本不断向中国派“遗隋使”“迢唐使”、学问僧等到中国学习,从中国吸收、引进了大量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甚至中国在政治、经济方面的一些制度、规章,亦被日本照搬、借用或参考、借鉴。此后,宋、明时代,中日两国的通商往来也比较频繁。在这一历史时期,中日两国互相借鉴,共同进步,截至现代西方文明进军亚洲前,日本一方面从属于中国的文明圈,另一方面,又作为岛国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二)近代时期日本的侵华战争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发生在中国的鸦片战争和日本的明治维新,标志着两国的历史进入以发展资本主义为内容的近代史时期。近代发端,中日两国有着几乎相同的命运。但是由于西方帝国主义侵略重点不同,由于中日两国的当政者面对西方侵略的措施有异,两国的发展道路却截然相反,中日两国的关系也相应发生了巨大变化。 (1)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步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开始对中国进行侵略。 (2)甲午战争后日本成为列强的重要成员之一,妄图灭亡并独吞中国。 (3)抗战胜利后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闰,中日关系掀开了新的一页。 (三)20世纪50年代至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前的和平往来 战后世界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并逐渐进入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日本被美国单独占领后,进行了历史性的民主改革,特别是制定了和平宪法,保证了日本的和平发展。中国的变化亦翻天覆地,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宣

浅析日本饮食文化

第28卷第4期V ol.28,No.4 西安社会科学 Xi .an Social Science 2010年8月 Aug., 2010 收稿日期:2010-04-01 作者简介:孙璐(1990-),女,黑龙江伊春人,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与历史学院2007级历史学专业本科生。 浅析日本饮食文化 孙 璐 (哈尔滨师范大学 哈尔滨 152500) 摘 要: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运转,日本岛国日益成为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国家。日本的饮食文化成为大众追捧的潮流,可以说已从追求饱食进入追求美食,进而发展成追求愉悦的心情阶段。日本料理不仅博得大和民族的深深喜爱,在世界饮食文化中也独树一帜。本文简要的介绍几种具有特色的日本料理及一些饮食习惯。 关键词:日本料理;折筷子;饮食习惯 文章编号:978-7-80712-402-3(2010)04-189-02 谈到日本的饮食文化,可以说已从追求饱食进入追求美食,进而发展成追求愉悦的心情阶段。如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季节变得越来越不分明,然而日本人珍惜季节风味的心却始终不变。一般西方人的观念,日本食品只有牛肉火锅或样子古怪之寿司,而日本食品于近年来已人所皆知世界闻名了。很多游客到日本也懂得去品尝新鲜的生鱼及肉质鲜嫩之炸虾,更有部分游客已做好准备去日本享用各种各样的传统美食的打算。 一、日本饮食文化的概况 日本饮食一般可分为主食和副食。米是主食,蔬菜及鱼等为副食。中世纪至明治时期,日本人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对肉食有所禁忌,所以很少食肉。明治以后,这种禁忌才得以消除。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饮食中也普及了面包等面食类。随着经济的发展,由于西方文化的不断渗透,肉类和乳制品等的摄取也大幅增加,再加上速食食品的普及,使日本人的饮食生活愈发多样化。料理的方式主要有煮、炸、烤以及凉拌菜等,同时搭配有味噌汤(酱汤)、腌酱菜(渍物)等。现在的副食之中也有许多西洋料理或中华料理的搭配。日本料理的特色是生、凉、油脂少、分量少、种类多、颜色好看,而且非常讲究食器的选择。日本饮食文化。即色自然、味鲜美、形多样、器精良。 稻米自古以来作为日本人的主食,是日本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目前日本全国各地都可以种 植水稻,主要产地在日本关东与东北地区。每年春季开始种植水稻,到了10月中旬,当年产的稻米便开始出现在人们的饭桌上,这在日本被称为/新米0,著名的品种有/越光0、/竺锦0等。 二、料理系列 (一)怀石料理 怀石料理是比较有名的日本料理。按照字面来解释,就是怀中抱着石头。据说很久以前修行僧一天只能在上午吃一顿饭。当然到了晚上就会又冷又饿、饥寒交迫。所以和尚们想到一个方法,就是把加热的石头(温石)抱在怀里。后来人们就把仅仅填满空肚子、加热身体的清淡的素食和简单少量的食品叫做怀石料理。实际上这是从禅宗那里来的想法,因为禅宗和茶道又有深远密切的关系,所以也把只在喝茶之前吃的一些简单的饭菜叫做怀石料理。怀石料理简单而雅致,同时非常讲究环境的优雅。 很多日本人认为,要品尝真正的日本传统美味,只有到京都的老店内,一边观赏美丽的庭院,一边享用茶怀石料理,才称得上地道。吸收茶道文化典雅的/茶怀石0料理,充分体现了日本文化的美 在各类日本传统料理中,怀石料理的品质、价格、地位均属最高等级。不少日本人认为,在品尝清淡可口的四季怀石料理的同时,更可获得超脱的心境空间。 (二)寿司料理 寿司是日本人非常喜爱的食物。日本人常说 # 189#

法国饮食文化

法国饮食文化 李子杰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 B14020317 摘要:法国的饮食文化是欧洲饮食文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法国 饮食文化体现法国人对精致生活的态度。在这个浪漫的国度里,讲究的美食背后体现了法国社会的人文气息、历史文化传统,同时法国民族独特的生存环境、历史发展轨迹等诸多因素都深刻影响着法国饮食文化的形成。 关键词:法国,饮食文化,饮食特色 时装、香水、美食,是法国形象的三大象征。在这个浪漫而艺术的国度,饮食早已不仅仅是生存的必需,它更是一种生活的哲学、生活的艺术,是创造的源泉。如果说这个世界上还有哪个国家的人会像中国那样对美食倾注全部身心并乐此不疲,那就是法国人。有人形象地说:如果中国大餐像是一首混声大合唱,那法国大餐就像是一支浪漫的小夜曲。 温和的气候、肥沃的土地、丰富的物产,以及发达的经济,都给法国的饮食文化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发展基础。欧洲人认为法国菜是世界上最高级的菜,其选材广泛、用料新鲜、装盘美观、品类繁多,渗透着很深的文化内涵。在中国有“民以食为天”的饮食观点,类似的“法国人是为了吃而生存”,这句话入木三分地画出法国人对饮食的讲究已经上升到了艺术的层面。法国人除了对食物讲究色香味及营养外,还特别追求进餐时的情调,法国人甚至将饮食赋予哲学的意义,将同桌共餐视为一种联络感情、广交朋友的高雅乐趣和享受。 一、菜肴文化 法国菜在欧洲负有盛名,在欧洲的一流饭店或者餐馆所雇佣的大厨大多是法国人,由此奠定了法国菜在世界上的烹饪地位。法国人对精致生活的追求态度在饮食方面体现得淋漓尽致。早在十七世纪,法兰西王公贵族因引领着当时的烹饪技术的潮流。精致的法餐主要包括三大因素:食材上等、厨艺精湛的主厨、高雅的用餐环境。在烹调时,火候占了非常重要的一环,比如牛肉通常是烹制成六至七成熟,而海鲜不可过熟。法餐对火候的讲究,“艺术”般的菜肴搭配,选料的多样,加之不同地区的多元化菜肴和细腻的烹饪,这无不使得法餐在合理性、艺术性方面都优胜于其他西餐。另外,法国菜十分注重调料,可以说调料的使用是法国菜的精髓。常用是香料有:胡椒、香叶、龙蒿、欧芹、肉豆蔻、藏红花、丁香花等等。调味汁更是多达几百种以上,不仅讲究味道的细微之别,而且要考虑到色泽的不同,可谓是“色香味俱全”,刺激着人的每个感官,完全调动了舌头的每个味蕾细胞,令人回味无穷。在调味方面,法国人比较善于用酒,对酒与菜的搭配很是讲究。通常在餐前,他们会饮用较淡的开胃酒;在食用沙拉、汤、海鲜时,他们会搭配着白葡萄酒或者玫瑰酒;当法餐选材特别,在这里不食用肉类时,他们则会饮用红酒。 二、特色美食

简笔画读懂真实的日本

简笔画读懂真实的日本 标签:简笔画读懂日本视觉思维漫画日本 2010-11-07 00:01阅读(236)评论(0) 最近在小区组织的书友会,11月讨论主题--《趣谈日本--最熟悉的陌生人》,推荐图书目录 《漫画日本1-日本历史》https://www.doczj.com/doc/0017101313.html,/subject/1792563/,电子书见http://dl.d https://www.doczj.com/doc/0017101313.html,/c0g131da7t 《漫画日本2-日本人》 《别告诉我你懂日本》https://www.doczj.com/doc/0017101313.html,/subject/4920062/ 前者是韩国人享誉世界的漫画系列代表作,后者是旅居日本15年的中国人的独到见解 这已经是自己第二轮密集地阅读关于日本的书籍了,上一次是《菊与刀》《日本论》《一口气读完日本史》 自己作为组织者,作了上图来表达自己读完这三本有关日本好书的感受和评价

首先,日本对中国不是一衣带水,而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如同图画左上角所示,从地理位置上看,中国和日本互为近邻,中国官方的宣传常说两国“同文同种, 一衣带水”,然而读完这三本书后,你会发现,如果论及国民性和文化传统,日 本跟中国其实相差甚远,两国之间的差距甚至比中美之间或日美之间还要大很多,韩国人也发现这个同样受朝鲜文化影响的近邻跟自己天渊之别 同样,中国跟韩国也都存在惊人的相似之处--仇日妒日而不知日 要从大处把握日本的特性,可以从以下三点着手: 1.日本是岛国,韩国是半岛,中国是大陆国家三国参照物好比英国南斯拉夫 法国 2.日本除二战外,历史上本土从未被占领过,民族具有高度的同一性,中央集权从来没有真正成型过,日本封建制度类似欧洲的封建庄园领主制 3.日本是一个狭小物产贫乏而且灾害频乃的国家 在我国的日本普及教育上,第三点被反复提及,但1和2却分析的不透,三本 书中给出的一个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是:因为日本是一个狭小的岛国,所以一旦发生争斗,敌对一方是跑不掉的,不存在中国造反派偏安一隅东山再起的可能,所以历史上日本逐渐形成了以“和”为贵的治国理念,当然,弱肉强食,有强权一方就自然会有欺凌和暴力,所以日本的“和”是靠更强的武力维系的,失败一方自然需要坦然承受结果,所以日本人非常现实,有能力就反抗,没有能力就俯首称臣,而且即使势力再打也不愿过于树大招风,成为全日本的公敌,所以搬出天皇这个形式上的首脑,挟天子以令诸侯(英国君主制同理亦然)

日本历史大事年表简短版(中国历史纪年对照)

日本历史大事年表简短版(中国历史纪年对照) # 大和时代(250年-710年) 又分为古坟时代(250–538年)(三国魏少帝嘉平二年-南朝梁武帝大同四年)和飞鸟时代(538–710年)。 日本本土还没形成一个集权式或分权式的政府体系,仍是以部落为中心。 佛教传入日本 圣德太子(574年-622年)(南朝陈宣帝太建六年-唐高祖武德五年)模拟隋朝提出十七条宪法。 #奈良时代(710年—794年)(唐睿宗景云元年-唐德宗贞元十年) 710年(元明天皇和铜三年):元明天皇遷都至平城京(奈良)。 753年(孝谦天皇天平胜宝五年/唐玄宗天宝十二年):鉴真第六次东渡。 794年(桓武天皇延历十三年):桓武天皇遷都至平安京(京都)。 #平安时代(794年–1185年)(唐德宗贞元十年-南宋孝宗淳熙十二年)日本古代最后一个时代。 1001年至1008年(一条天皇长保三年至一条天皇宽弘五年/北宋真宗咸平四年至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源氏物语》成书。 1167年:(六条天皇仁安二年/南宋孝宗乾道三年):平清盛任太政大臣〈平氏全盛期〉。 1180年至1185年(南宋孝宗淳熙七年至十二年):源平合战,平家灭亡。 #镰仓时代(1185年—1333年)(南宋孝宗淳熙十二年-元文宗至顺四年) 1192年(南宋光宗绍熙三年):源赖朝任征夷大将军,镰仓幕府政权开始。日本幕府政治制度开始,并绵延700余年。 1203年(南宋宁宗嘉泰三年):源赖家被北条时政所杀。北条时政任执权。 1333年(元文宗至顺四年):足利高氏倒戈,攻下镰仓,最后一代执权北条高时自杀,镰仓幕府〈北条氏〉灭亡。后醍醐天皇返回京都。 #建武新政(1333–1336年) #室町时代(1336年-1573年)(元惠宗至元二年-明神宗万历元年) 又分为两个阶段:南北朝时代(1336年-1392年)和战国时代(1467–1573年)。 1336年:足利尊氏任征夷大将军,北朝建立。 1392年(明太祖洪武二十五年):南北朝统一〈北朝胜〉。 1467年(明宪宗成化三年):应仁之乱,战国时代开始。 1560年(明世宗嘉靖三十九年):桶狭间之役〈织田信长讨伐今川义元〉。 1573年(明神宗万历元年):织田信长追击足利义昭,室町幕府灭亡。 #安土桃山时代(1573年-1603年)(明神宗万历元年-明神宗万历三十一年)织田信长与丰臣秀吉称霸日本。 1582年(明神宗万历十年):本能寺之变〈明智光秀杀织田信长〉。 1600年(明神宗万历二十八年):关原之战。德川家康取得统治权。 #江户时代(1603年—1867年)(明神宗万历三十一年-清同治帝同治六年) 1603年(明神宗万历三十一年):德川家康任征夷大将军〈江户幕府确立〉。 1867年(清同治帝同治六年):大政奉还。幕府时代结束。 #近现代(1868年-现在)(清同治帝同治七年-现在) 1868年至1912年:明治时代。 1868年(清同治帝同治七年):明治维新开始。 1912年至1926年:大正时代。 1926年至1989年:昭和时代。 1989年至今:平成时代

三分钟让你了解一口气读完日本史

一口气读完日本史想得美!

日本,估计是你们很熟悉的国家了吧? 看人家的漫画,玩人家的游戏,看人家的日剧。 混子哥教你,一到日本,得装作很有文化的样子,去东京不要说去东京,要说去江户;去京都不要说去京都,要说去平安。 分分钟level暴涨有木有? 好了,我们今天的主题就是: 一口气搞定日本史! 相当霸气的提示: 既然是一口气读完,我们将不会在具体的历史事件上过多停留,只描绘历史总体脉络,不至于你以后除了漫画、游戏、日剧什么都看不懂。

先别急着听大帅哥织田信长和猴子秀吉的战国故事,他们活在16世纪,同时期是我们的大明朝。耐心点儿,我们从头开始。 我们把日本历史大致分成四个阶段(到二战之前): 为了不让大家看到痛苦的数字,下表中的年代是个概数,并非精确年份,同时可以跟中 国的朝代做简单的对比。

第一个阶段:¥%…&#%*& 大致我们隋唐盛世之前,一提日本,脑子里的印象大概是这样:全是小部落小村庄。国家?国家是什么?生产力水平还很低,记事全靠打结,长脸全靠修坟,谁家坟多谁有面子。就这么个原始状态,实在没啥好说的。 第二个阶段:天皇很厉害 这个阶段开始有点儿意思了。 有一天,岛上无数个小部落里,有一个部落忽然发达了,地方就在现在的京都、大阪和奈良之间,三地之和,叫大和平原。 这个大和部落慢慢越来越大,最后变成一个国家,它就是今天日本 的雏形,也就是大和民族。

这个大和部落,配置惨是惨了点儿,但好歹也是个国家,统治者没点儿背景面子上挂不住啊,于是他的团队把他描述成什么天照大神的后代,沾沾神气,叫作“天皇”。 温馨提示: 天皇的称呼很有可能是从中国的皇帝那里学来的,在此之前他们都是叫“大王”.

日本历史大事件年表

日本历史大事件年表 1.先土器时代(?—1万年前) 日本全域出现原始人类活动。冰川融化,海面上升,日本列岛形成。大陆人移居日本列岛,成为早期居民。开始制作、使用石器。 2.绳纹时代(1万年前—公元前3世纪) 分为草创期、早期、前期、中期、后期、晩期这6期。 绳纹土器出现,制作技术不断提高。 竖穴居住,瓮棺出现。 陶制或木制的工艺品及屈葬、拔牙习俗盛行。 母系氏族形成,原始农耕出现。后期到晩期间种植稻。 3.弥生时代(公元前3世纪—公元3世纪后半) 以种植稻米为中心成立的农耕社会。 北九州地区稻作与金属器出现、弥生土器发达。 大陆系统的磨制石器、铁制工具、木制农具出现。 稻作波及中国、四国、近畿、关东、东北等地区。 大陆青铜器如铜剑、铜铎等传入。 农耕带来的信仰、礼仪、风俗习惯也逐渐传播开来,形成了日本文化的原型。 当时日本总称为“倭”,分为许多小国。 汉光武帝中元二年(公元57年),“奴”国王曾遣使通汉,接受了后汉光武帝所赠与的刻有“汉委奴国王”五字的金印,这枚金印于1784年在福冈县被发现。

4.古坟时代(3世纪后期~7世纪) 4世纪中期,大和政权统一了割据的小国。随着国家的统一,以前方后圆坟为代表的古坟扩大到全国各地,因此被称为“古坟时代”。 3世纪左右,在奈良县一带兴起了大和国,并且逐渐征服了日本的大部分地区,首领称为“大王”,后来改称天皇。 5世纪,来自朝鲜半岛的外来人带来了铁器生产、制陶等技术,并开始使用中国汉字。 6世纪,日本正式接受儒教,佛教也传入日本。圣德太子仿效中国,致力于政治革新,着手建立一个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 5.飞鸟时代(6世纪末~710) 【こふんじだい】 飞鸟时代,约始于公元600年,止于迁都平城京的710年,上承古坟时代,下启奈良时代。此期以政治中心为奈良县的飞鸟地方(即当时的藤原京)而得名,较为重大的事件有圣德太子改革、大化改新等。大化改新之后日本进入封建时代。 587年,衣折战役中,苏我马子击败物部守屋,取得对朝廷的控制权。 592年,和苏我氏有姻亲关系的皇族女性丰御食炊屋姬即位为推古天皇。她提名圣德太子(马厩门王子)为摄政进行了以加强皇权为核心的政治改革。圣德太子制定了十二阶冠位和十七条宪法,奠定了中国式的官僚制度的基础;同时还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隋朝学习。 645年,中大兄皇子(天智天皇)和中臣镰足(藤原镰足)合谋刺杀苏我入鹿,结束了苏我氏的专权。同年,孝德天皇即位,颁布大化改新诏,推行大化革新。 7世纪,圣德太子致力于政治革新,并以“大化革新”为契机,着手建立一个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这个做法仿效了隋、唐,而且此时更加积极地摄取大陆文化。至9世纪末期先后共派出10多次遣隋使和遣唐使。

北京外国语大学-日本学研究中心考研心得整理(精)

北京外国语大学-日本学研究中心考研心得整理 基础日语 词汇、文法、古语、谚语、阅读这几个题型每年都会有,知识出题比重和方式有所变化。词汇和文法的难度相当于一级, 复习的时候可以参照一级。古语的比重逐年增加,包括对特定词汇的理解、汉字写假名等,有必要提高重视程度。谚语和阅读比较接近专八, 可以联系专八真题, 由于主观题比重增加, 做阅读的时候要注意多总结文章大意、段落大意等。基础日语的题型年年会稍有变化, 要做好这方面的心理准备。古语推荐孙佩霞的《新日本古典语法》。 专业日语 之前只考察知识点理解, 自从各个方向统一出题以后, 就转变为对能力和知识面的考察, 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广泛涉猎各个方向的知识, 以扩大知识面,也要加深理解、提高阅读能力。各个方向的书籍都要看,同时结合历年真题加深理解、反复巩固。也可以根据真题自行总结各个方向的名词解释。也要多看新华网、人民网等日语板块的日文评论文章、提高写作能力。 真题与各个方向的书籍要反复巩固 3-5遍, 也要自己做笔记, 通过笔记梳理知识结构、加深理解。 历史 《一口气读完日本史》孙秀玲著 《图解日本史》 (日青木康洋编著(很不错,清晰明了 《中学校社会:历史的分野》永原庆二著 文化 《日本文化通史》叶渭渠著

《日本文化:模仿与创新的轨迹》王勇著 《日本文化概论,中文版》韩立红编著(南大老师,考研指导专用书文学 《日本文学史》 《20世纪日本文学史》叶渭渠、唐月梅著 语言 《日语概论》翟东娜、潘钧 《日语概论》蔡全胜编著 社会、概况(对日本不太了解的,有关概况的必看 《日本纵横》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中日对照,上外考研指导专用书《日本国概况》姜春枝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日本国概况》辅导、复习、实践、补遗,殷勤编著 《新编日本文化概况》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点击日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比较全面,而且很有意思经济 《日本经济概论》姜春枝著

世界近现代史上册大事年表(详细版)

世界近现代史上册大事年表 第一章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14-16世纪) 本单元叙述了14-16世纪资本主义经济在欧洲产生、兴起的过程及其在思想文化领域方面的反映——文艺复兴。 14世纪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兴起 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萌芽并发展 15世纪后期文艺复兴逐渐扩展到西欧其他国家 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被称为扩张时代、发现时代、勘察时代。 1488年迪亚士到达非洲好望角 1492年哥伦布到美洲的西印度群岛 1497—1498年达.伽马由好望角到达印度 1500年葡萄牙占领巴西(1822年巴西获得独立) 1517年葡萄牙开始与中国通商 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 1553年入居澳门,鸦片战争后窃据澳门,实行殖民统治。(1999年回归)第二章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东西方世界(17-18世纪) 17、18世纪是资本主义的工场手工业时期,出现了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在思想领域出现了启蒙运动,民族解放运动首先在美洲兴起。 15世纪末到17世纪初都铎王朝加强专制统治建立海上霸权 16世纪英国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资本 17世纪初斯图亚特王朝开始统治英国 17世纪英国出现早期启蒙思想家霍布斯和洛克 1607年英国建立第一个海外殖民地佛吉尼亚 1638年英国革命的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 1640年新议会召开革命爆发 1642年英国内战爆发 1649年内战结束,处死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 1653年克伦威尔成为“护国主”,军事独裁者。 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英国政坛发生分化,出现辉格党和托利党。1688年光荣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 18世纪法国出现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 1773年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 1774年第一届大陆会议召开 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战争爆发;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 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宣告独立。 1777年转折点-萨拉托加大捷 1781年英军主力在约克镇投降,战争结束。 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1787年美国制定了一部宪法 1789年华盛顿当选为第一任总统,美国组成了第一届联邦政府;

浅谈日本饮食文化

浅谈日本饮食文化发展 院系: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号:201420131202 姓名:杨雨佳 摘要:在中国有一部纪录片叫做“舌尖上的中国”,讲述了同一种食材在天南地北之间的变化,从文化角度所探讨的问题并不只是“吃”这么简单,从传统劳作到食物创新,生活的艰辛和几代人的智慧结晶,充分为我们展示了中国的饮食文化。与中国隔海相望的日本在饮食文化方面也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本文从日本饮食文化的特色出发,发掘其特有的饮食文化,以飨喜欢美食的读者。 关键词:日本;饮食文化;特色 一,日本的传统饮食文化特点 日本是一个长寿的民族。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字显示,日本的平均寿命远高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数字。这和日本的饮食文化特点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烹饪方法来看日本与中国有着很大的不同。日本的饮食特点之一是追求食材的选择和加工方式的简单与自然。用现在的营养学来讲,极大程度地保留了食物中的营养素,避免了因高温、高盐和高油而造成食物营养素的流失。保持原材料本身的味道, 多采用生的, 或是稍稍煮一下就食用的做法。蛋黄蛋白一起食用的“生蛋”便是其中一种较具代表性的吃法。因为日本是岛国,加之资源缺乏,又无接壤之领国,这一自然环境使其危机意识浓重, 总怕遇有什么天灾人祸难以度过,使日本民族灭绝。为此,有些中国传去的文化到日本人中间便转为日本式解释。如“粗枝大叶害死人”这一成语,日文为“油断大敌”。他们理解为:没有油(即油断以后),大敌临头,会有不测的遭遇。为此日本人联想到,不能像中国那样每顿都用油烧菜,要惜油、省油,以求平安度日。为此日本尽量不用或少用油烹制菜肴,久而久之发展为以清淡新鲜为主流的日本菜肴。日本居民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摄取了足够的营养,更好的维持了身体的健康,这是日本饮食所传递的饮食理念。 日本饮食中特别注重海产品的摄入,尤其是深海鱼的补充。如果,有机会去北海道参观,你将会看到一个亚洲甚至在世界也非常有影响力的生鱼物流集散地。每天,上百吨的海产品通过这个集散地发往世界各地。日本利用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大力重视对海洋鱼类的捕捞,抛开对濒危海洋生物的保护不讲,日本国民的海产品的摄入水平在整个世界都是遥遥领先的。从营养学角度来说,海产品尤其是深海鱼类,例如三文鱼,鲑鱼等等都是富含低密度脂蛋白的营养佳品,通过多食用这种富含低密度脂蛋白的海产品,日本居民的身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这种健康的饮食理念已经渐渐地影响和改变这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地。当饮食和健康联系在一起,而不仅仅是满足饱腹感的时候,饮食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甚至可以说成为一种饮食文明程度的体现。 再次,日本的饮食文化与日本的礼仪文化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看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有两个地方可以当作很好的观察点。一个是卫生间,一个是餐桌。日本饮食文化在它哺乳时期的确曾从早熟的、强壮的、饱满的中国机体文化中大口大口吸过乳汁,但早在1000 年前的“平安时代”,日本就将巨大的中国文化消化在自己强劲的胃里,形成了洋溢着大和民族精神的饮食文化。传统的日本料理的餐具和中国的饮食餐具基本相同,都是使用筷子、碗、盘子等。日本人和中国人的待客都非常热情。古人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个中国家庭,一旦来了佳宾高朋,采购、烹饪、陪客,忙煞主人。备料丰盛,做工精细,烹调讲究“色、香、味”,待客力尽地主之宜。日本人接待客人也是充满诚意的,常常为了一顿饭,提前好多天向饭店预定,甚至开车带着客人跑到老远去用餐。 二,战争对于一本饮食文化的影响 二战后,日本饮食生活因美军的占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战后初期,日本陷入粮食不足的困境,日美政府为解决“粮食困难”问题先后颁布并实施了多项政策、法案和条例。1945 年至1946 年对日本来说是最艰难的岁月。几乎所有的城市都因战争变为废墟,美军占领日本后禁止军需工厂的生产,生产设备严重损坏,资本家生产欲锐减,所有工厂停止生产,失 业人数剧增、住宅难、“食物难”、犯罪率的剧增、社会极度动荡等各种严重的社会问题接踵而至。战时经济以军需生产为主,男丁都被抓去从事战争活动,农业生产因人手不足一直滞后,加之1945 年的自然灾害使农业严重减产,收成只有常年的1/3。占领初期,美军对日本实行封锁政策,禁止日本从国外进口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