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综合物探技术在大兴安岭的应用

综合物探技术在大兴安岭的应用

综合物探技术在大兴安岭的应用
综合物探技术在大兴安岭的应用

地球物理勘探考点汇总

地球物理勘探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 1.动校正:校正因炮检距不等而存在的正常时差的影响。 2.时距曲线:若测线是沿一条线进行的,则测线上各观测点坐标与波至时间的关系图称为时距曲线。 3.多次覆盖:指采用一定的观测系统获得对地下每个反射点多次重复观测的采集地震波讯号的方法。 4.电阻率剖面法:当保持供电电极距AB不动时,电极系探测深度一定,移动电极系时就可以反应一定深度范围内的地下电阻率的变化情况,这种方法称之为电阻率剖面法。 5.电法勘探:是以岩石、矿石的导电性、电化学活动性、介电性和导磁性的差异为物质基础,使用专用的仪器设备观测和研究地壳周围物理场的变化和分布规律,进而达到解决地质问题的目的的一组地球物理勘查方法。 6.转换波:与入射波波形不同的反射波和透射波。 7.高密度电法:是集电测深和剖面法于一体的一种多装置,多极距的组合方法。 8.槽波地震勘探:是在井下煤层开采工作面内进行的,地震测线接受点和激发点沿煤巷布设,直接探测煤层内地质构造或其他地质异常体的勘探方法。 9.温纳四极装置:一种三电位电极装置,一次组合,可以获得三种电极排列的测量参数。 10.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 11.地电断面:根据地下地质体电阻率的差异而划分界限的断面。 12.视电阻率:在电场有效作用范围内各种地质体电阻率综合反映。 13.正常时差:各观测点有不同的炮检距,因而有不同的旅行时,他们相对于自激自收时的差称为正常时差。 14.静校正:设法消除地表因素影响的校正过程。 15.观测系统:测线上激发点和接收点的相对位置关系。 16.同类波:与入射波波形相同的反射波和透射波。 17.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 18.电测深:电测深法是根据岩石和矿石导电性的差异,在地面上不断改变供电电极和测量电极的位置,观测和研究所供直流电场在地下介质中的分布,了解测点电阻率沿深度的变化,达到测深、找矿和解决其他地质问题的目的。 19.瞬变电磁法:是利用不接地回线或电极向地下发送脉冲式一次电磁场,用线圈或接地电极观测由该脉冲电磁场感应的地下涡流产生的二次电磁场的空间和时间分布,从而来解决有关地质问题的时间域电磁法。 20.水平叠加:又称为共反射点叠加或共中心点叠加,就是把不同激发点、不同接收点上接收到的来自于同一反射点的地震记录进行叠加。 二、填空题 1.地震勘探的三个主要步骤是采集、处理、解释 2.地震勘探的横波有SV波、SH波 3.联合剖面法曲线中的正交点和反交点分别反映低阻和高阻特征 4.常用电阻率法测量方法有:电阻率测深法、电阻率剖面法、高密度电阻率法 5.观测系统图示方法有视距平面法、普通平面法、综合平面法 6.从实用性出发,地震波可分为有效波和干扰波

工程物探

地球物理勘探 一、物探及其分类 二、物探方法简介 三、物探方法的特点: 四、物探方法的应用范围与应用条件 五、物探在工程勘探中的应用

一、物探及其分类 1、地球物理勘探 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是以地下岩体的物理性质的差异为基础,通过探测地表或地下地球物理场,分析其变化规律,来确定被探测地质体在地下赋存的空间范围(大小、形状、埋深等)和物理性质,达到寻找矿产资源或解决水文、工程、环境问题为目的的一类探测方法。 物理性质:岩体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密度、磁性、电性、弹性、放射性等。主要物性参数密度、磁场强度、磁化率、电阻率、极化率、介电常数、弹性波速、放射性伽马强度等。 地球物理场:物理场可理解为某种可以感知或被仪器测量的物理量的分布。地球物理场是指由地球、太空、人类活动等因素形成的、分布于地球内部和外部近地表的各种物理场。可分为天然地球物理场和人工激发地球物理场两大类。 天然场;天然存在和形成的地球物理场主要有地球的重力场、地磁场、电磁场、大地电流场、大地热流场、核物理场(放射性射线场)等 人工场:由人工激振产生弹性波在地下传播的弹性波场、向地下供电在地下产生的局部电场、向地下发射电磁波激发出的电磁等,发球人工激发的地球物理场。人工场源的优点是场源参数书籍、便于控制、分辨率高、探测效果好,但成本较大。

地球物理场还可分为正常场和异常场。 正常场:是指场的强度、方向等量符合全球或区域范围总体趋势、正常水平的场的分布。 异常场:是由探测对象所引起的局部地球物理场,往往叠加于正常场之上,以正常场为背景的场的局部差异和变化。例如富存在地下的磁铁矿体或磁性岩体产生的异常磁场,叠加在正常磁场之中;铬铁矿的密度比围岩的密度大,盐丘岩体的密度比围岩的密度小,分别引起重力场局部增强或减弱的异常现象。 2、地球物理勘探分类 二、物探方法简介 1、重力勘探 重力勘探是研究地下岩层与其相邻层之间、各类地质体与围岩之间的密度差而引起的重力场的变化(即“重力异常”)来勘探矿产、

物探工作方法技术

1:5000激电中梯剖面测量 1:5000激电中梯剖面测量采用长导线,针对重要异常带、矿化带进行,为寻找隐伏矿提供依据。 1、1:5000剖面敷设 剖面端点用全站仪或GPS RTK布设,用木桩标记;测点采用GPS RTK分段控制、罗盘定向、测绳量距布设,用带有编号的红布标记。质量检查按“一同三不同”的原则进行,检查点在空间上、时间上大致均匀,总检查量不低于5%,精度要求达到“B级”精度要求,即在相应比例尺图上平面点位限差<±2.5mm,点位中误差不超过12.5m;相邻点距误差限差10%,均方相对误差不超过5%。 2、野外工作方法 激电剖面法采用中间梯度装置,AB=1200米,MN=40米,点距=20米。 采用时间域激电测量,正反向标准直流脉冲供电,脉冲宽度2秒。 以上参数可根据野外实际情况,通过现场试验进行适当调整。 激电观测参数为一次电位Vp、供电电流强度I及视充电率Ms,计算视电阻率ρs。观测时,测量电极MN在供电电极AB的2/3区间移动,旁线距小于AB/5。全区装置大小、观测参数设置应保持一致。一条剖面不能在一个供电装置内完成时,每个装置接头处应有三个以上的重复观测点。供电电流应使二次电位观测值大于最小可靠值,一般应使一次电位观测的观测值绝大部分在30mV以上。野外要经常检查仪器、导线的漏电情况,对突变点、异常点应进行重复观测和加密观测,确保观测数据可靠。 3、电性参数测定 电性参数测定主要采用露头法测定,有条件时,应采集一定的岩矿石标本,用标本法测定,并分别统计。每类岩(矿)石标本不少于30块,参数测定的质量评定应以采用某一种岩性测定的全部标本检查结果来衡量,即用基本观测统计出来的常见值与检查观测结果统计出来的常见值相对误差不得超过20%。 4、质量标准 视电阻率观测精度(<±7%),视充电率观测精度(<±12%),达到B 级精度;电性参数总平均相对误差≤±20%。

工程物探常用方法及技术

工程物探常用方法及技术 工程物探——工程地球物理勘探的简称,它是以地下岩土层(或地质体)的物性差异为基础,通过仪器观测自然或人工物理场的变化,确定地下地质体的空间展布范围(大小、形状、埋深等)并可测定岩土体的物性参数,达到解决地质问题的一种物理勘探方法。 按照勘探对象的不同,工程物探技术又分为三大分支,即石油工程物探、固体矿工程物探和水工环工程物探(简称工程物探),我们使用的为工程工程物探。 工程物探技术方法门类众多,它们依据的原理和使用的仪器设备也各有不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工程物探技术的发展日趋成熟,而且新的方法技术不断涌现,几年前还认为无法解决的问题,几年后由于某种新方法、新技术、新仪器的出现迎刃而解的实例是常见的。它是地质科学中一门新兴的、十分活跃、发展很快的学科,它又是工程勘察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某种程度上讲,它的应用与发展已成为衡量地质勘察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常用工程物探方法及特点 ①电法勘探:包括电测深法、电剖面法、高密度电法、自然电场法、充电法、激发极化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瞬变电磁法等; ②探地雷达:可选择剖面法、宽角法、环形法、透射法、单孔法、多剖面法等; ③地震勘探:包括浅层折射波法、浅层反射波法和瑞雷波法; ④弹性波测试:包括声波法和地震波法。声波法可选用单孔声波、穿透声波、表面声波、声波反射、脉冲回波等;地震波法可选用地震测井、穿透地震波速测试、连续地震波速测试等; ⑤层析成像:包括声波层析成像、地震波层析成像、电磁波吸收系数层析成像或电磁波速度层析成像等; 地下管线探测 主要检测内容: (1)金属管线探测 地下金属管线适宜用管线探测仪和探地雷达进行探测,管线仪对于金属管线探测具效率高、仪器轻便、结果准确等优点;探地雷达可用于埋深较大和密集管线的探测。 (2)非金属管线探测 目前地下非金属管线探测的首选方法是探地雷达。探地雷达具有连续无损探测、高效、高精度、易反演解释等优点。 使用探地雷达具有独特的天线阵技术,可以极大提高探测结果的精度和有效性。 考古探测 利用地下古代遗物与周边物质的物性差异,采用地球物理勘探手段对它们的平面位置、埋深、分布范围进行调查。利用雷达多天线阵列技术,探测的精度高,在小面积精确定位方面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磁法探测能更快、更大面积地揭示地下遗址的面貌,结合已经为考古发掘与考古调查所认识的部分,加以典型影像校正,能更完整地认识遗址的全貌。 主要应用于找出遗址内土城墙、壕沟、坑、柱洞、房屋、墓穴等的位置及分布情况。 成都建测科技有限公司拥有领先的无损检测设备与检测系统方案,主要提供工程物探设备、基桩检测设备、建筑检测设备、路基基坑监测设备。

地球物理勘探试题

1、视电阻率:若进行测量的地段地下岩石电性分布不均匀时,上式计算出的电阻率称为视电阻率,它不是岩石的真电阻率,是地下岩石电性不均匀体的综合反映,通常以rs表示 2、纵向电导:是指电流沿水平方向流过某一电性层时,该层对电流导通能力的大小。 3、各向异性系数:岩石的电阻率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即沿层理方向和垂直层理方向岩石的导电性不同,称为岩石电阻率的各向异性。岩石电阻率的各向异性可用各向异性系数λ来表示 4、视极化率:当地形不平或地下不均时,按式η=△U2/△U计算出来的参数称为视极化率。 5、衰减时 :把开始的电位差△U 2作为1,当△U 2 变为(30%,50%,60%)时所需的时间称为 衰减时S 6、含水因素:测深曲线的衰减时与横轴在一起所包围的面积 7、勘探体积 :长为两个点电源之间距离AB,宽为(1/2)AB,深也为(1/2)AB的勘探长方体 8、扩散电位:两种不同离子或离子相同而活度不同的溶液,其液液界面上由于离子的扩散速度不同,而形成的电位。 9、卡尼亚电阻率:在非均匀介质条件下,以实测阻抗计算出的量称为卡尼亚视电阻率.它的数学表达式为:ρa=Z2(ωμ)(3)ρa—卡尼尔电阻率(Ω·m) 10、趋肤深度:电场沿Z轴方向前进1/b距离时,振幅衰减为1/e倍。习惯上将距离δ=1/b 称为电磁波的趋肤深度 11、振动图:某点振幅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称为振动图 12、波剖面图:某时刻各点振幅的变化称为波剖面13、视速度:沿射线方向Ds传播的波称为射线速度,是波的真速度V。而位于测线上的观测者看来,似乎波前沿着测线Dx,以速度V*传播,是波的视速度 14、均方根速度:在水平层状介质中,取各层层速度对垂直传播时间的均方根值就是均方根速度 15、动校正:反射波的传播时间与检波器距离爆炸点的距离远近有关,并与反射界面的倾角、埋深和覆盖层波速有关,由此产生的时差称为正常时差,需要进行正常时差校正,称为动校正。

综合物探技术在岩溶勘察中的应用

综合物探技术在岩溶勘察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9-08-26T14:54:36.933Z 来源:《建筑模拟》2019年第28期作者:谢文科[导读] 本文首先阐述了岩溶勘察的地球物理特征,接着分析了综合物探工作方法及原理,最后对物探成果及分析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谢文科 浙江有色地球物理技术应用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省绍兴市 312000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岩溶勘察的地球物理特征,接着分析了综合物探工作方法及原理,最后对物探成果及分析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综合物探技术;岩溶勘察;应用引言: 岩溶是灰岩地区较为典型的不良地质结构,它往往给基础工程的勘察和施工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甚至危及上部建筑的工程安全。利用综合物探方法从不同的地球物理特征场对地下介质体提供可靠的有效信息,从而勘察出岩溶的分布范围、埋藏深度和发育情况等。 1 岩溶勘察的地球物理特征 1.1 电磁场异常 完整岩体电阻率一般较高,岩溶为不同物质充填时,电阻率会发生变化。当溶洞为空气充填,则充填体较围岩呈现高电阻率;当溶洞为地下水或沉积物充填,则充填体较围岩呈觋低电阻率。利用充填体与围岩电磁场的差异,可以圈定岩溶发育范围。 1.2 弹性波场异常 岩溶与围岩的波阻抗存在明显差异,导致弹性波在岩层中传播速度发生变化,岩体中裂隙、空洞会使弹性波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弹性波在致密完整岩体中传播速度大,能量损失小,信噪比高;当岩溶充填水体、空气、沉积物时,传播速度减小,能量吸收增加,形成各种低频杂乱信号,是岩溶发育的判定标志。 1.3 重力场异常 地层岩溶发育使得部分岩体为地下水溶解,岩溶空间为不同介质(水、空气、沉积物)充填,形成低密度区,发生质量亏损。空气充填岩溶体时,质量亏损最大;水体或沉积物充填时,可一定程度补偿岩溶造成的质量亏损。可用重力计对岩溶与围岩的重力差异进行测量,实现岩溶的识别和定位。 2 综合物探工作方法及原理 2.1 地质雷达法 地质雷达是利用广谱电磁波技术确定地下介质分布情况。在雷达主机控制下,脉冲源产生周期性的毫微秒信号,由地质雷达系统中的窄脉冲发射源通过发射天线向地下发射高频宽频域单脉冲,该地下脉冲在向探测物体内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同电性介质界面产生不同强度的反射,产生反射信号。位于地面上的接收天线在接收到地下回波后,直接传输到接收机,信号在接收机经过整形和放大等处理后,经电缆传输到雷达主机,经处理后,传输到微机。在微机中对信号依照幅度大小进行编码,并以伪彩色电平图、灰色电平图或波形堆积图的方式显示出来,再经数据处理,用来判断地下目标的深度、大小和方位等特性参数。 2.2 高密度电阻率法 高密度电阻率法的理论基础是静电场理论。它是基于在地面下供垂向电测深点与电测剖面两个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在同一条多芯电缆上布置了64个电极,通过计算机硬软件的有机控制供电极和测量电极,自动组成多个垂向测深点,通过不同电极排列装置的控制程序实现了自动布点、自动跑极、自动供电、自动观测、自动记录、自动计算、自动成图成像的全过程。探测目标体和周围介质存在明显的电阻率差异是高密度电法的物理前提。通过分析地层中的土洞、岩溶的地球物理特征,不难发现,地层中的土洞、岩溶与围岩在电性上普遍存在差异:相对背景而言,或为明显的高阻异常(如被空气充填的空洞灰岩体)或为明显的低阻(被低阻物所填充,如水和淤泥充填的岩溶洞),如果采空区大小相对埋深具有一定的规模,就容易被发现。但由于其平均效应大,在确定异常体边界方面精度不高,且受表层低阻干扰严重,在工程勘察中,一般需要其他高精度物探方法的辅助。 2.3 钻孔电视成像 钻孔电视成像是通过用电视摄像机沿钻孔扫描,所扫描的图像和视频实时传递到成像处理系统,在地面的笔记本屏幕上实时监视钻孔内地质情况变化的一种方法;所扫描的图像通过软件处理可生成岩芯图片。利用井下电视可以准确观察钻孔内的岩性、裂隙、节理、岩溶发育等情况;也可以发现被钻探遗漏的薄层、夹层、以补充其不足。井下电视与普通的工业监视电视是一样的,只是其摄像部分体积较小,能放入井中,有小巧的照明光源和足够的耐压与绝缘性能,以免井水压力与潮湿的影响。井下电视是感光的,只能在清水孔中应用,对于泥浆钻孔则要使用井下声波电视。工程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采用了潜孔锤与钻孔电视成像RSM-DCT(W)相结合的方法;并针对其他有岩溶发育的清水钻钻孔进行钻孔电视成像观察孔内岩溶发育情况,为本工程勘察做了实时有效的补充。处理软件则采用设备配套的DCTA钻孔电视图像处理软件。 3 物探成果及分析 该部分以锅炉区域GL1测线的岩溶探测为例。该测线采用物探与钻探相结合的方法,场地内地面起伏相对较小,存在陡坎,第四系覆盖层较薄,且分布不匀,局部基岩(灰岩)出露。该区域是地下水垂直循环与水平循环较活跃地带,同时该区域岩石存在岩性接触带,为岩溶的形成提供了较有利的水文地质条件。 3.1 高密度电法探测成果分析 GL1测线长245m,电极间距为5m,测线采用斯伦贝谢和温纳2种装置分别进行探测。采用瑞典RES2DINV软件进行反演。图1为GL1测线高密度斯伦贝谢反演成果示意。

综合和地球物理勘探(重磁勘探)课后习题答案

习题一 1. 1.说明地核地幔地壳的特征和划分依据 地壳:莫霍面以上的地球物质,组成物质成分主要为硅铝镁等。上地壳为花岗岩层,主要有硅铝氧化物构成,下地壳为玄武岩层,主要由硅镁氧化物构成。全球大陆地壳平均厚度月39~41km 。大洋地壳为8~10km 地幔: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的地球物质,厚度约2865km ,体积最大,质量最大一层。上地幔顶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软流层以上地幔部分和地壳共同组成岩石圈。下地满温度压力和密度君增大,物质成可塑性固态 地核:古登堡面至地心之间的地球物质,平均厚度约3400km 。外地核厚约2080,物质大致呈液态,可流动,过渡层厚约140km ,内地核是半径约1250km 的球心,物质大概为固态,主要由铁镍构成。 划分依据: 莫霍面:地壳和地幔间,横纵波传播速度陡增 古登堡面:地幔和地核之间,纵波减速,横波消失。 4.假定地球是一个密度均匀的正球体,位于球心处单位质点所受的引力应是多大?有人说,按牛顿万有引力定律,该处的引力应为无穷大(因为 ∞→→2 0lim r GM r ),对不对?为什么? 答:不对,应为零,万有引力定律适应于两质点之间或两物体的大小相对于距离可以忽略的情况。

7.重力等位面上重力值是否处处相等?为什么?如果处处相等,等位面的形状如何?如果重力有变化,等位面的形状又有何变化? 答:等位面上重力位相等,重力值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若处处相等则为平面。 8.分析重力等位面,水准面,大地水准面区别与联系。 重力等位面:连结重力位相同点所构成的面,它处处与重力g 的方向垂直。 大地水准面:由静止海水面并向大陆延伸所形成的不规则的封闭曲面。是水准面向大陆的延伸 水准面:静止的水面称为水准面。它是重力场的一个等位面。 9.利用用赫尔默特公式计算: 1)从我国最南边的南沙群岛(约北纬5?)到最北边的黑龙江省漠河(约北纬54?),正常重力值变化有多大? 请用用赫尔默特公式计算。 答:1901-1909年赫尔默特公式 2229.78030(10.005302sin 0.000007sin 2)/g m s ???=+- 南沙群岛处有:1 1.000040059g = 漠河有:2 1.00346367g = 则:2210.003423611m/s g g -= 2)两极与赤道间的重力差是多大? 3)若不考虑地球的自转,仅是由于地球形状引起的极地与赤道间重力差为多少? 13.指出:“同一质量的地质体在各处产生的重力异常应该一样”说法正误和原因。 重力异常:由于地球质量分布不规则造成的中各点的重力矢量g 和矢

物探工作方法

5.3 物探工作 5.3.1 激电测量 布置于面积性异常查证区内,1:1万测量网度为100×40m,1:2万测量网度为200×40m。采用中梯(短导线)装置,极距AB=1000-1500m、MN=40m。观测范围限于AB极距2/3以内,测线长度大于2/3AB时,相邻测段需有2—3个重复观测点。一线供电多线观测时,主测线距旁测线间距应小于AB距的1/5,可以用时间域激电也可以采用双频激电。 1、时间域激电 具体要求如下: (1)参数选择 采用双向短脉冲供电方式,占空比为1:1,供电周期、延时、采样宽度通过该地区实验确定。 (2)发电、整流、发射与接收仪器校验 正式生产前,首先对生产设备进行技术校验,待所有参数满足要求后方可投入生产。要求发电机必须运转正常,输出电压变化不得超过5%;整流器和假负载工作正常;发射机输出功率必须稳定,电流显示应高于±1个字;接收机应性能稳定,抗干扰能力强。正式观测前应进行生产仪器的一致性对比试验,满足要求后方可投入生产。 (3)测量方法 观测参数为一次场电位差(ΔV1)、视极化率(ηs),发射机直读并记录供电电流(I),通过计算装置系数(K),最后用公式ρs=K×△V1/I计算出视电阻率(ρs)。 (4)技术要求 每日开工前与收工后要对供电电极、接收电极、接收线、发射线进行检查,确保不漏电、连接完整;每日供电前或每次布极后,检测AB两极的接地电阻,一般在1000欧姆米时开始供电;遇河流、水塘处导线必须悬空架设,不得放入水中;供电电极入土深度应保证在0.5m以上,测量电极必须接地良好;供电电流、总场电位差、视极化率必须保证三位有效数字;当观测困难时,应检查设备是否正常,查明原因后再继续工作;在野外观测中发现视极化率突变点或极化不稳时应进行重复观测,以合格观测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最终观测结果。参与平

高密度电阻率法物探技术及其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015556069.html, 高密度电阻率法物探技术及其应用 作者:邱信强 来源:《地球》2014年第01期 [摘要]高密度电阻率法作为物探方法中的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勘探方法,在特殊地质的勘探和工程勘查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我国地勘队伍在解决相应地质问题时带来许多便利之处。本文主要通过对高密度电阻率法工作原理的研究,结合二维成像技术和正反演技术在工程中的运用,提出了一些针对不同环境下勘测时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高密度电阻率法二维成像技术正反演技术 [中图分类号] P631.3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1-90-2 0引言 高密度电阻率法基本工作原理与传统的电法勘探是相同的,主要是根据岩石、矿石以及不同地层、不同地质体等导电性的差异,通过地面的测定,研究人工或天然电场的分布特点和变化规律来推断地下电阻率分布,从而准确的推断出不同地质体的分布状况。高密度电阻率法凭借其测试简便、效果好、成本低、效率高等优点在勘探工程中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高密度电阻率法是一种快捷的地质勘探方法,其工作的范畴属于直流电阻率,其采用高密度的布点进行二维电断面测量,采集的数据量大、全面、准确、观测的精度高,在我国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勘探中运用非常的广泛。但是也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例如在进行野外勘探时数据处理不够精准、正反演成像技术在进行图像分析时存在误差、二维成像技术的反演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勘测人员在理论与实际工程相结合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将高密度电阻率法应用更加的广泛。 1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工作原理 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工作范畴包括数据的采集与数据的处理,与常规的电阻率法工作原理相同,主要是以地下介质之间的导电性的差异为基础,通过A、B两个电极向地下传递电流,然后在M、N电极之间测得电位差△V,从而求得该记录点的视电阻率值Qs=K△V/I。在进行现场的勘测时,只需要将全部的电极合理的安放在一定距离的测点上,然后将多芯电缆连接到由单片机控制多路电极自动转换开关,这样机器就能够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电极与测点之间的自动转换。测量的数据通过电极转换开关传输到微机工程电测仪,根据实测的电阻率剖面数据,通过专业的计算机软件进行反演数据处理,就可以获得地层电阻率的分布状况,从而推断出地层结构的分布状况[1]。 2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工作方法与数据处理 2.1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工作方法

采空区综合物探技术方案

采空区综合物探技术方案 一、技术路线 充分搜集矿山地质勘查及开采状况资料,对各类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及深入研究,并结合地面调查,确定重点勘查区(段)和调查工作内容。具体路线为:资料收集→地面综合调查→重点地段地形测绘→地球物理勘探→施工设计→治理工程施工和监理→竣工验收→项目总结。 二、工作方法 1、资料收集 在收集过程中既要做到全面又要保证资料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研究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二次开发利用,避免投入不必要工作,确保有限的资金得到有效利用。为此,须全面收集以往开展的水、工、环研究成果,地质矿产、物化探成果以及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经验等方面的系统资料。 ①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区位优势、居民状况、交通及经济概况、土地利用及规划等背景资料; ②区域地质环境条件资料:包括区域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等; ③矿产资源及其开发状况资料,包括探矿权登记数据库和采矿权登记数据库等; ④矿业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方面的有关调查资料; ⑤矿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资料,包括现状治理面积,达到的治理效果,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等。 2、综合调查 综合调查针对矿区及附近地质灾害易发区及其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区进行,重点调查历史上民采活动集中、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地段,为治理工作的具体施工奠定坚实的基础调查面积1km2。主要工作内容: ①进行全区地表调查,查明地表微地貌特征。 ②在查清区内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特征及岩土体空间分部规律、结构类型、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调查历史及目前采空塌陷、地质地貌景观破坏的现状、产生条件、发展演变过程等内容。 ③调查区内地下水资源分布特征,开发利用现状,地表水以及客水资源的工程分布、开发利用规划等,确定治理区水源条件。 ④进行治理区及其周围生长植物的适宜性调查,筛选优势树种。 地面调查技术要求如下: ①以1:2000~5000地形图为工作手图,主要采用线路穿越法,对重要地质地貌界线可辅以追索法,采用定点描述与沿途观测相结合的方法,原则上垂直于地质地貌单元布设调查线路。

岩土工程勘察的意义及其新技术运用

岩土工程勘察的意义及其新技术运用 发表时间:2016-11-17T11:27:28.733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12期作者:杨俊岭 [导读] 摘要: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频发的国家,特殊岩土类型众多,岩土工程问题复杂,施工前必须对岩土工程进行勘察。本文分析了岩土工程勘察的意义,并探讨物探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勘察的数字化技术。 中冶沈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辽宁沈阳 110016 摘要: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频发的国家,特殊岩土类型众多,岩土工程问题复杂,施工前必须对岩土工程进行勘察。本文分析了岩土工程勘察的意义,并探讨物探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勘察的数字化技术。 关键词:岩土勘察;数字化;物理探测 一、岩土工程勘察的意义 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目的是运用工程地质学等相关理论,应用科学的勘察方法,利用先进的测试技术及仪器,依照一定的程序对建筑项目场地进行调研。调查、分析、研究与工程建设相关的工程地质条件、施工建设对所在地及周边自然地质环境造成的影响等内容,并对勘察成果及技术参数进行评价和设计,以便为工程建设的基础设计及施工提供科学、详实、准确的工程地质资料及技术参数。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建筑行业也迅速扩张。工程项目的不断增多使工程施工中遇到越来越多的问题,施工的地质条件也变得越发的复杂。在目前我国的各项工程项目中,岩土工程勘察是保证各项工程顺利进行的基础,我国岩土工程相关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手段和方法也在不断的提高。在国内很多建筑企业已经能够独立完成复杂工程的勘察和施工,这些施工项目主要含有超高层建筑处理复杂地基、围海造陆等。 二、工程地球物理勘察 工程物探在我国已有40 多年历史,早期主要引用传统的物探方法,如地面直流电法、电测井等,方法单一,多解性强,误差很大,效果不理想。近年来,开发了适应工程需要的新技术、新方法、新领域,并与岩土工程测试密切结合,逐步显示出它的生命力。工程物探既有勘察的功能,又有测试的功能,全称是否可改为“工程地球物理探测”。工程物探的技术含量很高,是一种非破损探测技术,随着相关的物理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在今后15 年内可能有更大的飞跃。 由于工程物探具有探测深度较浅,范围较小,精度要求较高,成本要求低等特点,传统的物探方法不能照搬,有的可以移植,有的可以改造和借鉴,更多的是要创新。应密切结合工程需要,例如探测基岩面、地下洞穴、孤石、管线、古墓、防空洞、桩身缺陷、破碎带、漏水点等目的物,使工程物探成为岩土工程勘察不可缺少的手段。 不同的探测目的,不同的地质条件和工程条件,要用不同的适用的物理方法。因此,工程物探的方法肯定是多种多样的,再加上“多解性”,有时需采用“综合物探”。但并非所有工程物探都要用综合方法。近年来,国内外应用各种物探原理(弹性波、声波、电压磁波、应力波等)开发了一批性能很强的专用仪器,如波速仪、探地雷达、管线探测仪、打桩分析仪等,这些仪器的特点除了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一般优点外,还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目的性强,非常明确用于工程上的某种目的,如测定岩土介质的波速,探测具有介面的目的物,探测金属或非金属管线,探测桩身缺陷和测定桩的承载力等等;二是充分应用计算机技术,配有功能很强的软件,使仪器智能化,包括数据处理、数学运算、信息传输、数据库、层析技术、分析判别、图形处理等等,既便于用户掌握,又提高了分析能力。这类仪器的研制和应用,应当是今后的重要方向。 三、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 传统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勘察测试得到的浩瀚的地质和岩土信息,需用数理统计、模糊数学等不确定性理论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算的数学模型不够成熟,计算参数的不确定性非常突出,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常常并不确切,在进行理论分析和数学力学计算时往往需要岩土工程师根据经验判断和修正,不能离开人的干预和决策:传统的岩土工程资料分析和解释一般都局限于二维、静态的表达,这种表达描述空间构造起伏变化的直观性差,往往不能充分揭示它们空间变化的规律,难以使人们直接、完整、准确地理解,也就越来越不能满足工程的空间分析要求。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未来岩土工程勘察的发展趋势就是将岩土工程勘察与勘察技术的数字化相结合,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强大的数据采集、管理能力和空间查询、分析能力,解决传统岩土工程勘察由于勘察数据内容上的复杂性和形式上的多样性。对岩土工程勘察方法实旅改进,逐步过渡到数字化勘察技术,并推广使其广泛应用,这是勘察工程发展的必然趋势。 要实现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具体如下: 分析岩土工程勘察对象的基本特征。岩土工程勘察对象构造的规模、起因、结构、形态差别较大,但所有复杂的地质构造都能抽象为点、线、面、体四种元素的集合。任何地质对象在空间上都占有一定的范围及位置,有一定的形态和性质特征,且与其他地质对象间存在一定的空间联系。因此,地质对象的基本特征可归结为空间特征、属性特征和空间关系特征三个方面。 分析岩土工程勘察建模的依据。岩土工程地质模型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精炼和图示化。建模最基本的依据是观点及理论基础。这里推崇岩体岩土工程力学,其核心观点就是岩体,结构面起主导作用,软弱岩层(软岩)起着起始变形与突破的作用。结构面类型较多,性状复杂,不仅有软硬之分,还有大小之分和分布上的随机性。 明确岩土工程勘察建模的过程。一是工程变量预测。岩土工程地质建模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预测一个或多个工程地质变量的空间变化。在工程地质中,变量则是地层、构造、断层等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在污染评价中,变量是土壤或地下水的污染程度;在矿产评价中,变量是矿石品位;在地下水研究中,变量是水动力参数,如水流速度。对某些研究区域的相关地质变量由于不可能进行连续的量测,往往取一些有代表性的点,然后再利用各种不同的预测技术,来推测出整个研究区域的该地质变量的空间变化规律。二是岩土工程地质特征解释。一般包含条件化及离散化两方面,即以岩性或岩土类型等控制特征为条件,将工程地质信息进行离散化,从而确定工程地质边界和相关特征描述。 基于GIS的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技术的实现。我们以GIS为基础的岩土工程勘察的相关数据信息分为地理信息数据,其主要分为: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这些数据主要来源于:基础的地理数据,如地形、地貌各项数据图以及自然区划数据图;岩土工程勘察数据,主要包括施工区域内地质勘察的资料,包括了该区域内勘察的全部内容,如周围环境、岩石性质及特种、地理条件等,也有一些地表信息,如沉积相、液化等级、年代等等。而实施岩土勘察工程数据可系统的一般程序为:首先、概念模型设计。该数据库应用属于集中处理各项数据

综合物探方法在深部找矿中的应用

综合物探方法在深部找矿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8-08-06T10:32:18.607Z 来源:《科技中国》2018年3期作者:李中群钱海[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各项事业发展,在地质勘察工作中,也迎来新发展,本文基于综合物探方法,重点讨论如何实现深部找矿工作的有效性,随着现代化发展,物探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大大提高了找矿工作的效率,但随着找矿难度的增加,摘要:随着我国各项事业发展,在地质勘察工作中,也迎来新发展,本文基于综合物探方法,重点讨论如何实现深部找矿工作的有效性,随着现代化发展,物探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大大提高了找矿工作的效率,但随着找矿难度的增加,相关工作也面临巨大挑战,相关工作的开展不仅要结合实际,明确新技术与新方法的采用,还应该积累有效经验,不断在深部找矿工作中,发挥出综合物探的实用价值,从 而最大化的实现对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关键词:深部矿勘查;物探方法技术;应用效果 引言 在深部矿产资源勘查中,地球物理勘探是最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该领域的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深部资源探测的水平。因此,研究开发地球物理勘查新技术是我国危机矿山资源大调查的重要技术保证之一。铜、铅、锌等金属硫化物矿床及与硫化物密切相关的金、银矿床是我国目前危机资源大调查的重点矿种,综合物探是寻找这类矿产资源的最常用的勘探方法,在前期的找矿工作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并在深部找矿工作中取得了较大的突破。 1综合物探方法概述 所谓综合物探即地球物理综合勘探的简称,从实际运用过程看,其对于复杂的勘探目标采用该方式比较适合,综合物探在深部找矿工作开展方面,可以积极应对复杂地形,也可以实现其高效性。对于相关工作来说,把工作形式变得更加简单,尤其在运用有效的技术同时,这种模式符合深部找矿工作,对于一些深部金属矿山以及其他矿产资源的勘察有着重要作用。综合物探的运用广泛,从实际发展看,因单一形式的物探方法不能满足所有地址地形条件,其精度更是达不到有效勘察要求,所以运用综合物探方法,集各种模式,通过有效的分析,能够适合深部找矿工作开展,不仅实现了便捷性,同时在具体的找矿步骤与操作过程也十分便利,通常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取得一些精准的信息数据,既简单又实用。这对于科学找矿工作的开展无非是一个有效的助力。通过综合物探方法的采用,在有效时间内,取得了科学的信息资源,助力于勘察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深部探知矿产资源分布过程,更加便于开发与利用,不仅满足生产需要,也可以通过该方法的进一步推广与创新发展,实现矿产勘察的有效性。 2综合物探在矿产勘探时存在的难点 在使用综合物探方法对深部矿井进行探测时,会因运动轨迹的重复性导致勘探数据出现重叠,以此增加了勘探的困难。为解决此问题可以选用滤波、大功能发射探测仪、超常规多次叠加探测仪等降低干扰因素对勘探的影响。一般在干扰较小的位置可以选用符合要求频段,但其效果可能不理想会影响观测的品质;在干扰较大的位置可以选用将频段进行延长来促进勘探质量。常见的多金属矿勘探要求下探距离较深,也称为困扰综合物探的因素之一。对于多金属矿的勘探一般要求对矿区深部进行进一步的忙矿搜寻、延深勘探已知矿体、搜寻未开发的隐藏矿体等。对于多金属矿的延伸一般要求超过300米,此时,矿体呈现低缓的异常,此时物探受地标因素干扰度强,及时采用抗干扰方法,也难以收获较为有效的数据。由此可见,在进行矿体东西啊探测时存在着过多的干扰因素,需要创新原有技术综合发展物探方法,以合理的方式调整勘探设备,以此提升对多金属矿体开采勘探的有效性。 3综合物探的主要方式方法 3.1地面高精度磁力测量的有效方式 在进行矿体勘测时,地面高精度磁力技术,应用范围更广,涉及领域更广。通过控制强磁体中的磁性形成对磁场的把控。在出现正反磁场值异常的状况时,磁场值通过磁力方式可以实现相互控制。同一性质磁场内受到偏高磁场的作用会使磁探展现出更明显的不同磁性特质。由此可见利用高精度磁力地面测量的方式可以形成对磁场的定量解释。利用地面高精度磁力测量可以使得对磁带物上磁性不同特征的分析确定磁异常的原因。并以此确定金属矿与非金属矿的区别实现通过综合物探确定矿体资源,选择较好的开采方式。进行地面高精度测量的时候,会产生一定的误差,包括总基点、正常场与高度等,具体如表1所示:

地球物理勘探综合-中国海洋大学

004 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目录 一、初试考试大纲 (1) 828 测井原理与综合解释 (1) 827 石油地质学 (3) 821 地震勘探 (4) 660 普通地质学A (6) 929 地质学基础 (9) 928 地史学 (12) 819 沉积岩石学 (14) 二、复试考试大纲 (15) 地球物理勘探综合 (15) 地质工程综合 (18) 应用地球物理综合 (20) 石油地质学综合 (23)

一、初试考试大纲 828 测井原理与综合解释 一、考试性质 《测井原理与综合解释》是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课程,对学生将来从事地球物理或石油地质专业科学研究起着极重要的作用。 二、考察目标 要求考生系统地理解各种测井方法的基本原理,各种测井数据的处理与解释方法,掌握利用测井资料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掌握多种测井数据的综合解释与分析方法。 三、考试形式 本考试为闭卷考试,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四、考试内容 1、自然电位测井 自然电场的产生,自然电位测井及曲线特征,影响因素,自然电位曲线的应用 2、普通电阻率测井 岩石电阻率与岩性、孔隙度、含油饱和度的关系,普通电阻率测井原理,视电阻率曲线特点及影响因素,视电阻率曲线的应用 3、侧向测井 三电极侧向测井,七电极侧向测井,双侧向测井, 4、微电阻率测井 微电极测井,微侧向测井,临近侧向测井,微球形聚焦测井 5、感应测井 感应测井原理,感应线圈系的探测特性,双线圈系的探测特性,复杂线圈系—0.8m六线圈系的探测特性,感应测井曲线上下围岩相同,单一低电导率和

高电导率地层的视电导率曲线,上下围岩不同,单一低电导率和高电导率地层的视电导率曲线,感应测井资料应用 6、声波测井 岩石的声学特性,声波速度测井,声波幅度测井,长源距声波全波列测井,7、自然伽马测井和放射性同位素测井 伽马测井的核物理基础,自然伽马测井,自然伽马能谱测井,放射性同位素测井 8、密度测井和岩性密度测井 密度测井和岩性密度测井的地质物理基础,密度测井,岩性密度测井 9、中子测井 中子测井的核物理基础,超热中子测井,热中子测井, 10、脉冲中子测井 中子寿命测井(NLL),非弹性散射伽马能谱测井,中子活化测井 11、测井资料综合解释基础 储集层的分类及需要确定的储集层参数,储集层的分类特点,储集层的基本参数,测井系列的选择,纯地层的测井解释基本方程 12、用测井资料评价储集层岩性和孔隙度的基本方法 岩性的定性解释,储集层岩性和孔隙度的定量解释,储集层岩性和孔隙度的快速直观解释 13、用测井资料评价储集层含油性的基本方法 储集层含油性的定性解释,储集层含油性的定量解释,储集层含油性的快速直观解释 14、用测井资料识别裂缝的方法 裂缝性储集层的特点,识别储集层裂缝的测井方法(地质倾角测井,地层微电阻扫描测井,电阻率测井,长源距声波测井,阵列声波测井,环形声波测井,放射性测井,识别裂缝的其他方法) 15、测井资料的计算机解释 测井资料的计算机解释的任务和特点,测井资料的计算机解释的基本过程,现场快速直观解释(CYBERLOOK),泥质砂岩解释(SARABAND),复杂岩性解释

物探新方法、新技术

第一章 地震模拟技术 地震模拟技术是指用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代替地下真实介质,用物理实验和数学计算模拟地震记录的形成过程,以得到理论地震记录的各种方法和技术。 物理模拟 :物理模拟是用一些已知参数的介质做成一定几何形态的模型来模拟地下地质结构,采用超声波模拟地震波,专用换能器模拟震源和检波器,将野外地震勘探过程在实验室内重现,得到理论地震记录的方法和技术。 物理模拟的优点是与实际情况接近,真实性和可比性高;缺点是模型制作和改变参数均困难、成本较高。 合成地震记录 制作合成地震记录的假设条件是: (1) 地下介质是水平层状的,无岩性横向变化,各层间密度变化不大,均可视为常数; (2) 地震子波以平面波形式垂直向下入射到界面,各层反射波的波形与子波波形相同,只是振幅和极性不同; (3) 所有波的转换、吸收、绕射等能量损失均不考虑。 制作合成地震记录的步骤是: (1) 获得反射系数 反射系数曲线?)(t R 波阻抗曲线),(ρv z 根据假设(1),可用速度曲线代替波阻抗曲线。 通常用声速测井资料即可,但某些地区无声速测井资料,也可利用电测井资料获得声速资料(法斯特公式) 6/13)(102)(ρh h v ?= (1-1) (2) 地震子波的选择 选用不同的子波来制作合成记录,与井旁的地震道比较,选择最接近的一个。 (3) 不考虑多次波及透射损失情况 地震子波与地层反射系数的褶积为合成记录 )()(*)(t s t t b =ξ (1-2) (4) 不考虑多次波,但考虑透射损失情况 )()(*)(t s t t b =ξ (1-3) 式中 )(t ξ——t 时刻并考虑以上各界面透射损失的等效反射系数。 例如第n 个界面的等效反射系数为 )1()1)(1(212221ξξξξξ---=-- n n n n (5) 考虑多次波及透射损失情况 )()(*)(t s t t b =ξ (1-4) 式中 )(t ξ——t 时刻并考虑多次波与以上各界面透射损失的等效反射系数。 图1—3为合成地震记录的示意图。利用合成地震记录,对地震剖面上的地质层位

地质勘测中的综合物探技术应用

地质勘测中的综合物探技术应用 发表时间:2018-04-02T10:28:50.16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34期作者:曲云鹏 [导读] 摘要:我国的地质勘测技术已经从最初的探索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为交通建设、房屋建设、开采矿产等与地质勘测相关工作都做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如今,地质勘测的技术手段也呈现出了多样化的趋势,综合物探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勘测地质的技术,虽然问世时间不久,但是在地质勘测的工作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本文通过在实际的地质勘测工作中使用的综合物探技术的情况进行阐述,希望能够给广大地质勘测工作者启示。 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黑龙江 150090 摘要:我国的地质勘测技术已经从最初的探索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为交通建设、房屋建设、开采矿产等与地质勘测相关工作都做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如今,地质勘测的技术手段也呈现出了多样化的趋势,综合物探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勘测地质的技术,虽然问世时间不久,但是在地质勘测的工作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本文通过在实际的地质勘测工作中使用的综合物探技术的情况进行阐述,希望能够给广大地质勘测工作者启示。 关键词:地质勘测;综合物探;技术应用 前言 地质勘测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我国在进行常规性的开采活动前必须要经过地质勘测这项工作,再通过对勘测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再决定开采的计划如何进行,因此地质勘测的作用是基础又关键的,地质勘测的技术有很多种,勘测人员往往都根据不同的情况来选择最为合适的技术手段,综合物探作为一种新的地质勘测手段,为地质勘测工作带来了新的生命力。 1 综合物探技术的优点 综合物探技术中包含很多具体的技术手段,比如,地震波勘测技术、电剖面法、电测深法,勘测人员可以根据不同技术的具体特点以及实际的勘测情况进行选择,在进行一些地质勘测的任务时,地质构造十分复杂,只采用一种物探技术难以达到勘测效果,必须综合采用两种或以上的物探方法才能达到勘测目的,得出准确的勘测结果。 地质勘测工作受到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方面就是地质的条件,对于一些特殊的地质,其地质工作并不容易正常开展,因为其中含有一些干扰性元素,如磁场以及电场会影响到勘测数据的准确性,甚至会影响到勘测工作的正常开展,面对这种情况,勘测人员往往会选择使用磁法、地震法等物探技术,无论是在水中还是在陆地上都能够进行有效勘测。综合物探技术有以下优势:使用综合物探技术进行对地质的勘测工作,其勘测地质的深度比其他一般勘测技术手段更深,一般被应用于浅层的地质中,地球物理探测是一种应用较为普遍的勘测技术,其勘测的深度可以达到几百米作用,虽然勘测的深度很深,然而完全不影响其勘测数值的精准度,即使是无法避免的误差,都可以缩减到非常小的程度,另外使用综合物探进行勘测,花费的时间也比较少,在不占用极大的场地的情况下依旧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勘测,为道路建设等工程的后续工作做好了高效用准确的前期准备,有利于缩短工程的总体期限。综合地质物探方法的综合性是不言而喻的,它的整体利用相对来说是充满全面性而且实用性的。该种方法充分综合了多种物探、地面测绘、钻探等方式的长处,再加之合理组织,从中使得地质勘查工作得到一定程度的质量优化。 2 地质勘测中的综合物探技术的应用 综合物探技术有很多,其中比较常用的有电法测探、电剖面法等,这些方法都各有千秋,使用的场合也有差异,如果地质情况比较复杂,也可以将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物探技术综合起来使用,这样能够充分的保证物探结果。 2.1 电测深法 这种方法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只要直接将设备从观测点进入一直深入到地下,工作人员观测电阻率,通过电阻率的变化,即可以总结出每个岩层分布具体情况。由于电测深法的应用,工作人员可以了解到岩层分布情况,同时也可以对岩层的变化情况进行更加科学深入的研究,所以此种物探技术一直以来都引起了学者与地质专家的重视。现阶段,高密度电阻率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其主要功能就是掌握浅层地质信息。但是在应用这种方法之前,需要对地质结构进行详细科学的划分,之后才可以探测,电测探测深法主要应用在水平方向的岩层中,如果岩层的倾斜角比较小也可以应用这种方法,但是如果岩层的倾斜角比较大或者是竖向方向的岩层,则应用此种方法来进行探测就有一定难度。总之,如果地质勘测的任务主要是探测不同岩层分布差异以及岩层与周围物质之间物理性质的不同点,则可以应该应用电测深法。 2.2 电剖面法 电剖面法与上述介绍的电测深法有着异曲同工只之妙,都是利用相应的设备对岩层分布规律进行分析,此种物探方法也很常见。电剖面法可以与上述电测探法相互结合,可以对岩层的变化规律以及断裂带的分布情况进行详细的探测。一般情况下,电剖面法一般是对沉积岩进行探测,在探测过程中,要想保证点发工作的质量,首先我们需要对岩层电性的差异进行深入研究,了解电性差异的变化情况可以采用电阻率法进行分析,了解要岩层的含水情况以及各种状态。如果岩石中的含水情况呈现分散的状态,这就说明电阻率对其影响过小,如果含水情况呈现较为集中的状态,那么就会极大的降低岩层中的电阻率。 2.3 地震波勘测技术 地震波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地震波对地下目的物进行勘测,利用回波来完成对地下目的物的描述,目前地质勘查中应用的是一种类似与CT 的成像技术,其走势有明显的人工激发特征,主要针对的对象内部速度改变,以此测定地层的边界情况,其获得的是波速改变的图形分布。地震波的技术是在上个世纪的中期发展起来的,地震波CT 技术最初的应用是在石油的勘测中,提高了对地质描述的效果。随着应用地震波CT 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的领域也随之拓展开来,经过改进与丰富,地震波CT 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地球物理勘测方法,其在工程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地层成像,以此获得地下地质结构的准确结构。 2.4 瑞雷波技术 该技术是一种全新的技术措施,在实际应用中获得了技术人员的认可,瑞雷波技术可以利用稳定状态也可利用瞬间动态来观测,其中稳定状态的瑞雷波技术应用局限是设备体积较大,需要成本也很高,所以应用较少。而瞬态的瑞雷波技术则具备速度快、操作简单、测定效率高等优势而被广泛应用,同时其分辨率也很高。在工民建工程中进行前期勘察,该技术的优势明显,在地质灾害的调查与评估中也有较好的应以效果。瞬态瑞雷波测试的信号主要是来源与垂直作用在地面上的冲击地震波,在其影响的范围内可以将瑞利波信号进行集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