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4G射频芯片资料

2.4G射频芯片资料

产品性能简介

trc104是一个单芯片,多频道,低功耗RF 收发器。这是一

个理想的适合于低成本,高容量,双程短距离无线应用在世

界范围内的免费2.4 GHz 的ISM 频段。该trc104遵循FCC&

ETSI 标准。所有关键的射频和基带功能集成在trc104中 ,

尽可能的减少了外部元件数量,并简化设计。仅需要一个微

控制器,晶体和几个无源元件就可以建立一个完整,强大的

无线射频功能。该trc104通过对低功耗的控制以减少总电流

消耗并延长电池使用寿命。小尺寸和低功耗的优质特性,以

便于多种多样的短距离无线通讯的应用。该trc104遵守指示2002/95(ROHS)。

产品主要特征 z 调制方式: GFSK

z 调频范围: 2401-2527 MHz z

127个信道 z 高接收灵敏度: -93 dBm(250kb/s下)z

高数据速率: 大于1 Mb/s z 低电流消耗:

接收电流:18 mA 发射电流:13 mA (0 dBm下)

z 发射功率:1 mW 以上 z 操作电压: 1.9 ~ 3.6V

z 低休眠电流: (0.4uA) z 完整的 PLL, IF, Baseband 电路

z 完整的数据和时钟恢复

z 可编程输出功率

z 发射/接收 FIFO

z 可编程64-byte 发射/接收FIFO 深度z 连续性&协议模式

z 协议包地址识别 z 信息包处理特性-

信息包地址过滤 错误监测

z 标准的SPI数据接口

z

TTL/CMOS 兼容 I/O 插脚 z 可编程 CLK Output Freq

z 低成本, 通用晶振 z 完整的晶体震荡器 z 主机微控制器中断输出 z 可编程数据速率 z 完善的16-bit CRC信息包 z 完整的DC-balanced 数据不规则性 z 完整的稳压校准 z 4种power-saving 操作状态 z 非常少的外部元件数量 z 小封装尺寸: 24-pin QFN z 13英寸盘, 3K/盘 TRC104的典型应用 z 无线键盘 z 无线鼠标 z 无线游戏控制 z 无线耳机 z 无线玩具 z RFID电子标签 z 安全系统 z 双路无钥进入(RKE) z 车载TPMS等 z 体育运动以及监控器监测 z 低功耗双路遥感监测系统 z 无线模块

版本说明

2008年9月1日修订第一版

文档说明:

编写TRC104芯片中文手册,是为了使中国国内研发工程师更加快速而深入的了解TRC104的开发流程和使用配置。此版本为第一版,因此会存在些许翻译不足之处,请同时参考英文版本手册进行开发。我们会继续努力在以后的版本中加入可参考的示例代码,版图以及产品常见问题解答等,敬请关注.

TRC104原版英文数据手册请在https://www.doczj.com/doc/0d18149.html, 官网下载。

TRC104为美国RFM公司在2008年新推出的基于2.4G 频率下的无线IC,截止2008年9月1日还没有库存供应,为配合研发工程师早期开发,大连信开数码软件有限公司作为美国RFM公司国内总代理,将会为研发工程师免费提供样片进行测试和开发。

详细申请流程如下:

EMAIL或传真递交材料内容-

公司名称,联系人,联系电话,传真,联系地址

申请样片型号及数量,研发项目应用方向,预计研发周期,批量生产周期等

请将以上信息EMAIL至: rficsales@https://www.doczj.com/doc/0d18149.html, zhangyaomin@https://www.doczj.com/doc/0d18149.html, dlxksoft@https://www.doczj.com/doc/0d18149.html,

或将以上信息传真至:

0411-******** , 0411-********

RFM业务销售负责人联系方式: 0411-******** 张先生

RFM业务技术支持联系方式: 0411-******** 赵先生

芯片手册不足之处和销售建议请EMAIL发送至: zhangyaomin@https://www.doczj.com/doc/0d18149.html,

目录

1 芯片结构- 1 -

1.1 管脚功能描述------------------------------------------------------------------------------------ 1 -

2 电气特性- 2 -

2.1DC电气特性--------------------------------------------------------------------------------------- 2 -

2.2AC 电气特性-------------------------------------------------------------------------------------- 3 -

3 体系结构-

4 -

3.1 RF 端口-------------------------------------------------------------------------------------------- 4 -

3.2 发射功率放大器--------------------------------------------------------------------------------- 4 -

3.3 PLL-------------------------------------------------------------------------------------------------- 6 -

3.4 晶体震荡器--------------------------------------------------------------------------------------- 6 -

3.5 片上校准------------------------------------------------------------------------------------------- 7 -

3.6接收------------------------------------------------------------------------------------------------- 7 -

3.7 RSSI------------------------------------------------------------------------------------------------- 7 -

4 操作模式- 8 -

4.1 睡眠模式------------------------------------------------------------------------------------------- 8 -

4.2 停止模式------------------------------------------------------------------------------------------- 8 -

4.3 待命模式------------------------------------------------------------------------------------------- 9 -

4.4 配置模式------------------------------------------------------------------------------------------- 9 -

4.5 发射/接收模式----------------------------------------------------------------------------------- 9 -

5 数据传递模式- 9 -

5.1 连续数据模式------------------------------------------------------------------------------------ 9 -

5.1.1 连续发射模式--------------------------------------------------------------------------------- 9 -

5.1.2 连续接收模式------------------------------------------------------------------------------- 10 -

5.2.1 触发信息包模式---------------------------------------------------------------------------- 11 -

5.2.2 触发接收模式------------------------------------------------------------------------------- 12 -

6 触发信息包模式配置- 12 -

6.1 FIFO配置---------------------------------------------------------------------------------------- 13 -

6.2 前导配置----------------------------------------------------------------------------------------- 13 -

6.3 寻址----------------------------------------------------------------------------------------------- 13 -

6.3.1 发信机地址(本地设备)------------------------------------------------------------- 13 -

6.3.2 目的地址------------------------------------------------------------------------------ 14 -

6.4 DC-Balanced 不规则性---------------------------------------------------------------------- 14 -

6.4 CRC错误监测----------------------------------------------------------------------------------- 14 -

7 串行接口- 15 -

7.1 配置寄存器的访问---------------------------------------------------------------------------- 15 -

7.2 发射/接收 FIFO的访问---------------------------------------------------------------------- 16 -

8 配置寄存器- 17 -

8.1 T/R 模式和频率信道控制------------------------------------------------------------------- 17 -

8.2 发射功率和晶振频率控制------------------------------------------------------------------- 17 -

8.3 数据功能控制---------------------------------------------------------------------------------- 17 -

8.4 RSSI 功能控制--------------------------------------------------------------------------------- 18 -

8.5 RSSI值------------------------------------------------------------------------------------------- 18 -

8.6 数据格式控制---------------------------------------------------------------------------------- 18 -

8.7 前导控制----------------------------------------------------------------------------------------- 19 -

8.8 发射 上升/下降 周期控制------------------------------------------------------------------ 19 -

8.9 地址长度控制---------------------------------------------------------------------------------- 19 -

8.10 目标地址--------------------------------------------------------------------------------------- 20 -

8.11发信机地址(本地设备)---------------------------------------------------------------------- 20 -

8.12 保留--------------------------------------------------------------------------------------------- 21 -

8.13 PLL 开启控制--------------------------------------------------------------------------------- 21 -

8.12 虚拟开启控制--------------------------------------------------------------------------------- 21 -

8.15 保留--------------------------------------------------------------------------------------------- 21 -

8.16操作控制--------------------------------------------------------------------------------------- 22 -

8.17保留--------------------------------------------------------------------------------------------- 22 -

8.18250 kb/s默认设置-------------------------------------------------------------------------- 22 -

9 配置示例- 22 -

9.1 触发信息包模式初始化---------------------------------------------------------------------- 23 -

9.2触发信息包的发送----------------------------------------------------------------------------- 24 -

9.3触发信息包的接收----------------------------------------------------------------------------- 25 -

10 封装- 25 -

1 芯片结构

1.1 管脚功能描述

2 电气特性

最大绝对额定值

推荐操作范围

2.1DC电气特性

最小/最大有效值建议的操作范围vcc =1.9-3.6V 典型的条件:TO = 25°C; VCC = 3.3 V.电气规格下面给出了当使用RFM XTL1021或同晶体有效参数。

2.2AC 电气特性

最小/最大有效值建议的操作范围vcc =1.9-3.6V 典型的条件:TO = 25°C; VCC = 3.3 V.电气规格下面给出了当使用RFM XTL1021或同晶体有效参数。

3 体系结构

该trc104是一个单芯片的FSK收发器,运作在全世界的2.4 GHz ISM频段。该trc104的高度集成的架构需要极少的外部元件。先进的功能,包括发射/接收FIFO ,以及脉冲信息包数据模式,降低了trc104对主机微控制器的负荷。如图2所示, trc104采用了双转换超外差接收机结构与象频干扰抑制第二混频器。该VCO在输出频率时直接发送信号,并通过高斯过滤比特流进行调制。

3.1 RF 端口

该trc104有一个微分的RF端口,它能够提供所需的发射机输出功率低供电电压操作。微分射频端口还提供了通用的模式信号抑制,以提高接收机干扰的免疫性。一个简单的L-C非平衡变压器可以用来转换微分端口到一个单端输出,以驱动不平衡的天线,如图3所示。

3.2 发射功率放大器

功率放大器控制水平变送器的输出功率。功率放大器有4个可编程水平功率。水平功率是由在配置寄存器0x01 的PWR位进行设置。

在触发传输模式下, trc104 RF输出ramp高和低的周期是可配置的,控制过多的发射带宽会导致快速上升和下降周期的发射射频封套。之后,PLL在发射后将被锁定,功率放大器将在很低的功率水平下逐步增高,直到功率水平与在寄存器0x01的PWR位达成共识。一旦发射完成后,功率放大器呈逐步下降阶段直到它完全丧失能力。

该ramp-up/ramp-down功能逐步增加或减少输出功率,通过指定寄存器0X07的pa_ru和pa_rd位来实现 ,分别在图4显示了ramp-up/ramp-down的周期 。

3.3 PLL

PLL频道通过配置寄存器0x00 ch_num位来实现 。在发射模式下,PLL通常打开了下降沿模式输入。该trc104在PLL锁定后发射数据,功率放大器水平ramped高来维持。 PLL的锁定周期通常是170μs 。这可能在下降沿输入模式前使能和锁定PLL。这可以提供更短的发射转换周期。

PLL提前启动延迟时间从20μs到5ms是可调的。这时在寄存器0x14 设置PLL_ON的位。提前开始延迟计时器在上升沿的触发模式显示在图5 。在PLL使能前,pll_on从上升沿模式下确定延迟时间。必须注意计算的是数据包发送到FIFO的写入时间 ,所以trc104不启用发射器,并在数据包写入FIFO为满前开始发送数据,在这种情况下, trc104将舍弃目前的数据包。

3.4 晶体震荡器

在1 Mb/s RF数据速率下, TRC104使用一个16MHZ的晶震. 在 250 kb/s RF数据速率下,TRC104可以使用如下五种:4,8,12,16,20MHZ 中的任何一个晶震.晶体频率通过设置寄存器0x01的FXTAL位来进行配置. 在250 kb/s 数据速率下, 通过使用一个较低的晶体频率来减少TRC104的功率消耗. 总负载电容CL 参见XTLIN和XTLOUT终端CIN和COUT,见图6所示.

CSTRAY的标准值为1.5PF。 CIN和COUT大体一致,晶体的匹配电容由CL指定。一个16 MHZ 晶体的标准CL为7.5 PF,推荐最大值为20 PF。 TRC104所允许的频偏误差最大值为±30 ppm,包括温度和老化。 标准的晶体ESR为35 ohms, 并且其最大的静态电容为7 PF。RFM推荐在TRC104上使用16 MHZ 的XTL1021 晶体。

3.5 片上校准

该trc104通过驱动VCO,数字电路以及偏置RF端口来进行片上校准。带有VCC标识的电源引脚是用于外部功率输入的片上校准。带有VDD标识的电源引脚是稳压电源通过对外部电容器或者用于功率对外的TRC104功能进行滤波。

3.6接收

如图2所示,TRC104的接收开始于2.4 GHz的差分输入LNA,其次是一个片上2.4 GHz的带通滤波器。输出的带通滤波器驱动第一个混频器,转换RF输入为第一个IF频率。输出的第一个混频器适用于第二次转换I和Q混频器,其中驱动I和Q路信号的1 / 8的频率为第一LO。I和Q混频器的输出过程在一个为5 MHZ IF 滤波器下进行,这同时提供了在I和Q 频道间带通滤波和Hilbert转换相位调整。定向I和Q 的频道,非灵敏度象频响应。

从合成的IF 滤波器的输出,同样产生输出交互以至于驱动RSSI信号回避。从IF 滤波器的有限输出驱动一个FSK监测。FSK 监测输出应用于数据切片以及数据和时钟恢复电路。数据和时钟信号恢复的处理过程通过根据TRC104接收模式进行逻辑操作。

3.7 RSSI

RSSI信号用来指示信号强弱。一个RSSI执行的图表详见图7。一旦配置寄存器0x03的RSSIA_rfsh位为1,RSSI信号将被使能, TRC104将开始监测引入的信号强弱。RSSIA的插脚输出一个符合标准信号强度的模拟电压.一旦RSSI取样完成,RSSIA_rfsh为将重设为0. 任意RSSIA插脚的读取或者RSSID插脚将在RSSIA_rfsh重设为0后获得.

模拟接收信号强度指示信号是适用于ADC,以取得数位RSSI值, RSSID。数字值储存在寄存器0x04 RSSI_VAL中 。RSSI包括两个范围的信号强度,基于寄存器0x04 RSSI_G 位状态 。如果RSS_G是0 ,RSSI包括接收信号强度范围-95到-42 dBm。如果RSS_G是1,RSSI包括接收信号强度范围在-55至-2 dBm。该RSSID值相当于寄存器0x03的RSSI_thr的临界值 。

如果数字值大于临界值, 那么RSSID 插脚有力的依照寄存器0X17的LVLDRSSI位来配置. 如果LVLDRSSI位为1 , RSSID 插脚为高,否则插脚为低。

如果MODE未校验,那么RSSID插脚的输出状态为非使能。RSSI 功能正如下面所讨论的只适用于连续模式。

4 操作模式

TRC1O4可以操作五种模式:休眠,停止,待机,配置或工作.有三个输入插脚用来进行TRC104的操作模式的选定.这些插脚的状态和关联周期图表详见表9.

4.1 睡眠模式

睡眠模式提供了极低的电流消耗, 标准值低于0.4μA .当处于睡眠模式下,不发生连续的处理事务出现. FIFO的容量和内部配置寄存器将不继续工作在睡

眠模式中. 当进行电源重启后,TRC104从睡眠模式中唤醒, 切换时间为120ms.

任何对TRC104的操作必须等待直到重新启动完成. 按照一个睡眠周期, 配置寄

存器必须利用操作参数被写入,除了电源的默认设置.图8指出了模式控制插脚和涉及到的睡眠模式周期的状态.

4.2 停止模式

在停止模式下,该trc104配置寄存器的容量维持不变,数字电压校准和部分的数字电路被使能。其余的数字和模拟电路为非使能,以尽量减少当前的消耗,典型值为1 μ A. 在停止模式下,不会有连续的处理事务出现。标准的停止模式

开启时间为4ms。trc104的任何操作必须等待直到开启完成。图9指出了模式控制插脚和停止模式涉及的周期.

4.3 待命模式

待命模式是一个低电流消耗模式,其提供了一个低转换周期用于配置,发射信号或者接收模式.在待命模式下,模块没有被利用,以减少目前的使用。当

trc104设定为发射,接收或配置模式时,没有启动延迟,下一个行动可以立即产生。待命模式下功率消耗大体为晶体的频率使用。

4.4 配置模式

配置模式允许有权使用TRC104的配置寄存器. 连续数据适用于SDAT插脚,连续时钟适用于SCLK插脚. 详见附加的第5部分资料说明.

4.5 发射/接收模式

此模式的使能用于负荷发射FIFO或接收数据. 模式的功能,发射或者接收将在模式使能前被设置. 模式功能通过配置寄存器0x00 的C_Mode 位来进行选定. 详见第5部分的描述和不同数据传递模式的周期描述.

5 数据传递模式

TRC104支持两种数据传递模式-连续数据模式和触发数据模式.数据传递模式的选定通过设置寄存器0x02的D_Mode位来实现.

5.1 连续数据模式

连续数据模式通过寄存器0x02的D_Mode位设置为0来实现. 连续接收模式发送解调数据集中在SDAT插脚以及关联时钟的SCLK插脚.在连续发射模式下,数据位流向应用在SDAT插脚上. 在连续数据模式下,内部FIFO和自动信息包将作为非使能状态.其作用于TRC104主机微控制器用来处理以上功能

5.1.1 连续发射模式

当寄存器0x00的C_Mode位设置为1并且寄存器0x02的D_Mode位设置为0时,连续发射模式被使能.在连续发射模式下,发射FIFO和自动信息包作用包括

前导发生,寻址,DC-balanced数据不规则性以及CRC发生将被非使能.TRC104的主机微控制器需为连续发射模式处理这些功能。

在这种模式下,其作用于主机微控制器用于维持正确的bit周期,以1 %的精度作为存在非bit始终输出的发射周期。主机微控制器必须足够强大而准确的支持选定的串行数据率( 250字节/秒或1 MB /秒)除其他必须的功能结束应用程序以外。图10和表10显示的周期,在SDAT上的数据传输。值得注意的是, 1/3位必须在被发送之前,将前导和其余的数据包发送出去。

TRC104不会积极为超过4ms一个周期下允许内部自动校准。标准校准周期为200 μs.

5.1.2 连续接收模式

当寄存器0x00的C_Mode的位设置为0并且寄存器0x02的D_Mode位设置为0时,连续接收模式被使能.在连续的接收模式下,接收FIFO和自动校准信息包作用包含了地址监测,DC-balanced 数据和CRC错误监测被置为非使能. TRC104的主机微控制器需要为连续接收模式处理这些功能.

主机微控制器需要足够的强大以处理被选择的连续数据速率(250kb/s或

1Mb/s),除了其他必须的功能而终止应用程序外.数据在SDAT插脚被读取. 为了协助数据的恢复,可用到一个在SCLK插脚的bit时钟. SDAT插脚的状态在SCLK上升沿下被读取用于恢复解调数据. 图11和表11所示从SDAT读取数据的周期

5.2.1 触发信息包模式

当寄存器0x00的C_Mode位配置为1并且寄存器0x02的D_Mode的位设置为1时,触发发射模式被使能.在触发发射模式下,地址和有效载荷在被发送前写入到FIFO中. 自动信息包作用参见5.2部分说明. 一旦FIFO被装载, 三个附加的虚拟位被clocked in. 模式插脚随后分割为低,然后信息包发送开始. 在发射尾部的INT标识asserted.当TRC104转换为其他模式时,INT标识会重置.图12和表12指出了触发发射模式的参数。

注意:因触发发射模式二写入FIFO时,当前的或占位地址符字节必须包含在FIFO写入并必须作为FIFO的长度计数,其通过寄存器0x05来设置 。当发送数据包时,目的地地址可能从其中一或两个源获得,无论是自动配置寄存器0x09 -0 x0d或写入,它都直接在数据包的目的地地址位。目的地址的源选择由配置寄存器0x05的DesADD_ref位来设定 。请注意, 0x00字节的占位符必须写入到在目的地地址字段发送FIFO中,当自动目标地址装载时被使能。发件人(本地设备)地址是可选的。如果使用了,当自动发件人地址装载被使能,发件人地址可自动载入或明确写入给在发送人地址段FIFO。请注意, 0x00预留位置字节也必须写入到在目的地地址字段发送FIFO中,当自动目标地址装载时被使能。目的地址可以是1至5个字节的长度。如果使用了,发件人地址必须以同样的长度作为目的地址。

5.2.2 触发接收模式

当寄存器0x00的C_Mode位设为0并且寄存器0x02的D_Mode位设为1时,触发接收模式使能.在触发接收模式下, 接收信息包的核心部分被FIFO装载。

5.2部分介绍了在使用触发接收模式下自动信息包的作用.使用这些功能释放主机微控制器,以执行其他任务。

作为一个接收信息包, trc104前导锁定传入的数据传输速率,然后决定是否信息包是为它的测试地址以下的前导为配合其本身的设备地址。如果地址不符, trc104收到其余的数据包,当前包括发件人地址,有效载荷数据和CRC。该trc104随后执行CRC计算和比较,结果与收到的CRC做比较。如果CRC匹配,那么INT的标识通过寄存器0x17的LVLINT位依照中断极性进行配置 。否则,包被丢弃。

在INT标识上的声明,主机微控制器的时钟计时并且抛弃两个虚拟位,然后时钟计时接收位,检查INT标识后每组的8位数据。当在FIFO中的最后字节被读取,那么INT标识再次声明。主机微控制器然后通过时钟计时来完成读取事件并和抛弃3个以上的虚拟位。当INT标识是声明的,那么主机微控制器应该迅速读取FIFO的内容,从而不延误听下一个数据包。如果当下一个信息包已经发送时,FIFO的尚未完全读取,接收将不会发生以及发送的数据将会丢包。

图13和表13列出了从FIFO读取接收数据的周期图

6 触发信息包模式配置

z在触发信息包模式下,信息包使用如下:

z配置FIFO长度大于32个字节

z配置前导长度大于16位

z配置地址过滤

z配置发信/目的地址长度大于5个字节

z配置发信(本地设备)地址

z配置目的地址

z配置DC-balanced 数据不规则性/descrambling

z配置CRC发生和错误监测

配置以上这些功能的详细资料见6.1-6.4部分说明.图14指出了TRC104信息包的通用格式.

6.1 FIFO配置

发送/接收FIFO的长度通过配置寄存器0x05的FIFO_len位来实现。长度可设置从1到32字节。 FIFO必须长期足以容纳所有的地址和有效载荷数据字节。所有trc104一个网络中的无线通信,必须使用相同的FIFO的长度。 FIFO在每一个传输下满载。填充字节(用户选定的值)是用来当地址和有效载荷数据字节并不完全填补时填补发送FIFO。

6.2 前导配置

前导通过一个1-0-1-0 …序列位发送进入了一个包,让接收的数据和时钟恢复功能以锁定包位流。前导部分是由接收器是丢弃的。前导长度可编程多达16位。长度可配置在4位节选通过设置寄存器0x06的Pream_len位来配置。一个16位的前导可在大多数情况下应用。

6.3 寻址

在触发信息包模式下,trc104通过目标地址判断一个数据包是否属于它。发件人地址可以选择加入一数据包,是特别应用在由两个以上接收机组成的网络中。目的地址的长度配置在1至5字节。发信人地址的长度自动设定为相同的长度。所有trc104设备在无线通信网络中络,必须使用相同的地址长度。目标地址通过接收机进行裁剪,不包括读出的FIFO 。发件人地址在收到的有效载荷数据包前输出。启用此功能通过配置寄存器0x05 的位7 .. 6 。为了避免随机噪声造成频繁错误检测某一目的地址,建议地址的长度至少有两个字节,在三到五个字节是首选。

6.3.1 发信机地址(本地设备)

发信机(本地设备)地址配置通过写入配置寄存器0x0e - 0x12地址字节来实现 ,根据配置寄存器0x08的ADDR_len位来选定地址长度。发信机地址至少在寄存器0x0E开始启动前首先写入字节 。发信机地址位可以通过设置配置寄存器0x05的DevADD_En位自动加载一个传输的数据包,或可通过主机微控制器写

入FIFO。请注意, 当自动装载使能时,在发信机的中的发送FIFO 必须写入0x00空字节。一个发信机地址信息包将在从接收FIFO装载数据前被读取.当从复合源接收信息时是非常有用的 。启用这个选项通过配置寄存器0x05的SADDR_pos 位来实现 。如果SADDR_pos非使能, 0x00空字节输出为发信机地址位。

6.3.2 目的地址

目标地址是前导后的第一个数据。如果在接收数据包中的目标地址与储存在发信机地址配置寄存器中的数据不匹配,那么数据包被丢弃同时主机微控制器不接收INT标识。目标地址的配置通过写入到配置寄存器的0x09 -0 x0d地址字节来实现,该地址的长度根据配置寄存器0x08的ADDR_len位所指定。目标地址在寄存器0x09启用前率先被写入 。当传输一个数据包时,目标地址可能从一到两个源获得,无论是自动从配置寄存器的0x09 -0 x0d获得,还是立即写入目标地址域。目标地址源的选定通过配置寄存器0x05的DesADD_ref位来实现。请注意,当自动装载使能时,在发信机的中的发送FIFO 必须写入0x00空字节。

6.4 DC-Balanced 不规则性

该trc104配备不规则性scrambling/descrambling功能,以改善直流平衡的一个转交位流。执行过程见图15 。此功能的使能通过设置配置寄存器0x02的SCR_en位为1 来实现。不规则性scrambling/descramble功能仅适用于触发信息包模式.

6.4 CRC错误监测

该CRC错误监测选项的启用通过设置配置寄存器0x02的CRC_En位为1来实现 。 一个双字节CRC在有效载荷域是自动计算的并且附加在发送信息包的末端。在接收方面,CRC在有效载荷域是重新计算的并且与接收CRC做比较。如果CRC比较失败了,接收信息包的处理根据配置寄存器0x02的CRC_err位来实现。否则,一个良好的CRC匹配标识产生在INT插脚,并且CRC的接收被丢弃。INT 标识的极性配置由配置寄存器0x17的LVLINT位来设置。一个失败的数据包不产

生中断。CRC的计算建立在CCITT多项式基础上,见图16所 。

7 串行接口

在TRC104和它的主机微控制器之间,串行接口提供了两路串行通信, 如图17所示.通过串行接口的所有FIFO以及配置参数比较容易理解.FIFO和配置数据利用主机微控制器的SCLK时序利用SDAT进行双向通信. 无论是FIFO(仅为信息包模式)或者内部配置寄存器都可通过CS片选进行访问.

将CS片选信号拉高,通过配置寄存器来控制串行接口读和写的使能.在发送地址和数据字节期间CS片选要始终保持为高,否则会将数据破坏.在每个配置寄存器之间通过串行接口发送读和写必须通过CS片选拉低来实现重置.CS片选再次拉高,使串行接口为新的寄存器读和写进行使能紧接着配置寄存器的地址不会因配置寄存器的读和写而自动增加.请参看第7.1部分关于附加的配置寄存器访问详细资料.

串行接口对于FIFO的读和写使能处理通过拉低CS片选信号而实现.数据和时钟分别通过SDAT和SCLK插脚来进行处理.任一FIFO的读和写需要一个地址和数据字节.它不可能在读或者写连续数据字节时而没有字节的前地址.参见第7.2部分关于FIFO访问的详细资料.

7.1 配置寄存器的访问

每个字节的最高位通常被首先发送.SCLK的上升沿习惯于尝试接收位,SCLK的

下降沿转换以为寄存器中的数据.首字节的最高位指定读或写的命令。后续7位包含了读或写的数据。

每个事务处理配置需要2个字节。第一个字节包含读/写位(0=读,1=写)后7为配置寄存器地址。第二个字节包括发送TRC104(写)的配置值或用来读取第一个字节地址的配置值。图18和表14指出了配置读序列周期图。

图19和表5指出了写序列的周期图

7.2 发射/接收 FIFO的访问

连续数据通过FIFO被发送和接收依照TRC104的操作模式完成。如果TRC104是触发接收模式配置,那么FIFO的处理在串行接口执行。如果TRC104是触发发射模式,那么FIFO的写操作也通过串行接口来执行。在FIFO处理期间,CS片选插脚要处理为低。如果CS片选插脚拉高,那么TRC104将解析的数据作为一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